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服务返乡农民工党员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8月开始我县有部分农民工党员陆续返乡。为了寻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农民工党员返乡创业的承接服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有效增强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帮扶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升帮扶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县委组织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助创业,促稳定,保民生”为目标,以查找和破解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难题为切入点,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开展座谈等形式,对全县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选择了部分乡镇进行实地研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现状、查找了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的困难障碍、提出了如何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促进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我县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截止2009年4月,全县共有返乡农民工8500多人,其中党员53人,约占返乡农民工总人数的0.6%,当中有46人,已寻求到合适的创业项目,成功实现创业,约占返乡农民工党员的87%。县委、县政府从根本上为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创优了环境,提供了一些容量大、门槛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全县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整体形势已基本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良好格局,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综观起来看,我县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依托优势农业,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部分返乡农民工党员返乡后,利用相关政策扶持,依托本县优势农业基础,采用规模农业模式发展种养业,进行农业开发经营。目前我县返乡农民工党员兴办规模种植业、养殖业的有27人,约占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人数的59%。如:欣山镇以叶喜新为领头人的八名返乡农民工党员和香港一家公司合作创建了570亩蔬菜种植基地,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版石镇返乡农民工党员叶金创办了占地面积3.6亩,拥有母猪70头,年出栏仔猪2000多头的大型生猪繁育基地。
2、发挥自身优势,兴办适宜本地产业实际的加工企业。部分返乡农民工党员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能和积累的经验,结合本地产业实际,兴办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此类返乡农民工党员共有13人,约占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人数的28%。如:龙布镇返乡农民工党员孙小明创办了固定资产达500多万元,员工1200多人,年产值300多万元的**县明茂电子有限公司;镇岗乡返乡农民工党员谢家添兴办了拥有员工100多人,专业从事果品加工销售的鸿兴果业有限公司。
3、根据从业经验,从事零售、餐饮、幼儿教育等第三产业。部分返乡农民工党员返乡归来,瞄准服务产业市场,将创业方向转向农村服务业。我县共有6名返乡农民工党员从事农村服务业,约占返乡创业党员人数的13%。如新龙乡返乡农民工党员唐胜投资200多万元创办了赣东农产品贸易商行,申请注册了“赣东”牌农产品商标;版石镇返乡农民工党员孙草香创办了拥有6个班级,11名教职工,能容纳儿童180多名的版石镇实验幼儿园。
二、当前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面临的问题
返乡农民工党员因为自身能力素质,相关政策法规,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在创业实践中存在诸多困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创业资金缺乏,社会融资困难。在对返乡农民工党员的基本情况调查摸底中发现:85%的返乡农民工党员提出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创业本金不足、流动资金短缺、贷款融资困难等问题。造成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一是贷款政策宣传不到位,二是贷款担保条件高,三是借贷款程序繁琐。
2、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创业培训。对返乡农民工党员文化程度的调查摸底显示,大部分为高中以下学历,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的规模和效益。另外,大多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过程中都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思维方式传统,经营观念落后,创业目标不高,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不愿追求更大发展,难以进一步做大做强。
3、创业信息不畅,投资存在盲目性。有的返乡农民工党员表示创业所需的信息较为缺乏,成为困扰创业的一大难题。有的返乡农民工党员返乡后对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不能准确把握,对产品的营销存在信息不畅,信息收集手段缺乏,导致投资创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影响投资的效果。
4、配套政策不完善,影响创业热情。在返乡农民工党员座谈会上部分返乡农民工党员反映:目前帮扶创业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一方面,原有帮扶政策滞后,现有帮扶政策不够成熟,各部门相关帮扶政策衔接度不够,没有形成合力。另一方面有的部门帮扶政策还停留在纸面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用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缺乏相应的保护和激励机制。
三、促进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的对策及建议
服
务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保持先进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正确引导返乡农民工党员的创业热情,帮扶其成功创业,对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级党组织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迅速采取措施,破解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难题,优化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环境,建立返
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帮扶长效机制,确保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健康、高效发展。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一本台帐。组织乡村干部通过逐户访谈、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认真作好返乡农民工党员有关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及时有效掌握返乡农民工党员的总体数量、来源结构、返乡原因、技能专长、创业意向以及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和有关意见建议等基本情况,并建立相关工作台帐,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同时注意随时了解返乡农民工党员流入、流出的最新动态信息,搞好信息的上下沟通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向准”,为做好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帮扶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创设两个网络。一是创设一个以“一会一卡一库一园”为主要内容的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返乡创业服务网络。“一会”即按照“进出自愿、互帮互助、资源共享、共同创业”的原则,引导各乡镇成立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互助会。依托互助会进行信贷联保,资金互助,信息共享,广泛开展技术、项目、经验交流,实现共同创业。“一卡”即为每名返乡农民工党员建立一张创业“春风卡”。卡上记载返乡创业人员的姓名、返乡前的工种、创业意向、技术专长等情况,返乡农民工党员可凭“春风卡”享受创业方面的相关优惠服务。“一库”即建立一个创业项目信息库。定期派出专人外出考察、从县招商局获取或上网搜集创业信息,推介一批适宜当地产业实际的项目,解决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无项目的难题。“一园”即按照“发展一个,影响一片,带富一方”的指导思想,建立一批基础扎实、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 “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示范园”。通过创业示范活动,积极引进和推广新项目、新技术,引导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带动群众发展新兴产业,实现共同致富。二是整合**党建网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创设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互动网络。在**党建网站开辟返乡农民工服务专栏,通过专栏定期发布各项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创业项目等信息,同时可设留言板,听取返乡农民工的意见建议,解答返乡农民创业过程中所碰到的难题。此外,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按照“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精心拍摄制作一批切合本县产业实际、体现本县地域特色、符合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口味的“乡土教材”。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访问等方式摸清返乡农民工的学用需求。针对个人需求的差异,探索推行“菜单式点播”、“选学积分制”等交互性强的培训方式,实现“用什么,学什么;选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效增强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致富的本领。
3、完善三项机制。一是完善部门党组织联动机制。将党组织优势融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共度时艰,服务科学发展的大局中来。要求机关、社区,特别是劳动社会保障、扶贫开发、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党组织至少与一个村党组织结对联系,帮助村党组织做好联系帮扶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工作。帮扶的主要内容为:帮助返乡农民工党员加强对当前形势的学习教育,增强发展信心;帮助返乡农民工党员解决生活困难;帮助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帮助返乡农民工党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帮助返乡农民工党员参加技能培训;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创业门槛、减免相关税收,帮助返乡农民工党员进行各类证件执照代理服务;帮助返乡农民工党员依法公平地参与村“两委”竞选。二是完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返乡农民工党员机制。积极引导政治素质好、帮扶能力强的党员作为主要帮扶人员,通过开展设岗定责、帮扶承诺制、“一对一”结对帮扶等形式做好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帮扶工作,努力做到“生产联帮,生活联谊、思想联心”。特别是要注意激发党员企业家、党员致富能人、党员村组干部“三类”党员的作用,将帮扶活动与“双承诺三满意“活动结合起来(即党组织、党员承诺,现实党组织、党员和群众满意),明确党员干部联系服务返乡农民工党员的责任与目标,建立帮扶档案,构建责任到人的帮扶工作体系,强化对帮扶工作的监督落实。还要引导党员干部与帮扶对象交朋友,多到帮扶对象家中走一走、聊一聊,使返乡农民工党员“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探,喜时有人贺”。三是要完善返乡农民工党员教育培养机制。要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将其中思想素养好、致富能力强、参政议政热情高、关心乡村公益事业的优秀分子纳入到村组后备干部当中来,让其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有效发挥其“双带”示范作用。并指定一名乡镇干部与其结对“传、帮、带”,对其实施重点培养,促其成熟。同时,还要注重做好在返乡创业农民工中发展党员工作。要“未申请,先上门”制度,结对帮扶人要主动找返乡创业农民工谈话,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要落实专人跟踪培养制度,对已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返乡农民工,各乡镇党委要选定一名党委委员和一名党员驻村干部,村党组织也要落实一名村支委对其进行跟踪培养,各乡镇党委每季召开的党员发展调度会、各村每月召开的支委会上,相关培养联系人要介绍相关情况。要实行严格的考评制度,有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村每年至少要培养1名返乡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对未完成任务的村实行党建工作“一票否决”。
4、搭建四个平台。一是搭建技能培训平台。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和县职校的作用,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以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需求为导向,免费为返乡农民工党员提供创业培训服务,特别要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能力。二是搭建创业致富平台。各级党组织压要为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提供支持,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在用地和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在行政审批、工商登记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优化返乡创业的环境,增强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的信心。三是搭建宣传推荐平台。在县电视台专门开辟“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风采栏目”,播放一些创业成功的返乡农民工党员的典型事迹,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典型的培植和宣传力度,有效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切实增强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和动力。四是搭建回报家乡平台。发挥好返乡农民工党员人品好、脑子活、眼界宽、胸襟广、心肠热的特点,引导其加入村民理事会,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发挥新农村建设“生力军”作用。鼓励他们将在外务工、创业过程中所掌握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带回家乡,在创业实践中引导当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带动文明程度提高。引导返乡农民工党员争当“党员志愿者”,发挥各自特长,参与农村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积极助学助困,支持家乡公益事业,通过“党员志愿者”的示范作用,带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长效机制。
第二篇: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_1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农民工返乡创业、工商企业带动农村发展,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钱从哪里来、富余劳动向哪里去、农村带头人怎样培养、农民组织化程度如何提高这4个根本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形式。
近年来,许多农民工回乡创业,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为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槛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全面了解**县外来投资企业吸纳农民工和农民工招商引资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当前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因素,如何扩大招商引资,正确引导农民工就业,根据市商务局《关于开展“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农民工就业”专题调研的通知》,怀商发[XX]9号精神,近日,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县重点外来投资企业吸纳农民工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展开了详细的调查。有关调查情况如下:
一、**县外来投资企业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
**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辖7镇16乡,XX年年末总人数266221人,其中城镇人口37542人,农村人口228679人,农村劳动力145000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51450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近年来,**各地抓住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湖南省实施 大湘西开发战略和**享受比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大好时机,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招商引资企业经历了规模从小到大、数量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对我县的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五年来全县共注册招商引资企业200余家,到目前为止只有80余家骨干招商引资企业还在运行。全县招商引资企业主要涉及到农、林、牧、矿业、制造业、电力、房地产开发经营、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从招商引资企业资金来源来看,省外国内引进项目资金主要来自香港、澳门、广东、福建、河北、江西、浙江、山东等地,市外省内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XX、XX、娄底、湘西、邵阳等地。由于大力招商引资,大量外来资金、项目和技术进入我县,招商引资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恒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盛矿业有限公司、半江铅锌矿、江南铅锌矿、振扶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南天硅业有限公司、华东锰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落户促使我县矿产逐步走上合法、合理、有序开采、开发之路。邵阳海联、贵州鑫宝实业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实力企业和教师新村、紫竹名城、鸿森嘉苑、梅林春天、金桔嘉苑等一批重点房地产开发项目相继入驻我县,一批中高档住宅陆续投入使用,县城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一大批市政设施得到完善。精密铸钢、西南腾达等一批五金机械企业来我县投资,促进了我县机械制造向产业集群、规模化方向发展。1997年,澳门新联 置业有限公司投资2400万元改造硬化三二0国道**段开创了我市利用外资改造境内公路的先河。特别是由XX红星集团、山东泰河化工投资1.4亿元人民币新建的年产18万吨碳酸钡、硝酸钡项目,将带动我县化工产业的发展。浙江东魁杨梅、常德恒信丝棉被、四川巨能天然冰片等项目的引进,加快了我县由传统农业向高效优质特色“订单”农业转化步伐。原飞云大酒店成功拍卖给怀化客商邓晃平;原县农机公司办公大楼转让给邵东客商蒋茜、蒋跃群开发五金大市场;原县肉联厂由湘西自治州保靖喜阳集团整体购买,进行扩产提质改造,年出口创汇60多万美元;原县城郊水泥厂拍卖给浙江客商徐良度追加投资1000多万进行技术改造,天雷牌水泥成为湘黔边界的抢手货。灵活的机制、先进的管理方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不仅盘活了国有存量资产,促进了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为繁荣我县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上述招商引资企业的引进为我县的跨越式发展、城市品位的提升、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财政征收带来了希望,并将为我县经济的加油提速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近五年来,全县实际启动内资和利用外资达15.9亿元。在招商引资的强力拉动下,县域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GDP年均增长7.3%,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长分别达到17.6%、13.3%;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均实现逐年快步增长,这主要归功于全民抓 招商的结果。全县外来企业上缴国家、地方各种税费2643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8%。特别是一些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对税收增长更是功不可没,据国税部门统计,仅XX年1-11月份,全县招商引资企业纳税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就增长了35.8%。目前,我县以化工、建材、矿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和电力产业等六个优势产业为主的资源加工型工业体系已初具规模,以肉牛、烤烟、桑蚕、中药材为主的农业产业体系得到长足发展。财政蛋糕的做大做强,为该县二次创业的推进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筑巢引凤”引来“就业超市”。近年来,**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XX年,举全县之力建设了酒店塘工业园,作为全县工业发展的平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重点外来企业,主要的项目有矿产品加工、机械、建材、食品、化工、造纸、服装、板材加工等。这些企业的进驻,招收了很多的当地农民进厂务工,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据了解,近几年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涌入,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新增农民工就业岗位2400多个,其中XX红星化工110人、新中公司32人、秦箭炉料140人、华东锰业62人、龙脑开发公司36人、兴民烟花鞭炮136人、湘浙水泥152人、浙浦水泥141人、南天硅业32人、碧林矿业132人、贡溪重晶石矿138人、半江铅锌矿110人、江南铅锌矿65人、林冲万头猪场50人、新村电站32人、杉木塘电站120 人、星火碳素18人、精密铸钢18人、安圣电池60人、香格里拉28人、云湖休闲山庄28人、嘉信食品有限公司60人、怡雅轩茶楼22人、米贝金矿200人、兴隆福旺机砖厂15人、波洲红岩机制砖厂16人、东魁杨梅开发基地37人、佳惠超市140人、新湘隆超市120人、旺家家超市85人。XX年仅鲁湘钡业化工厂就一次性吸收了附近农民工200人就业,农民工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成为产业工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200元,全县农民工人均增收57元,同比增长20%。
**县委、县政府按照“一推二带三转身”的思路,在抓好劳务输出的同时,落脚于“回归”,大力发展“回哺”经济,激发农民工将在外务工赚来的资金在本地投资兴业。促使农民工变大户、变业主、变商家、变市民。“回哺”经济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效带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共有1921名务工人员带着打工淘来的“第一桶金”和先进技术,回乡创办经济实体343个,兴办农产品加工业49个,发展种养殖业大户201户,工业企业33个,商务流通业47个,建筑建材业13个,吸收就业人员2900人,年实现营业收入28135万元,上交利税430万元。**县根据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做法与经验,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转变创业思想。积极帮助返乡农民工调整情绪,让他们从失业的阴影中走出来,鼓励他们再就业,不气馁不放弃,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用在发达地区学到的致富技术,致富理念创造自己的事业。
2、优化创业环境。为加强招商引资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县出台了系列引导和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公职人员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暂行规定》、《关于对项目引进人奖励实行申报制度的规定》、《**县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县加快经济发展四十条》、《当前形势下促进工业发展十八条》有效促进了全县招商引资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
3、免费培训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为企业发展培训工人,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每年都根据当地企业的发展需要,为企业特别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进行员工技能培训。
4、成立行业协会。为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相关行业以及生产资料供应商和销售厂商联系,畅通市场信息渠道,县政府牵头成立行业协会以引导当地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5、城乡管理一体化。为了让农民工回乡安心创业与就业,取消了对农村户口入居城镇的政策性限制,对经常居住在城镇,或主要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村人员,在购买住房和转城镇户口方面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政策限制。同时引导 建立民办学校吸收学生,公立中小学校对城乡孩子就学一视同仁,不对农村或外来不家务事收取任何附加费用。
6、实施“绿卡”制度。对经审核批准可以经营生产的企业,强化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为回乡创业的投资者提供“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的高效服务,政府主要领导到企业现场办公,开通“特别快车道”,为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同时严禁对回乡创业者的“吃、拿、卡、要”现象等。
7、税费减免。地方政府把属于地方税种的一部分返还给企业,如对安置劳动力300人以上的企业按上缴县级财政税收所得的55%返还给企业。同时减免其它相关费用,如工商管理费、环保费、卫生费等,以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创业与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民工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民工大部分年龄偏大,没什么技术特长,再就业难度相对较大。
2、创业和融资环境较差。返乡创业企业大多缺乏土地证、房产证等有效证件,贷款特别艰难。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思想观念上,以为能够返乡创业的农民都是在外面赚了大钱 的农民,对他们的融资困难体会不深,关心不够,融资创新步伐不当,有些企业有订单,但生产能力不够,急需扩大生产,由于缺少资金,没办法购买机械设备和原材料,眼睁睁的看着赚钱机会从身旁溜走。
3、引导和服务工作相对滞后。农民工转移就业服务组织,缺乏对农民就业的有效组织与指导,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在提供就业中介信息,服务方式等方面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工的就业需求。
4、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农民工回乡创业一般都在城镇和县城开办,这是因为集镇更靠近市场,物流量相对较大,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在集镇和县城办厂开店,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特别是扩大了税源,是成本较低的一种小城镇发展之路。我们调查中发现各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乡一级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通存在道路过窄、通信设施差、信息不畅通等问题,这不可避免会直接导致交通运输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附加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
三、关于扩大招商引资,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文 件精神和省市商务部门的部署,积极应对,主动解决农民工返乡新问题,努力把各种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促进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我们认为,应尽快在**推广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走在前面的其他市县的成功经验,坚持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出台更为科学合理的鼓励政策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扶助措施,建议:
1、加强动态监控,积极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减少农民工返乡后生活困难,县商务部门会同县劳动保障部门每周上报一次本地农民工返乡情况,建立农民工返乡回流基础台帐,加强动态监控和统计分析。积极组织劳动就业部门的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收集适合农民工的岗位信息,了解外地企业用工需求,并及时地向农民发布就业信息掼。要采取组织小分队上门联系、召开劳务输出座谈会、举办企业用工招聘会以及邀请在外创业人员返乡恳谈会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寻找劳务输出市场,多渠道推动农民工外出就业。
2、扩大招商引资组织安排农民工到工业园区就业。通过扩大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也是解决农民务工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我县可以充分挥工业园区产业类型多为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优势,通过加快发展增加农民工就业岗位,鼓励工业园区通过扩大规模、扩大生产等形式,充分挖掘潜力招收农民工就业。各级劳动部门与工业园区要密切配合。
3、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在返乡 农民工中,有不少在沿海发达地区闯荡多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练就了本领,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要鼓励引导这一部分人返乡后开始自主创业,把事业办在自己的家乡。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精神,为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创造条件,积极落实财政支持、贷款发放、税费减免等优惠的政策措施,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在用地、收费、工商登记、税费服务等方面扶持农民工创业,特别是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加大对农民工小额贷款的支持力度,真正落实“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返乡人员提供5万元以内担保贷款”的政策措施,尽最大努力帮助其解决创业资金困难。
4、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税费减免力度。一方面要设立科学合理的税收体系,参照引进外资的税收减免政策,用等于或是优于外资的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着眼现实、立足长远,先引导、鼓励和扶助企业发展起来,做大做强,再按照正常的税收标准征收税款。可以参照农业税减免、农业反补贴、出口退税等办法等来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经济和谐均衡发展或中长期效益显著的弱质产业发展进行税收减免、提供财政扶助与补贴。另一方面要逐步取消对农民创业的一切收费和罚款项目,对农民投资经营经济实体,特别是对经营个体、微型和中小型企业的,实行“零收费”政策。
5、大规模开展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针对工业园区用工需求,加强组织引导,大力发展与工业园区企业对接活动,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引导、鼓励、吸收更多的农村劳力向工业园区转移。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市场企业用工问题,又能吸纳返乡农民就近就业。将农民工培训补贴在就业专项经费中的比例由 3%提高到5 %,动员利用社会培训资源,做好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6、强化基础设施等软硬环境建设。要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以县城为中心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突出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和市场建设,使之承载创业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减轻创业者辅助投资的压力。同时加大对外来企业,农民创业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推行投诉举报制度,充分发挥“企业110”作用,重点加强对强行搭车收费,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行摊派的整顿与治理,对扰乱破坏企业发展环境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公开曝光,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快查快结,有效净化社会风气,为创业者营造良好宽松的创业环境。
7、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探索农民工养老保险可接续、可转移的办法,妥善解决好农民工同住子女就学问题,加强执法监督,依法规 范职业中介,严厉打击坑害农民工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妥善处理劳资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三篇: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1
0128 農民工返鄉創業調研報告
農民工返鄉創業、工商企業帶動農村發展,是解決新農村建設中錢從哪裏來、富餘勞動向哪裏去、農村帶頭人怎樣培養、農民組織化程度如何提高這4個根本問題,推進新農村建設の有效形式。
近年來,許多農民工回鄉創業,由普通打工者向創業者轉變,形成了以創業帶就業,以就業促創業の格局,為農民提供了容量大,門檻低,易接受の就業渠道,帶動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為全面了解**縣外來投資企業吸納農民工和農民工招商引資返鄉創業の基本情況,以及當前制約農民工返鄉創業の主要因素,如何擴大招商引資,正確引導農民工就業,根據市商務局《關於開展“擴大招商引資促進農民工就業”專題調研の通知》,懷商發[XX]9號精神,近日,我局組織專門力量,對縣重點外來投資企業吸納農民工和農民工返鄉創業情況展開了詳細の調查。有關調查情況如下:
一、**縣外來投資企業及農民工返鄉創業の基本情況
**總面積1508平方公裏,轄7鎮16鄉,XX年年末總人數266221人,其中城鎮人口37542人,農村人口228679人,農村勞動力145000人,農村外出務工人員51450人。隨著改革開放の深入,近年來,**各地抓住沿海發達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內地轉移、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湖南省實施0128
0128 大湘西開發戰略和**享受比照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の大好時機,我縣の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曆史性の突破,招商引資企業經曆了規模從小到大、數量從少到多の發展曆程,對我縣の經濟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五年來全縣共注冊招商引資企業200餘家,到目前為止只有80餘家骨幹招商引資企業還在運行。全縣招商引資企業主要涉及到農、林、牧、礦業、制造業、電力、房地產開發經營、批發和零售業等行業。從招商引資企業資金來源來看,省外國內引進項目資金主要來自香港、澳門、廣東、福建、河北、江西、浙江、山東等地,市外省內項目資金主要來源於XX、XX、婁底、湘西、邵陽等地。由於大力招商引資,大量外來資金、項目和技術進入我縣,招商引資企業の發展壯大,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の動力和活力。恒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安盛礦業有限公司、半江鉛鋅礦、江南鉛鋅礦、振扶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南天矽業有限公司、華東錳業有限公司等企業の落戶促使我縣礦產逐步走上合法、合理、有序開采、開發之路。邵陽海聯、貴州鑫寶實業房地產開發公司等實力企業和教師新村、紫竹名城、鴻森嘉苑、梅林春天、金桔嘉苑等一批重點房地產開發項目相繼入駐我縣,一批中高檔住宅陸續投入使用,縣城市容市貌明顯改觀,一大批市政設施得到完善。精密鑄鋼、西南騰達等一批五金機械企業來我縣投資,促進了我縣機械制造向產業集群、規模化方向發展。1997年,澳門新聯0128
0128 置業有限公司投資2400萬元改造硬化三二0國道**段開創了我市利用外資改造境內公路の先河。特別是由XX紅星集團、山東泰河化工投資1.4億元人民幣新建の年產18萬噸碳酸鋇、硝酸鋇項目,將帶動我縣化工產業の發展。浙江東魁楊梅、常德恒信絲棉被、四川巨能天然冰片等項目の引進,加快了我縣由傳統農業向高效優質特色“訂單”農業轉化步伐。原飛雲大酒店成功拍賣給懷化客商鄧晃平;原縣農機公司辦公大樓轉讓給邵東客商蔣茜、蔣躍群開發五金大市場;原縣肉聯廠由湘西自治州保靖喜陽集團整體購買,進行擴產提質改造,年出口創匯60多萬美元;原縣城郊水泥廠拍賣給浙江客商徐良度追加投資1000多萬進行技術改造,天雷牌水泥成為湘黔邊界の搶手貨。靈活の機制、先進の管理方式和良好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產生了良好の示範帶動效應,不僅盤活了國有存量資產,促進了我縣產業結構の調整優化,為繁榮我縣經濟注入了新の活力。上述招商引資企業の引進為我縣の跨越式發展、城市品位の提升、工業化水平の提高、財政征收帶來了希望,並將為我縣經濟の加油提速產生強大の推動作用。近五年來,全縣實際啟動內資和利用外資達15.9億元。在招商引資の強力拉動下,縣域經濟呈現跨越式發展態勢,GDP年均增長7.3%,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平均增長分別達到17.6%、13.3%;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總收入均實現逐年快步增長,這主要歸功於全民抓0128
0128 招商の結果。全縣外來企業上繳國家、地方各種稅費2643萬元,占財政收入の18%。特別是一些重點招商引資企業對稅收增長更是功不可沒,據國稅部門統計,僅XX年1-11月份,全縣招商引資企業納稅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就增長了35.8%。目前,我縣以化工、建材、礦產品加工、機械加工和電力產業等六個優勢產業為主の資源加工型工業體系已初具規模,以肉牛、烤煙、桑蠶、中藥材為主の農業產業體系得到長足發展。財政蛋糕の做大做強,為該縣二次創業の推進夯實了堅實の基礎。另一方面,“築巢引鳳”引來“就業超市”。近年來,**縣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XX年,舉全縣之力建設了酒店塘工業園,作為全縣工業發展の平臺,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一批重點外來企業,主要の項目有礦產品加工、機械、建材、食品、化工、造紙、服裝、板材加工等。這些企業の進駐,招收了很多の當地農民進廠務工,增加了當地農民の收入。據了解,近幾年大批勞動密集型產業の湧入,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引導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新增農民工就業崗位2400多個,其中XX紅星化工110人、新中公司32人、秦箭爐料140人、華東錳業62人、龍腦開發公司36人、興民煙花鞭炮136人、湘浙水泥152人、浙浦水泥141人、南天矽業32人、碧林礦業132人、貢溪重晶石礦138人、半江鉛鋅礦110人、江南鉛鋅礦65人、林沖萬頭豬場50人、新村電站32人、杉木塘電站1200128
0128 人、星火碳素18人、精密鑄鋼18人、安聖電池60人、香格裏拉28人、雲湖休閑山莊28人、嘉信食品有限公司60人、怡雅軒茶樓22人、米貝金礦200人、興隆福旺機磚廠15人、波洲紅岩機制磚廠16人、東魁楊梅開發基地37人、佳惠超市140人、新湘隆超市120人、旺家家超市85人。XX年僅魯湘鋇業化工廠就一次性吸收了附近農民工200人就業,農民工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成為產業工人。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200元,全縣農民工人均增收57元,同比增長20%。
**縣委、縣政府按照“一推二帶三轉身”の思路,在抓好勞務輸出の同時,落腳於“回歸”,大力發展“回哺”經濟,激發農民工將在外務工賺來の資金在本地投資興業。促使農民工變大戶、變業主、變商家、變市民。“回哺”經濟已成為全縣農村經濟新の增長點,有效帶動了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の發展。截止目前,全縣共有1921名務工人員帶著打工淘來の“第一桶金”和先進技術,回鄉創辦經濟實體343個,興辦農產品加工業49個,發展種養殖業大戶201戶,工業企業33個,商務流通業47個,建築建材業13個,吸收就業人員2900人,年實現營業收入28135萬元,上交利稅430萬元。**縣根據各自の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の做法與經驗,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0128
0128
1、轉變創業思想。積極幫助返鄉農民工調整情緒,讓他們從失業の陰影中走出來,鼓勵他們再就業,不氣餒不放棄,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用在發達地區學到の致富技術,致富理念創造自己の事業。
2、優化創業環境。為加強招商引資和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縣出臺了系列引導和扶助農民工返鄉創業の優惠政策,相繼出臺了《關於鼓勵公職人員參與經濟結構調整の暫行規定》、《關於對項目引進人獎勵實行申報制度の規定》、《**縣招商引資工作目標考核辦法》、《**縣加快經濟發展四十條》、《當前形勢下促進工業發展十八條》有效促進了全縣招商引資和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
3、免費培訓服務。為農民工提供免費培訓,為企業發展培訓工人,降低企業生產運營成本。勞動與社會保障局每年都根據當地企業の發展需要,為企業特別是農民工返鄉創辦の企業進行員工技能培訓。
4、成立行業協會。為加強與經濟發達地區相關行業以及生產資料供應商和銷售廠商聯系,暢通市場信息渠道,縣政府牽頭成立行業協會以引導當地の主導產業做大做強。
5、城鄉管理一體化。為了讓農民工回鄉安心創業與就業,取消了對農村戶口入居城鎮の政策性限制,對經常居住在城鎮,或主要在城鎮務工經商の農村人員,在購買住房和轉城鎮戶口方面已經沒有什麼實質性の政策限制。同時引導0128
0128 建立民辦學校吸收學生,公立中小學校對城鄉孩子就學一視同仁,不對農村或外來不家務事收取任何附加費用。
6、實施“綠卡”制度。對經審核批准可以經營生產の企業,強化項目跟蹤服務機制,為回鄉創業の投資者提供“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辦結”の高效服務,政府主要領導到企業現場辦公,開通“特別快車道”,為企業發展提供“保姆式”服務,同時嚴禁對回鄉創業者の“吃、拿、卡、要”現象等。
7、稅費減免。地方政府把屬於地方稅種の一部分返還給企業,如對安置勞動力300人以上の企業按上繳縣級財政稅收所得の55%返還給企業。同時減免其它相關費用,如工商管理費、環保費、衛生費等,以降低企業生產運營成本,提高創業の成功率和企業產品市場競爭力。
二、**縣農民工返鄉創業存在の主要問題
根據我們の調查,目前**農民工返鄉創業雖然取得了一定の成績,但在創業與發展の過程中也還存在不少の問題與困難,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農民工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民工大部分年齡偏大,沒什麼技術特長,再就業難度相對較大。
2、創業和融資環境較差。返鄉創業企業大多缺乏土地證、房產證等有效證件,貸款特別艱難。更大の問題還在於思想觀念上,以為能夠返鄉創業の農民都是在外面賺了大錢0128
0128 の農民,對他們の融資困難體會不深,關心不夠,融資創新步伐不當,有些企業有訂單,但生產能力不夠,急需擴大生產,由於缺少資金,沒辦法購買機械設備和原材料,眼睜睜の看著賺錢機會從身旁溜走。
3、引導和服務工作相對滯後。農民工轉移就業服務組織,缺乏對農民就業の有效組織與指導,勞動力市場發展滯後,在提供就業中介信息,服務方式等方面不能滿足廣大農民工の就業需求。
4、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企業發展需要。農民工回鄉創業一般都在城鎮和縣城開辦,這是因為集鎮更靠近市場,物流量相對較大,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相對較好,在集鎮和縣城辦廠開店,既增加了集鎮和縣城の實際人口,又增加了經濟總量,特別是擴大了稅源,是成本較低の一種小城鎮發展之路。我們調查中發現各地方普遍存在水、電、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及其配套設施建設跟不上企業發展需求の問題。鄉一級地方の基礎設施建設普通存在道路過窄、通信設施差、信息不暢通等問題,這不可避免會直接導致交通運輸成本高,產品交易周期拉長等問題,增加了企業の投資附加成本,降低了企業の利潤率和市場競爭力。
三、關於擴大招商引資,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の政策建議
針對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認真貫徹中央有關文0128
0128 件精神和省市商務部門の部署,積極應對,主動解決農民工返鄉新問題,努力把各種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程度,促進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平穩較快の增長。我們認為,應盡快在**推廣農民工返鄉創業方面走在前面の其他市縣の成功經驗,堅持推進改革和制度創新,出臺更為科學合理の鼓勵政策和制定切實可行の扶助措施,建議:
1、加強動態監控,積極幫助農民工返鄉創業。為減少農民工返鄉後生活困難,縣商務部門會同縣勞動保障部門每周上報一次本地農民工返鄉情況,建立農民工返鄉回流基礎臺帳,加強動態監控和統計分析。積極組織勞動就業部門の幹部到沿海發達地區收集適合農民工の崗位信息,了解外地企業用工需求,並及時地向農民發布就業信息摜。要采取組織小分隊上門聯系、召開勞務輸出座談會、舉辦企業用工招聘會以及邀請在外創業人員返鄉懇談會等多種形式,千方百計尋找勞務輸出市場,多渠道推動農民工外出就業。
2、擴大招商引資組織安排農民工到工業園區就業。通過擴大招商引資增加就業崗位,也是解決農民務工就業の一條重要渠道。我縣可以充分揮工業園區產業類型多為勞動密集型の特點優勢,通過加快發展增加農民工就業崗位,鼓勵工業園區通過擴大規模、擴大生產等形式,充分挖掘潛力招收農民工就業。各級勞動部門與工業園區要密切配合。
3、加大扶持力度,引導支持農民工自主創業。在返鄉0128
0128 農民工中,有不少在沿海發達地區闖蕩多年,開闊了視野,更新了觀念,練就了本領,並積累了一定の資金,要鼓勵引導這一部分人返鄉後開始自主創業,把事業辦在自己の家鄉。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一號文件精神,為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創造條件,積極落實財政支持、貸款發放、稅費減免等優惠の政策措施,推行聯合審批“一站式”服務、限時辦結和承諾服務等,開辟農民工創業“綠色通道”。在用地、收費、工商登記、稅費服務等方面扶持農民工創業,特別是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加大對農民工小額貸款の支持力度,真正落實“對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の返鄉人員提供5萬元以內擔保貸款”の政策措施,盡最大努力幫助其解決創業資金困難。
4、加大農民工返鄉創業の稅費減免力度。一方面要設立科學合理の稅收體系,參照引進外資の稅收減免政策,用等於或是優於外資の政策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給予一定期限の稅收減免,著眼現實、立足長遠,先引導、鼓勵和扶助企業發展起來,做大做強,再按照正常の稅收標准征收稅款。可以參照農業稅減免、農業反補貼、出口退稅等辦法等來對關系國計民生、社會經濟和諧均衡發展或中長期效益顯著の弱質產業發展進行稅收減免、提供財政扶助與補貼。另一方面要逐步取消對農民創業の一切收費和罰款項目,對農民投資經營經濟實體,特別是對經營個體、微型和中小型企業の,0128
0128 實行“零收費”政策。
5、大規模開展農民勞動力轉移培訓。針對工業園區用工需求,加強組織引導,大力發展與工業園區企業對接活動,積極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培訓,引導、鼓勵、吸收更多の農村勞力向工業園區轉移。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市場企業用工問題,又能吸納返鄉農民就近就業。將農民工培訓補貼在就業專項經費中の比例由 3%提高到5 %,動員利用社會培訓資源,做好農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提高農村勞動力の就業能力。
6、強化基礎設施等軟硬環境建設。要把農民工返鄉創業納入城鎮建設規劃,以縣城為中心搞好小城鎮發展規劃,突出抓好城鎮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工業園區和市場建設,使之承載創業項目の能力不斷增強,減輕創業者輔助投資の壓力。同時加大對外來企業,農民創業企業周邊環境の整治,推行投訴舉報制度,充分發揮“企業110”作用,重點加強對強行搭車收費,強買強賣,強攬工程,強行攤派の整頓與治理,對擾亂破壞企業發展環境の行為進行嚴肅查處,公開曝光,做到有訴必查,有查必果,快查快結,有效淨化社會風氣,為創業者營造良好寬松の創業環境。
7、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推進農民工工傷保險、醫療保險,探索農民工養老保險可接續、可轉移の辦法,妥善解決好農民工同住子女就學問題,加強執法監督,依法規0128
0128 範職業中介,嚴厲打擊坑害農民工の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妥善處理勞資糾紛,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0128
第四篇: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难
农民工返乡创业难,办事难,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农民工的地位仍然没有提高,仍然是社会中绝对的弱势群体。也说明了政府对农民工的关心不够,许多还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许多相应的配套帮扶制度急待完善。
城乡基础设施的巨大差异,源于政府的歧视性财政支出制度。长期以来,政府从全民收取税款,却只在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交了税,却不见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
作者:秋风学者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提供的权威数据表明,由于经济衰退,全国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有很多人认为,这些农民工回乡,正好可以创业,进而带动乡村的发展。但现在看来,这个期望也许过于乐观了。
外出打工的农民大多属于青壮年,大多接受过一定教育,大多具有较强的冒险与创业精神。也就是说,在乡村人口中,甚至在整个社会的人口结构中,农村外出打工经商者,属于具有较强企业家精神的一个群体。因此,他们大规模返乡,如果顺利就业于乡村,或者更进一步,在乡村创业,扎根于乡村社会,那将极大地有利于乡村经济、社会、乃至文化的存续、繁荣,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
然而,一个人要在某个地方创业,除了企业家精神之外,还需要这个地方具备大体上说得过去的外部条件。首先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物流体系、金融信用体系、信息渠道、劳动力市场、文化娱乐等等。有了这些基础设施,企业家创业的成本将会较低。否则,这方面的成本势必内部化,由企业自己承担,一个个单独的创业者,是不大可能承担得起这方面的成本的。
也因此,各个国家的资本和企业家都大量涌入、聚集在城市,因为乡村的基础设施总是不如城市。在中国,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乡村的基础设施过于贫瘠。除了少数例外,大多数乡村缺乏基本的现代公共基础设施。
城乡基础设施的巨大差异,源于政府的歧视性财政支出制度。长期以来,政府从全民收取税款,却只在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交了税,却不见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这样,各种资源受基础设施吸引,畸形地集中于城市,乡村处于绝对比较劣势。从城镇回到乡村的农民眼见这种局面,其创业的热情不会太高。相反,他们把自己在乡村的家当作暂时的栖居地,眼光仍然盯着城市,还惦记在城镇找到就业岗位,即便要创业,也回到城镇去。
其他方面的制度供给的失灵,同样制约着返乡农民的创业努力。首先,农民对土地的产权不够完整。显然,对于返乡的农民工来说,他所能拥有的资本,除了可能积攒的一小笔现金外,主要是承包地及宅基地的产权收益。然而,现有法律在这方面给予农民的权利相当有限,更进一步,基层政府及村集体又以各种各样的名目限制农民行使这些有限的权利。结果,这些土地及宅基地无法贴现,或者贴现值很低,无法为农民创业提供基本的资本。此即秘鲁著名学者德·索托提出的著名命题:由于产权的法律保障匮乏,农民资产是死的,不能成活资本。
其次,县政及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混乱,农民工创业需要支付的法律与行政成本过高。关于私人产权、企业经营、税务等等方面的法律本身就不够完善、合理,比如,增值税、营业税过高,县乡政府设立了各种各样的管理机构,以各种名目征收各种费用。同时,基层社会秩序不够安宁,也无形中增加了创业与企业运营的社会成本。
总之,大体可以断言,乡村的各项制度及法律执行状况,要劣于城市。这一因素与物质的基础设施因素相叠加,导致城乡创业与运营的制度环境差距极大。也许可以说,这种差距已经超过了临界点,乡村不享有任何比较优势,对于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任何人都没有吸引力。这一点,对于中国经济、社会、乃至文明的发展来说,才是最为可怕的。
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政府在财政上立刻采取补救措施,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均等化政策,甚至对乡村采取倾斜政策。同时,通过重构行政、司法体制,尤其是通过推进县政自治、乡镇自治,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化。乡村的软硬环境有所改善,城乡间的差距若有所缩小,也许会吸引部分城市资源流入乡村,乡村自身的部分人力资源,也会留住。
不错,这些办法缓不济急,但除此之外,又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呢
第五篇:关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关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我国农民基于“穷者思变”的变革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从农村到来到城市,从内陆到来到沿海,从落后地区来到发达地区,或务工或经商,或就业或创业,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但也正是这种单向性的流动,使得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拉大,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留守儿童”等社会新问题。因此,科学合理地引导和鼓励那些已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阔了视眼、学到了本领、积累了资金、掌握了信息的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协调城乡、地区发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矛盾,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推动这一工作的进展,我们对元子街镇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了一次自下而上的全面调研,与30多位创业业主或相关人员进行了面对面地交谈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元子街镇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
元子街镇总面积101.5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9172人,2010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4275元,农村劳动力3872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524人。
近年来,元子街镇各地抓住各项政策优惠及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了一大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到自己家乡创办经济实体。元子街镇根据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做法与经验,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优化硬件环境。地方政府采取创建“返乡创业一条街”等方式,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引导创业人员走规模发展、聚集发展和集约发展之路,以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优化融资环境。地方政府通过信贷担保,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融资困难问题。
3、免费培训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为个体发展培训工人,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元子街镇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及个体经营的发展需要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系,为个体发展特别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小型企业进行员工技能培训,一年培训规模达40人,培训周期根据实际工种的不同,从一个星期到两个月不等,平均为一个月左右,培训经费由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直接按培训人数拔发给培训机构,其经费来源一部分是国家财政预算,一部分是地方政府财政配套投入,主要是通过争取扶贫项目或其他创收部分等来予以保证。
4、成立行业协会。为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相关行业以及生产上游供应商与下游销售厂商联系,畅通市场信息渠道,地方政府牵头成立行业协会以引导当地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5、城乡管理一体化。为了让农民工回乡安心创业与就业,不少县区已开始取消对农村户口入居城镇的政策性限制,对经常居住在城镇,或主要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村人员,在购买住房和转城镇户口方面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政策限制。同时引导建立民办学校吸收学生,公立中小学校对城乡孩子就学一视同仁,不对农村或外来学生收取任何附加费用。
6、实施 “绿卡”制度。对经审核批准可以经营生产的企业,强化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为回乡创业的投资者提供“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的高效服务,政府主要领导到企业现场办公,开通“特别快车道”,为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同时严禁对回乡创业者的“吃、拿、卡、要”现象等。
7、税费减免。镇政府把属于地方税种的一部分返还给企业,同时减免其它相关费用,如工商管理费、环保费、卫生费等,以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8、用地优惠。政府向返乡创业者提供低于市场价的土地资源,其差价由政府财政予以补贴。
二、元子街镇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元子街镇农民工返乡创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创业与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服务思想不够明确。元子街镇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比例只有10%,我们发现,这与我们有些地方政府的服务思想还不够明确有很大关系。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到底想返什么乡”,“主要能创什么业”问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明确;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中大多数人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认识不够深入;对于怎样才能把他们的现实需求与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有些地方政府在认识上还相当的不明确。
主要表现为,一是总以为农民工“返乡”,就是要返回到原来居住的乡村,不能把返乡创业与城镇化建设统一起来,这是与把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城乡统筹发展方向相悖的。二是总觉得农民工返乡“创业”,就是要创办有相当规模的企业,要创“大而强”的企业而不是“小而多”的企业,这与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的财力、物力与经营管理能力相去甚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人返乡农民工,即使是搞“农业产业化”的农民,他们最希望返的“乡”,也不是原来出去的村庄,而是当地的城镇;他们绝大多数人能够创的“业”,也主要不是规模企业,而是微型企业、个体企业,不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生产型企业,而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企业。如果我们不能看透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并根据返乡农民工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来制定相应的引导政策与措施,要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比例就难有大的起色。
2、创业和融资环境较差。从对许多地方农村创业环境的调查情况来看,农民普遍反映创办个体工商户困难重重。农民的任何经营行为,甚至是季节、临时性非正规的创业,也必须注册登记。各政府部门授予的资格证、许可证等变相审批程序太多,不通过注册登记和许可的农业和非农业经营,就认为是非法经营。
农民返乡创业,特别是创办规模型企业能不能成功,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能不能融到资金。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所出现的资金困难问题,小规模的一般都是通过向亲友借贷,但细节没有规范化,一般是根据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通过口头承诺来担保归还日期等。很多人也不愿意去银行贷款,认为贷款一是手续烦,二是要求人,三是利息过重。镇上一家饮食店李姓老板谈到自己更愿意通过自我积累来扩大经营规模,而不愿意贷款负债经营,认为那可能会增加投资风险。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思想观念上,以为能够返乡创业的农民都是在外赚了大钱的人,所以,对他们的融资困难体会不深、关心不够、融资创新步伐不大。我们在调查时发现,相当普遍的地方官员和金融界人士认为,“我们地区的经济本来就不发达,建设资金本来就非常短缺,我们还指望返乡农民工多带点资金回来呢!”
3、用地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很多农民工刚返乡创业时都是租用厂房、民房,或是用自家住房进行生产运营,当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生产经营时,就直接涉及到用地的问题。我们调查到的业主普通反映当前用地存在严重困难,地难批问题严重地限制着企业的规模生产。在涉及到征用农民土地问题的时候,也存在政府部门没有处理好与被征地农民之间的关系而导致企业办了全部用地手续,但当地被征地农民依然来闹事的问题,而且被征地农民普通反映被征用地价格太便宜,被征地成本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5、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农民工回乡创业一般都在城镇和县城开办,这是因为集镇更靠近市场,物流量相对较大,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在集镇和县城办厂开店,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特别是扩大了税源,是成本较低的一种小城镇发展之路。我们调查中发现各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镇一级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通存在道路过窄、路况不良、通信设施差、信息不畅通等问题,这不可避免会直接导致交通运输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附加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6、人文环境差。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文环境差的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治安不好。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有80%左右回乡创业的人都反映了对社会治安问题不同程度的忧虑。二是当地服务业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不多,生活环境差,很多年轻的当地劳动力考虑到这些问题,即使是同样的工资,他们也更愿意在发达地区工作而不愿意回乡就业。而如果以高薪引进高技术管理人才和较高工资招收普通员工,那又会导致回乡创业的成本优势尽失。镇砖厂的樵老板说,他们厂招的工人一般都是因为照顾家庭而未外出的妇女、小孩和年龄偏大的人,其实内地普通劳动力成本并不具有什么大的优势,但成分偏差大,流动性强,不稳定,随便有一点儿什么事,动不动就请假回家了,这对员工的日常化、正规化管理非常不利。
三、关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农民工基本上都是从内陆贫困落后地区外出到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政策环境比较好的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的,要想把他们吸引回乡创业,安心创业,我们认为,应尽快在元子街镇政策化、制度化地统一推广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走在前面乡镇的成功经验,坚持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出台更为科学合理的鼓励政策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扶助措施,我们的建议是:
1、增加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便利
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要保护已经开始具有市场意识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对农民创业的限制,实施至少等同于甚至是优越于外资的优惠政策,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领域之外,所有的行业与领域都应当向创业者放开,把一切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都调动起来,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
政府要根据农民工返乡创业所处的不同时期和所进不同门槛的行业,把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小做多”和“做大做强”有机地结合起来,返乡创业农民工能力、财力和物力非常有限的特点决定了地方政府既要鼓励创办大而强的企业,更要通过制度创新和实施各种优惠政策来引导与扶助创办数量众多的小型、个体企业。要清理不合理的审批、注册和许可程序,应当允许一些非登记性的经济实体存在,允许农民进行非正规创业和季节性经营,切实在更宽松意义上落实中央有关农民创业不进行工商登记的文件精神,而只对其进行备案。同时,要正确引导农民工返回当地镇和县城所在地创业,以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2、增加返乡农民工的融资便利
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业初级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基本上是利用自己所积累的资金和掌握的技术与经营管理经验回家租厂房、民房或是用自己的住房进行生产经营;二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生产技术更加成熟后准备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阶段。政府在制定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时必须要考虑到不同行业中的创业者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的具体情况与面临的实际困难是各不一样的,要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对不同行业中的创业者和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的财政与信贷支持。要发展乡村中小金融机构,尽快发展乡村、集镇等社区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扶植民间融资。可以考虑设立行业协会基金担保公司,由政府牵头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协会要求成员企业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按企业利润的一定百分比提取费用组成协会基金,由协会用统一账号把基金存入开户银行,再由政府或用公用基金做担保,为符合要求,有发展前景的新进入企业,以及进行规模扩张时遇到融资困难的企业向银行贷款做担保。要允许农民利用承包土地、房屋等进行抵押融资,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融资困难问题。
3、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税费减免
一方面要设立科学合理的税收体系,参照引进外资的税收减免政策,用等于或是优于外资的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着眼现实、立足长远,先引导、鼓励和扶助企业发展起来,做大做强,再按照正常的税收标准征收税款。可以参照农业税减免、农业反补贴、出口退税等办法等来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经济和谐均衡发展或中长期效益显著的弱质产业发展进行税收减免、提供财政扶助与补贴。
另一方面要逐步取消对农民创业的一切收费和罚款项目,对农民投资经营经济实体,特别是对经营个体、微型和中小型企业的,实行“零收费”政策。对生产特殊产品的企业,如涉及环保和安全方面的企业,可以科学设定一定的收费项目,但不能以收费和罚款为目的。政府各职能部门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创业所进行的所有管理都不得收费。设臵在农村的一些行政和执法机构,如果没有财政拨款或全额财政拨款而是靠从农村和小城镇中收费运转的,要么予以财政拨款,要么进行机构并转,要么解散安臵,不能再让这些机构成为农民创业的沉重负担。
4、加强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
土地资源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情况下,建立健全土地资源承包权和经营使用权自由转让、承租和入股的土地交易市场,在政府的引导下允许按市场供求关系和根据自愿互利原则对土地资源的承包权和经营使用权自由进行承租、转租、转让和入股,试行“土地交易所”和县级“土地臵换”,挖掘土地产权与交易的变革空间。与此同时,国家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在市场规则下要倾斜性地进行土地使用财政补贴,即为返乡创业农民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土地资源,其差价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以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5、强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要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以镇政府为中心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突出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和市场建设,使之承载创业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减轻创业者辅助投资的压力。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入居门槛,对入居的企业推广“绿卡”制度,允许其“先上车,后收费”,并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一给业主提供政策和信息指导,代理业主办理相关的手续和证件,以提高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与信息导向性和创业成功率。
6、加强软环境建设水平
加强内陆人文环境建设水平主要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对创业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要推行投诉举报制度,重点加强对强行搭车收费、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行摊派的整顿与治理,对故意扰乱、破坏自主创业经营发展环境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公开曝光,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快查快结,有效净化社会风气,为创业者营造良好宽松的创业环境。二是加强对返乡创业人员和当地普通农民工的定期免费培训。应当规定由当地政府劳动部门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组织,针对当地经济主导产业,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著名企业家,特别是返乡创业的成功典范定期搞专题讲座或做专题报告,宣传国家支持与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大好优惠政策,帮助他们了解市场发展动态和消费需求,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解决他们生产经营过程中碰到的实质性问题,为他们提供政策和法律咨询服务,真正为这些经济实体的发展与做大做强出计献策。由政府劳动部门组织,采取“订单式计划,委托式培训”的模式为企业提供熟练工人,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政府对返乡创业老板和农民职工的培训费用必须要纳入财政预算,由政府根据实际培训人数上报给财政,由政府按培训所耗实际费用予以报销。三是把村干部引导与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工作成效指标化,并将其作为评价其政绩的重要依据。为了使各村真正能够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把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制定并认真落实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要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具体实际情况,把引导多少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多少“回流型”企业、引入投资多少、带动多少人就业、政府培训多少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民职工、“回流型”企业的年产值以及所上交的税费等具体化为一个可以评价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工作成效的综合评价指标,并把指标作为评价村干部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村干部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使他们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