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鳌山导游词
位于侯家镇鳌山村,与寿安寺比邻而居。既有古刹之神韵,又有园林之秀丽,堪为崇明休闲之胜地。走近山门,就见明清特色的门楼上周谷城题“金鳌山”几个苍劲的大字,下面则是明清人物风情图,颇有古意。沿着寿安寺西墙根往里走,就来到了金鳌山最著名的景点镇海塔,据介绍,镇海塔始建于光绪19年(1893年)。由本县大户捐建,位于康熙七年(1668年)所筑的金鳌山之高峰,这里原有观音阁,后改为沧海阁,清乾隆时为“鳌山八景”之一的“鳌峰远眺”,此塔于1986年重建。塔内有九层,顺木梯拾级而上,发现每层供奉着六尊小菩萨。越往上空间越小,最后仅够一人容身。登至塔顶,极目远眺,远近万象尽收眼底。天气极晴好时,你甚至可以遥望见海滩,这大约就是“鳌峰远眺”的由来吧。金鳌山也颇具江南园林之韵,清远堂,观音阁、翰墨林、醉花轩、驾山亭、紫竹林、得月桥、水香榭、月圃诸景,虽已无原“鳌山八景”之胜。但水木清灵、曲径婉延。却是同样的精致。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二篇:侯家金鳌山导游词
侯家金鳌山导游词
侯家金鳌山导游词1
亲爱的游客和朋友们:
位于上海侯家镇鳌山村,与寿安寺比邻而居。既有古刹之神韵,又有园林之秀丽,堪为崇明休闲之胜地。
走近山门,就见明清特色的门楼上周谷城题“金鳌山”几个苍劲的大字,下面则是明清人物风情图,颇有古意。沿着寿安寺西墙根往里走,就来到了金鳌山最著名的景点镇海塔,据介绍,镇海塔始建于光绪(1893年)。由本县大户捐建,位于康熙七年(1668年)所筑的金鳌山之高峰,这里原有观音阁,后改为沧海阁,清乾隆时为“鳌山八景”之一的“鳌峰远眺”,此塔于1986年重建。塔内有九层,顺木梯拾级而上,发现每层供奉着六尊小菩萨。越往上空间越小,最后仅够一人容身。登至塔顶,极目远眺,远近万象尽收眼底。天气极晴好时,你甚至可以遥望见海滩,这大约就是“鳌峰远眺”的由来吧。金鳌山也颇具江南园林之韵,清远堂,观音阁、翰墨林、醉花轩、驾山亭、紫竹林、得月桥、水香榭、月圃诸景,虽已无原“鳌山八景”之胜。但水木清灵、曲径蜿蜒。却是同样的精致。
金鳌山是崇明岛的名胜古迹,风景宝地。因其历史悠久,岁月的风雨给它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许多有关金鳌山的美好传说一直在传诵。相传宋代有一年崇明大旱,禾苗枯死,海中金鳌为救苦难农民,上岸吐水,被雷公辟死。农民为报金鳌吐水之恩,不使其曝尸,纷纷挑土筑山,取名金鳌山,并在山旁建庙纪念。再一说,清朝雍正年间,崇明人沈文镐参加殿试,中了探花回来雇人一夜挑成了金鳌山。
其实,崇明岛本无山,金鳌山山体系人工所筑。宋、元时,位于三沙东仁乡,为航海之标识。取宋高宗所至之山为名,此山山体早已坍没。现在的金鳌山重筑于康熙七年(1668),山有九峰,中峰最高,峰上建藏。山前凿玉莲池,山后植紫竹林。还遍种名花佳木。清乾隆四四年(公元1777年),知县范国泰捐资重修,增设桥、亭、台、楼、榭、月圃诸胜。这时,公园内已有“寿刹钟声、清远荷香、庭荫丛桂、鳌峰远眺、梅林积雪、绿水环亭、长堤新柳。后乐观鱼”等八景。游客观赏后,赞口不绝。有的.兴诗舞墨,惜“鳌山有寺千秋画、江水无弦万古琴。”“寺内青山山外月,檐前绿水水中天”。风景如画的金鳌山公园,毁于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之手。解放前夕只剩下摇摇欲坠的鳌峰远眺(镇海塔)。
侯家金鳌山导游词2
亲爱的游客和朋友们:
金鳌山位于章安街道建成区南部,是章安的一方名胜,历代文人题咏甚多。山上有宋王驻跸的祥符寺(又称善济院)遗址,内设有高宗御座,是宋高宗赵构南渡行在驻跸所在地。旧时金鳌山上还有祥符塔院,如画轩、灵穆寺双塔和南宋石敦讲学的观澜书院等,宋高宗赵构驻跸的祥符寺遗址现已被修建成康王庙,紧靠其西有近年翻修的两座庙宇东岳宫和观音阁,两座主殿以琉璃瓦、筒瓦盖顶,颇显辉煌。上山石级的东南转角有近年修建的凉亭。登此山,可隔江遥望江南城区风光及宋高宗当年登临并留有楹联的白枫山,往西望椒江大桥雄姿历历在目。金鳌山风景秀丽、名声远扬,当地政府对这一名胜古迹非常重视,于八十年代初公布金鳌山为风景保护区;椒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92年公布“金鳌山宋高宗行在遗址”为文物保护点。现在,金鳌山已成为椒北的游览胜地。
金鳌山名声远扬、传奇故事甚多,相传很久以前,这一带还处在海中。有一天夜里,有个捕鱼人赶夜潮回来,忽然听到附近海中有一个异样的声音传来,他就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海水金光闪亮,好像有一个硕大的动物正在波涛间升浮喘息着。捕鱼人看不仔细,就把船撑了过去,原来是一只大鳌龟,正在叼食鱼虾呢!那金光就是从它的身上放射出来的。
捕鱼人从没有看到过这么大的鳌龟,不觉看呆了。说也奇怪,第二天,当捕鱼人再从此处经过时,昨夜大鳌龟出没的地方早已化做了一座山。老辈人都说,那鳌龟是神物,自从在人面前泄漏天机后,天上的神仙怕它再惊动人类,惹出祸端,于是便将它点定在这里,化做了今天的这座金鳌山。
还相传,章安金鳌山麓有一座很著名的金鳌书院。唐朝时,有一个叫王万堂的先生在这里招收学生讲学。有一个学生叫崔士弼,崔士弼天资聪颖,很得先生的赏识。这是一个炎炎夏日,因为怕夜里蚊子咬人,书院里的其他学生夜里睡觉都挂起了蚊帐,唯独崔士弼从不挂蚊账,也不见有蚊子来叮咬。王先生觉得奇怪,一日趁崔士弼不在时,睡到他的床上。起先,他头朝里边侧着睡,睡了不久,好像听见门外有脚步声,接着走进来一个夜叉小鬼,手拿蒲扇,为他打扇驱蚊子,王先生好不惬意。可到了后半夜,王先生翻转身头朝外侧睡时,小鬼认出不是崔士弼,哈哈一声:“哼,今夜睡在这里的不是崔官人,不给他打扇了。”说完便退出房门不见了。后半夜,王先生让蚊虫叮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这件事后,王先生知晓崔士弼将来肯定是大富大贵之人,但他从不点破。
一个海风呼啸的晚上,书院外面一片漆黑。其他学生修完夜课都休息了,唯独崔士弼来到先生面前说:“今夜外面声音异样。”王先生叫崔士弼和另一个学生到外面看看。打开门一看,把崔士弼吓了一跳,安安静静的江边小山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一只大鳌龟,在海浪中忽上忽下浮游着,好像正在叼食鱼虾。这时正好子夜时分,崔士弼赶紧跑回来把看到的情况告诉王先生,王先生又问另一个学生看到什么,那学生说外面天漆黑的,什么也没看见。王先生心里明白了,这山的玄机,只有崔士弼这样的贵人才能看透,肉眼凡胎是无法看见的。天机已经泄漏,再也没有办法了。果然,天上的神仙为了不让这只鳌龟作怪扰乱人间,就在它的四条腿上钉上钉子,把它永远地钉牢在原地了。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金鳌山。现在的金鳌山东、西、南、北山脚各有一口井,传说就是当年神仙在鳌腿上钉了钉子后留下的洞窟。著名的“金鳌四井的来历”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侯家金鳌山导游词3
位于崇明县城桥镇东2,5公里,相传始建于宋代,后随县治数迁。1668年,在寿安寺北重建金鳌山。山有九峰,中峰最高。山下凿玉莲池,砌清远堂。玉莲池中有一小岛,岛上建大有亭。1777年,知县范国泰倡捐重修金鳌山,修复清远堂,新建观音阁、翰墨林、醉花轩、驾山亭和修廊等,刻八景诗于碑,时金鳌山堪为崇明胜地。其后,金鳌山建筑渐圮,至光绪时金八处胜景已无存。
1893年6月,大户捐资在金鳌山建塔一座,名镇海,意为可制海坍。塔高16米,呈六角形,正面上竖书“宝藏兴焉”,下横书“镇海”。塔之东、南、西三壁分书:“安”、“静”、“定”三字。1985年文物管理部门再次重修,周围筑墙,园门有周谷城题书“金鳌山”。
山上的镇海塔,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建,六角空筒形,无腰檐,上有攒尖顶,飞檐起翘,内有铁梯盘旋而上。中峰下有石洞,山下有清远堂、抗倭英雄唐一岑纪念碑。山麓寿安寺,始建于南宋。原在三沙,因三沙沉于水中,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迁此。
侯家金鳌山导游词4
上海金鳌山是崇明的名胜古迹,风景宝地,位于侯家镇鳌山村,与寿安寺比邻而居。既有古刹之神韵,又有园林之秀丽,堪为崇明休闲之胜地。
走近山门,就见明清特色的门楼上周谷城题“金鳌山”几个苍劲的大字,下面则是明清人物风情图,颇有古意。
沿着寿安寺西墙根往里走,就来到了金鳌山最著名的景点镇海塔。镇海塔始建于光绪19年(1893年),位于金鳌山之高峰,这里原有观音阁,后改为沧海阁,清乾隆时为“鳌山八景”之一的“鳌峰远眺”。
金鳌山也颇具江南园林之韵,清远堂,观音阁、翰墨林、醉花轩、驾山亭、紫竹林、得月桥、水香榭、月圃诸景,虽已无原“鳌山八景”之胜。但水木清灵、曲径蜿蜒,却是同样的精致。
地址:崇明县城桥镇交通:旅游五号线,也可搭乘走长江隧桥的申崇一号线(共和新路中山北路)、二号线(浦东科技馆)前往崇明陈家镇临时交通枢纽,再换其他公交车前往。
第三篇:金鳌山导游词
位于侯家镇鳌山村,与寿安寺比邻而居。既有古刹之神韵,又有园林之秀丽,堪为崇明休闲之胜地。
走近山门,就见明清特色的门楼上周谷城题“金鳌山”几个苍劲的大字,下面则是明清人物风情图,颇有古意。沿着寿安寺西墙根往里走,就来到了金鳌山最著名的景点镇海塔,据介绍,镇海塔始建于光绪19年(1893年)。由本县大户捐建,位于康熙七年(1668年)所筑的金鳌山之高峰,这里原有观音阁,后改为沧海阁,清乾隆时为“鳌山八景”之一的“鳌峰远眺”,此塔于1986年重建。塔内有九层,顺木梯拾级而上,发现每层供奉着六尊小菩萨。越往上空间越小,最后仅够一人容身。登至塔顶,极目远眺,远近万象尽收眼底。天气极晴好时,你甚至可以遥望见海滩,这大约就是“鳌峰远眺”的由来吧。金鳌山也颇具江南园林之韵,清远堂,观音阁、翰墨林、醉花轩、驾山亭、紫竹林、得月桥、水香榭、月圃诸景,虽已无原“鳌山八景”之胜。但水木清灵、曲径婉延。却是同样的精致。
{$上海外滩导游词 ·上海南京路导游词 ·世纪大道导游词$}
第四篇:金鳌山掠影杂文随笔
崇明有山,谓之金鳌。此山座落在上海崇明城东约两公里处,依城而筑,直视长江,水天相含,气度不凡。拾级而上,步道蜿蜒,一步一景,绿树繁茂,翠竹杆挺,色彩斑斓,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山有九峰,下凿莲池,池中有岛,岛上建亭,绿水萦绕,清雅幽静,诚有超然脱俗之感。
金鳌山早在宋、元时系人工所筑的一个形似巨鳌的土丘作为航海之标志。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前,岛上的百姓几乎都住低矮的茅草房,能有那么高大的土丘,是全岛仅有的稀罕之物。康熙七年(1668)重筑,峰上建藏(佛家藏经处),山前凿池,山后植紫竹林。关于此山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清雍正十一年(1733),崇明人沈文镐参加殿试,中了探花,因一时兴起,便脱口而出,对皇帝禀道:“微臣虽僻处小岛,但崇明面临东海,背靠长江;东有佘山捍卫海疆,西有狼山作为屏障;岛上还有金鳌山,山明水秀,确是个绝妙之处。”事后沈方醒悟,知已闯下大祸,因崇明当时实无山。为避欺君之罪,沈匆匆赶回崇明,发动当地百姓在那座形似巨鳌的土丘上挑土造景,逐垒成此山。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知县范国泰有感于此处人杰地灵,于是发动城内商贾缙绅捐资重修,在原址上增设桥、亭、台、楼、榭、月圃诸胜。园内遂有得月楼、水香榭、大有亭、宁德亭、清凉洞等观景,一时引来骚人墨客,吟诗作对,激扬文字,留下了“鳌山有寺千秋画,江水无弦万古琴”;“寺内清山山外月,檐前绿水水中天”等佳句。
光绪十九年(1893),山上的藏经处改为镇海塔,塔高十六米。意为镇海平潮,防坍保岛。每逢重阳佳节,游人结伴登高会友,欣赏四方怡人风景。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崇明知县唐一岑,字惟高,广西临桂县人。率军民英勇抵抗犯崇倭寇而献身,明皇帝敕其“光禄寺丞”。为祭祀唐一岑,于民国二十五年五月(1933)在鳌山桂树旁建纪念碑。昔日“金秋尝桂”为鳌山八景之一,今称“庭荫丛桂”。
金鳌山不仅有着厚实的人文积淀,也有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山的倩影,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英姿璀璨;山的靓容,就像她的胸怀一样清丽温馨。她给了崇明人比金子还要宝贵的坚强意志,比白玉还要珍贵的母亲胸怀。
金鳌山,山中有八景,即:鳌峰远眺、绿水环亭、长堤新柳、清远荷香、庭荫丛桂、梅林积雪、后乐观鱼、古刹钟声。乾隆时,崇明知县范国泰曾作“金鳌山八景”诗,现刻碑还保存在“寿安寺”大殿四壁。现“金鳌山”园名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题写。
金鳌山虽小,但具有一山、一水、一亭、一桥、一堤、一榭的格局,它古色古香,小巧玲珑,典雅别致,动静相宜,栩栩如生,风光旖旎,温婉烂漫,独领风骚。春日的午后,风和日丽,漫步在曲径通幽、松杉灌木、幽花野草掩映的山路上,目及之处,满眼的绿,满眼的景,满眼的美,充满生机。尤其在清凉洞旁的那棵桧柏,迄今已有三百五十年树龄,树径茁壮,遮天蔽日,像个卫士守护着山林,置身其间,你会感到庄严肃穆的气氛。再有那一堤一桥,又将水池分割或东西两个水域,既相互连接又形成独立的单元。清风徐来,吹皱一池清水之时,东西两侧相对的一亭一榭,宛如两位青春貌美的女子,在隔水相望倾诉衷肠时荡起的水波。
登峰远眺,蓝天碧空,白云悠哉,江水奔流,波光闪闪,舟楫点点,鸥鸟飞翔,意境深幽,令人心旷神怡。此时,那一墙之隔的寿安寺里,隐约传来木鱼声和诵经念佛声,梵音飘荡,香火兴旺,袅袅娜娜似炊烟般地飘忽在公园上空,萦绕在镇海塔四周和庭院深处,久久不愿散去。
金鳌山,承载着说不完的沧桑历史,流传着道不尽的人文故事。饱经沧海桑田,度过兴废频仍,遭受风吹浪打,连同她的美名,秀丽质朴,依然屹立,盛誉不衰,千古传颂。金鳌山,是一座集历史、自然、人文、生态的有血有肉有情的山,更是一座充满神奇色彩和富有灵气的山,她洋溢出一派古朴宁静又生机盎然的万千风情,她象征着崇明人的善良、朴实、智慧、勤奋。
第五篇:鳌园导游词
政法学院学生义务导游团
导游词【嘉庚公园(含鳌园)】
Chapter1:序言
嘉庚公园位于集美鳌园北侧,与鳌园相连,是后人为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教育、培育人才、造福社会而兴建的。按照传统园林布局,把纪念性、文化性和游乐性有机地融为一体。陈嘉庚先生的晚年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集美家乡的建设中了,但他不幸于1961年病逝,有许多计划中的事情还没来得及做。他曾说过鳌园完工后,前面的海边空地要建一个公园。夙愿未了,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为完成陈嘉庚先生遗愿,将鳌园的北侧开辟为公园,该园于1992年动工,1994年10月竣工,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500平方米。
进入园中,满眼是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是中西合璧风格的体现。最具代表性的当数“鳌亭”和“命世亭”,均于五、六十年代与鳌园同时建成,是鳌园建筑景观的延伸。命世亭内原先树立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十大元帅的雕像,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雕像在1971年9月间被悄然移走,成为一件憾事。
园中树立的大型石雕《桃李芳菲》和《尊师重教荣誉碑》,均从不同视角高度赞颂了“教育为本,科教兴国”的永恒主题。《尊师重教荣誉碑》的主体建筑蜡烛石雕,其高9.9米,表达永久吉祥之意,又象征一把永远燃烧的火炬,是陈嘉庚先生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和点燃自己、燃烧别人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缩影。
Chapter2:鳌园
鳌园是陈嘉庚先生于1950年回国定居后为建设故乡集美完成的首项宏伟工程,至1961年完工,历时10年,占地近9000平方米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陵墓等组成。园中公有666幅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的青石雕,是闽南石文化的代表作。而鳌园也被评为厦门二十名景之一,2000年时被政府正式确认。
命名原因:为什么取名鳌园呢?鳌泛指大龟、大鳖,在闽南是吉祥长寿的象征。鳌园原为一座小半岛,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因形如大鳖,所以称之鳌园。大门有幅楹联“鳌载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与世相忘”。上下联首字结合正是“鳌园”。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要在鳌园大门口设置个大圆盘呢?其实这里面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圆盘的难南侧有个小涵洞,没逢农历9月天文大潮时,汹涌的海水便从洞中灌入,并迅速涨满圆盘四周,此时观鳌园犹如大鳌戏珠,富有情趣。
1962年,著名诗人郭沫若参观鳌园时,触景生情手书一联:“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春秋”。高度评价了鳌园博物大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珍贵的艺术价值。1,建园的原因:
A,陈嘉庚先生有由济南广济园联想到自己家乡,决心在家乡建一座规模更大,内容更广博,艺术水平更高的建筑,寓教于游,寓教于乐。
B,立一纪念碑决定终老此地,身后事自己安排,为自己建一处墓穴。做
出这一决定有两方面考虑:
一、不占耕地;
二、长眠在毛主席亲自题名的纪念碑下,感到安心。
2,鳌园的三部分:游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陵墓。Part1——游廊
游廊长50米。分别刻有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这是整个鳌园石雕群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可谓上乘之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集美人民和陈嘉庚先生的亲族奋起保护,用泥巴将其封闭,直到文革结束后,才使这些石雕重见天日。
游廊两边厅墙上的石刻是陈嘉庚先生当年亲自拟定的管理规则和参观规则。两边的石壁下面是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摄影图片展,上面是精美的青石浮雕,刻有中国古今历史故事58幅画面。左边“至诚道前知”下面的石刻分三部分,中间部分是“诸葛孔明马前课”24幅画面。前面是中国革命历史画面7幅。后面是七出传统戏曲画面。“诸葛亮马前课”是左边雕廊的核心,也是陈嘉庚思想观念的生动体现,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国共产党及其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尊崇和信赖,充分表现了关注祖国命运的赤子情怀。
游廊右边“功成唯三杰”下面有20幅浮雕,全部是历史故事。A:【诸葛亮马前课】
这部书是诸葛亮在他一生鲜少的戎马生涯期间所著的术,“马前”就是在打仗中,“课”是占卜的意思,组合起来就是诸葛亮在军帐中的占卜.这部书之前一直存放在圆明园中,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此书也因此流到海外,陈嘉庚在爪哇时,其朋友将此书赠送给他,他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将书翻译过来,并将其中清朝以后的段落刻在了鳌园里,以警示后人
a.水月有主,古月为君,十传绝统,相敬如宾:讲述的是清朝满汉两族的友好关系和历代皇帝的传承始末.“水月有主”可以组合成一个字刚好是“清”表示清朝,“古月”即胡,表示清朝满族,“为君”表示满族和汉族两族人民之间和睦相处.“十传绝统”指的是清朝经历的十位皇帝,即:顺治,康熙,乾隆,雍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到了宣统刚好是十代,成了末代皇帝此谓“绝统”。“相敬如宾”指的是末代皇帝退位时没有遭遇到杀害,而是给与了皇帝的礼遇.b.豸后牛前,千人一口,五二倒置,朋来无咎:阐述了辛亥革命和“七七事变”的爆发因果.“豸后牛前”指猪年(1911年)之后和牛年(1913年)之前,两者之间刚好是鼠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千人一口”按顺序书写,正好是“和”指1912年军阀袁世凯派伍廷芳到南京与孙中山南北议和.“五二倒置”意为五加二等于七,二加五也等于七,即1937年7月7日的“七七泸沟桥事变”.“朋来无咎”指结交更多的朋友,即联合中,英,美,苏等国家组成的反法西斯联盟,不管之前那些国家对中国犯过什么过错,联合起来对付法西斯。
c.四门罔辟,突如其来,晨鸡一声,其道大衰.揭示了日本进攻南京和偷袭珍珠港的侵略行为以及终告失败的历史必然.“四门罔辟”指1937年日本法西斯四面进攻南京,造成我国30万同胞被日本杀戮,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事件.“突如其来”从字面上理解是在没有充分做好准备的情况下遭受到地方的突然袭击,这里指的是1941年12月8日的“珍珠港事件”日本承认这是一次不宣而战的战争.这一天,日本的战舰载战机对美国太平洋舰队进行偷袭,造成2400人丧生,并摧毁了120架美国战机和19艘舰只.“晨鸡一声”让我们联想到毛泽东的“晨鸡一声天下白”的诗句,在这里指的是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年正好是鸡年.寓意晨鸡高唱,中国人民欢呼自己的胜利.“其道大衰”:指1945年随着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后,其所谓的称霸世界的“武士道精神”也宣告灭亡.d.拯患救难,是唯圣人,阳复而治,晦极生明,表达了陈嘉庚先生对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和新中国的礼赞.“拯患救难,是唯圣人”指的是救苦救难的圣人毛泽东,这是陈嘉庚先生对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表达他对其的敬仰之情.“阳复而治,晦极生明”指的是经过多次战争的洗礼.我们人民终于从黑暗的苦斗中走向光明,中华大地出现了曙光,祖国从此获得了新生.e.贤不遗野,天下一家,无名无德,光耀中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开国元勋为国为民谋利益的崇高情怀.“贤不遗野”指政协活动,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曾多次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邀请了社会贤达,名人及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多党合作,共商国家大事,陈嘉庚先生认为这一做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天下一家”指的是世界和平大会曾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说明世界上正义的人民都是朝着和平的防汛前进,希望实现天下一家.“无名无德,光耀中华”指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中南海,毛泽东代表国家为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沉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授衔,表明这些开国元勋不为名利,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华民族.“无德”中的“无”字在陈嘉庚看来,是人的一种最高境界,即无私.f.占得此课,易数乃终,千古后今,其道无穷:表达了陈嘉庚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占得此课,易数乃终”意即诸葛亮用八卦图的方法进行多次的占卜预测,用八卦,三十二卦算到六十四卦终于结束,表明新中国已经成立,希望战争不再发生,永保世界和平.“千古后今,其道无穷”意即陈嘉庚回国定居后,目睹了祖国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共建家园的感人景象.他认为这景象是前所未有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新中国才可能出现,而且所展现的光明前途必定是无穷无尽的.这四句充分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对中国的美好祝愿.B:其他部分——门廊另一侧雕刻的是优秀的民间故事组成的中国古代史,门廊左右橱窗近200幅图展示了陈嘉庚先生的伟大生平和创办教育,公益事业的概况.鳌园的围墙与游廊出口处两边相衔接。初建时,围墙上全部都是水泥浮雕,历经三十年风雨剥蚀,损坏严重。1991年春节前夕,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艺术系的教师绘制草图,请惠安石雕艺人精心雕刻,将原来的292块水泥雕刻全部更换,取而代之是292块精美的青石雕像,计有影雕20块,沉雕42块,浮雕230块。
Part2——集美解放纪念碑
集美解放纪念碑矗立于鳌园的中心,也是鳌园的主体建筑,碑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28年的奋斗史,是陈嘉庚先生为我们后人建造的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有一首歌唱道:“精美的石头会唱歌”,陈嘉庚先生正是把自己事业的兴衰与祖国的荣辱深深地记载入每块石头之中。纪念碑台基的第一部分是13级台阶,阶面较为宽阔,象征从1913年至1926年陈嘉庚先生的实业和办学步入了人生的顶峰;第二部分共10级台阶,阶面较窄,象征1927年至1936年10年间陈嘉庚因受帝国主义财团的倾轧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收盘,办学规模缩小。第三部分共8级台阶,象征8年抗日战争;最上面共3级台阶,象征三年解放战争。
碑的正面是毛泽东手书的“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大字,雄浑刚劲,鎏金溢彩,毛主席为一个镇题写纪念碑是仅有的一次。碑的背面是 陈嘉庚先生撰写并手写的碑文,人们常说,书如其人,果真如此。陈嘉庚先生做人正直,爱憎分明,因此,他的字体端庄大方,刚劲厚重。
李济深题词上面的三块浮雕记录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右边一块为“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政府成立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上升旗”;中间一块为“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九日人民政协筹委会全体常务委员在北京勤政殿前合影”,第一排从右往左数第三个就是嘉庚先生,他平时经常拄着手杖,那天大家都是空着手的,所以他也就没拄着手杖了,但是他却很不习惯,所以就把手放在了身前;左边一块为“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政府成立朱德总司令在北京天安门前阅兵。”
1949年10月1日,陈嘉庚先生应毛泽东主席的热情邀请,登上雄伟的天安门城楼,荣幸地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陈嘉庚先生看到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是在这一天,陈嘉庚先生第一次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陈嘉庚先生17岁奉父命到新加坡经商,他在海外寻求救国救民道理的同时,倍感到中华民族蒙受着列强的欺凌,蒙受着“东亚病夫”的耻辱。为此,陈嘉庚先生决意以实业创办教育,用教育振救自己的祖国。
Part3——陈嘉庚陵墓
博物观——位于纪念碑南侧,有一道屏风式的石壁和陈嘉庚先生的陵墓分界。屏壁高7米,宽30米,正中刻着“博物观”三字,左右各12块浮雕,内容大多为公共卫生、体育运动;中间是地图,浮雕中间嵌着中国、福建省、台湾省三幅地图,特别突出了台湾省,这幅雕刻又称平雕或线雕,反映了闽台的密切关系和陈先生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下面还有托儿所到大学的类型和行为的规范图,显现了陈先生的对教育的重视。
陈嘉庚陵墓——陈嘉庚先生于1961年8月12日零时15分在北京病逝,终年88岁。当伟人的生命画上句号,人们叹之为巨星陨落。周恩来总理为陈嘉庚先生主持追悼会,廖承志致悼词。遵照陈嘉庚先生的遗愿,中央特派专列火车将其遗体运回故乡集美安葬。1961年8月20日下午3时,陈嘉庚先生的灵柩从北京抵运集美火车站,下午6时,我们国家在鳌园为陈嘉庚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国葬。陈嘉庚先生的遗体上覆盖着国旗。从此陈嘉庚先生就一直安歇在这里,同集美师生、父老乡亲时刻相伴朝夕相随。在20年代,厦门大学一名教授命名一种水母为嘉庚水母,现在在水院水族观中有陈列。国际小行星协会命名天上一颗小行星为陈嘉庚星,这标志着陈嘉庚先生的精神与天地共存,与宇宙共在。
陈嘉庚先生的陵墓坐北朝南,龟寿形墓长由13块水磨石镶成,光可鉴人,墓碑为白色水磨石花岗石,墓形似马蹄,周边用15快青石浮雕介绍先生前半生的重要经历。
陈嘉庚陵墓修成龟形的原因:1.龟象征长寿与健康、吉祥
2.陈办实业就正像龟走路,脚踏实地。
龟形陵墓无头无脚的原因:
1,无头的原因:陈办实业一向上默默无闻,不图名利,不虚张声势。2,无脚的原因:说明四只脚扎根于祖国大地。
青石浮雕简介
“海地探物” “扯取花生” “剥取海蚝” “掘取地瓜”四幅是少年陈嘉庚勤劳生活的写照。他生于国难,长于国难,耳闻目睹国运衰微和民间疾苦,萌发了报国救乡之心。
“搭船出洋” “米商服务” “回梓完婚” 刻的是陈嘉庚第一次出洋学习经商及回乡完婚之事。17岁的陈嘉庚去新加坡到父亲开办的米店服务,20岁陈回乡与张宝果结婚,陈共有两个妻子,八个女儿,九个儿子,现在他的子孙主要散居在南洋及美国、加拿大。
“黄梨罐厂” “栽树梨园” “栽树胶园” “熟米机厂”四幅表现陈在新加坡的奋斗业绩。1904年陈兴办第一个工厂——新利菠萝罐头厂,陈把商标定为“苏丹”(阿拉伯语意为“君主”)志在夺取罐头之王的宝座,果真,由于陈经营有方,使企业利润丰厚,以后又兴办“恒美”熟米厂,当时橡胶第一次从巴西移植到马来西亚,陈高瞻远瞩,认为橡胶业大有作为,买了橡胶种子套种在菠萝园中,种植橡胶成为他实业振兴的转折点,到1925年,他生产品种多样的橡胶制品,陈的公司的标志是个大铜钟,“铜钟”响遍海内外,代理商遍及五大洲。
Chapter3:结语
陈嘉庚先生9岁入私塾学习,接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国弱民穷,内忧外患,社会现状培育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为此,他立下了“振兴祖国,匹夫有责”的壮志,决心找到一种方法和途径拯救祖国,这就是兴办教育,为国育才。
他一生奔走呼号,几乎耗尽所有的精力和财力,在国内外创办了各类学校100多所。1913年,他回乡先后创办了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国学专门学校等,统称集美学校;1912年又创办了厦门大学。1923年10月,经孙中山同意,把集美学校作为中国和平永久学村,集美学校从此得名。目前已成为学前、初等、中等到高等教育,体系齐全、师资雄厚的著名学村。陈嘉庚先生还资助了福建省70多所中小学,创办新加坡道南学校,南洋华侨中学等,据不完全统计,陈嘉庚先生一生用于创办教育经费达1亿美元以上,可谓倾资兴学,万古流芳。
陈嘉庚先生作为一位华侨领袖,曾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被江泽民主席赞颂他是“中华民族的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