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课后感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形势与政策课后感言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1)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抑制了通货膨胀,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克服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困难,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8%。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商品短缺时代基本结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粮食库存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的瓶颈制约得到有效解,国家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奥运外交的成功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和综合实力增强的体现。
(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在市场需求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优质粮食品种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扩大,畜牧、水产业稳步发展,蔬菜和水果供应丰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加快,农业生产不仅注重产量,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纺织、冶金、煤炭、建材等行业压缩淘汰过剩、落后生产能力取得明显进展,市场供求状况有所改善。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进展较快。利用长期建设国债,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使我国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交通通信条件极大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居民消费环境明显改观,为今后长时期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3)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支出稳步扩大,家庭财产包括金融资产迅速增长。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善,食品、衣着和基本生活用品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住房、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项支出的比重迅速上升,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城镇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4)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建国以来,对外开放的地域和领域稳步扩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继续推进。对外贸易规模不断 1
扩大,坚持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对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持续增加,在新兴市场的出口份额有所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继续增加,质量进一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科技含量增加,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增多,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同时,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科技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工业生产不仅注重产量,更注重质量和效益。各项外交工作积极开展,我国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广泛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今后长时期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
(5)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可以基本实现。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广大群众增加教育消费的需要,较大幅度地扩大了高等学校招生规模。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效,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进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进展。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10%以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第二篇:形势政策课后感
上次的形势政策讲座让我对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我们看到: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不可分离,中国持有美国第二大的国债。美国虽不断指责的人权状况,但仍和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这是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除了经济方面,还有朝核问题,核不扩散,恐怖主义,环保等国际问题需要与中国合作。但毕竟中美在意识形态分歧很大,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威胁美国在东亚的区域利益,甚至在全球的国家利益,美处心积虑的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不允许全球任何一个地区出现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霸权,所以中美关系在合作中对抗在所难免,美国会继续遏止中国的崛起,而台湾问题正是美国遏止中国重要的战略棋子之一。
以现实政治的观点来说,不管一国的意识形态如何,只要其国家实力强大,都会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其国家安全的最大化,而中国也不会例外。所以从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考虑,中美之间的国家战略是有结构性矛盾的,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在合作中会有对抗,在竞争中又相互合作,但前提是中美均不打破目前的国际体系,中国也只有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下才能够和平发展。
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社会内部面临的问题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和巨大考验,如国内的产业升级,贫富差距,腐败,环境,政治改革等。中国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维护国内的稳定,发展,而中共也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证明自身的合法性。外交是一国实力的体现,中国只有把眼前事情做好,同时兼顾长远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才有望实现。而中国此时仍任重而道远。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最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繁荣的、最先进的发达国家,两个国家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中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关系着世界经济政治局势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短期来看,中美两国的矛盾不可避免,争吵和纠纷是难免的,但中美两国关系整体上会呈现稳定的发展态势,双方的合作意愿也会进一步增强。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崛起将会进一步损害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双方的矛盾会有激化的可能,但双方在经济上的依存度将会越来越高,最后会出现 “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的局面,两国关系会在曲折中前进。就中美关系而言,可以预见,民主党上台后虽然会延续甚至深化包括气候变化合作在内的现有中美合作项目,但在人权与意识形态方面会持有更多偏见;而共和党上台将严重影响中美气候合作,但是否会延续传统共和党人关于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投入的路线,或者特朗普主张的减少在亚太地区介入的“内向化”趋势,以及会否回归传统的重商路线,从而与中国扩展经贸合作,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刁大明认为,从目前选举进展所释放的信号看,2017年后的中美关系将面临不可回避的磨合。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破解当前经济发展难题
2009-2010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考查卷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信息09-2任课教师: 姓名:学号:成 绩
破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难题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破解当前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对此,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
一、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二、如何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根本途径来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吗?
一、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为更好理解何为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就从经济发展谈起,它既要求生产要素投入变化,还要求经济持续增长,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它还涵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个方面。它是有别于经济增长的。经济增长是一纯粹的经济概念,它仅仅是量,而经济发展还涉及非经济方面社会发展变化问题,它是质。弄清这关系后,紧接着我们探讨何为经济发展方式,它是按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发展诸因素的配置方式和利用方法,使经济既在量上变化,更在质上变化、在结构上变化;在产出上变化;它是技术进步、体制变革、结构调整、最终是社会层面的变化;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构的协调性和社会的和谐等。总之经济发展实质就是实现科学发展方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几十年来,虽然我国在不断地探讨经济发展的问题,但是收效甚微,积累下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包括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能源的持续短缺,从而引发有关能源安全生产问题(如最近的山西3.28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太湖蓝藻爆发、250吨污油泥泄入黄河二级支流北洛河)。单这污染问题,根据世界银行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价值,如果按支付意愿价值估计,约为540亿美元/年,而我国2009年的外汇收入仅为680亿。GDP为68000亿,再用人力资本价值估
计,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则为240亿美元。
加之09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凸显的问题更加严重,政府的下乡工程、振兴方案真能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吗?面对房子问题、低碳问题,我们真的不得不说声否。且不谈这是不是奥巴马蓄谋已久的贸易大战、汇率大战、成本大战,我们要的是抓住问题所在,才能更有效将其击破。如上所示,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经济发展不佳,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生态破坏严重,消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失衡,分配不合理导致收入差距矛盾尖锐……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二、如何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针对上诉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三个基本思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最实质是质量—降耗减排改善环境,首先从节能减排开始,其动力为低碳;其次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方向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最后是协调推进关键改革,构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
进一步探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从制造业开始。而此,政府须给制造业提供了很好的营商环境,没有制造业的强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无从谈起了,这是09全球金融风暴给我们的警钟。从全球股市低迷唯我回暖再到现在我国的经济态势,我们只能说那是由于企业所面临的投资营商环境开始恶化。政府的各项政策包括宏观调控像提高利率跟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打击了我国企业的投资营商环境,因此大量的资金从制造业转到股市楼市造成泡沫现象。同样的问题到了2009年,投资环境在没有有效改善之外,加上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使得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加恶劣。如果这个时候银行体系大量放松贷款,那企业能做什么?
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十分迫切。我们必须认识到,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找准定位,积极发挥作用,而制造业相关企业要配合政府,按照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牢固树立新资源观,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推进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为主线,构筑具有一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制造产业体系,实现从“加工”向“制造”和“创造”的转变。
参考资料
http://xianpinglang.blog.sohu.com/
郎咸平搜狐博客
http://.cn/newsdetail.jsp?type_id=7&board_id=15&news_id=2539亚太经济时报
第四篇: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分析[推荐]
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分析
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从而引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高速增长的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便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据危机的爆发已经过去了6年,我们可以很明显的从各种经济现象中看到它的荼毒。像沿海经营出口贸易企业纷纷破产;中小企业融资难;各种关税壁垒层出不穷;华为在美国市场进军受阻,接受美国国家安全调查;我国最大的光伏企业倒闭,近期欧盟对中国光伏的产业拟课重税;国内物价快涨,CPI指数居高不下;各地政府债台高筑,政府信誉每况日下;国内房价高,买房难,挫伤人民信心等。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中国经济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受其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国际的经济的细微波动也会让中国打个喷嚏,如近期国际金价下跌,引起中国大妈的疯抢,现在可看来,大妈们的冲动。现在看来,大妈们的做法在近期显然是不明智的,但它可以反映出中国全球化的程度。
一直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是靠出口、投资、消费,这三架马车来带动。这也是经济学概念中,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满打满算也已经有近20年,对于此以是轻车熟路、深谙此道了。所以在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政府一直是引导、鼓励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吸收的大部分外资也是从事出口加工行业。随着欧美市场在危机影响下自身难保,中国的出口贸易受到影响便理所当然。于是政府便面临难题了,它得想办法继续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不然经济的突然停止,所带了的社会阵痛,当今的中国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
为了应对外贸受阻,增长放缓的现实。要想刺激经济,惯用的做法就是扩大投资和刺激消费了。于是便有了“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计划”。
仔细的理解这两大政策,我们就会发现:“四万亿元刺激计划”颁布的目的是从两方面考虑的。一个是由政府主导的对内大量投资,如近年来全国各地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其他一些大型工程的建设;其次是由政府投资带动政府消费,产生“晕轮效应”,带动民间投资和消费,从而拉动经济的稳增长。而“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作用也同此,只是所着眼点领域不一样,它主要是扶持一些关系国家命脉的支柱产业。具体有: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船舶工业、轻工业、石化产、电子信息业、有色金属和物流业。无疑这一举措可以加快这些产业更新
换代的速度和追踪世界先进水平的能力,并提升起国际竞争力,也可以给不景气的出口,带来些活力。从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国外主流国家相比,证实这些举措是及时、有效地。
政府的大力干预经济,采用政府刺激计划也并不是完美无缺、毫无副作用的。从“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中可以看出政府政策很明显的向国有企业倾斜。尤其 “4万亿投资大计”,大部分是投向了政府和国有企业大项目,投向了基础设施,如前“铁公机”(国家轨道交通建设,像高铁)项目,但是这些领域本来也是民间资本少有涉足和具备竞争优势的领域。这就引起另一个目前在经济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国进民退”。
在主流经济学家的观念和论题中,他们对“国进民退”是矢口否认、极力辩驳。但事实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看看“国进民退”标准之争。
目前衡量国进民退有了两个标准:一个是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一个是十五届四中全会的控制标杆。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近年来我国非国有经济尤其是私营经济的发展明显快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来看,的确得不出“国进民退”的结论。但是,依据十五届四中全会的控制标杆,我们就会产生困惑。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这是党中央对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方针,将国有经济控制的范围缩小到“三个行业和两类重要骨干企业”之内,腾出空间发展民营经济,这就是“国退民进”。全会对国有经济这一定位回答了要国有经济干什么,其职能是为社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不是为了获得盈利,一般民营经济不进入,因无利可图,只能有国有经济来承担。.最近国发[2010]13号文件,即“新36条”,又明确指出:“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即投入三个行业两类骨干企业,这是国有经济“有进”的方向,除此之外国有经济应当“有退”,中央的这一“有进有退”的精神是非常坚定和明确的。以此为标杆,来分析我国近期国民经济发展走势,会得出另一结论:“国进民退”,不支持国家统计局的“国退民进”。
从《决定》和”新36条“中,已经可以看了“有进有退”,这一坚定而明
确的中央精神。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景像却与之相反。究其原因,我们来看看国资委的手段:1.公开的国进民退:国资委将中央决定控制的“自然垄断的行业”,改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大大扩大了国有经济控制的领域,使一些地方在强行收回小煤矿和小油田有了政策依据。一个政府部门修改中央全会的《决定》,这是少见的。这是公开的“国进民退”,与民争利。于是,就有了山西的煤矿的重组兼并和日照钢铁被兼并。2.隐形的国进民退:根据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将国有经济锁定在“三个行业和两类重要骨干企业”,其以外的国有经济应退出,而实际上有许多国有企业固守阵地,但效益低下,并没有退出,这是隐形的“国进民退”。3.明退实进:中央决定国有经济应当在“三个行业两类重要骨干企业”以外的行业和领域“有退”。但在“做大做强”、“保值值增”方针指导下,迫使国企去追逐利润最大化,不仅不“有退”,反而大大“有进”,央企进入房地产业就是一例。据统计:高达70%的央企——127家中94家经营房地产,占到该行业的60%,60%以上“地王”出自央企之手。国资委为了应付今年两会代表和委员的质问,宣布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从数字上看,可谓退出力度之大,约82%的央企退出房地产。这是虚晃一枪,掩人耳目,剩下的16户,拥有央企投入房地的资产总额的85%,销售收入的86%,利润的94%,实际上并没有退出。这是“明退实进”。4.国不让民进:据有关方调研,当前全社会80个行业中,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个,占77.5%,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只有41个,占51.25%。
由上面国资委和央企的所为,我们可以很显然看出国企并没有按中央决定退出一些行业和领域,为民营经济发展开拓空间,反而在“做大做强”思想指导下,以“保值增值”驱使国企扩大占有行业和领域。尽管国家统计局掩盖了“国进民退”的真相,并误导了社会舆论,还为继续“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提供理论依据。但国进民退已然是事实,它已经深入经济领域,并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有时候经济发展出现问题,并不单单是中央的政策问题,而是政策的执行者依据自己的意愿和利益对政策进行变相的曲解。
目前中国经济运行势头良好,但疾病缠身,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当然,我们有信心去克服,问题吓不倒人,它只会增加我们克服和防治它的能力,中国人民是一定会实现民族的伟大振兴和属于每个人的中国梦。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课后感[范文模版]
把握现在,改变未来
这个学期我上完了形势与政策课之后,感觉收获了不少东西。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非常地注重这门课:一分的学分以及同学们的评价让我觉得或许它无足轻重。可是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学要以致用,首先我们就要了解周围的环境与情况。这就是形势与政策,或许这门课不能够教会我们什么直接的学术知识,但是它可以告诉我们国际的大环境,当今中国的大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发挥我们在其他课程上所学的知识,将它更好地运用到社会当中去。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几堂课,以及在那些课上面的收获。
第一节印象深刻的是一节学长学姐们的讲坛会。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我是被他们给吓住了:4.0学姐,麦肯锡的offer,各种策划赛的冠军。。。我觉得听他们的故事太过于虚幻,距离我自己的人生太远了,缺乏真实感。可是后来,当我逐渐听了下去以后,我知道我错了。其实不管人处在什么条件,什么情况,有一点我们是相同的:抉择与取舍。他们的故事中,或许有很多学习的小窍门,或许有求职的感想,或许也有平时充实自我的方法。。。他们的方法后续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做到了一件事:找到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然后全力去实现它。到了大学以后,很多的同学们都会感到迷茫:面对形形色色的社团活动,无视的证书,考试。。。选择太多,让我们反而充满了恐惧与迷茫,最后我们中许多人尝试了许多,也参加了许多,可最终一事无成,蹉跎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但是那些学长学姐和我们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然后就是将其化为现实的巨大执行力。从那堂课上我学到了人要学会简化我们现在浮夸的生活。我们要做的不是跟着其他人一起浑浑噩噩,最后虚度四年光阴发现在大学里面一事无成,或者看似活的十分充实但是结果却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意义。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大学里试着去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而不要迷失在他人的想法当中。
其次是一堂关于现代高科技有关的课。那节课上老师向我们着重介绍了特斯拉,甚至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它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个苹果。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民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就好比一个缺乏新陈代谢的病人,虽然短期来看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缺乏生机与活力。而联想到我们当今社会,山寨制造企业早已遍布大江南北,而许多国人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现如今我国的民用科技等由于西方的进口限制而远远落后。军用科技无法与民用科技形成良性循环,最后我们很有可能又要走上苏联的老道路。还有其他许多课程,教授们都试图教会我:改革不能停止。中国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这都是源于那场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正是从那时刻开始,中国正式走向了自己的复兴之路。然而现阶段,已经有许多人开始懈怠,准备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认为是开始享福的时候。不!我们每一届的国家领导人都提出了基于不同时代环境的改革目标,并且矢志不移地向前前进。比如在当代,可持续发展开始进入到人民的视野当中。我们开始转变原有的发展观念:假如说原来是为了温饱而发展的话,现在我们应该学会为了更好的发展而发展。唯有学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转型才能保障我们的经济发展潜力,让我们不仅仅局限于世界工厂当中。而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抓住时代的脉搏才能找到发展的机遇。就如同改革开放一样,我们只有了解了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是什么才能确保我们的行动不是徒劳无用,并且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来事半功倍。
最令我影响深刻的最后一节周燕老师上的国际外交分析课。周燕老师告诉了我们许多外交上的内幕以及真相,但是最为可贵的是她告诉了我们一种方法,一种价值观:利益驱动着一个国家的战略。这其实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可是至今仍然有许多人没有看透。中国与西方在贸易上的纷争,贸易壁垒与关税战,这些的背后存在的主题只有一个:利益。周燕老师通过这种价值观向我们诠释了诸如乌克兰危机,中国入世背后的故事,钓鱼岛纠纷等诸多外交问题。比方说,她告诉了我们乌克兰危机的核心就是在于俄罗斯与美国针对东欧——这块原来隶属于苏联的势力圈而展开的明争暗斗。中国入世在70年代是他国主动邀请我们,而在8,90年代西方则对我们提出了严苛的条件。其根本原因在70年代我国制造业尚不发达,邀请入世是为了对我们进行商品输入。但是到了8,90年代,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反而轮到了中国开始进行商品输出。而钓鱼岛危机,则是因为着钓鱼岛以及其周边的经济圈扼守着中国的海上贸易线。所以现在中国也开始建造包括陆上输油管道等设施来分散危险。不得不说在最后一堂课上我开阔了自己的眼界知道了许多报纸上没有报道出来的秘闻。但是对于我来说,她教会了我更多的是一种方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可以接受到海量的信息,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如何分辨信息的真假以及解读信息背后隐藏的真相成为了一大难题。但是在听完了这节关于国际外交纷争的课程之后,我明白了有的时候不管表象看起来多么错综复杂,关键还是抓住事物的本质以及核心。联系到我前面提到的大学生后,大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一千个观众的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在一千个大学生的心中,也会有一千座大学。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知道什么是大学,然后将它付诸于行动。
在上完了这个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之后,我感到自己的收获很大。这种收获并不是那种直接的知识上的收获,而是人生方向上的,以及价值观上的启迪。它教会我了一件事情:看清你周围的形势,不要随波逐流,跟着所谓“学长学姐”或者是同学们的意见走。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应该走只属于自己的道路。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告诉了我这点的重要性,并且试着教会我们如何去分清国际形势,社会形势,亦或是大学的形势。上完这门形势与政策课对我的帮助很大,我将会把这门课上的收获付诸于将来的人生实践当中,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梦想而奋斗。
周禹农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201312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