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75
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75--语言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实用类
(用时:40分钟)
一、语言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亲昵(nì)祛除(qū)
烙印(lào)哄抬物价(hōnɡ)
B.卡壳(kǎ)奇葩(pā)
锃亮(zènɡ)大笔如椽(chuán)
C.雾霾(mái)下载(zài)
眼眶(kuànɡ)有恃无恐(zhì)
D.豆豉(chǐ)着装(zhuó)
弄堂(nònɡ)鲜有所闻(xiǎn)
答案 A
解析 B项“卡”读qiǎ。C项“恃”读shì。D项“弄”读lònɡ。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放诞国粹美人觚急不睱择
B.合龙丰姿万户侯枯燥无味
C.痉挛旋律吊稍眉不落言筌
D.伶俐狼藉一滩血不经之谈
答案 B[
解析 A项睱—暇。C项稍—梢。D项滩—摊。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身边万物都在显示着自己的生机和优美。我觉得作为摄影人不必____________远足名山大川,美丽的风景就在身边。摄影不在于器材的____________,不在于复制美景,__________在于磨炼出独到的发现之眼,在寻常的__________里拍摄出不寻常的画面。
A.舍近求远精致只场面
B.舍本逐末精良而场景
C.费尽心力精巧却情景
D.千辛万苦精美就风景
答案 B
解析 “舍本逐末”点明远近风景的差别。“精良”与器材的品质相搭配。“而”表转折意思。“场景”指戏剧、电影、电视剧中的场面,也泛指情景;“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前者更符合语境要求。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B.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C.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意。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答案 A
解析 B项前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因为全句为陈述语气。C项引号里的句号应去掉,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D项句号应放在引号内,因为两个引号里的话都是一个人说的,是独立引用。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所谓“皮革奶”,是利用已经废弃的动物皮革制品、动物毛发水解为皮革水解蛋白后,混入到牛奶中,以提高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B.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停职处分。
C.巴以新冲突将成为奥巴马上任后遭遇的首个重大国际危机,这个危机将直接考验奥巴马的外交智慧和危机处理能力。
D.真善美是童话的底色,是人类代代相承的灵魂光芒,它能够使孩子养成尊重自然、爱护别人的精神和良好习惯。
答案 C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在最后加上“而生产出来的乳制品”。B项表意不明,句子表述有歧义。D项搭配不当,“养成”与“精神”不搭配。
二、名句名篇默写
6.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1)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子曰:“__________,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5)________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答案(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3)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猿猱欲度愁攀援(4)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5)映阶碧草自春色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三、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痛并快乐说辣椒
对无辣不欢一族来说,吃辣椒意味着在酣畅淋漓中享受完美结合的痛与快乐。在美国及墨西哥,一些节日庆典中经常举办被喻为“狂欢节火刑表演”的吃辣椒比赛,观众看了都会有火烧火燎的感觉。
一般认为,降血压、助消化、抗菌甚至镇痛等作用是人们喜爱辣椒的原因。但美国著名“辣感”研究专 家罗津博士认为,单凭“辣椒有益人类”是无法解释人们酷爱辣椒食品这一现象的。吃辣椒的各种好处与人们爱吃辣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爱吃的理由很简单——为了寻求痛苦。这种“享受消极活动”的复杂心理,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高度发达。罗津通过吃辣椒实验来支持其“良性自虐”说。他让辣味从微辣、中辣到特辣等逐渐增加,直到参试者无法忍受为止。实验后对所有参试者的问卷调查表明,参试者最喜欢的恰恰是他们能承受的最高辣度的辣椒。这真是“心如刀绞却感觉良好”。
辣度的测试标准为斯科威尔辣度指标(SHU)。柿子椒的辣度指标为O单位,墨西哥辣椒的辣度从5 000至50 000不等,黄色哈瓦那辣椒的辣度为10万至35万之间,最辣的印度断魂椒为100万单位,可导致剧痛的纯辣椒素的辣度则高得惊人,达1 600万单位。其实,辣椒产
生辣味的机理很简单。一项研究表明,辣椒素是辣椒自我保护的利器,可以抵御真菌侵染辣椒种子。同一种野生辣椒植株,如果种在真菌易于生长的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多辣椒素,而种在不易受真菌威胁的干旱地区,产生的辣椒素就较少。
严格地说,辣椒的刺激性并不能算是一种味觉,而只是一种灼热感,辣椒素刺激平日用于感受热刺激的痛觉感受器,就如同有人在你舌头上放了一把火。然而,人类很快就喜欢上这种“舌头被灼烧”的感觉。有证据表明,早在6 000年前,从巴哈马群岛到安第斯山脉,人们就已开始食用“驯化的辣椒”。之后,辣椒从美洲传播到了欧洲、亚洲和非洲;到16世纪中叶,辣椒已经在印度和中国广为人知了。
目前,人类从吃辣椒的痛苦中获得快感的具体机理尚无人能确认,但罗津认为,吃辣椒的快感属于一种刺激兴奋感,与过山车给人带来的快乐极为相似。他说,“人类,且只有人类,才会去享受一些‘本来就消极’的活动。此外,再也找不出喜欢辣椒的动物了”。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布鲁姆也认为,“哲学家经常定义人类的基本特征——语言、理性和文化等等。在我看来,只需要一点就足够了:人类是唯一酷爱塔巴斯科辣沙司(一种极辣的辣椒酱)的动物”。同时,他也强调,人类对辣椒的喜爱纯属“意外事件”。
喜爱辣椒既没什么深层的含义,也没多少进化价值,喜爱就是喜爱。但是,从吃辣椒这种也许本身并不愉悦的活动中寻找快感,必须建立在复杂奇异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因此,到目前为止,只有人类能坦然享受这种快感。
7. 下列关于“痛并快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吃辣椒比赛被视为狂欢节目,参赛者如受火刑却又有酣畅淋漓的快乐。
B.辣椒有降血压、助消化、抗菌、镇痛等作用,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
C.吃辣椒是一种“良性自虐”行为,看似“心如刀绞”实则“感觉良好”。
D.辣椒素作用于我们的痛觉器官,但它能给我们带来一种刺激兴奋感。
答案 B
解析 原文第二段说“吃辣椒的各种好处与人们爱吃辣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镇痛之“痛”与辣椒无关,辣椒降血压等作用,不属于文中“快乐”的内容。
8. 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介绍了吃辣椒是为寻求痛苦、人们喜辣无“理”而“妙”、吃辣椒体现复杂的自我意识等观点。
B.人类“享受消极活动”的复杂心理,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高度发达,这就是吃辣椒的深层意义。
C.辣椒素是辣椒用来抵御真菌侵染进行自我保护的利器,辣椒素的多少与环境中真菌的多少成正比。
D.人类能够从吃辣椒的痛苦中获得快感,罗津和布鲁姆都以此作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特征。
答案 B
解析 原文是“喜爱辣椒既没什么深层的含义,也没多少进化价值,喜爱就是喜爱”。
9.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辣度指标高达1 600万单位的辣椒,人们吃了后可以享受到极度的快乐。
B.四川人喜欢吃辣椒,属“无辣不欢一族”,这与盆地自古盛产辣椒有关。
C.人与动物的区别将不再是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可定义为能否吃辣椒。
D.人类复杂奇异的自我意识,可以使人从本身并不愉悦的活动中寻找快感。
答案 D
解析 A项第三段说辣度达1 600万单位的是纯辣椒素;第二段说“参试者最喜欢的恰恰是他们能承受的最高辣度的辣椒”。B项“与盆地自古盛产辣椒有关”错,文中无此说法。C项见第五段,能否吃辣椒不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类对辣椒的喜爱纯属‘意外事件’”。
第二篇: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13
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13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抉择矍铄咀嚼大放厥词群雄角逐B.赝品筵席笑靥笔墨纸砚狼吞虎咽
C.没落陌生蓦然顶礼膜拜秣马厉兵D.皈依瑰丽龟裂循规蹈矩岿然不动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抚恤 胸脯 拊掌 破釜沉舟 肺腑之言B.枢纽 倏忽 贤淑 殊途同归 自出机杼
C.熨帖 驾驭 手谕 长吁短叹 卖官鬻爵D.劫难 诘问 攻讦 桀骛不驯 残碑断碣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小巨人姚明进入高手如林的NBA不久,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信他将越战越勇,成为NBA的明日黄花。
B.社区晚会上,民间艺人用姆指吹奏高亢之音刻画纤夫粗犷豪爽性格、用小指吹奏柔和之音表现村姑娇柔含羞情态的精彩表演,令现场观众拍手称快。
C.一条坎坷而辉煌的道路。
D.“老班”在班会课上说:人无完人’来为自己辩护,这种态度是要不得的。”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外面风传咱门厂的厂长要辞职,但我见他每天在厂里忙这忙那的,我想,这些谣言恐怕是空穴来风吧。
B.那里最年幼的学生。
C.起来,味道真是好极了。
D.也倒练就了一身好筋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位院士诚恳地表示,他要努力去做一个乐意给年轻人打开一切科学道路,使他们夺得科学高峰的人。
B.仅在短短的三年之前,电脑“上网”对人们还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显然已经是比较熟悉的了。
C.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由陨石带来,天文学家正在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
D.这本书具体描写了我国北冰洋考察船是如何根据气候和洋流的状况,度过一个个难关,获得了巨大的科研成果。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2年2月8日,药家鑫已经被执行死刑8个月后,“药家鑫”案受害者张妙家属既索命又要钱,而且先索命再要钱。张家的行为不仅无所依据,而是有悖人情。
B.今年的两会上,财政部长谢旭人就“税收痛苦指数”答记者问时提到,今后将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增值税制度,适当降低服务业的税收水平。
C.这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对于情节严重的,可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
D.全国政协委员凌孜建议小学幼儿园禁止教外语。她说,只有中国的孩子才这么早学习外语,国外全部都是到了中学以后才学。人家是母语,我们恰恰弄反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铁匠铺
李登建
①一如上回,铁匠炉仍支在于家东山墙下。
②还是那三个人,六十来岁的老头,是掌钳的师傅,上锅腰,脸、额头上一层黑麻点儿——长年累月火星儿往上迸所致;儿子,一个少言寡语,只会哼哧哼哧抡大锤的铁塔汉子,人们都叫他大憨;女儿枣花,她管拉风箱。
③这是个铁匠世家,祖祖辈辈打铁为生。在“割尾巴”的年代,因穷得发红发紫,被准许串乡“为人民服务”。
④成熟庄稼的香味在田野里弥漫,大团大团地涌向村庄,村子里骚动起来,不要说壮劳力们脉管鼓胀,渴望拼杀一场,就连那些平常不下地的老人也坐不住,开始做着收割的准备。⑤这翻滚、飘散的香味同样撩拨着铁匠炉的火苗儿,它一蹿一蹿,一蹿多高。很快,埋在炭火里的铁烧得通红,老铁匠持一把长钳夹到铁砧上,小锤刚发出“当”的一声,大憨的大锤就应声砸下来,四溅的火花迸出老远,吓得周围的人慌忙跳开。老铁匠的小锤叫响锤,他敲哪里大锤砸哪里。小锤叮叮当当,大锤铿铿锵锵,一阵天衣无缝的合奏,一件器具打成了。然后浸入水中淬火,“咝”的一声,算是画上句号。老铁匠的嘴角出现了一丝笑纹。完成一件作品时,他脸上的表情就是这样。
⑥炉火不熄,铁锤就不停地敲,这是他的命。老铁匠除了到风口擦擦烂红的眼,弓着腰使劲咳嗽,一上午不歇歇手。他干活时一句话不说,只任手里的响锤叮叮当当,全身心陶醉在这支锤乐中。有时候,一旁的人听着这支锤乐,看着那钢铁的舞蹈,出了神,两手发痒,也想过来敲打敲打,那肯定没门,就是大憨这时也不能摸他的响锤。他对儿子说,你要当一个好铁匠,就得先老老实实地抡大锤,别看打铁是力气活,里面有学问哩。马虎不得,马虎不得,祖传的手艺不能断在你手里哩!
⑦饭后,炭火噼噼叭叭捅开,老铁匠、大憨往手心吐口唾沫,攥紧了锤把。村人出工前也都聚向这里来围观,有围观的打得才有劲。
⑧老铁匠稳稳地站在铁砧前,沉默不语,眼皮也不抬一抬,好像根本没看见周围的人,眼里只有炉里的铁。少顷,烧得发了白的铁块被老铁匠迅疾敏捷而又从容不迫地夹上铁砧。几乎与他那“定音锤”响起的同时,飞来了大憨的大榔头。大憨耍的是那种“满月锤”,甩开膀子,“嗖嗖”生风地抡圆,抡出了花,却又砸得那么准。随着锻打,老铁匠不断移动、翻转铁块,每翻一遍都变换一种形状,像揉面一样,紧揉慢揉,越揉越劲道。眼看揉成团了,却又拉成了条儿,或者把砸扁了的板儿,折叠为四四方方的“盒子”,随心所欲,叫人惊讶那坚硬无比的铁在他们手里竟是这般柔软。老铁匠的响锤往砧侧一敲,大憨改成弓步半锤,锤只举至肩头,但节奏加快了,锤点密实了。老铁匠的响锤又作出示意,大憨最后用上了点锤,锤距砧子顶多半尺,锤落如雨,这样砸出的铁器表面平整、光滑得像用手抚过。铁匠们尽情地展演着自己的绝技,所有环节都在众人眼皮底下完成,他们不怕别人偷了艺去。⑨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
⑩大人们看一会儿,心满意足、啧啧赞叹着下地干活去了,小孩子们却还围着铁匠铺不散,铁匠来打铁这一天是他们的节日。
(选自《散文•海外版》双月刊,2012年第6期,有删节)
7.第⑥自然段集中叙写了老铁匠这个人物形象。仔细阅读后,请作简要分析。(6分)
8.第⑧自然段画线内容十分精彩地描写了打铁的情景,请简要说说其表现特色。(4分)
9.“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一句中“最快活”三字的丰富含义是什么?(4分)
10.本文是一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优美散文,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附答案:
1A(A.均读作(juã)B.筵席(yán)笑靥(yâ)其它读yàn
C.顶礼膜拜(mó)其它读mò D. 龟裂(jūn)岿(kuī)然不动其它读guī)
2.DA项:脯púB项:杼zhùC项:吁xū
3.C(A、“明日黄花”出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节后的黄花都将逐渐枯黄,纵然蝴蝶来了也没有什么值得玩赏的了。现用“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B、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该句宜用“拍手叫绝”或“拍案叫绝”。C、荜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艰苦创业。该成语使用正确。D、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别人的观点〉,含有轻视之意。该句宜用“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
4.A(“空穴来风”现比喻消息和传闻没有根据,使用正确。B“登堂入室”比喻人在学问或技艺方面有高深的造诣。C“脑满肠肥”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D“安步当车”意为“慢慢地步行,就当作坐车”,与下文“健步如飞”自相矛盾)
5.C(A“夺得”“科学高峰”,搭配不当。B主客颠倒,应为“人们对电脑上网”。D成分残缺。“描写”什么?应在“成果”后添加“壮举”之类的词语)
6.C.(A.关联词搭配不当,张家的行为不仅无所依据,而且有悖人情。B.语序不当,应该是“改革和完善”。D.成分残缺,人家强调的是母语教学。)
7.①对生活安分、顺从;②打铁时专注、投入,享受劳动的乐趣;③明白事理,珍爱打铁手艺。(评分标准:生活、劳作、事理每层2分。)
8.一连串富有变化的动作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渲染了氛围,逼真地描摹了精湛的技艺;长短句结合,语言富有韵律美。(评分标准: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各1分,表达效果、语言特点各2分。)
9.因展现绝技,受到村人赞扬,收获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满足和陶醉。(评分标准:每个分句的意思1分。)
10.①写打铁的场面:赞叹劳动之美,把打铁过程写得如同艺术表演,出神入化,把劳动写得充满喜悦;②写老铁匠父子俩:讴歌劳动者吃苦耐劳、朴实淳厚的优秀品质和默默付出的生活态度;③以长年累月辛勤劳动的铁匠世家为题材:关注底层劳动群众的生存状态,同情他们生活的繁重、无奈、艰辛、苦涩;④第四段写景和最后一段写孩子们的节日:紧贴土地和众生,热爱、留恋、回望那片贫瘠而富饶、美好、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生活;(评分标准:每点2分,不结合具体内容说,得一半分。)
第三篇: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58
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58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渲染(xuàn)匹配(pǐ)力能扛鼎(káng)市侩(kuài)
B.针砭(biān)恪守(kè)飞扬跋扈(hù)纂修(cuàn)
C.聒噪(guō)毗邻(pí)暴虎冯河(píng)采撷(xié)
D.栅栏(zhà)倥偬(cǒng)毁家纾难(shū)折耗(shé)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早在几千年以前,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就已经孕育出了人类最初的文学瑰宝。
B.建设时期看党员干部是否先进,重要的是看他生产、工作上的成绩。
C.你给我评评这个理,我的车他随便骑,他的车我一次也不让骑。
D.桂林确实很美,壮族的民俗风情,使我像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一扣人心弦的一幕,议 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B.怨声载道C.义无反顾D.怒形于色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惊蛰倜傥至高无上如丧考仳B.纰缪阑珊插科打诨膏粱子弟
C.宣泄串通殚精竭虑前踞后恭D.历练摩娑见微知著标炳史册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挣扎/挣钱标识/识别强压/强求模具/机械模仿
B.滑稽/稽首伺候/伺隙着实/着魔悄悄/悄寂无声
C.间距/间奏曲下载/刊载拾掇/拾级量力/量入为出
D.行藏/藏掖场次/场所和药/和弄露白/藏巧露拙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源远流长合盘托出没精打采唉声叹气
B.针砭时弊记忆犹新奋发图强关怀倍至
C.束之高阁艰苦卓绝一切就绪仗义执言
D.墨守成规烦躁不安以逸代劳赋予使命
7.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郑板桥一生痛心疾首,其画作大都以兰、竹、石为创作题材。在官场腐败、小人得志、阿谀奉承之流俯拾即是的肮脏世道下,他的孤独、苦闷和愤懑,唯有寄情于兰、竹。通过对花鸟画的拟人化构想,进而开始对世俗社会针砭时弊。但是这些把文人画发展到极致,且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花鸟画创作,由于大多是士大夫阶层中那些同道文化人之间的一种心灵上的对话,其绘画语言常常表现出晦涩难懂,就难免会失之于曲高和寡,而不能为各阶层大多数人所接受。
A.痛心疾首B.俯拾即是C.针砭时弊D.曲高和寡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时代周刊》评出了新千年全世界100个最具影响力的设计项目,其中,北京奥运场馆“鸟巢”夺得建筑类最具影响力设计项目桂冠。
B.网络的虚拟之所以有无尽的吸引力,我想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它能隐蔽你的身份,使你生活在一个虚拟迷离的世界里。
C.易中天教授关于“空城计”在历史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时所用,在《三国演义》里面被诸葛亮抢走了“发明权”,受到不少观众的质疑。
D.珠三角地区工业发达,用电量也在不断增长,广州市用电负荷大概是1000万千瓦左右,核心地区的用电负荷约为500万千瓦。
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
长安夜雨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4分)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
秋闺思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施肩吾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爇(ruò):烧,点燃。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
(1)两首诗写景的手法有何不同?(2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 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
1、C。(都读zhù。A糙cāo,其他zào。B悭qiān,其他jiān。D黠xiá,其他xié)
2.B。(戴首饰别出心裁出其不意C 震撼 哈蜜瓜老生常谈委曲求全D 佳话食不果腹金碧辉煌)
3、B。(A意思不合语境。C望文生义。D褒贬失当。)
4、C。(A“如何”与“的方法”重复。B“灯火阑珊”意为“灯火将尽”。D二对一。)
5.B。(A项分别为zhì/shi/zhī/zhǐ/shì,C项分别为léi/léi/lěi/léi/lěi, D项分别为zèng/chěng/chéng/chéng/chěng。)
6.C。【解析】A钩→勾,B笼→茏,D究→咎
7.B(A“涣然冰释”指嫌隙误会消除。B 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束(多指文章、歌唱等)。也指动作连贯流畅。C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D一片冰心:形容高洁品行。)
8.D 【解析】A项的病因是搭配不当,“有没有”是两面,而“关键在于”是一面,应在“在于”后加上“是否”。B项的病因是搭配不当和表意不明,主要问题在第二分句。其一,不是“早餐的营养”“应提供”,而是“早餐”“应提供营养”;其二,“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由于语序 不当造成歧义,应该为“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总量三分之二”。全分句改为“早餐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总量三分之 二的营养”。C项的病因是结构混乱,要么是“阴雨连绵”“平房……漏雨”,要么是“连绵的阴雨”“造成……平房……漏雨”
9.(1)借代(1分)。寄寓了六朝兴废、自然永恒的感慨(2分)。
(2)颔联写生机永恒的自然景色和生老更迭的尘世生活情景。(2分)颈联写阴晴变幻、朦胧明丽的自然美景。(2分)
(3)对隐逸古人的缅怀仰慕之情(1分),厌倦官场、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1分),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1分)。
10.(1)颔联融情于景,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寄寓了诗人的怅惘、孤独的情感。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从题目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赏析“景”的区域为颔联,但“情”的赏析要注意联系上下诗句。
(2)(2分)【答案】“山鸟”喻指那些只求一时的欢乐和和平、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井梧”喻指那些看到暂时繁荣背后隐伏着危机的、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题时要注意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及身世遭际。作者关切时事,借眼前实景委婉曲折地表达对朝廷投降政策的不满。“雨意欲晴”和“寒声初到”,是自然气候的变化,又实中寓虚,隐喻政治气候的变化。诗人赋予“山鸟”“井梧”以人的性格,用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抒情的笔调,告诉人们:山鸟只是为目前的晴天而高兴,井边的梧桐却敏感地觉察到季节的变易。作者借此表现在宋金对峙的那个时代,那些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仅希求一时的和平和欢乐,惟有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才能看到隐伏着的危机。
(3)(4分)【答案】一般古人写悲秋大多从自己的身世经历诉离情,写别恨,寄愁思,多作“儿女之悲”的个人感慨(2分),而本诗却借悲秋抒发忧国之思,表现了诗人个人得失不萦于怀的豪迈气度和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2分)。
第四篇: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3
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3
(第3天)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词语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绮丽/倚仗下载/装载笨坯/玉醅
B.口讷/蚊蚋渐染/间距绯闻/菲薄
C.框架/眼眶缄默/箴言剽悍/剽窃
D.褊小/干煸轴承/压轴剔除/警惕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上中学时,老师在一次谈话中鼓励丁学良有机会要去哈佛读几年书,没想到一语成 谶,后来丁学良就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去哈佛读社会学的博士。
B.山西疫苗事件发生后,曾有7位家长到法院门口击鼓升堂,要求起诉山西省疾控中 心和北京华卫时代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C.在小王、小张的搀扶下,离别母校三十多年的老教师刘明沿着校园的小径踽踽而行,他仔细地看着这花、这草、这石……
D.《孔子》的主题歌《幽兰操》首唱后,激起千层浪。网友们壁垒分明,一部分人对诗 词的改变和韵律大大不满,对天后的唱功也发出“王菲老矣”的感叹;另外一部分人却大赞 “很王菲”。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防碍平心而论弱冠(guàn)曲突徙薪(qū)
B.蜂拥不肖子孙着落(zhuó)犯而不校(jiào)
C.脉搏一如继往押解(jiè)瞠目而视(chēng)
D.寒喧声名鹊起躯壳(ké)欺上蒙下(mēng)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针对网络低俗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侵害不断蔓延,江苏省公安厅将加大力度清理网络低俗不良信息,并发动社会力量共同营造文明网络环境。
B.随着天气回暖,白蚁将进入出飞高峰期。我市白蚁防治所结合泰山庙维护修缮情况对该区域开展了白蚁灭治处理,以控制白蚁危害,保护文物安全。
C.据官方公布的资料,3月30日,江苏已经接到初检为阳性的患者,但按照疫情公布的相关程序,这些样本需等待中国疾控中心进行最后的确认复核。
D.朱市长在调研教育卫生工作时强调,政府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举措,进一步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服务。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扛枪 /力能扛鼎禅让/参禅悟道裨益/无裨于事
B.辟谣 /独辟蹊径折耗 /损兵折将纰缪/未雨绸缪
C.惩艾/自怨自艾数说/数见不鲜里弄/弄巧成拙
D.积攒/人头攒动差遣/差强人意稽首/有案可稽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听证会、公示、公开征求意见……距离老百姓不再遥远;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也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词汇。
B.碳酸饮料含磷酸,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体骨骼,常喝碳酸饮料,大量磷酸的摄入会影响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影响骨骼健康。
C.公交车和地铁内不文明的现象经常为人们所诟病。公交车里,白发人颤巍巍地扶椅而 站,黑发人安然而坐,熟视无睹。
D.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孤石聂鑫森
汽笛响起来的时候,朱庆已经把刨床开动了。刨刀缓缓地在又宽又长的钢板上行进,犁出一卷卷薄薄的钢屑,星星点点的暗红色火花寂寞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把整个钢板的平面刨一次,需要差不多四十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他可以去喝茶、看报、找人聊天。
偌大的一个车间,只安装着几台大型刨床,他的师傅黄子正就站在不远处,双眼瞪着刨刀。几十年就是这样一个生命形态。其余的人,或捧着一张过时的报纸,或呆望着屋顶白天也亮着的日光灯,俨然一群泥塑。
朱庆觉得很岑寂,很孤独。
这种感觉并不是他进了工厂后才有的。
他一生下地,就被丢在外婆家。爸爸妈妈长年累月在大西北找矿,只有春节才风尘仆仆赶回来,住上十几天。他孤寂的心刚刚盈满暖意,爸爸妈妈又走了。
他自小就不爱多说话,也许是由于说话的机会太少。外婆不会唱民谣,不会讲故事,只是在吃饭时不停地说:“你吃饱了没有?再吃一碗吧。”后来,高中毕业了,没有考上大学,他到工厂当了一名刨工。
朱庆转过身子,望着窗外。
窗外有一块小小的园地,正中立着一坨一米来高的山石,上面覆盖着一层紫褐色的苔衣,石根周围簇着草叶,很像一幅立体的图画。这一坨山石,使他想到云蒸霞蔚的峰峦,想到碧林深处的楼台亭廓,想到砍柴人的带点野味的歌谣,想到轰然直下的瀑布。他觉得这孤石是活生生的,它懂得他,他也懂得它,正像李白所说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他决定找几个伙伴来,把它抬回去,立在车间外,这样他和它就可以日日相伴了。他给山石浇水、植苔,在山石周围培置小草,拾来断砖围出一块园地。山石上渐渐地生出紫褐的苔斑,石缝里冒出小小的草叶。
师傅看见他弄得工装上满是泥水,目光里闪出许多的迷茫,叹了口气,说:“到底是个孩子。”
在刨刀运行的那四十分钟里,朱庆再不感到难熬了,他可以和山石无声地对话。他把这件事写在信上,寄给远方的爸爸妈妈,他想他们一定能够理解这一份寂寞和孤独。
好容易盼来了一封信,信上说那是沙积石,属于软石的范畴。然后又叮嘱他不要玩物丧志,要好好工作,听领导的话……
朱庆读信时的那种失望,沉得像铅块,压得他的胸口格外难受。他们一辈子找矿,和各种各样的石头打交道,一切都变得司空见惯,他们无法想像儿子的这一发现所带来的惊喜。唉,人总是容易变成一种职业的符号。
有一天,山石突然消失了!
师傅对他说:“厂长说这块石头很好看,就叫人搬到厂部会议室去了。”朱庆跳起来,恶狠狠地说:“那是我的石头!”
师傅拍拍他的肩,说:“你真不懂事。”
他溜到厂部大楼,一口气蹿上五楼,找到那间大会议室。镂花木架子上,搁着一个浅红的紫砂盆,盆子里立着他的孤零零的山石,可怜巴巴的样子。他的眼睛里突然涌出了泪水。下楼的时候,他碰到了西装革履满面矜色的厂长。
他突然大声说:“你偷了我的石头!”
厂长还没有回过神来,他已经咚咚地走远了。
刨刀不知撞到什么硬处,“咔啦”一声脆响,刀子断了。他听见师傅在吼:“朱庆,你的魂丢了?”
是的,他的魂丢了。
第二天,他向厂部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
7.小说中画线部分描写了主人公眼中的山石,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8.师傅黄子正说的“你真不懂事”一句话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分)9.小说中的朱庆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6分)10.本文题为“孤石”,请探究“孤石”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6分)附:天天练第3天答案
1.D(A项分别为qǐ/yǐ,zài,pī/pēi;B项nè/ruì,jiān,fēi/fěi;C项kuàng,jiān /zhēn,piāo;
D 项biǎn/biān,zhóu/zhòu,tī/tì)
2.D(A项“一语成谶” 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一语成谶,就是不幸言中不吉利的事情。不合语境。B项“击鼓升堂”是用在审案子的官员身上,不适用在告状者身上。C项“踽踽而行”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用在这里不合语境。D项“壁垒分明”比喻界限非常清楚。合乎语境。)
3.B(A项,“防”应为“妨”;C项,“继”应读“既”;D项,“喧”应为“暄”, “壳”应读“qiào”)
4.D(A项,成分残缺,可在不断蔓延后加“的趋势”;B项,搭配不当,应将“开展”改为“进行”;C项,语序不当,“确认复核”应调整为“复核确认”。)
5.答案D(D项 zǎn / cuánchāi / chāqǐ / jīA项裨bì B项pì C项艾yì)
6.答案(3分)A(A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B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对象错误。C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望文生义,应为“视而不见”。D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贬词褒用)
7.(4分)①运用比喻、排比、联想(或心理描写),(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2分)②描绘山石形态,形象地表达对山石的喜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
8.(4分)①凸显两代人在观点和处理问题方式上的矛盾关系;②为下文写朱庆找厂长理论和辞职作铺垫。(各2分)
9.(6分)①热爱生活,勇于改变现状;②沉默寡言,内心情感丰富;③孤独寂寞,渴望得到理解与关爱;④果敢而执拗,坚守自己的精神领地。(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0.(6分)①以物喻人,借“孤石”形象地表现主人公的生存状态,寄寓作者对朱庆们生存境遇的关注;②小中见大,借助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提出青年成长过程中被社会普遍忽视的情感需求问题。③针砭积弊,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社会在价值判断上存在的错位现象。④引发思考,通过对不同层面人们不同处事方式叙写,表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隔膜。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第五篇: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91
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91--语言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用时:45分钟)
一、语言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圩田(wéi)翠幄(wò)
胴体(tónɡ)怏怏不乐(yànɡ)
B.啮合(niè)沏茶(qī)
偈语(jié)大大落落(lào)
C.挑剔(tī)镌刻(juàn)
太监(jiàn)量体裁衣(liànɡ)
D.罗衾(qīn)叶韵(xié)
晃眼(huǎnɡ)流水浅浅(jiān)
答案 D
解析 A项“胴”读dònɡ。B项“偈”读jì,“落”读luō。C项“镌”读juā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果腹木讷金箍咒嘉言懿行
B.殒落信笺老皇历语焉不详
C.奇葩裹挟窝里斗独辟蹊径
D.雾霾针砭万金油仗义输财
答案 C
解析 A项金—紧。B项殒—陨。D项输—疏。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梦不是__________,但圆梦之途绝不轻松,既需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__________,更需要克勤克俭、辛勤劳动,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不断满足民生之需、不断增进民生__________。梦想成真,民生改善是最好__________。
A.空中楼阁步步为营福利注解
B.虚无缥缈循序渐进福祉诠释
C.虚无缥缈步步为营福利注解
D.空中楼阁循序渐进福祉诠释
答案 D
解析 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作谓语、定语,不作宾语。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步步为营: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福祉:幸福。福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使生活上得到利益。诠释:说明,解释。注解:用文字来解释字句或解释字句的文字。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理论上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制度(《论语·颜渊》),建立了推动这一制度实现并且维持这一制度正常运行的学说体系。
B.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D.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答案 D
解析 A项括号移到引号后面。B项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C项两处引文的句末标点均移到引号外。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于刚刚过世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无论今人后世如何褒贬,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确实再造了英国,并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心。
B.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们却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C.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扩大,而东部地区的薪酬吸引力在下降,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东部地区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民工荒”现象。
D.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的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变得紊乱,从而促人早衰和引发某些疾病
答案 D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应在“重回”前加“使之”。B项语义重复,删去“不可小视”。C项搭配不当,应为“劳动力需求扩大”。
二、名句名篇默写
6.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____________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王勃《滕王阁序》)
(3)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4)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5)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答案(1)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2)落霞与孤鹜齐飞 渔舟唱晚(3)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4)有暗香盈袖 人比黄花瘦(5)曲肱而枕之 于我如浮云
三、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能否与自己和解
陈 染
早晨一醒来,窗外就淅淅沥沥下着雨,薄薄的水雾含情脉脉地融成一片。我起床站在窗边向外望去,光滑如镜的黑色路面闪闪发亮,向远处延伸着,一辆辆来往穿梭的汽车都性急地吞噬着道路,急速地向着远方的某个目的地飞奔滑动。铅色的天空压得很低,沉甸甸的使人不免心事重重,一些徘徊不去的问题,便断断连连地在雨幕中来到脑子里——我在想,每个人也许都有自己的精神困境,是别人无法替代解决的,到底要如何面对?
信手从书柜里翻找几本旧书来看,依然觉得比起今日书店里的新书可读。《伍尔芙日记选》又落入我的手中。这位20世纪上半叶勤奋且多产的作家似乎没有更多地遭受创作空虚的困扰,她的苦痛在别处,那就是“生活为什么总是像在悬崖边羊肠小道上的感觉?”她始终走不出这个困境。终于在一天早上独自离家,在一条叫作罗德美尔的河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了她的终极的苦痛。
我想起张爱玲的结局,想她为什么没有像伍尔芙那样选择结束自己,而是等待生命结局的自然来临。张爱玲的晚年孤独寂寞,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她甚至不和任何一个熟人朋友往来,一口气关了几十年的门,闭门索居,与世隔绝,肯定有她说不出的苦楚,有她无法超越的困
境。只不过她没有像伍尔芙那样说出来,而是把那些密封在心中,同着死亡一起带走了,世人无从知晓。她晚年几乎没有写作,我相信她同样有一个巨大的“结”,而她到死也没有说出来,真令人心痛!
注1972年获诺贝尔奖的川端康成在获奖两年后自杀了,据说,除了三岛由纪夫[]的自杀对他
造成的打击外,他自身的生活也充满了无法规避的虚无感和死亡的宿命感,平时他的情绪异常波动,完全依靠安眠药过日子,即使写作也要依靠药物制造一种幻觉,离开药物他几乎无法生活,无法写作。这种情景对于视写作为生命的川端康成来说,创作力的衰竭即是生命力的衰竭,他无法摆脱这个困境。他曾说,“我什么时候能毅然自杀呢”,可见他内心的挣扎之苦。最后,他终于在盥洗室里口含煤气管自尽,结束了生的痛苦。
再看一百年前的梭罗,他一生与孤独结伴,他认为没有比孤独更好的伴侣了。1845年的一天,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两年后才回到康城。他曾说,他要逃避的是现在。后来他死于肺病,留下了39本寂寞的日记。他一口气记了25年的日记,一个人要承受多大的孤独才能25年如一日地对着纸张倾吐自己的思想和心绪啊。
显然,他们都是面临人生的某种困境的。伍尔芙和川端康成用自杀来解脱肯定需要巨大的勇气;但是,我觉得张爱玲和梭罗的对生命的坚持,则需要更加巨大的勇气,因为后者敢于放弃什么,放弃之后依然能够活下去。
我的思路停留在这些人物上,徘徊不去。多么想从前人的身上省悟一些什么,寻到并超越一些什么。
我曾经说过要与生活和解,说到底就是与自己和解。然而,这对某些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是放弃什么之后,依然有生的勇气,有快乐的勇气,这也许是更高一层的境界吧。
我觉得头发有些长了,似乎没了型,于是打算出去走走,然后去发廊修整头发,也许潜意识中是想通过整理头发抵达思想的明晰吧。(有改动)
注 三岛由纪夫:日本著名作家,两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为候选人。他与普鲁斯特、乔伊斯、托马斯·曼并称为20世纪四大代表作家。
7. 文章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营造一种沉重的气氛,引发作者对人的精神困境这一严肃问题的思考。
8. 伍尔芙认为,生活“总是像在悬崖边羊肠小道上的感觉”,这是种怎样的感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悬崖边”充满了危险,“羊肠小道”曲折难行。说生活“总是像在悬崖边羊肠小道上的感觉”,就是生活没有安全感,生命十分脆弱,随时都会消逝,自己无法把控。
9. 文中提到的张爱玲、川端康成和梭罗是如何面对各自不同的精神困境的?请根据文中内容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张爱玲因内心有一个巨大的“结”,有说不出的苦楚,晚年选择了闭门索居,与世隔绝;川端康成因自己创作力衰竭,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两年后选择了自杀;梭罗为逃避“现在”而终生与寂寞为伴,将自己的思想和心绪述诸日记。
10.你觉得文章的结尾有何特色?请结合全文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的结尾具有出人意料、引人深思的特色。文章主要是写如何面对精神困境,结尾却突然写自己该出去走走,修整一下有些长了的头发。这种写法看似突兀,其实是把思绪重新拉回到了现实,并以“也许潜意识中是想通过整理头发抵达思想的明晰吧”一句结尾,暗示对精神困境的思考还没有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