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越秀区教育城域网光纤运行及应用系统建设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5 12:3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年越秀区教育城域网光纤运行及应用系统建设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年越秀区教育城域网光纤运行及应用系统建设情况汇报》。

第一篇:2009年越秀区教育城域网光纤运行及应用系统建设情况汇报

2009年越秀区教育城域网光纤运行及应用系

统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现在由我来介绍一下2009年越秀区教育城域网运行情况和2009年我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建设的情况,并将我区2010年应用建设设想和大家做个交流。

一、2009年越秀区教育城域网运行情况

我区2008年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中国电信做为城域网光纤组网服务商,目前全区学校统一租用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提供的1000M光纤1条、100M光纤33条、10M光纤90条、裸光纤6条搭建起整个教育城域专网,各学校网络通过1000M光纤汇聚到区教育城域网数据中心,另有2个学校直接通过单模光纤上联到城域网数据中心。区教育城域网再通过双出口与国际互联网相连,较大的提高了学校上网速度和稳定性。根据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提供的月度报告和光纤后台网管平台的数据统计,2009年1-11月我区教育城域网光纤使用情况基本正常,学校汇聚到数据中心的1000M光纤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出入流量基本保持在50-70Mb/s,11月份达到平均80 Mb/s左右。100M的互联网出口出入流量基本在40Mb/s,带宽利用率达到40%。学校使用城域网光纤上网情况也基本令人满意,大部分学校带宽利用率达到10%以上,其中区教育发展中心、第三中学、育才中学、13中、八一实验学校、华侨外国语学校、铁二中、财经职中、培正小学、东风东路小学、东风西路小学、旧部前

小学、育才学校、铁一小、东川路小学、红火炬小学、铁四小、梅花村小学、水荫路小学、建设六马路小学、惠福西路小学、启智学校、培智学校的城域网光纤使用情况比较好,带宽利用率也比较高。但同时,我们通过分析也发现部分学校在使用城域网光纤时存在以下问题:

1、仍有个别学校没有按要求接入和使用城域网。上半年共有6所学校没有接入到城域网,光纤流量为0;下半年情况有所改善,只有2所学校流量依旧为0。

2、个别学校出现流量异常情况。主要反映在某段时间内,学校流量比正常状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全年累计共有17所学校出现过流量异常的情况。

2009年我区加大了数据中心的网络建设力度,信息中心对数据中心原有的两台天融信千兆防火墙进行了升级,并采购了1台高性能的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对城域网实行网络流量管理和对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有效的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和访问速度,更好的为学校和师生使用网络保驾护航。

在学校网站和域名管理方面,广州市教育局于2009年9月制定了《广州市教育网站和网校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和规范全市教育网站和网校管理。9月至今,信息中心共收到8间学校开办教育网站的申请,其中1份申请因材料不齐待学校补交相关材料,其余7份已送广州市教育局审批并获批,现正待广东省教育厅审批。

二、2009年我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建设和使用情况

随着教育信息化向深层次的发展,资源和应用建设成为实现教育现

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区不断进行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研究,深入构筑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和优质资源体系。

2009年我区先后根据学校及教育发展中心的需求,购买了CNKI基础教育文献资源总库、K12同步资源库、教师培训示范案例库、武大3D动画资源、同方思科电子挂图、读秀知识库、北京领航动画资源、新课标中学物理视频素材库、小学教学资源视频素材库、中小学语文视频资源库等多个优秀资源,并整合到越秀区教育单点登陆平台和资源建设平台中。这些资源,尤其教学资源类、电子图书类和基础教育期刊类都深受我区广大教师的欢迎。今年1-11月,通过单点登陆平台访问k12资源建设平台和资源库累计使用量达27752人次,电子图书系统累计使用量达3654人次,读秀学术搜索平台月度访问量也不断提高,10月访问量接近1.3万人次。从学校访问使用情况来看,区教育发展中心、25中、黄花小学通过单点登陆平台访问各资源系统的累计使用量均超过1000人次,环市路、育才中学、东山实验、珠光路等6所学校的累计使用量也达到600人次以上。据了解,这些学校都是精心组织和开展了应用平台使用的校本全员培训,并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同时,在已建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基础上,我区又建设了越秀教师培训网、越秀教育研训网、学区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二期、协同办公OA系统二期、越秀教育人事信息管理业务及干部管理业务系统、公开招聘教师网上报名系统、越秀区教育应用整合平台、教师个人工作平台、Ukey身份认证等具区域特色的应用系统。其中教育应用整合平台和教师个人工作平台目前正处于开发阶段中,计划下学期投入使用。在学区、人事干部管理等系统的使用和推进中,得到了各位网管和信息技术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三、2010年我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建设设想

2010年我区将继续在教育信息化应用建设上花大力气,除了继续会采购适合我区教师、学生使用的优质资源外,我们将大力推进越秀区教育应用整合平台和教师个人工作平台的推广和应用,努力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越秀教育学习网和越秀教育特色资源。

我区于2006年建设了单点登陆系统把各资源平台进行了整合,但是随着2009年我区又建设了学区、人事干部等多个业务系统,为更好的方便教师登陆使用所有的应用,信息中心决定在单点登陆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构建越秀区教育应用整合平台,该平台依托人事系统中准确的教师基础数据,把学区、人事、OA、资源等多个平台的登陆信息进行整合。今后,学校只需要在人事业务系统上完成教师的异动处理,该教师在其它各个系统中的帐号就会随之修改和处理。教师个人工作平台则是在越秀区教育应用整合平台的基础上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个基于城域网应用信息集成的客户端,教师在电脑上安装客户端后,只要打开计算机,个人工作平台就会在桌面上自动运行。教师在个人工作平台中可以直接进入教育城域网的所有应用系统和浏览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平台会自动根据该教师所任教学科自动把该学科的资源呈现和推荐给该教师。通过个人工作平台,可以实现教师之间,各学区、各学科、各备课组教师群组的“实时通讯”功能,协同完成备课、课件制作、课题研讨,共享教学成果等;教师也可以直接获取到教育局各部门、区教育发展中

心和学校所发布的通知通告、消息、工作安排,确保通知、消息内容的有效送达。

明年,越秀区教育应用整合平台和教师个人工作平台正式投入使用的时候,在宣传、推广、培训等方面还有赖各位网管和信息技术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越秀教育学习网和信息化资产管理平台等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过程中,也需要集思广益,各位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及时向信息中心反映。我们也希望各学校可以一如既往的继续做好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校本培训工作,使资源和应用的使用更深入到全体教师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使教育信息化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我区明年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谢谢!

越秀区教育信息中心

二00九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二篇:连云港教育城域网网络流量管理及应用分析优化技术方案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连云港教育城域网

网络流量管理及应用分析优化

解决方案

苏州迈科网络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3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目录 2 3 4 前言................................................................................................................................................3 行业背景........................................................................................................................................4 需求分析........................................................................................................................................5 Maxnet解决方案........................................................................................................................6 4.1 4.2 4.3 方案概述...........................................................................................................................6 网络概述...........................................................................................................................6 部署方案说明...................................................................................................................6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前言

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每天都有大量的新应用出现,不断吞噬着网络带宽,单纯的扩容等手段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应用流量的失控。流控设备作为解决网络带宽管理问题的专用设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关注和使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的变化,以及使用习惯的变化等,流控已经不仅只限于在网络出口做应用流量控制,而是加强保证关键业务、提升内网用户的上网体验等方面,流控产品有着越来越多的适用领域。

比如用来实现动态带宽管理,可智能感知网络流量,根据带宽使用情况,动态调整策略,特别是在网络空闲的时候,适当允许P2P/视频应用占用更多的带宽,这样除了可以减少人为干预,减轻网络管理人员工作量之外,还可以用更少的带宽达到更好的网络访问体验,在解决带宽利用率问题的同时降低成本。

比如用来实现基于应用的分流,将P2P下载、在线视频等非关键但又占据大量带宽资源的应用从质量高(通常带宽低且贵)的链路分流到质量低(通常带宽高且便宜)的链路上,把质量高的链路资源留给时延敏感、用户关注度高的关键性应用(语音、游戏等)使用,在提高关键应用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带宽成本,提高用户的体验质量。

比如使用流控实现基于用户的管理,从以前最简单的基于IP地址的管理,到现在的对有不同需求的用户,可针对不同的应用,进行不同等级的带宽的保障,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提高用户的网络使用体验。

比如使用流控基于应用做流量镜像,将特定应用的流量路由或镜像到其他设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备上,在提高业务有效性的同时为下游设备减负。例如只将需要进行病毒过滤的流量路由/镜像到防毒墙,不但比基于端口的方式更精准,也减小了防毒墙在I/O方面的压力。

比如使用流控对WLAN接入的流量进行分析,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及优化策略,特别是随着BYOD模式的普及,流控对移动终端类型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支持日渐重要;亦可对用在全网流量进行应用识别,获取不同时间段的监控结果及分析报表,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基于以上场景,传统流控设备已无法满足当前用户对网络的管理需求,针对这样的情况,迈科网络凭借着在协议分析、应用优化等领域多年的实践经验,推出了全新的应用管理系统—Application Manager。行业背景

随着教育行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IT技术在教育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极大地推动了教学、科研的水平,使得教育城域网从原来的教育、科研性质的试验网转变成教育、科研和服务并重的带有运营性质的大型网络系统。

目前多媒体视频应用已大面积普及,加之P2P应用的不断增长,教育城域网的带宽性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网络问题,诸如网络蠕虫病毒爆发、P2P软件下载、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等等,导致骨干链路的拥塞、甚至中断;特别是为了更好的向各学校提供服务,如何提高用户体验质量等。这些均是教育城域网在网络运维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需求分析

3.1教育城域网网络系统是由路由器、防火墙和交换机来组建的,而交换机和路由器对网络上各类协议和应用在能见度上显得苍白无力。管理员无法知道的运行状况,包括网络中运行的协议和应用、网络带宽的使用情况、关键应用的运行性能和状况、是否存在恶性带宽占用情况等等。因此管理员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关键应用访问速度慢、蠕虫病毒大规模爆发、有限的带宽资源被非法占用、带宽使用效率较低等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和关键业务应用的可用性。

3.2教育城域网用户网络规模及身份较为复杂,对核心业务应用(OA、电子邮件、http)、时延敏感的应用(VOIP、视频会议)、即时通讯、P2P、网络游戏等应用同时一视同仁,网络的使用不是根据业务应用的优先级以及重要程度来结合身份信息支配的,最终导致网络带宽被抢占资源比较厉害的诸如网络游戏、P2P应用毫无节制的使用。

这不仅降低了用户体验质量,并且由于各种非关键应用毫无节制的吞噬着宝贵的带宽资源,带来网络拥塞等严重影响网络使用的棘手问题,将严重影响网络中关键应用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一方面会使得为网络建设投入的资金得不到合理的回报,最终也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3.3教育城域网络会有多个链路出口,包括资源丰富的教育网、带宽质量较高但费用较贵的电信网(南方)、联通甚至其它二级运营商带宽质量一般但费用便宜的线路,如果把所有流量一视同仁,那必然会造成对线路带宽的浪费。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Maxnet解决方案

4.1 方案概述

针对以上的需求,Maxnet公司凭借着在协议分析、应用优化等领域多年的实践经验,采用最新推出的AM(Application Manager)系列应用管理设备提供了针对教育行业网络出口流量管理的解决方案。

同时采用XM系列应用性能分析设备,提供对服务器及各链路的应用和网络性能分析,为教育城域网提供应用分析优化的依据等。

4.2 网络概述

教育城域网为典型架构网络,城域网提供统一的互联网出口(可能有多个,如教育网、电信、联通等),各学校通过专线接入教育城域网络中,并通过该线路接入互联网,同时教育城域网提供各类服务,如办公系统、网站、博客、视频、教育资源等多种应用。

4.3 部署方案说明

为了满足教育城域网对网络流量的管理及对各应用优化分析,建议在出口设备与核心交换之间部署一台Maxnet AM系列产品,对经过出口的互联网流量进行统一的管理,同时在服务器集群区域及各学校专线部署多台Maxnet XM系列的探针XP,XP通过镜像采集服务器区及各专线所有流量数据,并反馈到XM中,XM能够把相对独立的数据以纵横关联的方式加以组织,最终得以实现以图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形化的方式进行面向问题的数据展现。

通过部署Maxnet AM 及XM设备,可以实现如下:

 Maxnet AM高达20Gbps的吞吐,支持多链路捆绑/不对称路由的逻辑桥组配置,提供了对多出口,大流量复杂网络环境的完善支持。 Maxnet AM智能带宽保障,通过智能检测链路的带宽使用情况,对带宽进行智能分配,高峰期可让各种P2P、在线视频保持在一个较低的运行水平以确保关键应用的流畅运行,在低谷期则可让P2P、在线视频占用空闲的带宽进行下载,避免了带宽浪费。

 Maxnet AM通过启用基于应用的分流策略,可以将需要大量网络资源且带宽占用大的P2P通过TOS标记的方式进行分流,实现了各种链路的均衡使用。避免带宽利用不均衡。

 Maxnet AM灵活的策略配置,可根据时间、应用、IP、用户等多达十几种对象进行灵活的策略配置,策略支持多层嵌套以提供更复杂的策略实现,满足了各种复杂流量管理策略的需求。

 Maxnet AM支持1500种以上的应用协议识别和管理,并提供对VLAN、IPv6、MPLS环境下应用协议的完全识别。

 Maxnet XM可实现应用系统状态分析监控,对于内网VPN/OA/MAIL/WEB服务器区域,管理人员首先可以获知各服务器的服务响应时间、交易成功率等关键指标,其次系统还可获知各服务器的流量运行趋势,判断是否会因为带宽原因造成性能问题等功能。

 Maxnet XM可提供全网流量的可视化报表,对各学校链路的使用情况、链路信息、链路质量提供统一的分析汇总。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 Maxnet XM统一、多样的报表和日志系统,提供了对多条链路上2-7层的多达20多种报表和多种日志的统一展现和查询,并且都可提供历史数据,历史报表最高精度为1分钟。可以为故障追溯、趋势分析、数据挖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三篇: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及资源应用汇报材料

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及资源应用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平定县巨城中学坐落在巨城镇河东村,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721人,总建筑面积4408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0581平方米。巨城中学现有教职工48人,专任教师45人,其中本科28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6人,在职教师学历达标率97.8%。

巨城中学是一所有着优良传统的学校,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也是阳泉市较早建设和使用校园网的学校之一。在2002年我校实现了开设电脑课,较早地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2005年我校加入了百兆阳泉市城域网,为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2007在山西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中,我校作为重点建设对象,对校园网络进行了改造,并新增了大量的硬件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下面就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两年来的工作做一汇报。

二、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及资源应用基本情况

1、硬件建设

我校现已建成了以百兆光纤为主干,100兆交换到桌面的校园高速公路,信息接口分布到了学校的每一个教室、办公室,以及每一位教师的桌面,我校现有计算机教室2个(301和302,共62台计算机),多媒体教室4个(106、109、201和401,其中109和201含实物投影及控制台),媒体播放室1个(201含34寸海尔彩电、DVD 1台),课件制作室(根据我校实际10台计算机分布于各办公室),网络设备有TCL48口交换机(1台),思科STAR-3550-24智能交换机(1台),思科STAR-S1824交换机(1台),神州数码DCS-1064交换机(1台),并增加清华同方超强Tp200服务器1台(安装科教2000教学资源库及电子备课系统),构成了稳定、高速、安全的校园网络,通过阳泉电教馆千兆光纤与国际互联网联接,实现了全市资源共享和交流。2007年山西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的建设,使我校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软件建设

配备了Windows 2000 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Windows Xp 个人操作系统,Office2000办公软件,WpS办公软件,金山毒霸及金山词霸套装,科技2000教学资源及电子备课系统,智博网络考试系统(3800元),山西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中小学版(880元)等软件,使得整个网络的运行更加安全、稳定。2007年县教育局给我校配送“山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采购教学光盘”,大大丰富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资源。

三、管理层面

对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们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在实践中去体会,是我们今后提高教育教学手段、方法和能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长期而有效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强调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意义和重要性,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并要求学校领导、班主任带头参加信息技能培训,带头使用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带头参与远程教育教研、教改,最终达到“班班通,节节用,人人会,老师学生得实惠”的目标。

如今我校的网络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主要体现在:

(1)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和网络优势,提高教育系统的办公信息化和效率。

(2)利用平定教育信息网和视频会议系统,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育研究和教师业务培训。如今年九月份县教育局教研室的“2009年中考各科试题分析”视频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我校开足开全了信息技术课,通过网络,参加全县组织的学期统考。

(5)通过网络化管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固定资产的校财局管。

具体工作是:

1、加强领导,分工协作。为了更好的让农远资源服务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郗根银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农远工程建设与应用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农远应用技术服务小组和教学教研应用小组,技术服务小组负责对农远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教学教研应用小组负责组织教师充分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各种与之相关的竞赛活动,抓好远程教育资源与课程整合的应用教学工作。

农远工程的应用(包括教师的备课、上课、各种上课记录)由教务处和信息中心协同负责,各部门协助来实现。

学校信息中心全面负责办公电教设备的管理、使用与维护;校园网的运行、维护、管理;学校网页的制作管理和内容更新;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筛选、保存、局域网资源的利用和学校资源库的建设工作;教务处做好教师的备课、上课和各种应用记录的检查量化工作;对教师农远应用情况和各班使用记录进行不定期检查;每学期组织一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比赛。

2、建章立制,明确职责。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卫星播放室系列管理和使用制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远教工程设备管理制度》、《远教资源收视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远教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管理制度》、《远教资源应用奖励制度》等,要求各校领导班子每人抓好一个项、分管一个面、负责一条线,落实管理责任制,切实做到谁管理、谁负责,使设备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职责分明,进一步明确了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制度及责任。

3、强化考评,落到实处。

教导处和信息中心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考评。

学校教师考评细则规定:每位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能熟练制作科学实用的课件或网页,每二周发送一个优质课件或相关动画素材到学校资源库。在每个学期初,教务处就把每位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课程表安排好,运用情况由任课教师负责记录,定时检查量化。

4、强化网络安全工作。

通过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保证学校网络正常运行,杜绝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武桂平为副组长,校其他领导为成员的校园网信息安全领导机构,设立了《信息发布审核、登记制度》、《计算机专人负责制度》、《Ip地址使用、变更登记制度》、《病毒检测和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制度》、《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违法案件报告和协助查处制度》、《信息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信息安全值班制度》等制度,健全相关制度,使责任落实到人,杜绝校园网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教学应用层面

1、我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校本资源库,实现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资源共享。

2.在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以及备课方式学生学习习惯上都有了较大的转变和优化。改变了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各种培训和多层次的各类教学竞赛,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三变、三多、三提高,三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三多,教师主动收集教育信息的多了,自觉研究教学的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多了。三提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研究水平。

面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学校教学,年轻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富有满腔的热情,能积极主动地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寻求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汲取他人的优秀案例,弥补教育环节上的不足,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对老教师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3、加强教师培训。远程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人才的培养,观念的更新确实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教育实现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为此,学校培训和使用任务明确。学校每学期培训不少于十课时,多媒体教师的使用每星期不少于二十节。

(1)、制定培训方案,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不断提高远程教育培训的效果。

(2)、深入教师,与教师交流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交流实践感受,交流存在困难,从教师当中发掘新思维、新方法,并且针对不同情况给予支持和鼓励。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如“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情况”调查,据此了解教师对各种媒体使用情况的评价,了解教师在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方面的建议等。

(3)、政策激励。通过技术考核、比赛等措施,促使教师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技术考核成绩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表中,作为评优、聘任依据。

(4)、学用结合,在实践中提高操作水平

①观看网上优秀教师的上课光盘,并写观后感。

②自制多媒体课件,并要求每人每月上一节远程教育课等。

通过以上培训,我校教师100%能在网上搜索、浏览、下载资源,能用word编写电子教案,能用excel统计学生情况及成绩,90%以上的教师会用ppT制作课件,60%以上的教师会用flash制作课件。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培训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为此,我们坚持在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改进、提高,并把实践所得及时转化成课堂行为,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规范操作流程,指导展开工作。

我校教师应用的操作流程是

骨干教师操作流程:

浏览→内容预告→下载→分类整理→刻盘→指导应用

任课教师操作流程:

浏览→选材→整合→应用

教研组操作流程:

观摩→研讨→选材→定案→整合→应用

五、实际效果

1、在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上,我校建立了“巨城中学校园网”(http://10.41.43.2),基本实现了电子政务办公系统、视频会议、教学资源库、电子备课、电子学籍管理及包括FTp和WEB服务等在内的校园网系统。

校园网络运行稳定,学校管理平台上已实现学校校务管理信息化,包括:校务办公、教务、人事、总务、图书、学生管理等。随着我校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和电子备课数量的增多,不但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第二课堂活动提供设备的保障,也使得教师开展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课程整合等教研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教室的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教师在上课时,充分利用教学平台把胶片、书本、幻灯片等静态资料向学生展示,以及演示实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通过网络备课平台,利用我校的素材资源库以及阳泉市教育信息网和互联网上大量的素材资源进行电子备课和课件开发,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室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

2、教研成果

在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过程中,在教研上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赵江龙、王医红老师先后被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市、省级教学能手,郗丽红等教师被评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能手。另外,武贵平、赵彦军、王晓庆、祁彦芳等十多位教师的论文获奖。王敏、张建法等学生的电脑作品在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大赛中获奖。

今年举行的“平定县2009教育网工程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年”系列活动中,赵亚廷被评为“县十佳应用教学能手”,邵聚宝同志的博客被评为“优秀教育博客”,时瑾同志的论文被评为“二等奖”,张建法同学的电脑作品被评为“二等奖”,我校申报的“教学资源库”被评为“十佳教育资源库”。

总之,在过去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尝到了远程教育信息给我们带来的实惠,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是进一步把远程教育资源利用好,把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剖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的素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从而达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力争使我校教育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鄂城区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及运行情况的报告

鄂城区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及运行情况的

报 告

一、收运系统建设情况

按照“户打扫、村(组)集中、乡(镇)清运、区转运、市处理”的运行模式需要,我区已基本配齐全部设施设备,包括每个组配板车一乘,共1355乘;建垃圾房一座,共1362座(部分湾组较大,配建了2座或以上的垃圾房);每3-4个村配臵一辆垃圾一级清运车,全区共25辆;每个乡镇建1座垃圾压缩中转站,全区已有13座(长港、杜山、新庙、花湖开发区各有2座,沙窝乡、花湖镇在建,其余乡镇各1座);部分乡镇配有洒水车,全区共6辆;区级二级转运车辆5台,垃圾斗10个。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设施设备体系。除此之外,全区各乡镇(开发区),还投资430万元购臵了垃圾箱、果皮箱8659个,投资100万元对压缩中转站进行了维修更新。垃圾收运系统的信息采集工作也正在进行,泽林镇、新庙镇、燕矶镇一级清运车及区二级转运车都安装了JGS定位系统,其余的清运车、压缩站、垃圾房电子芯片正在安装之中,信息采集可为垃圾收运的网络管理提供支撑。

二、收运系统运行情况

(一)湾组保洁情况

据统计,全区所有的湾组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落实了保洁人员,并签订了保洁合同或责任状。组保洁员的责任就是将户打 扫的垃圾及公共场所的垃圾收集到垃圾房,责任主体为村(组)。目前,组保洁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形式为村民轮流值班,由村民理事会排出值日表,安排村民值班,并对当班村民的工作情况进行督促和考评。如新庙镇英山村的汪家垱就是这种形式;第二种为相对固定保洁人员,同时给予一定报酬,如碧石渡镇的金盆村金盆湾、汀祖镇洪山村张家湾等,每月工资600元左右;第三种形式为半义务性质,即给予象征性的报酬,由小组长或老党员、退休工人、教师等负责清扫,每月给予70至150元不等的资金,如新庙镇英山村的梁家湾,每年的报酬是800元,长港镇峒山村新沟一队每年的报酬是2000元。保洁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市区每年安排每个村10万元的专项资金;二是湾组老板捐资,如燕矶镇嵩山村龙家湾,由金刚石老板龙其准出资,碧石渡镇金盆村的金盆湾由几个老板共同出资;三是农户出资,如杜山镇路口村7组,每户每年出资30元。当前村组保洁还处在起步阶段,一般而言,市区镇(乡)村的示范点都已启动,有固定的保洁员,落实了保洁制度,签订了保洁合同,国省干道沿线村庄,如316国道、239省道、112省道等沿线村庄好于其他村庄。

(二)一级清运压缩情况

一级清运压缩主要是将垃圾房的垃圾清运至垃圾压缩中转站,负责垃圾的及时清运和压缩站正常工作,责任主体为各乡镇人民政府,目前全区的一级清运压缩已全部启动,其中部分乡镇已采用市场化模式,即市场运作、公司运营、政府监管、以钱养 事。如汀祖镇已与武汉中胜保洁公司鄂州锦江分公司签订了一级转运协议,每年包干价格57.6万元,每周负责对所有的垃圾房清运2次;花湖镇已与红绣保洁公司签订协议,承包价格为每年66万元,负责一级清运并将垃圾送至百洪垃圾场;泽林镇正在恰谈并开始试运行;燕矶镇计划将一级清运和压缩中转整体外包,预计投资60万元,现正在进行商务谈判,选择保洁公司,近期可以敲定;沙窝乡由于垃圾压缩中转站尚未建成,目前仍然采取临时堆放——集中转运的形式;杨叶镇为自行填埋,其余乡镇为自行清运压缩。

(三)二级转运情况

二级转运即是将压缩中转站的垃圾转运至市垃圾填埋场,责任主体为区政府,具体负责为鄂城区城管局。去年11月9日,区住建局(城管局)与武汉市中胜保洁公司鄂州锦江分公司签订了二级转运协议,目前汀祖镇、燕矶镇、新庙镇、杜山镇、碧石渡镇、长港镇、泽林镇已融于整个转运系统,每天有垃圾约8-10车(40吨左右),随着清扫保洁不断深入,垃圾总量会逐渐上升。花湖镇为直接转运至市百洪填埋场,花湖开发区仍按原渠道送至黄石黄荆山垃圾焚烧厂;沙窝乡垃圾为先临时堆放,然后集中转运。

前段时间的工作,无论是系统的建设还是运行,我区都走在全市前列,这主要得于一是领导重视,区委区政府领导及各有关乡镇负责人亲临一线,靠前督办,抓点带面;二是主体明确,区、镇、村、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三是措施得当,区政府及时安排120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清洁乡村工作;及时全面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及“小手拉大手”活动;全面开展“万民干部进万村洁万户”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垃圾二级转运量是考察整个垃圾收运系统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截至目前,每天垃圾转运量约8-10车,远低于以前预计的每天25车的标准,整个系统运行效率不高,效果不好,一方面垃圾房的垃圾未能及时清运;另一方面大量运行闲臵,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

一是保洁覆盖面不广。目前全区只有30%左右的湾组实现了村组保洁,部分镇村干部认识不高。

二是一级清运不深入。仍处在起步阶段,由于清运保障,如财力、人力不到位,清运市场化在探索,导致清运工作虽然启动,但并未深入开展,部分乡镇的垃圾未融入系统,垃圾总量不大。

三是宣传发展不到位。部分老百姓不认同政府号召,旧习难改,同时也有部分人将农作物秸杆当作垃圾,投入垃圾房,影响清运。

四是少数乡镇设施建设滞后。如沙窝乡垃圾压缩中转站至今仍处在选址阶段。

针对上述问题,要建立长效机制,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纳入财政预算。每个村平均10万元的专项经费,要纳 入财政预算(市区4:6分摊);每个乡镇的一级清运和压缩费用要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如果按每个小组每年的专项0.4万元计算,则全区共需542万元;每个压缩站按6万元的标准测算运行维护费用,则全区需60万元,清运压缩总计约需600余万元;区级二级转运费用每年160万元要纳入财政预算。

二是纳入考核问责。区、镇、村、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自做好自身所处环节的所有事项,环环抓好,环环相扣;要抓好队伍建设,有明确的分管领导和工作专班,要保障人员的工作经费;要有简便形的考核办法,定期考核,严格奖惩。

三是要纳入文明创建。文明创建重在调动老百姓的参与意识,培养良好习惯,要全面深化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突出卫生星地位,进一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按小学生参与评定环境卫生,推进保洁工作。

四是纳入市场运作。近阶段垃圾一级清运压缩、二级转运要尽快市场化,以后的清扫保洁也可探索市场化的路子,通过市场化建立长期稳步的工作秩序,各乡镇人民政府从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重点抓好资金投入和检查督办,规范运作,提高效率。

第五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发展目标及策略论文

论文摘要:为进一步全面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在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内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江苏全省启动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江苏省确定了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将在此框架下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重实践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应用体系,提升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效能。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目标;策略

江苏是教育大省.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先进地区。随着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江苏省提出了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包括了网络、资源、人才、机制等教育信息化诸要素在内的系统工程,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突破了以往以教师培训为主的建设思路,力图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以教师为主体的、涵括了教育行政人员及管理人员在内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能力建设,以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规划、管理和实施能力。

一、发展现状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成绩显著

江苏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考核在全国起步较早,从1997年开始,江苏就组织实施了面对广大在职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到2004年,已完成了以音视频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第一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以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省中小学45岁以下的女教师及50岁以下的男教师共计60万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并通过考核。2004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即第三轮培训工作。至2006年,江苏共有7万名教师完成了此轮培训和考核。

2006年,江苏进入全国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培训的整体框架,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纳人全省教师继续教育总体计划中。在江苏,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培训采用了全新的理念与模式,以“融理论于技术,用技术辅助教学”为宗旨,强调“参与、动手、合作”,采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化学习等方法,鼓励教师通过团队合作提高教学水平、启发教育智慧。从2006年至今,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江苏的参考人数占全国人数的75%.合格率90%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合格率。

在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的同时,江苏一直致力于学校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特别是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从2004年开始,江苏以短期培训的方式,对全省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网管人员进行以知识性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2009年,江苏对全省普通高中阶段所有学校共计737名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这是江苏在专任教师中开展大规模专业培训的开始。

与此同时,各类教育技术应用比赛、观摩、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一直是江苏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江苏建有54所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506所省级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在苏州等地也有不同规模的建设。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开展仅在“十一五”期间,就设立有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11个,专项课题304个.青年课题55个.子课题近300个,参与学校近700所

2.存在问题

(1)发展不均衡

就应用领域而言,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受重视.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缺乏有组织的、全区域性的应用类型。比如.省级层面的学生学籍管理、校务管理等还有待进一步建设就应用的地区发展而言。不平衡性更为明显。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其重要的先行条件在于计算机等设施设备较为广泛地进入教育领域。江苏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区性经济发展差异,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差距较大,受此影响,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在苏州常州、南京等地,“班班通”已基本实现,很多教师已成长为web2.0时代的群体性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学已被熟练地应用,大量教师已通过博客等形式自觉地提高教育智慧。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中教育技术应用理念的理解还不到位,对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尚处于启蒙阶段.教育技术“不实用”、“不好用”“用不好”是比较普遍的反应。

(2)机会不均衡

一般来说,发达地区、城市学校教师参加各种竞赛、观摩、课题研究、教研活动的机会比较多,校本培训课程也比较丰富: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这些地区的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个体的兴趣和热情,校本培训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参加各种竞赛观摩、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的机会相应也比较少。就有组织的培训来说,省级市级都比较重视对一线教学人员的培训,而相对较忽视对教育管理者及专业人员的培训.

(3)形式相对单一

长期以来,开展培训和各种活动是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最主要的两大形式,事实证明,这也是非常有效的两大形式。但是,就培训而言,以集中面授、集体听讲为主的形式占到了所有培训课程的95%以上,而网络授课、以课例和讨论为主的培训还处于尝试阶段。教育技术应用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起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怀疑精神为目的的课堂.而我们的教育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我说你听”的旧有模式,亟需为学习者创造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

(4)效能有待提高

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在江苏一直开展得比较火热,但实际效果与组织者的预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和相关活动,经常出现“当时很受鼓舞,回去一切依旧”的情况。这一现象的产生虽然有着比较复杂的原因.但也体现出培训和教研活动效能有待提高的问题。教师普遍反映,培训的实际针对性特别是对教育信息化相对薄弱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培训还不成系统,操作和讨论的时间偏少。与课堂结合的学习内容还不够,有深度的探讨也很有限。

二、发展目标

经过多年建设.江苏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江苏提出全面建设区域教育现代化,要求教育信息化丁作必须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多贡献和支持;要求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拓宽思路,在加强宏观统筹的同时加强实践指导。使其与江苏的区位优势及事业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断增创领先优势,继续保持在全国的先进地位。同时,教育信息化本身的发展态势也要求在更高的层面上加强对各要素的组织和统筹。以充分发挥信息化各子系统的效能。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江苏提出构建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其中重要的子系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必须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反思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思考发展的方向和举措。

针对发展现状、形势以及面临的问题.江苏确定了未来一个阶段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发展目标。具体为: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政务、校务、教学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立开放的、多层次的、可更新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应用的层次和水平,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持续的信息化智力支持和实践经验。到2012年.信息技术全面覆盖教育管理应用的各个领域:全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骨干队伍进一步壮大,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广大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与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不断涌现。到2020年,信息技术深入应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日趋完备.教育信息化应用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核心因素。在这个发展目标中,有这样几个特点:

(1)建设领域全覆盖。应用的范围从教学应用扩展到教育政务、校务、教学等各个领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教育的应用。

(2)建设对象全覆盖。改变了以往重视一线教师的建设方向,将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者、专业人员以学生全部纳入建设对象之中.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3)重视体系建设。将应用基地、专家队伍、教研、培训等融合为一体,体现“大培训”、“大教研”概念。强调各种应用活动对教师能力建设的重要作用,强调培训和教研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强调各级培训基地和应用基地的良好互动.强调对人员的分层次培训和培养。

三、具体策略

1.强化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示范)基地建设

在国家级、省级及地方级教育信息化实验(示范)学校的基础上,建设各级教育信息化实验(示范)应用基地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基地建设标准.突显各级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相应区域内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人才和教研高地。

2.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培训基地

制订省、市、县各级培训基地建设标准,甄选市、县(市、区)、学校三级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基地。对验收合格的培训基地实行挂牌,并定期进行跟踪评估。

3.建立各级教育信息化培训专家库

建立由国家、省、市和教学一线专家、学者、教师及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组成的省及各级培训专家库。根据省教育信息化任务要求及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承担省级培训授课及各地培训活动的指导工作。

4.实施多层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

(1)开展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化培训工作。以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教育信息化建设内涵和实践重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机制及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省、市联动等形式,对各级教育行政人员进行信息化通识培训。

(2)开展校长信息化能力培训和高级研修工作。依托学校管理平台.对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管理者进行信息化培训;以信息化环境下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模式为主要内容,组织信息化应用实验(示范)学校校长开展信息化建设高级研修。

(3)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与考核认证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任职基本资格中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信息技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基本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组织开展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与考核认证工作。

(4)建设信息技术学科应用三级骨干队伍。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及新理念、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开展省、市、县信息技术应用能手系列培训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层层评优等方式.形成三级应用骨干教师队伍。

(5)加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省、市、县三级电教机构专业人员及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为各级教育机构提供信息化应用的技术保障与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机构及学校的网络管理人员实行专人专岗、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定期考核。

(6)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工作。加强对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鼓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定期培训,指导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信息技术培训成为学校校本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5.开展应用课题研究和各类专题活动

(1)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课题研究相关工作。各级业务机构积极组织并指导区域内以信息化实验(示范)基地为主的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国家、省、市级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开展优秀成果的交流和推广。

(2)组织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教学教研活动。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各种教育信息化应用主题系列活动.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整体水平:在教师中开展各种与信息化应用相关的专题研讨及学科竞赛等活动.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和水平。

(3)在学生中开展各类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宗旨和出发点。江苏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作为体系建设的基础核心,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和建设任务,是深入研究当地教育信息化建设实际和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全面落实这样一个建设目标和策略。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做,我们将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认真反思面临的困难和挫折,为实现更高层次意义上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贡献新的、富有活力的探索成果。

下载2009年越秀区教育城域网光纤运行及应用系统建设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年越秀区教育城域网光纤运行及应用系统建设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