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营造和谐质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锦上添花

时间:2019-05-15 12:0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努力营造和谐质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锦上添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努力营造和谐质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锦上添花》。

第一篇:努力营造和谐质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锦上添花

文章标题:努力营造和谐质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锦上添花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等方面肩负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两大职责,是党和政府重要的职能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只有坚定不移的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努力营造和谐质监,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锦上添花。

树立全局意识。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工作放在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中去考虑,把质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支持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上,放在为地方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全身心的投入到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大潮中去;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工作方针,积极推进“质量兴市(县)、名牌兴企”战略,强化服务意识,主动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成为政府的得力助手,成为企业、百姓的贴心人。

干实事、敢干事、干成事。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百姓生活的主要任务,把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企业和百姓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办实事的内容,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切忌说起来天花乱坠,做起来一筹莫展。

严格执法,勇于监督。在执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依法办案、依法行政,坚持从严执法、违法必究;坚持长效的监督机制,加大对制假售假违法分子的打击力度;切实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这两项关系人民群众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工作;在工作中要有不畏强权,不畏恶势力、不徇私情、依法办案的勇气和决心。要树立坚定的“质监为民、执法为民”观念和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高于一切,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把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上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搞好综合管理,善于协调各方面力量。质监部门在实施综合管理过程中有些工作并非单独可以完成,如:在打假工作中须要工商、公安、法院、物价等部门配合;在标准化建设方面须要农业、企业、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部门配合;在质量管理工作中须要相关科室相互配合,须要有关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只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整体合力,才能达到法律规定的效果。等等这一切说明协调不仅是质监部门的一项重要责任也是对质监部门执政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每名质监工作者工作水平、工作成效的检验。

务实创新,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质监部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因地制宜的抓住重点,抓住热点,抓住新现象,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整合有效资源,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强化行业自律,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质监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权力观,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要严格按照质量技术监督行风建设“八严禁”和执法人员“十不准”规定,加强自身建设,杜绝“三乱”、“四乱”及“冷、横、硬”现象的发生,坚持自重、自醒、自警、自励,要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要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克已奉公,始终保持“质量卫士”的良好形象。

构建和谐质监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走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总旨是为人民服务的,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我们在工作中要着力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抓好政务公开,坚持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有要公开的原则。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公开,置于阳光之下,群众众目之前,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方便群众办事,也有利于群众监督,促进廉政建设。

二是着力抓好民主评议行风这个机会,使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得到解决,进一步维护和提高质监部门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三是着力抓好群众投诉问题的查办,坚决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当前,12365质量投诉网络已经建成起用,我们要利用好质量投诉网络,建立快速受理、查办机制,坚持受理热情,查办及时,结果满意的原则,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方便群众。

四是着力抓好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力度。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治理的方针,加大对群众反映的重点行业重点问题的专项整治力度,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和安全的生活空间。

总之,构建和谐质监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位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者都有要为构建和谐质监努力奋斗,打起精神,奋起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锦上添花。

《努力营造和谐质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锦上添

花》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努力营造和谐质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锦上添花。

第二篇:努力营造和谐质监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锦上添花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等方面肩负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两大职责,是党和政府重要的职能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只有坚定不移的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努力营造和谐质监,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锦上添花。

树立全局意识。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工作放在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中去考虑,把质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支持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上,放在为地方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全身心的投入到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大潮中去;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工作方针,积极推进“质量兴市(县)、名牌兴企”战略,强化服务意识,主动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成为政府的得力助手,成为企业、百姓的贴心人。

干实事、敢干事、干成事。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百姓生活的主要任务,把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企业和百姓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办实事的内容,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切忌说起来天花乱坠,做起来一筹莫展。

严格执法,勇于监督。在执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依法办案、依法行政,坚持从严执法、违法必究;坚持长效的监督机制,加大对制假售假违法分子的打击力度;切实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这两项关系人民群众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工作;在工作中要有不畏强权,不畏恶势力、不徇私情、依法办案的勇气和决心。要树立坚定的“质监为民、执法为民”观念和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高于一切,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把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上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搞好综合管理,善于协调各方面力量。质监部门在实施综合管理过程中有些工作并非单独可以完成,如:在打假工作中须要工商、公安、法院、物价等部门配合;在标准化建设方面须要农业、企业、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部门配合;在质量管理工作中须要相关科室相互配合,须要有关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只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整体合力,才能达到法律规定的效果。等等这一切说明协调不仅是质监部门的一项重要责任也是对质监部门执政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每名质监工作者工作水平、工作成效的检验。

务实创新,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质监部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因地制宜的抓住重点,抓住热点,抓住新现象,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整合有效资源,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强化行业自律,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质监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权力观,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要严格按照质量技术监督行风建设“八严禁”和执法人员“十不准”规定,加强自身建设,杜绝“三乱”、“四乱”及“冷、横、硬”现象的发生,坚持自重、自醒、自警、自励,要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要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克已奉公,始终保持“质量卫士”的良好形象。

构建和谐质监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走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总旨是为人民服务的,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我们在工作中要着力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抓好政务公开,坚持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有要公开的原则。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公开,置于阳光之下,群众众目之前,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方便群众办事,也有利于群众监督,促进廉政建设。

二是着力抓好民主评议行风这个机会,使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得到解决,进一步维护和提高质监部门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三是着力抓好群众投诉问题的查办,坚决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当前,12365质量投诉网络已经建成起用,我们要利用好质量投诉网络,建立快速受理、查办机制,坚持受理热情,查办及时,结果满意的原则,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方便群众。

四是着力抓好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力度。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治理的方针,加大对群众反映的重点行业重点问题的专项整治力度,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和安全的生活空间。

总之,构建和谐质监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位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者都有要为构建和谐质监努力奋斗,打起精神,奋起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锦上添花。

第三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肩负的使命,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指的“社会”,应是一个具体的发展领域,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并列。“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构想,又包括相应的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社会治理方略和社会运行机制。第一,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一个发展战略,是立足于我国国情、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利益格局多样化为条件的现实调控目标,而不是要否定或削弱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更不是要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第二,和谐社会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财富的积累为基础,正像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样,贫穷的社会也不可能和谐。但是富裕并不是和谐社会的充分条件,还要看财富怎样分配,利益怎样协调。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要求保证基本的公平和正义,能够使人们普遍分享增长和发展的收益。社会主义制度是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第三,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有秩序的社会,但稳定的、有秩序的社会并不一定就是和谐的社会。和谐的社会不但要稳定、有秩序,而且不能封闭和僵化,要开放并充满活力。要能够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精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第四,和谐社会不仅包括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价值观念层面的和谐。和谐社会不但要使人们安居乐业、事业有成、心情舒畅,还要形成社会主义公~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形成有利于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价值认同的和谐越来越重要。第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标,它的基本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以及各种社会矛盾会始终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不可能完全消除社会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这就要求有一种能够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一种在矛盾中仍能保持和谐和快速发展的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新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针对这些情况提出来的。第一,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工人阶级队伍明显壮大,特别是产业职工的规模快速扩大,通过改变职业成长起来的农民工群体,已成为产业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社会成员在职业阶层之间和在地域之间的社会流动明显加快,随着社会身份对社会流动的限制大大减弱,人们的生活地域、工作单位和职业身份的变换频率大大加快;三是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组成部分。随着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在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群体之间,也产生了一些社会矛盾,如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一些企业的劳资矛盾突出和一些地方的干群关系紧张。从总体上看,这些矛盾都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第二,城乡和区域结构的变化。城乡关系的最大变化是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数亿人口由农民转变成市民。城市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经济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大幅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过缓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第三,人口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我国实行的低生育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口再生产类型已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由于生育率的降低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凸显。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使我国目前正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最为丰富的时期,劳动力供给充足,少儿的抚养比和社会总抚养比下降。但能否把握住这个人口机遇,关键在于能否解决好就业问题。从今后劳动力供求关系看,就业问题依然严峻。第四,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社会组织有两个最为显著的变化:一是绝大多数从业人员脱离“单位制组织”的管理,在“非单位制组织”就业;二是各类民间社团组织快速增加。改革开放以前,“单位办社会”曾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特征。政府管理社会和个人的渠道,就是“单位制组织”,包括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和农村人民公社,而“单位”则几乎负责所属人员的生老病死等一切事务。在这种情况下,保障社会生活、管理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解决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矛盾,主要地都是通过“单位”来进行的。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各种只管理生产和工作而不负责其他生活和社会事务的“非单位制组织”大量产生,包括城镇各种完全实行市场聘任制的从业人员,农村里的从业人员也都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单位制组织”的管理。随着政府转变职能的改革以及社会体制的改革,特别是由于住房的自有化、社会保障的社会化、就业和后勤服务的市场化,原来单位制组织的管理范围缩小,在社会管理方式上发生从“单位”到“社区”的变化,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以居住地管理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使各种连接政府与个人的民间社团组织快速发展。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给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问题。第五,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变化。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进入一个空前繁荣和活跃的时期,各类文化产业

蓬勃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影响。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人们的发展意识、效率意识、自我权利保护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意识显著增强,但在总体上产生积极变化的同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的趋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新形势,还包括资源、环境状况的变化和世界格局的变化。随着人口总量和消费需求的增加,我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资源状况、能源供给和环境承受能力的制约,建立节约资源、能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保护好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另外,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和我国国际地位快速提高的情况下,应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处理好国际关系,特别是处理好大国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争取较好的国际环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但也要注意到,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我们今天面对的主要问题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初期,我们主要是要解决社会缺乏活力和效率的问题,因此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加快发展;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是在城乡、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产生的利益差别,强调公平公正、共同富裕,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改革初期,我们更多地强调经济总量指标的增长;今天,我们愈来愈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改革初期,我们是循序渐进地对外开放,而且开放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今天,经济全球化影响到我国社会生活领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多样化,社会需要进行新的价值整合。改革初期,比较侧重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今天,则愈来愈迫切地需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改革和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现阶段面临的现实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第一,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在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要重视防止和克服以下倾向:一是“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二是“经济指标硬,社会指标软”。其实,社会指标并不比经济指标软,诸如城市化水平、社会保障覆盖面、教育卫生科技文化投入占GDp的比例,以及更为具体的如人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失业率、贫困发生率、大气污染指数等,都是很实在的,而且都与人的需求和发展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投资于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投资于卫生尤其是公共防疫,不像盖高楼大厦那样立竿见影。社会扶助和救济的对象是困难群体,他们无力对投资给予回报。但解决好这些发展问题,正是我们经济增长的目的,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更有利于为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社会矛盾也有所积累,经济与社会发展存在不协调的方面。其主要表现是,公共财政对经济的投入和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比例不合理。国际发展经验表明,社会事业的投入,尤其是教育和卫生投入,不仅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而且也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在改革的过程中,如果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能够相互协调,就能够既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又推动经济发展。第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但负责一切政治事务,而且负责一切社会事务,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矛盾和问题,都要由政府主要以政治的、行政的手段去解决,社会自身几乎没有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和空间。“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状况,通过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原有的“单位制组织”的管理范围缩小、管理功能弱化,使原本由单位调节的社会矛盾缺少了调节机制,从而使各种在基层产生的社会矛盾通过上访的形式向政府集中,特别是向上级政府集中;二是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另一种偏向,即认为一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也都可以完全靠市场化来解决,结果导致很多属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也都把“创收”作为重要目标,而把应当承担的责任当作“包袱”甩掉。目前,各种社会管理体制都还处于改革的过程中,如城乡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工资和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等等,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出现了一些缺乏规范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要建立起社会宏观调控机制。适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在责、权、利三个方面。一是合理分担的责任关系。政府在社会发展方面,应当承担主导的责任,随着经济走上快速发展和主要靠市场调节的轨道,政府需要把更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发展领域,转移到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来调节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因为在群众的眼里,政府是社会发展的最终责任者,是社会秩序、社会和谐和社会公正的守护者。二是相互尊重的权利关系。政府和社会都要依法办事,政府要廉洁高效,公正公平公开,取信于民。要完善和加强政府工作的社会监督机制,改变一些干部只向上负责,不向群众负责的状况。三是合理整合的资源配置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化,资源渠道多样化,社区、社团、中介组织、民间机构等社会组织以及私人能够从不同渠道获得资源。政府要用所掌握的部分资源或核心资源,调动、引导社会资源,把各种资源适当整合,办好社会事业,推动社会有序而健康地发展,形成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局面。建立政府与社会的新型关系,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关键。第三,社会各群体间的利益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社会各阶级阶层关系发生的变化,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不断地、适时地调整相关的社会政策,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一种新型的利益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首先,工农基本群众焕发出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其次,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改革初期收入分配上“脑体倒挂”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有了大幅度增加,在全社会基本

形成了尊重知识、爱护人才的风气;第三,通过廉政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和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保证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使公务员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第四,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社会地位得到明确肯定,私营企业主及其组织的代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也具有了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的参政、议政渠道。但是,在新型利益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农民的收入增长过缓,致使他们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差距越来越大;二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职工增多,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年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原因,面临再就业的困难;三是农民工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长期没有明显的改善。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到工农基本群众对当前社会形势的判断,也影响到他们对改革开放事业的信心以及对党和政府的态度。在一部分工农基本群众中,产生了一些不满情绪,一些本来可以妥善解决的具体纠纷,也往往会因此演变成xx。这是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也是社会不安定的迹象。显然,保证这部分工农基本群众的利益问题,应当着力加以解决。工农基本群众的利益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我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整体利益关系格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我们不仅要特别关注工农群众的地位与利益问题,还要把这个问题放到我国社会整体利益格局中来加以思考。如果说,协调好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涉及的是调整社会结构、进一步扩大党的社会基础的问题,那么解决好工农基本群众的地位和利益问题,则涉及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问题。改革既然是利益的调整过程,对于工农群众来说,部分成员的利益有增有损是难免的。如何让利益受损和得利相对减少者也高兴,或者愿意接受呢?这就要有一个达致和谐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利益平衡和协调机制。这种机制,既能够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又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既可以保护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能够保障比较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市场竞争中的弱者给予救助,营造一个社会各群体共同生活的和谐环境。第四,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方面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政府实行社会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政府的社会宏观调控,可以体现为依靠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多种办法来进行公共资源的配置。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实际上贯穿于社会分配的各个层次。但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对不同主体来说,侧重点是不同的。针对平均主义“大锅饭”要强调效率,收入差距太大了就要强调公平;为了提高竞争力要注重效率,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就要注重公平。在现阶段,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社会分配中的公平问题。在初次分配中要坚持以效率为主的分配原则。初次分配要坚持效率原则是毋庸置疑的,这已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所证明。但初次分配中也有保证社会公平的问题,尤其是要注意通过完善制度来保证机会均等、竞争公平和合法权益保护。在再分配中要坚持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虽然说再分配也要注意效率问题,也要注重效率和成本的社会核算,再分配政策不应该造成市场的扭曲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但再分配的主旨是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过大的收入和财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保证人们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和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保证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社会公正的价值体系提供基础的物质支撑。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各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

第四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切实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领导,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五篇: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范文]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知道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

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

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

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

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九条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下载努力营造和谐质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锦上添花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努力营造和谐质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锦上添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