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法治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乡镇法治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团结攻坚务求实效
建设法治服务型政府,是今年年初市委针我市对“三农”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年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法治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既涉及乡镇职能转变又联系基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可以说,这是农村改革经历20多年迂回曲折之后,逐步开始触及改革的内核。试点工作展开以来,作为四个试点镇街之一的**镇,认真按照市委关于“坚持一个宗旨、把握两道底线、体现三大效能”的指导思想,切实把建设法治服务型政府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近段时间,该镇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贯彻落实江津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机关干部团结攻坚,务求试点取得实效,进一步推进了法治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四个突破”和“五个目标”。
一、合村并社,壮大优势,精镇壮村求突破
经数次镇街建制调整,**镇由原8个乡镇组合而成,幅员面积236.7平方公里,总人口13.6万人,辖31个行政村,7个社区。村(社区)数量总体偏多,体量偏小,点多、面宽、战线长,不利于农村资源的有效整合,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区域性规模发展,不利于基层政权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少数基层组织和农村干部队伍存在着“一弱两低一高”的现象,即少数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偏弱,少数农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综合素质偏低,年龄偏高。特别是农业税免征后,广大农村干部从“三要”(要钱、要粮、要命)到“三无”(无权、无钱、工作无抓手),工作的转变无所适从。干什么?怎么干?一片茫然。合村并社,壮大优势,整合资源,打造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三农”,势在必行。
镇委、镇政府在广泛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酝酿协商,几易其稿,依法撤销了15个村居,将原有31个村、7个社区,合并调整为16个村,7个社区,精简“村官”75名,新设置16个村级党委。在规模调整工作中,该镇始终坚持六个基本原则,扎扎实实做好干部群众思想工作,确保工作不断,秩序不乱,集体资金不流失,做到平稳过渡。一是尊重历史,注重人流、物流,优化组合的原则;二是坚持优势互补,就近、整村归并,有利于村民自治的原则;三是坚持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镇化率,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原则;四是坚持加强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原则;五是坚持有利于群众办事的原则;六是坚持依法办事,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
镇委、镇政府已形成共识,准备在新一届村居委会选举结束后,依法将现有287个村民小组调整为90个村民小组,平均每个村4—6个村民小组,并由村干部兼任村民小组长。届时,精简村组干部280名。
二、干部分流,重心下移,服务“三农”求突破
**镇现有工作人员148人,其中现职领导干部17人,一般工作人员131人。国家公务员83人,事业干部、工勤人员65人。机关工作人员总体偏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浮于事,人才资源浪费较大。为了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全力实施“精镇壮村”工程,促进机关干部服务重心前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基层政权建设,同时,也为开展第三批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夯实基础,镇委决定选派一批机关工作人员到村居任职。为此,镇委镇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及时研究制定了《**镇选派机关工作人员到村居任职的方案》。《方案》明确规定,机关工作人员到村居任职,坚持“三个不变”、“五个优先”、“一个提高”。“三个不变”:机关干部身份不变,职务职级不变,工资福利待遇标准和渠道不变。“五个优先”:符合镇级后备干部条件的,优先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符合非领导职务、职员职务、技术等级职务职称晋升条件的,优先晋升;符合担任内设机构负责人条件的,期满调回优先安排任职;事业干部符合3晋升工资条件的,优先晋升;符合评先评优条件的,优先考虑。“一个提高”:对职务较低的机关工作人员到村居任正副职的,对应享受镇内设机构正副职待遇,其差额部分由镇财政补足。同时,对每位选派干部每月给予100元—200元的交通费、生活费补贴。选派干部与原机关工作脱钩,按所在村分工,专职从事村务管理和服务工作。
与此同时,还制定了选派干部的工作日制度、工作督查制度、汇报交流制度、工作考核制度等。规定选派干部除机关开会学习外,其他时间必须在村居从事本职工作,每日填写《工作日志》,党委政府严格督查,确保其工作服务到位。选派干部年度工作考核采取“两测评两挂钩”的办法进行。即由任职所在村居的群众测评和党委政府的工作考评相结合,群众测评分值占70,称职不称职,群众说了算。测评结果与当年考核奖惩挂钩,与评优评先和提拔使用挂钩。
8月24日,首批25名选派干部愉快上岗。其中,任村党委书记的2名,党委副书记15名,村居主任助理8名。这批选派干部多数是年富力强、有一定农村工作实践经验、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过硬的干
第二篇:乡镇法治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法治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团结攻坚务求实效
建设法治服务型政府,是今年年初市委针我市对“三农”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年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法治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既涉及乡镇职能转变又联系基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可以说,这是农村改革经历2xxxx年迂回曲折之后,逐步开始触及改革的内核。试点工作展开以来,作为四个试点镇街之一的**镇,认真按照市委关于“坚持一个宗旨、把握两道底线、体现三大效能”的指导思想,切实把建设法治服务型政府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近段时间,该镇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贯彻落实江津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机关干部团结攻坚,务求试点取得实效,进一步推进了法治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四个突破”和“五个目标”。
一、合村并社,壮大优势,精镇壮村求突破经数次镇街建制调整,**镇由原xxxx乡镇组合而成,幅员面积236.xxxx公里,总人口13.xxxx人,辖3xxxx行政村,xxxx社区。村(社区)数量总体偏多,体量偏小,点多、面宽、战线长,不利于农村资源的有效整合,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区域性规模发展,不利于基层政权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少数基层组织和农村干部队伍存在着“一弱两低一高”的现象,即少数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偏弱,少数农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综合素质偏低,年龄偏高。特别是农业税免征后,广大农村干部从“三要”(要钱、要粮、要命)到“三无”(无权、无钱、工作无抓手),工作的转变无所适从。干什么?怎么干?一片茫然。合村并社,壮大优势,整合资源,打造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三农”,势在必行。
镇委、镇政府在广泛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酝酿协商,几易其稿,依法撤销了1xxxx村居,将原有3xxxx村、xxxx社区,合并调整为1xxxx村,xxxx社区,精简“村官”7xxxx,新设置1xxxx村级党委。在规模调整工作中,该镇始终坚持六个基本原则,扎扎实实做好干部群众思想工作,确保工作不断,秩序不乱,集体资金不流失,做到平稳过渡。一是尊重历史,注重人流、物流,优化组合的原则;二是坚持优势互补,就近、整村归并,有利于村民自治的原则;三是坚持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镇化率,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原则;四是坚持加强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原则;五是坚持有利于群众办事的原则;六是坚持依法办事,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
镇委、镇政府已形成共识,准备在新一届村居委会选举结束后,依法将现有28xxxx村民小组调整为9xxxx村民小组,平均每个村4—xxxx村民小组,并由村干部兼任村民小组长。届时,精简村组干部28xxxx。
二、干部分流,重心下移,服务“三农”求突破
**镇现有工作人员14xxxx,其中现职领导干部1xxxx,一般工作人员13xxxx。国家公务员8xxxx,事业干部、工勤人员6xxxx。机关工作人员总体偏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浮于事,人才资源浪费较大。为了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全力实施“精镇壮村”工程,促进机关干部服务重心前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基层政权建设,同时,也为开展第三批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夯实基础,镇委决定选派一批机关工作人员到村居任职。为此,镇委镇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及时研究制定了《**镇选派机关工作人员到村居任职的方案》。《方案》明确规定,机关工作人员到村居任职,坚持“三个不变”、“五个优先”、“一个提高”。“三个不变”:机关干部身份不变,职务职级不变,工资福利待遇标准和渠道不变。“五个优先”:符合镇级后备干部条件的,优先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符合非领导职务、职员职务、技术等级职务职称晋升条件的,优先晋升;符合担任内设机构负责人条件的,期满调回优先安排任职;事业干部符合3晋升工资条件的,优先晋升;符合评先评优条件的,优先考虑。“一个提高”:对职务较低的机关工作人员到村居任正副职的,对应享受镇内设机构正副职待遇,其差额部分由镇财政补足。同时,对每位选派干部每月给予10xxxx—20xxxx的交通费、生活费补贴。选派干部与原机关工作脱钩,按所在村分工,专职从事村务管理和服务工作。
与此同时,还制定了选派干部的工作日制度、工作督查制度、汇报交流制度、工作考核制度等。规定选派干部除机关开会学习外,其他时间必须在村居从事本职工作,每日填写《工作日志》,党委政府严格督查,确保其工作服务到位。选派干部工作考核采取“两测评两挂钩”的办法进行。即由任职所在村居的群众测评和党委政府的工作考评相结合,群众测评分值占70,称职不称职,群众说了算。测评结果与当年考核奖惩挂钩,与评优评先和提拔使用挂钩。
8月24日,首批2xxxx选派干部愉快上岗。其中,任村党委书记的xxxx,党委副书记1xxxx,村居主任助理xxxx。这批选派干部多数是年富力强、有一定农村工作实践经验、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过硬的干
部和有培养发展前途的优秀年青干部,其中年龄最小的26岁。此后,镇委还将加大力度,在9月中旬选派第二批机关工作人员到村居任职,以确保每个村居都有1—xxxx选派干部。
三、创新模式,以人为本,和谐稳定求突破
镇委、镇政府针对农民“求富、求安、求公正”的要求,以村居规模调整和选派干部到村居任职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关系,构建新的农村安全稳定服务工作体系,切实解决群众“诉求难”的问题,在打造和谐平安新**上求突破。
工作思路:实现“六化”。即组织体系多元化,工作指挥一体化,服务程序法制化,工作职责具体化,管理工作科学化,服务方式人性化。
工作目标:做到“四个一”。即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干部在一线考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工作举措:确保“四落实”。即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制度。
成立“**镇综合维权中心”,在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信访稳定办和调解委员会等部门抽调人员联合办公。村居成立2xxxx综合维权小组,由2xxxx选派干部担任安全稳定协调员,主抓辖区内安全信访稳定工作。镇综合维权中心、镇机关各职能部门、村居综合维权小组“三级联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采取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综合处置的办法。每天坚持一名党政领导值班接待群众,加大督办力度。明确职责范围,制定了工作日值班制度、接待分工制度、接待登记制度、回访制度、档案制度和工作总结制度等工作制度,确保有序运转,广泛受到群众好评。
四、完善体制,强化服务,群众就医求突破
一是调整规划,全面提速。按市政府要求,我镇原计划2007年前完成的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任务,结合这次村居规模调整工作,适时调整建设规划,提前到2006年前全面完成。现已建成示范村卫生室xxxx(高屋、河口、东山、汤坪、宝珠、禾丰、黑石、项垭),占全镇村卫生室的50,打造农村合作医疗服务平台。
二是强化管理,规范服务。全镇设置定点门诊13xxxx,住院定点医院xxxx,大大方便了参保农民就医、报账,使农民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2005年投保人数4777xxxx,今年1—8月,共有4402xxxx次获得医疗补偿,受益率92.15。其中,门诊补偿4385xxxx次,补偿额31737xxxx;住院补偿16xxxx次,补偿额67629.8xxxx。
三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2006年,我镇确定的合作医疗入保任务为7266xxxx,占全镇农业人口的70。早计划,早安排,早抓,早管,通过加强宣传、上门服务等深入细致的工作,截止8月底,已完成4972xxxx,占全镇任务的近70。
通过以上工作,基本实现了“五个目标”:
一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经过这次规模调整,选派任职,全镇共新组建了1xxxx村党委,把支部建在产业上,对党员实行分类管理,优化了班子配备,一大批信得过、靠得住、懂经营、会管理、有带动致富能力的年青干部被选进了领导班子。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特别是配强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现任11xxxx村居干部平均年龄49.5岁,比调整前降低了2.5岁,45岁以下的占65;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2.5,上升了xxxx百分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xxxx,占31。
二是机关干部优化组合人尽其才的目标。选派2xxxx机关干部到村居任职后,对机关干部工作岗位进行了合理调整,一专多能,交叉兼职,部门工作更加协调,配合更加紧密。同时,通过这次示范带动作用,基本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担,个个肩上有指标”的工作局面,机关干部思想观念大为转变,镇村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都得到了较好地调动和发挥。
三是农村社会自然资源有效整合的目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壮大规模,有利发展。如东山、长安合并,高屋、凤丽合并,有利于对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项垭、高峰合并,汤坪、行祠合并,有利于区域型产业的规模发展。
四是工作重心下移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的目标。机关干部当“村官”,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服务,进一步促进了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政府机关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切实加快了打造法制服务型政府的进程。
五是减轻财政压力节约行政成本的目标。初步测算,通过这一轮精简,全镇共减少村干部7xxxx,村民小组合并后还将精简社干部28xxxx,将直接减少镇级财政支出7xxxx多元。
第三篇: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政府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起着特殊的推动和保障作用;现代行政法治视野中的诸多地方行政改革创新经验值得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在行政改革深化和行政法制转型的进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出地方政府机关推动行政改革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行政审批(许可)制度改革的许多地方经验就是一个缩影,能够看出许多进路、问题和成因;必须正确认识我国行政改革创新的背景因素、基本趋势、基本路向和工作重点,在科学发展观、行政民主观和依法治国方略、依法行政理念的指引下,由过去的集权行政、粗放行政、人治行政、管理行政,逐步转向民主行政、科学行政、法治行政、服务行政,稳健推进政府法制建设,才能最终实现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为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总体要求1.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纲要》实施7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对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外环境更为复杂,挑战增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差距扩大,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部分地区和一些领域社会矛盾有所增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比较突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各级行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看待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2.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加大《纲要》实施力度,以建设法治政府为奋斗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3.高度重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要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4.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拟任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要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情况。公务员录用考试要注重对法律知识的测试,对拟从事行政执法、政府法制等工作的人员,还要组织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5.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完善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要通过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等形式,组织学习宪法、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至少要举办2期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各级行政学院和公务员培训机构举办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班,要把依法行政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并把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三、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6.突出政府立法重点。要按照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活力和竞争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维护公平正义、规范权力运行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与制度建设。重点加强有关完善经济体制、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以及政府自身建设方面的立法。对社会高度关注、实践急需、条件相对成熟的立法项目,要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攻关,尽早出台。7.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政府立法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反映人民意愿,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切实增强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行政法规和规章草案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政府立法中的作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要充分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按要求及时回复意见。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在政府立法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涉及重大意见分歧、达不成一致意见的,要及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坚决克服政府立法过程中的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倾向。积极探索开展政府立法成本效益分析、社会风险评估、实施情况后评估工作。加强行政法规、规章解释工作。8.加强对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坚持立“新法”与改“旧法”并重。对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上位法相抵触、不一致,或者相互之间不协调的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5年、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2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9.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和国务院各部门要严格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各类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制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规范性文件,要公开征求意见,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并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未经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的,不得发布施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要逐步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探索建立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10.强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严格执行法规规章备案条例和有关规范性文件备案的规定,加强备案审查工作,做到有件必备、有错必纠,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要重点加强对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或者影响其合法权益,搞地方或行业保护等内容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登记、公布、情况通报和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备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研究办理。对违法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及时报请有权机关依法予以撤销并向社会公布。备案监督机构要定期向社会公布通过备案审查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
四、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11.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系统全面地掌握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决策对各方面的影响,认真权衡利弊得失。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作出重大决策前,要广泛听取、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要以适当形式反馈或者公布。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扩大听证范围,规范听证程序,听证参加人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听证意见要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重大决策要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重大决策事项应当在会前交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能提交会议讨论、作出决策。12.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重点是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建立完善部门论证、专家咨询、公众参与、专业机构测评相结合的风险评估工作机制,通过舆情跟踪、抽样调查、重点走访、会商分析等方式,对决策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化解处臵预案。要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未经风险评估的,一律不得作出决策。13.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在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决策机关要跟踪决策的实施情况,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五、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14.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行政机关参与民事活动,要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15.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继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执法权限,明确执法责任,推进综合执法,减少执法层级,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不执法、乱执法问题。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臵与疏导结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行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关机制,促进行政执法部门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完善执法经费由财政保障的机制,切实解决执法经费与罚没收入挂钩问题。16.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级行政机关都要强化程序意识,严格按程序执法。加强程序制度建设,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环节和步骤,保障程序公正。要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同样情形同等处理。行政执法机关处理违法行为的手段和措施要适当适度,尽力避免或者减少对当事人权益的损害。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科学合理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严格规范裁量权行使,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健全行政执法调查规则,规范取证活动。坚持文明执法,不得粗暴对待当事人,不得侵害执法对象的人格尊严。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情况及时调整、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明确执法职权、机构、岗位、人员和责任,并向社会公布。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执法案卷评查、质量考核、满意度测评等工作,加强执法评议考核,评议考核结果要作为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17.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加大主动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臵、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全部收支都要纳入预算管理,所有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的预算和执行情况,以及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和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情况都要公开透明。政府信息公开要及时、准确、具体。对人民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要依法在规定时限内予以答复,并做好相应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评议考核。依法妥善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保守秘密的关系,对依法应当保密的,要切实做好保密工作。18.推进办事公开。要把公开透明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拓宽办事公开领域。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要规范和监督医院、学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工作,重点公开岗位职责、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工作规范、办事纪律、监督渠道等内容,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19.创新政务公开方式。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好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平台,方便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办事。要把政务公开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推行网上电子审批、“一个窗口对外”和“一站式”服务。规范和发展各级各类行政服务中心,对与企业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事项,要尽可能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七、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20.自觉接受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实施的监督。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主动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权利。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曝光。对群众举报投诉、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有关行政机关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21.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上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保障和支持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审计部门要着力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和预算执行审计、重大投资项目审计、金融审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等公共资金的专项审计。监察部门要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积极推进行政问责和政府绩效管理监察,严肃追究违法违纪人员的责任,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勤政建设。22.严格行政问责。严格执行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对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导致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事件或者严重违法行政案件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直至行政首长的责任,督促和约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八、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23.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要把行政调解作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建立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化解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完善行政调解制度,科学界定调解范围,规范调解程序。对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公共安全事故等方面的民事纠纷,以及涉及人数较多、影响较大、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要主动进行调解。认真实施人民调解法,积极指导、支持和保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实现各类调解主体的有效互动,形成调解工作合力。24.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努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初发阶段和行政程序中。畅通复议申请渠道,简化申请手续,方便当事人提出申请。对依法不属于复议范围的事项,要认真做好解释、告知工作。加强对复议受理活动的监督,坚决纠正无正当理由不受理复议申请的行为。办理复议案件要深入调查,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注重运用调解、和解方式解决纠纷,调解、和解达不成协议的,要及时依法公正作出复议决定,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该撤销的撤销,该变更的变更,该确认违法的确认违法。行政机关要严格履行行政复议决定,对拒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复议决定的,要依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探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工作,进行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健全行政复议机构,确保复议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复议人员办理。建立健全适应复议工作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经费装备保障机制。完善行政复议与信访的衔接机制。25.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完善行政应诉制度,积极配合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活动,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要依法积极应诉,按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证据和其他相关材料。对重大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要主动出庭应诉。尊重并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认真对待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
九、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26.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门都要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行政领导协调机制,统一领导本地区、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本地区依法行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督促指导、监督检查和舆论宣传,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并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27.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行政首长要对本地区、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负总责,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将依法行政任务与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政府部门每年要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28.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法制机构建设,使法制机构的规格、编制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要加大对法制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重视提拔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法制干部。政府法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政府法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当好政府或者部门领导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29.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精心组织实施普法活动,特别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切实增强公民依法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努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第四篇:乡镇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工作总结
乡镇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工作总结
公议乡以规范行政行为为重点,以强化监督为手段,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政务服务宣传,狠抓制度落实、精简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强力推进规范化服务政府建设,使我乡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现将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成立了乡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由计生办主任担任。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
1.进一步细化规章制度,根据我乡实际,今年全面完成我乡五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相关软件硬件的工作,实现专人专管,办事流程和制度上墙工作,充实、完善了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文件、服务细则及各种办事程序。
2.进一步规范各村(社区)公共服务重大项目的规范操作,实行项目由人民群众监督实施,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做到程序符合规定,决策前进行公示,执行中进行监察。3.加强行政绩效监督,对出现问题积极整改。(二)创新管理方式,着力提高政务服务质量。1.为满足群众办事需求,设立规服工作联络员,办事流程畅通,办事时限进一步缩短,全面提升了政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如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准生证》、《老年证》、《失业证》和《再就业证》等做到了材料齐备,随到随办;农村义务兵优待金、农村低保金、五保金等经费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
2.以乡便民服务中心为龙头,延伸体系化和网络化服务。在全乡5个村(社区)均设置了便民服务室,聘用专职代理员,积极开展了各项代办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实现乡、村(社区)规范化便民服务互联互通。3.加强网上电子政务审批工作,整合乡电子政务服务资源,完善了公共信息平台,推行网上预审和网络审批。截止到今年12月23日,我乡电子政务审批平台共接件2423件,办结通过2423件,办结率100%,其中《城乡低保、五保审批》1件、《老年优待证》286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92件、《符合法律法规生育一孩通知单》175件、《就(失)业登记》15件、《城乡劳动者求职登记》218件、《城乡劳动者培训登记》163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78件、《农家宴申请》420件、办理《残疾人证》4件、《照顾再生育审批》73件、《流动人口婚育证明》97件、《房屋所有权证(代办)》1件。(三)持续推行政务公开,建立“阳光行政”。
1.完善政务公开机制。建立了乡、村(社区)、组三级政务公开网络。以继续加大政务公开范围,深化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严格督察。2.切实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严肃定期查处弄虚作假、侵犯群众民主权利、损害群众合法利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四)强化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绩效监督。
1.加强内部监督,改进服务质量。定期对单位内部或窗口办件情况、各办公室工作人员服务制度、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察和通报。完善了服务措施,优化了服务流程、改进了服务质量。
2.为了确保工作务实,乡政府严格执行亮牌办公、外出去向公示及职位代理制度,及时对政务进行了公开。为了加强对履职人员的监督,乡政府在机关内设置了投诉电话公开、意见箱和举报箱。
三、亮点突出、进展明显
总结今年我乡在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我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进展:
1.规范化管理。对机关工作人员服务、管理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政府制定了各项办事落实责任制度,做到每个岗位每天都有人,及时为群众服务,同时,实行每月两次“一把手进大厅”坐班制度,为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与投诉。
2.阳光下作业。对机关工作人员实行配证上岗,亮牌办公,同时将为群众提供的服务项目,办理程序、申报材料以及办结时限予以公开,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3.提供的服务。为各村(社区)闲置劳动力360多人提供家政服务培训和各种促进就业的职业培训;民政残联部门审核和入户调查低保户90余户,为70余名残疾人提供种植业技术指导培训,为前来的群众及时办理残疾证、老年证以及各项申请和证明;计生办为我乡3658余名育龄妇女提供三查服务,发放计生奖励扶助金766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1952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狠抓关键环节 1.加强领导,突出“四个位”
一是高度重视,认识到位;二是大造声势,宣传到位;三是点面带动,措施到位;四是狠抓落实,督查到位。2.有序推进,狠抓“二个重点”
以建立便民利民体系为重点,建设高效的办事流程。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机构,理顺部门关系,强化“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建设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化。重点制定服务细则,实施职位代理;明确服务标准,优化办事流程,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大力规范行政行为。
以建立完善的投诉举报制度为重点,强化行政监督。建立和完善了投诉举报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建立经常性的监督巡视制度,严格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强化对重大事项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如加强对政府采购,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等的检查和专项审计。(二)狠抓工作重点
1.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要继续强化“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切实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使规范化服务成为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
2.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加大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力度,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明确标准,简化程序,严格依法行政。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进一步加大目标督查考核力度。切实把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纳入绩效考核目标管理,加强目标督查,要求各办公室、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回顾检查,查漏补缺,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并要自查、自纠、自督、自处,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较差的,要及时批评教育;凡群众有举报,有揭发的违纪行为,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予以查处。
第五篇: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尊敬的党组织: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工程。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依据
上世纪50年代,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运行的需要,我们按照全能政府的理念设定政府职能并构建政府体系。这个时期的政府负责对全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进行全面的计划安排、监督实施,对全社会的物资交换与流通进行严格的价格管控和行政管控,对计划体制内所有成员的薪金、收入作严格的制度性安排,对全社会所需要的安保、教育、医疗、劳保等公共性服务进行统一的计划配置等等。这是主要依靠行政方式进行社会管理的政府。改革开放过程中,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伴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伴随我国法治化进程,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改变,主要表现为政府行政管控的领域、空间被压缩,政府职权的行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律、法规约束。但是,传统的全能政府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支配着政府管理理念,使得政府管理行为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要求相冲突。这种情况既影响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公正形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角度,对政府职能的全新定位。要搞好市场经济,就要正确界定政府职能,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承认、确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么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应当是辅助性的。相对于市场而言,政府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与交往中的职能应当是服务性的。这应当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根据。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
第一,服务型政府不是不管事、不作为政府,而是要给市场经济体制良好运行提供积极的服务和保障。市场不是万能的,也有配置资源失灵的风险,所以政府有为市场提供宏观调控服务的职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宏观调控需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其中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配合以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的适当运用,并力求在运用这些调控手段时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同时,政府应积极促成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的形成,努力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为国内经济运行提供良好外部环境条件。
服务型政府要给市场经济运行提供监管服务。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对占据市场份额过大的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破坏环境行为等严格依法查禁和惩处。
服务型政府要给市场活动主体提供各种公共性服务。在中央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职能的同时,地方政府要加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政府要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安保、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事项。政府有义务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公共服务包括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广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的方式向社会购买。
第二,服务型政府不是总揽一切的全能政府,而是要以简政放权为原则,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要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就要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淡化自身传统上的投资主体角色,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政府可以通过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一般的投资项目决策,应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定。政府需要行使审批职权的是那些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投资项目。现实中仍然存在行政审批事项过多、政府行政审批权过大的弊端,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凡属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政府审批。凡属必须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以提高审批效率为着力点,规范审批活动。
服务型政府要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就要遏制泛行政化趋势,使政府的事务归政府,社会的事务归社会。事业单位与政府职能部门身份混淆不清,是影响政府正确履职、提供良好社会服务的重要原因。需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
第三,服务型政府不是组织杂乱、力量软散政府,而是要优化自身组织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政府要给市场和社会提供有效、让服务主体满意的服务,就要大力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是这种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要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监督的原则,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政府各个部门要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同时要统筹理顺政府部门与党群机构的关系。根据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原则,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政府机构改革还包括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对行政区划设置做科学研究、充分论证,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
服务型政府是依法为市场为社会服务的法治政府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政府真正履行服务职能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要努力做到以下要求:
第一,要树立依法办事意识。执行法律是政府及其所有工作人员的首要职责。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识的主要渠道是学法。要完善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行政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法律培训制度、任职晋升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和考核制度等,促进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律意识培育。
第二,要加强制度建设。要重点加强有关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法规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确保法规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谨防单方面体现部门意志,谨防小范围体现专家意见;还要健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强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第三,要坚持科学决策。各级政府及其行政部门要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还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第四,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地方各级政府要排除地方保护主义,杜绝选择性执法;排除人情干扰,杜绝不公正执法;排除权力意识,杜绝粗暴执法。各级政府要着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第五,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政务公开首先是信息公开。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要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包括办事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都要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确保政府提供的服务公正。
第六,要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上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要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加强财政、预算、投资审计和各种专项审计,加强对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的监察和问责,严肃追究违法违纪人员的责任,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勤政建设。
汇报人:xiexie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