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5 13:2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连云港市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连云港市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篇:连云港市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连云港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开幕词

2014年6月14日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志、各位朋友:

筹备半年之久的连云港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今天正式开幕了。

这次公益论坛的举办,是在中共连云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关心、支持下才得以顺利举行的;连云区文化体育旅游局、连云区卫生局、连云区妇联、连云区关工委等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作为联合主办单位,是这次论坛得以如愿举办的组织保证;连云区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连云港市孝文化研究会义工团是这次论坛得以如期举办的重要支撑和依靠;连云港宝山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四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连云港千红石化仓储有限公司、连云区心理协会等单位的慷慨解囊、鼎力相助为论坛的成功举办了提供了物质保障。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和谢忱。

我们更应该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义工志愿者们,他们自出路费到港城来,他们带着善款到论坛来,他们捧着一颗热心到连云港来。他们以其美好的心灵、温情的举止、文雅的谈吐、周到的服务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道德风景线。你们把高尚的情操、大爱真情、辛勤汗水、风范善行播撒在港城的大地里,珍藏于港城人的记忆中,深 1

深印在连云港人的心坎上。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对来自祖国四面八方义工同志们最诚挚的感激之情。

我们尤其应当感激的是这次应邀来连讲课的老师,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无私奉献者。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表达对他们真诚的感激和崇高的敬意。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勤劳的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她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我们华夏儿女。王凤仪善人性命哲学思想,不仅可以促进人们身心、家庭、社会和谐,尤其是对治身心疾病,有其独特的功效。

天津“爱心之家”的创始人、王善人性病理疗的弘传者、悲智双运的大德老师——魏三利老师将于6月14日、15日两天在连云港开办公益讲坛,讲病释疑,点化迷津。作为一名从医20多年的医务工作者,魏大夫从自己的专业层面,更从宇宙人生的恢弘体系中,心悦臣服地接受了王凤仪老善人的学说,并发心弘传,为人类解除身体和心灵的病苦,得到真正的健康和圆满的快乐,让老善人的智慧普济所有的人。

伟大的中华民族、古老的中国,有着5000年悠久的文明史,使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由于种种原因,却又一股逆潮流而动的暗流在危害社会,破坏着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造成了一些人的思想混乱、理想丧失、金钱至上、道德败坏、践踏人伦、价值观扭曲。这已

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把以德治国定为一项治国安邦的大政方针。十八大从三个层面概括了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三个层面,无一不是渊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而又与时俱进在传统的基础上赋予时代的新内涵。而论坛的老师们的讲课阐析的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义,传递的都是党和国家治国安邦大政方针的要旨,弘扬的都是伦理大义、人间至爱,世之真情、善行高德。他动情的讲解扣人心弦、震撼心灵、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同志们,举办这次公益论坛十分不易,请专家老师更加不易。我们要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为了我们国家的富强、为了我们民族的振兴、为了我们港城的崛起、为了你的事业成功、为了你的子女成才、为了你的家庭幸福,我希望大家,下定决心,排除一切干扰,一课不缺,一天不少,稳稳当当坐两天,聚精会神听两天,如饥似渴学两天。提高认识、净化心灵、促进和谐、身修家齐、国强民富、共享盛世太平。

习近平同志来连云港视察时,对我市寄予“后发先至”的殷切期望。让我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借这次论坛的东风,从老师的讲解中吸取政治营养和精神力量,凝神聚力,团结奋进,为圆连云港人的大港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博大精深的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辅育下,一个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勾划的东方大港,一定会屹立于黄海之滨;一个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的中华民族,一定会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祝大论坛圆满成功。

第二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由“提笔忘字”谈汉字传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痴迷于键盘鼠标,丢掉了笔杆子,逐渐形成了提笔忘字的尴尬局面。这也是诸如《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取得高收视率的根本原因。汉字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文明和智慧,不论是方正的楷书、隽秀的小篆,还是遒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内涵,即便是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汉字正是在国人的提笔书写中得以传承,文明正是在方方正正中得以张扬,在那一笔一划中流淌着老祖先的文化血液。在过于追求高效便捷的时候剥夺了人们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静心思索的机会,文化与文明的传承的断层问题,才是我们真正要迫切关注的。

2、中国式圣诞节背后的思考。12月24、25日是西方平安夜、圣诞节。不难预期,在中国各大城市,以青年为主体的集体狂欢又将上演。一些城市也提前发布出行安全提示,不少学校也禁止学生参与狂欢。对西方人来说,圣诞节意味着宗教、历史与传统。他们的圣诞夜和我国的大年夜一样,是合家团聚的时候。不过,中国的圣诞节,广场喧嚣、情人约会、K歌喝酒、逛街购物血拼、商家炒作,成为经典主题。面对这种传统节日受冷落、西洋节日受热捧的现象,一些学者忧心忡忡,甚至贴上西方文化渗透或国人数典忘祖的标签,对其口诛笔伐。日前,湖南岳阳籍作家张一一就发表《强烈呼吁把“圣诞节”赶出中国》文章,称当代年轻人不应盲目地跟风随俗、崇洋媚外,而应当自尊自爱、充分重视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个人认为,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无可厚非,但如果对洋节“赶尽杀绝”亦大可不必,还是应该取其糟粕、学其精华。对于圣诞节这个“洋和尚”,现今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无非就是“狂欢”,没有思想内涵,而只是学到了怎么娱乐,是一个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的改良版。年轻人把此当作交往聚会的好理由,商家把此当作牟利营销的新平台,两者一拍即合,引爆“圣诞狂热”。不仅如此,面对商家愈来愈火爆的圣诞促销,面对年轻人愈加青睐的圣诞情节,我们需要的不是压制而是引导。一方面,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振文化自信,过好自己的“中国节”;另一方面,也要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洋节,引导年轻人购物有度、狂欢有度,更多的是学习,圣诞节的宗教、历史与传统意义,合家团聚。让自己在中式圣诞节里“玩”出自己的特色和风采。

3、余秋雨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文明。

【媒体评语】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他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首部散文集《文化苦旅》依仗着作者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腾讯娱乐评)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从收受深圳豪华别墅事件、“首富”事件、青歌赛是非、“故居门”、“大师”事件、“含泪”事件、“私通”事件到“捐款门”,余秋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一直处于舆论的漩涡。(新华网评)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终贯彻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一个民族的历史,是这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是这个民族的民族特性中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纠结而成的“沉淀物”。(人民网评)

4、静坐寒窗苦守,动辄行者无疆。他是长江边的艄公,溯流而上行一段苦旅;他上高山下的愚叟,舞起双臂铲除文化的劣根;他是高明的外科医生,剜除传统中的千年病灶。九万六千平方公里,满满的是他探求文化根源的脚印。游历欧洲十国,不变的是他永无止境的文化反思。千万里溯源之路,十余载文化苦旅。秦汉烽烟、魏晋霜雪,在他的笔下再生;唐诗平仄,宋词韵律,在他的手里跳动。静看历史千层浪,最是智慧余秋雨。“不临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他一直在行走,走遍中国,又走向海外。为深刻理解中华文化,他追根溯源;为全面剖析传统思想,他游历世界。他结束了中华文化盲目自信的历史,他为国人打开了真正的开放之门。

5、【作文运用】

我眼中的余秋雨——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这种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哪些代价是正面的,哪些是负面的?过去的避免能否担保今后?——余秋雨余秋雨对中国文化是爱的,甚至这“爱”前的形容词是我所不敢贸然添加的。他总是用内疚的口吻细细地来诠释自己的爱,小心翼翼地流露自己的恨。他对文化的重现表现出欣喜若狂的态度,他对文化的沉寂表达过沉重的悲伤。我们不得不钦佩他的“外人”的立场。因为对事对人的评价,置身其中又能自拔者是少之又少的,而他就是其中一个。他的文间有一股很大的气撑着,读过之后,才发现一个人要做出这样的工作是何等艰辛。它让你感到自己仿佛一个跳出三界跃出五行之人,再回过头来看凡事,一目了然,没有任何的模糊,清晰透明,让人沉醉之中又保持着一份独特的清醒,以辨是非。他又会以一种善良的心态告诉人们,自己剥光显露的思想,像久酿的麦酒,有着浓浓的无穷回味。

《文化苦旅》是他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虔诚而矜持,它也是所有文人和文化考究人思想的一种文字凝聚。《道士塔》中:我好恨!足以让所有读者为之振奋而随之呐喊呼应。郁达夫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命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换言之:没有灿烂文化相伴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愚昧的生命之群,有了灿烂文化相伴而不知研究、珍惜、保护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有了余秋雨对文化孜孜不倦地爱,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不是愚昧的生物之群,也不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千年一叹》是他的又一部力作。就像他在自序中说的那样: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他把生死置于身外,同凤凰电视台的主持人及工作人员远涉伊拉克、伊朗、希腊等十多个国家之后,沉重的心伴着沉重的笔出炉了这部沉甸甸的文集,有血有泪。里面有面临死亡所发出的挑衅,这还不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因为它的真正价值已经超出了我们生命的价值,他觉得值得。他没有退缩,更没有后悔,亦没有任何怨言。他用动情的笔触勾勒出许许多多幅名画家都无法描绘的画面,他用宽广的胸怀包容别人因妒忌而对他的攻击。做完这一切之后,他的心情是如波涛般澎湃的,但是,他累了。在文坛上,他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但是,从他今天对文坛的影响来说,他胜利了。虽然,谩骂声甚至咒骂声不绝于耳,但是,我始终相信令人彻骨折服的人必定会引起争议的。我对余秋雨是爱的。爱他的大气,爱他的难以言表的沉稳,爱他留给国人的文化遗产的大仁。同时,我又感到很幸福,因为他给了我一个为文字作祭奠的理由。《借我一生》之后,他真的封笔了,而我也要收笔了,我要好好想想谁能借给他这样一生,又有谁借的起呢?

6、余秋雨

(二)“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行,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总是忘不了第一诗人屈原在浑浊天地之初呐喊而出的《天问》。文化,那是中华民族古老而不竭的智慧在广袤的中中华大地上吸日月之华,集博大精深,而后凝固成的精华。当它凝固并准备滴落的一瞬间,它希望砸中的是一个有担当,有思想的人,而这个人恰恰是他——-他是谁?他是长江边的艄公,他是溯流而上人类文化的旅者。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人类文明曾经辉煌的故地。道士塔,莫高窟,沙漠。所到之处,他奋笔疾书,无不欣喜的写道:“这里正是人类文明的奠基之处。”;他满怀向往,带着考究,以学者的姿态走遍欧洲大大小小的湿漉漉的街道,无限感慨的说:“这里有多少处曾是茫茫荒原!”尤其到达罗马,这座闻名遐迩的城市之都,他这样写道:“罗马的伟大,在于每一项建筑都有意气昂扬的姿态,每一种和谐都使时间和空间对视。”是的,欧洲十国,文化千载,都在和他对视,都在引发他对自己本土文化的深思。他是谁?为何千里而来,无限感慨而去? 他是谁?他是高明的外科医生,剜除千年传统文化的病瘤,他梳理中国文脉,为着文化的宏大构架不会崩塌。“最不符合逻辑的地方,一定藏着最深刻的逻辑。”他在《围啄的鸡群》中以“伽利略”遭文化小人围攻的现象,直刺心冷麻木的中国看客,径挖民族的劣根。“一个赤字方能继续探索艺术的意义。”带着沉重的命题,他走过众多的国家。路上风景一直在变,不变的诗他永无止境的,对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反思。故他自名为“文化苦旅”。他是谁?为何悄然而来。留下厚厚文字而去?他是谁?静坐寒窗苦写,动辄行者无疆。“君子不器”“君子中庸”他写了如此多的君子之道,警示那么多人放下心头包袱,做一个“有体温,有弹性,不极端,不作态的平常人。”而这恰恰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他是谁?一头挑着中国千年文化,一头挑着世界万年的文明的虔诚的行者。秦汉烽烟,魏晋霜雪,在他笔下再生;唐诗平仄,宋词韵律,在他手里跳动。他一直在行走,走遍中国,又走向海外。国人眼里的,满满的都是他探求文化的脚印!心有所系,他心里揣着的是中国千年文化的康健与延续!余秋雨!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当代文化的引领者!他用那份心有所系成就了自己的文风,让我们走近他,走进他的作品,接受文化的滋养。

7、低俗风尽吹,我们如何自洁?2014年10月15日,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了铜臭。这可说是给低俗文艺的当头棒喝。一个终日审丑的民族,注定是一个低俗的民族,经济物质再丰富,也仍是低能儿。而低俗文艺作品,的确在当下中国泛滥。低俗的东西一旦形成气候,就会反过来更剧烈地影响受众,让久居鲍鱼之肆而不问其臭;受众的审美能力下降,又会迫不及待地需求低俗的作品。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8、“贾玲‘恶搞’花木兰,低俗还是幽默?”素材多维解读2015年6月27日,喜剧演员贾玲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节目《木兰从军》小品中,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台,将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的傻大姐形象,因贪生怕死而不敢奔赴前线,被父亲骗去从军。节目播出后,立即引起不少网友和观众的不满。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随后发公开信,认为花木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节目中将她恶搞成贪婪自私的傻大姐形象,严重伤害了木兰家乡人民甚至全国人民的感情,严重违背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要求贾玲和剧组公开道歉。随后,就“贾玲该不该道歉”一事,网友掀起舆论狂潮,7月18日,贾玲发表《辜负大家,对不起!》的长篇微博致歉,表示“花木兰是受人尊敬的巾帼英雄”,显然拿她来演绎成一个喜剧作品是不合时宜的。”同时,节目组官方微博也发表声明,决定暂时停播当晚的《欢乐喜剧人》节目,待改进提升节目质量后再播出。值得玩味的是,“严重伤害了木兰家乡人民甚至全国人民感情”的贾玲,却在这之后得到了大部分网友的支持,他们甚至发起了“贾玲保卫战”,吐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小题大做”“借机炒作自己”,反对贾玲道歉。(多维解读)角度一: 恶搞有度,应抵制低俗恶搞。当前的综艺节目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构,这从商业角度来看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恶搞应该有个度,这个度是衡量娱乐化节目的标杆。是恶搞还是糟蹋,节目制作者要把握好这个度。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是民族存在的根本,一旦这种文化传承基因消失了,整个民族尊严就会受到威胁。角度二:以事实为基础,“上纲上线”要不得。一些网友发起“贾玲保卫战”,反对道歉,是因为文化艺术不能只发出一种声音,百花齐放就有些“不合时宜”,即使有时会“有违公德审美习惯”。而大部分网友持反对态度,恐怕就与木兰文化研究中心的所为有关了,让大家反感的,并非“花木兰能不能被恶搞”这件事,而是这种先乱扣帽子,后咄咄逼人的态度。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在一个人人可以发声的时代,这种态度所体现的狭隘、蛮霸和自大,与开放的网络环境格格不入。角度三:接受多元化,也是维护传统的一种方式。回顾中国历史,传统被破坏殆尽的时刻,恰好是个人经济、言论的权利空间消失殆尽的时刻。从这个意义上看,维护恶搞的权利,才是真正能够长久地维护传统的方法。而那些通过打压个人来维护传统的方式,往小了说,是寻找一种存在感,追求利益;往大了说,维护的是伪传统,会阻碍我们的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9、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美满:贵和尚美。贵和尚美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传统节日中常有流露,传统节日是人们期盼和谐思想的具体体现。如:通过团拜、探亲等仪式活动密切了与周围人的关系;通过节日化装的巡游、节日锣鼓的敲打、节日竞赛的开展,释放内心的情感、期望,加强村落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依赖和精神交流,从而使这里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安定。节日也调节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节日,一个民族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向其他民族展示自己的强大,弘扬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庆祝节日,能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10、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天人合一。中国传统节日根植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文明。几乎每个节日都是一个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而逐渐产生的。在节日的选择上体现了人顺应自然的理念,让民众依照自然节奏、适应气候周期的规律进行农业生产,而对节日的庆祝体现了人们祈盼农业生产的风调雨顺。这一点很好地阐释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另外,在节日中,人们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亲近。如:在春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清明踏青娱乐,端午节划船竞赛,中秋节仰望天空中的明月等等。这些节日活动都可以让人们亲近大自然,感觉到“天人合一”的氛围,使人们更加注重自身与大自然的和谐。

11、中国传统节日还具有协调人际、增强成员凝聚力的道德功能。传统节日中包含着各种礼仪、仪式,这些礼仪、仪式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约束。而这些约束又会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伦理道德的一部分。所有的人都要遵循此种伦理关系,遵守其内含的道德要求。

12、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公休假进行了较大调整。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大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同时还将春节放假日期提前至除夕。在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日日益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之时,国家从制度层面上确立了传统节日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的重要的现实价值需要我们从全方位的角度进行挖掘和开发。中国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中华民族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多彩的风俗习惯,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铸造“民族魂”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人们利用节日定期进行传统的表演与传统的教育,使传统在民众生活中得到延续和加强。传统有时隐藏在生活的背后、隐藏在人们的思想深处,人们要选择具体特殊的时间将它呈现出来。通过各种习俗活动,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自觉理解、接受传统,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要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传统节日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毋庸置疑,传统文化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沉淀,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洋溢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是我国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情感。另外,传统节日文化往往与特定的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成为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如清明节与爱国忠臣介子推,端午节与爱国诗人屈原等等。通过这些素材,有利于民族文化精神的普及、延续和发展,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民族心理认同和自豪感。传统节日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时机。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越是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应该是无声无息的,非教条的,潜移默化的。这样更容易让人们接受。所以我们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原则,讲求工作的方法和艺术③。如果我们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把思想信息寓于能给青少年带来快乐体验的活动之中,在节日文化中是渗透思想信念教育,就能有效地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采取空洞的说教而容易引起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局面,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青少年是一个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由于受各种思潮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青少年道德品质退化、理想信念淡化,所以抓住传统节日这一有利时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传统节日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亲情伦理教育。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家人的相互交流减少,父母与子女间的代沟以及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存在往往导致情感上的隔阂甚至家庭矛盾的出现。也有很多独生子女由于习惯父母的溺爱而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漠视父母的感情付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情伦理,重视家庭关系,传统节日生活中的人伦传统是其中的核心传统。在传统节日中,几乎每个节日都有回归家庭的主题。传统节日为家庭成员提供了周期性团聚和交流情感的的机会,家庭内部关系的和谐在节日习俗中得到特别的强调。因此,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让青少年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体验并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十分必要。传统节日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我们都知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人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和谐融洽的交往氛围有利于青少年提升道德水平,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节日正好提供了各种人际关系显露的平台。以传统节日为依托,通过节日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会关爱他人、了解社会,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以及社会上的各种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可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以我们又可以把传统节日作为青少年构建和谐关系的纽带。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

1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

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1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9、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20、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21、余秋雨在德国租房被拒的启示。余秋雨在写《追寻德国》那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解德国、体验生活。他找了一处出租房子,房东是一位德国老人,和蔼可亲。房子在五楼,楼道一尘不染,垃圾不用送到下面,放在门口就有清洁工定时取走。余秋雨感觉挺好,就想和老人签长期租房合约。老人笑了笑说;“不,年轻人,你还没有住,不会知道好坏,所以应该先签试住合约,有了切身体验,再定下一步是否长住。”余一听有道理,最后和老人签了5天的合约。第5天到了,余秋雨想和老人谈长租的时候,发生了一点意外,他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玻璃杯。他很紧张,可是当他打电话告诉老人的时候,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这个玻璃杯很便宜,明天我再拿来一个。”余秋雨很高兴,告诉老人想签长期合约。余秋雨随后把碎玻璃和其它垃圾扫入垃圾袋,放在了外面。过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之后,没等余秋雨说话,老人问;“那玻璃杯碎片呢?”余秋雨赶紧说:“我打扫完放在门外了。”老人一听连忙出去,打开垃圾袋看完之后,脸色阴沉地进了屋,对余秋雨说,不再租给他房子。余秋雨感觉不可思议,就问:“是不是因为我打碎你最喜爱的玻璃杯,惹你不高兴了?”老人摇了摇手说:“不是,是因为你心中没有别人”。老人拿了一支笔和一个垃圾袋,同时带上笤帚和镊子,来到外面,把余秋雨装好的垃圾倒出来,重新分类。老人挑得非常仔细,过了不久,把所有的玻璃碎片装入一个垃圾袋里,在上面用笔写上:“里面是玻璃碎片,危险!”然后把其它垃圾装入另一个垃圾袋里,写上“安全”。余秋雨在旁边看着,从头到尾除了敬佩,他不知道说什么。此后若干年,余秋雨不断提起这件往事,每次都是感叹连连,“我们心里有别人吗?”德国老人的行为,确实让人敬仰!中华民族素以和善著称。“上半夜为自己想、下半夜为别人想”,这是国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然而,在市场经济中,我们一些人这种思想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们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一切向钱看,“心中只有自己唯独没有他人。”对照德国老人,他们又是何等的逊色„„

22、弘一法师说得好:“临事先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人间势与福,有始多无终。”人在世时多做好事、宽以待人,遗爱人间,必为后人所怀念。有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被行人撞了几下。他看见有人提着灯笼走过来,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提着灯笼。”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僧人迷惑啦,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盲人回答:“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晚上打着灯笼出来。”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了别人啊!”盲人回答道:“不尽然,我为的也是自己。”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啊?”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小心撞倒了。”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撞到。因为我的灯笼会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到我了。”在一般人看来,盲人点灯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但智者却偏偏是那个点灯的“盲人”。在漆黑的夜点一盏灯,不仅是为照亮别人,也是为照亮自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助人者善自助。一事当前,做到“心中有别人”,是一种操守、一种品位、一种境界;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多么需要这种精神啊!

23、每有患急,先人后己。——陈寿《三国志·蜀志》

24、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王梵志《全唐诗补逸》

25、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26、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拉布

27、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28、如果你想快乐一小时,打个盹;如果你想快乐一天,去钓鱼;如果你想快乐一年,继承一笔财产;如果你想快乐一生,帮助别人。

29、当你学会了,尝试去教人;当你获得了,尝试去给予。30、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访记》

31、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32、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3、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34、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6、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8、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3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0、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4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4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3、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4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45、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48、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4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5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5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53、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5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55、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5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59、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6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6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6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63、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64、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6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6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7、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68、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69、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7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7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7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7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7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7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7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7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8、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79、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8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8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82、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8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8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85、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86、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87、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88、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8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9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91、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92、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9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94、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95、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96、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97、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9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99、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100、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101、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102、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103、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104、矢志爱国。爱国是中华民族最根深久远的传统美德。是否爱国是中国人道德体系中衡量一个人一生的最根本的标准。每个人的一生可能有很多缺点错误,但不能不爱国,不爱国就失去了做人的起码资格。爱国之心不仅体现在祖国困难当头之际,也不仅体现在血与火的征战中,而更多体现在祖国的发展建设中。作为高中生要培养爱国精神,树立报国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应该成为当代中学生发自内心的呐喊,有这一强大的动力,你就不会光是埋怨自己笨而学不懂;就不会只是恨自己基础差而学不好;也不会因自己聪明而浅尝辄止;更不会因自己稍有进步而骄傲自满。高中生只要有为祖国争光而拼博进取的报国之志,就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的潜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05、立志勤学。立志勤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历代受到共同推崇的美德。“志不强则智不达”、“业精于勤”、“凡事勤则成懒则败”、“勤能补拙”、“学问勤中来”、“业崇惟志、业广惟勤”等等古代名言都说明立志勤奋是一切成功的阶梯。正处在学习知识阶段的中学生,立志和勤学是相辅相成的。有远大的志向抱负,能为勤学苦读提供强大的动力;勤学苦读,能为实现自己远大志向抱负提供知识基础。失去志向抱负,学习的勤奋刻苦难以持久;离开勤奋学习,志向抱负只是美丽的泡影。今天勤奋苦读不必再像前人那样“囊萤照读”、“凿壁借光”,也用不着再像古人以蒲草为纸、画灰练字,但勤学立志的传统美德决不能丢。条件优越,但如果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很容易消蚀意志、流于懈怠。所以中学生一定要用勤学立志的传统美德激励自己,奋发蹈硕,刻苦磨练,待之以恒。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考上理想大学,担负起报效祖国的重任。

106、谦虚礼让。谦虚礼让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崇尚奉行的美德,它反映着一个人的素养和品质,也体现一个人的内在美和内在力量。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虚己者进德之基”(谦虚是道德修养取得成效的基础),“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等等。这些格言说明谦虚是自我修养努力求学的动力,礼貌是健全人格所应具备的品质。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强调竞争精神,鼓励强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排除谦虚礼让。事实上、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也是人的素质的竞争、道德品质的竞争。骄傲自满、盛气凌人、举止粗野的人,虽然也会取得一时一事的成功,但在竞争中同样难以站得住脚,即使一时得志,但终归难于持久。所以作为一个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从现在开始就应注重谦虚礼让。谦虚,表现在对待学习知识技能的态度上,就是永不自满,不断追求,不耻下问;表现在对待同学的态度上,就是不高傲轻慢,不论家庭贫富。成绩优差,平等对待。以礼相处。礼让表现在与同学交往上则是文质彬彬。和颜悦色、平心静气、说话有分寸、有礼节,克已让人,宽容待人。能做到以上各点,你就一定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获得学习的成功,取得做人的成功。107、崇尚节俭。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俭朴、反对奢侈,把节俭看成是道德的全面体现和根本。古人说:“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这些名句都说明一个道理:“节约是一种能治国、治家、修身的美德,浪费奢侈是败国、败家、毁身的祸胎。”目前不论是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处于贫困状态的发展中国家,都把节约作为一种美德发扬光大。联合国还为世界专门设立一个勤俭日——每年的10月31日。如果说古人倡俭为的是守节保身、虑的是得失祸福,那么今天的学扬勤俭节约传统有更崇高的目的。首先我们国家还有困难,需大家分忧解难,故要勤俭节约;其次俭朴的生活是锤炼意志的炉火,是磨顿节操的砚石,它促你自立,助你成熟。今天发扬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并不是要求同学们像过去那样吃糠咽菜、穿补丁衣,而是要同学们从国情和个人家庭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地适度消费,从每一个人节约一分钱、一粒粮、一度电、一滴水做起,即便家庭条件再优越,也不能成为学校的“大款”。学生中的“贵族”。当然真正做到节俭并不容易,“顾人之常情,由俭人奢易,由奢入俭难。”同学们从一时一事做到节俭并不困难,但长期保持节俭习惯,特别是生活条件变化越之后仍能保持节俭习惯,则需要有充分的自觉性和顽强的毅力,需要不断批项自警。

108、慎独律己。这是我国传统美德中一切美好行为的基础。“慎独”出自古代典籍《礼记》中,“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显示人的灵魂。所以有道德的人在独自一人时,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古人教人修养品德时,都从慎独功夫做起,既看到它在人的行为中的重要性,又看到它的难处。因为许多人平时能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往往是由于某些外在因素制约,如纪律约束、别人的监督、害怕受到惩罚等。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能做到慎独律己的确是一个艰苦自我修养过程。所以从学生时代就要自觉进行这一修养的磨练,时时在意,处处留心,在每件小事上一点一滴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独处时仍然行为端正,遵纪守法,遵守公德,严于律己。只要坚持不懈进行慎独律已自我修养,必将促进自己人格的高大和完美。

109、屠呦呦

传承中医学文化。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110、阎肃

传承军旅文化。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1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十分享受它而不知的东西。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衣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112、“折腾”名著还是羞辱传统文化?在足球场搭建“倒塌”的大观园,四位“宝玉” 轮番上场,“薛蟠”说起了上海话,奇异的服装造型⋯ ⋯大型全景舞台剧《红楼梦》在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首演。这出号称投资2 0 0 0 万元人民币的剧目,对原著内容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舞台表演上也是标新立异。然而,如此费尽心机的“艺术创新”,引来的却是众多批评的声音,再一次引发了关于改编名著的诸多争议。近年来,重新解读传统经典成为一种热潮,以至于有人写诗批评说:“江湖代有才人出,扬名立异争朝夕,重拍风起遍地坑,名著新注乱失蹄。”确实如此。而且,遭劫的不只是《红楼梦》,我国四大名著都不同程度地被颠覆被“折腾”。四大名著,不仅是我国的文化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其中许多人物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虽然不至于说动一字就能影响名著的价值,但乱改、Q化、恶搞名著的行为,无疑是在糟蹋名著,是在丑化我国的文化经典。时下,解构名著,颠覆正史,戏说人生,制造流行之风,令人深思。据介绍,舞台剧《红楼梦》融合了话剧、舞蹈、歌曲、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该剧聚集了近3 0 位影视、戏剧、歌舞明星,演员阵容堪称不凡。然而,由于这样的《红楼梦》与曹雪芹的《红楼梦》相去甚远,与观众心目中的《红楼梦》相去甚远,观众根本不买账——“那衣服好像布袋戏啊!”“简直是自娱自乐的恶搞啊!”以至于演出开场时上座率为七成,到曲终入散时,只剩两三成了。(多维品读):1.我们要尊重传统,宏扬传统。文学名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我们要尊重它们,宏扬其特有价值。任意颠覆名著、折腾名著、恶搞名著更是不应当的。这样不仅严重损害了“四大名著”的形象,也败坏了名著在青少年心中的形象。对待名著,我们要像六小龄童所说的那样:“名著可以改编,但是要有底线,不能瞎改。”2.恶搞不得人心,观众自有评论。随意“创新” “恶搞”的大型全景舞台剧《红楼梦》到底是不得人心,“以至于演出开场时的上座率为七成,到曲终人散时,只剩两三成了”。3.我们要力克浮躁,放远眼光。目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任意颠覆名著、折腾名著、恶搞名著的做法,与一些人受钱的操纵,目光短浅有极大的关系。文艺界和出版界都要力克浮躁,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些,把经典名著看做抚育我们成长的精神食粮,不要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把改编名著仅仅当成纯娱乐、纯商业的行为。文学界和出版界应该守土有责,多一份历史责任感,多一份文化担当,做个无愧于历史、无愧于良知的守望者,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13、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据报道,2014年9月上海市中小学开学时,拿到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的家长和老师惊讶地发现,语文课本比原来薄了很多,不仅删掉了旧版本中的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篇幅总量减少了30%,识字量和写字量分别比原来减少了16%和45%.据介绍,舞台剧《红楼梦》融合话剧、舞蹈、歌曲、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该剧聚集了近30位影视、戏剧、歌舞明星扮演主角,演员阵容堪称不凡。然而,由于这样的《红楼梦》与曹雪芹的《红楼梦》相去甚远,与观众心目中的《红楼梦》相去甚远,观众根本不买账—“那衣服好像布袋戏啊!”“简直是自娱自乐的恶搞啊!”以至于演出开场时的七成上座率,到曲终人散时,只有两三成观众。114、鹿乳奉亲: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疾,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诗曰: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皮。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周郯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父母需要鹿的乳汁洗眼,郯子就披上鹿皮,前往深山里去,伪装在群鹿中间,于是取鹿乳来供养双亲。打猎者看见他,以为是鹿而欲射之。剡子便将实情告诉他,才得幸免。有诗说:父母亲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jǐ)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115、退避三舍:诚实守信是一种品德,属于道德修养的范畴。孔子说“:言人而无信,其余终无可”。他认为恪守信用是一个人最基本、最起码的品德和生活的准则,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其他的品德就更成问题了。我们的古人在诚信的各个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佳话,是一笔弥足珍贵的道德遗产,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具有借鉴意义。矛盾纷争讲诚信,践诺前言退三舍。晋国公子重耳流亡至楚国,楚成王以正式的诸侯之礼盛情接待,对重耳说:“以后公子一旦回到晋国,不知用什么来答谢寡人?”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君王已经有了,至于羽毛皮革玉帛,贵国多得很。假如我能托君王庇护,回到晋国继位,晋楚两国倘兵戎相见,交战时我将下令晋军后退三舍(一舍为30里),以此报答君王今日的恩惠。”后来重耳回到晋取得了君位,当晋楚发生冲突时,晋军果然后退了90里,兑现了当初的诺言。

116、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端午节只是为了吃一次粽子,中秋节似乎只是为了吃一块月饼,春节似乎只是一个长长的假期,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已荡然无存了,有谁会去关注曾经屈原留给我们的感动,有谁会在房前插一枝艾草,喝一碗雄黄酒;中秋时节有有谁去关注那轮孤独的圆月,似乎月亮的光辉都被明亮的烟火夺走;春节期间,有能有多少人记得许多美好的习俗,而现在本是祝福与希望象征的“压岁钱”却被有浓厚金钱味“红包”取代,许许多多人都说:过年没年味了。这些都是我们十分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它们现在都没人冷落成这个样子,其他传统文化的处境更是不堪设想。唉!我听见传统文化在哭泣,这哭泣声中有失望,有无奈,还有的是对我们的期望。当听到韩国人成功的将端午节申请他们的文化遗产时,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震惊了,在震惊的同时,我们感到更多的是疑惑,好好的端午节,我们的传统节日,怎么就成了他邦异族文化遗产?我们于是开始反思,我们何时认真的对待过传统文化,只有在别人将我们的文化遗产抢走,我们正在失去的时候,我们还猛然的省悟,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够呢!面对这愈来愈多的传统文化消失的现象,我们想到了保护,正如最近才颁发的新的节假日条例,将清明,端午货物中秋等传统节日列入其中,以后,在这些节日里就会有一天的假期,我只希望保护能起到效果,而不是传统节日变成了纯粹的假期。在我看来,保护不是挽救我们传统文化的根本办法,而更在于发展。在于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只有发展了才更有生命力,只有发展了才能长久不衰。但是发展是合理的发展,如果是盲目的随心所欲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想着只能加速他的灭亡!传统文化不会因为个人的保护和发展而繁荣,他需要的是大家的力量,是社会的力量,众人的保护和发展才能给传统文化注入更多的生命力!多么希望传统文化不会再哭泣,而是在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微笑前进!真的希望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们能再一次聆听屈原的心声,感受精神的力量,传承美好古老的又在发展的习俗!真的希望中秋时分,家人团聚,天下共赏一轮圆月,体味浓浓的亲情!真的希望过年的时候,锣鼓敲起来,人们动起来真正感受除旧迎新的喜悦„„

117、昆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分南曲和北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属太仓州)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即时,无锡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118、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地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地发展。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119、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120、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121、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122、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123、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124、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125、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126、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127、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28、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29、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130、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131、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132、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133、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34、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135、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136、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137、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138、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139、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140、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141、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142、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143、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144、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145、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146、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147、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148、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149、由“提笔忘字”谈汉字传承。曾几何时,写一手漂亮字是很多人心向往之的一项技能。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痴迷于键盘鼠标,丢掉了笔杆子,逐渐形成了提笔忘字的尴尬局面。这也是诸如《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取得高收视率的根本原因。这些节目的热播,再次唤醒了人们对于汉字书写能力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揭露了汉字书写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低存在感。我们也应当承认电子输入较汉字书写具有快捷、方便、易存储等优点。但是汉字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文明和智慧,不论是方正的楷书、隽秀的小篆,还是遒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内涵,即便是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汉字正是在国人的提笔书写中得以传承,文明正是在方方正正中得以张扬,在那一笔一划中流淌着老祖先的文化血液。21世纪的今天你还记得怎么写信吗?一张手写的便条、留言,远比短信、微信、邮件更真挚感人。《说文解字》有云:“书者,箸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当今各种智能输入法层出不穷,在过于追求高效便捷的时候剥夺了人们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静心思索的机会,文化与文明的传承的断层问题,才是我们真正要迫切关注的。

150、中国式圣诞节背后的思考。12月24、25日是西方平安夜、圣诞节。不难预期,在中国各大城市,以青年为主体的集体狂欢又将上演。一些城市也提前发布出行安全提示,不少学校也禁止学生参与狂欢。对西方人来说,圣诞节意味着宗教、历史与传统。他们的圣诞夜和我国的大年夜一样,是合家团聚的时候。不过,对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来说,这个节日在被接纳多年后却华丽的演变成了“狂欢节”,与以团聚氛围的圣诞主旨相去甚远。中国的圣诞节,广场喧嚣、情人约会、K歌喝酒、逛街购物血拼、商家炒作,成为经典主题。面对这种传统节日受冷落、西洋节日受热捧的现象,一些学者忧心忡忡,甚至贴上西方文化渗透或国人数典忘祖的标签,对其口诛笔伐。日前,湖南岳阳籍作家张一一就发表《强烈呼吁把“圣诞节”赶出中国》文章,称当代年轻人不应盲目地跟风随俗、崇洋媚外,而应当自尊自爱、充分重视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个人认为,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无可厚非,但如果对洋节“赶尽杀绝”亦大可不必,还是应该取其糟粕、学其精华。对于圣诞节这个“洋和尚”,现今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无非就是“狂欢”,没有思想内涵,而只是学到了怎么娱乐,是一个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的改良版。年轻人把此当作交往聚会的好理由,商家把此当作牟利营销的新平台,两者一拍即合,引爆“圣诞狂热”。不仅如此,面对商家愈来愈火爆的圣诞促销,面对年轻人愈加青睐的圣诞情节,我们需要的不是压制而是引导。一方面,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振文化自信,过好自己的“中国节”;另一方面,也要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洋节,引导年轻人购物有度、狂欢有度,更多的是学习,圣诞节的宗教、历史与传统意义,合家团聚。让自己在中式圣诞节里“玩”出自己的特色和风采。151、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轶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152、【四书五经】 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现在,舒乙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现代私塾馆,专门教授四书五经。

153、【任侠之气】 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他《青春无悔》的文案里这样幽幽地写道。从小就被教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不管用。

154、国学大师黄侃的孝顺故事。国学大师黄侃,虽放浪形骸,却奉母至孝。黄侃自幼丧父,由生母和慈母将他抚养长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黄侃回到家照顾了六个月,母亲去世后,黄侃大恸,吐血不止。当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黄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请好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这幅画成为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对慈母田氏,黄侃也是非常孝顺。他在京鄂间千里来来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随身携带一口棺材。这口棺材是其父黄云鹤留给慈母的,本为黄父当年准备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给了慈母。慈母去世后,黄侃悲痛欲绝,按照古礼服丧。以后,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黄侃必率全家设供祭祀,伤恸不已。适用角度: 孝道

亲情

155、勤奋坚持——岳云鹏 2015年夏,电影《煎饼侠》炒热了一首《五环之歌》,让更多的人记住了“岳云鹏”三个字。可是好像并没有人知道,这个连初中文凭都没有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他吃过的苦,也许比我们很多人吃过的米都要多。他出身贫寒,老家是河南濮阳农村,家里孩子多达7个,他排行老六,有五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以至于13岁之前,他连一件新衣服都没有。从他14岁辍学打工,到30岁登上春晚舞台,为了出人头地,为了证明自己,他当过保安、厕所清洁工、后厨、餐馆服务员等,尝尽人生冷暖和酸苦。2003年年末,岳云鹏经过一个熟客的介绍,尝试跟着郭德纲学相声。他对相声一窍不通,最基础的《报菜名》功夫活儿也不知道,只能在小剧场干杂活,每个星期也只有50元生活费。后来,当他看过一些相声大师的视频后,才突然领悟到,如果自己坚持学相声,也许在60岁后能成为艺术家,但服务员却不能做到老。有了这个信念,他开始发愤图强,每天在小剧场打杂之余,专心看别人表演,模仿说学逗唱的基本功夫。虽然咱起步晚,但是咱皮厚不怕苦。这大概是岳云鹏那时候的心态了吧。因为文化程度低,识字少,还要通过大声念报纸来练习普通话,所以他比别人学的更加艰辛,付出的太多了。尽管如此,2005年他初次登台的时候,由于太紧张,经验不足,毫无笑点,甚至被观众轰下台,以至于后来的半年多里,郭德纲再没让他上过台。有了那次惨痛的失败,很多老团员都建议郭德纲“炒”了他,岳云鹏压力大到梦话都是:师傅,别赶我走,我喜欢相声,我会努力的„„郭德纲欣赏他的努力、勤奋、踏实,放话鼓励他:“我就是让他给我扫地,也不会让他走!”直到2009年,作为“编外人员”5年多的小岳岳,终于正式成为郭德纲的弟子。郭德纲安排他四处表演,他在一次次的登台中,迅速的成长起来。终于,他登上了春晚的舞台!适用角度

坚持

机遇

逆袭

付出与回报

脚踏实地

156、据《资治通鉴》记载,狄仁杰为相本是一位叫娄师德的人推荐。他为人温仁宽恕,从不对人讲,包括狄仁杰在内的人都不知道。狄仁杰“颇轻师德”多次想把他排挤在外。武则天发觉后,问狄仁杰:“师德贤乎?”狄仁杰等答:“为将能仅守边陲,贤则臣不知。”又问:“师德知人乎?”狄仁杰答:“臣和他一起共事,未闻其知人也。”武则天曰:“朕之知卿,乃师德所荐也,亦可谓知人矣。”狄仁杰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包容久矣!吾不能窥其际也!”

157、高淑珍——守护“炕头课堂”14载。高淑珍,女,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她的儿子王利国4岁的时候得了类风湿,落下残疾,到上学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办个小课堂。细心的她发现附近村庄也有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对读书同样充满了渴望,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家里响起了读书声。“炕头课堂”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母女二人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们,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地,自行车接不过来了,她一咬牙买了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她怕路上颠坏了,就一直抱怀里。再后来,为让孩子们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们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高淑珍为多挣几个钱,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日用品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时下大雪没有集市,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她说,“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

158、清明节,是否可以在烈士陵园旁跳舞?本报讯 昨天上午8点40分,市民郭先生路过施洋烈士陵园,陵园内的纪念碑周围摆满了花圈和鲜花,现场一片肃穆,郭先生觉得和这种气氛不相符的是:在纪念碑的一旁,有晨练的市民正翩翩起舞。一名老人证实,早上确实有人在纪念碑附近跳舞。“今天清晨下雨,来的人不是很多,往常要多一些。”对于这事,老人认为并没有对烈士有任何不敬。在老人看来,烈士的牺牲就是为今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娱乐活动不会打扰烈士,更没有一丝对烈士的不敬”。而一名王姓大学生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说,平时在烈士陵园中锻炼跳舞没有问题,但时值清明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是否还应该继续唱歌跳舞值得商榷,“很多人怀着敬仰的心情来追思,娱乐活动的轻松氛围与祭扫时的庄严肃穆格格不入。”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159、母亲节刷屏朋友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昨日是母亲节,微信、微博、QQ空间等社交平台均被各路网友刷屏,“晒妈族”纷纷以晒母亲照片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此外,有直接表白送花的,有买礼物陪母亲逛街的,有亲自下厨做饭犒劳母亲的,也有远隔千里只能道一声节日快乐的,庆祝方式不一而足,但都表达了同样一种感恩祝福之情。朋友圈里的孝子固然不该受到批评,但只在朋友圈里做孝子是远远不够的。爱妈妈,就大胆地说出来,用自己的行动去表达。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是母亲节,朋友圈被各种“祝福母亲”“我爱妈妈”刷屏。对于在网上刷屏对妈妈表达爱的行为,有网友支持也有人质疑。有的人将其看成一场秀,有的人则点赞称“跟父母表白不该被嘲笑”。网友笑称,这年头,“最孝顺”的都在朋友圈里。

160、创造还是毁灭?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传奇人物,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描写花木兰事迹的南北朝叙事诗《木兰诗》被选入中学课本。贾玲在东方卫视一档竞赛真人秀“欢乐喜剧人”节目中,恶搞“木兰从军”,小品中贾玲饰演的花木兰被父亲骗去从军,贪吃胆小,完全颠覆了真实的花木兰形象。此小品播出后,立即引起众多网友和观众不满。木兰故里人民看到后表示不满,要求贾玲公开道歉。河南知名剧作家、《木兰传奇》编剧胡奎明说,花木兰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代表人物之一,绝对不允许有人颠覆、诋毁花木兰形象。著名作家郑彦英表示,曲解名人既是对他们的一种不尊重,也不利于优秀文明成果的传承,这种风气不应该得到提倡和滋长。《欢乐喜剧人》的制作方和出品方认为,贾玲的小品是对民间人物合理范围内的再创作,“观众看到小品也不会认为‘花木兰’就是这样的形象,它的本质是喜剧。”有的影视公司也表示,“恶搞花木兰”的说法并不妥当。也有网友表示,“相声小品,娱乐搞笑本应该是关公战秦琼的地方,稍有常识的观众都能看出来这和篡改历史,歪曲真相一点关系都没有。”

161、最近,电影《老炮儿》引发了不小的社会关注。片中以“六爷”为代表的老一代人,固守原有的生活方式与道德准则,与以儿子为代表的年轻人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从为人处事,行为习惯乃至打架的方式,代际之间处处方枘圆凿。电影终归是电影,社会更替向前,老一代人与新一代人之间的摩擦与碰撞,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时有发生。你将怎样看待这种代际之间的融合?

162、删还是不删,让语文左右为难。上海中小学开学在即,提前拿到课本的家长发现,相比旧版,新的一年级的语文课本变薄了很多,不删除了旧版中的全部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同时,一年级的识字量从原来要求的353个减少到296个,写字量从296个减至118个。消息一出,引来广泛热议。删了古诗,有人说“8首古诗诵读并不难,读来郎朗上口。很受学生欢迎”;要是不删,又有人说课本太厚,为什么不减负——那么,教育部门该向左还是向右?有一点是肯定的:语文教育是个动态的过程,谁也不能指望一个学期的课本包罗万象,更不能指望几篇课文奠定一个人一生的语文素养。这种过度关注,恰恰也是“语文教育社会化”孱弱的印证。家庭没有读诗与朗诵的习惯,剩下的,唯有指望学校语文教育“铁肩担道义”高考运用:教材里少了几首诗歌,并不代表教辅里就没了,也不代表文学欣赏课里就一并删了,更不代表家长的手机APP里也消失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诗文阅读传统与趣味,如果全部承载在几十页薄薄的教材上,这是何其荒唐和悖谬。话题扩展:传承文化、课本外的教育、语文素养。163、《雷雨》遭遇笑场:悲剧成笑点。2014年7月24日下午,北京人艺的杨立新连发五条微博,称“昨晚《雷雨》成了爆笑场”。事情起因于演出当晚的《雷雨》恰逢人艺常规的“公益场”。让演员们没想到的是,他们的表演竟引起学生们的“哄堂大笑贯穿全剧”。很多文化界人士感慨现在年轻观众文学素养的失落,对经典缺乏起码的尊重。

《雷雨》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之作,是一部经典悲剧。观众最好的态度是静静地欣赏。可是,现实的浮躁和功利,让年轻观众在艺术修养、文化积累以及价值观念方面存在种种缺失,也让他们失去了对话剧好坏的判断标准。另外,这次“笑场事件”也应引起话剧表演艺术者的反思。演员们的表演或已不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剧组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消除这种与年轻观众之间的代沟,探索一种能够满足年轻人口味的表演风格。高考运用:如何对待经典,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浮躁的心态,让人们很难在经典中找到兴奋点。这时,作为经典的传播者,就应该调动创新思维,以能够让观众接受的方式表达经典的内涵。这样,才能真正绽放经典的光芒。话题拓展:经典、尊重、传承。

164、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喜欢的20个经典动漫形象中只有1个来自中国。孩子们对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西方童话角色往往耳熟能详,对孟姜女、田螺姑娘等中国民间故事人物却知之甚少。可以说,中华民间故事在当代生活中已严重失落。是因为中华民间故事不够精彩吗?显然不是。中华民间故事数量众多,既有神话、传说,又有童话、生活故事,这些故事既承载着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又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生产和生活知识,也蕴涵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人生信念和价值观念。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早就诞生了西方经典童话的原型故事。比如,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人段成式记载的《叶限》中,就包括后母虐待、神力帮助、集会出彩、以鞋验身、嫁与王公等情节,与《灰姑娘》的故事如出一辙。而清人黄之隽记载的《虎媪传》,则是典型的“狼外婆”类型故事,它比《小红帽》的情节更复杂,传递的文化信息更丰富,却鲜为人知。大量散见于古人笔记、野史中的民间故事,运用活泼形象的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演绎着感人的故事,讴歌善良、诚信、智慧和勤劳,鞭挞凶残、自私、虚伪和懒惰,不仅会是童年最难忘的回忆,更能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奠定最初的是非善恶观。故事精彩却难逃失落,与今人的挖掘功夫欠缺有关。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则对意大利民间故事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出版了《意大利童话》。所以,挖掘民间故事绝不是“小儿科”!当前许多民间文学专家,往往重研究而轻实践,不愿意在搜集、编纂故事这样不算科研成绩的事情上花费精力。缺少了学者提供的“原材料”,出版商又多以利润为终极诉求,于是五花八门、各种版本的《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霸占了童书的柜台,我们自己的民间故事却愈加罕见。此外,西方童话之所以在我国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在于综合运用了多种媒体,顺应了从口耳相传到听觉、视觉、触觉、生活日用相互影响的时代变化。美国迪士尼公司在这方面用力颇多,他们对民间故事进行的创新性开发,不仅有效输出了自己的价值观,也赢得了口碑,赚得了巨额的利润。相比之下,我国在综合运用多媒体传播、开发民间故事方面还缺乏好的做法。为此,中华民间故事的发扬光大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勠力同心、有所作为。比如,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全社会对民间故事的关注,加大对民间故事传承、传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教育部门需在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上提高民间文学的地位,并适当增加民间文学作品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比重。民间文学专家应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在数量庞大的中华民间文学作品中筛选出一些优秀作品,并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改编,形成一些作品集。文化企业则可以此为基础进行再加工,出版图书,绘成图像,录制音频,或改编成影视剧、动画片、舞台剧等形式,形成综合优势。同时,还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组织民间故事讲述、表演大赛等,广为宣传。至于家长,在为孩子挑选故事的时候,也要对“我们自己的”有更加明确的倾向性。民间故事的“失落”,是中华文化的重大损失,不仅会使我们坐失这一领域的话语权,也浪费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面向世界,协同努力,讲好自己的故事。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将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

165、地名任性改,乡愁何所期?地名,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对福州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来说,很多地名不仅仅是个地理符号,方位坐标,它可能蕴含了一段历史,讲述了一个故事,寄托着一种期盼。(3月25日《东南快报》)其实,对于地名而言,虽然只是一个地方的称号,但却在人的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情感的认知,思绪的留驻,往往都因为一个熟悉地名在耳畔回响,伴随人们重新回归曾经熟悉的自我。正因为如此,一旦某个地方被改名,以一些稀奇、洋气的名字命名,往往令人颇为反感。即便,为了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应该遵循人们的内心感受,不要让急功近利思维冲淡了浓浓的乡愁。众所周知,一个地方的地名文化,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了语词文化和实体文化。与此同时,在地名文化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以及民族的融合变迁。一个地名,往往代表了某种历史典故、人文情怀等等,并不是空穴来风。那么,当地名“变脸”,变得让人生疏不已,正是对过往历史与人文价值的淡忘和消解。正因为地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国务院早在1986年就颁布了《地名管理条例》,很多地方政府也对该条例进行了细化。但由于缺乏明晰具体的操作,没有惩戒性规定的兜底,并没有遏止住地名更改乱象。事实上,并不是说地名不能更改,关键是要强化制度约束,避免出现随意胡乱更改现象。在更改地名的时候,应该充分考量公众的内心感受,不要将公众内心的乡愁搁置一旁。比如,某些“白金瀚宫、巴厘岛、白宫”等地名,除了暴露出崇洋媚外的思维之外,又有什么效果和意义呢?在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背后,无法找到乡愁的安放之处,对于公众而言,内心的不适感可想而知。面对该现象,确有必要完善法律规定,以严格的问责机制兜底,杜绝地名随意更改乱象。而且,对于某些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名,则应该给予重点保护,让地名成为一种文化标签。民俗学家冯骥才曾经说过,“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有了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义。如果这个地方有其独有的历史与命运,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那么,面对内心深处沉甸甸的乡愁,不要再对地名进行随意更改,真正让地名最终成为安放乡愁的最美容器。

166、碧艾香满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长眠于大地的诗人啊,你是否也预料到现今端午的荒凉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卧独醒。”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样光耀后世,他的清高不愿与世皆浊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湮没了,不少人开始不断追求物质的享受,生活的刺激,在灯红酒绿中浪费青春,在纸醉金迷中虚度年华,又有多少人解《离骚》之苦,又有多少人会屈原之意?端午节的背后成了是人们玩乐的假期,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早已消弥殆尽,有的只不过是闲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在漫漫华夏几千年文化中,中国文化的传承竟也会断流,是文化的缺失吗?没错,先是端午节被韩国申遗,主权受辱;接着清明时节议纷纷,国人庸俗,难道还要让中国的文化从此消失吗?虽说早将传统节日定为国假,但对其重视程度却仅仅停留在物质之上,文化的缺失尤为重要。清明节的接踵不正是人们庸俗的体现吗?亲人在世时无暇多尽孝心,天人相隔后,花费无谓的钱财,对逝者价值何在?掩藏背后的不正是拜金主义、攀比之风吗?更让人心痛的是,造别墅,造名车后有掀起了纸糊苹果成祭品的潮流,这些都折射出了社会的病态,难道不正与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驰,难道还想再上演一次悲剧吗?文化的传承早已刻不容缓,对文化的关心与重视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要有意地去创新,去培育。当然,创新是以文化内涵为基础,像纸糊苹果成祭品,这种行为万万不可取,这种所谓的创新更要严厉地打击。其实韩国能够成功申报江陵端午节成联合国无形文化遗产,其背后也对它进行了很多地创造性发挥,将它所包含的精神不断地拓展,为国人所吸收接纳,相比之下的我们难道不该惭愧吗?自己明明不去好好地珍惜爱护自己的文化,当他人成功申遗时再去争执,一切又有何意义,难道不觉得羞愧吗?难道我们不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文化缺失吗?难道还要让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都被他国抢去吗?不!对自己的文化我们要去继承,但同样我们也要创新,将与现代文化中的多元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义传承下去,这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文化。我相信,不,我坚信,中国的文化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中,定会在历史的苍穹中绽放光辉,睡在水中的屈原也会会心一笑吧!

167、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具有5000年辉煌历史的中国文化,曾对世界文化的推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悠扬悦耳的戏剧,韵味十足的书画,独特的建筑,优美的诗词,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中国各个时期的科技文化,既保持与发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继承与发展了前代成就,又借鉴、吸纳了异域文化的成果,包容了本国各族的文化,同时又为世界文化和后世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天的中国依然身处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中。今天的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在新时代的转换。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跟随历史的潮流,传统文化才能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如何才能让传统文化立足于现代,让独特的中国文化鹤立于世界之林呢?不仅是继承,而且要赞美地继承;不仅要发展,而且要创新地发展。只有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具有世界性;只有具有包容性与发散性的民族文化,才能够创新。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保存本民族珍贵的传统,将其中的精华奉献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168、当初韩国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列入它的文化遗产时,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其中一篇标题《“去传统化”将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的文章这样写道:“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去传统化’运动并未导致中国富强,它只造成断裂的一代——对传统文化无知的失落的一代„„由于我们对传统的冷漠,以至我们对传统的保存远不如邻国。我们心有不甘却怨不得别人,是我们自己把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由此我想起了敦煌窟、敦煌文化,想起了王道士、斯坦因和当时的满清政府,想起了斯坦因一车车地把那些本属于我们的敦煌的经卷、书籍、塑像运往欧洲时,我心中泛起酸楚的感觉:那些敦煌的宝贝不是人家抢走的,是王道士甘心用仅值几个碎银的东西换走的。这些中华文化的瑰宝就这样简单而干脆地流失了!还有《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论持久战》这些今天的年轻人鲜有问津的经典文化没有被我们国人吸收,却被日韩及欧美一些国家拿去研究用以管理人才、资源,运用于商战之中,反过来再和我们来做生意。这,究竟是文化的不幸还是华夏子孙的悲哀?我们不得而知。169、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是汉字 追捧的是文化。“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句话不仅是节目的宣传语,也道出了近年来中国人对汉字传承的危机感。作为节目四位解读学者之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郦波就表示,虽然象形文字古代其他国家也有,但只有汉字维系至今,汉字应该是维系我们华夏文明、延续数千年的最后一个载体。汉字特别依赖于它的书写情感,就是母语文化情感。不书写、提笔忘字就导致了母语情感的淡化,短时间内看不出危机来,如果时间放长点,这种淡化对国民的心理、情感、价值的影响是致命的。“总体上讲,节目体现出的心灵文化价值远大于比赛本身价值。人们的汉语书写能力、应用能力出现了危机,但有危机就有机遇。”曹炜教授认为,继承和发扬汉字和汉文化,不能仅仅依靠一场比赛来推动,况且,参加比赛的是孩子,但是真正提笔忘字的是成年人。真正的推动力量主要来源于系统的汉字文化教学和对汉字的日常书写使用,将文字本身的内涵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170、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这人叫甘地,在印度,被尊称为“圣雄”。对应议题--乐于助人/胸怀/舍弃/心态 171、外经贸部长龙永图有一次在瑞士上厕所,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因为鼓捣抽水马桶而累得满头大汗,过去一打听,原来是小男孩上完厕所正想冲水,发现马桶坏了,于是坚持要把马桶修好才离开。而中国的厕所里却不能不用这样语言提醒人们“举手之劳,何乐不为?”结果北大的厕所里这则语言被改成“举手之劳何乐?不为!”让人无话可说。对应议题--公德/规则/素质

172、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的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2015年12月6日从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上获悉,截至目前,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

173、中国传统文化之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四宝品类繁多,丰富多彩,名品名师,见诸载籍。四宝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著称,至今仍享盛名。文房四宝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汇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可称笔砚精良,人生一乐。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被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它们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但作为书写绘画的工具和材料,不仅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载体和组成部分,也体现着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取材方便和制作精细的笔、墨、纸、砚演绎出如行云流水般的中国书画艺术,记录下岁月的斗转星移。今天,笔墨纸砚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淡出人们的视野,而是继续在书法与绘画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朴质与灵动,凝聚着传统文化精髓,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芒。笔、墨、纸、砚的相互配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着华夏民族的辉煌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笔、墨、纸、砚不再为现代人广泛使用,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喜爱。让我们依次走近笔、墨、纸、砚的世界,去了解它们各自的文化内涵,感受它们不同的艺术魅力吧!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笔、墨、纸、砚”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笔、墨、纸、砚”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笔、墨、纸、砚”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 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毛笔,名气最大的是湖笔,浙江湖州善琏一带制作,其它如江苏苏州、北京等地生产的,也采用湖 笔工艺,所以也称湖笔,另外还有安徽产的宣笔、江西制笔,质量各有千秋。材质上分软毫(以羊毫为主)、硬毫(以紫毫〔紫兔〕、狼毫〔黄鼠狼〕为主)、兼毫(羊毫和其它硬毫按照一定比例掺杂)等,还有用猪鬃、马鬃、獾貉的毛制笔的。徽墨,以安徽屯溪、绩溪所产为好,著名品牌有“胡开文”、“曹素功”等等,还有曹素功上海墨厂的产品也很好。墨锭分为松烟和油烟,松烟墨色黝黑,无光泽,多用于工笔画中渲染一些特定题材用,经水飞精选的松烟质量 较好,不然会夹杂砂钉伤砚;油烟墨光泽好,但墨色不及松烟黑。现在也有诸如“曹素功”、“李廷圭”、“胡开文”、“一得阁”等书画墨汁,但都不及墨锭研磨 出来的墨色效果好。宣纸,特指安徽泾县采用传统工艺,以当地特有青檀树皮为主原料生产的高级书画用纸才可以称为“宣纸”,而安徽泾县也 生产其它书画纸,不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宣纸,浙江、四川也生产书画纸,主要是用稻草、竹子、桑树皮等生产的,虽然平时大家都俗称“宣纸”,但其实不是宣 纸,和真正的宣纸无法相比的。宣纸和书画纸都分为生纸和熟纸,生纸吸水性好,适宜写意画和书法,熟纸是将生纸经过胶矾处理,不洇水,适合画工笔画和书法小 楷,此外还有半生熟纸和经过染色或其它工艺处理过的,比如洒金(银)、泥金(银)、万年红、瓷青、长纤维、青苔等等;其中宣纸还分“棉料”(檀树皮比例相 对较少)、“净皮”(檀树皮比例较多)和“特皮”(含檀皮比例最高)等。砚台,名气最大的是广东肇庆的端砚(肇庆古时候属端州),主要品种有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梅花坑等;下发墨最好的是江西婺源和安徽歙县的歙砚(同一座山脉出产的石料),品种主要有: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鳝鱼肚等等;此外还有洮砚、鲁砚、贺兰砚、松花砚等,澄泥砚也比较有名,但不是自然石砚,是烧制而成。中央电视台筹拍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从众多的古村落中选取100个以上的传统村落进行拍摄,围绕“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传统村落的千百年传承,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古今故事。《记住乡愁》以立体的生动的形式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让这些文化精髓世代相传。近几年,一些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电视节目开始热播,如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中华成语大会等节目,这些节目不仅吸引了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而且收视率也一路升高。这表明,这些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的节目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人们是关注传统文化并热心传播传统文化的,这是每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174、别让抢红包抢了春节的“戏”。毫无意外,缺少“美猴王”的猴年春晚,已沦落为纯粹的红包春晚。20:

36、21:05、22:

12、23:11四轮“咻一咻”,以及“不敬业”的五福红包,几乎霸占了春晚的所有黄金时段;微信在继续“摇一摇”、群红包的同时,再一次祭出了朋友圈“毛玻璃”的杀手锏,维护自己“红包界”的江湖地位;QQ“刷一刷”也在除夕夜刷回了自己的存在感。加上360和百度的搅局,在除夕夜,几乎不到10分钟,就有一大波红包来袭,让人抢得不亦乐乎。与商家的“撒红包如土”相比,公众的热情更是有过之无不及。在寻常百姓家,“咻一咻”、“摇一摇”的“吸睛度”,远远盖过了春晚的小品、歌舞节目。据统计,在20点40分,支付宝春晚第一轮咻一咻的互动次数就达到677亿次,是去年春晚红包全场互动次数(110亿次)的6倍,在20点38分,用户的参与热情达到顶峰,“咻一咻”峰值达到177亿次/分钟。而微信红包的数据,也不逞多让。截止除夕夜晚间22:30,微信用户一共发送68.4亿个红包,微信用户一共摇走1.1亿个红包,红包互动总量8000万次。公众的参与热情可见一斑。

175、聚焦传统文化引发热烈反响。中央电视台2月27日在北京召开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一季)研讨会。中国现有村庄约60万个,其中古村落约有5000个,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界定为传统村落的有1561个。这些村落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有的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部分村落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从中选取100个以上的传统村落进行拍摄,实地走访,真实记录,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围绕“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传统村落的千百年传承,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古今故事。第一季60集节目于2015年1月1 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每晚20点黄金时间首播,目前已播出50多集。节目播出后引发海内外观众强烈共鸣。上海观众赵韬说,《记住乡愁》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维系社群,立规范,建秩序,可供今天大都市中的社区借鉴。深圳观众郝丽萍说,《记住乡愁》是对正在快速消失的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史诗般的记录,很有史料价值。南非观众陈一凡说,节目每集或以一个村庄,或以一个家族,上溯祖宗之德之源,平叙当世安详和谐,深究根源,娓娓道来,展现了一种安详、和谐、质朴、怡心怡性的乡村生活。与会专家学者对纪录片《记住乡愁》给予高度评价。古建筑学界专家认为《记住乡愁》是“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记住乡愁》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家认为,在传统古村落中留下了许多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宝贵智慧和经验,对于当代社会来说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76、过年回家,传统文化铺就的世道人心。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视且没有之一的传统节日,本身就是个挖掘传统文化的富矿。这不,网络中国节就在首页显著位置推出春节专题。专题包含春节起源、风俗、文化以及诗词欣赏。这样的专题集文化性、趣味性、网络化于一身,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和凝聚网上正能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扫尘、拜年、贴春联、爆竹„„农历新年节日活动安排历来都是丰富多彩;腊八粥、年糕、饺子、春卷、元宵„„从腊月吃到正月,舌尖上的春节让人垂涎欲滴;中国、东南亚乃至全世界,春节的节奏席卷大半个地球。祭祖敬老、感恩祈福、祈求丰年,这些庄重礼仪又为春节丰满着华夏民族延续千年不断的记忆。春节,不啻是一种集大成者的传统文化。它火树银花,喜气洋洋,而支撑起春节幸福美满的关键,是需要一个路径化的前提。那就是“回家”二字。在一则描述中国筷子文化的公益广告中,儿子在除夕夜如“风雪夜归人”般敲开了东北雪乡的家门,原本枯守在电视前的父亲极力压抑自己的兴奋,母亲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赶紧把早已包好的饺子乘着热水下锅。灶台的热气在接着冰花的玻璃窗前翻滚,映衬着红剪纸的喜庆劲。都看到游子的春运回家路上的万般艰辛,但春节阖家团聚之后的其乐融融,足以撑起“穿过大半个中国”也要回家的全部勇气和毅力。回家,是带着使命感的话题。每一个民族对于回家,都有着不同的阐述方式和传统背景。圣经在《出埃及记》中,描写摩西按照上帝的指示带着犹太人回家;好莱坞电影《角斗士》里,古罗马将军披荆斩棘的踏上回家之路,因为那里才是他梦中的天堂。而在中国人看来,回家,尤其是在过年回家,则是传统文化托付到每一个人心中的世道人心。中国人的回家,它缘起于镌刻在每一个华夏子民那挥之不去的农耕基因。熟稔五谷种植的中国人,通过春耕冬藏来见证着种族繁衍的活动轨迹,而过渡到传统文化的慧眼中,就成了一花一世界的精彩,仿佛一片树叶就已足够烘托出你我回家的各种语境。六祖惠能打禅机时,答众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陆放翁干脆更进一步,作出“云闲望出轴,叶落喜归根”的佳句。于是,回家这个原本简单的交通往来,在树与叶的一问一答中,渐渐升华成我们对家园故土无法割舍的朝圣,最终,在春节这个古时奉贡天地、祭祀诸神的节点达到最高潮。在这时,就且看,那数以亿计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之过年回家路,它们的壮观,构成了只属于中华民族独有的风景线。回家的路千万条,因为能够走进人心,而显得殊途同归。于右任对于归乡回家那“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故乡”的魂牵梦绕,你我未必能有境界体会,但这份敬畏,始终保存。因为回家,是相信祖先和故土早已把我们的根留住。当下,不管是陆家嘴的新上海人,还是富士康流水线上的90后,漂泊在外,栉风沐雨,但谈到过年回家,就总显得“虽千万人,吾往矣”。毕竟,回家这一夙愿,它无关教育、身份、财富,而是关乎亲情、责任、守望。人们总喜欢一言以蔽之地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殊不知,这正是传统文化的地气所在,也是社会核心价值的草根萌发。喧嚣的商业大潮,奔波的南来北往,舶来的圣诞节噱头不断,异化的光棍节成了购物狂欢,但始终无法喧宾夺主。包括春节在内的传统节日,依然历久弥新,且不断地与时俱进着自己的风采。当前,打开网络中国节的主页,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自信扑面而来。在互联网语境下,传统文化依然风生水起,笃定前行,而这也是传统中国的最美风景。

177、光荣绽放-2016十大“70后”歌唱家音乐会。2016年3月18日,光荣绽放2016十大“70后”歌唱家音乐会在北京展览馆剧场隆重举办。蒋大为,卞小贞,李谷一,邓玉华,克里木,杨洪基,吴雁泽,貟恩凤,柳石明,才旦卓玛七十岁以上的著名歌唱家完美呈现。这十位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歌唱家,他(她)们的作品早已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成为一个时代的盛典。方向:文化传承

执着 中国梦

评价:人生须有一知音,当经典的旋律响起,当熟悉的面孔再现,所有的听者便像是找回了知音,那知音或许是人也或许是歌,他们把一代人的故事与梦想用歌声表达,这一唱就是一辈子,也便是一代人的知音,他们是中国音乐界璀璨夺目的光辉,他们用动人的旋律记录着难忘的时刻,他们每一个人名字都熠熠生辉,他们便是——十大“70后”歌唱家!“80后”宝刀未老,“70后”再现青春。2015年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成功举办了光荣绽放十大“80后”歌唱家音乐会。应广大音乐爱好者和电视观众的要求,音乐频道于2016年举办了这一场十大“70后”歌唱家音乐会。当晚的“70后”,都已是年迈七旬的德艺双馨的歌唱艺术家,伴随着观众的期待,他们乘着歌声的旋律结伴青春而来!当晚十位“70后”歌唱家的年龄加在一起,整整745岁。当我们再次聆听他们唱响经典的同时,更应该怀着无比的敬意向十位“70后”歌唱家致敬!感谢岁月长河给广大乐迷带来的馈赠,这份弥足珍贵的礼物就是一首首给我们留下难忘的歌声。有一种声音陪伴我们成长,有一种声音见证历史变迁,有一种声音纪念岁月流逝,有一种声音永存我们心间!当整个剧场响起同一首歌的时候,我们就是这个新时代的见证人。让我们记住这个声音,让我们向所有“70后”老艺术家们致敬!这份对艺术的执着和对舞台的敬重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去体会,去学习,去实践!他们用生命奏响了共筑中国梦的华美赞歌!

178、徐小跃

敦厚沉稳、谈吐不凡,精神抖擞又不失儒雅。初次见到徐小跃,记者感受到的是学者的风范。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徐小跃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没听过徐老师的课就是白上南大”“得遇徐老师,人生幸也”„„这些是南大学生对徐小跃的评价。在南大任教近30年,他的每堂课都座无虚席。徐小跃上课从不用讲义,且坚持板书,从右上方开始,竖行书写,从形式排列到内容,明了而有序。有学生曾连续多日虔诚侍立教室之侧,不停上台为恩师擦拭黑板。在徐小跃看来,板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性的呈现。他说:“若受讲义之限和PPT之佐,课堂将缺乏变化和生气,自己也将失去授课时的由心而发。”回忆起与中国传统文化结缘,徐小跃说:“高考考入安徽大学哲学系后,我开始踏入国学研究领域,之后在南京大学攻读哲学硕士、博士,博大精深的国学带给我无尽的启迪,让我立志将国学作为一生的追求。”他说,求学的道路上知音寥寥,但生命却在国学文化的浸润中越来越丰盈。正是凭借这份执着与充盈,徐小跃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教学领域颇有建树,著有《禅与老庄》《罗教-佛教-禅学》等专著,并发表百余篇相关学术论文。179、2010年,徐小跃接任南京图书馆馆长。此后,他对国学的传扬更加尽心:去高校为学生讲授国学、与新闻单位合办《国学玄览堂》、组织南京图书馆员工诵读《孟子》等等。徐小跃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道两家,学习领悟‘孔孟之道、老庄之学’的思想精髓是认识传统文化的关键。”聊起这次在重庆忠县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徐小跃神采奕奕地告诉记者:“忠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城市,因此我讲课的内容与‘忠德’有关。”他说,忠德是“教人以善”之德,在多个层面能起到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他希望通过“忠德”的研究与传承,呼唤“人心向善,止于至善”的信仰追求,并将其内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180、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最大的手工艺品市场,每逢周六下午,头发已经花白的刘静兰手把手地教几名小徒弟学习剪纸的场面,总能引来很多市民好奇的目光。今年60岁的刘静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头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她七八岁就开始跟村中的“巧媳妇”郭婶婶学剪纸,随后的五十多年中,她“剪”耕不辍,并形成了独特的剪纸风格。如今,刘静兰已头顶众多“光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现在我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更多有兴趣的人接触和学习剪纸技艺,传授技艺是我作为非遗传承人的一份责任。”刘静兰说。目前,有6名小徒弟在和刘静兰学习剪纸,“他们都是小学生、初中生,剪纸需要耐心和静心,不喜欢剪纸的孩子不一定能坐得住。”刘静兰笑着说。“枣核纹”“滴水纹”“月牙纹”“细毛毛”„„在传习的过程中,刘静兰结合自己的剪纸作品,给小徒弟们讲解构成剪纸的基本图案元素。“剪纸的细节部分离不开这些元素的搭配组合,这是剪纸的基本语言。”刘静兰告诉她的小徒弟们。“我常带他们回家观察我养的花鸟,让他们先根据自己的感觉画下样子来,再教他们如何用剪纸的语言表现细节,他们的聪明和灵性常常给我带来惊喜。”刘静兰说,孩子们天真而丰富的想象力都能展现在剪纸上,“细毛毛”表现细节的老虎、多种元素搭配构成的花朵,他们想到的、看到的都能用自己的剪刀剪出来。181、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以民为本。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古人逐渐明确了君主的权力来源和政治责任,在执政中注意顺民心、重民意,认识到人心的向背决定着一个朝代的强弱、兴衰和存亡,先后提出“敬德保民”、“重民轻神”、“恤民为德”、“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民本思想,主张治国须利民、裕民、养民、惠民,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维系社会相对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2、秋水山庄门楼刷什么颜色引发关注:秋水山庄是杭州西湖畔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传说的一处保护建筑。昨天,“秋水山庄”刷爆了朋友圈。刷屏的是两张照片,拍的都是秋水山庄的门楼。一张是旧照,灰色墙面斑驳,露出微黄色的墙体。门楼上“秋水山庄”四个灰色大字,以白色为底,透过照片就能感觉到岁月的痕迹。另一张照片,应该是最近几天拍的。最大的改变在颜色,门楼下半截到围墙一样高的位置,和围墙一样都是灰色;但高出围墙的部分,涂成了亮黄色,“秋水山庄”四个大字则改成了亮红色。从以前古朴的历史感,“突变”成鲜亮的红黄对比色,很多人说接受不了。秋水山庄“变色”:不要保护性破坏。近几天,杭州西湖边文物建筑秋水山庄上演的一出“变色记”,让市民群众和专家学者大惊失色。作为文物本体一部分的秋水山庄门楼,在修缮整治中先是被刷上黄色,遭网民“吐槽”太过刺眼后,又在半天内紧急决定盖了层灰漆。近日,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请来文物保护、历史建筑研究、文保技术及色彩学方面的5位专家,上门为秋水山庄“会诊”,论证补救措施及下一步设计施工方案。杭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对此也正面回应:在城市环境整治中要慎重对待历史建筑的修缮,认真落实专家参与的严格审核机制,并广听民意,更好体现城市文化和特色。秋水山庄为上世纪30年代著名报人史量才以爱妻沈秋水的名字命名修建,是杭州市级文物保护点。按管理方的说法,这次是想“修旧如旧”,按照史料将门楼从灰色恢复为黄色,但选的黄漆颜色太艳、不够协调,“出发点是好的,但好心办了坏事”。先莫急着讨论是黄色好看还是灰色好看,是梳洗美容还是胡乱毁容,这一事件中值得思索的问题是,管理方对文物建筑“动手脚”,事先并未经过充分论证,也未依法依规向文物行政部门报备方案,更没有聘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来设计和施工。“好心办坏事”,这个理由听起来很耳熟。应该说,随着各级政府和公众文保意识的提升,文物保护正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重视之后应保护什么、如何保护。一些地方虽加大文物保护投入,但修缮维护却未按法规要求、未遵循相关规范,在理念和技术层面都达不到应有的水准。也有一些地方盲目追求金碧辉煌、光鲜亮丽,对建筑遗产过度修缮。本意或许是“保养性维护”,结果却酿成“保护性破坏”。既然文物保护是个“技术活”,就得尊重其内在规律和保护原则,文物保护工程的设计、施工便容不得“任性”妄为。比如“修旧如旧”,具体实施中如何尽可能体现“按原状修缮”“最小干预”“可逆性”等原则,到底是“修旧如旧”还是“修旧如故”,文物在漫长历史变迁中究竟恢复到哪一段时期的风貌,凡此种种,都少不了以审慎研究为依据,缺不得严谨论证花工夫。如果一定要生硬机械地让文物建筑恢复到最早的样子,洗去岁月沧桑印迹,盲目追求光鲜亮丽,结果很可能会像让百岁老人作10岁打扮那般不伦不类。据统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有76万多处,其中建筑遗产就有40多万处。这样丰厚的一笔文化遗产,应当被尊重、被善待。如何把简单的“保护”升级为“呵护”,考验着城市建设者在精细化管理上的智慧。183、光明日报:历史建筑不能成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连日来,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边的秋水山庄因刷漆颜色“走红”网络。3月31日,杭州市园林文物局邀请专家上门为秋水山庄门楼与外围墙整治涂料色彩问题进行会商论证。经讨论,待可采取的两种措施方案编制完成后,公示征求社会意见,确保文物安全。秋水山庄由报业巨子、上海《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以其爱妻沈秋水之名命名的一处中西合璧庄园式建筑。1934年,史量才遇害后,沈秋水将秋水山庄捐出。时光荏苒,这一建筑目前为杭州新新饭店3号楼。距今尚不到100年,秋水山庄就承受如此“刷脸”遭遇,实在让人感慨。事实上,类似发生在历史建筑身上的种种不堪之事,并不鲜见。最近被曝光的案例是,去年上海一栋位于著名景点外滩的百年建筑被莫名其妙地涂上颜料“刷脸”。如果是以维护为目的,对历史建筑的刷漆并非不可理解。公众反感的是,这样的“修缮”没有最大限度保持历史建筑的本貌与真实。至少秋水山庄被涂上大黄色所展现的审美突兀,实在让人怀疑。更让人诧异的是,在遭到网友的“差评”之后,秋水山庄管理方“顺势”将原本的黄色刷成灰色,于是便上演了一次“一日两变”近乎“恶搞”的事件。如此任性,真将秋水山庄当作了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作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秋水山庄的修缮与维护应该按规定进行报批。但在未履行相关程序的前提下,管理方便对外墙颜色进行多次变更,到底只是无意识,还是因为既有的管理规定执行过于松懈?要知道,这些擅自进行的修缮稍有不当,就可能成为“保护性破坏”。现实中,一方面是各地屡屡上演的名人故里争夺战与刮起的人造古镇之风,另一方面是对既有文物的保护缺乏热情,要么动辄为“推土机”让路,要么“为我所用”进行破坏性“改造”。两者看似矛盾,但归根结底,不过都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作祟,映射的是文物保护内在价值认知的偏差。在历史建筑与文物的保护上,“功利主义”思维的破坏还有着更现实的背景,比如“短命建筑”现象。此前有统计显示,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不到30年,这不得不让人思考,我们将如何为历史留下自己的“百年建筑”与文物?因此,今天强调加强对历史建筑与文物的保护,实际上存在两个面向:一方面,既有的文化保护机制与法规如何从产权的优化、责任的落实等多方面进行完善,以提升文物保护的效力;另一方面,新的建筑品质又该如何保障?其实,较之于功利性的文物保护观,更迫切的是将文物保护的内在驱动力导向对传统文化与历史价值的保护。比如,文物保护既要注重保护责任的分配和落实,又要加强文物对应的历史背景与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普及。否则,缺乏“历史真相”支撑的文物保护极容易滑向迷失。今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曾专门部署文物工作,强调对文物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秋水山庄曾经的主人史量才也有一句广为传颂的名言——“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对应于此,在文物保护上,我们亟须找到自己的“格”。(朱昌俊)184、荧屏越来越有“文化”:崔永元被曝加盟河南卫视传统文化节目《成语英雄》将和《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形成新一轮娱乐节目PK。浙江日报:喜看汉字听写大赛。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赞赏。这个活动,反映了汉字文化传承的紧迫感,也让人们从参赛的初中生中看到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代表浙江参赛的杭州外国语学校学生陆佳蕾,在激烈的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总冠军,可喜可贺!当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输入,手写汉字的能力下降。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现在仅38.9%的受访者经常手写汉字;92%的受访者认为,人们习惯于使用电脑输入法,是造成提笔忘字的首要原因;89.2%的受访者赞同在全社会倡导汉字书写文化。“汉字听写大赛”正是顺应这种需求,观众们跟随节目进程做汉字听写自我检测,有观众在网上晒出自己的听写结果,其中不少常用字都被写错或忘记。“电脑失写症”背后的汉字发展焦虑。“天赋的“赋”怎么写?”“是“编辑”还是“编缉”?”。本月初,26岁的王婷婷(化名)到一家单位应聘编辑职务,填写应聘表格时突然犯难,发现自己平时十分熟悉的字,拿起笔在纸上写时,却下不了笔。三军医大重庆西南医院神经内科胡俊博士称,类似王婷婷这样长期依靠电脑打字、提笔就忘字的人并不少见,这种症状被称为“电脑失写症”。(2月3日中新网)必须承认,时至今日,代表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的电脑几乎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现在大大小小的办公场所,人们都在使用它取代传统的办公方法,有人甚至还把“无纸办公”当成一种时尚追求和进步,事实上,这背后却隐藏着一场可怕的危机。据报道,长期依赖电脑患上“电脑失写症”,“失语症”者数不胜数,也成为困扰现代人类和汉字发展的一道屏障。长期依靠电脑打字,手写得必然少了,那样大脑语言中枢长期受不到刺激,提笔忘字不说,更不利于汉字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汉字是其最集中的体现,可以说几乎所有文化的发展及流传都在文字有体现。而今的电脑数量和使用人数已大的惊人,并仍呈急剧膨胀的态势,而过度使用电脑打字也正成为一种潮流,这就非常值得我们警惕,汉字在冷冰冰的敲击声下,早失去了汉字应有的魅力和美感。没有心情,就没有艺术,书法是这样,汉字发展亦然。无论是对名家书法,还是对普通汉字的感受,我们习惯了那个性独特的一笔一画的执笔体察,远胜过那些千孔一面字迹的敲击感受,电脑打字同书写的区别就在于它不需要心情,而只强调准确率。客观地讲,电脑打字和书写之间其实并不矛盾,合理使用还会相得益彰,问题在于时下部分人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将电脑功能盲目夸大或妖魔化,将现代科技引向了歧路。185、“电脑失写症”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我们在对待现代科技和传统方式上的失衡,它威胁到我们的汉字文化的传承,不能否认,电脑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和办公环境带来了不少方便,但万物发展都有个度,过度依赖必将会得不偿失和得到应有的惩罚。

186、徐小跃

敦厚沉稳、谈吐不凡,精神抖擞又不失儒雅。初次见到徐小跃,记者感受到的是学者的风范。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徐小跃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没听过徐老师的课就是白上南大”“得遇徐老师,人生幸也”„„这些是南大学生对徐小跃的评价。在南大任教近30年,他的每堂课都座无虚席。徐小跃上课从不用讲义,且坚持板书,从右上方开始,竖行书写,从形式排列到内容,明了而有序。有学生曾连续多日虔诚侍立教室之侧,不停上台为恩师擦拭黑板。在徐小跃看来,板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性的呈现。他说:“若受讲义之限和PPT之佐,课堂将缺乏变化和生气,自己也将失去授课时的由心而发。”回忆起与中国传统文化结缘,徐小跃说:“高考考入安徽大学哲学系后,我开始踏入国学研究领域,之后在南京大学攻读哲学硕士、博士,博大精深的国学带给我无尽的启迪,让我立志将国学作为一生的追求。”他说,求学的道路上知音寥寥,但生命却在国学文化的浸润中越来越丰盈。正是凭借这份执着与充盈,徐小跃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教学领域颇有建树,著有《禅与老庄》《罗教-佛教-禅学》等专著,并发表百余篇相关学术论文。2010年,徐小跃接任南京图书馆馆长。此后,他对国学的传扬更加尽心:去高校为学生讲授国学、与新闻单位合办《国学玄览堂》、组织南京图书馆员工诵读《孟子》等等。徐小跃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道两家,学习领悟‘孔孟之道、老庄之学’的思想精髓是认识传统文化的关键。”聊起这次在重庆忠县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徐小跃神采奕奕地告诉记者:“忠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城市,因此我讲课的内容与‘忠德’有关。”他说,忠德是“教人以善”之德,在多个层面能起到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他希望通过“忠德”的研究与传承,呼唤“人心向善,止于至善”的信仰追求,并将其内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187、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最大的手工艺品市场,每逢周六下午,头发已经花白的刘静兰手把手地教几名小徒弟学习剪纸的场面,总能引来很多市民好奇的目光。今年60岁的刘静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头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她七八岁就开始跟村中的“巧媳妇”郭婶婶学剪纸,随后的五十多年中,她“剪”耕不辍,并形成了独特的剪纸风格。如今,刘静兰已头顶众多“光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现在我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更多有兴趣的人接触和学习剪纸技艺,传授技艺是我作为非遗传承人的一份责任。”刘静兰说。目前,有6名小徒弟在和刘静兰学习剪纸,“他们都是小学生、初中生,剪纸需要耐心和静心,不喜欢剪纸的孩子不一定能坐得住。”刘静兰笑着说。“枣核纹”“滴水纹”“月牙纹”“细毛毛”„„在传习的过程中,刘静兰结合自己的剪纸作品,给小徒弟们讲解构成剪纸的基本图案元素。“剪纸的细节部分离不开这些元素的搭配组合,这是剪纸的基本语言。”刘静兰告诉她的小徒弟们。“我常带他们回家观察我养的花鸟,让他们先根据自己的感觉画下样子来,再教他们如何用剪纸的语言表现细节,他们的聪明和灵性常常给我带来惊喜。”刘静兰说,孩子们天真而丰富的想象力都能展现在剪纸上,“细毛毛”表现细节的老虎、多种元素搭配构成的花朵,他们想到的、看到的都能用自己的剪刀剪出来。188、节俭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189、孝

闵子骞(公元前536-前487),春秋时鲁国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闵子骞是春秋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闵子骞的母亲很早就死了。他与弟弟跟父亲生活。后来,父亲又娶了后娘。后娘也生了两个儿子。自此,后娘疼爱亲生儿子。对闵子骞兄弟却不尽心。可是闵子骞对后娘始终很尊敬。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后娘拿出四件新棉袄给弟兄四人穿上。后娘的儿子在屋外高兴地玩着,而闵子骞却冻得发抖。这天,闵子骞赶着车跟父亲外出干活,这时天上飘起了大雪,阵阵寒风刺骨,闵子骞冷得浑身直打哆嗦,两只手都冻僵了,马缰绳也掉到了地上,父亲跳下车,拾起缰绳,自己赶起车来,两人重新又上路了。走了不远,闵子骞冻得有点坐不住了,一阵寒风过来,闵子骞摇晃着栽下马来。父亲忙过来扶起闵子骞,只觉得他两手冰冷。父亲问:“孩子,你怎么这么冷啊,你不是穿着新棉衣吗?”闵子骞说:“爸爸,我就是冷啊,冷得受不了啦!”父亲拉起闵子骞的棉衣,觉得它很薄,他从衣缝中看去,原来里面是芦花,父亲终于明白为什么新棉衣不暖和的原因了。“孩子,你受委屈了!”父亲将闵子骞搂进怀里,掉转车头,驾车往家奔去。一回到家,父亲唤出后娘和两个小儿子,他摸了摸两个小儿子的棉衣,又厚又暖和。父亲生气地对后娘说:“我娶你是为了照顾好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可是你却如此偏心,竟然虐待我前妻的孩子,你走吧!”闵子骞见父亲要休掉后娘,忙向父亲恳请留下后娘:“娘在我家,只我一个人受冻,如果娘离开我们家了,我们兄弟四人都要受冻了。”后娘听了此话,很受感动,惭愧地低下了头,并且表示以后再也不偏心了。父亲见后娘有悔改之意,也就原谅了她。从此,后娘对闵子骞就像对亲生儿子一样,一家人和睦相处,十分幸福。闵子骞从此以“孝”著名,他的老师孔子也很赞赏他,说闵子骞上孝父母,下爱兄弟,一举一动都合情合理。

190、传统美德包含如下内容: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敬、恕、谨、俭、忍、友、慈、和。这些内容概括了中华民族崇尚的社会生活规范,它包括一个人和自己、和事务、和他人、和社会、和自然相互交往的一切原则,我们说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向就是传统美德。2013年5月22日-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同根同源,是我们追求幸福、追求成就、追求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时下一部分人,在利益驱动下,做人做事与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结果只能害人害己。

191、李时珍:用坚持谱写中华传奇【获奖名片】医学泰斗【评价】1.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你就是以这样谦逊的姿态和辉煌的成就为中华历史写下一部传奇!2.一介农夫,怀揣着执着上路,走进大山,风雨兼程,亲尝百种药草,挥就一部影响世界的不朽医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纲目》一起刻入历史的记忆。【颁奖词】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坚定的信念伴你步入医学圣殿,不懈的努力带你翱翔成功之巅!【事迹】李家世代业医,但由于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不屑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弃科举做官之路,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最终同意了儿子的要求。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表现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农民和渔夫。李时珍为了了解药物,并不满足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罗列诸品,反复谛视”。例如他在写到白花蛇时为了真实细致地了解这种剧毒蛇而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终于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李时珍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并编著了中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本草纲目》。

192、当敦煌的瑰宝出现在大英博物馆,当《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的读者更多的是外国人——作为华夏子民,我们应该为此欣喜还是悲哀?当我们的经济实力受到世人的瞩目,而中华优秀文化却在不自觉中流失,我们是该喜还是该忧?当然我们也知道,过去的文化是少数人的专利,只有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才配谈文化,而那些种地耕田的下里巴人向来是见不着也想不到这样的阳春白雪的。在孔儒之风居于正统的时代,文化的分量重若磐石,读书人的行头也似乎比别人高雅尊贵了许多。几千年的文化血脉流传下来,中国人可以自豪地说,我来自一个文明的国度,一个贲张着文化的国度,所以,文化成了时下许多人的宠爱,成了当今社会中的一种风气或潮流。于是,这样的文化几乎可以填满这个国家的坑坑洼洼。无论如何,文化都是一个高尚的字眼,崇尚文化更是一个民族的幸事,但果真国民的素质就高到连天上飘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都是文化的那个境地了吗?如此“文化”的泛滥并不能见证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富强和优越,反倒是体现出了它的荒唐和无知。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解放的确带来了文化的活跃和激荡,国门打开的确带来了文化的四面来风八方有雨。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新旧文化的矛盾,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比较,文化的守成和文化的变革都积极地不可避免地涌现出来。西方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的东进也慢慢缩小了东西文化之间的距离,这在青年一代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我们所见所闻之处,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面过生日,可他们中很多人不知道毛笔该怎么拿,没读过线装书,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他们可以把不知从哪个角落里找出来的珠算盘当车推着玩。在他们的记忆中,不曾有过这些传统的东西的印象,因此,它们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无力的。这些祖先传下来的东西,浸濡着华夏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于是,今天的年轻人开始忽视甚至放弃这些国产的文化,他们更崇尚西方文化,他们西装革履,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满世界跑,却懒得抽出一天的时间去祭奠一下自己的祖先。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然式微,它的缺失已成为一个沉痛的现实。虽然传统文化不尽是好的,难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华绝对是大大超过流毒的,不然中华文明何以在其他的几大古文明早已折经断脉的时候依旧熠熠发光?但最可叹也是最可悲之处,是我们漠视的文化却被人家视若珍宝。当初韩国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列入它的文化遗产时,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其中一篇标题《“去传统化”将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的文章这样写道:“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去传统化’运动并未导致中国富强,它只造成断裂的一代——对传统文化无知的失落的一代„„由于我们对传统的冷漠,以至我们对传统的保存远不如邻国。我们心有不甘却怨不得别人,是我们自己把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由此我想起了敦煌窟、敦煌文化,想起了王道士、斯坦因和当时的满清政府,想起了斯坦因一车车地把那些本属于我们的敦煌的经卷、书籍、塑像运往欧洲时,我心中泛起酸楚的感觉:那些敦煌的宝贝不是人家抢走的,是王道士甘心用仅值几个碎银的东西换走的。这些中华文化的瑰宝就这样简单而干脆地流失了!还有《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论持久战》这些今天的年轻人鲜有问津的经典文化没有被我们国人吸收,却被日韩及欧美一些国家拿去研究用以管理人才、资源,运用于商战之中,反过来再和我们来做生意。这,究竟是文化的不幸还是华夏子孙的悲哀?我们不得而知。

一个民族的文化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真正的文化是那些启人心智、诲人不倦地能促进人类自身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精神食粮,而不是那些穿凿附会、沽名钓誉的佯装高尚甚至传播封建迷信违法乱纪的有着不轨行径的渣滓。一个民族不需要泡沫文化和虚假文化。泡沫和虚假文化无法重塑精神理念,建构人格品质。文化不是越多越好,宁缺毋滥是定义文化的道德底线。文化的嬗变只能说明真正的文化的缺失,它的贫乏已影响到精神文明的建设,制约人们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涵是我们终其一生也领悟不完,参透不了的。也许它的某些杂质是该舍弃的,也许它的某些内容尚不能给我们的经济建设提供及时的智力保障和支持,但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可以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共同服务于我们的建设事业。

193、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比如:中国结、武术、毛笔、砚台、宣纸、墨汁、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脸谱、京剧、空竹、油条、油茶„„我喜欢空竹,因为悠悠球是空竹的后代。我也喜欢指南针,因为它能为我们指引方向,并且还容易带。我也喜欢油条,因为油条外焦里嫩,虽然有点油腻,还有脂肪,但是味道很好。我也喜欢油茶,因为油茶是由很多花生芝麻等很香的东西合制而成,又营养又丰富,并且还可以泡油条。两样一起吃,那味道简直美多了,简直就是天下绝味!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中国的印刷术,因为20世纪的人真强!竟然能把一个字变成几个、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甚至几万个,简直太神奇了 194、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廉正美德得到升华。作为优良的道德传统,勤俭和廉正在今天更要发扬光大。这就要求我们从一点一滴中学会勤俭,培养廉正的美德。

195、全球化大环境下,华夏传统即将遗失?最近,社会公众明确地感受到了一次华夏传统的即将遗失,并同时引起了一系列的新的反思,就是在新的全球化大环境中,在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随着经济强势席卷而来的时候,是否也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一并改变?中国文化曾经有它的从容和优雅,也曾经在历史上写下辉煌不朽的一笔。“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近200年间,中国饱经沧桑,特别是新中国诞生前,世界列强对中国的蹂躏,无休止的战乱**,带来至今难以抚平的创伤。在濒临外忧内患的重重危机中,我们几乎是身不由己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清理和反思,并对其赋予了太多的批判和指责。

196、不得不清点: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还剩下几许?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见。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90年代生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他们不知道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所以,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新少年中国》,而不仅仅是《少年全球化》?

197、传统文化面临的压力:西方文化的如浪冲击和我们知识分子的试图摆脱。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意义十分重大的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这个问题也曾经被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着。李约瑟有一些很著名的观点: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产生,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一些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八股文扼杀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致,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实际上,这种影响至今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国社会中,强烈的官本位意识对科学和创新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98、杨振宁在讲到中国本土为什么还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也明确指出:“中庸之道对于科学发展不是最好。中国为何没有得出欧几里德的几何定律,在于它所揭示出的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科学精神与中国倡导中庸、不太允许标新立异的文化传统相背离,这种文化机制不利于培养标新立异的科技人才。”我们自己的知识分子,也几乎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倡导中庸之道的中国文化传统,不利于培养标新立异的科技人才。

199、[悬鹅示众]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200、[立檄拒礼]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201、棒打送礼。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

202、厚谢婉拒 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203、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204、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 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 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 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 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 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205、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长处,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征。我们今天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不代表固步自封,而是要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身,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信念。

206、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彰显传统美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总书记曾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从2016年开始,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考试将推出高考历史舞台,将实行社会化考试,满分为100分。考场速写: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布,将语文分值增值30分,宣布英语考试从此退出高考历史舞台,并实行社会化英语考试。语文是国学,是一门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学科,打破语文英语两种分值相同、“地位平等”的局面,语文分数的提升,恰恰说明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寓意学生要学好本国文化并传承好本国文化。

207、匹夫有责。对家庭负责、对族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上的N座大山。而今天,我们既没有为别人奉献的义务,也没有权利向别人索取,只能为自己负责。《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于是,我们坚持不长大,看日本漫画,听Twins,玩PUPA或HelloKitty,穿满身口袋的阔脚裤,口号是“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而年方10岁的那一拨孩子,耳濡目染的是这一代人放任自流、无限延长的青春期,他们怎么会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 208、端午节。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每适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沅、汀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209、秦九韶生于南宋时期,擅长数学、天文、文学和工程问题等,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其代表作《数学九章》是我国13世纪数学成就代表作之一,书中的一次同余式和高次方程的解法比西方欧拉和霍纳等数学家早500多年。它继承了我国数学算术法的突出特色,理论联系实际。秦九韶创造的一些算法,如多项式求值法,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好的算法。

210、司马迁

尽管你也曾悲伤,为一个堂堂太史令竟沦落成阶下囚而哭泣;尽管你也曾孤独,在不见天日的高墙铁栅内,没有一个人去抚慰你心中的伤痛;尽管你也曾委屈,在受尽宫刑的时候,还要忍受别人的冷嘲热讽;你也曾绝望,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你不知这样的日子何时是尽头,但是,你没有堕落,没有倒下,而是坚强地、勇敢地站了起来!为了自己的理想,又重新提起笔,著成了流芳百世的《史记》,被近代文学家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的坚持铸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代宗师。

211、范钦,一个真正的文化智者!是他将我们断残零落的精神史攒聚起来,为我们的建构了一个精神的家园在历史中他能轻常人之所重,而重常人之所轻,在别人迷恋仕途之时,而他却在那个年龄将搜罗藏书融进了生命。历史中和他同时代的人中也不乏藏书者,而残存下来的,流传至今仍然为我们所景仰的、瞻仰的则只有范钦所建立的天一阁这所藏书楼,其他的都随着历史而退出了舞台。而范钦却依旧坚定,这和范钦的为人、气度是分不开的。也正因为范钦有一种超越意气、超越嗜好、超越才情,才有了他藏书楼超越时间的意志力!亦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

212、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什么伟大的事业。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便须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213、陈世恩是神宗皇帝万历己丑年中的进士。他的弟弟最喜欢游荡,天天很早的出去,很迟的回来。他的大哥屡次的规劝弟弟。弟弟不肯改过。陈世恩说:“这个样子,徒然损伤了兄弟间的友爱,是没有益处的。”于是陈世恩就每夜亲自守着大门。必定要等到他的弟弟回来了,又亲手下了锁,并且问他的弟弟身上冷不冷,暖不暖,肚里饿不饿。体恤他弟弟的神气,完全在说话里和脸面上表现了出来。这样的好几夜,他的弟弟就此悔悟,不敢再很晚回家了。

214、唐诗宋词

走进唐诗宋词,其实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古朴雄浑的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闲静谈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奇诡璀璨的李贺,精巧艳丽的温庭筠,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恍惚之中,我也成了一名典雅的古代儒生,微风拂动我头上淡蓝色的逍遥巾。我坐上一辆古旧的马车,“吱吱呀呀”而去,驿道两边是一片火红的枫叶,把我的双也映照得微红,叫我怎能不停下车来望上几眼?“小令樽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夜色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衢上越走越远,而红楼之上酒兴正浓。箫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箫,灯是那华华贵贵的银灯,音乐就在身边流淌着„„ 独爱唐诗宋词,独爱其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古雅的诗歌意境,独爱一个个不羁的灵魂。可与之携手同游,可与之相对品茗。无论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还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城客栈,无论在“花市灯如昼”的元夜,还是在有“暗香盈袖”的黄昏,或笑、或泣,或长歌、或短叹,或无语徘徊、或滔滔不绝,都是那么令人难忘。

215、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廉正美德得到升华。作为优良的道德传统,勤俭和廉正在今天更要发扬光大。这就要求我们从一点一滴中学会勤俭,培养廉正的美德。

216、中国人不要让文化哭泣。当“大唐第一古惑仔” 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时,那“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的豪迈与“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自信终化为泡影,飘散,飘散。

217、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孔明先生被冠以“中国最虚伪的男人”的名号时,我看到历史那双哀怨的眼睛,我听到文明在嗟叹。余光中说,用了千年的文化,还是觉得不够用。可我们,却连传承的文化都无法守住。在新加坡,孔子被奉为“至圣”,人们竞相朝拜 外国人甚至称“21世纪的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前的儒家文化”。可在国内,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孔子是怀抱理想的狗?甚至有北大教授公开宣称:“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个孔子都有效!”这是怎样的悲哀!拿他们和孔子作比较,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曲解和亵渎。韩国改首都“汉城”为“首尔”,究其原因不过是“汉城”听起来容易被误认为是中国的城市。可我泱泱大国,传承了几千年的龙图腾,仅仅因为英语翻译意为凶猛的、残忍的,就有教授蠢蠢欲动,想要篡改龙龙图腾。我们是龙的传人,又怎能允许如此数典忘祖的行为发生?骄傲无知的现代人,我们在消去贫穷的同时,又失去了什么?黄继光被石子绊倒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董存瑞被炸药包上的双面胶粘住了来不及跑掉?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刺刀,甩甩头发说: “我爱拉芳”⋯⋯种种恶搞,不仅是对历史的侮辱,更是对文化的践踏与摧残!一个不能守住自己优秀文化的民族,必将匍匐于其他民族的脚下!汉服成人礼渐成趋势的思考。6月3日,西安杜陵原上,一场名为“君子盛宴”的汉服成人礼在骄阳下进行。参礼人员均身着汉服,通过进位、上香、就座、宾盥、加冠(加笄)、醮子、取字、醴辞、聆训、三谢礼等仪式,再现古代汉民族成人礼。不同声音:有人认为,倡导汉服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小资、白领们追求个性化的另类“作秀”。在传统文化悄然渗入百姓生活的今天,回归潮背后“形式主义”的影子若隐若现。传统文化的保护,无须穿汉服这种形式的“返祖”。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汉服成人礼”也有反对之声。家住厦门市石亭路的王阿姨认为,千万不要搞这样形式主义的成人礼,仅靠古装来弘扬传统文化不可取,还会加重学生负担。陕师大文学院教授朱鸿认为,世界上好的东西都可以用,不要管是谁的,地域观念太强不行。泱泱大国要包容,不拘小节,美国没有美服,德国也没有德服。陕西师大教授邢继燕称,年轻人多是“尝鲜” 不甚关注其文化内涵。从汉家礼仪、汉服婚礼等活动来看,年轻人主要以“尝鲜”的心态参与其中,相对忽略背后所承载着的文化底蕴。她指出,传统服装只是传统文化的“皮层”,浩瀚典籍才是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核”。倡导汉服文化应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相融合,既要有积极的内容,更要有科学的形式。而身着古代服饰,将繁文缛礼照单全收的形式主义则使传统文化丧失了其本身的意义。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颜章炮认为,仿古礼给学生办“冠礼”和“笄礼”,未尝不可,只是在形式上不必照搬古代仪式,应该根据社会发展赋予新的内涵,明确举办成年礼的目的、意义,强调学生到了18岁,应有社会责任意识,承担社会义务。如能达到这种目的,应给予尊重。西安民俗专家王智认为,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族群都开始出现“身份”认同危机,各个族群都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寻根。汉服热、读经热所引发的“传统文化回归”对中国社会不无裨益。当然,“汉服”也不应成为中国人回归传统的“不二选择”。专家名人建议:可穿汉服出席重要场合。西安电视台编辑陈曦说,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汉族大体自清顺治二年,即公元1645年开始失去着装自由。相比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饰,曾以衣冠而自豪的汉族人不免会陷入无尽的历史惆怅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大,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情况,才有民间回归传统的呼声。”张志云认为,全球化和本土化本来就是一对矛盾,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目前全世界服装基本趋同,但韩国、日本人在一些很隆重的场合,穿的是自己传统的服饰,这样就很好地处理了全球化和本土文化的关系。张志春说,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很多重要的大规模的祭典活动仪式逐步开始恢复,在这些传统的祭典仪式上,汉服是比较合适的款式。在体育、文化活动中,包括大学生本科、硕士毕业的学位服饰,汉服都可以介入、融入,甚至可以取代以西方学位服为主体的款式。

218、章金莱:传承西游文化是一辈子要取的“真经”。27年来,由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形象深入人心,至今没有任何一部影视剧的重播率打败86版《西游记》,这部400年经久不衰的神话文学名著以巨大的魔力,影响了全球。然而,在传统文化日趋遭到漠视的现实情况下,西游文化也避免不了被淡化甚至曲解的命运,脱下戏服的六小龄童心急如焚,用了17年才完成孙悟空角色的他,深知西游文化是不可多得的一块璞玉,它所阐述的“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人生信念正是中华民族的魂魄。如今六小龄童是中国西游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他说前半生自己更多地在传承中国猴戏艺术,后半生则应该更多地传承中国的西游文化,让更多人在《西游记》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就是他这辈子要取的“真经”。考场速写:一代猴王章金莱曾说过:前半生自己更多地在传承中国猴戏艺术,后半生则应该更多地传承中国的西游文化,让更多人在《西游记》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就是他这辈子要取的“真经”。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们真的不能“因为走得太远,却忘记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应把学习认识传统文化作为责任和义务,既“放眼未来”,又要向古代贤士学习文化精髓,只有“把根留住”,才能像一艘战舰坚不可摧地驰骋在世界的大洋。

第三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自强自立》教案

德庆县永丰中学 陆荣强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明确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恶劳,处处依赖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表现出来的依赖性感到害羞。

2、引导学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自强自立信念。树立报国志向,培养回报社会的美好愿望和信念

3、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献身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强不息,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难点:由认识自强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教学方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强

通过观看《2009年国庆大阅兵》视频、图片,让学感知中国人民子弟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国防取得成就正是国家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强

通过学习教材内容:

(1)孙膑身残志坚,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兵法的学习和研究,他对前途充满信心,就是在这个信心的鼓舞下,孙膑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终于消灭了庞涓,并最终写了《孙膑兵法》。

(2)司马迁忍辱著《史记》,让学认识《史记》是伟大志向和自强不息精神的结晶。

(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充分体现了徐悲鸿那自强自立的精神。

(4)“轮椅作家”张海迪,五岁时因患病,下身瘫痪,她却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用镜子看书的故事更充分说明荣誉的花环属于自强者。

让学生认识教材中人物的自强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三、深层感悟

1、从古今自强不息的人物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材,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欣赏歌曲《爱拼才会赢》

四、凝聚升华

让学生认识要自强自立,做生活的主人 1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自强自立的一些表现。2说说自强自立的一些名言警句

3做生活的强者,你准备从哪做起?

3、教师寄语:(要求同学们作到“五要”)

1)、要有为国家、为民族奉献青春年华的远大理想; 2)、要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3)、要有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才实学; 4)、要有文明守纪、严于律己的素质修养; 5)、要有敢于拼搏、勇于争先的竞争意识;

五、教学总结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文化。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包罗极为广泛。从内容上来概括,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

六、教学后感:

这节课学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也都很努力地学习着,从古代就有了许多自强自立的说法,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这种美德逐渐被我们遗落了,我们不但没有很好的秉承上一辈的传统,反而还有许多人忘了本,这次的班会正好提醒了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老一辈留下的传统,也正式的宣告了我们新学习态度的良好开端。

第四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严于律己,教书育人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流传一个帖子,内容是原浙大副书记郑强教授《将浙大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就像共产主义理想》的演讲中的经典语录。其中“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教育应该让中国懂得自尊,而不是更多的崇洋媚外”、“日本人为什么不道歉?因为他们知道,日本人的尊严和历史最重要,相反其它亚洲的不满太没有分量,所以他们可以置之不理,这点要向他们学习”贴中字字犀利却直击人心,句句揭露了我国教育现状的软肋,这不禁让作为教师党员干部的我们反省和深思。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们的古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贡献了众多泽及人类、深刻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创造,自古以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师德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有诸多的道德规范、道德教育思想。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修养,新时期的师德修养应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从古代的孔子、孟子,到现代的陶行知、蔡元培,历代先贤都对师德修养提出过深刻独到的见解。可如今教师教书敷衍了事,“有偿补课”热潮屡禁不止,教师与家长冲突不断等问题不断出现,再次提醒教师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应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传统师德非常重视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为人表率的模范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创造者,还是道德示范者。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董仲舒则主张教师“治我要严,待人要宽”。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曾说:“教师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这样做,不仅体现了传统师德之美,而且说明教师只有成为“人之模范”,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做学生 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记得我刚入校当教师之时,由于职业学校会严格要求学生的职业仪容仪表及意识培养,所以当时会一直要求学生不许染发、烫发,不许佩戴首饰等等,可是学生还是不断的在违反校纪校规,在我了解原因的过程才发现学生觉得教师都可以烫染发,那自己也跟风和效仿。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会影响着学生,此后的我开始注重自身道德的修养,多读书,多学习,经常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和案例去教育学生,也不断反省自己,做到言传身教,一段时间后有了可喜的效果:当我在教室里看到垃圾随手捡起时慢慢的我会发现教室越来越干净;当我手拿笔记本通知事情时慢慢的我会发现学生做笔记的人越来越多;当我看到学生都报以微笑时慢慢的我会发现学生的礼貌用语越来越多等等,此外,面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比如收红包、有偿补课、虚假教学等要严厉制止,端正师德师风,回归教育本质,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在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我也得到了很大的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借鉴传统文化的精华,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大力弘扬传统优秀的师德师风,牢固确立崇高的师德修养,做一名优秀的党员教师。

第五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结

****中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始终占据重要位置。我们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得以全面展开。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我校在进行校园外表形象具体设计和布局的时候,一贯遵循高品位原则,尽量做到: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中华文化相关的景观雕塑、文史雕刻,名人伟人的名言警句,师生的书画作品,从校园的整体布局到花坛里一草一木都精心设计,艺术构思。校徽、校训每天都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形成“团结、严谨、勤奋、向上”的优良校风。我校被评为青海省校园文化示范校。

二、课堂教学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主渠道

我校始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利用语文、政治等课程资源,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贯穿到课堂,使学生们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力求将现代意识和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培养既具有现代精神,又富有中华优秀传统的“现代人”。此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如《中华经典诵读》、《书法》、《绘画》等选修课程,将我国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包括传说、民歌、故事、戏曲、表演、绘画等纳入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多地诵读古代浅近的优秀诗文和诵读历史上优秀人物故事,把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坚持以书法艺术教育、中华经典美文诵读为载体,把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生活之中。

三、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

我校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地、因地制宜、就近就便,积极创新形式和载体,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广泛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宣扬中华优秀传统,营造关爱互助、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倡导文明和谐、实用节俭的现代节日理念。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在全校组织开展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志愿服务和体育健身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如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网上拜大年”、“网上猜谜”等网络文化活动;清明节期间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端午节期间广泛开展卫生健康知

识宣传普及,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山川河流、植树绿化等活动;中秋节、国庆节期间以团结、团圆为主题开展活动;重阳节期间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

四、扎实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通过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弟子规》、《大学》、《论语》等经典篇目使广大青少年了解、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校扎实开展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20分钟的诵读时间,并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读经典、悟经典”征文比赛、经典诵读先进班级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以“道德讲堂”为载体,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道德讲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德”为主线。社会公德建设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以“礼仪”为核心;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以“诚信”为核心;家庭美德建设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以“和睦”为核心;个人品德建设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以“友善”为核心。我校按照上级要求开展适合高中学生的“道德讲堂”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2013年4月

24日在阶梯教室举行了2013届成人仪式,同时这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的道德讲堂。活动分别以感谢红烛恩、报答三春晖、十八而志、跨入成人门为篇章,贯穿了道德讲堂的“五个一”:唱一首歌,讲一个故事,诵一段经典,谈一点感受,送一份吉祥。此次活动受到了省市文明办,城北区道德讲堂的热切关注。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坚持现有的教育途径,并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形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做出努力。

****中学

2013年6月20日

下载连云港市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连云港市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中华文化就在这片争奇斗艳的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直至今天,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历经岁月的洗礼,历久弥新,仍保持着独有的活力。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

    今日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人口最多,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社会主义大国。今日的中国是东方雄狮,是初升之日。是腾飞的巨龙!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千年文明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5课时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教案 教材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主题:知书识礼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曹坤丽 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教学目标:......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向前发展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而符合客观规律,并且非常好的世代相传的......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附件2 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名单 学 校 苏州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 天津音乐学院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讲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讲稿1 各位领导、老师们:教师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是学生成长前进的领路人,身为教师担负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麻城市第三小学六(3)班邓姝锐 “爱国”这个词从古至今一直在世人口中常常提起。周恩来为中华之山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坚定不移,毫不犹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根,滋养着民族之魂,引领我们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应对各种挑战、天灾人祸以及外来侵略,适应形势的各种变化,创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