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工作的经验材料5篇

时间:2019-05-15 12:2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程改革工作的经验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程改革工作的经验材料》。

第一篇:课程改革工作的经验材料

课改促高效师生共成长

——资兴市一完小课程改革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资兴市一完小现有59个教学班,教职工182人,学生3447人。我校自2002年秋季开始实施课程改革,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实施“提升教师素质,关注学生成长,追求课堂效率”的课改策略,于2010年10月申报了资兴市课程改革样板学校。经过十年的学习思考、十年的实践创新、十年的积累沉淀,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走出了一条切合我校实际的教改之路。

一、提高认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坚持“全面+特长”的办学方针,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配齐了教学功能教室和教学设施设备,建成了校园网站http:///和教学资源库ftp//:61.187.248.225/。作为湖南省示范性家长学校和郴州市教学实践基地,我们十分重视资源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社会实践创造了条件。学校成立了健美操队、鼓号队、乒乓球队、合唱队、舞蹈队,“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独轮车”项目在省、地、市各界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学校现已形成了“以活动促成长,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格局,开展了《颂经典·铸人格》、《关爱三生·情暖校园》、《书香满校园·阅读伴成长》、《创廉洁校园·塑廉洁品格》等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1

学校关爱弱势学生群体、“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做法与经验在新浪网、中国新闻网、《湖南教育》杂志等多家媒体上发表与报道。

二、整体规划,课程建设科学合理

我校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所有课程,注重校本课程建设。紧紧围绕“校本、创新、发展”这一主题,从2006年开始开设校本课程,积极创建以经典诵读为特色的书香校园。我们汇编了一套较完整的古文经典教材,开展了“诵经典”活动:每周一的第一节课是全校的“经典诵读”课,由语文老师进行诵读指导;每天利用课前五分钟由学习委员组织学生诵读,每日诵读20-30分钟;每月利用主题班会开展一次“诵经典”总结交流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隆重的诵读节。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经典的馨香时时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浓浓的书香已经洋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更融入了每位师生儒雅的言谈举止中,形成具有一小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我们的校本教材获郴州市首届校本教材评比二等奖,我校被评为“湖南省经典诵读特色学校”,在全市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

三、九字方针,课堂教学上水平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我校全面落实 “九字方针”。即:备课“深”,上课“实”,作业“精”,教学“活”,手段“新”,考核“严”,辅导“细”,负担“轻”,质量“高”。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学校,我校开设了“班班通”工程。在湖南省电教馆举行的“三优联评”活动中,我校有多人次获省级一、二等奖;在光盘运用教学比武活动中,多次承办市级比赛活动,并在郴州市决赛中,获得好成绩。

在学生电脑作品竞赛活动中,我校有多名学生获得省、市、地级荣誉。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抓实两件事:一是强化集体备课。我们以业务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一说、二议、三定”。“一说”就是由中心发言人说目标要求、说重点与难点、说课前准备、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思路、说过程、说学法等; “二议”就是一议中心发言人教学设计成功与不足,二议改进意见;“三定”就是定思路、定教师和定方案。由于措施得力,我校近3年内,先后有10多名教师在各级各类赛课活动中获奖,其中王黎香老师获省英语赛课活动一等奖,黄鑫华老师获省语文说课比赛一等奖,伍方老师获省音乐录像课比赛一等奖,许碧玲老师获省品德说课比赛一等奖。二是开展课题研究。教育科研的开展不仅能保证课改实验的效益,而且能保证教师追求课程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我校“十一五”课题均已顺利结题,其中《利用网络教研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研究》获省三等奖,《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法的实验和研究》、《小学艺术类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分别获郴州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老师们积极撰写论文,近三年在国家正式刊物上获奖论文达200余篇。学校有新立项“十二五”课题9个(省级6个,地级3个),现均已批准开题,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人人做课题”的良好局面。

四、结合实际,校本教研创特色

我们立足本校实际,坚持“专家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策略:一是以“实践—反思”为基本途径,注重教师提高的“生成性”;二是以“自我更新”发展为策略,突出校本教

研的“师本化”。近五年,我校年年被评为“资兴市校本培训先进单位”,荣获“资兴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1.创新研培形式,拓宽研培渠道:网络教研作为新型的研究形式,因为其开放性和动态的特点,我校教师逐渐从认同到积极、主动、广泛、深入、创造性地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从刚开始的建立LALA部落群聊,到最后成功申请加入新浪UC“魅力语文”房间,我们实现在线互动研讨,通过文字、语言、视屏进行在线交流,UC“魅力语文”房间的“资兴教研”栏目开展得有声有色,共有十二名教师在栏目中尝试过主持工作,每次活动,都有近五十人参加,同时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家长参与我们的讨论,突破了区域和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教研活动,老师们树立了“网络学习”的观念,其研究课题《利用网络教研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研究》获湖南省继教课题成果奖三等奖。我校利用网络进行校本研培的经验在2011年度资兴市教师培训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在全市得以推广。

2.开放式语文教学模式影响深远:经过积极探索,我们确立了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的“五步教学法”基本模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悟,大胆质疑→合作学习,问题研讨→汇报交流,形成共识→拓展学习,课外延伸。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课堂环境,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文的关怀,崇尚心与心的沟通,通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新氛围,倾听、合作、交流的课堂新规范,开放、有序、活跃的课堂新秩序,构建理想的课堂文化。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其研究成果获郴州市一等奖,研究报告获湖南省一等奖,取得了较明显的教育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全市得以推广。

五、分层培养,教师队伍专业化

以课改为契机,采用分层培养的方式,深入开展“名师工程”建设,落实师德师风活动,通过“学期教学评估”、“教师年度考核”、“教科研奖励条例”等综合评估制度,探索并建立了多元化的激励机制,逐步引导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以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学校建立起一支爱岗敬业、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志存高远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职工182人,其中本科学历96人,大专学历74人;中高职称7人,小高职称110人;全国优秀校长一人,郴州市骨干教师6人,资兴市学科带头人10人。

新课程实施十年来,学校的课改工作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2011年新课标(修订版)正式发行后,我们又面临着新的教育形势与挑战。本年度我校先后派出各学科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我们将再接再励,再创佳绩,在课改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第二篇:课程改革

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

1、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A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B重建新的课程结构;C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D倡导建构的学习;E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F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A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B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1)、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必须具有一定的变通性;(2)、课程结构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体现选择性;(3)、课程结构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完善选修制;C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A三个面向——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B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总目标;C加速教育信息化,实现中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4、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1)信息素养——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2)统整的建构主义——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a、建构主义的知识观b、建构主义的学习观c、建构主义的课程观d、建构主义的教学观e、建构主义的评价观。

5国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1)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2)信息素养的养成;(3)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4)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6、课程改革的内容(1)、课程目标a 基础知识的掌握b基础能力的培养c价值观、态度与道德修养d体能和健康教育、公民教育;(2)、课程的实施与教学内容的改革:a信息教育渗透各级各类教育b强调有合理结构的基础知识的传授c加强外语教学的力度d学校与企业联手推进教育改革

第二部分

1、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体系。

2、课程结构的确定:(1)厘定各类课程或具体科目所具有的价值(2)需要审视既定的课程目标(3)要谋求课程价值与课程目标的对应与吻合。

3、课程结构的表现方式:(1)描述性方式(2)数量化方式(3)应用性方式

4、课程结构调整的三大原则:(1)综合性原则(2)均衡性原则(3)选择性原则

5、学习课程计划分别以综合性与分科性两种方式呈现出来。课程计划中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而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6、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7、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8、综合实践活动理念:(1)坚持学习的自主选择和主动研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3)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乃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9、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2)体现每个学校的特色(3)反映每一所学校在社区的特色(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探究课题或问题。

10、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下列原则:(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三大指定领域(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的整合起来

11、课程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学习活动方式。

第三部分 教学理念与策略

1、文本与对话:教学规范的转型。A、教学:“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就是在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奠定人格成长与学力发展的基础。B、文本与对话:“教材”与“教学”概念的重建;文本有助于推动对教学的功能机制与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并对教学的语言产生较大的影响。C、教学规范的转型。课程设计要摆脱传统的3R(读写算),超越现代的“泰勒模式”,代之以失衡、关联、情境化的课程结构;教学计划应是多元的、变通的、具生产性的,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失衡、再平衡是教学设计中的必要成分。新型的教学规范应该具备多尔所指出的“4R”,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谨性。

2、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笔者把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3、有效教学的理念:

1、关注学生的发展

2、关注教学效率

3、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4、教师具备反思的能力

5、一套策略。

4、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是学生

2、行为动词是可理解的可测量的3、行为条件是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4、表现程度是学生学习之后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5、教学评价策略:A首先必须明确本校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评价指标。B评价指标控制在10-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明确,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就能做出判断。C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D指标的产生尽可能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E开学初就应把评价表发给每位教师,并告诉教师,在期末将由学生从这些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便于教师学会自我管理。F尽可能每次让一个学生同时评价5门或更多门学科的教师。这样每班随机取样15名即可,以避免个别班主任集体作假。G由于所有量表都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统计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给教师排名次,也不能当作发奖金的唯一依据。可以告诉每一位教师两个分数,一个是他本人的总分,另一个是全体专职教师的平均分。得分较差的教师可以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处理,或者对他们下个学期的教案进行规范管理。

6、国外学习方式的研究:

1、研究性学习

2、hang-on3、在计算机下的学习

4、小课题与长作业。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原因:

1、基于什么是教育的思考

2、基于对学生的尊重

3、对课堂上的收获的理解。

7、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明确教师的职责

2、开发教育资源

3、确立新的教学观。

8、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本次教学改革在下面几方面的突破)A、整合教学与课程B、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C、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D、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E、转变学习方式。

第四部分 课程与教材评价

1、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

1、目标取向的评价

2、过程取向的评价

3、主体取向的评价

2、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

1、质性评定—量化评定

2、侧重甑别—侧重发展

3、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反应方式

4、强调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5、重视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得出结论的过程。

3、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

1、评价主体互动化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过程动态化。

4、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功能:

1、反馈调节

2、展示激励

3、记录成长

4、反思总结

5、积极导向。

5、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A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6、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1、科学性

2、可行性

3、灵活性

4、有创意。

第五部分 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分三部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2、学校课程管理的目的:

1、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升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提高

3、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3、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2、坚持责权统一

3、开发校内外课程

4、正确处理三类课程的关系。

4、校本课程的开发:

1、开发的目标(学生发展、家长参与、教师发展、学校特色)

2、开发的主体(教师)

3、开发的方式(选用、改编、新编)

4、范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定的学校开发的课程)

5、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需要评估、确定目标、组织与实施、评价

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评价体系。

第六部分、课程改革与教师

1、新课程与教师成长:A教师的关注与教师成长

(一)教师关注的不同

(二)从教师关注的变化看教师成长的阶段:

1、“非关注”阶段

2、“虚拟关注”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

4、“任务关注”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三)教师关注的升华B新课程留给教师创新的空间与余地。

(一)新课程对常规教学的整体影响。

1、课程对课堂中知识的影响;

2、新课程对课堂控制方式的影响;

(二)对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的重新审视;

(三)新的教学情境的挑战。

1、新的课程因素的出现;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四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

2、新的课程环境;

3、教师创新的潜力;C教师的工作方式与评价

(一)教师的合作

1、与教师的合作(1)教师需要摆脱职业的孤独处境(2)教师的合作是新课程提出的重大要求(3)教师间交流的益处

2、与家长的合作;

3、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

4、交往与合作的技术:倾听、谈话、沟通;

(二)教师的评价。

2、教师间交流的益处:A心理支持——能有人与我们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总是一件好事。B新想法——我们的同事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C示范合作——我们需要展示给学生:在我们说合作很有益时,我们也在力行我们所倡导的信念。D力量——作为一个集体我们可以获得比个人努罚更多的成绩。E减少工作负担——通过分享材料、计划和资料及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F动机——与同事合作可以鼓励我们试验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G支持变革——人们试图单独实施革新时,往往不会发生革新的变化。调查表明,当教师集体参与时,教育改革会更成功。

1、什么叫课程?

答: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1.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方针。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3.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答: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2.开放型地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4.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5.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 甄别和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进发展的发展观。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4、新课程对评价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1)学生评价(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同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2)教师评价(1)打破“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3)课程实施评价(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和发展。

4)考试改革(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打破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具体地分析指导,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按考试成绩排名。(4)关于升学考试和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作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5.核心课程的本质:

1):是社会取向的核心课程观;2):是经验取向的核心课程观;3);是学科取向的核心课程观;4):是混合取向的核心课程观

6、什么是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修修读的公共课程,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基本学历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指依据不同学生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 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 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

7、什么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的特点: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散性和普遍性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联系:一方面,显性课程的 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

8、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那些主要特点?

特点:1整体性2实践性3开放性4自主性5生成性

9.在实施农村“绿色证书“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应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前提下,坚持为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2)、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加强通用技能,职业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避免过早职业化。

3)、要依据当地的地理条件以及农村经济,科技,主导产业等情况,并考虑当地农民的意愿,因地制宜的选择“绿色证书“教育的具体内容 4)、严禁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

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时代性。作为一门针对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课程,它可以作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来开发,也可以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领域中去,以避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10.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1.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二.合作学习三.探究学习12.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有那些转变? 一.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

新课程体系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教师应当依据课程标准,建构适合实际教学情境的课程.为此,教师一般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开发教育资源 2.调整课程进程和课程结构 3.具有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的要求 :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 2.教学资源的建构性.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13.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一)

1、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2、注意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注意师生的交流

4、注意教学活动的开放性.二).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

教师应做到 : 1.开启学生的参与,学习.探究,创造的强烈动机 2.指导学生找准学习,探究的方向 3.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做到这点,教师要 :1.积极地旁观 2.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4.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者自我评价

三.)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成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教师在评价中的角色应当是 : 1.在学习评价中主要运用质性,激励性评价方法,少用量性评价方法.2.针对不同学生和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14.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的研究者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许、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教育的合作者,共建者.15.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答:

一、教学的要义是使学生“会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题的学习品质

(2)培养学生乐学、勤学、好学的学习品质。(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 16.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答: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除了要牢固、熟练、深入的掌握所教课程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语言应正确、精湛、生动、形象,避免摸棱两可、可有可无的语言。普通话发音准确。师生的眼神也是一种交流语言。

二、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1)教师要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2)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衣着举止3)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

三、用心促成教学高潮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注意课堂批评艺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还很多,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等。17.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答:

一、发挥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 2)捕捉闪光点,激励差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引导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1)创设情境,激励发问,让学生会提问题 2)让学生善于提问题

三、培养学习热情,锻炼坚强的意志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18、创新型课堂教学应具备哪些特征?

(1)教学目标多样化(2)教学活动主体化(3)教学方法灵活化(4)教学氛围民主化(5)教学过程动态化

19怎么才能在创新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1)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2)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3)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0.在实施新课程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含义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教材的灵活应用 2)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产生的误区

1、形式化,为了更换而更换,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2、联系生活实际,却忽略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

第三篇: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依据《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的课程改革, 无论是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是教学评价的实施都需要在从本质性思维向生成性思维的转变视野下得到重新审视。

关键词:课程改革;思维;本质性思维;生成性思维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思维教育、素质教育, 它的灵魂和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人们称“数学是思维的科学”。而传统上却认为数学是由一系列客观数学事实和程序组成的知识体系,教师讲授,学生重复练习、机械记忆是数学学习的方式。然而,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地通过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

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已进行数年,围绕数学课程的相关争论日趋增多,有人就数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提出质疑,甚至称它为完全是“舶来品”。理论上的争论是学术进步的必经之路,在此本人不想做过多的评价。就培养小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来看,《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应积极探索深层次的思维方式的转换, 避免教师或者因为茫然困惑、不知所措而不会“教”新的数学课程,或者因为抱残守缺、固执旧理而抵制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使新的小学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与问题,造成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因教师的不适应与不符合而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要达到既能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又能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功能的目的,我们必须转变小学数学教师的思维模式。

第四篇:课程改革

课改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课改六个目标:

1、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2、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即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学生观: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是,学生究竟是人还是物。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发展观: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厘定应该达到的目标。只有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才能实现“发展”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发展乃是质而不是量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教育乃是养成学生的健全的个性或人格。

知识观: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要求在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都要有重大变革,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

课程观:要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课程资源,除了知识、技能之外,人类创造的所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是构成课程的素材。

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选修课程模块的设置,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第五篇:车工课程改革

车工项目教学中的尴尬

车工项目教学中的尴尬

【摘 要】在车工技能实训中,改变以往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工厂中加工的零件构建综合实训项目。项目教学法的运用,使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面对课程改革,师生应如何进行自我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法 车工工艺 5S管理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车工实习教学中,我们对项目教学法的理念已能够领会,且在实习教学中熟练地应用,并不断的对它进行完善、创新。希望通过课程改革,走出一条适合我校的独具特色的实习教学方法。但在改革过程中,师生却面临许多尴尬!镜头一:

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希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努力来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课前布置的任务,通过网络、教材、图书室去搜集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制定实施方案,加工方案,最后进行个人、小组、教师评价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互助性及积极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让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状态,难度很大。例如:我们在做一次锥体内外配加工的项目教学时,课前要求学生了解锥体的应用场合、结构特点,绘图、划线、计算、制定加工的方案。上课时,要求各小组汇报一下他们的准备情况,有的小组三言两语笼统介绍,有的小组准备不充分,制定加工方案不够合理等等;在加工过程中,加工方法不够规范;在进行小组评议时,小组长对组员的评价、个人的评价,一是不够积极,二是语言表达不清楚等等。镜头二:

刀具的刃磨,是车工工种的一项重要的必修课。能否磨出合适的刀具,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为了实现学校与工厂的零对接,提高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的适应能力,我们在学生刀具刃磨方面,加大了训练力度。学生在进行刀具刃磨训练前,已经进行过加工训练。对刀具的结构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要求他们从简单的90°右偏刀开始练习,课后认真学习车刀的组成、角度的组成;了解粗车和精车时应如何选择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等,这部分内容是磨好刀具的基础。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我抽查了部分同学的掌握情况。如:指出车刀的“三面两刃一尖”在哪?哪是前角?哪是后角?粗车时应如何选择车刀的角度?竟然没有学生能回答我的问题!镜头三:

课程改革,将教师由主角变成了配角。将原来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变成了跳跃式的教学方法。由原来的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为学生打基础的教学方式变成以某一个综合项目构建训练任务,与工厂的生产接轨。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发生改变,教师虽是配角,但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专业教师进入学校后,大多脱离工厂,缺少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偏差。在这种情况下,搞项目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面临更大的挑战。一.重塑学生自信,挖掘学生潜能 1.以问题为纽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并不需要培养。孩子刚刚勉强学会走路,就试图摆脱成人的束缚,离开成人认为天经地义的,习惯了的大马路,去到那泥塘、石子、杂草丛生的不是路的路上去。说它不是路,那是成人的眼光说的,说它是路,那是从孩子的眼光说的。孩子们本来并没有关于路的概念,那是因为家长的反复教导和强迫,孩子才放弃了每次不一样的路,走上了大家公认的马路。一旦走上了公认的马路,就再也不去探寻泥塘、石子、杂草丛生之地的乐趣和新奇了。

孩子上小学后,一年级他们会举手发言,二年级少了,三年级更少,以后就很少有学生发言了,经过多年教育,他们建立了一个信念:教师的任何问题都是有一个标准答案的,面对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他们揣摩不出教师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所以就不敢贸然回答,不愿当众出丑。他们关心的不是我怎么看问题,我怎么想问题,而是教师怎样看问题,教师期望的答案是什么。在心理上,他们已经习惯了接受教师的答案,而不是向教师的答案提出挑战。特别是我们职业高中的学生,在文化课上基础较差,在初中阶段,在学习上属于弱势群体,就更不敢提出问题。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不再活跃,甚至赖的动脑思考问题,失去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甚至部分学生缺乏自信,不善于表现自己。而我们的课程改革,恰恰希望学生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面对学生的不适应,我们应努力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目前,美国的金融危机,使一些企业倒闭,也有一些企业在困难中找到商机,不断发展壮大。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发现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发现道路。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问题一定没有创造。为了学生都能去想问题、问问题,鼓励学生向老师、同学发出挑战。面对零件从设计、绘图、加工、自评互评等过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找出不足,提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和同学约法三章:1.当有同学发言时,应耐心倾听:2.当学生发言结束时,要给他掌声,以示鼓励;3.无论同学提问是否合理,大家要认真讨论,得出结果。并且安排同学将讨论内容进行记录,整理、记录下同学每天的进步。在每个项目训练结束后,师生总结提问最具有价值的问题及进步最大的同学,并把结果进行公示、表扬,重拾学生失去的自信。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有一次一位同学问我:“老师,我用游标卡尺量长度划线,为什么不准确?”(终于有学生开始问问题了!)之后,我带着他,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我想在以后的长度划线上,他会尽量避免出现测量误差。这就是进步,是师生的共同进步。2.实行项目教学,为学生搭建成功的平台

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培养实用的技能人才。学生不但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要能吃苦、不怕脏怕累。实施项目教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项优秀品质。首先,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目前,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为项目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硬件基础。除了学校的普通车床满足学生的车工实习需要外,查资料有电子阅览室,绘图有CAD机房,上课有多媒体。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在完成学校的实训后,将学生送到机械加工厂,进行见习、实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厂的工作环境,对加工工人的素质要求。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学习方向。

为了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学生顺利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营造良好的企业生产制造文化,学校引入了企业的“5S”管理模式,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教学,把学校的实习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按照项目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在工作情境中展开教学的原则,把专业教学的课堂搬进实习车间(理实一体化教室)。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工厂的仿真环境,模拟企业的工作过程中,有目的的学习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进入工厂后,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其次,将车工项目教学做细做实

李希贵老师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说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很深的哲理。“他讲到无论谁家的家属病了,无论工作再忙,也会去看望,从没错过一家。”作为学校校长,看一家容易,长期坚持就不容了!在项目教学中,给学生任务容易,可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就不容易了。特别想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需要教师大量的付出,将工作做细做实。如对学生课前的资料准备进行检查记录,评出准备最优秀的一组;加工过程中,认真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评出加工质量好,设计有创意的优秀方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工作量较大,如果漏掉哪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教学质量。通过细致的项目教学,使学生看清自己的实力,树立细心,提升他们的成就感。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取得更大的进步。最后,学校应全面展开项目教学。

许多职业学校,都将课程改革锁定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但是,学校教学是一盘棋,需要各科教师的合作,不断训练强化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如果学生无论在学习哪一个学科,都要求他们查资料,课前准备,积极提问,解决问题,他们慢慢就会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每天都有新收获,会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学校的一些管理难题也可能会迎刃而解了。二.进行自我调整,做实力型专业教师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做课改的先行者

在我们的教育学科书上无不写有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易到难。教学强调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每一条原理都要讲清楚,每一个概念都要严密证明。这对于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缜密的思维有很大好处。但这对于创新思维、对尽快接触科学前言却成为障碍。作为专业教师,我们从事某一专业的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习知识应实用为主。通过项目教学,需要什么知识,学什么知识,进行跳跃式教学;作为专业教师,应经常关注本专业的发展,将最前沿的技术灌输给学生们,帮助他们接触一些技术难题,激起学生解决难题的欲望,努力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这个过程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可见,要引导学生跳跃式学习,不光是个观念的问题,还有个不断学习、知识更新的任务。2.提高技能水平,做“双师”型教师。

从教以来,不断有领导说:“给学生一碗水,你要有一桶水。”教理论课,这个目标是容易达到的。但对于实习教师,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有难度的。因大部分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与工厂生产脱节。渐渐的对生产工艺,加工方法越来越生疏。但实习教师肩负着培养技术人才的重担,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主要通过以下方法:一是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二是到工厂参加锻炼;三是参加技能大赛。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调整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我们才能成为教育变革的主动者。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困难,遇到一些挫折,但只要我们努力,它一定会硕果累累……

关于技工学校车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 作者:周加炼 转贴自:周加炼 点击数:2866 更新时间:2004-12-13 文章录入:cdc811 ]

【字体:

摘要:技工学校车工专业的主要职能是承担培养合格中级机械技术工人的任务。然而,现行的技工学校车工专业教学工作,已不再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本文结合车工专业及机械生产特点,联系机械生产,指出车工专业需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手段及途径。关键词:车工专业

教学改革

理论研究

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车工专业作为培养机械生产技术工人的重要专业,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如何搞好车工专业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毕业能熟练掌握企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操作技能,达到中级技术工人的水平,是车工专业教学必须认真思考并积极研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几年的专业教学时间,我认为车工专业的教学过程应结合本专业及机械生产特点,联系机械生产特点,从思想素质、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安全等方面进行,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手段及途径。

一、指导思想

车工专业培养的是机械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工人,与其他行业相比,机械生产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在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并使学生充分认识机械生产的特点,记牢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的重要性。

二、培养目标

(一)想素质方面

在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及人生观,认识本专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劳动、勤奋学习、助人为乐、遵纪守法、诚实正直、积极进取等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文明生产习惯。

(二)文化知识方面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专业课的学习及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三)专业技术知识方面

专业技术知识是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正常操作控制、事故分析处理的指导依据。因此,必须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牢牢掌握本专业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的主要设备、工艺装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使用维护和调整方法;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了解本专业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了解一般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主要设备和工艺装备的一般知识,了解企业管理知识等。

(四)操作技能方面

操作技能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进行独立操作前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巧,能完成本专业中级技术等级工件的加工和设备进行一级保养,在进行动手能力强化训练的同时,还应结合机械生产特点,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文明生产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创造条件使学生初步掌握与所学专业相近的一至二个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

(五)身体方面

具有健康的手段,使学生懂得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促进学生体质的正常发展。

三、培养模式、手段及途径

目前机械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因此车工专业的教学过程应与机械生产实际相结合。对本专业的课程内容、课程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及必要的改革,结合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手段及途径。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内容及课程模式

现行的教材内容存在知识滞后及脱离生产实际问题,交叉学科的内容存在不同的教材里重复出现,浪费了教学教时,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一些与学生技能训练无关的知识也编进了教材,加深了教学难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门要培养掌握现代机械生产技术的21世纪人才。为此,我们必须对教材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及必要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中,基础知识教学应以职业岗位应知应会为标准,按照实用、够用、先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新取舍教学内容,突出技能教育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原有各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把本专业要传授的技能或知识分解为若干个技能单元和知识单元(例如可把“工程力学”,“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内容按典型机构与零件的特性为主线进行融合,开设“机械基础知识”课,作为一个知识单元),建立与原有学科体系不同的模块化综合课体系,不必强调各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突出专业知识的职业性、应用性与针对性。在实习教学内容中,应结合本地区和本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介绍,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能跟上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除设置必要的文化课外,要打破传统教学以学科的理论体系(即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设置课程的模式,逐步建立以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融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为一体、突出技能训练的新模式及能力本位的综合课程体系。例如将本专业的“机械制造工艺”、“车工工艺学”及实习操作课程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为主线进行融合,开设“机械加工理论与实践”课进行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而且采用综合课程模式后,使我们有更充足的课时进行操作技能训练。还有从学生就业适应性考虑,还应增加相近专业的知识介绍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既掌握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又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及教学手段

在车工专业教学中,应针对机械生产的特点,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如投影仪、录象机、VCD机等视听设备,联系生产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特别是专业工艺课,实质是技能操作指导课,学生操作技能的感性认识是在工艺课中完成的,所以在讲授过程中往往都要借助实物来进行,但并不是所有的实物都可以搬到课堂里,而且一些专业工艺的操作过程如果要做示范的话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的,而利用录象等现代传播媒体,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可以将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真实、直观地反映在电视屏幕上,为学生提供模拟操作环境,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加深对生产理论的理解,并了解机械生产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初步获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使学生通过生产实习强化操作技能及养成学生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

对于车工专业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上岗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普通文化知识及专业理论教育,并接受了一定量的技能操作训练。但毕竟与生产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化企业生产技术及所需理论知识和生产操作技能,学生还必须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下厂实习的各环节的组织与实施。通过企业实际的强化性劳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对企业生产实际工艺和流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顶岗,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质量观念、效益观念和安全文明生产习惯。

下载课程改革工作的经验材料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程改革工作的经验材料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足课程改革

    立足课程改革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北票市大三家乡中心小学 李桂树 立足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002年大三家中心校开始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课改如同清新自然的风,吹绿了教育的田野,吹走了陈旧的阴霾,为孩子带来更深远、广阔的天空。课改确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注重......

    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立足本校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即墨市庙头中学 王永光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全面启动。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本次课程改革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

    课程改革总结

    课 程 改 革 总 结 (2013——2014学年度) 果香峪中心小学 刘全利 2014.07 2013--2014学年度课程改革总结 一学年以来,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

    特殊教育课程改革

    认真搞好新一轮特殊教育课程改革 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对于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课程本身的属性看,它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

    课程改革总结

    2014——2015学年度 赵康初中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校一如既往地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强化常规管理,进一步转变观念,坚持“为每个孩子未来着想”的办学宗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