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稿《滇西1944》赏析
《滇西1944》赏析
第20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滇西1944》之所以获得二等奖的殊荣,主要得益于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以现场感极强的文字,意味深长的细节和对比强烈的事实反映了文化报道中的低俗问题。
文章对娱乐圈的怪现象进行了真实记录。这是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发现的独家新闻。一个描写中国远征军的电视剧发布会,竟然出现如此尴尬的场面:92岁的中国远征军老战士被媒体晾在一边,留下蹒跚步出会场的孤独背影,甚至没有人上去搀扶一把,在场的记者关注的都是王学兵孙宁夫妇的私生活,都未曾看到老人蹒跚的脚步,更没人聚焦于“中国远征军”这一神圣的话题。记者以敏锐的新闻敏感,冷静观察着现场发生的一切。,以“打败”这一动词将相差甚远的八卦话题和抗日老兵联系在了一起,进一步强化了现场的这种反差。该报道尽管不长,但即有立场又有深度,叙事有明确的目的性。
有清晰的虚实线索,并且重点突出。视角独特、独家。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清楚地反映了现在 媒体报道的趋向,民族历史问题不受重视。明星的私生活问题成为媒体关注与报道的重点。作者营造的强烈的现场感,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并且作者所描写的记者过分关注王学兵孙宁夫妇的私生活,询问其何时生子等八卦话题,并且话题讨论时间长达二十分钟之久,与中国远征军老战士的落寞成强烈的对比。令读者心中产生落差,以更好地烘托气氛。再主持人主持环节,老战士才得以上台,老人激动得满脸通红,可文娱记者却在台下聊天,又一次的鲜明对比。激起了读者心中的不满。
文章最后一段画龙点睛的话发人深思:眼看着娱记们将探求明星私生活作为“己任”乐此不疲,而民族历史中真正有价值的片段却只能从背影里看到,这是何等悲哀。这是对文娱记者的质问。文娱新闻低俗化,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弱化和新闻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大众的欣赏品位、道德观念,肩负着传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神圣职责。这些新闻的低俗化表面上看这是新闻工作者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需要,究其本质,实际上是新闻传者在“受众观”上的严重错位。很难想像娱乐化、媚俗化的报道用一种煽情性、刺激、血腥等方式报道的犯罪新闻、灾害事件、明星名人趣事、日常事件等“软性“新闻,能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什么进步理念。这种角色的错位直接导致受众潜意识里追求的猎奇刺激成了媒体不惜笔墨的刻意追求,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名存实亡。
《滇西1944》体现出了日报编辑记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对于文化报道中的低俗问题,还有赖于文化报道的编辑、记者真正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正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第二篇:滇西实习报告
滇西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一、综合实习概述:
地理专业知识必须通过野外实习的实践活动来丰富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而在这次野外实习过程中,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地理系开展了为期八天的野外实习。
前期准备工作:在实习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一些关于实习路线中个地方的知识点的资料,比如说滇池和洱海的成因、大理地区古城的形成集发展状况和白族的文化的特点和独特之处、最后了解了腾冲的火山及热海的形成原因等等。
野外实习过程:本次实习的地点是滇西地区,最主要集中在大理和腾冲,整个实习路线是:滇池-洱海公园-洱海-蝴蝶泉-喜洲古镇-苍山-潞江坝-高黎贡山-腾冲火山-柱状节理-黑鱼河-国殇墓园-热海-和顺-楚雄十月太阳历公园-玉溪。在去滇西这条路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了一路所走过的车窗外景观,从玉溪出发山较矮,而一路向西山便不断的增高增大,可以用山高谷深来形容。每当经过一个州或市时,都各有特色,比如说到楚雄时当地的民居外墙上都有“粉墙画壁”,而这种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其公路两旁的路灯也表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表现出彝族对火的崇拜,路灯上的图案都是由火焰的图案融合于其中,这种特色的路灯景观只有在车驶过楚雄境内是猜看到。在具体的实习中其中滇池、蝴蝶泉、洱海、柱状节理、苍山、火山地热、则侧重对专业知识的丰富和扩展,老师都轮流为我们讲解形成原因,以及让我们用眼睛去观察和体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次就是让我们体会人们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利用程度和保护程度;国殇墓园则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学们在生活中很难体会到曾经的国家的耻辱,通过这次实习及同学们亲身去感受烈士们为国牺牲的精神和列强的残暴,最终激发我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奉献精神;喜洲古镇、和顺古镇、大理古镇、彝人古镇则侧重于对民族民居、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宗教信仰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对比,通过导游的讲解和自己查阅的资料最终突出了人们的智慧的无限性,同时也让我感受的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着我对这些古镇的兴趣;十月太阳历又侧重了学生对历法的了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代有很多有才能的人,而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最终也创造出另人们惊叹的作品。
后期的总结整理:在后期的总结中,比去之前的想法更上一个层次,在经济上实习的地区开发程度都较高,并且城市建设方面都有较好的规划;在人文方面,真正体会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在自然方面,会感叹大自然的美,自然界无奇不有等。
建议和意见:首先,实习过程中我觉得带队的老师应该有所分工,在讲解方面更应该确定老师所负责的版块,比如说有的老师负责植物和人文知识的讲解,而有的老师应负责岩石和构造地貌的讲解,有的老师应负责经济知识方面的讲解。这样有序的分工就不会让同学们觉得出去实习和旅游没区别。其次,在路线的制定上没有必要全去旅游景点,有的地方有时比旅游景点的东西更有优势。再次,应该让学生劳逸结合,这样学生就会有精力去整理当天所看到和学到的东西。
二、整体实习报告:
喜洲白族文化开发与保护的考察分析
摘要:民族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指出,在开发与利用中出现中却出现对资源开发不当的现象。要充分的开发和保护民族文化,就因当采取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最终让民族文化得到保护。
关键词:滇西、大理、白族、文化生活、开发、保护
1基本概况
1.1大理市喜洲镇
大理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白族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而喜洲镇又是白族文化中的典型,喜洲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其中丰富的民族文化、建筑等是发展旅游资源的有利优势。
1.1.1喜洲镇的发展历史
喜洲镇是南诏古国中留下来的古城之一,也是大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镇内建筑宏伟,成为佛教和商业某一的重镇,在古镇内保存着许多文物古迹。该镇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1.2喜洲镇的民族文化
居住在云南省,湖南、四川、贵州也有分布。云南白族有166.3万人,其中80%以上聚居在大理,其他散居于昆明、元江、保山等地。白族人民结合了当地的自然生态,在服饰、饮食、民风民俗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1.2.1服饰
白族男子的服饰头馋蓝色或者白色的包头,身着白色的对襟衣,下穿白色或蓝色的长裤,肩挂着绣丽图案的挂包。
白族妇女的服饰,大理一带多穿白色上衣,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的“百节鞋”, 白族姑娘头上戴的头饰上也有着“风花雪月”的含义。因为在白族少女的头饰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因此,也就形成了她们的头饰现在所呈现的模样。
1.2.2饮食
白族人民主食多为稻米。副食品有各类蔬菜,野菜和多种山川特产。白族人民喜欢吃冷、酸、辣等口味,并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枞等美味可口的菜肴。大理等中心地区的白族人民还喜欢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又称“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再切成肉块或肉丝,佐以葱、姜、蒜、醋、辣椒,以宴请客人。而这次滇西实习中,喜洲镇的白族三道茶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白族人民悠久的饮茶历史。所谓的“三道茶”即是茶分三道,分别是苦茶、甜茶、回味茶。第一道是烤制苦茶。烤至闻到茶香味时,即注入少许开水。几秒钟后,泡沫稍落,又在罐中加入开水,片刻就可将茶汤注入盅中。最后注入适量的开水方可饮用,这样就制作出橙黄透亮的苦茶了。第二道茶是甜茶,在盅中放入核桃仁片、乳扇片、红糖屑,再同第一道茶一样烤制的茶汤注入盅中饮用。这样便制作好了甜茶。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把茶水注入盅中后,加数粒花椒、几片生姜、少许桂皮屑和蜂蜜。这道茶把各种不同的味道融为一体,茶之苦、姜之辣、桂之鲜、花椒之麻、蜂蜜之甜,五味俱全,使人回味,令人难忘。三道茶的”一苦二甜三回味”蕴涵着白族人民对人生的态度及深厚的文化涵养。
1.2.3节日
三月街又名“观音寺”,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大理旧城西的点苍山麓举行,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一直有“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的美誉。现在的三月街从原来的聚会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除了三月街还有许多具有特色的民族节日,如绕三灵,火把节等。
1.3喜洲镇白族建筑
喜洲是白族重要的聚居地,该地保存了很多白族的典型民居建筑群。白族民居吸收了中原的汉地的建筑风格,并结合本民族的居住习惯和传统文化,在院落、门楼、照壁、装饰、彩绘、雕刻等方面都体现出白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精华。镇内的民居为“三防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形式,民居多是封闭式建筑组合,而门楼又是白族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一滴水”和“三滴水”形式,是最讲究和最繁杂的地方。
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观念不强,虽然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但是总会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污染,随着喜洲镇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人流量的不断扩大和增多,相应的就会带来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最为显著的是游客的生活垃圾污染,以及交通中交通工具带来的大气污染,其次是游客对当地的生态资源的破坏,甚至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2.2有严重的商业化倾向
游客需要的是正真的本土民族特色的旅游感受,以及去体验古朴的人民生活方式及居住环境,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镇内的居民不断外迁,取而代之的是外来的以赚钱为利益的商人,大量的餐厅、商业街、茶楼建立起来,使得原来的人文环境过渡的商业化,最终改变了人文景观的原始特性。
2.3古镇的开发深度不够
在古镇内只是纯粹的去看白族的民居以及从生活中浓缩下来的民族歌舞表演,还只是停留在观光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的让游人去体验民族的节日、风俗、以及生活方式等。
2.4物质文化旅游较单一
喜洲作为大力古城的发祥地之一,物质文化便不是单一的。他们对“三道茶”很重视,但是忘记了对“绕三灵”、扎染等这些民间文化遗产的开发。所以让游人觉得除了喜洲镇有“三道茶”这个民间物质文化遗产之外就没有其他物质文化遗产了。
3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3.1加强环保意识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发展绿色旅游;根据当地的资源承载力来接待游客,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对游客带来的大量污染要及时的进行清理和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当地的管理强度,促进当地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2深度挖掘民族文化,丰富其文化内涵
民族文化不仅是突出民族特色,而且还要挖掘民族文化后面的深厚的文化底
蕴。加强对喜洲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做好收集整理,开发保护的工作。最终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其文化进行开发。
3.3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商业化的发展
要让本土居民不断入驻古镇,商业化较浓重的商业尽量慢慢在该区淘汰,不断的改善旅游的人文环境的原始本真,使小镇慢慢富有本土民族特色旅游的小镇。这样才能使该地区的旅游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旅游局.云南导游基础知识.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3):67-69.[2]殷群.《大理喜洲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建设新思路》.大理学院院报.第9卷第11期
[3]徐嘉瑞著.《大理古代文化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赵勤著.《喜洲史韵》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http://baike.baidu.com/
第三篇:长话短说滇西抗日战争
长话短说滇西抗日战事
耿德铭
(保山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云南保山 678000)
有一位领导问我,能不能用几千字全面系统、有血有肉地说清滇西抗战?我说比较难,但可以试一试。这是试作出的浓缩呈框架式的滇西抗日战事文稿。
梗 概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迅速切断了我国所有的军事外援线。1938年云南动员数10万个民工,历尽艰险修通了滇缅公路,这条路当时被称为我国的“输血线”。1942年春夏,日军占领了东南亚和我国滇西三万多平方千米领土,切断了滇缅公路,并企图越过怒江进攻昆明、重庆以灭亡中国。我国军队坚守江东,把日军长期堵截在怒江以西。日军入侵两年半,在滇西犯下了严重罪行。1944年春天,中国驻印军和美英盟军由西向东一边反攻缅甸北部日军,一边修筑中印公路;5月11日开始,中国远征军16万人在卫立煌将军统率下,由东向西反攻侵占滇西的日军。远征军将士面对依仗天险、堡垒林立、装备先进、步步死守顽抗的日本侵略军,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经大小数百战,全歼日军少将及其以下官兵21057人,收复滇西全部国土。1945年1月27日,远征军和驻印军在畹町以南21千米的缅甸芒友胜利会师,中印公路通车。
一、修筑滇缅路
开通“输血线”
1937年秋,云南省主席龙云在南京国防会议上提议修筑滇缅公路,以保持我国与西方盟国的军事运输通道。国民政府批准后,龙云下令沿线28个县区于12月按时动工,全线出工达20万人,全部自带口粮、被服和工具,住临时搭盖的简陋窝棚。没有筑路机械,全用手工在崇山峻岭、深谷激流间开凿修建,奋战9个月,完成土、石方2200万立方米,修建桥梁243座,涵洞1789个,1146千米公路全线竣工通车,创造了世界公路修建史上的奇迹。筑路过程中,民工死亡3000余人,伤残万余人。其后三年,滇缅公路运输车辆由每天300多辆迅速增加到800多辆,仅汽油一项就运入了20多万吨。
二、日军入侵滇西 暴行累累
(一)烧杀抢掠
1942年5月3日日军进入畹町雷弄寨,当天便把全寨抢光烧光,其后把畹町坝各村寨抢光烧光。进入保山龙陵镇安镇、龙新乡、平达乡、隆阳潞江坝、芒宽坝、腾冲界头乡、固东乡、古永乡、保家乡、怒江州芒云乡和鲁掌镇、临沧耿马孟定和镇康南伞等地后,抢光烧光了很多集镇和村寨。日军飞机在西双版纳的许多村寨投下大量炸弹、燃烧弹,曼恩、曼景里等村寨被烧光。
日军在村寨、田间、路上无故杀害了不少平民,进入龙陵城当天就杀害了未及逃跑的160人,次日杀害了龙陵城到惠通桥途中难民1000余人,在怒江栗柴坝渡口西岸枪杀难民290多人,在腾冲保家乡杀死村民137人,其中大部分妇女都是先被强奸后被杀害。被日军抓来修筑各地军事设施和搬运军需物资的民工,一旦完工便集体杀害。日军杀人手法极其残忍,有刺刀戳死、集体扫射、砍劈、碎片割肉、切肢断头、挖心炒吃、活埋、锯解活人、剜肛抽肠、刀穿阴道、用冷水或油锅加热煮人,等等。
(二)细菌战
日军在保山县(含今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芒市、盈江县施放鼠疫、霍乱细菌,并在腾冲使用芥子气和瓦斯毒气等生化武器。保山县有6万多人死于鼠疫和霍乱两种烈性传染病,有些地方因此出现绝户甚至绝村。盈江6000多人死于鼠疫。保山五县区战前人口66万多,战后仅剩52万多,绝大多数直接间接死于日军侵略战争。
(三)金融掠夺
日军在滇西设立了“大东亚低息银行”,强制发行了日本军票1亿多卢比,规定一卢比军票兑换云南半开(银元)一元,兑换中国国币40-100元,拒收军票的滇西民众遭日军残酷镇压。腾冲日军在肖庄街向陈增文买东西,陈拒收军票,日军先打耳光,后用枪托把陈活活砸死。
(四)到处强奸妇女
日军四处搜寻妇女,在村里村外、田间地头、大路上、山坡中强奸、轮奸,还成群结队进村入寨搜找妇女集体奸污,七八十岁的老奶奶、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和残疾妇女都不放过,谁反抗就刀戳枪击。在腾冲三联村强奸了128人,用木棒戳开70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兵分左右两翼横渡怒江西向反攻。第20集团军54军强渡怒江北段,首要任务是夺取江西各滩头阵地,并攻克日军设在高黎贡山上下三条千年古道各险关隘口的据点,为收复腾冲打开通道。由于事先摧毁了日军各近岸炮阵地,渡江时仅遭遇几处江边守敌小规模对抗,被我军迅速击溃。但山坡山顶之战、特别是被称为二战中“世界最高海拔之战”的北、南斋公房之战非常激烈,双方胶着拉锯,伤亡巨大,后派第53军渡江强力增援,于6月14、16、27日三线打通,西下腾冲。左翼第11集团军派出4个加强团在南段渡江,阻断芒市、龙陵等地交通,牵制了北援腾冲之敌。
(二)松山攻坚战
松山是怒江西岸的陡峻高岭,由山顶可俯瞰和炮击江桥、渡口及盘绕其侧下两岸的70公里公路,是天设地造的东向防御作战的军事要塞。中日两军隔江对峙后,日军动用了一个工兵联队,并强迫数千民工,用一年时间构筑了亚洲最坚固的一个堡垒群,山中现存遗迹还有兵舍、堡垒、掩体、炮位、防空洞、观察哨等690多个,战壕11618米。松山反攻战打得极其惨烈。第71军主力攻了近两月,攻克部分据点,但因伤亡奇重,7月5日改由第8军攻击。到8月中旬又攻克一批据点,同样伤亡奇重。后改用坑道作业,将3吨炸药埋到日军核心堡垒之下,将其彻底炸毁,终于在9月7日把各山头敌人全部肃清。
(三)腾冲城围歼战
腾冲城墙于明代以石条砌筑而成,高8米,厚6米,有“铁城”之称。城南侧来凤山高出城墙150米,可俯瞰全城,日军重兵把守,五座山峰堡垒间以堑壕连通,并有隧道通往城内。收复腾冲城必须先攻克来凤山。我军在7月13~25日对来凤山的攻击中遭敌强烈抵抗,伤亡大而进展不大。26日起以57架飞机、100多门火炮猛烈轰炸敌堡,步兵继以冲锋枪和火焰喷射器扫荡残破工事中的顽抗之敌,激战至28日收复全山。8月2日起,第20集团军对腾冲城垣发动了三次步炮空联战的全线总攻,21日突入市内,逐街逐屋展开巷战,“一寸土地一寸血”,31日攻占城区近一半,其后又经城隍庙、文星楼、文家巷、李家巷等缴烈战斗,至9月14日全歼日寇3000多人,攻克全城。
(四)龙陵城争夺战
龙陵城是滇西日军前卫区五大据点的军事指挥中枢和军需转运中心。四面环山。日军设第56师团前线指挥所于龙陵城,构筑了连结城区与四周高山的网状防御体系,全力守卫。对龙陵城的反攻历经三次“拉锯”,前两次得而复失,第三次最终攻克。第一次是久雨不停、粮弹断供的两个饥饿疲惫之师于6月10日攻入城内,遭伏击狂
来的中国驻印军第113团会师。第2军两个师分向畹町西南和九谷东南各地日军进攻。第71军两个师分向南孙、大蚌各地日军进攻。1月27日7时第2军第9师率先攻占芒友,残敌不足百人逃奔缅甸丛林。当天上午,远征军5个师、驻印军第38师和部分美军势如潮涌进入芒友,在悲壮、热烈、欢跃中会师。28日11时至13时20分,在芒友举行了盛大的会师典礼,军政部长何应钦、行政院长宋子文、美国驻印军总指挥索尔登和卫立煌分别检阅部队并作了鼓舞人心的讲话,官兵们纷纷激动流泪。14时40分到15时35分,在畹町举行了隆重的中印公路通车典礼,105辆来自印度的首批援华军需运输车从主席台前通过,从畹町到芒市、隆阳、昆明人山人海,夹道欢迎。
五、民众全力支持
盟军积极合作
和日军在滇西丧尽人心,为各族人民痛恨痛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远征军反侵略的正义之师得到了国内外人民和盟国友军的全面支持,为战胜日军提供了重要保证。
(一)滇西人民竭尽全力支援抗战
为补充抗日兵员,滇西民众纷纷送子送夫送兄送弟当兵,共输送兵员3万多人。民众生活虽日趋艰困,但仍慷慨提供了军粮5000多万公斤,交纳了价值数10亿元国币的肉食、柴草、蔬菜、马料等等物资,并有许多人自觉慰劳作战部队。作战期间,为抢修道路、机场、工事、运送粮弹、抢救伤员,应征民工达40多万人次,男性青壮年不够用,妇女、老幼纷纷参加,有些妇女身背军粮,胸挎婴儿,千辛万苦在所不辞。
(二)华侨大力支援
抗战期间,缅甸组织了“华侨航空救国协会”,广泛动员华侨捐资,购得战斗机一架,命名“缅甸号”。缅甸华侨总会会长梁金山捐献白银9000两、汽车80辆、飞机1架并每月按时捐卢比100盾供祖国抗战,还捐资建造了滇缅公路惠通桥,认购了云南全省救国公债总额的一半;日军侵占仰光前夕,他亲自率三个“抢运大队”前往仰光抢运回国3000多辆汽车和10万吨国际援华物资;缅甸沦陷,他迅速变卖全部家产,辗转回国捐献抗日。东南亚华侨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发动侨胞捐款,购买了千多辆汽车献给祖国抗战。当时抗战“输血线”上严重缺乏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6 [2]胡兆才.血战:国民党军正面战场抗战纪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徐康明.中缅印战场抗日战争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 [4]孙代兴、吴宝璋.云南抗日战争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 [5]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6]中共保山市委党史地方志工作委员会编著.滇西抗日战争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7]中共保山市委史志委编.中国抗战损失课题调研成果丛书·云南省保山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M].保山:保山日报社印刷厂,2010 [8]马祥林主编.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卫立煌、陈明仁)[M].重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9
第四篇:滇西考察学习
缅怀英烈,学习楷模
当我们踏着清晨的微风步入有“华侨之乡”、“书香名里”美名的国内第一魅力名镇保山腾冲和顺古镇时,在欣赏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环抱在群山中的平川小坝子,清溪绕村,水边长廊蜿蜒,垂柳拂岸,金桂飘香的美景后,参观了滇缅抗战博物馆,该博物馆馆址是当年远征军反攻腾冲指挥部的旧址,馆中展出的真实文物、老照片和史实资料、油画、连环画等通过“山河破碎、悲壮远征、沦陷岁月、剑扫烽烟、日月重光” 5个部分,真实再现了滇缅抗战的那段历史。滇缅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与美、英盟军歼灭日本侵略者的战场,是中国人民在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将侵略者赶出国门的战斗。在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殇墓园,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这座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惨烈的一页,日本法西斯为了切断当时国际援华物资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从东南亚反抄中国的大后方,企图攻占云南、威胁重庆。1942年5月,腾冲沦陷,因中国军队及时炸毁了怒江上的惠通桥,才将沿滇缅公路进犯的日军阻击在了怒江西岸,1944年5月,为策应中、英、印联军对缅北日军的反攻,重新打通滇缅公路,收复怒江以西的失地,据守怒江东岸的中国远征军发动了滇西反攻战役。腾冲城是滇西最坚固的城池,兼有来凤山作为屏障,日军经过两年多的据守,在两地筑有坚固工事及堡垒群,准备了充足的粮弹。历经大小战役40余次,苦战127天,毙敌6000余名,1第二十集团军最终收复了腾冲。国殇墓园可说是腾冲军民以鲜血写成的一部活的史书,9168名牺牲者以可贵的性命谱成了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爱国历史篇章。我被这些抗战英雄们的大无畏民族气慨、爱国情怀所震撼,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也倍感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在云岭大地、在祖国大江南北已经传诵很久很久,我们对这位老人家的感人事迹可以说是耳熟能详。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为官30余载,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事实上,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无愧于诚以修身、心系人民的“公仆”称号。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遭遇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他却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当我亲自站在海拔2600多米的善洲林场,感受到的是蓝天白云下的满眼翠绿,森林茂密,空气清新,这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宝库,是杨善洲自1988年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艰苦创业,植树造林,用生命的余热在这片曾经荒凉和空旷的荒山秃岭上创造出来的,这就是这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境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这样赞扬杨善洲:“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共产党员一时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杨善洲同志就是一个一辈子按共产党人觉悟办事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一辈子的先进行为,坚守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二十多年前出入大亮山林场的小路两旁杨善洲亲手栽种的的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整齐成行,旁边梨园中梨树上挂满了丰硕的果实,林中数块黑金刚石碑上分别记录了杨善洲一生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的点滴事迹。在杨善洲雕像前,中青班全体学员和老师一起庄严地举起了右手,再次重温了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学习党的优秀干部杨善洲先进事迹,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共产主义坚定信念;学习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学习他的共产主义精神本质,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和真正共产党人的斗志和情操。重温入党誓词,将时刻提醒自己,要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坚持真情为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充分展现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公仆本色,坚持公而忘私,淡泊名利的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精神,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清正廉洁,不以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任何私利,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德宏州委党校,经济管理学高延芳副教授给我们全体学员讲授了题为《德宏桥头堡及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课程,从面
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德宏在桥头堡战略中的定位,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三个层面给我们阐述了云南省提出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背景,德宏州在桥头堡战略中的定位,德宏瑞丽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规划建设总体思路。
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提出是一个依靠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利益,得到中央政府支持的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是地方政府提交,中央认可、批准,由地方政府负责实施的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是云南省各界多年来,对发展云南不断探索的结晶。在云南历史上首次实现国家战略与云南发展战略完整统一。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意义在于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加强对内开发的重要指向: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三是扩大对外开放的新领域:提升沿边开放的需要。楚雄州参与桥头堡建设有利条件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处于滇中、滇西和攀西三个经济圈的交汇区,是云南建设通往周边省区市和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点区域,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二是自然条件优越。境内气候宜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孕育了境内生物多样性特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三是文化资源富集。楚雄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代表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鼓文化,优秀的彝族文化,以古生物、古人类化石为载体、探寻生命起源和演进规律为主要内容的科考文化,被誉为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亚洲铜鼓之乡、彝族文化大观园。四是发展基础较好,为参与桥头堡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楚雄已成为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和参与“桥头堡”建设的核心区,并具备布局和建设重大产业基地的条件。楚雄参与桥头堡建设,将以开放合作和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完善基础设施和培强优势产业为重点,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着力加快交通、水利、城镇、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升楚雄文化软实力,着力建设高效服务体系,把楚雄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大通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承接产业转移、进出口加工和商贸物流基地,促进人文交流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为把楚雄建设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大通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承接产业转移、进出口加工和商贸物流基地;以优秀灿烂的彝族文化、历史悠久的铜鼓文化、神奇梦幻的科考文化为平台、促进人文交流的东南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而努力。在楚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时,我们领导干部、科技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桥头堡”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总体部署,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在参与“桥头堡”建设中主动融入、积极有为。认真学习州委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了解熟悉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风民俗等基本情况,为加强与东南亚各国交流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当好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排头兵”。在深入调研和科学谋划的基础上,争取支持,落实项目,抓牢项目建设这个“桥头堡”建设的落角点和支撑点,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促进投资增长,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将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干事创业,为“桥头堡”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和措施能够落到实处贡献一分力量。
第五篇:滇西抗战现场学习心得体会
滇西抗战现场学习心得体会
科信科科长杨春华
为缅怀民族英烈,增强爱国情怀,创新党员学习教育形式,着力加大党员教育管理力度,分局党委于4月20至22日组织党员赴松山干部教育学院及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现场体验学习。前些年我看了《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国远征军》《滇西1944》等几部反映滇西抗日的影视剧,当时就对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日战场、松山战役、腾冲国殇墓园等人和地方充满了敬意,期待着前往实地看看,敬仰下为国捐躯的先烈们,这次终于成行,为期3天的学习体验中让我一次次的感动、震撼、认识、再认识······
一、对战争的认识
《孙子兵法》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把战争与国家命运,人民的生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指出战争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明确指出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和平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平白无故不会有人愿意战争,但是当他国威胁到了自身的安全、生存时,只有奋起反抗,因而战争也是为了和平而战争,战争的目的还是为了和平,为了生存、发展。
二、松山战役
松山战役从1944年6月4日开始至9月7日结束,共96天。中国远征军先后投入战斗10个团2万人,共伤亡7763人(其中阵亡4000人),含失踪50人。毙杀日军超过1250人,敌我伤亡比1:6.2。战役中战死人数超过了负伤人数。
松山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以战役级投入和牺牲,赢得了战略级的战争目标。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滇西战役僵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滇缅公路可以畅通无阻地运送大批部队和装备、物资及重炮兵源源通过了这个“东方直布罗陀”,向龙陵战场开去,形势立即逆转。战役的胜利,不仅大大增长抗日胜利的信心,还打破滇西战役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为最终打通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此次战役是中国抗日战场首次获得胜利的攻坚战、中国战略反攻阶段“转折点”之战,也是中国军队首次歼灭一个日军建制联队(团)的战役、日军在亚洲战场的第一个所谓“玉碎”战。日本天皇亲授的联队军旗被毁,旗冠深埋地下,113联队不复存在,成为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首次遗留上千具遗骨迄今无法收殓的败仗(亡灵无法回归靖国神社)。此次战役也成为山地丛林攻坚战的典范,因有雨季等因素,具有很高的军事学研究价值。
三、对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认识
前些年我国的历史教育在抗日力量中对敌后抗日力量的宣传较多,对其它抗日力量宣传较少;对抗日成绩宣传较多,对抗日之艰难、付出之巨大宣传较少。近些年我们的主媒体大力宣传正视历史,反对“抗日神剧”,反对戏剧化抗日战争,这是正确的,只有正视历史我们才对得起为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付出生命代价的爱国致仕!
在抗日战争中,我国与日本的国力悬殊,军力、军备、军事素质相差较大,最终我们虽然胜利了,但那是付出惨重代价之后换来的,不是几个人、几百个人打上几战就胜利了,而是付出了中华儿女几千万人性命才取得的!
松沪会战,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在这场会战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80余万人,死伤33万人。平津保卫战,日军死亡127人,负伤384人;国军阵亡5000余人。南口会战,日军伤亡2600余人,国军伤亡29376人。南京保卫战,日军伤亡12000余人;国军伤亡50000余人。忻口会战,日军伤亡2万余人,国军伤亡10万人以上。太原会战,日军伤亡3万余人,国军伤亡10万人以上。台儿庄会战,日军伤亡11974人;国军伤亡2万余人。徐州会战,日军伤亡32000余人,国军伤亡10万余人——一串串血的数字,每消灭一个“日子鬼子”,我们都付出了成倍的生命!这是一场全民族对外的战争,是由千千万万爱国英雄共筑起来的血肉长城!
四、综论
此次现场体验学习中跟随讲解员感受松山战役的惨烈与和平的来之不易,让我一次次的心潮澎湃,我们这样应该珍惜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爱国、爱家、努力工作,以报答先烈们!先烈们,安息吧!祖国和祖国的人民会记住您们!您们的精神将会被传承!我们保住的疆土一寸也不会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