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答案[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12:2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10月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10月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答案》。

第一篇:2011年10月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答案

单选CDCAD BDDAA BACAC BDBAB ADACB DBCCD

多选31ACD 32DBC 33ADC 34AB 35BCD36ABC 37ABD 38ABC 39ABC 40ABD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为人类解放的科学。2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 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品质: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的特点3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

42【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1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对立的,表现在:第1)现象暴露于事物外部,本质深藏于事物内部2)现象是个别的、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共同的东西3)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2本质和现象又是统一的: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

4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意】 绝对性含意1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同承认真理的绝对性是一致的2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相对性的含意1从广度上讲,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需要进一步扩展2从深度上讲,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应,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认

识有待深化。

4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的生活资料价植构成,因而京城同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力率成反比,所以为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当上述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单位商品价值便会下降,劳动力价值随之下降,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便会缩短,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则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

45【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 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成为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这些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主要有:暂时闲置之不理的固定资本折旧费,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进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并服务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资本形式。借贷资本一方面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用工人的关系加一主面又体现着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专为职能资本家提供服务并取得利息收入的资本家。

【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以及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采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不断从群众中采到群众中去的过程。2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坚持实事求是、实现正确领导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才能集中群众在实践中产生的智慧和意见,制定既符合实际又符合群众要求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并经受群众实践的检验,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越来越完

善,并随着群众实践的发展而发展。47【试述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对经济落后的资本输入影响】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在各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而大规模地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1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必要性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垄断形成后出现了大量所谓“过剩资本”,这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垄断资本家获得的高额垄断利润再转化为投资时,继续投入原有行业则不利于维持其垄断地位,投入其他垄断部门很不容易,投入未垄断的部门利润较低,从而形成“过剩资本”。二是过剩资本的最佳投资场所是输出国外,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国家,不但可获高额利润,而且可带动商品输出。2资本输出的可能性。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的自然经济趋于瓦解,商品经济开始发展,被卷入世界市场;出现了充足和低价的劳动力供给;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有所发展。再加上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自身的金融业、信用制度、交通通讯业的发展。这些都为资本输出提供了基本条件。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真题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复习提纲

一、考纲要求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识记: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社会心理。思想体系(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个体意识。群体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

领会: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生产关系体系。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简单应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综合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识记:阶级的实质。社会革命。社会改革。领会: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的类型。社会革命的形式。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综合应用:结合我国实际证明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特点。结合我国改革的实际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识记: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人民群众的含义和构成。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杰出人物。

领会: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历史唯心主义的两个主要缺点。

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结合实际说明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及其现实意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综合应用:正确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二、知识点摘录

1.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的生产力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生产力的性质不同,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也就不同。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其促进与阻碍的程度,又因适合与否的程度而定。

2.简述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两者相互区别,又互相依赖、渗透、作用、转化。第一,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第二,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成的物质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3.论述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在:○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2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第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连续不断的过程来看,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循环过程。第四,意义: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制度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及其它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4.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居于主导地位。

5.马克思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人类历史依次出现了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即: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6.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与之对应分别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三种经济运行形式。

7.根据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人类历史依次经历了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8.理解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A任何人都不能自由的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历史是“合力”的结果,这不以任何个人和任何社会力量为转移 C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也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这是历史决定论。

9.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A纵向统一,即各个国家一般都从低到高依次经历五种社会形态;B横向统一性,即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

10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的表现:A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B.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C由低级向高级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D有些国家在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可能超越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 1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前一对矛盾起着主导作用。

12.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阶级又是一个社会范畴、历史范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3.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社会革命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社会改革是社会制度总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表现;社会革命的实质是进步的革命的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革命的最基本形式是暴力革命;“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14.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我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应的,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本身不断得到解决。也就是说,我们的改革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制度,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而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B,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C,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过程。D,我国的改革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对外开放的统一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15.马克思主义从三个方面定义人的本质: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16.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在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在量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在质上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发展表现为: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三、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在历史观念上,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占据统治地位的哲学观点是()A.形而上学历史观

B.唯心主义历史观

C.主观主义历史观

D.唯物主义历史观 3.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伦理道德

D.物质生产 4.社会实践的主体是()

A.人民群众

B.劳动者

C.工人阶级

D.农民阶级 5.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6.社会意识是()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 7.一切社会意识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在于()

A.它们具有阶级性

B.它们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D.它们一视同仁地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 8.生产力概念反映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生产工具之间的关系

D.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 9.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 B.党的正确领导

C.物质财富的丰富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E.违背它要受到惩罚

10.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血缘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伦理关系 11.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2.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

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 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D.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13.生产方式是指()。

A.生产工具和劳动者的统一

B.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统一 C.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D.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才能发展

15.生产力之所以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是因为()

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生产力是物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精神性的因素 D.生产力是经济因素,生产关系是政治因素 16.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

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18.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 19.马克思主义认为,国体是()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B.国家政权管理经济的形式

C.国家政权管理各种社会事务的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20.国家的政体是()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B.国家政权的政治性质和组织原则 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

D.国家政权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 2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2.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23.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及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是()A、生产力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生产关系 24.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直接动力

B.根本动力 C.唯一动力

D.最终动力 25.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之间()

A.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C.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D.社会分工中的不同角色 26.“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社会

()

A.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物质基础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D.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

27.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任何阶级“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那么,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B.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28.关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错误的说法是

()A.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中,社会基本矛盾通常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的 B.每一次成功的改革,都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某一方面或某种程度的解决 C.无论是阶级斗争、社会革命还是社会改革,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 D.革命与改革从根本上不会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29.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

()A.人与社会

B.人与自然

C.现实的人及其活动

D.自然的人及其活动 30.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31.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A、劳动群众

B、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C、进步的知识分之

D、体力劳动者 32.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3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二、多选题

1.()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上层建筑

2.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A.肯定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B.否定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C.承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D.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以及社会意识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4.旧的社会意识能够存在于新制度之中,并在一定时期内起作用,这是由于()A.社会意识常常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 B.新制度还有旧的社会意识存在的条件

C.先进思想战胜旧的社会意识要经历长期的过程 D.旧的社会意识总要顽强的表现自己 5.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A.科学技术 B.劳动者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6.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她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成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7.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A.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D.产品的分配关系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D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0.()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之一。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劳动力和劳动对象 11.“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互补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12.阶级是一个()A.经济范畴

B.革命范畴

C.历史范畴

D.社会范畴

13.社会革命的实质是()A.进步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B.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

C.解放生产力

D.推动社会发展

14.科学技术一经形成,反过来极大地推动社会的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具体表现在:(ABCDE)

A.改变社会生产方式的构成要素

B.改变人们的劳动形式和生活方式 C.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D.促进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 15.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 D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三、解答题

1.生产方式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2.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5.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6.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说明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三篇:2018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真题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370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A.主观条件 B.客观条件 C.理论基础 D.理论前提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A.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严密的逻辑结构

C.鲜明的政治立场 D.崇高的社会理想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晃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

A.实践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主观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问的关系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

7.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能动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客观性

8.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的是

A.认识过程中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B.认识过程中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C.认识过程中真理与价值的统一D.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9.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一切从主观的愿望出发

C.一切从理论出发 D.一切从臆造的规律出发

10.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的矛盾

11.既承认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又承认历史发展的选择性,这属于

A.历史唯物论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12.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用特权侵吞共有财产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

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 B.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 D.人的本质是人人相同的 14.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

15.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A.绝对剩余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

16.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

A.只包括流通阶段而不包括生产阶段

B.只包括生产阶段而不包括流通阶段

C.是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

D.是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两个阶段的统一

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A.政党制度 B.国家制度 C.选举制度 D.文官制度

18.上世纪下半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冷战结束前,嚣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处于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9.垄断资本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方式是

A.股份制 B.合作制 C.垄断制D.参与制

20.垄断组织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扩大市场份额 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D.获取平均利润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

A.在生产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运用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B.在所有制方面,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股权分散化趋势,法人所有制崛起

C.在劳资关系方面,建立了劳资共决、职工参与管理和持股、终身雇佣等制度

D.在收入分配方面,推行社会福利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缓和社会矛盾

22.19世纪初期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包括

A.法国的圣谣门 B.法国的傅立叶

C.英国的欧文 D.英国的莫尔

23.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C.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D.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24.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二: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A.农民运动的发展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杰出人物的出现

25.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

A.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8.各尽所能,按才能分配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各尽所能,按地位分配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腿6分,共30分。

2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27.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

28.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29.列宁指出:“设想社会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

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同样是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你对此如何理解?

30.为什么说实现共产生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l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32.试述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33.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有哪些?其当代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式是什么?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題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B2.C3.A4.A5.D

6.B7.A8.D9.A10.C

11.A12.B13.D14.D15.A

16.C17.B18.C19.D20.C

21.A22.D23.A24.B25.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或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3分)

第四篇: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论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性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材料专业

一、与时俱进的具体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是党的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必须具备充分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符合人性发展要求,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也就是反映时代精神。所谓体现时代精神,就是要抓住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且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普遍性的问题从空间上体现时代精神,长期性的问题从时间上体现时代精神,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从认识主体方面体现时代精神。

二、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性的科学理论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的科学。既然它是一种来自实际又要在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而客观实际又是错综复杂、不停地发展变化着的,那么,反映客观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就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的发展,不断地用适合于新的历史条件的新经验、新知识和新原理来丰富、发展和完善自己。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具体结论要依时间、空间、条件为转移。当着时代发生了变化,马克思主义中那些反映特定时代的结论,也应当随之改变;当着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具有民族差别、国家差别的各个不同场合的时候,就必须把这些原理的某些具体细节加以适当的改变;而当马克思主义某个原理所反映的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也必须用反映新的条件的新的结论来取代反映以前条件的过时的结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如果列宁不运用反映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新理论,而固守马克思、恩格斯反映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革命要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动和陆续取胜的理论,十月革命怎

么可能取得胜利?从列宁到毛泽东,如果毛泽东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运用反映中国具体情况的,首先建立农村根据地、发动农民组织革命武装、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而固守“左”的教条主义者所照抄照搬的欧洲无产阶级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中国革命怎么可能从严重挫折乃至绝境中挣脱出来而取得伟大胜利?从毛泽东到邓小平,要是邓小平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理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怎么可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在他们前赴后继地推进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光辉历程中,时时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性光芒。

三、共产党人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性,要求共产党人要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战士,必须自觉地站在时代前列,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到这一点,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精神,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在于坚持在实践中发展,并在实践活动中证明其理论的科学性。经过150多年的发展史,证明它是科学,是指导世界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理论武器。尤其是我们党经过80多年的历程,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不断总结、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事实表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才能突破前人,创立符合时代潮流的理论;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在实践中创造出正确的崭新的理论。第二,坚持与时俱进精神,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前提,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无从谈起与时俱进。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要求我们不断调整思路,要求人们的思想要与客观实际相统一。思想是人们实践的指南,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在工作中如果不思进取,不勇于创新,不善于突破前人,不敢冲破那些不合时宜的陈规框框,就不可能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

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思想统一于国家建设大局。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第三,坚持与时俱进精神,必须做到理论创新和工作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关键是创新。我们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高速化和市场经济时代,如果思维不敏捷,思路不清晰,工作无新意,是不可能应对新挑战,适应新形势的,也不可能使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在实践中总结新经验,不断地分析、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提炼具有划时代标准的、正确的理论,并用这些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实践。在新的历史阶段,只有理论创新,才能促进各项工作创新,只有各项工作及其制度创新,才能全面推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第五篇:2018 年 4 月自考马克思真题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

(课程代码:03709)

本试卷共 4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 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B)

A.主观条件 B.客观条件 C.理论基础 D.理论前提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C)A.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严密的逻辑结构 C.鲜明的政治立场 D.崇高的社会理想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表现在,首先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在于它具有深刻性,再次它还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其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考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问答(A)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统一性的问题

【解析】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A)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解析】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D)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解析】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考点】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B)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能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解析】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考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7.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A.能动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客观性

【解析】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考点】认识的本质

8.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D)A.认识过程中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B.认识过程中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C.认识过程中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D.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解析】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的是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考点】认识的辩证运动

9.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A)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切从主观的愿望出发 C.一切从理论出发 D.—切从臆造的规律出发

【解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考点】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0.除了生产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C)A.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矛盾 B.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的矛盾

【解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二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考点】社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1.既承认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又承认历史发展的选择性,这属于(A)A.历史唯物论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解析】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的作用。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揭示,正是为探寻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选择活动开辟广阔天地,使人主体特性自由发挥。这属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考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2.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D)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用特权侵吞共有产品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

【解析】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考点】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A.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 B.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 D.人的本质是人人相同的

【解析】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发生相应变化的;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超阶级的,而是有阶级性的。

【考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D)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

【解析】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各种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虽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同质的可以在属性上相互比较的东西,这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考点】资本主义的形成

15.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A)A.绝对剩余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

【解析】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出来的剰余价值。资本家除了用延长工作曰的 方法以外,还用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加强对工人剥削。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16.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C)A.只包括流通阶段而不包括生产阶段 B.只包括生产阶段而不包括流通阶段 C.是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 D.是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两个阶段的统一

【解析】单个产业资本在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历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考点】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B)A.政党制度 B.国家制度 C.选举制度 D.文官制度

【解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考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8.上世纪下半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冷战结束前,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D)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冷战结束前,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考点】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19.垄断资本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方式是(D)A.股份制 B.合作制 C.垄断制 D.参与制

【解析】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财力雄厚、进行跨部门经营、对社会生活各方面有巨大影响的大财团的资本属于金融资本。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称为金融寡头。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参与制是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方式。

【考点】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20.垄断组织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C)A.扩大市场份额 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D.获取平均利润

【解析】垄断资本在经济乃至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经济利益驱使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考点】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

A.在生产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运用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B.在所有制方面,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股权分散化趋势,法人所有制崛起 C.在劳资关系方面,建立了劳资共决,职工参与管理和持股,终身雇佣等制度 D.在收入分配方面,推行社会福利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缓和社会矛盾

【解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1)生产力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取得了长足进步,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髙,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在生产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运用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2)生产关系方面,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股权分散化的趋势, 在劳资关系上,采取建立劳资共决制度。在分配关系上,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如实行社会福利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3)上层建筑方面,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 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和外延有新的拓展。意识形态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考点】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2.19世纪初期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包括(D)A.法国的圣西门 B.法国的傅立叶 C.英国的欧文 D.英国的莫尔

【解析】19世纪初期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考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3.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A)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C.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D.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解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根本的一条。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考点】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24.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二: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B)A.农民运动的发展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杰出人物的出现 【解析】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考点】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5.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A)A.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B.各尽所能,按才能分配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各尽所能,按地位分配

【解析】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它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

【考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二、简答题

2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答:(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它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彻底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同时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思想,摒弃了他理论中的形而上学的杂志,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7.简述真理与价值对立统一关系?

答:(1)真理与价值相互对立、相互区别: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对象的相符合;价值体现的是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者使人愉快的属性。

(2)真理与价值又是不可分的,又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第一真理能够指导 社会实践,成功改造世界,以实践的成果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第二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考点】真理与价值 28.货币的本质及职能。

答:(1)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产生和起源是商品交 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货币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职能,即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②流通手段职能,即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③贮藏手段职能,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④支付手段职能,即商品在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⑤世界货币职能,即货币超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考点】资本主义的形成

29.列宁指出:“设想社会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的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 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同样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你对此如何理解。答: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的,社会主义运动,也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1)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其成长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

(2)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 发展,但对基本矛盾的认识及其矛盾的运动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3)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格局的变动演化,也是决定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考点】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30.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答:(1)共产主义事业是最崇高理想与科学理想的统一。古往今来,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经历了漫长的道路。一些志士仁人都提出过建立平等自由的大同社会的理想主张。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不是建立在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科学理想,难免流于空幻。

(2)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分析了社会运动的规律与趋势,总结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历史上一切进步思想的优秀成果,科学地预见了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想制度的基本特征,向全世界劳动群众展示人类社会终将进 入共产主义的美好社会前景。

(3)共产主义之所以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就在于它是崇高理想与科学理想的统一,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目标的追求与符合规律的科学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考点】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论述题

31.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答:(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方面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①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坚持重点论,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宂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 要方面。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分淸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支流,认识解决存在的问题.【考点】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32.试述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

答:(1)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需要坚持历史主义原则,任何一个杰出人物的出现,都是时代的需要。

(2)在阶级社会里,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对他们作阶级分析。

(3)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历史作用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必须用辩证统一的观点來分析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4)任何杰出人物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也必然会有缺点或错误,因此对他们的历史作用要作全面的分析,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考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3.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有哪些?其当代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式是什么? 答:(1)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①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②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③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④国际垄断 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⑤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2)二战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取代私人垄断成为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新特征。具体表现在:①在生产力方面,劳 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髙,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②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③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己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 和法制制度。

【考点】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下载2011年10月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答案[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10月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答案[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考2018年0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5篇)

    2018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真题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 A.主观条件 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精选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2012单)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精选及答案解析1.(2012单)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推翻资本主......

    自考《语言学概论》真题答案(本站推荐)

    1.【题干】下面各项可以充当北京话声母的是。【选项】A.[m]B.C.D.[t]【答案】D【解析】BC辅音,A不是北京话的声母。【考点】元辅音和声韵调2.【题干】下面各个音素属......

    原创2017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理论联系实际是。A.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B.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C......

    学习《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感想

    学习《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感想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前。我一直认为马克思主义与我没有任何关系,只知道是马克斯提出了社会主义,是他带领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

    学习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所有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参考文献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参考文献 绪论参考书目: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