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与运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与运用
周幼萍蓝光喜
金华职业技术学校,浙江 金华 321017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多种存在形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和运用,应遵循目的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新颖性原则,重点把课堂教学载体、管理载体、活动载体、网络载体和谈话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客体)的思想实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运动矛盾运动,已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道德品德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介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是其中最主要的教育介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要素相关联的枢纽,是各要素相互作用实现的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一种客观存在,其形态多种多样。怎样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载体促使各要素向互动,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更好的效益,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重大课题。本文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和运用作一些简要的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以其表现形态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运用,且客体可以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并能为教育主体所操作。第二,联结教育主体与客体,使主客体发生互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联结教育主体育教育客体的中介,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任务的手段和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一种客观存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按其历史发展划分,思想政治载体可分为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传统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过程中造就产生并在继续发挥作用的载体,它包括谈话载体、开会载体和理论学习载体等;现代载体是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它包括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大众传媒载体等。不同的载体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功能及使用范围,又它们各自存在的价值。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和运用的基本原则
选择与运用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背景下,充分考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等要素,遵循大学生身心活动规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把握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就是指运用和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保持一致;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坚持目的性原则,一是要求选择和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以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即提高大学生大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依据。凡是有利于根本目的地实现的载体,就是好的,给予应该积极运用。凡是不利于根本目的地实现的载体,就是不好的,就因该毫不含糊的舍弃,或加以改进。二是要求选择和运用某一载体或某些载体要达到什么目的,教育者应该新中有数,只有这样,载体的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目的不明确,载体的运用就可能流于形式。
2、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就是指运用和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充分考虑载体自身所具有的社会实践性;必须有效的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坚持实践性原则,一是要讲求现实性,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和运用决不能从概念、意义出发,而以必须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被大学生所接受。二是要求注重可操作性,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操作。那些不能被主体所操作,或严重脱离大学生实际,缺乏实践性,得不到大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摒弃。
3、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运用和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充分注意载体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载体系统内部各具体形态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坚持相关性原则,一是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与内部环境之间爱女的相关联系和相互作用;二是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具体形态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各种载体之间的合力,而且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坚持相关性原则,既要运用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要注重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家庭、社区等教育环境,发挥载体的综合效应,使载体处于一种良好运行状态,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
4、新颖性原则
新颖性原则是指作运用和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必须选择和运用形式新颖、寓意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激发教育客体的兴趣,增强吸引力。坚持新颖性原则,一是要注重对传统载体进行继承和创新,继承其积极合理的成分,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形势,使传统载体焕发生机活力。二是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载体,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充分运用到载体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三是要按照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合理设计载体。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和选择的实践策略
在长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创造并运用了诸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每一种载体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应重点把握以下载体。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媒体
课堂教学载体即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之意,是指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课堂教学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和专业课教育载体两个主要方面。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承担这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载体,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二是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讨专题教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推广广大名师打扮讲授和小班辅导的教学经验,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三是要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支援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来。通过形成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要深入发掘各种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船首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提高政治觉悟。”为此,高校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教学过程中,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充分发挥好专业教育的育人功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合理利用管理载体
管理载体是指“以管理为载体”之意,是指与思想政治内容于管理活动之中并与管理
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调动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管理为载体,实质上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管理,管理中有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于各项管理工作之中,可顺利人们的思想情绪,使管理得到管理对象的理解与支持,体现管理的人性化特质,可以防止和克服管理载体中片面地“惩罚主义”倾向。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以管理为手段,可以保证管理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双重实现,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使思想政治教育由“虚”落到“实”处。以管理为载体,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建立、健全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来引导、协调、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促使大学生在反复的行为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刻苦而又科学学习的精神。三是在日常管理生活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帮助学生真确处理各种同学关系,并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麻烦。
3、积极创造活动载体
活动载体即“以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意,是指教育者为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活动之中,使受教育者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质。活动载体具有目的性、参与性、实践性、趣味性等特点。其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在高校,有学术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艺体育活动、创优争先活动,学习竞赛活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等。活动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的一种重要性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优势,一是活动载体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以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使教育客体能够直接感知它,并将对教育内容的理性理解和感性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教育客体在活动中产生直接经验,更好地促进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双向交流,特别是能有效的调动教育客体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使教育客体在活动中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自觉按照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收到“无教之教”的效果。三是活动载体能够使教育客体主体化,即教育客体在活动中说道教育、使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同时,又以自己的行动感染着、教育着其他人或者为直接参与活动的众多的人们,影响着、改变着社会风气。运用活动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对各种活动的指导,组织好各种活动,并尽可能地将活动与学校的中心工作联系起来。
4、有效利用网络载体
所谓网络载体,即“以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意”,是指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之意。网络载体是载体系统中的一种最新形式,它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和平等性等特点。网络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有力的条件:一是网络上丰富的可共享的信息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可用教育资源。二是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那个、及时性等特点,有助于迅速、准确地了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增进互相沟通,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三是参与主体平等性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同时,互联网也给其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以网络为重要阵地和主要载体,传播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文化理念和黄毒信息,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此,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实效性,罗达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指示,本着”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原则,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建设好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二是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
育的主动权。三是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四是政治教育管理。五是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政治工作,有掌握网络技术的专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队伍。
5、大力发展谈话载体
谈话载体即“以谈话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于一个或几个受教育者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向其传到某种思想和观念,帮助其解决某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或认识问题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具有多种灵活多样和具有针对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的一种重要形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其他载体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谈心载体针对群体教育无法解决的不同学生个体的特殊问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个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的载体。二是谈心载体针对受教育者个体,能够直接帮助解决某些问题,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能更好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运用谈心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谈话目的,做到心中有”谱“,有的放矢,切不可心中有数。二在谈话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始终坚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切忌讽刺挖苦,搞一言谈。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大感情投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四要选择好谈话的实际和突破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五要讲究语言艺术,使用语言要做到准确,通俗、形象、生动,力求多样化,以增强谈话的针对性和亲切感。
第二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决定。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道德要求和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对思想政治受教育者施加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具体的人及人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总是表现为某种具体的活动形式,如:课堂讲授、个别谈心、研读报纸、社会调研、参观旅游等形式。没有这些形式的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原则、方法、目的都无从进行,也很难较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完成,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课堂活动或课外活动逐步实现的。而活动载体,是指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目标寓于课外活动中,对受教育者实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教育形式。在活动载体中,受教育者接受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同时进行、相辅相成的,教育者能够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和感受到受教育者的反应,便于及时修改教育内容适应受教育者思想发展的需要,促进正确思想的形成。同时,受教育者能够通过亲自参与活动,能够深刻理解问题发生的来龙去脉,澄清思想上的错误认识,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潜移默化中形成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品质。
第三篇: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概况:本章着重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并论述了四种新载体的内涵、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内容的实施、活动的开展、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因此,有必要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情况,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涵义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涵义,即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某种形式、手段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传授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使教育对象具备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客体之间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手段联系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很多,我们把其中承载并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的形式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如开会、办研讨班、管理工作、文化建设、大众传媒等,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主客体正是借助这些形式进行双边互动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到载体。但不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对载体有明确认识,有些人把各级党组织、工会、共青团、企业班组都看做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我们认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同时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一)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
(二)必须是联系主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和发展而发生变化:原有的载体可能不适用或不够用,适应新情况的新载体不断出现并要求我们很好地去运用它,各体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作为教育者应敏锐地注意到这些变化,及时地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作出调整,恰当运用并善于运用新情况下相适应的载体,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比如开会、办研讨会,过去用的比较多,现在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人们的思想更趋复杂,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社会化的趋向。因此,单纯采用开会、办班已经不够用或不适用了,比如,对个体户、下岗职工、流动农民等很难采取开会、办班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一些新载体就应运而生。如文化、管理、活动、大众传媒等,要充分发挥他们思想政治教育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
既包括开会、办班、党团活动等传统载体,也包括管理、大众传媒、文化活动等新载体。这里着重讲一下新载体各自的内涵、特征、作用。
1、管理载体
以管理为载体,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管理活动中,渗透到人们的具体工作之中,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调动人们工作、学习、生产积极性的目的。
管理是一种遍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基本活动,从宏观上讲,它包括国家的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管理,从微观上讲,它包括遍及所有行业的难以计数的大大小小的社会组织的管理,如学校管理、医院管理、企业管理等。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它所运用的载体也必须具有广泛的覆盖面,才能有效地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正好具备了思想教育载体的要求。
运用管理载体的作用:
①有利于更好地把思政教育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结合起来。
一方面,管理活动是提高经济工作、业务工作效益的至关重要的一环,而管理要达到这样的一环,就离不开思政教育。在管理过程中,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都需要思政教育手段的密切配合,如果思政教育搞好,人们对管理手段就会产生认同感,自觉遵守政策、法规、制度、纪律,从而使经济秩序、业务工作秩序井然、顺利进行。反之,忽视了思政教育,人们认识不到政策、法规、制度纪律的正确性、合理性、必要性,那么,管理就会流于形式,就得不到切实的贯彻落实,管理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管理的支持,如果一个单位管理混乱,人们的思想问题就会层出不穷,思政教育也就很难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良好的效果。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关系,两者合则双美,离则两伤。
②有利于对人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提高思政教育效果。以管理为载体,可以使思政教育更深入、更贴近人们的思想实际。
例如:在管理要求人们遵守规章制度,严守劳动纪律的同时,如果辅之以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遵纪守法的法制观教育,就能更好地引导人们把管理要求的各种规范以及相应的观念内化,使人们在管理要求他所做的被动行为升华到自觉去做的境界。这样,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就落到了实处。
同时,以管理为载体,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人们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
正因为具有以下的作用,所以,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管理载体的自觉性,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意识,使其承担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科学的、民主的、公平的、规范的管理,本身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
2、文化载体
狭义地说,指语言、科学知识、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价值观及其具体化的规范是文化的核心。
文化本身蕴含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运用好文化载体,就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用。
①以文化为载体,有利于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有利于思政教育作用的广泛实现。
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以及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将思政教育的内容高于文化建设之中,会使思政教育更生动、活泼,更有吸引力,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同时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其内容的熏染。(比如体育文艺作品)
②以文化为载体,有利于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以文化为载体,有利于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全民一致的价值观。
其次,运用好文化载体,关键是加强文化建设。
把文化作为思政教育载体,就是要发掘文化内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并赋予时代意义,同时将思政教育的新内容渗透到文化中,从而使文化对人产生积极影响。
①要保证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由思想建设的内所决定的。
②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提高文化建设的水平,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要建设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以及家庭文化,借助这些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基层。
3、活动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就是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活动之中,使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
人类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有职业活动和一般社会活动,这里主要是指一般社会活动,如文化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活动、各种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等。当然也包括围绕经济工作、业务工作开展的各种有益活动。
比如,教师布置学生每人飞翔20张晚报到大街上卖,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卖光,然后教师带他们去问卖报的人,卖20张晚报挣多少钱?卖报人说,挣不了多少,才一块多钱。学生说,我费了那么大的劲才挣了一块多钱哪。他们深刻地体会到金钱来得不容易,再也不能大手大脚花钱了。
通过活动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好传统。五六十年代的学雷锋、学李杰、学焦裕禄等活动,在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曾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能产生比较好的效果。
新时期创造了大量的新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如“为您服务”活动,“小星文明户”活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五好家庭户”活动、“青年文明号”活动等,这些活动本身就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开展起来的,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选择活动为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人们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使人们外化为相应的行为,而良好的思想品德只有通过教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巩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得以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结果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所在。所以,以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和引导人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使人们在活动中逐渐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思政教育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内在需要。
选择活动为载体还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要求。因为活动载体在发挥思想政治教
育作用方面有其独有的特征:其一,活动载体能够较好地使思政教育内容为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
其二,活动载体能较好地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活动中,并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参加各种活动,这是教育的过程,而群众在活动过程中,在受到感染、不知不觉接受教育的同时,又会自我鉴别、比较、判断、取舍,从而提高认识,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这又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在活动中,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其三,以活动为载体在一定意义上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面。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参加各种活动的广大群众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受教育者,他们在受到教育,使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同时,又以自己的活动在感染着、教育着未直接参加活动的众多的人们,影响改变着社会风气。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使教育面大大扩展。
例如,“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
要用好活动载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做到:
(1)加强对各种活动的指导,组织好各种活动。
(2)各项活动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性。“五好家庭户”
(3)尽可能将活动与经济建设等业务工作联系起来。
比如企业开展的劳动竞赛活动、双增双节活动、技术练兵比武活动、民主管理活动等。又如最佳营业员评选活动、最佳出租车司机评选活动、十佳公仆评选活动。
(4)活动因地制宜,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
(5)活动应讲求实效,不可太多太滥。
4、大众传媒载体
大众传媒是指多种形式的通讯手段,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电脑等工具。以大众传媒媒介为载体,就是指通过上述各种传播工具,向广大人民群众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人民群众在接受广泛的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①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思政教育,有两大优点: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二是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
②通过大众传媒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方面意义:第一,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全国人民建立共同的理想;第二,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为思政教育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运用大众传媒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施方式主要有:a.大范围的社会宣传教育;b.小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篇:中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比较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比较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其特定的内涵、功能和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任务的完成、内容的实施、方法的运用、教育主体和教育客气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分析、比较中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异同,有利于我们吸收、借鉴其有益经验,可以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字】 课程载体 活动载体 管理载体 传媒载体
差异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如开会、谈心、理论学习、管理学习、管理工作、文化建设、大众传媒、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都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形式,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书籍、绘画、影视等包含了某种思想政治观念,但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只有组织、引导教育对象读书、欣赏绘画、观看影视等活动形式,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只承载信息,没有被教育者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教育客体发生互动的,不能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实践性、承载性、传导性、方向性、科技性、开放性、融合性等特点,但中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又各有特点,接下来我将从中国与美国教育载体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吸收、借鉴其有益经验,可以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一、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全面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加大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青少年实施教育和影响。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运用状况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一)课程载体的运用
我国思想道德教育载体主要包括两种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载体和其他各科教学载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思想道德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这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载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通过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地位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载体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载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载体作为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主载体,其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形成,不仅有我国自古以来政治道德教育合一的传统文化渊源,并且作为一种革命文化的积淀,也是中国共产党多年思想政治工作成功经验和众多理论教育工作智慧的结晶,符合中国国情。
当前,我国初中设立思想品德课、高中设立思想政治课。高中开设四门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时,还开设“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
(二)活动载体的运用
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重视活动载体的运用,这可以从活动载体在学校的运用日益课程化、正规化体现出来。
以前人们把课堂教学之外,将依据教育目的自主开展的活动,一律置于课程之外,称为“课外活动”。1992年,国家教委公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首次将活动纳入学校课程计划。
而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德育体系的意见》中则进一步作出要求,规定在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和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中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知识性强、参与度高、吸引力大、开阔视野、促进思考的特点;大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政治性和思想性以及与学生成才紧密联系的特点。要利用重大节日举行升旗仪式等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大力开展日常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之中。
(三)管理载体的运用
管理载体为学校广大管理者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搭建了平台学校的管理者,主要包括学校分管德育的校长为主的德育领导小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的年级、班级德育小组,党团组织等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要求,“高等学校要从严治教,加强管理”,“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
管理的目的是教育,但没有合理的管理制度,管理载体是无法运行的。我国学校的常规制度包括:学生考勤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操行评定制度、公物保管制度,校园常规、课堂常规、进餐常规、住宿常规,等等。
正确运用奖惩制度是管理载体引用的重要手段。我国学校奖惩制度主要包括: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条件、先进班集体条件及评定表彰制度、奖学金制度、保送生制度、常规单项奖励制度,对违反校纪校规学生的处罚条例等。
二、美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
美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全方位“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运用灵活多样。
(一)各学科课程载体的运用
美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但是注重各科教学的“载道作用”、“渗透作用”。学校课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关联的,如公民科、历史科、地理科、法律科、社会科等,另一种就是专业课程。以历史课程为例,美国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小学讲历史故事、伟人轶事;中学有140多学时的系统历史课,侧重于学习历史事实和过程;大学里每个学生也要必修一门美国历史课,侧重对历史的理论分析。中小学通过公民课、历史课或地理课等各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高校开设历史、宗教学、伦理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公民学、美国总统制、欧洲政治思想等有关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学生从这些课程中获得道德思想熏陶,从而提高道德判断力和选择的自觉性,增强对美国文化和精神传统的体验和理解。可以说,学校的所有课程都可以成为思想道德 教育的载体。
(二)活动载体的运用
美国学校很重视在课外活动中塑造学生品德,利用活动进行道德教育。一般说来,学校正式的课外活动有三类:家庭俱乐部、儿童会和学生会、俱乐部。例如,美国的康奈尔大学有供学生活动的俱乐部、学会和协会达600多个。美国中小学每周举行班会活动一至二次,联系实际讨论各种问题,活泼有趣,深受学生欢迎。社会活动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具有社会发展和政治意义的活动,如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参加竞选、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捍卫国家经济安全、保护民族利益等活动;另一类是服务性活动,旨在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爱祖国、爱社会、服务他人的道德信念,如募集资金、竞选宣传、环境治理、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慈善工作等活动。
(三)传媒载体的运用
美国注重运用大众传媒载体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学校除了利用电影、电视来宣传其统治阶级的思想和主张,近年来还不断扩大利用校刊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大学,建立了相应的教育中心,为学生专门办报纸,每年有不少学校订阅《教室内新闻》周刊。另外,美国宗教与教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仍然是美国学校德育的基础,许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仍出自宗教教义,许多美国人仍把德育与宗教相等同。在美国不仅有专门的电台,一天24小时播放各种宗教节日,而且电视节目、娱乐中也有宗教的广阔领地。美国公民宗教的本质是信仰美国本身,其中心是“爱美国”—爱它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相信它是世界上最合理、最优越的,由爱和信任而产生信念和忠诚。这其实是一种爱国主义情操,但这种爱国主义情操又不简单的是爱国,而是与上帝紧密的联系起来,以上帝的名义为祖国提供信念上的支持,从而能够汇集全国人民的力量,在国家范围内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信仰。
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选择和运用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因此,我国与美国都非常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改革,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实际,从而取得最佳的德育效果。虽然世界各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处于不断变革之中,但也日益呈现出相互吸收、不断融合的趋势,在载体的选择与运用方面体现出一定的共性,如中国与美国就存在以 下共性:重视课程载体的运用,重视活动载体的运用,重视管理载体的运用。
由于国情不同、制度不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运用也各具特色,存在一定差异。
(一)课程载体的设置,我国是以纯专门道德课程为载体,而美国则是以模棱两可型德育课程为载体。
(二)文化载体运用状况不同,我国特别重视校园文化载体的德育功能,但校园的物质文化载体建设较为薄弱。美国则特别重视校内外的物质文化载体建设,美国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营造校内环境,如在校内完善制度、优化风气,加强校报、广播、影视、网络建设,美化校园环境等;在校外普遍设立纪念馆、博物馆,弘扬民族精神风貌和宣传道德理念的标志物,以及组织具有暗示效果的活动等、(三)心理咨询载体发展状况不同,在我国,学校心理咨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虽然现在我国中小学陆续成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毕竟很少而且一些学校做心理咨询的辅导员可能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而在美国,心理辅导逐渐成为一门学术性学科,心理测验和辅导技巧也日益受到重视。
(四)网络载体的普及状况不同,在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已提前进入了教育信息化行列,但在经济落后地区,现代化、信息化教育设施严重缺乏,这阻碍了网络载体在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普遍运用。而在美国,网络已普及各个学校,其主要是依靠美国雄厚的经济支撑,为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美国不惜重金为学校添置最尖端的计算机,使得网络这个载体在美国得到普及。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美国学校心理载体运用的理论、手段、方法、经验、资料以及师资队伍、组织机构等比较完备和规范,而我国学校的心理咨询载体运用仅处于初级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参考文献】
[1]郭学金,陈勇,冯海伦.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4 [2]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素振芳.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北京[D]: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第五篇: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选择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选择
摘要: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各种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要真正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对症下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模式
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与过去学生相比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他们的需求。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教育措施、管理模式应该如何作出相应的调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2011年10月-2012年3月,作者所在的T高校曾组织人员对全校两万余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结合调查数据所反应出的相关问题,作者拟对新的历史时期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世界观上表现出来虚无倾向
对当代大学生影响最为深刻的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现实传播相对较晚,但其一走入大学校园,却被大学生们欣然接受,奉为经典。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客体,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然而,就在各个高校都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时代,我们发现后现代的解构思潮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却远远胜于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影响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不可否认,后现代的解构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怀疑一切批判一切重新衡量一切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人们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所表露出来的主体死亡理想破灭传统丧失文化虚无游戏人生等观念和心态则是当代西方社会所存在的理想危机信仰危机和文化危机的折射,它对于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确立的大学生来说,极容易导致他们在世界观上的虚无性。
(二)人生观上表现出来颓废倾向
互联网络已经成为大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网络,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对网络过分沉溺,沉溺其中的他们,虚拟沟通能力远远超过实际沟通能力,他们往往将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认同感通过网络聊天、网恋和网络游戏获得精神解脱与慰藉,逃避社会、家庭、学业以及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一旦回归现实,他们就变得焦躁不安,内心不时感到空虚,不知道该做什么,甚至认为是被世界遗弃,造成网络虚拟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矛盾冲突。
(三)价值观上表现出来功利倾向
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标准呈现出由重精神、重荣誉向重物质、重务实转化的趋势。对T高校2008级新生的调查表明,有相当数量的当代学生认为“凡是对其找工作有用的活动就参加,没用的就不管不顾”。此外,像综合素质测评、评优以及入党等对学
生找工作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活动,学生普遍关注。特别是在入党的问题上更加突出,许多学生刚入校就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但相当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就是为了将来便于找一份好工作。可以看出,一切以实用和功利作为行为出发点的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悄然隐现。
(四)心理方面出现较为严重的焦虑现象、部分大学生抗压能力较差,思想存在极端。当代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不容乐观。据笔者对目前在校的大学生调查显示:有 75.2%的学生表示在遭遇类似失恋、多门挂科的挫折后自己无法自我调节;甚至有4.3%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 10.2%的学生表示愿意“反观自身,阳光生活”。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够采取正确的处理办法,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思想上存在极端。试图通过发泄、伤害、自残甚至自杀的方式来面对挫折。
(五)行为取向方面表现出个人中心主义严重、团队合作意识欠缺的倾向。
新时期部分大学生主体意识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强调独立思索,讲求亲身体验,重视培养自身能力。然而,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少学生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团结协作能力较差,相互合作的意识淡薄。
从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所反应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新时期大学生身上存在着与过去不一样的成分,不能够简单套用过去的模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探索一条新的路径来适应他们的需求。
二、成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社会快速转型,多元文化影响,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从社会环境层面来看,一方面新时期部分大学生群体的生活环境相对优越。他们多数从小没有经历饥寒之苦,没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是在社会关爱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物质生活方面的丰富,反而使他们不能在生活的经历中得到人格发展和社会认同所需要的体验,其结果造成了青少年物资生活“营养过剩”,心理需求“营养不良”的寂寞困境。[1]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在新时期部分大学生身上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拜金主义”、“强烈的权利意识”、“彰显自我”、“浮躁”等社会的时代标签 ,在他们的身上很容易就会被发现 ,造成新时期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2]
(二)成长环境:独生子女特征更加明显,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独立性特征强。
从家庭教育层面看,新时期大学生多数是出生于“四二一”家庭,既四个老人加上两个大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3]这让他们习惯性地在家庭消费、家庭活动等事项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意愿,而这些意愿也往往会在长辈的迁就下成为了现实。家庭的“有求必应”,使他们形
成“成功是理所当然”的错觉,从而导致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很弱。另一方面,父母的权威逐渐弱化,父母不再扮演教育的权威角色,这在培养新时期部分独立、自信性格的同时,也为自私和专制提供了滋生土壤。
(三)学校教育环境: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不完整性和大学传统模式的惯性思维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出现了脱钩现象。
从学校教育层面看,中学德育明显滞后。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残酷的升学竞争下,中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仍不断向应试教育倾斜——重智育轻德育,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断层”。进入大学校园后,高校的开放教学与管理,造成了新时期部分大学生的迷茫和反弹,这也是当今高校正在全力以赴为中学阶段滞后的德育给予“补课”的原因之一。
[4]
(四)个体原因:认知能力、思维能力
就大学生个体而言,新时期部分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心理由半幼稚半成熟向逐步成熟过渡,存在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甚至个人生活自理的能力都很差。再加上认知能力还不是很高,个性倾向还不稳定,导致他们在各个方面存在着矛盾。[5]
三、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选择
(一)弘扬主流价值观,引导实践正确价值行为
新时期部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对他们加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从而使新时期部分大学生形成主流信仰和宏观规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90 后”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90 后”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
(二)开展自我教育,培养高尚情操
新时期部分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我管理的基础: 一是生理发展已经基本成熟;二是心理发展走向成熟;三是社会化程度提高,社会角色渐显。[6]因此学生工作者必须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开展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包括各种主题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科技制作活动等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寓教于乐 ,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培养高尚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供高品位文化产品
网络教育的优势十分突出,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可以更快地实现资源共享。高校须
占领网络阵地,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加强高品位文化的传播。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建立形势教育网、校园生活网、心理健康教育网、科技创新网、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等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努力形成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与此同时,要发挥校园广播、校刊校报等多种媒体的功能,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
(四)加强心理咨询,培养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咨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必须采用新的手段,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加强对新时期部分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人格训练,化解学生的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为此,除应开展心理学教学和生理卫生知识的普及,适时举办一些讲座外,还应普遍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这需要建立一支队伍、搭建一个平台。笔者所在学校除配备校级、院(系)级心理咨询教师,均在各班班委增设心理委员,自上而下,形成合力,密切关注心理问题学生;针对新时期部分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特点,搭建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邮件、Q Q、网上留言、博客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其接受咨询。
参考文献:
[1]李玲.试论“90后”大学生与高校德育途径[J].教育创新 2009(2)
[2]王晶.“90后”大学生心理特性分析及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3)
[3]孙杰.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J].华章2008(9)
[4]王志强.从“90后”大学生特点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华章2009(10)
[5]林良盛.“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3)
[6]李科.自我管理在“90后”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文化 2008(6)
[7]高桂云.孙义兰.注重人文关怀——“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J].社会纵横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