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货交易盈利需要具备的十个信念
现货交易盈利需要具备的十个信念
一、涨跌判断的依据:
涨是为了之后的回跌,跌是为了之后的回升,波段涨势已结束,但是大多数的人会不自觉地以为涨势还会再继续,波段跌势已结束,但是大多数的人会不自觉地以为跌势还会再继续,因此每一次都要以准备的心情,在转折点做买或卖的动作,所谓转折点即为循环已完成,再加上均线或KDJ线的交叉确认讯号出现时,也就是买要买在跌不下去的转折点,卖也要卖在涨不上去的转折点。这就是真功夫。
注意:
1、多头排列时:价位由上往下时观察支撑的位置。
2、空头排列时:价位由下往上时观察阻力的位置。
二、时机掌握的重要:
开盘或交易进场前务必注意时机,有进场(买进或放空)的行为,一定有出场(卖出或回补)的行为,适当的进场点,那么出场就是赚多或赚少的情况,不适当的进场点,那么出场就是赔多或赔少的情况,所以培养良好的个性遵循纪律“宁可不赚,千万不可贸然进场”,“宁可错失机会,千万不可失去钞票”,并非随时掌握市场脉动且根据循环指标进行观察等待出手,因此具备且符合多或空的条件,是必须等待的。
三、两极看法的差异:
涨势将盛极而衰,跌势将否极泰来,有赢家一定有输家,因此赢家与输家是互相对立的,在一个波段的峰极,一定是利用诱多、养多再杀多,在一个波段的谷极,一定是利用诱空、养空再轧空,如果您想成为市场中的赢家,一定要设法知道目前盘势的位置是在哪里?谷底、半山腰或山顶?在谷底摔下来仅是满身酸痛,在半山腰摔下来则是骨头断裂,在山顶摔下来必定是粉身碎骨矣,所以学会循环指标保证让您知道您想要买进或想要放空的股票是处于何种位置。
四、口数设定的拿捏:
符合进场条件时,先以一单位进场试单,当试单成功时,再以二单位顺向加码,当趋势确认时,仍可以菱形的方式再以一单位顺向加码,注意:所谓顺向是指在仓部位皆在获利之中,否则即为逆向,逆向绝不可做加码,方向已知不对,务必要做停损的动作。
五、进出要领的掌握:
进场后必需寻找出场的时机,出场后必需寻找进场的时机,在盘中或进场后,务必在意进出要领,赢家的特质就是在进出的动作上,有果断的能耐,该断就断,该加码就加码,但不可以在不对的情况加码摊平,例如:做多时,已形成空头排列时决不可加码摊平;做空时,已形成多头排列时决不可加码摊平,进场或出场一定要有根有据,凭感觉或碰运气都不是正确的操作行为,终究将被市场所淘汰的。
六、赚赔观念的承受:
操作时先计算将亏多少钱,再计算将赚多少钱,操作任何金融商品,一定要先评估您可以赔得起多少钱?操作的正确观念是风险重于利润,如果能够把风险摆在第一优先的考量,那么操作的风险就可以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赢家和输家的最大的差异就是观念的不同,简言之,输家的观念是先计算将赚多少钱,再计算将赔多少钱。
七、避险规划安排:
要先设法避开风险,才有机会赚取利润,就好比在室外或阳台晒衣服,一旦阳光消失了,接着出现乌云密布,不管衣服是否已晒干,一定需要先把衣服收起来,因此无论作多或作空,一旦顺向的条件消失了,接着出现确认讯号,不管有无利润,一定需要先做应变,因为此时的风险已逐渐升高矣!
八、停损执行的确实:
顺向的条件无法由盘势做确认时,就要执行停损,要做到停损,一定要先去除成本观念的控制,假如你的观念被成本绑住,欲执行停损的动作谈何容易,该认赔时就要迅速认赔,(摘自 现货中国touzizg.com)记住:最初的损失就是最小的损失,至于亏损多少并不是重要的,若无法严守操作纪律,将注定是输家。
九、灵活操作的技巧:
多空走势要明确,进场出场要主动,多空的节奏就是一种惯性,低点不再,屡创新高为涨势的轨道。高点不再,屡创新低为跌势的轨道。只要勤做功课,并且用心地观察及体会,必然有多空的节奏,您目前所持有的部位,该留多单或留空单或空手,是由您主动地去决定,而不是被盘势所逼再做决定。
十、对错要勇于承认:
赚钱时对在哪里?赔钱时错在哪里?计划、执行、检讨是赢家的必要手段,金额操作一定要知其所以然,检讨是每天必做的功课,务必要养成检讨的习惯,任何一笔交易的结果,无论是对或是错,都要进行检讨的动作,要牢记每次做对而赚钱的原因,来做为重复获利的模式,更要牢记每次做错而赔钱的原因,警惕自己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第二篇:现货交易需要不断积累和学习
现货交易需要不断积累和学习现货投资看似一买一卖的简单表象下蕴含着对投资者极高的要求,真诚的希望投资者眼里不要只有利润的诱惑,而要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场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交易之外的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上,当个人能力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之后,盈利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切勿急功近利,轻重不分。
一个优秀的交易高手的定义应该是:能够连续多年获得稳定持续的连续复利回报,经年累月地赚钱而不是一朝暴富,常赚而不是大赚,资本市场的高额利润应来源于长期累积低风险下的持续利润的结果,职业交易者只追求最可靠的,只有业余新手才只关注利润最大化和满足于短暂的辉煌中。
任何时候你都不要在市场本身没有给你发出进场或出场信号的时候开始交易,你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得出市场可能要涨或跌的判断,但千万不要领先市场而动,必须要等市场给你这个交易信号之后才能进场,只有市场确认了你的判断你才能行动,这就是遵守纪律的精髓!也就是说遵守纪律不是单纯的事,而是一个需要各方全面配合的工作,适应自己的交易系统和有效的交易规则是遵守纪律的前提和基础,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交易系统和交易规则,所以他就无从谈起遵守纪律,因为对他来讲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一贯的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交易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现货市场是存在机会的,做不好不是市场的问题,而是因为自己的水平有限。想要达到正确认识和了解市场,没有什么捷径,只有不断的学习、再学习!
第三篇:报关员需要具备的素质
报关员需要具备的素质
1、树立自己的目标
不要因为一些人获得了高薪而就盲目地认为进入这个行业就是一个金饭碗,这是错误的。做为一个职业,也有它自己的价值,你要知道自己所获得的薪水和报关员这份工作的付出要成正比。一边每天喝茶看报还拿着经理级待遇的日子就只能是梦想。而且,只有你对于外贸行业有兴趣和将它作为自己未来长期发展目标的时候,才开始了成为一个报关员的第一步。
2、熟练使用计算机
说实话,这两年碰到个别朋友,因为知道网上有免费报关员考试培训,从未摸过电脑的他/她赶紧为了听课去买了电脑,然后让人手把手地教怎么打字,怎么上网„„。现在都是信息自动化的时代,报关员的工作也跟计算机和网络密不可分。电子报关的“电子口岸”、“电子帐册”、“关贸通”,电子报检的“九城单证”、“容基易检”、“信诚通”,外经委的“加工贸易WEB申领系统”等等等等都需要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除了做报关员,这也应该是21世纪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能力。
3、开朗的性格和沟通的能力
从前面说到报关的工作可以知道,这个工作也是与人打交到的。去海关要跟关员搞好关系、去检验检疫局要跟检验员搞好关系。没有一个开朗的性格如何去与他们沟通呢。有些人传言海关就是大爷,报关员就是孙子,这是一种小市民的想法。海关商检也是人,跟你我其实并无分别,与他们搞好关系不一定要用金钱和贿赂,这要看你会不会做人。本人做报关也可以不用一分钱,跟他们聊得称兄道弟,科长处长都要请我吃饭。没有沟通的能力是不行的。这里说一下,我比较占便宜,因为我是做Sales出身的。4.一定的英语水平
为什么我要用“一定的”这三个字呢?报关员虽然属于外贸行业的一个职位,但是它所针对的部门(海关、商检)都是将国语的嘛,没见哪个海关全英语办公的对吧。除非你还负责对外采购和联络,那么就要求外语水平必须良好。否则的话只需能够看懂有限的英文单据就足够了。这里必须提醒大家,进出口的单据绝大多数都是英文的,各位英语水平不好的朋友要做好心理准备。外语水平是必须的,但并不是应聘报关员这个工作最重要的!如果你要是英语过八级了来做报关的话,不是不可以,我个人认为就有点屈才。5.驾驶技术
报关企业分为自理报关和代理报关。在自理报关企业里面,一般工作人员的出行除了打车就是公司配备司机和车辆,通常不会自己开车外出。而在代理报关企业就不同了,因为工作需要,报关员经常要在海关、检验检疫局等多个部门之间奔波,它们之间的路程就需要有一定的交通工具。通常情况下一家代理报关企业会有多台车辆,也会有很多报关员。出于成本考虑,他们不会给每个报关员都配备一个司机的。所以,作为一个代理报关企业的报关员来讲,拥有一定的驾驶技术是必须的。现在的报关行面试不再问你有没有驾驶执照了,而是问你驾驶技术如何、都开过哪种车。
6、灵活的头脑,能够独立处理事情
单独外出办事,尤其是在政府部门,经常会碰到海关让你解释某些事情的情况,这个时候求助于别人是没用的,一定要学会自己独立处理事情,更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如何正确去解决。
在代理报关企业里面,客户是第一位的,没有客户就无法生存。有些报关员成天就是拿公司的单子去做重复的劳动,你工资不低才怪呢。要学会挖掘客户奉献给公司,这样公司才不会亏待你的,你的荷包也会成比例膨胀。傻干是不行的,多动脑子。
第四篇:经济学家需要具备的能力
经济学家需要具备的能力
转载中信出版社吴敬琏主编《比较》第一辑
如何培养最好的经济学研究人员?具有哪些标准和条件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经济学家?怎样才能在应用经济学或在经济学上作出贡献?这些问题似乎近来常常被提及。我以为,一个好的经济学家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三方面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是观察能力。很自然地,这是指经济学家要有能力在现实中观察出重大问题,规律性与决定性的问题。这包括现在正在发生的,也包括历史问题。人们是否能够发 现和解释历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是否有能力解释现在。如果没能力解释历史,往往也没能力解释现在。现实问题总是非常复杂的。从学术上来说,如何找出现实或 历史中最重要的问题,提出一个解释,这是很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学者与非学者是如何区分的?什么是经济学者心里特别重要的东西?我想区别他们的一个 标准,就是看他们心里有没有一个理论的基准(benchmark)。好的经济学家要能在观察现实的时候发现问题,寻找到疑问。也就是说有洞察力。好的社会 科学家一定要有能力找到问题。提出一个好的问题相当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所谓的问题,即是疑问。他所产生的疑问、看到的现象,有没有什么规律,能不能解 释。如果没有什么规律,那就谈不上是经济学问题;如果这个规律能够被已有的道理所解释,也谈不上是问题。观察到现象,且能发现里面有什么问题,这非常取决 于学者心里存在的理论基准。一个学者能抓到什么样的问题,就基本上决定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经济学家。重要的经济学家抓到的是重要的问题。有理论素养的经济 学家和非经济学家的差别,在于脑子里面有没有这个基准。
经济学教育中大量的内容是机械的,问题在于,怎么培养人的观察能力。这是教育中的重要问题。观察能力中,有一部分是可以培养的,有一部分是不能培养的。从 经济学教育的角度,我们现在只讨论可以培养的部分。要培养出观察能力,核心的东西是脑子里要有对经济学中基准的透彻理解。当一个好的学者对经济学理论中提 供的基准吃透了,这个基准就能帮助他判断什么地方是有疑问的,什么地方并不是疑问。为了讲得更通俗,可以比喻为结晶。基准就相当于一种结晶的基本结构。它 是反映现实的一种理想的、简化的结构。有这样一个结晶在脑子里,在观察现实的时候,就能依据它来判断什么问题是原有的基准解释得了的,什么是解释不了的。解释不了的问题,就可能成为是好的问题。这就是好的经济学家所要做的事情。
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例子是人们很熟悉的科斯定理,这是科斯暑期在美国打工时发现的。他观察到一个重要现象,认为经济学的理论不能解释。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念本 科的时候,学到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形成了他头脑中的基准。经济学告诉他,市场在理想竞争状态下是最有效率的。在理想竞争状态下,企业应该是无限小的,经济行为是由市场价格来协调的。可是,科斯观察到,在通用汽车公司,大量的交易不在市场上完成的,不靠市场价格机制来协调和运转,而是在企业内部协调的,是上下级调动的关系。什么是企业的边界?是什么决定了什么应当在市场上交易,什么不能在市场上?当时学到的经济学不可能给他好的结论。科斯虽然只是本科 生,但他脑子里有这样一个经济学理论的结晶,这就是相当于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理论”里的厂商理论的基准。没有这个基准,就没有后来的发展。头脑里没 有好的基准,就很难发现问题。头脑里有好的基准对观察能力很重要。
一个好的基准一定是抽象的、简单的。所以,当我们讨论经济学的限制和经济学的指导能力时,绝不应该只由于某个理论有“不符合实际”的什么假设,就断言它是不真实的,不适用的。实际上,往往正因为好的理论做了好的重要的假设,才给了我们重要的分析力量。
二是分析能力。分析能力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是理论的——其中包括数学类型的分析能力 1 和使用自然语言的分析能力。二是实证的——其中包括案例(收集材料)分析和数学统计分析。经济学大部分使用数学统计类型分析工具,虽然用非数学工具分析并非不可。为什么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总趋势是用数学工具呢?其原因是,当 人们不用数学工具时,推理、分析的能力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有当问题相对简单,或者人有用自然语言进行分析的天才时,才有可能不用数学进行分析。当然并不 一定数学的分析永远是最高超的。科斯数学上一窍不通,高中数学考不过。但他有超凡的能力使用自然语言进行分析。为什么今天的经济学主要使用数学分析能力,那是因为语言的能力非常难以具备,使得只有少数天才方能达到深入。科斯是天才,马克思亦然。这样的人,不使用数学工具,用哲学性方法思索还能把问题想透。但是,只有天才而且碰到的问题相对简单,才有可能不用数学工具。如果要求学生都有科斯这样的分析能力,可能一千个学生最多只能出一个经济学家。
在讨论到经济学家的培养的问题时,运用数学工具的分析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如果是实证工作,除收集数据、案例之外,往往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数据处理,所以要有 数学能力。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经济学需要有数学的帮助,需要进行微观、宏观、数理、计量等一系列基本训练,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的手段。这些是当今成为经 济学家的基本条件。但是,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要两者并重,必须要强调观察能力,而不能只强调数学,两者是互补的。
三是创造能力。将创造能力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中独立分离开并没有很好的道理,我这样表述只是为了更强调创造力。前两者都要创造力,之所以要分开,是想强 调创造力的重要性,是因为只有具有创造能力,才能成为好的经济学家。创造力指有创造性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的分析能力。创造性的观察力是提出疑问,找到现有 经济学中不能解释的主要规律。首先,有没有创造能力去进行观察,能否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发现基本的挑战。其次,是有没有能力创造性地进行分析,要有能力处 理现有的分析工具没能处理的问题。德布鲁和纳什其实是数学家,对经济问题并不十分熟悉,但对经济学有非常重要的贡献。经济学毕竟是一个巨大的学科,有众多 的分工。他们二人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分析上,帮助经济学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分析工具,有创造能力的经济学家可以运用他们的分析工具,从而帮助他们进一步推动 经济学的发展。
总的来说,创造能力是最难培养的,因为这往往是不能训练的。可以训练的一般是规则的、机械的。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学中大量的训练是数学性的,以及应用数学解 决问题。数学可以训练,但创造力是没有系统的方法可教绶的。一般来说,创造力不能训练,只能培养。而培养大部分靠着环境熏陶,没有机械的办法。
经济学的不同教学方法
经济学教育如何培养和训练观察、分析和创造三方面能力,不同西方国家的重要学校和教育制度的安排是不同的。为把问题看清楚,帮助理解,先看两个极端。
一端是传统的英国教育,是精英教育的代表,以牛津和剑桥为代表。美国的教育制度是从中衍生出来的,哈佛的制度起源于剑桥,耶鲁也是仿剑桥。牛津和剑桥好几 百年的历史,其教育特点是培养天才。培养方法是师傅带徒弟,很多人中偶尔会有天才产生。由于天才是不可训练的,而英国传统制度是培养天才,所以不侧重训 练,而侧重创造一个环境,让天才脱颖而出。这个制度强调的是识别和创造天才的环境。英国的传统是一种宽松和充满闲情逸致的学术环境,每天有不同学科的学者 共同喝茶的时间,喝酒的时间。识别的方式不是考试,而是看人有没有能力和别人辩论,表达出新意。谁来评判?委员会。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例如,牛 顿出名之前,当时物理还不是科学,而是属于哲学。在哲学的范畴内,他很难说服年资者。当时,在剑桥三一学院中,他很难说服年资者关于他通过光学实验而得到 的对光的认识。他们用古希腊的哲学与之辩论,从哲学上对光学的认识驳回牛顿的实验结果。但是实验的结果怎能用哲学驳回呢?当时学者们没有科学的头脑。不懂 得科学 2 最终的标准是实验,不是古希腊传统的辩论!虽然微积分是牛顿发明的,是牛顿的重要贡献,但那基本是从他的直觉中产生的,而不是从数学推导出来的(是 莱布尼兹推导出来的)。这些重要的贡献跟英国的制度有关系,跟他们培养观察能力,把握事情的基本规律的能力有关。在这之下是导师制,没有系统课程,不强调 训练。优点是,因为特别强调环境,所以特别能识别天才,也产生了许多天才,如牛顿、凯恩斯同是出自剑桥。历史上,英国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对人类都有极 其重要的贡献。原因与此传统密切相关。缺点是,学生的质量很不稳定,学生好坏之间的差别很大,天才在此制度下可以快速成长,但由于大部分人不是天才,没有 训练,水平就会很差,天才与非天才之间会有巨大差距,很多毕业生素质并不好。
另一端是法国的教育方式,强调系统训练,拿破仑时期推广到全法国甚至全欧大陆。拿破仑本人是炮兵学校毕业的,是个很不错的应用数学家,可以根据具体的地点 和环境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炮弹的弹道曲线和距离等等。他很崇拜数学能力,仗打到哪里,就在那里建起理工大学,也就是polytechnic。所以,和英国 传统制度比较,法国不是寻找天才。它并非不要天才,而是寻找的方式完全不同,法国式的polytechnic也是培养精英的制度。其数学训练非常强,给学 生进行非常大规模的数学训练,用很严格的考试淘汰的办法来寻找最强者。强调训练,可以产生大批训练有素的人,这一批人都有很强的技术能力。由这些人中产生 一些人做经济学。但这种训练方法使得人们比较缺少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可以有技术上的创造力,但与技术无关的创造力会有所欠缺。同任何科学相似,经济学的发 展上很重要的是学者的直觉,而法国式的教育方式往往会缺少直觉。而且在技术上缺乏能力的天才,可能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培养体系。比如科斯,在法国式的教育制 度下,可能第一轮就被淘汰掉,不能生存。到底是淘汰制还是训练过程扼杀天才呢?更大的可能是过早地被淘汰的方式。
当今学术上占优势的制度是美国顶尖学校经济系及个别欧洲的经济系的教育制度,它介于两种极端之间——一方面侧重系统的数学、理论、方法论的训练,但也不单 纯靠考试;同时也提供一系列的环境,刺激学生发展观察能力、创造力和批评能力——观察力包括了非常关键的批评能力。批评,这里并不是指负面的意思,是正面 的意思。比如,发展任何一个新的东西,要到处开研讨会演讲,目的——或者说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鼓吹自己的新观点、新东西。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寻找 批评。最好的演讲的地方,最值得做的地方,是在那里能找到最好的批评的地方。如果无人能批评,那么从做研究的角度来说,演讲往往就不是最成功的,不是最有 效率的。学术界中,别人对自己有否帮助,也取决于他或她能不能提出好的批评。这是西方学术界的传统,与中国的历史传统不太一样。批评能力也是观察能力,观 察到什么东西是有疑问的,不能自圆其说的。欧美最好的学术机构强调系统训练,同时也提供环境刺激。
所以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英美体制下产生的经济学家,和法国体制下产生的经济学家,一方有想象力,另一方有技术能力。眼下在世界上占优势的、最流行的 培养经济学家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美国的经济系,个别的在欧洲的经济系。他们把两种极端组合在一起,对研究生系统进行数学、统计学、微观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 学理论、计量经济学理论的训练,以及实证,加上历史和现实经济政策,混合训练。然后,创造环境——用各种各样的研讨会来刺激学生,增加其观察能力和想象 力。
中国经济学教育——“眼高手低”
对我国的教学怎么培养研究生,我滥用一个词来概要——“眼高手低”。眼高,即目标和眼界要高,盯住世界上最好的学校,要培养出最好的经济学家,能找到最重要的经济学问题,发现最重要的挑战,鼓励我们的研究生能独立观察,有 批判和创造的能力,要发现天才。3 手低,就是说要从做得到的事情做起,尤其是培养学生。什么是做得到的?需要认真讨论。简单地说,中国现有的高考制度严格筛 选出来的学生是非常棒的,高等院校,尤其是国内最强的,比如北大、南开、复旦、清华等等,最好的学校里的学生的背景和接受的训练可能很接近法国制度。学习法国的训练方式实际上是有好处的,比较容易做到。这就相当于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渐进式的,这一步应该可以做到,至少可以训练。给定中国特点之下的另一条件: 经济学仍很落伍,怎么赶超、培养?中国经济学教育应该更侧重严格的数理训练,培养出一支整齐的队伍。所有的条件相加,目前阶段最容易做的是偏向法国式的强 调训练,特别是数学和统计学。因为中国这方面有足够好的数学家和统计学家。当然,我们眼还高,不应限于这些,还要把目标放在培养出有观察能力的经济学家 上。
经济学的五个“不相关性”理论基准
我把经济学中关于制度的最重要内容概要为五个关于“不相关性”的理论基准。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因此不一定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同意我的全部说法。但是我表达的精神是很多经济学家们广泛共有的。
如前所述,成为一个经济学家具有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的核心条件(必要)是要非常清楚地把握经济学的理论基准。经济学最重要的关于制度的内容有 如下五个基准:1,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模型。2,莫迪格里亚尼-米勒定理(MM定理)。3,科斯定理。4,卢卡斯关于货币中性的理论。5,贝克尔-施 蒂格勒关于最优阻吓司法制度的理论(这是我的见解,我认为这是一个认识司法制度的理论基准)。把这五个基准弄懂之后,经济学的精华大体就把握住了。这五个 基准的共同点是“不相关性”(irrelevant),即每一个都是关于某种制度的不相关性。当然,把经济学概述成五个不相关性的基准是我个人的见解。
第一个理论基准,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模型。这个理论意味着经济体制同经济效益不相关。这个理论讨论市场经济时有非常重要的基本条件:一是市场完备;二 是不存在不对称信息。在以上条件下才有这个不相关性。这实际上已经远超出一般均衡自身的内容了。在经济学文献中,虽然阿罗和德布鲁自己并没有讨论过计划经 济,但文献中有在阿罗-德布鲁条件下分析计划经济的,结论是在阿罗-德布鲁条件下,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的结果是一样的。阿罗-德布鲁的两个基本社会福利定 理实际上已经包含这层含义。实际上,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的互相关系并不是一个单纯技术上的结果。它们说的是经济制度同效益不相关。即在阿罗-德布鲁的条 件下,帕累托最优的结果并不一定必需用市场经济,用别的体制也可以达到。为了证明,需要的技术条件,对于计划经济同对市场经济是相同的。阿罗-德布鲁一般 均衡模型是新古典经济学方法的典范,虽然这个定理的假定和现实并不正好是一回事,但它提供了一个基准,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认识。一个非常重要 的认识是:任何解释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的基本差别的理论一定要超出阿罗-德布鲁模型的范围。
第二个理论基准,莫迪格里亚尼-米勒(MM)定理。金融工具同效益不相关。公司不论用发债还是发股票的方式融资,从利润的角度来看其结果是一样的。MM定 理所设定的基本假定条件是——厂商与投资者间没有不对称信息;股息与资本所得都不征税;买卖证券是无成本的。MM定理为人们认识金融工具、金融体制提供了 理论基准。当金融工具同利润不相关时,金融体制同效益也就不相关。为了认识为什么现实中不同的金融工具收益不一样,以MM定理为指导,就要寻找现实中是什 么违反了这一定理的假定的条件。MM定理的重要性远超出了公司金融的范围。实际上,货币本身也是一种金融工具,因此它同时指导我们认识货币的功能。第三个理论基准,科斯定理是指导我们认识产权功能的理论基准。它的结论是:只要交易费用趋近于0,法定产权的最初分配方式同效率无关。科斯定理说,只要定 义好所有制,无论它是国有或非国有,谁拥有财产对效益并不相关。在现实中,产权的所有制是同效益有关的。科斯定理的力量在于,它指导我们寻找答案的路:什 么重要的现实因素违反了科斯定理的前提,使得产权与效益相关。
第四个理论基准,卢卡斯的货币中性理论。这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基准之一。货币中性从狭窄的角度看,意味着从长远来说货币政策同经济效益、经济增长无 关。从广义看,它意味着金融工具、金融体制同经济效益、经济增长不相关。这是理性预期模型中推导出的重要结论。实际上理性预期理论的假设同阿罗-德布鲁模 型是相似的,而阿罗-德布鲁模型中根本就没有货币。卢卡斯模型为理解货币及金融体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准。至今经济学家们在为理解货币与金融体制而努力奋 斗。有了这个理论基准,人们知道,货币的功能以及金融体制的功能一定在于现实中什么地方违反了卢卡斯模型的基本条件,寻找这个条件就是指导人们寻找理论突 破的道路。
第五个理论基准,贝克尔-施蒂格勒模型。BS模型指导我们认识司法制度。该模型的基本推断是:除法庭以外的执法体制同效率不相关。该理论的直接结论是,一 个好的司法体系只要有法庭执法就足够了,寻找其他执法方式没有意义。前提是法律要把什么是犯法定义清楚,把对犯法者的惩罚设计为最优。在这种最优的法律 下,假定所有人都是理性的,都懂得最优法律的惩罚,都会推理,所有的人在可能犯法前要计算,对犯法所得的预期的好处和可能的坏处互相比较。最优法律制定得 有最优的阻吓力,使犯法对所有人都是坏处大于好处,结果这个社会中人们就不犯法。只要制定的法律是最优的,法是由独立的法庭执行的,就不存在其他更好的方 式。也就是说,执法体制同执法的效率不相关。但是在现实中在法治最有传统的国家也同法院并行地同时有监管等其他执法形式。为了认识它们,我们要寻找哪些贝 克尔-施蒂格勒模型的基本条件在现实中被违反了,这就是基准的力量。
按照我的见解,经济学结晶的内容就是这五个基准。它们以“不相关”的形式提供了理论基准指导我们认识现实中最重要、最相关的社会、经济、法律制度。
不熟悉经济学的人们可能会对这五个理论基准产生两种极端误解:第一,误认为理论可以为现实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但是,事实上这些关于不相关的理论并不能提供现成答案。所有这些理论中说的不相关的东西在现实中都是特别相关的,甚至是最相关的。理论的作用是指导性的,理论不是提供现成答案的,简单照搬理论到实际,绝大多数情况都会失败。第二,认为经济学理论完全不现实,或认为理论是依赖假定的,而那些假定根本就是不现实的。实际上,好的假设是理论分析的力量所在,不是弱点。因为靠发展了这些理论基准才能帮助我们判定在碰到问题时从什么地方入手。比如看到经济体制问题时,阿罗-德布鲁模型告诉你经济体制不相关,它就帮助我们寻找在阿罗-德布鲁模型之外,是什么东西影响经济绩效,比如是否合同不完备,是否有不对称信息。为了研究为何所有制是相关的,我们要寻找是什么东西违反科斯定理的条件。这就是理论基准的力量,理论教给人们的主要就是这个。观察能力中,能够训练的部分主要就在于理论基准,有了“基准”,就知道寻找问题的方向,这就是理论的帮助。
经济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人们普遍关注经济学在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经济学的普遍性和中国经济的特殊性的关系。这里面有两个极端的看法都是不利的。一个极端是完全忽略中国的特殊 性,认为经济学是普遍适用,可以到处照搬。这是对经济学的误解。经济学寻找的是普遍规律。作为理论,一定是抽象的,“抽象”意味着理论必须要离开许许多多 经济现象的细节。一个普遍的道理 5 只是给人们提供想问题的方式和思路。所以经济学是为重大问题提供线索,而无法对所有具体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另一极端是认为中国是特殊的,所以经济学没有办法应用于中国的特殊情况。但如上所述,经济学提供的是思路,尤其是提供理论基准,用基准帮助分析。
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什么样的工作是好的工作?大体上有两大重要标准,如果是政策性工作,那么标准是对政策是否有帮助。学术标准则是有无能力解释有疑问的规律性现象。从学术上讲,标准是在解释中国的现象时,能否给经济学自身带来什么贡献。好的经济学研究,不仅限于研究中国的事情,而是要通过解释中国事情,帮助世界上的经济学家理解新的东西。这是对经济学的贡献。换言之,通过解决特殊的问题,找到普遍解,这是很高的标准。中国是特殊现象,要在这里找到普遍内容,上升到经济学,反过来发展经济学。这是很重要的。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另一个问题是跨学科的研究。例如,经济学与法学。经济学与法学看上去可以是根本不同的学科。但在实际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上,两者从来就不是分立的。比如在经济学中,古典经济学只讨论市场怎么运行得好,完备的竞争,从来不讨论完备竞争背后的社会条件是什么。什么是社会条件呢?所有的合同都能执行,所有分配好的产权都能被保护。古典经济学根本不用担心这些事,因为假定已经有人在干这些事。这是古典经济学能使经济学和其他学科分开的重要假设(条件)。当面对经济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或转轨经济时,从一种经济体制向另外一种体制转变,忽略市场以外的因素,当没有这些条件时,古典经济学所提供的结论都变了。再比如说法学,为了定义清楚,往往把经济问题定义出去,假定经济上的东西都能自我运转完美,收窄讨论的范围,只关注法学。每个人都假定对方是完美的。什么样的制度能够运转,一定要别人的条件满足,这是经济学与法学通常分开的历史情况。现在产生了新的学科:法和经济学,帮助两者合在一起。
经济学有好多领域,由此产生了专门化和经济问题的整体性的矛盾。现代经济学专门化趋势的发达,同进入经济学的人数增多是相关的。人越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分工。这个专门化对学科的发展往往是有好处的。但同时人们必须认识到这里有代价。代价在于本来领域的专门化只是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是人为的划分。现实世界不是这样人为分开的。许多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原本是不便分开的。于是专门化可以带来很不好的后果。例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分开,但现实不是按照宏观和微观分开的。最典型的例子是货币制度,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功能又导致怎么去选择金融制度。在经济学的分工里,讨论货币的叫做宏观,但制度是属于微观的。那么到底金融制度是属于宏观还是微观呢?如果一个学者的领域很窄,所有的人都很窄,所谓微观的只知微观,宏观只知宏观,那么没人能弄懂货币和金融制 度。这实际上真有讽刺意味。事实上至今经济学家对货币的功能是什么仍不能有好的理解。经济学家至今还在寻找货币功能和它之所以存在的道理。由此自然可以想 象,如果对什么是货币都没有好的理解,什么是好的货币政策呢?什么是好的金融体系呢?传统上货币被理解为交换媒介,记帐的媒介,这是古老的解释。但这样古 老的理解,古老的货币和今天的货币就没有差别了。任何对货币的好的理解要能解释今币和古币的重要的区别。从今天看,货币的重要、核心的功能是在整个经济里 帮助解决“广义流动资金”(liquidity)的问题,这是一个决定现代经济能否正常运转的基本要素。由此才导致对货币政策的理解。货币政策是试图调整 货币供给来影响整个经济中的liquidity。如果对货币的功能不清楚,怎么能通过中央银行调节经济中的liquidity呢?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才能把 货币供给的变化传递到经济中去?这些至今是经济学中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大量的宏观经济学家把什么是货币这个问题跳过,假装不知,或者从来不知。但最好的宏 观经济学家都知道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 6 这个问题要去理解,是不可能用微观、宏观分开的专家做到的。给学生教学时,分开各个领域的好处是可以帮助训练。但 帮助面对观察、分析重大经济问题时,这个界限经常要打破,包括做研究工作。研究工作是否定义在一个专门领域里,要看什么性质的工作。究竟是领域内的贡献,还是对整个经济学有基本影响的重大贡献。如果是领域内的贡献,可以遵守界定好的领域,但如果是对整个经济学有基本影响的,界限就要打破。
理解比较经济制度的重要性
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如何理解比较经济制度是理解经济学特别重要的方面。当人们谈到比较经济制度的时候,往往以为这个领域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中央 计划经济制度的比较,缺少对制度的总体的了解。然后,与之相联的就是如何去改革计划经济。所谓的休克疗法,正是由这种对经济制度无知而产生的。当我们讨论 中国的经济改革时,有人说,因为经济学中有很强的假设,经济学是否适用于中国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可将此问题反回去看看美国。经济学家最多是在美国,只要反回去看看经济学在美国的情况,可以帮我们更好地了解经济学和经济制度的关系是怎么一回事。最近刚发生的重大的安然事件。经济学家在什么程度上可以帮助 我们理解安然事件。我最近刚参加一个法学家和经济学家联合的会议,议题之一就是安然的情况。会议讨论到公司治理结构。经济学提供了许多东西帮助我们理解公司治理结构,其实已经提出了非常好的分析思路,但直接套用,距离还是很远的。安然事件表明,简单套用经济学理论解释美国的经济是行不通的,即使讨论美国的企业亦然。所以很难简单地说,经济学是否适合中国,是否因为有经济学中的假设,经济学不适合中国。实际上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提供的是思想方法,分析方法,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如果人们不去分析问题,把教科书上的经济学搬来做为政策,就糟了。休克疗法就是典型。只要看看休克疗法的提倡者是什么背景就知道了。他们过去从来没有研究过比较经济制度,没有研究过中央计划经济,根本不知道中央计划经济是怎么回事,只是从教科书里搬来了经济学结论。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是经济学本身造成的。在任何一门学科里,如果只去照搬结论,一定搞得乱七八糟。比如说物理学,是最成功的科学,但将之简单地搬到现实工程中,一定也搞得乱七八糟。因为任何一个工程问题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物理学为工程科学提供了基本分析方法,但并不提供现成答案。
无论公司治理结构,还是中国经济改革,每一个特定的问题,都有一些重要的特殊因素需要讨论。当经济学家面对特殊问题时,往往没有现成的结论可以从经济学中照搬的。有无经济学头脑,关键在于有无能力去面对问题进行分析。而观察和分析,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了解制度是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从中去寻找什么样的假设是合适的,用什么办法去分析它。理解比较经济制度是帮助我们观察、分析问题的重要方面。
第五篇:党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是:
(1)必须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其他阶级出身的人,要成为共产党员,就必须放弃原来的阶级立场,自觉地站到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来,确立无产阶级世业奋斗终身,永不动摇。并且要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觉悟,落实到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上。
(2)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牢固树立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尽最大努力为人民谋利益,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3)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对党员的具体要求,即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和享有的八项权利,这是对党员基本要求的具体化。只有处觉坚持党员的上述要求,才具备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