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竞选的调研分析

时间:2019-05-15 12:2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竞选的调研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竞选的调研分析》。

第一篇: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竞选的调研分析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在大部分农村推行了民主选举制度,民主改革迈出了令人欣喜的一步。笔者曾于2004年4月至2005年6月在**县当农村工作指导员,亲历了上届农村村级换届选举,并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进行一些调查。今年又值三年一度的农村村级换届选举,笔者又对奉化部分农村换届选举进行暗访问。今结合两届农村换届选举实际情况,对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竞选存在的突出问题作粗浅的整理和探讨,以为下一轮换届选举工作决策作参考。

一、竞选主要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

1、宗族、家族现象。农村多是一个或几个宗族聚居之地,由于宗族之间或同一宗族内部不同派别之间存在的利益矛盾和问题,导致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带有明显的宗族、宗派色彩。陈姓选民大多选姓陈的竞选者,王姓大多选姓王的。在一个家庭(族)内选票投向多由一家之主说了算,选票投向都是一样的,极少有例外。

2、阴谋竞选问题。在换届选举中竞争双方通过不正当的方法压制、攻击对方,为自己争取选票,制造了恶性竞选环境。一是竞选者安排自己的贴心人员,甚至组织竞选班子,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形式、不同手段调查刺探竞争对手的政治资本、经济实力、竞选优势等,特别是对手的预计得票数量、选票来源,以及贿选品种、数量、方式、对象等竞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对无法超过对手的方面就搞阴谋、耍诡计。二是极力争夺相对弱小的中间宗派。联络小宗派头目,谈好条件,互相利用,联合起来对付竞争对手。三是拉拢能说了算、有活动能力的选民为自己服务,疏通感情,展开攻势,争取更多选票。四是组织人员采用追问、选票做记号、陪同投票等协迫性手段监督自己不放心选民投票。五是做足代投文章。联络在外地不能亲自参加投票的选民,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获取身份证复印件和委托书,安排人员为自己投票。

3、拉票、贿赂竞选问题。竞选者充分利用人间关系进行拉票,甚至利用金钱贿赂选民,开展不正当的竞争。拉票、贿选现象在上届选举中表面上现象还好,但在暗地里已较普遍。此届选举中拉票、贿选现象将会走向明朗化。农村选举中的拉票贿选手段多种多样,有组织人员游说拉票;利用亲戚、朋友、宗族的关系相互拉票;请客吃饭、送钱送礼贿赂拉票;不顾本村集体经济实力,乱承诺许愿、开空头支票,蛊惑人心;甚至是威慑、恐吓拉拢选票。竞选者首先对全村选民和对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竞选方法和手段、贿选对象和方式数量。现在农村贿选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宴请和送礼,借人情往来之名,行贿赂选举之实。中间派和拥有较多选票的家庭是贿选的重点对象。

二、以上问题的危害

1、宗族、家族性的投票现象直接影响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公平、公正,成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的一股破坏性力量。主要表现:一是选举出来的班子在工作时首先维护自身小团体的利益,成为宗族、宗派的代言人,关键时刻不能代表全村村民利益,不利于村庄整体发展和安定和谐,并严重影响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固,甚至进而引起社会震荡。二是一些村民盲目随从,投违心票或没有真正拥有投票的民主权利,不可避免地为村里以后工作的开展埋下了不稳定因素,也不利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2、阴谋竞选严重恶化农村的政治环境,影响换届选举顺利进行。

3、拉票和贿赂竞选违背了选举的公平、公正的原则,直接导致换届选举的成本提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届选举,在**市相对落后、村庄较小的行政村贿选耗资上千上万,相对发达、村庄较大、派系较多的行政村贿选耗资上十万,甚至上百万。

拉票贿选的弊端十分明显:一是拉票贿选侵害选民的政治权利,使不正当竞争越演越烈,毒化社会风气。二是拉票贿选使村民面对的选举风险过大。一方面贿选可能选上参选动机不纯、私欲膨胀人员,甚至是地痞村霸、劳改释放分子。另一方面,贿选成本是部分竞选者的投资,有投资就必然要收获,这就可能导致贿选者就任后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蚕食集体财产、损害村级利益。三是促使农村分帮分派,激化矛盾,影响农村班子团结和工作效率。四是选民面对拉票、说情、威胁、利诱,承受的心理压力加大,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原因分析

1、农村大部分的农民政治素质、文化修养和社会道德还普遍较低。为人处世只讲亲疏,不讲优劣,只图近利,不求远谋。参与选举缺少原则性、理性的逻辑思维,多顾及情面及私利的满足。

2、村民的民主意识和能力薄弱。主要表现是对民主选举的权利认识不到位,维权意识差;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能力差,导致村级民主管理形式化、民主决策简单化,民主监督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村级事务管理中村民参与少,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权力过份集中,激发一些人获取村“两委”权力的欲望。

3、宗族势力抬头,给换届选举增加了难度。利益纷争是形

成宗族、宗派矛盾问题的根本原因。一些宗族成员在狭隘、自私、保守、自大的心理支使下,为了本宗族的利益,极力争夺村级组织领导权,通过本宗派成员或支持的人当选,掌控权力,从而保护、进而获取更大的自身利益。

四、对策措施

农村基层换届选举的这些现象有逐步蔓延扩大之势,遏制村委换届中的不正之风已成为农村村民自治的当

务之急,很有必要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采取强有力地措施,从根本上铲除贿选等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

1、加强农村政治思想、法规等教育。一是宣传灌输党的“十七大”精神、社会公德、思想品质等知识,教育农村干部、群众以社会公德为准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政治素质。二是大力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近期可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宣传贯彻,专题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特别是要强化选举程序和选举细则的宣传,帮助农村干部、群众加深对有关村委会选举的相关法规的认识,全面、准确掌握其精神实质,自觉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手段规范自己的行为,公平地对待每一位竞选候选人,正确履行自己在民主选举中的义务和权利。三是开展村民代表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专题培训,提高管理和决策能力,改变重民主选举、轻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现象。

2、加强对农村基层选举工作的管理和监控力度,确保换届选举有序进行,依法选举。一是市级政府组织下派换届选举督导组,依法督查、指导换届选举工作。二是乡镇(街道)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农村基层换届选举的组织工作,加强指导、支持和帮助,采取必要的措施,规范换届选举工作。三是组织公安等有关部门成立联合整治小组,对贿选等利用不法手段竞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

3、协调农村各利益团体的利益。村级管理决策做到公平、公正,把自然村、宗族力量统一到全村共同利益上来,减少矛盾和对立,降低内耗,形成合力,促进全村整体协调发展。

4、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换届选举法规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严格选举程序,保证农村基层换届选举公平、公正、公开。

5、切实落实监督机制。发挥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财务监督小组作用,完善民主评议、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促进农村各项管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6、建立农村村级班子绩效考核机制。农村新一届班子就任时向村民作出任内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的公开书面承诺,由乡镇(街道)政府和村民代表大会联合对落实兑现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考核,市、县(市)区两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

此外,还要开展换届选举调研活动,深入调查前后两届班子工作作风和效益、群众对换届选举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分析深层次原因,提出改善、解决对策,为更好做好下一轮选举作准备。

第二篇:关于徐庄镇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情况的调研和分析

关于徐庄镇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情况的调研和分析

执笔人:张超

[摘要] 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近20年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农村民主选举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对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徐庄镇的各村村委会民主选举工作的调研数据对目前苏北农村民主选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基层民主选举,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 民主选举 基层民主 新农村建设

引言 2006年中央“1号文件”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村民自治的实质是在村民中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而村委会选举又是整个村民自治体系的基础,把村民委员会选举搞好,使人人养成民主生活的习惯,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很重要的基础工作。村民选举是基层民主的政治基础,它不仅决定着基层民主的深度,还决定着基层民主的广度,而选举的普遍性和公正性的程度则是关系到民主精神和原则能否得到落实的重要方面。

自 1988 年 6 月 1 日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试行以来, 在《村组法》关于“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原则指导下,江苏省铜山县徐庄镇农村自治逐渐走上民主化、法制化的轨道。截止至2008年7月,该镇村委会民主选举工作已经顺利开展七届,基层民主选举工作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8年7月13日—2008年7月25日,南京审计学院618经济学社、爱心社赴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13人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徐庄镇开展了为期12天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小分队本着“支教兴农,调研苏北”的宗旨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关于苏北农村民主选举现状”的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其他地区民主选举经验,对徐庄镇农村民主选举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推动农村民主选举,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研方法和数据来源说明

2008年7月13日—2008年7月25日,南京审计学院618经济学社、爱心社赴徐社会实践调研小分队首先对铜山县徐庄镇南、中、北三部分随机抽样,根据徐庄镇各村分布,我们随机选取南部村子3个(山黄、安乐、赵村)中部村子8个(吴楼、野姚、毛庄、薛湖、重埠、凌庄、金井、龙田)北部村庄3个(徐庄、周庄、王桥)共14个村子,据各村村支书提供的数据,我们按照1:20的比例以户为单位随机发放普通群众调查问卷。共发放普通居民调研问卷360份,回收350份,有效问卷342份,回收有效率97.7%。另外,我们每一个村子发放3份针对村基层干部的调研问卷(镇政府干部3份)共发放基层干部调研问卷45份,回收45份,回收有效率100% 具体情况如下:

村名 问卷数 回收数 有效数 回收有效率 村名 问卷数 回收数 有效数 回收有效率 山黄 24 24 23 95.8% 薛湖 33 31 30 96.8& 赵村 21 20 19 95% 重埠 30 30 30 100% 安乐 25 23 23 100% 金井 30 30 29 96.7% 吴楼 31 31 30 96.8% 周庄 19 19 17 89.5% 野姚 30 28 28 100% 凌庄 19 19 18 94.7% 毛庄 35 32 30 93.8% 龙田 30 30 30 100% 徐庄 15 15 15 100% 王桥 18 18 17 94.7% 总计 360 350 342 97.7% 表1 普通群众问卷发放情况表 数据来源:调查员据调查问卷整理统计而成

表2 被调查人员基本属性

* 数据来源:调查员据徐庄镇普通群众民主选举调查问卷数据整理而成

我们的调研问卷主要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问候语、调查意图、内容、感谢辞和调查问卷填写说明,其中调查问卷内涉及的学术性强的专业用语由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解释说明。第二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搜集,包括年龄段、学历、政治面貌、参加选举次数(基层干部问卷还包括任职时间)等。第三部分是对被调查人员过去参与民主选举的情况的询问,主要涉及选举的程序、自己的心态、是否会找人代选、自己选择干部的标准等。第四部分是对民主选举现状以及通过选举上任的干部的表现(基层干部问卷主要涉及干部自己的方针、做法以及对选举的看法),主要包括选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贿选、“暗箱操作”等)、村干部上任的方式、上任后的作为、调研对象对选举的满意程度等。第五部分主要通过主观题的形式来获取被调查人员对民主选举的看法、建议以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想法、未来发展的目标等。第六部分是由调查员填写,主要包括调查员保证、调查员编号、调查地点、调查时间等。

其次,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徐庄镇民主选举开展的情况,对徐庄镇民主选举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我们在山黄村举行了主题为“做好村民选举工作,加速新农村建设”的专题座谈会,我们按照干部,党员,普通群众3:5:8的比例,在徐庄镇领导、山黄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成功邀请了山黄村16位党员、干部、村民参加我们的座谈会。座谈会主要涉及山黄村基本情况、民主选举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大家对民主选举的看法以及建议、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等。

再次,为了获取更加客观、科学、全面的资料,我们对徐庄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徐庄镇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徐州市统计年鉴》、民主选举的档案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翻阅,同时我们还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工具搜集了电子资料160余篇,有关民主选举的名家著作20余部作为我们的理论储备资料,深入分析徐庄镇民主选举的现状、和其他地区的异同点。

最后,本次调查还配以其他调查方法和形式。如:观察法、典型访问等,虽然这些方法不是主导方法,但有效的配合了本次调查,使得调查结果准确、真实、客观。

二、调研地基本情况

(一)调研地基本情况概述

徐庄镇与徐州市接壤,陇海铁路、徐海公路、京杭运河穿境而过,霍连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呈“十”字型纵横贯通,与京沪高速铁路相毗邻,并设中心车站,距徐州观音飞机场仅10公里,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全镇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总人口7万人,辖22个行政村。南部山区46座山头,自然风景,优美宜人。有四大水库:五孔桥水库、安黄水库、圣人窝水库、赵集水库,圣人窝是2500年前孔圣人观吕梁洪时住宿的地方,历史名胜诸多。尤其是圣人窝出产樱桃果远近闻名,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山上生产奇石,能与灵壁石媲美,北部为蔬菜种植区,现已形成3万亩大蒜生产基地,有江苏省千亩小麦示范园,蔬菜大棚300多栋,盛产黄瓜、辣椒、西红柿、西芹等名特优蔬菜,尤其是5000亩苔韭,运销全国各地。

全镇工业资源丰富,发展迅猛,目前已接纳各类投资项目38家,投资总额4亿余元,主要以钢结构网架、机械加工、板材加工、彩色印刷、农副产品深加工、农用肥料等为主,境内设立一个3000多亩的工业集聚区、三个集贸区,加上有省级生态自然保护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是投资项目建设的理想之地,是投资者投资兴业的沃土。

目前徐庄镇已形成南部山区开发旅游业及观光农业,北部大力发展工业的格局,工农业和旅游业竞相发展,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正朝着小康社会大步迈进。

(二)调研地民主选举基本情况

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试行以来,徐庄镇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基层民主选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各项法律法规,坚持“领导而不包干,指导而不干涉”的原则,截止至2008年7月,已经经历了七届民主选举工作的实践。村民民主选举、依法选举的意识逐渐增强,换届选举的规范化、民主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个案一:山黄村及山黄村民主选举情况

山黄村,位于徐庄镇最南端。现有居民484户,2800多人。2008年人均年收入接近3000元。上世纪80年代,由于该村处于南部山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导致全村人面临“三大难”——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1988年,第一届村委会通过民主选举正式上任,带领全村艰苦奋斗,先后集资70余万元兴建小学、自来水管道、村级公路。现在全村基本解决以上三大难问题。民主选举让山黄村村民尝到了甜头,从第一届到第七届,全村上下充分发动、高度重视,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主选举方案。选举前,通过广播、宣传栏等方式宣传选举相关的知识,如:相关法律法规、选举流程、候选人条件等。选举过程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两票一选”、“公推直选”的选举模式,选举方式更加广泛、程序更加严密。选举上来的干部实行村民述职制度,现在山黄村结合自身山区特点,成功举办四届“樱桃采摘节”,并建成山区风景开发区,整个村子展现出一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农村新风貌。

内容 选择的数次 所占的比例 上级任命 80 23.4% 民主选举 273 79.8% 家族势力 39 11.4% 贿票、拉票 70 20.5% 其他 13 3.8% 表3 您村村干部通过哪些渠道上任的?(可多选)数据来源:徐庄镇普通群众民主选举调查问卷数据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徐庄镇接受调查的人员表示79.8%的村干部是通过民主选举上任的。这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主选举,严格监管民主选举流程,尊重民主选举结果是分不开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就下发文件要求各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前必须严格制定选举办法,依法认真举行。政府部门重视民主选举的同时,徐庄镇普通群众的民主选举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对民主选举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加强。具体如下:

1、民主选举制度基本被广大村民接受

内容 选择的数次 所占的比例 重要 235 68.7% 不重要 41 12.0% 无所谓 66 19.3% 表4您认为民主选举重要吗? 数据来源:徐庄镇普通群众民主选举调查问卷数据

通过表4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68.7%的群众表示民主选举重要,这说明: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普通群众逐渐接受了改革开放30年的洗礼,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的农村经营体制代替了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式的集体经营体制,多元化的收入分配形式,代替了单一的计划经济分配方式,农民从对农村集体和土地的人身依附中解脱出来,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迁徙的自由权和剩余劳动产品的处置权,大多数农民从此摆脱了贫穷的困扰。生产方式的自由选择,使农民有了闲暇的时间参与非生产性的活动;温饱问题的解决,使农民有机会考虑非物质方面的精神享受。普通群众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民主选举,投身民主选举。民主选举制度被广大农村村民接受。

2、村民对民主选举关注程度逐渐提高

从开党员座谈会的个案村中,通过与党员们的交流我们也发现每届村正式选举的大会场,公开统计选票的地点都吸引了大量村民注意力。在统计选票的黑板前,围观着一圈圈的村民。从他们的这些行为可以看出,农村的村民对民主选举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关切。通过一张张选票的统计和每位候选人得票数的不断变化,选民们感受到自己所投一票的作用性和重要性。我们可看出村民们对村委会民主选举的关注热情还是比较高的。

三、调研地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

徐庄镇在近20年的民主选举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依托民主选举也享受到了民主带给人民群众的切身的利益。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选举也难免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民主选举主体面临人才供求矛盾

开展民主选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人民群众是主体。就目前徐庄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全面落实、贯彻实施《村组法》,推动民主选举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这也是我国的一个基本现状:一方面,我国有13亿人民群众,其中8亿在农村,形成了1亿多的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群体。徐庄镇也不例外,据《徐庄镇统计年鉴2007》测算,徐庄镇现有38.7%的劳动力输出,其中20岁——50岁的劳动力占82.3%,留下的就是所谓的“613870”部队,即儿童、妇女、老年人。农村基层政治民主是一种特定的政治文化,受选民的政治知识、文化素养、心里素养等因素影响比较大。这部分人群由于自身的知识、条件、观念等原因的束缚,影响了民主选举的正常发展。如下表:

内容 选择的次数 所占比例 18—20 65 19.0% 20—30 86 25.1% 30—50 71 20.8% 50—60 76 22.2% 60岁以上 44 12.9% 表5 被调查人员的年龄构成 数据来源:徐庄镇普通群众民主选举调查问卷数据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难找到20—50岁的劳动力在家,如上表5,接受我们调查的大部分是20岁以下、50岁以上的村民。

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和传统的教育体制严重阻碍了城市高素质人才向农村地区的流动。不仅如此,大量农村优秀人才由于城市的环境、条件相对来说比农村优越的多,也纷纷涌向城市。据徐庄镇政府介绍,目前几乎就没有一个愿意报考当地公务员的人。

人才供求矛盾的同时,还有和人才相关的其他问题:

1、政治冷淡,选民参加选举意识不强

由于留守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613870”部队(即:儿童,妇女,老人),这部分人群由于自身的知识、条件、观念等原因的束缚,他们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人文传统仍与现代民主社会有很大的差距,有些甚至是根深蒂固的,他们一般对政治事件不关心,也不感兴趣。我们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好多村子存在好多这种选民,他们不关心民主选举,也不愿意提及民主选举,更不会精心考虑选谁或者不选谁的问题,甚至有的选民对流动票箱也不愿“划个圈”,或“打个叉”。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如表6。46.2%的调查对象表示会找别人帮助代选。这充分说明了,选民的参加选举意识在淡化,有一部分人不珍惜自己手中的选举权利,即使如表4显示的有68.7%的人认为选举重要,但是这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还没有真正的运用自己的选举权。通过走访我们还发现,由于选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前后需要两个月,如果在农忙时,选民只会忙于自己的事情,而不会放弃手头的工作回来参加选举。

内容 选择的次数 所占的比例 会 158 46.2% 不会 184 53.8% 表6 您会找别人帮您代选吗? 数据来源:徐庄镇普通群众民主选举调查问卷数据

表7您到现场参加过几次民主选举(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试行以来)

内容 选择次数 所占比例 0次 112 41.2% 1-3次 87 29.5% 3次以上 87 29.5% 数据来源:徐庄镇普通群众民主选举调查问卷

综合问卷统计的结果来看,没有到现场参加过民主选举的占被调查者的41.2%,亲自到现场参加民主选举1-3次的占29.5%,而参加过3次以上的仅占被调查者的29.5%。对于选举中其它活动的参与度就更低了。

2、干部队伍年龄构成偏大,学历偏低,候选人队伍不足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造成农村优秀的人才外流,而外部优秀的人才又流不进来。在农村只要是有知识、掌握一定技能、有能力的人大部分都到城市去谋求更好的生活,无暇顾及村里的民主竞选,也不愿意待在农村。外界的人才由于当地经济条件欠发达,待遇不如其他地区丰厚,更是不愿进来参加民主竞选。据我们对14个村子、3位政府干部的调查发现:

内容 选择的次数 所占的比例 20岁以下 0 0 20—30 0 0 30—40 15 33.3% 40—50 24 53.3% 50岁以上 6 13.3% 表8 村干部的年龄构成 数据来源:徐庄镇普通基层干部选举调查问卷数据

66.6%的基层干部年龄在40岁以上,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一位做了20多年的村支书,农村基层干部中30岁以下的储备干部几乎没有,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干部的交接。形成了农村干部选举候选人的人才断层。

不仅如此,在任的村干部中,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局限,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如下表(表9):

内容 选择的次数 所占的比例 小学 6 13.3% 初中 25 55.6% 高中 8 17.8% 大专 5 11.1% 本科及以上 1 0.2% 表9 村干部文化程度 数据来源:徐庄镇普通基层干部选举调查问卷数据

据我们调查数据显示,68.9%的农村基础干部的文化基础是初中或者初中以下。村干部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民主选举的开展,受一定知识、思想的束缚,有部分村干部不重视民主,不把民主工作做好,只当成是一种任务来完成,这严重阻碍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村干部这种文化素质严重影响了他们在村民中的形象也是选民产生了一种误解:他们文化水平就这么高,即使再民主也只是瘸子里面挑将军。所以参不参加选举都是一样,选也选不出符合心意的干部。

(二)、村民自治制度落实不全面,选举缺乏民主氛围 我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规定,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也就是说,村民自治的实质是在村民中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是整个村民自治制度的基础,民主选举有利于村民自治的发展,反过来,村民自治的发展程度也影响着民主选举的正常开展。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开展的手段和工作方法,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制度的制约机制。这四者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偏重任何一方或者忽略任何一方甚至几方都会导致基层民主政治无法正常健康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徐庄镇在民主选举这一块做的比较出色,严格按照选举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但在部分村庄出现了另外一种局面:只有民主选举而没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我们调研的85.7%的村庄是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村民参加村务集体讨论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

内容 选择的次数 所占的比例 内容 选择的次数 所占的比例

兴修道路、桥 97 28.3% 发展教育 46 13.4% 村务办公 29 8.5% 自身队伍建设 25 7.3% 建设公共设施 14 4.1% 不清楚 138 40.4% 救助贫弱孤寡 87 25.4% 表10 民村所了解的村财政收入的去向(多选)数据来源:徐庄镇普通群众选举调查问卷数据

内容 选择的次数 所占的比例 没有 264 88.2% 是 18 5.9% 正在筹备 18 5.9% 表11 您村是否拥有民主监督机构?(样本总量300)

数据来源:2007年徐庄镇扶贫工作现状调研小分队调研数据

通过表10 我们可以发现,40.4%的被调查人员表示不清楚村里财务支出情况,虽然各村也设立了财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等专栏,但是公开栏上公开的内容很少涉及村里重要内容,尤其是部分村落对村里的财务从未进行公开过,即使公开也只是笼统的一言盖过,这导致村民无形中形成一种误区:所谓的公开栏也只是村委会、干部的一个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这个公开栏不会真正的“公开”,民主也不会是真正的“民主”。而生活中,民主的基础是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村民最关心的恰恰就是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这些经济上的事情,只有经济上民主了才能达到政治上的民主。这些民主管理方式上存在的漏洞导致村民对村委会、村干部不信任,对自己民主选举出来的干部失望,进而对民主选举丧失信心,最后从心态上就不支持、不尊重民主选举这回事。

据2007年暑期徐庄镇扶贫工作现状调研小分队提供的数据(表11)来看,88.2%的人表示本村不存在民主监督机构。这种民主监督在当地非常缺乏,这也导致选民在思想上产生误区:我们赋予当选的候选人权利来代表我们自身的利益,而这些当选的人却缺乏制约.这不禁让选民产生疑虑,民主也只是在选举的那一刹存在,我们的民主选举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上台的机会,却没有给我们自身的利益带来什么保障。这样,越来越多的选民并不怎么热心、关注民主选举这件事情。而民主监督的缺乏更给民主选举带来严重的影响,由于不存在监督,更多的“野心家”、“阴谋家”、“家族势力者”等开始热衷民主选举,导致了部分村落在民主选举过程中出现了“贿选”、“暗箱操作”等丑恶现象,更有甚者,有部分候选人出动黑社会势力来帮助其选举。也就是在这种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相对缺乏的环境下,社会缺乏良好的民主传统、民主习惯和民主意识。缺少良好的参政议政的大环境。部分村庄的民主选举而就面临着只有选举而无民主的境地了。

(三)、民主选举宣传力度不够、缺乏透明度

由于农村自身社会、经济等条件的束缚导致农村村民自身文化素质、知识层面相对浅显,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更是知之甚少。据调查,如表12 表12 您认为您村选举的优点是什么?(多选)

内容 选择的次数 所占的比例 上级支持 17 5.0% 选举组织得力 27 7.9% 选民民主意识高 79 23.1% 不清楚 216 63.2% 数据来源:徐庄镇普通群众选举调查问卷数据

上表显示:63.2%的人不清楚民主选举是如何开展的,开展过程存在哪些问题。这除了反映出普通群众不关心民主选举以外,也从一个侧面显示我们的民主选举宣传力度不够、透明度缺失。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村民表示不知道候选人是怎样确定的,也不知道每一位候选人最终的选票是多少,他们对民主选举的了解程度也仅仅局限于投票。通过和部分村干部交谈我们了解到:由于村里财务有限,不可能在选举这一部分支出太多,为了减少村里开支,对民主选举的宣传方式仅仅是广播和村公开栏海报。部分村子在选举这一块出现了“零开支”。这样村民对民主选举缺少一个完整、清晰的了解,就村干部而言,民主选举缺乏透明度,即使他们公正的举行选举也会让部分不知情的村民产生误解。

四、推动基层民主选举,加速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民主政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要在具有二千多年封建思想影响和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广大农村开展民主政治建设,决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们长期探索和努力。从徐庄镇当前民主选举中的主要问题来看,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还不健全、不完善。但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作,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状

况直接反映和决定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整体水平,村

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是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我们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我们南京审计学院2008年暑期赴徐社会实践调研小分队基于在徐庄镇12天调研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其他地区民主选举的经验,对推动基层民主选举,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发展经济,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

民主的基础是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 从经济民主走向政治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村民自治、民主选举都要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来进行(武汉市社会科学院,2007)。彼彻姆说:“极端平等论所主张的原理„„对社会负担和社会利益的分配必须到绝对平等的程度才称得上是正义的,而且,违背了绝对平等的分配只能被认为是不正义的,不当考虑社会成员在有关方面可能有所区别。而大多数平等论者关于正义的见解是有严格限定的,较之极端平等论的正义见解要审慎得多,但是,他们仍然认为,对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那些利益进行平等的分配是必要的。”因此,决定农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关键还在于发展经济,使农民变成真正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使绝大部分农民都成为商品生产或经营的主体,我国社会也就消除了城乡二元结构,农民也就能实现平等选举权,这样民主选举就可以得到健康、正常的发展。基于徐庄镇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徐庄镇农业经济发展环境,我们借鉴程乃胜教授围绕“发展经济,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 的观点,提出以下建议:

1.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小城镇建设

在我国,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小城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将个体农民转化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途径。如果我国广大农村都像苏南、珠三角地区的农村一样,乡村是城镇,农民就不再是个体小农,不再是落后生力的代表者,就可以实现真正的民主选举。徐庄镇可以利用其自身地域、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乡镇企业。

2.加快农村种植、养殖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

农民还可以不离开土地就实现从个体小农到市场经济主体的转换,那就是加快农村种植、养殖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徐庄镇北部平原、南部山区,可以因地制宜,进行种植、养殖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为民主选举奠定经济基础。

(二)、注重农村教育,提升选民、候选人素质

“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认为现代经济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及由此提升的劳动技能和智力水平在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广泛替代其他生产要素。同样的道理加强对村民的教育,注重提升村民的素质切实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群众学习和掌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要求和方法,提高民主管理能力。同时通过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通过村民的自治行为,促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扶正祛邪,村风民风根本好转。可以有效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帮助其树立对民主选举科学的认识。增强对民主选举的关注和参与程度。另外,村民素质提高了,会出现更多的带领村民致富的能人,有效弥补了村干部候选人不足的弊端。也解决了目前徐庄镇部分基层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徐庄镇选举人才的供求矛盾。

(三)、“农、科、教”有机结合,为民主选举提供服务

国际农业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农业的研究、推广和教育的紧密结合。韩国农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本国发展现代农业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韩国第一个民选政府执政以后,针对国民经济和农村的新情况,提出一项发展农业的新举措——产、学、管、严一体化,最大限度的提高韩国农业竞争力(王惠军,1997)。1974——1976年,韩国的农村改革进入拓展阶段。加强对新村指导员、政府公务员、社会团体负责人进行新农村教育,动员大学和科研院所教师、科研人员、学生到农村巡回讲学和推广科技文化知识。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郭庆芳、腾华勇,2005)。

让高校、科研院所老师、学生、研究人员到农村来不但有利于农村经济文化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广大农村朋友对我们非常的欢迎和支持,也非常尊重我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单就大学生而言,如果每年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宣传服务团深入基层,宣传村民自治中的相关知识,讲解民主的相关内容,及时发现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相关部门,对我们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制度,营造良好民主氛围

实行村务、政务公开不能图形式,走过场。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坚持依照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运作,做到除按规定必须保密的事项外,凡是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凡是涉及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必须列为公开的内容,全公开、真公开、实公开、及时公开,真正解决问题,真正使群众满意。要把公开工作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要常抓不懈,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充实公开的内容,扩大和延伸公开的领域,增强党务、政务、村务等各项工作的透明度。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严肃查处,保证公开工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始终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体化,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制度的各项内容。正确处理与村民密切相关的各种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只有在经济关系、经济利益的处理和调整中尊重村民群众,让村民对村级集体资产的运作和处置拥有充分的知情权、话语权和监督权, 才能有效提高村民对村委会选举的热情和兴趣, 才能实现变 “要我选”为“我要选”。

健全民主监督机制,不仅仅对民主选举过程实行监督,更重要的是在候选人当选以后对其工作、思想、经济等方方面面实行监督,切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工作的发展。

(五)、增加民主选举透明度,调动选民参与积极性

作为换届选举的组织者要不断提高民主选举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利用多种渠道将选举的流程、规则,候选人的条件,基本情况等信息充分公开,实现候选人和选民之间信息不对称最小化。在选举过程中,公开投票、计票、宣布结果。争取让每一个和选举有关的人都充分了解选举的各个环节,调动选民的积极性。同时,村委会或者选民大会应该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罢免制度、检查制度等相关机制。为民主选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六)、探索和尝试“代理人制度”,充实候选人队伍

现在,中央组织部决定每年选派10万名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去锻炼、担任主要负责人。“大学生村官”的这种做法可以有效的缓解农村干部储备不足、文化水平有限等问题,但是由于大学生对当地风土人情需要一定的熟知期限,而大学生在基层的时间又有限。我们可以借鉴“大学生村官”这种思想,引入“代理人制度”。所谓的“代理人制度”就是指引导群众在更大范围内寻找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和治理人。这种现象也被叫做“利用外脑”,村庄利用外脑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南平市委、市政府下派村支书和225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帮助村里提高种养技术水平,调整经济结构。从下派村支书的624个村看,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党员人员数从1999年的2246人迅速增加到2001年的3092人,提高了党员的整体素质,10人以上集体上访人次从1999年的95次减为2001年的44次,集体上访人数由1999年的4456人减为2001年的972人。徐庄镇就其现状,可以对此方法进行借鉴。据我们调查发现,徐庄镇基本上都是自己村庄的人治理自己的村庄。引入“代理人制度”也是对民主选举中确定候选人这一环节的一个创新。可以不断充实候选人队伍,同时也使选民更加珍惜自己手中的选举权,认真寻找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候选人。同时,我们也可以明确推知,外脑和本村的宗族、家族势力关系没有“内脑”大,可以不用顾虑其他利益关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带动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七)、注重选举知识宣传

列宁在《怎么办?》中说,社会主义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在走访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居民表示听说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但是涉及具体内容是,90%以上的人不知情。目前,徐庄镇关于民主选举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已经比较健全,存在的问题就是村民对这些制度章程不了解,其实不仅仅是村民,相当一部分村干部也不了解相关法律的基本内容。因此,注重村民相关知识的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积极推动基层民主选举,我们必须注重选举知识的宣传。灌输的主要内容是《宪法》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基层文艺宣传、墙报等一切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持久的灌输,使得农民群众通过村级民主选举,产生基本的民主意识。

五、结语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一个系统庞大、复杂的工程,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我们要在民主选举的不断实践中摸索经验,检验我们的理论,克服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认真的推动基层民主选举,做好民主选举的各项工作,定能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我们民主政治的发展,进而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参考文献

【1】陈涛 《经济能人背景下的村级治理》,载李连江主编,《村委会选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程乃胜 《论农民平等选举权的实现》,《江海学刊》,2007.2 【3】程乃胜 《中国村级民主选举法的社会学思考》,《金陵法律评论》,2005年春季

【4】张 帅 《当前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发展论坛 》 2005年

【5】徐文洲 《当前村委会选举中的问题及对策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年10月第5期(总第63期)

【6】李小群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成效、问题及应对》,《 政府与法治 》2005.12 【7】翟振元 李小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 【8】尹焕三 《村民自治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透析》,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3 【9】武汉社会科学院 《当前农村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武汉学刊》2007.2 【10】滕锡尧,黄敬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 潍坊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理论学刊》,2008.2 【11】蒙绪政 《实施农村民主选举 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琼州学院学报》,2007.8 【12】鲁鸿飞 《基层政治工作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科学》 2007.2 【13】范瑜 《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演进及其特点》,北京,《中国农村观察》 2001 【14】马耕夫、邹通祥《中国选举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3页

第三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调研分析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营造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切实了解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现

状,研究进一步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我们于10月下旬对全乡7个行政村和5个具有代表性的5个股室站所单位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进行了调查。共走访农户502户,村组干部57人,村民637人,其中党员287人;召开党员、村民、村组干部座谈会12次。从调研收集的情况看,干部群众监督意识、民主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各村、各单位在党风、政风和部门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农村基层社会政治稳定。农村管理的民主化对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助推了新农村建设。

一、取得的成绩

(一)实行村民自治,农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有效遏制了以权谋私现象滋生蔓延。村民自主选择自己信得过的人担任领导和致富带头人,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村级换届中,绝大多数行政村选举顺利,村民的意见比较集中,按照村民的意愿选举出了村级班子,只有个别村由于村情复杂没选出村委会主任。同时,村民自治还体现在重大决策的民主化上。目前农村普遍实行“一事一议”制度。根据不同的事项,召开不同形式和不同范围的会议——村支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凡涉及全局的、长远的、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各村都要召开村民代表会或全体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涉及群众个人利益的,让每个村民签字表态。在农村决策中,群众拿主意、做决定,领导者“拍脑袋”决策或以权谋私的现象,通过制度建设得到了有效遏制。

(二)村财乡管,民主理财,强化财务的监督,堵塞了漏洞。目前,二里乡实行了村财乡管的制度,乡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各村收入和支出。同时,各村分别成立了理财小组或监督小组,对财务进行定期审核,进行有关问题询问和质询。村财乡管、民主理财,从制度上规范了村级财务的管理,有效地堵塞了漏洞,从根本上治愈了困扰农村多年的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引发农民上访的顽症。乱支乱花没有了,大吃大喝不见了,村组有限的资金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三)推行村务公开,杜绝暗箱操作,强化了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对群众关心的建设项目安排和实施情况、集体经济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宅基地审批、低保对象确定、扶贫、救济款项、计划生育指标等进行按期公示、按须公开,充分发挥了民主监督的作用。同时,也使群众对村务明白,打消了对村干部的怀疑,增强了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信任度和信心,增强了村支两委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四)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深化教育,完善制度,加大监督力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党中央决定在农村免征农业税,从根本上解决了因加重农民负担而引发的干群关系紧张,农村不稳定的局面。计划生育工作也已步入正轨,乡村干部已从“催粮收款、刮宫引产、结扎上环”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乡村职能从过去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亲农、扶农的政策通过乡村干部送到农民群众中,温暖了农民的心田。过去群众怕干部进村,如今盼干部进村,盼干部给他们带来好政策、好技术、好项目,盼着给他们送去扶贫资金,帮他们脱贫致富,帮他们解决矛盾纠纷。此外,为了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各村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村级干部管理考核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党支部的职责》、《村委会的基本职责》、《报帐员的职责》、《村干部请假制度》等,使村民监督有准则,有效地约束了村干部的行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党支部班子和党员普遍老龄化,干部文化素质较低,观念落后,村民民主意识比较差,影响了农村的民主化管理。目前,农村政策放活,自然条件差的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打工,客观上与党组织远离;而自然条件较好的农村由于不注重发展党员,致使党组织发展缓慢,新鲜血液吸收不进来,老龄化现象严重;农村部分群众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对参与村务的民主管理不主动、不积极,不懂得怎样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部分群众不懂得从全村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去考虑问题,从自身利益出发闹无原则纠纷,影响了全村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工作。

(二)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尽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理财的制度在农村已经确立起来了,但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民主选举、操作程序和方法各村不尽一样。条件好、管理比较规范的地方,可以召集起全体村民大会,竞选人演讲,然后无记名投票;在一些条件差管理弱的村,召集不起村民大会,就分别在许多地方投票,有些委托投票的也没有委托书,这就影响了村民的真实意思表示。在决策方面,多数村能够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见,重大事项全体村民表决通过,但有的村则没有制定议事规则,大事完全由两委会决定,事后才告知村民。在村务公开方面,有的村公开很不彻底,该公开的事项不公开,且公开的帐目不明细、不具体,村民看了云里雾里、心里不明白。存

在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乡对行政村的监管力度不到位。包村干部作风漂浮,责任心不强,不能沉下去指导、帮助农民开展工作,对村干部不能严格要求,对不规范、不民主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久而久之,群众对民主管理失去了信心。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能只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而要实实在在落实到行动上。要将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解细化,从书记、乡长到包村干部再到村支书、主任,逐一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围绕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理财、村务公开、廉洁自律等各项制度的落实,狠抓监督检查,年终严格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对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干部要严格追究责任。

(二)加强对乡村干部和农民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制定长远的培训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地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使他们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农村政策、法律和制度,明确行为规范,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怎么制止,强化宗旨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对新任村级干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村民代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积极广泛地教育农民、宣传农民、动员农民,唤醒和调动他们的民主管理意识,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积极发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把教育活动与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培养发展年轻党员,吸收新鲜血液,壮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增强农村党组织的活力。

(三)以城乡结合带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解决“三农”问题,对加快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可能出现的漏洞会逐步增多,各种矛盾凸显,处理不好,会影响农村的稳定。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房地产开发、项目落户,集体经济规模迅速扩张,利益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的发展变化给农村的民主管理体系、管理水平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征地拆迁过程中,可能出现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等问题。必须要从健全制度入手,加大对农村民主管理的监督。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议事规则。严格按规则决策,确保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由班子集体决定,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决定,防止 “一把手”说了算现象的发生。二是切实规范村务公开。统一规定村务公开内容、时间、程序、形式的管理监督程序,对在公开中群众提出的疑问和质询,要认真对待,向群众做出明确的解释。三是乡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小组,要切实组织好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对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预决算、财务收支、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集体的债权债务、上级划拨或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物资使用等情况,以及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事项都要审计。当前,尤其要加大对集体土地征用等过程中集体资产的处置、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发放到村到户的各项补贴资金和物资等事项的审计力度,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公布。

(四)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对群众来信来访要认真对待,积极妥善解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明显的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做到有案必查。重点查处违反民主决策规定,个人或少数人决定集体事项,给集体造成损失的案件,侵占集体资产和资金,多吃多占、铺张浪费的案件。严重的要给予党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要利用典型案例教育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遵纪守法、弘扬正气、团结奋斗,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篇:关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思考

关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思考

四川宜宾高县县委政研室 李艳梅

2010年07月19日18:0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九亿农民充分享有自己民主权力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自己满意的村干部。然而,在实践中,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并不尽人意。不管是在发达地区,还是在不发达地区,都普遍存在贿选的情况,“流动票箱”被称为“黑箱”,这严重地影响了民主选举的质量,甚至影响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种种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一、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及其要求

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83年到1985年,伴随着人民公社的撤销、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政府的进程,村委会也开始普遍建立起来,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尊重,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解决了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基层管理体制的重大问题。这可视为村民自治的第一阶段。1987年11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对村委会组织和村民自治做出了具体规定。1988年6月1日该法正式试行。在中央政府的直接推动下,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为契机,村民自治在形式上逐步铺开,各地还积极开展了村民自治示范活动。在从典型试点到面上展开、从思想认识分歧较多到思想认识逐步统一、从对村民自治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具体操作办法不规范到逐步规范的实践过程中,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体制框架初步形成,村民自治精神逐步深入人心。这可视为村民自治的第二阶段。村民自治的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至今。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1998年9月,江泽民在安徽考察工作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包产到户、乡镇企业、村民自治,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要在农村基层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1998年11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该法所增加的内容主要就是选人、议事和监督等方面,强调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村务公开,并以法律条文规定了必须向村民公开的内容。对自治的内容规定得如此详细,这在世界有关自治立法上也是少见的,说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村民自治的功能性问题。一些地方为了适应村民自治的要求和维护法制的统一,调整或消除与法律不符乃至相悖的矛盾关系,进行了乡镇机构及管理体制改革。从村民自治的产生,到村民自治法律地位的确立;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试行,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在社会需要中应运而生,在探索中发展,在前进中完善,在实 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中,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成功之路。

村民自治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民主选举(指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干部)、民主决策(指村中涉及村民利益的问题必须由村民参与决定)、民主管理(指村民依照一定的法规制度,参与村中事务的管理)、民主监督(指村民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及村干部的行为实施监督)。显然,在这四个方面当中,民主选举最为关键最为重要。因此,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必然产物,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必须保证选举的公平、公正,对选举中存在的不公正现象必须消除。

二、村干部参选的诱因

(一)政治地位的提高

改革开放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涌现了一大批先富裕起来的“能人”,经济上的成功使得他们开始转向对政治地位的追求。因此,他们为达到竞选成功的目的而不惜经济上的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此时政治地位对他们产生的效用极大,而在竞选过程中所支付的经济成本相对来说就较小,这样产出投入的比例就较大,所以参选的欲望就强烈。这部分人在竞选取得成功后,其行为往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以村干部为依托,努力编织与上级领导的人脉关系网。实施这种行为的人往往不干实事,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跑关系”上,用积累起来的人脉关系捞取自己的政治资本,以图进一步提升的目的,或者提升自己在上级领导心中的地位,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影响力。(2)提高自己在群众中的政治地位。这部分人往往能认真为群众办实事,也能够兢兢业业,但是,他们这种行为的动力是外生的,是为了提高自己在群众中的政治地位而不得不这样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的付出得不到及时的回报,即不能被群众认可,则可能会放弃或者转而追求其他方面的利益。除了经济上的成功驱使部分人转向对政治地位的追求外,在农村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除经济方面以外的“上流人士”,这些人往往因为有出众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格魅力而赢得了群众的普遍尊重,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同样会产生对农村政治地位的渴望。这种渴望也许来自他个人的心理需求,也许来自群众的这种“众望所归”对他所产生的影响,或者是两者皆有。

(二)经济利益的追求

经济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我国农村,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非发达地区,都存在许多剩余劳动力,因此,农村工作岗位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而村干部职位工资虽然不是很高,但在这种情况下,能当上村干部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为挣得相应的工资是村民竞选村干部经济动因的一个方面。(2)在我国农村,村集体或多或少都拥有一些集体财产和公共资源,在现行的体制下,村干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控制或经营这些财产或资源,因此,这就给村干部提供了许多获得隐性收入的机会,而且,这部分收入可能是工资的几倍甚至几十倍。(3)近年来,在城镇边缘地带,都普遍存在征地现象,村集体对征地款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提留,而村干部对这些钱的使用有很大的支配空间,在目前村财务监督机制还不 健全的情况下,谁也不能保证村干部会把这些钱全部用在村民身上。(4)在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大背景下,国家每年提供给农民的直接补贴在不同的地区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虽然许多地区直接把钱打在村民的银行账户上,但村干部作为乡镇与农民联系的纽带,仍然有许多办法对这些钱做一些手脚。如果不是打在村民的账户上,则钱一旦到了村这一级,村干部又有很大的自由支配空间。(5)在目前的农村,要想做生意,不管规模的大小,都需要有一个很强的人际关系网,部分村干部以此为依托,编织一个利于自己人际关系网,这也是经济动因方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三)自身文化需求

这里说的文化需求与上面的政治地位的提高可能有交叉的部分,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诱因”的外在表现是内心为达到某一个目的自己所认可的解释因素,但自己为什么这样解释所产生的根源可能是内生的,可能是外生的,也就是说可能是受主观因素,也可能是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以上的政治地位的追求更多的是来源于外在因素,而文化需求更多的来源于主观因素。文化需求主要包括:(1)目前的村干部主要是在五十至七十年代出生的,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条件,可能有许多人热爱学习而最终没有走上学习的道路。虽然他们没有受过正规化的系统教育,但可能文化功底却很深,水平也很高。他们一方面愿意向村民宣传民主观念,解释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另一方面,受现代文明熏陶产生的平等、民主的观念和知识分子的正义感和热情,使得他们乐于带领群众走上致富和民主的道路。(2)同样,在这一时期出生的热爱学习但最终没有走上学习道路的知识分子,他们部分人心里又是不平衡和失落的,希望借助选举的成功来赢得村民的认可和尊重。(3)一部分在岗的村干部,由于不愿意承受由村干部变为普通村民的心里落差,因此在下一届的选举中会继续参选。

(四)维护宗族利益。在一个行政村中,一般都存在几个或者几十个不同的宗族,宗族间也有一定的利益冲突,这样,如果某一个宗族成员能当选为村干部,将会有利于维护本族的利益。当然,维护本族的利益有可能是维护本族人的正当利益,也可能是偏袒本族人。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以上某些原因,导致了部分人为了竞选上村干部,不惜进行贿赂,严重的破坏了选举的公平公正,影响了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康发展。

三、从源头上消除参加竞选的潜在利益

首先分析政治地位的追求。在任何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去阻止人对政治地位的追求,对这种追求的评价关键看拥有地位后的行为。在除(1)以外的所有因素中,这些并没有损害村民的根本利益,而且,这种动因构成了他们做事的动力之一,尽管他们的本意不是为村民服务,但这种服务在行为上已构成了现实。因此,这种条件下的贿选也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贿选,因为并不是以损害村民的利益和为了自己的收益为前提,而且在外在行为上也做到了尽职尽责,只是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但(1)就不一样了,这种情况下,镇政府必须对其进行严肃的批评,对整天热衷于“搞关系”的村干部要及时向村民通报,切断其追求政治地位的潜在诱惑。

其次,分析经济利益动机。关于“1”,如果是这种因素导致贿选行为,那说明相应的工资过高,需要调整村干部的工资。在“2、3、4”中,可以发现,这直接损害了村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制度,切断其利益根源。关于“5”,难以从根源上阻止贿选的行为。

第三,关于文化动因。尽管这种动因也存在一定的私心,但笔者认为,这是最值得我们推崇的,因为这实际上并没有损害村民利益,而且因此而贿选的可能性不大。

第四,关于宗族利益。这种动机在外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不同宗族之间的竞争。在农村,这种竞争是避免不了的,没有办法去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因此,只能从选举模式上去解决存在的种种不公正问题。

四、结论及有关对策

为了从源头上切断贿选行为的根源,当务之急是要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制度,同时,乡镇领导必须对村干部的工作作风进行引导,对热衷于“搞关系”的村干部要及时向村民通报。同时,为了坚决杜绝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贿选行为,必须进一步完善选举方式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有:

(1)党政部门要依法加强和改进领导工作。换届选举前,上级党委、政府要成立换届选举领导小组,村级成立或由选民推选产生的选举领导小组,或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为村委会选举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行政监督。

(2)进一步规范选举程序和行为。首先,要着手制定关于村委会选举的专门性法律,用相应的程序法从国家层面对民主选举进行法律引导,做到有法可依;在法律尚未来得及指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先试行一些地方性法规,拟订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条例;同时,各村也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各具特色的选举方法,规范选举程序。

(3)尝试和创新其他选举模式。十多年来,我国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典型。特别是在选举方式上,除“海选”外,还有平行选举(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同时投票选举)、职次选举(依次选主任、副主任、委员或先选委员,再从委员中选主任、副主任)以及叠加选举(三个职位一次投票,一个候选人可以有主任、副主任或委员三种职位的选票)等多种模式。初步实验证明,这些选举方式不仅符合中国农村实际,而且具备现代民主选举的特点,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借鉴推广意义。对制约农村干部工作若干因素的思考

泰安市委党校副教授 何传新

2010年07月27日15:4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目前,中央提出要通过学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进一步弘扬沈浩同志“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改革精神,艰苦奋斗、扎根基层的实干作风,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团结农民、带领百姓的群众工作能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完善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

一、政策制约,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缺乏保证

近年来,由于中央政策的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实施,也为乡镇、村财源建设带来了极大的考验。特别是对以农业税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大镇,乡镇财政减收的比例较大,给农村基层政权的运转、乡村干部工资的发放以及以农村义务教育为主的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和问题。取消农业税和禁止向农民摊派,意味着乡村组织几乎失去了经济基础,“无钱办事”的问题日显突出。农村取得收入的来源减少,公积金、公益金的提取名存实亡;农村公共事务受到严重影响,政府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难度较大。

取消农业税后,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转移支付政策,其目的是弥补因税费改革所带来的经费缺口,保证乡镇机构及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但由于机构改革和相关体制改革不到位,过去由农业税和向农民征费来维系的乡镇、村行政支出和公益事业支出,不但没减少,反而还有一定的增多,而转移支付只是将原来制度外的财政收入纳入到制度内管理,且转移支付比例低,数额小,远远不能弥补乡村行政运转必需的经费及公共事业建设的需要。转移支付的不足再加上县乡财政一直较困难,根本没有公共财力弥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不足的缺口,凸显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2003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305亿元,2004年为了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510亿元。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2005年,专项转移支付的数额为3517亿元,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数额的31%。而税费改革之前政府和村社区组织通过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三提”、“五统”及摊派实际上从农民那里每年要收1500~1600亿元,税费改革尽管有乡镇机构、农村教育的配套改革,但财政缺口仍较大,乡村两级的财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地方经济发展缓慢,乡村级组织经费无保障,难以维持基层组织的运转

(一)农村经济发展力度不够、路子不准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矛盾增多、难度增大,表面上看是由税费改革引起的,但归根结底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所致。越是经济条件好、集体经济越强大的乡村,基层组织的号召力越强,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干部号召什么老百姓就干什么”,主要原因是这些村庄经济发展情况好,集体经济基础雄厚,农民得到的实惠多。相反那些经济落后、债务多、集体经 济薄弱的乡村,基层组织没有任何号召力,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干部工资不高甚至兑不了现,办任何事情都向群众伸手,必然导致党群、干群矛盾激化。因此,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组织建设遇到种种问题,发展不够是关键的症结所在。2007年泰安市3571个行政村,其中,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只有肥城新城办事处的孙村和王瓜店镇王西村,100万元以上的只有889个,50---100万元的只有149个,低收入村(5万元以下)1938个,占54.4%经济空壳村还有100多个。全市1976个村支出大于收入,占53.81%。

(二)村干部职数过多,挤占了行政开支

据统计,全市3600个行政村(村委会)2003年享受工资补助的村干部61338人(在职人员49418人、退休人员11920人),每村平均17人(在职13.7人、退休3.3人)。在职人员中,村两委18016人(村均5人),专职计生人员12132人(村均3.4人),村民小组长19270人(村均5.3人)。2007年底统计,计划生育干部14521人,比村两委人员多1250人。

按照目前村干部职数计算,加上必要的办公经费,每村每年约需经费3万元(不包括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如果按照农村税费改革方案确定的村干部配备职数(小村3-5人、大村5-8人)计算,每村每年平均需经费2万元。农业两税政策调整前,绝大部分村的经费收入在3万元以上,基本能够保证村级组织运转。农业两税政策调整后,除少部分集体经济比较好的村以外,绝大部分村将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三、离退职村干部的待遇覆盖面小,难以落实,普遍存在后顾之忧

一些地方在制定离退职村干部待遇有关政策时,仅考虑到了现任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或者为符合条件的人办理了养老保险,或者从财政上为不能办理养老保险的人离退职后的待遇提供了保障,但对现任的其他村两委会干部和制定政策前已经离退职村干部的待遇则不予考虑;有的地方虽然明确了所有村干部的离退职待遇标准,并且明确由村集体负担,但由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离退职村干部的待遇仍然难以落实。

四、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称,影响了农村干部的积极性

要做好农村基层群众工作,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研究农村工作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把握工作原则,找准工作着力点,提高工作水平,强化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的健康发展。要群众利益为上、实事求是为策、多予少取为本、宣传示范为重、诚实守信为高。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五准五不准,即:(1)坚持实事求是,不准虚假浮夸;(2)坚持依法办事,不准违法乱纪;(3)坚持艰苦奋斗,不准奢侈浪费;(4)坚持说服教育,不准强迫命令;(5)坚持廉洁奉公,不准以权谋私。强调干部要处事公心,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要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实行“一对一”,一名党员负责一项村务,一个党小组帮扶一个困难户。繁重的工作压力、有限的工作成效、收入的低微,极大地打击了农村干部的积极性。

五、政治上发展“顶峰”观念,是影响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思想根源

政治上要求进步,是广大农村干部普遍的从政心理。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干部的选拔使用历来十分重视。从以前选拔农村干部的历史看,有的地方党委每隔2-3年,就选拔一批优秀农村干部上挂任职或转为国家干部,成为当时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渠道之一。广大农村干部感到政治上有奔头,工作积极性高涨,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但是,从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干部选拔渠道的拓宽,加之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控制相对较严,农村干部的提拔使用数量逐年下降,能从支部书记、村主任的岗位上提拔到管区、乡镇任职成为国家干部的,更是凤毛鳞角。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里,广大农村干部几乎成了政府的“代言人”,他们不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而且在农村地区具有很高的声望。依现行运作状况,村级干部的工资都是从农业税附加中予以开支。农业税及其附加取消后,村级干部的工资无处开销,全被“晾起来”了,村组干部完全排除在政府财政体制之外:在职务上,村干部在村里最多干到村支书,既不能进事业单位,又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没有什么出路;在位时收入低,退休后因不是公务员,也难以足额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更没有什么退路。因此,这一大批“准农村干部”处于欲退不能、留又不情愿的尴尬境地。“出口”不畅,使农村干部产生了一种“到顶”的思想。对政治前途感到渺茫,这是影响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思想根源。

第五篇:基层民主选举调研报告

调 课题名称:研 报 告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现状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调查研究——以济南章丘市白云湖镇齐家村为例

姓名:尹蒙蒙 学号:2009080083 院系:社会发展学院 班级:社会工作0902班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现状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调查研究

——以济南章丘市白云湖镇齐家村为例

尹蒙蒙

摘要:中国的大问题是农村问题,而农村问题的核心是选人问题,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从我国农村选举的现状着手,对齐家村选举过程中村民们选举的动机和民主选举的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对本村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存在的必要性。

关键词: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特点及原因;存在的必要性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的发展及稳定、保障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当前基层民主选举的大政策背景下,是否能够选出带领广大农民走上小康之路的带头人,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以往理论界对农村基层选举褒贬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农村基层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开端,让农民意识到了自身的政治权利,通过选举也培养了农民参与政治的能力;村委会民主选举能改善和影响村干部的工作和行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民基层民主选举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政治行为,也无法改善农村的政治和治理环境;选举过程中诟病良多,核心集中在贿选、家族势力复活等方面。这些研究并没有对不同类型的农村进行针对性的比较分析,因而也无法确认民主选举制度究竟是否有利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基层民主选举是一种先进的制度,这种制度在山东农村是否可行?是否有利于推动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必须应当予以回答的问题。农村发展参差不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文明程度也多有差异。民主选举在有些农村可能会起到好的推动作用,在有些农村反面的作用会多一些。其作用的发挥,不仅受到选举过程的影响,而且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治民主化程度、传统习俗等因素有关。因此,现在需要关注的问题不是回答民主选举制度一定好或一定不好,而是应当结合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状况的农村,深入调查不同类型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过程各自有什么特点?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民主选举对这些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是现有研究还没有充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对基层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问题。因此我选取了全国百强县章丘市的一个算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白云湖镇齐家村来作为调查的对象,依据本村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文化水平、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分析了本村基层民主选举的现状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白云湖镇齐家村概况

白云湖镇位于章丘市西北部,因境内有白云湖而得名。面积56.04平方公里,耕地2410公顷,下辖22个行政村,人口33670人,人口出生率8.4‰,人口自然增长率0.74‰。白云湖镇于1985年9月撤区并乡时由原 宁家埠区的白云湖乡和原水寨区的高桥乡合并而成,当时命名为白云湖乡,1996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撤乡设镇,改为现称,并沿用至今。白云湖镇位于章丘市西北部,东依宁家埠镇,西临历城区,南靠龙山街道办事处,北与水寨镇、高官寨镇接壤。距市治明水19公里,距济南机场10公里,潘王公路、济青公路与济青高速公路出其左右、穿其肘腋,镇内有“三纵五横”的硬化路网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气候宜人,为黄淮海平原农业重点开发区和全市主要产粮区,以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苗木种植、畜牧为主。白云湖水域广阔,淡水养殖业发达,建有1.51万亩鱼池,年产各种鱼类7000吨,是全国首批无公害渔业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内陆淡水鱼连片开发基地。特色湖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注册了“白云湖”牌鱼产品、“百脉泉”牌湖产品商标,涉及水产品、禽蛋产品、莲藕产品等多个系列。2006年,全镇辖石珩、苏码、高桥3个办事处,22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8544户、3.29万人,境内财政收入38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50元。齐家村位于云湖北路中段,原高桥办事处驻地,全村共有人口712,村庄建设面积1271867平方米,耕地1000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由于前几年建设十里长街的影响,全村大部分都搬到了云湖北路西侧,形成了一线带面的局面。齐家村离明水40公里,西邻省会,东邻明水,济青高速公路以北,离国际机场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十年前,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村民有拥有鱼池的就发展了淡水养殖业,大部分村民靠种地生存,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棉花、西瓜,村民种蔬菜、种树、经商的非常少;2006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买上了三轮车,村民都开着车来济南收购废品,由于收购废品比在家务农赚的钱多,多数村民放弃农业,村里大部分农田荒废或者直接种上了经济速生林。三年一变化,废品收购变成了附近几个村的主导产业,包括有专门收购的,有专门分类粉碎的、有专门造粒的,最后送往成品加工厂,分工明确,几乎解决了村里所有的剩余劳动力,村民很少有外出打工的。村民争相往前奔,家家户户都盖上了二层楼房或者别墅。三轮车现在在村里已经成为老古董了,现在每家都换成了四轮车、六轮车和轿车,百万富翁在村里不止几家了,距镇政府统计的数据,村里人均纯收入8000——9000。齐家村在乡镇上是个小村,但明显比周围的几个小村富裕,主要得益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

齐家村和附近几个村庄都具有崇拜金钱的倾向,我觉得这也是他经济发展很快的一个动力,大家都在争着比着比谁过的好,所以村民都很勤劳,村民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发财致富上。传统的风俗习惯在这里保存的不是很明显,由于交通发达,与外界联系密切,信息传递更新速度快,所以村民大都朝着济南市民的生活标准去奋斗。包括村里开的综合超市,每家的装修装饰,商业街的布置,村民的娱乐消费都很前卫。前今年搞新农村的时候,村里盖了自己的村委会楼房和公共健身广场,由于衣食住行都不愁,村民的幸福指数都很高。村里的贫富差距很大,但村委对特别贫困的及老弱病残给予了特殊关注。全村低保户共有5家,一个月每家50;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60元;过生日是村委给过,家家都是个体户经营,村民对政治的关注程度并不高,大都在忙着赚钱改善生活,政治对他们的意义不大。但今年不比前几年,2011年3月章丘市政府和环保局对齐家村和附近几个村进行了考察,4月2号下了正式文件,4月正式执行,取缔了白云湖镇的废品回收加工业业。村民近一个月都闲置在家,等带着政府作为。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东湖水库已经开工,占用了附近几个村的耕地,当然已经下拨了补偿款。齐家村被占的地并不多,为了公平起见采取的拨给村里的补偿款全村人平摊,耕地重新划分,但至今地也没分,钱也没发,大家都在等着政府作为。

三、齐家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流程和现状

齐家村基层民主选举从4月26日开始预选,4月30结束的。这次基层民主选举选出了5个候选人,从中选出1个村主任,2个委员。全村具有选举权的村民共有564人。在预选之前,具有选举权的村民名单及选举的流程规定都已经张贴在村委会的宣传栏内了。当然村支书是由党支部选出的,村里共有党员21人,本次选出的书记还是上届的。我回家的当天正好赶上选两委,亲自参与了一次基层民主选举。早上九点多,村民都已经聚集在广场上,投完了自己的选票都在等待公布结果,大家都在聊着推测谁能当选。此时广场上有白云湖镇派出所派出的警车,是来维护秩序的,还有镇政府派来监督的组织宣传委员、办事处书记、主任。村委书记、刚选出的村主任以及村里的主要干部都在广场上等着,直到最后一家的选票投了,才宣布公布结果。检票人、计票人、唱票人,共计9人是由选举委员会提名的,计票人是以一票票用粉笔写“正”字的方式登记在一块大黑板上的,所有的村民及镇政府派来的监督人员看着公布的。选举的结果是:有效票536票、弃权9票、无效30票、4票非候选人。其实选举结果村民都已经预料到了,前任妇联主任继续当选和一位在村委干的候选人当选,落选的是上任村主任和一位年轻的村民。

期间我访谈了书记、新上任的村主任、妇联主任和几个村民。采访的时候村民都涌上来了,七嘴八舌的开始反映村里的问题。村民们反映的大都是希望上级政府能出面恢复齐家村的废品回收业的,很少涉及到本次选举的问题。访谈的村支书的问题大都是村里具体的概况,包括人口、耕地面积、村里的十年规划等等与本村发展有关的问题。关于基层民主选举的问提书记在有意的回避或者回答的都是正面的东西。针对目前大部分村民闲置在家的情况,书记给出了解决方案,一是,调整农业结构;二是,进行劳务输出;建立东湖书库后,齐家村位于白云湖和东湖水库中间地带,对发展第二、三产业有优势,白云湖将建成国家湿地公园原生态旅游业,将给当地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新上任的村主任事迹比较传奇,村主任在村里有自己的产业,是近几年刚起步上来的,我访谈他的时候他还比较紧张。因为他先前从未在村委干过,没想过要在村委干,想一心一意做买卖。预选时有26票,竞选时做了几分钟的演讲,深得人心,以310票当选。当时,他承诺为村民做点实事,根据齐家村现在的形式,当前首要的任务,村民最迫切的要求就是分地分钱;还承诺把荒废的耕地重新利用起来,搞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对上几届账目进行公开公布。利用个人资源为村民做点实事,被选上村主任的当天请全村人去饭店吃饭,在这个村民动荡不安的产业转型期,村民把希望寄托给了政府。后来又采访了几个村民,据村民反映,现在都闲置在家,对本次选举非常关注,希望新上任的村委能切实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四、对齐家村基层民主选举的特点及其原因的思考

1、宗族、家族现象。选票大都以一个家庭为单位,一个家庭的选票是一样的,由户主或者家里的一家之主决定,极少有例外个人独立自主行使选举权的;存在投票投向与自己有宗族、亲戚关系的候选人的现象,但家族势力在整个选举过程中已不再具有决定作用。在农村,村民大部分是以宗族、家族聚居生活的,不同家族在村里的利益矛盾冲突导致农村的基层民主选举带有宗族色彩。但随着齐家村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过程中,大量村民搬往商业街,也使宗族、家族的势力弱化,异族之间的往来增多,家族势力在整个选举中已不再具有决定权。例如,齐家村今年刚选出的村主任的家族在村里不是大家族,但他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村民的认可。

2、自利行为的趋使。农村大部分的农民政治素质、文化修养还普遍较低。为人处世只讲亲疏,不讲优劣,只图近利,不求远谋。影响村民选举的核心因素是利益驱使,候选人的确定过程中村民也是本着当选者能在村委会为自己谋取利益,或者为自己说话。几乎没有村民会为本村的长远发展考虑,村民的思想政治觉悟还达不到这种高度。

3、拉票、贿选现象由暗箱操作逐步走向明朗化。农村选举中的拉票贿选手段多种多样,有组织人员游说拉票;利用亲戚、朋友、宗族的关系相互拉票;请客吃饭、送钱送礼贿赂拉票等等。齐家村的经济发展较快,村民思想比较开化,村民也乐于接受请客吃饭这样的形式,似乎成了礼尚往来的应有之举。选举前请客吃饭不免有贿选的嫌疑,那竞选成功后请全村人吃饭代表着什么呢?我觉得这已不是拉票、贿选的问题,而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所在,为人处事方式的一种表现。如果不请客吃饭或者对村民进行表示反而成为不正常了。竞选演说也是一种拉票的方式,这样能让村民更好的了解候选人。有这么大的经济实力能力肯定也不一般,当选后的表现大家都不得而知,我们应该理性的分析、看待这些问题而不是一竿子打死了。

4、整个选举过程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执行,包括公布拥有选举权或被选举权人的名单,计票、唱票环节,镇政府的监督,都是按照程序来的,相当规范,没有任何舞弊现象,公正、公开、公平。村民对选举结果没有任何异议。我是亲自参与了选两委的全过程,觉得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并没有那么黑暗。我们村并没有出现霸权家族、黑恶势力、恶性竞争、打击报复类的恶性事件。

5、从选举结果看,选出的村委会主任、两委是大部分村民都满意的,受教育程度高、年纪轻、能力强。村委会主任能力出众,又承诺解决村民现在最迫切的问题,理应当选。村民委员会选举法中规定,村委会当选者中必须有一位是女性干部。我们村的妇联主任已经在村里干了五六年了,工作不错,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认可。另外两个落选者一个太年轻、经验太少;另一个是上届的村委会主任,因失掉民心,所以落选。

6、村民十分珍视他们拥有的选举村委会主任和村委会委员的选举权。从本次选举结果弃权票只有9票可以看出,村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权利意识、文化修养、知识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当人的最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满足以后,更高一级的需要才会发生。农民只有摆脱经济上的贫困之后,才有可能追求政治上的民主。齐家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其政治参与度高的前提。此外,现在齐家村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期,很多村民希望政府作为,为村民解决问题,所以此次选举的关注度格外高。

五、基层民主选举对齐家村发展的意义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是政治民主的前提,政治的民主也利于促进本村经济的发展。齐家村基层民主选举对本村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只有选对了领导班子,才能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权利。齐家村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传统的废品收购加工产业已经停产,南水北调的东湖书库还没有建成,环境的污染破坏成为发展第三产业和招商引资的瓶颈。村民人心惶惶,急需政府作为。本次选举产生的领导班子答应解决村民最急切的生计问题,承诺当选后采取一些列的措施,利用自己的资源,促进污染治理、重拾农业、招商引资、村民的就业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2、基层民主选举也有利于减少农村由于贫富差距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有利于维护本村的社会秩序。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社会流动理论提出社会各个阶层之间有垂直的流动社会才会稳定发展。基层民主选举一方面赋予了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以说话的权利,也给所有村民提供了一个拾级而上的希望。这样利于缓解贫富两极之间的对立情绪,利于村庄的和谐建设。

3、基层民主选举每三年组织一次,利于选拔负责的领导班子,利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三年一次给了候选人一定的压力,当选者可以选择不作为或者做一些损害全村利益的行为,但这意味着下次当选的可能性降低了。农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密切,邻里之间互动频繁,社会道德的的约束作用较大,所以对当选者的要求较高。这样就避免了唯利是图的小人长时间当权,也给予了为本村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当选者以肯定。

4、基民民主选举制度真正给予了农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让农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物,维护了农民的权利,符合中国的农村实际情况。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中国的农村数量多,每个农村的具体的情况问题又多样,具体解决还得需要了解本村情况的村民委员会解决,上级政府可以给予政策方向上的引导和支持。基层民主选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积极性,搅动了农村这潭静止的死水,让农村充满了活力。

笔者认为,基层民主选举对于农村的治理和发展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让村民自己管理本村的事务,既下放了权利,又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农村有利的资源,避免了千篇一律的管理制度,灵活的处理解决了不同农村的不同发展问题。虽然在选举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但我认为些问题是与中国的大环境分不开的,有些问题不单存在于基层民主选举中,而是存在于中国的各个体制中,例如贿选问题,这与社会大环境的找关系和送礼本质上一样的。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在于社会本身的问题,我们应加大立法工作,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以发展促民主,从而使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得以完善。参考文献:

1、唐晓腾:《城市化中的农村民主选举:制度、方法及影响——对东部10个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证观察的一项综合分析》,《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2、韦新力:《关于农村民主选举工作的几点思考》,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第22期

3、胡绍元:《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4、刘建平:《村委会选举:基层民主实践的法理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大学法律法学理论系,2009年

下载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竞选的调研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竞选的调研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基层消费维权状况调研分析

    农村基层“一会两站”是目前农村消费维权的主力队伍,这支队伍直接担负着的简易调解、消费维权的宣传教育、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农村基层“一会两站”将成为工商部门在消费维......

    基层工会民主选举情况调研

    基层工会民主选举情况调研 基层工会民主选举情况调研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总、省总工会关于对基层工会民主选举情况进行调研的指示精神,摸清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进一步规范基层......

    对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来,笔者深入**县安塘乡等地,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调研座谈,旨在为增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党......

    农村基层党建调研

    龙密村委会开展农村基层党建 工作调研报告我党总支部下设三个党支部,其中由卡巴一、二、三、四队、石坝村小组、黑岭脚村小组组成一支部,由保盆村小组、那孟村小组、玉林村小......

    农村基层卫生竞选演讲稿

    农村基层卫生竞选演讲稿 各位评委、各位来宾,你们好! 我竞选的岗位是“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科长”,这个职位的重点就是农村卫生,当然妇幼保健工作也很重要。现在请让我用一个......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途径的探析[样例5]

    宪法学课程论文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途径的探析 [摘 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拥有近7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重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我国,农村......

    关于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部分,也是农村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农村党组织基数大,党员人数较多,既同群众接触最紧密,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实施者,起到了承上启下......

    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