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应该如何选题

时间:2019-05-15 13:5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博士生应该如何选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博士生应该如何选题》。

第一篇:博士生应该如何选题

博士生应该如何选题

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博士论文应该如何选题-----学位论文选题步骤:

1. 导师确定大方向后进行大范围调研并总结问题

2. 分析课题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

3. 与导师讨论并提出开题报告

4. 完善开题报告,确定写作提纲·学研沙龙·

学位论文写作是博士生学习期间最重要的大事,它不仅反映了博士生在学习期间研究的成果和研究水平,也是博士生最终能否获得学位的关键。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课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论文的主题和研究方向。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中科院院士朱静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建明教授以及一些在读的博士生,针对博士论文应该如何选题进行了访谈。

博士论文选题的一般原则

前沿性、应用性、可行性是衡量课题的主要标准。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具有应用价值的前沿课题构成了博士论文选题的一般原则。朱静院士:博士生的培养不同于本科生和硕士生。本科生毕业设计只有半年的时间,对他们的指导侧重于技术性,形成一个短期成果;硕士的培养则侧重于训练,可看作一种中期的应用研究培养;博士生学习时间较长,应放长线,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培养他们系统研究的能力。博士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使他们掌握好试验的基本功,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之上的系统探究的能力,要对他们进行精心培养、系统训练。作为博士论文应该将创新性和一定水平结合、综合起来开展研究。刘建明教授:博士论文的选题应该满足这样几个要求:课题应该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最好能够填补前人研究的空白;在学术上,发现别人错误的命题进行辨析;研究的成果能够对国家制定政策提供重大的参考意见;解决人民生活中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起到推动作用。

大范围调研是选题的基础

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在拉丁文中是知识占有者的意思。而作为一个知识占有者,他不应该把自己划定在某一学术领域范围内,他们的知识应该是全方位、立体的。作为一个博士生首先要做的是大范围的调研,只有大量占有资料,才能把握问题、解决问题。朱静院士:论文选题应建立在大范围调研的基础上,首先精读一两篇好的Review,通过这种综述性文章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整体的把握。我不同意某些歪打正着的说法,要知道偶然性是建立在必然性基础之上的。我们的研究是为了推动人类科技的进步而进行的,不能存侥幸之心。大量调研的过程,也是寻找博士论文的榜样,少走弯路的过程。香港大学的岳晓东博士曾讲过他在哈佛做博士论文的故事。在哈佛教育学院有整整三架书是本院博士生毕业论文,那是他经常去的地方。在对这些书架的定期走访中,他得到很多写作构思的灵感。小到一个句子的遣词造句,大到段落的组合,因为大家都曾面临同样的挣扎。他还同其中一位作者联系过,感谢他的帮助,这位校友对他的回答是“Hi,buddy,you really know howto study!”由此可见,参照前人的文献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罗俊(清华大学材料学博士生):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比如我学的材料学,在一年级,导师基本就确定了大的方向,这也是考虑到实验室的科研经费、小组人员等多方面因素作出的。在进行大范围的调研之前,读了两篇Review,这使我在后来的调研中感觉到自己是在有目的地做事情,时间分配也比较合理。伴随调研的进行很自然提出一些问题或想法,由于读了很多文献,这样对课题的价值和意义有比较准确的把握,最终在和导师讨论选题的时候就很有针对性。我对选题的经验就是一定要做好开题前的调研。

难度选择与课题可行性

博士论文应具有较高水平,选题应具有一定难度,但难度的选择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研究资源进行选择和调整。刘建明教授:博士论文应必须具有一定难度,只有具备一定难度的论文才可以作为博士论文。所谓难度,就是要求作者能够探索规则,这些规则是隐形的,不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是很难发现的,所以难度的挑战来自于发现规则的困难性。其次,课题涉及面广泛程度也决定了课题的难度水平,它可以包括很多学科和领域。最后就是一些前人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

当课题难度成为难以揣摩深浅的鸿沟,你会如何选择?

刘建明教授:其实课题的难度往往难以找到一个尺度准确衡量,对于难度大的课题,我认为可以允许失败,甚至在出现意外情况下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也是可以的。博士论文应该是水平的表现,假如它的水平高度达到了,也是可以接受的。我认为一个好的论文应该是在查阅了大量文献,作了细致充分的调研后,并在对问题的探索中采取了正确的研究方法,最后落实在文字上并体现出一定学术功底。这样的论文应该是一篇优秀的论文。对于一些难题,不是一两个博士生完成的,它们可能需要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才能完成。中国研究生在难度选择上,我们不应避重就轻回避难题,但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扬长避短。比如很多到国外读博士的同学会选择中外比较性研究。由此也体现了林语堂先生“对外国人讲中国文

化,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的智慧”。林语堂还曾自做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这种做法即是治学中扬长避短的妙用。

前沿性与现实意义

博士论文应具有学术的前沿性,而课题的现实意义是我们研究活动的出发点。在经过调研和思考后,可以提出许多问题,最终确定为论文选题的是经过学术前沿性和现实意义标准筛选的课题。博士论文的选题需要从选题的整体来看,但对创新性应该正确看待。英国有一句谚语:太阳之下无新事。只要不是抄袭,是自己想出来的,要完全没有创见就不容易。香港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在奠定他国际上经济学地位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中,推翻了经济学界二百年的观点。但他的老师艾智仁对他说:“你的佃农理论是传统的经济理论,半点创见也没有;但传统的佃农理论,却是因为不明白经济理论而搞错了。”这样,与其说创新,不如说成是他对历来分析佃农的学者的创新。刘建明教授:作为一个博士论文的选题,当然应该具有学术前沿性,但无论你的选题是针对某一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还是用来填补以往的空白,都应该对现实问题有指导意义。只有把握好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的选题才可能是一篇优秀的论文。理工科在课题的选择上无论从新观点、新方法的提出,还是详细深入研究先前的成果,都会有很多研究角度和切入点。所以,对这些学科论题的把握有很多的选择,应从多重标准去筛选。罗俊:导师给了你一个大的研究方向,在自己初拟几个题目之后如何选择应该和导师进行沟通。通常会有三个标准来衡量。即: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课题的可行性,还有就是别人是否已经做过。经过这三个标准的筛选,最终的选择范围就很小了。基本形成了最终的选题。

选题与改题

朱静院士:在科学的探索中,每一阶段都会形成新的认识,当你的实验结果跟当初的设想不同时,改题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所有研究的过程中都可能出现改题的现象,或者源于阶段性认识的不同或者选题存在问题。上海某校一个学生研究小组曾提出选题——环境污染与遗传疾病之关系,指导教师觉得难度太大,劝他们换个题目,但学生不肯换题。当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寻和专家访谈后,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此题尚属世界难题,研究无法进行”。对于论文的改题,在理工类课题中的研究是比较常见的。在这个时候可能有的同学不太愿意改变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及时和导师进行沟通,把研究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导师作为这一领域的专家会提出导师的观点及很多中肯的意见,我们应尊重导师意见,但如果实在很难形成一致,可以搞一点自己的研究,但仍应以导师的观点为主。文科博士生有的专业只有两年的学习时间,如果在二年级提出选题并进行一段时间的调研之后,再要改题则很难按时完成论文。对文科选题的把握,应该尤其慎重。必须做足前期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在研究思路上应当十分清晰,一旦选定题目、确定框架之后就不要轻易改动。

选题误区

不与导师沟通,盲目选题

导师是指路的明灯,他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有些同学会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调研和选题,直到开题报告提出才与导师联系,这样不仅耽误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自己对研究的领域不熟悉,在课题可行性和价值把握上都很难做好.刘建明教授:在选题上,学生应该多和导师沟通。导师大多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它们对课题的意义、难度、实际价值有更好的把握,对一些研究价值低的问题作过多的研究很难使你的研究水平有大的提高。曾经有一位读哲学的博士生,在论文选题之前自己做了大量的调研,甚至已经写出开题报告。到提交开题报告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选题不符合要求,结果重新调研、选题,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直接影响到最后论文的写作。

过分依赖导师

与导师的交流和沟通是必要的,但过分的依赖导师则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对研究方法的掌握很不利。刘建明教授:导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不是要手把手教你做什么、怎么做,而是提供给你指导思想,是方法论的传授者。导师对学生的帮助应该是告诉学生这些东西到哪里找,找到了如何鉴别这些资料,论文的论证方法和关键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导师告诉你的是到哪里找,而不是去找什么。因为研究方法的培养应该是学会如何去研究,所以应该学的是到哪里去找资料,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选题难度低 论文无创新

博士论文是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是博士生3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它应该体现的是具有创造力的研究。刘建明教授:博士论文应该具有难度水平,一些并无多大价值的课题不应作为博士论文提出来研究。作为博士论文应该具有创见,体现出作者的魄力和胆识。还有就是论文写作应该体现出作者的智慧和才华,所谓才华就是要有闪光的思想。优秀的论文应该是将这些闪光的的思想用精彩的语言表现出来。

第二篇:博士论文应该如何选题

博士论文应该如何选题

05-07-30 16:42:59 浩然考试网

博士论文应该如何选题

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博士论文应该如何选题学位论文选题步骤:

1. 导师确定大方向后进行大范围调研并总结问题

2. 分析课题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

3. 与导师讨论并提出开题报告

4. 完善开题报告,确定写作提纲·学研沙龙·

学位论文写作是博士生学习期间最重要的大事,它不仅反映了博士生在学习期间研究的成果和研究水平,也是博士生最终能否获得学位的关键。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课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论文的主题和研究方向。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中科院院士朱静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建明教授 以及一些在读的博士生,针对博士论文应该如何选题进行了访谈。博士论文选题的一般原则

前沿性、应用性、可行性是衡量课题的主要标准。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具有应用价值的前沿课题构成了博士论文选题的一般 原则。朱静院士:博士生的培养不同于本科生和硕士生。本科生毕业设计只有半年的时间,对他们的指导侧重于技术性,形成一个短期成果;硕士的培养则侧重于训 练,可看作一种中期的应用研究培养;博士生学习时间较长,应放长线,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培养他们系统研究的能力。博士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使 他们掌握好试验的基本功,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之上的系统探究的能力,要对他们进行精心培养、系统训练。作为博士论文应该将创新性和一定水平结合、综合起来开 展研究。刘建明教授:博士论文的选题应该满足这样几个要求:课题应该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最好能够填补前人研究的空白;在学术上,发现别人错误的命题进行 辨析;研究的成果能够对国家制定政策提供重大的参考意见;解决人民生活中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起到推动作用。

大范围调研是选题的基础

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在拉丁文中是知识占有者的意思。而作为一个知识占有者,他不应该把自己划定在某一学术领域范围内,他们的知识应该是全方位、立体 的。作为一个博士生首先要做的是大范围的调研,只有大量占有资料,才能把握问题、解决问题。朱静院士:论文选题应建立在大范围调研的基础上,首先精读一两 篇好的Review,通过这种综述性文章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整体的把握。我不同意某些歪打正着的说法,要知道偶然性是建立在必然性基础之上的。

我们的研究 是为了推动人类科技的进步而进行的,不能存侥幸之心。大量调研的过程,也是寻找博士论文的榜样,少走弯路的过程。香港大学的岳晓东博士曾讲过他在哈佛做博 士论文的故事。在哈佛教育学院有整整三架书是本院博士生毕业论文,那是他经常去的地方。在对这些书架的定期走访中,他得到很多写作构思的灵感。小到一个句 子的遣词造句,大到段落的组合,因为大家都曾面临同样的挣扎。他还同其中一位作者联系过,感谢他的帮助,这位校友对他的回答是“Hi,buddy,you really know howto study!”由此可见,参照前人的文献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罗俊(清华大学材料学博士生):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比如我学的材料学,在一年级,导师基 本就确定了大的方向,这也是考虑到实验室的科研经费、小组人员等多方面因素作出的。在进行大范围的调研之前,读了两篇Review,这使我在后来的调研中 感觉到自己是在有目的地做事情,时间分配也比较合理。伴随调研的进行很自然提出一些问题或想法,由于读了很多文献,这样对课题的价值和意义有比较准确的把 握,最终在和导师讨论选题的时候就很有针对性。我对选题的经验就是一定要做好开题前的调研。

难度选择与课题可行性

博士论文应具有较高水平,选题应具有一定难度,但难度的选择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研究资源进行选择和调整。刘建明教授: 博士论文应必须具有一定难度,只有具备一定难度的论文才可以作为博士论文。所谓难度,就是要求作者能够探索规则,这些规则是隐形的,不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研 究是很难发现的,所以难度的挑战来自于发现规则的困难性。其次,课题涉及面广泛程度也决定了课题的难度水平,它可以包括很多学科和领域。最后就是一些前人 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当课题难度成为难以揣摩深浅的鸿沟,你会如何选择?

刘建明教授:其实课题的难度往往难以找到一个尺度准确衡量,对于难度大的课题,我认为 可以允许失败,甚至在出现意外情况下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也是可以的。博士论文应该是水平的表现,假如它的水平高度达到了,也是可以接受的。我认为一个好的论 文应该是在查阅了大量文献,作了细致充分的调研后,并在对问题的探索中采取了正确的研究方法,最后落实在文字上并体现出一定学术功底。这样的论文应该是一 篇优秀的论文。对于一些难题,不是一两个博士生完成的,它们可能需要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才能完成。中国研究生在难度选择上,我们不应避重就轻回避难题,但也 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扬长避短。比如很多到国外读博士的同学会选择中外比较性研究。由此也体现了林语堂先生“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的智 慧”。林语堂还曾自做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这种做法即是治学中扬长避短的妙用。

前沿性与现实意义

博士论文应具有 学术的前沿性,而课题的现实意义是我们研究活动的出发点。在经过调研和思考后,可以提出许多问题,最终确定为论文选题的是经过学术前沿性和现实意义标准筛 选的课题。博士论文的选题需要从选题的整体来看,但对创新性应该正确看待。英国有一句谚语:太阳之下无新事。只要不是抄袭,是自己想出来的,要完全没有创 见就不容易。香港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在奠定他国际上经济学地位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中,推翻了经济学界二百年的观点。但他的老师艾智仁对他 说:“你的佃农理论是传统的经济理论,半点创见也没有;但传统的佃农理论,却是因为不明白经济理论而搞错了。”这样,与其说创新,不如说成是他对历来分析 佃农的学者的创新。刘建明教授:作为一个博士论文的选题,当然应该具有学术前沿性,但无论你的选题是针对某一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还是用来填补以往的空 白,都应该对现实问题有指导意义。只有把握好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的选题才可能是一篇优秀的论文。理工科在课题的选择上无论从新观点、新方法的 提出,还是详细深入研究先前的成果,都会有很多研究角度和切入点。所以,对这些学科论题的把握有很多的选择,应从多重标准去筛选。罗俊:导师给了你一个大 的研究方向,在自己初拟几个题目之后如何选择应该和导师进行沟通。通常会有三个标准来衡量。即: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课题的可行性,还有就是别人是否已经 做过。经过这三个标准的筛选,最终的选择范围就很小了。基本形成了最终的选题。选题与改题

朱静院士:在科学的探索中,每一阶段都会形成新的认识,当你的实验结果跟当初的设想不同时,改题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所有研究的过程中都可能出现改题的现象,或者源于阶段性认识的不同或者选题存在问题。上海某校一个学生研究小组曾提出选题——环境污染与遗传疾病之关系,指导教师 觉得难度太大,劝他们换个题目,但学生不肯换题。当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寻和专家访谈后,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此题尚属世界难题,研究无法进行”。对于 论文的改题,在理工类课题中的研究是比较常见的。在这个时候可能有的同学不太愿意改变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及时和导师进行沟通,把研究的情况和自 己的想法说清楚。导师作为这一领域的专家会提出导师的观点及很多中肯的意见,我们应尊重导师意见,但如果实在很难形成一致,可以搞一点自己的研究,但仍应 以导师的观点为主。文科博士生有的专业只有两年的学习时间,如果在二年级提出选题并进行一段时间的调研之后,再要改题则很难按时完成论文。对文科选题的把 握,应该尤其慎重。必须做足前期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在研究思路上应当十分清晰,一旦选定题目、确定框架之后就不要轻易改动。

选题误区

不与导师沟通,盲目选题

导师是指路的明灯,他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有些同学会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调研和选题,直到开题报告提出才与导师联系,这样不仅耽误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自己对研究的领域不熟悉,在课题可行性和价值把握上都很难做好.刘建明教授:在选题上,学生应该 多和导师沟通。导师大多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它们对课题的意义、难度、实际价值有更好的把握,对一些研究价值低的问题作过多的研究很难使你的研究水平有大的 提高。曾经有一位读哲学的博士生,在论文选题之前自己做了大量的调研,甚至已经写出开题报告。到提交开题报告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选题不符合要求,结果重新调研、选题,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直接影响到最后论文的写作。

过分依赖导师

与导师的交流和沟通是必要的,但过分的依赖导师则难以 形成自己的观点,对研究方法的掌握很不利。刘建明教授:导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不是要手把手教你做什么、怎么做,而是提供给你指导思想,是方法论的传授 者。导师对学生的帮助应该是告诉学生这些东西到哪里找,找到了如何鉴别这些资料,论文的论证方法和关键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导师告诉你的是到哪 里找,而

不是去找什么。因为研究方法的培养应该是学会如何去研究,所以应该学的是到哪里去找资料,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选题难度低 论文无创新

博士论文是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是博士生3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它应该体现的是具有创造力的研究。刘建明教授:博士论文应该具有难度水平,一些并无多大价值的课 题不应作为博士论文提出来研究。作为博士论文应该具有创见,体现出作者的魄力和胆识。还有就是论文写作应该体现出作者的智慧和才华,所谓才华就是要有闪光的思想。优秀的论文应该是将这些闪光的的思想用精彩的语言表现出来。

第三篇:博士生学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阶段

博士生学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阶段

一、基本条件:动力、平台、自信和努力

读博士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首先要明白读书的动力是什么,否则你可能没有足够的毅力和努力去支撑你走下去,或者走得非常痛苦。读博士的理由很多,例如兴趣,家人的期望,出人头地,等等。这些不那么靠谱,兴趣可以培养也可以消失,回报家庭社会和国家 等等都是工作干好了才能做的事情。比较常见的理由,比如说因为目前没有其它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将就一下做做科研。那合理的逻辑就是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情做好?为什么要得过且过混日子虚度光阴?我当时最现实的想法是读书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为找份好工作养家糊口,至少将来不会拖累家人;读书当然也不是给导师打工,因为好的导师不在乎多你一个学生或者几篇文章,他们已经有安稳的工作,功成名就。所以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读博士首先是为自己。这个才是你愿意放弃娱乐阅读干巴无聊的文献、长年累月甘心窝在实验室和办公室、不计时间和报酬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

读博士要选好的导师。好导师有很多类型,有事必躬亲的,有的只指点大方向不管细节,有的不关心学生的去向和兴趣,有的为学生设计很好的思路。无论怎样,最关键是导师能够把握住学科的方向,给你选择的第一个课题应该是新颖有创意的,这样一旦这个课题能够完成,你在这个方向上应该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哪怕这只是一个小方向的前沿,但是你不是无谓地浪费生命重复前人做过多次的项目,或者被圈禁在导师的自留地里。好的导师应该能给出高屋建瓴的指导,为你提供严格的逻辑思维培训,这样你可以学习导师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学到知识。授人以鱼显然不如授人以渔。好导师还可以利用他的人脉为你找工作提供意想不到的便利,倒不是走后门,他知名度高同行比较认同而已。好的导师应该能提供优秀的工作条件,所做的方向最好是你感兴趣的,即使不甚感兴趣,做下去也会有前途、有突破。

有了动力和平台,但是人的成长需要时间和耐心,所以面对学术界的所谓牛人的时候,要给自己足够的鼓励和信心,不要怕现在什么都不懂,慢慢的积累多了就会有想法,读文献就会有鉴别和自己的思想。大牛总是从牛犊长起来的,那些知名的大教授开始的时候和你我一样,同样对地球科学知之甚少。一般来说,正常的美国地学博士需要5-7年时间,他们开始的时候也许觉得对业界大牛望尘莫及,但是结束的时候至少能望其项背。自己的专业小方向应该做到非常精通,对于大方向能有独特的理解,细节的掌握肯定要超过导师。这个是绝对可以达到的目标,所以不要对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名字过于敬仰。承认别人工作的贡献,同时告诉自己,这不是高不可攀的,一定要有起码的自信。

读研的过程是枯燥艰苦的,要克服所有困难,唯有努力。不懂的文献,来回多读;不成功的实验,耐心仔细地排查问题;文不对题的写作,一句句的先读懂文献中类似的写法,然后变成自己语言。等等等等。毛主席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二,攻坚:语言关、文献关 研究生第一年是最困难的阶段,对于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中国学生尤其如此。咱们都不笨,只要努力就能出活,但是语言关比掌握科研技能更重要。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是我们和同事导师交流的关键,否则就象自闭症一样,得不到提高的机会。只有过了语言关,科 研才能开始起步。而且即使不是为了科研,精通英语对在其它领域找工作也很重要。提高英语的关键是多听多说多练。我的英语基础不好,前半年呆家里来回看美国肥皂剧,在快速的英语对话能基本听懂的时候就厚着脸皮和人讲,连说带猜带比划基本上能够交流。慢慢的说得流利了,就开始当助教被逼着连着讲2小时英语。最开始梦里的语言是中文,后来基本上有几个英文单词,再后来梦见和美国人说话,这个时候英语就很不错了。很多欧洲人的英语口音重懂,注意向英语为母语的人多学习。

读研最开始会觉得文献浩如烟海,读不完也记不住。其实值得阅读的文献没有那么多。一个方向最重要的文章可能只有5篇,需要精读记熟;另外15篇左右的核心文章,是这个方向的骨架,也需要通读,要知道作者和他们的单位;再另外30篇是一些重要应用等等,需要记得研究对象和主要观点;最后50篇是一些外围,大概知道是本方向的但是和你的具体课题联系貌似不紧密,你需要知道有这么篇文章就行了,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捡起来查得到。最初的阅读建议从本专业最知名的科学家的综述文章开始,最好先不要读有争议的长文章,之后从综述中查找感兴趣的文献,一步步扩大知识面。你最初的知识是零散的不成系统,慢慢的积累多了,就会找到问题之间的联系。比如关于洋中脊热液体系,你会逐步的把同位素、微量元素、生物学、矿物学、热力学等等零散的知识串起来,完整综合地建立这个体系的一些概念模型。再比如地表的演化,你需要学习地质年代学、矿物学、化学分析(同位素微量元素等等)、区域地质、地球演化历史等等,一旦这些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你可以把一个小的研究对象和区域构造演化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等大问题联系起来。初学者常常容易被地球科学中的诸多争议所迷惑,面对各种学说无所适从。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针对某一问题的争议做一个表格或者树状图,列出代表性的争论和它们的依据,这样关于某学科存在的问题往往能够一目了然。你也许能做一些启发性的综合全面的思考,找出解决或者帮助解决争议的方案。如果真的做到这一点,你的博士就已经非常成功了。三,渐入佳境:如何克服困难、寻找科学问题、写文章、做报告

博士生在做课题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你首先要建立分析方法,精确地测量数据;然后结合文献资料,解释数据;之后建立数学模型,把从某个小问题得到的规律一般化定量化;最后还需要展望本课题下一步的方向,对其它领域的影响。这每一步都是对科研能力的培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独立做研究打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阅读和交流非常重要。前人的经验是我们最重要的参考。所以在动手前,要详细了解前人有过什么工作,哪些教训,图书馆中的一个小时有可能节约你在实验室中辛苦的一个月;遇到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多和实验室的同事交流,他们的只言片语也许能解决你困扰很久的难题。交流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要节约同事的时间,即使你的同事非常乐于助人。大家对初学者有一定耐心,但是时间长了,同事们对你的期望会升高。所以遇到问题时,先试图自己解决,实在不行,再向同事和同行们寻求帮助。

在做课题或者读文献的过程中,你也许会想到很多重要的科学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科学问题都是好问题。挑选好问题也是博士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将来独立工作时这更是安身立命的本钱。博士学习只有有限的几年,而且涉及到毕业后找工作的问题,所以选择的问题应该能够有条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好问题应该是新颖的;好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挑战性,否则前人早解决了;好问题解决后应该能大大扩展现有的知识;好问题还应该能产生更多的问题或者有重要的应用。同时,带着问题做课题会让你目标明确,凡事做之前想一下为什么要做这个、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等。往往创意就来自于动手前的稍许犹豫。问题的解决和突破会带来非常好的成就感,也会增加对科研的兴趣,如此良性循环,终究会走上兴趣驱动科研的最佳结果。

文章是做科研的命根子。对于博士生意义更大,直接涉及到工作和饭碗问题。所以如果条件成熟,一个课题做完时,就一定要开始写作。写作会把零散的思维变成逻辑严密的文字,促进思想体系成熟完善,同时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非常有助于深入思考。因此千万不要以任何理由放慢写作的速度。初稿写好后要仔细修改,站在读者和审稿人的立场,用挑剔的眼光审查你的写作。一般情况下,ETH博士毕业时应该发表1-2篇,在审2-1篇,同时最好还有两篇文章的数据待写。写文章也是讲故事,可以先作图,提炼出最给力的观点,列好提纲。文章的结构一般是:1,前言,动机,目的,背景,假说;2,方法,可能包括实验设计,分析和模拟方法;3,最重要的结果;4,讨论,结果对比,结果的意义,展望,局限;5,结论。讲明白为什么做、怎么做、什么结果、什么意义。八股文起承转合的套路要烂熟于心。不要把相同的故事放在不同的样品上,然后分别写作以增加文章数量,宁可把相同故事不同样品合成一篇大文章提升文章质量。

学术报告是让同行了解你的最重要途径,做学术报告是科学家的基本工作。做报告其实是表演,你是演员,你的片子是道具。你可能需要演两小时的大片,也可能是12分钟的小品。但是一定要记住,故事是关键,所有的细节都是为故事服务。没有人会欣赏外表华丽但是结构松散故事混乱的电影,所以凯子哥的无极远远不如馒头的血案。你应该学会用语言、幻灯片、手势、等等把你的故事告诉不同背景的听众。要善于搭配颜色、图件和文字。如果是国际一流的学术年会,你的听众是业界大牛,你不需要介绍太多基础背景,而应该直奔主题,问题-方法-结果-意义;如果是研究生报告,没有太严格的时间限制,你可以放松一点,多介绍一点背景,讲一点重要的细节;再假设一下,如果要讲述你的科研内容给你的妈妈,语言该如何组织?人的注意力只能高度维持15分钟,所以每15分钟,可以小小地得体地幽默一下活跃气氛。英文报告,一张片子大约1分钟,绝对不要在12分钟报告里放进40张满是数据和图表的幻灯片,你会吓走你的听众。四,收获和未来 研究生阶段其实是最自由最不用操心的阶段,你精力充沛,不需要考虑经费和设备,不需要负责维持实验室的运转,有老师给你指导,你可能还没有为家庭和孩子分心,因此应该是你人生中教育成长的黄金时期。经过几年艰难的跋涉,你应该总结一下收获:你已经拿到最高的学位;觉得科研其实不是那么枯燥,有时也很有意思;会有一两篇国际一流期刊的好文章,还有一堆在路上走;英语听说读写应用自如,善于和人交流;实验流程了如指掌,有能力开发新的技术;和业界的一些牛人建立初步的人脉关系;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过一些报告,擅长针对不同目的用书面或者口头方式总结你的成果;对本方向的研究现状非常清楚,可以批判地阅读同行的文章,学会利用科学方法和严格的逻辑思考来处理学术问题;成为在你的(小)方向世界上最好的专家,没有人比你更熟悉你的课题;找到可以继续的重要方向,而且主动地尝试新方向;如果想继续留在学术界,你应该已经找到博士后位置,对下一步有个清楚的规划。如果做到这么多,未来就已经在你自己手中了。

做科研的应该养成一些好习惯

我记得台湾一个搞生物的曾说过回想自己的研究生涯,左看是偶然,右看是宿命,有没有命运这种东西,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世界上没有“科学家成功教程”之类的书,原因何在,一个科学家除了要有专业知识之外,意志品质和自身的经历也很重要.有时侯我们身上的一些不好的习惯使我们失去了很好的机会.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虽然现在看着没什么用,但会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作科研的人来说,那些习惯又是必须的呢? 1.思考的习惯.大多数的人没有这种习惯,或是只在实验室的时候思考.可是很多的有创造性的idea是在空闲的时候想到的.2.乐观的习惯.有一些人是天生的乐天派,一些小事可以让他忘记很多的烦恼.做试验的时候有时侯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乐观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之一.3.持之以恒的习惯.一些好的小的事情多坚持几次,就形成了好的习惯.4.交朋友的习惯.多交一些朋友,很多原本很困难的事情会因为朋友的帮助迎刃而解,其实交朋友只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就可以了,比如说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在实验室的一些小事上多帮助别人,多与人交流,心胸尽量开阔一些,请别人吃一下饭之类.5.创新的习惯.很多人没有这种习惯,总是认为别人是如何如何了不起,平时看书,看文献也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别人方法的优点与缺点,找准突破口,创新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哪怕是一点点的改进呢.6.找到学科前沿的习惯.找一片篇最近发表的好文献仔细研读,根据参考文献找到这方面研究的前前后后,不难找到别人是如何作科研的和现在的难题之所在,别人解决不了的关键问题就是学科的前沿.

第四篇:博士生批评与自我批评

敬爱的党组织: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秀作风,它使我们能够及时地认识到自身存在或产生的缺点、问题,从而及时纠正改进,以实现不断的优化成熟。

在此,我以自身为标的,冷静思考,深刻反省,作出以下自我检讨和批评:思想政治方面,松懈了对政治思想的学习.由于刚融入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学习阶段,忽略了自身的政治素养的提高,这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要注意的;工作学习方面的积极性有所下降。新的学习任务和新的挑战下,我出现了心态急躁、甚至是浮躁等消极状态;个人生活方面与集体的融合度明显下降。近一年以来,我对于个人独立性的重视有所提高,排斥从众行为和羊群效应,这在培养个人主见和决断力的同时,也使团队协作精神有所下降。自我批评的目的是自我完善。我会在反省和总结的基础上及时做出方向调整,请党组织检验。

XXX

2013年12月12日

第五篇:博士生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转瞬之间,我已经在东北大学度过了差不多一个学期,并逐渐适应了博士生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作为一名博士生党员,半年来我学习了较多的专业知识,也更加认真的思考了“共产党员”的含义。因此我从一名学生党员应该发挥的这种积极作用方面,对党组织做出以下汇报。

学习方面,我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专业知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要勤奋刻苦、善于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在学习中起表率作用,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同时,博士生应该在知识的摄取方面还要有一定的宽度,就是要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个人文化修养的培养,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半年来,一直积极努力的帮助同学,协助老师,努力追求上进。争取在一段时间内,在拟定的研究方向上取得收获。

思想方面,平时注意党性修养的培养,不断学习党的先进文化理念,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适应复杂的社会。同时,博士生党员在认真学习和积极宣传党的先进思想、政治理论的基础上,要从实际出发、发挥带头作用,深入了解和研究了十九大专题报告,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与机器人学院举行的支部会议,学习先进党员的光辉事迹,从自身做起,砥砺前行。

生活方面,来到东北大学机器人学院,首先感受到的就是组织的亲切感,作为一名博士生党员,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进取的同时,坚持与同学共勉,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作为学生,要以做好身边之事为起点,把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步入社会,服务人民。每天,坚持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每周,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以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时间过得很快,只有珍惜时间,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存在的不足:

作为一名博士生党员要不断的全面的完善自己。在学习方面,还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做事不够果断,并且还不够严谨,容易产生懈怠的情绪。生活方面,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应该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思想方面,需要进一步学习党的先进思想,提高自己的党性认识,时刻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立足当下,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汇报人:

下载博士生应该如何选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博士生应该如何选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博士生求职信

    博士生求职信 博士生求职信1 尊敬的领导: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求职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相信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我叫,男,XX大学工程学......

    博士生求职信

    博士生求职信1 尊敬的XX公司领导:您好!我是一名在读博士生,将于20xx年7月毕业。贵校优越的治学环境和贵系学术水平,我早有所闻,心窃羡之,慕名求职。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我渴望有......

    博士生考试

    考博完全不同于考硕,这里面牵涉的人为因素太多了。我也经常在小木虫里看到不少网友发帖求助关于考博的事项。其中,有很多事重复的话题,也是很简单的话题。但也是由于没有考博经......

    博士生自我鉴定

    岁月流转,年华瞬逝。曾有的美好是今朝追寻的梦。怀想不是因为遥远,是因为离别的钟声已经敲响。大学,我以拼搏的汗水洗净了知识的尘埃,以不断的勤劳奋进擦尽了尘世浮华,却忘记到了......

    博士生求职信

    博士生求职信 博士生求职信1 尊敬的XX公司领导:您好!我是一名在读博士生,将于20xx年7月毕业。贵校优越的治学环境和贵系学术水平,我早有所闻,心窃羡之,慕名求职。我喜欢教师这个......

    博士生求职信

    博士生求职信 博士生求职信1 中文系主任:您好!我是一名在读博士生,将于20××年7月毕业。贵校优越的治学环境和贵系学术水平,我早有所闻,心窃羡之,慕名求职。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

    博士生自我鉴定

    博士生自我鉴定 在思想政治上,我始终按照中共-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在实践中贯彻运用,博士生自我鉴定,博士......

    博士生自我鉴定

    博士生自我鉴定在思想政治上,我始终按照中共-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在实践中贯彻运用,博士生自我鉴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