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硕博选题—生意经
硕博选题—生意经
(一)[硕士研究生选题] 目的应该放在熟悉科研过程和基本实验技能上。如果导师不给找题,如下: 1,与师兄师姐们或者身边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商谈,听一听他们的想法,选一个和他们的实验方法相近的研究。优点在于:这样你将来实验有了问题,还有个人问,并且在他们的经验下,可以少走弯路和节省经费。我当初的硕士课题就是和我们那里的肿瘤研究所的好友商谈定下来的(与他们关联的题),一路非常顺利,那一步不会问好友就是了!2,尽可能选简单的实验方法,不光是为了省钱和时间,同一个题能用简单方法证明,为什么非得找什么高级方法,可能有人说:越是高级的方法越有水平!这是大错特错!!我曾经看过98 年发表在 Science 上的一篇原著,作者就是用了一个 ELASA 法,但实验设计的非常完美,而且就150例病人数。至于说我,当初的硕士课题用的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很简单![博士研究生选题] 上边这2点也适用,但目的应该放在锻炼 [科研思维] 上!但也不要好高务远,就那么点钱,也不许你乱来!1,无论怎么找到的题(导师给找的,自己找的等等),一定要从中多动动脑筋!自己找题的话,方法可以把我在一楼说过的申请基金课题方法和上边硕士研究生选题的2点结合一下,我想你会选出适合你的题的。如果是导师给找的,一定要问自己:为什么导师选了这个题?这样你才能从导师那里学来东东!我当初的博士题就是导师给定的。2,博士研究生选题最好选一个系列性研究为好,这样答辩时也好通过,而且日后也可以接着搞,并且可以发很多连续文章(连续的研究文章特别容易被接受)。我现在研究还是博士时的延续和发展。--------------硕博选题—生意经
(二)无论怎么找到的题(导师给找的,自己找的等等),一定要从中多动动脑筋!那么怎么个多动动脑筋法?1,导师给找的题(正向理解法)首先要弄明白导师为什么选这个题,在你开题报告和写综述时,要注意检索相关文献,一般情况,你都应该能追到你的专业的顶极杂志的文献,或者 Nature, Science 等杂志的文献,这样你就会在全貌上理解导师的选题及你的研究领域的概况和进展(也能检验出你的导师的真正水平),通过这样的研究生训练,你也就能把握住一个研究方向!在这个基础上,你就容易在导师的水平上生枝发芽。千万不要导师给找什么题,就做什么题,能毕业就算完了!这样的话,你永远不会独立和进步!!2,自己找题的话(反向铺开法)我个人这么做过,很有效!但不一定适用他人。方法是在你的专业的顶极杂志,或者 Nature, Science 等杂志检索几篇文献(不要太多,但要质量),是你认为感兴趣的文章,精读以后,再反向检索引用这些文章的文献,形成以这几篇文献为中心的树枝网,这样一来,你就会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也就是这个领域现在研究到哪里了? 至于还有什么有待于研究自然就会初露端倪!正在苦于找题的研究生们,不妨可以去试一试,即使通过这种方法定不下来题,你也会大有收获的!!--------------硕博选题—生意经
(三)《选题》是科研中的重中之重!为什么呢? 其实,试验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来证明观点的,也就是你选题的观点。可以说选题的人是 [脑],做实验的人是 [手]。正像英文文章里的通讯作者是 [脑],第一作者是 [手](指的欧美国家文章)。至于说谁伟大,我就不用说了!我倒不是说研究生毕业就必须得作的这个 [脑],但必须向着这个方向努力,锻炼!否则,你即使博士毕业,你也没有独立作战的能力,更不要提拿到 Grant!但正像huangjiazhan所说的:很多人一到选题过程中,就陷入困境,总是选一些基础的课题来做,在分子生物学打圈。其实,这是每个人都有的过程,不要为此烦恼!硕士,博士期间正好是你锻炼的机会。怎么锻炼? 当你有高水平的老板,你就要捧住这棵大树,在上面生枝发芽(善于思考老板为什么这么做?在他的基础上,怎么样能更进一步)!否则,即使你老板帮你做出来了 Nature 的题,那你也还是那只 [手],等你自己独立了,你还是当不了 [脑]。当你没有高水平的老板,你就得挖地三尺开垦荒地(多看文献),确实是很艰难的事,但要有信心,只要努力你就会一步一步摸到你的领域的前沿的,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你看的文献的杂志的档次也在逐步提升,自己引用的文献的杂志的档次也在逐渐提高,当 Nature 和 Science 都成了你经常光顾的对象,那你就离会选好题不远了,再加上灵感(在前面的基础上),你就变成真正 [脑]了!
第二篇:硕博选题—生意经
>硕博选题—生意经
(一)[硕士研究生选题]
目的应该放在熟悉科研过程和基本实验技能上。如果导师不给找题,如下:
1,与师兄师姐们或者身边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商谈,听一听他们的想法,选一个和他们的实
验方法相近的研究。优点在于:这样你将来实验有了问题,还有个人问,并且在他们的经
验下,可以少走弯路和节省经费。我当初的硕士课题就是和我们那里的肿瘤研究所的好友
商谈定下来的(与他们关联的题),一路非常顺利,那一步不会问好友就是了!
2,尽可能选简单的实验方法,不光是为了省钱和时间,同一个题能用简单方法证明,为什
么非得找什么高级方法,可能有人说:越是高级的方法越有水平!这是大错特错!!我曾经看过98 年发表在 Science 上的一篇原著,作者就是用了一个 ELASA 法,但实验设计的非常完美,而且就150例病人数。至于说我,当初的硕士课题用的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很简单!
[博士研究生选题]
上边这2点也适用,但目的应该放在锻炼 [科研思维] 上!但也不要好高务远,就那么点钱,也不许你乱来!
1,无论怎么找到的题(导师给找的,自己找的等等),一定要从中多动动脑筋!自己找题的话,方法可以把我在一楼说过的申请基金课题方法和上边硕士研究生选题的2点结合一下,我想你会选出适合你的题的。如果是导师给找的,一定要问自己:为什么导师选了这个
题?这样你才能从导师那里学来东东!我当初的博士题就是导师给定的。
2,博士研究生选题最好选一个系列性研究为好,这样答辩时也好通过,而且日后也可以接
着搞,并且可以发很多连续文章(连续的研究文章特别容易被接受)。我现在研究还是博
士时的延续和发展。
--------------
硕博选题—生意经
(二)无论怎么找到的题(导师给找的,自己找的等等),一定要从中多动动脑筋!那么怎么个
多动动脑筋法?
1,导师给找的题(正向理解法)
首先要弄明白导师为什么选这个题,在你开题报告和写综述时,要注意检索相关文献,一
般情况,你都应该能追到你的专业的顶极杂志的文献,或者 Nature, Science 等杂志的文
献,这样你就会在全貌上理解导师的选题及你的研究领域的概况和进展(也能检验出你的导师的真正水平),通过这样的研究生训练,你也就能把握住一个研究方向!在这个基础
上,你就容易在导师的水平上生枝发芽。千万不要导师给找什么题,就做什么题,能毕业
就算完了!这样的话,你永远不会独立和进步!!
2,自己找题的话(反向铺开法)
我个人这么做过,很有效!但不一定适用他人。方法是在你的专业的顶极杂志,或者
Nature, Science 等杂志检索几篇文献(不要太多,但要质量),是你认为感兴趣的文章,精读以后,再反向检索引用这些文章的文献,形成以这几篇文献为中心的树枝网,这样
一来,你就会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也就是这个领域现在研究到哪里了?
至于还有什么有待于研究自然就会初露端倪!正在苦于找题的研究生们,不妨可以去试一
试,即使通过这种方法定不下来题,你也会大有收获的!!
--------------
硕博选题—生意经
(三)《选题》是科研中的重中之重!
为什么呢?
其实,试验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来证明观点的,也就是你选题的观点。可以说选题的人
是 [脑],做实验的人是 [手]。正像英文文章里的通讯作者是 [脑],第一作者是 [手](指的欧美国家文章)。至于说谁伟大,我就不用说了!
我倒不是说研究生毕业就必须得作的这个 [脑],但必须向着这个方向努力,锻炼!否则,你即使博士毕业,你也没有独立作战的能力,更不要提拿到 Grant!但正像huangjiazhan
所说的:很多人一到选题过程中,就陷入困境,总是选一些基础的课题来做,在分子生物
学打圈。其实,这是每个人都有的过程,不要为此烦恼!硕士,博士期间正好是你锻炼的机会。
怎么锻炼?
当你有高水平的老板,你就要捧住这棵大树,在上面生枝发芽(善于思考老板为什么这么
做?在他的基础上,怎么样能更进一步)!否则,即使你老板帮你做出来了 Nature 的题,那你也还是那只 [手],等你自己独立了,你还是当不了 [脑]。
当你没有高水平的老板,你就得挖地三尺开垦荒地(多看文献),确实是很艰难的事,但
要有信心,只要努力你就会一步一步摸到你的领域的前沿的,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
你看的文献的杂志的档次也在逐步提升,自己引用的文献的杂志的档次也在逐渐提高,当
Nature 和 Science 都成了你经常光顾的对象,那你就离会选好题不远了,再加上灵感(在前面的基础上),你就变成真正 [脑]了!
第三篇:特殊教育专业硕博选题(2005——2015)(精选)
特殊教育专业硕博选题(2005——2015)
[1]刘昊.智力落后班级多媒体教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2]呼琼霞.初职校轻度弱智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3]王爱丽.汉字的笔画数和结构方式对中度智力落后学生汉字字形识别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4]郑静.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筛查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5.[5]俞晖.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心理理论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6]李伟亚.自闭症儿童即兴音乐治疗的理论模型探索与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7]马珍珍.初中听力障碍学生同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8]孟晓.口腔轮替运动速率标准的修订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9]屠金路.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第三版(WISC-Ⅲ)的试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0]何晓莹.工读学校学生欺负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1]马晓琴.寄养儿童社会技能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2]何彩平.寄养儿童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3]穆昕.听觉障碍中学生汉语阅读理解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14]江敏红.学龄期唐氏综合征儿童交流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5]王怡.抑制性控制能力对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6]许昭慧.重度听觉障碍儿童单音节词声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7]刘庆芳.多动症与品行障碍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8]江娥.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9]汪放.教育公平视野下我国特殊教育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20]钟玲.美国IDEA的演进与我国特殊教育立法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21]王佳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小学生适应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22]孙琪.智力落后儿童学校教师工作倦怠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23]程辰.上海市随班就读资源教室方案运作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24]孙立双.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的功能性行为评估及干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25]孙玉梅.湖北省幼教工作者学前融合教育观念与态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26]翟孟.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27]夏滢.自闭症幼儿在亲子互动中的词类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28]张红.受艾滋病影响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29]姚莉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30]陈莲俊.上海市成年智障人士性教育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31]商庆高.工读学校学生与普通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移情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32]罗琳.聋生对网友约见行为的社会认知加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33]瞿莹.音乐对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记忆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34]张俊玲.高中聋生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及内隐认知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35]陆莲.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36]张莉.贫困地区学前留守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37]卢天庆.上海市智障人士就业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38]但瑰丽.湖北省残疾青少年社区参与的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39]孙韡郡.广义发声功能评估的实验研究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2.[40]刘晓明.听障学生阅读理解监控的眼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41]胡金秀.听障儿童嗓音特点及其评估模式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2.[42]林云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威胁知觉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43]刘建菊.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康复效果评估标准的修订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44]张磊.普通话音节中协同发音的声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45]陈琳.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记忆的系列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46]荆伟.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词语习得中“快速映射”能力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47]郭文斌.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48]宋文霞.认知加工偏向下工读学校学生攻击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49]刘嘉秋.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刻板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50]谌小猛.盲人大场景空间表征的特点及训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51]陈光华.自闭症谱系儿童模仿能力系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52]李伟亚.自闭症谱系障碍学生汉语句子理解过程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53]李娜.听力障碍儿童情绪理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54]肖永涛.前发声期嗓音参数参考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5]徐胜.智力障碍青少年自我决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6]陈福侠.问题学生污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7]张茂林.听障学生阅读理解中的策略运用及其眼动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8]张放放.4-6岁汉语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叙述语言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9]周林灿.病理嗓音的声学分析和合成[D].华东师范大学,2011.[60]张蕾.听障儿童听觉和言语特征及其关系的研究与训练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61]卢海丹.小学生听觉时长处理机制及其与学业成绩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62]杜晓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复合模式加工中NAVON效应的反转[D].华东师范大学,2011.[63]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64]金星.听障儿童韵律词重音的声学特征及生成特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65]卢红云.韵母构音运动声学特征分析及治疗策略的制定[D].华东师范大学,2011.[66]唐丹.ipad软件应用于脑瘫儿童教育选择适配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67]白洁.学习障碍小学生学校适应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68]成彦.聋人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69]黄牧君.奥尔夫音乐治疗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70]田艳萍.上海市送教上门家庭现状与服务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71]罗玲.成都地区自闭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72]孔祥勋.自闭症儿童的玩具及其选择适配方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73]高洁.重复阅读结合自我监控策略对阅读障碍儿童阅读流畅性之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74]王静静.社会故事教学对自闭症学生课堂干扰行为的影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75]李林.亲子互动训练对增进工读学校学生亲子依恋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76]胡梦娟.基于应用行为分析的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教学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77]杨淋先.智力障碍青少年生涯转衔之行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78]孙玉淑.智力障碍学生生存技能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79]赵欣.听觉障碍小学生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80]王秀丽.培智学校教师在职集中培训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81]张慧.特殊教育教师对“医教结合”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82]王倩楠.孤独症者闲暇教育现状与需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83]申芸芝.中央执行系统功能对不同类型小学数学学业不良者数学学习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4.[84]张海燕.听障学生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眼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85]刘敏.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时间延续性自我意识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86]杨娟.基于ICF-CY的特殊教育需要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87]贾兆娜.基于我国残障儿童受教育现状的法定特殊教育对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88]苏鹏鹏.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承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89]张秀.英国特殊教育立法的演进及对我国大陆地区特殊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14.[90]高川.聋生的情绪启动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91]赵妍.聋生词汇语义加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92]梅健.聋生加法算法知识的自动激活[D].陕西师范大学,2014.[93]李蕾.RSVP范式下聋人与健听人视觉特征之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94]张群超.解释水平、选项框架、任务特征对听障大学生风险决策偏好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4.[95]陈立.初中英语学业不良者阅读发展认知特征及影响因素的跨语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96]蒋春蓉.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言语工作记忆与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功能特点[D].陕西师范大学,2014.[97]刘秀珍.融合教育环境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社交技巧教学之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98]徐浙宁.2-5岁超常儿童对数的认知及其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99]张旭.汉语幼儿心理理论与语言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5.[100]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101]杜晓新.学习困难儿童学习策略训练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102]雷江华.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03]张凤琴.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时间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04]王庭照.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图形视知觉加工能力的比较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05]于素红.聋生解决加减文字题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06]刘新学.工读学校学生执行功能及其与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107]温暖.初中生升学指导系统的初步研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8.[108]邹静.自闭症儿童情感决策特点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109]唐国愉.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语言沟通能力分析与训练策略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110]张欢.学前融合教育环境下自闭症幼儿早期干预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111]汪丽娟.听觉障碍高中生休闲生活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112]任登峰.特殊学生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的期望与其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113]李佳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政策的变迁与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114]黎文静.随班就读学生同伴交往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2.[115]崔娇.武汉市民办特教机构教师职业认同感及工作压力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116]郭苏晋.游戏活动介入运动疗法对脑瘫儿童粗大动作发展的影响[D].重庆师范大学,2012.[117]荆杰.重庆市自闭症儿童母亲亲职压力及其社会支持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118]卢茜.内地某高校肢体残疾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质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119]陈西梅.社会故事影响自闭症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120]范秀辉.普通幼儿对身心障碍同伴接纳态度之干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121]白洁.学习困难学生的内隐学习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122]苏慧.广东省培智教育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123]周玲玲.自主支持对随班就读学生课堂注意行为影响的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124]刘文璐.休闲教学方案对在家教育脑瘫学生休闲能力培养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125]冯敏.书面词语和手语图片对聋生语义分类影响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126]陈晖.自闭症儿童对社交信息选择性注意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27]徐芳.特殊儿童感知觉能力评估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28]严舒.3-5岁学前儿童语音能力评估标准化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29]杨宇婧.社会福利院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30]朱瑞.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家庭早期干预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31]刘轶.听障学生随班就读的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132]张国栋.质量评价视角下学前融合教育现状的跨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133]许琦.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热点的共词可视化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134]吕春苗.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实施背景下中国特殊教育立法问题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135]刘敏.电脑辅助教学对增进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情绪辨认能力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136]康红云.视频示范教学对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技能学习成效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137]徐丽杰.聋大学生心理弹性特质及其与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138]黄勇.游戏教学对增进智力障碍儿童课堂学习适应行为之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139]邓泽兴.社会故事结合电脑辅助教学对增进低功能自闭症社会技能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140]张悦.手势沟通干预方案对增进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的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141]段玄锋.智障儿童学习活动支持程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142]焦雅思.故事结构教学对阅读障碍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143]胡胜.随班就读教师胜任力特征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144]邓宝莲.在自然情境中建立提示系统对增进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145]卜凡帅.修正与支持性策略对促进中度自闭症青少年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146]杜文海.自闭症儿童母亲心路历程的叙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147]秦宗南.延迟满足对自闭症儿童情绪问题干预成效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148]唐仕元.培智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指标构建及成长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149]何嘉慧.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和工作投入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150]邢丽丽.学习障碍儿童离特殊教育对象还有多远?[D].陕西师范大学,2013.[151]伍蛟蛟.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教育安置[D].四川师范大学,2013.[152]王喜军.数学学业不良学生问题解决认知过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53]徐景俊.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54]陈福侠.工读学校学生依恋、自我概念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55]魏霜.鼻流量参考标准的制订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56]徐胤.唐氏综合征儿童叙事能力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57]万蓓.积极行为支持用于智障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58]宋永宁.聋生阅读中标记效应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59]宋文霞.上海市特殊学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60]贺利中.4-6岁汉语重度听觉障碍儿童语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61]卢凤.聋生工作记忆与录像呈现条件下语言理解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7.[162]陈臻辉.4-5岁弱智儿童的言语交流行为:在母子互动中的语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63]易海燕.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与健听儿童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64]徐少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与健听儿童汉语词语听觉理解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65]赵春燕.轻度弱智随班就读学生学业求助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66]赵静.初一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67]沈玫.唐氏综合征儿童短时记忆的复述策略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68]张琴.随班就读生个别化教育计划文本编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69]齐碧痕.上海市辅读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70]毛思月.大连市手语翻译培训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171]范晓娇.唐氏综合征智障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172]胡金萍.大连市特殊学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173]安慧蕾.融合幼儿园中自闭症幼儿游戏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174]郭玉祺.聋校初中生同辈群体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175]刘金荣.学习困难初中生同伴交往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176]修云辉.初中智力超常学生社会适应性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177]张瑞妍.培智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178]陈更娟.以家庭为中心的孤独症幼儿积极行为支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179]赵娜.大连地区成人智障者生活质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180]靳敬坤.自闭症幼儿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181]杜林.残疾人职业评估[D].华中师范大学,2014.[182]李秋燕.重庆市大学生对特殊青少年的印象与其受教育影响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4.[183]林营营.以就业为导向的聋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184]嘎娜(Ganerdene Lkhamsuren).智力障碍儿童以语言为主的家庭早期干预[D].华中师范大学,2014.[185]朋文媛.听障儿童唇读汉字识别与理解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186]张明平.智力障碍学生学校人际适应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187]周玮.特殊教育学校新教师学校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4.[188]钱旭强.适应性体育活动对自闭症儿童发展影响的个案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89]李燕.留守初中生资助领悟与感恩心理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4.[190]宋佩涵.轻度智障随生数学多感觉教学模式的建构及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91]潘前前.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随班就读轻度智障学生运算能力题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92]郭锡.听障大学生身份认同类型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4.[193]梁爽.上海市送教上门学生发展现状与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94]马占刚.培智学校语文教材用字的字量、字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95]袁银娟.聋中职生自我决策能力的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96]马莎莎.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97]朱晓晨.发展迟缓儿童社会技能的家长执行干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98]王彦堃.《特殊儿童学校适应评估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99]许祖剑.关于残疾人开放教育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00]董玮倩.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特殊儿童在家教育比较研究及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3.[201]郭玲.工读学校学生人际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02]杨凤金.协同教学在美国融合教育中应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03]柳乐.智力障碍学生抑制控制及其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04]余建伟.随班就读轻度智障学生师生互动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05]亢飞飞.听障学生随班就读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206]胡芬.基于反思教学的特殊教育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07]刘智芝.小学随班就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识字成就测验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08]徐银秀.小学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阅读成就测验编制及题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09]李方璐.听觉障碍高中生的性态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10]刘兰.交互式教学对轻度智障初职生阅读理解成效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11]邹佩.特殊教育学校精细动作技能训练校本课程的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4.[212]江桂熔.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类比推理的训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13]梁志高.自闭症儿童认知灵活性与重复行为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14]王萍.自闭症儿童家长教养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15]吴静.录像示范法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社会互动行为的干预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16]张洋.奥尔夫声势音乐教学对促进智障儿童音乐课堂同伴互动的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217]王文娟.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学校欺负行为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218]何盼盼.关于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参与特奥融合运动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19]罗紫琼.活动教学对智力落后儿童数概念影响之行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220]王振洲.四川省新津县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系统化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221]王雪.培智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222]张春兰.美国聋文化的起源、内涵、实践与局限性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223]王鹤.9-18岁孤独症学生执行功能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224]郭云.太田阶段法在孤独症儿童认知发展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8.[225]王波.辽宁省特殊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226]卢月娥.听觉障碍中学生社会适应发展特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227]王倩.培智学校中智力落后学生学校适应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228]杨翠.品行障碍中学生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229]熊琪.培智学校隐性课程的实施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230]李艳.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积极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31]王霄.多动症儿童的自尊与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32]林云强.自闭症儿童的依恋及其与发展障碍各功能领域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33]李笑然.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加法计算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34]黄焱.低年级段中度智力落后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35]刘灿.聋生汉语语篇阅读中的回指推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36]田芳芳.亲子阅读情景下4岁重度听障儿童语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37]刘琳.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38]章小霞.辅助沟通系统对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的干预及方法要素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239]刘一.自闭症儿童团体游戏治疗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40]谢安梅.上海市辅读学校家校沟通现状及满意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41]张萍.动态评量模式下小学生数学文字题的解题历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242]贺晓霞.聋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与同伴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243]秦雪梅.教育和康复整合干预对脑瘫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244]陈晓.亲子共读对聋童阅读常规及语言能力影响之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245]李楠.上海市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46]郭家俊.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中社会性信息加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47]牟晓宇.录像示范法对自闭症儿童扰乱行为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48]林海英.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社会支持网络及其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49]赵曼.辅读学校学生语言能力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50]朱媛媛.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安置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51]郭梦之.社会故事提升自闭症幼儿生活技能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252]杨楠.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253]唐玉.保育员—儿童间互动与孤残儿童发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54]肖李娟.听障初中生写作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255]吴迪.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自我的结构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2.[256]韩文娟.《特殊儿童运动能力评估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57]雷雨田.上海市小学随班就读智力残疾学生数学学业评价标准调整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58]贾婵娟.工读学校学生学校疏离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59]鲁鸣.美国障碍学生学业评价适应性调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60]王沙.攻击型轻度智力障碍儿童人际交往问题解决认知技能的训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61]闫明.视障生心理旋转能力现状及其可训练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62]唐建荣.特殊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63]尹敏敏.盲校初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264]于雯.随班就读特殊学生同伴指导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265]张天放.双语沟通法对小学聋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266]许杨.学习通用设计对智力落后儿童图形认知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267]崔芳芳.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青春期行为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268]赵蕴楠.美国特殊教育法案的发展与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269]周姊毓.聋校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270]韩璐.初中聋生道德判断的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271]刘晓蓉.聋人汉语学习性质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272]王爱桃.以就业为导向的我国聋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273]王苗苗.智力障碍儿童家校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3.[274]王琳琳.智力障碍学生课堂适应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3.[275]赵丽娜.智力障碍儿童现场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3.[276]左娟娟.聋校初中生同伴关系与社会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7]郑钦.功能性嗓音障碍治疗策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78]宋克霞.多动症儿童混合情绪理解能力和社会技能的发展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79]罗帅.中度智障学生同伴交往、心理理论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80]王子仁.上海市智障人士养老方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81]刘丹.辽宁地区4-6年级视觉障碍学生浏览器操作技能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282]谭宏.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83]孙彬彬.聋生语篇阅读过程中的连接推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84]马静静.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阅读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85]万莉莉.聋生复合应用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86]高原.工读学生的情绪智力和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87]堵洁芸.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的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9.[288]陈彦.初中阶段聋生与健听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状况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89]查怡韵.听障学生记叙文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90]姚璐璐.上海市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子女早期教育情况的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91]李丹.个别化教育计划中智障学生自我决策能力培养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292]黎莉.部件识字教学法和字族识字教学法对学习障碍学生识字学习成效之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293]罗婧.学前融合班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的行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294]徐素琼.随班就读中社交技巧教学及成效的实验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295]魏寿洪.学前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实验及干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296]李春梅.重庆城区0-6岁发展性障碍儿童家庭本位早期干预的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297]徐波.特殊教育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298]谭雪莲.幼儿园智力落后儿童与普通儿童同伴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299]侯旭.自闭症幼儿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建构的行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300]吴佳.资源教师角色期望与角色实践调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301]慕雯雯.ADHD儿童课堂干扰行为处理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302]高亮.特殊教育教师辅助技术素养内容建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303]何川.美国辅助技术法律研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D].重庆师范大学,2009.[304]刘莎.辽宁省孤独症儿童家庭养育困难与需求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305]侯冬梅.培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需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306]邓乾辉.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调查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307]李战营.特教师范生教师专业认同的叙事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308]徐添喜.就业转衔服务中残疾人职业康复实施现状分析及模式构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309]杨明利.孤独症儿童中央统合功能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310]刘红羽.培智学校学生问题行为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311]李兆禧.心理行为训练对工读学生积极自我评价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312]宁夏.奥尔夫音乐治疗对唐氏综合征儿童注意及工作记忆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13]连福鑫.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加工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14]李历彩.学校背景下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综合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15]徐雪娇.视障大学生同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16]王琳.上海市8-13岁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体质状况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17]王冠.辅读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18]刘嘉秋.智力障碍者自尊与社会比较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19]杜颖颖.视障高等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20]白银婷.培智学校低学段语言康复课程开发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21]何燕.唐氏综合征儿童父母教养行为的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22]胡彦玮.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语文能力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23]王庆.特殊学校教师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24]徐步云.聋人与健听人视觉变化觉察特点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25]余晓婷.上海低年级聋生掌握中国手语语音学结构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26]张伟锋.13-15岁聋生与健听学生表象能力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27]张依娜.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数学学业能力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28]赵翠芝.山东省智障教育发展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329]孙宏燕.随班就读教师差异教学能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30]胡静.视障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依恋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31]徐媛.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32]赵帆.工读学校学生依恋及其与自我同一性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33]唐麟杰.智障人士社会融合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34]赵泓.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335]孙士博.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教育支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336]唐文妍.听障人士汉语书面语句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37]崔芳.孤独症儿童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338]李果.视力障碍儿童生态化休闲教育模式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339]曾线.AAC干预脑瘫儿童沟通能力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340]张杨.聋校初中生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341]郑林英.听觉障碍儿童家庭复原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342]张晓燕.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343]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344]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345]郑遥.美国高等特教专业学生辅助技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及启示[D].重庆师范大学,2010.[346]刘明清.听障大学生生活质量核心指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347]王志强.贵州苗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苗族聋生社会适应行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348]张淼.重庆市主城区民办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康复机构生存现状与解决策略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349]杨梅.特殊教育辅读班生活适应课教材的开发与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0.[350]苏秀燕.脑瘫儿童早期干预家庭支持系统建构与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351]张洋.注意转移策略对自闭症儿童自伤性行为干预成效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352]郑杜甫.自我决定的干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353]孙美丽.整合性游戏团体对提高自闭症儿童社会互动能力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354]蒋柳.培育听障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教育干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355]罗乐.脑瘫学生学校适应与学校支持系统有效指标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356]董文超.重听大学生边缘性处境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357]王梅先.特殊教育辅读班合班教师协同教学历程的质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358]杨静.自我监控策略对小学数学学习障碍学生解题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359]丁芳玉.感觉统合训练对学龄前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60]汪蔚兰.辅读学校智力障碍学生延迟满足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61]黄朔希.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D].华东师范大学,2011.[362]肖菊英.特殊教育辅助技术适配评估构成要素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363]郝均倩.聋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对其学校适应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364]万绍娜.听障中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365]饶宁.课程本位动态评价对智力障碍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66]李铮.孤残儿童同伴交往与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67]张明宇.美国替代性评估AA-MAS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68]汪文娟.听障学生认知风格与执行功能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69]高珊.中度智障儿童家庭功能及与其适应行为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70]孙亚男.上海市非特教专业背景教师专业化水平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71]王宇琛.自闭症儿童假装游戏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72]王玮.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健康、需求与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73]郭静.助残志愿者志愿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74]俞旦.聋哑人就业中的社会排斥与融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375]杨磊.听障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态度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376]邱洁.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社会技能训练架构探索及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77]聂影.听力障碍初中生情绪智力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78]刘杰.辅读学校毕业班智力障碍学生阅读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79]岳琪.辅读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80]杨丹蓉.辅读学校智力障碍学生与性有关问题行为的现状与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81]叶元.美国特殊教育相关服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82]汪斯斯.语音编码在听障大学生唇读不同形态汉语元音识别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383]滕春玉.低年级智力落后儿童性别认知和行为发展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384]蒋邓鋆.同伴辅导策略的理论解释及其在融合教育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385]高红玉.特殊教育小学教师工作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1.[386]郑蔚洁.上海市小学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87]薛蕾.工读学校学生自我和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88]王小慧.听觉障碍青少年网络交友及群体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89]王丹丹.小学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状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0]李卓辰.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1]贺京.辅读学校陪读人员陪读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2]范晓壮.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视觉空间能力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3]闫寒.随班就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数学课程内容调整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4]屠荣荣.自闭谱系障碍学生生活适应课程方案设计与实施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5]杨丽娟.自闭症儿童分类特征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6]尤丽娜.随班就读智障学生语文课程内容调整与实施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7]张苗.培智学校作业康复校本课程的初步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8]倪萍萍.语义与语调线索对自闭症儿童情绪识别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9]孙瑞.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之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400]叶羽佳.智力障碍儿童的时间管理能力及其培养的行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401]刘晓美.智力障碍儿童自我决定个别化支持计划制定与实施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402]梁斐.知动训练对ASD儿童刻板行为的干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第四篇:硕博培养方案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5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专业研究人才。政治思想觉悟高、道德品质修养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具有本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部门以及高新技术单位输送高质量的开拓型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材料连接工艺与控制
研究先进材料连接的新原理、新技术、以及材料连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与智能控制,促进高质、高效、低耗、洁净连接工艺的研究与开发。
2.材料熔体结构及其遗传工程
研究材料的液体结构和物理性质及其计算机模拟;材料液态结构与固态组织的相关性、以及凝固过程控制;促进铸造新型和特种材料的设计与制造、先进熔铸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3.材料塑性成形仿真与模具技术
研究材料塑性成形新工艺、机理及计算机仿真技术;模具CAD/CAE/CAM;快速原型与快速模具制造,以及相关领域高新科技的研发与应用。
4.铸造合金及其复合材料
研究铸造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成形新工艺;凝固过程和组织形成规律;以及新型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三、学习年限
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的学制为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
四、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指导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研究生指导导师任组长。
五、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43学分,其中必修29学分,选修不少于14学分。
六、课程设置(具体见硕士生/博士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硕士阶段)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博士阶段)
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学位基础课6学分(硕士阶段)学位专业课6学分(硕士阶段)。社会实践1学分(硕士阶段)
前沿讲座,学位必修课,计6学分(硕、博阶段总计)。具体要求:
(1)前沿讲座旨在使博士研究生了解熟悉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培养与提高博士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前沿讲座可采用讨论班、学术论坛、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由博士研究生主讲的前沿讲座应向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开放。
(2)基本要求和考核方法:每位博士生参与讲座不得少于15次,其中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讲座不少于5次,本学科教师讲座不少于8次,博士生本人的专题综述不少于2次。对在重要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的,给予前沿讲座学分奖励。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选修课
不少于7门,不少于14学分 硕士阶段:不少于4门;博士阶段:不少于3门 3 补修课
跨学科的研究生需补修本科生主干课程2门,成绩计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
七、资格考试
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实行转博资格考试制度。资格考试的时间、方式、内容、标准及考试形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用于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2年。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在第二学期末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选题应与导师的科研任务相结合,取自国家、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或生产实际中的重大课题。
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应于第三学期初向指导小组及有关专家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计划等,应能反映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经过指导小组讨论认为选题合适,计划切实可行,方能正式开展论文研究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博士论文应做出具有创造性成果,其成果要求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反映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应在有国际影响的中外学术杂志上正式发表,或至少应在公认的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录用并宣读。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应在申请博士论文答辩前3~5个月向指导小组成员、本专业和相关专业专家全面报告学位论文完成的成果,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
答辩前要求博士研究生须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2篇,其中至少有1篇发表在SCI(CSSCI或SSCI)源刊上或2篇发表在EI源刊上。所发表的论文一律以公开出版(含网络版)为准,且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
博士生发表论文情况应由本人在申请答辩前提交,若不能按时提交或所提交论文未达标准,其答辩申请将不予通过。
九、实践环节
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一定量的教学实践工作,可辅导本科生课程、参加实验室建设、承接横向课题、参与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或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活动。结束后写出总结报告,导师根据报告评定成绩,成绩按合格、不合格两级记。计1学分。
第五篇: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博选题(2010——2015)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博选题(2010——2015)
[1]丁炜.全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闫艳.课堂教学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张光陆.对话教学之研究——解释学的视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0.[4]张斌.基于标准的学校教育问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李茂森.自我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0.[6]向晶.学生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刘辉.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结果处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9]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洪志忠.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和建伟.对中学与大学在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衔接问题上的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14]庄白.“高观点”下的中学微积分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15]何千忠.论美国社会科中历史教育的目标及内容要素[D].华东师范大学,2010.[16]付小谧.高校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困难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17]郑丽芸.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18]陈亚君.师范院校生物学专业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19]田倩.数学职前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0]贺晔.英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1]宋静磊.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2]徐蓓蓓.物理DIS实验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和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3]孙荣荣.高中地理新课程作业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4]唐晓鹏.高中人文地理案例教学的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5]王孟初.高中人文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的国际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0.[26]袁有雯.高一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个性差异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7]楼帅.专家与新手型科学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8]陶俞佳.新加坡中学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技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9]汪肖楠.中学生科学学习中坐标图认知能力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0]王世朋.科学教师的课程观及其对课程实施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1]吴先强.基于标准的“元素化学”教学过程“一致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2]张贤金.化学教师对科学方法及其教育的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10.[33]祝炎.化学教师教育研究特征的微观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34]陈磊磊.上海地区化学教材与教学实践中融入化学史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5]程晨.德国化学课程中的“学科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6]郑静.论吕思勉的语文教育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0.[37]朱丹萍.高中古诗词课程内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8]黄歆.试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10.[39]蒋芸芸.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内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40]柳利萍.试论朱自清的中学文言文教学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0.[41]沈洁.人教版选修教科书《外国小说欣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42]卜静静.我国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历史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0.[43]丁洁.高中优质地理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44]毛琦.基于ISM法的物理教科书分析及分析结果实用性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0.[45]金莉.中国和英国初中物理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46]臧丽娜.新课改中数学思想方法在课标及教材中的体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47]邹佳晨.椭圆的历史与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48]陈慧.高中生对数学证明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0.[49]冯璟.职前和在职数学教师对无理数概念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0.[50]梁竹.中国、新加坡初中教材平面几何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1]沈莲波.上海高中生对向量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0.[52]王会明.高中数学骨干教师课堂特征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3]姚雪.上海、香港、新加坡高中数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4]李镌钊.讲授法的历史演进与当代意蕴[D].华东师范大学,2010.[55]张晓蕾.课堂教学生活中学生身体问题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0.[56]秦冬梅.中小学生学期学习报告单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7]莫海玲.我国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前概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8]李昂.基于教学实践的地理新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9]贾鲁娜.基于课程标准的我国现行高中生物教科书(实验部分)质量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60]于晓晖.中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1]陈燕.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名师工作室活动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2]张研.“物质结构与性质”教科书学习难度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3]蔡晶.高中生解决化学“加合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4]余轶.青少年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的创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5]尹静.高中生物模型教学的现状调查与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6]沈严惠.高中“植物的分类与鉴赏”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7]潘立晶.《中学生物学实验设计与应用》课程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8]魏秀.俞子夷小学学科教学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9]韩少斐.班级中处境不利学生生活体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0]周骏.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1]赵永芝.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72]王泓萱.小学校长教学领导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3]张贺华.3-6年级科学教科书插图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4]高琼琼.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教师阻抗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5]许志毅.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6]王斌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问题之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7]赵黎.教师的知识共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8]刘润英.首要教学原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9]赵起月.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员角色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0]赵红霞.积极学习的课堂环境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1]任维伟.推进与阻力:农村学校素质教育困境的田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2]朱海粟.陶行知生活课程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3]黄燕.宗白华的生命美育课程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4]张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85]吴成业.教师的学生评价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6]许筱英.我国新教师就业市场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87]张倩.休闲教育视角下的春游活动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88]于庆军.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89]祁灵.华东师范大学免疫学实验多元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90]王苗.大一与高二学生对数列极限的理解:历史相似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91]刘晨霞.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与中国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92]郭青青.美国中小学经济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93]朱佳丽.八年级学生数学推理与证明的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94]黄龙孙.高二学生对公式和定理的理解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95]罗程宏.关于职前数学教师算法知识的调查与互助式教学设计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96]马晓华.高一学生对数以及对数函数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97]原登慧.GTTM视角下的中美数学期望课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98]黎文俊.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99]邱红娜.中新初中地理教科书学习难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0]帕孜来提.中学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1]李春江.基于3ds Max的计算机三维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认知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2]王星乔.基于测量模型的化学平衡知识的认知诊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3]朱丹.作文仿写教学研究——心理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4]马冠中.高中物理教科书力学定律主题中科学定律本质教学的描述与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5]陶洁.基于生物学科的初中生科学素养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6]黄若朦.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中学物理教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7]徐琰斐.基于动态平衡思想的“变革性经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8]计清莹.“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9]高建军.物理问题解决中基于问题近似的迁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0]张文静.中美两种高中物理教材对比[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1]张振宇.史学研究成果引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2]柳晓丹.优秀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3]王莉.回归儿童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插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4]蒋德慧.职前教师与职初教师关于斜率的PCK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5]周小青.新任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6]程林.基于教育目标分类的标准化省(州)级学业成就测试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7]陈玮.关于数学师范生平行四边形知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8]陆立仪.浅论蒋伯潜语文教育改革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9]隋文静.中学生运用一般化的策略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0]郑丁丁.初中数学资优生数学问题解决特征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1]吴婧.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2]夏婧.拓展与延伸[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3]徐奕.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目标体系试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4]时晨.初高中学生解决数学开放题认知水平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5]付黎黎.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备课组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6]杨蓓蕾.纸笔式表现性评价在中学生地理学业成就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7]郭锋涛.新课改高中地理课程选修模块实施情况及试题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8]蔡鸿菲.反思陆九渊顿悟教育思想及对语文教育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9]黄静.初中生化学符号学习的调查及评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0]尤蕾蕾.“微粒间作用力”概念系统形成过程的微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1]张玲.基于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NChO试题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2]李秋芳.中学地理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及方法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3]李蔚.中美两国历史教科书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4]孔散君.互动卡片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5]夏寅.旨在专业发展的新教师培训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6]范敏.学校变革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7]胡美云.论合作学习中的学生需要[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8]豆雨松.教师课堂评价任务设计和使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9]许超.青少年性道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0]杨森.在传统与变革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1]王彩连.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2]陈颖.基于化学学科能力的MCE与NCHO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3]李荟.中、澳科学实验内容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4]刘蕊.初三学生化学“突现性质”问题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5]彭石娟.高中“生物进化”校本活动课程的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6]兰璇.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优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7]陈玲玲.旨在质量保证的教师教育认证制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8]翁文芸.初任理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9]谢蕾蕾.课程领导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50]高芳祎.文化—个人视角下教师的研究观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51]李宏燕.法国业士水平测试试题模型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152]左芳.美国德克萨斯州青少年性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53]桂德怀.中学生代数素养内涵与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54]何珊云.民间公益组织与课程改革治理机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155]谢赛.儿童学习结果取向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56]王中男.考试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57]周杰.倾听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58]李宝敏.儿童网络素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59]高振宇.近代中国学校教育中的儿童问题研究:儿童史学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160]陈华.中国公民教育的诞生—课程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61]韦冬余.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62]赵士果.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63]潘丽芳.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64]夏永庚.四书“仁智双彰”的课程哲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65]余闻婧.发现与解放[D].华东师范大学,2013.[166]陆晓红.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67]杨澄宇.基于现象学视角的语文课程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4.[168]汪明帅.我国近代教师权利变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69]邵朝友.基于学科能力的表现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70]潘义.上海初中生英语暑期作业现状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4.[171]黄一平.美国K-8年级Health & Wellness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72]姜君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中地理教科书的发展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4.[173]李莉.中学数学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备课策略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74]刘金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研究评述[D].华东师范大学,2014.[175]罗玛.“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教科书构成要素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76]李同灵.化学课堂提问要素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77]朱娅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78]张燕.21世纪初儿童阅读推荐书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79]王兴燕.课程视野下的方言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0]胡陶.小学科学教师对于SSI、SSI教学的观点及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1]何嘉.课堂互动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2]周坤亮.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3]纪媛媛.叶嘉莹的诗词教学思想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4]叶海龙.教师基于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设计和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5]钟朋.课程如何应对底层学生的教育冲突经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6]桑雪洁.美国大学儿童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7]刘潇琳.高中生立体几何问题解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8]袁文娟.基于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9]袁思情.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高中数学教材三角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0]施美.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Word power”板块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91]俞莉丹.中美英三套初中科学(生物)教材学习难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192]高靖.基于学习难度模型的中外初中生物教科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193]张娜.代数应用题任务特征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4]刘万稳.数学系大一学生对标准差的概念性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5]随倩倩.评估学生条件概率学习的困难[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6]王家伟.基于GIS的中学生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7]黄洁.地理系师范实习生课堂教学失误归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8]徐清清.美国德克萨斯州初中健康教育(性教育部分)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9]雷福英.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0]屠靥韵.六年级学生对扇形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1]娄满想.中国、美国和新加坡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概率统计内容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2]赵纪诺.中国、日本、新加坡和美国高中数学教科书数列内容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3]谢珺.中国、新加坡和日本高中数学教科书复数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4]阎珏雯.清末民初:中学历史教学与国民意识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5]常元.课程内容与学习经验的转化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6]崔文鑫.高中生高层次数学认知能力的检测与相关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7]严丽.课堂师生互动话语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8]张玉瑜.“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9]焦方瑞.对话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0]张路一.上海市中学生思维风格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1]余婧.教师信念的传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2]赵萌萌.校本课例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3]罗琴琴.钱基博国文教育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4]吕长生.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5]傅彦.基于证据的小学教师课堂理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6]陈传东.奖励隐喻及其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表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7]蔡文艺.真实性评价在科学探究技能评价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8]程笑雪.初中生代数应用题图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9]庞娟.超越教科书:教师对教科书的抵制与创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0]谌秀云.中学生化学反应学习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1]陈花蕊.中学生科学学科能力的框架建构与测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2]王莹颖.中学学生对幂与指数函数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3]卫芸.代数应用题的类型、结构与分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4]庞泓.初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设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5]贺小燕.探究学习型地理教材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6]过晔俊.中美初中地理教材测评版块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7]金敏.关于初中生对代数证明认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8]王柳娇.利用概念转变解决概念混淆现象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9]谢柳.基于问题图式的物理问题解决障碍诊断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0]周雪梅.中美几何教材内容中的推理与证明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1]鲁小莉.中美高中数学教材的数学应用水平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2]陈清.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抽象性”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3]沈春辉.中法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4]周慧.中国、美国、日本和新加坡高中数学教材中矩阵内容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5]张诚.我国中小学公开课的类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6]钟意菁.胡适语文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7]李小敏.阮真中学作文教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8]尚金兰.复杂理论视域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9]陈康林.建国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苏俄史内容的呈现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240]谢盛.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评述[D].华东师范大学,2012.[241]张勇智.中职学校“双元制”教育理念及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42]盛清.上海市课外教育中青年科技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3.[243]岳晓婷.物理学专业师范生PCK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44]王丽君.华东师范大学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3.[245]周亚军.学校茶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实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46]李叶欣.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大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47]刘霞.山东省英语高考命题变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248]周晓旭.中国、德国、美国高中数学教材幂指对函数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49]吴蕾.教师对学情分析的认知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0]田婷.小学阶段教师对数学评价任务的认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1]朱倩.小学语文教师PCK中“学生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2]侯晓灿.科学救国梦的开端[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3]杨正丽.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4]赵怡婷.海峡两岸大学入学历史科目考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5]郎芳芳.高中生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结构特征和证明建构的过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6]郭文娟.学生作业的描述性反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7]王冰如.课堂观察工具评价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8]周芳芳.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9]邹逸.新手科学教师与专家科学教师PCK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60]尚永青.教科书“化学与社会”内容整合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61]杨莉.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2]石亚兵.伊壁鸠鲁的“灵魂救治”教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3]胥明雨.新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4]刘志伟.学习科学视角下的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5]陈琛.小学阅读课教学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6]曲琳.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小学课程结构变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7]顾若楠.小学课堂纪律的田野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8]张亚萍.基于课例研究的教师PCK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9]彭如倩.六年级数学资优生数学能力特征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0]吴晨昊.六年级学生数感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1]晁言芹.小学生习作元认知的培养内容与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2]甘敏.小学五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3]程力.基于合作的小学习作讲评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4]陈加坤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5]张静静.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6]冯鲁红.课堂师生互动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7]马永鑫.代数应用题的回忆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8]刘彩玲.中国内地与台湾高中物理教科书难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9]周梦琼.美国Texas州高中健康教育教材《Glencoe Health》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0]易英华.论王力古代汉语教学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1]党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戏剧单元练习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2]陈飞琴.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古代诗歌选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3]张培.上海市高中化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现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4]杨晓.中日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5]王雪婷.高中化学课堂提问与学生思维发展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6]胡恺岩.中学教师的KCST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7]耿芬.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微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8]张燕.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9]段文宁.地理高考试题中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90]陈丽娜.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语言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91]巢娜.地理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92]黄婉庆.高中地理作业生活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93]周丹.对高中数学核心能力及其水平划分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3.[294]谢欢欣.样例学习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类比迁移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295]陶磊.高中生初等几何变换思维水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96]裘莹莹.上海高中生对抛物线概念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3.[297]马丽娜.上海高中学优生和学困生解决椭圆问题差异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98]陆琳琰.抛物线的发生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99]安婷婷.关于几种概率分布的高中教材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300]姚瑾.初中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3.[301]谢正敏.中美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302]卢晓晓.初中生尊重他人态度测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303]潘梦梦.优化语文课堂“学习场”[D].华东师范大学,2013.[304]应丹蓉.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探究内容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305]安凤.初中语文课堂口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306]来玉超.高一学生数学信念与函数问题解决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307]岳文娟.初中语文课堂涵泳法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308]王新燕.探究型课程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309]吴旭聪.免费师范生(生物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需求的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4.[310]丁彩萍.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评价实施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11]潘沐.国际理解教育视角下高中英语教材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4.[312]吴佳瑶.美国纽约州语文新课程标准(6-12年级)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4.[313]顾薇.高中生英语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14]李学鹏.数字化探究式中学地理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15]林园园.白璧德新古典人文教育理想及其课程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16]王小平.基于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17]董春亮.从语文教科书中榜样人物看主流价值观的体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4.[318]鲍孟颖.运用DINA模型对5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问题解决进行认知诊断[D].华东师范大学,2014.[319]代玲玲.清末小学地理教科书及其理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20]潘巧媚.基于清单的小学写作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21]欧阳映.中学物理学科能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22]姜娜娜.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法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23]陈镯.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察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4.[324]陈玉旦.在职教育硕士学习对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25]于佳萍.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26]陈洁.青少年普及型科技实践活动现状调查和结构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27]黄华胜.学生对统计推断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4.[328]干芸.初中低年级学生关于平均数算法意义和统计意义理解的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4.[329]张婉媛.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中学地理审美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30]赵东霞.中学数学课堂手势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31]王奎彩.内地新疆班立体几何认知水平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32]孙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推理论证能力测评[D].华东师范大学,2014.[333]徐佳银.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日本[D].华东师范大学,2014.[334]姜慧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表征能力的测评[D].华东师范大学,2014.[335]何世得.高中数学资优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36]黄婷.利用否定属性策略的数学问题提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37]陈琼.英国中学PSHE教育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38]孙雯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39]郑跃.俄罗斯化学教科书元素知识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40]许祥龙.华东地区部分省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建议[D].华东师范大学,2014.[341]张春燕.化学教科书学科特征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42]郭凤苹.冰心儿童观及其课程文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43]王荣.教师对课堂形成性评价的理解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44]高渊露.数学写作活动对六年级数学教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345]刘彬彬.沪教版小学语文教参中叙事性作品教学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46]邱欢辉.课例研究推进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47]潘敏.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案例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48]沈丹.八年级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349]潘燕.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50]徐一欣.高职学生汉译英作业错误分析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51]韩芳.形成性评价在电大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52]方春香.基于多媒体光盘自主学习与面授结合的开放英语教学模式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0.[353]包卫芳.高职学生的生活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54]许红敏.南京晓庄学院顶岗实习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55]曹新.教师课堂话语对学生数学直觉思维影响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56]瞿萍.上海市初高中生命科学教材层次性与衔接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57]杜召凤.生态课堂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358]齐东平.探究教学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359]刘晓维.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60]俞彩凤.T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61]朱晓.高师英语专业英语语法教学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62]孙洁.不同课堂互动模式下学生参与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63]安淑红.原版电影在高师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64]梁书兰.学生资源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365]陈珍珍.基于需求分析的教材适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66]庄薇薇.高职ESP课程开发现状调查与改进建议[D].华东师范大学,2011.[367]曲欣欣.PCK理论对我国高师英语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368]陈秀蓉.电子档案袋评价系统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69]鞠芬.《新视野英语教程》的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370]任礼勤.档案袋评价(音像)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71]陈春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状况调查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72]吴艳华.为实践性知识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11.[373]陈雁.高中专家教师、经验教师和职初教师的KCS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74]王晨璐.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1.[375]曾湧.学生课程意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76]曹英.“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历史与科学本质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2.[377]占惠娟.基于化学学科能力的MCE(Shanghai)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378]李少君.承前启后,重建体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2.[379]王立忠.初中生平面几何解题错误的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380]李珂.Bel Canto历史探源与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81]张良.课程知识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82]王月芬.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83]范敏.斯腾豪斯人文学科课程变革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84]冯加渔.自传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85]孙岩.教师集体备课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86]陈国明.S市M区初中生课业负担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87]陈贝.从真实性评价视角分析中考命题的指向和理念[D].华东师范大学,2015.[388]葛绍飞.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89]邓卓.教师层面的教科书使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0]陈新幻.梅花香自苦寒来[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1]鹿春阳.初中语文教师课堂阅读教学智慧的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2]陆思思.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互动话语与学生论证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3]童璐.课例研究中教师研究话语的转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4]隽国斌.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5]谢晨.Z市初中教师教学设计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6]孙玉.环境教育在科学教材中的体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7]季婷婷.沪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8]戴心雨.地理教学中非认知系统的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399]王玲玲.基于STEM的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00]张佳琦.3D打印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01]顾锦玉.基于校园气象站的初中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02]林佳乐.初中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5.[403]沈苗.“开明精神”的继承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5.[404]周淑琪.外语阅读能力标准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05]刘登珲.回归自身功能的校外教育课程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06]白丽莎.李叔同的学堂乐歌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07]张淑红.教师关于脑科学的认识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5.[408]张艳霞.中学语文课堂潜教学的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15.[409]陈鑫.儿童成长课程视野下的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10]钟华.样本微课程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11]孙佳琪.大象无形,教有定法[D].华东师范大学,2015.[412]孙蒙蒙.上海地区高二学生向量理解水平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13]叶柯达.上海高校本地生源与非本地生源对于导数概念理解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14]田方琳.数学史融入对数概念教学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15]杨珊.清末新学制时期的中学数学教科书分析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16]王梦媛.课例研究中教师PCK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17]王夏禹.小学数学新手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18]徐瑰瑰.论教—学—评一致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5.[419]陈小红.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数学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20]谢志瑞.当前我国初中生的校外辅导现状及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21]程亮.免费师范生(生物专业)教师信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22]张萍.基于现状的髙中语文课前演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23]颜婷婷.英语教材中有关中国文化内容之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424]冉蓉.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5.[425]莫菲菲.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课堂反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26]马露.基于ARCS模型的初中英语对话教学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27]戴柳苑.高中物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28]赵闻敏.高一学生函数单调性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29]洪淼.关于直线方程的教学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30]陈燕青.王云五教育思想及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31]倪露苹.函数概念难点研究及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32]李佳.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33]朱楠.清末地理教科书发展及中学堂地理教科书系统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34]杨蕊.台湾中学健康与体育(健康教育部分)的课程纲要和教材康轩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35]曹梦婷.台湾中学健康与体育(健康教育部分)的课程纲要和教材(翰林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36]李红萍.初中生化学定量能力的特征及其测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37]朱秋红.中学化学实验探究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38]尹静.清末中国初等化学教科书概念构成及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39]余秀娟.基于化学学科能力的课堂诊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40]陈雨.基于化学学科能力的题库构建与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41]敬瑞玲.高中生化学学习结果的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