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矿业公司新中国60周年献礼征文(共)
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的临近,大街上又飘起了一些经典的老歌,这两天在下班的路上,不时听到《社会主义好》这首歌,让人不由得又想起了从前……
学唱《社会主义好》这首歌,是在我上学的一节音乐课上,“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尽管那时并不完全理解歌词的意思,可那种童心的虔诚和自豪感,在二十多
年后的今天,依然体会颇深。
《社会主义好》是一首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的革命歌曲。它以朴实的语言,浑厚的旋律和直抒胸怀的手法,表达了新中国人民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真挚感情。
我问过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问他会唱《社会主义好》吗?他笑着说:“会唱。那阵子,刚解放,搞土改,翻身农民天天唱……”他回忆着、描述着,银色的胡须抖动着自豪和满足。是啊,当中国的土地上庄严地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标志着历尽苦难的人们就要翻身了。那种翻身的喜悦,那种对祖国的热情,能使他们不欢欣歌唱吗?而他们那种发自内心的对于社会主义、对于共产党的感情,是朴素的更是真挚的。那些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付出血汗的革命战士,他们的歌声更是自豪的。
我也问过我的父亲,为什么他和母亲都没多高的文化水平,却能背诵《毛主席语录》唱《社会主义好》歌曲,而且又那么准确?他们说:“不准确,行吗?错一个字是大事……”对于七十年代出生的我来讲,了解一部分六、七十年代那段扭曲的历史,对父亲的回答,并不愕然。只是酸楚地想过:当他们《社会主义好》唱得最响的时候,心里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历史毕竟是历史,它可以有曲折迂回的历程,却绝不会倒退,当一枚改革的火种伴随着一场久经干旱的春雨播种出来时,改革的烈火吞噬着许多古老和落后的东西,升腾出一股股希望的烈焰,中国,终于驶入快速发展轨道的列车,获得了巨大的能量,尽管不是飞速,却也在加速前进了。于是,在人们的头脑里,经济观念和价值思想越发占有重要位置,也越来越显得多元。别的不说,单就歌曲这一点吧,不论从海市蜃楼般的不夜城还是到刚刚扯上电的农村,所能听到的明星调、港台腔……无所不有。一盘盘高价的磁带、光盘迎合着人们的口味,一首首猎奇的歌曲充斥着丰满的市场。而那传统的歌曲,在许多人心里,被淡化被遗忘,甚至被抛弃了。《社会主义好》这首歌,在轰轰烈烈的改革岁月,也几乎是沉睡了近三十年!
今天,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听到这首歌,倍感亲切。我们不禁要说: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主义好》这样的歌曲更应该被继续高唱下去,同样,优良的革命传统应该时时刻刻继续发扬。
第二篇:煤矿公司新中国60周年献礼征文
楹联之中起赞歌
朋友是位书法家,请我写“爱祖国、爱中煤、爱**”的楹联,这对于我来说,是手到擒来的事。于是,我以我手写我心,我用我笔抒我情。十几副抒发“三热爱”情感的楹联一气呵成。
赞美祖国的楹联有:
井冈星火照万代,延安宝塔立千秋。
浏阳河畔颂歌起,北京城里太阳升。
万
里长城令人叹为观止,千里黄河使人心潮澎湃。
铁锤镰刀开天辟地于无声处听惊雷,红旗号角引路助威一唱雄鸡天下白。
赞美中煤集团的楹联有:
科学发展有指导,稳步前行见成效。
朝阳光辉照神州,总部指示入心怀。
十载功勋入史册,百年伟业现蓝图。
司令部运筹北京城,采煤队决胜千里外。
香江两岸股市旺,鲁班奖铸就新辉煌。
一坐坐煤城拔地起,一坐坐丰碑擎苍穹。
承前启后十载功勋入史册,继往开来百年伟业起宏图。
风镐声声走窑汉五湖四海采宝藏,乌金滚滚中煤人天南地北创辉煌。
赞美**公司的楹联有:
中煤集团快速发展,**公司再创辉煌。
微山湖畔崛起新煤城,帝王之乡建成大企业。
煤电铝运联营全面发展,矿区内外互动相得益彰。
科学发展统领工作有成效,再创辉煌百里矿区在行动。
煤电铝运联营淮海大地崛起新煤城,建设异地矿井微山湖畔兴起大企业。
朋友对我写的楹联赞不绝口,说我“很有激情”,并从中挑选了两副,写好、裱好,准备参加全国书画展。
我不是丹青妙手,不能尺幅之间龙飞凤舞展情怀,但我却“自有诗心如火烈”,和所有中煤员工一样,用一颗挚心引吭高歌赞美伟大的祖国和我们强大的中煤集团。
科学发展观,光芒照神州。“国字号”的大企业,“煤字号”的大集团,捷报频传奏凯歌,诗情画意心潮涌,怎不令人在激情之中起歌声?
舞文弄墨展情怀,书写楹联表衷心。
楹联之中起赞歌,浓墨重彩抒深情。我要用心灵之声高歌我可爱的中华民族,高歌我可爱的中煤集团,高歌我可爱的**公司。
第三篇:煤矿公司新中国60周年献礼征文
楹联之中起赞歌 朋友是位书法家,请我写“爱祖国、爱中煤、爱**”的楹联,这对于我来说,是手到擒来的事。于是,我以我手写我心,我用我笔抒我情。十几副抒发“三热爱”情感的楹联一气呵成。赞美祖国的楹联有:
井冈星火照万代,延安宝塔立千秋。浏阳河畔颂歌起,北京城里太阳升。
万里长城令人叹为观止,千里黄河使人心潮澎湃。
铁锤镰刀开天辟地于无声处听惊雷,红旗号角引路助威一唱雄鸡天下白。赞美中煤集团的楹联有:
科学发展有指导,稳步前行见成效。朝阳光辉照神州,总部指示入心怀。十载功勋入史册,百年伟业现蓝图。司令部运筹北京城,采煤队决胜千里外。香江两岸股市旺,鲁班奖铸就新辉煌。一坐坐煤城拔地起,一坐坐丰碑擎苍穹。
承前启后十载功勋入史册,继往开来百年伟业起宏图。
风镐声声走窑汉五湖四海采宝藏,乌金滚滚中煤人天南地北创辉煌。赞美**公司的楹联有:
中煤集团快速发展,**公司再创辉煌。
微山湖畔崛起新煤城,帝王之乡建成大企业。煤电铝运联营全面发展,矿区内外互动相得益彰。科学发展统领工作有成效,再创辉煌百里矿区在行动。
煤电铝运联营淮海大地崛起新煤城,建设异地矿井微山湖畔兴起大企业。朋友对我写的楹联赞不绝口,说我“很有激情”,并从中挑选了两副,写好、裱好,准备参加全国书画展。
我不是丹青妙手,不能尺幅之间龙飞凤舞展情怀,但我却“自有诗心如火烈”,和所有中煤员工一样,用一颗挚心引吭高歌赞美伟大的祖国和我们强大的中煤集团。科学发展观,光芒照神州。“国字号”的大企业,“煤字号”的大集团,捷报频传奏凯歌,诗情画意心潮涌,怎不令人在激情之中起歌声? 舞文弄墨展情怀,书写楹联表衷心。
楹联之中起赞歌,浓墨重彩抒深情。我要用心灵之声高歌我可爱的中华民族,高歌我可爱的中煤集团,高歌我可爱的**公司。
第四篇:老军人献礼新中国60周年征文
我们把自己交给了孤寂
当兵在**
内心里写满了相思
……
每每哼唱起这首歌时,**当兵的经历便会云烟般浮现眼前,它是那样的清晰与可见,是那样的真实与激动,促使着我一次次用心走近久违的高原。
刚到部队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让我们亲身体验了大自然的残酷与无情。滚滚洪流越过艰固的堤坝,夹杂
着横七竖八的树木、死去的牲畜和其它一些什物,肆无忌惮地冲向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村庄与建筑。瞬间,一切都化为无有。能够听到的只有可怕的倒塌声、无助的呐喊声和与洪魔死死抗争的号子声。洪流中,不论是新兵还是老兵,手与手紧紧相连,心与心牢牢凝结,用年轻、纯真的梦想阻击着肆无忌惮的激流,用力挽救着每一个受困群众。也就是那次,可爱至善的队长为了及时将救援物资送到受困的灾民手中,驾车通过一条崎岖的山路时,遭遇泥石流翻下了悬崖。
直到现在,我也无法相信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也会发生洪灾。但面对艳丽冷峻的花圈和一行行凄楚的泪水时,我知道洪水的确来过,它不但带走了队长灿然、开朗的笑容,带走的还有一位年轻士兵对他全部的崇敬与敬仰。
这就是高原。用残酷和死亡教会我理解军人的刚毅的称谓。
残酷之后又是无尽的平凡。岁月就这样一天天平凡地流淌着,直到老兵退伍时那场百年不遇雪灾的到来。得知险情后,一群刚刚含泪摘掉领花帽徽,准备离队回家的老兵们又义无反顾奔向灾区。
雪纷纷扬扬下着,似乎要覆盖掉村庄与绵延的山脉。
大家没有言语,只是狠命地挖着通向山外的道路,解救着茫茫雪色中的受困群众和财产。突然有辆车出现在眼前,车上的人几乎冻僵了,而车身正渐渐陷入大雪掩盖下的冰水中。周围全是白色,白色的冰雪深深刺痛着每个人的心灵。
队伍很快围了过去开始用身体推车。到了最后老兵们干脆脱掉大衣,跳入了冰冷刺骨的雪水中,其他人没有迟疑也纷纷跟了上去。那是一种何样的彻骨?那又是一种何样的忠诚?没有人退缩,也没有人趴下,只有震天的号子和耀眼的警徽在晃动着。顿时,水中,冰上,车前车后全是人,大伙儿拼命地向前推着车,任尖利的冰块在身体上狠命地撞击着。
晶莹的雪水中渐渐泛起一层艳艳的血色。放眼过去,红白相间的炫目中映射的是让人无法忘记的悲痛与感动。
老兵们最后还是带着浑身的伤痛走了。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一个个深情的拥抱,都在缓缓的军礼中升华着一种精神。又似乎在述说着军旅无限的眷恋与执著。确实,雪域铸就了军人们坚定、吃苦、忍耐、忠诚的品格,就如同高原默默无闻的山脉,闪现出的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精神品质,让人仰望、观瞻。车渐渐远去了,隐约传来那首熟悉的歌曲。
当兵在**
抬起头来只有蓝天和我们守在一起
我们坚守着这们辽阔的土地
世间就会减少许多分离
我们把忠诚洒满藏北雪域
伟大的祖国就会多一些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
当兵的日子很长也很短。十数年后,我因工作调动离开高原时才真切地感受到,**于我不仅仅是海拔与高度的感受,它更是我生命中一段无法磨灭的难忘经历。从那以后,我更喜欢静静站立在窗前回想高原弥漫的风雪,在渐渐远去的梦想中寻找一种精神的安慰。
第五篇:农民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昔日“寒士”今“欢颜”
1948年秋天,我虽然只有6岁,但是,当年烙印在我心中的一件往事,至今难忘。那一年,本村一户有钱有势的人家,将我家和其他乡亲居住的1栋8间住房的屋子拆除一半,空出地基来给他盖高楼大厦。剩下的4间住房,我家有3间,加上一半厅堂,总面积大约只有40平方米。那时我一家三代,总共7口人,每人平均不到6平
方米。在这3间房子中,有1间是放牲口的,实际住房只有两间,爷爷、奶奶住1间,父母带着不到1岁的妹妹住1间,我和哥哥只好睡在厅堂里。不久,这户人家的高楼大厦盖起来了,高出我家房屋一倍以上。然而,我家的半边房屋由于“元气”大伤,屋架逐渐松动、倾斜;墙壁出现裂缝,最后竟至倒塌。当时,正值严冬“风怒号”,“卷我”床上“三重茅”(借指被服),如此长夜受冻“何由彻”啊!后来父亲虽然将房屋修好了,但是,由于这户人家的高楼大厦地基高,我家的房子地基低,每逢下大雨,高处的雨水就像山洪一样冲入我家,屋内形成“水乡泽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家的住房条件逐渐好起来了,如今更是大大改观。我哥哥的5个子女先后都在城里购买或建造了的房子。其中,我的大侄女购有两套住房,面积达200多平方米,我的二侄女建有1栋4层的楼房,使用面积500多平方米。我的二侄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先后三次易地建房,最初在老家农村建了1栋两层楼的房子,不久在集镇建了1栋3层楼的房子,后来在城里除了建起1栋两层楼的房子之外,还建了一个店铺。我妹妹在农村,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盖起了1栋4间1厅的砖瓦楼房。再说我自己吧,现在也是一家三代,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两个孙子,全家8口人,一共购有3套住房。我和老伴住一套,两个儿子的小家庭各1套,总面积330多平方米,每人平均40多平方米。与60多年前我一家三代的住房相比,总面积增长7倍多,人均面积增长近6倍。其中,如今的人均面积等于当年全家住房的总面积。并且,现在的房屋质量要比过去好。那时是砖木结构的破旧房屋,而现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楼房,再也不用担心“怒号”的寒风“卷我”床上“三重茅”了,也不会出现屋内的“水乡泽国”了。真可谓“风雨不动安如山”啊!
抚今追昔,感慨万端!我们这些以前的“寒士”(古代指“寒士”为贫穷的读书人,我把这二字借用过来,特指平民百姓),今日终于“俱欢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