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局2011年度工作总结
科技局2011年度工作总结
2011年是我市稳步实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关心指导下,我局坚持“合作创新、重点转化、率先突破、引领跨越”的“十一五”科技工作方针,以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支撑,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排难而进。全年实施市级科技项目118个(不含软课题),实施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类16项,高新技术与循环经济类13项,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与产学研合作类28项,中小企业创新类21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畜牧专向17项,社会发展类10项,科技成果转化类4项,实现产值19.2亿元,新增利税3.3亿元。连续第四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以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支撑,有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以攻克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目标,我局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如:国营林泉电机厂的企业产品全数字化设计科技攻关项目、太阳能级多晶硅中试项目、20-30吨液压挖掘机关键部件即液压及电子控制系统技术攻关、西南工具有限公司研制的双链可弯曲刮板输送机系列项目、贵州首朗高亮LED照明设备产业化攻关、年产100吨的纳米改性SPUA道路标线涂料产品项目、“老干妈”系列产品瓶盖封胶材料、贵州信邦一类新药人参皂甙-rd注射液的研制开发、贵州远程制药的中药六类新药妇炎迪凝胶剂的临床研究等。另外,我局还完成了《贵阳市2006-2015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为我市现代中药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有力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大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继前年首次建设和认定17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去年继续建设和认定了“贵州高科铜合金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18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11年新建的18家工程技术中心共投入3000多万元科研经费,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40项。这些工程技术中心的建立,在全市科技创新活动中起到了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二是启动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为构建企业创新体制,努力探索企业创新机制,我市于今年首次启动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目前,已出台评定管理办法,评定了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等
1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并以此为契机,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引导和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首次设立我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积极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投入500万元,实施了“基于CAN/LIN网络的汽车车身控制系统”、“高纯度单宁酸系列产品产业化生产”、“汽车挡风用黑底浆料的制备”等13项科技计划项目。为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对我市产业和产品结构整体优化,带动和促进全市经济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是按照《贵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对省、市有关部门、单位推荐的科技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评审,共评出2011年度贵阳市科学技术奖共47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6项。继续实施最高科技创新奖评选工作,贵州同济堂有限公司的“仙灵骨葆胶囊升级换代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我市2011年度最高科技创新奖。并于今年1月16号成功召开了“贵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了荣获2011年度贵阳市最高科技创新奖、科学技术奖的创新团队、单位和个人。
三、不断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产学研结合力度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强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作用进一步突显。加强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依托我市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与日本东邦大学药品制造实验室等合作建成了贵阳•国际生物材料及产业化公共实验室。现在,该实验室研发的蛋白质生长因子样品已在以色列试销。该实验室还与益康药业、益佰药业及恒霸药业就研发合作进行了深入洽谈,达成了长期合作的共识。目前,实验室正全力攻克生产100克蛋白质生长因子的技术能力,2008年将实现产值三千万的目标;建立了由刘平生等三位知名留美生物学博士领军的贵阳•国际生命科学实验室,已承担国家一类新药“神经生长因子”的产业化关键工业技术的优化研究。下一步还将组建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实验室、反相高通量药物筛选实验室,在基因学研究及应用、疾病的遗传与诊断治疗、中草药药物筛选等方面开展研究攻关,提升我市生物技术、中药现代化产业的高科技含量。在我市科技大厦内开展研发工作的中药固体制剂国家工程中心贵阳民族药研究室,现已有9项新药取得了科技成果并成功进行了产业化转让。
二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与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科技合作、项目对接,成立了贵州大学贵阳研究院。2011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8项,这些项目覆盖我市19家企业的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循环经济、中药现代化等方面。这一批产学研项目的实施,有力提升了我市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积极扶持我市重点龙头企业,组织实施了“树莓原浆加工技术中试研究”、“贵州名酒夹心巧克力的研发”、“大型沼气池建设的研究”等17个龙头企业项目及畜牧专项。
投入300多万元实施了蔬菜产业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贵阳市水果产业化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永乐乡果蔬产业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等一批现代农业重大科技项目,推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我局发挥科技部门优势,在乌当区羊昌镇羊昌村和花溪区小碧乡马寨村两个示范点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
五、关注民生,不断加大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
针对我市“两湖一库”治理工作,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召开了“两湖一库”污染治理科技攻关专家座谈会及《“两湖一库”污染治理科技攻关预研究》项目评审会,对“两湖一库”富营养化防治、蓝藻治理和湖库沉积物污染治理等重点难点项目进行三大领域和十项子课题的调研和紧急立项。
围绕医疗卫生及社会发展领域的热点难点课题,组织实施了“贵阳市人口基因检测科学社会工程”等10项医疗卫生基础研究项目。
为规范食品行业的生产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全面提高我市食品安全科技水平,对我市食品生产企业进行HACCP体系认证宣传。支持5家企业顺利通过HACCP认证审核。
六、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县域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不断加强,对区域科技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新建了乌当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全市已建成的县级生产力达到了8家,全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贵阳生产力促进中心协助贵州科邦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型技术创新基金引导基金100万元,贵阳成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型技术创新基金引导基金100万元。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新增投资贵阳柏丝特有限公司“拟除虫菊脂中间体产业化”等3个项目,新增投资金额1112万元。新增担保贵州成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集成模块化的粉碎预磨工作站”等15个项目,新增担保金额6830万元;贵阳评估论证中心完成重大科技项目评估30项,积极协助省、市科技厅(局)包装的“高速重载列车关键部件技术开发”、“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丝、钢绞线用钢及钢制品技术开发”两个项目申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获支持资金4865万元。
七、圆满完成国家科技部对我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
11年是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年,国家科技部对2005-2006年度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情况进行考核。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是加强地方科技工作的抓手,是调动市、县、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发挥科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一大契机。为此,我局将科技进步考核工作作为年度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加强领导。明确了分工,成立各对口检查督促小组,建立稳定的工作队伍,各小组深入各区县检查指导,促进了各地迎检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二是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管理办法、指标体系,使工作不断完善与规范;三是提高工作绩效,加强交流和宣传,扩大影响;四是加强调研,继续开拓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现在,我市及10个区市县已全部通过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其中,贵阳市和我市下属的五个区被科技部评定为科技进步考核的先进市、区。
八、对外科技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成功举办了2011贵阳(国际)循环经济与新材料发展论坛,来自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循环经济与新材料领域的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成功举办了全国十三城市科技局长(主任)联席会议在贵阳召开。长春、大连、广州、南宁、昆明、成都、西安、兰州、哈尔滨、沈阳、重庆、武汉、贵阳等13个城市科技局长(主任)及有关处室的负责同志共计3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与科技管理创新”这一主题,分别从大力推进科技管理创新、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如何创新体制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科技支撑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省、市关于建设以贵阳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的有关精神,深化和具体实践泛珠江三角的“9+2”区域联盟,整合广州-贵阳两地科技资源,促进两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与广州市科技局签订了《广州市科学技术局—贵阳市科学技术局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并就具体合作内容达成了共识。
九、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以金筑英才工程为龙头,充分发挥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人才培养作用,通过培训与培养相结合的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以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贵阳民族药研究室、贵阳•中国地质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为平台为载体,举办了现代中药研发人才培训班和循环经济高级人才研修班,培养市级专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0人,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开展医卫专业技术培训。在深圳举办了“贵阳市金筑科技英才工程培训班”,邀请了深圳市人民医院多位专家、领导,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专家集中授课;三是全面铺开农业科技扶贫培训各项工作。采取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培训涉及18个乡镇和20个贫困村,共完成培训班80期,培训10000人。
十、科普工作向纵深推进
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和科普条例,启动了“贵阳林城”专题科普馆、“三小工程”科普教育基地、国防教育科普基地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等一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活动周内容丰富、活动精彩,紧扣“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科技活动。举办了2011’中国•贵阳首届创新型城市产学研暨民营科技成果交易会,会上展交两旺,成果斐然,并创意举办“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型广场音乐会”,宣传我市民营科技发展成就,营造发展我市民营科技的浓厚氛围;举办2011年中国贵阳制造业信息化学术交流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等多名专家教授到会作学术交流;举办中药研发及注册培训班暨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民族药研究室项目推介会;邀请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牛文元教授作“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知识讲座,200余人到会听讲;在清镇梨倭乡举行送科技、卫生、文化下乡活动,发送科技图书3000册、科技咨询2283人、义诊接待群众2000余人,免费发放科普宣传资料3000多张。
第二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服务搭平台科学发展惠三农
2010年,县科技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把科技服务“三农”作为科技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在“四强化、四推动”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各项科技工作,以科技支撑促进农业进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一、强化科技项目争跑实施,推动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2010年,我局紧紧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精心组织、认真谋划、积极争取、周密实施,不断强化主导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作用。一年来,我局获批科技部、省厅项目4个,争取项目支持资金345万元。和河北林科院共同申报的《京津风沙源葡萄园固沙减灾技术研究》项目被列入今年省科技首批计划下达,争取省科技经费25万元;组织瑞云观王爱军鸿安养殖场申报总投资400万元的大中型沼气工程,争取中央投资100万元。目前,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玻璃钢储气罐已基本安装完成,工程投资累计已达到200万元。
二、强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010年我局以国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为依托,紧紧依靠省林科院的技术力量,成功与怀来县维克特重型机械公司合作,决定由该公司投资5000万元,在我县狼山乡五营梁村建设集技术开发、品种展示、先进技术示范、信息传播及以葡萄、葡萄酒博物馆于一体,具有科技开发示范、观光、采 1
摘、度假功能的中国北方葡萄科技创新示范园(即官厅湖滨温泉葡萄生态庄园),我局提供科技专项资金扶持,该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20亩。为了使园区的建设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我局与省林科院共同组织有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先后到重庆、上海、天津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10月28日,我局又会同省林科院邀请了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数名资深专家教授组织召开了“怀来县葡萄产业发展科技研讨会”,与会专家重点围绕怀来县葡萄种植、产业科技以及葡萄高科技园区建设等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方案,目前该园区的建设方案和园区规划已经完成,葡萄园整地、开沟、备苗工作已结束。
同时,我局积极邀请河北农大专家帮助蚕房营村继续抓好精品果品科技示范园建设,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该村已建立600亩低产果园改造示范基地,新建100亩清香核桃种植基地,100亩优质桃种植基地和400亩三优苹果种植基地,使优质果品逐步实现规模化、区域化、品牌化。
三、强化科技培训服务措施,推动农民素质不断提升
一是送科技下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我局于春节前后将总价值达36万元与河北农大科教兴农中心共同组织编印的8000册《怀来葡萄标准无害化生产实用技术》免费送到桑园、长城葡萄基地、大黄庄等葡萄主产区的种植户手中;5月中旬会同农牧局、水务局、林业局等单位技术人员,组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科技活动周”活动,邀请河北农大专家深入到北辛堡镇、官厅镇等8个乡镇的11个村,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3期,培训农民800多
人次,现场集中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20多个。2010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我局组织了为期一周的送科技下乡冬季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邀请河北农大6名专家,深入到桑园镇、北辛堡镇、王家楼乡等举办相关实用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农民及农技人员800人次。
二是集科技之力,解百姓燃眉之急。2010年4月针对我县葡萄大面积遭受冻害情况,我局及时邀请昌黎果树研究所专家,深入桑园镇、沙城镇等葡萄主产区实地考察葡萄冻害情况,形成《怀来县葡萄冻害情况分析报告》,制定了防治措施,向葡萄主产区农户发放相关操作规程2800余份;6月初,葡萄霜霉病害大面积发生,我局及时邀请河北农大专家教授深入桑园、沙城镇等葡萄种植村实地考察了葡萄霜霉病病害的总体情况,形成了《怀来县葡萄霜霉病的考察报告》,并到部分村就霜霉病防治进行了培训和技术指导,发放《霜霉病防治操作规程》1400余份。
三是拨专项资金,建科技传播平台。20111月,我局拨付专项资金50000元,在县广播电台开通了“科技富民之声”栏目,并购置500个音箱设备,免费发放到各乡村农户手中,“科技富民之声”以农技知识、新能源产业介绍、知识产权解读、项目申报须知、高新技术产业相关政策法规讲解为重点,让农技知识深入千村万户。
四、强化科技带动引领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
一是抓实玻璃钢沼气罐的示范安装。2009年省厅支持60万元的《玻璃钢沼气罐示范》项目已经在方家冲、东湾等新农村示
范村和北辛堡镇的小庄、蚕房营等有关乡镇的12个村设施大棚养殖小区和农户家中示范安装300多套,总投资达90多万元。目前,该项目工作还在进一步实施当中。
二是全力做好科技帮扶工作。投资1.7万元为方家冲购买沼渣沼液吸运设备;争取省新能源办资金5万元为麻峪口、小辛庄村配备吸运和检测设备;为蚕房营和东八里两个村争取市科技资金各5万元,完善了两个村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同时,组织桑园镇和狼山乡两个乡镇的乡镇长免费参加了科技部组织的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创建新农村远程教育培训。
三是争取科技投入,促基层科技服务网络不断完善。2010年,我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技网络和科技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怀来发[2009]41号)文件精神,争取财政投资40多万元,用于启动我县基层科技网络和科技队伍建设项目,计划在全县农村设立6个基层科技网络服务站。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张家口农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夹河葡萄专业合作社两个基层站点实施,每个基层科技网络服务站拨付项目资金8万元,用于购置电脑、LED显示屏、测土配方仪器、投影仪等设备,以科技信息技术服务农村农业发展。
二〇一一年三月八日
第三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来抓,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较好地发挥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共鉴定各类科技成果22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6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30余项。新增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3家、产学研联合企业30家,新组建2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火炬计划山东**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主要有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把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通过对全市**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摸底,分门别类,划分行业特点,围绕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在前瞻性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转移等四个环节进行总体设计,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按照申报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条件和要求,指导、帮助有关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筛选了迈赫自动化等7家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推荐迈赫自动化、大业金属、高强紧固件、**生物等4家企业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发展自主创新品牌为目标,围绕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造纸包装、食品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努力提高这些企业的高新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引导、促进高强紧固件、天工造纸机械、三维管件等一批企业努力实现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引导培育大业金属、液压科技公司、华明建设科技公司、塑业股份公司、**电缆公司一批有高新技术生长点的企业,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三、加快膨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依托北汽福田、义和车轿、新东方汽车仪表、泰盛化工、粉末冶金、兴贸玉米等企业重点开展信息化示范、电子信息、机械产品开发,提升总体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和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化和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围绕这些高新技术领域,在科技项目、产品研发、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引导,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扶持,在调整结构、加大投入、产学研联合等方面进行重点推动,不断优化企业的成长环境,促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实现了现有高新技术产品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成为经济崛起的“生力军”。
四、深入开展产学研联合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支持企业主动寻求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智力支持,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了合作水平。今年以来已有市外贸公司、新东方汽车仪表、佳士博、圣阳机械等30家企业分别与青岛农业大学、**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初步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围绕生物化工、机械成套装备、智能包装、光机电设备、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采取委托研究、联合开发、引进转化等方式,推进“产学研”联合,促进“校企联姻”。一些先进的科技成果在我市得到了及时转化和应用。大业金属的高性能轮胎用高锡胎圈钢丝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3等奖,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国内企业过去一直靠进口高锡胎圈钢丝的局面。
五、努力争取各级科技计划项目
一是继续争取承担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十一五”期间,我市承担了“山东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二是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省科研计划。今年以来,先后成功申报“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电脑全自动回转式杀菌系统”、“食品天然色素提取成套设备与技术”等各类上级扶持项目12个,争取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有5个项目列入了国家火炬计划,2个项目列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4个项目纳入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1个项目列入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
六、强化服务,全力打造创新型机关
把全面提升机关创新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是为增强与企业间的沟通和合作,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步伐,帮助企业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本着“贴近服务企业,增强服务效能”的理念,印制了科技参考服务手册,发放到全市635家规模以上企业,使企业对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规定、管理办法、操作程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受到企业的欢迎。
二是加强学习,围绕机关党建、机关制度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五的机关学习日和机关读书周加强各类科技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科技管理和服务能力。在学习中,重点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保证各项工作与时俱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着力推动创先争。把狠抓工作落实作为机关作风改进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机关执行力建设,形成真抓实干、敢打必胜的良好氛围。对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和企业创新方面的申请,充分挖掘各种有利条件,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交办任务顺利完成。
下步工作,重点围绕市委**年工作要点,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全年新增各级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30家;新增产学研联合企业30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组织企业牵头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做好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工作,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服务,分类指导,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一是培植壮大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依托骨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延伸扩大高新产业链,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尽快实现在潍坊领先、全省甚至全国竞争力、影响力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突出我市优势,引导科技资源,重点围绕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依托北汽福田、新东方汽车仪表、信得药业、天旭太阳能、粉末冶金等企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电子、新材料和精细化工、新能源与环保、生物技术四大领域。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支柱产业。特别在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企业,突出技术领先、现代化水平、绿色制造、标准化生产、清洁生产等关键环节,促进优化升级和传统产业高新化。三是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培植力度,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5%以上。四是及时做好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培植认定工作。在抓好组织实施和帮助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做好复核的同时,按照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新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培植认定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确保层次和数量上在潍坊各县市区领先。
二、加强三大平台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一是以企业为主体,围绕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企业工程技术平台建设。今年新组建各级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30家,强化提高现有工程技术中心的功能和水平,使之更有能力承担国家、省更多的科技计划项目。二是加强重点领域产业基地平台建设。围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全力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三是根据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要求,加强培育指导,依托隆源液压、迈赫自动化等2家企业,争取牵头构建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第四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来抓,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较好地发挥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共鉴定各类科技
成果22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6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30余项。新增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3家、产学研联合企业30家,新组建2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火炬计划山东**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主要有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把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通过对全市**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摸底,分门别类,划分行业特点,围绕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在前瞻性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转移等四个环节进行总体设计,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按照申报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条件和要求,指导、帮助有关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筛选了迈赫自动化等7家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推荐迈赫自动化、大业金属、高强紧固件、**生物等4家企业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发展自主创新品牌为目标,围绕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造纸包装、食品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努力提高这些企业的高新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引导、促进高强紧固件、天工造纸机械、三维管件等一批企业努力实现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引导培育大业金属、液压科技公司、华明建设科技公司、塑业股份公司、**电缆公司一批有高新技术生长点的企业,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三、加快膨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依托北汽福田、义和车轿、新东方汽车仪表、泰盛化工、粉末冶金、兴贸玉米等企业重点开展信息化示范、电子信息、机械产品开发,提升总体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和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化和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围绕这些高新技术领域,在科技项目、产品研发、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引导,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扶持,在调整结构、加大投入、产学研联合等方面进行重点推动,不断优化企业的成长环境,促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实现了现有高新技术产品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成为经济崛起的“生力军”。
四、深入开展产学研联合
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支持企业主动寻求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智力支持,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了合作水平。今年以来已有市外贸公司、新东方汽车仪表、佳士博、圣阳机械等30家企业分别与青岛农业大学、**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初步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围绕生物化工、机械成套装备、智能包装、光机电设备、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采取委托研究、联合开发、引进转化等方式,推进“产学研”联合,促进“校企联姻”。一些先进的科技成果在我市得到了及时转化和应用。大业金属的高性能轮胎用高锡胎圈钢丝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3等奖,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国内企业过去一直靠进口高锡胎圈钢丝的局面。
五、努力争取各级科技计划项目
一是继续争取承担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十一五”期间,我市承担了“山东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二是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省科研计划。今年以来,先后成功申报“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电脑全自动回转式杀菌系统”、“食品天然色素提取成套设备与技术”等各类上级扶持项目12个,争取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有5个项目列入了国家火炬计划,2个项目列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4个项目纳入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1个项目列入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
六、强化服务,全力打造创新型机关
把全面提升机关创新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是为增强与企业间的沟通和合作,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步伐,帮助企业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本着“贴近服务企业,增强服务效能”的理念,印制了科技参考服务手册,发放到全市635家规模以上企业,使企业对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规定、管理办法、操作程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
解,受到企业的欢迎。
二是加强学习,围绕机关党建、机关制度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五的机关学习日和机关读书周加强各类科技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科技管理和服务能力。在学习中,重点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保证各项工
作与时俱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着力推动创先争。把狠抓工作落实作为机关作风改进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机关执行力建设,形成真抓实干、敢打必胜的良好氛围。对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和企业创新方面的申请,充分挖掘各种有利条件,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交办任务顺利完成。
下步工作,重点围绕市委**年工作要点,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全年新增各级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30家;新增产学研联合企业30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组织企业牵头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做好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工作,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服务,分类指导,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一是培植壮大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依托骨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延伸扩大高新产业链,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尽快实现在潍坊领先、全省甚至全国竞争力、影响力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突出我市优势,引导科技资源,重点围绕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依托北汽福田、新东方汽车仪表、信得药业、天旭太阳能、粉末冶金等企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电子、新材料和精细化工、新能源与环保、生物技术四大领域。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支柱产业。特别在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企业,突出技术领先、现代化水平、绿色制造、标准化生产、清洁生产等关键环节,促进优化升级和传统产业高新化。三是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培植力度,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5%以上。四是及时做好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培植认定工作。在抓好组织实施和帮助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做好复核的同时,按照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新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培植认定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确保层次和数量上在潍坊各县市区领先。
二、加强三大平台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一是以企业为主体,围绕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企业工程技术平台建设。今年新组建各级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30家,强化提高现有工程技术中心的功能和水平,使之更有能力承担国家、省更多的科技计划项目。二是加强重点领域产业基地平台建设。围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全力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三是根据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要求,加强培育指导,依托隆源液压、迈赫自动化等2家企业,争取牵头构建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完善三大创新机制,形成科技创新整体合力。一是完善产学研创新机制。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支持企业主动寻求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智力支持,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合作水平。加强与北大、清华、中科院、山大等高校、科研机构深层次的科技合作关系。重点抓好新东方仪表与清华大学工业开发研究院、德利源与黑龙江纺织工业研究所、安驰轮胎与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等30家产学研联合企业。学习借鉴广东珠海等城市的经验做法,探索建立分管市长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促进产学研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关于全面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意见”,指导全市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二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在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现有人才激励政策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寻找符合我市实际的吸引优秀人才来我市创业的新措施,尽快使大中型企业的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三是完善科技管理服务机制,努力争取上级科技创新资源。围绕国家、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扶持重点,瞄准国家目标,搞好项目筛选论证,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政策信息,积极为企业争取科技研发资金,搭建科技研发载体。重点抓好美晨科技申报的“耐高温油雾的重卡进气软管制造技术引进开发”项目启动,该项目为国家国际合作专项计划。
四、强化两大保障措施,营造自主创新良好氛围。一是强化科技投入保障。引导企业自身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保证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4%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以上;落实好税收等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国家优惠政策的间接投入功能。二是强化社会环境保障。进一步加大科技宣传和科学普及工作力度,增强全社会的参与意识;推动全社会的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镇、街道、开发区等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增强抓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五、健全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落实好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意见》,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精心组织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国家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两项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依托农村社区平台优势,逐步实施好农业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为促进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五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工作总结
**年在师市党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兵团科技局的指导和帮助下,科技系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师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实力持续提升,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全年争取国家、兵团科技项目80项,获经费支持**万元;安排师市科研经费1780万元、创新型城市专项
经费1000万元;鉴定、验收科技成果47项,审定农作物新品种9个,获兵团科技进步奖14项,兵团科技合作奖1项。申请专利493件,授权276件,专利授权量居全疆第二。科技馆建设进展顺利。八师获兵团各师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师,知识产权局获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科技局获兵团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及兵团项目质量管理年先进单位。吴彬获兵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
(一)党委、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将科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师市党委常委会、师长办公会、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科技工作,内容涉及科技馆建设、兵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人选、创新型城市建设等。卢政委还专题调研科技工作并听取汇报,副师长分别就高新园区升格和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等问题多次组织调研并赴兵团和科技部进行汇报沟通,师市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科技部门全力抓”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师市科研经费继续按15%的速度递增,**科研经费达**万元,创新型城市专项经费1000万也按期到位,同时,企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多渠道科技投融资体系正逐步形成。三是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党委、政府出台了《贯彻自治区、兵团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意见》、《发明专利奖励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激励政策,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二)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召开了“石河子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推进大会”和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任务和重点工作;二是制订下发了《创新型试点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专项资金分配计划》;三是建立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创共建的运行、考核和评价机制,启动了师市部门科技工作联席会制度,四是制定政策,为创新型城市建设营造创新氛围,科技局、工商局、质监局、公安局、开发区管委会等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先后制定了有关人才培养、专利、商标、名牌产品、户籍迁入及现代服务业等鼓励和优惠政策十余个,调动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五是以人才培养为突破口,推动创城工作的全面开展,90万元支持了6个创新团队建设,印发了《**年创新型试点城市人才培养计划》,安排85万元用于组织部、经委、农林牧局等部门开展各类创新培训。
(三)抓科技援疆契机,科技合作交流成效显著
一是以项目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安排本级援疆专项经费210万元,支持15个科研单位、企业与疆内外科研院所的项目合作。二是搭建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对口援建省市的对接交流,选派20名科技人员赴辽宁开展节水滴灌跨区科特派服务活动,组织2批24名科技人员赴大连参加科技管理培训,组织5期科技援疆专家学者报告会。三是扩大交流,促进产学研合作。协助兵团承办了绿洲现代农业发展高峰论坛,邀请院士召开座谈会并签订了有关科技合作协议;**市、大连理工大学就“校地协同创新”达成合作意向,**科技局与大连理工大学技术研究开发院就煤化工、精细化工等建立“校地协同创新中心”达成合作意向;天业集团与大连化物所共同组建成立了催化联合研发中心就催化反应关健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四是组织20余家企业参加了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6家企业参加了在杨凌举办的农高会,100多家企业参加了兵团企业技术创新经验交流会、中介机构推介会,企业创新的视野进一步开阔。
(四)强化科技攻关,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凸显
工业围绕氯碱化工、电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形成和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推进了新型工业化进程。西部宏远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特高电压电极箔生产线22条,突破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瓶颈,打破了国外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销售收入1.85亿元、创汇1600万美元;兵团现代绿色氯碱化工中心开发出含量低于6.5%固汞触媒氯化汞,解决了电石法聚氯乙烯存在的汞资源消耗和污染难题,比国内传统高汞触媒下降50%左右,汞减排效果显著,并率先在国内实现了工程化示范;天富热电开发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了多热源联网运行,全网集中控制和管理,并实现供热量按需调度切换,提高了供热效率及质量,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大力推广棉花精量点播及机械化采收技术;会同种子站开展了棉花品种比较试验,向师市推荐棉花主栽品种4个,农科中心培育的早熟、高产、抗病机采棉新品种“新陆早46号”累计推广面积**万亩,新增效益**万元,134团开展的棉花化学打顶剂试验、示范,为解决棉花全程机械化最后一道技术屏障奠定了基础;天业集团“水稻直播膜下滴灌旱作栽培方法”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0亩高产地段单产达836.9公斤,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奠定了基础; 148团滴灌苜蓿创造了大面积
亩产干草1520公斤的全国高产纪录;葡萄栽培调控技术使商品果率由60%提高到90%以上,含糖量23.5°以上;奶牛性控冻精技术,规模化牛场和猪场的自动喂料、粪污无害化处理、计算机信息等新技术及新装备的应用,提升了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兽医站牵头完成的奶牛营养代谢病调查及综合防控项目,建立了早期监测、防控措施,发病率控制在9%以下。
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惠及百姓。在重大疾病防控、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数字化城管系统利用网络将12319热线电话与城市管理和便民服务结合起来,快捷高效的解决了群众关心的城管问题,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人民医院研究的脑中风发病早期识别技术、干预和救助方案,使社区脑中风康复开展率提高了49.8%;园林研究所引种栽培的耐荫植物为石城绿化美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特警支队建设的公共安全与应急反应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查询、调度,提高了公共安全的应急反应效率。场景式信息管理平台将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以更直观、更易懂的方式通过网络呈现给民众,对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五)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园区与基地建设推进有序。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取得积极进展;为推进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组织专家赴基地开展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召开了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对产业化基地的发展规划进行了讨论修改;基地通过了科技部的复核。为加快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组织多次调研和论证,向师市提出了“关于加快石河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建议”,园区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现场考核,二是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引导企业开展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等申报和认定工作,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创新投入不断加大,惠远等3家企业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惠利等4家企业被认定兵团创新型试点企业;中发、天业节水被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如意等5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兵团批准,科神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第四批知识产权试点企业,新认定 5家民营科技企业,师市民营科技企业达到56家。科技中介机构建设步伐加快,兵团批复成立1家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科技服务机构,三是创新平台不断完善。设立了专项资金340万元,支持 “石河子毛织物实验室”等12个研发平台建设,改善了科技基础条件。贵航公司牵头的农机装备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得兵团批准。四是创新人才培养不断加强。培育了“PVC专用树脂研发创新团队”等6个团队,5人被兵团授予优秀创新企业家,形成多学科、梯队式的人才发展模式。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积极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师市党委、市政府出台了《贯彻自治区、兵团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商标和名牌战略促进师市科学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发明专利奖励管理办法》。建立了政府主导、新闻媒体支撑、社会公众参与的知识产权宣传教育体系,培训各类知识产权人员2500多人次;专利创造和运用能力能力快速提升,申请专利**件,培育6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发放专利申请资助金**万元,争取上级经费108万元。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格局,知识产权局、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立案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件,案值600多万元,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案件5起。广电局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宣传打击合力,政府投入**万元购买3100套正版软件,保证了政府部门办公软件正版化的普及和应用。
(七)科协工作扎实推进
各学会、协会围绕师市中心工作,开展各类学术交流及会议100余场次,组织开展了第**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围绕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组织开展了“百会万人下基层”、“科普益民大讲堂”、“科技之冬”、“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近20万人次受益;大力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21个单位和个人获各级各类先进,获奖补资金**万元;组织开展青少年科学体验调查、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免费参观科普教育基地及各类科技创新大赛、航模比赛等活动,2万余名青少年参与,获各级各类奖305个;科普阵地得到加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科技馆建设进展顺利,确定了部分展品,命名了园林科普教育基地,新建5个团场社区科普画廊,实现了科普画廊在团场的全覆盖;利用各种媒体播放科普节目**小时;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在天业成立了兵团首家企业科协,积极举荐各类科技人才,6人受国家、自治区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