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天津修船技术研究所陈 媛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已逐步被大多数企业认识、理解和接受,成为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措施。2006年我所开始贯标,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有效地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使企业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使企业不断改进管理工作,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一、走出误区是开展质量认证的前提条件
自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以来,很多企业对质量认证积极性很高,但由于认识上的差异,有些企业对认证工作存在一些误区。一个企业要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尽快走出误区,使质量认证工作全面、健康、有序地发展。
1.要走出质量认证得不偿失的误区。有的企业认为质量认证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认证工作得不偿失。实际上,一个蓬勃发展的企业,必然要对其质量体系进行合理、科学、充分的投入,从而建立一个健全、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而认证则是使管理工作更科学、更规范,也是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检测。
2.要走出质量认证可以一步到位的误区。一些企业为推动ISO 9001标准的贯彻实施,仓促开展认证工作。计划安排上迅速全面推开、急于求成,幻想一蹴而就。这样做虽然能使贯标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却容易促使基层人员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要使认证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就必须从培训学习标准开始,确定受控范围、编写文件,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做好每项工作,使全体员工都参与,使每个基层单位都产生贯标的内在动力。这样,才能使贯标工作逐步到位。
3.要走出重证书,轻运行的误区。有些企业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获得认证证书之后,就认为万事大吉了,仅把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当作获得顾客信任和提高企业影响力及知名度的手段。实际上,建立体系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组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质量成本。企业只有按照体系标准的要求有效运行、持续改进,才能达到上述目的。
二、有效运行体系是改进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
质量认证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而体系的有效运行,不仅能够为生产合格产品提供保证,而且还是全面改进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
1.有效运行体系夯实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ISO 9001标准吸收了当代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在文件要求、产品实现、管理职责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指导性。例如,一般认为购置的新设备不会存在质量问题。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采购产品的验证”条款中明确表示,“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也就是说,新购置的产品入库前必须进行检验,以提供满足采购要求的依据。这就好比我们到商场购买电视机,在付款签收前肯定要求服务人员开机检查其能否正常工作是同一概念。我所曾有一实例,为科研生产购置了一台箱式电阻炉,拆箱后按体系要求新采购产品也需再次检查,发现该设备上的温度控制器失灵,结果厂家给予了调换,避免
了使用后出现质量问题和损失。
体系标准中对企业质量管理相关的各方面都有规定要求,如规范采购流程,完善文件及记录管理,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加强工具设备管理等,通过体系中这些控制过程的实施,使各项基础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2.有效运行体系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ISO 9001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全员参与的原则,指出“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唯有其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为组织的利益发挥其才干”。换言之,要确保体系有效的运行,不仅需要领导层的重视,还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管理、改进质量的积极性,全面营造企业追求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如开展“质量月”、QC成果发布等活动;开展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规范员工的操作规程等,增强全体员工工作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员工技术技能水平,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3.有效运行体系掌握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方法。ISO 9001标准鼓励组织在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或一组活动,比如将与文件相关的材料、信息、设备需求、生成步骤、控制措施等相关资源以及管理办法进行统筹,从而达到文件控制的预期目标,就是一个过程。对企业内各项活动及相互作用的管理,就是过程方法。通过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以及对这些活动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连续监视与控制,能够保证最终生产出顾客需要的产品。因此,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掌握和运用好过程方法,就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持续改进原则是企业管理整体上水平的重要保证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八大原则之一,也可以说是质量管理体系精髓之一。体系要求不断发掘具有改进的潜力区域,持续改进过程(也就是各项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管理者应当不断寻求组织过程之效率和有效性的改进机会,而不是等出现了问题或问题成堆时才被迫去寻找改善或改进的措施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各项管理水平。
1.贯彻持续改进原则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能力。企业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之后,按照持续改进的原则,通过内部审核,定期检查质量管理措施和产品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如针对产品合格率、焊接合格率、一次检验合格率等管理目标上存在的问题,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能力。我所试验工厂经过几年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一次焊接合格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在产品质量提高的基础上,企业应通过管理评审再发掘产品质量可改进的潜力,适时修订提高质量目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能力。
2.贯彻持续改进原则改进管理效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按照持续改进的原则,要求企业研究生产的产品,在设计、采购、制造等各环节中能够采用新的科技成果的潜力区域,使企业的产品和技术跟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持续改进原则要求企业通过管理评审,及时更新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之后的过程控制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促进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层次。
3.贯彻持续改进原则促进管理工作整体上水平。在质量管
理体系运行一段时期后,按照持续改进的原则,企业应发掘管理项目中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潜在区域,不断扩大体系的运行范围。将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到以前认为与质量管理工作关联度不高的工作中。例如江西铜业集团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企业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党建工作也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并在2002年获得了全国第一张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我所在《中国修船》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收到较好的效果,成为同行的先行者。通过不断扩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范围,能够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均衡地提高效率,促进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质量管理工作越发高度重视。目前,集团公司各成员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已全面实施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正如中船重工集团董强副总经理指出的:认证只是入门,审核通过也只是证明达到及格线,要向更高的标准努力。我们要努力做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积极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为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实现“三步变成两步走,一步实现两目标”贡献力量。
第二篇:传媒怎样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传媒怎样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03-18)
为什么要进行认证
厦门电视台是全国第一家通过ISO9000的电视台。在对厦门电视台进行认证审核(相对于验收)时,中国方圆认证中心的审核专家坦承,审核电视台对他们是第一次,他们对电视不熟悉。在与他们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确对这个行业不了解,许多术语不懂。但令人惊讶的是,就凭这几位不仅对厦门电视台不熟悉、甚至对传媒很陌生的审核组成员,在短短三天的部门审核中提出的问题刀刀见血,哪里薄弱往哪里踢,被审核的部门开头还掉以轻心,后来都如临大敌,不敢怠慢。另外,审核组还查出厦门电视台五个不合格项,而且每个不合格项都有充分证据,让对方口服心服。在最后的审核组与高层管理者的反馈会上,审核组指出厦门电视台存在的薄弱环节,高层管理者发现:对厦门电视台的某些地方,审核组居然比自己掌握的信息还多。审核组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也让管理层感到一针见血、有的放矢。产生这种神奇效果的原因并不是审核专家有什么功能特异功能,而是审核专家拥有法宝——ISO9000族系列标准的通用性和普适性。这个标准集中了全世界质量专家的智慧,把各种产品的质量过程其共性的东西抽象出来,归纳出若干必不可少的要素,设计出优化合理的结构,规划出科学恰当的程序,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事实证明,有了这样一套质量管理标准,非常便于管理者、对方当事人以及认证机构发现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所以,ISO9000族系列标准专门设定了审核的程序和要求,这就是体现ISO9000族标准持续改进原则的审核机制。
目前,推动ISO9000族标准导入的最基本也最强烈的动机,对于我国传媒来说并不明显:传媒受众和广告客户似乎都不在意传媒有没有通过ISO9000认证。
之所以说标准管理势在必行,是因其对于规范传媒的管理,提高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切实的好处。
认证步骤
一、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
导入ISO9000体系首先要求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是长期有效的,是一个组织的理念,质量目标是每年都要改变的,非常具体。制定方针和目标迫使管理者必须明确自己的思路和目的。也许有些人说,不导入ISO9000也会有理念和目标。但ISO9000有三条与众不同:第一,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必须所有员工都熟记于心;第二,质量目标必须分解到每个部门,甚至每个人;第三,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和修改必须有理由,如果没有完成,必须分析并说明原因。这就使得理念和目标不是一句空话。
二、职能界定与分配。
针对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等常见症结,ISO9000设定了一个职能分配表,这个分配表根据质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和环节结构而成。只要按照这个结构进行职能分配,就能确保
质量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人负责,就能搭建起一个完备的质量管理大厦,就能发现自己过去职能分配中是否存在着交叉重叠、遗漏缺环等问题。
除了按事进行职能分配外,ISO9000也按人进行职能分工,它要求每位员工(包括管理层)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比如,在其它单位的一次ISO9000外部审核中,一位分管经营的高层管理人员在被审核时忘记自己还有一个职能是评审合同,果然现场审核中就发现好些合同没经过评审就签订了。ISO9000有能力发现这样的问题。
三、文件控制。
传媒有非常多的文件,有时每天都有上级部门的各种指示,这些指示常常具有时效性,可是时效性又没有明示,有些十几年前的文件可能还管用,有些上个月的文件就作废了。好些文件某些部分不管用了,而其它部分仍然有效。文件整理是个老大难问题。还有文件的发放,传媒几乎每个部门都可能收到文件,上级部门常常直接把指令下给新闻部门,而技术部门、广告部门也经常接到对口的上级指示,这些指示可能只管一个部门,但也可能涉及几个部门,文件的多头管理和发放常常会出大事。ISO9000对文件的控制有一套科学而严谨的管理办法。
四、记录控制。
ISO9000强调没有痕迹的管理是无效管理,管理必须留下记录。记录的控制至少有以下几大好处:一是避免漏洞,二是明确责任,三是便于分析。
厦门电视台在通过ISO9000认证过程中,审核员开具的一个不合格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是播出部门没有在季度和年终做播出事故和差错的分析报告,播出部门很委屈,认为自己的播出记录很完整,而且每次差错和事故出现时,都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并进行处理。但审核员认为,有记录却没有分析是浪费了记录的价值,及时的通报和处理不能代替一段时间后的分析,通过记录分析,可以看出哪些事故和差错是偶然的,哪些是一再重复的,从而找出事故和差错的的症结和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如何通过认证
导入ISO9000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是认证阶段和维护阶段。
一、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为通过ISO9000认证做好质量认证的咨询,也可以称为咨询阶段。根据传媒组织的大小、复杂程度的不同和员工的素质差异,这个阶段需要的时间各不相同,但至少需要三个月,没有上限,什么时候准备充分了再申请认证,否则欲速则不达。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要请好一个认证咨询机构。认证咨询机构的专家一般是上门服务。为了节约成本,咨询专家有时也可以通过电话和互联网进行指导。根据传媒的大小,各认证咨
询机构的报价不同,一般在三万到十万元人民币之间,如果机构特别大,费用可能要突破十万元。和价格相比,认证咨询机构的资质更重要。选择认证咨询机构主要看它的履历、经历及其专家队伍的构成,如果曾经有媒体经验会事半功倍。除了请专家之外,准备阶段没有其它大的开支。
和认证咨询机构签订合同后,传媒方的管理者代表非常重要,他对内向最高管理者负责,全权负责ISO9000的导入和实施,对外和认证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联系。因此必须有现代管理意识,最好是最高管理者的副职,能够调度和协调整个传媒运作。
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一是人员的动员及培训,二是体系的调研与设计,三是文件的编写和修改,四是体系的试运行,五是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审核。这些工作大都可以结合日常工作进行,专门的时间一般是分别集中一两天,而且这种集中有时有助于日常管理,比如管理评审往往可以和季度总结和半年总结结合在一起,收效超过一般的总结会。
ISO9000强调领导的作用和全员参与,但只是要求全体人员熟悉整个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理解ISO9000的含义和意义,明白和执行跟自己相关的管理要求和作业流程,这一部分内容将主要通过培训来完成,专门的培训时间有限,一般就是几天,而且大多可以结合工作并分部门进行。人员的投入将集中在骨干,每个部门大约要抽调二至三个骨干,主要任务是参与质量体系的策划、设计和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与修改,他们不必全脱产,因为ISO9000不是简单地把过去统统抛弃,另行一套管理体系,而是将过去的管理模式按照ISO9000的标准补充、修改、完善,从而转变为新的管理体系。所以各部门的管理骨干应该在实践中完成这种转化,当然他们必须加班,如果忙不过来,可能需要有几天的时间来专门做ISO9000的导入工作。另外,整个传媒可能要抽调或增加一两个人员来专门从事ISO9000的文件管理和对内对外联络,这方面的工作量会增加很多。
二、认证阶段。
当传媒认为自己的质量体系运行已经比较健全时,就可以向认证机构申报办理质量认证手续。认证阶段的时间一般是几天,日常工作照常进行,不必停业迎考。认证的费用国家有确定标准,也是根据传媒大小,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认证的关键是选择好认证机构。能够发“文凭”的认证机构不少,目前国内两个最大的质量管理认证机构,一个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英文简称是CQC,一个是方圆标志认证中心,英文简称是CQM,它们都是国际认证联盟IQNET的成员,取得它们的认证,可以和许多的国外认证机构互换证书。还有一些是国外的认证机构,它发的“文凭”就是国外的。
认证机构受理传媒的申请后,会编写一份现场审核计划。认证机构是上门到现场进行审核的。审核的方式是抽样,如果发现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审核组会开具通知单,要求改进。如果一切顺利,审核组通过后,传媒就可以拿到ISO9000的通行证。
三、维护阶段。
认证通过后,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ISO9000的魅力在于它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所以持续改进是ISO9000的八大原则之一。拿到证书后,传媒要继续按照ISO9000体系的要求进行运行和改进,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为确保这种改进,体系要求通过ISO9000认证的传媒必须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发放证书的认证机构每年也将定期的进行审核,检查传媒的各项记录是否按照ISO9000的体系运行,如果审核发现问题,将开具不合格报告,责令整改甚至取消证书。通过认证的传媒每年必须交纳一定的费用给认证机构,这个标准国家也有规定,一般是几万元。(作者:邹振东/厦门电视台)
什么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在各个领域通用、被全球各个国家普遍认同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是一种管理标准,而不是一种产品标准。产品标准的对象针对是生产的结果产品,管理标准的对象针对是生产产品的过程管理。ISO9000标准产生的最初动因来源于交易。由于贸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用户希望供方能够提供其对产品的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的证明。这个设想终于在20世纪50年代末在美国变成现实,一个代号为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从对质量最为敏感且关乎国家利益的军工采购上入手,首开制订质量保证标准的先河,美国的成功经验给了全世界一个启示,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发布了一些关于质量管理体系及审核的标准。随后,一个在各个领域通用、被全球各个国家普遍认同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人们的期盼和推动下顺理成章推上前台,这就是通称为ISO9000族的系列标准。
第三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作业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总结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企业经营管理成功的经验和实践,应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以简明的标准形式向世界推荐的一套实用的管理理念、方法和体系。它的作用在于为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进而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毋庸质疑,通过施行ISO9000,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人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了管理者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减少了工作的随意性;帮助企业建立了一个逻辑关系紧密的管理系统(生产、采购、人力资源、研究与开发、营销);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推动市场开拓。ISO9000系列标准进入中国已十多年,客观地讲,这十多年不仅是中国企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品质不断改良的十多年,也是中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十多年。因此,可以说,ISO9000的出现,满足了众多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使更多经营者对科学管理有了更多的认识。但令人遗憾的是,不论在推行ISO9000还是在认证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进而导致当前的企业ISO9000行为走向困境甚至是混乱状态。现就目前推行ISO9000及认证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1、企业自身的问题。影响质量体系推行中获取成效的因素,主要有下述几方面:
(1)缺少对标准熟悉的骨干。只有管理层或个别人对标准一知半解,未能全面透彻地理解、领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及精髓,缺少对体系运行进行有效性、适宜性及充分性评价从而发现改进机会。
(2)重形式、轻实效,为取证而搞ISO9000认证,没有真正作为一项管理制度被企业各级人员广泛认识和运用。只片面注重文件化的编制工作,未能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去度身订做企业的“宪法”——质量手册,而是做一些表面功夫去应付第三方审核,忽视求取质量实效的质量改进和管理水平提升。
(3)对质量目标的制定不完全,缺乏操控性。反映在质量目标的建立过于形式和简单,没有定到点子上,操控性不强,没有提升空间。有的甚至缺乏检查、分析、跟踪工作,使得质量目标形同虚设;有的企业在获取认证后,质量管理未提出新的目标,由此也难以有新的提高。
(4)基础工作欠缺。反映在基础台帐不全或不规范,难以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甚至有些企业的管理层觉得搞了体系后增添了不少工作,要求多了,记录多了,做了很多原来不用做的工作,因此重视不够。更谈不上利用适宜的统计技术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不能给管理者提供能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的有参考价值的科学管理依据。
(5)目的不够明确。反映在把获取认证作为唯一目的,忽视持续改进原则,不注重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提升。
(6)缺少全员参与。反映在仅靠少数几名专业人员推行质量体系,甚至是咨询公司在做质量体系。管理职责不到,最高管理者和管理者代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不作为,日常工作各行其是,内审和管理评审走过场。往往导致难以全面推进。
(7)缺乏协调工作。反映在企业内部缺少沟通,不少接口部门出现扯皮现象,导致管
理层对生产进度难以掌握,出现交货期不准或不能控制的现象。
(8)少检查考评。反映在未对体系及质量目标定期检查、考评等等。导致员工对制度的淡化,丧失绩效的激励作用。
2、认证机构合力不足。中国认证机构“散”、“小”、“多”,形不成合力。虽然目前总数已达 100 多家,但很多机构规模很小,技术力量薄弱。已经形成规模,具备一定技术和管理能力,能够为申请人提供满意服务,并形成自身良性循环,具有发展前途的机构还比较少。很多机构只能通过价格战的方式来占领市场,商业味很浓,并且大有恶性循环之势,低价格、低素质、低标准,轻培养(培训)、轻质量、轻品牌,重市场、重效益、重眼前的现状已导致认证行业的不良竞争,造成当前认证市场的混乱状态。这样势必影响认证的服务质量,有的机构甚至可以先发证后评审,评审过程也是泛泛做些虚假记录走过场。导致企业对本来很科学、很严肃的质量体系认证看成是只卖一张证书而已,非但没有帮助企业从管理水平上得到提高,还令质量管理的作用在认证市场上大打折扣,造成当前企业对认证的消极,甚至偏见误解。这种证书“含金量”下降的现象也直接影响ISO9000的推行。
3、认证机构审核员水平的高低以及审核尺度的掌握,直接影响了企业施行ISO9000的有效性。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的关注点其实相当于一个指挥棒,企业往往以审核员的审核发现为准则。那么我们的审核员如果掌握的尺度不一甚至有误的话,则会引导企业走进误区。我在现场审核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受审核方往往说:我现在才明白,但怎么去年的审核员不是这样要求的?所以说如果审核员的专业水平不高或者对标准掌握有偏,那么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企业做好质量管理体系的对策
1、企业要使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获取良好的质量成效,宜采取下述主要措施: ⑴.注重全面检查与评价
①了解质量目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②检查质量职能中的薄弱环节;③了解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差距;④了解骨干层人员素质及推行ISO 9000质量体系的难点;⑤了解产品结构及同行业的水平;⑥了解企业发展方向及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⑦了解近三年质量及经济效益状况等。
⑵.建立可操控的有效目标体系
质量体系的推进与运行是否确有成效,必须坚持用数据说话,故在前期即要考虑建立目标体系。其要点:①要结合企业的质量方针提出;②目标的提出要注重可行性、先进性、适宜性、充分性和操控性;③要注重目标的综合考虑与评价,防止以单一目标代替全部目标的片面性;④要结合企业及产品自身的特点提出目标值;⑤目标值的确认注重可行性分析等。如某电子厂提出准时交货率、生产直通率、生产定额完成率、成品抽查合格率、投诉(退货)率、生产损耗、生产数量、库存数量及滞货库存等几项主要目标值,由此层层展开,才能最后评定获取的实际成效。
⑶.编制质量计划、进行层层分解
围绕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结合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总体安排,具体编制出各项质量计划。其要点:①明确现状及主要的问题点;②提出具体的实施或改进措施;③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④明确具体的实施期限;⑤明确检查人及检查(考评)日期;⑥明确协调和接口的办法和措施;⑦注重层层分解,各个专项具体落实到人等。
⑷.坚持内部质量审核及管理评审
为判定所建立和实施的质量体系是否确有成效,则要开展内审及管理评审工作,管理评审一定要从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来评价,从而发现改进机会。其要点:①要针对关键、薄弱环节开展;②要注重内审及评审人员的资格及条件;③要注重做好各项原始记录;④要坚持以数据说话;⑤要充分协调确认问题点;⑥要注重跟踪措施与反馈等。如上述单位某部门在质量体系刚开始建立时,准时交货率仅达58.5%,生产定额完成率仅为63%,客户投诉率为10.9%,这一组数据表明这是一个薄弱环节,应是加强内审工作的重点。
⑸.坚持开展质量改进活动
由前所述,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无论是开展认证工作的全过程,还是认证后要求取得更大的效益,坚持开展质量改进工作是促使获取成效的永恒主题。其主要点:①建立和完善质量改进的机制;②收集各类信息并注重准确、及时、有效;③注重质量分析,找准薄弱环节;④注重技术、管理、工人三结合进行集体分析;⑤注重收集各类原始台帐和凭证;⑥合理应用相关的数理统计方法;⑦注重各项改进措施的针对性、可行性等。如当发现客户投诉率为10.9%时,则应从产品制造到售后服务全过程进行全面跟踪,运用鱼刺图、排列图找出主要病症所在,由此进行系统性的质量改进活动。⑹.注重效果检查
推行质量体系及认证活动,是否获取真实成效,则要按前面所述效果评价的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其主要点:①要重点检查改进后薄弱环节的现状;②要检查体系运行情况及需修改的部分内容;③管理评审应由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并实施;④一切检查要做好记录并按程序归档;⑤对于成功的经验要纳入标准化;⑥遗留问题要继转下一轮质量循环,再行开展质量改进。如上述薄弱环节经二个月的质量跟踪,准时交货率由58.5%上升到78%,生产定额完成率由63%上升到 92%,客户投诉率由10.9%下降到零,说明确实取得了实际成效。
2、在现阶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手段解决认证市场存在的问题,提高认证的有效性。⑴.进一步规范认证市场和行为,优化组合认证机构,扶持中国认证的民族品牌,应对国外机构竞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
⑵.理顺国家认证主管部门和认证机构之间的关系。主管部门应加大力度对认证机构上报资料和获证企业的抽查,确保管理横到边,竖到底,避免将问题象“滚雪球”越滚越大。
⑶.国家认证主管部门要加大对认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操作和经营的认证机构。以免出现认证市场的恶性竞争局面。
3、审核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审核技巧,从而使审核增值。
⑴.加强对审核员的岗前及持续培训。平时可通过审核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会或座谈会的形式,定期进行系统性的持续培训。从而达到统一尺度,统一做法,提高技巧的目的。⑵.审核员在审核时应更关注“有效性”。为此,审核员应按标准的要求建立审核思路、审核方法和审核技巧。
⑶.审核员应认真学习《ISO9001审核实践组指南》,根据质量文化成熟度的四个不同区域组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核,审核过程不是简单地核对标准条款的“有”或“无”,而是象《指南》所“通过给最高层管理层提供有关组织达到战略目标能力的相关信息;
通过识别问题,如果能够加以解决,这将提升组织的绩效;通过识别改进机会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区域”。这样才能“对于认证机构,通过改进第三方认证过程的可信性”。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只是一种手段,从根本目的而言,推行认证在于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求取更大的企业及社会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以达到更高的效益目标。这样企业对推行ISO9000的积极性才会高,认证市场也会更加广阔。
第四篇: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1
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摘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信息传播的系统工程,通过视觉传达的方式得以外化,从而传播企业理念、价值观。使社会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现代企业自身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性战略。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从而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是我们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企业文化;提升管理
一、企业文化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内在要求,世界上百年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奥妙,无一不是有着丰厚的精神土壤——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企业要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必须努力发挥好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提升作用,并将它作为本企业的战略步骤。
(一)优质的企业文化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必备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离不开企业的核心理念,必须通过统一、完整、规范的企业形象参与同行业的竞争。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和社会美誉度,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职工从心理上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企业文化是人本文化发展的需要,企业文化把人视为企业发展最为宝贵的资源。企业文化着重于精神激励和员工价值的体现,致力于为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提供机会,通过对员工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1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同时,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进一步确立员工是企业主人的观念,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高超的管理艺术,它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由制度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变,大大减轻管理者的负担,推动生产经营建设。
(三)企业文化是营造温馨和谐工作氛围的需要,企业文化要求企业管理决策者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协调企业内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增进密切企业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缓解或消除各种矛盾和不利因素,从而创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把企业和职工的注意力集中到企业的管理和事业发展上来。在实现企业管理功能的整体优化的同时,企业内部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运用。
(四)企业文化是蕴育职工创新精神的需要,创新是企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前提。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才能乘势而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员工作为创新创效的主体,其创新的积极性是无法用制度来要求的,必须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创新热情。在这一方面,企业文化发挥着硬性制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职工中所潜伏的首创精神将得到文化土壤的最好培育,并将努力探索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现在管理上就是人性化管理。而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就是让员工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即让适宜的人干适
宜的事,达到想做事的有机会、能做事的有位子、会做事的有职权。随着员工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断增强,个性化得到充分展现;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坚持民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以便满足职工的自我需求。只有注重对员工深层次的管理,使其自身的价值能够得到公平体现,才能将企业价值与个人价值有效的结合起来,激发职工为企业创新奉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生产的途经
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作用,在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那么,在新形势下采用何种措施、手段、方法和途径,才能确保这种推动作用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提炼要体现针对性、广泛性和先进性,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符合企业的具体实际。企业文化的内容是建立在企业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生产特点、人文环境基础上的。只有立足实际,企业文化才具有生命力、向心力、穿透力和凝聚力。要抓好以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为重点的龙头工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统一思想;要抓好以党员干部为重点,以“推动企业发展,服务职工群众”为主要内容的骨干工程;抓好以员工为主体,以“厂兴我荣、厂衰我辱”为基本内容的普及工程。要围绕企业“秉德从道善建天下”主题精神,层层发动、集中宣贯、全面推进,使企业和谐发展成为主旋律。充分发挥网络、简讯、宣传栏等舆论阵地的先导和鼓动作用,推出企业和谐发展的标语、口号,强化员工的参与意识。
(二)企业文化要体现企业精神和团队精神企业文化要让每一个职工
理解、认可,需要企业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举办活动,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理解和谐精神的深刻内涵,员工关心企业的发展是以对企业的热爱为前提的,而这种热爱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给予职工的优美工作生活环境和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积极采取措施,美化绿化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并建起职工之家。广大员工在获得企业给予的优美环境的同时,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转变成为企业发展出力流汗、尽心奉献的强大动力。另外,一个好的典型是企业文化的“形象大使”,它给职工提供的不仅仅是学习的目标,也给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树立了标准的、规范的、符合企业形象的典范。这就要发挥劳模的示范作用,用他们的精神、事迹和行为,教育、引导、规范身边员工的行为,成为广大员工争相效仿的榜样。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管理风格,促进了企业目标的实现。“规范、精细、高效、卓越”的管理理念要在员工心中扎下根,要形成富有企业特色的“善建者.华西”管理文化。在人本管理的方式下,人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深层次的调动,进一步作用于生产施工管理,为企业实现健康稳步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第五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1认证 是ISO9000族标准所包括的一组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标准之一。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
基本介绍
ISO9001认证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国际化,为提高产品的信誉、减少重复检验、削弱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维护生产者、经销者、用户和消费者各方权益,这个认证方不受产销双方经济利益支配,公证、科学。
凡是通过ISO9001认证的企业,在各项管理系统整合上已达到了国际标准,表明企业能持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预期和满意的合格产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公司以顾客为中心,能满足顾客需求,达到顾客满意,不诱导消费者。
认证流程
企业原有品质体系识别、诊断;
任命管理者代表、组建ISO9000推行组织; 制订目标及激励措施;
各级人员接受必要的管理意识和品质意识训练; ISO9001标准知识培训; 品质体系档编写;
品质体系档大面积宣传、培训、发布、试运行; 管理培训; 内审员接受训练; 若干次内部品质体系审核; 在内审基础上的管理者评审; 品质管制体系完善和改进; 申请认证; 认证公司档审核; 现场审核; 纠正措施; 批准; 注册颁证; 完善的售后服务。
所需资料
申请组织具备独立法律资格的证明材料(如:已年检的有效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有效期内的许可证、资质证书等(复印件)生产工艺流程图/工作过程简图或工作原理图
申请认证的产品简介(包括技术、产量、用途、质量、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产品标准清单及名称与产品/过程有关的法律、法规
基本要求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单纯依靠检验只不过是从生产的产品中挑出合格的产品。这就不可能以最佳成本持续稳定地生产合格品。
一个组织所建立和实施的质量体系,应能满足组织规定的质量目标。确保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无论是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还是服务,所有的控制应针对减少、消除不合格,尤其是预防不合格。这是ISO9000认证族的基本指导思想,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控制所有过程的质量。
ISO9000族标准是建立在“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上的。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这是ISO9000族关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当一个组织为了实施质量体系而进行质量体系策划时,首要的是结合本组织的具体情况确定应有哪些过程,然后分析每一个过程需要开展的质量活动,确定应采取的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方法。
二、控制过程的出发点是预防不合格。
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从最初的识别市场需求到最终满足要求的所有过程的控制都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例如:
---控制市场调研和营销的质量,在准确地确定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防止盲目开发而造成不适合市场需要而滞销,浪费人力、物力。---控制设计过程的质量。通过开展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等活动,确保设计输出满足输入要求,确保产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防止因设计质量问题,造成产品质量先天性的不合格和缺陷,或者给以后的过程造成损失。
---控制采购的质量。选择合格的供货单位并控制其供货质量,确保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协作件等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防止使用不合格外购产品而影响成品质量。
---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确定并执行适宜的生产方法,使用适宜的设备,保持设备正常工作能力和所需的工作环境,控制影响质量的参数和人员技能,确保制造符合设计规定的质量要求,防止不合格品的生产。
---控制检验和试验。按质量计划和形成文件的程序进行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防止不合格的外购产品投入生产,防止将不合格的工序产品转入下道工序,防止将不合格的成品交付给顾客。---控制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在所有这些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产品,防止损坏和变质。
---控制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的质量,确保使用合格的检测手段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检验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防止因检测手段不合格造成对产品质量不正确的判定。
---控制文件和资料,确保所有的场所使用的文件和资料都是现行有效的,防止使用过时或作废的文件,造成产品或质量体系要素的不合格。
---纠正和预防措施。当发生不合格(包括产品的或质量体系)或顾客投诉时,即应查明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问题的再发生。还应通过各种质量信息的分析,主动地发现潜在的问题,防止问题的出现,从而改进产品的质量。
---全员培训,对所有从事对质量有影响的工作人员都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防止因知识或技能的不足,造成产品或质量体系的不合格。
三、质量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
质量管理是在整个质量体系中运作的关键,所以实施质量管理必须建立质量体系。ISO9000族认为,质量体系是有影响的系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检查性。要求一个组织所建立的质量体系应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典型质量体系文件的构成分为三个层次,即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和其它质量文件。质量手册是按组织规定的质量方针和适用的ISO9000族标准描述质量体系的文件。质量手册可以包括质量体系程序,也可以指出质量体系程序在何处进行规定。质量体系程序是为了控制每个过程质量,对如何进行各项质量活动规定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是有关职能部门使用的文件。其它质量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是工作者使用的更加详细的作业文件。对质量体系文件内容的基本要求是:该做的要写到,写到的要做到,做的结果要有记录,即写所需,做所写,记所做的九字真言。
四、持续的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是一个重要的质量体系要素,GB/T19004-1标准规定,当实施质量体系时,组织的管理者应确保其质量体系能够推动和促进持续的质量改进。质量改进包括产品质量改进和工作质量改进。争取使顾客满意和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应是组织各级管理者追求的永恒目标。没有质量改进的质量体系只能维持质量。质量改进旨在提高质量。质量改进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益和效率为目标。五、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应满足顾客和组织内部双方的需要和利益。
即对顾客而言,需要组织能具备交付期望的质量,并能持续保持该质量的能力;对组织而言,在经营上以适宜的成本,达到并保持所期望的质量。即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又保护组织的利益。
六、定期评价质量体系。
其目的是确保各项质量活动的实施及其结果符合计划安排,确保质量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评价时,必须对每一个被评价的过程提出如下三个基本问题:
A、过程是否被确定?过程程序是否恰当地形成文件? B、过程是否被充分展开并按文件要求贯彻实施? C、在提供预期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
七、搞好质量管理关键在领导。——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方面应做好下面五件事:
A、确定质量方针。由负有执行职责的管理者规定质量方针,包括质量目标和对质量的承诺。
B、确定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C、配备资源。包括财力、物力(其中包括人力)。D、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体系。
E、负责管理评审。达到确保质量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回顾历史,ISO9000族标准起源于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展望未来,高新技术的发展更有待于ISO9000族标准的指导。成熟的ISO9000系列标准在科技领域的应用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无穷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