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第十章和十一章总结
第十章
1、先进文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
时代进步的潮流文化。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2、为什么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四有”之间的关系:
(1)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
(2)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思想的体现;
(3)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4)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
5、培育“四有”公民的必要性: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2)培育四有公民,提供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3)培育四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理论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本国又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统一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成果中概括和提炼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8、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9、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0、“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各个方面,体
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
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1、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不仅要靠广泛的宣传,还要靠各方面的努力。
(2)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体制机制的要求,建立和完
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评价、奖惩和监督机制,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
12、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
容和中心环节。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3)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原有的一些道德规范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
要,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从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
13、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
(2)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3)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4)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14、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总的来说,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
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抓经营性
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
(3)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4)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原则;
加强组织领导,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阶段,分步骤的推进。
(5)发挥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十一章
1、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是什么?
(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国家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是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3、和谐社会:一般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社会。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哪几方面?
(1)必须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2)必须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3)必须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理论意义?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
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6、构建社会主义社会重要的实践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
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促进社会和谐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利于
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社会和谐是应对来自外来挑战的重要条件,实现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
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7、推进社会和谐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6)必须坚持党领导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8、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二篇:毛概十一章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毛概十一章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正确的方法妥善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3、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不和谐因素并正确解决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一系列人民内部矛盾与其他社会矛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 教学时间:4学时 教学内容:
今天我们开始讲概论课的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这一章的内容,属于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最新的理论成果之一,也属于我们党根据十六大以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的特征提出的新的战略构想,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四位一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概论课增加的一个新的内容。这一讲我们主要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来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底是如何提出来的?也就是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到底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我们要弄清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的内涵,要理解和把握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第三个问题,我们要讲清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也就是要讲,如何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下面我们想先讲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来,建设一种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社会的理想,也是包括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的理想,所以从历史上来看,我们很早就有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所以我们首先来介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虽然“和谐社会”这个概念是现在才提出的,但也并非是脑子中突然产生的“火花”,而是有着悠久深厚的思想渊源。
第一、中外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
“和”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外和顺等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概念。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调谐”、“天人合一”;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崇尚“合群济众”;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和睦相处”;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如孔子的“和而不同”;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小康”、“大同”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但是在存在私有制、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这些设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不光是中国古代有有关社会和谐的一些思想,在西方也有有关社会和谐的一些理想。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提出“和谐最美”,柏拉图曾提出“公正即和谐”,赫拉克利特提出“对立和谐观”等。自近代以来,有不少学者也先后提出过一些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蕴涵着许多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一些西方国家还是提出和实施了加强
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政策。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严重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会和谐。
这是早期人们对于社会和谐方面的一些探索。下面我们看一下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设想。
16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详尽地描绘了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大同世界。这个世界既是一个官民平等、互尊互爱、亲密无间、共享幸福的民主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高度重视法律的国家,还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
18世纪,法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于1755年发表的《自然法典》,是为未来理想社会所制定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共产主义法典草案。在这部法典里,他规定了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科学教育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准则,描绘了一幅合乎“自然意图”的法制蓝图。
19世纪初期法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昂利?圣西门幻想建立的理性和永恒正义的“实业制度”王国叫做“实业制度”。按照他的说法,实业制度是使一切人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和保证社会得到最大安宁的制度,是一种最平等的制度,是各种实业和科学艺术充分发展,人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都能享受到最大幸福的制度。在他看来,全世界的未来就是实业制度,那时候再也没有人剥削人,而且还是一个必须诚信友爱的开发供他们支配的一个世界。在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十九世纪初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沙利.傅里叶,他认为,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然在自然体系里,存在着和谐的秩序,那么在社会体系里也同样有着和谐的秩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彻底地消除资本主义的残酷和不公。构建工业与农业、家务与教育、生产与消费的联合体,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来实现社会各阶级的融合,用和谐制度来代替不合理不公正的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
英国杰出的空想共产主义实践家罗伯特?欧文提出了一个改造资本主义、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方案。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了被称为“新和谐”公社示范性试验,尽管欧文“新和谐”公社对抱有极大的热情,但是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很快淹没了这个孤岛,公社最后不能不以失败而告终。
19世纪30年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和英、美两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德国也开始产生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的著名创始人和代表就是威廉*魏特林。1842年,魏特林撰写了《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在这本书中,魏特林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空想共产主义理论,并把资本主义称为“病态社会”,把社会主义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他在谈他所向往的理想社会的时候说,全体的和谐以及在全体和谐中的每一个人的最大可能的自由,这就是我们所要努力完成的任务,这就是我所要在这个制度里所要清楚阐明的理想。
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本质,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的途径,结果他们关于和谐社会的一些理想,关于未来社会一些美好的设想,只能够陷入空想,但是这一些思想对后来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成的社会社会主义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和谐社会的设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未来得社会将是在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消灭了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在这样一个社会里面,消灭了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人民的精神境界极大地提高,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而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就要形成和谐的关系。
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之中,也就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提出过一系列重要的思想。他曾经明确地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广泛地推行和真正地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的劳动者都过上美好和幸福的生活。他也曾经提出,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大力地帮助农民,要消除城乡的对立。他也曾经讲,必须把国民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三篇:毛概第十一章小结
第十一章小结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总体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理论意义:
A、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B、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C、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在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思想的同时,党中央还提出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我们在实践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这六条重要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谁建、靠谁建、怎样建的问题,指明了我们应当遵照什么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什么原则统筹全局、根据什么要求推进发展、运用什么方式保证和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四篇:毛概第十一章练习题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在()
A.2002年十六大 B.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 C.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 D.2005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 2.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上,中共十六大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而提出的相关口号是()
A.经济更加发展 B.民主更加健全 C.科教更加进步 D.社会更加和谐 3.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A.具体内容 B.方针政策 C.指导思想 D.行动纲领
4.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过《全世界和谐》一文,最早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提出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的具体设想是()
A.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 B.自由人联合体
C.重建个人所有制 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中突出强调的是()A.经济基础 B.政治基础 C.阶级基础 D.社会基础
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基本要求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8、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纳入()A.经济建设的内容 B.政治建设的内容 C.文化建设的内容 D.社会建设的内容
9、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实现科学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更好地坚持民主法制 D.推进改革开放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①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④劳动者创造了价值规律并利用价值规律为人类服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A.具体内容 B.方针政策 C.指导思想 D.行动纲领
二、多项选择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B.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C.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也是为了应对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趋势的无奈之举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主要是指()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B.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
C.在新世纪新阶段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D.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重要保证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其中主要是指()
A.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的政治法律保障 C.发展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D.和谐社会建设不断为以上“三个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4.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的内涵特征或基本思路中,社会公平正义极为重要,它是()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B.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义 D.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 5.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公平正义就是()
A.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 B.人民内部矛盾及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弱势群众的基本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与实现 6.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诚信友爱就是()A.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B.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C.全社会形成普遍的团结认同 D.人与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7.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充满活力就是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A.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C.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D.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8.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安定有序就是()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 B.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C.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D.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9.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命健康 D.生态良好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基本原则()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民主法治 C.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三、辨析题
1.稳定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四、简答题
1.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是什么?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4.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五、论述题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材料 1 新世纪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动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神可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 2006 年 10 月 18 日)
材料 2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审核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 2006 年 10 月 18 日)请回答:
(1)根据材料 1,分析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根据材料 2,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突出解决的重点是什么?(3)为解决材料 2 中反映的这些突出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2、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材料1 惠山区堰桥街道城塘村村民王涌明,因长年患重症失去劳动能力,去年全家5口人一年的收入只有1.5万元,虽略高于低保标准,但一家老小生活依然十分拮据。令老王暖心的是,今年3月,惠山区在无锡率先启动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程,3000元临时救助款如及时雨,为窘迫的家庭送来了甘露。暖心的,绝不仅仅王涌明一家。就业培训政府买单,百姓收入一路攀高,“五保”老人安享晚年,农民看病可以报销,公交线路四通八达„„这一年里,老百姓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了这样的幸福感受。《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综述》,新华网,2008年10月28日。材料2 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重庆市江津区的徐云贵老人,写下平生第一篇散文,歌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原来,老人2007年患脑溢血住院用去1.2万元,却拿到了1.075万元的报销款。2007年,全国2448个县(区、市)里有7.3亿像徐云贵一样的农村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86%,累计受益人次接近2亿。这种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党和政府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之一,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的热烈欢迎。
摘自:《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 材料3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摘自:《十七大政治报告》 材料4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B 5D 6C 7D 8D 9C 10A 11A 12D 13B 14A 15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D 4ABCD 5ABD 6AB 7ABCD 8ABCD 9ABD 10ABCD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和谐社会并不等于稳定社会。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社会,但稳定社会不一定是和谐社会。在历史上,有的稳定是以牺牲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
2.[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3.[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关系既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二者是统一的。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4.[答案要点] 此说法是不准确的.(1)和谐社会从根本上是要做到利益均衡,这毋庸置疑。由于分配不公、城乡及地区差距大、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在利益上不均衡的情况确实需要及时调节。但如果认为和谐社会仅仅是实现这个目标则是片面的。(2)和谐社会除了调节利益关系之外,也包括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只有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实现有序,整个社会体系都在制度个法律的轨道上运行,才符合和谐社会的主旨。(3)和谐社会还有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就是人与自然的。由于 dui 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导致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日益受到自然的威胁,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和谐社会必然要解决的。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第一,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2.[答案要点]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上述六条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3.[答案要点]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面健康水平;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4.[答案要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第二,经过新中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必要的物质保证;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是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
5.[答案要点]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有: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为完成上述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部署,提出了如下的主要举措:
①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②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③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④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⑤激发社会活力,增强社会团结和睦。⑥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3)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4)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5)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6)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7)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上述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8)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2.[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机统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的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20年,也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较近的阶段性目标,建设和谐社会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要努力坚持的目标。(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条件。(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建设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和提供一种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机制,这是达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
3.[答案要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就其理论意义而言,第一,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它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2)就其实践意义而言,第一,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第三,它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第四,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六、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①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存在各种挑战和风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经济等科技等方面还处于劣势。为了应付这些挑战和风险,我们必须加强国内的发展,通过和谐社会建设增强我们的竞争力,已在国际社会中站稳脚跟。②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任务,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凸现,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化解各方面的矛盾,调动人民的积极性,通过和谐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③ 从执政党来看,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党坚持立功为民、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通过和谐社会建设可以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党所承担的三大历史任务。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突出解决的重点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例如就业问题、上学问题、看病问题、住房问题、环境问题等。
(3)①针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应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② 针对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 |„„ 以及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发法制还不健全方面问题,应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③ 针对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等问题,应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④ 针对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性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应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而完善社会管理,保证社会安定有序。⑤ 针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应激发社会活力,增加社会团结和睦,对内增强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答案要点](1)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2)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
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正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使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公平与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首先,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为其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第五篇:毛概第十一章ppt文本[推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 十三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重申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同时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科学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
*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
1.这是我们抓好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党要带领人民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体社会共同建设。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