实现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时间:2019-05-15 15:5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现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现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第一篇:实现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实现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区域经济全面振兴的重要依托。抓住了农业产业化,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就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加速度;提高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就增强了工农、城乡发展的协调性。

近年来,依安县深入实施产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发展糖薯乳豆鹅等优势特色产业,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和县域经济发展。多年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我们依安这样传统的农业县份,要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不动遥

扶强育壮龙头企业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动力

产业要发展,需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要做大,必先做强龙头企业。我县立足糖薯乳豆鹅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做大做强,加速推进龙头企业规模扩张、层次提升、集群发展,着力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是推动瑞雪糖业集群发展。

瑞雪糖业是全国优秀食品工业企业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6年,企业与河北天露糖业实现强强联合,当年税金实现翻番,达到3000多万元,去年达到4000多万元。为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增强对糖产业的牵动能力,我们又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英国ABF公司,其下属的英糖公司投资5亿元的年加工甜菜百万吨技改项目已经开工建设,2012年年加工能力达到150~200万吨,可创税1.5亿元以上,瑞雪糖业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甜菜制糖企业。同时,ABF公司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年产1万吨酵母项目和动物饲料加工项目正在论证,投产后年可创税1亿元以上;德国荷马机械制造公司投资近亿元的甜菜、马铃薯等生产专用机械制造项目,正在我县选址建厂,瑞雪糖业即将走上产品多元化、企业集群化、效益最大化发展之路。

二是推动奈伦公司产业升级。

奈伦公司是我县引进内蒙古奈伦集团投资2亿元兴建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2007年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年加工鲜薯能力达到35万吨,成为全国同行业加工能力最大的企业,当年上缴税金1044万元。

三是推动黄淮公司联大做强。

引进山东黄淮集团投资1.96亿元上马日处理1200吨大豆食品工程项目。

四是推动摇篮乳业规模扩张。

摇篮乳业是国内同行业中产品附加值最高企业,2007年实现税金2000万元,同比翻一番。去年我们又引导企业新上日加工鲜奶200吨生产线,今年9月建成投产,日加工鲜奶能力将达到300吨,可实现税金2500万元以上。

五是推动天鹅公司快速壮大。

我们于2007年引进全国鸭舌大王温州初旭食品公司整体收购并重新启动天鹅公司,改造原有两条屠宰生产线,新上一条屠宰生产线,当年建成投产,加工鹅鸭24万只;目前正在扶助企业筹建羽绒和熟食加工等生产线,争取年内将加工鹅鸭能力提高到300万只、2010年达到500万只、2012年达到800万只,达到年创税2000万元以上目标,成为中国最大鹅鸭加工企业。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等途径,加速培育壮大其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做大产业群、提升牵动力。

加强基地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

基地建设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产业链条中至为关键的一环。我们积极探索基地建设的新途径,全力抓好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实行四区轮作,建设规模经营基地。

规划并启动了以四区轮作为突破口的百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引导群众围绕企业

原料需求,大力发展甜菜、马铃薯、大豆、玉米等作物,进行归方连片规模种植,在同一地块上四年轮作一次,在整个县内的各个区域进行科学轮作。目前,全县已落实甜菜面积30万亩,马铃薯和大豆各60万亩,玉米120万亩。

二是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基地建设标准。

在农田水利建设上。重点是打好机电井,发展喷灌、微灌、滴灌,解决好旱作农业区的抗旱问题。县财政计划从今年起,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打大型机电井和配备节水灌溉设备。在农业机械装备上,重点购进大型配套农业机械,提高农机作业率和作业水平。今年将新购置100马力以上大型农业机械85台套,新组建农机合作社20个;争取到扶贫大型农业机械30台,甜菜播种机械20台,马铃薯播种机械15台;引进英糖公司价值7500万元的6台播种机、32台收获整地机械,引导奈伦公司购进了17台播种机、7台收获机。在科技推广应用上,由县政府出资,积极建设科技园区、高产攻关示范田,重点推广甜菜小垄机播、马铃薯大垄栽培、玉米通透密植栽培、大豆小垄双行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种子醒芽包衣等先进技术,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引领基地健康发展。

三是结牢利益纽带,促进农企互利双赢。

引导农企双方发展订单生产,实行保护价收购,并随行就市调整价格,进行诚信守法经营,实现双方互惠共赢;积极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用市场化手段调节农企关系,平衡双方利益;引导龙头企业对规模经营大户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扶持,激励农户发展四区轮作、建设产业基地。同时,通过协调奶牛贷款、发放奶牛意外死亡补贴、强化防疫灭病等措施,加大对奶牛、鹅鸭等养殖的扶持服务力度,着力建好畜禽养殖基地,今年全县奶牛饲养量可达到2万头,鹅鸭饲养量可达300万只。

完善推进机制保障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重点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合力推进机制。

成立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打破过去各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工作格局,形成横向覆盖产业各环节、纵向延伸产业全链条的工作机制;积极构建以县领导、部门、乡、村“四位一体”的推进机制,做到包产业、包企业、包项目、包基地,一包到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及多条战线和几个部门的产业化工作进行定期研究、分段总结、随时检查,全力推进产业发展。

二是完善考评奖惩机制。

把产业化发展的各项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纳入全县总体工作目标考评体系,进行严格考评,实行重奖严罚;实行龙头企业上缴税金地方留成部分与乡镇分成,对产业基地建设成效突出的乡村给予重奖,激励各级干部围绕产业发展谋划思路、推进工作。

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在加大自身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对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和基地建设给予支持,每年必保在2亿元以上。同时,经积极争取,我县被国家开行和农发行确定为全国十个、全省唯一的联合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县,成为全省唯一的节水灌溉试点县,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农机装备试点县,并争取到460万元农机单机购机补贴、630万元标准良田项目和400万元糖料基地建设项目,产业基地建设的资金得到有力保障。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区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区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

实施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战略

奋力实现我新区的崛起

2004年3月,我市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决定,把我市建成皖北中心城市,报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实施了区划调整,我区正式组建。我区位于淮河北岸,南与我市老城

区隔淮河相望,西与怀远县相邻,东北与固镇县相接,地处我市中心腹地。蚌宁、合徐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206国道、307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辖小我、吴小街、曹老集、梅桥等4个乡镇和淮滨1个街道,总面积243平方公里,总人口20.26万人。

区划后的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工业化水平低。除区划时,市委市政府划拨的8户正列举工业企业外,辖区内没有一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去年初,辖区内工业企业的产值为29569万元,占辖区内生产总值的37.4%。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94.2,基本没有什么城市基础设施。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虽然近年来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所推进,但产业化水平仍然不高;全区耕地16.5万亩,户均耕地4.1亩,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北淝河干流在我区境内长23公里,沿岸低于16.5米低洼地5.8万亩,圩堤防洪标准低,流域排灌体系大都是60、70年代修建的,设计排灌能力小,设备年久失修严重老化,排灌能力很弱文章版权归好范文 wenmi114.com作者所有!,导致全区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

针对这一情况,区委区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迅速确立了“实施‘三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战略,推进‘三个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建设我城市副中心和打造我‘浦东’,奋力实现我新区崛起”的工作思路。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全力推进“三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现将一年多来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的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我们立足我农业大区的区情,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着力点,跳出“三农”抓“三农”,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理念去抓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村经济发展。2004年,完成一产增加值1.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3.0%;粮食播种面积15.23万亩,总产6.97万吨,创下了近10年来最好水平;农民收入增幅较大,人均纯收入达2734元,较上年增长30.5%。今年上半年,完成一产增加值完成1.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午季粮食生产再次获得丰收,总产达28234.8吨,较去年同期增长9.6%;实现人均纯收入1303元,较去年增长14.8%。

我们按照“确定主导产业、组建行业协会、扶持龙头企业、建立产地市场和生产基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确立主导产业。根据我区资源优势和传统种植习惯,确立蔬菜、制种、花卉苗木和养殖等四大主导产业。二是扶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我们采用政府投资、财政贴息、财政补助、技术支持等方式,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目前全区已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花园油脂公司)、市级“龙头”企业4家(绿雨集团、吴小街农产品批发市场、八大集种猪场、梅桥大青豆协会),全区共有“龙头”企业28家。花园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6亿元,日可加工转化大豆、菜籽3000吨,日炼色拉油200吨,日加工棉籽1000吨。八大集养猪厂,年可出栏生猪17000头,带动周边250余户养猪专业户,年出栏生猪25000头,成为我市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安徽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培育完善市场体系。扶持吴小街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裔湾蔬菜批发市场做大做强。我们引导原我蔬菜批发市场进行股份制改革,由安徽省华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组建我市吴小街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场总资产1350万元,占地5.4万平方米,以蔬菜、干鲜、副食品、水产品交易为主,年交易量达5.8亿公斤,交易额6亿元,辐射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8个省市、30多个市县。吴小街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农业部定点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安徽省十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四是建设发展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我们先后建立了蔬菜、大蒜大青豆、制种、花卉苗木、养猪、水产养殖等7个基地,基地共覆盖土地8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48%。五是组建专业协会。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我们组织引导组建专业协

会。围绕蔬菜产业,引导组建了梅桥蔬菜协会、梅桥大青豆协会;围绕着养殖业,引导组建了梅桥养猪协会、八大集养猪协会、养禽协会、水产协会,以及农资经营、农机等8个协会。梅桥蔬菜协会拥有会员300多人,拥有市场中介组织——我市裔湾蔬菜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天宇脱水蔬菜加工厂、科技公司——兴农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裔湾蔬菜运销合作社等4家单位

会员。协会已初步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运作体系。该协会的北淝河牌西红柿、辣椒、元葱等蔬菜已远销南京、合肥、上海、南昌等地,年销售量8万多吨,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目前,各种协会已拥有会员3030人。其中法人会员113个,农户会员2917个,农户会员已占全区农户总数的7.3%。六是依法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梅桥大青豆协会、绿雨集团、八大集种猪场、水产养殖协会、三绿园艺场、北桦花卉苗木公司等成功流转土地1.3万亩,初步实现了规模经营。七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抓住国家治淮工程的机遇,实施小我新排涝站及穿淮北大堤自排涵闸枢纽工程,北淝河小我防洪堤加固及七号引排涵闸拆除重建等淮干应急工程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小我新排涝站及穿堤涵闸枢纽工程,总投资700万元,改善排涝面积3.5万亩;北淝河小我防洪堤加固工程投资240万元,改善防洪面积4.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实施了投资20万元的王小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填补了我省的空白。投资290万元湖滩排涝站、曹老集站等4个排涝站更新改造工程,汛后即可组织施工,项目实施后,可改善排涝面积9.5万亩;3.5万亩总投资700万元的国家大型小麦基地项目已获国家批准立项,待实施。另外,我区申报投资10500万元的北淝河低洼地治理项目,已获省批准,待水利部审核。该项目实施后,可治理低洼地5.8万亩。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绿雨集团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成熟的制种技术,实行“订单农业”,与农户签订小麦、水稻制种合同,建立制种基地3万亩,带动农户1万多户,几年来共增加农民收入3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我们还着力做好三项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支持。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粮补制度改革,确保粮食直补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去年、今年共发放粮补资金280万元。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在征地拆迁中,及时足额发放征地补偿费用,决不用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发展城市化。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我们把农民就业培训作为重点,制定劳动就业培训计划,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成立劳动力就业培训专门机构,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实施“阳光工程”,先后举办培训班32期,培训农民1920人次,有力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全区外出务工人员达4万余人。三是做好农村、农业项目的编制和争取工作。我们抓住国家加大淮河治理、对中西部地区扶持和对农业农村扶持力度的机遇,积极做好有关项目的编制和申报工作,目前已有投资193万元的我区大刘郢互通立交接线工程、投资180万元的曹梅公路建设、投资716万元的我市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项目、投资90万元的曹老集中学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投资150万元的18中九年一贯制教学楼、投资1800万元的绿雨世行高科技示范项目、投资12000万元的第三污水处理厂项世行贷款项目投资400万元的蔬菜批发市场电子检测结算系统等13个项目,获得国家批准立项,共争取国家投资2.75亿元。

(二)、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工业化

我们始终把强化二产、壮大工业作为加快我区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去年以来工业经济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04年全区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4.6亿元,较上年增长20.0。纳税超500万元的企业从无到有一年增加到4家、百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1家。今年以来,增长势头更是迅猛。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55.0%。

一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我们全面实施大开放战略,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主要抓手,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编制了工业园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工业园区起步区规划3平方公里。截至今年6月底,工业园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道路、给排水管网、供电设施已进入园区。正式引进项目36个,其中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0个。已建成投产的项目10个,上半年实现产值7367万元,占经济总量的5%,对拉动经济总量增幅贡献了7个百分点,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建设的项目15个。年底可望有20个项目建成投产,30个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工业园区已形成汽车配件、电子、纺织、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生态环保型产业,无一家化工或污染严重的企业入园。

二是加大对规模企业尤其是正列举企业的扶持。集中精力做好规模企业、“正列举”企业的协调与服务,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帮扶企业制度,制定对“正列举”企业、规模企业财政扶持政策,积极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004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工业企业增加到18家,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较上年增长21.0%。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21家,实现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55.5%,销售(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的企业达到9家。

工业园区和规模以上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壮大了全区的经济实力。

(三)、以基础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化

作为市区的我区,坚持推进城市化进程,将始终是我们工作的一条主线。

一是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围绕“建设我新区,打造我‘浦东’”的目标,我们制定了“一河五个功能分区”和“一主两翼”的建设发展规划。目前正在制定城乡一体化规划,曹老集、梅桥等2个小集镇规划和农村中心村规划。

二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要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7条道路建设、工业园区10公里排水管网建设、自来水厂建设和小我35kv变电所改造。污水处理厂已报经国家批准立项,下半年将实施。努力推进农民新村等重点项目的落实,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在区财政未拿一分钱的情况下,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了区投资发展大厦暨区行政中心。

(四)、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为抓手,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

就我区而言,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首先必须解决投入问题。加大投入主要靠招商引资和项目来争取国家投入、外商投资。我们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作为主抓手,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招商引资的氛围。认真贯彻省委提出的“东向”战略,坚持走出去招商,面向江浙沪招商。一年多来,引进资金7.89亿元。实行项目工作责任制和领导联系挂钩重点项目制度,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巡查,年终进行考核,把项目落实情况作为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今年年初安排重点建设项目87个,上半年完成3个,正在实施的76个,完成前期工作的15个,完成投资3.71亿元。同时,实行项目动态管理,今年上半年新增项目16个,淘汰项目1个,目前全区安排重点项目102个,计划总投资36.8亿元。

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的好成绩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组建近两年来,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三化”进程有了较大程度的推进。但从整体上看,“三化”的水平仍然还不够高,有些问题仍然制约着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

1、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仅有绿雨集团通过实行订单与农户建立了较紧密的利益共享机制。基地规模不大,全区7个基地8万亩,仅占全区耕地的48%。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2、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目前我区的主要农业基础设施大都始建于60、70年代,设计能力低。80年代以来,国家基本没有投入,农民“一事一议”难组织,尤其是跨村、跨乡镇的农田水利设施,更是难以进行。造成年久失修,设备老化严重,除涝防洪、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今年7月5日-12日的持续降雨,我区区域内降雨量330mm,却造成我区沿淝15.1万人受灾,15.6万亩农作物受灾,绝收田块6.8万亩,直接经济损失8100万元,损失惨重。

3、农业扶持政策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龙头”企业申报难。我区较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绿雨集团,拥有资金3000多万元,生产基地3万多亩,2002年-2005年累计与10000余户签订了农业生产合同,帮助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未能被确定为省级“龙头”企业。由于申报条件过于严格,造成大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未能获得应有的扶持。二是农业信贷政策不合理。农业企业贷款难,很难得到资金支持。信贷管理与农业生产的周期不协调,造成农业企业需要资金时,金融部门要收贷。金融部门可以放贷时,农业企业又不需要资金。三是农业合作组织多头管理。农业、工商、科技、民政等部门都可以管理农业合作组织,造成管理混乱,政出多门。

4、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我区刚刚组建,城市建设起步于一片农田,城市基础设施基本是空白。区财政无力投入,造成投入不足,城市基础设施迅速加强很难实现。

5、招商引资结构不优,农业项目招商难。由于农业生产风险大、周期长,农业项目招商难。去年以来,我区招商引进资金7.89亿元,其中,农业引资额0.107亿元,占总额的1.4%。

6、为“三农”服务功能不强。

三、意见和建议

1、在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上与县里同等政策待遇。我区作为一个农业区,同时又是一个新城区,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要求更为迫切。在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上,不能简单地视同一般的城区,应重点给予扶持倾斜,至少要视同县乡给予同等扶持。当前我省即将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试点,建议将我区列为试点县区。

2、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要集中一部分财力,加大对农村农田水利、交通、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把近二十多年来的欠帐补上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义务教育支出主要应有国家和省级承担。

3、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经济扶持政策。一是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针对我省尤其是皖北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实际,适当放宽“龙头”企业的申报准入条件,让更多的农业企业受到政策的扶持和引导,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完善农村信贷政策。要结合农村信用社改革,制定支农信贷政策,保证农村有充裕的发展资金。调整农业贷款的周期,按照农时适时发放农业贷款。三是完善农村合作组织管理政策。将各项农业合作组织归口农业部门管理,避免政出多门。四是制定农业保险试点政策。要逐步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化解农业生产风险。五是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土地除是生产资料外,还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如不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代替土地的社会保障职能,土地流转就很难进行,农业规模经营、产业化就很难推进。尤其是失地农民,更是社会不稳定因素。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六是制定允许农民土地入股政策,促进协会、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既定思路,围绕打造我“浦东”的目标,认真贯彻“东向”战略,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为抓手,稳步推进“三化”进程,推动我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奋力实现我新区的崛起,为我市、我省经济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区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区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第三篇: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推动办域经济发展

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推动办域经济发展

——***办事处典型事迹

**镇***办事处地处**北岸,县城西南城乡结合部。***国道和***国道、**铁路贯穿境内。**大道接引**高速出口过境。人口、商贸、资讯流量密集。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二次创业、实现二次腾飞”总体目标,***办事处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机关作风建设和绩效管理良性互动、共同提升,为办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探索形成了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争先创优为导向、以效能建设为核心、以全面考评为动力、以长效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作风建设模式。在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领导重视是我办机关作风建设取得较好成效的关键。办事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把其列入办事处工作重点之中,创造性地把办事环境作为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考评的主要评估标准,注重经济、环境和作风效能建设三者统筹考虑、相互促进和共同提升。长期以来,办事处每月都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工作,一是每周一、周三、周五组织机关干部进行作风纪律学习,认真深入学习市县镇有关干部管理、促进作风转变有关文件、各项民政、农业惠农政策;二是在办村干部会上强调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并要求村组干部给办事处机关干部量化打分,作为考评参考;三是每月月末对干部一月来的工作、纪律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打分,形成了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强化各项制度,狠抓作风建设。

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实施目标绩效考评,是提升机关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基层党委、政府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机关作风就是办事环境,就是发展环境。近年来,我们抓机关作风建设主要从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着手,定位不断调整,目标不断提升,思路不断创新。经办事处研究,年初制定完善了《机关干部便民服务承诺》《机关首问负责制度》《机关值班制度》《干部责任追究制》《办事处干部“十要十不准”》《机关干部工作承诺》《微机室管理制度》《过错失误登记积分责任追究制》《财务管理制度》等十多项制度规定,用这些制度来约束、修正干部言行,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干部良好形象,促进办村科学发展。

三、致力争先创优,确立工作目标。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实施目标绩效考评,目的是为了评出实绩、评出方向、评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争先创优。我们从一开始就把作风建设和绩效考评的“风向标”拨正定准,强调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实施绩效考评的着眼点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点是优化投资环境,要求办村“瞄准最佳、争先创优”,并提出了创建全镇最佳办事环境“六个最”(办事态度最热情、办事程序最简化、办事方式最快捷、办事水平最高、办事成本最低廉、办事成效最显著)的要求。鲜明的工作导向,极大地调动了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发出机关工作的动力和活力,办村干部以创业的激情抢抓机遇,以创新的理念破解难题,形成了敢于争先、善于创优的生动局面。对上级安排的事务,力争在第一时间给予处理并上报信息;对待办事群众热情接待、细致服务,对待信访群众不推不诿、正面回答,各项工作争创一流、争做第一。办村坚决响应县镇的号召,顾全大局,服从指挥,主动沟通,相互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推动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办村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办事处党委连续几年被镇委、镇政府评为“先进办事处党委”、“综合工作先进办事处”。2010办事处党委被**镇委评为“先进办事处党委”,2011被**镇委评为“综合工作考核先进办事处”、“党建工作先进办事处”荣誉称号。多年来,机关支部涌现出一批批爱岗敬业先锋和优秀共产党员,这些荣誉都是办事处党委、办事处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开拓进取、创先争优、积极工作的成果。

四、注重学习,提升效能

按照市县镇关于干部作风建设要求,不断深入学习县镇有关作风建设文件精神,按照精神要求实施到工作行动中来,使学习和工作两促进、两不误。在**镇委的总体部署下,我办在学习上做到了:机关干部工作笔记、民情日志、学习笔记“三本”齐全、记录完善、内容翔实,并且机关干部相互进行检查

评价改进;每名干部写**字左右心得体会*篇,制定整改措施;对学习不到位的干部,在检查评比后,要求立即改进,加深学习。通过半年来学习,干部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思想与时俱进,能积极服从镇办领导的安排,认真扎实落实工作,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快速进展。

五、求真务实,抓好目标绩效管理。

实施干部职工目标责任考核是一项难题,必须要与客观实际、不同的管理对象相适应。科学、管用的考评出动力、出生产力。我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建立健全了工作完成情况考评、机关干部考勤考评和综合评议“三位一体”的考核评比体系。

一是在考评方法上采用“三个结合”,坚持考核组工作实绩与考量作风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评相结合、领导评价与村组评议相结合,保证了作风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持久性成效。

二是在考评实施上注重“三个环节”。

1、考评工作安排。综合考评采取日常考核、年终集中考评和综合评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日常考核、集中考评和综合评议分别占整个考核得分的15%、55%和30%。建立考核组对干部工作情况和遵守纪律考勤情况进行客观评议和考核打分。综合评议由办事处领导评鉴和村组评议构成。

2、考评等次确定。汇总考核组集中考评、领导评鉴和村

组评议三个方面的分值,按比例从三个小组中产生考核位次。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次。我们把绩效考评列最后1名的个人确定为提醒谈话对象,进一步体现考评的钢性,从而推动工作开展。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将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扬长避短、克难奋进、更好更快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建章立制,进一步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形成了日常工作高效率,中心工作上台阶,重点工作出成果,创新工作有亮点的良好氛围。展现了***“求实、为民、拼搏、奉献”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作风建设为契机,以思路的创新,效率的提升,目标的突破、效能的超越为重点,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努力把我办事处机关作风建设和绩效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更高层次,促进办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四篇: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农业产业发展,应立足现有基础,依托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本着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原则,优化生产要素,加大全社会投入和财政扶持力度,集中发展适宜的优势产业。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以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为根本先导。一是挖掘内涵,树立大农业意识。要牢牢把握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即农业工业化,做到跳出农业看农业,用工业化的思路来研究农业,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来发展农业,全力推进农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公司化发展。不断提高三大产业的关联度,真正实现“带一产、强二产、兴三产”的多点支撑复合型产业。二是对标先进,加强学习意识。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做法,并与我县实际进行深入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实现我县农业产业的跨越发展。三是紧盯市场,提升市场意识。要以市场为导向,搞清所经营的产业和产品的市场需求、市场环境、市场条件和市场风险,准确规划产业和产品的现实规模和发展前景。

二、激活体制、创新机制,以建立与县情相符的体制机制为内生动力。一是“利益联结”保农企利益。针对我县农业产业化中松散的市场联结方式占主导的情况,要通过农产品保护价收购等措施,建立风险保障制度。将由价格波动而使农业龙头企业造成的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并对风险损失能有所补偿。建立风险基金比较可行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农业龙头企业与参与农户共建,可将每年获取的共同经营利润予以一定的比例的扣除,形成风险基金。二是政府担当一定的职责,与农业龙头企业共建形成风险基金;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关系。大力倡导 “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规范与深化农业订

单,提高履约率。同时,积极探索合同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经营组织形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严肃奖惩”调部门热情。根据各乡镇部门的资源、交通、原有基础等实际条件,向其下达硬性任务,包括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基地建设等量化的指标,并将此项工作列入考核范围,严肃奖惩,对于提前或按期完成的单位给予通报奖励,后进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一切评优资格,以此调动个乡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热情和紧迫感。三是“现代管理”促企业壮大。做好分类指导,积极引导部分规模较大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定规范的《公司章程》。要明确公司的性质、规模、经营范围、经营期限,明确公司的组织结构,明确公司的财务、审计、劳动人事、业务的管理方式等。二是建立规范的企业组织结构。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建立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规范企业决策程序,形成相互制衡的决策执行体系,实现权责利的协调统一。三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根据企业业务性质和特点,建立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等规章制度,明确各项制度的执行范围、执行程度和执行时限,实现企业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四是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全面实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充分用好企业有限的资金和财力,不断增加自我发展的资金积累。加强财务监督,完善财务制度,堵塞各种财务管理漏洞。四是“构建载体”强产品营销。积极为农产品营销搭建平台,建议充分利用承秦高速,在路边设立醒目标志,大力宣传我县绿色农业产品;在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且与秦皇岛、迁安、宽城、辽宁接壤的祖山、肖营子、八道河、三星口等乡镇建设一批规模大、辐射力强的专业市场,打造覆盖城乡、辐射周边的现代商贸物流格局,为产品营销搭建有力载体,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健全配套、加强扶持,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重要途径。一是多举措,加大资金投入力。政府应作出适度倾斜,不断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并积极向上争取,协调各涉农部门,结合区域或产业实际,合理确定扶持重点和发展方向,本着“在规划内申报项目,在申报前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批复后集中实施”的原则,采取预算不变,渠道不乱,用途不改,各计其功的办法,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扶持某一农业主导产业,或扶持某一区域的相关产业,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支农资金整合,充分发挥涉农资金的整体效益;积极引导县内工业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进行“二次创业”,鼓励其将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切实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二是齐设施,提升支撑保障力。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以抗旱节水为中心,突出抗旱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和水毁修复工程三项重点,积极增打抗旱水源井,搞好小型水库塘坝维修加固,因地制宜地修建集雨水窖、截潜流、拦河坝和一些小型灌溉设施,提高抗旱能力;制定水利工程建设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鼓励和支持高耗水的铁选厂及其他加工企业,建设后备水源,修建蓄水池或小塘坝,实现汛期蓄水,干枯期补水,充分调节水源;采取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办法,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作用;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水利投资的良好机遇,密切与中央省市联系,积极谋划和争取水利项目,多方筹集配套资金,尽快完善全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三是强队伍,提高科技推动力。一是积极引进培育创新人才,为战略新型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通过采取大力引进、就地培养、搭建载体、建好平台等措施,重点建设好科技型企业家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基层年轻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四支队伍”,树立“创业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导师、成功之后当保

安”的理念,不断完善“一条龙”式科技服务体系。二是健全服务机构,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构建政府推动、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带动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三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民办科研机构的作用,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农村信息服务,农民技术培训等手段,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水平;四是对于适宜发展的优势项目,组织专门的科技队伍和人员,做好全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促进优势产业规模发展。

四、培树龙头、打造品牌,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市场占有率为重要措施。一是以“龙头”为扶树目标,彰显“示范带动”。一是通过政府引导协调,支持企业采取重组、联营、增资、扩股等形式,壮大企业实力,加快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扶持水果加工、林板加工、板栗深加工、羽佳蚕丝、杂粮加工、枸杞深加工、农夫宝生物有机肥等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规模效益好的优势企业,使强者更强;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引进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帮助培育生产基地,完善基础设施,促其早日达产达效,发挥其对农业产业的带动作用。二是以“绿色”为推广重点,强调“品牌打造”。积极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名牌农产品,强力引导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及行业协会注册商标,全面争创省级著名商标;加大对新“注册商标”、创建省级“著名商标”和国家级“驰名商标”的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奖励力度;以“龙富”苹果和“#####甘栗”等名优品牌为依托,加大品牌包装和营销,打响绿色生态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以“市场”为产业导向,做到“见缝插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的也是经济效益问题,大家都想找到一种统一的、规范的、便于操作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便捷的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目的,于是各县域经济单位纷纷仿效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地方的做法来发展当地的经济,造成各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趋同,到处出现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结果并没有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增长,农民收入也就增长缓慢。所以建议我县成立市场监测分析机构,聘请专业人员,对市场进行严密监测和分析,采取日监测、月汇总、季度报告、半年总结的方式,紧密围绕市场走向,找准市场空白点,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急需的特色新型产业,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推动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大力引进和发展如三星口枸杞饮料加工和沟域农旅一体等市场紧缺项目,寻找占领市场的“捷径”,迅速占领市场空白点。

五、拓展产业、延伸链条,以增强企业和农户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为基本保障。一是扩充产业规模,提升集聚效益。建议加快土地流转,发挥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合作社推动、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承租、土地入股、特色农业推动、大户引导等六种模式,引导土地向种田能手、经营大户、农业龙头企业集中,积极破解土地制约瓶颈。并立足我县各乡镇实际,全力建设八大特色产业基地,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集聚水平。以土门子、大石岭、大巫岚等乡镇及几大河系沿岸为主,着力构建苹果产业基地;以#####镇、肖营子、八道河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板栗产业基地;以安子岭、凤凰山、祖山、龙王庙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两蚕产业基地;以草碾、三拨子、凉水河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核桃产业基地;以木头凳、三星口、凤凰山、干沟、平方子、大巫岚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枸杞产业基地;以平方子、娄杖子、八道河、凉水河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食用菌产业基地;以官场、草碾、三拨子等长城沿线乡镇为主着力构建杂粮产业基地。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开拓发展空间。一是力推多元发展。我县现在的农业发展基本上以种、养业为主,水产、林业等等

方面发展极度滞后,应在大力发展种养业的基础上强力推动其他类型农业发展,实现多元化发展。二是加强产品深加工。我县的板栗、苹果、枸杞等农产品在国际国内享有很高声誉,但是现今我县的发展还只是停留在出售初级产品的阶段,未能发掘这些产品的最大利用率。在我县销售经过深加工的板栗、安梨、山楂等产品大多来自迁西、玉田等县,所以应立足现有资源,争取做大、做强、做到极致,大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三是与第二、三产业关联推进。将我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和旅游、矿产资源丰富相结合,全力推动工业反哺农业,以现有相对优越的工业条件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以沟域经济为主的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加快商贸物流、仓储基地的建设,从而力推三大产业协调推进,均衡发展。三是构建立体安全屏障,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制定完善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提早做好资金、物资和技术设备;加强干旱、洪涝、病虫害等灾害监测预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分类指导,及时搞好种子等生产资料的调剂供应,确保生产资料供应足量及时。

第五篇:加快农业产业化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加快农业产业化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兴文县政府副县长万真华

兴文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46.2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39.4万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推进兴文县域经济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近年来,我县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依托资源优势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扩权强县试点县、革命老区县等政策优势,用工业理念抓农业,巩固壮大烤烟、蚕桑、乌骨鸡等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培育猕猴桃、茵红李、反季节蔬菜、珍稀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十一五”期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667元增加到2010年的5027元,增收2360元。

一、利用品牌效应,拓展发展空间,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势

(一)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设特色产业基地38.6万亩,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格局。其中,优质烤烟生产基地10万亩(常年种植4万亩),蚕桑生产基地4万亩,纯黄玉米基地6万亩,马铃薯产业基地9.6万亩,优质猕猴桃基地1万亩,反季节蔬菜基地8万亩,乌骨鸡养殖基地村50个。

(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做大做强古宋粮油公司、烟草公司兴文营销部、海茧丝绸、新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聚源食品、金鹅粉业、康之源食品、飞龙食品、赵氏泡菜、博旺笋业、敬师酒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2010年,被确认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个,新增石海专业合作社、珍稀食用菌有限公司、纯正油坊

3个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48家,销售收入8亿元,出口创汇40万美元,带动农户10.17万人,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三)专合组织迅速发展。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发展产业组织化程度。全县各类专合组织已达168个。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专合组织15个,市级示范专合组织10个,省级示范专合组织2个,会员达3.25万人,带动农户7.59万户。2010年,实现销售4.95亿元,户均纯收入达2.23万元。在农民专合组织的带动下,农村经济呈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县专合组织工作荣获2010全市一等奖。

(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加大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产业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进一步完善。完成农网工程10KV线路建设103.95km,水库除险加固5座,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3.11万人,完成通畅工程170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3435口,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42.5平方公里,实施“金土地”工程2.59万亩,新增耕地3159亩。

二、坚持农业稳县,做优发展环境,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劲

(一)加强领导定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烤烟、猕猴桃、乌骨鸡等特色产业已组建由县领导任组长的领导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抽调专人负责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围绕产业育龙头。围绕烤烟、蚕桑、猕猴桃、乌骨鸡、薯类、竹木等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和运输培植龙头企业,制定出台扶持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发展的实施意见,把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着力点,创新机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各方面资金参与龙头企业建设。同时,支持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连接机制,采取吸纳农户入股、支持农民签订订单等形式,壮大龙头企业,增加农民收入。

(三)依靠科技促建设。继续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核心,以优势区域、生产基地为重点,努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保证农产品基地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的原料保障。同时,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标识管理工作。

(四)整合资源强基础。围绕产业建基地,围绕基地建市场,抓实政策扶持,有效整合烟基工程、石漠化治理、扶贫连片开发、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金土地”工程、水利、农机、电力、新村建设、交通、产业扶持等项目,调动业主和群众的积极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累计整合资金3.5亿元以上,夯实了发展基础。

(五)加大培训促帮扶。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进行现代农业知识和法制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通过“挂、帮、包”、创先争优和下派科技特派员活动,全县各级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积极深入基地和企业,帮助协调解决困难,提供技术服务,加强市场营销,并对帮扶工作实行了绩效奖惩挂钩。

下一步,我县将按照“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学化”的思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以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一头联市场,一头联基地、农户的作用,扎实有效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下载实现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现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摘要:通过分析农业产业化及县域经济内涵,明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作用,进一步认识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镇域经济发展1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王海鹏坚持以“解放思想、再创辉煌”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放宽眼界。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用......

    加快发展推动乡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发展,推动乡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乡镇换届后工作的第一年,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准确把握和科学定位本乡镇、本区域的发展是摆在......

    三角乡“五做到”推动农业产业化

    三角乡“五做到”推动农业产业化 近年来,三角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农业产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1、做到统一思想,提高认......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县辖*乡、*镇、*个农场,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耕地面积*余万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副业综合发展的农业大县。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XXX县人民政府一、工作成效(一)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县因地制宜,培育了粮食、果蔬、烤烟、生猪、草食性牲畜......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建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全县15.02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13.07万人,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推......

    农业产业化

    浅谈品牌农业的发展思路雷军说过:极致、专注、口碑、快,把产品质量做到极致让使用价值得到最大发挥,这样消费者就会不约而同的认同了。做农业亦是如此,农业属于基础性行业是动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