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信委(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2:2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信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信委》。

第一篇:经信委

经信委审批范围:

1、技术改造项目核准

2、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含电厂)认定审批

一、申报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企业条件:

1、生产工艺、技术或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标准;

2、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能独立计算盈亏;

3、所用原(燃)料来源稳定、可靠,数量及品质满足相关要求,以及水、电等配套条件的落实;

4、符合环保要求,不产生二次污染。

二、申报资源综合利用发电企业条件:

1、经政府主管部门核准。

2、利用煤矸石(石煤、油母页岩)、煤泥发电的,其使用量不低于60%。

3、独立洗煤企业煤炭经营资格审批

4、焦炭经营许可证审批

5、供电营业许可

6、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水泥厂项目核准

第二篇:经信委党委

2017年市经信委党委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报告

(2017年11月 20 日)

市评议办:

根据市评议办《关于开展2017党风政风行风正风肃纪民主评议工作的意见》(济厅字[2017]56号)和《关于报送2017民主评议有关材料的通知》要求,现将2017市经信委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报告如下:

一、切实抓好党风廉政教育

一是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通过聆听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新党章等材料的学习,加深了对从严治党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加深了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极端重要性,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了抵御腐败的能力。二是传达学习了市政府第一次廉政会议。4月27日,委党委召开机关处室负责人、直属单位党政负责人会议,传达学习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忠林在市政府第一次廉政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全委系统党员干部特别是处以上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个切实”:即切实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各级党组织的首要任务,上纲上线。切实抓好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建设,做到严格落实党纪政纪党规,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廉洁做事,干净做人。切实制定落实好各种防范措施,严格把好廉政风险关口,坚决堵住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漏洞,把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不断改善全委系统的政治生态,确保今年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三是抓好党规党纪的学习。我们利用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党支部集体学习和党员学习日等形式,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搞清楚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期间,全系统共进行了2次学习交流,党支部和党员共撰写30多篇学习心得体会。

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措施

一是党委定期研究党风廉政建设。今年以来,委党委先后召开12次专题会议,党委中心组组织15次集体学习,主要是传达学习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系列重要讲话、各级纪委全会精神、市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要求等,研究制定发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和落实措施,下发了《任务分工意见》,将委党委承担的33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7个责任处室,做到了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二是召开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2017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二天,我们召开了全委系统党风廉政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及省、市纪委全会精神,总结了2016年经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制定下发了《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意见》,部署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党委书记李会宝分别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的直属单位和处室、处室负责人与本处室党员干部签订了333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三是加强对廉政风险点的管控。主要体现在对三重一大、专项资金、财务管理等方面,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堵塞各种漏洞,做到了合理、合规。四是进行重要节日廉政提醒。2017年元旦春节前夕和其他重要节点,我们下发了廉洁过节的通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

三、强化政治纪律和规矩意识

一是严肃政治纪律。我们曾多次在党委会、办公会、党支部会强调执行政治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妄议中央、不妄议党的方针政策,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政治纪律,保证了政治上的纯洁性。二是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作风效能建设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强化管控从严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重点对涉企、涉民、涉项目、涉资金的处室(单位)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约束监管,落实好各项监督措施,有效防止了违纪违法和腐败行为的发生。三是吸取身边案例教训。针对2013年“5.20”爆炸案中经信委3名党员干部先后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现实教训,委党委年年提醒,年年要求,让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教训,牢记职责,警钟常鸣,严于律己,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四、严格选人用人标准程序

2017年,委党委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提拔、调整、任用干部过程中,落实了考察对象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研究干部任免事项主要负责人末位发言、任前公示、考察预告、任职试用、任前廉政谈话等制度,做到不省略程序、不违反程序、不变通程序。在配合组织部完成市管干部的选拔任用调整、安排干部挂职锻炼、组织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干部个人有关事项的随机抽查和重点抽查等工作中,没有发生违反规定、违反纪律的现象。对党员干部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在机关招考公务员、直属单位干部竞岗、竞聘过程中,均由委纪委全程参与监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没有发生违规违纪现象。

五、认真抓好问题整改措施落实

2017年,我委向社会公开承诺整改事项共6件,整改时限是到年底前完成。从目前情况看,均已完成,效果也比较好。问题一:进一步加大经信工作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扩大政策法规的知晓面。针对问题,我们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信、微博、宣传栏、宣传册、经信委网站及时宣传经信工作的方针政策,为通过走访企业、到企业调研等方式为企业解读有关政策规定,不仅扩大了宣传面,也为企业解决了很大困难和问题。问题二: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我们一是强化“两创”政策落实。选树创业创新示范典型,努力打造富有泉城特色的“两创”城市示范。二是突出抓好创业兴业,打造一批小微企业发展载体,引导企业走“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成长通道。三是强化服务载体建设。新命名10家服务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超过了15000家以上。问题三: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我们的做法: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建设,做到廉洁勤政。二是加强机关工作秩序建设,下发了机关工作规则,完善了机关工作制度。三是加强个人职业修养,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通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身心受到了教育和引导。问题四:进一步规范技改项目备案审批流程,落实首问负责制,提高办事效率。一是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保证工作质量;二是进一步完善与审批大厅综合受理窗口的对接工作,今年11月技改项目备案核准已进入新的审批系统。问题五: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有关规定,杜绝乱收费现象。此问题我们责成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整改。该单位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为财政拨款,不存在收费项目,也不存在乱收费问题。通过此事,该单位将继续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加强对合作服务机构的考核管理,杜绝出现其他服务机构乱收费现象。问题六:妥善解决12345转办的委系统职工反映的有关民生问题,确保系统内部和谐稳定。此问题委办公室已与本人接触沟通,确保了稳定工作。

六、扎实抓好机关作风建设

一是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续纠正“四风”情况进行检查。春节前,对委机关考勤管理、请销假制度、工作纪律等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二是对贯彻落实两节期间《通知》精神进行检查。委党委对“两节”期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节日期间各种不正之风通知下发后,为确保通知精神落到实处,春节前夕,委纪委监察室采取抽查的方式,对直属单位落实《通知》情况进行了检查。三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2017年,委党委认真贯彻国家《信访条例》和《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及《山东省信访条例》,强化领导责任,实行党政第一责任人总负责制,其他领导“一岗双责”,认真处理各项遗留问题,截止10月31日,信访处处理群众来信33 封,办结率达到100%。其中办理转办信 件,网上信件 封,12345转办件 件。接群众集体访和个访15 起,110人次。委领导亲自接访8次,与上访人员沟通对话10多次,妥善处理了人民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委纪委监察室共接待来访、转办信访件34件,全部办结。立案2起,2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七、充分发挥领导表率作用。一是党委班子成员自觉廉洁从政。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能够做到严于律已,作好表率,廉洁自律,遵纪守法,自觉接受监督。其他党委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敢于担当,能自觉对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负责,自觉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中。二是做好支持保障工作。党委在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教育、党员干部常态化管理、信访件的受理与处理、廉政风险防控、查办违纪案件等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保障。三是支持纪委参与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的全程监督,特别是在全市打造“四个中心”任务中,经信委负责牵头及协办任务的进展情况、廉洁勤政情况及时进行督查,使各项重点工作和重要任务都在监督之中。

回顾去年的工作,虽然我们在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工作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形式、工作措施落实和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关键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还有待一步加强。2018年,委党委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加强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加强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抵御能力,使经信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有新突破,取得新成绩。

第三篇:经信委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趋紧的形势下,我们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贯彻全市加快先进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动员大会部署,坚持抓规模、稳增长,抓转型、促升级,全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运行态势,在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工业经济稳中有升。相对全国、全省和同类城市工业下行态势,我市工业运行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6937.9亿元,同比增长15.7%,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增速高出全国平均0.7个百分点,扭转了自去年以来我市工业增速低于全国、全省的被动局面。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初步测算拉动全市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53%。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立足“7+6”产业格局,梳理打造十条千亿级产业链。上半年,家电电子等七大重点产业完成工业产值5879.7亿元,增长14.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5%;高端装备制造等六个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580亿元,增长16.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2.7%,成为工业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制定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出台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滚动推进348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累计开工264个,其中76个竣工投产。加大定向招商力度,先后赴北京、上海、济南等地举办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专题招商,跟踪推进65个定向招商项目,宝石重工等36个签约落地。项目建设带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速再创新高,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43亿元,增长29.2%,高于去年同期11.1个百分点。

(四)产业布局加快集聚。制定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意见,出台我市首个工业产业集聚区(基地)布局规划,重点规划建设的50个产业集聚区上半年预计实现工业产值3300亿元。制定地铁基金、交通基金“有时限先征后奖”扶持政策,加快推进老城区企业向产业集聚区搬迁。上半年,组织完成青钢等大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方案,新启动搬迁企业12户,累计达到84户,其中26户新址项目竣工,完成投资81.7亿元。开展清洁生产园区创建试点活动,实施过千万元的清洁生产示范项目20个,总投资16.5亿元,5户企业列入国家“两型”企业创建试点,数量居同类城市首位。成功创建莱西农副产品深加工、即墨纺织服装等两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五)中小企业平稳发展。制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实施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工程”,启动胶州市中小企业园、莱西空港中小企业集中区、城阳惜福镇小微企业孵化园等3个小企业园区建设试点。制定出台国内首个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认定办法,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07.4亿元,增长22.4%,各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六)软件产业快速增长。创新实施“东园西谷北城”战略,制定我市首个软件业发展政策,出台软件“千万平米”工程建设方案,目前已开建33万平方米。新引进规划呼叫席位达2000个的山东首创电信服务中心项目,推动金溢科技等项目开工建设。上半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258.8亿元,增长59.6%,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我市被认定为国家首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

(七)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组织实施第一批519项技术创新重点项目,6个项目入选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组织9家企业申报首台(套)技术装备示范项目;6家企业进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专家评审环节,入围数量为历年最多。出台加快品牌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意见,6家企业入选首批全国百家企业品牌培育试点,3家企业获全国“质量标杆”称号,数量均居同类城市首位。

(八)两化融合深度推进。出台两化深度融合实施意见,召开纺织服装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现场会,促进融合创新与规模发展。推进电子商务发展,“XX电子商务专区”企业交易额超过900亿元,3家企业认定为山东省电子商务企业。推进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培育两化融合示范项目15个,指导崂山、黄岛等申报创建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继续推进“三网融合”试点,试点小区扩大到20个,覆盖居民1.2万户。城市一卡通工程成效显著,琴岛通卡累计发行225.5万张,与日照市实现互联互通,“琴岛

通隧道ETC收费系统”获得2012国家金卡工程优秀成果奖。

(九)中介服务健康发展。新引进北大纵横管理集团、科税人力资源等知名中介机构,北京连城知识产权、英天科技知识产权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指导崂山财富中心申报创建国家会计示范基地。优化实施小企业公共服务外包项目,企业可自主选择机构并接受免费服务,受惠企业达1200家。预计上半年,全市中介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5%左右。

(十)平台建设保障有力。健全重点企业指标监测预警机制,做好电力迎峰度夏、成品油市场供应和油气管道安全各项工作。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平台解决重大经营事项256件(次)。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全市144个中小企业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为1.1万家(次)企业提供创业指导、技术支持等普惠服务。开发建立“融资通”网络融资服务平台,上半年完成130家企业信用评级,为1700多家(次)中小企业直接解决融资122亿元,其中担保贷款额91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一。成功举办“双周两会”综合展(XX国际时装周、名牌展示周、产学研洽谈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果展),85家名牌企业与18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中参展,累计接待观众14万人次,吸引了36家大型跨国采购商和119家国内外中小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为企业增加订单8.8亿元,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54项,发挥了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叠加效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受市场需求不足和宏观调控双重因素影响,工业经济增长放缓,制约经济运行的压力增加。一是工业稳增长的压力。受经济下行环境影响,新建项目开工不足,部分新投产项目未能达产,难以实现对工业增长的预期拉动。二是市场需求疲软的压力。欧美日外需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长面临诸多制约,部分行业产销受阻、库存增加。三是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原材料、用工、融资等成本刚性上涨,企业盈利水平下降。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链。出台加快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建设意见,建立调度推进机制,以投资千万元的技改项目为重点,确保存量最大产出;以产业链配套项目为抓手,确保增量优化提升,推动家电、石化等10条千亿级产业链上规模、上层次。

(二)推动信息产业规模扩张。8月上旬举办首届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推动我市软件企业与国内外优强企业对接合作;贯彻落实软件产业发展政策,重点扶持10家领军企业和30家高成长性企业,全年软件业务收入增长30%以上,在副省级城市再前移一个位次。

(三)加大定向招商和项目推进。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新医药等系列新兴产业专题招商活动,加快348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年内150个竣工投产;实施第二批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全年超过1000项,组织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名牌产品认定。

(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产业集聚区布局规划,加快园区整合扩容提升,推动新上工业项目和老企业搬迁项目向规划集聚区集中,年内新增老城区搬迁改造竣工企业6户。推进软件“千万平米”工程,年内完成投资10亿元、开工建设107万平米、竣工16万平米的目标,提升“东园西谷北城”的承载能力。

(五)加强经济运行调控保障。深化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辟网络融资新渠道,扩大企业融资规模。强化煤电油保障,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

第四篇:经信委新年贺词

铜陵经济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第1期

2011年1月1日

[新年贺词]

在新起点上推动铜陵工业经济大发展大转型

确保“十二五”实现“开门红”

市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 王世宝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经信委向全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向给予我委工作极大支持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铜陵工业按照在扩大总量中优化结构的基调,锁定预期目标,突出工作重点,狠抓措施落实,在保主保重,科学调度,确保全面完成节能节电目标的同时,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的各项目标。从规模工业主要指标看:主营业务收入累计12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70%,是2005年的3.1倍,“十一五”年均增长25.5%。增加值累计29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4%,是2005年的3.1倍,年均增长20.4%。

效益综合指数累计300点左右,同比增长81点左右,较2005年提高120点。工业投入累计突破175亿元,同比增长52%;“十一五”累计工业投资近500亿元,年均增长28.8%。规模企业数达319家,较2005年净增160家。全面完成“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0%、本下降5%的节能和节电调控目标。非公经济增加值230亿元,占GDP比重达54%;上交税收35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达44%。新增个体工商户5000户;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1500户。这成绩的取得,特别是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总量实现里程碑式跨越,不仅为“十一五”工业收官划上圆满句号,实现“十一五”再造“工业铜陵”目标,更为“十二五”工业在更高平台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全市共同努力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工业战线上的全体同志,抢抓机遇,负重拼搏的结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新规划,新目标,既鼓舞人心,又责任重大。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学务实、赶超跨越、奋勇争先”要求,围绕“2011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20%,新兴产业增加值增幅3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增幅23%,工业投入增幅20%以上,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全省领先,万元GDP综合能耗确保完成省下达指标”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确保“十二五”工业实现开局“开门红”。

1、强化项目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抓好金威铜业、黄铜棒、超远、华纳国际等已投产项目达产达标。抓好海亮10万吨铜管、电厂六期等在建项目协调服务,力争早竣工早投产。抓好签约项目跟踪,做好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对接等项目的服务,力争早开工。

二是加快铜加工、光电、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纺织服装、PCB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以特色园区为载体,采取专业化、精细化、差异化的配套招商、补链招商,实现产业链上的空白填补和上接下延。

三是依托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和工业合作协会,围绕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集聚,锁定发达地区和知名大企业,顺着产业链、企业链、人脉链,搞好专题招商。

四是加大投资工作力度,根据产业、资源、技术关联性,指导重点企业做好工业投资规划,谋划一批牵动力强的大项目。

2、实施千百亿工程,放大特色产业优势。

一是围绕铜产业双千亿工程,推进铜拆解加工区、B型保税物流中心、铜加工研发中心、废七类集装箱转关等平台建设工作。力争市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列入国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示范园区。落实市领导联系国内铜加工龙头企业制度,加强与国内铜加工龙头企业以及国际铜加工协会企业联系,及时了解国内龙头铜加工企业投资动向,力争宁波金田铜业和博威铜业落户铜陵。

二是坚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落实工信部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意见,推进有色、铜化等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旋力特钢等重大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

三是坚持大项目带动,主攻龙头型、旗舰型、配套型、补缺型产业项目;通过技术和产品升级,促进产品链向高端化发展。

四是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重点推动铜都阀门、铜冠机械、上峰水泥等企业上市。

3、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围绕打造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提升新型电池电极、新型电工薄膜、冶金粉末、陶瓷、磁性、精细化工等产业规模。重点支持电子铜箔、电子铜带、PCB专用阳极磷铜材料、微米级电子信息材料等项目建设。

二是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链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重点支持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太阳能光伏电站、染料敏化太阳电池、LED照明、纯蓝纯绿LED芯片、蓝宝石衬底片制备等项目建设。

三是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围绕延伸产业链,培育能上下延伸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产品,加快发展大型矿冶环保专用设备、环境监测设备。

四是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裂变发展,鼓励支持有色等有条件企业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研发设计、科技咨询、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

4、加大政策支持,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一是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做法,研究我市“两化融合”政策,编制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是大力实施信息化改造工程,推动在装备制造业、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保障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两化融合。

三是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大力推动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流程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四是实施信息化创新工程,发挥信息技术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深度应用上的推动和倍增作用。

5、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增强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一是推进重大新产品百亿元工程计划、重点产业技术攻关和省级企业技术创新等重大项目实施,力争早日实现产业化。

二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做好铜化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铜冠机械、江威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认定工作。

三是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重点支持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光伏等产业的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开发。

四是开展行业性、专题性产学研对接,推动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申报省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

五是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或由中小企业合作,共同打造知名区域品牌。

六是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国标、行标的制订修订,争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6、利用倒逼机制,推动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围绕高碳经济低碳化,完善节能源头控制和存量调整机制。一是强化目标管理,按重点调控的要求和需要调控多少就调控多少思路,做好节能预警调控预案。

二是把好新项目能耗审核关,制定能源使用效率强制指标。三是加强铜、硫、石灰石三大产业循环链补链项目建设,完善有色、化工、建材、冶金、纺织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四是狠抓节能技术改造,加强工业“三废”特别是固体废弃

物和废旧产品回收与综合利用,发展资源再生产业。

五是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监测,开展用能单位“对标挖潜”。推进工业节水、节材及电力需求侧管理。

六是有序推进小煤矿、小选厂等落后产能退出转型。

7、抓全民创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增强发展内在活力。以贯彻落实我省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发展大会精神为契机,围绕我市“十二五”中小企业振兴规划,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加大创业扶持。根据市促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十条政策意见,出台配套措施;强化创业辅导培训,发挥全民创业发展专项资金导向作用,对初创型小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公共服务机构进行贴息、补助和奖励。

二是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实施细则,培育非公企业群体,发展产业集群专业镇。2011年组织认定30户左右中小企业,进入省“专精特新”企业行列。

三是抓好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和22家扶优扶强民营企业发展,推动我市94家省级重点调度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完善金融超市功能,健全创业者融资担保制度,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开展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动产质押、股权融资等服务。推动市担保协会成立,支持担保机构联合重组或增资扩股做大做强。

五是推动非公企业产学研对接,实施中小企业“1155”培训工程,继续开展中小企业职称评审和信用评价工作,推动非公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8、改进管理方式方法,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一是完善经济运行协调联动机制,落实企业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强化工业经济目标管理,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二是加强运行监控,确保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供需平衡。拓展经信委、中小企业局门户网站信息服务功能。做好矿山、民爆行业和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

三是开好经济分析例会,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如重要生产资源价格改革,人民币汇率变化等对工业影响,提出积极应对措施,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四是完善工业强市资金管理办法,加强与省和国家项目汇报、衔接力度,帮助企业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扶持。

五是完善工业经济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如鼓励企业分设、总部经济等政策,与工业强市等政策配套,形成“组合拳”效应。

报:省经委、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

送: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工商联、市工投公司、有关企业、委领导及有关科室

第五篇:经信委工业经济工作总结

经信委工业经济工作总结

2013年,全市经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工业强市”建设总体部署,积极应对复杂的发展环境和罕见的高温和洪涝自然灾害,全力推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且提质增效显现,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

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去年一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延续年初预测的“平开平走”态势,呈现“三快二稳一严峻”的特点:

(一)“三快”。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利税总额1258亿元,同比增长17.2%(高于全省5.9个百分点);完成利润总额665亿元,同比增长25.0%(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2.8和9.8个百分点),石化、电力和汽车制造等行业利润增长较快;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同比下降11.2%。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065亿元,同比增长30.3%(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2.5和14.4个百分点,增速和总量均列全省第一);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个百分点,投资占比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完成技改投资763亿元,同比增长35.1%,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高达71.6%;“机器换人”取得显效,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10.1%,达到16.3万元/人·年(规上企业职工人数同比减少2.3%)。创新投入快速增长。全市规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74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5.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2940亿元,同比增长22.1%,高于同期生产16.5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23.0%,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累计有效发明专利7859件,同比增长24.1%,当年授权发明专利2049件,同比增长7.3%。

(二)“二稳”。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去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378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完成22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和8.0%(全国分别为7.6%和9.7%;全省分别为8.7%和8.4%),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795亿元,同比增长5.6%(ppi为96.7)。内销市场平稳增长。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2381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内销额9557亿元,同比增长6.9%,完成出口交货值2824亿元,同比下降0.8%,出口交货值占全市销售总额的22.8%。

(三)“一严峻”。节能降耗形势严峻。全市工业用电量4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其中制造业用电37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工业用电基本实现与工业增加值同步增长;受个别高能耗项目投产的负面影响,全年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6%,万元gdp能耗下降2.3%左右。

去年10月,“菲特”台风带来的历史罕见洪涝灾害,对我市工业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7亿元,全市多达3.1万余家企业不同程度停产,影响全市工业产值180亿元以上,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损失100亿元以上,直接影响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约0.7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尽管遭到历史罕见高温、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市工业增加值、利润、利税、工业投资、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要求。但万元gdp能耗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未完成省市政府的目标要求。

二、2013年工业经济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

2013年,全市经信工作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中心任务,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具体体现在“七个抓”。

(一)抓结构调整,聚焦转型升级重点。一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发布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数控成套装备、成套自动化生产线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领域鼓励发展装备制造业;完善工业设计产业扶持政策,依托工业设计网上市场推进设计与制造对接,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制定《XX市软件产业骨干企业认定办法》等政策,扩大软件园区规模,组织开展“宁波软件·贴心服务”系列活动。二是开展“机器换人”专项行动。确定轴承生产装配、电热油汀行业和稀土成型装备作为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流水线)培育及推广试点的三个特色细分行业,进行重点突破,已取得明显进展;以电子装配、家电制造、文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重点,确定62个“机器换人”项目给予面上政策支持,减少用工7300人,平均提高工效50%以上。三是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腾笼换鸟”专项行动。全市392家企业完成淘汰任务,其中关停落后企业199家,淘汰s7变压器1323台,腾出用能空间34万吨标煤;征收不锈钢企业差别电价4152万元,新关停不锈钢企业10家;完成旧厂区改造216个,完成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四是配合科技局筹建新材料科技城。积极参与科技局开展新材料科技城的前期设想、区域规划、政策措施、产业界定、资金筹措等工作,为科技城顺利挂牌尽了力。

2013年,全市经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工业强市”建设总体部署,积极应对复杂的发展环境和罕见的高温和洪涝自然灾害,全力推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且提质增效显现,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

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去年一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延续年初预测的“平开平走”态势,呈现“三快二稳一严峻”的特点:

(一)“三快”。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利税总额1258亿元,同比增长17.2%(高于全省5.9个百分点);完成利润总额665亿元,同比增长25.0%(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2.8和9.8个百分点),石化、电力和汽车制造等行业利润增长较快;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同比下降11.2%。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065亿元,同比增长30.3%(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2.5和14.4个百分点,增速和总量均列全省第一);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个百分点,投资占比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完成技改投资763亿元,同比增长35.1%,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高达71.6%;“机器换人”取得显效,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10.1%,达到16.3万元/人·年(规上企业职工人数同比减少2.3%)。创新投入快速增长。全市规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74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5.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2940亿元,同比增长22.1%,高于同期生产16.5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23.0%,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累计有效发明专利7859件,同比增长24.1%,当年授权发明专利2049件,同比增长7.3%。

(二)“二稳”。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去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378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完成22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和8.0%(全国分别为7.6%和9.7%;全省分别为8.7%和8.4%),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795亿元,同比增长5.6%(ppi为96.7)。内销市场平稳增长。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2381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内销额9557亿元,同比增长6.9%,完成出口交货值2824亿元,同比下降0.8%,出口交货值占全市销售总额的22.8%。

(三)“一严峻”。节能降耗形势严峻。全市工业用电量4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其中制造业用电37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工业用电基本实现与工业增加值同步增长;受个别高能耗项目投产的负面影响,全年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6%,万元gdp能耗下降2.3%左右。

去年10月,“菲特”台风带来的历史罕见洪涝灾害,对我市工业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7亿元,全市多达3.1万余家企业不同程度停产,影响全市工业产值180亿元以上,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损失100亿元以上,直接影响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约0.7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尽管遭到历史罕见高温、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市工业增加值、利润、利税、工业投资、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要求。但万元gdp能耗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未完成省市政府的目标要求。

二、2013年工业经济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

2013年,全市经信工作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中心任务,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具体体现在“七个抓”。

(一)抓结构调整,聚焦转型升级重点。一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发布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数控成套装备、成套自动化生产线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领域鼓励发展装备制造业;完善工业设计产业扶持政策,依托工业设计网上市场推进设计与制造对接,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制定《XX市软件产业骨干企业认定办法》等政策,扩大软件园区规模,组织开展“宁波软件·贴心服务”系列活动。二是开展“机器换人”专项行动。确定轴承生产装配、电热油汀行业和稀土成型装备作为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流水线)培育及推广试点的三个特色细分行业,进行重点突破,已取得明显进展;以电子装配、家电制造、文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重点,确定62个“机器换人”项目给予面上政策支持,减少用工7300人,平均提高工效50%以上。三是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腾笼换鸟”专项行动。全市392家企业完成淘汰任务,其中关停落后企业199家,淘汰s7变压器1323台,腾出用能空间34万吨标煤;征收不锈钢企业差别电价4152万元,新关停不锈钢企业10家;完成旧厂区改造216个,完成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四是配合科技局筹建新材料科技城。积极参与科技局开展新材料科技城的前期设想、区域规划、政策措施、产业界定、资金筹措等工作,为科技城顺利挂牌尽了力。

(二)抓统筹谋划,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一是确立建设工业强市总体战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工业强市大会,发布《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建设工业强市的若干意见》,总体部署工业强市建设工作,制定出台工业强市“1+x”政策,开展对各地工业强县(市)区建设工作的专项督查。二是积极帮扶受灾企业恢复生产。第一时间出台《XX市工业灾后自救恢复生产工作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应对“菲特”台风,安排36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淘汰更新机械设备、恢复生产贷款担保、提高重点产业技改专项补助比例等方面;依托8718平台宣传政策,动员行业协会和工业企业发起救灾自助,组织459名志愿技术维修人员帮助企业维修设备1157台(套),灾后半月内99%以上受灾企业全部或部分恢复生产。三是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有力推进国有投资项目招标(采购)优先使用地产产品工作,编制《XX市自主创新产品与优质产品目录》,544家企业900余种产品入选,本市企业中标率、中标金额分别比上年提高10个和9个百分点;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四是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开展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下放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等审批权限。五是营造宣传舆论环境。开通企业政策查询平台;在《宁波日报》开辟专栏专版,开展连续报道,宣传推广“机器换人”、“节能降耗”等先进典型,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工业强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抓创新驱动,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一是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大信息化项目重点扶持提升两化融合示范工程的引领作用,通过低价或免费软件推广开展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组织“普及工业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竞争力”7个主题系列活动,共为7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低价(或免费)信息化服务,培训各种层次信息化骨干人员1100多人。二是强化创新载体建设。重点加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继续教育、升级指导和认定管理,去年我市有15家企业被新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创历史新高;重点扶持省级企业研究院9家。三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继续实施“百家中小企业管理诊断计划”,对开展管理创新提升效益明显的企业进行标杆认定;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论坛和讲座近200场次,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近2万人,其中我委组织实施企业素质提升系列培训近40期,培训中小企业管理者5000余人。四是加强产学研对接。加强与企业、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征集企业技术(人才)需求105项,联合委托我市科研院所和高校予以研究解决;加大“军转民、民参军”的工作力度,分别与武汉海军工程大学和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签订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新增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16家,取得四类资质19项。五是工业新产品开发取得突破。全市认定三批2109项新产品试产计划项目,其中,4项技术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94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四)抓有效投入,提升工业发展后劲。一是组织实施重点项目。编制发布千万以上新开工工业投资项目计划表,2013年投资235亿元;围绕“四减两提高”重点行业,制定发布《2013XX市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领域导向目录》。二是明确责任分工。推进各地初步建立工业投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3亿以上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和列入国家专项项目各级领导联系责任制。三是加强重大项目管理服务。建立市、县分级管理工业投资项目储备库制度和跟踪机制,动态跟踪监测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建设进度;杭州湾大众汽车一期、南车宁波地铁列车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南车超级电容汽车、石墨烯产业化、吉利春晓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四是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2013年我市共有38个项目列入国家技改专项资金补助计划,争取到国家财政专项资金1.7亿元。

(五)抓“三创”工程,推进企业梯队建设。一是实施“龙头企业创一流”工程。制定发布《XX市“810实力工程”企业认定和扶持管理办法》,明确认定条件并给予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和差别水价方面的政策支持,开展“810实力工程”企业的申报和认定工作。二是实施“高成长企业创新工程”。发布《XX市“高成长企业培育”专项行动目标任务评价办法》和工作计划,新增认定42家企业列入第二批高成长企业培育名单,审核认定93家企业达到高成长企业考核要求并兑现政策奖励。三是实施“小微企业创业工程”。制定《关于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的实施意见》,对入库培育的1600多家企业开展运行监测分析,超额完成省定660家“小升规”企业任务(实际完成719家);推荐国家工信部认定了7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数量列全国计划单列市第一;推进8718平台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项目建设;新增1461亩的专项用地指标,新建扩建15个小微企业集聚区。

(六)抓节能降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一是推进能源“双控”。严格对县(市)区和重点用能单位的目标责任管理,下达分解节能目标,定期通报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加强目标完成的预警监测。二是创新节能工作机制。开展对重点用能单位采用能耗总量、单位产品能耗、单位可比产值能耗等多种指标,实行“一企一指标”;研究制定新建项目节能竣工验收管理办法、新建项目能效监察的若干意见,强化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评后评估工作;积极探索节能目标未完成约谈制、项目限批制、行政问责制等工作机制创新。三是推进重点企业节能改造。修订完善《XX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下达2013重点节能改造项目计划960项、总投资45.6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78万吨标准煤;创建认定了市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家、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30家、节能降耗标杆企业24家。

(七)抓组织建设,提升机关服务效能。一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中央、省、市委统一部署,党工委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聚焦“四风”、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查摆整改问题10条,健全完善制度6项。二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紧密联系工作实际,采取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邀请专家辅导和心得体会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共组织12次集中学习,举办4次报告会,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和政绩观。三是加强工业管理队伍建设。组织举办县(市)区经信局局级领导、委机关处级干部参加清华大学素质提升高级研修班和全市经信局、乡镇(街道)工业统计人员参加的业务能力培训班;全面调查全市基层工业管理队伍情况,谋划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思路和举措;严格按干部管理条例,选拔和使用好干部,严格执行换届纪律,确保干部任用工作风清气正。

总之,2013年,全市经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应该看到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快;工业投资持续增长面临挑战,全市新开工5000万以上工业项目数同比出现下降;产业布局规划亟待优化,缺乏工业布局规划和推进集聚集约发展机制。这些方面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重视并切实改进。今年,全球经济谨慎向好,国内经济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思路,经济增长活力与动力进一步释放,全市经济也将继续处在平稳增长轨道,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工业运行仍将保持“平开平走,平稳增长”的态势,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将略超过去年,软件产业仍将实现快速发展。

三、2014年工业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及重点工作建议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将改革创新贯穿于工业经济发展全局,以建设工业强市为目标,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两化深度融合”、“绿色低碳制造”为途径,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面实施“四换三名三创”工程,着力增强有效投入和创新能力,着力加强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着力优化工作机制和发展环境,努力打造宁波工业经济升级版,为全市实现“两个基本”目标和建设“四好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预期目标

——质量效益: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6%左右,其中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保持在65%左右;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以上。——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快于规上工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以上;小微企业新上规模600家以上。

——创新能力: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12%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超过20%,省级及以上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增加8家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5%以上。

——资源集约:单位gdp能耗力争下降4.3%;通过淘汰落后、腾笼换鸟,腾出用能空间25万吨标煤以上,通过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节能技改,再挖掘60万吨标煤的节能空间。

(二)重点任务

今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将以“五个深化”深入推进“工业强市建设”战略实施。具体包括:

1.深化有效投资,积极培育工业新增长点。一是积极推进市政府三年行动计划中确定的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建立领导联系制度,每月跟踪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健全分级管理工业投资项目储备库制度,完善工业投资网上跟踪平台建设和5000万元以上项目季度数据报送制度,探索建立工业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制度和复核验收制度。二是继续推进“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去年选定的三个自动化装备(流水线)重点扶持项目,今年必须尽早投用并召开现场观摩推广会;积极扶持专用装备制造企业以提高产品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为目标的技术改造,继续实施成套装备改造试点工作;继续鼓励企业通过“机器换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三是加强现代集群中的产业链培育和提升,通过终端龙头企业带动、上游新材料企业的推动、现有产业链的补链增链来增强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2.深化创新驱动,不断提升内生发展动力。一是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抓紧出台全面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分解落实各个推进专项;积极推广执行“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帮助500家以上无信息化基础的小微工业企业应用信息化软件,促进500家以上企业信息化水平升段,开展两化深度融合的应用示范;探索建立大中型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和培训计划。二是积极推进“电商换市”。编制出台《工业企业“电商换市”行动计划》,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引导规上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延伸“微笑曲线”两端;开展电子商务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三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力争新增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配合我市出台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扶持政策。四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搭建融咨询服务和培训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服务平台,实施“百家企业管理创新辅导”活动和优秀中小企业管理者境外培训活动,支持旨在宣传表彰和弘扬宁波新一代企业家的甬商评选活动。

3.深化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一是培育企业梯队,推动协同发展。制定发布《关于加快工业行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对高成长企业的跟踪管理服务,选优汰劣,及时兑现有关政策;积极培育小微企业上规模,全面贯彻落实“小升规”的实施意见,继续监测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状况;组建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加大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力度。二是培育新兴产业,推动高端发展。制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推进计划;鼓励和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建立重点企业研究院,加快推进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华东分中心等装备制造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编制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重点推进余姚“千人计划”产业园、石墨烯产业化及应用、南车超级电容汽车等项目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三是加强园区管理,推动集群发展。研究拟定《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开发区(园区)制造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园区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基础工作体系及工作机制;完善《小微企业集聚区建设管理办法》。四是全力支持新材料科技城的建设,引导延伸区、联动区主动对接核心区新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对落户区域内的新材料项目,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扶持。

4.深化节能淘汰,不断提升低碳发展水平。一是深入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腾笼换鸟”专项行动。实施以铸造行业差别电价为特征的行业转型升级提升工程;探索印染、造纸、电镀行业差别水价政策;在调研基础上,对单位耗能贡献极低的能耗大户提出按耗能量差别化加价的政策建议。探索“单位要素产出论英雄”的评价模型,为下一步实施打好基础。二是不断创新节能工作机制。对100家企业实行能源监察(审计)、50家企业的能效对标;组织实施项目节能竣工验收和项目能效监察工作;配合做好“五水共治”中的工业节水工作。三是鼓励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投入。计划全年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500家以上;建立重点行业大宗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利用等综合信息管理体系,创建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四是大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和应用。力争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规模达133mw;组织推进象山、宁海、北仑等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加大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在服务业的应用。

5.深化综合协调,不断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工业强市建设的体制机制。完善工业强市建设协调机制,启动“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编制市区工业空间布局规划;组建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所,逐步开展课题研究。二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统计分析。健全完善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监测信息体系,统筹工业发展相关信息资源,加强数据和信息的互通共享,加强调查研究和趋势分析。三是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拓展国内外市场;推进服博会由政府主导逐步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积极推进“名牌”宣传,组织开展八大重点产业品牌宣传活动;举办政府采购和国有投资项目及重点工程招投标培训班。

下载经信委(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信委(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经济环境,全市经信系统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主题和转型升级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开展“四推进、五倍增”......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经信委在*****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加速推进优势......

    经信委2010年工作意见

    2010年工作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一、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

    县经信委工作总结

    县经信委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经信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工业XX县,工业强县”战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改进作风,积极......

    经信委与发改委

    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简称“经信委”)是负责地方工业行业运行管理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主管部门。通俗一点讲,发改委是负责规划经济发展全局的,是制定大“花钱方案”的部门,而经信委是......

    四川省经信委申请报告

    2015年度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申请报告 项 目 名 称: 项目申报单位: ( 申报日期:年 月 日 盖章) 2015 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报告基本格式和要求......

    经信委节能工作措施

    一、节能形势(一)节能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一是组织领导机构健全。市和各县区政府基本都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节约能源办公室和节能监察机构,充实管理人员,完善工作......

    经信委党委工作制度

    昌图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党委工作制度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充分履行党委工作职能,紧紧围绕发展经济这一主题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