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危机
始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已经发展成为一场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它不仅重创了美国金融与经济,无疑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下滑。相信这场危机的影响会是空前的,留下的反思也会是相当深远的。
此次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是此次危机所造成的损害并不是由美国自身独自承担的,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再分配。一定程度上使得美国分散了金融市场的风险,转嫁了危机所导致的损害。
美国此次金融危机对自由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主要利益代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反思全球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减轻对发展中国家在推进金融自由化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发生在金融体系最健全国家一一美国的此次金融危机,也会使得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对自身金融自由化的进展进行深刻地反思,采取更加审慎的自由化举措和金融监管措施,增强本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性。
(1)跨国公司内部的有组织性和世界经济生产的盲目性之间的对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跨国公司为追逐高额垄断利润而不断追求增加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以便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其结果必然在全球范围内导致生产发展的盲目性.所以其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扩张十分迅速,而一旦产品在市场上过剩,影响所及往往在一系列国家和地区印发严重的经济动荡或危机.(2)单个国家生产的有组织性和全球生产的无政府主义状态之间的矛盾.每一个主权国家所作的决策都是从本国而不是从全人类利益出发.因此,这种非一致性必然会使全球生产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无政府状态,从而使经济全球化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单个国家生产的有组织性和世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市场开放程度存在差异,而且这些变化又处于不断地变动中,因而导致相互的贸易失衡,使世界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根源仍然在于资本主义本身,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这个矛盾是绝对不会消除和解决的.总之,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国际垄断阶段后,资本主义国际范围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本身的固有矛盾,而是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篇:经济危机
关于各企业用工单位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通知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快速扩散和蔓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我们面临的经济环境十分严峻。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稳定我镇企业发展共同,应对持久性世界金融危机,做好应对措施。
一、我镇所辖各纺织企业、油脂企业、农机配件企业、服务性企业等经营单位,首先做好多渠道融资,其次各单位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增强抗金融风暴的能力。
二、2007年、2008年物价上涨过快,各用工单位工人工资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调。现为了应对金融风暴稳、定社会环境,各单位根据自身经营情况确需下调工资的,工资下调不得超过20%。
三、技术含量高的岗位,企业应保持正常运转;技术含量低的岗位确需裁员的,裁员不得超过用工总人数的10%。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我镇经委系统批准不得停产、停业、无故放假。
2008年12月18日
第三篇:经济危机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探源经济危机 背景:美国经济持续“繁荣”→原因: 1)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2)技术革命是繁荣最基本、最重要原因
3)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含义: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家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
缩(负的经济增长率)。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周期爆发的,其主要特征是﹍﹍﹍﹍﹍﹍﹍
1)直接原因:资本主义存在﹍﹍﹍﹍﹍﹍的矛盾
原因:2大。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经济的﹍﹍﹍﹍﹍﹍
③﹍﹍﹍﹍﹍﹍,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和﹍﹍﹍﹍﹍﹍占有制
之间的矛盾。
二、感受经济危机﹑标志1929年10月24日﹍﹍﹍﹍﹍﹍﹍﹍(金融危机)
2﹑表现:(1)﹍﹍﹍﹍﹍﹍,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2)﹍﹍﹍﹍﹍﹍,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3)﹍﹍﹍﹍﹍﹍,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3、危机的特点:
①﹍﹍﹍﹍﹍﹍②﹍﹍﹍﹍﹍﹍③﹍﹍﹍﹍﹍﹍
4、危机的影响:
(1)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
(2)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局部)
①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运动不断发生;
②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
3)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世界)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② 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③ 导致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三、应对经济危机
1、胡佛的反危机政策——“自由放任”政策
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对于政府而言,“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似乎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
2、结果:危机更加恶化
第四篇:经济危机
论经济危机对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一九一三至一九一四年已出现危机迹象时爆发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年危机和一九三七年危机的直接影响下发生的。可以说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爆发, 是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企圈解脱新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经济危机加剧各大国之间的矛盾
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两次经济危机, 是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 即帝国主义阶段后发生的。垄断加深了经济危机, 使其周期缩短, 破坏性很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在激烈争夺中, 一般斗争手段如商业战、外汇战、倾销政策等都不够用或不容易用了, 而只能用战争来重新瓜分世界。
2.经济危机改变了各国实力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 跳跃式的。经济危机更加剧这种跳跃式的发展。二十世纪初,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已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到一九一O 年, 德国无论工业总产量和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 都超过英法, 跃居欧洲第一位。
但德国抢得的殖民地却只有英国殖民地的百分之九, 与上述改变了的实力对比极不 相称, 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为了准备战争, 英国与法国、俄国缔结协约, 以英、法、俄为一方和以德、奥、意为另一方的两大侵略集团最终形成。一九一三至一九一四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给一战以最后的推动力。
资本主义社会在一九三十年遭受两次危机和长期萧条的打击, 美英法的经济实力都削弱了。德、意、日三国却在受危机打击后不久即走上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 发展战争经济。随着实力对比变化, 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组合。一九三六年, 丧失殖民地的德国和得赃较少的意大利、日本建立法西斯轴心。德、意、日和英、美、法两大帝国主义集团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终于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五篇:经济危机
定义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产生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早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就已经存在,这是同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相联系的。但是,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以后,危机的可能性才变成了现实性。随着简单商品经济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使经济危机的发生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历史
经济危机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产生的,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自1825年英国开始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期间就要发生一次。除了上面谈到的19世纪发生的几次危机以外,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 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
看法
现在这种全球经济不平衡的状态持续下去的话,我们最近所见的金融危机还会重现。投入美国和英国的大批资金在任何新的管制下都会从事风险借贷。中国这类国家应该转向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而美国,尤其是他们的出口业,应从消费领域转向投资领域,这种情况才可能避免。这种策略实际上自然非常难以实行,因为资本主义无计划的、自发的本质使这种再平衡非常不稳定且充满风险。这已经在一九八〇年中期得到验证。当时通过协调使日元升值,同时将日本经济从出口型转向国内需求型引发了疯狂地投机借贷,使得日本经济的疲弱持续了近二十年。然而,如今更为严峻的问题是:不同的国家资本之间,根本不存在一个清晰的关于未来资本主义走向的协定。例证是德国和英国政府针对该如何合理应对这场危机、政府支出程度和财政赤字应有的水平产生了争论。然而比这更严重的是美国和亚洲政府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些紧张关系不仅体现了对经济的关注,更体现了国际资本主义阵营内力量关系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