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但对我国实现现代化农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但对我国实现现代化农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为我国解决现在的“三农”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思路与出路。
现以山东寿光农业产业化为例,对此作以研究。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分析
(一)经营业绩
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达58957万吨,实现历史罕见的“九连增”。同时在示范园区建设中,我国以实现农民提高收入为中心目标,重点发展和优先安排商品率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农产品及其基地建设,提升规模化发展层次与水平,农业规模经营已初步显现,为延伸产业链经营、扩大产品增值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迅速增加,组织类型呈现出多样化。2011年调查显示,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经发展到15.6万多个。在全国各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龙头企业带动型占52%,中介组织带动型占28%,专业市场带动型占9%,其他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约占11%。
第二,产业分布和农民经济组织发展迅速,但地域发展不平衡,从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呈“数量递减、质量降级”趋势。据分析,80%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所从事的是市场开放较早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产品。但是不同区域之间的组织化程度有差异,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明显多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的组织化程度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第三,利益联结形式多样,与农民利益联结越来越紧密。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有多种形式。包括合同契约联结、合作制联结、股份合作制联结与合作制和股份制相结合联结。同过去相比,合同制比重基本保持稳定,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等紧密联结方式有所上升,这表明产业化经营组织和农户的利益关系越来越紧密了。
第四,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其他农产品产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实现了其供求的基本平衡。同时我国农业的基础条件和支撑体系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如2011年我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
(二)主要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主要组织形式有四种:
第一种是“龙头企业+农户”型。龙头企业外联市场、下联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这是我国出现较早也是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方式。这种组织模式可以利用龙头企业的拉力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和农场基地规模,发挥规模优势。不足之处是农户过分依赖龙头企业的拉力,而企业又是以追求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的,因此难以保证龙头企业在任何时刻都能为农户的利益着想。
第二种是“市场+农户”型。以批发市场为纽带连接广大农户,带动主导产业的发展,实行产销一条龙。
该模式的优势是广大农户可以直接通过市场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同时也提供了农户与市场主体直接谈判的机会。然而,农户由于能直接面对市场,很多时候会选择直接将农产品销售,这不利于农户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容易造成农户之间联系松散甚至相互角逐,面对市场的竞争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合力。
第三种是“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型。农民组成的合作经济组织以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通过入股企业或者与企业合作经营的方式共同来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等工作。这是相对先进的一种农业组织模式,其优势是加强了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由于合作社既拥有生产基地的支持、农产品的供应,又具备企业的营销与市场开发的能力,其市场竞争力更加强大。不过这种横向一体化的联合还是松散型的,结合体的利益不一致会导致各方出现分歧或者决策不明等情况。
第四种是“企业+中介组织+农户”型。以农业中介组织为依托,企业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服务、运销各环节与农户形成普遍联系的网状关系。这种模式可以实现生产要素大跨度优化组合,有助于建立将生产、加工、销售连接成一体化经营的产业集团。但这种模式固有的缺陷是一旦中介组织这个桥梁出现了问题,企业的产业链将会断裂,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在主要存在的四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都有其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优势,也都有自身机制的缺陷。
(三)主要存在问题
1、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意识淡薄
目前,规模大、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大龙头企业数量还是较少,对农产品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低,有重要影响的名、特、优产品更少。现在全国有各类龙头企业11万余家,销售收入突破5.7万亿元,从业人员近3000万人,不但相对数量依然较少,而且规模距国外农业的巨头企业还有较大的差距。此外,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往往是根据当地的农业资源去生产、加工、销售农产品,没有注意到外部市场的需求。龙头企业容易受传统行政区域划分条块分割的影响,缺乏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观念,企业的人才、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难以进行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
2、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程度低
强有力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缺失,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瓶颈问题之一。截至2012年3月底,全国范围内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合作社已有55.23万家,入社农户达4300万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7.2%,普及程度依然较低。这些分散众多的农户很多时候直接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农户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但给他们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还造成了精神上的伤害。
3、农业基地建设依然“小、散、低、弱”
我国农业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产业化基地布局没有达到区域化,尚未建立与资源特征相适应的区域经济格局;基地建设经营的集约化程度不够,导致基地建设与发展规模经营结合不充分;基地建设科技含量不高,名、特、优产品占农产品总量中的份额偏低。目前我国中低产田约占2/3,50%的耕地处在水资源紧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所占比例只有50%,约1/3的耕地位于易受洪水威胁的地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我国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刚过50%,其中水稻机械栽插比重为20%,玉米机收比重为25%,油菜机播、机收比重仅有10%左右。
4、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完善
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制度缺乏有效约束,运作管理不规范,服务功能不够强,导致入会入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比例偏低。这种利益联结分配机制不完善,不仅直接导致龙头企业的加工、运销环节不能自觉地扶持生产,不能自觉地为生产环节提供资金、技术等各项服务,不能自觉地让利于农户,而且导致龙头企业与农户双方不能普遍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关系。
5、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科技贡献率低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滞后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同时,我国农业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是科技贡献率低,使得我国农业投入产出比远低于发达国家,不利于实现我国提高产出效率的目标。例如,我国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2%(2011年为53.5%),商品种子供应率达到63%;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5.1亿亩,仅占总量的12%;绿色防控面积4.2亿亩,仅占总量的10%;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2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
二、山东寿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
山东寿光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发展所取得的最有代表性的典型。其通过对生产、流通、加工、品牌等实施全方位整合的手段,将蔬菜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诸环节,通过各种利益机制和组织形式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从而实现带动整个农业的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其成功之处是:
(一)走“公司+基地+农户”之路,强化整条价值链
在生产经营方面,“山东寿光”依托龙头企业、技术能人、涉农部门等创办农业园区,鼓励农民以技术、资金入股,激活各生产要素、集聚各类资本,大力发展种养加、贸工农、科研开发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集约经营,逐步从“公司+农户”的松散型走向“公司+基地+农户”的农场化,走出了一条“农业农场化、农民职工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的新路,同时用龙头企业联结和带动农户,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了企业、园区、基地和农户的整条价值链的价值提升和竞争力增强。
(二)以寿光为中心,建立多种流通渠道和销售网络
在流通方面,“山东寿光”先后投资建立了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电子拍卖中心、蔬菜网上交易市场和国家级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这一系列动作使“山东寿光”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产品销售方面,“山东寿光”先后组建了蔬菜产业集团、电子收费结算中心、蔬菜配送中心,配套建设了经营化肥、种子、农膜、农药等生产要素的大型农资市场。现在,寿光蔬菜已经形成了一个涉及陆地、海上和航空的立体化的运输网络。
(三)外包非核心业务,节约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加工方面,“山东寿光”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大力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业务,瞄准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对蔬菜进行精细加工,提升蔬菜附加值,延长蔬菜价值链,将蔬菜进
行全方位的打造、包装,使蔬菜产业带动提高整个农业产业的市场价值。而把诸如种子、运输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性企业,大大减少了寿光的管理成本。通过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加强联动性,提高了整个农业产业的经营效率。
三、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构建设想
通过对“山东寿光”经验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性服务公司、农业基地和农业产业集群等五个要素发挥作用才能实现。这五个要素发挥作用的机理也就构成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内涵。
(一)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建立全方位的价值链
龙头企业处于我国农业产业价值链构建的中心位置,只有把其上游和下游企业纳入到价值链的体系之中,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价值链,才能发挥龙头企业联结市场需求和农业生产的纽带作用。龙头企业将农户提供的农产品(加工原料)经过加工、包装等活动,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然后通过营销活动实现其价值,这就形成了“产工贸”价值增长链,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衡和不断循环的关系。价值链的构建要围绕龙头企业来选择和联结上下游合作伙伴。龙头企业的上游是农户、农业基地,应该通过合约、股份或产权方式与其建立稳定的经济联结。龙头企业对价值链下游(农产品流通、销售)的选择和利益联结方式主要取决于企业间核心能力的互补性以及与下游企业合作时获得更好的利益。为了增强对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的控制力,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对下游企业控股或者“前向一体化”战略,与下游形成利益风险共担的战略联盟。
(二)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巩固价值链
通过聚集分散的农户组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根本上汇聚农户的能量、增强农户的实力,使农户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之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将农户的技术、土地、农资、劳动力等资源整合起来入股龙头企业或者与龙头企业合资经营,与其成为利益整体,这样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再以逐利为唯一目标,而是追求价值链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提高了农户在合作中的地位,对于巩固价值链十分有利。另一方面,政府对农民的扶持可以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输向分散的农户,减少政府对农户“一对一”扶持的成本,既提高了扶持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无形中增强了农户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联系,也有助于巩固价值链。
(三)以专业服务性企业为依托,外包非核心业务,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程度越来越高,农业业务愈发复杂多样,价值链的增值环节变得越来越多,此时龙头企业应将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环节严格控制在企业的内部,而把越来越多的一些非战略性的活动外包给各种专业化的企业或组织。因此,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协会、物流配送企业、产品包装企业、科研机构等专业服务组织的作用,外包一部分非核心业务,将节省出来的成本和资源用于企业产品生产、技术创新以及工艺流程和设备的改进上。同时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的管理和创新上,努力提升龙头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的优势。
(四)以农业基地建设为基础,提升价值链的质量
农业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也是农产品的产出地,决定了农产品的优质、高效、生态、科技
含量等品质,从而影响到龙头企业农产品最终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影响到整个农业产业价值链的质量。因此,农业基地建设对构建整个价值链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必须通过实现规模效益、降低合作成本、实施标准化管理等手段,着力建设一流的基础设施、一流的生产基地和一流的产出水平,并以农业基地建设为基础,为价值链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产业的价值链质量。
(五)以农业产业集群为建设目标,发挥农业产业集聚的作用
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农业价值链建立后,将会带动某个农业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链。当数量足够多的农业产业链出现后,可以利用横向战略联盟机制,将处于同一区域农业产业上的产业链结成联盟,建立一个农业产业集群。通过参与农业产业集群,各企业既能有效地整合集群内的农业资源、人才、渠道、资金等要素,形成集聚效应,又能在资源共享和专业分工上各取所需、取长补短,形成密切协作。而且,产业链的各个企业无需扩大自身规模即可获得规模效益。这都给农业产业集群存在的区域以强大的竞争优势,也给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六)健全农业产业价值链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快龙头企业的社会资源开发
龙头企业和农户、农业基地、各专业化企业以及其他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建立科学的联结方式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不仅是农业价值链存在的重要前提,也是农业价值链稳定发挥作用的保障。社会资源能给龙头企业带来各种资源的注入,尤其可能吸引到资金的投资,这对增强龙头企业的实力、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速度十分重要。因此,龙头企业的社会资源显得十分重要。对于那些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和快速成长阶段的龙头企业来说,资源获取与要素整合更多地依赖于社会资源。因此,如何更好更快地开发出社会资源,对于它们意义重大。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农业的发展潮流。所以,必须在价值链视角下创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并进一步健全、完善,以便提高其实际可操作性,逐步提高模式的应用价值。
第二篇:实现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实现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区域经济全面振兴的重要依托。抓住了农业产业化,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就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加速度;提高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就增强了工农、城乡发展的协调性。
近年来,依安县深入实施产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发展糖薯乳豆鹅等优势特色产业,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和县域经济发展。多年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我们依安这样传统的农业县份,要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不动遥
扶强育壮龙头企业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动力
产业要发展,需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要做大,必先做强龙头企业。我县立足糖薯乳豆鹅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做大做强,加速推进龙头企业规模扩张、层次提升、集群发展,着力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是推动瑞雪糖业集群发展。
瑞雪糖业是全国优秀食品工业企业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6年,企业与河北天露糖业实现强强联合,当年税金实现翻番,达到3000多万元,去年达到4000多万元。为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增强对糖产业的牵动能力,我们又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英国ABF公司,其下属的英糖公司投资5亿元的年加工甜菜百万吨技改项目已经开工建设,2012年年加工能力达到150~200万吨,可创税1.5亿元以上,瑞雪糖业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甜菜制糖企业。同时,ABF公司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年产1万吨酵母项目和动物饲料加工项目正在论证,投产后年可创税1亿元以上;德国荷马机械制造公司投资近亿元的甜菜、马铃薯等生产专用机械制造项目,正在我县选址建厂,瑞雪糖业即将走上产品多元化、企业集群化、效益最大化发展之路。
二是推动奈伦公司产业升级。
奈伦公司是我县引进内蒙古奈伦集团投资2亿元兴建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2007年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年加工鲜薯能力达到35万吨,成为全国同行业加工能力最大的企业,当年上缴税金1044万元。
三是推动黄淮公司联大做强。
引进山东黄淮集团投资1.96亿元上马日处理1200吨大豆食品工程项目。
四是推动摇篮乳业规模扩张。
摇篮乳业是国内同行业中产品附加值最高企业,2007年实现税金2000万元,同比翻一番。去年我们又引导企业新上日加工鲜奶200吨生产线,今年9月建成投产,日加工鲜奶能力将达到300吨,可实现税金2500万元以上。
五是推动天鹅公司快速壮大。
我们于2007年引进全国鸭舌大王温州初旭食品公司整体收购并重新启动天鹅公司,改造原有两条屠宰生产线,新上一条屠宰生产线,当年建成投产,加工鹅鸭24万只;目前正在扶助企业筹建羽绒和熟食加工等生产线,争取年内将加工鹅鸭能力提高到300万只、2010年达到500万只、2012年达到800万只,达到年创税2000万元以上目标,成为中国最大鹅鸭加工企业。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等途径,加速培育壮大其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做大产业群、提升牵动力。
加强基地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
基地建设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产业链条中至为关键的一环。我们积极探索基地建设的新途径,全力抓好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实行四区轮作,建设规模经营基地。
规划并启动了以四区轮作为突破口的百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引导群众围绕企业
原料需求,大力发展甜菜、马铃薯、大豆、玉米等作物,进行归方连片规模种植,在同一地块上四年轮作一次,在整个县内的各个区域进行科学轮作。目前,全县已落实甜菜面积30万亩,马铃薯和大豆各60万亩,玉米120万亩。
二是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基地建设标准。
在农田水利建设上。重点是打好机电井,发展喷灌、微灌、滴灌,解决好旱作农业区的抗旱问题。县财政计划从今年起,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打大型机电井和配备节水灌溉设备。在农业机械装备上,重点购进大型配套农业机械,提高农机作业率和作业水平。今年将新购置100马力以上大型农业机械85台套,新组建农机合作社20个;争取到扶贫大型农业机械30台,甜菜播种机械20台,马铃薯播种机械15台;引进英糖公司价值7500万元的6台播种机、32台收获整地机械,引导奈伦公司购进了17台播种机、7台收获机。在科技推广应用上,由县政府出资,积极建设科技园区、高产攻关示范田,重点推广甜菜小垄机播、马铃薯大垄栽培、玉米通透密植栽培、大豆小垄双行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种子醒芽包衣等先进技术,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引领基地健康发展。
三是结牢利益纽带,促进农企互利双赢。
引导农企双方发展订单生产,实行保护价收购,并随行就市调整价格,进行诚信守法经营,实现双方互惠共赢;积极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用市场化手段调节农企关系,平衡双方利益;引导龙头企业对规模经营大户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扶持,激励农户发展四区轮作、建设产业基地。同时,通过协调奶牛贷款、发放奶牛意外死亡补贴、强化防疫灭病等措施,加大对奶牛、鹅鸭等养殖的扶持服务力度,着力建好畜禽养殖基地,今年全县奶牛饲养量可达到2万头,鹅鸭饲养量可达300万只。
完善推进机制保障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重点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合力推进机制。
成立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打破过去各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工作格局,形成横向覆盖产业各环节、纵向延伸产业全链条的工作机制;积极构建以县领导、部门、乡、村“四位一体”的推进机制,做到包产业、包企业、包项目、包基地,一包到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及多条战线和几个部门的产业化工作进行定期研究、分段总结、随时检查,全力推进产业发展。
二是完善考评奖惩机制。
把产业化发展的各项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纳入全县总体工作目标考评体系,进行严格考评,实行重奖严罚;实行龙头企业上缴税金地方留成部分与乡镇分成,对产业基地建设成效突出的乡村给予重奖,激励各级干部围绕产业发展谋划思路、推进工作。
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在加大自身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对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和基地建设给予支持,每年必保在2亿元以上。同时,经积极争取,我县被国家开行和农发行确定为全国十个、全省唯一的联合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县,成为全省唯一的节水灌溉试点县,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农机装备试点县,并争取到460万元农机单机购机补贴、630万元标准良田项目和400万元糖料基地建设项目,产业基地建设的资金得到有力保障。
第三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县辖*乡、*镇、*个农场,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耕地面积*余万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副业综合发展的农业大县。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县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一些优质、高效农产品,尤其是棉花得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规模优势,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稳步提高,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本文转载自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建立和逐步完善,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已明显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产品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二是农业结构单一,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三是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增收困难。四是产品质量不高,效益低下。县委政府深入调查研究,面向市场,立足资源优势,结合实际,形成了“稳粮、增果、上蚕桑、优棉、强畜、壮龙头”的农业发展思路,以地区农业发展“三十字”方针为指导,围绕调优种植业、调大林果业、调强畜牧业、调快庭院经济和调壮农业龙头企业,下大力气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粮经比例进一步调整。在保障人均口粮不低于*公斤情况下,稳定粮食面积,增加经济作物面积。粮经比例由*年的1:1.25提高到**年的1:2.4。
——作物品种优化,单产提高,品质改善。淘汰次劣品种,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粮棉良种率达*,棉花由过去十来个品种减至目前一至二个品种,长绒棉为新海14号,细绒棉为中棉35号,**年单产分别为*公斤、*公斤,比**年分别增*公斤、*公斤。小麦以优质鲁麦23为主,单产达*公斤,比**年增*公斤。
——畜牧和林果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农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形成。新植果园*万亩,种植牧草、青贮饲料***万亩,牲畜存栏*万头,出栏*万头,新增适龄母牛*头,养蚕*盒。
——小宗作物得到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初具雏形。水稻面积扩大到*万亩,蔬菜面积*亩,正播西甜瓜*万亩,复播西瓜*万亩,色素辣椒*亩,小茴香*亩。*瓜果系列、红提葡萄和*甜瓜市场影响日益扩大,产品供不应求。
——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的突破。在扶持和发展原棉花龙头企业**,促进棉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同时,**年以来,新组建了**公司,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有效地促进了产业连动,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效益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较**年增*元,较**年增*元。预计**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市场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坚持了以下原则和方向。
1、不忽视粮食生产。近几年,粮食连续喜获丰收。粮食库存和农民存粮有明显增加,粮食总量上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但是从长远看,随着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人增地减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现有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巨大的需求潜力相比还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结构调整中不忽视粮食生产,保证粮食生产规模,保证总产,保证人均口粮,切实保护和稳步提高我县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2、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品牌意识,实现名牌战略,扩大经营规模,形成区域性特色经济,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3、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别具一格的县域特色经济。
4、坚持协调发展原则。调整农业结构,必经坚持农业各业之间,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全面需要。
5、在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庭院经济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稳粮。粮食生产坚持“平衡有余,优化品质,加工转化”的方针,稳定粮食面积,优化粮食结构,增加复播、套种指数,提高种粮效益。**年小麦种植*万亩,单产*公斤,总产达*万吨;正播玉米*万亩,套种黄豆*亩,复播玉米*万亩;正播水稻*亩,复播*亩;种植高梁、红薯等小杂粮*亩。
2、优棉。在棉花生产上,坚持棉花发展战略不动摇,继续调整优化内部结构。通过科技投入、精细管理,提高棉花的单产和品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棉花品种结构,形成陆地棉、长绒棉、彩色棉共同发展格局。根据市场订单
第四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范文
一、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县辖*乡、*镇、*个农场,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耕地面积*余万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副业综合发展的农业大县。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县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一些优质、高效农产品,尤其是棉花得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规模优势,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稳步提高,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本文转载自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建立和逐步完善,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已明显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产品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二是农业结构单一,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三是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增收困难。四是产品质量不高,效益低下。
县委政府深入调查研究,面向市场,立足资源优势,结合实际,形成了 “稳粮、增果、上蚕桑、优棉、强畜、壮龙头”的农业发展思路,以地区农业发展“三十字”方针为指导,围绕调优种植业、调大林果业、调强畜牧业、调快庭院经济和调壮农业龙头企业,下大力气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粮经比例进一步调整。在保障人均口粮不低于*公斤情况下,稳定粮食面积,增加经济作物面积。粮经比例由*年的1:1.25提高到**年的1:2.4。
——作物品种优化,单产提高,品质改善。淘汰次劣品种,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粮棉良种率达*,棉花由过去十来个品种减至目前一至二个品种,长绒棉为新海14号,细绒棉为中棉35号,**年单产分别为*公斤、*公斤,比**年分别增*公斤、*公斤。小麦以优质鲁麦23为主,单产达*公斤,比**年增*公斤。
——畜牧和林果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农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形成。新植果园*万亩,种植牧草、青贮饲料***万亩,牲畜存栏*万头,出栏*万头,新增适龄母牛*头,养蚕*盒。
——小宗作物得到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初具雏形。水稻面积扩大到*万亩,蔬菜面积*亩,正播西甜瓜*万亩,复播西瓜*万亩,色素辣椒*亩,小茴香*亩。*瓜果系列、红提葡萄和*甜瓜市场影响日益扩大,产品供不应求。
——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的突破。在扶持和发展原棉花龙头企业**,促进棉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同时,**年以来,新组建了**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有效地促进了产业连动,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效益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较**年增*元,较**年增*元。预计**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市场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坚持了以下原则和方向。
1、不忽视粮食生产。近几年,粮食连续喜获丰收。粮食库存和农民存粮有明显增加,粮食总量上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但是从长远看,随着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人增地减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现有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巨大的需求潜力相比还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结构调整中不忽视粮食生产,保证粮食生产规模,保证总产,保证人均口粮,切实保护和稳步提高我县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2、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品牌意识,实现名牌战略,扩大经营规模,形成区域性特色经济,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3、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别具一格的县域特色经济。
4、坚持协调发展原则。调整农业结构,必经坚持农业各业之间,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全面需要。
5、在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庭院经济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稳粮。粮食生产坚持“平衡有余,优化品质,加工转化”的方针,稳定粮食面积,优化粮食结构,增加复播、套种指数,提高种粮效益。**年小麦种植*万亩,单产*公斤,总产达*万吨;正播玉米*万亩,套种黄豆*亩,复播玉米*万亩;正播水稻*亩,复播*亩;种植高梁、红薯等小杂粮*亩。
2、优棉。在棉花生产上,坚持棉花发展战略不动摇,继续调整优化内部结构。通过科技投入、精细管理,提高棉花的单产和品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棉花品种结构,形成陆地棉、长绒棉、彩色棉共同发展格局。根据市场订单合理安排棉花品种布局和种植面积,以销定产。一是调减了长绒棉、彩棉面积,种植长绒棉*万亩,陆地棉*万亩,彩色棉*万亩,并严格按照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的原则进行种植。二是*万亩棉花全
部与农民签订了合同,实行订单生产。三是在放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放抓并举,确保投入到位。四是大力推广高密度植棉技术,种植高密度*万亩。五是加强管理,力争细绒棉单产达*公斤,长绒棉单产达*公斤,彩棉单产达*公斤,努力提高棉花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促进棉花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3、扩瓜菜和小宗作物。加大引种试种各类小宗经济作物力度,扩大种植面积,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种植双层拱棚瓜*万亩,正播西甜瓜*万亩。二是复播西瓜*万亩,其中无籽西瓜*亩。三是种植蔬菜*万亩,新建温室大棚*亩,无公害蔬菜示范*亩。四是根据订单种植色素辣椒*亩。五是种植小茴香*亩。
4、上蚕桑。以蚕桑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提高蚕茧单产和目的,大上蚕桑业。新栽桑树*亩,嫁接*亩,养蚕*盒,平均单产*公斤。
5、扩草强畜。加大畜牧业投入管理力度,加快畜牧业发展。一是紧紧围绕国家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建设,大力开展“秸秆加工,暖圈改良,科学管理”四位一体示范养殖工程,提高秸秆利用率和科学养畜水平。二是进一步优化了畜群畜种结构。在畜种结构上坚持“牛羊并重,优先养牛”原则,巩固发展羊,加快发展牛,不断提高牛在牲畜总数的比例。牛以乳肉兼用的西门塔尔牛为主。绵羊以发展卡拉库尔羊为主,山羊以纯山羊改良为主。在畜群结构上把不断提高生产母畜比例作为加速畜群周转和扩大畜牧业生产的关键措施,注重良种畜的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完成黄牛冷配**头,劣质公牛去势**头,劣质公羊去势**万只,引进良种母牛**余头。三是大力抓好禽业的发展,鸡饲养量**万只,鸽饲养量**万只,特种养殖**只。四是大力发展种草业,种草**万亩,退耕还林套种苜蓿**万亩,种植青贮玉米**亩。五是制定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多方筹集资金,增加畜牧业投入,扶持养殖大户。新规划养殖示范小区**处,新发展四位一体养殖示范户**户,养鸡大户**户,养鸽大户**户。六是加强对兽医服务质量的监督、牲畜的定点屠宰检疫和活畜产地检疫工作,家畜免疫防治达**万头(次)。
6、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紧抓当前国家加大生态林建设力度,实施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加快了林果业发展。一是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名、优、特、稀果品,重点发展香梨、石榴、葡萄、杏、薄皮核桃等名优品种。二是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之路,在定植新果园,改造、改良老果园,确定主栽品种上下功夫。三是加强了科技示范园建设,建成两个园艺高科技示范园。四是继续以农田林网建设为中心,加大防风固沙林带的建设,建立大型乔、灌、草、网相结合防护网带,改善生态环境。五是抓好五个基地续建工程(**万亩香梨基地,**万亩石榴基地,**万亩葡萄基地,**万亩反季节秋西瓜基地,**万亩蚕桑基地),完成新增**万亩香梨,**万亩石榴,**万亩其它林果计划。**年上半年,全县林果种植面积**万亩,退耕还林**万亩,修剪果园面积*万亩,改造低产果园**亩,新育果树苗**亩,嫁接**万亩。
7、调快庭院经济。一是做好庭院改造后续。二是引导好庭院蔬菜种植。三是做好葡萄长廊建设和管理工作。四是按一有七好标准发展庭院经济,加强庭院经济发展示范村、示范户的建设、指导和管理。
8、调壮龙头企业。把农民引向市场,促进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市场为导向,抓好棉花主导产业,抓好棉花基地建设和科技推广,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经营机制。企业抓好订单农业,搞活农产品流通,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发展棉花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逐步拉长棉花产业链,实现在当地加工增值。同时加快现有企业的改造力度,积极扶持培育新的龙头企业。扶优扶强**等农业龙头企业。
9、进一步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一是农口部门积极主动探索改进农业科技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大力抓好科技示范和推广应用,逐步健全科技推广体系,使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二是重视农机具技术改造,完善配套设施,使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农田水利建设中,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10、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以节水为主的防渗工程建设;二是大力推广高科技节水灌溉技术;三是抓好高标准平整土地工作;四是加快高质量的排渠规划和建设。仅**年,全县平整土地**亿亩,改造低产田**万亩,建成滴灌**亩,完成农田水利投资**亿元。
第五篇:我国农业节水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范文
我国农业节水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
新华网(2002-08-20 10:19:46)
稿件来源:国家经贸委网站
8月18日至19日,由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农业部联合主办的全国节水滴灌技术应用推广现场会在新疆石河子市举行。
这次现场会,主要考察节水滴灌技术应用情况;推广国内先进的节水滴灌技术;研讨国内外节水滴灌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制定节水滴灌技术推广的相关政策措施。
滴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把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使与肥融合后的灌溉水成滴状,一滴一滴地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域,加之地膜覆盖,减少了蒸发,水的利用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平均用水量是传统方式的1/8,是一般滴灌方式的70%,而且还兼省肥、省力、增产、增效、降低成本等优点。
新疆石河子市从1996年起,大力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技术,在农业节水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一是应用了滴灌技术的农田面积已达到世界第一,截至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广应用大田膜下滴灌技术已达到160万亩,石河子垦区就达80万亩。该技术还走出国门,在塔吉克斯坦推广应用4680亩,作物单产由1.1吨提高到3.5吨。二是滴灌器材生产成本大幅降低。1996年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的石河子龙头企业新疆天业集团,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经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实现了节水器材国产化,生产出了让农民用得起、质量信得过的节水器材。目前在百万亩棉田使用的膜下滴灌全部设备,初始一次性投入已降到300元/亩以下,是国外同类产品投资的1/8。三是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先进的节水器材生产企业,实现了所有成型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国产化。如今新疆天业集团已经拥有200条这样的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供300万亩土地使用。四是使用这项技术,保证了作物生长全过程实现机械化培育。
石河子大田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发了我国农业生产的一场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用水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极大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石河子垦区将节约的水资源用于种植芨芨草、苜蓿、甘草、防风林和灌木丛,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和建设。
科技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13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有关专家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认为,石河子推广节水滴灌技术的成功经验为中国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找到了捷径,为实现高效农业、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城市绿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对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经济信息中心提供)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产业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国节水滴灌技术推广应用现场会上的讲话 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司长 赵家荣
2002年8月1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农业部在这里联合召开“全国节水滴灌技术推广应用现场会”,目的是为了加快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加快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会上水利部、农业部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及有关单位的代表将分别介绍节水灌溉方面的有关情况,与会代表还将实地考察节水滴灌技术的应用情况。下面,我受国家经贸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谢旭人同志的委托,讲几点意见。
一、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节水灌溉器材设备生产制造体系,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滴灌技术的开发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新疆石河子市在对喷灌和各种微灌技术进行反复对比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水的利用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平均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8,是喷灌的1/2,是一般滴灌方式的70%。在节水灌溉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大规模推广应用滴灌技术的设备国产化问题、价格问题、滴灌系统设计和地膜污染等问题,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一是大田膜下滴灌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滴灌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新疆天业集团在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滴灌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开发出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农民用得起的“一次性可回收滴灌带”高效节水产品和大田膜下滴灌应用技术。1999年,石河子市在经过3年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开始在大田推广应用滴灌技术近3万亩,2000年达到16万亩,2001年达到46万亩,目前已达到80万亩,加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其他垦区,以及自治区的一些地州县,累计已经推广了150万亩。还有数万亩芨芨草的种植也采用了这种技术,创造了在农田大面积推广应用滴灌技术的世界之最。
二是实现了滴灌节水技术与设备的国产化。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天业集团在引进德国设备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发的滴灌带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滴灌器材生产设备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并且比国外同类滴灌带生产设备更加先进,车速达到每分钟24米,比国外设备提高了1倍;成品率达到97%,比国外设备提高了5个百分点;每台设备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5。在国家经贸委国债技改贴息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新疆天业集团已经拥有200条这样的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以满足300万亩土地的需要,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产品质量一流的滴灌节水设备生产企业。
三是滴灌技术推广应用的投资成本大大降低。目前在百万亩棉田使用的膜下滴灌产品,初始一次性每亩投资已降到300元以下,是国内外同类产品投资的1/8。其中每年需更新一次的滴灌带,每米0.2元,每亩地仅需120元。
四是解决了回收再利用废旧滴灌带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使用后的滴灌带可以以旧换新,再生率达到了97%,不仅解决了滴灌技术推广的污染问题,而且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这项技术可使每亩地滴灌带成本降到70元左右,而且还有较大的降价空间。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美国、以色列等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技术开发能力较弱。滴灌产品流道设计是滴灌产品的核心技术,属微流态技术领域。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研究机构能够提供水在滴头流道内的流态参数分析,此项技术研究十分薄弱。
二是标准不完善,亟需修订。目前,塑料节水器材生产企业执行的仍然是农业灌溉用产品国家标准,该标准已不能适应节水器材发展的需要,急需修订和完善;而滴灌带设备标准尚未制订,影响了节水滴灌技术产业化发展进程。
三是生产规模小、品种单一。我国节水器材生产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年生产量一般在1万吨以下,没有规模效益,且产品品种单一,常用管材种类比较齐全的生产厂家较少,而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生产规模高达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
四是市场混乱。节水灌溉产品市场无序竞争,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小企业用简单的生产设备生产的滴灌产品质量不过关,模具制作精度差、器材配套性差,不经检验就投放市场,以低廉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
二、充分认识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放在突出的位置。”江泽民总书记对解决水的问题多次做出重要指示。1998年5月在关于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当今社会水资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我国水资源大为短缺。我们过去的认识很不够,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1999年12月进一步指出:“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整个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今年4月江总书记在西部六省区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朱容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要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广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这些论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阐明了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需求大幅度增加。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占国土面积50%的华北、西北、东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0%左右。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用水方式落后,水价不合理等原因,大量浪费水资源,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农业是用水大户,用水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由于灌溉方式落后,水的利用率只有4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每立方米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只有0.85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2公斤以上的水平,农业用水浪费相当严重。解决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低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千百年来大水漫灌的浇地习惯,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把浇地变成浇作物,按作物的最佳需水要求进行灌溉,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水效率。据有关单位测算,与大水漫灌相比,喷灌可以节水50%;滴灌可节水60%--70%。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大幅度提高了用水效率,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结构,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加快推广应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是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符合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快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
今年5月7日温家宝副总理对节水灌溉工作做了重要批示:要抓紧完善节水灌溉的规划和政策,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尽快制定有关技术标准并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服务体系。温家宝副总理的批示,为加快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加快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产业化,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政府鼓励、引导、规范、推动,不断提高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地经贸委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石河子市政府那样,把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来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做好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二要继续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开发和推广。要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结合,开发适合我国不同地区特点的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要重点解决节水灌溉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不断提高我国节水灌溉的技术水平,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国家经贸委对节水灌溉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工作十分重视。去年9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向国家经贸委报送了《发展滴灌技术的建议》,李荣融主任做了重要批示,要求资源司认真研究,做好产业化推广工作。为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产业化建设,我委在四期、六期和八期国债技改贴息计划中先后安排了多项节水灌溉设备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1.5亿元,其中包括新疆天业集团“节水农用管材”滴灌设备生产线改造项目及其它省市的节水灌溉技术项目。今后,我委对节水灌溉重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将继续给予必要的支持。
三要认真研究解决节水灌溉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中的政策问题。研究制定鼓励节水灌溉技术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将滴灌技术列入第二批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促进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
四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市场秩序。组织开展节水灌溉器材与设备的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和完善国家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整顿和规范节水灌溉器材和设备市场,组织开展节水灌溉产品认证,将节水滴灌器材和生产设备列入节水产品认证目录,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
五要培育和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施工组织、人员培训、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六要加大宣传,引导农民积极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市场在农村,农民是用户,滴灌技术不仅节水,而且增产增收,必须使农民认识到滴灌技术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和好处,从而促使农民转变观念,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各地经贸委要配合农业部、水利部做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宣传工作。
同志们,我们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扎扎实实地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化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