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思想品德速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时间:2019-05-15 12:5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中考思想品德速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中考思想品德速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一篇:2012中考思想品德速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2012中考思想品德速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时政链接:

◆2011年10月9日上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胡锦涛强调,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宏愿,应该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目标。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增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促进两岸同胞密切交流合作,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终结两岸对立,抚平历史创伤,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点击中考:

▲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促进了民族觉醒,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了什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找到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凝聚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是什么?

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核心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

▲黄埔精神是什么?

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作风,被称为“黄埔精神”。具体概括成:爱国爱民、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责任使命感;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全民富强的整体观念;自尊自俭、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抗击强暴、百折不挠、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同甘共苦、团结互助、严于律己、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伦理规范;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勤苦耐劳的律己意识。

▲辛亥革命精神是什么?

辛亥革命给我们留下的最丰厚的精神遗产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实质上是对祖国的热爱,追求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具体可理解:以天下为己任,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敢为天下先,大智大勇的创新精神;无私无畏、前仆后继、忠贞奉献的大爱精神;胸怀大局、风雨同舟的团结精神。不畏牺牲、敢为人先的精神,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为理想舍得付出的精神。(“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舍我其谁的革命精神;是 “我以我血荐轩辕” 的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是“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仁爱精神;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一呼百应、精诚团结的奋斗精神。)

▲开展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②有利于弘扬辛亥革命的精神与文化理念,推动中国的进步和发展。③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完全统一。④有利于增进两岸人们的历史认同感,增进海峡两岸人民的深厚情感。⑤有利于鼓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⑥有利于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⑦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勇敢担当历史责任。▲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

▲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等。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做?

树立远大理想;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和权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增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等。

▲台湾问题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去琉球(今台湾);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达38年之久;1661郑成功收复台湾;1885年,清政府设置台湾行省,第一任巡抚刘铭传;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达50年;1945年,国民政府收复台湾;1949年10月1日,国民政府退居台湾,海峡两岸分离至今;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关系和缓,民间交往的坚冰打破,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前提(基础、原则)、最佳方式、基本方针、立场、法律依据及实践是什么?

前提:坚持—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基本方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态度: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决不承诺放弃武力。

法律:《反分裂国家法》。

实践: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我国用“一国两制”的方针,顺利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并保持了其繁荣、稳定和发展。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国两制的意义

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有利于港澳台的繁荣、稳定和发展;有利于维护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

▲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台湾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的重要原因)

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干涉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不断制造台独言行。(若材料中只有台独,则不利因素只是台独分裂分子的分裂活动)

▲你知道目前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有被实践证明完全正确的“一国两制”方针做指导;海峡两岸人民同族同宗、血脉

相连,文化一脉相承;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的坚冰已被打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等。

不利条件:台湾岛内一些分裂分子的试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某些外国势力插上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近年来,两岸关系回暖并得到进一步的原因有哪些?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再次握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两岸关系和暖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等。

▲第四次两岸会谈的意义有哪些?

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增强两岸的政治互信;有利于两岸的和平统一;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香港、澳门回归十几年来取得巨大成就说明了什么?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正确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得到切实落实,并极大的调动了港澳同胞的积极性;港澳同胞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有办法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香港、澳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不竭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等。

▲十几年来,港澳取得巨大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因为我国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得到贯彻落实;祖国的发展与大力支持是港澳发展的强大后盾;香港、澳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激发,并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如何巩固香港、澳门现有的发展成果并使香港、澳门明天更美好?(提合理化建议)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中央政府和内地要继续关心、支持香港、澳门的发展;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支持香港巩固并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澳门发展旅游休闲产业,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化;要认真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港珠澳大桥等大型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珠海横琴岛开发,深化粤港澳合作,密切内地与港澳的经济联系。

▲ECFA的签署使两岸同胞对和平统一充满了信心,你认为这种信心来自哪里?

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发展两岸关系,加强对话和沟通,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②“台独”越来越不得民心,是注定要失败的;③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后,更加繁荣稳定,说明“一国两制”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榜样。④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最大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⑤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的意义有哪些?

有利于深化经济合作,有利于实现两岸经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利于共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升两岸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向着正常化、机制化、制度化方向迈进了重要一步。增进两岸民众福祉,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必将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和互相依存,进一步提升两岸经济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你认为应如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反对“台独”言行;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加强两岸沟通和交流,积极发展两岸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要继续坚持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密切两岸经贸金融交往,深化产业合作,支持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发展,维护台胞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拓展文化教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加强两岸民众和社会各界交流,共同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进一步凝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识;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增强两岸政治互信等。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做?

积极了解、宣传国家对台的方针、政策;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不做有损国格、不利统一的事,同破坏统一的行为做斗争;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爱国情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积极参加国家统一方面的活动等。

第二篇: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习题

第九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口号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0年 C.1954年 D.1956年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是在()

A.20世纪50年代中期 B.20世纪6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末期 D.20世纪80年代末期

3.从1955年8月到1970年,中美大使级会谈历时15年,谈了136次,关于奥台湾问题的核心是()

A.签订“共同防御条约”B.提出“一纲四目” C.美国从台湾撤军 D.遣返战俘

4.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1960年,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的思想、政策方针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台湾接受大陆中央政府领导、管辖

5.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标志着我党对台方针政策重大转变的是()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B.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被称为“叶九条”的台湾问题讲话 C.1982年1月邓小平谈话

D.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早是针对()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西藏问题

7.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A.外交问题 B.国际政治问题 C.内政问题 D.中美关系问题 8.“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问题是()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不能动摇 B.和平统一

C.祖国统一 D.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9.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制化的时间是是()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1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A.一个中国 B.两制并存 C.高度自治 D.和平统一 11、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三通”,这表明胡锦涛提出的实现两岸关系()的思想得到广泛认同

A.一个中国 B.两制并存 C.高度自治 D.和平发展

12、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人民的立场是()A.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

C.只要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统一日期可以拖延

D.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与港澳享受同等待遇

13、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就是()

A.承认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不能分割

B.承认中国可以采取任何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承认中国采取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承认外国不能干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

14、台海两岸关系的现状是()

A.大陆和台湾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

B.大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民国 C.祖国大陆是中央政府,台湾当局是地方政府 D.两岸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存在着两个政权 15、1993年4月,“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这是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其前提条件是()

A.两岸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 B.“两岸一中” C.两岸同属中华民族 D. “九二共识”

二、多选题

1.台湾问题是()A.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D.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2.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A.用武力方式解决

B.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解决

C.力争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解决 3.“一国两制”构想()A.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范例 B.基本内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后,在香港设立了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人自己管理,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A.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独立的外交权 D.行政管理权和财政独立

5.中国政府提出,我们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A.在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两种可能性

B.能否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 C.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

D.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要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独”势力搞“台湾独立”的阴谋 6.“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的重大历史意义有()A.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理 C.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模式

7.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意见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

8.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对台关系的意见,内容是()A.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B.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C.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D.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9、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结合起来

A.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

B.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

C.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

D.深化内地与港澳经贸关系与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涉港澳事务

10、属于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讲话内容的是()A.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B.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C.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D.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三、判断题

1、“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国的领土上,既可以在大部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让一些愿意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主要障碍,所以必要时需要美国来帮助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3、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是属性相同的问题 ×

4、香港非法“占中”事件警示着我们,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必须防范和化解来自香港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干扰。√

5、胡锦涛提出的“四个绝不”与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使我们掌握了反“台独”斗争的主动权。√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7、解决台湾问题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8、以“公民投票”方式是国际社会发扬民主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采用“公民投票”方式决定台湾的地位和前途。×

四、材料题 第一题 材料1 邓小平说: “如果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统一,美国利益也不致受损害。” 材料2 伯恩斯坦和芒罗在《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一书中有如下观点:台湾将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难题。如果中国进攻台湾,美国除了援救台湾之外别无选择,否则它就有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其他亚洲友邦中丧失信誉的危险,而救援就意味着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交战。如果台湾人民同意与大陆和平统一,就会使中国得到另一块经济上的大肥肉,即美国第9大贸易伙伴和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地方,这将大大加强中国的经济力量和战略力量。材料3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台湾问题的由来。(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台湾问题的实质。

第二题

材料1 “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我们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页。

材料2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九四九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仍然是所有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目标。”

“早期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无限期拖延统一,是所有爱国同胞不愿看到的。” —— 《江泽民文选》

材料3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摘自:《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其实质是什么?(2)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第三题

材料1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第六条 国家采取下列措施,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 鼓励和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增进了解,增强互信; 鼓励和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密切两岸经济关系,互惠互利; 鼓励和推动两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鼓励和推动两岸共同打击犯罪; 鼓励和推动有利于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其他活动。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权利和利益。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2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 摘自:《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两岸关系的现状是什么?

(2)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第四题 材料1 早在1998年,李登辉在其《台湾的主张》一书中就指出:“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具有国家的主体性,也就保持了主权的独立。台湾与中共的关系早已超越所谓的‘内政问题’,而成为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交往问题,”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电台记者采访时,公然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为了落实李登辉“两国论”的讲话,台当局动作频频。台湾一家报纸报道说,台湾当局将进一步推动修改相关的法律,诸如“国家安全法”、“两岸关系条例”等涉及两岸关系定位的法律名称与条文内容都将做重大修改。台湾地区有关大陆地区的用语可能成为历史名词;“两个政治实体”等用语也将修正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两个“国家“并提的说法。材料2 1999年7月18日晚,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要求,江泽民主席同克林顿通了电话,重申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严正立场。江泽民指出,最近,李登辉公然将两岸关系说成是“国与国的关系”,这是他在分裂国家的道路上走出的十分危险一步,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严重挑衅。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领土与主权绝对不容分割。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自然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们一直在积极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争取两岸直接“三通”,推动两岸进行政治谈判。但是,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很清楚,台湾岛内和国

际上都有一股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势力。如果出现搞台湾独立和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的情况,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管。材料3 现在,有两条路摆在台湾当权者面前:一条是悬崖勒马,停止“台独”分裂活动,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一条是一意孤行,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最终玩火自焚。何去何从,台湾当局必须做出选择。在中国人民面前,没有任何事情比捍卫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为重要、更为神圣。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但是,如果台湾当权者铤而走险,胆敢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请回答:

(1)分析材料1披露的言论违背了什么原则?

(2)结合材料2,说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3)结合材料2、3,说明为什么中国政府在致力于“和平统一”的同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三篇:第9章_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教案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是()

A.特别行政区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B.台、港、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D.特别行政区没有国防和外交权 2.澳门问题产生的依据条约是()A.南京条约 B.中葡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3.台湾问题产生主要是()A.南京条约 B.开罗宣言

C.马关条约 D.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 4.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是在()A.1949年3月 B.1949年10月 C.1949年12月 D.1954年7月

5.美蒋签定”共同防御条约”时间是()A.1953年7月 B.1954年12月 C.1954年9月 D.1949年3月

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提出来的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西藏问题 7.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在()签署的

A.1984年9月 B.1984年12月 C.1997年7月 D.1982年9月 8.中英关于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是在()举行

A.1984年9月13日B.1984年12月19日C.1997年7月1日D.1990年4月30日 9.中葡关于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是在()举行

A.1984年9月13日B.1987年4月13日C.1997年7月1日D.1999年12月20日 10.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是在()签署的 A.1984年9月B.1987年4月C.1997年7月D.1982年9月

11、被邓小平誉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A.《中英联合声明》 B.《中葡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2、“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

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13、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提法代替“解放台湾”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二大

14、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A.1979年 B.1982年 C.1983年 D.1984年

15、香港澳门问题是()

A.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和英国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B.中国内政问题

C.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的问题

D.不可以谈判的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A.以“一个中国”为基础 B.实行“ 两种制度” C.台、港、澳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D.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2.在我国八十年代祖国统一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西藏问题)3.香港问题产生的依据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4.台湾问题是()

A.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 B.属于中国内政

C.主要是由于美国直接插手造成的D.主要是由于中日甲午战争造成的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有()

A.一个中国 B.两制并存 C.高度自治 D.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6.目前解决台湾问题()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7.香港是亚太的()中心

A.经济中心B.金融中心C.贸易中心D.航运中心 8.从香港回归以来,中央政府已经推出实施的措施有()

港股直通车B.建立更紧密经贸安排C.开放人民币业务D.增加个人游 9.台湾问题的实质()

A.是主权问题,B.是中国的内政问题,C.是涉及中国是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D.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0、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具有重要意义,包括()A.说明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B.表明了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处理国际问题的卓越能力 D.证实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

11、“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民主自治权利,包括()A.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B.单独财政预算,中央政府不征锐 C.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 D.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12、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A.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独立的外交权 D.行政管理权

13、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A.“一中一台” B.“两个中国” C.“一国两府” D.“台湾独立”

14、根据“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中国政府在澳门回归后保持澳门的几个“不变”,即澳门原有的()A.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生活方式不变 C.法律基本不变 D.外交事务不变

15、在台湾问题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陆发布过的重要文件有()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反分裂国家法》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2.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A 5.B 6.A 7.B 8.C 9.D 10.B 11.D 12.A 13.A 14.B 1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BD 4.ABC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D 13.ABCD 14.ABC 15.ABCD

三、简答题

1.答:(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2)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文攻武备”的总方略;(3)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4)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5)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6)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2.答:(1)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2)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3)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4)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5)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6)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第四篇: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一节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历史渊源)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族人民之间的紧密合作和交流。而分裂则常常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破坏,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入侵和压迫,给人民造成极大的痛苦。

纵观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虽然经历了历代王朝分分 合合,政权更替变迁,但追求国家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始终没有变。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 “大统一”的主张,亚圣孟子提出“定于一” 的主张,认为只有统一之后才 能安定。吕不韦也提出“一则治,两则乱”的观点;董仲舒发扬了孔孟 “大统一” 的主张,“认为《春秋》大统一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统谊也”康有为面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 中国的瓜分,大呼“中国只可一统,万无瓜分之理,更无分为联邦之理也”;孙中山先生说,“统一成而后一切兴 革乃有司言”,统一起来才是“真民 治”,才能“与列强共跻于平等之域”

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光荣传统。我国各民族人民历来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统一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在中 国历史上,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战争的影响,中国局部地区处于分离状态,各民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各种分裂势力及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有利地推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现实需要)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强烈期盼。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义无返顾地担当起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征程。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华民族踏上了时代进步的历史潮流,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何为复兴? 就是改变民族因各种原因而陷入贫穷落后,停滞不前,被动挨打的状况,是民族奋发图强,独立解放实现民族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

国家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港澳回归后,由于各种原因,台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进入新世纪,完成祖国统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积极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我们应顺应民心,抓住机遇,推动两岸关系取得更大发展。可以说,现在我们有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我们也更有条件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主观诉求)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毛泽东: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

1986年,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提出的“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的问题时,他说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

江泽民: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

胡锦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习近平: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

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是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1)历史: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人民同大陆同根、同宗、同源、同文 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

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

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明朝永乐年间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1661年,郑成功率领2.5万名将士及数百艘战船,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郑克爽率众归顺。自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翌年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

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 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台湾民众进行过多次武装起义,都被残酷镇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2)由来: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台湾在1945年结束日本殖民统治,重归中国版图。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因此,与香港、澳门问题在性质上不同。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英、中葡之间额问题。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3)实质:内政问题

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容许外国干涉。

2.解放台湾的方针(1)武力解放台湾 对于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始终积极寻求解决的方式和途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局势特别是美国插手台湾问题、阻挠中国统一大业的形势,曾提出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和政策。

1949年,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指出:“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 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 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

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台湾当局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承认美国军事干涉和占领台湾。50年代的台海关系.MPG(2)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国际形势缓和,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高涨;国内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台湾局势发生变化,美蒋在合作中出现矛盾。

根据形势发生的变化,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于与中国政府谈判。中美大使级会谈,先在日内瓦,后在华沙,从1955年8月一直谈到1970年,历时15年,谈了136次。关于台湾问题的核心就是美国从台湾撤兵。

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1955年,周恩来明确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 ”。“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

1963年,周恩来将我们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p184)这些有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形成和确立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环境)

(2)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外交环境),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此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随后,逐步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定(P211)80年代以来的两岸关系.wmv(1)1978年11月—1981年8月:萌芽阶段 1978年11月,邓小平在缅甸同吴奈温总统的会谈中,初步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充分尊重台湾的现实。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2)1981年9月—1982年1月:正式提出阶段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谈话,进一步阐述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第一次使用了“一国两制”的概念。

(3)1982年12月—1985年3月:法制化阶段 1982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规定,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即后来被称为的“邓六条”。(p186)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基本内容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中国的领土不容分割。

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高度自治;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2、重要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香港十年专题片07.flv 澳门回归二.flv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首先被成功的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从1982年起,中英两国政府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了历时两年、共22轮的艰苦谈判。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北京,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正式开始。邓小平再会见撒切尔夫人时,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三个基本立场。一是主权问题。邓小平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如果中国在1997年,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像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第二个问题,是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英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5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1984年9月,双方终于达成协议,草签了《中英联合声明》和三个附件。同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政府将根据宪法第31条的规定,在香港设立直辖于中央政府的特别行政区,同时保持香港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1990年,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基本法既坚持了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又明确规定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1997年7月1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在这一天凌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关注下,飘扬在香港上空长达150年之久的米字旗被迫降下,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冉冉升起,“东方之珠”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香港回归祖国i,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第一个重要成果,是永载史册的民族盛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正如江泽民所说:“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血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在中英就解决香港问题开始谈判时后,澳门回归祖国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开始积极有序的进行。1985年5月,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就举行谈判解决澳门问题达成协议。从1986年6月至1987年3月,中葡双方代表在北京举行了四轮会谈。1987年4月13日,《中葡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历经400多年沧桑的澳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又一重要成果,它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对进一步解决台湾问题产生积极示范作用,对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产生重大影响。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中央政府坚定不移的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办事,充分信任并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不干预特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并从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得香港克服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内外经济环境标变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仍然保持者自由港的特色和国际贸易、金融、航运中心的地位,继续被公认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澳门很快走出了回归前经济连续几年负增长的困境,经济增长率逐年提高,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解决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但由于美国插手,两岸迈向统一的进程中必然充满艰巨复杂的斗争。“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并付诸实施后,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进展。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1993年4月27日至30日,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在祖 国大陆一年多来的积极推动下,海协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举行第一次 “汪辜会谈”。这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绝之后的首度正式接触,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是两岸关 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成果:一是为两岸的良性互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会谈的具体成果直接推动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奋斗》 重要讲话,精辟的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精髓。2.两岸关系紧张阶段

1995年李登辉访美。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公然把两岸关系定位成“国与国的关系”。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中华民国在台湾。

2000年3月,民进党的陈水扁在台湾“总统”大选中获胜。在就职演说中故意回避 “一个中国 ”原则„„甚至在2002年提出了“一边一国论”。台湾岛内的台独思潮也开始蔓延,台独活动趋于猖獗。一些外国势力也进一步插手台湾,支持台湾当局和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这些都对两岸关系发展形成严重冲击。

2005年3月,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 岸关系四点建议。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不改变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一事实,有力遏制和打击“台独”分裂势力。

3.两岸关系重大突破阶段

2008年,台湾当局发生重大积极变化。

重新执政的国民党反对“台独”、承认“九二共识”,使两岸关系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取得了重大突破。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到恢复,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已经实现,两岸同胞往来更频繁、经济得到密切联系、文化交流更活跃、共同利益更广泛,两岸关系开始步入和平发展轨道。

“三通”

小三通是于2001年1月1日,海峡两岸实施的小型三通模式,实现两岸小规模的通商、通航和通邮 2008年12月15日,两岸隔绝60年后,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的两岸“大三通”全面启动,台湾大陆真正迈入一日生活圈,宣告两岸大三通时代来临。使两地居民赴对方景区观光更为便捷。带来更多投资,给客运与物流行业带来机遇。——《爸爸去哪》台湾行

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 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四点意见。1,、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高度把握两岸关系 大局。2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3、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 进取。

4、坚持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当今时代,两岸中国人民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第五篇:统一战线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法宝 The united front police : Important formula

Being the unification of the country

黄蓉芳(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广东广州,510090)

党中央在今年7月10-20日北京召开的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是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统战会议,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①这一精辟论述,是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

一、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实现自身团结和扩大同盟军的问题,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提出“统一战线”这个概念,但早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实现自身的团结和统一,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著名口号;无产阶级必须同农民结成联盟;无产阶级政党可以和其他政党和派别团结合作,但必须保持自 己的独立性;无产阶级要区别不同情况去寻找各方面的同盟者;“在政治上为着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②

列宁根据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点,继承和发展了马、恩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他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两种策略》和《共产主义运动的中的“左派”幼稚病》等著作中,提出了两种同盟军的思想,他指出,“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同时必须极仔细、极留心,极谨慎,极巧妙一方面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裂痕’,那怕是敌人之间的一切裂痕,哪怕是最小的‘裂痕’,利用各国 资产阶级之间以及各个国家内资产阶级集团或各派别之间的一切利益对立;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会,那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有条件的。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丝毫不懂得一般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③说明要战胜强大的敌人,一方面要利用敌人之间的裂痕和矛盾,来获得间接的同盟军,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这是直接的同盟军。总之,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指导,使成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总路线、总策略、总任务的一部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战略策略,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几个阶 段。在长期的统一战线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关于统一战线的经验,理论和政策,而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而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以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实现领导权的两个基本条件。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以及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特殊状况,决定了无产阶级在寻求同盟军、建立统一战线的这一问题上,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来得迫切,成为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因此,1939年10月,毛泽东在为党的刊物所写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把统一战线誉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他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牛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④

二、新世纪新阶级统一战线的内部构成及相互关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驶入新世纪,统一战线也进入了社会主义爱国统一战线的新时期。正如邓小平指出: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⑤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虽然属于爱国统一战线中的一个发展阶段,但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形成了一些重要特征: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 思想;二是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三是统一战线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四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凝聚新力量,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成为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五是抵御两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成为统一战线的重大责任;六是社会化成为统一战线的重要方式。

社会主义劳动者,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个概念的提出,既是统一战线理论创新的结果,也是统一战线工作实践创新的结果,包括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在社会变革者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包括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四者”各有专指,分别指向特定的成员和群体,但也不象过去四个阶级之间绝对分割,而是存在一定的交叉流动,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统一战线这几个方面的内涵一层比一层更广泛,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与以往民主革命时期不同的两个新的广泛的政治联盟,一个是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组成的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一个是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联盟。

三、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统一战线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大团结大联合始终是统一战线的主题;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始终是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局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必须要求,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⑥因此,要把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到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真正抓紧抓好。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建立在民族认同基础上,将中华民族全体成员融合成统一有机整体的精神力量,是实现各阶级、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团结合作的力量源泉,是实现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统一战线的灵魂和支柱,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并规定其发展方向,统一战线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有力的工作载体和组织保障。在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大业上,统一战线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服务,重点应是以“文化认同,爱国爱乡”为凝聚点,通过正确的引导,鲜活的服务和自身的表率,增强大陆同胞与港粤台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凝聚力,推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同时还必须致力于克服和遏制形形色色的离散力。

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2006年,陈水扁上台时曾信誓旦旦地作出所谓“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四年来,陈水扁的所作所为表明,他自食其言、毫无诚信。他说不会宣布“台独”却纠集各种分裂势力进行“台独”活动。他说不会改变所谓“国号”,却不断鼓噪“台湾正名”、“去中国化”。他说不会将“两国论入宪”,却抛出两岸“一边一国”的分裂主张。他说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却千方百计地利用公投进行“台独”活动。他说没有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的问题,却早已将它束之高阁,令其名存实亡。他还强行撕裂台湾社会,恶意扭曲台湾民意,肆意煽动仇视大陆、“对抗中国”,竭力挑衅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公然提出通过“制宪”走向“台独”的时间表,将两岸关系推到了危险的边缘。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议,就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表了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纵观时局,中国共产党提出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是十分正确的,台湾的出路,最终需要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少数“台独”分子的言论和行为不能代表整个台湾的民意,更不是整个台湾人民的意志,“要加强对台湾人民的工作,加强同台湾同胞的团结,扩

⑦大和深化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保护好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统战工作的重点。

胡锦涛同志记对台湾四点意见发表一年来,两岸关系开新局。先是两岸政党对活交流大门开启,总书记胡锦涛相继与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微笑握手,“为改善两岸关 系注 入春天的气息”。其次,两岸交流交往创新高,2005年,祖国大陆批准台资项目3970项,合同台资103.6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1.5亿美元,两岸间接贸易额达912.9亿美元,2005年8月1日起,台湾水果准入品种从12种扩大到18种,并对其中15种水果实行进口零关税措施。受到广大台湾农民的欢迎。2005年台湾居民来大陆实破4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大陆居民赴台近16万人次,其中应邀赴台交流33421人次,今年8月7日首届两岸青年联欢节在闽举行,8月22日 第五 届辽宁“台湾周”开幕。从去年9月11日起大陆教育主管部门正式实行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标准,并设立每年总额700万元人民币的台湾学生奖学金,今年台胞参加联招考试的有746名,比去年增加136名,目前在大陆的港澳台学生总数为20593名,其中台湾学生4842名,大陆方面展现的善意、诚意,让岛内民众对大陆有更多的正面认识,因长期被误导而形成的对大陆的隔阂,误解甚至敌意开始融化。“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正成为越来越多台湾民众的心声。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重点可放在台湾青年和农民身上。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是传承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农民是民进党的主要支持者和选举票仓,民进党不敢公然阻止水果销往大陆,只能在意识形态上作文 章,陈

水扁声称台湾水果零关税登陆是大陆“百分百的统战”,是为拉拢南部农民,帮助泛滥2008年胜选。吕秀莲声称大陆是诱骗台湾农民,偷取台湾优势农业技术,未来再对台倾销,因此零关税措施是台湾“农业的安非他命。”其实“统战”并不 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手段,台独分子撕裂岛内民族关系,拥护外国强权势力,拉拢小国,哪一样不是统战?“统战”只是一种手段,应由统战的目的来决定,“台独” 统战的是倒行逆施,大陆的统战是善举,是我们独特的政治优势,今后的对台工作在以武力为主导,坚决堵死台独幻想的基础上,重点还是坚持“一国两制”政策,坚强围绕争取人心回归,扩大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联盟,坚持对台湾同胞的各种支持政策,在国际上保护台湾同胞的各种利益,使台湾同胞在认识到独立导致毁灭的同时,感受到统一将带来的巨大的利益,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光荣和自豪,发展壮大台湾社会中的支持统一和倾向于统一的爱国者的力量,“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文武并用。我们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统一战线一定够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党的重要法宝一定会在新的条件下更加熠熠生辉。

论文摘要:文章回顾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走过的几个重要阶段,从而得出结论:统一战线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法宝,进而进一步论述了统一战线在当前两岸关系上应如何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关健词:统一战线

法宝

凝聚力

注释:

① 张景勇: 《凝聚起最广泛的智慧和力量》,《人民日报》,2006年7月9日,第4版。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443页 ③《列宁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5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5-606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3页

⑥⑦《不断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日报》, 2006年7月13日,第1版。黄蓉芳(1965—),女,土家族,硕士,副教授

下载2012中考思想品德速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中考思想品德速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实事求是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千丝万缕五篇

    论实事求是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千丝万缕 班级: 学号: 姓名:刘青 内容简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

    关于新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构想的机遇和挑战

    关于新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构想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发展 “八项主张” 1995年1月,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