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举发展中的矛盾与选举制度改革的探索
强世功 蔡定剑:选举发展中的矛盾与选举制度改革的探索
2002-2003年,从地方到中央完成了新一届政府和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各地的地方人大和党委在选举工作中为推进民主选举做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为了总结、交流和推广各地的民主选举的经验,共同探讨选举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一步探索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与江苏省人大人事选举代表工委于2003年8月29—31日联合召开了“选举经验交流和选举改革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部分省级和市级地方人大负责换届选举工作的负责人、党委组织部门的官员、以及有关选举方面的专家学者约60多人。会议特别邀请了全国进行过选举改革的地方的有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主要围绕总结刚刚过去的地方人大换届选举的经验和交流选举民主化改革探索的情况进行。现将会议的相关问题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人大换届选举在新形势下的一些矛盾
刚刚过去的这次换届选举,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组织下,在各级人大常委会精心准备和指导安排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总体上讲,这次换届选举比较平稳,与前几次比没有太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一些新的问题、群众的新要求明显突出,个别地方选举改革内在动因强烈。由于选举的民主发展要求,与过去选举法的规定和习惯做法的矛盾突出出来。这些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差额选举的形式化与群众要求真正差额选举的矛盾。《地方组织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秘书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候选人一般应多一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额选举。”但是,这条规定在选举过程中普遍约定俗成为等额选举,甚至一些地方在选举办法中公然规定正职必须实行等额选举。究其原因,一些党委组织部门担心党委安排的候选人落选,不愿意实行差额选举;因此也有代表们不愿意提名候选人,以免麻烦;当然个别地方还将党管干部的原则与人大依法选举对立起来,认为党委的候选人如果没有被选举,就是“与党不保持一致”。还有一些地方,把人民代表大会上落选的干部安排为同级的党委职务,反而提升了职务。
尽管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副职领导人实行差额选举(差额数1-3人),但在实际选举中往往实行最低差额数,即只规定一个差额候选人。为了实现最低差额数,有些地方党委组织部门不让代表联名提出候选人,往往通过组织手段动员提名人撤回提名,或要求被提名人主动提出不接受提名。有的地方党委为了使代表在法定的时间内无法联合提名,竟迟迟不给代表发联合提名候选人登记表,或者在领取这些表格时进行劝阻或刁难,如规定代表联合提名候选人登记表需要到党委的组织部门去领取,给提名人造成一种组织压力。由于这些做法有意约束了代表提名候选人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符合法律要求的差额选举,就存在着“陪选”现象,由组织部门出面安排一些人作为候选人以保证法律要求的差额选举,由此往往出现代表联合提名的候选人在投票选举中连一票赞成票也没有的奇怪现象。这种做法引起了代表的普遍反感,一些地方代表干脆放弃了形式上的联合提名,但在选票上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由此出现票箱里跳出非候选人当选的“异常现象”。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市场经济改革,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提高,群众对这种
1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指定性选举的不满越来越强烈。2.确定、介绍候选人的“酝酿”与群众要求选举民主、公开性的矛盾。根据法律规定,代表联合提名的候选人和组织提出的候选人如果超过了法定候选人的名额,就由大会主席团进行“酝酿”确定正式候选人。而确定正式候选人是选举民主化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这个过程是个无法定程序、不是公开化的工作,为组织劝阻代表和候选人,对他们做“组织工作”提供了方便,使得有些代表提名的候选人在这个程序环节中被莫名其妙地“酝酿”掉了。而候选人与代表见面也缺乏必要的程序,代表要求见面往往得不到满足。在介绍候选人间题上,组织提出的候选人与代表提出的候选人在组织介绍时也是区别对待。对前者介绍的比较详细,而后者的介绍很简单。对代表联合提名的候选人存在明显的、严重的歧视。所以在候选人的介绍和确定中,要求平等、公开、明确法定程序的要求更为强烈。
3.干部频繁调动与选举结果的矛盾。由于县乡两级干部,尤其是乡镇干部调动频繁,对选举的结果很不尊重,有的当选后就职时间不长就调离本岗位,从而降低了选举的严肃性。还有的情况是,在一个地方落选的干部,在选举结束之后直接任命到另外一个地方任职,从而使得选举丧失了意义。由此,在选民中间流行着“千万张选票,不如党委一调”的说法。再加上乡镇干部三年一换届,县级领导五年一换届,这种不同步的选举,导致了地方的选举频繁,有的地方出现了六年要搞四次换届选举,选举频繁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由于选举的形式化,使选民由此产生了对选举的不信任和厌倦情绪。
4.选区划分与利益代表的矛盾。目前基层选举的选区划分在城市是以单位作为选举的基本单元,而不是以社区来划分。由此造成两个问题:一方面由于单位的行政化权力关系,使得代表的产生基本上也是个行政化的过程。所以在城市的人大代表选举中,居住地的选举还有些民主程序的过程,而在单位选区中,则几乎没有什么选举过程,选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是很低的。另一方面由于单位的独立性,它作为一个组织与单位所在地的社区的人大代表没有什么利益关系,单位的利益与社区人大代表所涉及的公共事务没有太大的联系,单位又没有办法通过选举人大代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驻地社区的利益。一些单位选举出的代表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利益可表达的,这些代表在基层人大会议中出席率也不高。总之,这种以单位而不是以社区划分选区的方式,导致人大代表选举的行政化,不利于人大代表的民主选举,阻碍了人大代表真正代表社区的利益参与公共事务,不利于人大作用的发挥。
5.选举法律与现实滞后的矛盾。在选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法律模糊的地方,其中不仅有对法律的认识问题,也存在着法律规定模糊不清的问题。比如,在代表的选举中究竟能不能实行竞选,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而这在法律上又没有明确的规定,况且究竟什么叫竞选在法律上也没有规定。以至于有的地方把代表候选人自己张贴在公告栏里的自我介绍也看作是竞选,当作是非法的活动而取消。还有一些问题是法律规定上存在着漏洞,比如《法官法》、《检察官法》对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的资格都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在《地方组织法》中并没有规定代表资格的审查问题,只要联合提名,代表选举产生就具有了合法性。这些问题都需要在选举的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差额选举的形式化与群众要求真正差额选举的矛盾。
二,近年地方进行选举民主化改革的探索
在看到选举中存在着各种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口号下,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地方领导人积极进行选举制度民主改革的探索。
创造出我国选举民主化的新经验。在这次会议上,就有不少近年来进行了选举民主改革探索的地方介绍了它们的做法和经验。
1.四川雅安市进行县级党代表直接选举的改革。在雅安市委的组织下,对下属的两县、区(雨城区和荥经县)进行试点推行党代表直接选举和党代表常任制的改革。这种党代表选举改革的特点在于:(1)党员可主动报名参加党代表的竞选;(2)党支部无记名投票推选初步候选人;(3)党员代表大会从初步候选人中推选正式代表候选人;(4)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正式代表。代表选举中实行自由报名和竞争承诺是突出的改革,尤其是竞争性选举使得党员代表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大增加,选举的积极性也很高,尤其对目前担任领导干部的党员的压力就更大,因为领导干部也必须参加党代表的竞选。党代表选举中采取的民主竞选方式,对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人大代表普遍认为自己的选举中竞选的民主性不够,从而对人大代表民主选举起了推动作用。
党代表选举和党代会常任制的改革,引起了策划、组织这次选举工作的雅安市委组织部长的一系列思考,她提出:(1)党代会的角色问题,由于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三会并列”,会议所讨论的问题或者所提交的议案大体相当,这就使得人们开始思考党代会究竟如何确立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这方面,人们开始认识到党代会区别于人代会(讨论本地区政府工作的重大问题)的地方就在于要集中在党的中心工作上来。也就是说,要恢复党组织的本来面目。(2)党的宣传部门要关心如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在选举中宣传党员的模范事迹。(3)党的纪委要退出经济问题的监督,而要监督党员干部的任免。(4)党的统战部门也要把抓私营企业的发展交给工商联和政府,集中精力通过政协与社会各界联系,统战对象是与民主党派统战。总之,党要恢复党作为政治组织的本来面目,只有这要才能把党的事情管好,然后通过人大的民主选举保证党作为一个执政党而进入国家的领导层。
2.江苏省宿豫县公推竞选乡党政一把手。安徽宿豫县委组织两个乡镇对乡镇党政一把手采取公推竞选的试点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办法是:(1)广泛推荐,层层筛选,真正把干部选拔的提名权交给群众。通过民主推荐、组织推荐、领导推荐和个人自荐的方法,先后通过四轮推荐,逐步筛选出差额候选人,最后交县委常委会定向差额票决,确定初步候选人,公示于众。(2)实行公开竞选,真正把干部选拔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让候选人通过驻点调研、演说答辩、民意测验等方式,在初步候选人和各自乡镇的党员群众之间搭起双向交流平台。选举组织公开竞选,专门在各乡镇组织竞选演说答辩会议,在此基础上进行民意测验。(3)差额直选,代表票决,真正把干部选拔的决定权交给群众。根据初步候选人的调研报告(20%),竞选演说答辩(30%)和民意测验(50%)的综合得分,确定每一个职位的前2名为正式候选人,分别提交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进行选举。
公推竞选真正贯彻了《干部任用条例》,扩大了民主的作用,将传统的上级“定人”变成了群众“选人”。乡镇干部普遍认为“推”出了责任感,“选”出了危机感。使得过去的对上级领导负责,真正变成了对下级人民群众负责。
3.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乡镇党政交叉任职,两票推选、竞争择优选任干部的改革试点。为了精简机构,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咸安区明确规定乡镇新一届乡镇党委班子的职位9-11个,以党委班子为主体确定人大、政府、政协班子的职位数量,并全部实行交叉任职。将原来的四套班子整合成为一套班子。即党委书记兼任乡(镇)长、一名副书记兼任人大主席团主席和党委纪检委书记、一名副书记兼任政协工作委员会主任,另一名副书记兼任常务副乡镇长,其他3名党委委员兼任武装部长、妇联、团委负责人。同时,撤销乡镇办原来的各种内部机构,统一成立了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发展办公室、财政税务办公室4个办公室,各设主任1人,配干事、助理若干人。从事党务的称干事,从事政务的称助理员。经过改革,全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这“四大家”领导的职位精简了44%,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由原来的774人减为433人。实行改革之后,形成了一个目标、一个声音、党政领导也不为协调矛盾而操心,可以集中精力抓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确定党政交叉任职的方案之后,对选举制度同时进行了改革。采取两票推选,竞争择优的方法进行选举。一是公开报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所有党政干部必须自荐报名才有资格成为候选人。二是广泛的民主推荐,由乡镇政府机关、企业、各村、群众代表会和党员会议等各种方式推荐候选人。三是竞职演讲,12名党委正式候选人竞职演讲,由全体党员无记名投票选出9名党委委员,然后由全体党员根据两名书记候选人的竞职演说无记名投票直接选举出党委书记。然后从其它委员中选举产生三名副书记。选举改革使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大高涨,干部“执政为民”的责任有效增强。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党委在群众中的合法性和诚信度。
4.深圳市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的选民自荐参选和竞选。深圳市人大在去年的换届选举中出现的最新进展就是选民对人大代表选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出现了一批“民荐候选人”和“自荐候选人”,竞选形成一种气候,民荐和自荐参选的候选人自己制作海报,进行竞选活动,有的取得了选举的成功。而且各区的这些参选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成为换届选举中的亮点。
这些主动参与的竞选者多是为了经济上的维权目的而参与;竞选者多是一些中等收入的白领人士;由于他们都是自荐主动参加选举,而不是组织推荐,所以一开始靠竞选方式介入。深圳的选举动向,反映了中国社会在走向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可能是选举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选举将变成一种公民主动参与的政治行为;参与选举的动因是为了代表某种利益和维护权利的目的和要求;这种选举必须要伴随着竞选、公开、公正的制度要求。
三.选举制度改革的几个理念
在各地介绍了自己换届选举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之后,与会学者就选举涉及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围绕如何认识民主选举问题进行。
1.民主选举究竟是实质民主,还是程序民主?墓层选举中普遍将民主理解为实质民主,即民主选举必须真正选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导人,因此,对选举工作不仅组织上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且要动员所有的人参加选举,希望选民有很高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并且选举的票数相对集中,只有这样才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种民主实际上是当年解放区民主经验的集体记忆。而事实上,民主与其说是实质性的,不如说是程序性的,也就是说,民主不是为了选出最好的领导人,而是为了避免出现最坏的领导人,是要选出对选民负责的领导人。因为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在一个商业化的社会中,民主选举仅仅是为了保证一个公平合理的程序,由选民自己决定自己的领导人。只要选举程序是公正的,只要选举过程是合法的,那么,无论选举出来怎样的领导人,都意味着代表了选民的意志。因此,选举工作应当集中在程序的公开、公正上,而上级部门的工作应当集中在制定公正的选举规则、监督程序的依法进行、对选举中出现的纠纷和问题进行公正处理上。而不是集中在工作宣传、动员群众等等这些工作中,这些工作应当由候选人自己来完成,这实际上要允许候选人进行公开的竞选。
2.竞选与精英政治。如果把民主选举首先理解为个程序民主,那么,只要不违反程序和法律规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所谓的“投机取巧、哗众取宠、做表面文章”。也就说,必须允许竞选,同时也要相信“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由有经济实力、善于宣传和推荐自己的候选人占据了优势,尤其是他们可能采取一些现代的竞选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因此,民主选举可能选出了新的精英,可能不是传统的干部精英、道德精英,而是经济精英,或者社会活动家这样的新式精英。这样,民主选举才能产生真正的精英政治,越是大规模的选举就越需要经济力量的支持和有头脑的竞选班子的竞选策略。由此,组织民主选举的时候,必须从制定规则的角度来约束如何筹募竞选资金、如何规范地进行宣传、如何解决竞选中出现的纠纷,只有这样才能完善竞选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因为竞选存在问题而因噎废食。
3。民主制度:符合书本要求还是符合实践要求。在民主选举过程中,尤其是在基层民主选举中,存在着不少的制度创新,在这些制度创新中,有的制度可能并不符合书本上的民主概念或者原则,但是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这样的民主改革很有成效,但是,由于没有理论上的支持,往往受到怀疑。比如湖北咸宁市的民主改革中,将原来的四套班子合成一套班子,尤其是党委书记兼任乡(镇)长、而党委副书记兼任人大主席团主席,从而使得人大无法对政府行使监督,由此,有学者认为这种改革是错误的,没有法律依据的。但是,这种批判显然陷入了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陷阱,而没有考虑现实问题。事实上,民主制度如果要真正在中国生根发芽,就一定要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实践的问题,那么就无法获得人民的拥护。近代以来中国民主制度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民主制度无法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来解决中华民族独立自由的问题。因此,在中国搞民主制度,一定要明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而不能“为民主而民主”。以村民选举为例,村民选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村民集中在“村务公开”,如果不能解决村务公开,监督村干部腐败的问题,村民选举就无法在农村扎根。因此,尽管咸宁市的改革表面上不符合一些民主教条,但是,它能够真正解决困扰乡镇的机构臃肿问题。
因此,民主改革的试验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问题,使得民主制度成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式。正因为如此,尤其是在基层选举中,一定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鼓励百花齐放,反对教条主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民主改革的试验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问题,使得民主制度成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式。
4.要把民主选举作为一种政治学习。由于我们缺乏民主选举的传统,因此,我们的民主选举中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选出的人并不能真正代表人民群众,或者在选举过程中出现了“黑金”事件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应当理解为我们在学习民主政治过程中所不可避免地要缴纳的学费。正像我们搞市场经济出现了投机倒把、假冒伪劣和股市风潮。但是,只要整个主流方向是正确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就会逐步改正,使制度不断趋于完善。民主选举作为一个民主学习的过程,也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的,依然需要我们从学习的角度,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不断将民主选举规范在法制的轨道中。
本文原载:《战略与管理》2004年第1期
第二篇:深化党内选举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
深化党内选举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
【内容提要】 当前党内选举实践中在候选人提名、党代表成分、选举程序等三个方面存在着问题。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既有对“党管干部”简单化理解、对党内民主理论缺乏系统梳理等理论方面的原因,又有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现象仍然存在的体制方面的原因。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有八个方面的着力点:制定《中国共产党选举工作条例》,正确认识党管干部和党委意图、竞争性选举、拉票现象等几个认识问题,完善与党内选举改革相配套的制度,提高党内选举的地位,完善党代表选举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和党的全体委员会选举制度,加强对竞争性选举的监督,加强党内选举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党内选举 党内民主 候选人 党代表 选举程序
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必须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这是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最重要的方面,也是推进党内民主最基本的着力点。2011年全党基层和地方党组织大多进行了换届选举,较之以往的换届选举,这次选举在原有制度和程序方面做得更加规范、更加严密,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保证和实现党委意图更加有力。但是,在竞争性选举、扩大差额选举方面没有更多的突破。随着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发展,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势在必行。
一、当前党内选举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候选人提名不能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
在党内选举实践中,候选人资格条件多以组织提名人选为参照系量身定做,以便于缩小候选人预备人选的范围。通过级别、任职年限、年龄、性别、届别等因素,刻意用设定条件去“套”人选。候选人名额分配到各党组织中时,就已经是“戴帽”的指标,类似于委派的候选人。党员推选,基本上是按上级意图推选,普通党员缺少“推”与“选”的机会和平台,很难体现广大党员的意愿。
党的代表大会上,各种候选人预备人选缺乏自下而上的代表和委员联名推荐候选人、党员自荐的制度和平台。党的代表大会选举、第一次全体委员会上的选举基本上是为实现党委意图的选举,选举人选择空间有限,党内参选热情和积极性不高,个别情况下甚至出现“厌选”情绪。
(二)党代表的结构比例不科学
地方党代会代表的80%以上是各级各类主要领导干部,因为即使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妇女代表等,也多是领导干部身份。基层、第一线非领导职务的普通党员代表名额太少。某种意义上说,党代表实际上是领导机关的代表,党代会差不多就成为党的领导干部会议了,这样,就使得党的代表大会的选举变成了领导选举领导。
(三)党内选举程序不够规范
根据1990年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第9条的规定:“代表候选人由选举单位组织全体党员酝酿提名,根据多数人的意见确定,提交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进行选举。”这里,一是选举单位的“全体党员”提名程序不是十分清楚,二是没有明确规定如何“根据多数人的意见确定”代表候选人,缺乏保证党员意愿顺利表达的严格的程序性制度。实际上,“根据多数人的意见确定”往往是一句空话。
根据中央1994年1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规定,经过“初步人选”到“预备人选”,再到“候选人”,最后到选举“代表”,有很多环节,能够到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上参选的代表并不是完全经过真正的民主提名,再经过20%的差额选举产生的。这些候选人经过多次组织程序,包括考察、审查、批准,才能够成为代表候选人参加20%的差额选举,这个时候的候选人基本上是体现组织意图的。20%的差额也只是在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上坚持的原则,并不是所有“多数”党员的意见的环节都是要选举的。由于过程中没有严格的选举程序,所谓“多数党员的意见”经过繁杂的程序被虚化,最大程度反映的是组织的意图,体现的是组织本位。
地方党的全体委员会选举程序虚化,缺乏竞争平台。选举时,虽然差额比例是能够按规定进行的,但候选人提名大体上只是对上届党委提名经过上级党委批准后名单的确认,再加上选举的“陪选”现象,使一些选举程序被虚化。
二、党内选举缺乏创新的原因分析
(一)理论方面的原因
1.对“党管干部”简单化理解。把“党管干部”等同于或基本等同于党委管干部,甚至把“党委意图”与党代表联名推荐对立起来,这是选举困境出现的理论原因。党内民主尤其是党内选举,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实现党委意图。如果把实现党委意图作为选举的最高目标,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那么,要在党内选举中真正体现保证党员和党代表的民主权利、真正实现党内民主就有困难。当然,如果党委意图完全是党内民主的产物,那么把保证党委意图作为最高价值是可以的。问题是党委意图也往往被扭曲,甚至成为少数人的意志。如何使保证党委意图与保证党员权利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更能够体现党内民主的发展趋势,是党内选举的难点所在。
2.缺乏对党内民主理论的系统梳理。把党内民主提到党的生命的高度,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发展党内民主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何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发展党内民主,需要有一套完整而周密的理论作支撑,这正是我们所缺乏的。战争年代、计划经济时期的党内民主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党内民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不能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形式,这都是明确的。但是,如何借鉴西方民主的某些合理成分,如何准确体现中国特色的民主,还缺乏认真系统地梳理。党内选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完全践行马克思开始所设想的党内民主形式(如共产主义同盟时期党内民主形式),倒是战争年代、计划经济时期、甚至是前苏联共产党时期的党内民主形式,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内选举方式影响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党内选举实践的矛盾处境,实际上是必须发展党内民主与如何发展党内民主之间的矛盾表现。
(二)体制方面的原因
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现象现在仍然存在。长期的权力过分集中对党内选举造成的影响有:一是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在传统体制下进行换届选举,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求进取,不愿意下大力气进行改革。二是有的领导干部把权力过分集中作为优越性进行赞美。如效率高、容易集中等,找到了安于现状的借口。三是保护既得地位和利益,削弱了改革的动力。调研中,有的领导干部甚至认为,现行的党内选举制度是非常科学、非常实用、操作性很强的制度,不需要改革。也有的领导干部担心党内民主改革一旦失误,形势失去控制,可能比不改革还要糟糕。
此外,党在选举文化方面的缺失,如党内民主意识不够、程序观念不强、盲目追求高票当选的观念等,也是党内选举缺乏创新的重要原因。
三、深化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对策思考
(一)着手制定《中国共产党选举工作条例》
一方面,深化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是中央高度重视,把党内民主提升到党的生命的高度;二是地方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在党内民主选举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有许多好的经验。另一方面,现行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已不能完全适应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需要,建议合并这两个选举条例,因为在党内选举的程序、内容方面,基层组织和地方组织基本上是一样的。鉴于此,应着手制定《中国共产党选举工作条例》,新条例应该包括全国党的代表大会选举工作的内容。同时,要制定相对统一和规范的《中国共产党选举办法》。实际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中央组织的选举越来越规范,把它制度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修改、制定党内选举制度和选举办法,一定要体现以下原则:一是换届选举工作应以制定科学严密的换届选举程序,并严格执行程序为重点,确立程序至上的理念和原则;二是尊重选举结果;三是人事筹备重点应放在确定条件、原则和程序上,要推荐最有竞争力的领导干部作为建议人选,而不是筹备所有委员名单。
(二)明确和匡正几个认识问题
1.正确认识党管干部和党委意图。党管干部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定不移坚持的原则,但必须正确理解党管干部的科学内涵。党管干部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发挥党制定干部标准、干部政策的引导作用;二是党竭力推荐最优秀、最有竞争力的人才出任党和国家机关的领导干部;三是加强党组织对党内外选举的控制和引导;四是努力对干部的使用、干部用权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这样说来,在党内,党管干部应该最大限度地体现党内民主,而不完全是上级管干部。应该最大限度地让党员、党代表参与干部的任用。党员推荐候选人、党代表联名推荐候选人应该也是党管干部的形式。党代会换届选举时的党委意图应主要包括:严格把握候选人的基本条件、推荐最优秀和最有竞争力的候选人、执行严格的选举程序、强化程序至上的观念、保障党员权利、通过严格程序控制选举过程。在具体候选人的推荐和选举过程中,如果党委意图不符合多数党员的意愿或者党代表的意愿(以严格程序下的票数为准),那么,就应该服从党员或党代表的意愿。党委意图与党员意愿、代表意愿真实地最大限度地保持一致,是党内选举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
2.科学认识党内竞争性选举。必须直面竞争性选举而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李源潮同志认为:“竞争是古今中外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用‘马场赛马’、公平竞争的办法激发干部人事制度的活力。”①既然是古今中外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就不能回避,不能犹豫徘徊、踟蹰不前。竞争是差额选举的常态,没有竞争就不是真正的差额选举。当然,竞争性选举也不是最完美的制度,也不是选拔最优秀人才的灵丹妙药,它本身也有局限性。但历史和实践都证明,竞争性选举是相对公平的选举形式,是进步的、便于纠错的、弊端相对较小的选举制度。为此,必须勇敢面对竞争性选举这一课题,积极推进党内竞争性选举,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引入党内选举,实行积极健康的党内竞选,为推进国家政治生活更加民主作出示范和表率。
3.冷静分析拉票现象。不容否认,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拉票现象,其主要原因:一是领导职位的权力和利益诱惑多与领导职位少之间存在着矛盾;二是符合条件的人比较多使竞争不可避免;三是拉票的对象相对固定使拉票便于操作;四是简单地以票取人使拉票成为需要。为此:一要承认拉票现象的存在。只要存在竞争和票决,就不可能完全避免拉票现象的发生,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二要采取“疏”和“堵”相结合的方法规范拉票现象。“疏”就是承认竞争,承认拉票,规范公开拉票的时间和方式,并且让更多的人参与选举和推荐,使拉票更加困难,为公开竞争提供平台和机会;“堵”就是规范拉票,严格禁止不正当竞争,严格、从快惩处违反纪律和违背道德的拉票行为。最终目标是逐步实现公开竞争、公平有序竞争。
(三)完善与党内选举改革相配套的制度,营造改革的氛围
1.完善委员会、常委会成员领导级别的规定。建议委员会、常委会成员领导级别仅仅作为任期内的级别,一旦不担任机构的领导成员,相应的级别应自动取消。现行级别实际上的终身制现象非常不利于发展党内民主,使一些党员不是为了党和人民工作,而只是为追求级别、追求待遇去竞争。如果能取消委员级别的规定,减少职务权力和利益方面的诱惑,干干净净去竞争,就更能营造为党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氛围。
2.严格实行任期制、罢免制和辞职制。凡选举的职位,如代表、委员、书记、副书记等,都要严格地实行任期制。要谨慎使用委任制。选举产生的干部,在同一领导职位上一般不能超过两届。在任期内一般不随意调动、调整,因故离职的领导干部要及时通过选举进行补充。要有完善的补选程序。与任期制同等重要的是党内的弹劾罢免制度。列宁认为:“只有承认和实现选举人对代表的罢免权,才能被认为是真正民主的。”②党员与党员代表的关系,实质上是委托者与受托者的关系。如果代表不作为,或者乱作为,党员有权、有程序启动对代表的罢免程序。要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关于党内罢免的相关内容,将弹劾、罢免权下放到党代表、全委会、下级机关或下级纪检部门,对弹劾、罢免的内容、程序以及适用范围和对象等要作出具体规定,做到有法可依。为了加强代表对委员的监督,建议建立党代表联名罢免制度。同级党的代表大会1/3以上代表联名可提出罢免案,1/2以上代表投票赞成即可通过罢免。在党的委员会内,建议有1/3委员可以提出罢免案。完善党内的辞职制。任期内由于工作变动、身体原因、道德失信、违纪违法、工作严重失误等原因,应该有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方式及时解除职务。尤其是任期内实绩很差、工作上出现重大失误、群众意见很大的领导干部,必须辞去现行岗位职务。
3.放宽党员参选的身份限制。要维护选举的公平性和民主性,需要突破参选的资格“瓶颈”,放宽参选人身份限制,包括任职年限、行政级别、地域、年龄、教育程度等资格限制,尤其是行政级别的资格限制,有的选举甚至可以突破是否是公务员身份的界限。在现行体制下,应该放宽民主推荐对象和参加民主推荐对象的级别限制。如,县(处)级领导干部推荐对象和参加民主推荐对象可以放宽到副科级,厅(局)级领导干部推荐对象和参加民主推荐对象可以放宽到副处级,以此类推。
4.党委和组织部门要转变职能。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认真研究党的组织建设的实际问题,研究党内选举的现状和发展走向。在党内选举过程中,要重点宣传党内选举,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严密组织选举,严格按照党内选举规定的制度和办法进行;对党委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认真考察,深入了解其德能勤绩廉情况,宣传党委推荐的候选人,评估其参选时胜选的可能性,努力争取当选;对党内选举的内容、程序进行严格的监督,对所有候选人的参选资格、德能勤绩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认真总结党内选举的经验教训,提出党内选举条例和选举办法的修改建议。
(四)提高党内选举的地位,扩大党内选举的范围
1.逐步确立以党内民主选举为主要方式的干部任用制度。党内主要领导干部一般是经过认真选举产生出来的。党内主要领导干部一经选举产生,就必须保持稳定,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调动。领导干部成员出现空缺,应确立严格的推荐和选举程序及时进行增补,建立缺额补充制度。委任制目前还不能抛弃,但委任制是党内选举制度的补充,而不是党内选举的主要方式。委任领导干部的数量也要逐渐减少。地方和基层党内主要领导干部选举后,部门的办事机构可以由领导提名、党的委员会批准,实行任期制或聘任制。
2.推广和扩大直接选举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方式。近年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试点成为发展党内民主的亮点之一,引起党内外的广泛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川、江苏等地开始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试点,对保障党员基本权利、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主要有“公推直选”、“双推直选”或者“两推一选”以及“无候选人直接选举”等形式。笔者认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方式推广的条件已经成熟。这是因为,基层党员的党内民主意识大大增强,尤其是在农村,由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影响,农民党员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有些农村的选举甚至已开始与国际接轨。如严格选举程序,包括在选票上印制候选人的照片、取消流动票箱、委托投票以及所有选民必须进入秘密划票间划票等。基层民主在一定程度上也开始以农村为依托,纵向向乡镇和县级民主发展,横向向城市基层民主发展;基层党组织,尤其是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试点工作产生了广泛影响,取得了宝贵经验。为此,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基层党组织的直接选举方式。可以考虑把直接选举逐步扩大到县、市级党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五)完善党代表选举制度
1.合理设置、划分选区,明确代表资格。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改善党代表大会代表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增强代表广泛性”③。地方党的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建议仍然按各选举单位的党组织数、党员人数进行分配,增加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专业人员、先进人物和一般党员代表的数量。这里,一是要放宽代表候选人的资格条件,包括“会议代表”(选举正式代表的会议代表)和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资格条件,而且用制度规范起来;二是要用制度规范代表名额的分配方式,并且使特邀代表的形式制度化。根据以往经验,向有关选举单位分配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非常必要,这也历来是党的传统,但要逐步使之透明化和规范化。地方和全国党的代表大会可以设定特邀代表,特邀代表与正式代表享有同等权利,但要对特邀代表的资格和产生程序作出严格规定。
2.规范代表选举程序,逐步确立党内分层选举的制度。包括上述的“会议代表”和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从提名到确定,都可以先在选举单位进行竞争性选举。要改进提名方式,通过组织提名、自荐、党员联名推荐等方式,确定“会议代表”和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尤其要尊重自我提名。在条件成熟的单位,可以在各个层面实行党代表直接选举,引入竞选制度。把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引入党代表选举,必然会大大活跃党内民主生活。
(六)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和党的全体委员会选举制度
1.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1)以放宽和规范资格条件作为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的起点。现在的候选人资格条件不够公开,而且经常变化,缺乏政策的连续性。资格条件的制定,“多是以组织提名人选为模板,组织想提什么样的人,候选人的提名资格条件也就变成什么样的人。有的时候组织领导‘想要的人’和广大党员群众真正想要的人有一定的差距。同时,资格和条件的不断变动,缺乏政策的连续性,也使党内选举流于形式,党内民主也大打折扣”④。要认真研究并公开地方党的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候选人的资格条件,并通过制度固定下来。(2)改进现行候选人提名方式。一是扩大提名主体。除了组织推荐即党的常务委员会提名外,党委委员、党员代表还可以在充分酝酿、协商讨论的基础上联名提出候选人,把组织推荐和联名联荐结合起来。“代表联合提名的候选人应包括地方和基层委员会的委员、常委和副书记、书记。”“由党组织推荐的候选人初步人选经代表酝酿后提交大会选举;而由党代表联合提名差额部分的候选人,按党管干部的原则,经同级党委严格把关,经任职资格审查后,确定候选人提交大会选举,对不符合任职资格的人选,同级党委和大会主席团可以否决或另提人选。”“如果代表所联合提名人数少于差额人数的,不足名额由上级党组织提名,多于差额人数的,通过预选产生。”⑤二是尊重个人推荐和自我提名。全委会选举时,对于重要领导职位,如书记和副书记的选举,应该尊重个人推荐和自我提名,建立个人推荐和自我提名的程序性制度。三是扩大全体委员会的职权。全体委员会上确立提名原则,常务委员会提出差额建议名单,全体委员会上无记名投票确定,最后提交大会主席团。
2.实行真正的差额选举,取消实际上的“陪选”现象。(1)不断扩大党内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各级党代表候选人的差额比例可由现在的20%扩大到30%以上,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委员候选人的差额比例可由现在的10%扩大到20%以上,常委候选人的差额人数明确规定不少于2—3人,书记和副书记也要有1—2人的差额进行选举。党员人数少的党组织,基层党委委员的选举可以不提候选人进行直接选举;如果进行差额选举,比例可以扩大到30%以上。(2)坚决取消实际上的“陪选”现象。候选人名单应按照姓名笔划顺序排列,不应在排名上出现歧视和诱导现象,也不能把代表联合提名的候选人视为“陪选”对象,不能在筹备人选时就将其议定为实际上的“陪选”对象。(3)用真正的差额选举代替差额预选。除代表联合提名候选人多于联合提名名额实行预选外,一般不进行差额预选,统一进行直接差额选举。
3.搭建平台,实行公平有序竞争。(1)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主要领导候选人情况介绍要作为全体委员会选举的主要议题之一。要有较为详细的书面介绍,包括候选人的学历、经历、政绩以及施政纲领等。要提供平台让候选人进行自我介绍,陈述自己竞岗的理由和当选后的工作思路,使选举人对候选人有更多、更直观的认识,减少投票的盲目性。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丰富的媒体对候选人进行宣传介绍。(2)引进电视辩论、会议辩论、现场问答等交流形式。建立和完善候选人与代表见面交流制度,激活党员对选举的参与热情。选举人有了解候选人各方面情况的权利,应安排候选人与代表见面,由候选人作自我介绍,如实回答选举人询问的有关问题。要进一步增加党内选举的透明度,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4.改进和规范选票设计和划票方式。差额选举选票要设计赞成、不赞成、弃权、另选他人四种符号,等额选举选票不宜把“赞成的,不划任何符号”作为一种划票方式。不宜采取大会场划票的方式,会场应设立秘密划票处。不允许用电子眼监控选举人的具体划票过程。
(七)加强对竞争性选举过程的监督
1.设立党内选举监督委员会。在党的全体委员会上选出选举监督委员会,委员资格条件要坚持高标准,党性强、党纪意识强、执纪严明、不徇私情、有较强的辨别能力,敢于和善于维护公平正义,在任职期间有相应的职权和待遇。明确规定选举监督委员会的组成、地位、职责和时限。在农村乡镇、村一级,可考虑设立有党外人士和普通党员代表参加的选举监督委员会,实行全程监督,及时通报情况,增强选举的透明度。在地方,选举监督委员会可由上级和同级纪检机关、组织部门和部分党代表三方人员共同组成。选举监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监督选举程序、选举纪律,包括选举内容、候选人的条件和资格、选举程序、舞弊情况等,受理有关申诉和举报,并且及时启动惩戒程序。严防不正当竞争,对选举过程、选举结果的合法性、有效性有权监督确认。要完善监督方式,包括舆论监督、网络监督,委任业余监督员进行监督等,引进群众监督、党外监督。
2.严格禁止严重违反党章和选举规则的非组织活动和非法行为。这些非组织活动和非法行为包括:造谣污蔑、伪造文件、欺骗选举人、丑化其他候选人形象、恶意对其他候选人进行人身攻击以骗取选举人的信任等;贿赂选举人,如向选举人或选举人家属送钱送物,变相收买选票等;严重违反党章和选举法规、妨碍选举人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划票严重违规(如冒领和虚报选票)等;暴力、威胁、恐吓行为,对选举人进行打击报复,在竞选中攻击党的方针政策、扰乱选举秩序、撕毁哄抢票箱等。⑥
3.随时启动惩戒和制裁程序。要对操控、干扰、破坏党内选举的各种违规行为的处理方式作出具体规定。凡在选举过程中发现的违规、非法行为且证据确凿的,应立即启动制裁和惩戒程序。制裁和惩戒方式包括:宣布某项行为违规、在媒体作出道歉和检查、取缔破坏选举的违法行为、党内处分等。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在整个选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狭隘的选举心态和不够理性的选举方式,要严厉制止和惩处那些诉诸暴力、制造混乱、扰乱选举秩序等非理性行为。
4.营造强大的、公平竞争的选举舆论。要在破除党内生活中的落后观念和“潜规则”的过程中营造党内良好的民主氛围。要总结党内选举的经验教训,高度重视主观世界的改造,在自我认知中提升自己的境界。在选举时既要倡导公平竞争,又要倡导节制、非暴力、妥协、宽容。各种媒体要加强宣传,营造健康的舆论导向。要以公平竞争争取选票为荣,以不择手段攫取选票为耻;以诚实对待选民为荣,以欺骗选举人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选举中的理性和宽容为荣,以极端自利诉诸暴力为耻。
(八)加强党内选举文化建设
党内选举文化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文化层面的建设,这种文化建设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切联系的,是与执政党在共同目标基础上的民主和集中相统一的选举文化建设,是强调制度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密切联系的文化建设。培育先进的党内选举文化观念应主要包括:不断增强维护党的利益的观念,增强党的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等;大力培育党员的主体意识、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和尊重党员权利的意识;尊重法制和制度、尊重程序的观念应成为选举过程中的价值追求;强化少数服从多数的观念;增强党内选举中健康的竞争意识,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培育共赢和双赢的意识,培育勇于经受选举胜利和失败考验的文化。
注释:
①李源潮:《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民日报》2009年10月19日。
②《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02页。
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年9月28日。
④季正矩、彭晓:《当前党内选举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⑤《新时期党建工作热点难点问题调查报告(第四卷)——关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309—310页。
⑥这里吸收了《新时期党建工作热点难点问题调查报告(第四卷)——关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中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316页。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教授,执政党建设学科首席专家)
第三篇:香港政党与选举
(90分)
一、单选(共 5 小题,总分: 40 分)1.香港基本法第45条第1款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任命。
A.香港政府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D.中央人民政府
2.根据本讲,民主建港协进联盟成立于()
A.1990年 B.1992年 C.1995年 D.1997年
3.香港基本法第45条第2款规定,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规定,最终达至由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后()产生的目标。
A.普选 B.差额选举 C.委任 D.人民代表选举
4.()的党徽以展翅高飞的白鸽为主体。
A.民主建港协进联盟 B.香港民主党 C.公民党 D.香港自由党 5.《行政长官选举条例》第31条规定,在选举中胜出的候选人必须在宣布当选的()个工作日内表明他不是任何政党成员,并向选举主任提交一份书面承诺,表明他如获任命为行政长官,则在他担任行政长官的任期内他也不会成为任何政党的成员。
A.5 B.7 C.10 D.15
二、多选(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1.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由()组成。
A.工商、金融界 B.专业界
C.劳工、社会服务、宗教等界
D.立法会议员、区域性组织代表、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的代表
2.香港工党的四大主张是()
A.民主 B.自由 C.公义 D.永续
3.香港的主要政党包括()
A.民主建港协进联盟 B.香港民主党 C.公民党 D.香港自由党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香港工党要建立一个自由和平等的社会,着重基层和工人权益。
正确 错误
2.香港民间把新民党称为“白鸽党”。
正确 错误
3.第五届立法会议席由60个增加至70个,当中包括新增的5个地区直选议席,以及新增的5个区议会功能组别议席,后者只可由民选区议员才可参选及提名,由320多万选民投票选出。
正确 错误
4.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决定201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的选举可以实行由普选产生的办法。
正确 错误
第四篇:选举办法
南江县工商业联合会 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会议材料
南江县工商业联合会(商会)
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办法(草案)
根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章程》和相关规定,制定选举办法如下:
一、南江县工商业联合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执行委员会委员 58人。
二、经主席团决定,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实行等额选举。
三、投票人对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也可以投反对票,也可以弃权,也可以另选候选人之外的其他代表。
四、在进行选举时设总监票员1名,监票员 2 名;总计票员1名,计票员5名,在大会主席团领导下对发票、投票执行监督和计票工作,人选由主席团提名,大会通过。
五、投票人同意选票上的候选人,就在这个候选人姓名后面空格栏内划“√”,不同意的,在候选人后面空格栏内划“×”,不作任何符号为弃权票。
六、填写选票时要用钢笔或签字笔,笔迹、符号必须清楚。因其它原因不能填写选票者,可以委托自己信任的代表代填写选票。
七、选票上盖有“南江县工商业联合会”印章者有效。
八、投票时,按监、计票员,主席团成员,代表的顺序依次投票。
九、投票结束后,由监票员当众开启票箱,计票员清点投票
张数,并将清点结果报告主持人。收回选票多于发出选票,选举无效。
十、计票结束后,由大会主持人宣布选举结果。每个候选人得票超过参会代表总数的半数始得当选。
十一、选举过程中,如遇本办法规定以外的特殊情况,处理办法由大会主席团研究决定。
县工商联(商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秘书处 2012年7月25日印(共印180份)南江县工商业联合会 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会议材料
南江县工商业联合会(商会)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选举办法(草案)
一、根据《中国工商业联合会章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二、本次会议选举工商联主席1名、副主席13名、秘书长1名、常务委员26名,南江县商会会长1名,副会长11名。选举工作由大会主席团负责。
三、县工商联第十二届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候选人建议名单,由县委统战部商县委组织部提名,经县委同意;常委会候选人建议名单由县委统战部商县工商联党组提名,县委统战部部务会议审定。然后提请县工商联第十二届执委会第一次会议酝酿通过,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然后进行选举。
四、参加选举的执委人数超过全体执委人数三分之二以上,方可进行选举。
五、选举采用等额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候选人得到的赞成票超过到会执委半数始得当选。当选名额少于应选名额时,不足的名额不再另行选举。
六、选票上盖有“南江县工商联联合会”印章者有效。
七、选举时,设总监票员和监票员各1名,总监票员和监票员由会议主持人提出,经执委会表决通过,总监票员和监票员对选举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设总计票员1名、计票员3名,总计票员和计票员由会议主持人指定,在总监票员和监票员的监督下
进行工作。已提名为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以及民间商会会长、副会长候选人的同志,不得担任监票员和计票员。
八、本次会议选举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和民间商会会长、副会长,出席大会的执委对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反对票或弃权票,也可以另选他人。
九、会场设投票箱一只,监票员、计票员、会议主持人投票,然后其他执委投票。
十、投票完毕,由监票员当场开启票箱,清点票数。收回选票等于或少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有效;收回选票多于发出选票,选举无效,应重新选举。
十一、计票完毕,由总监票员向大会报告计票结果,由大会主持人宣布当选人名单。
十二、选举过程中,如遇本办法规定以外的特殊情况,处理办法由大会主席团研究决定。
十三、本办法经本次会议通过后生效。
县工商联(商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秘书处 2012年7月26日印(共印180份)
第五篇:选举实施方案
天府发[2010] 7号
天桥土家族苗族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天桥乡第八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
选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党支部、各村委员会:
《天桥乡第八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乡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天桥乡第八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
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主题词:民政
村民委员会
选举
方案
通知 抄送:县委组织部,县政府办,县民政局。
天桥乡党政办公室
2010年11月18日印发
天桥乡第八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了有效开展我乡第八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维护广大村(居)民的民主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贵州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9]20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之规定,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平等、竞争、择优和直接、差额、无记名投票的原则,做好第八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以下简称第八届村委会)选举工作,把村民自治、依法办事和 民主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把群众拥护、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有文化、办事公道、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委会班子,提高村委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全乡第一届村委会选举工作于2007年元月1日开始至2007年2月10日结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次村委会选举工作原则上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选举准备阶段。(元月1日—8日)
1、建立机构。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乡党委、乡人民政府成立了撤并村暨第一届村委会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另行文)。
2、制定方案。乡人民政府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根据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制定符合本乡实际、操作性强的选举方案,各新建村按此方案,严格操作程序,确保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3、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公开栏等宣传媒介,采取出动宣传车、办黑板报、印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召开各种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明白第一届村委会选举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步骤,并积极参与。
4、培训干部。切实加强对选举工作人员和村级选举工作骨干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贵州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以及中央、省、地、县有关文件精神和相关的选举工作程序、制度等,让广大选举工作人员掌握选举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操作规程。村委会选举工作人员由乡政府负责培训。
5、经费筹措。按照《贵州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经费由乡人民政府安排解决。
6、村财审计。各村在选举前,乡人民政府成立村级财务和资产清理领导小组,由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组织财政所、社会事务办等单位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对村级集体资产进行登记。各村临时党支部、建村筹备委员会要积极配合,要将审计结果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二)选举实施阶段
1、民主推选成立村民选举委员会。各撤并后的村要在乡指导组的指导和村临时党支部、建村筹备委员会的领导下成立村民选举委员会,负责本村的选举工作。村民选举委员会由主任和委员7—9人组成,其成员由村临时党支部、建村筹备委员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民主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被确定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不再担任村民选举委员会中的职务。
2、选民登记。各村要认真做好选民登记工作。具有选民资格的村民都应当在户籍所在地的村进行登记,对上一次选民登记以后年满18周岁的、新迁入村民具有选民资格的和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予以登记;对迁出本村的、死亡的和依 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从选民名单上除名。选民的年龄以身份证或户籍登记对应选举日计算。在选举日20日以前,因婚姻、家庭关系住进本村具有选民资格,其户口尚未迁入的,应给予登记;转为非农业户口仍在原村居住,并履行该村村民义务的,予以登记;外出的村民,应进行选民登记。选民登记册和选民证的编号要一一对应,做到不错登、不漏登、不重登,保证村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利。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在选举日20天前张榜公布选民名单,并发放选民证。村民对公布的选民名单有异议的,应在选举日7日前向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在选举日3日前作出处理决定。
3、推选村民代表。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乡实际,村民代表由各村民小组按每15户推荐1人进行推荐,并登记造册,同时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张榜公布。
4、候选人提名。要坚持平等、公开、公正的原则,保证选民的直接提名权,由选民十人以上联名推荐村委会成员候选人。提倡推选党员候选人。村民选举委员会对所提名的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名单,在选举日15日前以姓氏笔划为序张榜公布。
要广泛深入宣传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资格条件。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和任职条件,选好配强村民委员会班子。班子成员年龄原则上在50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尤其要选拔政治素质较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优秀人才。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接受乡党委、政府领导,居住在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
(2)有较强的市场经济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能力强。
(3)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自觉维护团结和稳定。
(4)为人正派,处事公道,廉洁奉公,积极履行应尽义务。(5)有较强的群众观念,善于运用民主、示范、服务的办法做群众工作,乐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威信比较高。
(6)年富力强,身体健康。
5、确定正式候选人。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酝酿、讨论、协商产生正式候选人。正式候选人应多于应选名额,按村民提名得票多少确定。候选人出现相等票数时,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组长会议重新酝酿。村委会成员实行差额选举。主任、副主任的候选人应当分别比应选人数多1人,委员的候选人应当比应选人数多1至2人。正式候选人名单确定后,应当按照候选人的姓氏笔划为序在选举日的5日前张榜公布。对依法确定的候选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调整或变更。
6、投票选举。选举前要尽可能通知到每一个选民,动员广大选民自己投票,保障每一个选民的选举权,提高选民的参选率。投票选举前,不能参加投票的选民,应依法委托其他选民代其行使选举权。正式投票选举时,由村选举委员会主持召开选举大会。在选举大会上,被依法确定的村委会主任正式候选人要进行竞职演讲,向选民大会客观负责地提出自己的任职设想、工作目标和措施办法,并现场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为便于不能前往大会会场或居住分散的选民投票,可以设立投票站和流动票箱。每个流动票箱必须有3名以上工作人员在场。被确定为正式候选人的选民不能随流动票箱参与监督选民投票。选举大会会场和投票站、流动票箱都要按照规定的同一时间进行投票。选举大会会场和投票站都要设立秘密写票处,保证选民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条件下按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
7、宣布选举结果。投入票箱的选票应在选举当日集中到选举大会会场公开唱票、计票,并当场宣布选举结果。选举结果由村民选举委员会报乡人民政府和县民政局备案。
8、工作移交。新一届村委会产生后,建村筹备委员会应在5日内向新一届村委会移交公章、办公设施、经营资产、财务账目、档案资料等。移交工作由各村指导组负责主持。
(三)建立健全和完善配套组织。在第一届村委会选举产生后,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按规定的程序和条件推选理事会、监事会,建立治保、调解、计生等配套组织,并按程序实行村委会成员兼职。其中:理事会主要由村委会成员组成,成员一般为3—5名,会长由村民委员会主任担任;监事会是由村民代表大会按 每个村民组1名、支委成员1名从村民代表在选举产生,一般由7—9人组成,下设政务、财务两个监事审计组,监事会会长由成员选举产生。
2、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新一届村委会要根据新时期的变化,结合村实际,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具体要求,研究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同时修订和完善《村委会工作职责》、《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监事会职责制度》、《理事会职责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民主议政日制度》等规章制度以及其他村级组织的职责。
3、落实践诺奖惩制。选举结束后,村委会和村委会主任要与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签订书面任期目标责任书,报乡政府备案。任期目标责任制责任书要向党员、群众公开。村委会要接受监事会的监督,每年要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履职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
4、搞好资料的整理和归档,选举结束后,各村要将选举的所有资料交乡社会事务办公室存档。
5、开展业务培训。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及时对新当选的村委会干部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工作业务等知识的培训。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肃工作纪律,搞好总结验收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搞好我乡第一届村委会选举工作是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完 善村民自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的一项重大工作,是新形势下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政治权利,做好农村工作,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全乡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村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这次选举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和自觉性,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把这次选举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这次选举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做好这项工作,党的领导是关键。各新建村和有关部门要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人大监督,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实施,切实帮助解决选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选举创造条件,提供各项保障。各有关部门要服从大局,积极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齐心协力的工作格局,确保选举工作顺利完成。乡指导组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改进工作方法,把选举工作与农村各项工作统筹安排,与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解决基层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与进一步推进村级民主管理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选举推动农村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明确责任,严肃纪律。
村委会选举工作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各村、乡直 各单位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建立和落实责任制度,严肃工作纪律。在此次选举工作中,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办事。特别是民政、司法等部门要加强对选举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各村指导组、选举工作人员要带头严格依法办事。对在选举过程中,有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乡党委、政府将责令改正,并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以暴力、威胁、贿赂、伪造等违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碍选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以及对控告、检举选举违法行为的人进行压制、迫害的,要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查处,情况较轻的,由乡人民政府或县民政局进行批评教育;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村和乡直各单位特别是民政、司法部门要高度重视并正确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切实有效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群众反映属实,确实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应对有关单位和人员及时查处,并把调查处理结果告知当事人;对群众反映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要向群众说明情况,澄清事实,消除误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耐心解释,说明原因,争取群众的谅解。对群众来信来访,不能上推下卸,敷衍了事,更不能简单地采取强制措施,要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好选举期间的稳定。
(三)开展督查,搞好总结
选举工作结束后,各村要认真总结,写出书面总结材料报领导小组办公室。乡人民政府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选举工 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主要内容包括选民登记、选举委员会成员、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提名、组织投票等重要环节是否依法进行,选举工作有无违法违纪现象,村委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依法处理,落实好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