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纳税评估促进软环境建设的意义
纳税评估促进软环境建设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沭阳县政府及时提出“发展地方经济,全民招商引资,实现工业新突破”,是统揽全县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工业新突破,客观上需要税务部门为投资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需要税务部门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和提供优质的税收服务;需要税务部门积极组织收入,提供充裕的资金。纳税环境是重要的投资软环境,国税部门是投资者观察投资环境的重要窗口之一。
纳税评估是税收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我们充分认识到实现工业新突破,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教育大家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软环境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软环境建设,树立机遇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优惠意识,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在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组织收入上大做文章,以实际行动创建投资软环境。
一、坚持依法治税,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一是更新管税人观念,树立依法治税意识。由于角色的多元化和职能的多样性,管税人的思想观念常常表现出不稳定性和矛盾性。作为税收管理者,其着力点是强有力的税收杠杆,只有坚持依法治税这一根本性原则,才能合理运用税收杠杆更多的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保证政令畅通,保持社会稳定。
二是强化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的税收环境。强化税收征管,在认真调查税源特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时期税收征管的新思路,增强科学化管理观念,逐步推进数字化技术管理水平,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纳税评估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税源监控,坚持因地制宜和多元化,权利制衡,便利纳税人的原则,严格依法治税、积极贯彻执行好国家税收政策,以提高征管水平,推进依法治税的工作进程。
二、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职能,为经济发展营造投资软环境。
发展地方经济,客观上需要一个法制、公平和规范的政府行政环境,需要各职能部门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办事效能。
(一)强化软环境建设
过去有些人往往把依法治税和文明服务隔离开来,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在全民招商引资活动中,我们的观念更要进行深层次的转变,从文明执法和廉洁执法入手,把严格执法寓于文明服务之中。
一是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从单纯执法向执法与服务并举转变,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把组织收入工作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的考核制度,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使税
干的服务意识发生根本性转变。
二是提高服务质量,从单一服务向全方位服务转变。结合征管改革实际,不断拓展服务途径和领域,逐步把为纳税人服务的视角延伸到纳税评估全过程,定内容、定职责、定标准,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体系,让投资者满意,树立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国税形象。
(二)积极落实好促进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政策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中央税收优惠政策既定的情况下,我们的任务则是搞好政策服务,用好用活用足现行的税收政策,发掘政策的“含金量”。政策明文规定的,要不折不扣的认真执行,政策允许范围的事,要抓紧时间及时办理;发现政策执行中有偏差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切实改进。同时充分发挥税务部门接触面广、信息量大的优势,积极为投资者出谋划策,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地税良好形象
把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成为一支作风硬、素质高、纪律严的干部队伍,是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中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是强化税干的思想政治素质。新时期的税务干部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表现,在加强时事政治教育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税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税干成为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民好公仆;开展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教育,重在增强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勤政廉政意识的拒腐防变能力,树立新时期税务干部的新形象。
二是强化税干的业务素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税务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工作迫在眉捷,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和考核办法,把税务干部培养成为“多面手”,以优质的服务让投资者满意。
三是强化税干的廉政教育和廉政监督。权力缺少制约是产生腐败的漏洞,而权力的神秘也是产生腐败的诱因。通过开展“警示教育”等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使税干从反面吸取教训,强化廉洁从政意识,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建立健全廉政监督制约机制,切实杜绝吃、拿、卡、要、报等行业不正之风,杜绝故意刁难、办事推诿等不良现象,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治税,在本部门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招商引,事事关联国税形象,处处维护投资环境”的良好局面。
三、加大组织收入工作力度,为地方经济发展壮大财力
组织收入是税务部门最基本的职能,在实施工业新突破中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有大量的建设资金,这些资金不能也不可能全靠省市支持,主要靠加强自身积累,因此我们日常工作处处从大局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抓好组织收入工作,努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止三月底,通过评估,促成纳税人补充申报增值税21.82万元。
第二篇:树立执法形象促进软环境建设
树立执法形象促进软环境建设
我镇共有执法单位25家,执法人员335人,在年初全部签署《依法行政责任状》,法制监督覆盖面达到100%。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我办继续重视基层执法人员的法律业务培训工作。要求各单位定期组织集中学习、考试。认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全镇法律知识培训,有效提高了执法水平。
二、确实有效监督,树立执法人员形象
我办在全镇内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下发《依法行政评议考核实施办法》,及时听取各单位就执法情况的汇报;听取管理相对人意见;抽查或者审查相关文件、记录和行政执法案卷;组织专项检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广大群众对参评单位行政执法状况进行评议。存在问题的单位要及时整改,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执法人员执法用语和执法行为,杜绝“冷、横、硬”现象,做到“有法必依,依法行政”的原则,将“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真正贯彻到执法的基层工作中。
三、重视行风建设,为软环境建设服务
我办要求各单位按照本行业内部情况进行自检自查,适时联合纪委等部门对各单位执法人员进行明察暗访,对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予以整治,为我镇软环境建设服务。
第三篇:搞好软环境建设促进汽车消费
搞好软环境建设促进汽车消费
2003-12-05
一、满足汽车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在产品消费中,汽车产品属高档消费品,对大多数人而言,购买一辆汽车绝对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用户选购新车时,对某公司生产的车型、品牌、性能、款式等都会作一番调查和了解。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由于消费者群体分布不同,其购买方式也不同。了解汽车用户的需求,加强汽车消费的软环境建设,满足用户的需求,是促进汽车消费的推进剂。
1.购车消费预算
消费者首先要对自己的经济能力进行谋划,大体上根据事先的调查结果,把购车费用锁定在自己能够接受的条件范围内,而后再将相同车价的车或者是接近自己目标的车进行排列,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评估,最后才能确定自己所要购买的车型。
2.付款方式选择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者购车往往采用现款购车和信贷方式购车等付款方式,而汽车信贷方式则主要有“间客式”和“直客式”两种模式。
“间客式”是指先买车后贷款的模式。汽车消费信贷由银行、保险、经销商联手,资信调查和信用管理以经销商为主题,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经销商负连带保证责任。这种模式下消费者除承担银行利息外,还要承担保证保险、经销商服务费等各项支出。
“直客式”是指先贷款后买车的模式,购车人到银行设立的汽车消费贷款机构获得购车贷款,然后到市场上选购自己所喜爱的车型。汽车信贷由银行、律师事务所、保险三方联合,以银行为信用管理主体,委托律师事务所完成资信调查,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这种模式下汽车消费者除承担银行利息外,还要承担保证保险、代理费(律师费)等各项支出。
就目前购车的消费趋势看,间客式受到大多数购车者的喜爱,约占90%的消费者还是通过经销商或金融服务公司获取银行的贷款。
3.用车方式的多面性
由于存在消费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工作环境、文化修养及爱好也不同等客观因素,决定了消费者选用的车型也有所不同。有些人长时间在城市生活,工作繁忙,一旦有时间休息,就想换一种环境,到乡间田野去度假,这些消费者就会选择越野性能强、爬坡能力好的车型。而只要求在城市以车代步的消费者,则一般类型的轿车就可以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的地方远离闹市区,然而工作地点在100-200km的消费者,就会选择安全性能好、提速快,车内较宽敞的车型。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爱好品位不同,对车的功能性要求各有所异。消费者用车方式的多面性,是商家制定发展战略应该考虑的重要方面。
4.车比三家
购车用户中常听到这样一段话:“同样产品比品质,同样品质比价位,同样价位比服务”,归结起来,这就是当今世人的消费观念。消费者选择汽车产品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车辆日常费用。汽车用户已经意识到日后的养车费用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主要的一项就包括汽油、机油、齿轮油和制动液等,假如每年按1.5万km行程,100km耗油10L计,全年油耗1500L,1L按2.9元计算,1年的油费约4350元;机油消耗按汽油消耗的1%计算,1年15L,而机油更换1次10L,共25L,1L按10元计算,需250元,再加上齿轮油、制动液约占250元,油料年消费为4850元左右。这也是汽车厂商把汽车燃油经济性作为产品选择的宣传重点的原因所在。
同样价位比服务。我们时常看到一些用户购车后,使用中时常出现一些小故障而总修不好,投诉无果,甚至在新闻媒体曝光。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良好的服务,所以售后服务对消费者来说,则显得越来越重要。例如,对易损件保修期内的“三包”服务。车辆易损件以及必须定期更换的零件包括空气滤清器、汽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的滤芯,每年至少要更换一次;电瓶的正常使用寿命一般为2年左右(免维护电瓶为4年);轮胎的使用寿命一般为3年左右,寿命里程为8万~10万km;制动摩擦片使用寿命为7万~12万km,再加上电器等配件,每年的配件费用达1500~2500元。如上提到的这些配件,用户从什么地方购买,是否方便,厂家能够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对消费者说是十分重要的。越来越多的汽车消费用户更看中的是服务品质。
二、商家开办汽车租赁业务是促进汽车消费的有效途径
汽车租赁在上世纪90年代的欧洲已十分普遍,其租赁方式大体上分3种,一是短期租赁;二是长期租赁;三是永久租赁。租赁增长率一般在6.5%左右;长期租赁的增长率为1.0%左右;永久租赁的增长率为1.9%左右。从欧洲上世纪90年代的租赁市场来看,长期租赁占84%以上,而短期租赁不足16%。
1.中国汽车消费特点
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目前中国的大部分消费人群仍然是工薪阶层,月收入在1000~5000元之间的工薪族约占42%左右,真正能够购得起10~30万轿车的人必定是少数。然而,购车欲望比较高的往往是年轻人,他们挣钱不多,喜欢玩车的人却特多,约占90%以上。为了达到目的,他们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拿到驾照。据交管部门统计,驾照发放年增长率在300%。为了早日圆驾车梦,年轻人3~4万元买1辆微型客货两用车节假日开着满城跑的并不罕见。我国二手车市场日益火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不少人购不起高档轿车又想圆轿车梦,就倾其所有积蓄买一辆二手车过过瘾。在城市持有驾照的人中,约占10~30%之间都在做自己的驾车梦。
2.建立目标市场
商家在开办租赁业务中应当对目标市场进行调查,商家必须预知供求信息,同时也要让消费者了解商家的租赁业务,并且告知消费者租赁车需办理的手续、时间以及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及费用。
租赁业务不能单一考虑某一种服务。由于消费者有季节性消费,也有非季节性消费,各有要求不同,所以通过租赁业务应尽可能地提供当地的相关信息。例如旅游方面的有关途径介绍、景物介绍、购物特点介绍以及住宿介绍等,商务方面的附近有什么大型工业、供求市场如何、目前还有哪些投资商机等。在介绍市场信息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开拓自我租赁业务。
西部开发建设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支援西部物资运输业、西部各种矿产开发、西部产品向内地销售和西部企业建设,都离不开汽车的运输。这些项目一般都有较大的特点,开发期少则1~2年,多则8~10年。在西部建立租赁业务市场前景看好,尤其是高吨位重型车的租赁业务,由此还可以推动汽车配件业务的发展及其它相互配套产品的开发等。
3.开办租赁业务的组织形式
汽车租赁组织形式,以商家企业形式出现为好,汽车租赁组织不仅仅是为消费者提供车辆租赁,而且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租赁中涉及最多的是专业技术问题,管理只是租赁业务中的一小部分。而租赁业务以企业形式出现,可以对消费者使用中的故障排除进行24小时的监控和服务,并提供易损件及专用设置的维护,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和大修项目的开展。这些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零件更换,更重要的是使租赁业务在服务中拓展和品牌意识的建立。
4.市场份额划分
随着我国地方垄断的打破,那种跨地区、跨省份、跨城市的汽车制造商租赁机构将会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在市场份额的划分中,在车型需求方面应当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原则。汽车没有永久的市场,只有永久的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根据地区发展的需求群体不同,有些公司可能成为专门租赁公司,只有轿车、客车或载货汽车某一单一品种,占据某一品种较大的市场份额;有些公司可能成为多种车型的租赁公司。份额的占有和发展都不是一个定数,要靠用户和商家的共知、互信、互利为基础。
三、减小与世界汽车工业在汽车贸易与服务业上的差距
中国汽车市场潜在消费者人群对入世怀着急不可待的欣喜,他们认为入世就必然降关税,而降关税就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家用轿车了。毫无疑问,这种直觉是正确的。入世后逐渐取消汽车工业贸易壁垒的政府承诺,5年后整车进口关税将下降25%,进口车价将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国产轿车价格将被迫产生较大降幅。大部分消费者,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消费者也是入世的最大受益者。从一定意义上,中国汽车竞争力与西方发展上百年的汽车强国的差距更多地体现在汽车贸易与服务业上。以全球领先的消费者公司一一福特信贷公司为例,目前该公司共拥有员工1800人,总资产为1400亿美元,每年纯收人为11亿美元,利润占整个福特公司的1/4。其为全球40个国家1000万最终用户和11500个经销商提供信贷服务,业务范围扩展到与汽车相关的批售库存保险、人寿保险和伤残保险等领域。目前的重大重组中的福特信贷公司将在全球集中建立8个服务中心,采取集中管理,确保141个分支机构集中精力投入融资服务,并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当我国汽车品牌专营制度刚刚起步的时候,国外品牌专营制度已经在消费信贷、二手车置换、保险、信息服务等全方位服务方面积累了几十年发展经验,并开始大规模的应用B2B、B2C等电子商务来提升汽车贸易与服务的实现方式和效率。也正如福特副总裁Brian Kelley所讲,电子商务带给传统企业的不仅仅是营销方式的变革,更带来了,崭新的经营理念。福特公司与福特经销商组建了在线销售公司,形成了为顾客提供在线汽车配置、挑选、咨询、订购、定期随访、保养提醒等完整的在线服务机构,甚至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对车辆事故及故障车辆提供实时救助,这些做法大大促进了汽车消费,并为消费者建立了无后顾之忧的消费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可以办理集团成员单位产品的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及融资租赁等业务。财务公司提供消费信贷对消费者而言意味着购车不用再找银行和保险公司,而是购哪家的车直接与厂商打交道,厂商的决策程序远比银行和保险公司要快捷得多。另外财务公司办理购车业务的好处还在于财务公司一般不需要提供其他抵押物,把所购汽车作为抵押就可以了。这对那些收入较低的工薪阶层来说,无疑是一大喜讯。
在国内,几个汽车大公司已在开展这一业务,不久的将来,社会用户对信贷购车的各种租赁形式会更加熟悉,并且会对这种新的购车消费形式感到满足和欣喜。这种新的汽车消费方式必将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经济的新亮点。作者:魏国旗 来源:《汽车工业研究》2003年第11期
第四篇: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是一项国际通用的税收管理方式,几年来国税系统开展纳税评估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为税收征管的重要环节,纳税评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行
纳税评估的定位、指标设置以及财务信息收集等方面尚存在缺陷和不足,较大程度上制约着纳税评估功能的发挥。现将笔者在基层税务工作亲身实践中的有关问题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现行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缺陷
(一)现行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缺陷
1、现行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税负率分析指标、销售额变动率分析指标、销售额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配比分析指标、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指标、销售成本率分析指标、单位工资销售额分析、单位动力支出销售额分析指标、单位运费支出销售额分析指标、变动率配比分析指标、销售额变动率与销售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指标、销售毛益率变动幅度与税负率变动率配比分析。税负率分析指标是企业税负的综合性指标,影响税负率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产品外购材料价格和耗用量、外购燃料价格和耗用量、外购动力价格和耗用量、产品品种结构、存货、少计销售、多计进项等,其中的某一项因素变动,都会直接影响税负率。假如有A公司、B公司、C公司三家公司生产同一产品空心胶丸,假定生产每万粒空心胶丸成本耗用外购材料、燃料、动力为30元,工资、折旧、福利、其他为15元,每万粒空心胶丸销售不含税价格A公司50元,B公司75元,C公司90元,销售每万粒空心胶丸税负率A公司6.8%,B公司10.2%,C公司11.33%,三个公司每万粒空心胶丸平均税负率9.88%,按现行税负率分析方法,A公司税负率低于平均税负率30%,被列为疑点企业。同样其他因素变动,也会引起税负率变动。税负率指标存在缺点:影响税负率因素很多,税负率是综合性指标,某企业税负率偏低或偏高可能是其中某一个因素、某二个因素或更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由于经营方式、成本利润上的差异等等都会引起税负率变动,评估人员仅凭税负率指标,是无法判断究竟哪些因素影响了税负率的高低。评估人员都无法弄清楚这些,被评估企业凭什么要告诉评估人员引起税负率高低的真正原因呢? 增值税其他指标存在缺点:(1)销售额变动率分析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规律作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销售额变动客观存在,当然不能完全排除主观因素存在,例如某企业某产品市场畅销,销售额变动率高,能说明什么问题?销售额变动率高税负率一定高吗?(2)从销售额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配比分析指标到销售成本率分析指标等五个指标,这些总量相对指标,内含诸多不能确定因素影响,不可能得出确定结果,也不能成为评估人员提供类推依据。(3)单位工资销售额分析、单位动力支出销售额分析指标、单位运费支出销售额分析指标,是评估指标中的亮点,因为它已涉及到评估实质问题,为评估提供了有可比性和可分析性,但是企业提供基础资料中没有单独工资支出、动力支出、运费支出等基础数据供评估软件分析使用,有用还是等于没有用。
(二)现行所得税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缺陷
现行所得税评估指标包括收入成本率分析指标、收入费用率分析指标、收入利润率分析指标、限额提取分析指标等等,其中收入成本率分析指标、收入费用率分析指标、收入利润率分析指标都是综合性指标,影响指标因素很多很多,这样的指标进行比较,仅能显示数值大小高低,它并不能揭示实质性影响因素,根本没有参考价值。影响收入的因素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股息收入、其他收入等,其中某一(或更多)因素变动,都有可能影响收入,再说又有谁能肯定被评估企业没有少报收入,否则就只要对成本、费用、限额提取进行评估分析。如果被评估企业收入不真实,假定成本费用真实,就有可能影响收入成本率、收入费用率、收入利润率。影响成本的因素济内容有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其他支出,其中某一(或更多)因素多结转或少结转变动,都有可能影响成本高低。影响费用的因素有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大类,包括项目包罗万象,各企业发生的费用各不相同,客观上存在着很大差别,收入费用率高低,无法判断费用发生是否真实合法。利润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价格,自由交易,不存在法定利润率,收入利润率指标还有多大参考价值。
(三)增值税评估软件和所得税评估软件分灶吃饭,增值税评估指标和所得税评
估指标各行其道。增值税评估指标偏重于税负率指标分析,所得税评估指标偏重于利润率指标分析,没有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关系有机结合起来。综上所述,现行评估指标缺陷:(1)指导思想上的重“税”轻“本”,忽视对评估对象的监督。反映在评估指标重评估对象财务结果的监督,疏于对评估对象生产
经营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缺乏对评估对象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监督指标体系。(2)指标分类不严密。罗列综合指标一大堆,缺乏科学分类,综合指标内在众多不确定因素,杂合多标准,比了半天,说明不了什么问题。(3)指标设计上使用了不当的假设。例如某评估对象税负率指标,只有当某评估对象应纳税税额确切,销售额确切的情况下,才有确切的税负率。如果认为假定均为确切真实,那么评估部门就没有必要对某评估对象进行评估了。如果某评估对象应纳税税额可能不确切,或者销售额也可能不确切,那么税负率也是不确切的,二个或更多个税负率不确切评估对象能比较出确切的结果吗?
二、完善纳税评估体系的设想(一)建立以成本要素为核心的评估指标体系
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必须能监督纳税人生产过程和结果。产品成本核算是生产过程在财务上的集中反映,如果纳税评估指标体系不能对纳税人产品成本核算进行监督,就无法判断纳税人生产结果是否真实。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生产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产品成本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算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综合指标。产品成本核算,能使企业生产消耗的价值足额合理地得到补偿,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可以寻求降低生产耗费途径,提高产品竞争能力;为企业制订产品市场价格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发现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促使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企业进行产品成本计算,需要对生产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生产费用经济内容可分为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折旧、福利、其他,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出单位产品成本及其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折旧、福利、其他耗费组成。单位产品成本为企业进行成本分析、编制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计划提供了依据。我们认为单位产品成本及组成分析也是纳税评估核心内容,建立以成本要素为核心的评估指标体系。即单位产品外购材料指标、外购燃料指标、外购动力指标、工资指标、折旧指标、福利指标、其他费用指标,要从耗用数量和价格变化二方面进行分析。例如甲、乙企业为同一行业生产同一产品,甲企业增值税税负率为5%,乙企业增值税税负率3%,税负率有差异,必定有原因。如果以目前总量评估指标体系,无法说明甲企业税负率比乙企业税负率高的原因。如果能取得统一口
径的被评估对象主要产品单位成本项目的构成资料,如按经济内容分为外购材料、燃料、动力、工资、折旧、福利、其他,通过耗用和价格逐项比较,肯定能发
现差异项目及数值,再根据评估典型调查掌握的数据进行比对,进而分析判断甲、乙企业有否存在少交或漏交税款情况。对应的收入主要是销售额同样要按单位产品数量和单价设置指标,与成本指标进 行比对,分析收入与成本是否相符。对所得税还应对费用项目限额提取进行评估 分析。
(二)、巧用杜邦分析体系进行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分析
所得税纳税评估的指标通常按照类别设置为资产类、收入类、成本类、费用类和收益类,而各类评估指标往往只关注单一会计要素的变动,比如销售收入变动率、成本费用变动率、收益变动率、资产周转率等,即使增加了相应的配比分析,也仅仅局限在一些简单的要素之间的横向数据对比,这在无形中割断了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企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处于实际运行的、庞大的物理、社会、经济统,它的各项财务指标亦是复杂的、彼此关联的、纵横交错的。所得税纳税评估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关键于指标的设置和预警值的界定,而指标的设置合理与否,取决于对企业经营和财务运作的了解以及科学的报表分析方法的运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强调对指标的层层分解和综合运用。这种财务分析方法从评价
企业绩效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标——权益净利率出发,层层分解至企业最基本生产要素的使用、成本与费用的构成和企业风险,从而大大满足税务人员进纳税评估的需要企业纳税能力的高低与权益净利率密切相关,因为债务融资的成本——利息属税前扣除项目,不会影响企业所得税税税基,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权益净利率,即所有者权益创造的净利润。权益净利率由三个因素决定——权益乘数、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三个比率间接反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发生情况、销售收入的实现和成本费用的扣除比例、资产管理能力和实现销售收入的潜力。这样分解之后,可以把权益净利率这样一项综合性指标和企业的纳税能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帮助税务人员审核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下面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在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中的运用。
若一个企业当年应纳税额比上一明显减少,我们该如何进行纳税评估呢?根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首先可以计算出该企业当年的权益净利率,并与同期同行业企业进行横向比对以及与历史同期水平进行纵向比对,若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和历史最低水平,则应引起税务人员重视——是否存在故意偷逃税行为?其次,对权益净利率进行层层分解,分别计算出当年的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为评估结果处理提供依据:
1、权益乘数偏小所致。权益乘数主要受资产负债率影响。负债比率越小,权益乘数越低,说明企业实行保守的负债经营,财务费用的发生在当期应该比较小。若该企业确实奉行偏低的财务杠杆政策,缩减负债,权益乘数与去年相比明显降低,但财务费用却大大增加,财务费用变动率与前期相差也较大,说明该企业很可能采用税前多列支财务费用的方法偷逃税款。
2、销售净利率偏低所致。销售净利率的分析需要从销售额和销售成本两个方面进行。这个指标可以分解为销售成本率、销售其它利润率和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还可进一步分解为毛利率和销售期间费用率。若企业销售净利率偏低主要受销售额影响,那么应进一步分析企业的应付账款等往来账户的数额变化,判断其是否把销售收入虚挂往来账户,从而达到隐匿销售收入、少缴税款的目的;若销售净利率偏低主要受销售成本影响,该期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但主要原料的市场价格未发生显著变化,则应怀疑存在多列支成本的问题;若在毛利率变化不大时净利率异常降低,则应怀疑是否存在多列支期间费用的问题。
3、总资产周转率偏低所致。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运用资产以产生销售收入能力的指标。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则需对影响资产周转的各因素进行分析。除了对资产的各构成部分从占用量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外,还可以对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有关资产组成部分的使用效率进行分析。若导致总资产周转率偏低的原因是应付账款周转减慢,而该企业的产品在供不应求的情况 下销售收入没有明显增加,则企业可能存在将销售收入挂入应付账款账户以逃避税款的问题;若导致总资产周转率偏低的原因是应收账款周转减慢,则可能存在关联企业挪用资金、转移税负的问题,税务人员应重点审查其关联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若导致总资产周转率偏低的原因是存货周转减慢,税务人员应该实地盘存企业存货,看其是否虚增存货或改变存货计价方法,人为降低存货周转速度。
(三)、将增值税和所得税相结合,丰富纳税评估方法
1、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是个效率指标。从广义上讲,企业的投入产出既包括货物流的投入产出,如投入一定量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等能够产出一定量的产品等,也包括资金流的投入产出等等。从狭义上讲,企业的投入产出仅指货物流的投入产出。目前纳税评估主要侧重对企业的货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即狭义的投入产出法,就是根据企业评估期实际投入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等的数量,按照确定的投入产出比(定额)测算出企业评估期的产品产量,结合库存产品数量及产品销售量、销售单价测算分析纳税人实际产销量、销售收入,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数量-期末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 评估期产品数量=当期投入原材料数量×投入产出比
差异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根据已确定的行业或产品的投入产出比及企业评估期原材料的耗用数量,测算产品生产数量,与企业账面记载产品产量相比对,同时结合产品库存数量及销单价等信息进行关联测算,并与企业实际申报的应税销售收入对比,查找企业能存在的问题。
2、能耗测算法
能耗测算法主要是根据纳税人评估期内水、电、煤、气、油等能源、动力的生产耗用情况,利用单位产品能耗定额测算纳税人实际生产、销售数量,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其中耗电、耗水等数据可从电力部门、自来水公司取得,属于第三方数据,数据可信度高,相对较为客观。
评估期产品产量=评估期生产能耗量÷评估期单位产品能耗定额
评估期产品销售数量=评估期期初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产量-评估期期末库存数量 评估期销售收入测算数=评估期销售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适用税率(征收率)差异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根据生产耗用的电力、水、煤、气等能量耗用定额指标,测算产品产量,进而测算其销售额和应纳税额,与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查找企业纳税疑点和线索的方法。
3、毛利率测算法
毛利是指商业企业经营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差额。毛利率是毛利额与商业企业经营收入的比率。毛利率法就是以企业的毛利率与行业(商品)毛利率相对比,筛选出差异幅度异常的企业,通过有关指标测算企业应税销售收入,并与企业申报信 息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
毛利差异率=(企业毛利率-行业或商品毛利率)÷行业或商品毛利率×100% 对毛利差异率不正常的纳税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1)审查企业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其它应付款等科目。若期末余额长期过大,则有销售挂账隐瞒收入的嫌疑。然后,对企业的资产结构和存货结构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商业企业库存商品占流动资金比例长期较大,且库存量逐期增大,则说明企业可能有虚增库存,多列进项的嫌疑。(2)充分利用金税工程内企业供货方的抄税信息,与企业的认证信息进行比对,如其取得的进项发票未入账抵扣,则企业有购进货不入账,销售不开票,进行账外循环的可能。(3)在企业毛利率明显偏低的情况下,应运用费用倒挤法等,结合有关指标,测算企业的的应税销售收入及应纳税额是否异常。同时,应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取得返利未抵减进项税额的情况。评估
人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企业的返利情况信息:供销双方的返利协议;在供货方的配合下,取得其对客户的返利规定;结合企业财务资料,重点审查企业的费用账户、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科目,判断是否将返利冲减费用或抵顶应付账款或增加预付账款等等。
上述三种分析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孤立应用,应结合税种、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规律综合运用,从资金流、发票流、货物流三个方面,分析纳税人经济活动的轨迹,判断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
第五篇:纳税评估
第九章、纳税评估管理
一、填空题
1、纳税评估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对象确定、疑点问题分析、约谈举证、实地核查、评估处理)2.纳税评估工作按照______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___责任展开。(属地管理、管户)
二、选择题
1.纳税评估评估对象的来源:(ABCD)A、人工经验判断
B、零(负)申报、亏损、低税负申报的纳税人检索(连续三个月)C、与同行业同类型纳税人上下峰值进行横向对比检索 D、其他部门或环节转入的评估对象
2.筛选评估对象,应参照纳税人(ABCD)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审核对比分析。
A、所属行业 B、经济类型 C、经营规模 D、信用等级 3.下列哪些纳税人应列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分析对象。(AD)A、重点税源户 B、特殊行业的企业 C、零税负企业 D、纳税信用等级低下的企业
4.税收管理员应当采取人机结合方式,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对纳税评估对象纳税申报的(AB)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并初步判定纳税人存在的疑点项目和问题。
A、真实性 B、准确性 C、合法性 D、有效性
5.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ABCD)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A、当期数据 B、历史平均数据 C、同行业平均数据 D、其他相关经济指标
6.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等批准内容审核,主要核实延期的(ACD)等。A、延期的真实性 B、延期的合法性 C、批准延期的时间 D、预缴税款情况
三、判断题
1.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一律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错)
2.纳税评估的对象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所有税种。(对)
3.纳税评估中所涉指标和指标运用方法可以对纳税人说明。(错)
4. 对实行定期定额(定率)征收税款的纳税人以及未达到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可参照其生产经营情况,利用相关评估指标定期进行分析,以判断定额(定率)的合法性和是否已经达到起征点并恢复征税。(错)5.纳税评估约谈的对象必须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错)
6.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资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依据。(对)
四、简答题
1.纳税评估的主要数据来源有哪些?
答:上级税务机关发布的宏观税收分析数据,行业税负的监控数据,各类评估指标预警值;本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产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外部交换信息,以及与纳税人申报纳税相关的其他信息。
五、分析题
请根据甲公司12月份毛益率和销售额变动率指标情况分析该公司存在的问题。
本期 上年同期
甲某公司毛益率 8% 10% 同行业平均毛益率 14% 10% 甲公司销售额变动率 22% *
答案:该公司月份的毛益率8%低于同行业平均毛益率l4%,说明甲公司的毛益率水平不正常;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22%,毛益率却比去年下降了2%,通过配比分析,则进一步表明该公司的毛益率指标不可信,有存在瞒报收入、账外收入的情况及其他申报收入不实或成本不实等嫌疑。
2、评估人员以2011汇算清缴为切入点,收集企业申报表及其附表、财务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及企业所得税事项备案等资料。结合日常房地产行业管理信息对上述资料进行准确性、逻辑性分析,重点对往来款项、收入、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进行分析,查找造成亏损的原因和评估疑点指标。评估人员确定了应付款项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销售成本变动率、税金及附加变动率等重点评估指标,并发现应付款项变动率是变化最多、最大的指标。评估人员采取的方法是选择几家房产企业进行剖析,相关异常指标列示如下:
(1)F公司疑点。2011其他应付款大幅增加,变动率为1159%。根据日常管理了解的信息,该款项主要是用于筹集主楼的建造成本,并且该公司辅楼与裙楼建造在前,主楼建造在后,两者建在同一个地块上,公共部分成本合理是否分摊是评估关注点。
(2)Y公司疑点。2011年往来款项大,且长期挂账,其应付款项变动率与销售成本变动率配比差异达14倍;2010年~2011年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变动率为-70%,与销售收入变动率的44%呈反向波动。同时,会计报表附注披露:Y公司与香港C公司联合开发雁鸣山庄,2011年9月已销售完毕,到2011年底尚未结算,Y公司未就此项目所得申报纳税。
(3)J公司疑点。其他应付款6.2亿元,数额巨大,且2011年较2010年增长幅度达65%,引人关注。财务费用2423万元,与经营收入611万元不配比。J公司无在建项目,对其大额资金往来项目需要进一步评估。
(4)H公司疑点。2011年末应付款项较高,为3435万元,与当年703万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不配比,且变动率为-66%,应重点关注。
请分析这几家房地产公司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一、选择题(前两题单选,后四题多选,每题2分)
1.税务机关在对评估对象实施约谈过程中发生下列(D)情形,应直接转入评估处理环节,并注明“未发现违法行为,审定后归档”的建议。
A.纳税人拒绝主管国税机关约谈建议或不能在约定的期限内履行约谈承诺的
B.纳税人在约谈说明中拒不解释评估人员提出的问题,或对评估人员提出的问题未能说明清楚的
C.约谈后同意自查补税,或者选择以自查补税代替约谈说明,但未在约定的期限内自查补税且无正当理由的
D.疑点全部被排除,未发现新的疑点
2.纳税评估约谈说明时采用当面说明形式的,原则上要有(B)评估人员同时参加,并做好《纳税评估约谈说明记录》。A.一名 B.二名 C.三名
D.纳税人申请
3. 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有(AC)。A.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B.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 C.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D.营业外收支增减额
3.加强税源分析与税源动态监控,按照(ABCD)、时限等对所辖税源实施结构分析监控。A.地区 B.行业 C.企业 D.税种
5.纳税评估评估对象的来源:(ABCD)A、人工经验判断
B、零(负)申报、亏损、低税负申报的纳税人检索(连续三个月)C、与同行业同类型纳税人上下峰值进行横向对比检索 D、其他部门或环节转入的评估对象
6.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ABCD)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
A、当期数据
B、历史平均数据
C、同行业平均数据 D、其他相关经济指标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在一个内,发现评估对象在以前纳税评估时已被发现并得以纠正的问题再次发生的,评估人员制作《纳税评估拟办意见书》,并注明“转稽查部门进一步检查”的意见。()
2.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往期或以往。()
3.纳税评估的对象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所有税种。()
4.纳税评估中所涉指标和指标运用方法可以对纳税人说明。(X)
5. 对实行定期定额(定率)征收税款的纳税人以及未达到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可参照其生产经营情况,利用相关评估指标定期进行分析,以判断定额(定率)的合法性和是否已经达到起征点并恢复征税。(X)
6.纳税评估约谈的对象必须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X)
7.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资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依据。()
三、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纳税评估基本流程
采集信息 确定评估对象 案头分析 约谈举证 调查核实
结果处理
2.简述纳税评估结果处理
提请其自行改正
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或存在的疑点问题经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无需立案查处的,可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需要纳税人自行补充的纳税资料,以及需要纳税人自行补正申报、补缴税款、调整账目的,税务机关应督促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逐项落实
移交稽查处理
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要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提交上级
发现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需要调查、核实的,应移交上级税务机关国际税收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处理。
3、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区别
(1).两者的实施主体不同。纳税评估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重点税源和重大事项的纳税评估的实施主体也可以是上级税务机关。而税务稽查的实施主体则是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税务机构,即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
(2)两者的属性不同。纳税评估不是行政执法行为,而且目前也不是法律所规定的程序,它只是税务机关为提高自身工作质量和优化纳税服务所开展的一项内部管理手段和方法,对于涉税违法行为,它提供的是一种预警和告诫,是在稽查查处与日常管理之间建立一个较宽的缓冲带,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能的违法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与税务稽查的打击性相比,纳税评估更多地体现服务性。税务稽查不仅是一种行政执法行为,也是税收征管法所规定的一种法定程序,它侧重于对涉税行政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戒,带有明显的打击性
(3)两者的职能不同。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虽然在促进收入增长、监督税收征纳、双方税法遵从方面有着共同的职能,但是在其他职能上,两者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通常而言,纳税税务稽查还具有惩处职能、教育职能,即对纳税人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教育其他的纳税人守法,这两大职能是纳税评估所不具备的。而另一方面,纳税评估则具有较强的服务职能,这又是纳税评估所不具备的。
(4)两者的程序不同。税务稽查具有严密的程序规定,并且在每一个程序中,都必须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送达规定的税务文书,如检查前应下达税务检查通知书,调取账簿前应下达调账通知书等,这些文书都是法定的。纳税人通常不能拒绝这些文书,并且需要按照文书的要求履行相关的义务。如果程序有误或缺少规定的文书,税务稽查就可能归于无效,税务机关将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中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纳税评估虽然也有一系列的程序要求,但是这些程序都是内部性程序,不是法定程序,在整个过程中也没有法定的文书。纳税评估过程中的文书除《询问核实通知书》、《纳税评估建议书》外,其余均为税务机关内部使用文书,《纳税评估建议书》也只是对评估对象的建议而不是法定文书。纳税人不仅可以不接受这些建议书,而且也可以不按照建议书的要求进行相关的处理。
(5)两者的实施形式不同。纳税评估的最基本原则就是案头评估,即税务机关一般是通过案头信息与数据分析发现纳税人在税收义务履行方面存在的疑点,然后要求评估对象做出解释或说明,直至疑点消除,原则上只能在税务机关内部进行。当然在案头评估不能有效排除疑点时,税务机关也可以进行实地调查。税务稽查既可在税务机关内进行调账检查,也可依法进入涉税场所进行实地调查取证
(6)两者的约束力不同。由于纳税评估并非法律所规定,也不是税收行政执法行为,因而其结果不能对纳税人产生直接的法律效力,如果纳税人采取不配合、不接受的行为,税务机关除了可以采取税务稽查等进一步的管理措施之外,不能运用行政权力,特别是不能采取税收保全或者行政强制执行措施。但是税务稽查就不同了,纳税人不仅必须接受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的稽查,而且还有配合和协助的义务,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被课处行政罚款等等
(7)两者适用的原则具有很大的差别。纳税评估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纳税人的假设和怀疑基础上的,特别是首先假定纳税人对税法的不遵从,在纳税评估中可以大量使用推理,也无需证据,甚至还可以猜测就可以得出结论。但是税务稽查就不行了,在税务稽查中,税务机关不能使用假设和推理,更不能猜测,一切都必须凭证据说话,在没有证据或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都不能对纳税人下结论,特别是不能认定纳税人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