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构想的机遇和挑战

时间:2019-05-15 07:3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新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构想的机遇和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新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构想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篇:关于新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构想的机遇和挑战

关于新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构想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发展

“八项主张”

1995年1月,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八项主张”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政策;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思想,发展了和平谈判的思想,赋予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新的时代含义,深化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思想,表达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希望早日完成祖国统一的共同心愿,是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八项主张”作为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工作中,必将继续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四个原则”

2005年3月,胡锦涛同志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四个原则”。“四个原则”着眼大局,面向未来,审时度势,理性务实。它针对当前两岸关系的突出问题、重点问题,宣示了一系列新主张、新论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丰富了对台工作指导原则的内涵,展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它对于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

2008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首次明确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确立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政策,是新形势下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根本指针。这一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完成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充分体现了维护和发展全民族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全面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总揽全局的战略思考;擘画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宏伟蓝图,充分体现了奋力开拓两岸关系前进道路的政治智慧和务实思路;突出强调了两岸同胞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2014年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习近平指出,当前两岸关系虽然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和平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两岸复归统一,是结束政治对立,不是领土和主权再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是能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的安排。

新时期实现全国统一构想,挑战与机遇并存

1995年5、6月间,台湾当局领导人赴美公开发表“台独”言论,声称“中华民国在台湾”或“台湾的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未获国际社会应有的外交承认”等。与此相配合,台湾方面连续举行针对祖国大陆的“军事演习”,在两岸之间制造紧张气氛。中央决定对台湾当局、对美国进行针锋相对的政治和外交斗争,包括在台湾海峡及周围海域组织军事演习。这期间,美国派出两个航母编队进入台湾附近海域,对我国施压。

2005年,台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以及新党主席郁慕明相继率团访问大陆。胡锦涛总书记分别同他们会见、会谈,共同发表公报,达成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等多项共识。通过两岸政党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打开了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台湾当局“法理独立”、“新宪公投”、“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等“台独”活动,一次次被挫败。

2008年3月,台湾举行大选,国民党重新取得执政地位,两岸关系出现了有利于和平发展的新变化。从2006年4月开始到2011年5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有关方面先后举办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进行有关改善两岸关系议题的研讨和有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议题的磋商,邀请各界人士参加,组织商讨密切两岸交流的措施等。这已成为两党定期沟通的平台。多年来,大陆方面推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受到台湾人民的欢迎。

洪仲丘命案: 台陆军542旅下士洪仲丘原应在7月6日退伍,6月28日收假回营因携带有照相功能手机被关禁闭7天,7月3日疑因过度操练造成多重器官衰竭不治身亡,引起台湾社会高度关注,并促成1985公民行动,要求军队社会化。岛内人士坦言台湾极有可能在最近的将来,由于某项题目引爆真正大型的群众不满运动,那时候就是“台湾之春”的开始。

2014年3月的台湾“太阳花学运”,即“太阳花学运”(反服贸)vs“康乃馨运动”(挺服贸)

2014年3月17日,台湾地区“立法院”内政委员会等8个委员会联席初审《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中国国民党籍立法委员张庆忠在混乱中宣布服贸审查超过3个月,依法视为已审查,送立法院院会存查,引发部分人士不满。反黑箱服贸民主阵线等民间团体和学生18日晚间突破立法院警力,占领立法院议场。19日晚间,针对台湾部分团体和学生聚集台“立法院”抗议《两岸服贸协议》,23日晚,继占领台湾“立法院”后,有逾千名学运分子突破警方防线,冲入台湾“行政院”。

2014年3月29日下午,以反服贸为主调的台湾学运陷入僵局,岛内陆续出现其他声音。

2014年4月10日,3·18台湾部分团体和学生“反服贸抗争”事件结束。虽然以“反服贸”为主题,但却是“反马”、“恐中”甚至“反中”等情绪的大爆发。最近几年来,中国大陆对台政策以“和平发展”为主轴,既务实又稳健,台湾绿营和学运其实找不到什么具体借口来直接“反中”。一些“反中”声音之所以出现,实际上与激进的“台独”势力紧密牵连,这是台湾政治的老问题,暂且不表。近年来台湾经济社会变迁引发的新问题: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外部经济动荡和内部经济停滞的影响,台湾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催生出一整套社会动员力极强的阶级政治话语体系,为新时期的台湾社会运动和选举政治提供精神养料。

这套话语体系运用于批判马英九政府,就为“反马”提供了论述依据,运用于质疑两岸关系,就成为“恐中”的思潮基础。

4月14日香港《亚洲周刊》报导称,美方向民进党施压而使得台湾“反服贸运动”顺利退场。很多人把这篇报导放大来看,将美方的施压视为运动结束的唯一标准答案。事实上,在港媒报导出炉之前,台北政坛早就流传着各式各样关于美方对这次学运态度的说法。4月初台湾媒体便称美方政学界对于民进党的表现极为失望,认为民进党利用这次的学运来收割政治上的利益。

两岸关系不只是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而已,更是太平洋两岸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在中美建构新型大国关系的互动过程中,台湾的角色便显得更为诡谲。

因此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目的是维护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追求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也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我们一定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祖国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有利于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于两岸积累互信、解决争议,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奋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由两岸同胞共同享有。

直面香港问题

项飙

“占中”是香港部分学界、法律界和宗教界人士在2013年初发起的有关2017年选举改革的运动。他们计划,如果上述努力不能实现他们提议的政改方案,将占领作为香港金融中心的中环,堵塞香港的经济命脉,向政府施压。

“占钟”则是9月26日深夜,部分学生因为爬入香港特区政府前的公民广场被警察逮捕后而形成的全港性运动。27日,大约5万市民前往金钟,声援学生。28日游行人数继续增加,傍晚警察在9个不同位置发射87枚催泪弹。震惊香港。事态骤然升级。29日,香港专上学生联会(由香港八所主要的大专院校的学生会组成的学生组织,简称学联)宣布无限期罢课。部分群众在旺角和尖沙咀──香港两个典型的高密度商业市井生活地段──设置路障、搭撑帐篷,进行“占领”。29日晚至30日间,估计近20万人上街 “占领”。为防御警察的胡椒喷雾,人手雨伞一柄,遂成“雨伞运动”。香港社会生活受到明显干扰,国际媒体高度关注。10月20日香港高级法院下禁制令,占领者必需立即离开仍被占领的金钟和旺角。21日学生代表和港府代表进行了两个小时、电视直播的对话。至11月初,各方面没有统一意见,但是同意通过和平对话寻求解决方案。

香港的问题,之所以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地方-中央分权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香港是一个“次主权”、具有一般地方政府不具有的法律地位,而且也是因为大陆的地方-中央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党的行政化来协调的。地方和中央之间的经济利益和行政权力的博弈,归根到底是靠党的自上而下的干部人事任命来决定。党和地方社会的有机联系,在很大程度上被党本身的行政化、党和政府的同构化而削弱。换句话说,党对国家机器的整合,取代了她对社会生活的整合。在香港,党既不能以行政化的上下级手段管治,也没有发挥其传统意识形态、和地方社会发生有机联系。而和港商形成默契、进行半公开的、以利益连带为基础的委托式管治,则正是目前危机的直接原因之一。所以用“分权”以及“主权-治权”关系的框架分析香港问题,只能揭示问题的一部分。中共在近期不可能参与香港的竞选,从而推进一般意义上的政党政治。而且,以多党间对立性竞争为基础的民主政治,对香港对大陆也不一定合适。但是香港的困局,确实提出了中共应该如何争取对国家的领导权的问题。在提出一国两制的时候,中共的领导权是和其长期的武装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对“文革”的检讨上分不开的。同时,香港在当时没有政党力量,不存在政治理念和话语的竞争。香港今天的运动揭示了新的挑战,即历史上的多次革命无法再成为合法性的自然源泉,同时政治诉求的多样化明显上升。这一历史挑战,在大陆同样存在。所以,香港的问题不是她和大陆太不一样,而是她以独特的方式指出了中国政治整体的深层矛盾。如果直面香港的这次运动,找到问题的症结及其可能的积极因素,或许可以成为中国探索政治格局创新的重要契机。

第二篇:12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2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txt2008太不正常了,一切都不正常!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男足挺身而出,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男足还是正常的!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广阔的统一国家。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

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我国各族人民历来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统一进行了英勇斗争。在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奴役和宰割,中国局部地区处于分离状态。各族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同各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使民族奋发自强、独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魂牵梦萦的执著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中华民族解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障碍,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起点,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把捍卫民族尊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英勇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 和确立 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的内容。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决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不仅台湾、香港、澳门同胞现有各种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而且他们希望获得的其他权益也将得到充分实现,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夙愿,充分行使选择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更加广泛、直接地参与管理国家大事。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和平统一,有利于两岸社会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期繁荣稳定,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就需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台独”活动与国际反华力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台独”将使台湾沦为外国附庸。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靠自己的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归根到底还是要把自己的事情搞好。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和平共处是处理国际关系必须遵循的普遍准则,“一国两制”构想将这一准则应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以解决祖国的和平统一问题。邓小平说:“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历史范畴,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个国家内一般只能有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一种社会制度存在。“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新话,是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既不是传统的单一制,又不是通常的复合制,而是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组织形式,即不仅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点,而且容纳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在国家统一问题上,所谓原则坚定性,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中国国家主权的统一与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坚持国家主体即祖国大陆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所谓策略灵活性,就是在一个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允许非主体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存在及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统一,既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也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同时也妥善照顾到有关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其他利益。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只有实行“一国两制”,在中国的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在自己的身边,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局势可以长期稳定,有利于我们一心一意搞建设。同时,也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长期稳定、繁荣和发展。“一国两制”确实是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顺应历史潮流,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不仅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开创了光明的前景,而且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的类似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证实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也为国际社会解决世界争端,稳定世界局势,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

香港、澳门回归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表明了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和决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卓越能力。台湾与香港、澳门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中国的一部分,都实行不同于大陆的社会制度。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表明通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两岸统一,完全能够满足台湾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祖国大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香港、澳门的稳定繁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必将显示出越来越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 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首先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我们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我们要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三篇:毛概-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有2170年的历史。从近代的鸦片战争以来,由于遭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侵略,军阀混战,我们的祖国陷入了四分五裂、人民困苦不堪的境地,香港、澳门、台湾被列强占领割据。中华民族为了抵抗侵略,反对压迫,反对分裂,长期以来为了国家的统一、独立,为了民族的富强,进行了不懈的艰苦奋斗。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但是,由于历史和人为的原因,台湾被国民党当局割据,造成海峡两岸分裂,香港和澳门仍未能回归祖国,祖国统一大业尚未最终完成。祖国的完全统一,是祖国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为了实现这一宏伟愿望,几代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只有实现祖国统一,才能促进政权稳定、民族团结,使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才能维护主权和国家领土完整,才有可能发展本国的经济、文化事业。

由于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当今的发展中国家必是新生的、因而有欠成熟的现代民族国家。其中,大多数存在着虽然程度不等、但往往相当严重的国内各不同部族、民族、地域或宗教群体问题间凝聚不足甚或尖锐对立的问题,或者说它们作为法理意义上的统一国家还未充分成为社会甚至即使政治意义上完全统一的现代民族。因此,实现自身作为新生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充分巩固和成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纪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中国在新世纪的一大目标。仅需考虑到台湾问题和西北西南边疆地区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就不能认为这后半句话是过分的。就台湾问题来说,统一大业完成之后,还有一个在复杂的、多有敌对势力存在的岛内外环境中,为巩固统一而长期努力的过程。由于这一点显然毫无疑义,所以完成统一是一个中长期问题。

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不仅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而且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中国人民洗血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澳门的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这是旧中国的政府不能也不敢解决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2.影响中国统一台湾的三大因素

中央政府的一贯政策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那台湾人民到底想回归、统一吗?为什么有那么多台湾人民想两岸保持现状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大因素影响祖国的统一: 1.是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缺乏文化认同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腐败的清政府于1895年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

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并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努力不断改善中国总的国际处境,特别是尽我们一方所能争取成中美关系的长期良好状况,统一大业的完全实现(而且很可能是以最小的代价)就有了绝大部分保障。为此,发展改革、积极而又稳妥地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因为这不仅大大有利于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进步,而且20余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西方和台岛内产生的良好舆论效应提示,这将有力地、甚至决定性地改善那里的对华和对大陆舆论,由此使中国统一大业获得一项赖以完全成功的重要政治条件。从这些意义上说,统一的最终完成,将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然。

4.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奋斗进程中形成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构想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首先在香港、澳门获得成功。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我们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我们要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无不希望祖国强盛发达,为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科学发展,进一步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让民主、法制、自由、博爱的普世规则在中国发扬光大。到那时,祖国大陆将产生巨大的向心力,统一也不再是问题。

第四篇: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习题

第九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口号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0年 C.1954年 D.1956年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是在()

A.20世纪50年代中期 B.20世纪6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末期 D.20世纪80年代末期

3.从1955年8月到1970年,中美大使级会谈历时15年,谈了136次,关于奥台湾问题的核心是()

A.签订“共同防御条约”B.提出“一纲四目” C.美国从台湾撤军 D.遣返战俘

4.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1960年,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的思想、政策方针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台湾接受大陆中央政府领导、管辖

5.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标志着我党对台方针政策重大转变的是()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B.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被称为“叶九条”的台湾问题讲话 C.1982年1月邓小平谈话

D.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早是针对()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西藏问题

7.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A.外交问题 B.国际政治问题 C.内政问题 D.中美关系问题 8.“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问题是()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不能动摇 B.和平统一

C.祖国统一 D.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9.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制化的时间是是()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1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A.一个中国 B.两制并存 C.高度自治 D.和平统一 11、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三通”,这表明胡锦涛提出的实现两岸关系()的思想得到广泛认同

A.一个中国 B.两制并存 C.高度自治 D.和平发展

12、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人民的立场是()A.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

C.只要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统一日期可以拖延

D.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与港澳享受同等待遇

13、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就是()

A.承认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不能分割

B.承认中国可以采取任何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承认中国采取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承认外国不能干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

14、台海两岸关系的现状是()

A.大陆和台湾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

B.大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民国 C.祖国大陆是中央政府,台湾当局是地方政府 D.两岸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存在着两个政权 15、1993年4月,“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这是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其前提条件是()

A.两岸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 B.“两岸一中” C.两岸同属中华民族 D. “九二共识”

二、多选题

1.台湾问题是()A.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D.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2.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A.用武力方式解决

B.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解决

C.力争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解决 3.“一国两制”构想()A.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范例 B.基本内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后,在香港设立了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人自己管理,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A.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独立的外交权 D.行政管理权和财政独立

5.中国政府提出,我们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A.在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两种可能性

B.能否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 C.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

D.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要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独”势力搞“台湾独立”的阴谋 6.“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的重大历史意义有()A.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理 C.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模式

7.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意见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

8.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对台关系的意见,内容是()A.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B.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C.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D.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9、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结合起来

A.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

B.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

C.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

D.深化内地与港澳经贸关系与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涉港澳事务

10、属于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讲话内容的是()A.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B.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C.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D.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三、判断题

1、“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国的领土上,既可以在大部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让一些愿意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主要障碍,所以必要时需要美国来帮助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3、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是属性相同的问题 ×

4、香港非法“占中”事件警示着我们,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必须防范和化解来自香港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干扰。√

5、胡锦涛提出的“四个绝不”与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使我们掌握了反“台独”斗争的主动权。√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7、解决台湾问题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8、以“公民投票”方式是国际社会发扬民主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采用“公民投票”方式决定台湾的地位和前途。×

四、材料题 第一题 材料1 邓小平说: “如果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统一,美国利益也不致受损害。” 材料2 伯恩斯坦和芒罗在《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一书中有如下观点:台湾将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难题。如果中国进攻台湾,美国除了援救台湾之外别无选择,否则它就有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其他亚洲友邦中丧失信誉的危险,而救援就意味着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交战。如果台湾人民同意与大陆和平统一,就会使中国得到另一块经济上的大肥肉,即美国第9大贸易伙伴和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地方,这将大大加强中国的经济力量和战略力量。材料3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台湾问题的由来。(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台湾问题的实质。

第二题

材料1 “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我们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页。

材料2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九四九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仍然是所有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目标。”

“早期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无限期拖延统一,是所有爱国同胞不愿看到的。” —— 《江泽民文选》

材料3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摘自:《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其实质是什么?(2)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第三题

材料1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第六条 国家采取下列措施,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 鼓励和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增进了解,增强互信; 鼓励和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密切两岸经济关系,互惠互利; 鼓励和推动两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鼓励和推动两岸共同打击犯罪; 鼓励和推动有利于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其他活动。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权利和利益。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2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 摘自:《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两岸关系的现状是什么?

(2)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第四题 材料1 早在1998年,李登辉在其《台湾的主张》一书中就指出:“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具有国家的主体性,也就保持了主权的独立。台湾与中共的关系早已超越所谓的‘内政问题’,而成为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交往问题,”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电台记者采访时,公然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为了落实李登辉“两国论”的讲话,台当局动作频频。台湾一家报纸报道说,台湾当局将进一步推动修改相关的法律,诸如“国家安全法”、“两岸关系条例”等涉及两岸关系定位的法律名称与条文内容都将做重大修改。台湾地区有关大陆地区的用语可能成为历史名词;“两个政治实体”等用语也将修正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两个“国家“并提的说法。材料2 1999年7月18日晚,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要求,江泽民主席同克林顿通了电话,重申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严正立场。江泽民指出,最近,李登辉公然将两岸关系说成是“国与国的关系”,这是他在分裂国家的道路上走出的十分危险一步,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严重挑衅。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领土与主权绝对不容分割。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自然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们一直在积极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争取两岸直接“三通”,推动两岸进行政治谈判。但是,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很清楚,台湾岛内和国

际上都有一股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势力。如果出现搞台湾独立和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的情况,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管。材料3 现在,有两条路摆在台湾当权者面前:一条是悬崖勒马,停止“台独”分裂活动,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一条是一意孤行,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最终玩火自焚。何去何从,台湾当局必须做出选择。在中国人民面前,没有任何事情比捍卫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为重要、更为神圣。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但是,如果台湾当权者铤而走险,胆敢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请回答:

(1)分析材料1披露的言论违背了什么原则?

(2)结合材料2,说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3)结合材料2、3,说明为什么中国政府在致力于“和平统一”的同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五篇:毛中特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2008年复习资料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将答案字母写在答题纸上。)1.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是(C)A.特别行政区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B.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D.特别行政区除高度自治外与我国内地各行政区没有区别 2.“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C)提出了的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西藏问题 3.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A)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台湾事实上的主权地位

4.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B)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叶剑英

5.首次正式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代替“解放台湾”提法的文献是(D)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6.最早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B)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7.中英两国经过多轮谈判和磋商,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及三个附件是在(C)A.1982 B.1983年 C.1984年 D.1987年 8.“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哲学依据是(C)

A.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B.马克思主义的和平共处原则 C.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 9.“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A)

A.国家政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 D.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10.按照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论断表明(A)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特别行政区同样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D.特别行政区是有独立主权的政治实体 11.一个中国原则的理论依据是(D)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 D.中国的主权是完整的,是不可分割的 12.台湾问题的本质是(A)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C.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13.中国政府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目的是(D)A.准备最后用武力解放台湾 B.以武力强迫台湾统一 C.对付台湾人民的

D.对付台独和某些外国势力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分裂出去的图谋

14.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享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度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D)A.拥有行政管理权 B.拥有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5.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B)A.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B.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16.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B)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反对台湾独立

17.1995年江泽民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纲领。这个讲话是(D)A.《告台湾同胞书》 B.《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

C.《一个中国与台湾问题》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18.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A)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台湾事实上的主权地位 19.被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的是(C)

A.《中英联合声明》 B.《中葡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0.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领土争端的新思路。下列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C)

A.搁置主权,分而治之 B.搁置主权,共同治理 C.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D.搁置主权,和平共处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将答案字母写在答题纸上。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一国两制”构想形成与发展的客观依据是(ABCDE)A.从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的实际出发提出的 B.从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出发提出的

C.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与可能这个实际出发提出的 D.从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是现实可能的最佳方案出发提出的 E.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实际出发提出的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后,在香港设立了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人自己管理,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ABDE)A.独立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C.独立的外交权 D.独立的行政管理权 E.财政独立

3.我国政府以“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包括(BCDE)A.实现祖国统一后,香港、澳门和台湾可设特别行政区,实行完全自治 B.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C.坚持“一个中国

D.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E.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阐述的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ABD)

A.在中国对香港拥有主权的问题上没有讨论的余地

B.历史上中英政府签订的关于香港问题的几个条约仍然有效 C.中国收回香港主权,但保留英国对香港的治权

D.中英两国政府应妥善商谈、使香港在15年的过渡期内不要发生大的波动

5.按照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明(ACD)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特别行政区也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特别行政区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政府 D.特别行政区不能拥有独立的外交权 6.台、港、澳问题的性质是(BD)

A.都是国际关系问题 B.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 C.都是内政问题 D.港澳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7.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在祖国统一后港澳台保留资本主义制度,实行 A.外交制度不变 B.经济制度不变

C.社会制度不变 D.生活方式不变(BCD)8.关于台湾问题,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BCD)

A.我们要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 B.我国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C.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9.2000年2月,中国政府发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白皮书中提到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解决统一的情况是(ABD)A.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 B.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两岸统一问题

C.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D.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 10.“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其实践的重大历史意义有(ABCD)A.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理

B.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C.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模式 D.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出发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判断题(要求判断正误,将答案字母写在答题纸上。)

1.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1)从中国历史发展看,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是主流。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绝大多数时期是统一的,分裂只是极短时间,而且历史上中华民族不断克服分裂势力,发展统一事业,形成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2)历史事实也说明,凡历史上统一时期,经济、文化就发展,民族关系就和睦,社会就稳定。历史上几个盛世,如汉朝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清代的康乾盛世,都出现在国家统一的时期。所以,统一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根本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3)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策,邓小平又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回归了祖国,实现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祖国统一,使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走上了新的历史阶段。

2.一国两制构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邓小平说过,“如果‘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对国际上有意义的想法的话,那要归功 3 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这个构想是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提出来的。”

(2)在一个国家里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这是史无前例的。“一国两制”构想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和平共处原则运用于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以和平方式解决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这是一个创造。“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3.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答:这种说法不正确。(1)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属于中国与英国、葡萄牙之间的问题。香港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而强占的。澳门是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而强占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对香港、澳门这两个地区采取了如下立场:香港、澳门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不承认外国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对于这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将在条件成熟时通过谈判予以和平解决;未解决之前维持现状。1960年中央进一步将上述立场归结为“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工作方针。香港和澳门问题同台湾问题性质不同,不是统一问题,而是恢复行使中国主权问题。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历经400多年沧桑的澳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2)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澳门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其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应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允许外国干涉。1895年日本通过侵略战争从中国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有关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回归中国,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唯一合法代表。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在美国的支持下,形成与大陆对峙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根据国内外形式的变化,适时制定和实施了对台方针政策。

4.既然主权在民,台湾就可以用公民投票方式行使民族自决权。答:(l)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无论在国内法还是国际法,都已明确,不存在用公民投票方式决定是否应自决的前提。(2)“主权在民”是指主权属于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对台湾的主权。属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而不属于台湾一部分人。

(3)台湾自古至今从未成为一个国家,既不是殖民地,又不处于外国占领之下,不存在民族自决权的问题。

(4)以“主权在民”为借口。企图以“公民投票”方式把台湾分割出去,不仅是徒劳的,而且其结果必将把台湾人民引向灾难。

四、论述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试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为什么我们力争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试述一个中国原则的根据,结合当前两岸政治、经济实际说明,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才能实现和平统一。

下载关于新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构想的机遇和挑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新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构想的机遇和挑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