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2010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3:4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技局2010年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技局2010年工作总结》。

第一篇:科技局2010年工作总结

科技局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我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支撑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抓住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广州市率先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城市”和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三大机遇,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着力打造“科技亚运”,产学研相结合推动自主创新,促进公共技术普及应用,创新科技投融资方式,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带形成,以信息技术手段切实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继续发挥科技和信息化的支撑、渗透和引领作用,推进科技和信息化融合,努力建设“创新番禺”、“智慧番禺”。

一、2010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0年,在完成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职能整合和机关作风建设工作、以100%的满意率全票通过2010年区直机关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考评,以及全力以赴做好亚运信息技术与无线通信保障工作的同时,我局各项科技和信息化业务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2010年(数据截止至11月19日),我区7项科技成果获得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共有9家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软件企业,9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5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重点动漫软件企业;全区科技型企业已达到190家;2010年新成立企业科技研发中心9家。我区2010年共收集、推荐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6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级项目113项;市级项目139项),共获得上级批准立项项目63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23项、市级33项,获上级立项项目扶持经费支持6564万元(其中国家级1330万元,省级1210万元、市级4024万元),同比增加114%;2010年度区财政科技经费预算按1.3亿元总盘子安排(数字家庭等专项经费除外);完成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72项;完成区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58项;完成市级科技成果鉴定3项。2010年,我区企业在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取得3金、2银、2铜的好成绩;截止到2010年9月,全区专利申请量2059件,同比增长39.6%,其中发明专利的申请占32.7%;专利授权1493件,同比增长43.7%,其中发明专利的授权占8.2%。我区登记入库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点已超过30000个,其中2010年区财政投资新建1203个监控点,通过联网检查和实地检查相结合,加强对各镇街维护保障工作的监督,全区镇街、村居监控系统平均视频图像完好率超过97%,联网率超过98%;“数字大城管”实现全区普及应用的目标。2010年我区引进和开展了一批重大产学研项目建设,6月,广东省科技厅正式批复同意将我区纳入2010年度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县)建设计划,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显露雏形;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促进和推动下,数字家庭、信息服务、生物医药、创新创意等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措施:

(一)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全力保障亚运信息通信畅通。

信息技术与通信保障是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的基础性工作,治安视频监控、无线通信指挥等工程是信息通信保障的核心、关键性工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倾全局之力,精细制定亚运信息通信保障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全面落实各项举措,为亚运会提供了畅通、安全、优质的信息技术支持和通信保障服务,全力保障亚运成功举办,打造了一届实实在在的“科技亚运”。我区亚运信息通信保障工作获得区领导充分肯定。

一是搭建指挥平台。以数字城管项目为基础,以指挥平台系统、呼叫中心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无线对讲通信系统等“五个子系统”为重点,我局按照上级部署,在区亚运指挥中心搭建了完善的番禺赛区运行指挥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和运用各类资源,在亚运期间实现了我区保障运行指挥体系的高效运作。其中无线通信指挥系统加入广州市800兆数字集群共网,在重要指挥部门(单位)、比赛训练场馆、指定接待酒店和亚残运会总部饭店、重要管理单位、重点目标单位之间搭建起一级通信指挥网,协助部分单位内部组建二级通信指挥网,满足了各项指令传达、信息沟通的无线电通信需求。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按照上级部署完成了大夫山无线电监测站项目第一期工程(基建主体部分)建设,满足了上级对我区所有行政区域实现亚运无线监测网络全覆盖的设施要求;拓宽了无线城市项目覆盖应用,完成我区350个无线局域网热点覆盖网络及3G无线网络的服务租赁,亚运期间提供了优质、免费的无线宽带接入服务;完成我区涉亚主要道路两侧29个无线电发射基站整治工作,实现无线电发射基站达到现场环境与周围景观相融合的预期效果,基站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根治。

三是整合视频资源。利用我区坚实的视频监控基础资源为亚运保驾护航。实施涉亚重点区域视频监控补点建设工程,推进全区各涉亚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整合,完成超过13000个视频监控点接入区亚运指挥中心监控平台,做好24小时不间断亚运指挥视频会议系统保障工作,协助区亚运指挥中心实现对亚运番禺赛区属地保障工作的通览情况、全盘指挥;与各镇(街)、各有关单位签订《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运行保障和应急处置责任书》,落实镇(街)属地责任,通过联网检查和实地巡查相结合,加强监督手段,确保亚运期间我区派出所视频监控图像完好率达98%以上,村(居)视频监控图像完好率达95%以上;通过制定系统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系统备份、购置应急替换设备等,完善系统修复应急处置措施,满足亚运视频突发故障时的应急恢复需要,确保在系统设备故障抢修期间保持视频不间断监控,保证亚运安保无缝覆盖。

四是净化电磁环境。通过开展我区电磁环境集中整治、现场巡查专项行动,全面落实上级无线电管制要求,查处无线通信违法台(站),清理违法使用无线对讲机,健全电磁环境管理机制,有效防止了亚运期间各类无线电通信干扰事故的发生。截止到目前,全区共复核无线电用户单位1143户,无线电台(站)设备12207部。已整改用户单位331家、无线电台(站)设备4445部。

五是落实保障服务。按照区亚指办统一安排以及人力资源与志愿者组的相关抽调文件精神,我局克服人手不足困难,共安排抽调近30名在职人员(含下属单位人员和合同制雇员),全职参与涉亚相关工作,为各赛区、各场馆运行保障提供人力资源支援;全力配合做好亚运火炬传递、开闭幕式、亚运门票销售等大型活动的信息技术和无线通信保障工作;为亚运公共交通现金补贴发放户籍统计等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二)深化管理,健全制度,全力完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

一是完善自主创新规章制度。高标准启动《番禺区科技和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筹划出台《番禺区关于推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确立未来推动自主创新发展目标和纲领;顺应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新形势,针对项目和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科技和信息化项目申报指南、项目管理办法、项目经费管理及项目绩效评估等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我区科技项目立项评审、财务评估以及验收等环节中的作用,实施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举办企事业单位人员科技计划项目财务管理培训班,根据各单位需求设立科技经费各个专项,规范工作程序。通过加强监管,务求做到公开透明、突出重点,切实解决目前科技经费执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制度加强项目和经费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力促自主创新体系健全,提升科技和信息化工作效能。

二是积极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切实落实科技经费安排计划。2010年共征集到全区企事业单位申报2010年度科技项目340项,立项扶持172项,立项率为51%。2010年度1.3亿元区财政科技经费预算中,重大科技专项投入8750万元;各行业科技支撑计划投入2428万元;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计划投入1808万元,其中安排300万元镇(街)科技专项经费,加强对各镇(街)科技和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推动各镇(街)科技创新以及“广东省(科技)专业镇(街)”的申报工作。按照公开透明、突出重点的原则,采取措施加快科技经费的执行下拨,提升经费使用绩效,经费投向继续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行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重点投入在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配套、数字家庭、生物医药、动漫游戏和信息服务等产业和行业。

三是加强科技合作交流,促进创新资源聚集。明确具体合作内容,打造信息交流平台,深化与我区合作交流对口城市德国耶拿市在科技和信息化方面的合作交流。通过举办一系列高端科技论坛和讲演活动,在科技管理体制上不断向国际水平靠拢。2010年5月份邀请知名的科技专家、台湾科技管理学会院士袁建中博士在我区进行了主题为“从科技管理看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专题演讲,揭开了我区与台港澳及国际加强科技合作交流的序幕;11月邀请硅谷科技商务代表团成员为我区企业家作了多场关于如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知识产权发展的高水平讲演,并探讨了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意向,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带来国际崭新理念和合作交流方向。创新方式组织我区企业参加将于12月份举行的广州留交会活动,务求展示方式和内容突出我区特色和亮点。

(三)搭建平台,上下联动,全力建设产学研合作示范区。

今年我局将产学研工作作为重点和亮点来抓,依托广州大学城的科研和智力优势,积极与省、市联动,全面推进产学研工作的开展。经过精心组织申报,今年6月份,省科技厅正式批复同意将我区纳入2010年广东省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县)建设计划,揭开了我区作为产学研合作示范区的建设序幕。

一是完善管理。深入贯彻实施《广州市番禺区产学研合作项目管理办法》和《番禺区产学研合作发展规划(2009—2011)》,加快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科技体系;区党政领导机关对产学研工作高度重视,今年区政府在广州大学城管委会设立了产学研办公室,配备专门人员,加强我区产学研工作的协调管理;从今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超过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产学研工作开展;今年8月份,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专题审议了《关于促进(番禺区)产学研工作情况报告》,并对我区产学研工作开展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二是加强对接。通过举办产学研论坛、开展产学研调研等方式,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全力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成果与我区企业的合作对接,推动交流互动,鼓励高校资源向我区企业开放。今年9月份,由我局具体承办,我区在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举行了 “2010年番禺区产学研合作系列项目签约仪式暨省部产学研结合成果发布会”活动,展示了有关产学研合作成果,标志着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合作的一批重大产学研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我区。

三是打造实体。确立了“应用促进研发、研发产生创新、创新制定标准、标准推动产业”的工作方针,努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实体,做好产学研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今年,我区与中山大学共建的“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与产业孵化基地”、与暨南大学共建的“全国转化医学亚热带疾病与生物防治技术中心”、与广东工业大学共建的“广东国际工业设计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南方香江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广州华南建筑节能研究院”等重大产学研项目正式启动,并与有关高校沟通,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谋划广州大学城科技园项目建设。

四是促进交流。继续深入开展“百名科技专家进驻企业”活动;与华工、广工、暨大等多家高校加强沟通,争取各高校科技处委派人员到我区科技部门挂职或长期工作,建立“科技助理”制度,建立科技创新长效沟通交流机制;今年完成了“番禺区产学研信息平台”的建设,搭建起政府、企业、高校、产业园区和研发机构的良性互动沟通平台,为促进产学研合作上下沟通、纵横交流发挥效用。

五是积极申报。鼓励和扶持高校、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项目的申报工作,2010年共批准产学研合作科技项目45个,立项率为申报率的40%。目前正广泛组织发动和协助有关高校、我区产业园区和企业开展广东省科技厅2011年产学研结合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

(四)建立机制,促成合作,全力探索科技投融资方式创新。

我局不断探索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创新投融资方式的新机制和新路子,制定方案,落实措施,按照“优选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逐步培育我区有能力、有技术、有需求的企业成功上市。我区推动科技投融资创新方面的工作在短时间内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年年初,我区成立了番禺区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局,健全了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推进的组织领导架构。我局迅速配备充实区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力量,以该办公室的名义,先后组织有关企业举办了“番禺区科技企业投融资论坛”、“番禺区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座谈会”等活动,初步确定了企业上市辅导路线图,并定期到重点培育企业开展一系列实地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协助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全面开展。制定引导基金成立以及运作方案,积极引进各类专业风投公司和风投资本参与我区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建设,今年11月,区政府同意由区上市办具体操作,以区政府、广州市科信局、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区政府推荐社会民间资本四方共同出资的方式,成立规模达2亿元的“番禺区政府引导基金”,采取公司制运作,发挥政府资金的放大效应,提供金融支持,培育扶持我区一批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我局正抓紧该引导基金成立合作协议以及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推动政府引导基金尽快成立运作,发挥效能。

(五)提升服务,鼓励引导,全力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带。

一是不断加强对科技产业园区的管理和服务。建设科技园区信息交流平台,完善沟通机制。2010年安排科技经费4750万元,扶持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器基地等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对区重点引进项目、相关产业项目的研发园区、孵化企业实施补助,促进其发展壮大。进一步完善了加快科技园区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力促重大高新科技信息产业龙头项目落户番禺。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研发园在成立近两年时间就聚集了5大技术支持中心、26家研发中心,160多家企业。

二是推动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服务业资源聚集和产业发展,构建我区“现代信息服务业走廊”。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推进我区物联网示范试点项目建设。抓住“广东省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番禺)园区”和广东省RFID公共技术支持中心、深圳市远望谷有限公司等RFID龙头机构落户我区的大好机遇,大力推动RFID技术资源聚集和成果转化,协同开展“RFID技术在供港蔬菜监管工作中的研发与应用”、“RIFD技术在旅游景区推广应用”等应用项目建设,与区交通局、区交警大队、番禺交投公司和广东省RFID公共技术支持中心等相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应用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车辆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推动RFID技术在我区交通领域的应用及产业化,利用RFID技术发展物联网,力争将RFID产业发展成具我区特色的龙头科技产业之一。

三是推动公共技术应用,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0年安排专项经费300万元,开展节能、环保技术系列培训活动,加大对环保、节能等领域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开展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建设,优先在我区环保等领域推广技术应用及促进成果转化;积极协助番禺天安节能科技园申请“广州市低碳经济示范园区”,发展绿色经济,推动我区产业升级。

(六)转变思路,更新理念,全力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结合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区知识产权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促进各有关单位的配合和联动,健全了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形成知识产权工作合力。利用机构改革机遇,在我局的内设机构加挂了“知识产权科”的牌子,充实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和队伍力量,进一步明确完善了知识产权工作职责和人员配置。

二是加强亚运知识产权保护。联合区知识产权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区亚指办共同制定了《番禺区加强亚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案》和《番禺区亚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应急预案》,加大对第16届亚运会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力度。10月份联合区工商分局、区文广局和区整规办相关职能部门及部分镇(街)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广州市番禺区迎亚运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行动”,对我区近50个涉亚重点区域的亚运标志和涉外高知名度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侵犯知识产权的非法音像制品清理工作、专利侵权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有效清除和遏制了涉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三是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认真贯彻落实《广州市2010年区、县级市知识产权工作指导意见》和《广州市2010年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工作分解方案》精神,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申报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区的有关工作,继续大力推进企业商标和品牌战略,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为重心,加快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的有效互动。

四是加大专利申请资助,继续推动专利灭零行动和专利倍增计划。贯彻落实《广州市2010年区、县级市知识产权工作指导意见》,针对灭零倍增工作,出台《番禺区专利申请、维持费资助暂行办法》补充规定,选择了一批有潜力的企业列入“灭零倍增”计划,对入选“灭零倍增”计划的企业,给予专利申请费用的政策扶持。不断加强专利意识宣传,挖掘专利申请源。2010年,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广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倍以上,广州金园聚合物挤出成型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专利申请量实现零的突破,形成了我区专利成果有效产出的新格局。

五是鼓励实施发明专利产业化。贯彻落实《番禺区发明专利补贴实施细则》,2010年,区财政对获得并实施国家授权发明专利的8家企业的14项专利产品给予70万元的专利补贴。14项专利产品的产值11944万元,利税2375万元。加快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利技术转化,提升企业品牌效应,推进番禺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番禺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试行)》,切实解决我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六是实现知识产权工作方式创新。抓住国家实施新《专利法》和《广东省专利条例》出台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强化我区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宣讲和宣传工作,推动知识产权商标、版权、专利三大方面工作相互促进,积极尝试与港澳台地区加强在知识产权领域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开展知识产权网上交易平台建设,拓宽知识产权工作内涵。

(七)积极宣传,扎实推进,全力营造科普工作良好氛围。

今年,我区紧紧围绕科技兴区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0年区科协被广州市科协评为先进单位,区科协董天海主席、区教育局吴岳冬副局长、市桥街道科协谢瑞雄主席被评为先进个人。一是着力完善基层科协组织建设。今年,洛浦街、大龙街相继成立了科协组织,东涌镇进行了科协换届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区有9个镇、5个街道成立了科协组织。二是创新形式开展品牌科普活动。组织开展了5月份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9月份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以及迎亚运、创文明等系列科普活动。安排迎亚运专项科普经费10万元,编印了《迎亚运、漫谈运动与科技》、《新能源》、《垃圾处理》、《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等系列科普小册子7万册,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和“小手拉大手”等方式,使科普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加强培训推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2010年安排科普经费99万元,在全区完成了66条村的科普“四个一”工程建设。实现了全区100%的村建有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志愿者队伍和科普信息员,为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创建了良好的服务平台。同时积极做好农村科普培训工作,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保障。四是突出重点推进城镇人口科学素质提升。今年在全区8个街道选择公众较集中的地带各建设长达30米的科普画廊,坚持每季度更换一次科普画廊的内容。大力开展科技进街道(社区)活动,共为市桥街、侨联社区赠送了1000余册图书,努力推动“科普进社区示范街道”建设工作。五是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11月7日,区科协与区教育局在大石富丽中学开展第26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预选赛总结会,此次大赛,共收集收到学生科学研究论文800余篇、发明创造作品200余件、科学幻想绘画600余幅和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材料50余项,经区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推荐参加广州市、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今年还专门安排科普经费12万元重点支持科普基础条件较好的学校如南洋里小学、先锋小学、低涌小学、化龙二小、洛浦中学等创建科普特色学校,洛浦中学被推荐参加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评审。六是配合做好亚运相关工作。今年科协共有4人被抽调到广州亚运信息保障部和不同场馆协助工作,积极配合亚运做好相关工作,配合市科信局编印《广州亚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专报》10期共640份、《广州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手册》400本、《广州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无线电管理有关规定》7000册和《广州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管理团队通讯录》260本,还将配合编印《广州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纪念册》1000本,为保障亚运、服务亚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八)转移重心,服务民生,全力实现信息化普及应用。

一是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的整合力度,积极推进“番禺区视频监控管理中心”建设,实施全区综治维稳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工作,在亚运会期间有计划地进行全区各视频会议系统从“标清”到“高清”的升级改造,并根据实际需要在区委、区政府会议室等新装视频会议系统节点,进一步整合和完善了我区视频会议资源;完善了区科信局政务网站建设,协助区纪委建成了全区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网站,做好广州市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各类信息的发布工作,加强网站政民互动和网上办事功能;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施了番禺区卫星影像数据提供及制作项目,推动数据管理维护外包,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了区政府数据中心“一套图”系统功能。

二是完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覆盖范围并力促应用。

在完成全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30000多个监控点的踩点定位及数据登记工作、搭建覆盖全区范围四级联防监控网络、实现100%行政村覆盖目标基础上,今年重点推进亚运补点建设和系统整合工作,实现了涉亚场所视频监控100%全覆盖和100%统一调度,并推进大学城、亚运城周边、广州南站视频监控系统二期等视频补点工程建设;制定视频监控维护管理办法和维护经费分摊方案,根据各镇(街)实际维护规模,区视频专项经费对镇和村系统补贴30%维护费用,切实提升系统维护管理水平;借助亚运效应,建立健全人机结合检查监督机制,延续发展对各镇街视频运行的自动化、系统化、日常化监督管理,有计划地将工作重点转向“常态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致力保持全区视频监控系统完好率和联网率的稳定性,力促系统应用。

三是促进社会信息化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数字大城管”项目已实现全区普及应用的目标,为深化城市管理信息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增添动力;加快筹建区社会保障卡管理中心,启动我区社会保障卡试点项目建设,加强对我区社会保障卡相关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促信息化为民生服务;积极开发行业信息化应用,继续大力推动信息化在农村、卫生、交通、水利、环保、教育、国土、规划等领域的普及,推动“数字番禺”建设。2010年我区南村镇坑头村“村民之家”综合信息服务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

(九)加强管制,规范秩序,全力促进无线电管理工作创新开展。

以“广州市基层无线电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区”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无线电管理体制改革,区、镇(街)二级无线电管理网络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开创省、市先河。圆满完成全区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无线电通信秩序与无线电通信安全形势明显好转。积极推进无线电频率资源和站址资源规划。成功完成区十二届龙舟赛、2010年高考等大型活动及各类型考试考场的无线电通信与保障任务,充分发挥无线电管理保驾护航作用。

(十)传承融合,开拓进取,全力提升科信部门行政服务效能。

一是顺利完成机构改革整合。根据区委区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工作部署,按照“继承中融合、融合中创新、创新中发展”的工作思路,我局克服职能关系较复杂、人财物资源涉及面较广以及合并后办公场地资源严重不足等困难,在年初迅速完成对原科技局、信息办、无线电办三个单位的职能整合工作。新组建的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呈现出人心稳定、和谐相处、相互包容、积极工作、开拓创新的喜人局面。

二是迅速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围绕转变政府职能,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力求制定出既与国家、省、市相关职能部门整体协调,又符合我区特点的职责和机构设置,完成了我局“三定方案(草案)”的编制工作;依托信息化平台,迅速建立起融合、有序、高效和统一的工作机制,用较短的时间在全局推广使用统一的 OA(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即时通信系统,加速了部门融合,提高了全局工作效率;迅速建立了统一规范的民主集中议事决策制度,形成了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和局工作会议等三个层次的会议制度;提高我局选人用人公信度,结合工作实际调整完善了各科室人员配备,采取措施增加了我局中层干部工作岗位的流动性,赋予充分的锻炼机会,提升了中层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合并后我局重大资产摸查及统计工作,建立健全了财务资产管理制度。

三是扎实推进机关党建和文化建设。新组建成立局党总支和党支部,成立了局团支部,健全了党、团组织领导架构,党团工作焕发出新气息,局党总支被评选为番禺区5个开展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工作的党组织之一;我局作为今年区直单位政风行风工作评议对象,按照要求扎实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以100%的满意率全票通过2010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考评;以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为契机,加强创文迎国检各项工作推进,持续深入开展“双百共建文明社区”活动和机关“创先争优”活动,与共建社区——侨联社区共同做好“创文”入户访问工作、迎国检文明督导工作、“文明创建进社区”主题活动和“创建文明城市主题月”活动等。通过开展系列共建文明社区活动,不断提升侨联社区文明创建的软、硬件建设水平。采取灵活方式关怀离退休老干部,丰富老干退休生活,协助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口梅州市五华县扶贫支援工作;通过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机关党总支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文件精神的学习领会,结合实际大力开展纪律教育系列活动,强化我局领导干部廉政从政意识;针对我局个别同志在2010年以前出现违纪违规的现象及个别事业单位没有很好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我局全力配合上级部门开展调查工作,坚决执行对有关单位、人员的处理决定,积极实施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影响,换回损失,同时认真吸取教训,通过建立下属事业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制度、实施财务人员轮岗撤换等实际举措,坚决杜绝今后类似情况的发生。

四是切实提升下属事业单位工作效能。根据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关于《番禺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对我局下属6个事业单位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原则进行岗位设置。通过完善办公环境、充实人员力量、健全领导架构、拓宽工作职能等手段,力促各下属单位工作质量和效能实现跨越式提升。

2010年,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更换了中心主任,向区编办申请增加人员编制,办公场地计划由目前区科协大楼搬迁到中颐创意产业园,完善自身条件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宽了自身业务范围,从原来单一的科技中介职能,增加了公共技术推广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及信息设备数据维护服务等业务,并实现了与区视频办合署办公,增加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维护和管理等工作职责,单位面貌和工作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2010年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完成区科技项目评审共307项,共邀请专家2305人次。在投融资工作中,辅导1家企业递交上市申请材料,6家企业进入规范管理、材料整理阶段,3家企业经过辅导已经接近上市标准。

区专利办启动了办公场地搬迁工作,切实转变思路,创新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工作开展。

农科基地强化了内部管理,加强单位卫生环境整治和办公场地整饰工作,业务重心逐步实现向农业科研成功转型。

区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公室有效促进科技创新型人才聚集和科技孵化器建设,积极推荐我区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省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及市百人计划项目。今年,我区又有2家企业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区博管办按照上级安排,理顺了工作职责,将于亚运亚残运会结束后移交归属区人社局管理。

区地震办结合迎亚运地震应急防御工作开展,在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设施建设、地震知识宣传普及等方面发挥出更大效能;注重农居抗震性能薄弱这一难题,努力开创农村抗震设防新局面。

完成了我局在番禺银达公司董事成员的变更,理顺了关系,推动银达公司科技投融资业务扩展。

我局在推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化普及应用等方面工作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科技产业特色仍不够明显,有影响力、有亮点的科技企业和科技产品不多;二是全社会创新投入不足,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三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对经济发展带动和引领作用不够,缺乏龙头企业,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区域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推进科技和信息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方面的机制路子须进一步探索完善;五是无线电执法体系仍待健全。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第二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工作总结4篇

【篇一】

近年来,区科技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引领下,在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校企产学研合作、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等措施,提升xx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xx区域创新水平,为推动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现将工作报告如下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在科学跨越发展考核中,由科技局牵头的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截止9月份,实现高新技术产值48.76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16.02;完成高新技术投资21.5亿元,占工业投资的23.7;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0。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数126家。已完成1家科技服务机构数备案,另已培育拟备案科技服务机构2家,正在组织备案材料申报。1-8月份发明专利申请529件,完成96.18;专利授权610件,完成67.78;发明专利授权44件,完成110,pct申请3件,完成7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5.63,完成111.76。申报省双创博士1人,获批科技副总7人,正在申报市“淮上英才计划”团队项目2个。创新型城市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并纳入目标考核;上级科技资金拨付到位率100;上级科技创新政策兑现率87。

2、在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中,由科技局牵头的指标是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9个。今年以来,按照高企申报标准,对区内科技企业进行全面摸排,目前已完成24家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与市科技局、省科技厅沟通了解到,目前第二批正处于评审中,第三批待评审。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为了建设优质农业创新创业平台,更好推进xx农业创新发展,2019年,区科技局确立了将xx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创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以搭建更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的创新创优项目。自项目立项以来,我们一是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交流;二是争取资金扶持。今年4月为xx电子商务产业园争取了10万元的财政扶持资金,用于平台软件能力建设,提升平台公共服务能力;三是帮助引进技术人才,指导电子商务产业园进一步加强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提升服务能力。四是指导电子商务产业园根据国家级星创天地备案要求完善申报材料,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省专家评审获批省级星创新天地公示并经省科技厅推荐申报国家级星创天地备案。

三、荣获的市级以上表彰奖励情况

xx市xx区知识产权局荣获省2017知识产权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四、巡视交办牵头问题整改落情况

1、关于十三届省委第二轮巡视反馈共性突出问题--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够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通过宣传落实省“科技创新40条”、市“科技创新20条”政策,推动我区关于聚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有效落实。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通过财政经费引领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创新热情,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截止目前,全年已发放科技创新奖励、产学研合作等科技资金580.885万元,有力提升了企业创新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2、关于十三届省委第四轮巡视反馈共性突出问题--高企数量少、发明专利拥有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问题整改落实情况。针对该问题我局积极出台整改方案,通过强化政策激励、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申报工作、持续做好科技助企服等措施解决高新技术企业问题;利用校企合作,推进发明专利授权量、针对高企开展发明专利清零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解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问题。今年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发明专利授权量与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已经超额完成市下达的指标。

五、对牵头推进的市目标下一步推进计划

1、对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一是与各镇(街道)、开发区及时沟通,掌握各辖区纳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企业情况,做好帮办服务工作以及工业月报统计工作;二是及时与统计局沟通,掌握最新列统企业情况及时更新。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增强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四是及时了解各辖区企业的填报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科技研发投入统计质量;五是大力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六是加强培训指导,与招商帮办单位一起督促指导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对企业统计人员进行科技统计业务辅导。

2、对于高质量发展目标一是积极调研走访企业,全面了解企业高企申报所涉指标情况,做好高企申报培育工作。二是依托知识产权,结合高企发明专利清零工作,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突出抓企业、抓服务机构、抓帮办单位“三抓”工作,强化沟通、积极协调、跟踪服务,扎实推进我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提升高企获批率。

六、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科技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任务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为导向,以落实省市区科技创新政策为抓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推进园区平台载体建设,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引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一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工作和2020年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准备工作。二是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升大中型企业和规上高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三是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四是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知识产权奖补资金、科技发展引导资金等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奖励、专利奖补、科技创新项目培育、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创新券配套等方面,通过政府的科技投入带动全社会投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提升我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篇二】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履行从严治党责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高度重视基层党的建设、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等各项工作,紧扣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主线,扎实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打造、知识产权创造、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人才招引五大创新工程,一批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效,一批重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体现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的各项指标稳居全省前列。现将2019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和2020年初步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真抓实干,全力争取省对市考核先进位次。

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2017年,全市研究与试验经费投入27.82亿元,占gdp比重为2.39,居全省第4位。

2.高新技术企业数。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7家,全市高企总数达171家,较上年增长净增27家,创历史新高。以全省第16的规上工业企业数培育出全省第9的高企数,高企数与规上工业企业数之比达31.3,居全省第3。

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10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140.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8.4,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3个百分点。

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9.4件,居全省第5位。

(二)紧扣中心,全面落实重点工作任务。

1.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按照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三种类型,建立高新技术后备企业信息库,分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围绕企业的实际需求,建立“一企一档”,实施“一企一策”,制定培育方案,精准帮扶;深入县、区、科技园区,对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对于在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研发管理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的企业,组织高企认定辅导与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二是支持企业申报研发机构。皖江中心、合工大(xx)工程研究院等现有平台作用有效发挥,会同我市企业新启动实施大气臭氧探测激光雷达研发及产业化、新型减肥增效复合肥工艺技术开发等7项重大联合攻关项目;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321地质队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运作,英诺威阀业公司与xx理工大学产学研创新中心、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顺利组建,文一三佳股份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文一工大机器人应用研究院”取得突破性进展,合肥工业大学与精达集团联合申报的“有色金属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xx中汇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xx省院士工作站”在省科技厅开展的2019年xx省院士工作站绩效评价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2.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推进实施双创平台全覆盖行动计划。积极培育孵化器、众创空间,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特别是专业化众创空间,全年新增4家市级备案众创空间。全市备案众创空间共12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5家,一县三区均已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双创平台数量质量仍均居全省前列。二是清华大学(xx)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正式运作。通过了xx市清华大学创新创业驱动引导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研究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近期重点工作,发挥xx基金的引导作用,扎实推进校企对接,力争在重大项目联合研发、重大软课题研究、产学研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三是努力在“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建设上寻求突破。先后走访了中科院过程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积极推进共建科研创新及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工作。建成吉林大学(xx)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推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xx中心、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xx)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四是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和交易平台。市大型科学仪器协作网共收录了包括计量、电子测量、分析、工艺试验、物理性能测试等各类大型科学仪器设备156台,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完成了大型科学仪器数据采集、分类、加工工作,并与省大仪网互通共享。2家质检单位获得省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共用补助资金48.3万元,完成了市大仪网设备检验检测服务补助资金发放工作,12家单位获得补助资金14.51万元。

3.加速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壮大人才队伍。全市共招引吴谦、严正锋、汪国有等13个团队,8个团队进入现场考察(尽职调查)。在全省入围团队总数的占比8.88,入围总数居全省5位,创历年新高。对201733家企事业单位引进的173名高层次人才发放生活补贴145.2万元,对泽攸科技和优车科技引进的2名博士兑现住房安家补贴90万元。全市已柔性引进副高以上及博士学位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17人,其中正高职称28人,副高职称48人,博士41人,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21人。二是对标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及时调整了市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完善了xx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方案,修订了xx市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9年修订),加大争创工作力度,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去省科技厅和国家科技部,专题对接汇报我市申报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跟踪掌握国家申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省厅和科技部专家领导对我市创建工作的支持。目前我市试点建设方案已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年内有望批复。三是科技金融更加紧密融合。继续在中科大xx创业园试点发行科技创新券,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和创客团队开展专利购买、技术检测、委托研发、科技咨询等科技创新活动。全年发放科技创新券两批共82万元,申领企业47家,科技创新券试点推行工作进展顺利。四是做好市第十五次科技奖励和xx省科技奖推荐工作。通过市第十五次科技奖励网上申报系统收到请奖成果119项,其中申请科学技术进步类118项,科学技术突出贡献类1项。邀请了72位专家开展网上在线评审,根据专业相近或相关原则分成10组进行网上在线评审,经网上评审后52项拟奖;4项成果通过xx省科技奖专家网评,其中有3项成果进行第二轮答辩环节,个别成果有望荣获一等奖。

4.探索涉企服务事项改革,让企业“最多跑一次”。一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中实现“网络化、无纸化”,对接了知识产权、工商登记、高新技术企业等数据库,所有涉企流程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企业完成网上注册、在线填报、在线评价、网上公示、网上查询等全网络化工作流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全网上便捷服务,极大地释放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有效提升了科技部门的服务效率。累计评价认定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17共有261家企业695个研发项目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累计研发投入7.2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3.6亿元,较上年增长71.3,加计扣除减免税额8973.24万元,较上年增长144.2。二是对我局所有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流程再造,优化办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完成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中介服务清单、监管清单动态调整工作。对市科技局xx政务服务网(xx分厅)的1项权力事项和31项公共服务事项精简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材料和时限,提高“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我局政务服务四级事项为26项,占比81.25,平均办理时限为8.06个工作日。

5.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一是通过大调研活动摸清企业技术需求。实施“百所千企”科技成果转化直通车活动专项调研,由局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分组带队深入65家企业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共征集企业技术需求73项。二是积极开展推进“四送一服”活动。先后组织“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科技要素对接会等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对接活动,邀请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1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来铜对接洽谈技术难题40余项,签订实施铜尾渣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研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易切削高导碲铜合金的研究与开发20多项技术开发合同,涉及有色、化工、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等多个行业领域。

6.参与“2019年xx省科技成果交易暨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吸引高校院所来铜转移转化科技成果。一是参会现场共签订合作项目10项,其中主会场、分会场各5个项目。涉及铜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等多个产业领域。二是在主会场通过科技项目路演展示和现场对接,我市23家参会企业与12家高校院所进行了深入交流,其中汉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科院水环境研究所就“管网溢流在线调控技术项目”,格瑞特公司与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就该所的“多孔镁、镁合金及表面耐蚀涂层开发”成果,耐科科技股份公司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先进制造所徐林森博士团队就“半导体自动封装设备交换部系统技术”达成了合作意向。三是在分会场,参会高校面向我市企业现场发布科技成果40余项,发放科技成果汇编300多册,通过对接,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矿业科技集团、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针对“一种环保健康的涂覆工艺技术研发”等18项企业技术需求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商定年内分别组织专家组来铜深入对接洽谈。

7.加强科技成果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一是xx有色公司联合合肥工业大学攻克了“可再生胺脱硫剂开发与工业化应用关键技术”,成功替代进口脱硫剂,一举打破外国技术垄断。累计新增销售收入3.22亿元,利税8706万元。二是依托重大项目实施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能,围绕我市战略新兴产业及首位产业,滚动实施6项省科技重大专项。“高精密内螺纹铜管智能精整退火集成技术与设备的研发”等11个项目获准立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争取省级资金378万元。组织36家企业申报xx省2019科技重大专项,经异地专家评审,推荐15个项目申报xx省科技重大专项。三是依托国家级星创天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点,通过内引外联,组织实施“莲藕全株综合利用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项目,促进了枞阳媒鸭、义津黑猪、雨坛白茶,东湖莲藕、xx白姜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8.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扎实开展科技精准扶贫。一是组织开展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织15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点建设,推荐xx新梦想有限责任公司等10多家申报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申报工作。5家机构通过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备案,并获得89万元资金补助。共有13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获得中央引导资金200多万元后补助资金。二是党建引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春节期间,开展了“冬日暖阳”帮扶走访活动”,为困难群众送上慰问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平均每月深入到帮扶对象家中1次,针对今年产业扶贫政策发生变化,重点宣传好2019年特色种养业的新政策,帮助贫困户理清脱贫思路,落实好脱贫项目的实施。

9.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一是组织开展“426”知识产权宣传周、“519”科技活动周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展示各类科技成果,发放各种科技资料,举办专利讲座、沙龙及涉企政策宣传培训班,市气象台、科技馆、国家铜铅锌检验检测中心等各类科普基地、场馆、实验室免费向社会开放。二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赛事。承办了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xx赛区比赛,比赛共征集项目53个,4个项目入围xx省总决赛,2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xx国电能源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的“多能源高温相变蓄热节能装置”项目从全国205个新能源项目脱颖而出,最终以第10名的成绩获得全国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成长组优秀奖,该奖项是xx历史参赛最好成绩,也是xx省在该行业参赛最好成绩。三是进一步完善科技资源数据库建设,已拥有重庆维普、清华同方、北京超星、重庆尚维、国家科技图书文献等资源数据库,开展了3次科技信息资源平台宣传推广活动。目前市科技资源信息平台单位用户已达1100多家,个人用户数万名,1-10月份平台的点击、使用量达80多万人次。

10.增强内生动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一是提高发明专利权获得数量。1-10月份,全市发明专利申请2099件,发明专利授权176件,发明专利受让367件,发明专利失效103件,发明专利拥有量净增加440件,总数达到1511件,同比增速41.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9.44件,位列全省第5位。二是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和管理能力。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获批xx省第四批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5家;10家企业进入下一轮知识产权贯标试点资格;申报省级专利奖4项;省级企业专利联络员人数达到360人,获省级优秀专利联络员10人。三是开展专利行政执法。采取市县(区)上下联动,整合全市执法资源,以查处假冒专利案件和调处侵权纠纷为重点,截至目前,共开展6次专利行政执法检查活动,查处51起涉嫌假冒专利行为,共受理专利纠纷案件11件。

(三)机关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1.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党组书记严格履行党风廉政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落实分管责任、履行好“一岗双责”,主要负责人与各科室、事业单位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层层分解,压实“两个责任”。班子成员对分管科室、事业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动态管理,及时安排、及时落实、及时检查。

2.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完成好“先锋在线”上的各项任务,“三会一课”、党日活动、志愿者活动、开放式组织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等活动均已在线纪实。组织党务干部和党员参加上级组织安排的学习培训5次30多人次,组织40多名党员到社区参与文明创建等工作,并按规定完成上全年缴纳党费工作。

3.着力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对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每月开展一次监督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人员在岗情况、工作情况、业务办理情况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等,加大行政效能问责力度,坚决整治“中梗阻”和“庸懒散漫”的机关作风问题。

4.扎实开展了“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活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发放了警示教育读本,观看了警示教育片蜕变的人生,邀请党校老师汪洋做党员干部要讲政德专题辅导报告,开展“不忘初心忘没忘牢记使命牢不牢”专题研讨。组织局全体党员干部赴枞阳县陈瑶湖镇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进行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针对班子及班子成员查摆的问题,制定整改任务书,列出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建立整改台账。

二、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短板和差距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平台能力不强、水平不高和规模不大,科技创新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匮乏、科技创新管理体制不够顺畅等方面。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与合肥、芜湖差距较大,与xx、宣城、xx等城市相比,亦没有了优势。

三、2020年初步工作安排

(一)工作思路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奋力打造皖中南科技创新中心。

(二)工作目标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2.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新增省级研发平台2个。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10个以上。

(三)重点工作任务

1.狠抓省考指标争先进位。强化对省考指标的精准调度,全力争取省考指标争先进位,力争我局牵头的四项省考指标进入全省前八的行列。

2.继续深化科研项目管理改革。进一步优化整合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立依托专业机构的项目申报、受理、评审、验收与监管机制,构建以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为主体的项目指南发布、评审与立项决策机制。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加大项目资金绩效评估与考核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强创新主体的培育工作,重点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通过市场机制和创新减税手段,激励企业自主创新。2020年认定(评价)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

4.扎实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提升狮子山国家高新区提升科技创新承载能力,进一步发挥皖江中心、合工大(xx)工程技术研究院等现有科研创新平台引才聚才、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功能,积极推进清华大学(xx)产学研办公室、中国科技大学(xx)技术转移中心、吉林大学(xx)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xx)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拓展与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增强科技成果供给和转移转化能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建步伐。

5.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新机制。围绕我市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与合肥、南京、上海、北京等地高校院所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重点骨干企业与大院大所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开展联合攻关,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基地。落实2019年xx省科技成果交易暨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成果,全面深化我市与大院大所合作,承接一批创新成果,加速落地转化,激发创新活力。

6.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高性能铜合金、高端线路板、智能制造、绿色化工、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依托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组织实施10个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联合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

7.加快高端人才招引和加强本土人才培养。一是继续做好柔性引进才。发挥企业、高校院所作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紧扣产业需求多途径引进人才、多元化培育人才、多方式使用人才,使人才资源充分融入我市创新发展。二是贯彻落实全市“双招双引”首位工程工作部署,坚持市、县区上下联动,加大招引工作力度,吸引更多优秀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铜落户创业。三是创新人才服务。做好已落户科技人才团队跟踪服务工作。积极组织申报xx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争取更多科技人才跻身“省队”。

8.推动双创平台提质提效。继续引导全市孵化器、众创空间差异化发展,通过开展孵化器、众创空间绩效考核,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推进孵化器、众创空间专业化建设,培育更多的专业化双创平台;继续实施双创平台提质提效工程,指导发展良好的众创空间申报省级、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提升双创平台的质量和发展效益;重点支持新备案的市级、省级众创空间申报省级、国家级众创空间,打造双创龙头,在全市范围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9.打赢科技精准脱贫攻坚战。利用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从全市扶贫工作大局出发,牵头组织实施一批符合枞阳县各贫困村资源优势的科技扶贫项目。

10.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一是始终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做到深学深悟、常学常新,提升全局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的标准要求,继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专家评审活动规范化机制事宜,健全完善各类管理制度。不断深化作风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相关规定,在抓常、抓细、抓长上狠下工夫,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

【篇三】

2019年以来,xx区科技创新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科技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2019年工作回顾

(一)以激发更多创新活力为目标,营造一流创新氛围

先后出台了xx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区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通知xx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通过财政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有力地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

(二)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引领,打造一流科技项目

围绕区委、区政府“21”主导产业,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组织企业申报和实施新型材料、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等一系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2019年全区共申报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5项,其中省科技成果转化6项,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6项。绿金人橡塑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项目,全市仅2家。南钢金鑫轧钢苏杭团队获批省“双创团队”(科技口),全市唯一。发放苏科贷8500万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争取市级及以上各类科技项目资金3556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资金1562万元。

(三)以集聚优势创新资源为根本,培育一流创新企业

深入持续推进“百人千企”活动,大力宣传落实省、市科技政策,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2019年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67家;组织38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认定31家、净增13家,申报数、认定数、净增数均居全市第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54家;推动奇纳新材料“高温合金”等一批产业领先关键技术的应用;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0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31。

(四)以深化协同创新合作为重点,建成一流载体平台

一是深入开展交流合作。

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10余项,组织京东、旭派电源等企业到xx大学、福州大学、xx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18次,签署校地合作协议3项,校企合作协议22项。邀请专家来宿实地考察80余人次。二是着力推动研发机构建设。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43.6,2019年新增新型研发机构2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三是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获批“科技副总”15人,全市第1。阿尔法药业石利平入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答辩名单,全市仅2人。

(五)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实施一流专利布局

一是实施专利提质增效计划。

1-10月份全区专利申请量2001件,较去年同期增长71.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31件,较去年同期增长120.6;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4件,较去年同期增长24.4;pct专利4件,打破上无pct专利的局面。二是落实自主奖励政策。对2017授权的专利给予资助奖励,共资助专利470件,资助金额56万元。三是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开展市、区知识产权联合执法维权“护航”“雷霆”行动,检查家电、日用品、医疗器械各类商品200余件,查处涉案专利58件。

二、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创新投入仍然不足

全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1.9,虽然位居全市前列,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二)企业创新主体意识不强

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产业园等数量较少,且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整体不高。在88个乡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粮食加工、服装鞋帽、水泥建材占80以上,传统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建设研发机构积极性不够,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三、2020年工作打算

(一)高水平营造政策宣贯环境

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并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科技改革30条”“知识产权18条”等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文件精神,在学深吃透政策上做实功,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展政策宣传,举办科技政策解读培训班,出台适合xx实际的政策性文件,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意识。

(二)高起点定位科技项目申报

及时了解省市科技项目的重点和方向,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对省市科技部门的工作部署和政策安排,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研究。密切与上级部门沟通,及时获取有用信息,做到项目申报有的放矢。跳出科技,着眼全区,建立高位沟通协调和工作联动机制,整合科技创新优势资源,进一步挖掘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项目,2020年重点做好景宏新材料、新亚科技等企业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申报工作。

(三)高效率推进创新载体建设

招引优质创新资源入驻xx,重点引进、建设高层次科技研发机构和服务平台,设立研发与创新服务机构,建立分部、分园或研发、中试基地。推动“科创小镇”等科技创新综合体建设,加快北斗电子信息产业园新建专利运营孵化基地建设,引导企业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支持校企自建、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推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创新券等扶持政策落实,完善资源共享机制,联合开发新产品或成果转移转化,联合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激励引导科技人员转化科研成果,减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成本。

(四)高质量统筹高新产业集聚

以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集群,有效提升全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围绕“21”主导产业,着力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扩大全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推动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在行业细分领域占领先优势的中小型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五)高标准谋划产才深度融合围绕我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针对性的组织博迁新材料、景宏新材料、联胜科技、益客食品、正大食品等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所进行洽谈,加大力度引进“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吸引高层次科研人员参与企业研发活动,支持企业培养自己的研发团队和骨干人才。

【篇四】

2019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全县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三优xx”建设总体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克难奋进、真抓实干,重点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推动校企之间产学研合作,积极培育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技综合管理水平、提升防震减灾应急防范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全县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68;全县发明专利授权26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0.19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3.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2.4,位列全市第一。

一、创新主体培育有突破

一是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新增科技型企业65家,组织推荐并通过认定高成长科技型企业14家,全年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登记入库的企业共计120家。

截止目前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367家。

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组织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工作。

全年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6家,其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6家,截止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35家。全年成功创建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研发中心7家、市级研发中心11家。

三是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组织专利示范企业申报及复核工作,7家企业申报省专利示范企业,1家企业通过省专复核,9家企业被认定为市专利示范企业,有14家企业被认定为县级专利示范企业。

二、企业创新能力有提升

一是组织申报省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核电厂核级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焊缝热裂纹研究及处理”及“核级不锈钢无缝钢管产业化”2个项目通过行业评审分别入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候选项目。

二是组织省级新产品申报424项,其中第一批、第二批立项177项,第三批预计12月立项公示,全年获得省重大研发项目立项3项,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申报及立项共17项。

xx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猪产业链协同数据化应用研究与开发”项目列入2020省重点研发计划。

三是紧抓专利基础工作,全年全县共申请专利5228件,其中发明专利1506件;

共授权专利324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60件。同时下达2017专利授权补助,资助经费共计643.55万元。

三、创新平台建设有亮点

一是争创省级高新产业园区,依据xx特色产业-核电关联产业,进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工作,5月及6月县主要领导带队多次赴省科技厅及市科技局进行对接,跟踪创建方案审核进度,努力争取园区创建成功。

目前创建方案经嘉兴市政府同意已经提交至xx省人民政府,由省政府批转至省科技厅,申报材料尚在省级部门联审中。

二是争创紧固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以我县紧固件产业为方向,围绕紧固件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政府、平台运营者、高校院所、中介组织、融资机构“五位一体”的创新服务体系。目前已经市推荐以前三名优秀成绩入围省级评。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海交通大学xx国检”材料环境可靠性检测与评价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二期已开展正常检测业务;

xx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xx分中心;上海大学与xx国检检测有限公司成立联合检测中心,已达成框架性协议。

四是积极创建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推荐示范xx产业园申报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楼友会xx众创空间被认定为市级众创空间。

xx昆植星创天地被认定为市级星创天地,嘉兴农创客星创天地成为我县首家省级星创天地。

四、科技城开发建设有进展

一是开展科创园整治改造提升工作。

计划投资327万元,重新设计园区标识标牌,厂房外墙粉刷,内部修缮,局部绿化改造等。园区企业腾笼换鸟,提高租金及对入驻企业制定销售、税收标准,利用经济杠杆,淘汰劣质企业,引进优质企业。

二是继续推进科技城建设。

累计投资1000万元,完成谢家路延伸段道路建设工程;累计投资2320万元,完成盐平塘西路道路建设工程;累计投资1920万元,完成科技城总部区绿化景观工程(一期)。科技检测大厦项目,玻璃幕墙安装、电梯轨道、楼地面浇筑等基本完成,累计投资16425万元。

三是深入推进孵化器建设,全年新引进入驻孵化企业15家,新毕业企业6家。

楼友会xx众创空间已入驻17支创业团队,签约创业导师10人,签约中介服务机构8家,举办创业活动8场。

五、科技成果转化有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校地、院地合作,扎实推进“1x”技术转移工作站建设。

新增1家工作站浙大知联会xx科技服务站。省农科院等专家多次来我县与香禾家庭农场、扣扣农场等进行科技对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加强线上线下的科技大市场建设。

累计服务企业220余家,邀请专家进企业实地对接60余次,有效会员数270家,征集有效技术需求93个,撮合技术交易总额987.6万元。截止10月,发放科技创新券249.35万元。

三是扎实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

加强科技型企业银行信贷支持,截止目前给8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科技金融专项信贷,专项授信金额2.95亿元;已发放科技贷款1.93亿元。县内科技企业在“金融杠杆”的助推下,提高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产生高效益。

六、科技人才合作有深化

一是开展军民融合工作。

组织1家企业提交军民融合领域重大战略需求1项。全年开展科技对接活动11次,产学研合作签约34个项目,累计合同金额2673万元,完成技术交易金额登记共9000万元。

二是积极开展接轨上海工作。

新增上海科技创新载体1个,与上海签约科技合作项目8个。举办(协办)人才科技对接2次,承接上海溢出创新项目1个。

三是强化人才项目申报。

组织申报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家、市引进培育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家,1人列入“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1人申报省“万人计划”的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申报国家“万人计划”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七、创新创业环境有改善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

修订出台xx县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从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增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等八大方面,进一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补齐科技创新“第一短板”。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类专利培训班。邀请xx省律师协会两位律师来盐开展“集成吊顶行业知识产权维权”的知识产权主题讲座,分别对集成吊顶行业的商标和专利的基本知识及如何维权作讲解,全县近20家企业参加了此次讲座。

三是开展科技金融沙龙活动。

为近90家小微企业进行专场科技金融业务宣讲;签订xx科技金融支持企业管理服务系统开发协议,建设网上平台承担数据库平台申报受理、平台运行维护、科技金融信息发布、平台对接与管理服务、科技政策宣传培训、科技对接交流等工作。

八、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有提高

一是组织县地震局工作人员参加县防灾办主办的广场宣传活动。

在绮园中心广场展出宣传图板8块,面向广大市民播放地震科普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300多份,并进行现场咨询。

二是在行知小学联合举办xx县防灾减灾应急演练。

活动期间,穿插举办地震主题讲座和伤员包扎、心肺复苏、现场灭火等应急救援技能培训。

三是组织xx蓝天救援队在向阳小学、天宁小学举办应急疏散演练。

进行了规范疏散行为,防范溺水、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同时在xx科技微信公众号发布一期地震应急救援逃生专刊。这次主题活动,“以点带面”让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减灾工作,促使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及技能水平提升。

九、争先进位完成县中心工作

一是全力配合做好“四无”企业落后产能淘汰和枣园路沿线改造提升工作。

抽调三个科室成立小组,确保责任落实到人,累计下村60余次,走访企业80余家,超同村截止目前已签约54家,关停24家,在百日攻坚排名中名列前茅。东门村7组15户农房全部完成签约、腾房、拆除。

二是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xx省文明县两大创建工作。

全体干部全力以赴,放弃节假日、周末休息时间,深入到光明社区和社区干部一起进行环境卫生的清洁,累计参与环境大整治68次。参与交通路口文明劝导、科技政策宣讲等志愿活动,全年志愿服务时长达800多个小时。

三是全情投入到“社情民意大走访、‘八八战略’大宣讲、思想观念大解放”活动中。

走访宣讲组以纳凉会、户长会、单独走访、走访企业等多种形式赴百步超同村开展宣讲服务工作,发放科技政策汇编小册子,听取民意收集意见建议,指导做好各级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申报,期间举办宣讲政策活动3场,召开座谈会2次,走访农户1000多家,记载民情日记5份等。

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xx县科技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围绕“三优xx”建设总体要求,全面深化创新改革,突出重点,优化服务,狠抓落实。具体做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着力搭建科技平台,积极创建省级高新园区

以核电关联产业为主导,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区域创新平台之xx标准件平台建设,打造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平台。大力开展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创建研究中心或技术中心,提升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做好xx工业大学xx县技术转移专家基地、xx大学汽车车身设计重点实验室xx分中心、上海大学-xx紧固件产业创新平台等平台建设工作。力争2020年重点扶持建设1个企业创新平台,培育一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技术)中心全覆盖。

二、着力创新科技服务,加快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创新服务,搭建科技合作承载平台,继续以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在我县集聚作为科技合作工作的重点,积极鼓励企业对接沪杭创新资源,多形式拓宽地方与院企的合作交流平台,吸引创新载体,引入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项目,建立优势互补的机制,加速科技资源集聚,推进“1x”技术转移工作站建设,新增1家以上,鼓励和支持各类单位和个人依法兴办科技中介机构。继续推进“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xx科技大市场建设工作,为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搭建科技信息和交易平台。

三、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深入推进科技型企业引育工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改造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申报、认定和复核工作。2020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继续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20年力争创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研发中心7家(农业1家)、市级研发中心10家,省重大专项立项数量有新突破,抓好星创天地建设,争取新增省级星创天地1家。

四、着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专利示范企业建设

加强专利挖掘和申报,积极鼓励企业申报发明专利,提升专利申请的数量与质量,力争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36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400件,同时抓好专利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和帮助加强专利试点示范企业建设,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发挥专利示范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企业专利人才培养,建立正常的专利示范企业交流制度。抓好省、市、县三级专利示范企业的申报创建工作,力争创建省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5家,省级知识产权贯标企业3家。

五、着力打造接轨上海,深化科技交流深度

积极开展接轨上海工作,主动对接上海产业园、孵化器、众创空间,全面推进多方面、宽领域、深层次的接轨与合作。努力创建xx-上海创新中心暨xx域外孵化器,承接上海溢出人才科技项目,促成我县与上海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公司达成各类科技合作项目8个,积极举办(协办)人才科技对接活动。组织上海大学-xx紧固件创新平台中青年教师长期来盐开展工作,跟踪企业技术需求。发挥xx科技大市场作用,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依据我县主导产业,进行科技成果精准化发布、面对面对接、人才技术需求同步发布等措施,提升我县产学研数量及品质。

六、着力完善金融产品,助力企业转型发展。

加强科技型企业银行信贷支持,发展新型科技金融组织,推进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科技担保和科技小额贷款业务等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实现金融机构科技金融产品全覆盖。力争全年科技金融支持企业达到30家以上,信用贷款授信达到1亿元。加大推广创新劵使用,减轻企业创新创业成本,力争全年发放创新劵300万元;拓展天使引导基金、创投基金的实施范围,让更多的企业获得前期资金扶持。全面铺开科技信用贷款、科技担保贷款及专利权质押贷款融资范围,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资金扶持,力争全年新增专利质押贷款2亿元。

七、着力改善园区环境,实现科创园管理数字化

提升硬环境,创建新形象。修缮园区厂房外立面及内部门厅、走道等公共区域,美化园区绿化景观,完善园区指示标识,完成科创园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呈现明快活跃的园区外部环境新面貌。提升软环境,创建智慧园区。引进楼友会管理软件系统,应用互联网技术使园区管理数字化,提升园区的管理水平。指导、监督双创公司管理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入驻孵化器的企业、项目提供优质、全方位、店小二式服务。

第三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工作总结范文

xx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科技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局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完成了xxxx年科技工作主要任务,现将xx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1、重点抓好研发投入工作

一是经县政府研究,同意设立研发投入后补助奖励资金,从xxxx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xxx万元预算,对研发投入优秀的企业进行奖励。

二是xxxx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为x.xx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x.xx%,高于全省x.xx、全市x.xx个百分点(全省为x.xx%、全市为x.xx%),位于全市前列。

2、抓好“xxxx”工程的实施

(1)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获重大突破,x明正变电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xxx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和xxx堂科技协同体创新有限公司x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全市仅x家,获批数量占全省总数的x/xx。

(2)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的工作。xxx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xx电气有限公司、xxx智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xxx电力有限公司x家企业入选瞪羚企业,占全省x/xx;xxxx年有xx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获批xx家(新增xx家,重新认定x家),目前我县高新技术企业达xx家,总数排名县区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产业增加值xx.x%,列全市第一。xxxx年我县有xx家企业入选xxxx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额完成市局下达今年任务。

(3)科技成果取得新成效。xxxxx市科技创新团队奖二等奖x个(x国泰、x变电)、三等奖x个(x亚珀、x悦丰)。

(4)组织x家企业申报市科技创新奖,x家企业申报市科技计划项目,其中x家已获批立项,x家企业申报了省双千计划项目,北斗变电有望获取双千计划项目,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x.xx亿元。

3、积极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由县科技局牵头,联合县高新区、中国银行成立工作组赴复工企业走访调研和上门科技服务,广泛宣传省市科技部门出台的《关于科技支持防控疫情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了解企业存在困难问题。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疫情期间资金短缺问题,我局积极发挥“科贷通”机制,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扰难题。今年科技局联合中行xx支行为xx家企业办理了“科贷通”手续,放贷资金达xxxx万元,发放企业数和资金数列全市县区第一。

5、切实抓好降低成本优环境工作

兑现了xxxx我县企业科技口奖励

xxx.x万元,受益企业达xx家。

6、加强科技合作

目前,我县有xx余家企业与高校开展科技合作,其中明正变电、赣电电气、伊发电力、国泰化工、x变电、亚珀电气、万泰铝业均与高校进行了实质性的项目合作,合作金额达xxx余万元,第三届变电设备产业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引进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xx人,新增xx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我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

7、加大科技服务“三农”力度

一是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

省科技特派团成员及我县x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基等进行指导,推广新技术x项,引进新品种xx个,培训农民xxx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xxxx余份。二是xx月xx日,x省科技特派团有关专家教授赴xx县开展设施蔬菜、葡萄、甘薯种植技术培训。县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种植基地管理(技术)人员,农机操作技术员、种植户、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等,共计xx余人参加在县委党校举办的培训班,xx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评为先进工作站。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新投入不足。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投入少。研发投入明显不足,一些企业更多地追求短期效益,满足于短平快,技术上以跟踪、模仿为主,尚未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

2、创新成效不明显。我县中小企业居多,企业发展模式以“营销主导”为主,“研发主导”为主的企业较少,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原创性技术成果很少,关键核心技术还未突破(比如抗突发短路技术、立体三角卷铁芯技术等),省级以上科技奖励还未突破,企业“两端”人才缺乏。

三、工作计划

1、力争xxxx年实施一项省级重大科技计划,培育x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争取新建x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和载体、新增培养x个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

2、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围绕我县变电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引导和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积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xxxx年确保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xx家,力争完成xx家,入选瞪羚企业x家,力争独角兽(潜在、种子)企业获得零的突破。

3、抓好企业研发投入工作,力争xxxx年研发投入占GDPx.x%以上。

4、继续实施好科技金融工作。积极推动“科贷通”科技金融服务项目,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更贴心的专业金融支撑,力争新增x家以上企业获“科贷通”金融服务。

5、做好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省“双千”计划申报工作,确保x家企业申报,力争x-x个双千项目立项。

第四篇:科技局年终工作总结

一、2011年工作与成效

2011年,市科技局紧密结合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大型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各科普联席成员单位科普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重视民生、贴近群众、展示青少年创新和创意的的科普活动,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以科普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公民素质

一是开展科普宣传月活动。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联合印出了《关于举办XX市第十六届“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的通知》,要求各成员单位、各区县精心准备,积极参与,做到“一统五到位”,即认识统一,组织、人员、资金、资料、时间到位。各区县也纷纷召开了科普领导联席会,根据区县经济发展特色制定出工作方案。3月23日,XX市第十六届“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启动仪式在龙马潭区特兴镇举行。市委常委、秘书长朱家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光荣,市政协副主席张方正等市领导出席了开幕式。XX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30多家单位参加本次活动,发放资料、图书、挂图60000余份,免费义诊400余人,活动惠及6000余名农民群众。在活动期间,为使科技知识走进农村千家万户,市科技局与XX飞高农村数字电影公司联系,通过3个月的筹备,针对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农业产业结构特点,编辑了10个适用技术科教短片,指导农民春耕生产。于2月底开始在三个区免费播放。活动月期间,每个村根据自身农业结构特点“点播”科教片,三区共在498个行政村共5万余人享受到“科普快餐”,得到农民朋友热烈欢迎。

二是科普进社区、校园。在活动月期间,我市在全市积极开展“科技进万家”专项科普活动。深入社区对市民和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举办青少年科普活动。结合城市社区建设和居民需求,组织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 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寓科普宣传于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之中。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以“五小”为主的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争当“小问号”、“小发现”、“小能手”,开发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节假日在市中心设立服务点,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布置展板、播放广播、接待咨询等形式,在少年中宣传文明礼仪知识、法律知识。通过办培训班,科普画廊等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进校、进社区等系列科普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积极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开展科技活动周。5月18日,XX市2011年科技活动周在省级科普基地XX市博物馆正式启动,共9个科普联席成员单位20余人参加。本届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博物馆举办的XX市“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展正式开馆。主要是展出我市十一五期间获得省、市重大科技奖励的成果,开馆当日,就接待部分科普成员单位和学校500余人,市人大、市政协分管科技的领导也亲临现场参观指导。开展科技咨询一条街活动。部分科普联席成员单位在博物馆前设立了咨询台,散发环保、健康生活、卫生等科普资料,接受群众咨询等。本届科技活动周以“科技支撑重点跨越”为主题,启动仪式上共散发资料8000份,咨询100多人次。首次举办学校科技活动周。5月15日,国际天立学校利用集会时间首次举行了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学校副校长牟世平主持仪式,副书记刘孝辉,副校长陈光明,亲临现场指导,启动仪式庄重而热烈。活动周启动仪式上要求学校科技活动领导组动员全校师生员工一起来参加XX天立学校为期七天的科技活动周。在此期间,开展读科普书、学科学知识、写科技论文,做科技作品等科技活动。通过学校广播­——校园之声,连续一周每晚定时播放科技专题文章;学校的周末影院播放科普短片、卫生健康知识专题片,促动学生改变日常生活中的陋习,倡导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校医务室专门宣传疫病防病等方面的知识,为学校各班级卫生委员开展专题讲座­——突出公共安全科普知识;教科室组织了以往参加创新大赛的制作项目展;美术组将以往优胜作品巡回展出,通过参与科幻画的构思、创作,少年儿童的科学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得到全面的培养,在初中起始年级中促动了不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参加科技活动周活动的机关干部、科技人员达上1000人次,涉及90多个单位,组织了10余个宣传队,出动了宣传车200多辆次,书写悬挂宣传标语300余幅,深入到全市有关乡镇、街道和部分学校开展科普宣传,在全市形成了社会各界踊跃参与的良好格局。共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0万余份,赠送各类科普书刊1万余册;举办各类技术培训50余场次,培训人员达5000人次;现场咨询1万余人次;播放科普录象电影120场次,观看人员达1万人次;办

科技专栏500期,提供科技信息300余条;展出科普挂图、展板200余幅。

四是举办“科技活动周国家高性能液压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知识产权培训”。邀请省知识产权局专家讲授知识产权保护基础知识,我市龙马潭区(四川XX经济开发区)所属区域内的机械、化工类企业和XX国家高性能液压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共47余家企业主要负

责人和科技(技术)人员、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四川XX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龙马潭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相关人员共计70余人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会是根据省知识产权局2011全省重点培训项目计划举办,同时也是我市科技活动周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培训会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参训单位普遍反映受益匪浅。通过培训,将有利于我市培养一批知识产权(专利)工作的“明白人”和一批能够熟练掌握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人才,进一步推进四川XX经济开发区和XX国家高性能液压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所属企业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推动全市科技创新进程。

五是科技特派员工作进一步得到巩固。2011年在位科技特派员219人,其中法人科技特派员18人,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6个。开展各类培训2100多场次。参培农民达22.11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9.29万份,引进新品种近206种,推广新技术219项,建立利益共同体71个,建立专合组织近108个,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32项,项目总投资2.58亿元,实现利润近9123万元,带动农民增收超亿元。为了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市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若干意见”。科技特派员选派后,积极开展科技创业行动,通过近几年的服务实践,先后探索出了“实体创业型”、“技术推动型”、“市场带动型”、“团队服务型”等新型服务模式,在科技与农民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的服务平台,搭建了科技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2011年,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受到省上的肯定,XX市科技局、泸县县委组织部被省科技厅、省人社厅联合评为“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泸县粮食局高级工程师江世清、古蔺县畜牧局助理畜牧师向德被评为“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

六是加强科普阵地建设。今年新认定了纳溪区丰乐镇桂花生态观光园、古蔺县大寨土鸡种鸡养殖场等两个单位为第四批“XX市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全市各科普基地常年向大众开放,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各种讲座、培训、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培养了一批青少年科普爱好者、社区科普员、农村科技示范户等,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我市科普事业发展。对积极支持科普工作的单位及个人向省科技厅推荐,今年共推荐科普先进集体4个,先进个人5人。

二、2012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抓好四个大型科普活动。

2012年XX市科技局将继续抓好四个大型科普活动:⑴“三下乡”。1月份积极配合XX市委宣传部搞好“三下乡”工作。⑵科普活动月。抓好每年3月份“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活动,举办好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启动仪式。⑶科技活动周。2012年科技活动周将继续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知识进企业活动。⑷积极协助办好XX市每年12月份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在开展“四大”活动中,探索向企业拓展的方式和渠道,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

(二)发挥科技载体作用。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三结合基地、农业科技园区、中药材基地、专家大院等科技示范基地,每个基地全年开展三次以上的讲座、科技培训或其它科普活动。

(三)加强网络载体建设。市科技局、农村科技中心、情报所等科技网站,开辟科普专栏,每月更新科普信息。

(四)建立宣传阵地。通过XX科技等杂志报刊,科技网站等媒体做好科普宣传工作。

第五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20xx年,在上级科技管理部门的关心指导和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市科学技术局紧紧围绕坚持“三化”统筹,打造“五个亮点”的战略部署,以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强化工作推进落实,积极做好科技统计工作,为制定科学技术政策、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现将我局一年来科技统计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科技统计是制定科学技术政策、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的重要依据,是加强科技宏观管理和决策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做好科技统计工作,为各级管理部门了解情况、制定调整政策、指导工作提供科学统计分析资料,同时为促进科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础。因此,要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就不能忽视科技统计在科技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为把此项工作做细、做准、做实,我们成立了科技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由党组一把手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成员之间做到了职责明确、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共完成各项科技统计工作。年初召开科技统计工作专题会议,认真总结科技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清理工作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为扎实开展科技统计工作奠定基础。

二、强化制度,完善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科技统计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我局始终坚持按制度办事、按章理事,和完善制度为着眼点,制定并完善了科技统计工作管理规章、科技统计工作培训制度,同时制定了省级以上重大重大科技项目年报制度、科技成果统计制度、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年报制度,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季报制度,高新技术企业等统计年报制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月报制度、专利统计月报制度等,并适时进行了相关专项统计分析。

20xx年完成了XX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执行情况调查表、全省企业技术难题和需求征集表、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需求情况统计表等多项科技统计,并建立完善了科技统计数据库。

三、注重全面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一是加强我局科技人员统计知识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定向培训等方式加大对在科技统计业务知识和提升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培训,以达到“快”、“细”、“准”的要求。二是加强企业科技统计人员的培训。由于企业科技统计人员流动性大,经常给你更换统计人员,为做好科技统计工作,科技局每年召开科技统计培训会议,讲清科技统计报表的各项要求,并经常保持与企业的联系,把好统计报表的数据来源关。

四、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统计工作综合服务功能。

一是以活动为载体,加强科技统计工作。在全市开展科技大调研活动,了解企业发展科技需求,发放了企业科技需求登记表,并对回收的需求登记进行认真整理、分析,撰写了调研报告。二是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数据质量是科技统计的生命线,要坚持质量第一、实事求是、依法统计的原则,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完整性、统一性。三是切实发挥统计数据功能。为了充分发挥科技统计数据的作用,更好地为科技工作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统计报表出来后,及时总结,认真做好统计分析工作,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每次的统计分析报告因选题新颖、内容充实、有理有据。每年的年报统计工作结束后,将统计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并建立专门统计数据库保存。确保科技统计数据能够正确、及时的为各级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科技统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使科技统计不仅可以为科技管理决策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而且可以跟踪科技政策实施情况,向科技政策决策者反馈信息,对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载科技局2010年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技局2010年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 2015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科技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和省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绿色崛起赶超晋位”的总体......

    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服务搭平台科学发展惠三农2010年,县科技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把科技服务“三农”作为科技局工作的重中......

    科技局2011年度工作总结

    科技局2011年度工作总结2011年是我市稳步实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关心指导下,我局坚持“合作创新、......

    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来抓,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较好地......

    科技局工作总结

    20xx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为确保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开好头、布好局,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今年以来,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技管理......

    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来抓,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

    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战略思维,以“加大对外开放,创新服务体系,培育科技亮点,驱动经济......

    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工作总结 **年在师市党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兵团科技局的指导和帮助下,科技系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师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成果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