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之我见[合集]

时间:2019-05-15 12:5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之我见》。

第一篇: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之我见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之我见

摘要:强调大学教师的师德对高校培养出高质量的大学毕业生至关重要。现代大学培养出来的已不再是以往只会呆在象牙塔中埋头苦学的大学生了,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现代大学生接触校园以外的社会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这就更需要加强大学教师对在校生群体的正确指引,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积极、正面引导作用,因此必须着重强化新时期大学教师的师德建设,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此展开论述,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有助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职业道德

师德,顾名思义,即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大学中就是指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成长、成才,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进一步成形和培养。

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传道”,即教师要为学生们指明一个学习、前进的方向,要青年学生们树立追逐真理的坚定信念;“授业”,即教师要教授大学生们必要的生存本领与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技能;“解惑”,即教师在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教导大学生们如何解决将来人生历程中的困惑,如何独自把握自己的人生。可见,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未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水平影响大学生群体成长

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同样体现出国家对大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高度关注和殷切期望。“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①

显而易见,在大学里,无论是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任课教师,还是整天忙碌、深入学生中间的政治辅导员队伍,亦或是从事其他相关教育工作的教辅人员,都应该时刻铭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天职,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都为莘莘学子树立榜样。大学四年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是他们即将完成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阶段,然而目前这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既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和氛围,又同时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们必须有良好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摒弃假恶丑,追求真善美。

对人的教育是终生的、连贯性的,大学教育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此时,大学教师的师德就要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了,尤其是与同学们接触频繁的辅导员老师,被称为是大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学习上的促进者、生活中的知心者、心灵上的导引者”,更应该树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坚定信念,以实际行动感染和启发学生,勇于进取,不懈追求。

二、当前普通高校辅导员师德之现状

高校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最基本的工作职责,而是否能够帮助大学生群体顺利达到思想政治学习的结果、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正确引导大学生处理好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便可以反映出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同时,必须将此与辅导员自身的一些特点相结合。

(一)辅导员队伍呈现年轻化,整体的师德建设有待加强。

有调查表明,高校辅导员年轻化现象比较显著,以广东省为例,辅导员的普遍年龄在21-30岁这个区间,约占整个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的80%。这意味着,70后、80后辅导员占据大多数,当然,这是国家相关政策引导的结果,是为了拉近辅导员与大学生群体的距离,便于开展高校学生工作。但是,也必须认识到,同样年轻的辅导员老师们也会面临很多从具体到抽象的,有关现实、理想、人生等的认识和理解方面的问题,因此,面对学生的某些困惑,高校辅导员老师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辅导员从事的事务性工作繁杂,不利于师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高校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辅导员始终冲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每天被大量的、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包围,甚至恨不能有“三头六臂”去完成手头的琐碎工作,并且被认为是高校中的“救火队”、“消防员”等等。这些工作特点致使辅导员群体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事务,很难真正静下心来考虑如何加强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这种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群体更加主动地、深入地了解学生,阻碍了辅导员们进一步从繁杂事务中抽离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②

(三)辅导员队伍稳定性欠佳,某种程度上有碍于提升自身师德水平。

国家之所以发布相关规定,要求高校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道路,正是发现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该群体的主力军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从事诸多繁杂的学生事务之后,普遍感到前途渺茫,对本职业的定位不够清晰,在与高校其他职位相比较之后,更强化了其离开辅导员队伍的想法。这种状态显然不利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长期、稳定。由于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从事该工作的人必须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精神饱满的状态,如若因职业定位的动摇而产生消极情绪,定会反映到日常的学生工作中,势必会在学生中间造成影响,也更不会去认真考虑提高自身师德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了。

三、高校辅导员老师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正在朝职业化、专业化道路的方向努力。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在引导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同其他专业课教师一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重视进一步加强辅导员老师的师德建设,从提升辅导员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角度出发。

首先,高校辅导员老师要做好自我定位,努力做到爱岗敬业。

要认清自己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群体不再是中小学里必须言听计从的乖学生,而是渴望通过大学教育成长为拥有专业技能、追逐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这样一群青年,因此,必须加强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理论研究,不断修正自我认识和评价,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大学老师应具备的素质。很多情况下,辅导员的身影就出现在学生中间,要能够与学生一起交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学生工作中,以关爱学生之心体现爱岗、敬业、奉献之情。帮助大学生解决专业学习之外的人际交往、社会实践、情感困惑等问题。早在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就向教师群体提出了“四点希望”,明确了师德建设努力的方向。

其次,高校辅导员老师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努力做到为人师表。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这个职业有这样一句名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当今的大学教师群体,更应该懂得“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大学是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教师和大学生群体都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不断地迸发思想的火花,无形中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青年群体的思想正处于逐渐成长成熟的阶段,作为教师,有义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辅导员老师来说,更有责任做好表率,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③

学生工作琐碎、繁杂,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必须有耐心、细心、责任心,比如每年定期的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工作,就要求辅导员老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在所有的评定工作过程中,必须秉公处理,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赢得学生的信任,做好本职工作。能够客观、公正地处理具体事务,且是与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些事务,就足以表明了辅导员老师的为人师表,体现出其师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中培养合格、优秀的大学生,就必须抓好大学教师尤其是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以博大的胸怀、深沉的智慧引导每一个青年学子不断进步,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① http://.cn/dfpd/2011-04/25/content_12394689.htm

② 饶东方、刘子佳.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的调查与研究——以广东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为例

[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2):p80-83.③ http://.cn/news/txt/2007-08/31/content_8777800.htm

第二篇:师德建设之我见

师德建设之我见

王海泉

在当今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根本在于师德。古人说:“德以才为资,才以德为帅”。一个人的知识和才能能否造福人类,往往取决于他的人格定位和道德水平。崇高的师德既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言传身教、以身立教的作用。一流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没有一支师德高尚、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就难以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陶冶和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千百万掌握现代科技、具有现代意识、能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辛勤工作的合格接班人。

所以,每位教师要修师德、铸师魂,全面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任务,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做到以下五点:

一、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一个学生。”因此,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的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当学生受窘时,不妨说句解围的话;当学生自卑时,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痛苦时,应尽量设身处地地说些安慰话;当学生犯错误时,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自己是犯错学生时需要听哪些话。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谈常要换位思考,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树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们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我们应牢记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去热爱我们的学生。

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隐私。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任何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因此不允许教师粗暴批评、压制、体罚、训斥、辱骂、讽刺学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人尊重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

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

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

三、倡导民主、师生平等

民主平等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师道尊严使学生在教师面前往往会失去自我,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民主、平等观念几乎完全为师道尊严所替代。在传播知识、播种文明的校园里,部分教师缺乏民主平等意识,有些教师甚至成了“专制”的代名词,师道尊严的流毒依然至深,认为学生尊重教师是天经地义,却忽视了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忽视了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过多地指责和否定,指责学生学习不努力、生活散漫、胸无大志等等。即使这种指责是善意的、有根据的,学生在内心深处也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学生的需求和个性被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而且有的批评和指责带有主观武断的色彩,缺乏在相互新生的基础上讨论问题的民主氛围,本质上不是主体与主体间的交流。

显然,民主作风是确立和发展学生主题性的基础,是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师生之间要倡导民主、倡导平等,并且教师要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

四、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

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他们要求发展、要求进步的愿望,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教师的字典里没有“差生”两个字。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寻找适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如身体素质好,成绩后进的同学,就鼓励他们在体育方面多下功夫;有特长的学生,就帮助他们选好目标,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学好专长,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适应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的竞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培养的跨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思想品德,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着眼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就要在教育实践中,把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劳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同等重视学科课、活动课的育人功能,把理论和实际、动脑动手结合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其他现象十分严重。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获取知识,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在课内外注意言传身教,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行为习惯。

五、廉洁自律、为人师表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教师作为培养人的专门工作者,其品德操行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性和对学生的熏染性,教师的品德除了仁爱、真诚,还包括廉洁自律。

学生无所不在,消息无所不通,教师言行上的任何不检点,人格上任何不完善,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学生,并会影响教师的形象及教学效果。有一次,我的一位学生对我说:“某某老师的课我没有兴趣。”我说:“怎么会呢?他可是学校最好的老师,课上的特棒。”原来是因为他听说了一件事,班上有一位学生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有所进步,并得到老师的特别的照顾,就给老师送了礼。以后上课时,老师提问、演板时,叫这位学生的次数便多了起来,也特别照顾这位学生,把他的座位排到前排。因此,他对老师很失望,觉得老师怎么能这样不公平呢?就因为别人送礼,自己没有送礼就得到不公平的待遇。

在学生眼中,教师是偶像的代名词。他们不容自己的偶像有任何的瑕疵。当知道自己喜欢的老师原来是这样的,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便会崩塌,会觉得失望,继之便是逆反心理的产生,不喜欢听他的课了。人常说:“爱屋及乌”对一个人不喜欢,对他的课也就不感兴趣了。教师之所以受人尊敬,不只是因为教师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担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人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正如鲁迅所说:“他们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从精神上灵魂上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然而,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才能做到洁身自好,不追随物欲,敬业爱岗,做好教育人的工作,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好教师?

我认为:教师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必须要安贫乐教、廉洁从教、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不断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师德的学习和修养,努力促进道德认识,不断地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及时矫正和调整教师行为中失误,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

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每位教师要修师德、铸师魂,全面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引领学生不断地增长知识,走向现代科技知识的前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三篇:高校社团建设之我见

高校社团建设之我见

管理协会: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为了共同的目标与理想,经学校职能部门同意并经过一定程序成立的学生团体。高校社团文化,是指大学生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大学生社团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社团文化,作为社团成员共同遵循的目标和行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的有机整体,它的形成不是单个因素造成的,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凝。

基于社团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我认为,建设品牌社团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绝对服从国家、学校等上级的安排。

不做危害社会、抹黑学校名声、扰乱学校教学秩序的事情更不得灌输反党反社会的错误思想给会员。这是最起码的前提是最基础的要求。

加强协会制度建设,提高社团成员的凝聚力。

良好的工作制度可以减少日常管理中的杂事、琐事,让管理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谋求规划社团的发展方向使社团更强更状。好的凝聚力可以更好的发挥出各成员的才能。就目前来看,一般的社团成员发挥出的才能不足1/3。这不是一个夸张的数字,但这也说明社团的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好的凝聚力也有利于社团文化理念的形成与统一,而会员对社团目标、社团文化的认同是社团真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发挥协会的社会功能。

高校社团文化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和沟通的渠道,将社会要求与社会规范作用于大学生,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搭起一个平台,找到了结合点。大学生通过社团文化,学习与社会相适应的各种规范、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发展并与社会达成一种动态平衡与协调,促进自身的社会化。高校社团文化通过作用于大学生而作用于社会,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与社会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丰富和繁荣青年社会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如我们的管理协会提出的“协企合作”中的“企业的参观学习”‘能够打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注意协会的创新性与品牌效应。

实践告诉我们,创新则强,守旧则衰。创新带来生机,创新意味着活力,创新孕育着发展好的品牌是吸引更多同学关注、加入社团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品牌活动,就不可能在校园中树立形象、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

总之,在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协会制度建设,提高社团成员的凝聚力,发挥协会的社会功能同时注意协会的创新性与品牌效应。相信这些能为社团带来新一轮的发展。

第四篇:高校班级建设之我见

摘要:班级是高校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和赖以成长的一个小集体。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都要在班级里得以实现。良好班风的形成是搞好班级建设的基础;严明的校规校纪和是非分明的奖惩是搞好班级建设的有力保证。良好的班级建设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一个艰苦劳动的过程,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从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抓住成效。期待着高校班级建设工作有一个新的飞跃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班级建设;班风;校规校纪

中图分类号:g6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253-01

班级是高校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和赖以成长的一个小集体。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都要在班级里得以实现。因此,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主任、辅导员老师的工作成绩,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与管理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对校风校纪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良好班风的形成是搞好班级建设的基础 1.选配好班委会和团支部干部,并加强队伍建设。学生入学伊始,要求辅导员老师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利用自己的观察,选拔出学习刻苦、工作能力强、同学关系融洽、有魄力的同学走到班级学生干部队伍中来。那些爱走极端、固执己见、居高自傲、散散漫漫的同学一定不要放到学生干部中去,更不能放在班长、支书等重要位置。要把握学生想从事社会工作的欲望、工作的能力以及是否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也要观察他们的责任心、判断力、激情和爱心、组织能力、诚实守信等方面的表现。所以选好班干并对他们进行系统教育是一个良好班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2.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大学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的,应多组织同学搞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助于大学生兴趣培养、集体观念增强的活动,以此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爱党、爱国、爱校,学会感恩;在活动中学会交流情感、相互合作;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活动中达到消除误解、克服不足、化解矛盾、增强友谊的目的。

3.在同学中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高校班级内部同学间的关系是多层次的,除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关系外,还有朋友关系、饭伴关系、友寝关系、老乡关系等,形成相对独立的群体。有些小集体与班集体利益在某些时候背道而驰,作为辅导员老师要正确引导,及时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在生活中用真情实感去感染他们,使他们在老师的信任和感化下努力做到与同学关系的融洽与和谐。要让同学们深知只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班级风气,才能把班级建成一个团结、和谐、有战斗力的集体。

二、严明的校规校纪和是非分明的奖惩是搞好班级建设的有力保证 1.发挥先进分子和党员同学先锋模范作用。在班级中大部分同学都是要求进步的,作为辅导员老师应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充分调动党员同学的积极主动性和进步思想,带动落后同学进步。培养学生对党的热爱 ,坚定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和追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先进的思想来保证班级建设的顺利进行。

2.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要用校规校纪去规范学生的言谈举止,培养他们的文明习惯。老师要做到不包庇、不偏袒,一视同仁。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受到犯了错误就要被惩罚,才能做到知错就改。作为教育和管理者要平等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在严格要求、严肃管理的同时让学生懂得错了就要受到惩罚这一简单的道理。

因此,只有抓住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才能做好学生工作,才能把握住班级建设的核心与本质。良好的班级建设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一个艰苦劳动的过程,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俗话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起于毫末”,高校班级建设亦如此,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抓出成效。期待着高校班级建设工作有一个新的飞跃和发展。

第五篇:高校辅导员建设自查报告

xxxxx系辅导员队伍建设

自查报告

辅导员和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的重大任务。

xxxxx系历来重视学生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根据内教学工字[2010]21号《关于开展全区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系实际,现将我系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自查如下。

一、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依靠力量。我系认真落实《xxx院辅导员班主任管理规定》,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学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我系现有在校生433人,教学班级16个,辅导员与班主任8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3人,共产党员6人。一直以来,我系坚持并努力打造一支敬业精神好,工作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学术素养厚的职业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队伍,与学生干部相结合,更好地完善学生人格培育体系,实现我系人才培养目标。

二、我系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角色定位不明晰,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使得辅导员的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错位现象。使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事务太多、太杂,超出其职责范围,每天扮演着“办事员、勤杂工、保姆”的角色,客观上造成了辅导员就是学院一般行政管理人员的认识偏差和职责定位不明晰。

2、辅导员将来的出路,职称问题。

3、普遍反映辅导员工作多、责任大,待遇不高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辅导员自身建设,多组织辅导员培训、交流、实地考察。

2、完善辅导员的考核评优。

3、为辅导员提供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建议成立辅导员协会。

下载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之我见[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之我见[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之我见

    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之我见 作者: 毕荣芬 单位:天天中心小学 通讯地址: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天天中心 邮编:675505 “德者,师之魂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师德建设工作规划之我见

    师德建设工作规划之我见 一、指导思想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

    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教育部研究制定并下发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制定并实施《规范》,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

    高校师德建设心得体会

    篇一: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心得体会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心得体会 为了使广大教师增强师德修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校要求全院教职工自学《教育部关于建立......

    建设高校辅导员长效机制(5篇)

    建设高校辅导员长效机制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建设的意义

    高校辅导员建设的意义 辅导员是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

    师德建设之我见[精选5篇]

    师德建设之我见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但教师的职业更为神圣。师德,作为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是教师为人师表最基本的资质和素养。由于基础教育在我国......

    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 百科名片 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 195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向当时的教育部提出试点请求(尤其是清华蒋南翔校长); 此后,不少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