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资源型企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及基本思路[推荐5篇]

时间:2019-05-15 12:2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资源型企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及基本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资源型企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及基本思路》。

第一篇:浅论资源型企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及基本思路

浅论资源型企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及基本思路

何永刚 周宇

资源型企业是指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经济活动部门,这类企业的运作特点和效果与自然资源的赋存状况密切相关,在一定时期,凭着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企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市场机制的转换,尤其在经济体制(包括其惯性)和贸易分工格局的束缚下,企业经济活动呈现出“五低、三高”的突出特征。即经济市场化程度低、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低、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价值低、产业结构高度低,资本系数高、资源耗损高、环境代价高。因此,深刻剖析资源型企业的自身优劣势建立转型动力机制,才能顺利转型。

一、资源型企业转型的动力机制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如下图),资源型企业作为严重依附于自然资源的平均成本逐步上升的企业,本身的发展是建立在自然资源不断消耗乃至消失基础上,所以必然会走向衰弱与死亡,企业转型将是一个必然结果,这就要培育“体制变革——政策推动——技术进步——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推动企业转型,减少震荡。

1.体制变革

适当的制度安排是经济活动合理化的根本前提,也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诱导力量,因而体制变革在资源型企业转型过程中具有更加本质的意义。

体制变革的根本是实现产权明晰、产权独立。企业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国家劳动分工的要求,而且要实现微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只有企业真正成为经济利益的主体,增进经济效益、降低物能消耗、提高产品档次、减轻环境污染等目标才能得到保障。这时,资源型企业便会走出单一化资源开发和生产的窠臼,步入高效低耗、延伸加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加快银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步伐,优化企业资金渠道和降低企业税负,并根据资源型企业转型的要求,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建立起高效、有序、公正的新型经济体制。要实现政府主导型经济向企业主导型经济的转变,使企业成为经济活动和技术创新的主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要在市场机制的强有力作用下,促进加工型经济的发育,加快资源型经济的改造,提高经济转型的效率和效果。需要指出的是,要充分注意制度变迁的成本问题,强调制度变迁的渐进性、有序性和可靠性,确实降低实施成本和摩擦成本,使制度变迁成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为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济活动中外部不经济问题,需要改革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会计制度,逐步将资源环境纳入企业生产成本。同时要尝试建立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从制度上预防不可持续发展活动的发生,促进粗放型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加快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步伐。

2.政策推动

经济政策的目的在于促进经济活动的竞争性、公平性、有序性。资源型企业的转型过程,需要相关政策的配套和实施,以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规范和限制作用,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层次抬升、素质改进和能力强化。

日本、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依靠合理的经济政策推动国家工业化进程,取得了明显成就,其经验值得借鉴。资源型地区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实际,在科学的政策目标导引下,制定较为完善的经济政策体系、有效的经济政策手段、便于操作的政策执行程序,一方面对经济活动,特别是产业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另一方面,对市场进行补充和规范,确保经济活动的秩序和效率。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相应的产业(组织、规模、结构、布局)政策和财政、税收、价格、投资政策以及资源、环境、技术政策,积极支持生态型产业、高科技

产业、弱质产业、瓶颈产业、先导产业,限制和淘汰高污染企业、依靠落后技术的产业、大量浪费资源的产业、长线产业、耗费稀缺资源的产业等。在此过程中,要施展政策的倾斜、优惠和重点扶持效应,通过政策诱导和引导经济要素,特别是稀缺资源向某些战略产业、主导产业流动和集中,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实际上,就是借助政策干预,改善供求关系和贸易格局,降低投资风险,不断提高投资回报,扶植和推动重点产业(尤其是加工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3.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具有刺激需求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新兴产业发育、改变国际和区际竞争格局、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等多重作用。在资源型地区,技术进步能力薄弱,产业技术层次较低,经济转型必须依靠技术的创新开发和技术成果的应用。

技术作为新产品开发的加速器、整合者和催化剂,是工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技术水平和技术的复杂程度构成了产品和服务的比较优势。区域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开发和利用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能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把技术进步放到首要位置。

对于资源型经济而言,应当根据产业经济特点,建立多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具有弹性的技术开发结构。既要在关键产业(特别是资源型产业向加工型产业转化升级过程中)扶植战略性创新,也要在重点产业实行增进性创新,还要在其他发展领域采用技术跟踪和模仿策略,普及推广各种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充分利用有限甚至是短缺的资源,推进技术创新,加快技术开发,提高产业活动的技术层次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有效推动经济转型进程。

资源型地区应当从企业和政策两方面入手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一方面,要通过内在利润、买方市场的需求、投资风险强制和企业家们自觉、负责的行动,在企业内部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另一方面,发挥政府在培育技术市场尤其是新兴技术市场的先导作用,在新技术开发中形成投入→培育→推出→再培育的机制,实现对技术进步的引导。

4.企业发展

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塑造具有活力的微观经济基础,而转型的关键则在于资源型企业发展类型的转变。具体来讲,就是使数量消耗型企业、速度效益型企业,向质量效益型企业和生态经济型企业转变,把那些大量消耗资源、严重破坏环境的企业,改造成为更加依赖技术和知识创新,并能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的企业。

企业家资源是企业转型的一个主要瓶颈,资源型企业难于顺利转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家群体的缺失,没有好的“掌舵者”与“领航人”,所以不要先盲目寻求外来资金、政策支持的帮助,而是要“规划题材、聘用专才、营造环境、选好掌门”,把好的方丈请进来,才能把转型的“经”念好,否则领导者才不堪用,难当大任,会由于转型战略出现偏差导致转型不成功,再好的政策、再多的资金也无济于事。而世界上许多知名的大企业如诺基亚、GE、Intel、苹果公司能够成功、成为典范,其中要诀在于转型时都有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熟稔市场、勇敢果决的领导者。

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也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实行生态管理、管理体制的“绿化”,规范资源型企业的开发行为,促进生态企业建设,使产品创新、生态经济综合决策成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企业发展类型的转变,将会使产业升级机制从以计划配置为主,转向以企业自主的结构调整为主,在更大程度上依靠企业的自主性行为。企业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寻找自身位置和发展空间,使生产结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结构,并在企业的相互竞争中,实现产业升级和层次跃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资本运营策略和效果,显得十分重要和关键。

二、资源型企业转型的基本思路

1.转型的着眼点

在市场化全面推进的过程中,资源型企业的经济地位每况愈下。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化生产与区域综合发展关系处理失当,区域经济竞争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经济效益不佳。有鉴于此,必须对区域经济开发模式进行革新,实行资源型企业转型,尽快走出由单向度、高强度资源开发而引致的“经济—环境—资源多重发展锁链”。

资源型企业转型的着眼点是处理好专业化生产、综合发展、经济效益、后续发展能力、资源环境代价之间的相关关系。通俗一点讲,就是既要对国家负责、又要对百姓负责、还要对子孙负责。专业化生产部门是根据全国劳动地域分工的要求,依托资源优势所发展起来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全国经济布局总体发展的需要,按照比较优势和区域分工,发展专业化生产是必要和有益的。

然而,专业化生产不可能也不应当代替区域的整体发展。甚至可以讲,专业化部门只有有机地融入到区域经济体系之中,才能有所作为,实现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强调的是,经济转型所要求的区域综合发展,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而全”、“大而全”,而是在对区域综合优势全面审视、权衡之后,有重点、有关联地实行系统开发和深度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注意经济增长的质量,注意产业之间的关联带动和协调发展,谋求结构高度、结构弹性和结构效益。只有做到这一点,即经济效益、综合发展和后续能力的统一,才是对当地百姓真正负责的态度。一般而言,资源型产业(尤其是采矿业)大多是高度耗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高度专业化生产有时会付出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这是由单一生产目的和粗放开发方式共同作用所造成的。资源型企业转型要求有效减少资源耗损、降低环境污染,大力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在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的许可范围内,安排开发活动。毫无疑问,只有这样才能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子孙后代留下合适的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2.转型的主攻方向

对于资源型企业而言,面临着资源环境危机与痛苦转型的双重压力,企业发展要解决两大历史性命题,一是结构转换,即提升产业结构高度,二是体制转换,即资源配置方式和相关行为规范的改进。可见,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体制的转轨,核心则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转型。

产业结构体现为产业部门之间的量态和质态关系。企业转型的首要目标是使产业结构趋于协调,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基本目标是实现产业结构的协调化和高度化,重点是传统支柱产业的升级延伸和新型主导产业的培育发展,以及产业关联、产业组织、产业技术的同步递进。也就是说,促使单一化、刚性化、低层次产业结构向综合性、弹性化、高层次产业结构的跨越,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效益。

体制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及其相关的行为规范体系。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技术进步的进程和产业之间的配比关系。资源型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最为深刻,资源型经济及其与加工型经济的分野甚至可以说是传统体制长期作用的必然产物。因此,体制转轨,即由更加市场化的体制替代单一的计划体制,同时实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国有企业产权独立化、明晰化,成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主体,将会极大地改变资源的流动、组合状况,促进资源型经济的转型。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部署对于资源型区域而言显得更为重要。资源型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粗放型、数量型、速度型、外延式、消耗式、污染式,增长方式的转变,无疑是转型的根本标志之一。注重内涵发展,降低物能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减轻环境污染,显然是经济转型的题中之意。

3.转型的目标

区域分工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区域已经成为经济利益的主体,资源型区域与加工型区域的分工,不仅体现在经济职能和专业化方向的不同,而且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即经济地位的巨大差异。实行资源型经济企业,意味着要彻底改变区域利益受制于区域分工格局的状况,使得资源型区域由后勤部、装备部转为作战部,变“被动式”增长为“主动式”发展;使得原先单纯的技术层次和利益层次的分化,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动发展和区际利益共享体系。

产业结构目标:产业结构调整是企业转型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主要包括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延伸转化,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成长壮大,产业素质的改善提高,产业层次的抬升跃迁。实际上,经济转型的过程即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过程,核心是提高产业结构高度、增进产业结构效益。

发展能力目标:实行资源型企业转型不是要追求短期效益,而是要建立更加有效和更具活力的经济体系。因而,资本积累和增值、再投入的能力,收入分配和经济利益的调节能力,资源的动员和优化配置能力,科技、教育、体制、管理、决策、意识的支撑能力等,无疑是转型目标不可或缺的内容。

环境资源目标:资源型企业以对资源(特别是不可更新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特征,这种经济显然是低效和不可持续的。资源型企业转型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恢复和保持生态承载能力,把经济活动建立在坚实的资源环境基础之上。也就是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资源更新能力不断得到强化,环境状况得到有效好转,生态质量更加适应经济和人民生活的要求。

总之,资源型企业过去承担了大量的历史重担,为我国及各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经济的发展与本身的行业特点,资源型企业逐渐适应不了现代经济竞争,表现为企业老化、模式老化、人员老化、结构老化、组织老化。企业要焕发新春,只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大胆创新,突破思维惯性,制定科学的改革战略,找准市场定位,一定可以走出一条新路来。

第二篇: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基本思路

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基本思路

早在03年,资深区域经济研究专家王青云先生就做出深入调研和研究,是业内较早的城市研究经济专家,摘取其精华与好友一块分享,在此再次感谢王老师。资源型城市,对于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结合国内外经验和我国资源型城市自身特点,国家应该支持其加快经济转型,并得以快速发展。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基本思路是:

1、以加快推进“四个转变”为总体指导思想。推进“四个转变”就是加快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方式转变、资源导向型思维向市场导向性思维转变、单一主导型结构向多元化主导型转变。

2、把“拓宽资源开发领域、拉长资源产业链条”作为接续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提高主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加快相关资源的利用开发。一是大力提高主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国家要促进厂矿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政策;三是进一步整顿矿产秩序,坚决取缔非法的小矿,为大型矿山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环境。

3、根据在全国城市体系中的定位、自身特点和市场选择发展替代产业。一是根据国家对城市的功能定位进行发展,二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资源来发展特色产业,三是城市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应由市场来决定。

4、充分发挥资源型企业与城市政府两个积极性。资源性城市主要依托资源型企业发展起来的,所以还要依赖于其自身发展。一方面企业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做强做精产业;另一方面要有长远打算,发展资源深加工及其他产业,实现多元化,降低市场竞争冲击;第三个方面,政府要转化职能,变机关为服务,和当地社会融为一体,共谋发展。

5、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转型的重要途径。吸取外来资金是发展自己的一条重要途径,资金带来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管理和理念,对城市经济转型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至于近年来出现的政府急功近利行为,造成了城市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错误,也要引起管理者们的注意。因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及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需谨慎才是。

第三篇: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

作为一类特殊类型的城市,资源型城市为建立国家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在提供基础原材料、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是围绕矿产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等,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发,资源储备日益枯竭,开采成本急剧上升,生态环境恶劣,大量富裕人员被迫下岗,这一系列现实问题困扰着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型城市的生存与发展不仅自身面临新的挑战,而且直接关系到城市体系乃至区域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大局,由于资源型产业在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单纯依靠市场导向再进行资源配置和产业转型难以达到有效的转型目标,因此,政府的干预、推动和政策扶持便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一、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经济、社会、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系统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世界性难题,它以原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为出发点和主导,并由此引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变化,是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等多要素的时空耦合,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城市发展之路

在进行资源型城市、城镇、新农村建设体系转型规划时,应围绕构建创新型区域思路规划,集中有限资金,吸引优势产业的发展和集中,在发展初期不过分强调各城镇的协调统一,而是围绕创新型区域建设思路,尽力发挥各自的优势,之后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小的调整和投入实现创新型区域间建设的整体协同,最终实现创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按照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过去以分散形式解决职工居住的建设方式已经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必须朝多功能、集约式的城市建设方向更新和转化。

2.学习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先进经验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国外资源型城市通过多元化经营实现转型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如德国的鲁尔区煤炭基地在转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府干预方式;欧洲则立足于市场经济,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欧盟模式”等。其中不乏与铜川的经济体制和转型方略接近的国家和城市,因此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

3.选择适当合理的支柱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及延伸产业链,结合区域具体情况,发展替代产业,促进城市与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目前铜川大型工业企业单位有4个,中型企业13个,工业总量小,基础薄弱。地方工业现有工业规模远不能解决煤炭产业萎缩所带来的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同时,如果新增大型工业项目,必然会带来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因此,在实现产业转型上应另辟蹊径。利用铜川距离西安60公里的区位优势,加强与西安融合,坚持创新型区域建设布局的思路;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作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1)坚持创新型区域建设规划的战略。构建创新型区域,是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战略定位之一,机遇难得。在铜川建设创新型区域,不仅反映了投资西安成本过高,还反映了一些中产阶层向往郊区安静生活的愿望。那么建立创新型区域,就必须要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建立区域内土地使用、融资方式和方法、产业政策引入、辖区管理、人才使用等的创新规划,从而促进铜川作为中西部商贸物流中心、中产阶层购置产业及房地产业开发基地的整合。

其次是发挥西安特大西部中心城市辐射功能,把地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介机构作为创新 型区域内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利用国有大型企业,帮助提高县区经济,作为创新型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后盾;加速推动和扶持区域内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使其逐步形成具有持久竞争力和足够辐射力度的产业,作为创新型区域的内在动力。从而形成创新型区域发展的新战略,支持创新型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此,需要专题统筹规划。组织编制建立铜川创新型区域内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的规划。硬环境主要是科技基础设施,软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信息化、城市化(包括社会历史文化和制度环境)、别墅群(或房地产业)旅游基地开发区、商贸物流基地开发区等七个专题规划,统筹构建整个铜川创新型区域的发展蓝图。

(2)突出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集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的农业;是高效、高科技的农业;是绿色的、观光的农业。现代农业追求的目标,是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铜川苹果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已经日见成效,因此可以大力发展以苹果产业为核心,大樱桃和核桃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并逐步延长其产业链。

(3)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要重点围绕创新型区域规划战略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要把发展现代流通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这从某种意义上讲,流通比生产更重要。要大力推行连锁经营、超级市场、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着力引进和培育中介公司,加快培育城乡经纪人队伍,用新的手段赢取市场,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坚持用现代服务技术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市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咨询、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等第三产业。

4.加强城市转型人才队伍建设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构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优势。一是加大对新型产业需要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培养产业转型需要的各类人才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逐步形成层次高、规模大、覆盖面广、辐射性强的人才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加强法制建设,确保人才竞争公开、公平、公正,促进人才资源高效、充分、合理配置和流动,充分调动基层特别是企业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积极性,构筑起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优势。

5.倡导生态文明的价值观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长远目标是能够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和价值观。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指导思想,它要求工农业生产、人口生产、社会消费、科学技术发展相互协调。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项活动都应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为此,资源型城市必须在转型的过程中开展生态文明观的宣传活动,激发全社会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视,引领全社会对以环境换发展的发展理念进行反思,形成全社会的生态伦理和环境道德,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强化,引导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只有这样,在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支配下,资源型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6.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具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发展资源型城市的文化产业不仅能培育城市转型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而且还能推动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资源型城市的顺利转型。资源型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要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依托自身的文化资源进行推销,使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铜川是西安向北部开发旅游业的前沿城市,具有吸引西安游客到铜川旅游休闲的强大实力。由于铜川以药王山文化、耀州瓷文化、佛教文化、山水文化等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依托,其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比西安东、西线游具有更大的文化旅游发展潜力。西安东、西线旅游多是人文景观游览。而铜川的旅游资源优势在于:红色旅游极富革命教育启示性;药王山孙思邈文化,可以使游人了解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精髓;耀州瓷文化,令游客在欣赏精美古代瓷器的同时了解我国瓷器发展的文化及历史。因此需要全面规划,逐个、重点突破,形成网状旅游线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以及枯竭矿区旅游等,以文化为主导的旅游产业并积极扶植一批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着力构建地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发展重点突出、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结语

历史上,资源型城市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由于城市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分依赖,随着资源的渐趋枯竭,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大多面临着“矿竭城衰”的命运。如何摆脱这一命运,实现成功转型,成为摆在各资源型城市面前的重大课题。铜川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是实现产业调整和发展战略布局调整,而根本是规划和观念、思维方式、发展观等文化层面因素的转变。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改变,思维方式的转换,资源型城市难以实现真正的转型。

签发:李忠义

核稿:谭静池

撰稿:铜川调查队 李翔

第四篇: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分析

文章标题: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分析

一、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资源型城市是随本身丰富的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利用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城市。我国存在较多的资源型城市。据统计中国现有矿业城市178座,占到全国城市总数的1/4以上。这些矿业城市按其开采年限,可分为幼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三种情况。其中有29座城市发展时间不足20年,属于幼年期矿城;有131座城市建市在20-50年之间,步入中年期;还有18座城市建市时间超过50年,进入了老年期。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体力和生活方式,一个城市亦然。也有其少年、中年和老年,也应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部矿业城市中,有1/10的城市矿产资源开始枯竭,如辽宁的阜新市、甘肃的白银等,已经亮起红灯,开始了从资源丰富型城市向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滑落,开始面临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就业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急需转型,重振雄风。资源枯竭的定义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情况。按此分类,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划分为发展型、警戒型和危机型三类。其中第一类约有20多个,正在成长,前途风光:第三类也约有20多个,日子十分难过;其余的都在第二类之列,再过10-15资源开始枯竭,属于眼下不急,马上就难过的境地。全国有95座高度依赖矿业的资源型城市,其中58座是煤城。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解决好认识、规划和环境和调产问题。资源是资源型城市的立身之本。资源型城市过去得以笑傲天下,依靠的就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所谓人无我有。比较那些资源缺乏的地区,相对来讲处于较为优越的地位。但是,正因为如此,资源型城市大多依赖资源的开发,只是在扩大资源开发规模上想的办法比较多,在资源的深度加工上作的文章少。对本地优势资源以外的产业涉猎更少。过分依赖资源,靠山吃山的想法和做法都非常有市场,并且显得十分合理和可行。可是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他的可利用程度也是受到限制的。一味靠山吃山,结果必将是坐吃山空,资源枯竭。要想使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走上正确道路,首先要设法改变根深蒂固的单纯依赖自然资源过日子的思想。这方面的难度很大。但是不做就无法改变人们的认识。认识不改变。走转型之路就可能成为空话,或者被淡化和边缘化。其次我们要未雨绸缪,尽早对城市的发展和转型进行规划。俗话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如不及早动手,现在那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资源是有限的,不停的挖总有一天要采完的。我市的煤炭资源按现在的开采强度,大矿不到50年,盂县15年左右,郊区不到10年,平定也只是30年。而且现有的资源我们也不能吃干喝净,总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余地。第三、要尽早发展接续产业。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势在必行。就好象人要老一样,资源型城市也要老的。我们人老了要享受社会保险,城市呢,就必须发展接续产业,延缓他的寿命。造成空气污染,影响全市的城市形象和人民身体健康。已经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需要大量资金治理。我市的支柱产业是煤炭,经济结构缺乏足够的弹性和回旋余地,对付市场波动乃至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一旦煤炭市场价格发生下滑,全市的经济马上围绕之发生不良后果。所以我们无论煤炭市场好与坏,都必须坚定调整产业结构的信心和决心,市委确定的建设两个基地,发展六大优势企业的方向不能动摇,速度不能走慢,步伐不能停止,更不能倒退。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可行的办法

(1)要走科学发展道路。资源型城市转型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循环经济之路。变废为宝。大力发展综合利用,大量煤矸石,粉煤灰和工业废弃物要充分用起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吃干榨净。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增加其附加值。要走自主创新之路。过去我们走的是拼消耗浪费资源的路子,但是我们的资源储量和人口数量都不允许再走下去。要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我市去年的18项技术创新项目达效后就可以新增销售收入2亿6千万元。如有意识的加大扶持力度。将会产生更大效益。

(2)要早做规划,科学规划,合理规划。作好规划。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引进新项目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环境因数和环境容量。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变企业与环境保护的对立关系为互助关系。

(3)进一步加强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宣传力度,增强市民对城市转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家献计献策。

(4)要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人才缺乏是我市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人才老化和人才断档尤为突出。我市是山西省高考大市之一,每年外出到外省就学的人数以千计,恢复高考以来先后输出上万名大学生。由于我市发展速度较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相对滞后。加上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活条件环境不尽人意,他们大多选择留在外地和国外境外。培养了没回来,为其他地区作了铺路石。可是要从另一

方面看,这样也未必全是坏事。这些人在外面经历风雨和考验,有着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他们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人才库。虽然他们人在外,但是对家乡还是有感情的。对他们要作到不为我所有。

(5)民营经济在转型中要起到排头兵的作用。充分发挥一切积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放开手脚发展非公经济。真正落实中央36条。消除发展民营经济的障碍,作到法无禁止既自由。要着力培养高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发展高速成长的“瞪羚企业群”。

(6)国企要做转型的主力军。**是资源型城市。开发资源型国企占的比重很高。其中煤炭企业的人数和产值在全市占有突出地位。煤炭作的贡献很高,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全市的发展。国有煤炭企业责无旁贷地应该承担起转型的责任。其应该按照现代企业的模式和要求,加大改革的力度。促进其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加快主辅分离,减少办社会负担,在煤炭主业以外多元化发展,逐步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单一结构,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避免煤兴企兴,煤落企衰,进而造成煤盛城兴,煤竭城衰。市委市政府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并且在支持煤炭主导产业的同时针对性的制定了调产的战略,并逐步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5年确定的23项重点调产项目中已有13个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可以年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下面要做的就是在煤炭市场看好,价格高扬的时候,要坚持不懈的支持调产项目达产达效。

(7)借鉴国外成功转型的经验,为我所用。老工业基地重振,尤其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过中遇到过的一个共性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德国的鲁尔,法国的北加莱地区的转型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做法大致有几条:

一、高层次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老工业基地重振;

二、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对矿工进行免费转岗培训;给矿工进行创业咨询同时提供小额优惠贷款;允许不够正常退休年龄的矿工提前退休并给以较高的退休待遇,并对其免费培训。创造再就业条件;确保矿工的医药费来源,并对职业病进行免费治疗;由国家出资对矿区旧房进行改造。

三、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资源枯竭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进行生产力布局时优先在矿城布点;同时给予价格补贴、税收优惠、投资补贴、环保资助、增加研究和发展补助等措施支持矿区。

四、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外来投资。

五、建立培养从事老工业基地重振的专业队伍。我们是资源准枯竭城市,应该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和做法.(8)要选好项目。说千道万,这是关键。选好接续项目,这是实实在在的,要出真正经济效益的事。等煤炭,矿产等资源枯竭时,要依靠它吃饭的。这方面我建议要一方面利用过去的煤城的名气,搞好传统产业。传统产业要做强,要在产业链的延伸,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上做文章。要在煤炭加工和利用上下工夫,还要特别注重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这方面我们有着特殊的优势,而且每年放空的数量以亿立方米计算,必须抓紧进行利用。要发展煤炭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煤化工,乙炔化工,煤机制造,煤炭工业配套产品。已有的煤电铝产业链要作大作精。进一步发展铝的深加工产业,发展铝箔,铝型材、铝镁合金、蒸发器等产品。利用**的能源优势和资源优势,建成全国的铝生产和深加工基地。要作好两个基地的大文章。另一方面。就要脱离传统产业,把眼睛盯在那些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上。这方面主要是要使有潜力的产品和产业做大规模。这个说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十分艰难。一来、本身高新技术产业就有较大风险,失败的概率较高;二来、掌握高新技术并使之产业化,商业化,进而为大家接受,在竞争和挑战下生存和壮大,成为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支柱产业,其中每一步的困难,都是以指数形式增长。要正视困难。要百折不挠。

(9)要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

(10)资源型城市转型时尤其要城乡兼顾。城市周边的农村是矿产丰富地区。开采时造成的损失也集中在农村。要及时足额给农村和农民以足够的补偿。转型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要优先推动农村的发展。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建好新农村。只有城市区的繁荣,没有高标准新农村的建设,城市的转型就不能说彻底和顺利完成。

《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分析》来源于网,欢迎阅读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分析。rjs

方面看,这样也未必全是坏事。这些人在外面经历风雨和考验,有着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他们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人才库。虽然他们人在外,但是对家乡还是有感情的。对他们要作到不为我所有。

(5)民营经济在转型中要起到排头兵的作用。充分发挥一切积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放开手脚发展非公经济。真正落实中央36条。消除发展民营经济的障碍,作到法无禁止既自由。要着力培养高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发展高速成长的“瞪羚企业群”。

(6)国企要做转型的主力军。**是资源型城市。开发资源型国企占的比重很高。其中煤炭企业的人数和产值在全市占有突出地位。煤炭作的贡献很高,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全市的发展。国有煤炭企业责无旁贷地应该承担起转型的责任。其应该按照现代企业的模式和要求,加大改革的力度。促进其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加快主辅分离,减少办社会负担,在煤炭主业以外多元化发展,逐步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单一结构,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避免煤兴企兴,煤落企衰,进而造成煤盛城兴,煤竭城衰。市委市政府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并且在支持煤炭主导产业的同时针对性的制定了调产的战略,并逐步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5年确定的23项重点调产项目中已有13个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可以年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下面要做的就是在煤炭市场看好,价格高扬的时候,要坚持不懈的支持调产项目达产达效。

(7)借鉴国外成功转型的经验,为我所用。老工业基地重振,尤其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过中遇到过的一个共性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德国的鲁尔,法国的北加莱地区的转型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做法大致有几条:

一、高层次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老工业基地重振;

二、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对矿工进行免费转岗培训;给矿工进行创业咨询同时提供小额优惠贷款;允许不够正常退休年龄的矿工提前退休并给以较高的退休待遇,并对其免费培训。创造再就业条件;确保矿工的医药费来源,并对职业病进行免费治疗;由国家出资对矿区旧房进行改造。

三、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资源枯竭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进行生产力布局时优先在矿城布点;同时给予价格补贴、税收优惠、投资补贴、环保资助、增加研究和发展补助等措施支持矿区。

四、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外来投资。

五、建立培养从事老工业基地重振的专业队伍。我们是资源准枯竭城市,应该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和做法.(8)要选好项目。说千道万,这是关键。选好接续项目,这是实实在在的,要出真正经济效益的事。等煤炭,矿产等资源枯竭时,要依靠它吃饭的。这方面我建议要一方面利用过去的煤城的名气,搞好传统产业。传统产业要做强,要在产业链的延伸,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上做文章。要在煤炭加工和利用上下工夫,还要特别注重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这方面我们有着特殊的优势,而且每年放空的数量以亿立方米计算,必须抓紧进行利用。要发展煤炭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煤化工,乙炔化工,煤机制造,煤炭工业配套产品。已有的煤电铝产业链要作大作精。进一步发展铝的深加工产业,发展铝箔,铝型材、铝镁合金、蒸发器等产品。利用**的能源优势和资源优势,建成全国的铝生产和深加工基地。要作好两个基地的大文章。另一方面。就要脱离传统产业,把眼睛盯在那些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上。这方面主要是要使有潜力的产品和产业做大规模。这个说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十分艰难。一来、本身高新技术产业就有较大风险,失败的概率较高;二来、掌握高新技术并使之产业化,商业化,进而为大家接受,在竞争和挑战下生存和壮大,成为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支柱产业,其中每一步的困难,都是以指数形式增长。要正视困难。要百折不挠。

(9)要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

(10)资源型城市转型时尤其要城乡兼顾。城市周边的农村是矿产丰富地区。开采时造成的损失也集中在农村。要及时足额给农村和农民以足够的补偿。转型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要优先推动农村的发展。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建好新农村。只有城市区的繁荣,没有高标准新农村的建设,城市的转型就不能说彻底和顺利完成。

《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分析》来源于网,欢迎阅读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分析。rjs

第五篇:大武口区资源型城市转型情况汇报

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

全面建设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核心区

大武口区是石嘴山市中心城区,辖区面积1008平方公里,总人口28.7万,其中城镇人口24.5万,占全区人口的85%。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建设目标,强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城市化“两大”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资源型城市转型情况

我区是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也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全国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和企业改制的实施,带来矿区居民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贫困人口多等诸多问题,资源型城市转型任务艰巨。历届区委、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牢抓住石嘴山市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宁夏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等机遇,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突破,经济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坚持以优质增量调存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由“十五”末的1.5:65.4:33.1调整为2011年的0.7∶64.3∶35。一是做强新型工业。工业经济实现了以传统涉煤产业为主向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产业的转变,新型工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由“十五”末的16%上升为2011年的30%,预计“十二五”末达50%以上;涉煤产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由“十五”末的70%下降为2011年 的55%,预计“十二五”末下降到50%以下。工业经济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速度,对GDP贡献率达70%。二是做大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地产开发、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产业,第三产业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由“十五”末的12亿元上升为2011年的46亿元,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30%,预计 “十二五”末达36%以上。三是做优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依托2000栋日光温室,扩大瓜果、蔬菜、花卉、蕃茄育苗等种植规模;依托湖泊湿地资源,加大“适水”产业开发,扩大螃蟹、渔类养殖,拓宽增收渠道。

(二)城乡环境巨大改观,城市转型成效明显。坚持蓄水、植绿、治污并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退出力度,实现了由“煤城”向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的转变。一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实施了星海湖、舍予圆、北武当景区等一批水利建设、生态绿化工程,辖区湖泊面积23平方公里,城区绿化面积33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6.5%、绿地率达3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7平方米。北武当生态旅游景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二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采取“关停并转”相结合,对山水大道、隆湖大道两侧高耗能、高污染的金属镁、铁合金、炭素加工等企业进行了转产、搬迁、淘汰。严格执行节能减排“十大铁律”和“一票否决制”,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监控,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三是提升城乡管理水平。连续 五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加大城乡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大力实施农村环保项目,开展了一站、兴民、潮湖等村庄集中连片整治,配备环卫保洁人员,建设垃圾转运站,配置封闭式垃圾清运车辆和垃圾收集箱,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转型扎实推进。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加大投入力度,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完成了19所企业学校移交,实施了12所学校校舍安全改造,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开展城乡教师轮岗、城乡学校结对,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了自治区教育强区和国家“两基”验收。二是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创业富民”工程,规划建设了九大创业示范基地,制定了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深入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2011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低于控制目标0.9个百分点。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力抓好“五免一救助”、农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等工作,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温暖夕阳”工程,实现城市“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四是抓好矿区居民下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和市各项政策扶持,配合神华宁煤集团规划实施了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改造迁建工程,计划总投资22.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14万㎡,建房13813套,安置居民5万余人。锦林、丽日小区已投入使用,配套建设了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等社会公益设施,目前已安置 下迁居民7250户2.4万人。

二、区级领导班子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区委围绕“产业升级、城市建设、民生工程、干部队伍”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区人大、政府、政协等领导班子的作用,全力“抓项目、引资金,夯基础、建城市,保民生、促和谐,强队伍、提效能”,为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坚强保障。

(一)全力抓项目、引资金。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严格落实区级领导包抓项目制和招商引资责任制,全力抓进度、抓投产、抓达效。区委、政府对每年确定的重点项目,成立由区级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工作推进组,实行“一名区级领导牵头、一个部门具体负责、一个方案狠抓落实”,协调解决项目用地、规划审批等问题,用推进项目建设的成效来评价干部、衡量工作。加大“三争双招”力度,采取区级领导带队招商、小分队招商、部门招商等措施,紧盯重点区域、优势产业,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十一五”期间共引进项目358个,到位资金115亿元,争取各类资金4.6亿元。

(二)全力夯基础、建城市。区委、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宁夏统筹城乡试点等机遇,积极争取自治区、市项目政策支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施了贺兰山南路延伸段、星海镇“三纵四横”、隆湖大道改造、长城路等一批城乡道路工程,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积极争取市星瀚集团、供电局支持,实施 了供排水、供热、天然气、高压电网改线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区面积由37平方公里拓展到60平方公里,集中供热面积达920万平方米,城市产业、城市环境、城市管理全面提升,为经济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2009年我区连续两年被自治区评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三)全力保民生、促和谐。针对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下岗失业人员多、困难群体人数多,以及就业压力大、贫困救助面广、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任务重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区委、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一五”以来,累计投入民生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投资的30%,涵盖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特别是针对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先后完成了农场户养老保险办理、企业学校移交、街道社区整合等工作,实施了矿区居民下迁安置、棚户区改造、城乡低保提标扩面等工程,解决了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全力强队伍、提效能。随着市区管理机制由原有的“市建区管”向“市区共建、重心下移”的转变,管理内容和服务范围剧增。针对行政事业编制少、干部队伍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区委重视和加强干部队伍、机关效能建设,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干部的作用,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坚强保障。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在2009年机构改革中,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强化“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 的主导作用。二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积极争取自治区、市相关部门支持,在保持现有行政编制不变的情况下,于2011年、2011年先后招考了39名公务员,补充了新生力量,为干部队伍新老交替奠定了基础。三是创新干部选任机制。采取“署名推荐、海推提名,差额选任、岗前实践,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扩大干部选任民主和选人用人视野,实现人岗匹配、适岗适能,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四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围绕全区重点项目(工作)抓效能,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考核细则,实行目标管理清单制考核;采取“周督查、月贴牌、季考评、年考核”的方式,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推动了全区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几点建议

一是工业经济发展方面,加大对传统优势企业、改制企业的扶持力度。大武口区作为宁夏老工业基地,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特色明显,特别是原煤机一厂、二厂、三厂等传统机械装备企业,为国家、自治区工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建议自治区、市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老企业、技改企业的资源、人才、技术优势,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促进同类产业或配套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和配套合作,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竞争力。

二是第三产业发展方面,给予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十一五”期间,我区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整体呈现“总量不大、比重偏低,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发展后劲不足,消费动力不强、产业发展体系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建议自治区、市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给予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型专业市场、重大商贸设施及旅游景区景点、物流园区和大型物流企业、职业教育设施及四星级(含)以上宾馆用地,优先给予扶持;对从事仓储、配送的物流企业,实行与工业类项目用地同等的优惠政策;拓宽服务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投入体系,保持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

三是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增加行政事业编制和干部职数。大武口区现有干部职工2490名,与辖区人口比例高达1:104,其中公务员337人,占干部职工比例在全自治区22个市、县(区)中最少。建议自治区、市对我区行政事业编制给予倾斜,加大新录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招考力度,补充新生力量,切实解决干部使用“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突出问题。

下载浅论资源型企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及基本思路[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资源型企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及基本思路[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发展

    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发展资源型城市如何走上科学发展之路,这是一个非常需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粗放、自主发展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是......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把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放在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在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时代,我国资源型城......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把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放在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在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时代,我国资源型城......

    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步伐

    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步伐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1:59 作者:盖如垠 建设哈(哈尔滨)大(大庆)齐(齐齐哈尔)工业走廊,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

    构建企业班组文化建设动力机制

    构建企业班组文化建设动力机制 http://.cn2012年03月05日 17:38《企业文明》文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一机集团 霍 洁文化牵引靠高层,文化推进在中层,文化落地于基层。如何......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试验区设立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试验区设立12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宣布,正式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更是......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体会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体会 发布时间:2005年08月13日 10:02 来源:《求是》 期号:2005.1 作者:马金忠 作为我国最早开发的三大煤矿城市之一,枣庄因煤而建而兴,但由于经济发展对资源......

    生态重建引领资源型城市转型

    生态重建引领资源型城市转型 王建鸣 2012年第1期 ——生态建设 黄石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近年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