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推行基层“网格化”监管模式的思考
对推行基层“网格化”监管模式的思考, ,对推行基层“网格化”监管模式的思考
基层工商工作面广量大,千头万绪。在当前“问责”体制逐步健全的形势下,如何实现有效监管,保证履职尽责,防范责任风险,是每一位基层工商干部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把过去实行的责任制向责任区延伸,体现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理念。所谓“网格化”监管,就是以基层工商分局为主体,根据管辖的经济区域和人员状况,把辖区内的市场主体以“网格化”的形式划分为若干责任区,把市场监管任务分解到责任区中,落实到经济片警(指从事责任区监管工作的工商干部)身上。笔者认为,推行基层“网格化”监管是工商部门坚持监管方法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一、推行“网络化”监管要提高五点认识。
(一)是科学监管观的实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主体的大量增加,工商部门传统的条线式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管理任务的完成,主要表现在职能分割、责任不清、方法陈旧、效能低下,因此,推行以基层工商分局为主体的“网格化”监管模式目的是为了实现工作下沉、效能上升、责任落实、职能到位,是实践科学监管观的具体体现。
(二)是工作责任的落实。工作职能能否到位,工作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于工作责任是否落实。工商分局责任区监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责任落实问题,把基层工商分局对市场主体的综合监管责任通过“网格化”的形式落实到分局、落实到组、落实到人,做到分局长包分局,组长包责任区,干部包责任片。实现工商干部与市场主体之间有机对应,每一市场主体都有人管,每一工商干部都有事干,每一工作责任都有人担,从而有效防止出现监管盲点、职能缺位。
(三)是工商职能的整合。工商部门承担的监管职能较多,如何高效合理地履行好所有的监管职能是工商部门在不断探索的课题。传统的条线管理模式,所有监管职能是有人承担了,但是效能不高,综合效应不好。如某企业第一周接待了分管商标的工商干部指导其注册商标,第二周接待了分管合同的工商干部对企业的订单合同进行检查,第三周又接待了分管登记监管的工商干部对企业的注册资金到位情况进行检查,这种条线型的分割式检查,既增加了企业负担,又降低了工商监管服务效能,影响了工商形象。“网格化”监管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机制弊端,把工商的企业管理、个体管理、市场管理、商标管理、广告管理、合同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经济检查、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职能整合到责任区监管工作中,融合到每一个经济片警的日常巡查工作中。
(四)是监管手段的创新。“网格化”责任区监管并非简单地解决责任落实问题,更在于监管手段的创新,就是要应用好“经济户口”这一抓手,推进职能整合,促进职能到位,实现效能提升。具体要抓好“征信”、“造信”、“用信”三个环节,“征信”就是经济片警在日常巡查管理中要对责任区市场主体的所有信用信息征集起来,并及时录入经济户口业务软件中,为对市场主体实施公正的信用评价打下基础;“造信”就是指经济片警在日常巡查管理中要对市场主体的守信行为和失信行为分别作出行政激励、行政表扬或行政处罚、行政告诫的处理,在日常责任区监管中不断制造信用信息,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用信”就是指经济片警要善于应用信用信息对市场主体进行行政建议、行政指导,并实施信用分类管理,提高监管的精确率和有效度。
(五)是竞争机制的完善。传统的条线管理模式,由于各业务工作性质不同,强度难度不同,干部之间的工作实绩很难比较评价,也难以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更不利于轮岗交流。而“网格化”责任区监管的性质决定了经济片警的监管职能完全一致,加上通过科学划分责任区和配置监管力量,经济片警之间的监管负荷也基本相同,这有利于责任区与责任区之间、经济片警与经济片警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也有利于对责任区监管工作的公正考核和科学评价。
二、开展“网格化”监管要把握五个环节。
(一)建好责任区。所谓责任区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关工作责任得到全面落实的区域。工商分局监管责任区是工
商分局的相关工作责任得到全面落实的区域,建好责任区是抓好“网格化”监管工作的前提。一个工商分局如何划分责任区、划分几个责任区要根据本分局的区域情况、人员情况、市场主体情况等实际确定,按照我县的实际情况,一般可以依据这样的原则划分:
1、大小适中原则:每个责任区宜承担1000-1500户左右市场主体的监管任务;因此市场主体在3000户以下的中小型工商分局可分成二个责任区,3000户以上的可设3-4个责任区;
2、参照行政区划原则:农村以1个乡镇、县城以3-5个街道为一个责任区;
3、区域平衡原则:同一工商分局下的责任区之间工作量要尽量接近。在建立责任区过程中还要做好“三定”,即片区定格、户口定位、信用定级,片区定格是指对责任片区要进一步进行网格细化,农村分局可以按照责任区—乡镇--村**进行网格化,县城分局可以按照责任区—街道—社区—路段四级进行网格化;户口定位就是所有经济户口都要按照责任区网格化的要求进行经济户口建档,把每一户户口都精确地定位在每一个网格内;信用定级就是责任区内的所有经济户口都要按照信用分类监管的要求确定出当前的信用等级。
(二)配好责任人。科学合理地为每一个责任区配好经济片警是抓好“网格化”监管的关键。配好责任人重点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力量对称原则,按照每个经济片警可承担300-500家市场主体的监管任务要求,每个责任区的人员配备与责任区的监管任务应该对称;二是素质综合原则,每个责任区内的经济片警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年龄结构、个人性格等方面尽量做到综合互补;三是依法管理原则,责任区既是一个工作的责任区域单位,又是一个执法管理的组织单位,在人员配备上要充分考虑执法管理的合法性,如日常执法必须在2人以上,加上考虑到处理其他事务或休息等因素,因此每个责任区应配备3-5个经济片警;四是有利于竞争原则,人员配备还要考虑到责任区之间力量相当或每个经济片警的监管负荷相当原则,以有利于组与组之间、人与人之间、工作与工作之间的良性竞争。
(三)落实责任制。全面准确地落实工作责任制是抓好“网格化”监管的基础,要按照责任区监管的要求把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组、每一人、每一天的日常监管工作中。具体要建立落实四项机制,一是建立落实责任区监管职能定位机制,就是明确责任区经济片警应该干什么,原则上经济片警要承担对责任区内各类市场主体的日常检查、户口管理、服务指导、信息采集、信用提示、消费维权、食品安全管理等工商管理职能;二是建立落实责任区监管工作程序机制,就是明确责任区监管该怎么管;三建立落实责任区监管目标任务机制,就是要明确责任区监管该做得怎么样;四是建立落实责任区监管协调运转机制,就是要明确责任区之间该怎样有分有合、高效协调地运转。
(四)搭好责任台。搭好责任台是指依托信息化手段,搭建一个责任区监管的网上工作平台,这是推进“网格化”监管的有效载体。首先,这个平台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功能齐全,要包括能履行责任区监管的所有功能;二是操作简单,以数字地图、图形指示等形式方便经济片警直观操作;三是与经济户口业务系统互连,使责任区监管平台中的信息与经济户口业务系统中的信息共连共享,使平台成为经济户口业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该平台要有三大功能:一是查询功能,以方便经济片警能及时查到日常管理中需要的所有经济户口信息;二是录入功能,使经济片警能通过该平台录入相关的信用信息;三是提示功能,平台能自动提升责任区内经济户口的信用情况。最后,该平台要包括三大内容,一是经济户口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个体户、市场、注册商标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案件发生及处罚情况;消费者投诉及处理情况;展销会、经纪人、广告发布登记情况;格式合同、拍卖活动、商标印制企业备案情况;放心店分布及备案情况等。二是经济户口信用情况:包括经济户口的信用等级及分布情况;各类相关的信用关注、限制、协助提示情况;三是工作预警提示:包括工作指导提示,如某企业内存信息已达到了申报著名商标的标准,平台提示进行行政指导;行政告诫提示,如某企业存在轻微违法,平台提示进行书面行政告诫;行政处罚提示,如某企业出资逾期不到位,平台提示进行虚假出资调查;工作不到位警示,如某区域的无照率超过5%,平台提示要加强无照监管等。
(五)算好责任账。算好责任账就是要建立科学的责任区监管绩效评价体系,这是推进“网格化”监管的保障。责任区监管的最大好处就是责任区之间、经济片警之间职能相同,责任相当,工作的好坏可比性强,有利于考核,有利于奖惩。因此,在实施责任区监管中更要注重对责任区监管工作的绩效评价,要对每一项职能工作都记好分、算好账,真正建立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良性考评机制。
三、实施“网格化”监管要抓好五个转变。
(一)监管能力从单面手向多面手转变。条线管理体制下的干部业务能力往往局限于分管的条线,对其它条线的工商工作往往是不精通、不熟悉,推行“网格化”监管对干部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干部必须熟悉和掌握责任区管理
涉及的所有工商工作业务。因此,要加强对干部的综合培训,提升干部的综合监管能力,使责任区经济片警从工商业务的单面手向工商监管的多面手转变。
(二)监管方式从线型监管向块状监管转变。工商部门成立以来大多遵循着线型监管的模式,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线型监管模式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监管职能分割、监管力量分散、工作效能不高、管理力度有限。推行“网格化”监管就是要把传统的线型监管模式向以责任区为主体的块状监管模式转变,变单职能监管为多职能综合监管,变一人管一事为多人管多事,变一事一管为多事一管,变人人管全部为一人管一片,从而提高监管效率、加大监管力度、延伸监管触角。
(三)监管指向从责任制向责任区转变。多年来,工商工作始终是围绕责任制展开的,责任制是指挥棒,责任制指到哪,工商干部干到哪,但责任制式的指挥考核,有时会影响甚至扭曲正常的监管工作,出现许多突击式、应付式甚至是放水养鱼式的畸形管理模式。推行“网格化”监管就是要把所有工作责任制融入到责任区监管工作中,在推进责任区日常监管工作中自觉地完成责任制任务,做好了责任区监管工作就是抓好了责任制任务的落实,因此工商监管工作指向要从围绕责任制向围绕责任区转变。
(四)监管效能从突击监管向长效监管转变。原有的按照条线确定、文件规定的一些专项整治、突击整治往往是“运动式”的,一年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专项整治,这个条线整治还没抓好,又要去抓那个条线的整治,往往是抓了这了整治,放了那个整治,整治一阵风过后,后续监管不跟上,违法违章行为反弹,管理效果不好。推行“网格化”监管,就是要改变和减少原有的突击式监管,让工商管理的各项管理职能成为责任区经济片警每天的日常工作,实现工商监管从突击监管向长效监管转变,提高监管效能,巩固监管成果。
(五)监管格局从单兵作战向合成监管转变。多年来,工商系统上下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工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得到他人的支持配合很少,平时的监管工作往往是单兵作战。在推行“网格化”监管工作中要着力改变这种单兵作战局面,要善于借助政府的、部门的、群众的力量为我所用,实现合成监管,提高监管工作合力。对责任区管理工作在经济片警“专管”的基础上,一要主动向各级地方政府汇报,引起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争取把责任区管理工作列入基层地方政府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实现政府“助管”;二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与相关部门联动加强对责任区内的市场主体的联合管理,如可与公安部门联合在大型社区和中心村建立工商警务联合工作站,做到监管互助、力量互补,实现部门“联管”;三要积极与社区进行信息互通,每个社区和村聘请一名兼职协管员,并建立网上互动工作平台,通过该平台,兼职协管员和群众随时可以把在责任区内发现的违法违章行为向工商部门反映,并对工商的责任区监管工作进行监督,工商部门对群众通过平台反映的问题立即采取相关管理措施,还可随时把在责任区监管中掌握的信用信息通报给广大群众,搭起工商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实现群众“协管”。
“网格化”监管这一监管新模式,需要以一种探索的精神、坚强的决心和有力的措施来推进,并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才能真正提高监管水平和效能,促进履职尽责,实现基层工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中国工商论坛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创新
第二篇:【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 促进基层规范化建设】
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 促进基层规范化建设————勐腊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周俊忠
今年以来,勐腊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基层建设年”活动中,按照“网格监管是抓手、人员素质是关键、职能到位是目标”的总体思路,狠抓工商所科学化、规范化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工商所规范化达标”活动,在工商所监管方式、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有效地促进了规范化管理,从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制度建设、基础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党建工作、精神文明以及勤政廉政等九个方面进行了考核验收,在这次考核验收中城关分局96分、勐仑分局91分,形成了“人尽其责、职尽其效、管理规范、工作有序”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加强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既是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一年来,勐腊县工商局根据州工商局基层规范化建设“六化五统一”标准,按照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四统一”要求,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以软件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为主要内容,结合全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在基层规范化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发
1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日益加强,工商所的工作也发生着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发挥基层工商所的职能作用,创建公平公正、和谐诚信的市场环境和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这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局积极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将网格化监管作为“两费”停收、促进“四个转变”,提高市场监管水平的重要举措,有效地提高了监管效能及监管水平。
一、领导重视,启动迅速
为高度重视网格化监管工作的推行,及时成立了网格化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分管副局长兼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网格化监管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对网格化监管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及经济户口信息分类均作了详细的规定。我局又多次召开各层次的会议,传达学习省、州局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积极引导大家对网格化改革模式的正确认识与理解。并积极帮助基层监管人员熟悉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推进规范化建设,打造工商铁军
一年来,我局结合基层工作实际,以开展“工商所规范化达标”活动为总抓手,围绕“立足规范,夯实基础,改善
环境,提高效能,树立形象”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强工商所的建设和管理,有效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发展。
(一)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组织领导这个保障
按照州局部署,我局从实际出发,印发了工商所规范化达标实施方案,成立了工商所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从工商所设置、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巡查制的推行、信息化建设、政务公开、干部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就规范化管理作了具体部署,明确了县局统筹与工商所努力的方向,落实了分管领导、各科(室)和工商所的责任,为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保证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目标能够真正实现,严格遵守并执行“阳关政府”四项制度,建立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县局将考核工作细化到所容所貌及干部的日常生活、执法活动中的一言一行,并将考核结果同科室和工商所负责人业绩考评和选拔任用挂钩,有效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制度建设,把握职责明晰这个前提
在工商所内部,我局按照“一人多能、一人多责、一人多岗”的原则,合理调整人员分工,各工商所分别设置了“三室一队”内部管理机构,明确划分工商所长、巡查组长、巡查员的任务及责任,理顺了职责权限,做到了机构设置科学化,职能运行程序化。同时,为了使工商所规范化建设达到
省局要求,我局根据各工商所自身条件、工作人员数量和管辖区域的不同,建立和完善了工商所的各类工作制度,设置了岗位公示栏、学习园地和工商所辖区示意图。各巡查组按照职能分工主要负责市场巡查、专项整治、受理和调解投诉、查办经济违法违章案件;内勤组主要负责注册登记、经济户口管理、台帐档案录入等内务管理工作。基层工商所结合各自辖区实际,在人员少、管理区域分散的条件下,内部做好职能分工,管理以块为主,分工负责、综合管理,实现内勤与外勤分离,登记注册职能与监管执法职能分离的动态监管机制。上述措施,不仅有效激发了基层执法干部的工作热情,也改善了服务环境,大大提升了工商所的执法形象。
(三)加强后勤保障,夯实硬件建设这个基础
为基层工商所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是保证工商所实现监管职能到位的基本条件。针对县局基础薄弱、经费紧张的现实,我局在人、财、物配置上优先考虑基层工商所,按照“全面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改善”的原则,挤出资金注重抓工商所环境建设和硬件投入,改善了工商所办公和生活环境。鼓励和引导干部职工不断绿化、美化环境,在楼道、会议室、办公室、院内张贴和悬挂或饱含哲理、或充满文化底蕴的字画、标语、展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文化氛围。
(四)强化教育培训,突出人员素质这个关键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实现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我局坚持“以人为本”,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不断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积极组织全员培训。县局党组认识到,州局组织开展的全员大培训活动为促进基层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必须切实抓住这一重要契机,推动勐腊基层工商工作跃上一个大台阶。为此,我局把培训的重点放在了基层工商所,优先对工商所人员进行培训。我局组织参训人员开展为期十天的网格化监管行动,以此解决一些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参训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
二是积极推行“两个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对基层廉政风险点和监管执法风险点防范管理这一新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将其纳入了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统一领导,组织科室所开展“两个风险点”查摆及防范管理工作,编制了《防范廉政监管风险》小册,带动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展,为促进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
总之,一年来我局通过开展工商所规范化达标活动,在州工商局的正确领导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局基层工作呈现出新的面貌和气象。高效务实、规范有序的工作状态正在勐腊县工商局逐步形成。我们坚信在州局的正确领导下,沿着规范化建设的科学发展之路,我们的各项工作都会取得更大进展。我们在为勐腊县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规范执法之路上,要给上级领导,地方党委、政府和勐腊县广大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答卷。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日
第三篇:以教育引导为先 推行网格化监管
以教育引导为先推行网格化监管
全市工商系统打击无照经营集中整治行动取得扎实成效
按照全省工商系统‚惩黑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10月26日至11月30日,洛阳市工商局以网格化监管为基础,以教育引导为手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查处取缔无照经营集中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无照经营户383户。引导办照147户,查处取缔无照经营116户,立案32起。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一、领导高度重视,行动部署周密
洛阳市工商局党组高度重视此项行动。10月26日省局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市局党组迅速召集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专题研究。要求全市工商系统将此次专项行动与贯彻落实全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相结合,将查处取缔无照经营与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相结合,将‚惩黑行动‛与搞好‚五个工商‛建设相结合,站位新高度、拓展新视角、树立新姿态,交出新成绩。市局监管科按照市局党组要求,迅速以内部明电形式转发了省局《关于在全省工商系统组织开展查处取缔无照经营‚惩黑行动‛的通知》,并召开了全市工商系统查处取缔无照经营‚惩黑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对集中整治行动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全市工商系统按照省局周春艳局长关于‚惩黑行动‛的批示要求,以教育引导为前提,以网格化监管为基础,完善辖区监管责任制,全面做好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工作。
为保证集中整治高效运行,洛阳市工商局成立了以党组成员、副局长贾玉民为组长,注册科、监管科、消保科、法制科、经检支队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惩黑行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惩黑行动‛中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行动安排和督察督办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集中整治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检查方式、检查内容和通报形式,确保此次行动取得扎实成效。
系统各单位也以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联席会议制度为依托,成立了各县(市)、区‚惩黑行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偃师市工商局以偃师市政府名义,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市打击取缔无照经营‚惩黑行动‛工作会议。全市12个乡镇和30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主管领导、各乡镇派出所所长、工商所所长、城中村和城郊村负责人共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偃师市副市长石小琳对此次行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会议成立了偃师市‚惩黑行动‛领导小组、下发了《偃师市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惩黑行动’实施方案》。省局监管处副处长何燕平、市局副处级调研员姚宏兴、监管科科长李在印对该市的专项行动进行了指导。
二、教育引导为先,坚持“疏”、“堵”结合为将集中整治活动落到实处,洛阳市工商局念好‚疏堵‛二字诀,着力破解无照经营监管难题。‚疏‛则重在‚疏导‛,以新版‚营业执照‛换发和新《个体工商户条例》施行为契机,加大对悬照经营的宣传和无证无照危害的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无照户抓紧时间办理执照。对于不了解法律规定的无照经营户,以教育引导为主,帮助其办理证照;对于条件限制无法办理证照的经营户,引导其转让店面或改变经营范围;对于生活所迫无力办理证照的经营户,帮助协调关系、分阶段实施,尽可能在缓解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终止非法经营行为。‚堵‛则重在‚治理‛,集中力量实行重点突破。对于明知故犯的无照经营户和拒不办照、暴力抗法的无照经营户,给予严厉打击,直至强行取缔。截止目前,全市工商系统共排查无照经营户383户,其中食品经营户45户、餐饮业经营户89户、农资经营户12户、修理业经营户10户、其它类型经营户227户。
三、推行“网格化监管”,完善辖区监管责任制
今年以来,洛阳市工商局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执法相结合的原则,推行市场网格化监管新模式,促使运动型、突击性执法向常态
化、长效化监管转变,为保证集中整治行动取得良好效果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对涉及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安全生产、公共娱乐场所、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领域进行了重点巡查监管。系统各单位对辖区进行划片定人,对片区管理员辖区内的各类经济户口进行了认领,并对市场主体进行了分类,依据监管的重点行业和重要商品设定了市场巡查频率。二是按照分包‚谁监管,谁负责‛、‚谁巡查,谁记录‛的原则,实行责任倒查,使监管任务落实到每一名负责同志,全面清查无证无照,做到不留死角,彻底摸底排查,坚决清理取缔。为保证此次行动规范化、科学化,各单位‚惩黑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专门对巡查情况进行了整理,建立台账,分类标记存放,逐步尝试建立‚网格化监管‛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督察暗访,确保取得实效
为确保次惩黑行动取得扎实成绩,市局成立了‚老干部督察组‛和‚专项检查组‛对系统各单位开展惩黑行动的进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明察暗访,对在行动中弄虚作假、推诿应付等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的,依法依纪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偃师市政府牵头成立了6个督查组,每周都对各乡镇、各职能部门开展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进行进行督查。孟津县工商局‚惩黑行动‛领导小组对各工商所开展‚惩黑行动‛中组织领导是否到位,执法检查是否落实,查处工作措施是否得力,执法成果是否明显,巡查记录是否规范等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
第四篇:山东省局在全市推行网格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监管模式
近日,山东省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关于推行网格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监管模式指导意见》,针对餐饮服务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四品一械)的生产、流通、使用不同环节,分别实施以专业化、网格化的差异性监管模式。
推行专业化与网格化相结合的监管模式,是一项在全系统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它以强化监管责任落实为手段,以合理配置监管资源为基础,以提高监管效能为目 的,是新形势下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需要,是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机制、更好地履行各项监管职能的需要,是实施科学监管、提高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和水平的需 要。
网格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监管模式:一是建立起多级网格。各县(市)区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划网、网内履职、层层落实”的工作方针,以及“边界 明确、工作量相对均衡、相邻网格间便于协作配合”的原则,根据本辖区特点、监管力量和监管对象的分布,将本辖区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二是组建专业化队 伍。在现有监管体制和事权划分不变的前提下,按照“整合力量、分级负责”的思路,加强对市和县区现有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生产环节监管队伍的 整合、培训、管理、调用,发挥整体优势,形成相对固定的专业监管队伍,组织开展专业化监管。三是完善五项制度。即:监管责任制度---自上而下逐级明确责 任,做到责任到人;日常监管制度---明确专业化与网格化监管的具体内容、要求等,大力推行标准化执法、精细化监管;案件查办制度---推行一体化执法,加强风险防控工作;评价考核制度---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和办法,严格考核奖惩;责任追究制度---制定责任追究办法,严肃追究 失职、渎职等行为。
第五篇:网格化监管方法
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方法
网格化监管概念
网格概念是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资深科学家Ian Foster于1998年在其著作中提出的。Ian Foster的定义是:“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组新兴技术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为科技人员和普通百姓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交互性。互联网主要为人们提供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通信功能,而网格功能则更多更强让人们透明地使用计算、存储等其他资源。” 网格的根本特征是资源共享和分布协同工作。近年来网格研究和应用的主体在科学计算领域。网格技术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便产生了网格化管理思想。
网格化管理在国内最早见于网格巡逻。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首创城市网格化管理,于2004年10月22日开始在东城区试运行,国家建设部充分肯定了这种管理探索并于2005年7月提出了推广意见。城市网格化管理主要通过“万米网格”“城市部件管理法”和“城市事件管理法”(3概念见后附注)完成对城市中管理目标的信息管理。但网格化管理作为处理复杂管理事务的一种新兴管理模式,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对网格化管理应用的诸多关键问题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理论
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理论监管理论由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安全生产监管业务、监管任务的网格化部署与实施3部分组成。
1.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
网格化监管体系是以各级政府监管网格为基础结构;以政府纵向分级负责、部门纵向分级监管、部门横向分工监管、属地为主实施管理、行业实施指导为基本指导思想,以基于多级监管网格的业务管理、业务监督、信息报告与反馈3种互动关系(或称网络体系)的有机统一为基本运行机制,切实支撑各级政府承担起法定监管职责,推动政府监管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的网格化运行基础架构。
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是用于承载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监管网格、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责任、监管保障、监管授权、运行机制7个方面。
相应地,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的建设内容包括划分监管网格、确定各级监管网格监管主体、梳理各级监管网格监管对象、对各级监管网格进行监管责任分解、落实各级监管网格监管运行保障、在各级监管网格中进行监管授权(分解并部署任务)、确立网格化监管运行机制等7个方面。同时,针对地市级监管网格内某些监管对象(如市直企业、省驻市企业、中央驻市企业等,按法律规定,对其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由地市级网格直接负责)建立责任网格,方便信息传递,以强化其对所辖二级单位、三级单位等下级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责任。
地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下。监管网格
安全生产网格可分为两类:监管网格和责任网格。监管网格是政府履行监管职责的载体和基础;责任网格是管理主体履行管理责任的载体和基础。本部分阐述监管网格。
监管网格包含物理网格和逻辑网格两个层面,它是物理网格和逻辑网格的有机统一体。其中,物理网格是有实际地理边界的格,而逻辑网格用于承载监管责任。不同的逻辑网格叠加到同一物理网格,分别代表不同的监管责任。物理网格使得逻辑网格具备在本物理网格内区分监管责任的能力,从而为实现责任分解与业务部署的同步提供了基础机制。
划分监管网格是构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崭新格局的第一步。安全生产监管网格(物理网格)划分,主要采用行政区划界线作为监管网格边界,保持与行政区划的统一;作为补充,经济功能区按实际管辖范围划定监管网格边界。这样,各级监管网格根据划分方法的不同区分为行政区划网格和经济功能区网格。以地市级部署为例通过在全市范围内按市级、区市级、镇街级三级进行政府监管网格划分结合对横向部门监管责任分工的考虑可有效贯彻“政府纵向分级负责、部门纵向分级监管、部门横向分工监管、属地为主实施管理、行业实施指导”的思想,从机制上实现由监管业务导向驱动的条块整合。
监管主体
广义地理解,监管主体的确定过程反映了对监管机构和领导在各级监管网格中的分工过程。监管主体从机构层面看,包括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其他部门两类;从领导层面看,指在每个监管网格中,要明确网格化监管主要领导(某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某级政府的分管负责人)和具体领导(某级政府中某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监管对象
监管网格中的监管对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该网格的直接下级网格,第二类是该网格直接管辖的企业,第三类是该网格直接管辖的其他对象,如:学校、医疗机构、社团、体育场馆、旅游景点等非企业类对象以下简称为第三类对象。作为监管对象的企业及第三类对象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其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监管责任
监管责任分解过程的实质是在监管主体(监管人员)和监管对象间建立对应关系。根据安全生产法律的规定,各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要严格落实 “一岗双责”,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责。各级政府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和承诺书。在网格化监管体系中,需要将这些法定责任分解到具体网格,对网格中的每个监管主体、每个工作人员结合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其网格化监管职责,明确其所负责的具体监管对象,以便为具体任务授权提供基础条件。
监管保障
网格化监管运行保障包括人员编制、设施装备、工作规范等内容。需要落实每个网格中人员组成、装备设施配备等基础要求,落实对每个网格中人员的素质要求,落实具体任务所涉及的行动措施、工作规范、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
监管授权
监管授权是任务部署的具体方式。需要根据监管责任将分项任务部署到各级网格中的各监管主体和各监管人员。
运行机制
网格化监管运行机制涉及对三种互动关系的把握和处理。这三种互动关系分别是:以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管理性业务的流转和处理为特征的管理网络体系;以投诉举报、督查督办、内部监督、绩效考核等监督性业务处理为特征的监督网络体系以及以信息报告和反馈为特征的信息网络体系。2.安全生产监管业务
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涉及两类业务:第一类是管理性业务,包括基础信息管理、专项监管、综合监管、应急管理、培训教育、隐患排查、执法监察、治理跟踪、事故处理、行政审批等;第二类是监督性业务,如,投诉举报、督察督办、内部监督、绩效考核等。这两类安全生产监管业务均以强化基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特征。
3.监管任务的网格化部署与实施
将安全生产监管业务部署到各级政府监管网格中的一种可取的方式就是以监管任务方式进行部署。
监管任务
监管任务是监管业务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如,专项监管业务可表现为企业主体责任评级、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评级、特种设备检验质监部门的专项监管业务等监管任务;再如,隐患排查业务可表现为日常检查、专项检查、执法检查等监管任务。随着形势变化和对安全生产不同监管侧面的关注,以及国家、省对安监工作的新要求,新的监管任务会不断提出。
监管任务的网格化部署
监管任务在各级网格中的部署是运用网格化监管体系开展监管业务的具体实践的起点。任务可由不同层级的监管网格发起,并对下级监管网格分解。
具体来说,将一项监管任务部署到各级监管网格的方法是,通过任务分解,将分项任务部署到具体网格,根据各级监管网格的监管责任分解,确定各级监管网格中该任务的监管主体(指明什么机构、具体哪位领导)和监管人员;根据对各级监管网格中监管对象的梳理成果指定该任务涉及的由特定监管主体和监管人员负责的监管对象及细分的分项工作任务;明确各级监管网格内工作目标、监管要求(如,任务完成期限)、监管反馈的时限要求如(工作目标完成信息的交流时限)、工作规范、行动措施和考核标准;检查各级监管网格中执行该任务所需的监管运行保障情况并做好准备。
监管任务的实施
任务自上而下分解完毕后,即可利用已确立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运行机制,结合执行该任务的具体业务流程开展工作,组织实施。
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信息化方法
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系统是以落实政府监管责任为目标,以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的信息化及安全生产监管业务网格化部署实施的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政府监管业务系统。
1.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系统作用
首先,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系统将网格化监管体系信息化——包括将监管网格划分成果信息化;将监管主体(本级网格涉及的部门和领导)和监管人员信息化;将监管对象(包括本级网格直辖企业、第三类对象和直接下级网格涉及的部门和领导)信息化;将监管主体和监管人员的监管责任信息化(包括目标责任书、安全承诺、所负责的监管对象,明确的监管责任是监管授权的基础);对网格内的监管运行保障内容(队伍人员编制、装备设施配置、标准规范建立等)落实并信息化;将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运行机制信息化(规划为管理、监督和信息三大模块,其中管理、监督模块负责监管业务流转与处理,信息模块负责统一信息展现)。网格化监管体系被信息化后,可为各种安全生产监管业务的信息化提供基础架构。
其次,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系统可将安全生产监管业务信息化。即将具体的管理性业务、监督性业务逐渐实现为信息系统中的一个个业务处理功能,如,一级功能有基础信息、专项监管、综合监管、应急管理、培训教育、隐患排查、执法监察、事故处理、行政审批、投诉举报、督察督办、治理跟踪、内部监督、绩效考核等;再如,对专项监管功能而言,二级功能可有主体责任评级、安全标准化达标评级、特种设备管理等。再如,对于应急管理,二级功能可有重大危险源备案、应急预案备案、应急资源管理、应急培训信息、应急演练信息、预警预测信息、事故救援信息等;对于应急资源,三级功能可有应急专家管理、应急队伍管理、应急装备管理、应急物资管理等。随着开发的持续深入,系统将可对各级监管网格安全生产日常监督管理业务提供广泛支持。
再次,通过在各种监管业务过程中推广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系统应用,可积累大量动态数据,从而建立起各种动态信息数据库,如隐患数据库、应急数据库、执法监察数据库等等,为数据的有效利用和价值挖掘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开发统计分析功能并结合地理展现方式,可有效支持对整体安全生产形势的把握、对安全生产不同侧面的评估、预测及对各种行动措施的决策。
2.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系统建设方法
系统建设总体策略以地市为例,在全市建设一套信息系统,市级集中部署(可部署在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府内网或专网运行,按网格分级授权,严格身份认证。区(市)、街(镇)不单独建立信息系统,只需具备访问市级系统的条件(终端电脑、政府内部网络、用户授权)。
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坚持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易维护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兼容性、标准化原则。
系统功能设计
附注
万米网格是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实施城市管理的基准单元,以1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城区划分成具体的网格状单元。每个“万米网格”长100米、宽100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一个网格一个代码。将所划分的“万米网格”组成一个整体的管理责任单元,在空间上和组织层次上形成市、街道、社区各自的网格化管理责任范围,实现管理区域的无缝拼接,消除城市管理盲区。每个“万米网格”配备若干名巡查监督员,负责对网格进行巡查将发现的问题通过PDA(城管通),以电话、短信等形式传输到数字城管信息中心,实现对“万米网格”的信息采集。
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城市市政管理公共区域内各项设施,作为城市部件,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城市事件管理法是把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环境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事情和行为作为城市事件,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事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
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