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嘉诚与你的区别
李嘉诚与你的区别
“我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非要上大学?
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的听起来颇有说服力的话语,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
我们来看22岁的李嘉诚:
1,拥有流利纯正的英语口语技能;
2,懂得市场营销学并有大量的实践经历;
3,深湛人际交往、口才学;
4,具有优秀的管理才能以及实战经历;
5,能够洞穿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趋势;
6,明白如何规划目标以及管理时间;
7,能够运用超强的行动力不断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分明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我们现在对MBA(工商管理硕士)的要求,那么,你现在还敢说“李嘉诚没上过大学”?
在我们针对现在经常发生的主动退学热咨询“21days训练营”的赵老师时,赵老师说:“很多人没有认识到李嘉诚先生22岁时已相当于一个优秀的MBA,也没有认识到比尔·盖茨是因为在学校时已经没有老师超越他的编程技术才退学的这一系列事实,而只是盲目的认为不上学,不上大学照样可以成功。当我们和主动退学的学生接触时,我们发现除了极少部分人以外,大多数人连成功最重要的目标规划,计划制定以及时间管理都不会,更不用说用超强的行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了。这样的退学无疑是不理智以及对自己未来人生不负责任的。”
当然,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也许存在一些问题,据了解,越来越受欢迎的“21days训练营”就在致力于提升参加者有效完成目标的知识/技能,以及增强参加者的行动力,帮助参加者克服虎头蛇尾、三分钟热度这样子的恶习,以此来弥补教育体制在这方面的缺失。
李嘉诚虽然只是小学学历,但他在22岁时,已相当于一个优秀的MBA,那么,当你在以他为例子论证你退学的正确性时,是否应该回过头来,审视一下自己是否也具备了相应的素质?
第二篇:《李嘉诚:你准备好了吗?》读后感
《李嘉诚:你准备好了吗?》读后感
2年前怀着对梦想和事业的执着追求,一群自以为会大显身手的少男少女们来到了**,高傲地满以为会有一番作为。九十多号人的长长队伍,如今,孤零零地只剩下十几个人;因为没有刻苦的准备,其中有人辞职了;因为没有耐性聆听别人,其中有人辞职了;因为不知道怎样自我反省,其中有人辞职了;因为不知道荣誉的内涵,其中有人辞职了;总之,只希望高回报,却不肯多付出,他们只能选择了辞职。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每个人都梦想着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但是很少有人想过在成功之前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却要求一味的高回报。然而在**的大家族、注射剂一车间的小家庭里却还有这样一个人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态度影响着一群又一群人。
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天——灌封岗位班长,*** 作为已有25年工龄的优秀老员工,身为灌封岗位经验丰富的老班长,从不倚老卖老。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总是尊重岗位上的每一位员工,岗位上的每一个问题、岗位上员工们的每一句话她都认真地去聆听,而且脸上总是微笑着。自工作以来,总是一味地付出,回报似乎与她无关。她从不气馁,有时因为一点质量事故受点连累,仍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点。当遇到未曾出现过的困难时,主动放下老员工的架子与新来员工一起学习、研究、探讨。每天她都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乐趣,从不抱怨。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她:“李师傅,你都要退休了,还这么拼命干什么呀?”她真诚而又恳切地说:“我要让我每天灌出来的每一支药针都是合格的!”正如她所推崇的一样,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天。
李师傅只是**大家族中优秀员工中的一个,她们从当初选择了这份工作,就一直对这份工作负责,因为她们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从她们我们学习到了:我们要脚踏实地的把小事与细节做好,认真用心的去完成每一天、每一项工作,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我们应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不是努力思考了,用心去学习了。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把老板当成自己的顾客,我们应该拥有一颗忠诚、感恩、宽荣的心。对于老板我们应该付出自己的真诚,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选择辞职;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与**荣辱与共。为了**下一个辉煌,让我们作好准备吧!
****
第三篇:你知道营销与销售的区别吗?
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rketing and sales?
你知道营销与销售的区别吗?
销售是君子,营销是强盗
谈判中,如果你想得到一个肯定的结果,你必须明白自己的所求是何,并知道如何去得到它,而且要不怕羞、不后悔,没有负疚感,才可所向无敌。这个逻辑也许听起来很强盗,但这就是营销谈判的逻辑。
笔者的儿子今年6岁了,在笔者与他6年的谈判中,他是绝对的赢家,而且这种状况可能还会继续。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用营销逻辑去谈判的:为了得偿所欲不顾一切的决心是孩子的天性,与他们对决,根本没有胜算。
如果你真正想实现从销售到营销的跨越,请记住:营销者的就是必须拥有孩子般不顾一切的决心。在谈判中,那些彬彬有理、受人喜爱的家伙,都是做销售的;只有那些表现得像个强盗,甚至被人讨厌的人,才是做营销的。
销售是跑马圈地,营销是筹谋布局
营销中最谨慎、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布局和资源的配置。没有一个好的布局,再多再好的资源都能浪费掉,这是营销逻辑与销售逻辑最根本的区别所在。营销逻辑认为:没有不好的营销人员,只有不好的营销布局和不好的资源配置。
销售的逻辑喜欢跑马圈地的痛快感觉,他们的布局逻辑是,我的马跑到哪里就布到哪里,他们称这是销售机会,你不跑过去,就会失去很多,被别人抢去很多,只要马累不死,就能跑多远跑多远。所以销售导向的企业,总是对你说,他的网络覆盖多少个省,产品远销多少国家。他们的资源配置逻辑就是鲜衣怒马,全线推进,他们称这为销售氛围和销售势头,讲求陆海空全方位的立体配套。所以销售导向的企业,无论走到哪里,用尽资源也要大张旗鼓,唯恐别人不知道他们来了。这样的销售方式曾经打过无数胜仗,原因仅仅是碰到的对手太差,只要稍稍出现一点阻碍,跑马圈地的壮举就成了白跑一圈的杂技表演。
忘记跑马圈地的痛快感觉,实现占山为王的静稳智慧,时刻思考如何布局,如何配置资源,这才是营销逻辑的意义。
销售从比较中来,营销从认同中来
销售的逻辑认为:人的思维是理性的,所以人的正确思维从比较中来。而与此相反,营销的逻辑认为:人的思维是感性的,所以正确的思维从认同中来。
于是销售导向的企业都会强调通过比较优势来定位:我的规模比别人大多少,我的员工数量比别人多多少,我的员工素质比别人高多少,我的产品性能比别人好多少,我的价格比别人低多少等等。只要我比所有的对手都强,我就肯定会被客户的思维选中。但营销导向的企业往往通过选择认同来定位:我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告诉你,我比别人强多少,而是想告诉你,我是最适合你的!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这是我们的选择。人的正确思维从环境中来,销售的定位是在进行一场比赛,营销的定位是在谈一次恋爱。
销售把客户当对手,营销把客户当资源
对于营销者所具有的强盗逻辑来说,其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资源还不够多,且具有占有资源的欲望;第二必须对自己获得资源的能力充满强烈自信,时刻锻造获得资源的能力。
面对客户时,销售与营销的区别就是:销售把客户看成对手,而营销把客户看成资源。在销售的逻辑里,销售人员与客户在进行一场智慧和力量的比拼,以一方击倒或者臣服另一方为胜利;营销的逻辑不同,营销人员是与客户在进行一场不一定公平,但却绝对公正和公开的合作,以双方的互利和团结为胜利!营销真正要做的事不是自己去制造资源,而是地把自己需要的资源掠夺到自己的阵营。
销售是种交易过程,营销是种赢利过程
营销唯一的,大家都必须承认和认同的规则,就是赢利。销售者关心的始终是规模,因为销售始终是一种上量的艺术,只有真正的营销者才是最关心赢利的,因为营销始终是一种赢利的科学。对赢利规则的承认和认同,是从销售到营销的第一个跨越。
易经系辞中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古人大多用这个原理进行占卜,天地万物运做的真谛,就在这两句简单的话里面。五十乃完满之数,当数处五十时,天下万物各处其本位,无有动作,可是若虚其一数,生成四十九时,便多了个虚位出来,其它四十九数便可流转变化,千变万用,无有穷尽。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就好象五十张椅子坐了五十个人,假若规定不准换位,又不准走开,自然不会有任何变化。可是如果减少一张椅子,让五十个人来玩抢椅子的游戏,那结果和过程就自然会产生很多变化。唯一永远赢得这个游戏的方法就是:在争抢椅子的过程中,找到那个“被拿走的”椅子,这一份就是独属于你的。
销售仅仅是个交易过程,因为单品利润的恒定,大家玩的就是讨价还价与缺斤少量的简单游戏。笔者见过很多企业拼命挤压供应商的报价,但始终为他们自己买回的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而头痛,尽管已经换了无数的供应商,质量就是不稳定。道理其实很简单——你讨价还价,人家肯定缺斤少量。
只有营销的过程,才能够最充分地发挥赢利规则的作用,就如同50个人抢49把椅子一样状况百出,却又能万变不离其宗。举例来说,街上有商店在卖一元一件的衬衫,而且质量很好,起码不会比50元一件的差,从销售的角度你想破脑袋也想不通,这一元一件的衬衫到底是怎么赚钱的,现在连纽扣的成本都不止一元钱啊?但从营销的角度,这就很容易理解:一次进1000件衬衫,25元进价,第一批50元一件卖出,卖出500件,已经收回成本;第二批再以35元一件卖出,卖出450件赚取利润;最后剩下50件,一元钱一件买给你,那一元钱也是利润。
营销的本质在于经营
营销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销售而在于经营,其验证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利润,营销唯一的权威就是赢利。现在的企业往往过于强调管理,而弱化了营销,这就是营销的真谛离企业越来越远的原因。但无论如何,赢利就是企业的天职,这没有什麽不好意思,即使让最伟大的慈善家来经营一个企业,他也只能说:“我们必须赢利”。赢利无疑就是企业营销的真谛!
企业生存发展的目标无非就是做大、做强、做久,简单的讲就是持续强大。唯一支持企业持续强大的就是“功利”二字。假设企业是一支篮球队,“管理”“营销”“文化”“品牌”“人才”等都是球员,我们的企业都努力在培养明星球员,却忘记了对球队最重要的就是胜利。对于企业这个球队,胜利就是功利!企业不功利,就会出现类似于NBA那种情况,姚明的状态越来越好,但火箭队却离季后赛越来越远。
如果你真正想实现从销售到营销的跨越,请记住:企业管理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企业营销唯一的权威就是赢利,企业本身就是功利的。
第四篇: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朗读者》告诉你
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朗读者》告诉你
最近,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正式开播,又给中国的文化产业带来了一股清流。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深深的会觉得,文字是一种力量。可以让你时而为作者的睿智所折服,也会为幽默风趣逗笑,更会为他们的情感而流泪。当然还有近期的《中国诗词大会》,更会让我们匆匆的脚步放缓,原来生活真的不止眼前,还有诗和远方。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主持人董卿朗读者,未必是名人或明星,至少应该是有过往,有经验、有情感的“有故事”的人。我感动于张梓琳的遇见女儿,体会到作为母亲散发的母爱。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能睡到自然醒。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期许和祝福,相信,也是全天下母亲给孩子的期许。我震惊于许渊冲对待生命的态度,发现美,创造美。即使身患绝症,却也不停歇的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从他的嘴里我发现,”熬夜“这个词,竟然第一次有了文艺气息。为了延长白天的长度,我向黑夜借了几小时。我倾佩于董卿的才华,各种词句信手拈来。原来读书的女人自带光环,让人顷刻间爱上她身上散发的书香气息。那么不读书的女人是什么样的?在电影《朗读者》中,就塑造了一个这样的角色,女主角”汉娜“,她几乎是一个文盲,却羞于承认自己,也正是因为她竭力隐藏自己的弱点,让她葬送了后半生的自由,在监狱中度过了20年。《朗读者》电影海报剧中的汉娜脚步沉重,举止笨拙,表情呆少。她的情爱里不带着一丝浪漫的情调,粗鲁,直率,然而熟练。即使帮男主洗澡这么一个浪漫而羞涩的镜头,竟也丝毫未感觉到一丝少女心的荡漾。她用力洗刷他的身体,像洗刷一匹幼马,仿佛在她眼前的不是性诱惑和冲动,而是一件没有生命力的物件。豆瓣评分——朗读者她虽然没读过书,却深深爱上聆听朗读。她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估计就是躺在男主角米夏的怀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为小说里的故事感动的热泪盈眶。即便入狱,依然带着对朗诵的深深喜爱,陪伴自己度过了狱中无数个无聊又单调的日子。该影片在2009年初的第81届奥斯卡上,该片共获包括最佳女主角在内的5项提名,最终温丝莱特凭借该片折冠当年奥斯卡影后。如果大家觉得还是不过瘾,可以去看看小说原著《the reader》,电影毕竟是导演对小说的理解和加工,原著或许更能满足大家的想象。想看电影,关注“有部大片”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朗读者,即可获得该影片。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来自有部大片。喜欢就关注,热爱就分享。有部大片将倾尽小编全部之脑力、眼力及鉴赏力,为大家呈现最有格调的电影、电视剧和短片。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有部大片
第五篇:李嘉诚读后感
《李嘉诚全传》读后感
李嘉诚的名字80年代之前的人都不会为之而陌生,也可以说的上是家喻户晓。偶然去逛街的时间看到了一本《李嘉诚全传》并且还是促销书就购买了,试问现在有多少上班族、白领、企业家都梦想成为李嘉诚,呵呵当然这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在内,但只有想很多人都会感叹他超人的成功,但只有感叹。但凡看完这本书应该非常清楚,永远都不要别幻想汗水能超过金子。前前后后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将这本书看完,从中了解了很多,要成功就要比别人付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当看完李嘉诚一生的超人传奇,综合感受最深的不是他拥有多么强大的伟业帝国,而是他一生之中那勤奋好学、以诚待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我想就是因为拥有这些精神才成就了他商业帝国的根本所在,这就是超人至超之所在。
李嘉诚出生于潮州的书香世家,但是风云突变,日军侵占潮州,父亲教育救国的理想破灭,亦打碎李嘉诚求学治学的志向。1940年冬,少年李嘉诚跟随父母,冒着生命危险,历经艰辛,逃到香港。
1943年,父亲李云经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李嘉诚找到了一份茶楼跑堂的工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李嘉诚被调入高升街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
1947年,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
1948年,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的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1]
1950年,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58年,李嘉诚在北角购入一幅地皮,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
1963年,与庄月明女士结婚。
1967年,左派暴动,地价暴跌,李氏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8年,与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会面。
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1986年,5月1日李嘉诚母亲逝世。
1986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 赵紫阳会见了李嘉诚。
1987年,联同2名华资大亨李兆基及郑裕彤,成功夺得温哥华86年世界专览会旧址的发展权。
1990年,1月1日,夫人庄月明女士突发心脏病逝世。
1994年,所管理的企业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
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1999年,长江实业集团除税后盈利达1,850亿港元。
2000年,长江实业集团总市值约为8,120亿港元。
2009年,长江实业总市值约为10,000亿港元。2010年,全球财富“洗牌” 华人首富李嘉诚资产210亿美元。
李嘉诚从小在其父亲父亲的教导下,心中的一个理念越来越清晰:勤勉苦读,出人头地,报国为民。父亲在临终时也不忘告诫儿子“贫贱不能移”,“做人须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李嘉诚之父在贫穷中辞世,却给儿子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如何做人。
如果说李嘉诚的父亲是他人生的启蒙老师,那么庄静庵(李嘉诚舅舅)就算是他商场上的启蒙老师。庄静庵是香港钟表业的巨子。他曾深有感触地对李嘉诚说:“香港商场,竞争激烈,不敢松懈懒怠半分,若不如此,即便是万贯家产,也会输个一贫如洗。”李嘉诚从父亲那里养成了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增强了民族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做人。从庄静庵那里学会了如何行商。可见在人成长的道路上,身边的人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只有在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下,才能养成一种良好的心态和斗志。只有在正确的思想和言行的指引下,才能启发我们对生活充满追求。
李嘉诚的勤奋好学,也深深触动了我。人家工作8小时,李嘉诚就工作16小时,赚到钱就买书来学习,不懂的东西就一个劲地探究。李嘉诚曾做过茶楼跑堂,钟表小工,也做过推销员。李嘉诚每天都把闹钟调快10分钟响铃,最早一个赶到茶楼。调快时间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今日,他做任何事,都走在时间的前面。他后来回忆说:“茶楼跑堂让我学会观察人,做推销员则培养了我对市场的敏感度。”正是由于这些才能让他厚积薄发,在刚满17岁时就被提拔为业务经理,统管产品销售。时隔不久,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从小茶馆小工到钟表店小工,再到五金店销售,再到塑胶店经理,这一系列的转变的确刻骨铭心。由此可以看出,命运是掌握在每个自己手上的,一个人的现在并不能代表他的将来,只要肯努力奋斗,总有成功的一天!
就诚信而言,书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情。李嘉诚在塑料花厂的时候,有位欧洲批发商看中了他的企业,想大批收购,可这时刚好李嘉诚的企业资金发生了问题,所以那位批发商在和李嘉诚做生意之前附带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找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做担保。李嘉诚在找不到担保人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去开发新产品,结果通宵赶出了9款样品。第二天连忙去和那个批发商交涉,他用自信而执着的口气说:“请相信我的信誉和能力,我的原则是做大生意,做长生意,薄利多销,互惠互利。”批发商微笑地说:“我早已找好了担保人,那就是你,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后来那个批发商答应把货款在未付清的情况下提前给李嘉诚的公司,从而解决了资金问题。如果李嘉诚不能履行合同,那无疑全部的风险会落到这个批发商的头上。可见,这个批发商对李嘉诚有多信任。也是由于此事,让李嘉诚对诚信更加笃信不移。诚信为李嘉诚赢得了欧洲市场。塑料花为李嘉诚赢得平生第一桶金,也赢得了“塑料花大王”的称号。从而使其进军房地产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李嘉诚用7亿资产的中小型企业,成功地控得资产价值60亿的香港第二大英资洋行和记黄埔。他正是用怡和大班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收购时才做到兵不血刃。因此李嘉诚被誉“超人”。另外,在李嘉诚的企业中,仍然还有着建厂时的老员工,虽然企业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复杂,他仍然把老员工留在企业中,无不体现他对来员工的关怀,从中也反应了一个“诚”字。用他自己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读完李嘉诚传奇的一生,固然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唯有诚信是不容质疑的。不管你现在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样,我们必须以诚待人,以诚待事。
李嘉诚的管理艺术;想当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项重大责任,在流动与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什么模样是建立尊严的基础。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变为能力的催化剂。这“化学反应”由一系列的问题开始,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中,要经常反思自问,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伟的梦想,我懂不懂得什么是节制的热情?我有拼战命运的决心,我有没有面对恐惧的勇气?我有资讯有机会,有没有实用智慧的心思?我自信能力天赋过人,有没有面对顺流逆流时懂得恰如其分处理的心力?你的答案可能因时、因事、因处境,审时度势而有所不同,但思索是上天恩赐人类捍卫命运的盾牌,很多人总是把不当的自我管理与交恶运混为一谈,这是很消极无奈和在某一程度上是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其次,成功的管理者都应是伯乐,摩登伯乐的责任在甄别、延揽“比他更聪明的人才”,但绝对不能挑选名气大但妄自标榜的企业明星。挑选团队,有忠诚心是基本。要建立同心协力的团队第一条法则就是能聆听得到沉默的声音,问自己团队和你相处,有无乐趣可言,你是否开明公允、宽宏大量,能承认每一个人的尊严和创造的能力,有原则和坐标而不是费时失事矫枉过正的执著者。
最后,好的管理者真正的艺术在其将新事、新思维与传统中和更新的能力。人的认知力由理性和理智的交融贯通,我们永远不是也永远不能成为“无所不能的人”,有时我很惊讶地听到今天还有管理人以“劳累”为单一卖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方法重要,君子的定义也同样重要,要保持企业生生不息,管理人要赋予企业生命;这不单只是会说上两句人文精神的语言,而是在商业秩序模糊的地带力求建立正直的方针。
李嘉诚的勤奋贯穿一生,勤奋学习、勤力工作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勤奋学习方面:在父亲指导下学习英语、学说广东话;辍学后坚持自学英语;工友业余打牌娱乐,他抓紧时间自学文化。。李嘉诚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具有判断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凡事要充分了解,详细研究,掌握准确资料,自然能做出适当的判断。求知是最重要的环节,今天我仍然继续学习,尽量看新兴科技、财经、政治等有关报道,每天晚上还坚持看英文电视,温习英语。
勤力工作方面:他的步伐很快,手表始终比别人快15分钟;初做推销员期间,别人做8小时,他就做16个小时,以勤补拙,后来居上,仅用1年的时间,他实现了预定目标,超越了另外6个推销员他的销售额是第二名的7倍。他说,勤奋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要勤力工作,对企业负责、对股东负责。
李嘉诚最终完成了他的商业帝国的梦想,两个儿子也成为了商业顶尖人物,李嘉诚一生的经历堪称传奇,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成功?读了《李嘉诚传》后,归根结底还是与他的勤奋,责任感和诚信是分不开的。正如李嘉诚自己所说:“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全是靠勤奋工作,不断奋力而得成果;第二阶段,虽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现在呢?当然也要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去的。”可见勤奋在每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关键所在。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这一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向成功迈进。我们要努力以李嘉诚为棒样。希望不要做“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空想。我们有若大的空间来发挥自己,我们年轻,我们有活力不怕失败!每天告诉自己一句话:微笑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