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丰富高效课堂的趣味性
丰富高效课堂的趣味性
三河市燕郊中学关胜龙
在北京80中高中部挂职一周,听了很多老师的课。高中课堂知识量大,内容精深,甚至有很多学科听不懂,所以更倾向于文科性较强的学科。高二历史课,能懂,一人前往。——《新文化运动》,在这节课中我看到了80中真实的一面,更看到了80中教师的精湛、游刃有余。上课首先由孔繁忠两位同学课件展示讲解陈独秀,学生所讲又是我先前从未听过的。教师提纲挈领讲明重点,学生如醍醐灌顶,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这不禁让我想起我在学校听的一节历史课,七年级历史,这位老师水平高、业务强、口才好、相貌端,上课有极强的亲和力。总之,学生喜欢、老师佩服„„难得学习的机会,我也不例外。当下高效课堂模式改革开展如火如荼,都不甘人后。
“上课!„„今天我们学习《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大家打开导学案„„”
接下来,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几个预设问题、展示,教师总结,测试,结束。教学设计流程疏密有致,重点突出,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用高效课堂标准来衡量这节课,可称得上是一堂好课。可是,对于一个固守传统教学模式近二十年的教师来说,我总感觉这堂课有些欠缺,到底是缺什么一时难讲。当私下评课时,有老师讲“这堂课知识性强,非常重要!”听到此话,我幡然醒悟“知识性”有一孪生——“趣味性”,这堂课缺少的正是趣味性,至少趣味性没能得到充分外显。
两节课对比,不难发现,前者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准备,拓展内
容,效果良好;而后者模式高效,而内容及形式枯燥,难提效率。
我认为高效模式并不排斥趣味性,授课、知识的趣味性甚至是高校模式改革一部分,一个发光点。也许高效模式更多的限制了教师的行为,那么课堂趣味性怎么保持?趣味性何以更丰富?
一、趣味性的阐释
所谓趣味性,是指“能引发人们某种感情的因素,或使人愉悦,使人感到有意思,或能感染人、打动人、教育人,能引起读者注意力的因素;趣味性是指教师以精彩的教学内容、娴熟的教学技巧使学生深感有所得而发出的喝彩叫绝;趣味性是指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趣味性也是指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趣味性是指方法、手段,更是指知识本身,也是指学习主体的主观感受。
首先,无论是自然、社会知识,他们都是有趣味的。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
其次,学习知识的的方法、途径、手段应该是有趣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为中心”。一堂好课衡量标准之一是看你的课知识点落实得如何,基础知识打得扎实不扎实。忽视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对知识产生兴趣。兴趣和知识应是共生的。不分主次,不分轻重。有了兴趣,使我们喜欢学习,学到了知识反过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前提,知识是我们学习兴趣的目的。没有目的的兴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兴趣是“伪兴趣”。如果学习对我们来说学不到任何有要的知识,那他对此还会产生兴趣吗?
第三,学习主体的主观体验是有趣的。《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有这样一段文字表述: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这是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一段话。这里对科学探究的目标的表述得非常清楚、明确。也揭示了科学课的三维目标的关系是一个和谐发展的统一体。
二、趣味性的现实意义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大的动力。有许多迹象表明,兴趣是对推动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学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兴趣是影响学生的内部因素。就这一点而言,更应该大力提倡‘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融知识与兴趣于一体,利用兴趣这一有力的工具,很好地启发学生,使他们在兴趣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知识,并主动地感知事物,从而使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力更加敏锐,增强逻辑记忆力、想象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得较顺利,而富有成效。
2、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成了读书的工具。现代媒体的高速发展,使我们的学生视野开阔,转变了传统的知识摄入方式及速度。转变课堂模式,转变学习,增强知识、授课方式的趣味性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把学生抢回课堂突破口。
三、增强课堂趣味性途径方法
发挥传统手段优势,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多样化。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节,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该情节过渡到课本所展示的情节中。同时,合理地利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让所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各方面的素材,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中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发展的机制,使之成长、成熟(包括合作学习、竞赛、学科活动、评价体系改革、游戏等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知识的能力与兴趣。
最为关键是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此外,一堂生动的文化课堂当然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教师能否出色地完成每一堂课并体现其知识性、趣味性,依赖于教师多方面的素质。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其次,要有一套训练有素,日臻成熟的教学方法和熟练地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素质和基本功。一个高水平的教师不仅要求会说、会写,而且要绘画、会唱,必要时要像演员一样表演,声情并茂,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达到知识性与趣味性高度统一。发挥教师特长,打造自身教学特色,不能因为模式而放弃自己特色,限制教师个性发展。
当然,如果背离教学目的和内容的要求片面追求趣味.去迎合一些学生的不恰当要求将会破坏教学的科学性也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模式改革犹如一乘疾驰的战车,在固守传统教学模式的“历史长卷”上撕开一道裂口。“穷则变,变则通”,人们在寻找适合新时期特点新的教学方法的道路上,不遗余力,乐此不疲。高效课堂是多少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断追求,高效课堂永不过时,追求知识永远高尚。多少莘莘学子,苦读寒窗,传承文化,固可颂扬,但又有多少极具潜质而又极具个性的学生只因难于唤起兴趣而抛弃学业。作为教师,我们能做到的只有让更多的学生喜爱学习,唯有端正其态度,增
强自己授课的趣味性,保持更多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这是不管什么教学模式都应追求的。这才是真正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愿高效的课堂不能成为学案铺天盖地,学生神经兮兮,教师不言不语的唯功利的课堂;应该是趣味丰富,形式多样,师生共研,和谐自由的高效课堂。
第二篇:课堂趣味性
课堂趣味性(口才)
李梦娜
第一: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所以要用玩来解放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学到知识,在兴趣爱好中学到知识。所以我上课的宗旨就是让孩子亲自动手完成学习要求从而学到知识。比如:绕口令中,我会让同学自己用画图画和加动作的方法来学会,有或者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边个绕口令讲出来,再对孩子们提问故事人物,地点做了什么事情,加深孩子对绕口令的映像,从而让孩子学会绕口令。
第二:通过做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们对绕口令、诗歌。进行接龙游戏或者传鼓接花的游戏,让孩子更快的学会和记住,所要学习的诗歌、快板、绕口令。
第三:用分组比赛的方法在孩子爱们学完内容后进行分组比赛加分,使得孩子们更加的积极上进
第四:课堂中给孩子们听一些朗诵诗歌。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朗诵中小小朗诵家的动作神态,和舞台上应该怎么样做。最后运用我们学校里的话筒小道具让孩子对学会的知识,进行表演。第五:在课间做一些关于口部操学过知识的小游戏使得孩子们产生兴趣。
潜能培训 右脑开发 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识字和拼音,知识面的增加 拓展阅读量的提高 让孩子喜欢的表现 首先就是阅读
像拼音一样快乐地学英语
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品质。可以做四到六岁是孩子良好习惯的养的一个黄金时期六到八岁大脑定型,十岁也就是孩子开发大脑的末班车。寒假班马上将到来,现在有家长来咨询,13年的是老生补一百元,一天五元的管理费,五元的餐费第二新生每天三十五元餐费五元,第三老生带新生每天30元,餐费五元。第四年后预科老生新生一样每天三十五元,共六天。
作业情况
第一所有在校老师布置的作业用作业本抄好。第二根据每个孩子不同情况平均划分作业
第三当天布置的作业一定要全部完成不拖延,如果没有做完留下继续做完
第四请假缺课当天的任务自行解决,老师可以批改。第五请假超过三天学校不与保证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 第六迟到早退的学校不予保证作业的完成。
第七请假提前通知前台和班主任另外我们安排作业完成的事情。
汇报课前台工作
第一通知行全校汇报课的倒计时。第二发短信,二遍
第三准备活动材料、下一步学生要报的科目简介 第四照相机准备电池及时充电 第五讲稿和准倍的材料
学校的特色是成功教育励
志教育让每位孩子都成功 扎实做好四清工作,不要把学习任务拖到明天,课课清
周周清
月月清。
我们的学科特色是小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右脑保证每位孩子在这里学有收获玩的开心让家长放心。
寒假班正在报名中:我校暖气气开放。第二小班辅导 第三提供中晚餐
第四我校扎实做好天天清教学。如果学生期末汇报课的时候成绩优秀有大奖,另外免费学习金子塔精品课程规范写字班。
在校老师的维护十条:第一工资透明让他知道工资的来源让他信心百足。第二真诚相待宽容包容认可。第三认可劳动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第四关心个人和家庭生活的问题方式支持并解决。第五帮助解决工作中疑难的问题,使其在校快乐中工作,有福利和学校的发展让老师看到希望。第七经常和老师一起谈论生活工作中的事情是其成为自己的好朋友。
维护好家长的口碑怎么做:第一孩子学得好,喜欢学校、喜欢老师。第二孩子的礼貌礼仪比从前有很大的提高。第三学校安全管理到位,老师负责任。第四课堂氛围好孩子喜欢。第五学校干净整洁处处以学生的安全着想。第六茶水供应干净卫生。第七活动游戏场所锻炼学生的体能。第八假期辅导从伙食、作业、家长满意度。第九学生优秀能及时得到学校的重视和表扬,优秀家长得到学校极力推崇?
新老师来了如何对待:一学校及文化的培。第二工资制度的学习。第三工作制度的学习。第四课程知识的培训。第五宣传的培训。
新生的管理常规:第一出勤,第二安全,第三卫生,第四作业,第五礼仪第六语言。第七整理书包。第八放学常规。第九课间常规,第十汇报课常规。第十一家庭作业的辅导,第十二飞信的加入。
用成绩招生展示说明和汇报课展示,转班的招生,汇报课的招生各学科汇报课倒计时,附加值的招生。课堂的管理模式招生。课后把课堂的目标做好,当面汇报,在课后让家长当场看到学习的效果。
新生交费须知:一试听课后当场交费发新书,第二、三节课内把钱给交了,第三、三节课仍未交费的发短信通知。第四仍未缴费的文明原因,停课。作业辅导的概念:更高效地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有娱乐的时间。第二作业为什么在学校写,教师能及的批改指出错误并分析原因,反复复习让学生能真正的掌握薄弱知识环节。第三寒假班结束时要开汇报课,保证作业孩子都会做,知识一方面,房否则的话在家不可能做到高效,批改复习,并且。我们的附加值:学习基本的写作常识,第二规范写字,第三写作业的独立习惯,数学思维及做题的方法,基本的速读速记及学习方法。
再家长喜欢什么样的培训学校:一离家近方便的,最好。第二教学效果明显的,老师负责任管的严。第三布置的作业要在上课时提前检查。第四学生在校安全。第五学校干净卫生第六教师应和家长多沟通。第七教育部门批准的正规学校。
前台助教:一,了解各学科知识简介、收费标准、上课时间段、有几个班、分别的上课时间段和任课老师。
2、能在短时间内叫出班里孩子的名字、并知道学的什么学科在哪个班里。
3、第三熟记近期的优惠政策,如何搭配学科套餐。
4、第四知道如何登记来访家长的详细情况和沟通情况
5、前台的饮水、地面、书架的整理沙发的整理等。
6、礼物柜的礼品数量和所需要的卡片数量、要知道并且会背,也可以把礼品分为几个区域,各位多少张卡片。
7、学生来时要打招呼叫出名字,站在门口迎接,放学时没有家长接的孩子要签退,未走的学生,组织活动保证孩子安全。
第三篇:课堂提问要讲究趣味性
探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松溪一中叶娴茹
【摘要】: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提问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课堂提问,既要有趣味性、启发性、目的性,又要注重知识点之间以及问题之间的关联性,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学生的差异性。【关键词】:课堂提问
高中语文
趣味性
启发性
目的性
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丰富,且跨度大,难度高。对教师而言,如何破解“围城”,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心理学也讲,”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课堂设置的提问要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冲突,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课堂提问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成与败,因此教师要设法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长期以来,本人都在努力探究更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现将自己一些浅薄之见,结文呈出,旨在引来方家之玉,以指点迷津。
一、课堂提问要讲究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趣、有味。有趣,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有味,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精湛,值得品味。刘国正说:“有味课堂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高中生心智接近成熟,抽象思维能力明显增加,自我控制能力大幅度提高,但兴趣仍然是他们学习动力的主要源泉。如何利用问题有效调动高中学生的积极性呢?教学中,可以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提问,也可以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提问,还可以结合夸张的情境提问,等等。如,在分析沈从文《边城》中句子“但是另外一件事情,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时,我的课堂提问是,“句中‘另外一件事情’ 是指什么?”。又如,在教学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我设计了一个课堂提问是,“宝黛初会时,为什么贾宝玉对林黛玉会产生浓烈的兴趣”。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适时提问便是投石激水,一些灵感火花往往就在这样的提问中产生。通过提问,学生讨论、寓教于乐,激发兴趣,把有些学生“要我学”的情绪迅速扭转过来,变成“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心疲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就不再袖手旁观,而是兴致勃勃地加入课堂讨论中,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又如教学《失街亭》时,若问“为什么说街亭失守是马谡的过错?” 就显得机械刻板,僵化了学生思想。若改问 “街亭失守是谁的过错?” 学生灵感的火花就可能被点燃,见解就可能丰富多彩,这就有利于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辩证客观思考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这样的提问,既紧扣了教材,又给予了学生充分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大为有利。这样的提问,使学生热情高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问题再现了学生的生活情景,他们对此类话题比较敏感,对问题的结果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提问一定要立足于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投其所好,就能最大限制的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学活动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提问既要启发点拨,旁敲侧击,引起学生联想和想象,又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引导学生判断和推理。教师教学之前,学生在阅读课文尤其是一些经典之作时,思想上往往是困惑迷茫的。他们常常不知道作品好在何处,应该学习与借鉴什么。从认识上来说,远远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这就亟需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例如,在赏析柳永的《雨霖铃》里的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如果只要求学生领悟这两句词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诗人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之情,也何尝不可。但如果教师进一步诱导学生思考:同是情景交融的写法,为什么这两句流传千年,成为柳词的代表呢?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会展开深入的讨论,探究,并最后得出结论:词人选用了“杨柳”、“风”、“残月”三个最能触动离愁别绪的意象并集中在同一幅鲜明画面里,而这幅画面又是在一个特定时刻——“酒醒”之后。试想,此时是柳永离开心上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画面还鲜明的烙印在心头,刚睁开眼,就面对眼前如此凄凉冷破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前途渺茫,却还要继续前行,离心上人越来越远,这难道不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写照吗?这样一启发思考,诱导,学生的兴致陡增,还让学生掌握了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又如教学《失街亭》 时有人设计了问题 “诸葛亮为什么挥泪斩马谡?”,这就未免过于简单,这个问题根本不富于启发性,相信多数学生都会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这对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价值。如果换一种方式如向学生提出 “街亭失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街亭对蜀军有怎样的重要性?何以知之?” 之类的问题,那学生的反应或许就会大不一样。这些问题非经过阅读思考不能答出,只有通读全文,整体思考之后大部分同学才能比较好地回答。这样的启发提问对培养学生研读文本的习惯,形成分析归纳、提取文章信息等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可见教师提问的启发性,既遵循了孔子的教诲,又达到了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课堂提问要讲究目的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保证。要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首先要正确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功能与课堂提问的目的之间的关系,对课堂提问的核心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而要想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求教师能够针对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课堂提问,使学生思考有方向,分析有路子。比如在教学姜夔《扬州慢》时,为让学生理解词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作者来到今日的扬州城,看到了什么?过去的扬州城是什么样子?哪些语句描写了过去的扬州城?词中所写的景色都是作者亲眼所见的吗?这些写景的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一一理解思考分析这些问题,就会较为轻松地掌握了答案:这首词运用了对比、虚实结合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教学中只有通过这样有目的性的提问,才能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既轻松愉悦又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课堂提问要注重知识点之间以及问题之间的关联性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课堂上提出的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以某种内在逻辑顺序为标准组织起来的协调统一的整体。教师既要以问题的形式把曾经学习过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又要以有效的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为以后学习与先前相关知识内容提供思考方向。例如在学习弗罗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时,我研读了课文,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婴儿、童年时期感受、体验母爱的能力有什么区别?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一个成熟的人会成为他自己的父母?这三个问题之间是环环相扣的,理解前一个问题,才能更好的解答下一个问题。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全面探讨,有利于学生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从而为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扫清障碍。注重关联性的课堂教学,既能学生温故知新,又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是需要循序渐进、厚积薄发。
五、课堂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学生的差异性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要树立“有教无类”的理念,保证所有的学生都享有均等受关爱的权利。同时,教师要充分认清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合理选择答问的对象。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育集体的同时,必须看到集体中每一个成员及其独特的精神世界,关怀备至地教育每一个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一个学生如果长期不被提问,就会懒得思考教师的提问,从而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上述认识,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中,既可以考虑一些让集体回答的问题,又要设计一些能体现个体差异的问题。如提问探究性、审美性较强的问题,可以让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来回答;基础性、应用性较强的问题,可以让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回答。总之课堂中提问的问题,要尽量让不同个性、不同群体的学生都参与其中,而不是让人袖手旁观。
当然,要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还需要教师付出多方面的努力:一是深入钻研教材。要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热情饱满的情绪,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就要在课前充分地备课,精心设计好课堂上每一个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吃透教材”,对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教材的内涵与外延都要融会贯通。二是充分了解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智力状况等情况,准确判断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产生什么困惑,提出什么见解,形成什么思路,采取什么举措。这样教师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课堂教师过程中的被动局面。三是要不断充实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眼中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才智、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深厚,视野越宽广,业务素质越全面,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更有底蕴,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提问成为吹开学生智慧之花的春风。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掌握了提问的技巧,才能娴熟自如地驾驭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发展学生思维, 有效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丰富生活课堂
丰富生活课堂 彰显化学魅力 作者:ezsm 日期:2011-12-6 14:25:00 摘 要:构建生活化课堂不仅可以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探究能力,有效落实新课标。
关键词:生活 课堂 化学 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新课程努力从化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用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和对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判断决策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中学化学教师应多途径开发化学课堂教学的活力,充分发挥化学的育人功能,体现化学的生活价值,调动学生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而生活化的课堂就可以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探究能力,有效落实新课标。
一、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
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与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影子。教师要挖掘日常生活中具体的事例作为素材,把知识技能的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产生,也促进从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学”和“用”的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生活意义,感受化学课堂教学的魅力。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进而提炼出其中的化学问题。例如,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森林火灾时,消防员砍出“隔离带”;冬天室外放置腌咸菜的缸完好无损而室内的水缸却被冻裂了;烧开的水不小心溅泼在煤炉的火焰上,炉火反而会窜得更旺等等。教学中运用这些来自生活的奇妙现象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寻化学中的生活
1、凭借生活经验创设真实的情境
化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相关。现行化学新教材内容的设计尽量贴近了生活实际,甚至手中的一张纸,呼出的一口气都成了学生自己的研究学习对象,这样的学习易被接受。直观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更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钢铁为什么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在城市的街道上撒的物质为什么会使雪融化?碰了醋的紫甘蓝(紫白菜)怎么变红了?等等,通过大量具体的、真实的生活事件,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化学价值。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动感的情境
多媒体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实现了有声、可视,使创设的问题情境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处于最佳思维状态。
在学习“石灰石的利用”一节时,在大屏幕上放映桂林的著名风景:石林、溶洞,溶洞中挺拔耸立的石笋、变幻万千的石柱,既丰富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引入做好铺垫。新授时,放映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圆明园”修建时使用了大量的汉白玉。1860年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熊熊大火烧毁了所有亭台楼阁。一代世界园林之王就这样在大火中被摧毁了,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引出问题:为什么坚硬的汉白玉石材经过大火焚烧就粉身碎骨了呢?
多媒体的直观表现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学生对石灰石在高温下变成白色的生石灰,生石灰的消化以及熟石灰在空气中转变成白色碳酸钙等一系列化学变化认识更加深刻。
3、运用实物、教具,营造生动的情境
观察是化学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材相关的图片、模型、各种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启发思维,创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直观性强,而且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的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像等,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三、优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感受生活化学的魅力
化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动手、动脑,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1.教学方式回归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分析化学实际问题,合理迁移所学的化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教学“燃料与热量”时,可从学生对三大可燃性气体的认知结合时下提出的的“低碳生活”理念,就新能源问题展开联想,并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位能源专家,你如何解决能源危机呢?”、“我可以为‘低碳’做什么呢?”这样的设计,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他们所学的化学就在他们身边,体现了化学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又突出了化学的人文价值。又如,学习空气、水这两部分知识时,笔者结合学生最熟悉和关注的水、空气的污染和环保问题进行教学,就使得教学显得有血有肉,不那么空洞了。再如,通过 “化学与生活”的学习,学生走进服装商场就知道怎样鉴别“真丝”与“人造丝”,不同衣料的优缺点、洗涤和熨烫注意问题;走进珠宝店就能鉴别真假金银、常见宝石的主要成分及如何保养;居家装修懂得了如何选购绿色材料;家庭饮食知道如何平衡膳食,食品中的防腐剂和添加剂的利与弊,等等。这些教学案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了解社会中的化学知识,缩短与社会发展的距离,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生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至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学习成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某些知识,而应着力于培养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社会体验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任何束缚住学生手脚,只允许他们冥思苦想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化学知识的价值。例如,结合空气、水、酸、碱、盐等内容的学习,组织学生对本地区的环境状况(饮用水、空气、土壤等)、空气的污染状况、污水处理厂的流程和原理、周边农村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具体情况等进行调查,并要求学生在调查后写出报告,提出问题、观点和建议。结合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白色污染”等,组织学生关注新闻并从网上查询分析原因;结合淀粉、油脂、蛋白质等的学习,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了解食品中添加剂是什么等等。实践表明,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不仅使学生树立绿色食品、绿色环保、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可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去亲自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就理解了知识,掌握了知识。
化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师通过有效形式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相互融合起来,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激发联想、生成创意。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魅力无穷,精彩叠出。参考文献:
第五篇:用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用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何淑玲
内容摘要:通过对比国内外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渐渐觉得在数学的教学中,一味的要求低年级小朋友拿着纸笔在案上通过听老师枯燥地讲解,读题目、思考、计算来完成学习任务。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不符合儿童的数学发展规律,更不能引起儿童对数学的兴趣,久而久之,甚至会严重打击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成为被迫的学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竞争、游戏、课堂氛围
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教小学低年级数学,任务繁琐,也让我感慨良多。曾记得,小时候数学每天的任务就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堂上老师把教学任务完成之后,便布置一系列的作业让我们完成。那时候的总觉得,数学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听了课以后,课后再结合家庭作业加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结果学生除了在学校面对繁琐的学习任务之外,回到家还得继续学习,严重超出了低年级学生所承受的范围。可是,随着国家对儿童体格发展的重视。教育局明文规定,低年级学生不能留家庭作业。为了把对学生的减压任务落实到底,身为一名小学低年级教师,我只能在每天一节课上面要质量。通过对比国内外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渐渐觉得在数学的教学中,一味的要求低年级小朋友拿着纸笔在案上通过听老师枯燥地讲解,读题目、思考、计算来完成学习任务。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不符合儿童的数学发展规律,更不能引起儿童对数学的兴趣,久而久之,甚至会严重打击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成为被迫的学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巩固课堂的教学知识
相关事实表明,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学生具有相当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欲,总是渴望自己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扬。教学中,可开展“看谁比较棒”、“数学家小专家”“算术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巩固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比一比,赛一赛”“夺红旗”之类的竞赛活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做到“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当我们面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时还是少点埋怨、责骂,多在提高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营造生动的数学氛围
数学源于生活,而数学却无处不在。作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老师通过讲故事、模拟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最爱听别人讲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常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相结合,编成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而且把故事的主人公改成班里的其中一名同学。这样学生会觉得非超有趣,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图形的拼组》一课中,其中一道题目是要学生数数一块中间缺少了砖块的墙,看看中间空的位置缺了多少块砖头。据我的经验之谈,这道题目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也很枯燥,毕竟不能让学生亲自去拼转头。因此我想到了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所以在情境导入时,我说:同学们知道吗?昨晚老师的家里遭贼了,你们看,老师家里的墙都被挖穿了,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算算这面墙缺了多少块砖吗?帮老师想想办法,把这面墙补好吗?学生们听了以后就会觉得确确实实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需要我们帮忙解决。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思维也随之被激活。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而且学得兴高采烈。
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比较难以理解,但教师如能适当的利用一些客观条件,因地制宜的采用一些联系实际的情景教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如:口算、乘法口诀等口答类题目。具体细节就不一一再谈了。另外教师还应适当的拓展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促使学生主动的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设立“生活数学栏”,展示学生采集的生活数学题。或者引导学生多发现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让大家来帮忙解决。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心理学明确指出:六周岁的儿童注意力最多只能是二十分钟。过了以后,学生就会坐不住,更不要说认真的听课了。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更是该年龄段必不可少的必
修课。在每节课过了二十分钟后,为了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数学游戏。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关的实践已经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裨益。,我也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 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
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经过了时代的变迁,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当下的学生了。唯有通过我们辛勤的教育者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摸索,挖掘更多适合学生们得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当我们面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还是少点埋怨、苛责,多在提高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课堂中要把课堂从 “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