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定稿--吉兰德村山区扶贫试点典型材料(2013.5.15)
扶贫试点惠民生边境山村展新颜
---裕民县山区扶贫试点新村吉兰德村典型材料
裕民县江格斯乡吉兰德村地处县城以西23公里处,边境线长12公里,是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边境特困山区村。全村有耕地5160亩,有边民253户755人,其中:低收入人口80户445人,占总人口59%;有护边人员33人。由于该村地处边境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较为滞后,耕地均为旱地,靠天吃饭,加之海拔较高、积温偏低,无霜期短,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效益极为低下,农民增收困难,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054元。
2010年裕民县被确定为自治区边境山区扶贫试点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依托边境一线资源优势,2011年将吉兰德村确定为原址改建的边境山区扶贫试点村,以边境山区扶贫试点资金为粘合剂,共投入各类资金2900余万元,其中:扶贫试点资金1084.5万元,农民自筹资金468万元,整合其他各类资金1347.5万元,整体推进边境山区新村建设。一是边民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共建设完成高质量、高标准边民安居房200栋,其中:新建117栋、改建83栋;特别是对新建安居房,实行了统一设计、统一格局、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户均建筑面积85平方米,基础埋深为185厘米,并配套水、电、太阳能热水器、卫生间、土暖气、砖围墙、彩钢顶等设施。配套建设牲
1畜棚圈70座,其中:新建11座,改建59座。二是村庄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日臻完善。共摊铺柏油路4.6公里,新修路边渠10公里、桥涵22座、门涵226座,新砌砖围墙6.7公里,新建垃圾池30个,硬化广场8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4盏,栽种风景树2600棵;同时,架高压电路3公里;整治低质土地1500亩,实施高效节水500亩;完成人畜安全饮水主管道改造15.1公里,彻底结束了该村50多年吃含碱井水的历史,自来水入户率达100%。三是产业带动农户增收。针对每户不同情况,乡党委与农户签订了发展各类产业的协议,并将此协议作为农民享受上级各项优惠政策的条件。发挥该村位于旅游沿线的地缘优势,推动边境村风情旅游,发展牧家乐、农家乐26家,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让农牧民向旅游业转变;走农转牧发展新路子,实施科学养殖工程,依托财政扶贫优质生产母羊1200只,优质生产母牛80头牲畜养殖项目的辐射带动,积极发展以优质牛和巴什拜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促进贫困群众快速增收。目前全村牲畜养殖规模达到4900头(只),特色家禽养殖规模达到1万余羽;指导农牧民科学理财,实施农牧民庭院规划绿化工程,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种植特色林果2500棵,野菜、紫皮大蒜等特色种植面积315亩,并成立了覆盖全村的紫皮大蒜种植产销协会,种植以兰花贝母为主的中药材400亩。
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626元,较2009年增加了
4572元,增长113%。
第二篇:驻村扶贫工作队典型事迹材料
驻村扶贫工作队典型事迹材料
xx村位于xx镇政府西部距镇政府x公里,距县政府所在地约x公里,是全县最远的村屯。xx村有三个自然屯分别是xx,其中王家街至新立屯的屯间公路仍是自然路。全村人口xx户,x人。贫困户x户,x人。其中一二级残疾x户。耕地面积x亩,水浇田x亩,全部为山坡地。2017年11月工作队深知xx村脱贫攻坚工作的难度相比其他村要大的多,但仍毅然决然的扎根这里,带领村民们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走向富裕的小康生活。
良好的基础工作是干好包村工作的前提。为详细掌握xx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实际需求,自进驻xx村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了路、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深入农户专访群众,同当地群众面对面的交谈,详细了解了该村的经济发展情况,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帮扶xx村脱贫致富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密切了党群、干群相互关系,为驻xx村工作的良好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第一书记杨卫华想到了上级帮扶单位交通局,向李天利局长及局党委汇报了关于王家街至新立屯依然为土公路,百姓出行困难,严重制约村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并争取为百姓修建这条公路。李局长接到汇报后高度重视并立即召开党委会研究,经研究决定,局党委为新立屯屯间修建两处过水路面,并将王家街至新立屯公路维修事宜向县委、县政府请示。会后,安排分管业务副局长李永贵,公路管理所长白子平,路政队长杨卫华马上进行实地勘测,并制定了相应的修建方案。在汛期来临前修建好了两处过水路面,消除了洪水安全隐患并给屯间的百姓出行带来了便捷。为此工作队及局党委得到了百姓的高度认可,并送来锦旗表示感谢。在驻村开展脱贫工作中,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职能优势,在县委、县政府和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终于修通了王家街至新立屯的通村公路,解决了当地村民出行困难,严重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一大顽疾。现王家街至新立屯的通村公路已施工完毕并投入使用。
通过入户了解贫困户庄永财因母亲去世花光积蓄,在危房改造前吃水及工程用水面临困难,第一书记杨卫华了解到他家里有一口深水井但是没有水泵及饮水设施,个人自费为庄永财买来了水泵及相关的饮水设施。当把水泵及饮水设施拿到庄永财的面前时,堂堂的七尺男儿竟然痛哭流涕,正说明了他心里的苦及无奈,我们心里也坚定了坚决打赢xx村脱贫攻坚战,一定要带领村民过上幸福小康生活的决心。
xx的地理环境受限及百姓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落后,使脱贫攻坚工作的难度大大提升。工作队常常加班至深夜,整理档案核对贫困户信息并对第二天的工作做出详细计划。在此期间,通过不间断的分析、研判把贫困户的产业全部落实到位,施策率达到了100%。
扶贫先从头脑扶。每次入户均对贫困户进行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逐步让贫困户树立致富信心和决心。驻村工作队主动学习扶贫政策,摸透扶贫精髓,抓住扶贫要点,增强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采取发放告知单、入户讲解、召开会议等形式,向群众详细传达各级精准扶贫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政府帮扶、群众大干的生动局面。先后发放了“扶贫政策”宣传单200余份,制作扶贫政策宣传展板5块等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平时工作队会经常对贫困户进行入户宣讲相关政策,并逐户做好家庭情况的记录,对于老弱病残,也做好了相应的备注。真正的做到了心中有数。对于主动到驻点来了解情况的群众,工作队会热情接待并及时为他们作出解答。通过聊天方式把扶贫的政策宣讲给他们,真正的做到了工作队的心中有百姓,大大提高了百姓对政策的了解率。
2018年7月16日这天接到暴雨通知,工作队主动到村委陪同村书记值班,雨后配合村书记进行灾害统计,返回村部队灾害进行汇总时,紧邻村部的一座桥被山洪冲断,王家街的百姓被困在河西,工作队与村书记商量后马上联系铲车为百姓抢修出一条便道,解决了王家街百姓的忧虑。水火无情,人有情。工作队一直与村两委共同在抗洪一线,说明了我们真正的做到了心系百姓,一切以百姓利益为主,也体现出了工作队对xx村委会的工作支持与工作配合。
在县委县政府领导脱贫攻坚的大方向下,及镇政府的指导,工作队也存在很多不足,工作上还欠缺经验,在对政策及对贫困户的了解上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仔仔细细的琢磨。工作队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认真学习,积极配合上级的工作,带领工作队员一起努力,做到不拖后腿,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且及时解决,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的战役。
第三篇:吉家河村党建示范村典型材料1
凝心聚力谋发展 心系群众促增收
--华亭县神峪回族乡吉家河村党建示范村典型材料
神峪乡吉家河村是一个回汉杂居村,现有8个村民小组,391户1678人,其中回族333户155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2.8 %,有党员46人。近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立足村情,按照建设“五个好”村级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以村民致富奔小康为目标,以创建党建综合示范村为统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使全村产业长足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6年,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至2008年,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村”; 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村”;2009年,被县委命名为“党建综合示范村”。
一、万元年薪选村支书,建强村级班子。2008年,县委在全县范围内以公选的方式、公推的办法、万元的年薪,推行了“万元年薪公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科技助理”工作,通过笔试、面试、议标、投标,竞职答辩、组织考察等环节,公选村支书及村主任科技助理各一名。新班子组建后,从加强村班子建设入手,坚持开展“双评一 推”,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半年向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述职,通过民主推荐,储备村级后备干部2名,增强了村班子活力。在村班子中实行“两委”班子成员工作目标承诺制,村干部签到制, 建立健全村干部联系农户、包联重点工作、学习、例会等制度12项,确保了村级组织生活开展正常。同时,组织村社干部、群众党员代表30多人赴陕西陇县和兄弟乡镇外出学习,提高村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实施“三制三化”,推进党内民主。针对群众对村班子的意见和建议,村党支部实施了以建立健全村级民主决策机制、民主管理机制、民主监督机制,促进村级决策科学化、村务管理制度化、民主监督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制三化”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支部提出意见,村“两委”联席会议酝酿讨论,报乡党委、政府审批,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监委会全程监督,先后对神水路发展蔬菜产业、建设养殖小区、整修通社道路等重大事项,进行了民主决策,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同时,充分发挥监委会的职能,对村上重大项目的实施进行了全程监督,并坚持每月对党务、村财务及救灾物资发放、低保、生育指标等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和公开。按照“一事一议”制度,成立了村民主理财领导小组,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民主理财,群众对村班子的意见少了,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抓教育提素质,建强党员队伍。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和“双培双带“工程,依托远程教育设施和农民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点,结合畜牧产业和蔬菜产业开发等知识,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举办培训班12期,培养党员群众805人(次),培养科技致富能手30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培育党员综合示范户2户。通过“五个一”管理办法,严把流动党员的“出入口”关。完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28名党员设臵岗位,建立了村“两委”干部 “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帮扶制度,定期不定期到党员家中进行走访,开展了“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结成帮带对子16对,及时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抓产业促增收,为民措办实事。针对吉家河村有新村、无产业的现状,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根据当地群众养牛、贩运传统,草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活畜交易市场区位优势明显的实际。采取招投标的形式,有4名党员参加投标并中标,带动16户养殖大户办起了标准化养殖小区,组建了奔腾养牛专业合 作社,依托合作社,大力扶持活畜饲养贩运,形成专业合作社带农户联市场的经营模式。在巩固提升草畜产业的同时,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群众致富的新门路,通过邀请专家调研,当地适合种植设施蔬菜,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带头建成百亩蔬菜大棚进行试种,同年,取得了丰硕成果,达到了“一亩园、五亩田”的经济效益。今年,在川区5社建起了1308座拱棚蔬菜,并组建绿光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使亩产收入超过3000元,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70%。同时,村党支部把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改善基础条件作为重要职责,对神柳路沿线的5社116户农户实施房屋改造。完善了新农村示范点的水、路、电等设施,修建村级活动场所一处,建起了农家书屋,共藏书7类1.2万册。配套了沼气池,栽植绿化刺柏200株,为145户群众接通了自来水。
通过党建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开展,使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明显增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群众增收渠道更加广阔,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第四篇:市发改委驻村扶贫典型事迹材料
市发改委驻村扶贫典型事迹材料
市发改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干部驻村联户扶贫的号召,定点包扶XX县红庙镇群福村。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企业带动、开发扶贫”的方针和“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领导亲自带头包抓,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帮助定点村理思路,抓重点,促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一、提高认识,明晰责任,增强帮扶使命
红庙镇群福村位于XX县南部,属丘陵山区,辖八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7.861平方公里,地广人稀,村民居住分散,广种薄收,地理环境复杂,防御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受地理环境影响,群福村缺乏主导产业,以外出务工和传统的粮油种植为主,没有成规模的种植、养殖基地,经济结构单一,增收渠道少,耕作方式落后,村民生活水平低下,处于自给自足状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差距很大。新一轮包村扶贫工作确定由市发改委包抓群福村后,委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帮扶工作思路,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为全力配合市委领导抓好包村扶贫工作,充分发挥机关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委领导多次带领相关科室深入群福村调研走访、了解情况,科学划定贫困户、贫困人口贫困类型,分析致贫原因,分类制定针对性的包扶措施,确保包扶的每一个贫困户都有联系人、有具体的脱贫措施,为我委扶贫开发工作稳步实施、有序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抓住机遇,科学规划,理清发展思路
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精准扶贫”的工作总体要求,市发改委驻村干部与县、镇包村人员分为三个工作组对群福村8个村民小组223户、1017人的家庭经济状况、产业发展现状、主要收入来源、子女上学就医、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精准识别,分类汇总、信息录入和建档立册,做到了情况清、底子明。在充分掌握群福村实际情况及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开发扶贫、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典型示范、分段实施”的原则,坚持以群众增收、脱贫致富为目标,确定了“依托优势、多业发展、培育特色、综合配套”的帮扶思路,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环境整治、党的建设等方面拟定了三年脱贫致富规划及市发改委《包扶XX县红庙镇群福村扶贫开发(2014—2016年)和干部驻村包扶工作实施方案》。通过编制科学的发展规划和3年的包扶措施,使群福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有较大改善,群众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加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达到贫困村“五有”的目标:即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有特色的主导产业、有完善的公共服务、有整洁的居住环境、有健康的文明村风,确保群福村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在自然增长的基础上再多增收1000元。
三、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也是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要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必须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上实现质的跨越。包扶工作开展以来,市发改委在积极向上申报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统筹协调扶贫、交通、财政、水利、文体等部门资源,相继帮助实施了11个项目的建设。截止目前,投资25万元的群福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院场硬化、文化长廊、农家书屋、广播室建设、投资48万元(发改委以工代赈资金20万元)的群福村一组0.78公里道路拓宽硬化工程、投资55.2万元(发改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40万元)的群福村供水工程及投资357万元12.8公里的群福村七、八组高压线路架设工程,在多次与XX县电力局沟通协调后,均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群众反响良好。同时,招商引资项目、农业产业园建设、七、八组道路、立面整治和移民搬迁安置等项目按照规划方案正在逐步实施。
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
针对耕地面积少、群众增收路子不宽的现状,群福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确定了以高山蔬菜、核桃、养殖、劳务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在市发改委的精心谋划下,结合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完成了以茶叶、核桃种植和养殖为主的劳动技能培训,流转1000余亩土地用于高山蔬菜基地建设,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劳务技能培训等方式,使贫困户能够尽快脱贫致富,扶贫项目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南江黄羊产业走扶持大户、帮带贫困户的路子,重点培育百头以上大户5户,全村黄羊饲养量达到2036头,人均实现2头羊。劳务输出240余人,年创收300万元。同时,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猕猴桃1000亩、茶叶基地300余亩,全村初步形成了主次分明的产业格局,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50元,比2013年增长19.5%,广大群众依靠特色产业正在逐步走上致富路。
五、强化宣传,树立信心,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
开展扶贫工作不光是靠外援,更重要的是让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坚持自我发展。一是狠抓宣传,紧紧围绕落实“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大会,刷写标语、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明确扶贫开发指导思想、目标与工作任务,引导教育广大村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脱贫致富。组织贫困户学习农业技术、及时发布农业信息,有针对性的对每个贫困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培养现代新型农民。二是组织委全体人员开展献爱心活动,让机关全体干部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形成扶贫帮困的良好氛围。全委干部职工采取“一对一”方式,在领导带领下分两批深入帮扶农户家中,全面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提出具体帮扶意见和措施,确保每一个贫困户都有联系人。共为61户结对贫困户捐助衣物300余件,现金12200余元。
第五篇:xx镇xx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经验材料
x镇x村精准扶贫典型材料
(x年x月x日)
一、基本情况
x镇x村紧临机场高速,距离x市区x公里。有x个自然村、x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x户、农业人口x人,耕地总面积x亩,其中水地x亩,旱地x亩,人均耕地x.x亩。党总支部下设x个党支部,现有党员x名,其中女党员x名。x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户x人,x年退出x户x人,x年退出x户x人,x年退出x户x人。截止目前,未脱贫x户x人,贫困发生率x.x%。
经过近几年的扶贫工作,x村初步形成了以劳务输转和高原夏菜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至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元,x户x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x年的x.x%下降到x年的x.x%。
二、主要典型经验
(一)积极争取项目,完善基础设施
自x年以来,我村共投资两千余万元抓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一是加快推进x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包括在新农村游园园路广场铺装透水砖x㎡;在新农村戏台前空地建设景观喷水池x个;建设假山x座,塑山,高xm,长xm,宽x.xm;在村委会旁建设x㎡农博馆一座(底面积x㎡,两层);在 七社建设x㎡健身广场一个;建设仿古廊架x㎡;在一、七社沿街建设文化景墙x组(xm);在新农村游园园路设置花园式围栏xm;改造x村进村拱门;配套绿化工程:绿化面积x㎡;场地平整x㎡。二是在x村新农村排洪道项目,包括在x村新农村东侧,沿山脚修建长x米的排洪渠道。三是对x村村庄道路、户外道路、大三沟进行综合治理。四是x村自来水入户项目,即为x村x户村民修建水井安全检查阀井,铺设管道,安装智能水表。五是x渠道衬砌项目投资x.x万,在x沟、大三沟衬砌渠道x米。通过上述项目建设落地,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较大程度提升。
(二)流转土地,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 x年,x村借助“省门第一道”契机,流转土地x亩,租金x万元,租期x年,有效解决了我村撂荒地和低产地问题,另外解决了我村部分人员的务工问题。x年,我村鼓励在外发家致富的年轻人才回乡创业,继续流转土地x亩用于蔬菜种植,更好的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我村通过一部分致富带头人的带动,充分发挥领路人作用,带领x村村民发展x村现代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农村电商、农民微商等新商业模式,解决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自身发展能力以及“卖难”和“贱卖”等农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努力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创造条件。
(三)推进劳务输转,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我村形成了劳务输出为主高原夏菜、林果业为辅的支柱产业。其中x年劳务输转x人,创收x万元;高原夏菜x亩,创收x.x万元;林果业x亩,创收x.x万元,合计x.x万元占全村总收入x.x万元的x.x%。此外,在流转土地x亩用于通道绿化的基础上,由村上致富带头人成立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用于高原夏菜的种植和营销。仅土地流转费年收入x万元,全村就近务工收入x万元,新增x名贫困户生态护林员,长期护林员达到x名,年工资x.x万元。
(四)全面公开村级信息,确保群众知晓。
目前我村在各社醒目位置统一设置宣传、公示栏x个,制作悬挂宣传标语和喷绘x处,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公示扶贫、低保等工作动态。按照县镇要求,为x户建档立卡户、x户五保户和x户低保统一制作“精准扶贫户”、“五保户”、“低保户”公示铭牌并安装,接受群众的监督,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对贫困户进出和农村低保、惠农补贴、扶贫资金等到村到户补贴情况,通过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表决,再经镇村两级公布公示,积极接受群众监督,让扶贫攻坚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知晓,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真正使群众信任、满意。
(五)狠抓村级经济,培育集体产业
x年,在省纪委的帮扶下,争取项目资金x万元,建成林下养鸡场,承包给专业合作社,年收益x元。通过土地流转增 加村集体收益,目前,村上已与县林业局签订合同,流转土地x.x亩用于“省门第一道”绿化,流转期限x年,年收益x.x万元。x年,村上又计划引进资金x万元,入股养鸡场,使村集体成为最大的股东,进一步扩大养鸡场的养殖规模,开创市场销路,进一步吸收部分贫困户入股并投入经营,快速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x村全体村民和贫困户服务。
(六)开展智志双扶,做好村民技能培训
积极联系培训机构组织x次培训,分别为拉牛肉面技能培训、“巧手能妇”手工技能培训、挖掘机培训、农业种养殖技能培训,切实提高贫困户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加大贫困群众培训力度和转移输出力度,帮助贫困群众成为具有增收致富技能的新型农民。
综上所述,x村在扶贫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群众思想工作仍是难中之难。目前部分群众因为经常接受帮扶,形成和强化了等靠要的思想,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内生动力的强化提高。后续产业发展仍是薄弱环节。目前劳务输转还是x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主导产业还需要进一步的谋划和发展。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壮大村级经济,带动产业发展,任然是急需考量的重要问题。下一步我们要做好做实群众满意度工作。进一步理清思路,继续查漏补缺,完善各项工作。深入推进网格化包抓工作,全面入户宣传政策,及时公开村级事 项,认真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退出贫困存在顾虑的思想不稳定的贫困户,继续耐心细致做好宣传,将党和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传达到位,打消贫困户顾虑。对收入勉强达到脱贫标注的贫困户、从产业、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环节大力抓好后续帮扶,防止脱贫户返贫。要大力发展村级产业,进一步壮大村级经济。以强村富民奔小康为目标,按照“抓产业、抓可持续”的总体思路,采取资源变资金等方式,着力解决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单
一、总量偏低、实体经济少等突出问题,持续稳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x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x万元,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x.x万元的基础上,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x万元以上,到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x万元以上,到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x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