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2[★]

时间:2019-05-15 12:3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2》。

第一篇: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2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2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年度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一般由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

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44、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45、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

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48、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

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52、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

5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55、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的姿态。

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柔韧等。

57、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58、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脆弱的标志。分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

59、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起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

60、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

61、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

62、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的总称。

63、身体练习:是指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条件反射活动。由身体姿势,练习的轨迹、时间、速率、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

64、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

65、开始姿势:指用来为做后面练习的主要部分创造有利条件的身体姿势。分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类。

66、练习过程姿势:指身体在完成练习主要部分时的活动状态。

67、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状态。

68、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分轨迹形式,轨迹方向和轨迹幅度三个方面。

69、练习时间:也称练习的“延续时间”,指完成某一练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时间的长短与练习效果和机体的负荷有直接关系,分练习的总时间与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两种。

70、课的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又可分为一般密度和专项密度。

71、专项密度:也称运动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法是: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72、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和项目特点等因素构成。

73、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机制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就是体育课的心理负荷。

74、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

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

75、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情绪体验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76、氧债: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亏。氧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运动开始时,由于氧运输系统具有一定的惰性,使摄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二是在从事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摄氧量始终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这两部分氧亏需要在恢复期来偿还。人体负氧债的能力与无氧耐力有密切关系,所以氧债是评定一个人无氧耐力的重要指标。一般人从事剧烈运动时,其负氧债的量约为10升左右,受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可高达15—20升。

77、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就好象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心理演练等。表象训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苏恩教授首先提出的。

78、归因及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最早进行归因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Fritz Hider海德,他认为人类有两种需要,即对周围世界的一致理解和控制环境。满足的手段是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这就是人们进行归因的内在原因。归因可以分成: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内归因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努力程度等,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一般内在的稳定的归因较易于预测行为的再次发生,外在的非稳定的归因使归因者对行为较难预料。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有:1)自我2)运动项目特征3)社会文化背景4)性别5)凝聚力6)运动结果的不确定性等。

79、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低能”时就逃避,甚至投机取巧。前者的目标定向称为任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称为自我参与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

80、运动心理效应:由运动训练和比赛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作用。它与运动成绩有关,当运动成绩良好时,一般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反之则会带来消极的心理效应。它还与运动者及观摩者的主观评价态度有关,如比赛取得胜利也可能引起骄傲的这种不良心理效应。正确地评价一场运动比赛或训练的价值,应既考虑它的客观成绩,又考虑它的心理效应。后者虽是无形的,但对以后的运动和心理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81、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

82、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动作。

83、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充实度与匀称度的指标,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体重/身高×1000)。

84、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85、极点:是指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运动员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反应,这种状态称为“极点”。

86、队形:指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的队伍的形式。

87、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

88、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

89、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

90、正面:指队列里学生所面向的一面。

91、后面:指与正面相反的一面。

92、间隔:指学生单个的或成队的彼此之间相隔的间隙。

93、距离:指学生(包括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

94、队形宽度:指两翼之间的横宽。

95、队形纵深:指从第一个(或第一列)学生到最后一个(或一列)学生的距离。

96、纵队:指学生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等。

97、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等。

98、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两个以上的学生。

99、排队: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

100、排尾:指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

101、基准学生:指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所指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

102、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口令的后部分,使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预令与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103: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

104: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其二是体育课的重点。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

105、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106、练习: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107、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专门性练习多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诱导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技术又较简单的练习。这种练习多是通过调整身体练习的要素,降低所学身体练习的难度,从而有利于学生较快、较顺利地学习运动技术。辅助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学生进行这种练习多是因为他们专门的身体素质储备不足,从而影响顺利学习某项技术。辅助性练习应该在学习某项技术以前一段时间进行,不一定在临学习某项技术之前进行练习,因为人在某方面的身体素质的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

108、社会体育团体: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自身的规律,按照不同人群,不同的志趣爱好需求,自愿组织起来,以开展体育、健身和娱乐为宗旨的民间体育团体。它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不可替代的有力助手,是团结、联系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

109、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密切相关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第二篇: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

• 考试内容:公共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及其他综合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 试卷分值

• 第一份试题:公共知识60分

1、单项选择题(20道)每题1分; •

2、判断题(10道)每题1分 •

3、简答题(3道)共30分 • 第二份试题:专业知识90分 •

1、教案设计1题

30分 •

2、学科专业知识

60分

• 考试内容:公共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及其他综合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第三部分

体育教学基本常识

1、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哪些?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一般为分钟。因此,内容上比原来的课间操丰富活泼,形式多样。一般有自编操、集体舞、广播操、健美操、健身操、武术、球类活动、自编的身体锻炼、趣味体育活动和传统项目等,组织上可采用分操、合操、任意操等多种组合形式,突破了以往“操”的局限,打破了过去全县,全省乃至全国共做一套操的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如何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具有科学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符合季节、气候的变化,活动内容要不断翻新、不断地发展,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才有生命力。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有实效性,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要把体育活动寓健身于快乐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结合健康教育,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创新性,要符合标准,因地制宜形成学校特色,突出创新教育,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每一个学生在集体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显示自身的价值。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具有艺术性,要体现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大课间体育活动吸纳了一些现代健美操、健身操及某些特色体育项目,形成了活动丰富新颖,动作舒展健美,配以磅礴激昂、优美抒情的音乐,培养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渗透性,要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一个育人的综合实体,大课间体育活动以班、组、队为单位来组织进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与精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达到健身、教育、启智、娱乐、竞技和情感发展效果。

3、大课间体育活动与学校的关系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学校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它是一种学校课程,肩负着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全面育人,调节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代替的。

它是一种体育生活,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来学习的,也是来生活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生终身体育一个不可忽视的起点,也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时期。

它是一种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活动,在奇妙的音乐声中,在欢快的节拍中,舒展着身姿,不仅是力的显现,也是美的表达和心的交流。

它更有一种育人功能,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了课间体育活动的内涵和外适,形成了科学体育与艺术整体育人的新格局,并达到了以体促质,以体辅德,以体益智,以体育美,以体娱乐的目的。

4、对大课间管理的几点建议

领导负责制: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把大课间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校长亲自挂帅,主要领导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课间操的重视程度。班主任负责制:

①认真组织本班学生按时出操。(检查出勤情况)②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并用自己亲身实践(参与大课间)来影响、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这是一种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③协助体育教师一起指导大课间活动,并对出操不认真,违纪的学生及时批评教育,加以正确引导和激励。

体育教师负责制:①负责大课间内容的安排,乐曲的选择。②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入退场方法要切合实际,形式多样,队列动作整齐规范。③负责组织课间操的全过程,指挥得当。④组织学生会的学生检查评比大课间。⑤把大课间的评比作为条件之一列入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考核之中。⑤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对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季节特点、运动负荷等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中”。

班级管理评比:①查出操人数。每班应到人数、实到人数,病、事假及值日生除外。②查进退场秩序是否整齐,混乱现象。③查出操速度,按时出操,准时在指定位置站位。④查出操质量,是否整齐,是否到位,整体效果如何。⑤查每班所带器材情况,所带器材是否满足全班学生参与。⑥查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有闲谈,静站现象。⑦查班主任是否跟操,有没有起到管理作用。⑧查无故不出操的学生进行记录,给予批评教育。

5、对抓好课间操的几点要求

学校领导重视。校长亲自领导广播操管理小组,由教导处、体育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会干部和班级体育干部等人员组成,共同努力完成这一教育活动。

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学校广播站、墙报、板报等形成,利用多媒体或网络,学校还可组织举办以“操”为主题的征文、主题班会等活动来宣传课间操的目的和意义。班主任亲自带操和广大教师的通力合作,全校师生共同参与。

建立课间操常规。课间操评比纳入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学校都有严格的评比制度和监督机制。

学生明确课间操的功能与自身健康的关系。通过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品质,开发智力,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定期评比,定期进行会操表演,达到互相监督检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挂贴广播操分解图,适时播放VCD或录像带,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规范动作,标准的语汇和口令,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播放优秀广播操比赛表演录像带。

学校要有自编操,选择一些轻松、舒展、节奏明快的动作,配以优美的旋律,形成学校的特色自编操,必将会受到同学们的喜爱,营造一种活跃的锻炼气氛,成为学校一道璀璨的亮色。

6、常用的运动训练方法分类

运动训练的方法在训练实践中多种多样,分类的方法了是各不相同无论以何种标准对训练方法进行分类,都是为了便于在训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以选用,就某一个训练方法而言,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一个训练方法都不能解决训练中所有问题,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所要解决的具体任务,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训练场地、器材设备条件,灵活地选择、综合地加以运用。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点。(见表)常见运动训练方法分类

分类标准 类别 具体方法

运动员提高机能和素质,掌握技术和战术,以及获得知识的来源 语言法 讲解、口令、指示、讲课等

直观法 示范、图表、幻灯演示、电影、VCD、电视录相等

练习法 分解、完整、持续、重复、间歇、变换游戏、比赛等

例如语言法中的讲解法、直观法中的示范法、练习法中的分解法,重点运用于技术训练的开始阶段,而练习法中的重复法、持续法、间歇法在技术训练中重点用于进一步巩固已掌握了动作及其熟练运用阶段。在训练实践中,根据训练的内容需要,也有将上述一些具体训练方法,分为身体训练的方法,技术训练的方法,战术训练的方法,心理训练的方法,恢复训练的方法,以及教育的方法等。如进一步进行二级分类,在身体训练中还可根据发展不同运动素质的目的,分成力量训练的方法,速度训练的方法,耐力训练的方法,柔韧训练的方法等,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把身体训练的方法分成:有氧训练法、无氧训练法。在身体训练的力量素质训练方法中,根据肌肉工作的形式分成等长练习法、等张练习法、等动练习法、超等长练习法、退让练习法等。

7、青少年运动员的教学训练方法应符合其解剖、生理及心理特点。

少年时期骨骼内矿物质(钙磷)较少,有机物和水分较多,骨骼可塑性大,骨盆骨化未完全,因此在进行跑与跳的训练中要尽量避免在硬地上进行强度大,时间过长的练习。

少年时期肌肉水分多,蛋白质含量较少。在青春期以前肌肉主要向纵的方向发展,所以这一时期的力量训练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并以负担本身重量的各种跳跃练习和轻负荷练习为主,重点在爆发力和动作协调性两个方面。

训练中不宜采用长时间的、强度很大的耐力跑和过多地憋气及静力性练习。教学与训练中,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对动作要求不能太高,过急。

训练中适当增加有氧耐力训练,因少年时期呼吸肌较弱,最大吸氧量及负氧债的能力较低。根据少年活泼好动和兴趣广泛的心理特点,教学与训练中应多采用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要注意游戏的目的性,通过游戏来完成训练课的任务。

根据少年注意力较易分散,容易产生枯燥乏味情绪的特点,在教学与训练中应使训练手段多样化。

8、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负荷的基本特点

力量训练负荷的特点:鉴于少年儿童的骨骼特点,力量训练应多采用发展全身各部位的一般力量练习,以及克服自身体重和持轻器械的练习手段。青少年运动员提高力量主要是靠提高肌肉的协调能力,而不是靠增大肌肉体积。岁以后可逐渐采用最大力量负荷的训练。力量训练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少用静力性练习(年龄越小越要注意这个问题)。

速度训练负荷的特点:速度提高取决于步频和步长,而频率取决于协调能力,步长取决于力量。7-14岁动作频率提高快,所以在速度训练中,提高协调能力的训练和负荷要占较大的比重,14岁后要提高步长,就必须加强力量训练。在速度训练中,无氧训练应加以限制。少年速度训练手段宜采用一些自然快速动作,如各种逐性游戏,短程接力赛等,发育期后可逐渐增多发展速度力量的练习。

耐力训练负荷的特点: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一般是随着年龄的提高而提高。但是13岁应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无氧耐力的发展在青春发育期开始进行,并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对无氧耐力的要求。对儿童、少年进行有氧耐力训练负荷的控制常采用以脉搏频率作为指标。每分钟脉搏在150-170次为适宜状态。

灵敏及柔韧性训练负荷的特点:灵敏素质的发展同协调能力有密切的联系,应加强对少年多种多样动作技能的训练。灵敏训练注意力高度集中,易疲劳,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并要同其他素质练习交替进行。柔韧性训练要与项目相结合,要与力量的发展相结合,要注意各关节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发展。

9、影响运动技能形成及发展的主要因素。充分利用各感觉机能之间的相互联系

运动员在初练技术动作时,往往通过对着镜子练习而建立正确的肌肉感觉,这是通过视觉机能与本体感觉机能之间所建立的联系,从而达到建立正确的本体感觉。充分利用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

应该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运动员较快地掌握和建立正确的运动技能。

促进分化抑制的发展

在运动员建立运动技能时,教师对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采用“错”等口令指出,让运动员体会到错误的肌肉感觉。这样,通过练习,近似的错误动作就会被分化抑制的发生而消除,动作就会越来越精确。消除防御反射

在所要完成的动作中夹杂着防御发射的动作,初学动作时,应该降低动作难度或机械高度,并且做好保护,避免发生恐惧心理。这样可以防止防御反射的发生。充分利用运动技能间的相互影响

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周密、巧妙的安排或编排,以有利于运动技能之间发挥良好的影响效果,使新学的运动技能可能有利于巩固原有的运动技能。

10、田径运动训练中应用的原则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田径运动训练中,要根据专项特点,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不同训练时期、阶段的任务,恰当地安排二者的训练比重。在训练过程中要科学地确定它们的比重,对年龄小、训练水平低的运动员,一般训练的比重就大;对年龄大、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则应加大专项训练的比重。对机能与运动素质要求高、能量消耗大的体能类项目,一般训练的比重大,对那些基本技术多而复杂的项目,则应加大专项训练的比重。不间断性与周期性原则:技术必须通过多次重复练习才能逐渐掌握、熟练和巩固,身体素质必须通过多次重复练习才能逐步发展,运动成绩必须通过多次重复练习才能提高。因此,田径运动必须按计划进行系统的持续不断的训练。多年训练是以训练为基本周期,训练一般又分为三个训练时期,每个训练时期又以周为小的循环周期。在训练周期中,经过各个阶段的周期循环,又由下一周期重新开始训练,这时的训练工作已在新的较高水平上进行。在各时的训练中,要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战术,以及心理机能、恢复能力和理论知识等方面都逐渐得到提高。只有坚持多年进行系统的持续不断的周期性训练,才能使运动成绩逐步提高。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从训练任务和运动员身体状况、机能能力和训练水平出发,考虑运动负荷安排的合理性。训练过程的不同时期、周期、阶段及一节训练课的任务都有所不同,运动员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也不同,这主要反映在运动员承受负荷能力的大小和恢复的快慢上,以及对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承受能力上。只有根据训练的不同任务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安排运动负荷,才是合理的。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的加大必须循序渐进。在加大运动负荷过程中要处理好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掌握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个别对待原则:从训练一开始就应注意积累并建立运动员的情况资料,如早熟、晚熟、出成绩快的、慢的,女运动员月经期等,做到对每一个运动员都很了解。制定训练计划要在全面了解全队和每个人的基础上,充分反映全队的特点和个人的特点,对重点队员应制定专门的训练计划。在训练中,教师要处理好全队集体训练和个人针对性训练的关系,处理好指导重点队员和一般队员的关系,把区别对待原则贯彻到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

11、现代准备活动教学有如下的新特点:

技能化。准备活动练习与基本教材的结合更加紧密,一些模仿性练习、诱导性练习以及辅助性练习,基本教材的部分练习或分解练习,大量地充实到准备活动中来,不仅提高了准备活动教学的容量,而且也使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使整个教学过程融为一体。个性化。目前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已经逐步改变了单一的由教师统一指挥的状况,出现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动愿望,运用自己获得的基本知识、技能来进行准备活动的做法。练习的内容不仅仅有教师规定的练习,也可以在规定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练习。既能弥补在集体练习中的不足,也能在准备活动运动量的安排上体现出区别对待的原则,使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在一定的阶段上满足其运动欲望。

韵律化。准备活动教学过程的韵律化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一个新特点。它首先表现为音乐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使学生能更协调准确地表现动作,提高练习的节奏感和动作运用的实际价值以及健身效果。同时,准备性练习节奏也更加明快强烈,各种练习的艺术性得到了加强,美育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体现。

多样化。准备活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变得更加多样。它随着课的类型、教材的性质及课的任务等的变化而变化。使教学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提高了准备部分教学的实效性。

12、组织准备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相结合。组织一般性准备活动时,必须做到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组织专门性准备活动时,所选择的练习应与教材的结构、节律、强度相类似。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准备活动运动量的大小,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对象、外界环境而定。但是,它不能超过正式练习的运动量,否则能量消耗过多,不利正式练习。儿童、少年的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高,灵活性大,惰性小,他们做准备活动的时间可以短些,运动量小些。成年人的生理惰性较大,运动量可逐步上升,时间要长些。冬天气温低,散热快,机体发热的时间长,生理惰性大,夏天则要相反,因此,冬天做准备活动时间要长,运动量要大。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太小,身体活动不开,无法适应正式练习;运动量太大,能量消耗过多,中枢神经容易疲劳,也会降低运动成绩。因此,准备活质、幅度、速度和用力程度而决定口令的轻重、缓急、快慢、强弱。

精讲多练,加大密度与运动量。进行准备活动时,必须精讲,加大密度,中间少停顿,学生一看就能理解的练习,只要提出要求,无须讲解动作要领。复杂的动作用慢动作示范,学生跟着做动作,中间不停顿,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促进学生耐力的发展。注意调节赛前状态。

当前各级学校的体育课一般都安排在上午后两节或下午一、二节,这时学生的兴奋性一般较低。就要求教师在阐明课的任务与要求之后,精神饱满,口令洪亮,严格要求,练习中加大密度或增加有吸引力的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

准备活动时间与休息间隔。准备活动结束后,调动队伍与主教材的讲解示范等,应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比赛时,如果准备活动后休息时间过长,最好在赛前做些补充活动,尤其是集体项目的替补,更应注意这点,否则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准备活动应力求实效性。在准备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采取丰富多彩、变化多样的方式进行练习,这对培养学生自我活动能力、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会产生良好的的效果。

准备活动要不断创新。有些老师在安排准备活动时,总是那么几节,很少变换花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机械性反应和不动脑筋的习惯、不求质量的马虎现象。为此,徒手操的编排中,既要使用学生所熟悉的练习,又要适应增加些新颖的内容,还应采取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

准备活动应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师在组织准备活动练习中,应把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项性准备活动以及专项服务的辅助练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精神上、生理上自然地向内容过度,为提高基本部分的练习效果打好基础。因为准备部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质量。准备活动的内容应考虑对象的特点。儿童、少年准备活动的内容应简单容易学,节奏分明,生动活泼,动作速率较快,重复次数少些,变化适当多些。对于女学生,根据她们的解剖特点,应注意选择一些发展她们的腹肌、骨盆底肌和大腿力量的练习。青年人则应选择结构复杂,刚强有力,积极快速,幅度大的动作进行练习。技术水平高的学生,准备活动的动作应复杂些,难度应高些。专门性准备活动的内容,更应注意这一点。某些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的学生,可选择一些发展该种素质的练习,以促进落后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正确的运动方法、方向、幅度、频率及次数。正确应用不同的运动方法、方向、幅度、频率、重复次数等因素,提高准备活动的效果。①根据锻炼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运动方法。②采用不同的运动方法,锻炼不同的肌肉群。③采用不同的幅度、速度和频率,增减运动强度和运动量。④调整参加运动的身体部位的数量和主要动作重复的次数来增减运动量。

13、准备活动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训练课、以及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因此,进行准备活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加强思想教育,严格要求。不少的运动损伤是因为没有进行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科学造成的。因此,对学生必须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对组织纪律性及基本姿势的准确性要有严格的要求。

正确示范,注意队形。做操时,教师最好与学生一起(镜面)做动作,以强化示范。教师应巡视全体学生,观察他们的动作是否规范,不要自己埋头做操。

口令洪亮,节奏分明。教师的口令应洪亮、清晰、有节奏、强弱分明,才能振奋学生的精神,促使他们动作一致,做操整齐。口令应根据动作的性.14、小型体育比赛的特点

小型体育比赛一般有如下特点:比赛项目少、群众性强、比赛活动分布广、比赛名目多、实效性好。

15、怎样组织小型体育比赛

组织一次较完整的小型体育比赛,要经过赛前准备、赛中组织、赛后总结等一系列具体而细致的运作过程,下面简要介绍组织过程。

赛前工作:争取支持和配合,做好组织宣传,培训裁判和场地器材等工作。制订比赛规程。编排竞赛秩序。

赛中工作:准备场地器材、组织观众、现场宣传、医务防护措施、计分与累计成绩。赛后工作:公布比赛结果、奖励优胜、总结汇报。

16、如何选择赛制

组织一次赛事时,必须考虑五个重要的变量: 完成赛事的比赛场次;

参赛选手参加比赛次数的公平性; 赛事完成前后所需的时间; 大多数比赛将如何结束;

种子编排的准确性对于组织好赛事的重要性。你可以根据这些变量,合理选择赛制。

17、单淘汰制的优缺点

优点:组织形式容易被人理解,适合于有大量参与者的比赛,且比赛场次少、场地少。缺点:每名参赛者只能保证有一次参赛机会,正确的种子编排至关重要,且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多个比赛场地。

最佳利用:赛制末或时间长的联赛后期。

18、循环制的优缺点

优点:所有的参赛选手彼此之间都要进行比赛,因此最后的排名非常可靠,种子编排并不重要,并能高效地利用多个比赛场地,没有一个人会被淘汰。缺点:需要进行很多场比赛,并会出现许多悬殊性比赛。最佳利用:联赛和最后排名十分重要的赛事。

19、计算比赛的场数和轮数

单循环 比赛的总场数=队数(队数—1)

比赛轮数的计算:参加比赛的队数是偶数 轮数=队数—1 参加比赛的队数是奇数 轮数=队数 单淘汰 比赛的总场数=参加队数—1 比赛的轮数=所确定号码位置数的乘方数 比赛轮空场数=选用号码位置数—参加队数

(号码位置数:参加比赛的队数不是的乘方数,如十三队,可选择最接近的较大于参加队数2的乘方数作为号码位置数)20、轮空与种子编排

如果参加比赛的队不是的2乘方数(、16„„),第一轮比赛中就会有一些队不与其他队交手,这个参赛队在第一轮“轮空”,在编排上要使第二轮比赛的队数为2的乘方数。通常让种子排名高的参赛队轮空。

为了更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克服两个强队在第一轮相遇的缺陷,可先把“种子队”放在轮次表的适当位置。如果设两个“种子队”,应分别排在轮次表的最上边和最下边;如果设四个“种子队”,应分别排在两个半区的最上边和最下边;如比赛需要轮空,则“种子队”在第一轮中优先轮空为好。

21、竞赛规程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包括:运动会的目的(宗旨);比赛时间和地点;参加单位及组别;竞赛项目;参加办法;报名手续及报名截止日期;竞赛办法;录取名次;记分、奖励、处罚办法;其他未尽事宜由组委会与承办单位书面通知为准。

22、秩序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有特色而又精美的封面;(2)目录;(3)大会竞赛规程;(4)大会开幕式、闭幕式程序;(5)大公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6)仲裁委员会和技术代表名单;(7)裁判员名单;(8)各单位参加人数统计表;(9)各项参加人数统计表;(10)兼项人数统计表;(11)大会作息时间表;(12)各代表队名单;(13)竞赛日程表;(14)竞赛分组表;(15)男女最高纪录表;(16)场地平面示意图。以上内容可依运动会规模自行选定。

23、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共同点是:要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属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两者是互相制约辨证统一的。不同点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并在反复练习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由于学生在活动中,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因而能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体力。

24、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是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

25、体育教学原则有哪几点?

体育教学原则有: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身体全在发展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与提高原则

26、我国的几种教学新方法

目标教学法:设定教学目标,选择多种实现目标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达成目标的途径。如发展有氧耐力,可采用跑、跳绳、有氧操、球类活动等多种教学内容。

主题教学法:设定教学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拓展,归纳主题特性。如合作跑,用接力跑,“开火车”等多种方法。

分层教学法:专项教学,同质分组。给予适宜的活动处方。如篮球,进行A、B、C、D分组。信息教学法:借助媒体信息,演示教学内容,获取主要信息,利用VCD和录象带进行教学内容演示。

创造情景法: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构思适合的情景,布置引起丰富想象的环境。区别对待法:关注个体差异,确保特殊学生受益,对弱质人群与不同爱好者,采用其他手段给予调整。

简化技术法:竞技运动内容和规则的简化。设施、器材的改造。

竞赛激励法:组织适合身心发展的竞赛活动,变换竞赛的方法与手段,提高运动兴趣。如篮球兴趣小组对抗比赛、轮流上场。

游戏化教学:重组运动技能教法,适合水平阶段心理特性,构造欢乐天地。

27、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 无论上课时学生的人数的多少,分组教学手是一钟必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分组教学比较能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教育的原则,也比较容易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选用适宜的分组形式或结合几种分组形式来开展教学。下面介绍几种不同的分组教学组织形式。

(1)随机分组:这是分组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所谓随机分组,就是按照某种特定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例如,教师用报数的方法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常在比赛、游戏时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既简单、又迅速;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学生在爱好、能力上的差异,无法很好地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2)同质分组:所谓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优点在于能增强活动的竞争性,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缺点是易在学生中形成等级观念和弱势人群的自卑感等。因此,教师在首次进行同质分组前,最好能给学生解释一下实施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原因,以免体能和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感和降低学习的信心,技能好的学生产生骄傲和自满情绪。

(3)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差异,各组之间在整体实力上的差距不大,异质分组不同于随机分组,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岁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例如,在进行接力跑游戏前,教师把跑得较快和跑得较慢的学生合理地分配在各个小组里,此种形式的小组就是典型的异质分组。

(4)合作型分组: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比其他课程要多得多,这主要是由于体育活动的特性所决定的。无论是在游戏活动还是竞赛活动中,合作都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进行练习(如接力跑、双人操等),其意义远远超出活动本身,不但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注意精神,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5)帮教型分组:在合作型分组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一种互为依赖的关系。但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组织部分学生直接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这就形成了帮教型分组。例如,有一定专项技能的学生可以在自己所擅长的练习中帮助其他相对比较差的同学,其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个人对众多的学生进行指导好得多。同时也是主体学习的一种很好体现。但教师必须使学生认识每个人都是有帮助他人和接受帮助的责任和义务,重视帮助者产生自卑感的不良效果。

(6)友伴型分组:如果让学生自己分组活动,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这就是友伴型分组。与关系密切的同伴在一起练习,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并能得到友情的支持,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友伴型分组,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28、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只重视教师的教,比较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最终导致许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课,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使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自主学习:对每个学生来说,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可以多样的,由于不同的学生在体能、技能、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每个学生都有达到相同目标的最适宜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空间,不要给学生规定过分统一的要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教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练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同时也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法,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合作可以是两人之间、多人之间的合作。合作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获得更大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组成学习小组,采用集体性的运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在非集体的体育活动中(如体操等)也应该给学生提供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相互纠正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的能力。

创造性学习:在传统的体育锻炼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需“跟我学”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创造结合起来。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好的知识和技能,挖掘更多的潜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探究式学习:提起探究式学习,往往会给人一种很高深的感觉。其实,探究行为只是儿童的一种常见表现,他们从小就爱问“为什么”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怎样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一般而言,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潜在功能进行探究,如单杠是不是只能用来发展力量,滚翻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等等。

延伸性学习:所谓延伸性学习,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学习和活动。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许多学校的体育设施还很不完善,学生在学校里所能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就很有限,而社会上流行的运动项目又很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社区里、节假日里有选择地进行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校外的课程资源,积极进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信息化学习:信息化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电视、杂志和网络等使知识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体育信息通过各种媒体显现出来,吸引着学生去阅读和观看。例如,NBA篮球赛事把篮球运动的许多技能直接通过电视介绍给青少年,网络中也有大量科学锻炼与健康的知识可供学生阅读。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来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是学生能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评价式学习:所谓评价式学习,是指学生了解评价的方法和参与评价的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把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关注体育教学的过程,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

29、谈说课

说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和技艺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把体育课说清、说深、说活、说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思路要清。

首先,应从整体上来理清要说的最基本内容。一般情况下要做到“四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教材,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及其教材的前后联系;说教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其理论依据;说学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优生积极性和差生学习兴趣;说教学程序设计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运动负荷、场地器材的安排,设计的理论依据以及教材、教法、学生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四说”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应从局部的环节中突出理论依据,做到详略得当。只有从整体把握、从局部突破,才能做到思路清,说课清。(2)把握好内容与层次的关系,挖掘要深。体育课的说课要想达到高层次,必须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在说课内容和层次上着力做文章。要严防表述的“表浅”,必须说出内容的深度,理清说课的层次。

譬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学生群体,应该说出学生的认知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应该说出动作技能形成发展的规律;对于课堂结构及运动量的安排,应该说出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发展规律动作技术的分析,应该说出人体解剖、生理特点及力学原理。总之,内容挖掘得越深,说课的层次就越高,评价也就越好。

(3)把握好方法和媒体的关系,说法要活。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它起着桥梁和中介作用。它解决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说课过程中,要善于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媒体,教师应该有一种高瞻远瞩的视角和高度的使命感,把握住科技时代变化的走向,及时地感知到新时代学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来思维,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既可以提高说课的质量和效率,也可以使说课说活。

(4)把握好实践与反思的关系,构思要新。在常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习惯于按照一个较机械的、固定的程序来展开,但这种教学恰恰缺乏的是对“为什么这样教”的构思与反思,而说课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说课正是要求体育教师学会反思自己教学实践背后隐藏的深层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说课就是要引导教师经常思考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这样教意味着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观念,依据了什么样的教育规律和教育理论,这些思想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什么等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说课这种程序和手段让教师对自己的“缄默知识”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反思,剔除其中的消极因素,对有价值的成分进行整合.从而使自己的教育观念更巩固和坚定,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更有的放矢,更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30、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说课与备课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1)主要内容相同。分析具体课题的教材和学情,设想教法和学法、设计教学过程。(2)直接任务相同。都是做的课堂教学准备工作,都要为上好课服务。(3)检验方式相同。说课与备课质量的高低,都要接受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说课与备课也有不同的地方:

(1)概念不同。说课是集体备课研究活动,属于教研活动的范畴。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属于教学活动范畴。

(2)主要目的不同。说课是面向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探索备课规律,让教师运用备课规律指导备课工作,提高备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活动形式不同。说课是教师向同行讲述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准备。是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是集体进行的动态的备课活动。教师要使用显性的、外部语言简洁、清晰、准确、合乎逻辑地叙述备课的思维过程。备课主要是教师思考、书写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准备,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备课主要是教师个体进行的静态的教学活动,使用的是隐性的、内部的及书面的语言。

(4)基本要求不同。说课的理论要求、层次要求和数量要求都会比备课要高。

(5)对象不同:说课的听众主要为教育工作者。对教师折理论要求比较高,而备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要求是掌握和吃透教材,安排正确的传授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1、说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防止说课变质,既不能把说课变成“试教”或“压缩式上课“,也不要把说课变成宣读教案或简述讲课要点。

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手段,必须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或较成熟的个人观点。

在讲说教法和学法的同时,要针对这堂特定的内容充分说明所选择的教法及对学生传授这种学法的理由,对相关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应十分熟悉。说课过程中,尽量展示先进和现代的教育思想。

在竞赛类的说课过程中,避免套用一知半解的思想、方法等,只有深刻理解才能活用,只有活用才能自圆其说。

一个完整的说课要包括评说课或者答辩,因此要做好问题准备,评价者往往以此来定位说课者的教学素质、教育修养。

在有时间限定的情况下,不必追求面面俱到,但重点部分一定要说透。

通过上面的说明,不难看出说课的不同于其它教学活动的典型特点,这些典型特点也恰好体现了说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优越之处。

32、关于说课及其评价(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方面有什么重要作用等。

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充分遵重大纲及教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目标要切合实际,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确定目标的依据要具体阐述。

重点难点及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确定重点要联系教学目标,确定难点要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阐述解决重点难点的目的意义。(2)教材处理

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阐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思维结构,能力层次,对掌握本节内容有哪些不利因素,重点应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对策。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的调整,材料的补充等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结构的协调发展以及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体现做了哪些具体工作。特别是对材料的安排,内容结构上能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意见。(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阐明本节课所用的教学方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的依据,要达到什么目的。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实用性。所选择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内容、学生实际,要灵活、实用,要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不脱离教学实际,体现用性特点。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4)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新颖。提倡教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阐明本节课上课时所用教学手段。教具、电化等教学手段的应用、演义是恰当的应用这些手段,明确这些手段的作用及见解。(5)教学程序

新课导入。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配合教师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教学。

课的讲解。采取什么方法、手段,重在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切实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做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反馈练习。练习要有目的,有成效,量要适中,难度要适当。

归纳总结。本节结束后,要总结哪些内容,其目的是什么,如何总结,如何将本节内容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6)教学基本功

语言。要清晰、简练、确切,讲话的速度要适中。

教态。说课时教态要自然、亲切、大方,衣着朴素、整洁,动作协调。

教案。说课的教案要体现说课的原则,集说课内容,上课内容于一体,项目要全,重点要突出,说理要简明扼要,设计合理。

33、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将发生变化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从过去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课程设计的决策者。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认识上,从惟一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表现,变成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上,从等同于一个从事运动运动技术教学的教练员,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在教学方法上,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强调“教”转为强调“学”,“教”的目的是为了最终“不教”或少教,是为了学生能自主学习。

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朋友。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从主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差距和不足,转变为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成绩和长处。

34、在体育课改革中,体育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伦理:应该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全面的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然后才进行专任课程的教学。建立在理论、经验或规范基础上的体育教育专业知识体系 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专业技能

教育的专业性评价:教育的专业性评价能力,首先是认识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手段关系能力。

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将体育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35、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改变兵操式的教学形式,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传统的观念认为体育课就是用来抓组织纪律性的,排队、做操、立正、稍息是体育教学的灵魂,这种兵操式的教学形式没有真正从课程的目标来定位我们体育教学的任务。当然我们也并不想排斥适当的操练(但也不需要每节课都进行操练),只是提倡更新教学形式,一切应以达成学习目标为主,所以关键的关键仍然是转变教育观念。

调整教学语言。调整教学语言是改变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教师只有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氛围内,与学生融合在一起,才能发自内心地使用关切、体谅的语气,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摆正位置,调整关系。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是具有思维意识的活的因素,教学过程的运转、教学效果的质量与两个活的因素之间具有更密切的关系。体育教学的目标设定对教师和学生是一致的,必然会促使形成一种合作的伙伴关系。

——形成相互促进关系。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观需求(正常的、符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和教学条件可能允许的)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而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又必然会对一些未知知识进行探索,希望能够得到一定形式的帮助;教师则在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尽心尽力服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对这些未知的知识共同研究与探索、出谋划策;教师也可能在学生的探索中得到启发与帮助,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亲情关系。

——师生平等关系。在未来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既然师与生同是四个基本要素之一,双方的目标又是一致的,以往那种我发命令你执行的气氛,可能会被一种和谐、自然、默契配合的氛围所替你,师生之间必将形成友好的平等关系,为达成教与学的共同目标驰骋操场。

36、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区别

终结性评价重视结果,对学生重视的是学期评分,主要目的是给学生评优评差,或评级评分,其功利性显而易见。这种评价均缺少一个信息反馈过程,因此,对改进教学和鼓励、督促学生学习均缺乏动力,且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评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动的运动量应适当。

过程性评价重视评价的功能,要求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其目的是通过评价控制教学过程,从而达到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修正和改正教师教学方案的作用。评价的方法包含了教师评价、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评价的过程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37、神圣的心率曲线

我们在体育课里引入的心率曲线有以下三个目的:

一是要对体育课有一个运动负荷的基本要求,不能光讲不练; 二是要逐渐上负荷,逐渐下负荷,不要暴起暴落; 三是要注意安全,起到一定医务监督的作用。

不同的教材与学生、不同的课型与教学任务,在不同的条件下,允许有不同的心率曲线,但上课者心中必须有这条线,其将督促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

第三篇: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大全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3、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18、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20、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44、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45、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

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48、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

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52、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

5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55、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的姿态。

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柔韧等。

57、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58、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脆弱的标志。分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

59、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起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

60、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

61、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62、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的总称。63、身体练习:是指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条件反射活动。由身体姿势,练习的轨迹、时间、速率、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

64、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

65、开始姿势:指用来为做后面练习的主要部分创造有利条件的身体姿势。分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类。66、练习过程姿势:指身体在完成练习主要部分时的活动状态。67、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状态。

68、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分轨迹形式,轨迹方向和轨迹幅度三个方面。

69、练习时间:也称练习的“延续时间”,指完成某一练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时间的长短与练习效果和机体的负荷有直接关系,分练习的总时间与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两种。70、课的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又可分为一般密度和专项密度。71、专项密度:也称运动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法是: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72、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和项目特点等因素构成。

99、排队: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100、排尾:指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

101、基准学生:指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所指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102、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口令的后部分,使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预令与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103: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

104: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其二是体育课的重点。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105、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106、练习: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107、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专门性练习多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诱导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技术又较简单的练习。这种练习多是通过调整身体练习的要素,降低所学身体练习的难度,从而有利于学生较快、较顺利地学习运动技术。辅助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学生进行这种练习多是因为他们专门的身体素质储备不足,从而影响顺利学习某项技术。辅助性练习应该在学习某项技术以前一段时间进行,不一定在临学习某项技术之前进行练习,因为人在某方面的身体素质的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

108、社会体育团体: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自身的规律,按照不同人群,不同的志趣爱好需求,自愿组织起来,以开展体育、健身和娱乐为宗旨的民间体育团体。它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不可替代的有力助手,是团结、联系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

109、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密切相关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第二部分

体育基本知识

1、奥运会的由来与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奥运会每四年一届,从公元前776年有文字纪录的第一届奥运会到公元393年,共举办了293届。自1896~20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共举行了24届,因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3届(1916、1940、1944)。

欧洲举办了14届;美洲举办了6届;亚洲举办了2届;大洋洲举办了2届。

第1届奥运会仅有13个国家的311名男运动员参加,有9个比赛项目,42个单项。到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参加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0个,参赛的男女运动员超过万人。

2、国际奥委会的主要宗旨是什么? 和平、友谊、进步

3、国际奥委会宪章、格言、会旗分别是什么?

奥林匹克宪章,亦称奥林匹克章程或规则,是国际奥委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而制订的总章程。第一部章程的倡议和制订者是顾拜旦。1894年6月在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正式通过。主要内容是奥林匹克运动基本宗旨、原则、以及举行奥运会的有关事宜。数十年来,曾多次修改、补充,但由顾拜旦制订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未变。奥林匹克格言,亦称奥林匹克座右铭或口号,系奥林匹克运动宗旨之一。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顾拜旦一位密友迪东于1895年提出的。他将这句话刻在他所办学校的门楣上。顾拜旦对此颇为赞赏,经他提议,1913年获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将它定为奥林匹克格言。1920年它又成为奥林匹克标志的一部分。此外,也有把“体育就是和平”、“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作为格言的。

国际奥委会的会旗。旗为白底无边,中央有五个相互套连的圆环,即我们所说的奥林匹克环。环的颜色自左至右为蓝、黄、黑、绿、红,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

坐位体前屈、握力、仰卧起坐中选测一项。

初中及以上各年级(含大学)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三项:从50米跑、立定跳远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台阶试验、1000米跑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台阶试验、800米跑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和握力中选测一项。

17、选测与评分标准有那些?等级评定与登记如何进行?

选测项目由各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测试前随机确定。考虑到城乡的不同情况,《标准》中的台阶试验项目农村学校可选测相应项目,城市学校统一进行台阶试验的测试。各个测试项目的得分之和为《标准》的最后得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86分以上为优秀,76分-85分为良好,60分-75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并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片》,小学按照组别两年评定一次,其他年级每学年评定一次。学生毕业年级的等级评定,按毕业当年的成绩和其他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评定。

18、《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发布时间 1995年6月20日

19、什么是全民健身计划? 全民健身计划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委及人民团体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配套的系统工程,是动员和组织国民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国民素质的跨世纪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规划。20、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步骤是什么? 全民健身计划从94年开始实施,采取滚动推进方式、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第一期工程自 1994年至2000年,第二期工程2000年至2010年。

第一期工程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试点探索阶段;第二阶段为重点实施,逐步推广阶段,第三阶段为全面展开,普见成效阶段。

21、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工程是什么?其主要任务和对象、重点? 一二一工程是借用体育教学队列练习中一二一的指挥口令,寓意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启动“齐步走”,同时形象地概括了第一阶段的任务。工程的主要任务:

向社会发出号召、形成祟尚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环境和风气,使体育成为一种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性活动。当前的工作是:突出一个重点——宣传发动。通过宣传使全社会和广大群众了解全民健身计划,认识其意义、目的、作用、价值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参加活动的自觉性;推行二项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和《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掀起一个热潮——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健身计划对象和重点:

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22、一二一工程的要求有那些?

个人——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二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家庭——每个家庭据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二次以上户外体育活动,有一份(册)以上体育健身报刊图书;

社区——提供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二次社区范围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学校——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组织二次远足、野营活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

23、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发布时间?目的、任务、主要内容?

1990年3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令第11号发布。目的:为了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制订本条例。

学校体育工作是指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

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主要内容有

一、体育课教学

第六章 场地、器材、设备和经费 第二十条

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制订的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才、设备标准,有计划地逐步配齐。学校体育器材应当纳入教学仪器供应计划。新建、改建学校必须按照有关场地、器材的规定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在学校比较密集的城镇地区,逐步建立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心,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社会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应当安排一定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维修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场地或者破坏体育器材、设备。第二十二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学校教育经费时,应当安排一定数额的体育经费,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经费上应当尽可能对学校体育工作给予支持。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支援学校体育工作。第七章组织机构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健全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学校体育工作应当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普通中小学校的体育工作应当列入督导计划。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由一位副校(院)长主管体育工作,在制定计划、总结工作、评选先进时,应当把体育工作列为重要内容。第二十五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规模较大的普通中学,可以建立相应的体育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干部和管理人员。

班主任、辅导员应当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一项工作的内容,教育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校的卫生部门应当与体育管理部门互相配合,搞好体育卫生工作。总务部门应当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后勤保障。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以及大、中学生体育协会等组织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

24、学生上课规则有那些?

一、对教师要有礼貌,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请假必须履行手续。

二、上课时服装轻便(应尽量脱去上衣外套),应穿运动鞋和硬底鞋,不戴帽子和围巾,衣袋内不装有碍活动安全的杂物。

三、应按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练习,并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

四、上课预备铃响后,要立即到指定地点排好队,由班级体委整队并严格执行课堂礼节。课结束前必须整队,听取教师小结。

五、课前体育委员应主动协助教师布置场地、器材。上课时应协助教师做好安全保护工作,课后协助收回器材。

六、严格执行规定的安全措施,爱护场地器材、设备。

25、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那些?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六个方面。

一、兴趣方面: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体育 教师在兴趣方面应具备:(1)广阔的、多方面的兴趣;(2)对体育学科,有浓厚而专一的兴趣。教师不仅对运动项目具有广泛的爱好,更重要的是应专注于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兴趣上。体育教师只有具有广活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和诱发健身的欲望。

二、情感方面: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情感表现有以下四点:(1)乐观的情绪,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精神饱满,上进心强的人。

发展。

(5)19世纪,西欧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和民族主义倾向,各国之间接连发生战争,如克里米亚战争等,许多国家都遭受战败的屈辱。正是出于强国强民的需要,迫使各国开始重视体育,因而相继出现了“体操之父”,如德国的“体操之父”古茨姆斯等。作为人类社会财富的体育,以后流传到欧亚美各洲,推动了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正当欧洲各国纷纷采用和推广德国和瑞典体操的时候,英国由于其独特的社会条件,兴起了符合他们民族特点的户外运动、娱乐和竞技运动。随着英国殖民主义的扩张以及斯宾塞的著作流传,英国的户外运动、娱乐和竞技运动,逐渐在美国、欧洲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得到传播。

28、中国体育发展史

(1)中国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当人类的社会活动还只能勉强区分为求食(采集、渔猎)和攻防(对野兽和对其他人群的进攻和防卫),就发展了走、跑、跳、投、浮水等基本的技能。甚至在四万年前,中国的人类就用上了“飞石索”,在二万八千年前弓弦箭的发明,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那时,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开始以教育(从手段和内容上)或雏形娱乐的面孔登上了人类历史的大舞台。社会藉此开始有了萌芽状态的体育。

(2)在我国夏、商、周、春秋时代,历时一千六百年的奴隶社会中,由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和频繁的战争,刺激了军事武艺的发展和对军队身体训练的重视。春秋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教育理论和体育实践,对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孙武不朽的军事经典《孙子兵法》,其中就有不少有关身体技能和训练的内容。孔子除在他兴办的私学中进行六艺教育外,还主张学生进行郊游和游水。他本身也爱好射箭、打猎、钓鱼和登山等体育活动,并注意卫生保健,因而身体强健。

(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代体育。由于汉代政策宽简,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出现了政治巩固、经济文化发展的文景之治。加之为了击退外来的侵扰,需要加强军备,使人民强身祛病。这些社会需要,促使汉代体育在先秦体育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大发展。由于汉代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得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名目繁多。其中有关体育的项目有角抵(包括角力、摔交)、舞蹈(蹋鞠舞等)以及秋千、舞龙、耍狮、高践等活动。有的活动在后世发展成为竞技运动项目,有的至今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身体娱乐活动。

(4)两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混乱、分裂的局面。在体育活动方面,汉代那些能促使人民强身祛病的活动项目,如赋鞠等逐渐被废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倒也促进了娱乐性体育和导引养生的发展。如统治者提倡的奔棋、歌舞、百戏等。

(5)封建社会的中期,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唐朝,由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当权时的“开元盛世”共百余年,全国统一,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都达到了鼎盛时期。在这种社会条件下,隋唐体育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隋唐体育活动的特点是范围广,规模大,上起宫廷王纪,下至文官武将和平民百姓。再者,隋唐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改进,如唐代就出现了充气的足球和球门,用油料浇筑球场。

(6)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宋、元、明、清时代,体育又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发展。例如,北宋时由于沿袭了武举制,又加上王安石变法,提倡富国强兵,对体育的发展起了刺激作用;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体育图书资料的出版,对体育养生资料的挖掘、整理、研究和著述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清初为了抵御沙俄入侵,执行了讲武绥远、御敌防疆的政策。在康、乾盛世,经济上采取了一些促进生产的措施,在考试制度上沿袭了武举制,甚至文科考试也先考骑射,不合格者不准参加笔试。练兵制度也比较完整,因而不仅军队精良,民间也涌现出了许多武艺高强的名人壮士。因而在此时期,中国武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但是,在乾隆之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特别是清中叶以后,大量鸦片的输入,毒害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加上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禁民习武”,致使民族体质日衰,“国力弱,武风不振”,被外人辱为“东亚病夫”,体育也由此一濒不振。

29、乒乓球运动的起源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

1新中国成立后,田径运动得到迅速普及,技术水平提高很快。1953年起,几乎每年都举行规模较大的全国性的田径运动会,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我国田径技术水平和成绩缩短了国际间的差距。1956年,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以1.77米打破了当时1.76米的世界纪录。六十年代有10个项目。进入了世界前10名。1983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会上朱健华以2.38米创造了他自己保持的2.37米的世界纪录。同年,徐永久以45'13'4的成绩创女子竟走世界纪录,成为我国第一个在世界比赛中获得冠军的田径运动员。

34、羽毛球运动的起源

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于英国,据说1860年在英格兰,格拉斯哥郡的倍明顿庄园举行宴会上,由于下雨,客人们只能呆在室内,有几个从印度回来的退役军官就向大家介绍了一种隔网用拍子来回击打毽球的游戏,人们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后来人们就以倍明顿(Badminton)作为次项运动的名称。1893年英国成立了羽毛球协会,1899年举行了第一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此后羽毛球运动就传到了世界各地。

1934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成立。(InternationalBadmintonFederation)。创建国是加拿大、丹麦、英格兰、爱尔兰、荷兰、新西兰、苏格兰和威尔士。首任主席是英国人汤姆斯爵士。1978年,由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起成立了世界羽毛球联合会。1981年5月26日,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与世界羽毛球联合会正式宣布联合,联合后仍叫国际羽毛球联合会。1992年奥运会羽毛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羽毛球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传入中国。最初在上海、广州、青岛等沿海城市的教会青年会和学校出现羽毛球活动。解放后羽毛球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1956年在天津举行了第一次全国羽毛球比赛。1958年9月11日中国羽毛球协会在武汉成立。1981年,中国选手在美国第一届世界运动会的羽毛球比赛中夺得了男单、女单、男双和女双四项桂冠,从此拉开了中国队崛起世界的帷幕。

35、跳跃运动的技术结构一般可以分为那些? 助跑(走)、起跳、腾空、和落地。

36、跑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起跑、起跑的加速、途中跑、终点冲刺。

37、三级跳远的三跳分别称为什么?

“单脚跳”、“跨步跳”、“跳跃”。

38、跑和走的区别

跑和走的区别在于,走是单脚支撑和双脚支撑交替的位移,没有腾空阶段,也就是说,走的特点是始终有脚落在地上;而跑步则是单脚支撑、身体腾空和单脚支撑的交替。

39、编写教学目标时应做到

(1)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一定是教师能观察到的学习行为,所以必须用行为动词来表达教学目标。(2)要清楚地表达学生学习的条件,完成学习行为的程度及在学习结束语时达到的水平。

(3)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要求学生完成的最低标准是什么或是允许学生出现失误的最少次数是多少。确定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谁(教学对象)、做什么(完成的行为)、做到何种程度(行为水平)、条件(完成行为条件)。

40、什么是快乐体育,简述它的基本内涵?

快乐体育指的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有吸引力的。其基本内涵有下面五个方面:

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应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运动技能。第三部分

体育教学基本常识

1、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哪些?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一般为分钟。因此,内容上比原来的课间操丰富活泼,形式多样。一般有自编操、集体舞、广播操、健美操、健身操、武术、球类活动、自编的身体锻炼、趣味体育活动和传统项目等,组织上可采用分操、合操、任意操等多种组合形式,突破了以往“操”的局限,打破了过去全县,全省乃至全国共做一套操的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如何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具有科学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符合季节、气候的变化,活动内容要不断翻新、不断地发展,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才有生命

3学校还可以播放优秀广播操比赛表演录像带。

学校要有自编操,选择一些轻松、舒展、节奏明快的动作,配以优美的旋律,形成学校的特色自编操,必将会受到同学们的喜爱,营造一种活跃的锻炼气氛,成为学校一道璀璨的亮色。

6、常用的运动训练方法分类

运动训练的方法在训练实践中多种多样,分类的方法了是各不相同无论以何种标准对训练方法进行分类,都是为了便于在训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以选用,就某一个训练方法而言,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一个训练方法都不能解决训练中所有问题,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所要解决的具体任务,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训练场地、器材设备条件,灵活地选择、综合地加以运用。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点。(见表)常见运动训练方法分类

分类标准 类别 具体方法

运动员提高机能和素质,掌握技术和战术,以及获得知识的来源

语言法 讲解、口令、指示、讲课等

直观法 示范、图表、幻灯演示、电影、VCD、电视录相等

练习法 分解、完整、持续、重复、间歇、变换游戏、比赛等

例如语言法中的讲解法、直观法中的示范法、练习法中的分解法,重点运用于技术训练的开始阶段,而练习法中的重复法、持续法、间歇法在技术训练中重点用于进一步巩固已掌握了动作及其熟练运用阶段。在训练实践中,根据训练的内容需要,也有将上述一些具体训练方法,分为身体训练的方法,技术训练的方法,战术训练的方法,心理训练的方法,恢复训练的方法,以及教育的方法等。如进一步进行二级分类,在身体训练中还可根据发展不同运动素质的目的,分成力量训练的方法,速度训练的方法,耐力训练的方法,柔韧训练的方法等,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把身体训练的方法分成:有氧训练法、无氧训练法。在身体训练的力量素质训练方法中,根据肌肉工作的形式分成等长练习法、等张练习法、等动练习法、超等长练习法、退让练习法等。

7、青少年运动员的教学训练方法应符合其解剖、生理及心理特点。

少年时期骨骼内矿物质(钙磷)较少,有机物和水分较多,骨骼可塑性大,骨盆骨化未完全,因此在进行跑与跳的训练中要尽量避免在硬地上进行强度大,时间过长的练习。

少年时期肌肉水分多,蛋白质含量较少。在青春期以前肌肉主要向纵的方向发展,所以这一时期的力量训练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并以负担本身重量的各种跳跃练习和轻负荷练习为主,重点在爆发力和动作协调性两个方面。

训练中不宜采用长时间的、强度很大的耐力跑和过多地憋气及静力性练习。教学与训练中,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对动作要求不能太高,过急。

训练中适当增加有氧耐力训练,因少年时期呼吸肌较弱,最大吸氧量及负氧债的能力较低。根据少年活泼好动和兴趣广泛的心理特点,教学与训练中应多采用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要注意游戏的目的性,通过游戏来完成训练课的任务。

根据少年注意力较易分散,容易产生枯燥乏味情绪的特点,在教学与训练中应使训练手段多样化。

8、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负荷的基本特点

力量训练负荷的特点:鉴于少年儿童的骨骼特点,力量训练应多采用发展全身各部位的一般力量练习,以及克服自身体重和持轻器械的练习手段。青少年运动员提高力量主要是靠提高肌肉的协调能力,而不是靠增大肌肉体积。岁以后可逐渐采用最大力量负荷的训练。力量训练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少用静力性练习(年龄越小越要注意这个问题)。

速度训练负荷的特点:速度提高取决于步频和步长,而频率取决于协调能力,步长取决于力量。7-14岁动作频率提高快,所以在速度训练中,提高协调能力的训练和负荷要占较大的比重,14岁后要提高步长,就必须加强力量训练。在速度训练中,无氧训练应加以限制。少年速度训练手段宜采用一些自然快速动作,如各种逐性游戏,短程接力赛等,发育期后可逐渐增多发展速度力量的练习。耐力训练负荷的特点: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一般是随着年龄的提高而提高。但是13岁应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无氧耐力的发展在青春发育期开始进行,并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对无氧耐力的要求。对儿童、少年进行有氧耐力训练负荷的控制常采用以脉搏频率作为指标。每分钟脉搏在150-170次为适宜状态。

灵敏及柔韧性训练负荷的特点:灵敏素质的发展同协调能力有密切的联系,应加强对少年多种多样动作技能的训练。灵敏训练注意力高度集中,易疲劳,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并要同其他素质练习交替进行。柔韧性训

5用。使学生能更协调准确地表现动作,提高练习的节奏感和动作运用的实际价值以及健身效果。同时,准备性练习节奏也更加明快强烈,各种练习的艺术性得到了加强,美育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体现。

多样化。准备活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变得更加多样。它随着课的类型、教材的性质及课的任务等的变化而变化。使教学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提高了准备部分教学的实效性。

12、组织准备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相结合。组织一般性准备活动时,必须做到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组织专门性准备活动时,所选择的练习应与教材的结构、节律、强度相类似。

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准备活动运动量的大小,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对象、外界环境而定。但是,它不能超过正式练习的运动量,否则能量消耗过多,不利正式练习。儿童、少年的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高,灵活性大,惰性小,他们做准备活动的时间可以短些,运动量小些。成年人的生理惰性较大,运动量可逐步上升,时间要长些。冬天气温低,散热快,机体发热的时间长,生理惰性大,夏天则要相反,因此,冬天做准备活动时间要长,运动量要大。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太小,身体活动不开,无法适应正式练习;运动量太大,能量消耗过多,中枢神经容易疲劳,也会降低运动成绩。因此,准备活质、幅度、速度和用力程度而决定口令的轻重、缓急、快慢、强弱。

精讲多练,加大密度与运动量。进行准备活动时,必须精讲,加大密度,中间少停顿,学生一看就能理解的练习,只要提出要求,无须讲解动作要领。复杂的动作用慢动作示范,学生跟着做动作,中间不停顿,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促进学生耐力的发展。注意调节赛前状态。

当前各级学校的体育课一般都安排在上午后两节或下午一、二节,这时学生的兴奋性一般较低。就要求教师在阐明课的任务与要求之后,精神饱满,口令洪亮,严格要求,练习中加大密度或增加有吸引力的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

准备活动时间与休息间隔。准备活动结束后,调动队伍与主教材的讲解示范等,应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比赛时,如果准备活动后休息时间过长,最好在赛前做些补充活动,尤其是集体项目的替补,更应注意这点,否则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准备活动应力求实效性。在准备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采取丰富多彩、变化多样的方式进行练习,这对培养学生自我活动能力、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会产生良好的的效果。

准备活动要不断创新。有些老师在安排准备活动时,总是那么几节,很少变换花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机械性反应和不动脑筋的习惯、不求质量的马虎现象。为此,徒手操的编排中,既要使用学生所熟悉的练习,又要适应增加些新颖的内容,还应采取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

准备活动应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师在组织准备活动练习中,应把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项性准备活动以及专项服务的辅助练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精神上、生理上自然地向内容过度,为提高基本部分的练习效果打好基础。因为准备部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质量。

准备活动的内容应考虑对象的特点。儿童、少年准备活动的内容应简单容易学,节奏分明,生动活泼,动作速率较快,重复次数少些,变化适当多些。对于女学生,根据她们的解剖特点,应注意选择一些发展她们的腹肌、骨盆底肌和大腿力量的练习。青年人则应选择结构复杂,刚强有力,积极快速,幅度大的动作进行练习。技术水平高的学生,准备活动的动作应复杂些,难度应高些。专门性准备活动的内容,更应注意这一点。某些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的学生,可选择一些发展该种素质的练习,以促进落后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正确的运动方法、方向、幅度、频率及次数。正确应用不同的运动方法、方向、幅度、频率、重复次数等因素,提高准备活动的效果。①根据锻炼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运动方法。②采用不同的运动方法,锻炼不同的肌肉群。③采用不同的幅度、速度和频率,增减运动强度和运动量。④调整参加运动的身体部位的数量和主要动作重复的次数来增减运动量。

13、准备活动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训练课、以及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因此,进行准备活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加强思想教育,严格要求。不少的运动损伤是因为没有进行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科学造成的。因此,对学生必须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对组织纪律性及基本姿势的准确性要有严格的要求。

正确示范,注意队形。做操时,教师最好与学生一起(镜面)做动作,以强化示范。教师应巡视全体学生,观察他们的动作是否规范,不要自己埋头做操。

7(1)有特色而又精美的封面;(2)目录;(3)大会竞赛规程;(4)大会开幕式、闭幕式程序;(5)大公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6)仲裁委员会和技术代表名单;(7)裁判员名单;(8)各单位参加人数统计表;(9)各项参加人数统计表;(10)兼项人数统计表;(11)大会作息时间表;(12)各代表队名单;(13)竞赛日程表;(14)竞赛分组表;(15)男女最高纪录表;(16)场地平面示意图。以上内容可依运动会规模自行选定。

23、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共同点是:要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属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两者是互相制约辨证统一的。不同点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并在反复练习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由于学生在活动中,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因而能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体力。

24、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是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

25、体育教学原则有哪几点?

体育教学原则有: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身体全在发展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与提高原则

26、我国的几种教学新方法

目标教学法:设定教学目标,选择多种实现目标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达成目标的途径。如发展有氧耐力,可采用跑、跳绳、有氧操、球类活动等多种教学内容。

主题教学法:设定教学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拓展,归纳主题特性。如合作跑,用接力跑,“开火车”等多种方法。

分层教学法:专项教学,同质分组。给予适宜的活动处方。如篮球,进行A、B、C、D分组。

信息教学法:借助媒体信息,演示教学内容,获取主要信息,利用VCD和录象带进行教学内容演示。创造情景法: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构思适合的情景,布置引起丰富想象的环境。

区别对待法:关注个体差异,确保特殊学生受益,对弱质人群与不同爱好者,采用其他手段给予调整。简化技术法:竞技运动内容和规则的简化。设施、器材的改造。

竞赛激励法:组织适合身心发展的竞赛活动,变换竞赛的方法与手段,提高运动兴趣。如篮球兴趣小组对抗比赛、轮流上场。

游戏化教学:重组运动技能教法,适合水平阶段心理特性,构造欢乐天地。

27、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

无论上课时学生的人数的多少,分组教学手是一钟必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分组教学比较能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教育的原则,也比较容易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选用适宜的分组形式或结合几种分组形式来开展教学。下面介绍几种不同的分组教学组织形式。(1)随机分组:这是分组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所谓随机分组,就是按照某种特定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例如,教师用报数的方法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常在比赛、游戏时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既简单、又迅速;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学生在爱好、能力上的差异,无法很好地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2)同质分组:所谓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优点在于能增强活动的竞争性,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缺点是易在学生中形成等级观念和弱势人群的自卑感等。因此,教师在首次进行同质分组前,最好能给学生解释一下实施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原因,以免体能和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感和降低学习的信心,技能好的学生产生骄傲和自满情绪。(3)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差异,各组之间在整体实力上的差距不大,异质分组不同于随机分组,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岁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例如,在进行接力跑游戏前,教师把跑得较快和跑得较慢的学生合理地分配在各个小组里,此种形式的小组就是典型的异质分组。

9注体育教学的过程,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

29、谈说课

说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和技艺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把体育课说清、说深、说活、说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思路要清。

首先,应从整体上来理清要说的最基本内容。一般情况下要做到“四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教材,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及其教材的前后联系;说教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其理论依据;说学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优生积极性和差生学习兴趣;说教学程序设计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运动负荷、场地器材的安排,设计的理论依据以及教材、教法、学生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四说”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应从局部的环节中突出理论依据,做到详略得当。只有从整体把握、从局部突破,才能做到思路清,说课清。

(2)把握好内容与层次的关系,挖掘要深。体育课的说课要想达到高层次,必须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在说课内容和层次上着力做文章。要严防表述的“表浅”,必须说出内容的深度,理清说课的层次。譬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学生群体,应该说出学生的认知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应该说出动作技能形成发展的规律;对于课堂结构及运动量的安排,应该说出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发展规律动作技术的分析,应该说出人体解剖、生理特点及力学原理。总之,内容挖掘得越深,说课的层次就越高,评价也就越好。

(3)把握好方法和媒体的关系,说法要活。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它起着桥梁和中介作用。它解决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说课过程中,要善于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媒体,教师应该有一种高瞻远瞩的视角和高度的使命感,把握住科技时代变化的走向,及时地感知到新时代学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来思维,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既可以提高说课的质量和效率,也可以使说课说活。(4)把握好实践与反思的关系,构思要新。在常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习惯于按照一个较机械的、固定的程序来展开,但这种教学恰恰缺乏的是对“为什么这样教”的构思与反思,而说课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说课正是要求体育教师学会反思自己教学实践背后隐藏的深层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说课就是要引导教师经常思考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这样教意味着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观念,依据了什么样的教育规律和教育理论,这些思想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什么等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说课这种程序和手段让教师对自己的“缄默知识”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反思,剔除其中的消极因素,对有价值的成分进行整合.从而使自己的教育观念更巩固和坚定,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更有的放矢,更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

30、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说课与备课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1)主要内容相同。分析具体课题的教材和学情,设想教法和学法、设计教学过程。(2)直接任务相同。都是做的课堂教学准备工作,都要为上好课服务。

(3)检验方式相同。说课与备课质量的高低,都要接受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说课与备课也有不同的地方:

(1)概念不同。说课是集体备课研究活动,属于教研活动的范畴。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属于教学活动范畴。(2)主要目的不同。说课是面向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探索备课规律,让教师运用备课规律指导备课工作,提高备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活动形式不同。说课是教师向同行讲述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准备。是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是集体进行的动态的备课活动。教师要使用显性的、外部语言简洁、清晰、准确、合乎逻辑地叙述备课的思维过程。备课主要是教师思考、书写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准备,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备课主要是教师个体进行的静态的教学活动,使用的是隐性的、内部的及书面的语言。

(4)基本要求不同。说课的理论要求、层次要求和数量要求都会比备课要高。

(5)对象不同:说课的听众主要为教育工作者。对教师折理论要求比较高,而备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要求是掌握和吃透教材,安排正确的传授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1、说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认识上,从惟一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表现,变成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上,从等同于一个从事运动运动技术教学的教练员,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在教学方法上,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强调“教”转为强调“学”,“教”的目的是为了最终“不教”或少教,是为了学生能自主学习。

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朋友。

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从主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差距和不足,转变为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成绩和长处。

34、在体育课改革中,体育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伦理:应该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全面的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然后才进行专任课程的教学。

建立在理论、经验或规范基础上的体育教育专业知识体系 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专业技能

教育的专业性评价:教育的专业性评价能力,首先是认识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手段关系能力。

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将体育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35、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改变兵操式的教学形式,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传统的观念认为体育课就是用来抓组织纪律性的,排队、做操、立正、稍息是体育教学的灵魂,这种兵操式的教学形式没有真正从课程的目标来定位我们体育教学的任务。当然我们也并不想排斥适当的操练(但也不需要每节课都进行操练),只是提倡更新教学形式,一切应以达成学习目标为主,所以关键的关键仍然是转变教育观念。

调整教学语言。调整教学语言是改变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教师只有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氛围内,与学生融合在一起,才能发自内心地使用关切、体谅的语气,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摆正位置,调整关系。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是具有思维意识的活的因素,教学过程的运转、教学效果的质量与两个活的因素之间具有更密切的关系。体育教学的目标设定对教师和学生是一致的,必然会促使形成一种合作的伙伴关系。

——形成相互促进关系。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观需求(正常的、符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和教学条件可能允许的)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而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又必然会对一些未知知识进行探索,希望能够得到一定形式的帮助;教师则在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尽心尽力服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对这些未知的知识共同研究与探索、出谋划策;教师也可能在学生的探索中得到启发与帮助,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亲情关系。

——师生平等关系。在未来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既然师与生同是四个基本要素之一,双方的目标又是一致的,以往那种我发命令你执行的气氛,可能会被一种和谐、自然、默契配合的氛围所替你,师生之间必将形成友好的平等关系,为达成教与学的共同目标驰骋操场。

36、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区别

终结性评价重视结果,对学生重视的是学期评分,主要目的是给学生评优评差,或评级评分,其功利性显而易见。这种评价均缺少一个信息反馈过程,因此,对改进教学和鼓励、督促学生学习均缺乏动力,且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评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动的运动量应适当。

过程性评价重视评价的功能,要求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其目的是通过评价控制教学过程,从而达到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修正和改正教师教学方案的作用。评价的方法包含了教师评价、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评价的过程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37、神圣的心率曲线

我们在体育课里引入的心率曲线有以下三个目的:

一是要对体育课有一个运动负荷的基本要求,不能光讲不练; 二是要逐渐上负荷,逐渐下负荷,不要暴起暴落; 三是要注意安全,起到一定医务监督的作用。

不同的教材与学生、不同的课型与教学任务,在不同的条件下,允许有不同的心率曲线,但上课者心中必须有这条线,其将督促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

3小篮球:起动、急停、滑步,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传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原地和行进间运球

小排球:准备姿势和移动,正面、侧面下手发球,上手发球,双手上手传球,双手下手垫球,低网扣球。小足球:脚内侧踢球,正脚背踢球,脚掌、脚内侧、胸部接球,脚内侧、正脚背带球,原地正额顶球。乒乓球:原地颠球,行进颠球,两人对面传球,对墙击球,打吊球,在地上比赛,握拍法,准备姿势,简单的步法,发球和接发球,挡球,正手攻球。

13、实践操作

画一条米长的直线(提供畚箕和石灰,无皮尺)画一个直径为2米的圆 中学体育教师

1、田径

跑的专门性练习,跨栏跑(过五栏);

跳高:跨越式、俯卧式、背越式(高度不限); 跳远:蹲踞式、挺身式,三级跳远;

铅球:原地侧向推铅球、侧向滑步推铅球; 实心球:正面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

2、体操

头手翻(男),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女);

跳上成支撑---支撑后回环---右(左)腿向前摆越成骑撑---骑撑前回环---左(右)腿向前摆越同时向右(左)转体180度成支撑---后摆转体度下(男); 骑撑后倒摆动挂膝上成骑撑(女);

挂臂摆动前摆上成分腿坐---前滚翻成分腿坐---弹杠后摆---前摆向内转体度下(男); 支撑摆动,后摆转体度成分腿坐---前摆下(女); 分腿腾越(纵箱)(男),分腿腾越(横箱)(女); 中学生广播操、自编操节。

3、球类

篮球:传接球---持球突破---行进间投篮---运球转身---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急停跳投(男); 传接球---持球突破---篮下急停投篮(擦板)---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行进间投篮(女)。排球:上手发球、下手发球、自传自垫、对传对垫。

4、武术

见教科书内容

5、实践操作

画一条米长的直线(提供畚箕和石灰,无皮尺),画一个直径为2米的圆。第五部分

体育保健知识

1、人的一生中有哪两次生长发育较快的突增期?

第一次在2岁以前;第二次在青春发育期,年龄在10——11岁至14——15岁。

2、在第二次突增期结束的时候男女学生身体素质能力分别可以达到成人的百分之多少? 90.6%和94.6%。

3、各类身体素质的增长速度快慢顺序如何?

速度、灵巧、柔韧素质发展较早,其次是力量和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发展较晚。

4、运动系统的组成

由骨、关节、肌肉组成。

5、脊柱一般在什么年龄才巩固? 20——21岁。

6、经常从事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有什么作用?

可以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可以使关节伸展性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加大,灵活而牢固;可以使肌肉逐渐变得结实,肌肉力量增加;可以促进人体长高,四肢发达,胸围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体型也变得更加匀称而健美。

7、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5上午9-11时,下午4-6时为好。夏天,要预防日光浴直接照射头部时间过长或气温较高而发生中署。出现皮肤潮红、有烧灼感、搔痒、发痛时应停止日光浴,发生中暑,应及时处理。

22、中暑的应急处理?(1)在通风荫凉休息

(2)降温,解开衣服,头部冷敷或酒精擦身。(3)吃消署药

(4)严重者送医务所

23、空气浴那两种方式?

一是穿着短裤短衣在户外进行。二是在体育活动和劳动是顺便进行。

24、冷水浴应注意事项?

冷水浴锻炼要循序渐进和因人而异;饥饿时、饭后和剧烈活动后都不要立即进行冷水浴、每次锻炼的时间不能过长,避免出现寒颤。若发生寒颤,应立即停止冷水浴。

25、空气浴应注意事项?

应先从暖空气浴开始,逐渐过渡到凉空气浴和冷空气浴;时间不要过长,以不引起剧寒和寒颤为原则,防止受凉发生感冒。有大风和大雾时不要进行空气浴。

26、女生月经期参加体育锻炼应注意些什么? 运动量要小些,锻炼时间不要过长;不宜参加剧烈活动或比赛,要避免大强度的、身体震动较大的和引起腹内压力突然增加的动作,如疾跑、跳跃、投掷、仰卧起坐等;经期不要参加游泳和冷水浴锻炼。

27、什么叫月经?

月经是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出现周期性的增殖、脱落并出现血的正常生理现象。

28、月经可以参加那些适当的体育活动?

可以参加如打乒乓球、羽毛球,做广播操和轻松愉快的游戏等。

29、体育矫治的内容包括哪些?

包括悬垂、牵引、攀登、卧硬板床和矫正体操等。30、如何预防脊柱侧弯?

要预防脊柱侧弯,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做到及早发现和矫治。早期较 轻的脊柱侧弯。只要认真矫正不良姿势并进行体育矫治,畸形能较快消失;严重的脊柱侧弯还要请医生治疗。

31、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有哪些作用?(1)促进身体增高,力量增大。(2)增强心血管系统机能。(3)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4)发展神经系统的功能。

32、为什么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

(1)体育锻炼时常常要求身体完成一些比日常生活更为复杂的任务神经系

统必须为此高度发挥出自己的机能来适应这些任务的要求。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供给,增加大脑的重量和大脑皮层的厚度,为提高学习提供充沛的体力和精力。(2)体育锻炼时,管理运动的脑细胞和神经处于兴奋和抑制的迅速交替过程中,使管理学习的脑细胞得到积极性休息。久而久之,大脑的调节能力、活动强度、反应的灵活性和正确性等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3、身体的高矮和增长的速度,取决于什么? 长骨的长短和快慢。

34、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有哪些?怎样预防?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有:体育锻炼中,有时会发生皮肤擦伤、撞伤、关节扭伤、肌腱拉伤、关节脱位和骨折等意外的损伤事故。预防:

(1)思想上要重视。(2)做好准备活动。(3)掌握动作要领。(4)加强保护和帮助。

7练功时,身体的消耗减少,同时,通过深长而有节奏的腹式呼吸,使隔肌活动范围比平时增加几倍,对腹腔内器官起到自我“按摩”的作用,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提高,从而使体质得到增强。

52、各类气功都包括哪三个方面? 包括调身、调心和调息。

53、五禽戏模仿哪五种禽兽的动作而编成的? 是模仿虎、鹿、熊、猿、鸟

54、调身、调心和调息各指什么?

调身:指调整身体的姿势,放松关节、肌肉。调心:指调定心意,即练功是所处的思想状态。调息:指调整呼吸,即练功时所采取的呼吸方法。

55、练气功的注意事项?

练功前,要排空大小便。练功的环境要安静,空气新鲜。练功时要屏除一切杂念,精神要愉快轻松,注意力要集中,姿势要自然,肌肉要放松。

56、健康和智慧的概念?

健康:不单指无病,还包括强壮的体力、充沛的精力、正常而稳定的心理活动、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对环境变化的高度适应能力等。

智慧:是知识和智力结合,在实践中综合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明创造的能力。

57、你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观点是否正确?举例说明?

错误。例:一个乒乓球运动员,要在百分之一秒,甚至千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对来球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就要求大脑有良好的反射条件。测定表明,运动员反射潜伏期是一般人的20%~30%。反射潜伏期愈短,反应愈快,脑子也愈灵。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

58、你能说出体育锻炼有利于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效率的道理吗?

体育运动能增进身体健康,进而促进智力发展,但并不是说从事运动的人都一定比别人聪明,智力都比别人高,而是说身体好是脑子灵的物质基础。大脑的良好发育,也只是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勇于实践,善于用脑,才能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正如俗话所说:刀子愈磨愈锋利,头脑愈用愈伶俐。

59、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各有什么规律? 生理功能:逐渐提高-稳定状态-疲劳-恢复过程 运动能力:逐渐上升-最高水平-下降-恢复过程 60、何为“极点”?如何正确对待“极点”?

答:在剧烈运动的开始阶段,由于人体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跟不上运动器官需要,常发生各种不舒服的感觉,如呼吸困能,肌肉酸痛,动作迟缓,情绪低落,甚至不愿再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极点”。出现“极点”后,应继续坚持运动,由于神经、呼吸和心血管等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提高,呼吸变得均匀而加深,动作感到轻松,不舒服的感觉消失,出现“第二次呼吸”状态。

61、关节扭伤、皮肤擦伤时,出血时,骨折和关节脱位时,各采用什么急救方法?

关节扭伤、皮肤擦伤时,要作伤部包扎。出血时,要立即止血。骨折和关节脱位时,要进行临时性固定。62、包扎法有哪几种?

绷带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63、什么叫外出血? 血液自创口向体外流出。64、加压包扎法怎样操作?

小血管出血时,在创口上放几块消毒纱布或折叠的清洁手帕,然后用绷带或宽布带作加压包扎。65、四肢动脉出血时,手指压迫的部位在哪里?(1)前额出血时,压迫耳屏前上一横指处;(2)面部出血时,压迫下颌角前约1.5厘米处(3)肩部和上臂出血时,压迫锁骨上窝内1/3出;(4)前臂和手出血时,压迫上臂内侧中点处;(5)手指出血时,压迫指根部两侧;

(6)大腿和小腿出血时,压迫腹股沟中点稍下方;(7)足部出血时,同时压迫胫骨前下端和内后方。

9的相互关系更为协调和完善,分析和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但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不高。79、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基本特征是由少年时期半幼稚、半成熟向逐渐成熟过渡。这一时期,认知能力,特别是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水平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主要表现为抽象性和概括性的提高;个人的感情世界进一步丰富和复杂,爱美思想进一步发展;对自然界和社会有初步的总的看法,具备了形成世界观的思想基础。80、如何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培养意志品质?(1)提高认识,发展情感,加强实际锻炼

(2)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学习,有意识地培养意志品质(3)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意志努力的水平

81、如何根据体育锻炼计划的“四条原则”安排锻炼计划?(1)从实际出发。要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以及学习负担、学校、家庭、社区体育场的设备的实际,选择锻炼内容。

(2)循序渐进。锻炼过程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运动负荷和技术难度。(3)持之以恒。要坚持经常,不可间断。

(4)全面发展。要选择多种方法进行身体全面锻炼。82、什么叫“超量恢复”?

体育运动致使体内能源物质消耗,经过一段休息后均可恢复到原有水平。休息后人体内产生的能量超过原有水平的变化叫超量恢复。

83、简述制定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的步骤?

(1)制定前要对自己的体能、健康状况、各项素质进行检查与预测。(2)根据检查与测试结果确定锻炼的内容。(3)按锻炼内容积极锻炼。(4)对锻炼的过程进行评价。

(5)适当修订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6)按修订后的内容进行锻炼。

(7)经过一定时间或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以后再进行评价,检查锻炼效果。84、什么叫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在中枢神经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85、简述耐力素质及其分类

答: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时抗疲劳的能力。它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人的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耐力素质可分为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86、简述速度素质及其发展的意义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做动作的频率和动作幅度的大小,是影响速度素质发展的主要因素。意义:发展速度素质,对于提高大脑皮层的反应能力和对身体快速指挥和协调能力,使身体更加灵活,作动作更加迅速,具有重要作用。87、何谓身体素质的转移?

人体的各项身体素质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之间存在着转移现象。由某一素质的发展而影响另一素质的发展称为身体素质的相互转移。如,力量速度的提高可以使速度素质相应地提高;各项身体素质都依赖于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整体水平,并为素质发展提供条件,而素质的提高又可以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88、简述自我监督内容

主要包括:主观感觉、客观材料、运动成绩等几各方面。主观感觉:自我感觉、运动情绪、睡眠、食欲等。客观材料:脉搏、体重、握力、背力、肺活量等。运动成绩: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其他:包括伤病情况等。89、什么叫身体指数,常用的有哪几种?

身体指数是根据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以及身体体形态与生理机能的相互关系,借助一定的数学工时将两项和两项以上的指标结合为某种指数,以反映身体某一方面的发育和机能水平。常用的有克托莱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

90、简述呼吸的概念

1104、简述敏感期的定义 在身体素质增长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连续或几个连续的增长速度特别快的年龄段或年龄点,称之为敏感期。105、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学习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情绪愉快稳定、适应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自我调空能力。106、造成高中学生心理挫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兴趣与愿望方面、自我尊重方面 107、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你准备如何克服心理挫折?

(1)注意保持适当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行为;

(2)培养正确认识和分析挫折的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在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3)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文化修养水平;

(4)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调节力。108、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1)调节情绪、陶冶情操;(2)消除紧张、恢复体力;(3)加强友谊、改善人际关系;(4)提高自我、完善自我。109、什么叫卫生?

是指社会和个人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创造合乎生理要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措施。

110、作为高中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规范自己的卫生行为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生活卫生:生活作息制度、合理饮食、提高睡眠质量、注意用眼卫生、不吸烟;

(2)心理卫生:掌握心理卫生知识、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从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注意塑造良好的性格、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3)环境卫生:空气与健康、水与健康;

(4)体育锻炼卫生:体育锻炼卫生、运动衣着卫生、女子运动卫生。111、什么叫能量代谢?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内部进行着复杂的生理活动和连锁性的生物化学变化。提内的物质不断地分解合成,进行着物质代谢。物质代谢产生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112、什么叫无氧代谢?

剧烈运动时,体内处于暂时缺氧状态,在缺氧状态下体内能源物质的代谢过程,称为无氧代谢。包括非乳酸能(ATP—CP)系统和乳酸能系统 113、什么叫有氧代谢?

是在氧充足的条件下,肌糖元或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分解代谢,称为有氧氧化系统。114、什么叫超量恢复?

体育运动消耗体内的能源物质,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体内能源物质可以恢复甚至超过原有水平,这种变化成为超量恢复。

115、肌肉中主要储藏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有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肌糖元、脂肪 116、如何发展有氧代谢能力?

有氧代谢能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运动(依靠肌糖元、脂肪有氧分解供能)的能力。发展有氧代谢能力关键在于有充足的氧供应,即人体单位时间内吸收、利用氧的最大数植——最大耗氧量。最大耗氧量与单位时间内血液循环携带、运输氧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心肺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大耗氧量。采用较底或中等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较厂的练习,由于机体可以得到充足的氧供应,进行有氧氧化功能,所以,可以提高有氧代谢能力,从而提高心肺功能。117、如何发展无氧代谢能力?

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1)肌肉中ATP、CP的含量及分解速度;

(2)肌糖元的无氧酵解速度及血液对乳酸的缓冲能力;(3)神经、肌肉对缺氧和乳酸堆积的耐受能力。

334-

第四篇: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材料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3、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18、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

20、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21、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动作讲解)、直观法(动作示范)、练习法(完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综合法、电化教学法、自学自练法、预防与纠错法、“尝试错误”教学法。

22、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基本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23、体育教学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

⑴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

⑵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结合。

⑶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

⑷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

⑸室外活动组织。

⑹师生之间交融关系。

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25、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和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

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进行练习和一种组织形式。

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一般由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

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44、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45、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

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48、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

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52、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

5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55、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的姿态。

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柔韧等。

57、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58、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脆弱的标志。分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

59、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起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

60、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

61、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

62、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的总称。

63、身体练习:是指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条件反射活动。由身体姿势,练习的轨迹、时间、速率、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

64、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

65、开始姿势:指用来为做后面练习的主要部分创造有利条件的身体姿势。分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类。

66、练习过程姿势:指身体在完成练习主要部分时的活动状态。

67、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状态。

68、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分轨迹形式,轨迹方向和轨迹幅度三个方面。

69、练习时间:也称练习的“延续时间”,指完成某一练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时间的长短与练习效果和机体的负荷有直接关系,分练习的总时间与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两种。

70、课的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又可分为一般密度和专项密度。

71、专项密度:也称运动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法是: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72、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和项目特点等因素构成。

73、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机制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就是体育课的心理负荷。

74、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

75、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情绪体验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76、氧债: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亏。氧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运动开始时,由于氧运输系统具有一定的惰性,使摄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二是在从事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摄氧量始终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这两部分氧亏需要在恢复期来偿还。人体负氧债的能力与无氧耐力有密切关系,所以氧债是评定一个人无氧耐力的重要指标。一般人从事剧烈运动时,其负氧债的量约为10升左右,受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可高达15—20升。

77、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就好象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心理演练等。表象训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苏恩教授首先提出的。

78、归因及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最早进行归因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Fritz Hider海德,他认为人类有两种需要,即对周围世界的一致理解和控制环境。满足的手段是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这就是人们进行归因的内在原因。归因可以分成: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内归因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努力程度等,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一般内在的稳定的归因较易于预测行为的再次发生,外在的非稳定的归因使归因者对行为较难预料。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有:1)自我2)运动项目特征3)社会文化背景4)性别5)凝聚力6)运动结果的不确定性等。

79、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低能”时就逃避,甚至投机取巧。前者的目标定向称为任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称为自我参与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

80、运动心理效应:由运动训练和比赛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作用。它与运动成绩有关,当运动成绩良好时,一般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反之则会带来消极的心理效应。它还与运动者及观摩者的主观评价态度有关,如比赛取得胜利也可能引起骄傲的这种不良心理效应。正确地评价一场运动比赛或训练的价值,应既考虑它的客观成绩,又考虑它的心理效应。后者虽是无形的,但对以后的运动和心理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81、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

82、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动作。

83、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充实度与匀称度的指标,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体重/身高×1000)。

84、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85、极点:是指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运动员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反应,这种状态称为“极点”。

86、队形:指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的队伍的形式。

87、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

88、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

89、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

90、正面:指队列里学生所面向的一面。

91、后面:指与正面相反的一面。

92、间隔:指学生单个的或成队的彼此之间相隔的间隙。

93、距离:指学生(包括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

94、队形宽度:指两翼之间的横宽。

95、队形纵深:指从第一个(或第一列)学生到最后一个(或一列)学生的距离。

96、纵队:指学生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等。

97、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等。

98、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两个以上的学生。

99、排队: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100、排尾:指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

101、基准学生:指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所指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

102、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口令的后部分,使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预令与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103: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

104: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其二是体育课的重点。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

105、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106、练习: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

107、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专门性练习多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诱导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技术又较简单的练习。这种练习多是通过调整身体练习的要素,降低所学身体练习的难度,从而有利于学生较快、较顺利地学习运动技术。辅助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学生进行这种练习多是因为他们专门的身体素质储备不足,从而影响顺利学习某项技术。辅助性练习应该在学习某项技术以前一段时间进行,不一定在临学习某项技术之前进行练习,因为人在某方面的身体素质的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

108、社会体育团体: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自身的规律,按照不同人群,不同的志趣爱好需求,自愿组织起来,以开展体育、健身和娱乐为宗旨的民间体育团体。它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不可替代的有力助手,是团结、联系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

109、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密切相关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2 第二部分

体育基本知识

1、奥运会的由来与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奥运会每四年一届,从公元前776年有文字纪录的第一届奥运会到公元393年,共举办了293届。

自1896~20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共举行了24届,因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3届(1916、1940、1944)。

欧洲举办了14届;美洲举办了6届;亚洲举办了2届;大洋洲举办了2届。

第1届奥运会仅有13个国家的311名男运动员参加,有9个比赛项目,42个单项。到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参加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0个,参赛的男女运动员超过万人。

2、国际奥委会的主要宗旨是什么? 和平、友谊、进步

3、国际奥委会宪章、格言、会旗分别是什么?

奥林匹克宪章,亦称奥林匹克章程或规则,是国际奥委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而制订的总章程。第一部章程的倡议和制订者是顾拜旦。1894年6月在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正式通过。主要内容是奥林匹克运动基本宗旨、原则、以及举行奥运会的有关事宜。数十年来,曾多次修改、补充,但由顾拜旦制订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未变。

奥林匹克格言,亦称奥林匹克座右铭或口号,系奥林匹克运动宗旨之一。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顾拜旦一位密友迪东于1895年提出的。他将这句话刻在他所办学校的门楣上。顾拜旦对此颇为赞赏,经他提议,1913年获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将它定为奥林匹克格言。1920年它又成为奥林匹克标志的一部分。此外,也有把“体育就是和平”、“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作为格言的。

国际奥委会的会旗。旗为白底无边,中央有五个相互套连的圆环,即我们所说的奥林匹克环。环的颜色自左至右为蓝、黄、黑、绿、红,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国际奥委会会旗系1913年根据顾拜旦的构思而设计制作的。

4、国际奥委会的第一位中国委员是谁?历年的中国委员是谁?

1922年,中国的王正廷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是国际奥委会中第一个中国委员。此后,1939年孔祥熙、1947年董守义、1981年何振梁、1996年吕圣荣、2000年于再清先后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此外,1970年的徐亨、1988年吴经国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中国台北委员。

5、中国首次正式被接纳为国际奥委会会员是什么时候?

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1931年获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被接纳为会员。1949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1954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国奥委会成立,1958年中国奥委会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及其他体育组织的联系。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通过全体委员表决,正式承认中国奥委会为全国性奥委会的决议。同时决定,台湾体育组织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性体育组织参加今后奥林匹克活动。

6、2008年北京29届奥运会宗旨?

办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7、2500年前在古希腊奥林匹亚的埃拉斯山岩上刻下的名言是什么? 你想强壮吗?跑步吧!你想健美吗?跑步吧!你想聪明吗?跑步吧!。

8、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名言? “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9、我国从古代到近代罕见的提倡尚武和重体育的文章是什么? 梁启超的《论尚武》

10、《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施行时间及等级? 1989年12月9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6日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第10号发布1990年1月6日起施行达标等级分及格、良好、优秀三级:

及格级标准:250分至345分

良好级标准:350分至415分

优秀级标准:420分至500分

参加者有下列情况之一,不计其达标等级:

(一)未能在一年内完成规定的五类项目测验;

(二)有一类项目的测验成绩低于30分。

11、《体育法》的施行时间? 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1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的具体步骤是怎样? 从2002年新学年开始,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3%左右的中小学校和2所以上的高等学校,小学从一、三、五年级开始,中学(中专)和高等学校从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标准》,以取得经验。

从2003年新学年开始,各地实施《标准》的比例扩大到50%的中小学校和所有高等学校。

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标准》。

1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

1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适用于那些学生?

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

1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分组有那些?

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一、二年级为一组,小学三、四年级为一组,小学五、六年级为一组;初中及以上年级每年级为一组,大学为一组。

1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测试项目有那些? 小学一、二年级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三项。

小学三、四年级测试身高、体重、50米跑、立定跳远四项。

小学五、六年级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三项:从台阶试验、50米×8往返跑中选测一项;从50米跑、立定跳远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仰卧起坐中选测一项。

初中及以上各年级(含大学)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三项:从50米跑、立定跳远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台阶试验、1000米跑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台阶试验、800米跑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和握力中选测一项。

17、选测与评分标准有那些?等级评定与登记如何进行?

选测项目由各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测试前随机确定。考虑到城乡的不同情况,《标准》中的台阶试验项目农村学校可选测相应项目,城市学校统一进行台阶试验的测试。各个测试项目的得分之和为《标准》的最后得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86分以上为优秀,76分-85分为良好,60分-75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并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片》,小学按照组别两年评定一次,其他年级每学年评定一次。学生毕业年级的等级评定,按毕业当年的成绩和其他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评定。

18、《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发布时间 1995年6月20日

19、什么是全民健身计划? 全民健身计划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委及人民团体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配套的系统工程,是动员和组织国民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国民素质的跨世纪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规划。

20、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步骤是什么? 全民健身计划从94年开始实施,采取滚动推进方式、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第一期工程自

1994年至2000年,第二期工程2000年至2010年。

第一期工程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试点探索阶段;第二阶段为重点实施,逐步推广阶段,第三阶段为全面展开,普见成效阶段。

21、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工程是什么?其主要任务和对象、重点?

一二一工程是借用体育教学队列练习中一二一的指挥口令,寓意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启动“齐步走”,同时形象地概括了第一阶段的任务。

工程的主要任务:

向社会发出号召、形成祟尚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环境和风气,使体育成为一种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性活动。

当前的工作是:突出一个重点——宣传发动。通过宣传使全社会和广大群众了解全民健身计划,认识其意义、目的、作用、价值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参加活动的自觉性;推行二项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和《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掀起一个热潮——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

健身计划对象和重点:

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22、一二一工程的要求有那些?

个人——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二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家庭——每个家庭据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二次以上户外体育活动,有一份(册)以上体育健身报刊图书;

社区——提供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二次社区范围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学校——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组织二次远足、野营活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

23、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发布时间?目的、任务、主要内容?

1990年3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令第11号发布。

目的:为了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制订本条例。

学校体育工作是指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

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主要内容有

一、体育课教学

第七条

学校应当根据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活动。

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各年级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第八条

体育课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和所在地区地理、气候条件。

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应当灵活多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第九条

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学生因病、残免修体育课或者免除体育课考试的,必须持医院证明,经学校体育教研室(组)审核同意,并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记入学生健康档案。

二、课外体育活动

第十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

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

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

第十一条 学校应当在学生中认真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活动和等级运动员制度。

学校可根据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远足、野营和举办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第四章 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

第十二条

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有条件的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普通高等学校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以开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

第十三条 学校对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应当安排好文化课学习,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并注意改善他们的营养。普通高等学校对运动水平较高、具有培养前途的学生,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第十四条

学校体育竞赛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普通小学校际体育竞赛在学校所在地区、县范围内举行,普通中学校体育竞赛在学校所在地的自治洲、市范围内举行。但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也可以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举行。

第十五条

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特殊情况下,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提前或延期举行。

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国际学生体育竞赛。

第十六条

学校体育竞赛应当执行国家有关的体育竞赛制和规定,树立良好的赛风。

第五章 体育教师

第十七条体育教师应当热爱学校体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掌握体育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方法。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除普通小学外,学校应当根据学校女生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女体育教师。承担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任务的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应当相应增加。

第十九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育进修培训。对体育教师的职务聘任、工资待遇应当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对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和粮食定量。

体育教师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应当计算工作量。学校对妊娠、产后的女体育教师,应当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给予相应的照顾

第六章 场地、器材、设备和经费

第二十条

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制订的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才、设备标准,有计划地逐步配齐。学校体育器材应当纳入教学仪器供应计划。新建、改建学校必须按照有关场地、器材的规定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在学校比较密集的城镇地区,逐步建立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心,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社会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应当安排一定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维修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场地或者破坏体育器材、设备。

第二十二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学校教育经费时,应当安排一定数额的体育经费,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经费上应当尽可能对学校体育工作给予支持。

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支援学校体育工作。

第七章组织机构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健全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学校体育工作应当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普通中小学校的体育工作应当列入督导计划。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由一位副校(院)长主管体育工作,在制定计划、总结工作、评选先进时,应当把体育工作列为重要内容。

第二十五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规模较大的普通中学,可以建立相应的体育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干部和管理人员。

班主任、辅导员应当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一项工作的内容,教育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校的卫生部门应当与体育管理部门互相配合,搞好体育卫生工作。总务部门应当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后勤保障。

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以及大、中学生体育协会等组织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

24、学生上课规则有那些?

一、对教师要有礼貌,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请假必须履行手续。

二、上课时服装轻便(应尽量脱去上衣外套),应穿运动鞋和硬底鞋,不戴帽子和围巾,衣袋内不装有碍活动安全的杂物。

三、应按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练习,并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

四、上课预备铃响后,要立即到指定地点排好队,由班级体委整队并严格执行课堂礼节。课结束前必须整队,听取教师小结。

五、课前体育委员应主动协助教师布置场地、器材。上课时应协助教师做好安全保护工作,课后协助收回器材。

六、严格执行规定的安全措施,爱护场地器材、设备。

25、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那些?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六个方面。

一、兴趣方面: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体育

教师在兴趣方面应具备:(1)广阔的、多方面的兴趣;

(2)对体育学科,有浓厚而专一的兴趣。教师不仅对运动项目具有广泛的爱好,更重要的是应专注于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兴趣上。体育教师只有具有广活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和诱发健身的欲望。

二、情感方面: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情感表现有以下四点:(1)乐观的情绪,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精神饱满,上进心强的人。

(2)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特别对于体质差的学生,在教学和训练上更应关怀备至。爱生是教师的最基本品质之一,而且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的力量。(3)理智感。这是与求知、科学态度、探索真理相联系的情感。它对于激发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是非常有益的。

(4)不迁怒。教师要善于克服自身气质和性格上的弱点,在教学上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不感情用事,不严词指责,要倡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方法。

三、意志方面:坚强的意志是教师在困难条件下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意志上的良好品质,对学生的思想行动有直接的影响。它包括:(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力求达到预定目的坚强意志力。

(2)个人激情、欲望和行动有自制的能力。

(3)在困难面前坚定不移,行动果断,勇于克服困难,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教师所具备的这些意志品质,可以获得学生的信任和赞扬,在教学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全面掌握教材和实施教学方法的能力。

(1)语言能力:清晰生动的讲解而富有感染力,能引起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有助于建立技术概念。

(2)示范能力:精湛的示范,对于技术动作的结构、顺序、要点、难点,揭示深刻;轻松自如的示范,可以引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

(3)组织能力:完善的组织教学,可使教材按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材的系统和顺序实施,以达到增强体质之目的。

(4)教育的机智:这是教师对意外的情况,对问题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对策的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教师本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预测反馈的能力。

五、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知人之明”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教师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1)精确的了解学生的个性:教师对学生的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和性格(内倾,外倾)的类型,具备鉴别和归类的能力。

(2)善于观察学生行为和情绪:行为和心理状态是统一的。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的教师,能通过学生的行为特征,很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下表所示:观察判断表行为特征心理状态犹豫—→胆怯退缩——→畏惧浮燥——→急于求成逞能——→骄傲松懈——→疲劳欢快——→兴趣。

六、不断创新的精神:一个有成就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决不是一个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是好学不厌,悔人不倦,并且有丰富的知识貯备的人。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不断创新的精神,才能使体育教学始终按照客观规律向前发展。体育教师所具备的心理品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育教师只有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严格地进行自我教育,在业务上刻苦学习,才能使心理品质逐渐完善起来。

26、中国的第一个新教育学制

1903年(癸卯年),张百熙和张之洞、荣庆等重新拟订了《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公布在全国实行,被称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新教育学制。1905年,清政府又明令废止科举制度。从此,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体制和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也开始在学校教育中开设体操课,才开始有了体育。

27、外国体育发展史

(1)在古希腊,灿烂的文化、发达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带来了体育繁荣。各城邦之间的军事交战,更加促进了他们对体育的重视。最典型的是斯巴达,他们不仅重视尚武教育,同时很注意优生。新婴儿必须交送国家检查,体格强壮者才归还父母养育,患病或畸形的儿童便被丢入山谷之中,任其死去。古希腊人还在祭祀活动中诞生了辉煌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延续达千年之久,为人类体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中世纪(476—1640)欧洲进入黑暗的封建社会阶段。经济文化落后,在有害思想的支配下,除了在为统治阶级培养接班人的封建贵族子弟学校的骑士教育中施以体育之外(规定“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跳棋、吟诗,其中有五项属于体育范畴),在一般教会学校的课程中,没有发展体能的活动计划,被称为“没有体育的教育”,致使一般人身体能力退化,加之不讲卫生,忽视防治疾病,造成流行病、传染病蔓延,民族体质日衰。

(3)于14、15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此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是英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洛克(1632—1704)。他明确地把教育分成体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并强调指出“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之身体”。主张在宫庭训练学校开设体育课程。

(4)18世纪,法国出现了以反对教学权威和封建制度为目的的启蒙运动,其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1715—1771)。他主张在教育上要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5)19世纪,西欧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和民族主义倾向,各国之间接连发生战争,如克里米亚战争等,许多国家都遭受战败的屈辱。正是出于强国强民的需要,迫使各国开始重视体育,因而相继出现了“体操之父”,如德国的“体操之父”古茨姆斯等。作为人类社会财富的体育,以后流传到欧亚美各洲,推动了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正当欧洲各国纷纷采用和推广德国和瑞典体操的时候,英国由于其独特的社会条件,兴起了符合他们民族特点的户外运动、娱乐和竞技运动。随着英国殖民主义的扩张以及斯宾塞的著作流传,英国的户外运动、娱乐和竞技运动,逐渐在美国、欧洲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得到传播。

28、中国体育发展史(1)中国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当人类的社会活动还只能勉强区分为求食(采集、渔猎)和攻防(对野兽和对其他人群的进攻和防卫),就发展了走、跑、跳、投、浮水等基本的技能。甚至在四万年前,中国的人类就用上了“飞石索”,在二万八千年前弓弦箭的发明,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那时,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开始以教育(从手段和内容上)或雏形娱乐的面孔登上了人类历史的大舞台。社会藉此开始有了萌芽状态的体育。

(2)在我国夏、商、周、春秋时代,历时一千六百年的奴隶社会中,由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和频繁的战争,刺激了军事武艺的发展和对军队身体训练的重视。春秋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教育理论和体育实践,对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孙武不朽的军事经典《孙子兵法》,其中就有不少有关身体技能和训练的内容。孔子除在他兴办的私学中进行六艺教育外,还主张学生进行郊游和游水。他本身也爱好射箭、打猎、钓鱼和登山等体育活动,并注意卫生保健,因而身体强健。

(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代体育。由于汉代政策宽简,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出现了政治巩固、经济文化发展的文景之治。加之为了击退外来的侵扰,需要加强军备,使人民强身祛病。这些社会需要,促使汉代体育在先秦体育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大发展。由于汉代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得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名目繁多。其中有关体育的项目有角抵(包括角力、摔交)、舞蹈(蹋鞠舞等)以及秋千、舞龙、耍狮、高践等活动。有的活动在后世发展成为竞技运动项目,有的至今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身体娱乐活动。

(4)两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混乱、分裂的局面。在体育活动方面,汉代那些能促使人民强身祛病的活动项目,如赋鞠等逐渐被废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倒也促进了娱乐性体育和导引养生的发展。如统治者提倡的奔棋、歌舞、百戏等。

(5)封建社会的中期,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唐朝,由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当权时的“开元盛世”共百余年,全国统一,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都达到了鼎盛时期。在这种社会条件下,隋唐体育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隋唐体育活动的特点是范围广,规模大,上起宫廷王纪,下至文官武将和平民百姓。再者,隋唐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改进,如唐代就出现了充气的足球和球门,用油料浇筑球场。

(6)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宋、元、明、清时代,体育又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发展。例如,北宋时由于沿袭了武举制,又加上王安石变法,提倡富国强兵,对体育的发展起了刺激作用;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体育图书资料的出版,对体育养生资料的挖掘、整理、研究和著述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清初为了抵御沙俄入侵,执行了讲武绥远、御敌防疆的政策。在康、乾盛世,经济上采取了一些促进生产的措施,在考试制度上沿袭了武举制,甚至文科考试也先考骑射,不合格者不准参加笔试。练兵制度也比较完整,因而不仅军队精良,民间也涌现出了许多武艺高强的名人壮士。因而在此时期,中国武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但是,在乾隆之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特别是清中叶以后,大量鸦片的输入,毒害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加上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禁民习武”,致使民族体质日衰,“国力弱,武风不振”,被外人辱为“东亚病夫”,体育也由此一濒不振。

29、乒乓球运动的起源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于乒乓球运动。

在各种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

30、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美籍加拿大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的。

篮球最早传入中国是在1894年,由考普林斯顿中心的鲍勒·贝利将篮球带到我国天津的。

31、足球运动的起源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据说,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了。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

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然而众多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现比欧洲更早,历史更为悠久。

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枚乘传》均有记载。

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1958年7月,前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

从17世纪中后期开始,足球运动逐步从欧美传入世界各国,尤其是在一些文化发达的国家更为盛行。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球场,投身到这一富有刺激性和畅快感的运动中去,以至于一度将足球运动开展得好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发达与否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率先为足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皇后大街弗里马森旅馆成立了世界第一个足球协会——英格兰足球协会。会上除了宣布英格兰足协正式成立之外,制定和通过了世界第一部较为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并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

英格兰足球协会的诞生,标志着足球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而,人们公认1863年10月26日,即英格兰足球协会成立之日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32、排球运动的起源

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旧称麻省)霍利约克市基督教青年会中,一位叫威廉.基.摩根的体育干事发明了排球。同年,该市的“司堡尔丁体育用品公司”试作了第一个圆周为25-27寸(约63.5-68.8公分)、重量9-12蛊司(约255-346克)的排球。

最初这项运动叫Mignonette(小网子之意),1896年春田市霍尔斯特德教授建议改为Volleyball(空中连续击球之意)。因为这种运动是使球在空中飞来飞去,这便是现代国际通用名称Volleyball--排球。

同年,美国人卡麦隆出版了第一个排球比赛规则,美国基督教青年会在春田市春田学院进行了第一次公开比赛,参赛队两个,实行的是5人对5人制。

33、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田径运动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发展起来的,包括男女竟走、跑跃、投掷四十多个单项,以及由跑跳、跳跃、投掷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竟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田径运动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

远在上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生活资料,在和大自然及禽兽的斗争中,不得不走或跑相当的距离,跳过各种障碍,投掷石块和使用各种捕猎工具。在劳动中不断的重复这些动作,便形成了走、跑、跳跃和投掷的各种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有意识地把走、跑、跳跃、投掷作为练习和比赛形式。

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了第一届古奥运会,从那时起,田径运动为正式比赛项目之一。189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现代奥运会组织。1896年在希腊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田径的走、跑、跳跃、投掷的上些项目,被列为大会的主要项目。至今已举行的各届奥运会上,田径运动都是主要比赛项目之一。

1990年在巴黎的第二届奥运会上,才有女子参加,参加的女运动员只有六名。

田径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是经外国传教士于本世纪初带入的,当时只在教会创办的学校之间开展后来,才逐渐扩展到各级国立、私立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田径运动得到迅速普及,技术水平提高很快。1953年起,几乎每年都举行规模较大的全国性的田径运动会,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我国田径技术水平和成绩缩短了国际间的差距。1956年,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以1.77米打破了当时1.76米的世界纪录。六十年代有10个项目。进入了世界前10名。1983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会上朱健华以2.38米创造了他自己保持的2.37米的世界纪录。同年,徐永久以45'13'4的成绩创女子竟走世界纪录,成为我国第一个在世界比赛中获得冠军的田径运动员。

34、羽毛球运动的起源

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于英国,据说1860年在英格兰,格拉斯哥郡的倍明顿庄园举行宴会上,由于下雨,客人们只能呆在室内,有几个从印度回来的退役军官就向大家介绍了一种隔网用拍子来回击打毽球的游戏,人们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后来人们就以倍明顿(Badminton)作为次项运动的名称。1893年英国成立了羽毛球协会,1899年举行了第一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此后羽毛球运动就传到了世界各地。

1934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成立。(InternationalBadmintonFederation)。创建国是加拿大、丹麦、英格兰、爱尔兰、荷兰、新西兰、苏格兰和威尔士。首任主席是英国人汤姆斯爵士。1978年,由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起成立了世界羽毛球联合会。1981年5月26日,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与世界羽毛球联合会正式宣布联合,联合后仍叫国际羽毛球联合会。1992年奥运会羽毛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羽毛球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传入中国。最初在上海、广州、青岛等沿海城市的教会青年会和学校出现羽毛球活动。解放后羽毛球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1956年在天津举行了第一次全国羽毛球比赛。1958年9月11日中国羽毛球协会在武汉成立。1981年,中国选手在美国第一届世界运动会的羽毛球比赛中夺得了男单、女单、男双和女双四项桂冠,从此拉开了中国队崛起世界的帷幕。

35、跳跃运动的技术结构一般可以分为那些? 助跑(走)、起跳、腾空、和落地。

36、跑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起跑、起跑的加速、途中跑、终点冲刺。

37、三级跳远的三跳分别称为什么? “单脚跳”、“跨步跳”、“跳跃”。

38、跑和走的区别

跑和走的区别在于,走是单脚支撑和双脚支撑交替的位移,没有腾空阶段,也就是说,走的特点是始终有脚落在地上;而跑步则是单脚支撑、身体腾空和单脚支撑的交替。

39、编写教学目标时应做到

(1)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一定是教师能观察到的学习行为,所以必须用行为动词来表达教学目标。

(2)要清楚地表达学生学习的条件,完成学习行为的程度及在学习结束语时达到的水平。

(3)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要求学生完成的最低标准是什么或是允许学生出现失误的最少次数是多少。

确定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谁(教学对象)、做什么(完成的行为)、做到何种程度(行为水平)、条件(完成行为条件)。

40、什么是快乐体育,简述它的基本内涵?

快乐体育指的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有吸引力的。

其基本内涵有下面五个方面:

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应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运动技能。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3 第三部分

体育教学基本常识

1、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哪些?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一般为分钟。因此,内容上比原来的课间操丰富活泼,形式多样。一般有自编操、集体舞、广播操、健美操、健身操、武术、球类活动、自编的身体锻炼、趣味体育活动和传统项目等,组织上可采用分操、合操、任意操等多种组合形式,突破了以往“操”的局限,打破了过去全县,全省乃至全国共做一套操的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如何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具有科学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符合季节、气候的变化,活动内容要不断翻新、不断地发展,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才有生命力。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有实效性,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要把体育活动寓健身于快乐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结合健康教育,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创新性,要符合标准,因地制宜形成学校特色,突出创新教育,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每一个学生在集体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显示自身的价值。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具有艺术性,要体现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大课间体育活动吸纳了一些现代健美操、健身操及某些特色体育项目,形成了活动丰富新颖,动作舒展健美,配以磅礴激昂、优美抒情的音乐,培养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渗透性,要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一个育人的综合实体,大课间体育活动以班、组、队为单位来组织进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与精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达到健身、教育、启智、娱乐、竞技和情感发展效果。

3、大课间体育活动与学校的关系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学校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它是一种学校课程,肩负着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全面育人,调节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代替的。

它是一种体育生活,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来学习的,也是来生活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生终身体育一个不可忽视的起点,也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时期。

它是一种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活动,在奇妙的音乐声中,在欢快的节拍中,舒展着身姿,不仅是力的显现,也是美的表达和心的交流。

它更有一种育人功能,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了课间体育活动的内涵和外适,形成了科学体育与艺术整体育人的新格局,并达到了以体促质,以体辅德,以体益智,以体育美,以体娱乐的目的。

4、对大课间管理的几点建议

领导负责制: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把大课间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校长亲自挂帅,主要领导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课间操的重视程度。

班主任负责制:

①认真组织本班学生按时出操。(检查出勤情况)②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并用自己亲身实践(参与大课间)来影响、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这是一种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③协助体育教师一起指导大课间活动,并对出操不认真,违纪的学生及时批评教育,加以正确引导和激励。

体育教师负责制:①负责大课间内容的安排,乐曲的选择。②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入退场方法要切合实际,形式多样,队列动作整齐规范。③负责组织课间操的全过程,指挥得当。④组织学生会的学生检查评比大课间。⑤把大课间的评比作为条件之一列入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考核之中。⑤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对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季节特点、运动负荷等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中”。

班级管理评比:①查出操人数。每班应到人数、实到人数,病、事假及值日生除外。②查进退场秩序是否整齐,混乱现象。③查出操速度,按时出操,准时在指定位置站位。④查出操质量,是否整齐,是否到位,整体效果如何。⑤查每班所带器材情况,所带器材是否满足全班学生参与。⑥查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有闲谈,静站现象。⑦查班主任是否跟操,有没有起到管理作用。⑧查无故不出操的学生进行记录,给予批评教育。

5、对抓好课间操的几点要求

学校领导重视。校长亲自领导广播操管理小组,由教导处、体育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会干部和班级体育干部等人员组成,共同努力完成这一教育活动。

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学校广播站、墙报、板报等形成,利用多媒体或网络,学校还可组织举办以“操”为主题的征文、主题班会等活动来宣传课间操的目的和意义。

班主任亲自带操和广大教师的通力合作,全校师生共同参与。

建立课间操常规。课间操评比纳入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学校都有严格的评比制度和监督机制。

学生明确课间操的功能与自身健康的关系。通过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品质,开发智力,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定期评比,定期进行会操表演,达到互相监督检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挂贴广播操分解图,适时播放VCD或录像带,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规范动作,标准的语汇和口令,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播放优秀广播操比赛表演录像带。

学校要有自编操,选择一些轻松、舒展、节奏明快的动作,配以优美的旋律,形成学校的特色自编操,必将会受到同学们的喜爱,营造一种活跃的锻炼气氛,成为学校一道璀璨的亮色。

6、常用的运动训练方法分类

运动训练的方法在训练实践中多种多样,分类的方法了是各不相同无论以何种标准对训练方法进行分类,都是为了便于在训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以选用,就某一个训练方法而言,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一个训练方法都不能解决训练中所有问题,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所要解决的具体任务,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训练场地、器材设备条件,灵活地选择、综合地加以运用。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点。(见表)

常见运动训练方法分类

分类标准 类别 具体方法

运动员提高机能和素质,掌握技术和战术,以及获得知识的来源 语言法 讲解、口令、指示、讲课等

直观法 示范、图表、幻灯演示、电影、VCD、电视录相等

练习法 分解、完整、持续、重复、间歇、变换游戏、比赛等

例如语言法中的讲解法、直观法中的示范法、练习法中的分解法,重点运用于技术训练的开始阶段,而练习法中的重复法、持续法、间歇法在技术训练中重点用于进一步巩固已掌握了动作及其熟练运用阶段。在训练实践中,根据训练的内容需要,也有将上述一些具体训练方法,分为身体训练的方法,技术训练的方法,战术训练的方法,心理训练的方法,恢复训练的方法,以及教育的方法等。如进一步进行二级分类,在身体训练中还可根据发展不同运动素质的目的,分成力量训练的方法,速度训练的方法,耐力训练的方法,柔韧训练的方法等,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把身体训练的方法分成:有氧训练法、无氧训练法。在身体训练的力量素质训练方法中,根据肌肉工作的形式分成等长练习法、等张练习法、等动练习法、超等长练习法、退让练习法等。

7、青少年运动员的教学训练方法应符合其解剖、生理及心理特点。

少年时期骨骼内矿物质(钙磷)较少,有机物和水分较多,骨骼可塑性大,骨盆骨化未完全,因此在进行跑与跳的训练中要尽量避免在硬地上进行强度大,时间过长的练习。

少年时期肌肉水分多,蛋白质含量较少。在青春期以前肌肉主要向纵的方向发展,所以这一时期的力量训练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并以负担本身重量的各种跳跃练习和轻负荷练习为主,重点在爆发力和动作协调性两个方面。

训练中不宜采用长时间的、强度很大的耐力跑和过多地憋气及静力性练习。

教学与训练中,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对动作要求不能太高,过急。

训练中适当增加有氧耐力训练,因少年时期呼吸肌较弱,最大吸氧量及负氧债的能力较低。

根据少年活泼好动和兴趣广泛的心理特点,教学与训练中应多采用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要注意游戏的目的性,通过游戏来完成训练课的任务。

根据少年注意力较易分散,容易产生枯燥乏味情绪的特点,在教学与训练中应使训练手段多样化。

8、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负荷的基本特点

力量训练负荷的特点:鉴于少年儿童的骨骼特点,力量训练应多采用发展全身各部位的一般力量练习,以及克服自身体重和持轻器械的练习手段。青少年运动员提高力量主要是靠提高肌肉的协调能力,而不是靠增大肌肉体积。岁以后可逐渐采用最大力量负荷的训练。力量训练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少用静力性练习(年龄越小越要注意这个问题)。速度训练负荷的特点:速度提高取决于步频和步长,而频率取决于协调能力,步长取决于力量。7-14岁动作频率提高快,所以在速度训练中,提高协调能力的训练和负荷要占较大的比重,14岁后要提高步长,就必须加强力量训练。在速度训练中,无氧训练应加以限制。少年速度训练手段宜采用一些自然快速动作,如各种逐性游戏,短程接力赛等,发育期后可逐渐增多发展速度力量的练习。

耐力训练负荷的特点: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一般是随着年龄的提高而提高。但是13岁应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无氧耐力的发展在青春发育期开始进行,并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对无氧耐力的要求。对儿童、少年进行有氧耐力训练负荷的控制常采用以脉搏频率作为指标。每分钟脉搏在150-170次为适宜状态。

灵敏及柔韧性训练负荷的特点:灵敏素质的发展同协调能力有密切的联系,应加强对少年多种多样动作技能的训练。灵敏训练注意力高度集中,易疲劳,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并要同其他素质练习交替进行。柔韧性训练要与项目相结合,要与力量的发展相结合,要注意各关节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发展。

9、影响运动技能形成及发展的主要因素。充分利用各感觉机能之间的相互联系

运动员在初练技术动作时,往往通过对着镜子练习而建立正确的肌肉感觉,这是通过视觉机能与本体感觉机能之间所建立的联系,从而达到建立正确的本体感觉。

充分利用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

应该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运动员较快地掌握和建立正确的运动技能。

促进分化抑制的发展

在运动员建立运动技能时,教师对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采用“错”等口令指出,让运动员体会到错误的肌肉感觉。这样,通过练习,近似的错误动作就会被分化抑制的发生而消除,动作就会越来越精确。

消除防御反射

在所要完成的动作中夹杂着防御发射的动作,初学动作时,应该降低动作难度或机械高度,并且做好保护,避免发生恐惧心理。这样可以防止防御反射的发生。

充分利用运动技能间的相互影响

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周密、巧妙的安排或编排,以有利于运动技能之间发挥良好的影响效果,使新学的运动技能可能有利于巩固原有的运动技能。

10、田径运动训练中应用的原则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田径运动训练中,要根据专项特点,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不同训练时期、阶段的任务,恰当地安排二者的训练比重。在训练过程中要科学地确定它们的比重,对年龄小、训练水平低的运动员,一般训练的比重就大;对年龄大、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则应加大专项训练的比重。对机能与运动素质要求高、能量消耗大的体能类项目,一般训练的比重大,对那些基本技术多而复杂的项目,则应加大专项训练的比重。

不间断性与周期性原则:技术必须通过多次重复练习才能逐渐掌握、熟练和巩固,身体素质必须通过多次重复练习才能逐步发展,运动成绩必须通过多次重复练习才能提高。因此,田径运动必须按计划进行系统的持续不断的训练。多年训练是以训练为基本周期,训练一般又分为三个训练时期,每个训练时期又以周为小的循环周期。在训练周期中,经过各个阶段的周期循环,又由下一周期重新开始训练,这时的训练工作已在新的较高水平上进行。在各时的训练中,要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战术,以及心理机能、恢复能力和理论知识等方面都逐渐得到提高。只有坚持多年进行系统的持续不断的周期性训练,才能使运动成绩逐步提高。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从训练任务和运动员身体状况、机能能力和训练水平出发,考虑运动负荷安排的合理性。训练过程的不同时期、周期、阶段及一节训练课的任务都有所不同,运动员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也不同,这主要反映在运动员承受负荷能力的大小和恢复的快慢上,以及对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承受能力上。只有根据训练的不同任务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安排运动负荷,才是合理的。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的加大必须循序渐进。在加大运动负荷过程中要处理好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掌握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个别对待原则:从训练一开始就应注意积累并建立运动员的情况资料,如早熟、晚熟、出成绩快的、慢的,女运动员月经期等,做到对每一个运动员都很了解。制定训练计划要在全面了解全队和每个人的基础上,充分反映全队的特点和个人的特点,对重点队员应制定专门的训练计划。在训练中,教师要处理好全队集体训练和个人针对性训练的关系,处理好指导重点队员和一般队员的关系,把区别对待原则贯彻到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

11、现代准备活动教学有如下的新特点:

技能化。准备活动练习与基本教材的结合更加紧密,一些模仿性练习、诱导性练习以及辅助性练习,基本教材的部分练习或分解练习,大量地充实到准备活动中来,不仅提高了准备活动教学的容量,而且也使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使整个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个性化。目前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已经逐步改变了单一的由教师统一指挥的状况,出现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动愿望,运用自己获得的基本知识、技能来进行准备活动的做法。练习的内容不仅仅有教师规定的练习,也可以在规定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练习。既能弥补在集体练习中的不足,也能在准备活动运动量的安排上体现出区别对待的原则,使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在一定的阶段上满足其运动欲望。

韵律化。准备活动教学过程的韵律化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一个新特点。它首先表现为音乐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使学生能更协调准确地表现动作,提高练习的节奏感和动作运用的实际价值以及健身效果。同时,准备性练习节奏也更加明快强烈,各种练习的艺术性得到了加强,美育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体现。

多样化。准备活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变得更加多样。它随着课的类型、教材的性质及课的任务等的变化而变化。使教学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提高了准备部分教学的实效性。

12、组织准备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相结合。组织一般性准备活动时,必须做到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组织专门性准备活动时,所选择的练习应与教材的结构、节律、强度相类似。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准备活动运动量的大小,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对象、外界环境而定。但是,它不能超过正式练习的运动量,否则能量消耗过多,不利正式练习。儿童、少年的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高,灵活性大,惰性小,他们做准备活动的时间可以短些,运动量小些。成年人的生理惰性较大,运动量可逐步上升,时间要长些。冬天气温低,散热快,机体发热的时间长,生理惰性大,夏天则要相反,因此,冬天做准备活动时间要长,运动量要大。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太小,身体活动不开,无法适应正式练习;运动量太大,能量消耗过多,中枢神经容易疲劳,也会降低运动成绩。因此,准备活质、幅度、速度和用力程度而决定口令的轻重、缓急、快慢、强弱。

精讲多练,加大密度与运动量。进行准备活动时,必须精讲,加大密度,中间少停顿,学生一看就能理解的练习,只要提出要求,无须讲解动作要领。复杂的动作用慢动作示范,学生跟着做动作,中间不停顿,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促进学生耐力的发展。

注意调节赛前状态。

当前各级学校的体育课一般都安排在上午后两节或下午一、二节,这时学生的兴奋性一般较低。就要求教师在阐明课的任务与要求之后,精神饱满,口令洪亮,严格要求,练习中加大密度或增加有吸引力的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

准备活动时间与休息间隔。准备活动结束后,调动队伍与主教材的讲解示范等,应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比赛时,如果准备活动后休息时间过长,最好在赛前做些补充活动,尤其是集体项目的替补,更应注意这点,否则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准备活动应力求实效性。在准备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采取丰富多彩、变化多样的方式进行练习,这对培养学生自我活动能力、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会产生良好的的效果。

准备活动要不断创新。有些老师在安排准备活动时,总是那么几节,很少变换花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机械性反应和不动脑筋的习惯、不求质量的马虎现象。为此,徒手操的编排中,既要使用学生所熟悉的练习,又要适应增加些新颖的内容,还应采取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

准备活动应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师在组织准备活动练习中,应把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项性准备活动以及专项服务的辅助练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精神上、生理上自然地向内容过度,为提高基本部分的练习效果打好基础。因为准备部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质量。

准备活动的内容应考虑对象的特点。儿童、少年准备活动的内容应简单容易学,节奏分明,生动活泼,动作速率较快,重复次数少些,变化适当多些。对于女学生,根据她们的解剖特点,应注意选择一些发展她们的腹肌、骨盆底肌和大腿力量的练习。青年人则应选择结构复杂,刚强有力,积极快速,幅度大的动作进行练习。技术水平高的学生,准备活动的动作应复杂些,难度应高些。专门性准备活动的内容,更应注意这一点。某些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的学生,可选择一些发展该种素质的练习,以促进落后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正确的运动方法、方向、幅度、频率及次数。正确应用不同的运动方法、方向、幅度、频率、重复次数等因素,提高准备活动的效果。①根据锻炼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运动方法。②采用不同的运动方法,锻炼不同的肌肉群。③采用不同的幅度、速度和频率,增减运动强度和运动量。④调整参加运动的身体部位的数量和主要动作重复的次数来增减运动量。

13、准备活动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训练课、以及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因此,进行准备活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加强思想教育,严格要求。不少的运动损伤是因为没有进行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科学造成的。因此,对学生必须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对组织纪律性及基本姿势的准确性要有严格的要求。

正确示范,注意队形。做操时,教师最好与学生一起(镜面)做动作,以强化示范。教师应巡视全体学生,观察他们的动作是否规范,不要自己埋头做操。

口令洪亮,节奏分明。教师的口令应洪亮、清晰、有节奏、强弱分明,才能振奋学生的精神,促使他们动作一致,做操整齐。口令应根据动作的性.14、小型体育比赛的特点

小型体育比赛一般有如下特点:比赛项目少、群众性强、比赛活动分布广、比赛名目多、实效性好。

15、怎样组织小型体育比赛

组织一次较完整的小型体育比赛,要经过赛前准备、赛中组织、赛后总结等一系列具体而细致的运作过程,下面简要介绍组织过程。

赛前工作:争取支持和配合,做好组织宣传,培训裁判和场地器材等工作。

制订比赛规程。编排竞赛秩序。

赛中工作:准备场地器材、组织观众、现场宣传、医务防护措施、计分与累计成绩。

赛后工作:公布比赛结果、奖励优胜、总结汇报。

16、如何选择赛制

组织一次赛事时,必须考虑五个重要的变量:

完成赛事的比赛场次;

参赛选手参加比赛次数的公平性;

赛事完成前后所需的时间;

大多数比赛将如何结束;

种子编排的准确性对于组织好赛事的重要性。

你可以根据这些变量,合理选择赛制。

17、单淘汰制的优缺点

优点:组织形式容易被人理解,适合于有大量参与者的比赛,且比赛场次少、场地少。

缺点:每名参赛者只能保证有一次参赛机会,正确的种子编排至关重要,且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多个比赛场地。

最佳利用:赛制末或时间长的联赛后期。

18、循环制的优缺点

优点:所有的参赛选手彼此之间都要进行比赛,因此最后的排名非常可靠,种子编排并不重要,并能高效地利用多个比赛场地,没有一个人会被淘汰。缺点:需要进行很多场比赛,并会出现许多悬殊性比赛。

最佳利用:联赛和最后排名十分重要的赛事。

19、计算比赛的场数和轮数

单循环 比赛的总场数=队数(队数—1)

比赛轮数的计算:参加比赛的队数是偶数 轮数=队数—1 参加比赛的队数是奇数 轮数=队数

单淘汰 比赛的总场数=参加队数—1 比赛的轮数=所确定号码位置数的乘方数

比赛轮空场数=选用号码位置数—参加队数

(号码位置数:参加比赛的队数不是的乘方数,如十三队,可选择最接近的较大于参加队数2的乘方数作为号码位置数)

20、轮空与种子编排

如果参加比赛的队不是的2乘方数(、16„„),第一轮比赛中就会有一些队不与其他队交手,这个参赛队在第一轮“轮空”,在编排上要使第二轮比赛的队数为2的乘方数。通常让种子排名高的参赛队轮空。

为了更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克服两个强队在第一轮相遇的缺陷,可先把“种子队”放在轮次表的适当位置。如果设两个“种子队”,应分别排在轮次表的最上边和最下边;如果设四个“种子队”,应分别排在两个半区的最上边和最下边;如比赛需要轮空,则“种子队”在第一轮中优先轮空为好。

21、竞赛规程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包括:运动会的目的(宗旨);比赛时间和地点;参加单位及组别;竞赛项目;参加办法;报名手续及报名截止日期;竞赛办法;录取名次;记分、奖励、处罚办法;其他未尽事宜由组委会与承办单位书面通知为准。

22、秩序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有特色而又精美的封面;(2)目录;(3)大会竞赛规程;(4)大会开幕式、闭幕式程序;(5)大公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6)仲裁委员会和技术代表名单;(7)裁判员名单;(8)各单位参加人数统计表;(9)各项参加人数统计表;(10)兼项人数统计表;(11)大会作息时间表;(12)各代表队名单;(13)竞赛日程表;(14)竞赛分组表;(15)男女最高纪录表;(16)场地平面示意图。以上内容可依运动会规模自行选定。

23、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共同点是:要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属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两者是互相制约辨证统一的。不同点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并在反复练习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由于学生在活动中,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因而能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体力。

24、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是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

25、体育教学原则有哪几点?

体育教学原则有: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身体全在发展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与提高原则

26、我国的几种教学新方法

目标教学法:设定教学目标,选择多种实现目标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达成目标的途径。如发展有氧耐力,可采用跑、跳绳、有氧操、球类活动等多种教学内容。

主题教学法:设定教学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拓展,归纳主题特性。如合作跑,用接力跑,“开火车”等多种方法。

分层教学法:专项教学,同质分组。给予适宜的活动处方。如篮球,进行A、B、C、D分组。

信息教学法:借助媒体信息,演示教学内容,获取主要信息,利用VCD和录象带进行教学内容演示。

创造情景法: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构思适合的情景,布置引起丰富想象的环境。

区别对待法:关注个体差异,确保特殊学生受益,对弱质人群与不同爱好者,采用其他手段给予调整。

简化技术法:竞技运动内容和规则的简化。设施、器材的改造。

竞赛激励法:组织适合身心发展的竞赛活动,变换竞赛的方法与手段,提高运动兴趣。如篮球兴趣小组对抗比赛、轮流上场。

游戏化教学:重组运动技能教法,适合水平阶段心理特性,构造欢乐天地。

27、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

无论上课时学生的人数的多少,分组教学手是一钟必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分组教学比较能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教育的原则,也比较容易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选用适宜的分组形式或结合几种分组形式来开展教学。

下面介绍几种不同的分组教学组织形式。

(1)随机分组:这是分组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所谓随机分组,就是按照某种特定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例如,教师用报数的方法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常在比赛、游戏时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既简单、又迅速;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学生在爱好、能力上的差异,无法很好地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2)同质分组:所谓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优点在于能增强活动的竞争性,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缺点是易在学生中形成等级观念和弱势人群的自卑感等。因此,教师在首次进行同质分组前,最好能给学生解释一下实施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原因,以免体能和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感和降低学习的信心,技能好的学生产生骄傲和自满情绪。(3)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差异,各组之间在整体实力上的差距不大,异质分组不同于随机分组,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岁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例如,在进行接力跑游戏前,教师把跑得较快和跑得较慢的学生合理地分配在各个小组里,此种形式的小组就是典型的异质分组。

(4)合作型分组: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比其他课程要多得多,这主要是由于体育活动的特性所决定的。无论是在游戏活动还是竞赛活动中,合作都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进行练习(如接力跑、双人操等),其意义远远超出活动本身,不但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注意精神,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5)帮教型分组:在合作型分组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一种互为依赖的关系。但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组织部分学生直接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这就形成了帮教型分组。例如,有一定专项技能的学生可以在自己所擅长的练习中帮助其他相对比较差的同学,其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个人对众多的学生进行指导好得多。同时也是主体学习的一种很好体现。但教师必须使学生认识每个人都是有帮助他人和接受帮助的责任和义务,重视帮助者产生自卑感的不良效果。

(6)友伴型分组:如果让学生自己分组活动,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这就是友伴型分组。与关系密切的同伴在一起练习,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并能得到友情的支持,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友伴型分组,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28、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只重视教师的教,比较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最终导致许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课,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使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自主学习:对每个学生来说,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可以多样的,由于不同的学生在体能、技能、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每个学生都有达到相同目标的最适宜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空间,不要给学生规定过分统一的要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教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练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同时也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法,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合作可以是两人之间、多人之间的合作。合作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获得更大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组成学习小组,采用集体性的运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在非集体的体育活动中(如体操等)也应该给学生提供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相互纠正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的能力。

创造性学习:在传统的体育锻炼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需“跟我学”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创造结合起来。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好的知识和技能,挖掘更多的潜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探究式学习:提起探究式学习,往往会给人一种很高深的感觉。其实,探究行为只是儿童的一种常见表现,他们从小就爱问“为什么”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怎样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一般而言,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潜在功能进行探究,如单杠是不是只能用来发展力量,滚翻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等等。

延伸性学习:所谓延伸性学习,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学习和活动。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许多学校的体育设施还很不完善,学生在学校里所能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就很有限,而社会上流行的运动项目又很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社区里、节假日里有选择地进行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校外的课程资源,积极进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信息化学习:信息化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电视、杂志和网络等使知识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体育信息通过各种媒体显现出来,吸引着学生去阅读和观看。例如,NBA篮球赛事把篮球运动的许多技能直接通过电视介绍给青少年,网络中也有大量科学锻炼与健康的知识可供学生阅读。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来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是学生能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评价式学习:所谓评价式学习,是指学生了解评价的方法和参与评价的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把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关注体育教学的过程,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

29、谈说课

说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和技艺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把体育课说清、说深、说活、说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思路要清。

首先,应从整体上来理清要说的最基本内容。一般情况下要做到“四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教材,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及其教材的前后联系;说教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其理论依据;说学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优生积极性和差生学习兴趣;说教学程序设计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运动负荷、场地器材的安排,设计的理论依据以及教材、教法、学生之间的关系。其次,在“四说”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应从局部的环节中突出理论依据,做到详略得当。只有从整体把握、从局部突破,才能做到思路清,说课清。

(2)把握好内容与层次的关系,挖掘要深。体育课的说课要想达到高层次,必须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在说课内容和层次上着力做文章。要严防表述的“表浅”,必须说出内容的深度,理清说课的层次。

譬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学生群体,应该说出学生的认知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应该说出动作技能形成发展的规律;对于课堂结构及运动量的安排,应该说出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发展规律动作技术的分析,应该说出人体解剖、生理特点及力学原理。总之,内容挖掘得越深,说课的层次就越高,评价也就越好。

(3)把握好方法和媒体的关系,说法要活。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它起着桥梁和中介作用。它解决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说课过程中,要善于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媒体,教师应该有一种高瞻远瞩的视角和高度的使命感,把握住科技时代变化的走向,及时地感知到新时代学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来思维,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既可以提高说课的质量和效率,也可以使说课说活。

(4)把握好实践与反思的关系,构思要新。在常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习惯于按照一个较机械的、固定的程序来展开,但这种教学恰恰缺乏的是对“为什么这样教”的构思与反思,而说课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说课正是要求体育教师学会反思自己教学实践背后隐藏的深层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说课就是要引导教师经常思考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这样教意味着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观念,依据了什么样的教育规律和教育理论,这些思想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什么等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说课这种程序和手段让教师对自己的“缄默知识”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反思,剔除其中的消极因素,对有价值的成分进行整合.从而使自己的教育观念更巩固和坚定,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更有的放矢,更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

30、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说课与备课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1)主要内容相同。分析具体课题的教材和学情,设想教法和学法、设计教学过程。

(2)直接任务相同。都是做的课堂教学准备工作,都要为上好课服务。

(3)检验方式相同。说课与备课质量的高低,都要接受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

说课与备课也有不同的地方:

(1)概念不同。说课是集体备课研究活动,属于教研活动的范畴。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属于教学活动范畴。

(2)主要目的不同。说课是面向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探索备课规律,让教师运用备课规律指导备课工作,提高备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活动形式不同。说课是教师向同行讲述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准备。是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是集体进行的动态的备课活动。教师要使用显性的、外部语言简洁、清晰、准确、合乎逻辑地叙述备课的思维过程。备课主要是教师思考、书写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准备,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备课主要是教师个体进行的静态的教学活动,使用的是隐性的、内部的及书面的语言。

(4)基本要求不同。说课的理论要求、层次要求和数量要求都会比备课要高。

(5)对象不同:说课的听众主要为教育工作者。对教师折理论要求比较高,而备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要求是掌握和吃透教材,安排正确的传授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1、说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防止说课变质,既不能把说课变成“试教”或“压缩式上课“,也不要把说课变成宣读教案或简述讲课要点。

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手段,必须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或较成熟的个人观点。

在讲说教法和学法的同时,要针对这堂特定的内容充分说明所选择的教法及对学生传授这种学法的理由,对相关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应十分熟悉。

说课过程中,尽量展示先进和现代的教育思想。

在竞赛类的说课过程中,避免套用一知半解的思想、方法等,只有深刻理解才能活用,只有活用才能自圆其说。

一个完整的说课要包括评说课或者答辩,因此要做好问题准备,评价者往往以此来定位说课者的教学素质、教育修养。

在有时间限定的情况下,不必追求面面俱到,但重点部分一定要说透。

通过上面的说明,不难看出说课的不同于其它教学活动的典型特点,这些典型特点也恰好体现了说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优越之处。

32、关于说课及其评价(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方面有什么重要作用等。

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充分遵重大纲及教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目标要切合实际,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确定目标的依据要具体阐述。

重点难点及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确定重点要联系教学目标,确定难点要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阐述解决重点难点的目的意义。

(2)教材处理

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阐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思维结构,能力层次,对掌握本节内容有哪些不利因素,重点应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对策。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的调整,材料的补充等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结构的协调发展以及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体现做了哪些具体工作。特别是对材料的安排,内容结构上能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意见。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阐明本节课所用的教学方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的依据,要达到什么目的。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实用性。所选择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内容、学生实际,要灵活、实用,要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不脱离教学实际,体现用性特点。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

(4)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新颖。提倡教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阐明本节课上课时所用教学手段。

教具、电化等教学手段的应用、演义是恰当的应用这些手段,明确这些手段的作用及见解。

(5)教学程序

新课导入。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配合教师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教学。

课的讲解。采取什么方法、手段,重在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切实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做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

反馈练习。练习要有目的,有成效,量要适中,难度要适当。

归纳总结。本节结束后,要总结哪些内容,其目的是什么,如何总结,如何将本节内容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6)教学基本功

语言。要清晰、简练、确切,讲话的速度要适中。

教态。说课时教态要自然、亲切、大方,衣着朴素、整洁,动作协调。

教案。说课的教案要体现说课的原则,集说课内容,上课内容于一体,项目要全,重点要突出,说理要简明扼要,设计合理。

33、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将发生变化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从过去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课程设计的决策者。

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认识上,从惟一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表现,变成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上,从等同于一个从事运动运动技术教学的教练员,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在教学方法上,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强调“教”转为强调“学”,“教”的目的是为了最终“不教”或少教,是为了学生能自主学习。

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朋友。

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从主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差距和不足,转变为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成绩和长处。

34、在体育课改革中,体育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伦理:应该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全面的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然后才进行专任课程的教学。

建立在理论、经验或规范基础上的体育教育专业知识体系 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专业技能 教育的专业性评价:教育的专业性评价能力,首先是认识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手段关系能力。

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将体育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35、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改变兵操式的教学形式,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传统的观念认为体育课就是用来抓组织纪律性的,排队、做操、立正、稍息是体育教学的灵魂,这种兵操式的教学形式没有真正从课程的目标来定位我们体育教学的任务。当然我们也并不想排斥适当的操练(但也不需要每节课都进行操练),只是提倡更新教学形式,一切应以达成学习目标为主,所以关键的关键仍然是转变教育观念。

调整教学语言。调整教学语言是改变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教师只有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氛围内,与学生融合在一起,才能发自内心地使用关切、体谅的语气,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摆正位置,调整关系。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是具有思维意识的活的因素,教学过程的运转、教学效果的质量与两个活的因素之间具有更密切的关系。体育教学的目标设定对教师和学生是一致的,必然会促使形成一种合作的伙伴关系。

——形成相互促进关系。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观需求(正常的、符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和教学条件可能允许的)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而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又必然会对一些未知知识进行探索,希望能够得到一定形式的帮助;教师则在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尽心尽力服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对这些未知的知识共同研究与探索、出谋划策;教师也可能在学生的探索中得到启发与帮助,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亲情关系。

——师生平等关系。在未来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既然师与生同是四个基本要素之一,双方的目标又是一致的,以往那种我发命令你执行的气氛,可能会被一种和谐、自然、默契配合的氛围所替你,师生之间必将形成友好的平等关系,为达成教与学的共同目标驰骋操场。

36、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区别

终结性评价重视结果,对学生重视的是学期评分,主要目的是给学生评优评差,或评级评分,其功利性显而易见。这种评价均缺少一个信息反馈过程,因此,对改进教学和鼓励、督促学生学习均缺乏动力,且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评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动的运动量应适当。

过程性评价重视评价的功能,要求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其目的是通过评价控制教学过程,从而达到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修正和改正教师教学方案的作用。评价的方法包含了教师评价、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评价的过程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37、神圣的心率曲线

我们在体育课里引入的心率曲线有以下三个目的:

一是要对体育课有一个运动负荷的基本要求,不能光讲不练; 二是要逐渐上负荷,逐渐下负荷,不要暴起暴落;

三是要注意安全,起到一定医务监督的作用。

不同的教材与学生、不同的课型与教学任务,在不同的条件下,允许有不同的心率曲线,但上课者心中必须有这条线,其将督促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4 第四部分

体育教师应掌握的基本技术

(含教学方法)小学体育教师

1、队列和体操队形

立正,稍息,向前看齐、向前看,向右(左)看齐,向中看齐,连续报数,一至╳报数,成╳列横队——集合,成╳路纵队——集合,踏步、立定,排成一

(二)列横队,排成一

(二)路纵队,原地一

(二)路纵队变成二

(四)路纵队,原地一

(二)列横队变成二

(四)列横队,原地一

(二)列横队变成二

(四)路纵队,向右(左)转,半面向右(左)转,向后转,齐步、立定,跑步、立定,原地跑步变踏步,跑步与齐步互换,跑步变便步,左(右)转弯走,向后转走,向左(右)转走,一

(二)路纵队变成二

(四)路纵队,用裂、并、分、合的方法变换队形,错肩行进和交叉行进,并步法,跑步法,按报数用不同步数散开,走成圆形队,直、斜、曲折方向(螺旋、蛇形等)。

2、走和跑

用各种方式做正确姿势的走,两臂放在不同部位用前脚掌走,加大两臂摆动的走,加大步幅的走,改变速度的走,沿地上画的直线跑,原地摆臂练习,高抬腿跑,快速跑,站立式起跑,加速跑,放松跑,后蹬跑,跑走交替,自然地形跑,定时跑(3-4分钟),50米跑,25米往返跑,10秒25米往返跑,100米跑,400米跑,2分钟25米往返跑,800米跑,钻穿,爬越,跨迈,跳越。

3、投掷

持轻物掷远,持轻物投准,持轻物投过五、六米远处2-3米高的横绳,单、双手向前推抛实心球,离墙一定距离、对墙投沙包或球,掷沙包,垒球掷远。

4、基本体操

全国统一的儿童广播体操,简单动作组合(6-8节),以上、下肢和躯干等动作为主的(6-8节),以方向变换为主的(6-8节),劳动模仿操,运动模仿操,拍手操一套,双人操一套,以发展素质为主一套,棒操一套,沙袋操一套。

5、跳绳

向前摇绳连续单脚交换跳,向前摇绳连续并脚跳,向后摇绳跳,双摇跳,双人跳,原地考试的单脚交换跳、并脚跳,斜面或正面跑入的鱼贯跳,集体跑“8”字跳,穿梭交叉跳。

6、攀登、爬越

爬越障碍物,爬小山坡,爬过“铁丝网”,爬垂直竿(绳),爬斜绳,爬横绳,握吊绳摆越2米宽的小沟,高资匍匐前进。

7、技巧

象行,兔跳,向前、后、左、右滚动,向前滚翻,连续前滚翻,后滚翻,纵叉、横叉,仰卧推起成“桥”,手扶墙下“桥”,背对墙蹲撑脚蹬墙成手倒立,靠墙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侧手翻,前滚翻——一脚前滑成纵叉,前滚翻两腿交叉转体180度,前滚翻两腿交叉转体180度——后滚翻(男),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后腿前摆成并腿坐——后滚翻(女),向左(右)侧手翻,向左(右)转体90度,后腿前并直立——前滚翻——挺身跳,仰卧挺身,立卧撑,仰卧起坐,俯卧撑。

8、支撑跳跃

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前跳下(挺身、转体、屈腿、分腿等),跳上成跪撑变蹲撑、起立向前跳下(纵放器械),跳上成跪撑——跪跳下(横放器械),跳上成分腿立撑,向前挺身跳下(横放器械),箱上前滚翻(纵箱),分腿腾越山羊。

9、武术

基本手形、步型和名词术语,第一套武术操,第一套少年拳。

10、游戏 略

11、唱游与韵律活动

唱游:猜猜他是谁,拍苍蝇,拉拉圆圈,放鞭炮,丢手绢,比比谁的力气大,套圈,我是小小气功师,黄河、长江,快快排队,切西瓜,猫捉老鼠。

韵律活动:十六步舞,小海军,上学歌,做操,快乐的歌唱家,小鸭子,小小飞船,红花献给谁,找朋友,火车舞,拍手游戏,小司机,庆祝“六一”儿童节,秧歌舞,友谊舞,欢乐舞,12、小球类

小篮球:起动、急停、滑步,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传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原地和行进间运球

小排球:准备姿势和移动,正面、侧面下手发球,上手发球,双手上手传球,双手下手垫球,低网扣球。

小足球:脚内侧踢球,正脚背踢球,脚掌、脚内侧、胸部接球,脚内侧、正脚背带球,原地正额顶球。

乒乓球:原地颠球,行进颠球,两人对面传球,对墙击球,打吊球,在地上比赛,握拍法,准备姿势,简单的步法,发球和接发球,挡球,正手攻球。

13、实践操作

画一条米长的直线(提供畚箕和石灰,无皮尺)

画一个直径为2米的圆 中学体育教师

1、田径

跑的专门性练习,跨栏跑(过五栏);

跳高:跨越式、俯卧式、背越式(高度不限); 跳远:蹲踞式、挺身式,三级跳远;

铅球:原地侧向推铅球、侧向滑步推铅球;

实心球:正面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

2、体操

头手翻(男),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女);

跳上成支撑---支撑后回环---右(左)腿向前摆越成骑撑---骑撑前回环---左(右)腿向前摆越同时向右(左)转体180度成支撑---后摆转体度下(男);

骑撑后倒摆动挂膝上成骑撑(女);

挂臂摆动前摆上成分腿坐---前滚翻成分腿坐---弹杠后摆---前摆向内转体度下(男);

支撑摆动,后摆转体度成分腿坐---前摆下(女);

分腿腾越(纵箱)(男),分腿腾越(横箱)(女);

中学生广播操、自编操节。

3、球类

篮球:传接球---持球突破---行进间投篮---运球转身---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急停跳投(男);

传接球---持球突破---篮下急停投篮(擦板)---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行进间投篮(女)。

排球:上手发球、下手发球、自传自垫、对传对垫。

4、武术

见教科书内容

5、实践操作

画一条米长的直线(提供畚箕和石灰,无皮尺),画一个直径为2米的圆。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5 第五部分

体育保健知识

1、人的一生中有哪两次生长发育较快的突增期?

第一次在2岁以前;第二次在青春发育期,年龄在10——11岁至14——15岁。

2、在第二次突增期结束的时候男女学生身体素质能力分别可以达到成人的百分之多少? 90.6%和94.6%。

3、各类身体素质的增长速度快慢顺序如何?

速度、灵巧、柔韧素质发展较早,其次是力量和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发展较晚。

4、运动系统的组成 由骨、关节、肌肉组成。

5、脊柱一般在什么年龄才巩固? 20——21岁。

6、经常从事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有什么作用?

可以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可以使关节伸展性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加大,灵活而牢固;可以使肌肉逐渐变得结实,肌肉力量增加;可以促进人体长高,四肢发达,胸围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体型也变得更加匀称而健美。

7、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由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8、少年时期心血管系统的特点? 少年时期的心脏及其神经支配的发育还未完善,心肌收缩力还比较弱,心脏重量、容积及每次心脏收缩所排出血液的绝对值比成人小。安静时的心率较快,血压也较低。

9、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有什么作用?

能使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得到明显提高;使心脏变得肥厚和发达;安静时心跳频率减慢,可以使心脏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轻度运动时心跳频率和血压变化幅度比一般人小,使人不易疲劳,而且恢复较快。

10、呼吸系统的组成

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11、少年时期呼吸道的抵抗力还较弱,容易发生什么? 容易发生充血、感染。

1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有什么作用?

可以使呼吸肌增强,因而胸围增大,也可以增大肺活量,还能使呼吸深而缓慢,因此工作耐久,不易疲劳。

13、神经系统的组成

由脑、脊髓和分布全身的神经。

14、少年期神经系统的特点? 少年期大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高,抑制能力较弱,兴奋与抑制的转换快,所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具体、形象的讲解和示范,容易理解和学会,因此掌握技术动作较快,具有较强的模仿性;能量物质的贮备较少,肌肉活动时的神经支配不够完善,所以动作还不够协调和正确,容易发生疲劳,但消除疲劳也较快。

1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有什么作用?

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的调节作用,从而使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更加灵活和协调,并能提高运动和学习效率,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16、少年体育锻炼卫生应注意哪些方面?

(1)体育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锻炼结束时,要做好放松性的整理活动。

(2)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要太长。应按照“提高——适应——再提高——再适应”的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机体的要求。

(3)要养成正确的站、走、跑、跳、投等姿势。不宜多在坚硬的水泥、沥青场地上反复进行跑、跳练习,不要过多做高处跳下的动作。从高处跳下时,应该用前足掌先着地,并同时屈膝,以增加缓冲,减少身体震动,防止发生脊柱、骨盆和下肢骨变形。

(4)锻炼的内容要多样化,以全面锻炼。

(5)要掌握用鼻呼吸或鼻吸口呼等合理的呼吸方法。(6)锻炼后,要避免身体受凉。

(7)要遵守组织纪律,做好运动场地、器材或服装的安全检查,预防伤害事故发生。

此外,要减少运动量,要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并注意合理的营养。

17、营养素包括哪些物质?

包括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和水。

18、营养素功能?

具有构成机体组织、供给热能和调节生理功能的功能。

19、体育锻炼要注意哪些营养卫生?(1)讲究膳食平衡。

(2)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合理安排进餐与体育锻炼的时间。

(4)在体育活动中要控制喝水,做到少喝水或不喝水。

(5)根据科学研究,运动时以糖类提供能量为最好。

20、每天膳食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各占总能量的百分之几? 糖类60-70%,脂肪20-25%,蛋白质10-14%

21、日光浴的两种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一是专门的日光浴,多在海滨、游泳池或家庭的院子里进行。

二是在体育活动和劳动是顺便进行日光浴。专门的日光浴要选择在尘埃少的地方;不要看书或睡觉;时间以上午9-11时,下午4-6时为好。夏天,要预防日光浴直接照射头部时间过长或气温较高而发生中署。出现皮肤潮红、有烧灼感、搔痒、发痛时应停止日光浴,发生中暑,应及时处理。

22、中暑的应急处理?(1)在通风荫凉休息

(2)降温,解开衣服,头部冷敷或酒精擦身。

(3)吃消署药

(4)严重者送医务所

23、空气浴那两种方式? 一是穿着短裤短衣在户外进行。

二是在体育活动和劳动是顺便进行。

24、冷水浴应注意事项?

冷水浴锻炼要循序渐进和因人而异;饥饿时、饭后和剧烈活动后都不要立即进行冷水浴、每次锻炼的时间不能过长,避免出现寒颤。若发生寒颤,应立即停止冷水浴。

25、空气浴应注意事项?

应先从暖空气浴开始,逐渐过渡到凉空气浴和冷空气浴;时间不要过长,以不引起剧寒和寒颤为原则,防止受凉发生感冒。有大风和大雾时不要进行空气浴。

26、女生月经期参加体育锻炼应注意些什么? 运动量要小些,锻炼时间不要过长;不宜参加剧烈活动或比赛,要避免大强度的、身体震动较大的和引起腹内压力突然增加的动作,如疾跑、跳跃、投掷、仰卧起坐等;经期不要参加游泳和冷水浴锻炼。

27、什么叫月经?

月经是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出现周期性的增殖、脱落并出现血的正常生理现象。

28、月经可以参加那些适当的体育活动?

可以参加如打乒乓球、羽毛球,做广播操和轻松愉快的游戏等。

29、体育矫治的内容包括哪些?

包括悬垂、牵引、攀登、卧硬板床和矫正体操等。

30、如何预防脊柱侧弯?

要预防脊柱侧弯,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做到及早发现和矫治。早期较

轻的脊柱侧弯。只要认真矫正不良姿势并进行体育矫治,畸形能较快消失;严重的脊柱侧弯还要请医生治疗。

31、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有哪些作用?(1)促进身体增高,力量增大。

(2)增强心血管系统机能。

(3)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

(4)发展神经系统的功能。

32、为什么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

(1)体育锻炼时常常要求身体完成一些比日常生活更为复杂的任务神经系

统必须为此高度发挥出自己的机能来适应这些任务的要求。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供给,增加大脑的重量和大脑皮层的厚度,为提高学习提供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2)体育锻炼时,管理运动的脑细胞和神经处于兴奋和抑制的迅速交替过程中,使管理学习的脑细胞得到积极性休息。久而久之,大脑的调节能力、活动强度、反应的灵活性和正确性等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3、身体的高矮和增长的速度,取决于什么? 长骨的长短和快慢。

34、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有哪些?怎样预防?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有:体育锻炼中,有时会发生皮肤擦伤、撞伤、关节扭伤、肌腱拉伤、关节脱位和骨折等意外的损伤事故。

预防:

(1)思想上要重视。

(2)做好准备活动。

(3)掌握动作要领。

(4)加强保护和帮助。

(5)注意场地器械和衣着的安全与卫生。

35、发生疲劳的原因? 与体内能量物质的消耗、疲劳物质的积聚有关。

36、消除疲劳的方法有:

(1)遵守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积极性休息。

(3)温水浴、热敷、和按摩。

(4)注意营养,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不吃得过饱。

37、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观察,分为哪两个方面? 分主观感觉和医学检查

38、温水浴的时间一般分宜几分钟为宜? 以10-15分钟

39、出现哪些现象表明运动负荷过大、健康状况不良或身体有病?

除了出现肌肉酸痛、四肢乏力的感觉正常的生理现象外,还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痛或腹痛等现象。

40、医学检查通常是什么? 定期测量脉搏和体重。

41、怎样测量晨间脉搏?

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触摸手腕上部掌面外测的桡动脉。先测出10秒或

15秒钟的脉搏次数,然后再乘以6或4,即为1分钟的脉搏次数。

42、怎样来计算少年儿童的标准体重? 7-12岁,标准体重(千克)=年龄数×2+7

13-16岁,标准体重(千克)=[身体(厘米)-100]×0.9

43、实际体重超出标准体重百分之多少,就属于肥胖? 超出20%

44、按摩时的注意事项?

按摩者双手要清洁、温暧,指甲要剪短,以防损伤皮肤引起疼痛和发炎;被按摩部位的肌肉要放松;用力先轻后重,再由重到轻;要用巧劲,不可用蛮劲,动作要柔和、协调;要随时观察和询问被按摩者的反应与感觉,以便及时调整手法的轻重程度;皮肤病、皮肤破损、疮等炎症、急性损伤24小时内、骨折和关节脱位时,不要做患部按摩;女生月经期不要做腹部按摩。

45、说说推法、擦法、揉法、搓法、拍击法、抖动法等6种按摩手法的动作要领? 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掌根、全手贴在被按摩部位的皮肤上,沿着淋巴和经脉血回流方向向前推动。

擦法:用拇指指腹或手掌贴在被按摩部位的皮肤上,作来回直线形的摩动。

揉法: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指腹、掌根、大鱼际、小鱼际紧贴在被按摩部位的皮肤上。

搓法:用双手手掌夹住被按摩的部位,两手相对用力,作方向相反的来回搓动。

拍击法:用拳、手掌或手的尺侧面,有节奏地上下交替拍击按摩的部位。

抖动法:双手握住上肢或下肢的末端,作左右或上下方向连续小幅度的快速抖动,或轻轻抓住肌肉,作短时间的快速抖动。

46、克托莱指数又称什么指数? 又称肥胖指数或身高体重指数。

47、克托莱指数的计算公式? 体重/身高×1000

48、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什么的重要复合指数?

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中人体的围度、宽度、厚度以及机体组织密度等匀称度的重要复合指数。

49、胸围是反应什么的指标?

是反应胸廓大小和胸部肌肉发育状况的指标。

50、气功是种怎样的功夫? 气功是练气、养气、和用气的功夫。

51、气功为什么能健身治病?

气功的入静状态,就是大脑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通过这种抑制性保护,使消耗了的“元气”得到恢复。练功时,身体的消耗减少,同时,通过深长而有节奏的腹式呼吸,使隔肌活动范围比平时增加几倍,对腹腔内器官起到自我“按摩”的作用,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提高,从而使体质得到增强。

52、各类气功都包括哪三个方面? 包括调身、调心和调息。

53、五禽戏模仿哪五种禽兽的动作而编成的? 是模仿虎、鹿、熊、猿、鸟

54、调身、调心和调息各指什么?

调身:指调整身体的姿势,放松关节、肌肉。

调心:指调定心意,即练功是所处的思想状态。

调息:指调整呼吸,即练功时所采取的呼吸方法。

55、练气功的注意事项?

练功前,要排空大小便。练功的环境要安静,空气新鲜。练功时要屏除一切杂念,精神要愉快轻松,注意力要集中,姿势要自然,肌肉要放松。

56、健康和智慧的概念?

健康:不单指无病,还包括强壮的体力、充沛的精力、正常而稳定的心理活动、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对环境变化的高度适应能力等。

智慧:是知识和智力结合,在实践中综合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明创造的能力。

57、你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观点是否正确?举例说明? 错误。例:一个乒乓球运动员,要在百分之一秒,甚至千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对来球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就要求大脑有良好的反射条件。测定表明,运动员反射潜伏期是一般人的20%~30%。反射潜伏期愈短,反应愈快,脑子也愈灵。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

58、你能说出体育锻炼有利于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效率的道理吗? 体育运动能增进身体健康,进而促进智力发展,但并不是说从事运动的人都一定比别人聪明,智力都比别人高,而是说身体好是脑子灵的物质基础。大脑的良好发育,也只是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勇于实践,善于用脑,才能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正如俗话所说:刀子愈磨愈锋利,头脑愈用愈伶俐。

59、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各有什么规律? 生理功能:逐渐提高-稳定状态-疲劳-恢复过程

运动能力:逐渐上升-最高水平-下降-恢复过程

60、何为“极点”?如何正确对待“极点”?

答:在剧烈运动的开始阶段,由于人体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跟不上运动器官需要,常发生各种不舒服的感觉,如呼吸困能,肌肉酸痛,动作迟缓,情绪低落,甚至不愿再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极点”。

出现“极点”后,应继续坚持运动,由于神经、呼吸和心血管等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提高,呼吸变得均匀而加深,动作感到轻松,不舒服的感觉消失,出现“第二次呼吸”状态。

61、关节扭伤、皮肤擦伤时,出血时,骨折和关节脱位时,各采用什么急救方法?

关节扭伤、皮肤擦伤时,要作伤部包扎。出血时,要立即止血。骨折和关节脱位时,要进行临时性固定。

62、包扎法有哪几种? 绷带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

63、什么叫外出血? 血液自创口向体外流出。

64、加压包扎法怎样操作?

小血管出血时,在创口上放几块消毒纱布或折叠的清洁手帕,然后用绷带或宽布带作加压包扎。

65、四肢动脉出血时,手指压迫的部位在哪里?(1)前额出血时,压迫耳屏前上一横指处;

(2)面部出血时,压迫下颌角前约1.5厘米处

(3)肩部和上臂出血时,压迫锁骨上窝内1/3出;

(4)前臂和手出血时,压迫上臂内侧中点处;

(5)手指出血时,压迫指根部两侧;

(6)大腿和小腿出血时,压迫腹股沟中点稍下方;

(7)足部出血时,同时压迫胫骨前下端和内后方。

64、骨折和关节脱位时,怎样固定?

骨折时,不要随意移动伤员或伤肢,要用夹板(或竹片、树枝)和布条把伤肢固定。

关节脱位时,固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与骨折相同。较多见的是肩关节脱位,可用三角巾或折成宽带的衬衣把伤肢固定在躯干上。

65、怎样抢救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溺水者?

(1)进行人工呼吸,以口对口吹气法,操作时,伤员仰卧,头尽量后仰。救护者一手托起他的下颌,掌根轻压环状软骨,另一手捏住他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对准他的口部吹入,吹完后,立即松开捏鼻孔的手。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6~18次,儿童20~24次。

(2)进行心脏胸外挤压,伤员仰卧在木板和平板上。救护者以一手的掌根

贴在病员的胸骨下半段,适度用力下压,使胸骨体下段及相连的肋软骨下陷3-4厘米,然后立即将手松开(掌根不离他的皮肤)。如此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挤压60~80次,儿童80~100次。

如果伤员的呼吸和心跳都停止时,要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

66、体育比赛的宗旨是什么? 和平、友谊、进步。

67、体育比赛为什么能如此吸引人? 这是因为体育比赛具有紧张激烈的对抗性,振奋精神的教育性,活跃身心的娱乐性和表现健、力、美的艺术性,它能使观赏者心旷神怡,兴奋陶醉。观赏一些精湛超群的体育表演,观众会感到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68、问:观赏者应具备的观赏道德是什么?

主要指观赏者有正确的观赏态度和行为。在态度方面,要了解体育比赛的宗旨是和平、友谊、进步,完善人的身心健康;理解“重在参与”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在行为方面,要遵守体育比赛的纪律,尊重裁判和对方选手,用语谦虚文明,即使在发现裁判员误判、漏判,甚至错判时,也不寻闹事。

69、体力劳动的概念?

体力劳动,是指主要靠体力进行的生产劳动。

70、为什么说体力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

因为体力劳动与体育锻炼两者对身体所起作用有相当大的差别。体力劳动通常是身体某一局部的活动。体育锻炼,是一种有意识的肌肉活动,它可以使全身各部分肌肉均衡获得活动的机会,这样,身体发展才会匀称。

71、评价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胸围、坐高、肩宽等身体各部位的长、宽、围度及其重量等指标。

72、什么叫心率,高中生的正常心率是多少?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高中生的正常心率78次/min。

73、什么叫血压,高中生的正常血压是多少?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对血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高中生一般在14/9.5千帕左右。

74、什么叫肺活量,高中生肺活量一般为多少?

在最大吸气后,竭尽全力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它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三者之和或深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高中生女生是2600毫升,男生是3700毫升。

75、简述青春期形态发育的三种类型?

青春期身体形态的发育可分为早熟、正常、晚熟三种类型。早熟,发育年龄较早,身高突增早而短,但最后不一定比晚熟者高。晚熟型,发育年龄略迟一些,但突增时间长,最后有可能比早熟者高。正常型介于两者之间。76、什么叫青春期高血压?

有些高中生安静时血压超过正常值,有的高达18.6∕12千帕,也不觉头晕,只有在体检时。才发现这种现象是由于青春发育期性腺和甲状腺激素增加,内分泌机能不够稳定,加上心脏发育加速,血管口径生长落后于心脏的发育,加大了血液流动的阻力造成的。77、什么叫身体素质,它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身体素质是在神经系统的指挥下,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一般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素质。它的发展可分为快速增长阶段、停滞下降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

78、简述高中生的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高中生脑的重量已和成年人基本相等。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基本发育完全,联络纤维增长很快,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达到平衡;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提高,神经系统的机能逐步趋于完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更为协调和完善,分析和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但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不高。

79、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基本特征是由少年时期半幼稚、半成熟向逐渐成熟过渡。这一时期,认知能力,特别是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水平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主要表现为抽象性和概括性的提高;个人的感情世界进一步丰富和复杂,爱美思想进一步发展;对自然界和社会有初步的总的看法,具备了形成世界观的思想基础。

80、如何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培养意志品质?(1)提高认识,发展情感,加强实际锻炼

(2)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学习,有意识地培养意志品质

(3)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意志努力的水平

81、如何根据体育锻炼计划的“四条原则”安排锻炼计划?

(1)从实际出发。要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以及学习负担、学校、家庭、社区体育场的设备的实际,选择锻炼内容。

(2)循序渐进。锻炼过程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运动负荷和技术难度。

(3)持之以恒。要坚持经常,不可间断。

(4)全面发展。要选择多种方法进行身体全面锻炼。

82、什么叫“超量恢复”?

体育运动致使体内能源物质消耗,经过一段休息后均可恢复到原有水平。休息后人体内产生的能量超过原有水平的变化叫超量恢复。

83、简述制定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的步骤?

(1)制定前要对自己的体能、健康状况、各项素质进行检查与预测。

(2)根据检查与测试结果确定锻炼的内容。

(3)按锻炼内容积极锻炼。

(4)对锻炼的过程进行评价。

(5)适当修订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6)按修订后的内容进行锻炼。

(7)经过一定时间或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以后再进行评价,检查锻炼效果。

84、什么叫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在中枢神经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

85、简述耐力素质及其分类

答: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时抗疲劳的能力。它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人的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耐力素质可分为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86、简述速度素质及其发展的意义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做动作的频率和动作幅度的大小,是影响速度素质发展的主要因素。意义:发展速度素质,对于提高大脑皮层的反应能力和对身体快速指挥和协调能力,使身体更加灵活,作动作更加迅速,具有重要作用。

87、何谓身体素质的转移?

人体的各项身体素质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之间存在着转移现象。由某一素质的发展而影响另一素质的发展称为身体素质的相互转移。如,力量速度的提高可以使速度素质相应地提高;各项身体素质都依赖于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整体水平,并为素质发展提供条件,而素质的提高又可以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

88、简述自我监督内容

主要包括:主观感觉、客观材料、运动成绩等几各方面。主观感觉:自我感觉、运动情绪、睡眠、食欲等。客观材料:脉搏、体重、握力、背力、肺活量等。运动成绩: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其他:包括伤病情况等。

89、什么叫身体指数,常用的有哪几种?

身体指数是根据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以及身体体形态与生理机能的相互关系,借助一定的数学工时将两项和两项以上的指标结合为某种指数,以反映身体某一方面的发育和机能水平。常用的有克托莱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

90、简述呼吸的概念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它包括三个衔接环节:

(1)外呼吸,即外界环境与血液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2)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内呼吸,即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91、简述最大吸氧量的概念

最大吸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群参加的力竭性运动中,当氧运输系统中心泵功能和肌肉的用氧能力达到本人的极限水平时,人体单位时间(每分钟)所能摄取的能量。

92、简述物质代谢的定义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所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称为物质代谢。它包括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转运和物质在细胞内的中间代谢及其尾产物的排泄。93、什么叫体质,包括哪几个部分?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包括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三部分。

94、简述运动处方的定义

由医师或教练员给参加运动锻炼的人,按其年龄、性别、心肺或运动器官的功能、运动经历和健康状况等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内容和运动负荷称为运动处方。95、健康分组的依据是什么?(1)健康状况

(2)身体发育状况

(3)生理功能

(4)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

96、简述自我监督的定义和内容

自我监督史体育活动参加者,在锻炼或训练过程中,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身体功能状况经常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内容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两个方面。主观感觉包括:运动心情、不良感觉、睡眠、食欲、排汗量;客观感觉:脉搏、体重、运动成绩。

97、何谓过度训练?

过度训练的全称是“过度训练综合症”,是指运动负荷与身体功能状况不相适应,疲劳长期积累而引起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

98、简述骨折的定义及原因

骨或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断裂,称为骨折。骨折原因:

(1)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

(2)牵拉暴力:肌肉猛烈收缩或韧带突然紧张而引起附着部的撕脱骨折

(3)积累性暴力:多次或长期积累性暴力作用引起骨折。

99、简述应激的定义

当机体受到感染、中毒、创伤、缺氧、高温、冷冻以及进行剧烈运动时,会产生一些非特异性的全身综合反应,以增加机体对这些不利因素的耐受能力,减轻对机体的损害,称应激。它包括警戒期、抵抗期和衰竭期三个阶段。

100、简述应急的定义

当机体遭遇特殊紧急情况时,交感-肾上腺系统即被调动起来,通过调整身体各种机能,抵抗环境的变化或暂时渡过紧急时刻,称为应急。

101、简述第二次呼吸的定义

第二次呼吸是指在“极点”出现后,如果依靠意志力和稍减慢运动速度继

续运动下去,这些不适感觉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均匀自如心率趋于平稳,这种现象称为“第二次呼吸”。

102、什么叫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及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以及各部分体积的增长与重量的增加,是不显露的量变过程。发育是指各组织器官的形态与机能逐渐分化和完善的过程,是质变化的过程。

103、简述发育期的定义

青春发育期是指青春发育征象开始出现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一段快速增长的时期。

104、简述敏感期的定义

在身体素质增长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连续或几个连续的增长速度特别快的年龄段或年龄点,称之为敏感期。105、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学习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情绪愉快稳定、适应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自我调空能力。

106、造成高中学生心理挫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兴趣与愿望方面、自我尊重方面

107、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你准备如何克服心理挫折?

(1)注意保持适当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行为;

(2)培养正确认识和分析挫折的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在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

(3)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文化修养水平;

(4)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调节力。

108、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1)调节情绪、陶冶情操;

(2)消除紧张、恢复体力;

(3)加强友谊、改善人际关系;

(4)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109、什么叫卫生?

是指社会和个人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创造合乎生理要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措施。

110、作为高中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规范自己的卫生行为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生活卫生:生活作息制度、合理饮食、提高睡眠质量、注意用眼卫生、不吸烟;

(2)心理卫生:掌握心理卫生知识、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从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注意塑造良好的性格、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3)环境卫生:空气与健康、水与健康;

(4)体育锻炼卫生:体育锻炼卫生、运动衣着卫生、女子运动卫生。

111、什么叫能量代谢?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内部进行着复杂的生理活动和连锁性的生物化学变化。提内的物质不断地分解合成,进行着物质代谢。物质代谢产生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112、什么叫无氧代谢?

剧烈运动时,体内处于暂时缺氧状态,在缺氧状态下体内能源物质的代谢过程,称为无氧代谢。包括非乳酸能(ATP—CP)系统和乳酸能系统

113、什么叫有氧代谢?

是在氧充足的条件下,肌糖元或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分解代谢,称为有氧氧化系统。

114、什么叫超量恢复?

体育运动消耗体内的能源物质,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体内能源物质可以恢复甚至超过原有水平,这种变化成为超量恢复。

115、肌肉中主要储藏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有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肌糖元、脂肪

116、如何发展有氧代谢能力?

有氧代谢能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运动(依靠肌糖元、脂肪有氧分解供能)的能力。发展有氧代谢能力关键在于有充足的氧供应,即人体单位时间内吸收、利用氧的最大数植——最大耗氧量。最大耗氧量与单位时间内血液循环携带、运输氧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心肺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大耗氧量。采用较底或中等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较厂的练习,由于机体可以得到充足的氧供应,进行有氧氧化功能,所以,可以提高有氧代谢能力,从而提高心肺功能。117、如何发展无氧代谢能力?

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1)肌肉中ATP、CP的含量及分解速度;

(2)肌糖元的无氧酵解速度及血液对乳酸的缓冲能力;

(3)神经、肌肉对缺氧和乳酸堆积的耐受能力。

无氧代谢能力是速度素质的重要基础。体育课发展无氧代谢能力的方法,一般采用间歇性练习和持续性练习。间歇练习主要发展ATP—CP系统的功能能力。一般每次联系在30秒以内,进行1~3分中的积极性休息,再进行适宜练习,可以提高速度素质。持续性联系主要发展乳酸系统的功能能力。一般每次联系在30秒以上,每次休息时间较短,可以提高速度耐力。

118、什么叫旅行?

是泛指离开自己学习、工作或居住的地点,到外地长途远行。

119、旅行的分类

有组织的旅行团、个人或结伴而行的旅行、去旅行营地。

120、旅行的特点及要求(1)注意季节气候;

(2)了解旅行地点的情况;

(3)携带的物品;

(4)讲礼貌、尊老爱幼,谦让,不争吵打架;

(5)生活起居有序;

(6)管理好自己的财务,不乱拿、用别人的东西;

(7)注意安全,准备好药品;

(8)游泳须知。

121、少年儿童面临五大健康问题有那些?(1)营养不良和肥胖。

(2)近视。

(3)龋齿。

(4)贫血。

(5)心理卫生问题。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8 第八部分

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第三条 国家坚持体育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体育事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兴办和支持体育事业。

第四条 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管理体育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体育工作。

第五条 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第六条 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

第七条 国家发展体育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体育科学技术成果,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体育事业。

第八条 国家对在体育事业中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

国家鼓励开展对外体育交往。对外体育交往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第二章

社会体育

第十条 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

社会体育活动应当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遵循因地制宜和科学文明的原则。

第十一条 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质监测。

国家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社会体育活动进行指导。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支持、扶助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城市应当发挥居民委员会等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

农村应当发挥村民委员会、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作用,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体育活动。

第十三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举办群众性体育竞赛。

第十四条 工会等社会团体应当根据各自特点,组织体育活动。

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支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提高。

第十六条

全社会应当关心、支持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方便。

第三章

学校体育

第十七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十八条 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并将体育课列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科目。

学校应当创造条件为病残学生组织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

第十九条 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

第二十条 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并根据条件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合格的体育教师,保障体育教师享受与其工作特点有关的待遇。

第二十二条 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

学校体育场地必须用于体育活动,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三条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体格健康检查制度。教育、体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生体质的监测。

第四章

竞技体育

第二十四条 国家促进竞技体育发展,鼓励运动员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在体育竞赛中创造优异成绩、为国家争取荣誉。

第二十五条 国家鼓励、支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第二十六条

参加国内、国际重大体育竞赛的运动员和运动队,应当按照公平、择优的原则选拔和组建。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们规定。

第二十七条

培养运动员必须实行严格、科学、文明的训练和管理,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道德和纪律教育。

第二十八条 国家对优秀运动员在就业或者升学方面给予优待。

第二十九条

全国性的单项体育协会对本项目的运动员实行注册管理。经注册的运动员。可以根据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参加有关的体育竞赛和运动队之间的人员流动。

第三十条 国家实行运动员技术等级。裁判员技术等级和教练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制度。

第三十一条 国家对体育竞赛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管理或者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组织管理。

全国单项体育竞赛由该项运动的全国性协会负责管理。

地方综合性运动会和地方单项体育竞赛的管理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二条 国家实行体育竞赛全国纪录审批制度。全国纪录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确认。

第三十三条 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发生纠纷,由体育仲裁机构负责调解、仲裁。

体育仲裁机构的设立办法和仲裁范围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第三十四条

体育竞赛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体育竞赛的组织者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应当遵守体育道德,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在体育运动中严禁使用禁用的药物和方法、禁用药物检测机构应当对禁用的药物和方法进行严格检查。

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体育竞赛从事赌博活动。

第三十五条 在中国境内举办的重大体育竞赛,其名称、徽记、旗帜及吉祥物等标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护。

第五章

体育社会团体

第三十六条 国家鼓励、支持体育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十七条 各级体育总会是联系、团结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的群众性体育组织,应当在发展体育事业中发挥作用。

第三十八条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是以发展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为主要任务的体育组织,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务。

第三十九条 体育科学社会团体是体育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组织,应当在发展体育科技事业中发

第五篇:体育教育专业知识-教师招聘考试

体育专职教师教育理论及专业知识考试资料

Ⅰ、体育时事和相关项目的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2.规则

1)修改后的2006田径规则

第120条:运动会工作人员

比赛裁判长:增加检录裁判长1人

总裁判长改称为赛事主管 第125条:裁判长

1.应分别任命检录、径赛、田赛、全能和外场裁判长(赛跑和竞走)。如果径赛裁判长在发令问题上的意见与发令员不一致,该裁判长可以决定相关事宜。

4.裁判长应对有关比赛的进行中的抗议和异议,包括发生在检录过程的任何事情作出裁决,有权对有不正当行为的运动员提出警告或取消其比赛资格。

第140条:任何坚固、匀质符合国际田径设施手册中有关规定的地面均可用于田径运动。

(说明:如三级跳远起跳板与落地区之间有跳远的起跳板,就不能成为正式比赛的场地,因为其中有部分为不匀质地面。)

第140条:兼项---免跳 中退

3.如果一名运动员同时参加一项径赛和一项田赛或多项田赛,有关裁判长每次可以允许该运动员在某一轮的比赛中,或在跳高和撑竿跳高的每次试跳中,以不同于赛前抽签排定的顺序进行试跳(掷)。如果该运动员后来在轮到其试跳(掷)时未到,一旦该次试跳(掷)的时限已过,将视其该次试跳(掷)为免跳(掷)。在跳高和撑竿跳高的比赛中。当所有 都完成了比赛,但是该运动员还没有到场,并且给他的试跳时限已过,裁判长将视其为中退。第143条:服装------运动员的比赛上衣应前后颜色一致。第168条:7.出现下列情况的运动员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1)没有跨越栏架;(2)在过栏瞬间其脚或退低于栏顶水平面;(3)跨越其他分道内的栏架;(4)裁判长认为运动员有意撞倒栏架。第180条:试跳和试掷

5.除跳高和撑竿跳高外,在其他田赛项目中,如参加运动员多于8人,则每名运动员均有3次试跳(掷)机会,有效成绩最好的前8名运动员可再试跳(掷)3次。(注:如某项比赛有10人参加比赛,前3次试跳(掷)后,其中4人3次都犯规,无有效成绩,那么参加决赛的人数只能是6人。)

在跳高和撑竿跳高外的其他田赛项目中,前3次试跳(掷)结束后,应对运动员的成绩排序,第4、5次的试跳(掷)顺序,应与前3次试跳(掷)的排名相反。最后一轮的试跳(掷)顺序应与前5次试跳(掷)后的排名相反。

8.跳高应成绩相等且涉及第一名的处理原则:在造成其成绩相等失去了继续试跳权利的最低失败高度上,每人再试跳一次。如有关运动员都跳过或都未跳过仍不能判定名次,则横杆应提升或降低:跳高为2厘米。他们应在每个高度上只试跳一次,直到分出名次为止。有关运动员必须参加决定名次的每次试跳。

第182条:跳高----如果运动员在试跳中一只脚触及落地区,而裁判员认为他并未从中获得利益,则不应因此原因判该次试跳失败。第185条:跳远

比赛 1.出现下列情况,应判为试跳失败:

(1)在未做起跳的助跑中或在跳跃中,运动员身体任何部位触及起跳线以前的地面;(2)从起跳板两端之外起跳,无论是否超过起跳线的延长线;

(3)触及起跳线和落地区之间的地面;(4)在助跑或跳跃中采取任何空翻姿势

(5)在落地过程中触及落地区以外地面,而落地区外的触地点较落地区内的最近触地点更靠近起跳线

(6)离开落地区时,运动员在落地区外地面的第一触地点较落地区内最近触地点和在落地区内因身体失去平衡而留下的任何痕迹更靠近起跳线。

注(4):如果运动员以正确方式离开落地区,再向后穿过落地区不算犯规。

跳远的规则也适用于三级跳远 第187条 掷项目通则

14.注:如果在试掷过程中未违反有关规则,铁饼或链球出手后其任何部分撞击了护笼均不算失败。16.铅球、铁饼、链球球体和标枪枪尖第一落地时触及了落地区角度线以外,将判为失败。第193条:

(2)只有标枪的金属枪尖先于标枪的其他部位触地,试掷方为有效。

田 径 规 则 全能项目的规则

女子七项全能赛程两天,比赛项目依次是:第一天100米栏,跳高,铅球;第二天200米赛跑,跳远,标枪和800米赛跑。男子十项全能赛程也是两天:第一天100米赛跑,跳远,铅球,跳高和400米赛跑;第二天110米栏,铁饼,撑竿跳,标枪和1500米赛跑。

竞赛得分:十项全能选手和七项全能选手的得分基于他们在每一项比赛中的表现,最后总成绩最高的人获胜。因此运动员只有每项比赛都有上佳表现而不是偏重一项才能最终获得冠军。实际上,人们设计了复杂的计分系统以保证在一项比赛中占尽优势的运动员的得分不会高于在几项比赛中成绩都较好的运动员。每一项比赛的得分都取决于该项目的评分标准,奥运会根据世界纪录制定出一个得分对应表格,由选手的成绩在表格中换算成分数,然后相加得出总分。例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金牌得主美国的丹-奥布里恩100米赛跑10.57秒得959分,跳远7.99米得1058分,铅球815分等等。它的总分是8817分,只比他1992年创下的世界纪录8891分差了一点。

根据同样的想法,奥运会有了独立的女子比赛比分换算表。美国的乔安娜—科斯仍旧保持着她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创下的总分7291分的世界纪录。

项目简介 :在径赛项目中除了1500米和800米以外,选手们依他们的个人最好成绩排定比赛顺序。而作为十项全能和七项全能的最后一项比赛1500米和800米,排序方法则是由前9项或前6项的总成绩依先后顺序列定。而在田赛项目中,运动员则根据他们该项目的个人最好成绩分成两组。

规则: 十项全能和七项全能中各项比赛规则与单项比赛基本相同,但有一些小差别: 运动员在单项赛跑项目中若抢跑两次则被罚退出比赛,但全能比赛三次抢跑才处罚。新的世界纪录或奥运会纪录要求比赛时风速不能超过2米/秒,全能比赛则是4米/秒。具体规则可以参照各个单项比赛规则。

跳高和撑竿跳

项目简介: 跳高要求运动员单足起跳,要跳过横杆且不能将其碰下支撑杆。撑竿跳也一样。每次比赛由主裁判设定起始高度,跳高横杆每轮至少升高2厘米,撑竿跳则是5厘米,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人。跳高运动员和撑竿跳运动员可以自己选择何时起跳或过杆。他们如果三次试跳同一高度失败就会被淘汰。他们成功越过的最高高度就是他们的最终成绩。

平局:在跳过某些高度时要注意策略。如果两个人成绩并列,打破平局的办法一般有两种:首先看谁通过同一高度使用的次数少;其次是看哪个人在全部比赛过程中失误的少。如果还是平局,比赛就产生并列冠军,除非没那么多金牌。

决胜局:决胜局比赛按以下规则举行。每个平局中的竞争者只许跳一次,从最低高度开始淘汰。如果运动员全过则上升高度,如果所有运动员都没过则下降高度,直到只剩一名运动员在淘汰中生存下来。

初赛:跳高和撑竿跳比赛分两轮进行。初赛一般分两组,其目的是决出参加决赛的12名运动员。比赛之前有一个自动的资格测试,任何运动员只要达到这个标准将自动进入决赛。如果少于12人通过资格测试,未达标者中成绩最好的则进入决赛以填补人数的空缺。

测量尺度:在跳高和撑竿跳比赛中,所有的尺度都以厘米为单位,从地面量起到横杆最低部分的最高点处。

跳远和三级跳

项目简介:跳远和三级跳都是由两部分组成即一段长距离的助跑和尽可能远得向着陆区域的跳跃。在三级跳中运动员从起跳线起要三步入坑,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意味着他们必须首先踏下最终将起跳的脚,而后大跨步换脚,最后跃入坑内。在两项运动中,只有运动员最好的那次成绩被记录下来。三轮过后,前8名进入最中三轮的角逐。接着他们按前三轮排名的相反顺序出场比赛。

平局:任何平局都由比较次好成绩决出胜负。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就比较第三好的成绩,以此类推。如果还是平局,就是并列冠军,除非金牌不够发。如果不能并列,那么运动员就继续比赛直到分出胜负。

测量尺度:跳远距离的测量是从起跳线远端量起到跳远运动员在沙坑中留下的最近痕迹为止。如果出现非整数的情况,则长度数值应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厘米数。

犯规:如果运动员踏过了跑道尽头的起跳线,或者碰到了沙坑最近标记后面的坑外场地就构成了犯规。后一种情况常常发生在运动员想伸出手支撑身体以维持平衡的时候。

风速助力:跳远或者三级跳的成绩在顺风风速超过7.2公里/秒的时候不能承认为新的世界纪录。

其他的规则:如果运动员在跳跃时遇到障碍,裁判员可以判妨碍并给与第二次试跳机会。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可以离开赛区,但必须经过裁判的批准并由裁判陪同离开。比赛进行过程中运动员不能接受帮助。除非是经过指定的医务人员进行身体检查或者与不在比赛区里的个人进行交谈或其他通讯联络。裁判可以因运动员超过比赛时间限制而不按规定跳跃判罚试跳无效。如果在时间用尽前已经起跑则成绩算数。

竞赛场地

跳高 :在跳高比赛中,跳高运动员从起跑点到横杆下有20米长。横杆有4米长,不超过4公斤重,由两根竖杆支撑。跳高运动员会落到一个很大很柔软的泡沫垫子上。

撑竿跳:在撑竿跳比赛中,撑竿跳运动员助跑距离有40米长,起跳时将他们的撑竿伸出,插向跑道尽头一米长的凹陷槽。凹陷槽的槽面向跑道尽头加深,最深处达20厘米。凹陷槽呈锥形,以便在跑道尽头卡住撑竿。撑竿很平滑,并且按运动员需要的长度和粗细来制作。撑竿跳的横杆与跳高横杆基本相同,但为了安全它更轻一些。撑竿跳运动员也会落到一个软泡沫垫子上。

跳远和三级跳:跳远和三级跳的助跑至少40米长。犯规线是20厘米宽的起跳板的远端线,跳远运动员落到长方形的柔软、潮湿的沙坑里。在跳远比赛中,沙坑离起跳板有1到3米远;在三级跳比赛中,男子比赛的沙坑离起跳板13米远,女子比赛则是11米远。起跳板远端有一道粘土制作的犯规线以辨别运动员是否在起跳时犯规。

跑 类

分轮和分组:比赛被分成两轮、三轮或者四轮进行,主要依据参赛者数目而定。每组比赛的前两名赛跑运动员可以进入下一轮比赛,在很多比赛项目中小组第三也可以出线。预备赛采用交叉排序法排定分组的结果,这种方法规定按成绩排名将排名靠前的运动员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去。成绩排名是根据运动员在上赛季的最好成绩排出的。在其后的各轮比赛中,分组依据运动员在前一轮的比赛成绩。如果可能,相同国家运动员应该分到不同的组中去。

跑道规则:运动员在所有短跑比赛、110米跨栏和4乘100米接力赛中自始至终都必须留在自己的跑道里。800米和4乘400米接力赛起跑是在自己的跑道里,直到运动员通过标志可以串道的分离线才能离开自己的跑道。在小组第一轮比赛中,运动员被排在哪一个跑道上是由计算机自由排列出来的。其后的各轮比赛,跑道的选择依据运动员在上一轮的比赛成绩而定。这个规则的目标是让更优秀的运动员可以排在靠中间的跑道上,好的跑道是第3、4、5、6号跑道,它们应由排名前4位的运动员分别占据。第1、2、7、8、道则由后4名占据。

起跑 :发令员的枪一响,赛跑就开始了。发令员首先要保证运动员的起跑姿势正确,然后喊一声“各就各位”和“预备”,最后发令枪响。如果由运动员抢跑发令员就会宣布起跑犯规。如果犯规的运动员再次抢跑就会被取消参赛资格。不过十项全能和七项全能规定三次犯规才取消资格。参加短跑比赛的运动员(从100米到400米)和接力赛的第一棒运动员都必须使用起跑器。800米以上的赛跑项目是站立式起跑,发令员只喊“各就各位”,然后就发枪。

获胜 :胜者是第一个身体触到终点线的运动员。如果两个运动员竞争进入下一轮的权利,在比赛中两人撞线时间相差少于千分之一秒则两人可以同时进入下一轮。如果时间差的测量实现不了,就由抽签决定谁进入下一轮。如果决赛中出现这样的情况,裁判可以安排两名运动员单独重新比赛一次,如果这样不可行就产生并列冠军。

接力赛 :在所有的接力赛中运动员必须在20米的交接棒区域里完成交接棒。完成交接棒后,运动员必须留在本队的跑道中直到各队交接棒全部完成,否则会被取消比赛资格。如果运动员在接力比赛中掉棒,只有他本人能将棒重新捡起。运动员可以离开自己的跑道捡棒但不能妨碍其他运动员的比赛。

风速助力 :在短跑或跨栏比赛中如果顺风风速超过2米/秒(7.2公里/秒)那么比赛创造的成绩就不能成为新的世界纪录。

环形跑道 :环形跑道是椭圆形的,有400米长,内部划着跑道线。环形跑道内沿有5厘米高的边线,跑道线之间间距1.22米到1.25米。赛跑按逆时针方向进行,环形跑道从内向外依次是第1至8号跑道。

公路赛 :悉尼奥运会的公路赛准备做一个改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将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削减到10公里,而本届奥运会准备恢复到20公里。这一比赛项目被列入了比赛日程,日程中还有男子20公里竞走、50公里竞走以及男子、女子马拉松比赛。马拉松和竞走项目与跑道项目不同,运动员只要在裁判的监督下可以离开赛跑路线,如果不在监督下离开就会失掉比赛资格。

起跑:每个公路项目都是个人参赛并且不需要选拔赛。当发令员召集运动员到出发线以后,运动员可以在出发线上自由选择出发位置。发令院枪响以后比赛开始,任何人两次抢跑都会被罚失去比赛资格。

取胜:谁的身体第一个触到终点线,谁就是比赛的第一名。

饮料站:任何公路赛的参赛者都可以得到场外帮助,但对此有严格的规定。在比赛的起点和终点都提供水和其他饮料,饮料站在比赛路线上每隔5公里设置一个。饮料放在运动员经过时很容易拿到的地方。运动员可以准备他们自己的用水,并且可以提议在他们要求的地方设置饮料站。饮用水和湿海绵提供站设置在两个饮料站之间。在那里长跑运动员和竞走运动员经过时可以取到饮用水,还可以从海绵中挤水冲洗头部,起到冷却作用。除了已经设置的站点之外,运动员不能从比赛线路上其他地方获得饮料。

竞走比赛的规则

竞走比赛有两个核心规则。竞走运动员使用与众不同的步法,看起来很特别,但这种步法是规则规定的。首先,一个竞走运动员必须始终保持有一直脚落再地面上。第二,从前进脚落地的一刻起直到腿部达到垂直的姿势,腿部必须保持直线,膝盖不能弯曲。有9名裁判分布在比赛线路上监督任何运动员的犯规动作。他们不使用电子设备帮助判断,因为规则规定参赛者要由裸眼监督。当 4

裁判看到竞走运动员将要犯规时就提醒他一次。提醒一般是通过在道路两边向犯规者出示白色标志来表示的,此后裁判员会通知主裁判。如果三个裁判都警告了同一运动员,他(她)就会被罚出局。

其他规则

比赛中裁判可以将推撞或者阻碍他人的运动员罚出。跑道径赛中运动员自愿离开跑道的不可以继续比赛。跑道径赛过程中除了5000米以上长度的比赛以外,运动员不能接受帮助或者建议。5000米以上的比赛如果天气情况允许可以提供饮料和海绵。

投掷项目的规则

女子链球项目将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首次列为正式项目,这样一来在投掷项目上就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可是在铅球、铁饼和标枪等项目上还存在着一些细节上的差别。因为无论在投掷物的重量还是在尺寸上,男、女项目都是不同的。

项目简介:奥运会投掷项目由六轮组成。在古代奥林匹亚运动会上标枪是比赛精确度的,比赛距离是现代奥运会规定的。标枪是四大类投掷项目中唯一允许助跑的。每一个比赛项目都只纪录运动员在比赛中最好的一个成绩。三轮过后,每个项目的前8名进入决赛的三轮比赛,比赛顺序由前三轮的比赛名次反序排列而成。

平局:如果出现平局,就比较运动员们第二好的成绩;如果还是一样,就比较第三好的成绩,以此类推。如果平局还存在,两名运动员就是并列第一。如果必须决出胜负,那么运动员就继续比赛直到分出胜负。在所有的投掷项目上,如果出现分数就将这一距离四舍五入到离测量距离最小的厘米数。

时间限制:参判可以判运动员在投掷时的“无理”拖延,处罚是减少投掷一次。但是如果运动员在时间用尽前将物体投出,那么成绩予以保留。投掷比赛的时间限制一般是一分钟。

其他规则:参赛者可以在动作中途放弃并从新开始,前提是运动员没有将投掷物投出或者把脚踏出投掷圈、跑道以外。如果运动员在投掷过程中受阻,裁判应当判阻碍并给与第二次投掷机会。参赛者可以在比赛期间离开比赛区域,但必须由裁判许可并由裁判陪伴。比赛进行过程中,运动员不能接受协助,除非是经过裁判允许的医疗检查,也不能与赛场外的人交谈或者通讯。标枪运动员不能在投掷后转身完全背对他投出的标枪。完成投掷后,链球、铁饼和铅球运动员必须从投掷圈后面退出。

器材

标枪 :标枪有三部分,枪身、枪头和握柄。枪身是光滑的金属杆,两端逐渐变细。枪透是固定在枪身前端的锋利的金属尖。握柄包住了整个枪身的重心。男子标枪大约2.6-2.7米长,至少800克重;女子标枪大约2.2-2.3米长,至少600克重。

链球:链球也由三部分构成—球体、金属链和把手。球体在男子比赛中是一个直径110毫米到130毫米的圆球,女子是95到110毫米。金属链的直径是3毫米,它的两端由弯曲的把手相连接。男子链球整体重约7.26公斤,长约117.5-121.5厘米。女子链球至少4公斤重,约116-119.5厘米长。

铅球:铅球很重很圆,是一个表面光滑的金属球。在男子比赛中,铅球直径必须在110-130毫米之间,女子则在95-110毫米之间。

铁饼:铁饼是一个木质圆盘加上金属包边,它的上下两面都一样光滑,中心是平的。男子铁饼重约2.005-2.025公斤,直径21.8-22.1厘米。女子铁饼重约1.005-1.025公斤,直径18-18.2厘米。

投掷区

铁饼、铅球、链球:在铁饼、铅球、链球比赛中运动员都是在投掷圈中站立开始投掷。投掷圈外围是铁镶的边,有6毫米厚,顶端涂白。在投掷时,运动员不能接触铁边的顶端或者投掷圈以外的地面。铅球和链球的投掷圈直径2,135米,铁饼的投掷圈稍大一点,直径2.5米。圈内地面由水泥或者有相似的硬度又能防滑的物质构成,它的高度略低于地面高度。铅球投掷圈的正前方放着一 5

个木质的挡板1.21-1.23米长,它是用来防止运动员滑出圈外的。运动员可以碰挡板的内侧,但不能碰挡板的顶部。

标枪:标枪的投掷是完全不同的。参赛者要在投枪前跑30-36.5米长的一段距离。在助跑的跑道两边有两条边界线,边界线的顶端是一个金属或者木质的弧形,投掷者必须在弧形后面将标枪投出。

着陆区:在所有四种比赛中,着陆区都是由煤渣、草坪或者其他能留下印记的物质构成的平坦区域。每一个扇区由5厘米宽的白线分开。在铅球、链球和铁饼比赛中,着陆区的扇面角度是40度,而标枪比赛是29度。

2)2004年篮球规则修改部分

1、第六条 队长:职责和权利

取消:由队长指定未规定的罚球队员的罚球队员。

(改为由教练员来指定罚球队员)

2、第七条 教练员:职责和权利

增加内容:(1)只有教练员一人可以在球队席区域保持站立。(助理教练员不允许)(2)由教练员来指定未规定的罚球队员。

3、第九条 比赛或节的开始或结束

增加内容:(1)第一节跳球开始,其他节或决胜期都是掷球入界开始。(2)对所有的比赛,在秩序册的命名的第一队(主队)应拥有记录台左侧的球队席和它的本方球篮(坐左打右)。如双方同意,可以互换,球队席和球篮可以分开换。

取消内容:主队有权选择球队席和球篮。

4、第十三条 跳球和交替拥有

增加内容:明确只有第一节跳球开始比赛,其他节和决胜期都是掷球入界开始。

增加内容:在开始一节的最初的掷球入界中,在球已被置于掷球入界队员可处理后,但在球触及场上队员之前,如果这样的犯规发生,那么,则被认为是发生在比赛时间内并相应的被处罚。

5、第十三条 如何打球

增加内容:在一次传球或篮板球中,从下方伸手穿过球篮并触及球是违例。

6、第十九条 替换

取消内容:一次违例后,没有掷球入界球权的队不允许替换。

增加内容:(1)违例后,双方都可以替换。(2)如果在一次要登记的暂停或比赛休息期间中请求替换,该替补队员必须在进入比赛前向记录员报告。

7、第二十三条 队员出界和球出界

增加内容:在争球期间,如果队员移动到界外或他的后场,一次跳球情况发生。

8、第二十四条 运球

规则解释:队员故意掷球打篮板,球在没有触及另外一队员之前,他再次触及球,认为这是运球一次。

9、第二十八条 8秒钟

增加内容:当先前已控制球的队由于下列情况的结果被判在后场掷球入界时,8秒钟周期应以任何剩余的时间继续,如:球出界了;一名同队队员受伤了;一次跳球情况;一次双方犯规;双方球队的相等罚则抵消。

10、第二十九条 24秒钟

增加内容:(1)球在空中,24秒钟信号响,球未碰篮圈,一次违例发生,除非投篮队的对方队员即时和清楚地获得了控制球,在此情况下,信号应被忽略,并且比赛应继续。然而如果根据裁判员的判断,控制球队已被置于不利,比赛应被停止,24秒钟装置应被纠正,并且把球判给该队。

11、第三十七条 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

增加内容:当一名队员被登记了2次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时,该队员也应被取消比赛资格。

12、第三十八条 技术犯规

增加内容:重要罚则的改变:都是两罚一掷(所有技术犯规一样)如果一次技术犯规发生:

——由一名队员,应给他登记一次技术犯规,作为队员犯规并作为全队犯规之一计数;

——由一名教练员‘C’,助理教练员‘B’,替补队员‘B’或随队人员‘B’,给教练员登记一次技术犯规,并不作为全队犯规之一计数。

新概念:倒下(假摔)以伪造一次犯规的队员可被判罚技术犯规。

13、第四十四条 可纠正的失误

新概念:如果失误造成不应得的罚球或不该罚球的队员执行罚球,作为失误的结果而执行了的罚球应被取消,并且比赛应按下列所述,重新开始:(失误已造成)

(1)如果失误之后比赛计时钟没有开动,应将球判给罚球被取消的队掷界外球;

(2)如果失误之后比赛计时钟已开动,并且:

A、在失误被发现时间控制球的队与失误发生时间控制球的队是同一队;或在失误被发现时间任一队都没有控制球,应将球判给失误时间有权掷球入界的队。

B、如果比赛计时钟已开动,并且在失误被发现时间控制球的队是在失误发生时间控制球队的对方,一次跳球情况发生。

C、如果比赛计时钟已开动,并且在失误被发现时间包含罚球的犯规罚则已被判给,罚球应执行,并将球判给在失误发生时间控制球的队掷球入界。

Ⅱ、各学段体育新课改相关的教学要素 第一部分 总论

1. 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2. 课程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3. 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4.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5.名词解释

体育与健康课程

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

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健康

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身体健康

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

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社会适应 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运动参与

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运动技能

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能

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学习领域

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本《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领域目标

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水平目标

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本《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设立了六个学习水平,每个学习水平都设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领域目标是通过水平目标的达成而实现的。

地域性运动项目 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2.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1.学习领域一 运动参与(在1~6年级,要着重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在中学阶段,要注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水平四

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自觉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积极参与课外的各种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如多功能健身器或床、桌、椅等)进行体育活动。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水平四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知道合理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合理安排锻炼时间;运用脉搏测定等常用方法测量运动负荷。

2.学习领域二 运动技能(义务教育阶段,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高中阶段,应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两种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发展运动能力。)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水平四

了解所学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基本技术的知识;了解简单战术的知识;了解所学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观赏体育比赛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观看并讨论现场体育比赛和表演;观看并讨论电视中的体育比赛和表演。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水平四

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水平四

注意运动安全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对安全和不安全的运动行为作出区分和评价;用安全的方法运动;在运动中避免粗野和鲁莽动作.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水平四

在有指导的情况下顺利完成集体野外活动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在野外识别方向的一般知识和方法;学会一两种野外常见的运动方法,如游泳、自行车、滑冰、滑雪、划船等;参加有组织的野外活动,如野营、远足、登山、旅行等。3.学习领域三 身体健康

1)发展体能 水平四

发展速度、有氧耐力和灵敏性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通过多种练习(如短距离跑和反复跑等)发展位移速度;通过多种练习(如定时跑、定距跑、跳绳等)发展有氧耐力;通过多种练习(如球类运动等)发展反应速度和灵敏性。2)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水平四

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发展的影响;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发展的影响;

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了解在体育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3)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水平四

初步学会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营养食品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知道营养需求与年龄、性别、身体活动等的关系;初步学会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营养食品;初步学会选择适合运动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

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知道饮食、体育锻炼对控制体重的作用;认识吸烟、酗酒和吸毒的危害。4.学习领域四 心理健康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水平四 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学习压力大或烦恼时进行体育活动;选择参加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体育活动;选择参加有助于获得运动愉快感的体育活动;选择参加有利于人际交往的体育活动。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水平四

通过体育活动树立自尊和自信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自尊和自信的意义;认识体育活动对自尊和自信的影响;通过积极的体育活动,逐步增强自尊和自信;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水平四

学会其他调节情绪的方法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学会肌肉放松的方法;学会自我暗示的方法;学会呼吸调节法;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水平四

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正确评价自己的运动能力;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设置合适的体育学习目标。5.学习领域五 社会适应(在1~6年级,应着重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游戏规则,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并表现出一的合作行为;在7~9年级,应注重学生对运动角色和体育道德行为的识别,注重培养学生对媒体中的体育与健康信息作出简单评价的能力;在高中阶段,要关注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水平四

理解不同运动角色的任务,识别体育中的道德行为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体育比赛中,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指出体育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水平四

简单评价媒体的体育与健康信息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知道一些体育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简单评价一两个体育节目或栏目。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1. 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

1)正确认识与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2)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订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3)针对各校实际编制学校课程教学方案 2.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制订学年教学目标。在确定学年教学目标时,既要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的目标,也要有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

2)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学校场地、器材的条件来确定每个学年的教学内容及各项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

3)根据年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制订教学计划。

4)根据教学计划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

5)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制订课时计划。3.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 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 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 5)简单易行。4.定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有:实践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5.在教学内容的组合和搭配上,1~6年级的低、中年级,可采用复式单元进行教学,即一个单元可采用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7年级以上可多采用单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即一个单元一个教学内容。高中阶段的单元教学时数可更长一些,如专项选择课可以半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个教学单元。

6.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1)班级教学(行政班、男女分班)与分组教学(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选项式分组、友伴型分组、帮教式分组、按兴趣爱好分组)。(2)组织教学的灵活性。7.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途径

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2)制作简易器材;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 ;4)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5)合理使用场地器材。8.如何开发课程内容资源

1)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2)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3)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9.教材编写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健康性原则 3)兴趣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Ⅲ、各学段教材教法及专业知识的理论和应用 1.初中段教材内容结构

1)身体健康

2)运动参与

4)社会适应

3)心理健康 5)运动技能

田径:1.跑(快速跑、耐久跑、合作跑、障碍跑)2.跳跃(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跨越式跳高或其他姿势的跳高、蹲踞式跳远或其他姿势的跳远)3.投掷(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飞碟、飞镖、打靶、保龄球游戏等。)

篮球:1.篮球的基础知识(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篮球运动的特点与价值、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篮球运动规则简介)2.篮球的基本技术(双手胸前传接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原地或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低手投篮、传接配合、二攻一配合、半场人盯人防守)

排球:1.排球基本知识 2.正面下手发球 3.正面双手垫球 4.正面双手传球 5.原地正面屈体扣球 6.低网正面屈体扣球 7.“中一二”进攻战术 8.教学比赛。

足球:1.简介足球运动的基础知识 2.熟悉球性的各种练习3.学习踢球、停球、运球、抢截球、头顶球、掷界外球等几项主要的足球基本技术 4.学习简单的个人进攻和防守的战术,以及“二过一”、“三打二”等简单的局部战术 5.教学比赛。

体操:1.队列和体操队形 2.中学生广播体操 3.徒手体操基本动作 4.徒手操成套动作 5.轻器械体操1~2套 6.攀爬等实用技能

技巧:

单杠:1.低单杠,一单腿蹬地翻身上 2.挂膝摆动上 3.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还原成支撑 4.支撑后摆挺身下 5.挂膝后回环一周半成挂膝悬垂(男生)6.支撑后摆转体90度下 7.联合动作。

双杠:1.在一条杠或两条杠上的移动2.支撑摆动3.分腿坐前进4.外侧坐越两杠直角下5.支撑前摆下6.支撑后摆转体180度成分腿坐7.支撑后摆挺身下8.联合动作:杠端跳上分腿坐──前进一次摆动成外侧坐──越两杠直角下9.成套动作:杠端跳上分腿坐──前进一次经摆动成分腿坐──杠前撑杠并腿后摆,进杠前摆──后摆转体180度成分腿坐──弹杠并腿前摆,进杠──支撑后摆挺身下。

武术:1.健身拳 2.健身棍 3.对练

健美操:1.手臂方位组合。2.身体步法组合。3.跳步组合。4.方位姿态操。5.双人健美操 舞蹈:1.古典舞基本手位组合 2.成品舞蹈《幸福的马儿》

游泳:1.熟悉水性(水中行走、呼吸、漂浮、踩水)2.蛙泳(蛙泳腿、蛙泳手、手腿配合游)3.爬游(爬泳腿、爬泳手、爬泳的完整配合)野外活动:1.野营 2.远足 3.登山 2.教法例证

1)体育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自尊自信。可以综合运用引用名人名言法或举实例法引出自尊自信的概念。例如,教师可以引用著名运动员邓亚萍“我自信”的名言,也可以举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例子,进而引出自尊自信的概念。

(2)体育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愉悦的体育运动场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相互悦纳、认同和鼓励。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在体育教学中,一个学生没有成功地完成技术动作时,教师应带动全体同学给这位学生加油鼓劲。当一个学生成功地完成了技术动作或运动水平有了进步时,教师应带动大家大声地向这位学生喝彩。

(3)教师可以与学生通过携手设定运动难度和强度,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克服运动中的困难(如障碍物、速度、远度等)来提高自尊与自信。当一个学生成功克服困难后,教师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向这位学生表示祝贺和鼓励。

(4)在整个体育实践教学课中,教师都应有意识地创设愉快的运动环境,营造同学间相互悦纳和支持的氛围;教师还应依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置适宜的阶段学习目标(应结合目标设置策略的内容),使学生在克服困难中,培养自尊自信。

2)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有哪些?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有:蹲跳起、单脚跳、跨步跳、蛙跳、弓箭步交换跳、跳台阶、连续跨步跳跃箱盖或其他较低障碍物、纵跳等。

3)水平四跑的教学有哪些要求?

1)通过快速跑练习,发展快速跑的能力。体会弯道跑的技术,并积极参与锻炼和比赛。2)通过各种耐久跑练习,发展有氧耐力。养成健身跑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3)通过合作跑游戏,发展运动能力,培养协作精神。

4)通过障碍跑游戏,发展自我意识,增强自尊和自信心。3.应用

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年教学计划设计的步骤

1.认真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各领域水平目标四提供的内容明确各项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分析这些内容与年级设置的联系,确定测评项目。

2.根据年级目标及上一学年教学工作总结和学生目标的达成情况(包括对五个学习领域水平目标的达成情况),恰当提出和确定本年级的教与学要求。

3.计算学年教学总时间。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和本校的行政历,每学期一般不少于16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时间。全年确定32周(每周3课时,全年教学时96学时,三年累计288学时)适当留出2~3周作为机动时间(包括考试和学校活动)。

4.选择各学习领域水平目标四内容,预计时数比例

(1)根据选择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难易程度来分配课时。(2)结合学生对该项内容目标的达成实际分配课时。

(3)将各学习领域水平四内容按以下四点,合理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

A.两个学期学习内容比例恰当,分配时不要任意取舍,以保证各学习领域水平四目标的达到 B.充分考虑到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保证学习内容自身的系统性和相互衔接。C.要根据季节和气候特点分配学习内容,使教学计划合理。D.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保证选择内容的落实。2)如何设计体育与健康课学期教学计划?

1.学期教学计划以教学单元的形式进行安排。可多采用单一的教学单元也可以采用复式单元教学。

2.初中学期教学计划的安排,要强调基础性和全面性。在安排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运动项目的多样化和全面性,不能只是安排

一、两个项目。有些项目,如有氧耐力练习等,练起来枯燥、乏味、辛苦,学生典趣不大,但确对学生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还是必须年年安排,强化练习。因为,发展有氧耐力,不仅能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3.理论知识的讲授可采用集中讲授(通过安排理论知识课进行讲授)和分散在实践课中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讲授的时间一般控制在每个学期10%左右。更多的理论知识可通过实践的学习进行讲授,以利于学生锻炼身体。

4.课程标准拓展了体育课程的功能,把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些隐性目标显性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但是,这几个领域的学习目标,一般都是通过运动技能学习的载体来实现的,即一个内容要完成多种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有多目标的意识,即在传授运动技能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技术、技能的目标,而且还要考虑其他目标的达成和落实。

3)体育与健康单元教学方案设计包括哪些要素?

1.单元教学的课时设置。2.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3.单元组织形式的选择。4.单元教学策略制定。

4)课时计划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一份课时计划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组织等基本要素。5)体育与健康课时计划设计步骤

1.写清授课对象和时间。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安排,写明年级、班级、周次课次及任课教师。2.写出本课教学内容名称。

3.确定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的性质、教学内容,参照单元计划,提出全面具体、确切的教学目标。

4.按照课的结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学法。一节课的结构无论划分几个部分,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截然分开其中主题活动是核心,其它环节都要围绕主题进行设计。

(1)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制定学法指导。(2)根据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制定学法措施。(3)组织措施:写清采取分组形式或用绘图表示。(4)教学要求:包括教学内容要求和本课教学要求。

(5)简要规则:完成练习时采用的比赛方法所制订的简单规划。(6)保护与帮助:对必要的内容。如器械体操等要写清。5.分配各部分的时间和各项活动所需的时间。6.编写课时计划的几点要求。(1)要写得简明、细而精,不繁琐。

(2)课时计划形式常用的有三种:表格式、笔记式、表格与笔记结合式。目前还有采用卡片式。上述几种形式教案,各有特点,采用时可以因人而异,不强求一律。

(3)上课常规内容,可不需在每次课时计划中重复写,但公开课和观摩课除外。(4)教案最后一栏为小结,每位教师要及时认真填写,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5)做好场地器械的规划和课的密度,运动量的预计。

Ⅳ、教科研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

1.教育科研概述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言之,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解决新问题的活动。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总结法(追因法)、文献法等。常见的教育研究成果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总结、实验研究报告。一个完整的教育科研过程(包括研究过程和工作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0个步骤:①前期准备阶段:选题、检索资料、制订研究工作计划和申请立项;②中期探索研究阶段:开题、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研究;③后期成果处理阶段:撰写报告、成果鉴定和推广。2.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1)课题来源。研究课题通常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学生学习问题、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管理、职业类学校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等问题;另一是教育理论文献中提出的关于中小学教育的理论问题,例如孔子“学思行结合”的思想研究等。

2)课题发现、选择的方法。1问题筛选法,即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归类整理,从中选取价值明显、适合自己研究水平和能力的课题;2经验提炼法,即把长期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上升到理论时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3资料寻疑法,即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比较不同观点,诘问前人的结论,揭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等,从中产生研究课题;4现状分析法,即通过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或揭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课题。

3)课题选择的依据与原则。1需要性原则:课题的选择首先要满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自身发展的需要,比如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问题、教育现代化问题等,只有那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才是最有价值的课题。2科学性原则:选题必须有事实和理论的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必须有科学价值。科研无禁区,选题有讲究,要注意辨别那些貌似荒谬而实质科学或貌似科学而实质荒谬的课题。3创造性原则:要求在研究成果上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对教育科

学有所贡献,例如近年在中小学兴起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研究就具有强烈的创新性。4可行性原则:一是对所选课题看有无研究能力及占有资料、实验经费、实验设备等条件;二是看课题研究出的成果有无普遍推广价值。对于教育科研的新手和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最好不要选择过大、过难的课题,用胡适先生提出的选题策略就是“小题大作”。3.教育科研计划的制定

1)教科研计划的涵义。教育科研计划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有了教育科研计划,课题研究如何进行就有了基本思路,这样的教育科研计划也称为“开题论证报告”。

2)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结构。(1)课题的界定与表述;(2)研究的目的、意义;(3)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表述;(4)研究的方法、途径;(5)研究对象和范围;(6)进展的步骤(阶段任务、目标)、进度;(7)成果的形式;(8)课题组成员分工;(9)经费预算。

3)计划制定的步骤和方法。

一)课题的明确表述:课题名称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有的学者建议,研究者在课题名称中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初一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初一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初一代数教学的自学程序教学法,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二)阐述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首先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其次要阐述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阐述这部分内容时,要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三)研究范围和内容:研究范围的限定包括研究对象的界定、研究对象总体范围的界定、关于研究对象的一些模糊概念的界定、课题中涉及的关键概念的界定等。研究内容必须准确体现研究课题,应该防止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等现象。

四)研究方法: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法很多,在研究中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并充分注意到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兼顾。

五)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总体研究和抽样研究。如果是总体研究要对总体范围有具体说明;如果是抽样研究要说明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

六)研究程序:即设计研究实施的步骤、时间规划,研究者可以按计划督促自己,课题管理者也可依据它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与管理。

七)成果形式:即最后的研究结论、成果用什么形式来表现,例如研究报告、论文、专著、教材、手册等。

八)研究组成员:将课题研究组负责人、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写出,以增强课题研究组责任感,以利于计划的落实。

九)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进行经费预算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认真计划,不仅要有具体数目,还要写清用途。

4.教育科研资料的搜集 教育科研资料能使研究者了解有关研究领域的已有成果、发展历史、当前研究动态,可以帮助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为论证课题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启发研究者的思维及激发灵感。

1)搜集教育科研资料的渠道

一)通过图书馆搜集资料 为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料,研究者要能熟练地使用工具书,包括检索性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性工具书。

有关教育方面的检索性工具书主要有:(1)书目:即将各种图书按内容或学科分类所编的目录。书目的种类较多,有图书馆的目录卡片、各大图书馆的藏书目录、全国图书目录、各出版社图书目录、各年份出版图书目录等。(2)文摘:即论文、文章的摘要。它除题录外,还概括地介绍了原文的主要内容,例如《新华文摘》、《国内外教育文摘》、《教育文摘报》、《教育信息报》等。(3)索引:又叫引得,它是将书籍或报刊中的内容或题目摘录下来,分门别类地编成简括的条目,并注明该书籍、报刊的出处、时间、期数、页码等,然后按一定的次序排列起来,供人查检。例如《全国报刊索引》、《内容资料索引》、《中文报刊教育论文索引》、《教育论文索引》等。

有关教育方面的参考资料性工具书主要有:(1)教育字典与教育辞典:《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教育学辞典》(北京出版社)、《简明教育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西方教育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英俄日汉教育词典》(东北师大出版社)等。(2)教育百科全书:《中国改革全书》(教育改革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等。(3)年鉴和手册:《中国教育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中国教育大事典》、《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等。

二)通过个别交流来搜集

在教科研活动中,有意识地同本专业的学者、专家、同行进行个别交流,能较快地获得文献资料中难以得到的情报,而且比查找散见于成千上万种报刊的论文容易得多,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三)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来搜集

在学术会议上同本专业的专家交流和倾听他们的讨论发言,能了解目前的研究动态,发现自己的缺陷,得到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2)搜集资料原则

一)逆时性原则:即在时间上使用倒查法,越是近期的、现时的材料,信息就越新,适用性就越大。

二)选择性原则:即在搜集掌握资料时,必须对自己加以限制,把自己的材料选择工作限在课题所必须的范围内。

三)直接性原则:科研人员应亲自搜集第一手资料,而不能搜集转手资料,以求去伪存真。四)比较性原则:搜集资料要重点搜集那些为自己课题所需要的观点与事实的材料,但同时也要拓宽自己的思路,特别要了解和掌握那些观点不一致的或与自己构思相对立的资料。5.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观察法

1)观察法的特点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事物现象的方法。“自然状态”就是不加控制、不加干扰、不影响其常态;“有目的、有计划”就是根据科学研究的任务对观察对象、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的选择,而不是对能作用于人感官的任何事物都观察。

2)观察的步骤和途径

一)步骤:观察准备—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整理资料。

二)途径:参观、听课、列席学校的各种会议、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个别访谈。3)观察研究中的记录

记录观察所得的资料是观察研究法中的重要环节,记录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日记描述法(即对同一个或同一组观察对象长期跟踪,进行反复观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性地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评定记录法(根据一定的标准,由观察者对观察对象的某些行为表现加以评定)、清单记录法(将要观察的行为预先考虑好,列在一张单子上)、取样记录法(以时间、活动、事例作为选择标准,记录被观察者的行为)。

4)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一).观察要有目的。研究者必须知道每次观察的重点和方式,认真选择典型观察对象、环境条 17

件和工具,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二).观察要客观。观察不能掺杂个人感情,力求观察所得的事实真实准确,反映观察对象的本来面目。

三).观察要全面。观察时应关注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发展的整个过程、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等。

四).观察要典型。在观察中要从各类型中选择能代表一般的典型进行观察,尽可能避免以偏概全。

6.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调查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法也是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它较少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运用起来灵活方便。

1)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一)调查前的准备工作。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方向;选取调查对象,明确调查范围;草拟调查提纲,制订调查计划。

二)开展调查并收集资料。这是调查的关键环节。调查资料一般有两类:一类是书面资料,另一类是来自调查对象口述资料以及由调查者观察所得的教育现象的事实材料等。

三)整理资料。资料可分为叙述的和数量的两大类。叙述的材料要用明白流畅的文字加以整理;数量的材料则要用统计法、图表法等加以整理。

四)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由标题、前言、正文、结尾组成。标题通常有三种,如“苏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的调查”、“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后果——某某中学贯彻教育方针的调查”、“某某镇儿童入学率低的原因何在”。前言主要是介绍基本情况,如所调查学校的人数、人员结构、规模、历史和现状等,也可以把调查的主要目的、调查方法等作简要的交代。正文是主体部分,主要叙述调查得到的材料。结尾一般表明调查的结论,有时还顺带提些建议、希望等。

2)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访问。又叫谈话或面谈,是指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谈话来了解情况、收信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成功的关键是要注意访谈气氛的自然和谐。

二)座谈。座谈是在少数人范围内通过谈话的方式来了解教育情况、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这种方法采用时要注意对与会者的选择、座谈内容的有计划、有准备。

三)问卷。也称为填表法,是被广泛运用的通过书面形式进行调查的一种手段,也是对个人行为和态度的一种测量技术。问卷就是向调查对象分发印好的表格或卷子,要求其填写答案,然后收回整理、分析和研究。这种方法实施的关键是要有科学的、有水平的问卷。7.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验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把干预情况下所获得的事实,与没有干预情况下同类对象变化的事实进行比较,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实验法的应用范围

在中小学,实验法较为集中地应用于下列几种课题研究中:1.学生发展状态的研究,例如对学生已有智力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的研究,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相关的研究等;2.改进学校的教学或教育工作的实验研究,如课程体系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方法的改革等;3.对已有的教育观点、教育经验或其他人做过的教育实验进行实验的验证性研究;4.为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而进行的教育改革实验,如为了研究提出的未来教学的模式是否合理或使其更完善,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

2)实验假说的形成与表述

教育实验假说所假定的是关于某类教育行为(如教材的处理方式、教法的展开程序或运用方式等),在某些被人为控制了的条件下,与某类教育结果(如学生认知结构形成、某些心理品质变化等)18

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假说的表述很重要,必须明确清晰,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表述时可以用“如果A,则B”,如“如果中学的课堂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那么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会显著提高”;也可以用“B随A的变化而变化”的陈述句形式,如“家长的期望对孩子的成才有显著影响”。

3)实验的变量

实验变量是指与实验有关的条件、现象或特征,变量又可以称作因素或因子。根据变量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自变量(实验前假定存在的因果联系中的原因变量,也就是研究者施加于被试的可操纵的教育影响)、无关变量(指影响因变量但并非自变量的其他一切变量)和因变量(实验前假定存在因果联系中的结果变量)三种。

4)实验的组织类型

(1)单组实验,即选择一组实验对象(不设控制组),对其先后施加不同的实验措施,其他条件在整个实验过程保持不变,根据观察和测量实验因变量的变化,确定实验自变量对实验对象的作用的实验。(2)等组实验,对两个(或更多个—)同质组的被试,施加不同的自变量,然后对因变量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因果关系。(3)轮组实验,对两组被试轮流施加两种不同的自变量,将第一种自变量两次实施后的因变量的测试结果,与第二种自变量两次实施后的因变量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因果关系。

5)实验法的一般过程

对照组—常规措施 假设—选择被试—前期测试— —后效测试—判断假设 实验组—实验因子

8.课题方案、报告及论文的写作

1)申报书的填写。

2)研究方案的撰写。研究方案主要组成: 一)问题的提出(陈述目的和意义)。这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课题的设想,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理论的和现实的),具体涵养以下几个方面: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包括一些基本变量的辨析、界定等;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文献综述。

二)研究依据和假说。研究依据包括政策依据、法律依据、教育科学理论依据等;理论假说是用陈述的方式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推测。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应根据课题的性质、要求等情况运用适当的研究方式。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来说,多采用抽样研究方式。若是实验研究,需对实验班(组)与控制班(组)的确定原则、方法加以说明。研究方法:主要指具体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

四)研究目标。指课题研究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直接目标。目标要明确,具有可行性。五)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确定就是对教育中各种变量进行考察、探讨、调查、实验,以揭示其本质特征,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达到对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研究内容的设计中,要确定变量的类别和性质,划定变量的范围等。其语言应简明扼要。

六)研究步骤。即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对规定的具体阶段、安排等做出设计。研究的每一步骤,每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等都要有明确的说明。

七)保证措施。主要是对研究材料和设备、测试工具以及经费等问题提出具体的落实措施。八)成果形式。即包括阶段性成果,也指最终成果形式,即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结果以什么模式来实现。一般有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电脑软件等。

3)论文的写作

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型:教育科研论文的构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基本型是由绪论、本论、结论构成的三段式。分述如下:

一)绪论,又称前言、绪言、引论。它是教育科研论文正文的起始部分。这部分在写作上应包括下列内容:第一,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理由和意义。第二,提出问题。即表明作者对该 19

课题的见解和观点,说明该课题从何而来,对这一课题有什么新建议,新的成果是什么。这是结论的核心部分。第三,说明论证的方法。即说明作者论证本课题将要使用的方法,包括一般常用的论证方法或新理论、新的思维方法等。绪论只能简单地交代上述各项内容,篇幅的份量在整篇论文中所占的比例要小。

二)本论。本论是展开论题,表达研究成果的论文主体部分。作者在这一部分是必须根据课题的性质,或正面立论,或批驳不同的观点,或解决别人的疑难问题,周详地论证论文的全部思想和新的见解。其文字量较多,篇幅一般全文的三分之二。这部分的安排和论证层次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和论据的联系,论述的先后次序,文章层层推理,都要根据事物的内在规律,并考虑论证效果来组织安排。要做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富有逻辑效果地统一起来。

本论的写作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A,总分式。是一种有总论、有分论的结构方式。又可分为先总后分式、先分后总式和总—分—总式。B,层递式。又称递进式或推进式。即各层次之间是逐层深入的关系,即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后一个层次是前一个层次的进一步深化。C,并列式。又称平列式。即各层之间为平等并列的关系,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论证,各层次的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是局部与主体的关系。D,综合式。即氢总分式、并列式、层递式等结构方式结合起来交错运用的结构方式。E,散论式。即边分析论述边做结论,每个层次都有较大的独立性,层次之间的联系不十分紧密的一种较为自由开放的结构形式。这类结构常以“关于„„的思考”“„„随想”等面目出现。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本论采用哪种形式,主要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来决定,不能削足适履。

三)结论。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结论要与绪论相照应,围绕本论所得的结语,对全篇论文进行简明扼要的提示,为全文收尾。这部分要写的主要内容是:综合全篇,概论正文,突出中心论点;指出方向,提出措施、意见或建议;对本课题研究的展望或尚遗留的问题;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激励读者;对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给予过帮助的人员表示谢意。

4)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的一般方法

撰写教育科研报告之前,一般要草拟定一个提纲,以此基础上就可以正式撰写研究报告。一)标题。标题反映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报告主题的表现,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标题要求贴切、简洁、醒目。标题忌大而空,必要时可采用正、副标题以更鲜明、清楚地反映研究的内容,比如《教育管理领域中的价值与事实——兼述美国九项案例研究》。追求标题的醒目和新颖要以是否恰当、明确表述研究内容为前提,这是一个需要在长期的教育科研活动中不断积累的过程。

二)署名。签署作者姓名及其工作单位。

三)前言。1阐明研究课题及其意义。2介绍文献查阅的情况。

四)正文。正文应对研究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包括方法与过程,理论观点以及文献考证等。实证性研究报告在这部分应把研究的几个主要操作过程系统地描述出来,如在实验研究报告中,应写清楚研究的选择、假设、实验分组的原则、条件的控制、实验材料、测量工具、实验过程与每一个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及统计处理的方法等。这类描述的目的是使读者能了解研究的整个过程,甚至可能依据描述做重复性检验。关于实验方法的叙述,可以实验进行的先后排列,也可依课题研究逻辑结构而定。

调查研究报告的正文部分着重叙述所调查问题的现象和实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其叙述不必按调查顺序进行,一般按对调查所得材料的逻辑分析顺序来写,以逻辑来决定材料运用的先后顺序,在对材料的选择、取舍、分析与综合中提出研究的结论。

经验总结报告要指出所总结的具体经验是什么,并对经验进行分析、归纳、论证,指出经验的意义。

五)结论。在结论部分不是仅仅重复已取得的经验和认识,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思考这些经验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如果有,其最主要、最有价值的经验是什么?这些做法有没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结论写得好坏会对文章的主题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深化主题,结论部分的文字更应简明、严密,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六)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几种常用的注释有:题注,引文出处注,引文原作者注,作者注,参考文献(作者姓名、书刊名、出版社、出版时间和出版地点等)。

有关图表的问题:在实证研究中,往往涉及到图与表,图表应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文中所有的图表都应列标题,并按章节编上号,表题写在表的上方,图题写在图的下方;第二,图表尽量紧接在正文中相关部分内容之后;第三,一张图、表尽量安排在同一页上,以便读者查阅。最后应该特别注意,图表是装饰工具,不能滥用。

下载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2[★]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