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热点专题--资源环境

时间:2019-05-15 12:2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地理热点专题--资源环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地理热点专题--资源环境》。

第一篇:高三地理热点专题--资源环境

2006年政治高考热点专题

(三)大力节约能源资源 ,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川省中江县仓山中学唐成虎(整合)

一、热点问题的背景

1.资源 “ 瓶颈 ” 敲响节约警钟。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 , 特别是人均 GDP 超过 1000美元之后 , 结构性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这种变化既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 也包括消费结构的变化。从经济结构变化看 ,近几年我国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重化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去年已达 67.6%o 重化工业往往是高能源消耗、高资 源消耗的产业 , 它的加速发展是造成近几年资源、能源紧张的最 主要原因。从消费结构的变化看 , 特别是一些城镇居民的消费 结构正在实现从传统的 “ 吃、穿、用 ” 到 “ 住、行 ” 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导致了资源消费强度的增加和使用方向的变 化。

另一个新情况是 , 我国出现了快速城市化现象 , 城镇化水平以年均一个多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 相当于每年从农村转移 1400 万~1500 万人到城镇。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 41%, 到 2020 年估计达到 6096 左右。一般来讲 , 城镇人口人均 能源消费是农村人均量的 3.5 倍。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已是必然趋势 , 这必然会相应增加能源和资源的消费。

还有一个基本国情是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我国的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 3 位 , 但人均占有量居第 53 位 , 仅为世界人 均占有量的 1/20 大量不可贸易的资源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 , 我们的矿产资源国内供应能力、保障能力也不足。在 45 种重要战略性资源当中 , 据 估计到 2020 年时我们将有 9 种严重短缺 , 有 10 种短缺。所谓 短缺是指某种资源的外贸依存度在 40%~70% 之间 , 外贸依存 度超过 70% 以上为严重短缺。

温家宝总理指出 , 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 软肋 ”, 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 “ 心腹之患 ”。这种基本国 情 , 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当前 , 我国资源 “ 红灯 ” 已经亮起 , 电力、石油、土地和水资源等最重要的资源、普遍紧缺。2.环境污染和主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2005 年 1 月 27 日 , 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量的 “ 环境可持续指数 ”(ESI), 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对外发布。在全球接受 调查的 144 个国家和地区中 , 中国位居第 133 位 , 列全球倒数第 12 位。

我国的化学耗氧量(主要是水污染物)、二氧化硫、消耗臭 氧层物质排放量居世界第一 , 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 界第二。我国单位产值的排污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倍 , 我 国每万美元产值消耗矿产资源是日本的 7.1 倍、美国的 5.7 倍、印度的 2.8 倍。我国 1/3 的国土被酸雨侵蚀 ,7 大江河水系中 劣五类水质(即丧失水功能 , 不可农业用、不可工业用 , 更不可 作饮用水源。专业术语称为 “ 劣五类 ”)占 41%, 沿海赤潮的年 发生次数比 20 年前增加了 3 倍 ,1/4 的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 , 1/3 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 ,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 不足 20%, 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仅为 32%, 全球污染最严重的 10 个城市中 , 中国占 5 个。

据世界银行测算 , 中国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当年GDP 的 8%;中科院测算 , 环境污染使我国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 水平高 7%,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 GDP 的 15%;环保总局的生态状况调查表明 , 仅西部 9 省区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地 GDP 的 13%。

环境对人民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明显的危害 , 去年 , 我国患 病的人数已增至 50 亿人次 , 因健康不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8000 亿元 , 相当于当年 GDP 的 7%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02 年报告称 , 中国每年空气污染导致 1500 万人患支气管 病。

3.“ 粗放型 ” 经济增长方式令人堪忧。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但经济增长主要 “ 依赖资源的高投入 ” 来实现的 , 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 境代价。上世纪最后 20 年 , 我们以能源消费翻一番为支撑 , 实现了 GDP 翻两番的目标。资料显示 , 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 率约为 33%, 比发达国家低 10 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 40%。而电

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和纺织 8 个行 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 ,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 40%O 机动车 油耗水平比欧洲高 25%, 比日本高 20%o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 15~25 个百分点 , 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 先进水平低 20 个百分点。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 就是要处理好经 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 , 才能达到人与自 然的和谐 , 做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及其特征和利用状态

(一)什么是资源(经济常识上册P47)

(二)资源特点:(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可利用的资源具有有限性,不可再生性)

(三):当前人类利用资源特点:①受经济利益的推动,利用资源呈现掠夺性②人口急剧增长,资源消耗呈现膨胀性③科技发展水平不同,资源利用呈现不平衡性④经济发展方式与水平不同,利用资源常常呈现紧缺性、浪费性、对环境的破坏性等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资源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制约性矛盾更显突出,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不利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一)经济方面:

1.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市场经济的含义和目的)

2、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所决定的。

3.这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4.这是加快我国对外开放,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

5.这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缓解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二)政治方面:

1.它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的大事,是贯彻我们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2.它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大事,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3.它是事关国家安全,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重要作用的需要。

四、如何推进资源节约性社会建设

(一)国家

1.坚持依法治国,建立有关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2.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法行政,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的有关机制和有关体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鼓励和奖励资源节约的政策,反对和控制资源浪费,制定和实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走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严格监督检查。

3.加大政府改革力度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促使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4.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让人民群众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5切实履行好国家职能,特别是经济管理职能,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力度。

(二)企业:

面向市场生产,立足自主创新,努力改进技术和设备,降低产品的消耗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产品的竟争力和科技含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三)消费者:

广大消费者要切实转变对资源消费的观点,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增强节约意识,从小事做起,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资源节约的活动格局和局面。

五、应掌握的与热点问题相关的教材观点

(一)、经济学角度

1.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直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 , 万能的 , 市场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 所以 , 我们要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 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进程 , 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同时 , 也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 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 , 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 制度。如运用财税、金融等手段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实施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建立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强制淘汰制度;对严重浪费资源的做法和行为 , 依法严肃查处等。

2.依靠科技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 “ 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 ” 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 , 在这种经济中 , 人们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型的和一次性的 , 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 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 缺与枯竭 , 并酿成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目前 , 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原 材料和水资源消超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浪费

资源的现象相当严重。要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必须要 依靠科技进步 , 调整经济结构 , 切实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率的经济 增长方式 ,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 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此穷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 , 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 “ 三赢 ”。

3.生产决定消费 , 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近年来 , 我国高耗能高耗材行业发展过快 , 比重偏大 , 是导致能源资源消耗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 必须注重结构调整 , 构建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结构。而要做到这 J 点 , 除了要重视体制、法律、政策的作用外 , 还必须重视发挥消费的反作用 , 注重优化消费结构 , 鼓励公民消费能源 资源节约型产品 , 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 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费风尚 , 以剌激生产者生产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产品。

(二)、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是客观 ,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 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把建设 “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作为基本国策 , 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 , 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 , 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119 毛、4.5%、42%、18% 和 7.3%, 重要资源短缺已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近几年 来 , 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供应全面紧张 , 凸现了资源对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 软肋 ”, 淡水和耕地紧 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在这样的国情下 , 解决我国资源供求矛盾 , 促进经 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 根本出路在于 , 坚持节约与开发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 ,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 它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 , 事物 , 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 , 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 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节俭美德 , 将节约型社会观念塑造为全民的主流意识 , 一切妨碍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思想观念都 要坚决冲破 , 以此筑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文化堤坝。同 时 , 清理一切不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 , 并在此基础上 , 借鉴发达国家的有关经验 , 健全节约资源能源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体系 ,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3.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 规律是客观的 , 我们要尊重规律 , 按规律办事。传统经济是粗放型的 , 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 , 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依靠先 进技术和科学管理 , 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产出 , 它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必须符合自然生态规律 , 向着有利于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 , 并应用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和方法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无疑是符合规律的选择。

4.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 , 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可见 , 加 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 战略决策 , 是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寻求最优目标的体现 , 我们要从战略 和全局的高度 , 充分认识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5.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 正确的价值观能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以往我们坚持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 而忽视生态价值的急功近利的价值观 , 导致人们大量不合理的活动 ,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 最终也不利于 经济的发展。科学的生态价值观要求我们既要重视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 , 又要 重视其生态价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正 是坚持科学生态价值观的体现 , 它必将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 把经 济社会发展带入科学发展轨道。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 历史的创造者 , 要坚持群众观点 , 走群众路线。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事情 , 它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 , 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应当大张旗鼓地宣传节约 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 , 建设节约文化 , 倡导节约文明 , 形成 “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 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节约资源培训工作 , 广泛开展节约资源科普教育 , 使广大群众掌握节约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 , 形 成全民参与、人人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政治常识角度

1.国家履行经济职能。

国家有组织经济建设 ,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国务院组织召开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 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 是国家履行经济职能 , 促进经济发展的表现。

2.国家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国家有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国务院组织召开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 发出《关于做好建 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 也是国家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 保护自然环境 , 保持生态平衡的表现。

3.国家机构坚持 “ 对人民负责原则 ”, 贯彻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对人民负责 , 努力为人民服务 , 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 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 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是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 , 贯彻 “ 三个代表 ” 重要 思想的体现、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要建立健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认真实施有关法律;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制定和实 施强制性标准 , 推动生产、建筑、交通等方面的节约能源资源和环保工作。

5.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 要大力节约能源资源 ,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都体现了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

六、应了解和掌握的与热点问题相关的一些重要观点

1.必要性。

推进能源资源节约 , 既是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 , 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2.措施。(1)要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 , 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 , 降低这 些行业的资源消耗水平。

(2)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 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 市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 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 , 推动产业循环 式组合。

(3)进一步健全促进能源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 , 严格执行节能降耗的管理制度。

(4)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政策手段 , 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 形成全社会自觉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

(5)积极开发资源节约技术 , 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替代等先进技术 , 积极发展新能源 和可再生能源。

(6)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 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

(7)同时 , 要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 , 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 , 着力解决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 , 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七、命题角度的多维思考

1.设置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能源消耗与产出上的对比材料 , 用经济学原理说明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性 , 用政治学原理说明政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作用 , 并说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哲学依据。

2.结合哈尔滨环境污染的事例 , 从政治学角度说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政府的职责 , 从经济学角度说明政府应怎样发挥作用。

八、练习

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表明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①实行企业破产制度②让大企业兼并小企业③采用先进技术④降低消耗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①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②能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材料启示我们:①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材料要求政府:

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充分发挥经济调节的职能④党提高执政能力,履行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职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运用经济常识有关道理,说明怎样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6、材料一: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海市一批电石、硅铁、焦化等项目在刚刚建成或即将完成投资转化为生产能力时,由于受到市场变化,政策调整,下游消费不畅等因素的影响,大面积“猝死”,尽而引发了失业增加,财政锐减,投资蒸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陷入萧条,部分投资者和工人闹事等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投资者15亿元血本无归,厂房空无一人,设备闲置,政府反陪投资者500多万元的惨状,人们戏称为“乌海现象”。

运用有关哲学道理说明其行为的后果。

7、材料二:甘肃省张掖市,曾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水则是张掖市的生命。它居于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游河口,集中了全流域95%的耕地,91%的人口和89%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于张掖的经济迅猛发展,黑河取水量大增,下游供水不足,导致下游经济发展受阻,成为北方沙尘暴的策源地。张掖必须向下放水。国家一道行政命令,使张掖人痛苦地做出了选择,由种植高耗水的小麦、水稻改为种植低耗水的玉米、草畜和蔬菜。并建立了“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约用水运行机制。张掖继续呈现着绿洲一片,庄稼喜人,经济发展良好的局面。

运用政治学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地区这样做的道理。

参考答案

5、①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使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治的手段规范市场经济资源的配置,通过价格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使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资源消耗。

③企业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④消费者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从小事做起。

6、材料一

①该地政府没有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办事,其行为盲目,故其结果事与愿违;

②该地政府未能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资源的利用与经济大发展之间有紧密的联系,由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当,故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③该地政府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既违背客观规律又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损害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该地政府未能走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导致决策失误

7、材料二

①该地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当地经济;

②该地政府坚持为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依法治国的原则;

③该地政府切实履行经济建设和管理职能,通过产业结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和水资源节约; ④该地政府坚持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做到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选择题:1B 2D 3D 4A

第二篇:高三地理教案:我们周围的环境

高三地理教案:我们周围的环境

【摘要】鉴于大家对查字典物理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理教案:我们周围的环境,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地理教案:我们周围的环境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学习目标】

1.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说出上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

【课前预习】

1.复习高一地理人地关系发展历史知识

历史时期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采集渔猎时代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

新技术革命时期

2.了解自己身边的一些环境问题。

【问题探究】

一.环境概念和分类

1.环境的概念?

2、填表环境分类: 概念

举例

天然环境

人工环境

良性

恶性

二、人类与环境

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

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

【归纳总结】

1.人类离不开环境

2.环境的反馈作用。

3.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两方面,对立统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课堂反馈】

读下图思考回答: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江南丘陵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第三篇:环境热点

区域梯度发展带来什么?

实行区域梯度发展,不仅是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内涵。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长期以来纠结在粗放型发展模式之中的结构性缺陷和先天不足暴露无遗。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日益迫切的要求。

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求我们抛弃高消耗、重污染和低效益的生产方式与行为,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提高发展质量,提升自身在经济竞争中的综合实力。这恐怕是很多人对于转变发展方式的直观理解。然而,细加揣摩,恐怕却绝非如此简单。转变发展方式恐怕应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层内涵,就狭义的概念来说,大抵可归于上述论断,而就广义的概念来论,还应包括区域间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协调配合与互促共赢。党和国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制定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策略。对于调结构而言,绝不应仅满足于一区一地的结构调整,更应站在区域甚至全国的高度,致力于产业种类、规模的结构调整,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一个互相衔接、有机配合、各具特色与活力的整体。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党和国家区域梯度发展战略的见解,可谓独具慧眼、切中要害。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只有形成区域发展战略梯度,才能构筑好应对危机的基础。

广大的空间、不同的区域优势,使中国应对危机有着自身的优势,中央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本意,就是要让我国经济由“单极突进”发展为“多轮驱动”。

由“单极突进”发展为“多轮驱动”,这一发展战略要求各地决策者必须认真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是继续闭门造车还是开门合作。长期以来沿袭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发展方式,虽然使一些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但也导致了以邻为壑的恶性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比比皆是。经济发展水平低,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和有限的环境容量。

而实行区域梯度发展,不仅能有效地消除各地在经济建设和发展上各行其是的症结,更使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具备了现实基础和极大的发挥潜力。

毋庸置疑,要实行区域梯度发展,就必须认真调查和科学分析各地不同的资源环境禀赋和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准确把握当地的敏感环境要素,依据各地不同的资源特点和环境状况,统筹考虑各地能够发展和应该发展的产业种类,科学确定其规模。同时,通过市场和行政手段相结合,推动不同地区间在产业和工业结构方面的衔接、协调和配合,使每个地区的资源环境都能与产业发展相吻合,各地区之间不同资源环境特色能够各自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互为依托、互为补充,从而实现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并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整体竞争实力。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区域梯度发展的目标。而在整体范围内以资源环境的科学合理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也应该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更深层次的内涵。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有3个问题急需解决。

建立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的价格体系。只有形成了这样的价格体系,才能保障区域梯度发展的公平合理。统一且具可操作性的价格体系,能够促使各地在发展中精确计算资源环境代价,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和环境,构建与资源环境特色禀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并保持适度的规模,以降低发展成本,与上下游地区形成协作关系追求合作共赢,避免环境成本外部化情况下的盲目扩张和无序竞争。

赋予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法律的刚性。各地只有严格按照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科学划定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才能保证科学判别和正确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环境,甄别敏感环境要素,使结构调整和产业选择建立在资源环境能够承载、优势得以发挥的基础上,同时确保敏感环境要素不会受到影响甚至破坏,为当地可持续发展和区域梯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环境优先。区域梯度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梯度转移,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着力发展速度,更要追求发展的质量和长远效益。要严格环境准入,以环境影响评价在源头把关,以强化执法监管在过程中控制,高度警惕和严密防范高耗能、重污染行业借此名义转移,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区域梯度发展,既对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提出了现实要求,又为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第四篇:2018年热点地理

■与过去多年的两位数增长速度相比,尽管我国经济增速在“换挡”,但无论从国际横向比较还是从历史纵向上看,7.4%或7%的增速都不算低,既有继续处于合理区间的“面子”,也有各项民生指标稳定增长的“里子”。■经济发展的“面子”,是稳增长取得预期目标,主要体现为国民经济仍保持着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的“里子”,使各项民生指标继续明显改善,主要体现为老百姓“有活干、有钱挣”。“有活干”,是指就业情况总体稳定。“有钱挣”,是指居民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稳增长面临较大的短期压力,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尽管增速有所回落,但在近年来主动调结构、转方式的努力下,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节能降耗等方面都有积极变化,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出现稳步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不必太纠结于一两个百分点的回落,更不能存在过分焦躁心态,而是要从新常态视角认清发展大局,正视困难、保持定力、主动作为,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三者之间的平衡点,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切实推动经济量增质更高。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和思路,以全面深化改革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成绩来之不易。上半年,尽管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在增大,但经济继续在合理区间内运行,涌现出来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巩固。

一、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合理区间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与发达经济体增速变化轨迹相比,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2014年我国GDP增长7.4%,今年一季度增长7%。与过去多年的两位数增长速度相比,尽管我国经济增速在“换挡”,但无论从国际横向比较还是从历史纵向上看,7.4%或7%的增速都不算低,既有继续处于合理区间的“面子”,也有各项民生指标稳定增长的“里子”。经济发展的“面子”,是稳增长取得预期目标,主要体现为国民经济仍保持着中高速增长。放眼全球,我国经济连续保持33年高速增长已属世界罕见,7%左右的增速仍然是全球比较高的增速,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明显高于主要发展中国家。2014年,美国经济增长2.4%,欧元区增长0.9%。并且,由于基数巨大,7%的增速所对应的增量已经达到约80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其含金量是非常高的。经济发展的“里子”,是各项民生指标继续明显改善,主要体现为老百姓“有活干、有钱挣”。“有活干”,是指就业情况总体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将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惠民生成效显著。2014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增长1.9%。今年一季度就业继续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稳定的就业形势为民生改善、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有钱挣”,是指居民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比去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5216元,同比名义增长11.1%。居民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进一步证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在不断提高。近期,尽管我国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就业和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经济发展的韧性不断得到增强。从长远看,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和空间从容应对各种挑战,顶住各种压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新动力正在积聚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刀阔斧地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热情。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日趋浓厚,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加快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正在催生出许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产品,推动经济成长的新动力正在加快孕育。新主体加速涌现。自2014年3月份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到当年底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146.7万户,增长16.8%,注册资本(金)增长85.8%。今年一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4.3%。与此同时,民间投资热情高涨。1—4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7%,增速比全部投资快0.7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的65.3%,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4月份,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随着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铁路、电信、教育、医疗等行业以及公用事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民间投资在稳增长中将发挥更为积极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激发创业创新的不竭热情是今后及“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真正动力所在。新业态迅猛发展。当前,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中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互联网+”得到市场的积极响应。在信息技术的催化融合下,传统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蕴含着巨大的发展动能。电子商务、电子医务、电子旅游、网络教育等新业态正在快速发展,移动能源、移动打车、移动家装等新模式层出不穷,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日益增强。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0.9%,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出30.5个百分点。其中,网上服务零售额增长43.9%,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40.3%,后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9.3%。“互联网+”相关投资也快速增长,1—4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5.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9.1%,增速明显快于全部投资。新动力孕育成长。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技术创新点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产业创新升级步伐加快。4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6个百分点。1—4月份,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1.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5%,医药制造业增长1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第五篇: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问题成广东发展“瓶颈” 清华大学教授: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要成为一种文化

“去年珠三角出现„民工荒‟,今年广东出现„油荒‟,这些都是旧经济发展模式走到尽头的征兆。”在前天举行的“循环经济和绿色广东”高层论坛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指出,广东是全国的经济前沿阵地,这种旧的发展模式也是在广东最早显现出了它的弊病———“只看产出,不看成员的收入”,在产出中则只看GDP显示的数字。

高速发展需要新的经济模式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鲁云表示,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在广东省快速发展的20多年里已集中出现,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尖锐,已成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严重“瓶颈”。

过去的发展模式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根据统计数字,2004年广东每万元GDP能耗0.94吨标煤,耗电量1488.29千瓦时,耗水量111.6立方米。孙立平指出,“在现有旧的经济模式下,中国要实现在十年二十年内的高速发展是不可能的,要使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那么要大约60个地球来供给中国使用的能源”。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花了全球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以及40%的水泥,消费量为全球的1/3,但是GDP不及全球的4%。我国每公斤煤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是0.36美元,世界平均是12.6亿美元,日本是28美元。

加快循环发展广东四条途径

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孙立平的看法是,通过税制的改革、强化法律的作用,使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一种文化。在建立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时候,人们更多是考虑价格的杠杆作用,但这远远是不够的。在社会当中,价格对有浪费能力的人所产生的制约作用往往是很小的。比如说,他有钱,那他多浪费两吨水,价钱虽高,但是价格能起的作用是很小的,价格只是对一般人起作用。但在欧洲,再有钱的富翁也不开大排量的轿车,一方面是因为石油价格高企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种节约的价值理念在起作用。

具体到广东,李鲁云认为要从四个途径加快循环发展。一是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大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约各种资源;二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和服务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三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置量;四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快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注重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技术与装备。本报讯记者黄宙辉实习生梁桃英

下载高三地理热点专题--资源环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地理热点专题--资源环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资源环境审计

    为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切实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在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近日,审计署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

    资源环境论文

    中国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如何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 学院: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09级土木四班 姓名:汤豆 学号:2009103097 中国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如何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

    资源与环境

    资源与环境—人类生活的保障 人类自诞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错综复杂......

    浅谈高三地理时政热点复习教学[共5篇]

    浅谈高三地理时政热点复习教学 —罗平二中 王正刚 摘要:每年的高考地理题目,有很多都是以热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但并不是考新闻本身。所以,在热......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地......

    高三地理工作总结

    高三地理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我担任了高三地理教学工作,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特对过去的工作总结如下:一、依据考纲,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考纲,注重......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1 一.工作思路遵照学校今年本期的工作计划,我们高三地理科在本期的工作思路主要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取得XX年高考的优异成绩。二.......

    高三地理教学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 魏小民 现就我个人的高三地理教学复习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夯实基础,构建以主干知识为框架的知识体系 1、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 重视复习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