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读后感
从教13年,一直在教育第一线上努力的工作着,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对学生的态度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近几年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尤其是五年前听了周弘老师的关于赏识教育的讲座,以及来到87后亲自聆听了知心姐姐做的关于赏识教育的报告,让我对学生的态度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个寒假,我又拜读了卢勤姐姐和周弘老师有关赏识教育的丛书,在网上也浏览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博文,对我的思想进行一次又一次洗涤,开学后的我将会在大师的指引下规划我的教育生活.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假期里,一些家长也在不断的向我咨询教育孩子的问题,想必他们也知道应该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只是知道了又被遗忘了,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在不断的努力尝试着,究竟怎样进行赏识,又怎样才能持之以恒呢?下面结合我自身的阅历谈谈如何进行赏识教育.一、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孩子给他们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仅仅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因此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系,因为我们总是强调存在哪些不足。我们经常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教导完全正确,但如果仅仅只看到我们的缺点,那是不全面的。一个学生考了95分,美国父母和教师会说“Verygood!”,中国父母和教师会说“为什么差5分?”。其实一个人在看到自己缺点的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反之也一样。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那他就缺乏起码的自信。试想,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能取得成功吗?答案只有一个:“不!”
那么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呢?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由为重要。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例如有些孩子思考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強,如果他考不上大学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修理工,你能说他不成功吗?第三,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每个孩子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如一个成绩最差的学生,成绩由60分提高到65分再提高到70分,应该给予表揚。如果我们每次以100分来衡量,并对他们说出一些有伤自尊的话,如“真蠢”、“真没用”、“笨死了”等,那他经历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如果动态地观察他却是在进步、在前進。就拿我班上的一个双胞胎女孩子来说吧,我刚接手教她的时候,她性格有些孤僻,长着一
张快嘴,常因为其他同学的一点小毛病就叽里呱啦的指责个不停,读书时常因为拖音难听弄得同学们都嘲笑她,不喜欢她。针对这种情况,对于她能积极的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写的作文篇幅较长,我在课堂上都给予了肯定,并在课后给她指出了不足,慢慢的,她逐渐树立了自信心,认为自己能做好,在老师的鼓励下,她不再怕失败,害怕的是不能参加任何能表现自己的机会。刚开始,她由在班上积极参加各种朗读、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等,到参加学校大型的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唱歌比赛,发展到参加市级的各种比赛,终于在一次市级作文比赛中,她获得了一等奖。当她双手捧回这奖状的时候,她已经完全找会了自信,不在认为自己是差孩子,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能力,学习成绩提高很快。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私德曾经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生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的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的形成“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以其他学科的教师相结合施教。同时,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1、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表演的舞台。
孩子在课堂上或因自卑、或因害怕、或因懒惰、或因等待,或因从动心理等诸多因素,在课堂中不敢发言,不敢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更谈不上快乐中求知。因此,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态度,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微笑服务于学生,在老师的眼睛里没有差生,只有一个个有待进步、有潜力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鼓励、赏识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表扬的话语无处不在,承认孩子的差异,甚至欣赏差异,允许失败,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坚信孩子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课堂上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赞赏,使学生在老师及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2、每位教师学会宽容、真诚的善待每一位学生。
在课堂上,没有厉声地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有的灿烂的微笑,亲切的话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错误得以改正,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的宽容,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的紧张局面,使学生逆反心理转变,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严”收到最佳的效果。教师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观念:像对待上帝一样对待孩子;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到教育中,用生命的激情去创造另——一个美好的生命!以宽容大度作为自己的工作艺术,深受孩子的敬佩和爱戴。、赏识教育也应讲究方式方法
“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但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机械的表扬,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还应该讲究方式方法。
每个学生都需要赏识,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更是如此。对于这类学生,空洞的表扬作用也许并不明显,他们内心往往会出现强烈的质疑和不自信:“为什么老师要这样表扬我呢?我并没有比其他学生做得更好啊,老师是真心表扬我吗?还是我在老师眼里比其他学生更差,老师对我的要求更低呢?”为了防止学生的极端思想,老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真心实意。
当然,赏识教育仅仅依靠老师“孤军作战”往往是难以奏效的,如果教师能通过引导,创设出群体赏识的情境,发挥学生和家长群策群力的作用,便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赏识教育也应讲求创新。例如,我在批改学生作业后,除了会加上一两句“很棒!”“你一直在努力!”等评语外,还常常会写上“你认为呢?”并留下括号,让学生填上自我评价。经过这样的互动,效果比单纯的教师评价要好得多。
所有这些充分说明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希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当我们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我们不妨就告诉他:你已经具有了这些品质,只是需要再持之以恒。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断赏识和肯定,我们的学生将会越来越优秀。
赏识就是一种期待,而期待则是我们给成长中的学生最好的礼物。学生们会从这种期待中看到:自己得到了一份特别的爱和关注。这种爱和关注会使他们全身心地感到愉悦和激动,并充满了一种回报期待的欲望和勇气,而最终这种欲望和勇气又将产生怎样的奇迹,我们自己也难以预料。
第二篇:如何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
很多家长说,我该怎么夸孩子呢,总不能一天到晚说“好啊,乖啊”。这里就谈到了赏识教育的中心话题,鼓励孩子,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同时一定要注意表达的方式和内容。
说一下这个赏识教育吧,听上去好像很直观。赏识教育,家长们老是在讲、在用。比如说,一个小主持人,有人对她说:“小燕子啊,你的节目做得真好”,“小燕子呀,你上台讲话讲得可清楚”,“小燕子啊,你的形象就是好”„„说的多了她会有什么感觉?——很假!很假!故意的,大人都会来这一套,但是没有用!因为我们的赏识教育被孩子发现了。
赏识教育一定要不动声色。一定不能被别人发现,不能太虚伪,首先它必须是真实的,并且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不是直接说出来的。比如说吧:小燕子,你这个上衣是哪买的?在什么地方?能不能哪一天带我去,我太太正好也想买一件带条纹的青色衣服,我一直都没有见。当人离开了以后,她会是什么感觉?
——觉得你真喜欢这件衣服,觉得自己的眼光得到了别人的肯定。你没有直接夸奖,但效果达到了。对孩子说话的水平一定要达到这种程度,滴水不漏。
因为父母和孩子是一辈子的事,天天说你多好多好,说一天可以,说得多不就烦了吗?所以,要说这种既认可他、肯定他,而他又听不出来的话,这样的话也就是我们做亲子教育的意义:提高我们亲子教育的技巧和方法。
有人说:我觉得这当爹当妈真是一件累人的事,整天都干这个了,还干不干自己的事了?这种家长就很糊涂。孩子的事就是你的事!这个观念必须因在脑海里面:对女人来讲,孩子是第一位的,孩子和自己就是一个人。怎么能跟孩子分你我呢?
得全身心的投入!那是一种快乐,那是一种美。世界上没有比教育子女,和子女在一块儿交流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了。这是一种自然的伟大的境界,这样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如果你有了“二心”,想着——光做孩子的事,我的事怎么办?那就是有“二心”了,一有“二心”就教育不好孩子了。-
第三篇:如何进行赏识教育
如何进行赏识教育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以及新教材的大面积使用,教师的教育观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在对待学生问题上,由原来的逼迫教育向赏识教育过渡。一时间,赏识教学成了教师们街头巷尾谈论最多的话题,而且,这股风很快和家长们的过分溺爱孩子的做法一拍即合。于是,赏识教育这本好经很快就被一些教师给念歪了,难怪一些教师抱怨说,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以前磨破嘴皮子不听,现在改批评为赏识,他们又要尾巴翘到天上去,其实,我们都知道,赏识教育从很早就有了,只是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现在,教育家们在研究了许多的案例之后,提出赏识教育,不仅要求我们进行赏识教育和教学,而且,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进行赏识教育。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王爱莉教授在她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文中,就提到了这个如何赏识的问题,她说:“我变过去的挑错为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作文发给学生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一改过去作文一发就随手一放,连看都不看一眼的状况。几乎每个学生都很认真的看了他们的作文,露出了欣喜的表情。”王教授的赏识教育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里,我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把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归纳成几个方面,那就是,教师要想搞好赏识教育,必须做到:准、真、快、细、勤。
一“准”
就是所褒扬的事情要准确。不要夸大和缩小。这里有一个案例,有个叫琳一度的家长十分欣赏“赏识教育”的力量,可渐渐地感到难以凑效,甚至还使她感到难堪。那天,女儿正在埋头给她的爷爷画生日贺卡,最后在“祝爷爷生日快乐”的美术字上涂了不同的颜色。琳在经过女儿伏案作画的桌子时,大声称赞说:“噢,这太漂亮了!爷爷一定会喜欢!”没想到,女儿盯着妈妈看了一阵,又看看自己的作品,非常生气地说:“妈,您说的是正话还是反话?我说这画一点儿也不漂亮!”说完,便使劲地将贺卡揉成一团扔掉了。琳为何会遇到如此尴尬呢?原来,孩子本来就对自己所制作的生日贺卡不满意,而妈妈却言过其实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认为妈妈根本就没认真地看她的作品,而只是为了让她高兴才这样说的,于是产生逆反心理,当然就不愿意听到妈妈把它说成“这太漂亮了。”孩子不愿意接受琳的夸奖还缘于以前曾经有过的“教训”。因为,孩子曾将妈妈夸奖过的手工和图画在同伴面前展示时,她才知道自己的“作品”并非妈妈所说的那样,妈妈对自己的夸奖大多经不住实际的检验。久而久之,她对妈妈的夸奖也就变得格
外地麻木和不信任了。在我们的教学中,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很费劲的学生一旦有了些许进步,老师们就会打心眼儿里高兴,总觉得这样的学生受一次表扬很不容易。总免不了好好的夸奖一番。往往就忘了这个度的问题,容易夸大,差的学生本来就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表扬过了头,就会使其飘飘然,忘了自己是谁了,觉得不费劲儿就可以做得很好,以后就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而好学生有了进步呢,老师就会认为好学生嘛,有了进步那是应该的,所以就会轻描淡写,缩小夸奖的力度,这样就会使好学生觉得自己努力了也不过如此,以后就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所以,在对待学生的进步问题上,一定要做到准确地表扬学生,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受到表扬,该受到什么样的表扬,以帮助他们持续不断的提高自己。
二“真”
就是真心真意的赏识。只有真心真意的赏识,才能得到学生积极的响应。诚然,赏识教育是学生的心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老师的赏识下,学生心灵舒展,充实快乐。表现在课堂上思想活跃、敏捷。但是,如果老师刻意地追求赏识,不管学生做得好坏,一味地表扬,特别是有些老师的表扬太滥,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认为老师太虚,为了讨好学生而惺惺作态。所以不能为了夸奖而夸奖,只有建立在“以事实为依据”基础上的发自内心的夸奖才会产生感情的“共鸣”,才会真正地有力量。那些言不由衷的夸奖,不仅不会产生激励作用,相反还会使孩子产生反感和厌恶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夸奖孩子时,要善于捕捉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注意细心观察和把握孩子内在的优点和素质,这样的赏识才能有的放矢,才会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夸奖要切合实际。对孩子的夸奖应该恰如其分,不可夸大其辞。如果夸奖言过其实,如果夸奖过多过滥,就会使孩子产生“夸奖得来全不费功夫”的错觉,直至不把夸奖当回事,或者成天等待着别人的夸奖,一旦哪天家长老师“不小心”忽略了孩子的“存在”时,孩子就会变得非常伤感,变得怅然若失。事实上,作为今后直面社会的孩子,怎么可能轻易得到那么多的夸奖呢?如果不注意从小培养起孩子善于忍受“冷落”乃至“残酷”的心理素质,恐怕直面人生就会无所适从的。我就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记得我们八年级有个班里有一个比较难缠的学生,多少任课老师磨破了嘴皮子,可他就是油盐不进。要开除他吧,学校还不让,急得班主任老师六神无主,后来不知听了谁的劝告,改变了工作办法,一改过去的反感态度,频频表扬这个学生,一开始,这个从未受过表扬的学生很感激老师,也收敛了一阵子,后来发现老师的言语之中透漏出不
以为然的神色,似乎在走过场,夸奖变成了例行公事,表扬自己的语气去也和表扬好学生大不一样,本来问题学生的自控力和持久性就差,这样一来,觉得受到了欺骗的学生就不再买老师的帐了。变本加厉地折磨老师。令老师苦不堪言。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所以,要真心真意的表扬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作个准确的定位,三“快”
就是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进步,受到了老师的赏识,教师最好在当时当地给与表扬。如果时过境迁,脱离了当时的氛围,就会大打折扣,降低褒扬的作用。赏识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教育从两个方面达到教育目标:一是从外到内,营造环境,正向激励,二是从内到外,和谐人生,完善自我。学生平时所作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再影响着学生,铁别是中小学生,可塑性强,容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夸奖好像庄稼地里的肥料,要及时的给学生,他们才能更好地生长。作为教师,夸奖孩子要不拘一格,因时因事而宜,充分展示出夸奖的真正魅力。
四“细”
就是表扬不能太笼统、模糊。二应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具体细节给与充分的肯定。比如说,一个学生作文做得好,老师光说好还不行,还要指出好在那里,为什么好,这样一方面学生对老师的赏识心服口服觉得老师真的欣赏自己;另一方面,对学生自己的进一步提高也能起很大的作用。
五“勤”
即指表扬要经常。优点或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学生在一次表扬中的吸收十分有限,因此,教师表扬学生不能偶尔为之。然而现在不仅是老师、许多家长也觉得孩子不能表扬。总认为表扬太多了,一表扬就翘尾巴。表扬为什么会翘尾巴呢?因为表扬太少。就是因为我们长期不表扬孩子,一表扬,孩子肯定要翘尾巴。如果我们经常表扬就不会翘尾巴。这就是说赏识孩子就要从方方面面,要经常进行。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他们才不会失去信心。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对赏识教育的几点体会。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赏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操作不顺,也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大部分孩子为独生子,唯我独尊,受不得半点委屈,接受挫折的能力很低,光赏识不批评,将来走向社会,必定遭受很
多的不幸。所以,在进行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凡事适可而止。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第四篇:学生需要赏识教育
学生需要赏识教育
武汉市九峰中学谢正荣
关键词:赏识关注赞赏
摘要:赏识是成功的教育
参考资料:中国教育报
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灵木镇一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大。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父母从不会报怨孩子说话迟、说得差,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而只会再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这个事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赏识是成功的教育。”
在我十几年的教书生涯中,我不断反省自己,并不断学习。作为一位老师和母亲,在长期实践中,我深深认同赏识教育的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去做。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赏。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在工作取得成绩而没有得到赞赏时,心里非常郁闷,做事也没有原来那么积极。孩子们也是如此。当他做好一件事,老师和家长给予赞赏时他会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做起事来很积极。反之他会觉得自己很没用,什么都做不好,以后做这件事就不积极,也会产生逆反心理,什么也不愿做。经常鼓励孩子,赏识孩子,他就会越做越有信心,越做越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事情就会越做越好。我班有个学生叫周畅,七年级期中考试后,周畅考了三十多分,这已经是很差了,几乎可以不管。我没有向以往那样放弃,而是找他谈话,问他愿不愿学好数学。这孩子表示愿意学好。我也告诉他数学很简单,只要愿意学,一定能学好。以后上数学课时,我总是有意让他回答问题,课后经常询问他,不懂的给他讲解。结果这孩子一次比一次考得好,在这两次期末模拟考试都取得八十多分的好成绩,全班只有五个八十分以上。真没想到,一次小小的谈话,会让这孩子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周畅一向贪玩,习惯不好,字写得很差,小学成绩不好。父母已经放弃了。可以说周畅没什么特殊的地方能让老师注意的闪光点。但从那次谈话之后,我经常提问,鼓励他上课要踊跃发言,要认真做作业,字要写工整。经过两个月的时间,他这些毛病都改掉了,并且取得巨大的进步。
在教学和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也许很多老师都有和我相同的感触。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自然是我们赏识的对象。对于后进生,为了維护班级的正常抶序,老师往往更是加倍关注,用最大的精力压制他们,对他们没有学习上的要求,只要他们不闹事,能保持课堂纪律就可以了。对于那些不太起眼的让人省心的学生,教师常常不自觉地忽略了他们。这种教育模式,让我们的班级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让我们的成绩很糟糕,及格率和平均分都很低,教学效果很差。鉴于这种结果,我陷入了深思,我们的教育思想有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与观察,我发现有两类学生存在巨大潜力。一种是我们忽略的学生,一般有以下特点:成绩一般;行为良好不犯错;性格内向;平时安静。如果让你在脑海中搜索自己班的学生时,最后几个被你想起来的基本就是被自己忽略的学生。但这些孩子自身有着很大的潜力,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在他们身上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在班级里,这部分力量的觉醒,将会对优等生构成一种带动,班级的气氛也因此会有较大的改善。还有一种就是后进生,这部分孩子有以下特点:学习成绩很差;行为习惯很差;性格活波;平时多动;上课纪律很难安静下来。如果让你在脑海中搜寻自己班的学生时,首先蹦出来的就是他们。这些孩子对课堂纪律起着决定性作用。她们自身也有很大的潜力,他们聪明、活波,老师要用最大努力去赏识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时机表扬、鼓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力量。这部分力量的觉醒,将会带动课堂纪律,维持课堂的正常序,对班级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赏识教育,我强迫自己去关注每一位孩子,留心观察每一个孩子,并努力找出他们的优点,针对性地了解他们的情况,与家长联系,进行个别谈话。每过一段时间,我就会反思一下忽视了那些孩子,并及时进行补救。每个孩子都是发展的主体,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及其心理发展需要,因此,每一个孩子在老师心中都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此,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赏识教育的巨大力量。我们要学会赏识。在各类活动中抓住一切机会,去捕捉每一个学生某一处或某一刻的闪光点,坚信每个孩子心灵深处都有一盏可以点亮的灯。让每一位学生都成班级的主人,发挥它们的长处。让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当班干部,成为老师的好帮手;让品学兼优的学生当领头羊,为其他同学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让热情负责、工作主动、积极肯干的学生作各种工作的推动者,使他们既能想方设法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工作任务,还能自行搞一些丰富有趣的知识性,问提醒比赛等活动。教育学生上好每一天,做好中学每一天,上好每一堂课,参加每一次活动,为做好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奠定基础。
作为教师,我们应以一颗公正、真诚而慎重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既不对那些出色的学生给以过分的关注和过多的溢美之词,也要放手适度引导那些有问题的后进生,还不能忽略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学生。这样,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眼里就都是一样的——富于个性,丰富多彩。赏识教育可以促进每一位学生长足发展,让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并且对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也起着良好的作用,塑造他们良好的性格和品格,为国家培养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
第五篇:怎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心,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长辈、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没有一颗会感恩的心,因此,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具有感恩心是社会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因为,只有他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才能感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从孩子身边开始
学生的情感来源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从抓住学生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让学生在参与感恩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付出情感的快乐。
二、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建立以感恩为主旋律的班级文化
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吸引许多学生,使大家自觉不自觉地遵守一个良好的传统。所以,我借助班会、晨会开展了多种形式多样感恩主题活动。例如,借助母亲节,我让大家选择几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的母亲。有的学生说勤奋、唠叨,有的学生说母爱、勇敢,有的学生说体贴、无微不至等等,在这些一个个生动的词语中,包含着孩子们对母亲的爱。其实,活动的本身已经帮助孩子重拾了就在他们身边的最朴实的情感———母子情。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重温这种情感,唤醒孩子们那颗感恩父母的心。
同样通过这样反复的教育,使得弘扬感恩情怀也成为我们班级的主旋律,这也很好地抵制了一些不良的思想,教育了更多的学生。
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三、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大感恩情怀,所谓大感恩情怀,是指感恩对象不仅是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人,还应该教育他们要心怀祖国,懂得感恩社会和整个民族。要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让他们知道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和不断努力,等到将来学有所成,才能回报祖国,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