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摩登时代读后感
观《摩登时代》有感
最初看《摩登时代》,是因为卓别林,那个时候看这部无声电影时,除了对卓别林的诙谐搞笑动作忍俊不禁,没有太多深刻的认识。
再次回味这部电影,才慢慢体会到它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为了更好的去体会感受这部电影,我了解到影片拍摄于1936年,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这次经济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也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过渡到垄断阶段,而《摩登时代》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工人夏尔洛在工厂干活,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失控的自动喂食机整得死去活来、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一系列荒诞不经的情节动作,让人大笑的同时又有些许同情,最终夏尔洛失业了,无意中被当成了共产党领袖而锒铛入狱。但即使在艰难的生活中,夏尔洛和流浪女相濡以沫的场面温,也给人以温馨感动的感觉,焕发着人性美的光辉。影片的结尾,夏尔洛和流浪女携手朝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使人振奋。这也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如何捉弄我们生活还得继续,其实,活着就有可能有一个家,有一份好的生活。
影片中喜剧大师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表现,笑中带泪、喜中带悲的诠释方式,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小人物的辛酸生活的描写,运用夸张滑稽的行为动作以及讽刺的手法,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陷入一种对社会残酷现实的反思中,同时,也阐释了一种人性的善良、美好。
不过,整个影片的重点还是为了反映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问题。资本主义世界宣扬人人平等、自由,但实际上,我认为工人们并非真正自由。相比于奴隶社会的奴隶,工人确实有了人身自由,但工人仍没有经济上的自由。正如马克思所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生产者(即工人)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这个历史过程称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不难发现,雇主们总在想方设法的的剥削工人,加快流水线的速度,节省吃饭时间等,都是在为产生剩余价值用尽心思,为自身谋取利益,而不顾工人的死活。在此雇主们的刻薄又凸显了之后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之间单纯的爱,让我们这些看客还不至于对当时那个社会太过失望,至少还有温情存在!
看完电影,感慨资本阶级社会工人的悲惨无奈命运的同时,也不得不禁叹那个时代机器发展的迅速伟大,工业与机器的发展无疑是互相作用、互相进步的,人类因为种种原因创造各种节约时间或者节省劳力的机器,虽然为此付出些许惨痛代价,但也确实推动了今天的社会发展,为我们留下许多教训及经验。
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作为现代社会的接班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努力,为社会的美好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观后感
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因为这部影片超越了其他单纯以他个人特点为卖点的悲剧性主题作品,改而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重要的问题。他利用滑稽搞笑的形式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不轻松的寓意。影片描写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背景是当时的美国工业因为转用机器而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失业浪潮,而主角查理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代表人物: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饭机器在他悲戚惊恐的脸上不住扇打……。这些影像无不反映了机器时代所带来的恐惧与打击。最后夏尔洛失业了,他加入了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之中;甚至无意中领导了示威运动的群众,然而最后仍是改变不了他可怜的命运。唯一不用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监狱,所以为了进监狱,查理不惜主动替人顶罪。然而事与愿违,监狱进不去,不过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受他帮助的那个女孩的爱。现实生活虽然困苦,但要怀抱希望的去生活。因而,影片结尾之处夏尔洛示意女孩改变一脸严肃的神情,满怀期望与喜悦的和他去寻找新的生活。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虽然其电影所叙述的历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垄断的时代,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而言是苦不堪言的,面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到无所适从。还有查理第一次从监狱里被放出后的流浪生活,在大部分人都失业的情况下,找一份工作难上加难,因而查理想再一次进入那个可以免费吃住的地方—监狱。这是何等的无奈和辛酸啊。然而查理和那个受他帮助的女孩始终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他们梦想着有一个美丽的家,过上一个不用挨饿的日子。影片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小人物的辛酸生活的描写,运用夸张滑稽的行为动作,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陷入一种对社会残酷现实的反思。看过影片之后,我开始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的多么的幸福。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时代,然而我们现在的发展也沿用了很多资本主义的模式。比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广东省,存在某一程序的流水线生长,存在长时间运用同样的模式工作,也存在巨大的失业危机,很多民工的生活环境也非常的恶劣。因而《摩登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应该使每个人都要反思。虽然说不上“居安思危”,但是我们也应该为了创造出美好和平的社会而努力吧。
第三篇: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观后感
世界级喜剧大师卓别林表演的摩登时代轰动全球,这部影片深受我的喜欢,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影片,更反映了当时人民深受资本主义压迫的社会现象。
在资本主义的压榨下,他们不停重复工作的动作,在工厂里乱跑,捣乱,最终被抓进入精神病院。我觉得他很戏剧性的在病好后阴差阳错的又被误以为是示威运动的领导,而后被抓走。在监狱里又阴差阳错的立了功,得到了在监狱里的几天优质的生活和一封推荐信。后来,出狱后他通过推荐信得到了工作,却做的不好,又为了替女孩顶罪重返监狱,可见他的善良。但片中女主角的出场是一个在码头偷香蕉,打破了美女高贵的形象,打破了一般好的电影里都有淑女,从这个角色的设置看来,我想那时美国当下的现实状况并不如人愿。同时我发现男主角出于好意,帮车子拣了红旗,却被误认为是游行示威运动的领导,这是一种人人自危的现象。
一个失去亲友,受饿被迫偷面包。或许卓别林想通过两位主角来暗喻当时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也体现机器大生产下对人的摧残,讽刺了美国经济大萧条下社会的黑暗。在影片中,我觉得这部片子像是喜剧又像是一部很悲情的片子,因为两位主角的生活都很坎坷,一个受工作压迫而发疯,他们的命运虽然很坎坷,而我却看到他们用一种一如既往的逆来顺受的心情来对待,他们憧憬未来,在他后来工作的商场里快乐的玩耍,以及电影最后在逃跑的路上说的要坚持下去就能体现出来这一点,我觉得这也是卓别林想通过电影本身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想法,虽然社会不尽如人意,但还是要坚持下去。他在玩的时候的快乐,很好虽然带有嘲讽意味。这部影片反映的是当是普通工人对压迫、不公的待遇、社会的黑暗的一种嘲讽和不满。
现在离我们最近的现实,金融危机,就业困难`````生活就是这样,太多不容易,太多问题,我们能做的是不断调整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能力,去适应这一切,努力去协调,使一切变得更好,更容易,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终就会更好的!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好,不管是越南菲律宾 日本还有中国最大的劲敌美国都不能侵犯我们的国家。
第四篇: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观后感
二十年代的美国处于经济萧条时期,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人受尽压榨,成为了大机器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刚开始看这部电影感觉很好笑,很滑稽,但看完了想想,其实真的很深刻
男主人公(卓别林)是个摩登时代大工厂的一个流水线工人,一天到晚神经质般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连去厕所抽根烟的享受都被无情自私的资本家剥夺了,最后由于不堪重负,他就精神失常了,被工厂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同时他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不久,他出院了。可是在大街上,他却被警察误认为是工人暴动的领袖而关入了监狱。在监狱中,他又误食海洛因导致兴奋而戴罪立功,一系列荒诞的情节发生在他身上,最后监狱长对他说:“你自由了。”可他却说:“可以在多关我几天吗,我待在这里很好。”也许只有在那个荒诞的年代,才有他这样荒诞的想法。的确,他在外面确实还不如在监狱中,虽然获得了表面自由,但是他却依然生活在一个更大的牢笼中,在这个牢笼中,有钱的人随心所欲,无产者无家可归。后来,他遇到了同样是流浪者的女主角,在一系列奇遇后,女主角爱上了他,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一个河边的小破木屋。他们曾经也幻想过理想中的天堂,但是这些仅仅是幻想,真正属于他们的天堂,也仅仅是那个河边的小破木屋,可是也只有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从来没有的温馨与幸福。影片最后,他们再次走在逃亡的路上。我想卓别林更希望他们是走在通往黎明的道路上,他看到女主角紧锁着眉头,他告诉她应该笑,应该向着黎明微笑,这也是卓别林带给我们一系列艰辛,悲苦,荒诞以及黑色幽默后给我们的一丝希望。
第五篇: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观后感
机械的生活让人发疯,监狱的生活比外面还好,求生的愿望甚于自由,破烂小屋也能作为天堂,本想好好的生活却又突发事故……有点含泪微笑的味道,心底却又难以释怀的感觉。不是为了完成作业,怎么也不会去看一部如此古老的默片。
谴责资本主义吗?我没有接触过资本主义,所以无法谴责,而且就目前的知识了解,似乎资本主义的生活比社会主义更好。想想自己接下来要写的文字都可笑,看部影片何以牵扯到了社会体系如此的高度。其实不过是内心世界的一些微薄声音,逃脱现在的摩登时代。
所谓的摩登时代,机械开始运作,可是人的生活却更加的悲哀?不知道是我的心理过于消极暗淡,亦或是现实却是如此,中国目前的社会真正也是一个摩登时代了。
思维有点混乱了,我的个人现实与影片难以交织,却莫名的有着一种关系,关于我对现事的看法暂且搁置,先看看电影对我的冲击。
欧亨利的风格,含泪的微笑。在对人物滑稽可笑的表演同时,又不得不去思考,他们需求的并不过分啊。比如查理和那个孤女在草地上幻想自己的家庭时,感觉很是心酸,只是想有个家而已,为什么这么难呢?他们的需求只是有个家。
机械的生活,麻木的操作,摧毁了一个人的心智,导致其病态的发疯。没有劳动技术,更没有可提供劳动的机会,于是产生了用自由换取生存的行为。想到孤女在饭店当歌女,我没有职业歧视,但转换到现在,让我联系到的是二奶、小
三、失足妇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比及贪污腐败、抢劫犯罪等等,我很是同情。可是最后呢,道貌岸然的法律还是破坏了期待已久的美好生活。
最近几年的中国似乎发生了很多事情,不知道是网络普及的太快还是民众的意识在觉醒,愚民政策在崩塌的结果?尽管网络五毛在不断的制造舆论,可是还是有更多的丑闻被揭发。想想就不寒而栗,一个与新闻联播报道的不同的社会。
突然思维又从电影跳跃到我的生活,很混乱很混乱,努力逃避的现实还是在不断涌出,压抑的心灵在释放自己的呐喊。当然,只是徒然的挣扎,比较,我爸不是李刚。
处于难以逃脱的摩登时代,我们的需求也很简单啊,温总理不是说了么,让民众活的有尊严。是的,只想活的有尊严。可是呢?
生活的压力让我们成为一个又一个奴隶而不敢轻举妄动。房奴车奴医奴学奴税奴孩奴……生活背负了太多的压力,以至于不敢轻易跳槽,不敢参加聚会,不敢出去旅游,甚至于生病也不敢医疗。每天机械的重复生活,职业病还得开胸验肺甚至得不到国家认可。我们希求的是什么?
太多的疑问得不到合理的解答,甚至于我们不需要解答,只需要解救。有时候想想,这样的生活中国人还能容忍,我只能说这是个奇迹,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我们是不是也因为机械的生活而成为了一群疯子了呢?就像查理一样。
面对小悦悦而不选择施救,更是对施救者进行诽谤。面对帮助自己的人却选择讹诈,上访者被精神病,游客也被当作上访者被殴打,保卫自己的家园而自焚,撞死人杀人却能得到法律的支持,选择丑闻让自己出名,无知当作博学……这就算我中华五千年孕育出来的摩登时代吗?
为什么会这样呢?猜不透想不明白。我们的中国就走到了这样的地步?是我心里过于阴暗还是现实确实如此?貌似这篇读后感的问号实在太多了。
其实我们的需要并不过分,活的有尊严,真的,就这么简单。可是,这样的摩登时代还在继续,至少,我们的学习生活,就是如此的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