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武钢感想
武钢认识实习报告机工0806班
2010年9月武钢认识实习
第一站——二热轧厂
二热轧厂所属热轧总厂。热轧总厂下辖四座分厂,分别是一热轧厂、二热轧厂、三热轧厂以及轧板厂。看到工人的安全帽上都标有“wisco 热轧总厂”的标识。跟着带队老师来到厂房里,就听见机器的轰鸣声,一股热气扑面而来,不愧热轧厂的称号。走上安全通道,一边走一边观看,并听着老师的讲解,做好笔记。我看到了热轧四号加热炉(重庆赛迪工业炉有限公司),热轧三号加热炉,热轧二号加热炉,一些冷却去磷装置。我还看到了吊车,有的挂着我们画过的吊钩,有的挂着夹子,在我们的头上作业。还看到轧机上“争气争光争一流”响亮口号。厂房里实在太热太吵了,也没听懂老师在讲什么,再加上当时厂里也没有生产,只能看到一些大型机器,听说二热轧拥有现在国内最宽也是最先进的轧机——2250轧机,但我却不识他。回校之后我通过网络了解到二热轧厂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武钢热轧带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原料板坯经加热、除鳞、粗轧、精轧、剪切、冷却卷取、入库、精整(板坯→加热炉→粗轧区→精轧区→卷取区→精整区)。具体流程为:将合格板坯由吊车运至辊道,由推钢机推入加热炉内加热。板坯在加热炉内被加热到约1150-1250℃,用取料机将加热好的板坯从加热炉内托出放到出炉辊道上。当板坯经过立辊和第一架轧机时,板坯的四面都受到轻微的挤压,氧化铁皮开始炸裂,然后经高压水装置清除钢坯表面的氧化铁皮,除鳞后的板坯,送入第二架粗轧机进行轧制。第二架粗轧机为可逆轧机可进行多次扎制,一般情况进行五或七次扎制即可。经过第二架粗轧机多次轧制后,轧件再进入三、四轧机进行扎制。从粗轧区域出来后轧件进入精轧机组进行轧制。精轧机组是热轧生产的核心部分,轧件在精轧机组中轧制七个道次后得到成品厚度。精轧机组间设有电动活套装置,使带材进行恒定的微张力轧制,保证带钢的轧制精度。带钢的精轧温度一般应控制在850—950°C之间。精轧后的带钢经过切头切尾等工序后经夹送辊送入卷取机卷成钢卷。在精轧后输出辊道上设有层流冷却装置,分别对带刚上下表面进行冷却,根据带刚的品种、尺寸、速度、和终轧温度调节层流冷却装置喷咀的组数和水量,将带刚的卷取温度控制在550~650°C之间。层流冷却主要是控制钢板的卷取温度,也就是淬火质量。钢卷从卷取机卸下来后经过钢卷称称重后打印出生产报表和质量报表并入库,入库的钢卷再经精整作业线剪切、矫直、平整包装成品。整个过程由1台过程控制计算机和3台直接数字控制计算机组成分级系统。其设备特点是:轧制线全部采用大型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制造的内容为从步进式加热炉加热燃烧全部采用温度自动控制开始至带卷收集装置为止的全套控制设备以及与这些设备相关的自动测厚、测宽、测温、测压、高压水除鳞设施、层流冷却、压缩空气等控制设备及仪表等。包括加热炉区、粗轧区、精轧区和卷取区在内的整个车间的全套电控系统设计、设备设计和设备制造(含生产联系信号),以及与轧制工艺和控制相关的过程控制应用软件、基础自动化应用软件和人机界面,配有工业电视、彩色显示装置和跟踪轧制盘等。
第二站——二炼钢厂
前去实习我就通过网络得知武钢有四座炼钢厂。一炼钢厂于1959年建成投产,现在专门用于生产连铸方坯。二炼钢厂是重要的品种钢生产基地,每年生产大约420个牌号的品种钢。三炼钢厂是最大的炼钢厂,每年生产大约730万吨,1相当于一炼钢厂和二炼钢厂年产量总和的两倍。四炼钢厂主要为硅钢片提供板材。
第二炼钢厂1971年1月开始筹建,1977年11月25日,1#转炉正式投产,1978年10月27日1#连铸机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1984年,二炼钢厂在全国首批开发应用了转炉顶底复合吹炼技术。同年,第一个在世界上实现了硅钢连铸生产。1985年3月,率先在全国实现全连铸。1999年,第一个在世界上实现转炉溅渣与复吹炉龄同步,超过了15000炉炉龄,并持续保持炉龄最高世界纪录。2005年3月,1#转炉成功达到了30368炉,第五次刷新了复吹转炉炉龄的世界纪录。
在炼钢厂里我看到了转炉,看到了炽热的铁水,看到了钢包,看到工人忙碌的身影。
二炼钢厂主要生产流程为:供料-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连续铸钢。具体流程为:原料投入到高炉内以后,炼出的铁水就会被送到铁水罐中,铁水罐再将铁水倒入到转炉里加工成钢水,钢水再送到连铸机上凝固成钢坯
第三站——炼铁厂(5号高炉)
16日终于又迎来了我们的第三站,炼铁厂。我知道,目前武钢拥有8座高炉,其中5号、6号、7号高炉的有效容积为3200m³,8号高炉的有效容积为3800m³(于今年投产)。第一次看到高炉的样子,和想象中的有点不一样。实际看到的高炉外面像个炉子,走进里面看是空的,工人正在里面作业,原料通过管道,通过火车,源源不断运进来今天第一次走进操作间,外面很热,里面吹着空调很凉快,并没有那么大的噪音,看到工作人员穿着刻有“快乐炼铁”的字样。武钢在中国是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但我觉得生产工艺仍然落后。在工作室,我看到了一组数据比较,与宝钢相比,武钢高炉的容积不够大,虽说碳有的相对少,但铁矿石用的多,其成本也大一些。武钢有一句话“父辈甩大锹、儿子点鼠标”。在过去生产技术落后的年代,职工的劳动强度是很大的,如今,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大量使用,职工只需对着电脑监控数据即可。
炼铁厂 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经过49年的建设、改造和发展,年生产规模达到1000万吨。炼铁厂5号高炉是武钢自行投资建成的一座集国内外十余种先进技术于一身的特大型现代化高炉。有效容积3200m3,32个风口,环形出铁场设有四个铁口,对称两个铁口出铁,另两个铁口检修备用,日产生铁达7000t以上。引进卢森堡PW公司的第四代水冷传动齿轮箱并罐式无钟炉顶设备,设计顶压可达0.245MPa。矩形陶瓷燃烧器内燃式热风炉可稳定地提供1150℃的风温。5号高炉1991年10月19日点火投产。投产初期高炉强化冶炼水平不高,技术经济指标较差。经过广大技术人员及职工的共同努力,高炉冶炼技术不断进步,从1993年开始进入强化冶炼期,生产水平逐年提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并超过了国内先进水平。1.炼铁厂主要生产流程:供料-上料-冶炼-产品处理。具体流程为:当原料输入到厂区内以后,铁矿石会送到烧结厂加工成烧结块,碳就会送到焦化厂加工成冶金焦炭。加工后的原料就会送到高炉中冶练成铁水。
轧板厂
基本生产流程:
从炼钢厂送过来的连铸坯,首先是进入加热炉,然后经过初轧机反复轧制之后,进入精轧机。轧钢属于金属压力加工,说简单点,轧钢板就像压面条,经过擀面杖的多次挤压与推进,面就越擀越薄。在热轧生产线上,轧坯加热变软,被
辊道送入轧机,最后轧成用户要求的尺寸。轧钢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作业,钢带在辊道上运行速度快,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效率也高。从平炉出来的钢锭也可以成为钢板,但首先要经过加热和初轧开坯才能送到热轧线上进行轧制,工序改用连铸坯就简单多了,一般连铸坯的厚度为150~250mm,先经过除磷到初轧,经辊道进入精轧轧机,精轧机由7架4辊式轧机组成,机前装有测速辊和飞剪,切除板面头部。精轧机的速度可以达到23m/s。热轧成品分为钢卷和锭式板两种,经过热轧后的钢轨厚度一般在几个毫米,如果用户要求钢板更薄的话,还要经过冷轧。
三、小结及感受
1958年9月13日,武钢的一号高炉炼出了它的第一炉铁水,这也就标志着我们新中国第一个大钢都的诞生。1955年的10月,青山厂区正式破土动工
在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征程中,武钢一直勇当开山劈路的钢铁先锋,70年代一米七工程的引进就是武钢在文革期间率先打开国门的一大创举。
长期以来人们常以一个“大”字来形容武钢的宏伟,大高炉大厂房、大钢都、大气魄,小小的钢城除了飞机场以外其他的什么都有。
武钢人上下班用的通勤工具五花八门,除了飞机没有用过,几乎都曾使用,如50、60年代乘坐的闷罐子火车,轮船,卡车,客车,电车,自行车、步行,现在许多人还开着私家车上班。50年里,职工住宅条件、生活环境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两周的认识实习,我了解了自己今后就业所涉及到的一些很重要的行业和流程,也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指明了方向,更是进入大三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奠定了心理基础和信心。
其次,我对武钢的人员状况有了概括的了解。武钢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思想,并将其贯穿于生产经营和模拟市场核算机制的全过程,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公司员工管理的最终目标。近些年来,武钢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及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并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配置。在公司内部建立了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内部人员流动均通过市场的形式实现,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学习提高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截止2008年底,武钢本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工程技术、后勤服务和现场操作的员工共9万多人。其中操作人员占75%,服务人员占11%,工程技术人员占5%,管理人员占9%。在技术管理人员中2%为研究生,40%为大学生,24%为大专生,22%为中专生,高中以下13%左右。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武钢的人员配置是比较合理的,而且文化程度也是比较高的。对于一个国有的大型工业企业,基本符合生产的需要,有能力生产出世界一流的钢材。
第二篇:武钢参观体会
武钢实习心得体会
时间:2012年6月28日地点:武汉钢铁厂
对于这次能够参观武汉钢铁厂的镁碳砖生产流程我感到非常的荣幸。虽然今天的天气不是特别的好,甚至说雨下的有点大,但我可以感觉到我自己乃至整个专业同学的热情。以下是我在参观过程中的见闻和体会,希望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并在自己的大学生涯中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工厂的总体规模水平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55年10月破土动工,1958年9月13 日正式投产。武钢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主体厂区坐落在武汉市青山区,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2005年,武钢和鄂钢、柳钢实现了联合重组。在武钢长期的建设发展历程中,倾注着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关怀和期望。四十多年的奋斗磨砺,铸就了今天的武钢。近年来,武钢进一步加大辅业改制力度,近30家辅助产业已经或即将从主营业务中分离出来,至此,现已初步成为以钢铁、工程技术、国际贸易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二、学习过程
1.总体感受
坐在车上我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武钢的博大,设备的宏大。有各式各样的厂房,运输线路,运输工具,甚至于还看到了小型的火车,在某种程度上真是让我叹为观止。作为武汉科技大学(前身为武汉钢铁学院)的学生,能参观武钢,感受到它每时每刻都在为国家的繁荣和经济的增长做贡献而深感自豪。
2.安全问题
生产车间的流水线对我们这些学生,甚至于那些熟练的老职工来说都是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的,所以师傅们在带队进场之前和进场讲解之中都是一再强调安全意识的必要性;还有班主任在实习之前都告诉大家,一定要佩戴好安全帽,听从安排,不可擅自行动,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必须提高意识。此外我还发现在车间的入口处有很大的标语“生命只有一次,注意你的每一步”,在公告栏上还有每天的安全检查的结果,例如:06月25日,设备上的螺帽脱落,扣除流水线这段的每位员工的50元。由此可见在安全意识的培养和重视方面不管是什么人,都必须一再注意。
3.流水线上的讲解
耐火材料MgO-C砖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配料,混练,成型和热处理。据讲解的师傅说:“原料的准备阶段由原来的自主碾磨,挑选出符合规格的颗粒到直接采购符合规格的原料,这样做既减少了工序的安排,又有利于维护武汉的环境,毕竟武钢在武汉市区。”此外,师傅还耐心的告诉我们:“在成型的用具上我们既使用国产的1600千牛的压力机,又使用从日本进口的3000千牛的压力机。还有压力机的使用上既可以使原材料横向受压,亦可以使材料纵向受压,这样的成品在摆放的时候可以严实合缝。还有就是我们成型的时候使用的真空处理,用以保证砖型的密度可以达到要求。成型之后我们就需要对砖才进行适温的干燥处理,之后我们就得到了成品。接着就可以出厂发送、销售或者使用了。”
随后师傅还让我们大家看了成品。它给我的映像是:光滑、坚硬、具有形态,触摸的手感挺舒服的。我还问了师傅:“这些半成品难道不需要干燥就直接装箱,这样是不是存在问题呀?”“这当然需要干燥了,我们现在做的只是捆绑,装箱的确是需要等到材料的冷却的。”,同时师傅还解释道,“这些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是一定的,在进行组合的时候需要进行从测
定,以确保材料在高温状况下的稳定性。同时同学们可以注意:MgO是耐高温材料,C的片成结构可以再一定程度上防止铁水的侵蚀,因为铁水的熔点一般在1300℃,钢水的熔点一般在1600℃,而镁碳砖的熔点在1700℃,所以一般是不会再铁或者钢的熔炼过程中出现液相的,这也就是材料耐火性的体现。”
最后当师傅讲解结束时我们对师傅送去了热烈和感谢的掌声!
三、心得体会
参观武钢的耐火材料车间,虽然只是匆匆一瞥,甚至于由于一些特殊情况我们不能参观炼铁车间和武钢博物馆,在很大程度我们感觉到了遗憾;但是通过这次学习我们确实了解到了很多:工厂的规模水平、生产流程以及镁碳砖产品的制造。在制作过程始终必须提高安全防护意识,生产中要保证每一步的准确性,加强与领导的沟通保证对自己工作的认知度和熟练度。如果遇到不懂得问题,要善于向主任提问,不能不懂装懂这样很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和一些不必要的产品浪费。
武钢的今天是一种蓬勃发展的今天!武钢现已形成年产钢铁各10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主要生产热轧卷板、冷轧卷板、镀锌板、镀锡板、冷轧硅钢片、彩色涂层板以及大型型材、线材、中厚板等几百个品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武钢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对质量、品种的要求,按照“应用一代,试制一代,探索研究一代,思考规划一代”的新产品开发方针,研制开发新产品85个系列301个新品种,形成了“桥、管、箱、容、军、电、车、线”等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品名牌,大多数填补了国内空白。
作为一名武汉科技大学的学生,我们是最有机会进入武钢的,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对它好好的了解,我们以自己的学校和现如今蓬勃发展的武钢为荣!
第三篇:9.4 中国武钢博物馆 参观
武钢博物馆参观日记
今天下午2:00我们在张老师和胡老师的带队下来到了久违的武钢,参观了武钢博物馆。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我们一共参观了三层展厅,仿佛看到了武钢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看到的是一楼厅顶上的1958以及接下来一行行记录着武钢历史的一行行文字,这些文字代表了武钢一步步的辉煌以及一步步的艰辛历程和武钢人背后的拼搏。接着就是一个“今日武钢”的沙盘模型,边看边听,初步了解了厂区的布局和各部分的功能,当时第一感觉就是武钢真大,是一个个各司其能的厂区组合而成的大企业。我的疑问由此而生: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体制和管理才能使这个巨大的企业运转起来?带着疑问我们紧接着发现四代领导人十分重视钢铁工业,展馆墙上写着毛泽东的话:“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东西什么都好办了”就是鲜活的验证。也发现冶金历史过程中从青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过程中,从氧化铜矿对应的青铜冶炼工艺、大冶铁矿对应的汉阳造炼钢工艺、萍乡煤矿对应的现代炼钢工艺。知道了武钢历史鼎鼎有名的一米七工程,也领略了曾经有段时间中国的炼钢工业是在苏联专家支持或者日本机器支撑的条件下艰难发展,但最最重要的是武钢人自己钻研探索,无数的劳动者为此奉献一生最终促进了武钢今天的辉煌。从当时工人的劳动条件和所用的仪器就可以看出来,譬如武钢的第一代计算机和用木头制作的工具箱,再譬如旧时工人劳动复原雕像中环境中的恶劣,还譬如当时红砖窄门的办公条件。
要想卓越就得学学武钢,武钢的成功就在于它创新。它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科研手段;加强内部科研管理;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培养基里人才。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武钢的冷轧硅钢片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黄天、国防工业都离不开它。特大型压力钢管更是对西气东输、三峡工程功不可没;武钢压力容器用钢系列以其高强度、高韧性、优异焊接性而领先国内;通过钢材深加工,冷弯型钢、高频电阻焊(HFW)被产出来,广泛用于桥梁、公路、汽车、铁路车辆、工程机械、电子产品。
武钢的汽车用钢被用在了汽车工业中,东风风神汽车就是一例;武钢生产的高速重轨被用于“京沪”、“宁杭”高速铁路项目中;而高强度石油管线钢成为“西气东输”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内首创、填补空白、国际领先的高性能建筑用钢被用在鸟巢、国家图书馆、北京电视台重大工程中。看着这些辉煌的成就,千万不要忽略武钢的“自主创新”。
武钢的自主创新试车体系的:他拥有一整套产销信息系统来提高作业率生产率;它的高炉长寿技术运用的是自主开发生产的球墨铸铁长寿炉冷却壁;还有复吹炉龄大大提高转炉炉龄;冷轧硅钢自主集成生产技术被应用到武钢第二硅钢全套生产线上;直流供水改为循环用水、负能炼干、熄焦、煤气余压发电(TRT)技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使用一流的管理,带一流的团队,创一流的业绩。这是武钢的一句口号,看着图片中主控制台的忙碌的工作人员和专家们热情讨论,我就想在某一个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必须拥有扎实的技术基础作支撑,勤奋努力强大动力,还有就是持续推陈出新从而保持活力。企业如此,团队如此,我亦要如此。
第四篇:武钢实习感想
2010年9月武钢认识实习报告
经过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我们终于迎来了去武钢实习的第三周。周一下午,我们机工8个班一起来到教室进行实习前的培训。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份《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认识实习提纲》。我们的实习目的是:初步了解钢铁联合企业主要生产流程及主要设备的位置及用途。我知道我们将去四个厂,分别是热轧厂、二炼钢厂、炼铁厂和扎板厂。培训时,老师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要求实习必须遵守“两穿一带”(穿劳保、劳保鞋、带安全帽)。
第二天的早上,我们穿着————,不到9点就来到教一楼前等待,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在此等待,戴着钢帽,有红,有蓝,五颜六色。9点一刻终于等来了我们的热轧2号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我们此次武钢的首旅。坐在车上,欣赏沿路的风景,看到了武钢博物馆,武钢研究所-------终于来到了武钢,看到了毛主席招手的铜像,这也许是武钢的一号高炉练出他第一炉铁水时,毛主席来到武钢向工人致敬时的情景。终于来到心中梦想已久的武钢。进入武钢,满眼都是林立的厂房,翠绿的大树,粗长的管道,马路,横竖交纵,火车轨道遍布厂区。蓝天白云,遍地绿茵,到处都有悦目的风景。昔日浓烟滚滚的十里渣场,今天宛如美丽的花园。
第一站——二热轧厂
二热轧厂所属热轧总厂。热轧总厂下辖四座分厂,分别是一热轧厂、二热轧厂、三热轧厂以及轧板厂。看到工人的安全帽上都标有“wisco 热轧总厂”的标识。跟着带队老师来到厂房里,就听见机器的轰鸣声,一股热气扑面而来,不愧热轧厂的称号。走上安全通道,一边走一边观看,并听着老师的讲解,做好笔记。我看到了热轧四号加热炉(重庆赛迪工业炉有限公司),热轧三号加热炉,热轧二号加热炉,一些冷却去磷装置。我还看到了吊车,有的挂着我们画过的吊钩,有的挂着夹子,在我们的头上作业。还看到轧机上“争气争光争一流”响亮口号。厂房里实在太热太吵了,也没听懂老师在讲什么,再加上当时厂里也没有生产,只能看到一些大型机器,听说二热轧拥有现在国内最宽也是最先进的轧机——2250轧机,但我却不识他。回校之后我通过网络了解到二热轧厂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武钢热轧带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原料板坯经加热、除鳞、粗轧、精轧、剪切、冷却卷取、入库、精整(板坯→加热炉→粗轧区→精轧区→卷取区→精整区)。具体流程为:将合格板坯由吊车运至辊道,由推钢机推入加热炉内加热。板坯在加热炉内被加热到约1150-1250℃,用取料机将加热好的板坯从加热炉内托出放到出炉辊道上。当板坯经过立辊和第一架轧机时,板坯的四面都受到轻微的挤压,氧化铁皮开始炸裂,然后经高压水装置清除钢坯表面的氧化铁皮,除鳞后的板坯,送入第二架粗轧机进行轧制。第二架粗轧机为可逆轧机可进行多次扎制,一般情况进行五或七次扎制即可。经过第二架粗轧机多次轧制后,轧件再进入三、四轧机进行扎制。从粗轧区域出来后轧件进入精轧机组进行轧制。精轧机组是热轧生产的核心部分,轧件在精轧机组中轧制七个道次后得到成品厚度。精轧机组间设有电动活套装置,使带材进行恒定的微张力轧制,保证带钢的轧制精度。带钢的精轧温度一般应控制在850—950°C之间。精轧后的带钢经过切头切尾等工序后经夹送辊送入卷取机卷成钢卷。在精轧后输出辊道上设有层流冷却装置,分别对带刚上下表面进行冷却,根据带刚的品种、尺寸、速度、和终轧温度调节层流冷却装置喷咀的组数和水量,将带刚的卷取温度控制在550~650°C之间。层流冷却主要是控制钢板的卷取温度,也就是淬火质量。钢卷从卷取机卸下来后经过钢 卷称称重后打印出生产报表和质量报表并入库,入库的钢卷再经精整作业线剪切、矫直、平整包装成品。整个过程由1台过程控制计算机和3台直接数字控制计算机组成分级系统。其设备特点是:轧制线全部采用大型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制造的内容为从步进式加热炉加热燃烧全部采用温度自动控制开始至带卷收集装置为止的全套控制设备以及与这些设备相关的自动测厚、测宽、测温、测压、高压水除鳞设施、层流冷却、压缩空气等控制设备及仪表等。包括加热炉区、粗轧区、精轧区和卷取区在内的整个车间的全套电控系统设计、设备设计和设备制造(含生产联系信号),以及与轧制工艺和控制相关的过程控制应用软件、基础自动化应用软件和人机界面,配有工业电视、彩色显示装置和跟踪轧制盘等。
第二站——二炼钢厂
第二天早上8点我们就在学校北门集合,与5班一起坐上二炼钢车,虽然车上很拥挤,但丝毫不影响我们观看的热情。来到二炼钢厂门口我们就看待到传说中的水帘洞,水飞流直下如瀑布一般。
前去实习我就通过网络得知武钢有四座炼钢厂。一炼钢厂于1959年建成投产,现在专门用于生产连铸方坯。二炼钢厂是重要的品种钢生产基地,每年生产大约420个牌号的品种钢。三炼钢厂是最大的炼钢厂,每年生产大约730万吨,相当于一炼钢厂和二炼钢厂年产量总和的两倍。四炼钢厂主要为硅钢片提供板材。
第二炼钢厂1971年1月开始筹建,1977年11月25日,1#转炉正式投产,1978年10月27日1#连铸机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1984年,二炼钢厂在全国首批开发应用了转炉顶底复合吹炼技术。同年,第一个在世界上实现了硅钢连铸生产。1985年3月,率先在全国实现全连铸。1999年,第一个在世界上实现转炉溅渣与复吹炉龄同步,超过了15000炉炉龄,并持续保持炉龄最高世界纪录。2005年3月,1#转炉成功达到了30368炉,第五次刷新了复吹转炉炉龄的世界纪录。
在炼钢厂里我看到了转炉,看到了炽热的铁水,看到了钢包,看到工人忙碌的身影。
二炼钢厂主要生产流程为:供料-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连续铸钢。具体流程为:原料投入到高炉内以后,炼出的铁水就会被送到铁水罐中,铁水罐再将铁水倒入到转炉里加工成钢水,钢水再送到连铸机上凝固成钢坯
第三站——炼铁厂(5号高炉)
16日终于又迎来了我们的第三站,炼铁厂。我知道,目前武钢拥有8座高炉,其中5号、6号、7号高炉的有效容积为3200m³,8号高炉的有效容积为3800m³(于今年投产)。第一次看到高炉的样子,和想象中的有点不一样。实际看到的高炉外面像个炉子,走进里面看是空的,工人正在里面作业,原料通过管道,通过火车,源源不断运进来今天第一次走进操作间,外面很热,里面吹着空调很凉快,并没有那么大的噪音,看到工作人员穿着刻有“快乐炼铁”的字样。武钢在中国是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但我觉得生产工艺仍然落后。在工作室,我看到了一组数据比较,与宝钢相比,武钢高炉的容积不够大,虽说碳有的相对少,但铁矿石用的多,其成本也大一些。武钢有一句话“父辈甩大锹、儿子点鼠标”。在过去生产技术落后的年代,职工的劳动强度是很大的,如今,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大量使用,职工只需对着电脑监控数据即可。炼铁厂 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经过49年的建设、改造和发展,年生产规模达到1000万吨。炼铁厂5号高炉是武钢自行投资建成的一座集国内外十余种先进技术于一身的特大型现代化高炉。有效容积3200m3,32个风口,环形出铁场设有四个铁口,对称两个铁口出铁,另两个铁口检修备用,日产生铁达7000t以上。引进卢森堡PW公司的第四代水冷传动齿轮箱并罐式无钟炉顶设备,设计顶压可达0.245MPa。矩形陶瓷燃烧器内燃式热风炉可稳定地提供1150℃的风温。5号高炉1991年10月19日点火投产。投产初期高炉强化冶炼水平不高,技术经济指标较差。经过广大技术人员及职工的共同努力,高炉冶炼技术不断进步,从1993年开始进入强化冶炼期,生产水平逐年提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并超过了国内先进水平。1.炼铁厂主要生产流程:供料-上料-冶炼-产品处理。具体流程为:当原料输入到厂区内以后,铁矿石会送到烧结厂加工成烧结块,碳就会送到焦化厂加工成冶金焦炭。加工后的原料就会送到高炉中冶练成铁水。
轧板厂
几天迎来我们最后一站——轧板厂,扎板厂我们呆了半个多小时,应该算最多的吧。炽热的铁板在一道道工艺反复冲轧处理之后慢慢变薄,真感叹机械的强大。还不能忘怀当时走进厂房时的情景,明亮的厂房,长长的辊道,就连身上穿的米黄色的工作服也令人羡慕。第一次可是你的如此清晰,大家都驻足观看,并发出赫赫惊叹。每一道工序都有公人的坚守。基本生产流程:
从炼钢厂送过来的连铸坯,首先是进入加热炉,然后经过初轧机反复轧制之后,进入精轧机。轧钢属于金属压力加工,说简单点,轧钢板就像压面条,经过擀面杖的多次挤压与推进,面就越擀越薄。在热轧生产线上,轧坯加热变软,被辊道送入轧机,最后轧成用户要求的尺寸。轧钢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作业,钢带在辊道上运行速度快,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效率也高。从平炉出来的钢锭也可以成为钢板,但首先要经过加热和初轧开坯才能送到热轧线上进行轧制,工序改用连铸坯就简单多了,一般连铸坯的厚度为150~250mm,先经过除磷到初轧,经辊道进入精轧轧机,精轧机由7架4辊式轧机组成,机前装有测速辊和飞剪,切除板面头部。精轧机的速度可以达到23m/s。热轧成品分为钢卷和锭式板两种,经过热轧后的钢轨厚度一般在几个毫米,如果用户要求钢板更薄的话,还要经过冷轧。
三、小结及感受
1958年9月13日,武钢的一号高炉炼出了它的第一炉铁水,这也就标志着我们新中国第一个大钢都的诞生。1955年的10月,青山厂区正式破土动工
在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征程中,武钢一直勇当开山劈路的钢铁先锋,70年代一米七工程的引进就是武钢在文革期间率先打开国门的一大创举。
长期以来人们常以一个“大”字来形容武钢的宏伟,大高炉大厂房、大钢都、大气魄,小小的钢城除了飞机场以外其他的什么都有。
武钢人上下班用的通勤工具五花八门,除了飞机没有用过,几乎都曾使用,如50、60年代乘坐的闷罐子火车,轮船,卡车,客车,电车,自行车、步行,现在许多人还开着私家车上班。50年里,职工住宅条件、生活环境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两周的认识实习,我了解了自己今后就业所涉及到的一些很重要的行业和流程,也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指明了方向,更是进入大三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奠定了心理基础和信心。
其次,我对武钢的人员状况有了概括的了解。武钢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思想,并将其贯穿于生产经营和模拟市场核算机制的全过程,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公司员工管理的最终目标。近些年来,武钢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及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并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配置。在公司内部建立了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内部人员流动均通过市场的形式实现,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学习提高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截止2008年底,武钢本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工程技术、后勤服务和现场操作的员工共9万多人。其中操作人员占75%,服务人员占11%,工程技术人员占5%,管理人员占9%。在技术管理人员中2%为研究生,40%为大学生,24%为大专生,22%为中专生,高中以下13%左右。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武钢的人员配置是比较合理的,而且文化程度也是比较高的。对于一个国有的大型工业企业,基本符合生产的需要,有能力生产出世界一流的钢材。
第五篇:参观感想
一 堵 高 墙,两 重 天
——参观洪山监狱后几点感想
6月23日,根据路局纪委安排,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各参建单位项目经理和各分部经理(近90人)到湖北省警示教育基地--洪山监狱参观,作为公司开展警示教育,预防职务犯罪,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警示教育,用反面典型,促进公司员工深化对职务犯罪危害性的认识,从而打牢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的思想防线。
8时整,我们乘座两辆大客车和一辆面包车从公司出发,9时30分与武铁物流公司员工一起(近170人)列队,在路局纪委办张军应副主任和监狱纪委黄书记带领下到洪山监狱参观。我们参观了服刑犯人的书画展览室、学习室、监舍、食堂以及劳动教养场所,听取了两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副校长和湖北工业大学原基建处长)的现身说法,亲身感受了一些领导干部从人民的功臣蜕变成人民罪人的过程。
这次到监狱参观,虽然时间不长,仅两个小时,但使我切体会到监狱高墙内外的巨大反差,令人触目惊心,感概万千。通过近日的思考,结合公司实际,我们到监狱参观,究竟怎么看?看了后怎么想?回来后怎么做?下面简单地谈点自己不成熟的感想。
一、怎么看?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迈进监狱大门,应该讲心情是十分复杂的:监狱的犯人是否像人们传说和影视作品中描写的那样无恶不作、面目可憎?是不是经常受到训叱和体罚?是不是呆在肮脏、阴暗的囚牢中?然而一走进监区,上述想法让我自己感到非常可笑:只见监狱大院内,绿树成荫,花草茂盛,水泥马路宽敞明亮,建筑布局整齐划一,环境整洁优美,这那是监狱,简直是花园式工厂;监舍内一尘不染、被褥叠得如豆腐块,食堂里桌子板橙干净整齐。最令感叹的是服刑人员书画展,其书画作品栩栩如生,美不胜收。要不是看到穿囚服的人在公安干警的监督下训练和劳动,我真不感相信,这里竟是令犯罪分子闻名丧胆的监狱!
但仔细地看,听监狱黄书记和讲解员详细讲,在这里:5米的高墙,6千伏的电网,高大厚重的铁门,坚实牢固的铁窗,数丈高的铁栅栏,界限分明的警戒线,强力探照灯,还有那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严格到有悖常规的出入制度和纪律,尤其是服刑人员劳动车间,从外表看它跟外面劳动密集型工厂差不多,只不过“员工”不同而已,这里的“员工”都是光头,在公安干警高度监管下,穿着囚衣、满面憔悴、神情呆滞地劳动,没有一句言语,没有一丝笑容。上述两种景界,不仅给我带来从未有过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在我心灵深处引起极大震撼:监狱的高墙电网、铁窗铁门铁栅栏,阴深恐怖;公安干警持枪荷弹24小时监视,可想而知,人失去自由的滋味,自由对人的可贵!
二、怎么想?
在监狱,看了很多,听了不少,大家边参观边议论,同时也想了很多。我想,人的一生,做人、做事、做官,这里面做人是第一位的。因为做官是一时一事,而做人则是一生一世。做人一定要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在监狱会议室里两位犯人现身说法,这是我听到的最特别的一场报告,做报告的人尽管讲得如此精彩、如此感人,但他们却得不到半点掌声,因为他们没有资格获得掌声。他们都是年过六旬的犯人,从他稀疏的发丝间似乎能看出当年的风光,他们一定是主持过若干会议、做过若干报告的人,可是今天,他们依然在做报告,得到的却是众人的惋惜,甚至唾弃。我想作为一个有点尊严的人,都不愿意把自己不光彩的事情抖落出来,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下忏悔,接受众人的责骂。可是他们宁愿多做几次这样的报告,以此获得与减刑息息相关的宝贵的分数,毕竟失去自由无法与家人团聚的滋味不好受啊。
要知现在,何必当初呢?应该讲,大家都明白做官要算好七种帐(政治帐、经济帐、名誉帐、家庭帐、亲情帐、自由帐、健康帐)的道理。但仍有一些人抱着侥幸心理,做双面人,人前讲原则,人后捞好处;台上一本正经,台下为所欲为;上级面前低头哈腰、唯命是从,下级面前盛气凌人、飞扬跋扈;领导面前是奴才,干起工作来是庸才,一切为了升官发财,一旦撑权就当独裁。难道这不累吗?累!累极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就是演技再高,官场路漫漫,何处是尽头啊!
三是怎么做?
公司邬总经常苦口婆心地对我们讲,我们因为客运专线建设这一崇高事业走到一起,这是我们的缘份。公司人少事多,员工都是从四面八方挑选的精英,精干高效,一人多岗、一岗多职,每个人都独挡一面工作,各负责一摊事情,手中管钱,身上有权。这既是巨大的光荣,更是巨大的责任,同时也是严峻的考验。因为我们所处的岗位、手中的权,使我们时刻都将成为被攻关的对象、成为公司反腐倡廉防线的薄弱环节。兄弟客专公司深刻教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切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把住了自己,坚持了操守,我们就能建成世界一流的客运专线,我们就是客专建设的功臣,公司的优秀员工。否则,就是客运专线的蛀虫、人民的敌人、监狱的“主人”。因此,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时刻告诫自己、警醒自己、反思自己、鞭策自己,要做到不该吃的决不能不吃、不该拿的决能不拿、不该要的决不能不要、不该收的决不能收,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心安理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我们崇高的事业。
世界上没有不存在腐败的国家,惩治腐败是世界性的话题。人生要知足知止。家有黄金数吨,一日只能吃三餐;家有豪宅数栋,每天只能睡一张床。有些事情“知不可行而不行”,有些欲望“知不可得而不得”,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一种财富。要知道,贪若火,不灭则燎原;欲若水,不遏则滔天。“贪”的结果是“贫”,“婪”的归宿是“焚”。
警示教育活动结束了,我们乘车从洪山监狱出来,汽车行驶在宽广的江夏大道上,蓝天白云下,汤逊湖青山绿水,碧波荡漾,微风拂面,沁人心肺。回首再看那高墙电网、森严壁垒的洪山监狱,不禁感慨——一堵高墙,两重天。我在心里向自己、向世人呼喊:珍爱这美好的一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