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时间:2019-05-15 12:2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情备忘录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第一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浅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型道路

千百年前充满智慧的诸葛亮饱含深情地劝诫刘禅,为君者不可狂妄自大亦不可妄自菲薄,要懂得把握分寸,不失风度。而这样的告诫就像真理一样闪烁千年,今天的我们亦当谨记在心。因此我希望接下来在我阐明自己的观点时既不会杞人忧天,也不会盲目乐观。

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中国大多时候都自诩地大物博,资源富饶,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这番美誉也绝对算得上实至名归。

众所周知就矿产资源而言,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全世界范围内我国都称得上佼佼者。下面所罗列的部分数据足以证明这一点:

2008年,我国的煤炭储量为3261.44亿吨,占全世界的11.09%,世界排名第3位;石油储量为28.90亿吨,占世界储量的2.6%,排在第11位;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4049亿立方米,排在世界的第14位;我国的河川径流量为27000亿立方米,在世界上排名第6位。

除此之外,我国在稀有资源方面尤其是稀有金属更是遥遥领先,牢牢把握着世界上大部分高端技术和产品的资源命脉。

可是就像造物者的恶作剧一般,虽然我国资源丰富却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品质偏低的“硬伤”:

煤炭,北多南少,天然气,西多东少;贫矿多、中小型矿床多、共伴生矿床多,开发利用成本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不过,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些问题简直“微不足道”(或许 1

在某些国家看来已经是无从下手头痛不已),因为我们有着更加沉重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13亿多的人口。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让拥有的一切变得无比渺小,诚如温总理所说,“再大的成果,除以十三亿都会变得不值一提,但再小的问题乘以十三亿都会变得很大。”就拿以上数据而言:

我国的煤炭人均可采储量为98.94吨,是世界人均水平的53%;石油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5%;天然气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我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不难看出我国的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外国资本大量涌入我国的资源市场,很多重要、优质资源被外国企业所把持,由此一来,我国的资源前景更是令人忧心忡忡。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已经刻不容缓,上海市政协委员沈思就曾建议:应该尽快把“我国地大物博”这种描述退出中小学课本,强调人均的不足,提倡节约意识。

倘若单独考虑资源问题,事情就显得过于简单了,人类几百万年的繁衍,所依赖的就是地球上这仅有的物质资源,却不曾产生资源匮乏的“灾难”,资源问题的凸显也不过是近百年的事情。而这一时期正是人类进入工业化得时代,发展之迅猛是历史上不曾出现的,中国自然也不例外,而工业化的发展,资源是基础也是最有效的保障。

唐山,因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和优质的铁,这个坐落在铁矿带上的城市就有了一个美称“中国的鲁尔区”。这里也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洋务运 动时期,第一家煤矿、第一条铁路、第一桶水泥、第一台蒸汽机车便都来自唐山。正因为如此,从1943年唐山钢铁厂建成起,这里就陆陆续续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钢铁厂,鼎盛时期达到几百家,钢铁产量占河北省产量的1/3。埋藏着的59亿吨铁矿石在以每年近亿吨的速度从地下不断地开挖出来,燃烧在熊熊的炉火之中。

在中国这广袤的土地上,唐山只是沧海一粟,在东北,在甘肃,在山西,只要有资源的地方就有无数个“唐山”。它们因为资源而富裕,闻名遐迩,同样当资源开发殆尽的时候留个它们的只是曾经的辉煌和伤害以及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回首过去,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不尽如人意,统计数据清晰地表明我国已经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除此之外我国还是全球最大的焦炭生产国和出口国,最大的水泥生产国,电解铝生产国,总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这一切都直观的告诉我们目前我国的资源需求、消耗是无比巨大的,也是难以长期满足的!

发展需要资源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更多的是我们的产品绝大多数属于“两高一资”产品,所谓两高就是高能耗高污染,一资就是资源性产品。

以能源消耗为例,我国的京津唐、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这三大城市群,平均每创造1美元GDP,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日本的11.5倍。

正因为低水平资源利用率,环境污染也就日益突出,再加上发展前期缺少应有的重视和管理,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愈加激烈。

其实很多时候,许多问题在我们来不及思考的时候早已悄然凸显,对于如今站在历史关口的中国,每一项决策,每一步举措都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结局。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占全球大概15%左右人口的西方工业国,在工业化进程当中,他们消耗掉的资源量,占了全世界资源总量的60%。而中国13亿人口现在占了世界人口总量的20%,面对的是全世界的资源已经被这些发达国家消耗掉了60%。所以,依靠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高污染,高消耗),在中国是绝对行不通的。

所以2005年,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就明文规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七大报告也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告诉我们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完全符合新时代我国可持续发展特点的最佳选择。这样的道路建设能够最大程度地解除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推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而要贯彻和落实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新兴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由于化石能源有限,为缓解能源需求的压力,应当着力开发和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兴能源。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要加大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力度。要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要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造纸、印染、化工、制革、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污染治理,继续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湖库及河流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建立和健全环保社会监督机制。要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

要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好林草植被和河湖、湿地。

四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制订完善并严格执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要加强水资源节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证水资源有效合理分配,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广普及管道输水、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城市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效率,促进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居民生活节水。除了水资源以外也应当加强土地,矿场,森林等资源的管理利用,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举措落到实处。

1972年,罗马俱乐部曾经发出过警示:为了人类社会美好的未来,我们再也不能为所欲为地向自然界贪婪地索取、肆意地掠夺了。因为,我们不只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任世间如何变幻,我们都不能为当代人的利益牺牲子孙后代的幸福。唯有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科学道路,我们才能问心无愧,才能经受得起历史的考验!

在此我同样想引用资治通鉴里那散发着智慧光芒的箴言来表达我最直白的想法,古语有云:“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第二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通过这几周观看《国情备忘录》,我感触很深。这是一部主要描写我国人口、土地、三农、资源、环境、创新和民生的大型纪实片,用具体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变化和国情。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关于中国的发展,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既是总结经验又是展望未来。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源于我国国情,把握国情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依据。然而,我们普通群众以及一些领导干部,依然存在着很多片面或极端的认识,有的认为什么都好,有的则认为党和政府一无是处,好多问题都没能及时解决。这些看法势必会影响个人生活与工作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发展。我们应当认清国情,不要仅凭看到的一些片面报道而质疑党的政策、路线、方针,要紧跟党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努力实现中国梦。

《中国之谜》中讲到在经历了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后,我国成功举办了2008奥运会,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仍能快速发展,这在西方人眼中是不可能的,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因此西方经济学家将之称为“中国之谜”。接着第二集《人口大计》谈到了人口问题,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但今天,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适度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我们的关注点要从人口的数量转移到提高人口的质量上,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人口战略的核心。

在第三集《农资当头》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三农问题由此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农民不小康,中国就不能完全实现小康,因此要实现全面小康,重点是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统筹兼顾,缩小城乡差距。

《苍茫大地》和《资源扫描》两集则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非常有限,中国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做到可持续发展。《山水之间》中提到90%的流经城市的河流、70%的湖泊和50%的城市地下水均受到污染,部分农田、草场、铁路及城镇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森林面积减少,使我们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我们应当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来完成工业化。

《民生纵横》中提到就业、养老、医疗、住房,这些都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竞争愈演愈烈,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住房制度等都不够健全、不够完善。解决好这些民生问题是关键,要做到民生的供给跟得上或者超过民生的需求。

在第八集《创新元素》中提到了珠峰火炬接力,航天事业的发展等,这些都彰显了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实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我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这样才能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屹立不倒,谋求更好地发展。

在最后一集《中国脚步》中提到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尽管起步晚,但是中国却成功地进行了产业转移,带来外国的丰富资本和最新技术,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解读中国奇迹、中国之谜关键在于解读中国国情。中国国情是眼下发展中的中国面的诸多难点中的重点,解决这些难点,没有可以遵循的模式和样板,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国情。这决定我国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下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走科学发展道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人口多、底子薄,曾经是概括中国国情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确实,在我国经常会被人提起的两道算术题,一道是除法:中国的任何一项巨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另一道是乘法:中国的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会成为一个无法想象的大问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看清自己。认清国情,把握国情,我国才能正确地发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我国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清楚地知道祖国的发展状况,努力奋斗,开拓创新,这样才能在将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出力添彩,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第三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摘要:《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九集。《国情备忘录》以每集45分钟的篇幅,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这也是我国的电视媒体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国情的基本状况,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作为一名大学生,中国的三农问题是什么?怎样认识我国的国土资源?曾经我对此了解得不多,但是通过学校的组织观看了《国情备忘录》之“农字当头”和“苍茫大地”后,我通过这两部片,我对我国的农业,土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农字当头的纪录片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三农问题由此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农民不小康,中国就不能完全实现小康,因此要重点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力图实现全面小康。

苍茫大地的记录片则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中国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

在看完国庆备忘录的时候,内心寂静而沉重,这纪录片带我们从历史走到现在,似乎依然能听到作者一遍遍呐喊:山水之间,还我碧海蓝天;苍茫大地,坚守18亿亩红线,农字当头,别忘了我们的9亿农民。一声叹息后,不禁和作者一同深深地追问:谁能给我们饭碗?病还看得起吗?

说起农民工问题,不得不提《国情备忘录》一纪录片里作者对农民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国农民还占55%比例,7 亿农民既不富裕又没有被社会保障体系所覆盖!更麻烦的是,大量企业倒闭,大批农民工失业,7亿农民很多还停留在第三世界的水平;1.5亿到2亿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被阻挡在仅限于城市人口和城市职工的、本身就已乏善可陈的福利网之外。户籍制度、教育制度、金融制度、国有企业垄断制度、财税制度、社会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与不合理。这就是我们的国情。

国情备忘录,在这里你将看到中国的成长,也看到我们的伤痕,纪录片让我们看到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还有那些无奈的艰辛。此纪录片,让我们读懂了一个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但又始终顽强地向上生长的中国;一个全社会深深地被各种欲望搅动,但同时又发自内心地渴望和谐、正义与幸福的中国。总之,让我们从《国情备忘录》里读懂中国,一起出发吧。

第四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今天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了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经济危机下,在全球经济每况愈下时,中国却逆势而上,因而,中国没有理由不受关注,西方国家迫切需要了解中国发展的动力,更希望中国成为世界的中流砥柱,带领世界走出危机,我们中华儿女更需要了解中国,这延续了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能否在我们手中续写,我们未来壮大的障碍和优势到底在哪里?这也需要我们认识中国!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的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2008年我们在灾难过后成功的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时隔两年我们又成功开办了上海世博会这一世界盛会。曾经我们历经坎坷,曾经我们屡遭磨难,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决心。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但是面对国际的好评,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不断的鞭策自己向前发展。我们深知,在荣耀的背后我们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矛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滞后,建设小康社会的路程艰辛而又漫长,若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仍需加倍努力。

放眼全球,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科技创新纳入国策,并予以积极的鼓励。作为新时期主人的我们更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创新力,推动技术的进步与运用,进而带动整个民族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彻底摆脱“打工者”的帽子,才能使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型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国。

人口多、底子薄,曾经是概括中国国情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确实,那就是在我国经常会被人提起的两道算术题,一道是除法:中国的任何一项巨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另一道是乘法:中国的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会成为一个无法想象的大问题。

别说是在城市中拥挤的车流,快速涌动的人群。面对密集得甚至有点透不过气来的生存空间,就是在我们的校园中,都有拥挤的感觉,每到就餐时间在各个食堂大排的长龙,或以下课一哄而散的人潮,都让大家生活产生了不便。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从2000年开始,年净增人口低于1000万,中国人口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使中国少生了近4亿人,使总人口达到13亿延迟了4年,从根本上

改变了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轨迹。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看<<国情备忘录>>之“农字当头”三感

化工学院熊歆诺1043085094周二晚上上课

一感于中国农村的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领土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若能将这两大丰富的资源结合起来,必将发挥出强大的力量,而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领导人就已经认识到农村的重要性,因此中国的武装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主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使得农村及农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更是认识到农村发展对于国名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提出“发展国名经济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并举;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并且要十分注意国家和农民的关系。”显然,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是英明的,早就看到了农村发展的潜力,提倡发展农业,于是才有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出大量的粮食及其他农产品,解决中国数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让人民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从而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当时国名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为工业的发展打下的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是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之后的领导人邓小平同志也是深知农村发展的重要性,早在1975年8月就指出:“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农业要现代化,才能适应工业的现代化。工业越发达,越要把农业放到第一位。这就要求工业支援农业。”此后,农业快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中国不再靠联合国的粮食资助,因为我们自己的粮食能够养活我们自己的人民,当然这离不开国家对农村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对农村底政策,离不开国家对农村的改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

在过去的几十年来,中国农村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如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由于农民人口众多占大多数,“三农”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连续几年成为中央的头号文件,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党和政府先后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减免农业税”、“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减免义务教育学费”、“三下乡”、“家电下乡补贴”等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我国农村的发展。农民没有了沉重的农业税压力,种植热情也高涨;农民子女学费得到减免,上学压力减小,生活也更加快乐;“家电下乡”政策更是让广大农民家庭添置了洗衣机、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生活质量大大提高,闲暇生活也大大丰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解决,也鼓励广大农名从农村走向城市,家庭收入大大提高;大学生村官下乡,也为农民带去了更多的知识,带动农民发家致富,同时提高了村干部的文化水平、政治素质及管理水平,给农村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作为一名农名子女,我出生于农村,生长于农村,农村的发展我也深有体会。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情,我知道他们那时候种田是给公社种的,是公家的,而作为个体只能挣工分,分到的粮食还不够一家人吃饭,生活相当艰辛;在听爸爸、妈妈的故事,过去种田要交各种农业税,粮食产量低,除去家里人吃的粮食

就没有多少剩余可以拿来卖了,即使卖价格也很低,只能勉强养活一家人,生活质量是很低的。而且那时候,农村生产采用的是最传统的方式,生产收割都主要靠人力,劳动强度大,加上营养跟不上,很多人都会累倒,然而那时农村治病难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很多人因看不起病而失去生命。但现在就不同了,农村已经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的家乡已经不再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口中的那个了,我所看到的是乡村公路已修通,交通更方便了;沟渠网络已建成,农田用水更方便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广使得广大农民看病问题得到解决;很多家庭都买了洗衣机、热水器、冰箱、电视等家用电器,广大农村妇女也从家庭杂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休闲、娱乐;广大农村子女也走进学校接受教育,农村文化水平大大提高,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大大增加,踊跃出大批农村知识分子,依靠知识的力量过上了好日子,其中还有许多人回到农村,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贡献。当然,我也是农村发展的受益者之一,小时候家庭贫困,我的学费成为了家里的重大负担,照那种情况看是不可能上大学的。然而,随着农村改革、农村发展、家庭收入也提高了,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也不至于成为我求学道路的阻碍。相反,我成为我们村少数大学生之一,家人都为我感到自豪。

二感于中国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农村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政治、经济、科学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必须看到发展背后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仍然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重大影响,且自然灾害的发生已呈常态化。2008年的冰冻雪灾害,2009年的旱灾,2010年、2011年都出现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表明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也许辛辛苦苦劳作一季,到最后全部粮食都被洪水淹没、冲走。此外,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虽然出现了机械化生产,但机械化仍然限制在少数地区,并未大范围普及。而更多的情况,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广大农名在田间依靠着镰刀锄头等地等工具劳作着,广大农名的耕作方式仍然采用的传统方式,播种收割依离不开人,农民参与种植整个过程,付出大量的劳动力。农村农田水利设施还有待加强,虽然有的地区农田灌溉沟渠网络已经建成,农田用水基本不成问题,但仍存在许多地区水资源匮乏,农田用水困难大,甚至遭受旱灾威胁。农村公路设施也不完备,近几年虽有很多村庄解决了道路问题,但我们仍需看到许多农村地区交通闭塞,农民与外部联系少,有的地区虽然修建了乡村道路,但路面狭窄,交通阻塞现象严重。

其次,农民增收仍然困难。虽然随着科技发展,杂交水稻的产生,水稻产量大大提高,但农产品价格低廉,即使国家有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靠卖农产品的收入仍然相当有限,种植粮食并不能显著提高农民家庭收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对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农民进城打工受到鼓励,大批农民向城市转移,家庭收入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农民缺乏教育,文化水平受限,农民工从事的工作也大多局限在建筑、搬运、手工、清洁等低层收入行业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工作技术含量有限,工资也相对较低。因此,收入增收只是一定程度上的,总体水平上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再者,农业发展仍然滞后,城乡差距大。受到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民固守观念严重,生产缺乏科学指导,生产方式单一,产业范围狭窄,缺乏创新意识,不能突破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保守观念,缺乏创新与冒险意识。因此,农业发展缓慢,发展程度也受到限制。虽然近几年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出现,农村干部面貌有了新的东西,农村管理经历了一些改革,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并且,村官对农名进行了一些知识教育,拓宽了农名的知识面,对农民的观念带来积极影响。但力量仍然过于单薄,并没有显著改善农民文化水平低的现状,农民生产仍然缺乏科学的指导。再加上,农民及农田分散,农业缺少集中化管理和发展,农业生产效率低,发展滞后。且农名工在城里打工工资低、待遇差。而城市经济发展迅速,许多城里人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工作待遇好、工资相对较高、生活条件优越,城乡人民收入差距大。

最后,农业对农民的意义下降。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许多农民看到了城市的发展前景,毅然放弃农业,走进城市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农村很多地区大片的土地荒置,农村政策失去吸引力,落后的农村抵不住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对农民的吸引,不能留住农村发展的主力军——农民。

三感于农村发展蓝图及措施

当今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正如某些政府部门官员所说的,未来的新农村远看像花园,走进像公园,农民生活像乐园。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未来的农村必定是产业化的农村,科技的农村,信息化的农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发展必然取得重大突破,农民不再是收入最低的人群,城乡收入取得平衡,城乡差距逐步缩小至基本无差异,人民无论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都能安居乐业。

为了实现这一美好愿望,我们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并对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与足够的重视,深入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

1、我们应严格执行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文件,加大对腐败的严查惩治力度,确保让农民真正得到到党和国家政策的好处。

2、我们应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努力改善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努力建立服务性政府,树立政府的权威,赢得民心,和农民共同发展农村。

3、坚持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努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4、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

5、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让农民成为现代性科技性农民,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就业的砝码,提高农民就业的竞争力。

6、认真解决好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

7、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和现代农业,提高农村的吸引力,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村真正留得住人才,实现农村的全面、协调发展。

下载国情备忘录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情备忘录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最近,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课堂上,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中央电视台组织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虽然我是一个女生,但是平时我还是很......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观《国情备忘录》有感 很荣幸,在最近几周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堂上观看了中国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曾经的我只能算是一个无知的热......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一:国情备忘录观后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七亿三千万农民,如此庞大的数量也决定了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可以说,解决三农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关系整个中国前途乃至世界发展的......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通过近三天老师给我们播放的国情备忘录中 我感触颇深,首先,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值得推荐,它真正让我们的国民从根本上了解到我国的国情,以一组组的数据与事......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在课堂上,我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感叹、感慨、深思与担忧一直伴随着我复杂的心情。我感到好久没有看到这样震撼我们心灵的片子了,精简......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这周末我们在课上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不得不说它让我的心灵狠狠的震撼了一番,让我感慨万分啊,让我本来轻松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十分的复......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观《国情备忘录》有感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102班张静文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实践课上,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花了三节课的时间观看了《国情备忘录》,在这短短三节课的......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国情备忘录1:中国之谜》指导老师:陈效兰 班级:20100115 姓名:孙婷婷 学号:2010011519 时间:2012年11月《国情备忘录1:中国之谜》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