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
个案追踪记录:对一个偏食孩子的观察
观察对象:王宇欣
案例综述:
王宇欣性格比较内向,在班级时很少主动找同伴、老师聊天。爸爸、妈妈忙于工作,平时在家由爷爷、奶奶带,所以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方面比较懒惰,自己动手比较差,动作很慢,吃饭、穿衣等也少不了老师来帮忙。妈妈、爸爸对孩子学习、生活不太管,对孩子的物质要求都会尽可能满足,所以造成他独立性较差、对食物很挑剔的性格。父母对他十分的宠爱,要什么给什么。在吃饭的时候,孩子吃得很慢,一顿饭一般要一个小时,在进餐过程中常有玩、说话的现象。对于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他常常挑出来,借口是“这是不能吃”“妈妈说我不能吃这个菜”“老师,这个菜我吃了会吐的”等等,对于老师的提醒,孩子不听,坚持已见。
一、观察对象:王宇欣
二、观察时间:2012年03月
观察情况:
洗好手之后,孩子陆陆续续进入了餐厅。刚进来时,有的孩子在说话,我看见王宇欣也在和一旁的若欣在聊天。我提醒幼儿吃饭时说话这很危险,孩子都静了下来,只听到王宇欣还在低声地说着。我走到他身边,做了个“嘘”的动作,他安静了下来。他对碗里的饭、菜似乎没什么胃口,用勺子在里面翻来翻去,接着就开始用勺子“切”饭了。
策略与措施:
我走过去,提醒他“饭冷了就不香了,吃了冷饭还会肚子痛的”听我这么说,他很不情愿地用勺子盛了几粒饭往嘴里送。这几粒饭他放在嘴里,嚼了5分钟也没咽下去。最后在我的提醒、帮助下,吃了半碗饭,吐了小半碗。
分析与调整:
1、幼儿对饭菜似乎并什么胃口,进食习惯也不好。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吃好饭的基础,所以要注意对他饮食习惯的培养。
2、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挑食的危害性,向家长介绍幼儿营养平衡知识,帮助幼儿家长建立起正确的营养观念。
3、请保健老师为其讲解挑食、进餐时讲话、玩闹的危害,让夏子恒明白进餐时讲话是很危险的,挑食是不好的。
一、观察对象:王宇欣
二、观察时间:2012年04月
观察情况:
王宇欣坐下后,低着头与一旁的孩子在桌下玩着什么。走过去一看,是王宇欣带来的粘纸,并答应他等吃完饭之后,我就归还给他。他这才很不乐意地拿起了自己的勺子。他将自己的菜碟移到自己的面前时,不小撞到了别人的菜碟,那个孩子看见了,手扶着自己的菜碟,两人不约而同推着自己的菜碟去撞同伴的菜碟,玩了起来。开始吃饭了,孩子们似乎都很喜欢。王宇欣看到碟里的菜,指着洋葱,立刻向我反映:老师,这个菜我会吐的。我告诉他:这是洋葱,能润肠、降血压,很有营养的。他还是在抗议:老师,我妈妈说了,这个我不能吃,我会吐的!
策略与措施:
1、经常向孩子介绍各种食品的营养,了解它们对我们的重要性。
2、我请他们“一只手捏紧自己的勺子,一只手扶好自己的碗”,这才让他们停了手。
3、他看看一旁的同伴吃洋葱吃得很香,并请同伴给他介绍洋葱的味道!
4、减少他碗里的洋葱,只留两口。
分析与调整:
1、王宇欣贪玩,在进餐过程中爱与同伴玩,自然不能很好地进餐。加强对他饮食习惯的培养。
2、经了解,幼儿家长对幼儿的偏食很纵容,孩子什么不愿吃,他们就不做、不引导他吃。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所以我请其父母在家注意配合,做好幼儿饮食教育工作。
一、观察对象:王宇欣
二、观察时间:2012年05月
观察情况:
开饭了,给王宇欣盛菜时,他有些为难情绪,我说:“王宇欣最听话了,老师只给你盛一点菜好吗?”,他点了点头,我有意识多给他盛了点菜,过了一会儿他顺利地把菜吃完了,我非常高兴地表扬了他,“你真棒,再吃一点好吗?”,他看看我,笑着摇摇头。“请把你的碗拿起来”孩子很不情愿的将碗拿了起来,我终于明白碗为什么跷在那儿了?——菜压在碗底下。最后饭已经吃了半碗了,可菜一点也没动。在我的提醒下,他象征性地夹了一片菜叶,接着就开始坐在那想什么了。
策略与措施:
知道他不爱吃菜,一吃就恶心,我利用开饭前几分钟给孩子讲了青菜所含的营养成分和吃菜对人的好处,孩子们的兴致很高,王宇欣没什么反应。请孩子将菜收拾干净
大家讨论:菜从哪儿来?出示相关图片,教育要爱惜他人劳动成果。“今天你和宏宇来比一比,好不好?看谁能吃得快又干净?“
分析与调整
对待偏食的孩子,也要讲究艺术。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幼儿的情绪和心理,利用教师在孩子心中的影响和地位,对孩子赋予爱的关怀和鼓励。以正面引导为主,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以商量、鼓励的口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幼儿克服偏食习惯,这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孩子家中生活条件不错,不知道劳动的辛苦。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参观农民的菜园、厨房的工作,学会爱惜他人劳动成果。
宏宇进餐也很慢,在进餐过程中常常会呆呆地看着同伴而忘了吃饭,所以请他们来比一比,激发他们进餐的兴趣。
一、观察对象:王宇欣
二、观察时间:2012年06月
观察情况:
“老师,我还有半碗了!”我一看,还有一大半呢!但我还是鼓励说“今天有进步,吃得比昨天好,加油!” “吃得蛮快的嘛,还有几口就要吃完了!” “王宇欣,小班的老师想到我们班请一个吃饭很好的小朋友去给他们班的小弟弟、小妹妹讲讲如何吃好饭。你说请谁好呢?你想去吗?”孩子眼中流露出期盼的眼光,赶紧回答说“想去,我想去!”
策略与措施:
在全体幼儿面前表扬了他,并鼓励他继续努力,争取每一天都能象今天一样按时吃完饭菜。多鼓励,多关注!给他多一点的关注,他会更加安静进餐;给他多一点的鼓励,他会更加乐意进餐!我与小班的老师联系,希望给他一个动力,让他更多的了解进餐的重要性,更好地表现自己。
分析与调整:
1、当孩子有了小小的进步时,老师的表扬、鼓励会让孩子变得更开心、更有自信地去完成下一次的挑战。
2、孩子一小部分的成功再上老师一句真诚的鼓励,就会取得最后的成功。所以我孩子小时间
内进餐不错时,需要给予他一些表扬和鼓励!
3、我与其父母联系,请求其父母给予他必要的帮助,帮助他更好地找到他想要的资料和知识,引导他更深刻地明白一些良好的进餐习惯。
达成效果:
王宇欣小朋友经过我们老师和家长两个月的共同教育和纠正,现在进餐障碍已经基本消除,进餐的良好习惯也正初步形成。现在孩子在幼儿园午饭的进餐时间都基本都在30分钟以内,而且大都能将饭菜吃完,挑食情况也明显改善,并能与其他幼儿一样愉快进餐,不再出现呕吐、哭闹、不肯吃的现象。家长反映在家中小宇欣也逐渐能够按时就餐,不再挑食和乱吃零食,并且喜欢上运动了。由于饮食习惯改善,营养吸收逐渐合理,孩子的面色现在红润多了,体质也增强许多,不再轻易感冒发烧了。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午睡的习惯
日常表现:平时都没有午休的习惯,喜欢在床上玩,还会不断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来李希还没睡着。
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接着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张叙掐我!”原来又是李希在睡不着时惹事了。
观察分析:
李希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间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形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李希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间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三篇:幼儿中班个案分析
幼儿中班个案分析:不乱扔垃圾
观察对象: 陈欣怡
观察目的: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观察记录:
活动课后,我给每个小朋友都分上个小面包,等小朋友吃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发现只有陈欣怡那张桌子上有面包包装壳,我问小朋友这是谁的,几个小朋友 都说不是我的。只有陈欣怡坐在那里不说话。“老师说过,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爱 卫生的好孩子,垃圾应该给它送回家?欣怡就马上把垃圾送回垃圾桶了。是的,我们应该讲卫生,注意环保才行。”通过这次谈话,小朋友们都知道了以后应该怎 么做了。
情况分析:
现在的幼儿在家都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宠着,有事情时,家长们都舍 不得孩子动手,都是自己做,使孩子们养成了不少不良的习惯。
采取措施:
通过晨谈、集体活动来教育引导幼儿,不乱扔垃圾要讲卫生。游戏活动:我 送你回家(小朋友对游戏的兴趣比较大,可以开展送不同物品回家的游戏)
平时从小事做起养成讲卫生和合理消费的好习惯。并对有进步的幼儿进行奖 励。
幼儿中班个案分析
情况分析:
韩柯小朋友性格比较孤僻、任性,和小朋友交往相处不是很融洽;很少参加集体的体育活动,动作发展很不协调,对活动项目和有点难度的动作表现出畏惧和胆怯、缺乏自信。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孩子是早产儿,眼睛有点斜视,脚上有根骨头没有发育好,走路很不稳。所以孩子的日常事务都由奶奶包办,活动受到父母的诸多限制、不允许做这、不允许做那,怕有危险、出意外,因此形成了她过度依赖、不愿与人交往的个性。
学期总目标:
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共同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她特点的教育方案,如:让她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她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她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
早操时,我们班的小朋友随着音乐快乐地做着早操,大象走、小鸟飞、青蛙跳。这时,只见韩柯小朋友抿着嘴,两腿一颠一颠的,两只小胳膊夹在腰间,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怎么跳也跳不起来,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两次、三次,都没有跳起来,最后她干脆蹲下不做了。
这使我联想到平时韩柯走路不稳、动作发展明显不如其他幼儿的状况。如果总是失败,孩子就会失去兴趣和自信心,怎么办呢?早操结束了,我在地上划了一条横线,让韩柯在横线间半跳半迈地就过去了。我微笑地向她伸出了大拇指,小朋友都拍起了手,第一次的成功使韩柯的信心大增。她用那不协调的动作,反复练习着跳,还时常举起双手,非常兴奋。
这件事给我启发很大,一条线竟有如此的效果。尽管她的动作还不如其她孩子,但在她自身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第二天入园时,她的妈妈对我说:“韩柯昨天回家很高兴,叫我在地上画线让她跳,而且跳得满头大汗。”听了妈妈的话,我想,无论她跳的结果怎样,至少她现在爱跳了,这就已经达到目的了。今天的音乐课“买菜”,我没有弹琴,而是让孩子们听磁带学唱歌曲。听着欢快的音乐,我突然发现韩柯歪着头,眼睛盯着录音机,一动不动,听的特别认真。别看她平时上课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还是挺喜欢音乐的。孩子发现我在对着她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接下来,大家一起编起了动作,韩柯站在靠边的地方,边看边做,脸上不时地露出笑容。由于动作比较简单,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里面的动作。最后,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韩柯也怯怯地举起了小手,我马上请她来表演,为了让她胆子大一点,还特地邀请了其他两位小朋友。虽说韩柯的动作很不规范,但是毕竟完整地表演下来了,在小朋友的掌声中,韩柯得到了五角星。
一个月过去了,由于我们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共同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她特点的教育方案,如:让她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 吃饭、自己穿脱衣裤、自己小便洗手等等”,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她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她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在家长、老师的共同引导下,韩柯逐渐建立了自信,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克服困难,还会主动亲近老师和小朋友,并积极地参与集体的活动。家长也为此感到开心,同时也更新了教育观念。
幼儿中班个案分析
班里有个叫辰辰的小朋友,一直以来,都让我很头疼。每天都有好多小朋友来告他的状,而且
发现一:区域活动结束后,辰辰收拾好玩具后,看到地上有纸屑,拾了起来。我立刻在
发现二:早晨,辰辰通常来园很早,帮助老师整理图书,从大到小整理的井井有条。我决定抓住他的这个
分析与思考:
通过辰辰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正确的看待每个孩子有多重要。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幼儿教育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现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启蒙教育重任落在了幼儿教师身上。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要善于寻找孩子的
作为老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机遇,充满竞争的世纪,要将孩子培养为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努力探索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怎样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他们以信心,使他们茁壮成长,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幼儿中班个案分析
案例背景:
石润民小朋友的家庭环境很特殊,五岁的孩子就没有了父母的关心的爱,幼儿父母在18岁就生下幼儿,然后就交给幼儿奶奶抚养,所以家庭教育状况是比较差的。
案例状况:
一天中午午睡后,生活教师在幼儿睡房整理铺盖,我在给小女孩们梳头,当时就安排小男生们上厕所、洗手、去区角玩。突然有个安玉江小朋友就在建构区大声哭喊,当我走到现场,发现安玉江小朋友手上被石润民咬了一口,旁边的幼儿纷纷证明是石润民咬的安玉江。生活老师把幼儿送到医院就诊,我单独和石润民谈话,可是平时就爱欺负小朋友的他却不肯承认错误。
指导策略:
1、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故事活动和谈话环节对孩子进行心理上的疏导,给与孩子充分的肯定,并对她进行表扬。
2、私下进行个别谈话,讲一讲他在园的一些小细节,让孩子了解老师是时刻注意到他的,与孩子产生心灵上的碰撞,交上真正的朋友。
3、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认识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家长以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引导孩子,知道与老师相处的方式,给孩子以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
4、让幼儿知道欺负小朋友的严重性,慢慢培养幼儿爱护自己、爱护他人的意识。
案例小结: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只要教师经常性的关注他,联系家庭教育,增加他各方面的意识和行为,聪明的石润民小朋友就改掉了他欺负人的坏习惯,在这过程中,有老师的耐心引导,但是也有奶奶的严厉教导。所以我觉得,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爱和严结合。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
日常表现:平时都没有午休的习惯,喜欢在床上玩,还会不断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来李希还没睡着。
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接着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张叙掐我!”原来又是李希在睡不着时惹事了。
观察分析:
李希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间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形成良好睡眠习惯。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李希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间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
案例分析: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开学至今,我发现有一部分幼儿存在一定的坏习惯:有的喜欢拉扯衣服,有的喜欢抠鼻子,有的喜欢把小手放进裤衩中„„对于这些幼儿来说,形成这样的坏习惯,对以后的成长自然存在一定的影响。由于各方面的不同,出现种种小动作,常常在不经意间将小动作表现了出来。
在与妈妈依依不舍的分离后,帅帅小朋友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午睡时,发现帅帅小手拿着被角放在嘴巴里,我便示意让他拿出来,并且让他睡觉。接连好几天每天都是一样下,这点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与其家长的沟通中发现,该幼儿在家中就喜欢小手去拿被角放在嘴巴里不肯拿出来,家长也时常劝说但不见效果。
我们都知道,中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逐步增强,很多坏习惯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慢慢改正,因此作为家长、老师更应该在此时,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改掉不良的坏习惯。
采取措施: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只要他睡觉时将用手拿被角放进嘴巴里,我便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他便会把被角从嘴巴里拿出来,逐渐领会到我的意思。因此:
首先,作为家长,在家时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这一小动作,睡觉时不时地叮嘱他不要把被角放进嘴巴里,在必要时打他的手背,让他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
其次,作为老师在继续注意他的同时,教育他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个人的卫生,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适当地跟他沟通,给他讲讲有关其他小朋友咬被交的故事,让他有个学习的榜样,逐渐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最后,家园互交流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每天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一下,看看怎样更能帮助幼儿改变他的这一习惯,或利用QQ群、电话等形式进行沟通。
让幼儿养成一个好习惯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更要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成长,记录他们的一言一行,让他们在成长中留下美好的记忆,甜美的笑容,健康的体魄。
中班幼儿个案分析
中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一踏进教室就有幼儿向我告状,说东西不见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帮幼儿整理书包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贝贝的书包里有许多东西。仔细一看,正是很多小朋友先前丢失的东西。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我的眼里,贝贝是个乖巧、懂事又内向的孩子。这件事发生在贝贝的身上,我觉得很惊讶。拿别人的东西属于一种偏差行为,如果不经教育,很可能影响到幼儿日后的发展。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为了更客观地分析贝贝的行为,我首先对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观察发现,贝贝“拿”的东西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小朋友带到幼儿园的玩具;另一类是幼儿园里的玩具或者一些食品。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特点——很小,比如玩具上的小零件等,这些东西都可以捏在手心里或放在口袋里。玩具基本上是新的或是比较特别的,贝贝没有玩够或者没有机会玩的。贝贝拿东西的时间通常是在自由活动以及活动与活动转换的时候,因为这些时候幼儿都分散在教室、卧室、餐厅、盥洗室等各个地方,教师的注意力相对也比较分散。我和全班幼儿一起商量什么时候是玩自己玩具的时间,大家一致认为每天早餐以后是游戏的最好时间。我们就把这个时间作为玩具固定的分享时间。那在哪里玩比较好呢?孩子们认为就在活动室的中间区域比较合适。于是,分享玩具有了固定的区域。接着,我又腾出一个玩具柜,专门供幼儿摆放自己的玩具。这样,幼儿所有的东西都有了自己的“家”。我还和幼儿约定,既然玩具带到了幼儿园里,就要愿意与每个人分享,但同时提醒幼儿玩之前要征得玩具主人的同意。为了保护贝贝的自尊心,尽可能地把不良反应减到最低,每个星期五,我都要幼儿玩“玩具回家了”的游戏,用游戏代替调查帮小朋友找到丢失的东西。幼儿回家前都要整理书包。我用一个废纸箱,让幼儿在整理书包的时候把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放进箱子里。等幼儿整理完书包大家再一起整理纸箱,是幼儿园里的东西就送回“家”,是小朋友的东西就还给主人,没有用的废弃物则扔进垃圾桶。我觉得,拿走一个放在固定地方的玩具比拿走一个随意放置的玩具更容易被发现,而且当教室里的各类物品被随便放置时,没有人明确知道教室里有什么东西。于是我在每一件玩具和橱柜上都贴上标签和标记,让每一件玩具都有固定摆放的位置,这样,教室里所有的东西都显得很重要,而且容易发现缺少了什么。看到贝贝在玩别人的玩具时,我会对他说:“你玩一会儿小朋友的玩具,马上就还给他了,对吗?”在我的提示下,贝贝会把玩好的东西还给别人。看到贝贝在整理玩具的时候,我会马上表扬他、鼓励他:“谢谢你帮助老师把玩具送回家,你做得真好!大家都能玩了!”正面的肯定和表扬强化了贝贝的正确行为。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类似行为时,家长可能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解决问题,我和贝贝的爸爸妈妈作了交流,和他们一起寻找合适的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里再也没有幼儿说东西不见的情况了。
结合对贝贝行为的观察及年龄特点的分析,我认为:贝贝的行为属于一种偏差行为。所谓偏差行为,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等。贝贝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同伴时常告状。可见,贝贝的行为偏离、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即幼儿之间正常交往的规则。其次,三四岁的幼儿常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对于他人和自我的区别也不是非常明确。贝贝对那些小东西很感兴趣,所以就拿走了。综合起来,导致贝贝偏差行为的原因可能有:贝贝对“所有权”概念理解模糊,对集体交往时的规则不太明确,自制力教弱。由于这一行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应对策略上,我坚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以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在操作上,注重从细节出发,不过分关注贝贝,尽可能以集体的形式解决个体的问题。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对一个偏食孩子的观察
观察对象:王宇欣 案例综述:
王宇欣性格比较内向,在班级时很少主动找同伴、老师聊天。爸爸、妈妈忙于工作,平时在家由爷爷、奶奶带,所以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方面比较懒惰,自己动手比较差,动作很慢,吃饭、穿衣等也少不了老师来帮忙。妈妈、爸爸对孩子学习、生活不太管,对孩子的物质要求都会尽可能满足,所以造成他独立性较差、对食物很挑剔的性格。父母对他十分的宠爱,要什么给什么。在吃饭的时候,孩子吃得很慢,一顿饭一般要一个小时,在进餐过程中常有玩、说话的现象。对于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他常常挑出来,借口是“这是不能吃”“妈妈说我不能吃这个菜”“老师,这个菜我吃了会吐的”等等,对于老师的提醒,孩子不听,坚持已见。
观察情况:
洗好手之后,孩子陆陆续续进入了餐厅。刚进来时,有的孩子在说话,我看见王宇欣也在和一旁的若欣在聊天。我提醒幼儿吃饭时说话这很危险,孩子都静了下来,只听到王宇欣还在低声地说着。我走到他身边,做了个“嘘”的动作,他安静了下来。他对碗里的饭、菜似乎没什么胃口,用勺子在里面翻来翻去,接着就开始用勺子“切”饭了。
策略与措施:
我走过去,提醒他“饭冷了就不香了,吃了冷饭还会肚子痛的”听我这么说,他很不情愿地用勺子盛了几粒饭往嘴里送。这几粒饭他放在嘴里,嚼了5分钟也没咽下去。最后在我的提醒、帮助下,吃了半碗饭,吐了小半碗。
分析与调整:
1、幼儿对饭菜似乎并什么胃口,进食习惯也不好。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吃好饭的基础,所以要注意对他饮食习惯的培养。
2、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挑食的危害性,向家长介绍幼儿营养平衡知识,帮助幼儿家长建立起正确的营养观念。
3、请保健老师为其讲解挑食、进餐时讲话、玩闹的危害,让夏子恒明白进餐时讲话是很危险的,挑食是不好的。
策略与措施:
1、经常向孩子介绍各种食品的营养,了解它们对我们的重要性。
2、我请他们“一只手捏紧自己的勺子,一只手扶好自己的碗”,这才让他们停了手。
3、他看看一旁的同伴吃洋葱吃得很香,并请同伴给他介绍洋葱的味道!
4、减少他碗里的洋葱,只留两口。分析与调整:
1、王宇欣贪玩,在进餐过程中爱与同伴玩,自然不能很好地进餐。加强对他饮食习惯的培养。
2、经了解,幼儿家长对幼儿的偏食很纵容,孩子什么不愿吃,他们就不做、不引导他吃。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所以我请其父母在家注意配合,做好幼儿饮食教育工作。
达成效果:
王宇欣小朋友经过我们老师和家长两个月的共同教育和纠正,现在进餐障碍已经基本消除,进餐的良好习惯也正初步形成。现在孩子在幼儿园午饭的进餐时间都基本都在30分钟以内,而且大都能将饭菜吃完,挑食情况也明显改善,并能与其他幼儿一样愉快进餐,不再出现呕吐、哭闹、不肯吃的现象。家长反映在家中小宇欣也逐渐能够按时就餐,不再挑食和乱吃零食,并且喜欢上运动了。由于饮食习惯改善,营养吸收逐渐合理,孩子的面色现在红润多了,体质也增强许多,不再轻易感冒发烧了。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
第四篇:中班个案分析
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班里有个叫辰辰的小朋友,一直以来,都让我很头疼。每天都有好多小朋友来告他的状,而且“罪状”也是十分齐全,有打人,骂人,抢小朋友玩具,弄小朋友衣服、头发,上课影响其他小朋友等等,而且,已经有好多次,在小区内碰到爷爷,爷爷都在找辰辰。我感觉,每天在耳朵里,都总是听着姜煜辰的名字,晚上放学走在小区里,都会替爷爷提心吊胆。我尝试很多办法来教育他,谈心说服,严厉批评,让他转换角色,体会其他小朋友的心情都没有什么明显效果。我尝试和他的家长多交流,找出原因。经过几次谈话,感觉到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表示无能为力,而且基本已经放弃,认为孩子是无可救要的。我意识到,原因就在于此。家庭、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对他的排斥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也对自己放弃了。一个对自己不报希望,心里没有爱的孩子,又能期望他有什么表现呢?我抛弃了自己先前对他的所有认识和评价,开始关注他,重新了解他。
发现一:区域活动结束后,辰辰收拾好玩具后,看到地上有纸屑,拾了起来。我立刻在“小星星时刻”,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了他维护班级卫生的好行为,让全班给他鼓掌。在为他贴小星星时,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这样做,还亲切的抱抱他。
发现二:早晨,辰辰通常来园很早,帮助老师整理图书,从大到小整理的井井有条。我决定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他。我选他做班级里的小小图书员,负责班里所有的图书的整理、发放和保护,他干的可认真了。而且通过图书的桥梁,与小朋友交往的也十分愉快。
分析与思考:
通过辰辰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正确的看待每个孩子有多重要。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幼儿教育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现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启蒙教育重任落在了幼儿教师身上。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要善于寻找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
作为老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机遇,充满竞争的世纪,要将孩子培养为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努力探索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怎样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他们以信心,使他们茁壮成长,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014年6月
第五篇:中班幼儿个案分析
中班幼儿个案分析
中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一踏进教室就有幼儿向我告状,说东西不见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帮幼儿整理书包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贝贝的书包里有许多东西。仔细一看,正是很多小朋友先前丢失的东西。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我的眼里,贝贝是个乖巧、懂事又内向的孩子。这件事发生在贝贝的身上,我觉得很惊讶。拿别人的东西属于一种偏差行为,如果不经教育,很可能影响到幼儿日后的发展。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为了更客观地分析贝贝的行为,我首先对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观察发现,贝贝“拿”的东西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小朋友带到幼儿园的玩具;另一类是幼儿园里的玩具或者一些食品。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特点——很小,比如玩具上的小零件等,这些东西都可以捏在手心里或放在口袋里。玩具基本上是新的或是比较特别的,贝贝没有玩够或者没有机会玩的。贝贝拿东西的时间通常是在自由活动以及活动与活动转换的时候,因为这些时候幼儿都分散在教室、卧室、餐厅、盥洗室等各个地方,教师的注意力相对也比较分散。
我和全班幼儿一起商量什么时候是玩自己玩具的时间,大家一致认为每天早餐以后是游戏的最好时间。我们就把这个时间作为玩具固定的分享时间。那在哪里玩比较好呢?孩子们认为就在活动室的中间区域比较合适。于是,分享玩具有了固定的区域。接着,我又腾出一个玩具柜,专门供幼儿摆放自己的玩具。这样,幼儿所有的东西都有了自己的“家”。我还和幼儿约定,既然玩具带到了幼儿园里,就要愿意与每个人分享,但同时提醒幼儿玩之前要征得玩具主人的同意。
为了保护贝贝的自尊心,尽可能地把不良反应减到最低,每个星期五,我都要幼儿玩“玩具回家了”的游戏,用游戏代替调查帮小朋友找到丢失的东西。幼儿回家前都要整理书包。我用一个废纸箱,让幼儿在整理书包的时候把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放进箱子里。等幼儿整理完书包大家再一起整理纸箱,是幼儿园里的东西就送回“家”,是小朋友的东西就还给主人,没有用的废弃物则扔进垃圾桶。
我觉得,拿走一个放在固定地方的玩具比拿走一个随意放置的玩具更容易被发现,而且当教室里的各类物品被随便放置时,没有人明确知道教室里有什么东西。于是我在每一件玩具和橱柜上都贴上标签和标记,让每一件玩具都有固定摆放的位置,这样,教室里所有的东西都显得很重要,而且容易发现缺少了什么。
看到贝贝在玩别人的玩具时,我会对他说:“你玩一会儿小朋友的玩具,马上就还给他了,对吗?”在我的提示下,贝贝会把玩好的东西还给别人。看到贝贝在整理玩具的时候,我会马上表扬他、鼓励他:“谢谢你帮助老师把玩具送回家,你做得真好!大家都能玩了!”正面的肯定和表扬强化了贝贝的正确行为。
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类似行为时,家长可能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解 决问题,我和贝贝的爸爸妈妈作了交流,和他们一起寻找合适的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里再也没有幼儿说东西不见的情况了。
结合对贝贝行为的观察及年龄特点的分析,我认为:贝贝的行为属于一种偏差行为。所谓偏差行为,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等。贝贝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同伴时常告状。可见,贝贝的行为偏离、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即幼儿之间正常交往的规则。其次,三四岁的幼儿常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对于他人和自我的区别也不是非常明确。贝贝对那些小东西很感兴趣,所以就拿走了。综合起来,导致贝贝偏差行为的原因可能有:贝贝对“所有权”概念理解模糊,对集体交往时的规则不太明确,自制力教弱。
由于这一行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应对策略上,我坚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以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在操作上,注重从细节出发,不过分关注贝贝,尽可能以集体的形式解决个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