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第一书记”夯实基层基础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13:4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选派“第一书记”夯实基层基础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选派“第一书记”夯实基层基础的思考》。

第一篇:选派“第一书记”夯实基层基础的思考

选派“第一书记”夯实基层基础的思考

何思清

2012年05月25日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围绕健全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选派机关优秀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实践证明,选派机关优秀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实现了资源下沉、工作下沉、干部下沉,真正把工作做到了基层群众的心坎里,成为抓基层、惠群众、促和谐、育干部的有效之举。结合我市实践,笔者对如何选派“第一书记”浅谈一些思考。

深刻认识选派“第一书记”的重要意义

选派“第一书记”是强根基、惠民生、育干部的有效之举。首先,选派“第一书记”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客观需求。要夯实基层基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投,整合城乡资源抓基层党建。其次,选派“第一书记”是完善农村社会管理的内在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利益格局更趋多元,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迫切需要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再次,选派“第一书记”是丰富机关干部基层工作经历的现实需要。据我们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济宁市市直部门45岁以下的机关干部中,65%的干部没有工作后驻村工作或调研经历,35%的干部没有进过普通农户家中,45%的干部过去一年没有到过农村。基层工作经历的缺失,直接导致干部不了解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制度引导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做实选派“第一书记”工作

结合我市近年来的探索实践,笔者认为,选派“第一书记”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坚持根植于服务、着眼于问题、落脚于实效的理念,在优选、实干、严管、长效上下功夫。抓优选,严格选派标准。要着眼于一些基层干部缺乏新思想新思路、机关干部需要转作风接地气的实际,从机关优秀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包括新提拔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领导干部中选派,特别是选派那些政治素质好、创新意识强、热爱群众工作、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党员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可采取部门单位内部公开报名、择优选拔的方式,进行统一选派。应注重把部门特点、工作优势、干部技能和任职村实际相结合,确保“第一书记”工作和任职村群众需求同频共振。

促实干,明确工作要求。要着眼群众需要办实事解难事、干部需要摸民情汇民意的实际,明确“第一书记”的职责定位和要求。选派的“第一书记”应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发挥引导、示范和联络等作用,指导村党支部开展工作,帮助村里解决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期间,重点是“访三老、走三户、搞三同”,即:拜访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走访困难户、富裕户、上访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此基础上,逐门逐户走访交流、摸清村情民意,为村里和群众办一些实事难事,以实际行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重严管,强化督导考核。要立足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加强对“第一书记”的管理。“第一书记”要与派出部门单位工作脱钩,党组织关系转移到所任职村,集中精力抓村里的工作。与乡镇党委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公开承诺,认真践诺。可成立专门的下派干部管理机构,负责对“第一

书记”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并组织实施督导检查、评议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求实效,健全工作机制。要构建干部驻村入户、单位当好后盾、党组织牵头服务的工作格局,确保机关干部驻村服务长效化、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常态化。要健全下派干部业务培训、定期汇报、工作考核、巡视督查和表彰奖励等制度,推动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干部所在单位应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着力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下派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几点体会

实践来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锤炼了干部的作风,形成了干部主动、党群互动、有序推动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顺民意,惠民生,得民心,深受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笔者有以下体会:

要让基层认可、群众满意,关键是把实事办好。“第一书记”这个岗位,不是走形式、添履历的镀金作坊,而是干实事、看实绩的炼金熔炉。干部只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干成事。干部只有知民情、解民忧才能暖民心。群众满意是工作最高标准,工作干得好不好、成效实不实,必须由群众说了算。因此,干部必须把工作做在群众急需处,做到群众心坎上,基层群众才会更加信服。只有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心、关怀和关爱,民心民力才会更加凝聚,执政根基才会更加坚实。

要让“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作用,关键是加强管理。有效的管理是开展工作、约束干部、树立形象的根本保障。在对“第一书记”的管理中,既要让他们摆正位置,做到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又要明确工作纪律,不

给基层增加负担,不扰民添乱,这样才能确保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要让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取得长期效果,关键要健全机制。选派机关优秀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只有坚持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成效。因此,必须加强管理约束和过程控制,要不断健全选拔下派、监督管理、激励保障、考核评价机制,确保“第一书记”真心干事、务实干事、干净干事。要注重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工作薄弱村,往往有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解决,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对此,要形成“财政支持、单位帮扶”等投入机制,让“第一书记”有一定的基础条件抓帮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作者系山东省济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第二篇:选派“第一书记”总结

关于XXX选派村“第一书记”

情况总结

根据XXXXX文件通知精神,为扎实开展此项工程增强和巩固我XX镇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健全工作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努力建设一支作用突出、素质优良、的基层干部队伍。现将对我XX开展此次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的工作目标,发展壮大基层支部队伍,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为目的,把保证质量放在首位,注重选派条件,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村“两委”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主要措施

(一)、深入学习宣传文件精神。为更好地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乡专门召开党委和党支部会议,研究并讨论开展此项工作的各个细节。并组织乡干部深入所辖村支部进行文件的宣传和意见收集工作。

(二)、初步拟定和最后形成。根据XX党委的会议讨论结合村支部推选意见,初步拟定10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候选人。再根据选派条件对候选人一一进行考核审查,并最终确定第一书记。

(三)、从点到面的扩散.XXX乡共XX个村党支部,其中,吾木宗村为“后进村”。为扩大和深入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进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带头和表率作用。经乡党委研究决定,为包括“后进村”在内的五个行政村都配齐村支部第一书记。

(四)、任命和宣誓仪式。为防止出现挂名不管事,干事不负责的情况的发生。在乡党委会议上正式公布任命的支部书记,并让每位被任命的支部书记在党委会议上进行宣誓。

此次,选配任命严格按照《通知》的选派条件进行。并考虑到工作的熟悉程度和包村联系的方便,以及根据各村党支部的实际问题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配任命。被选派的有乡政府副乡长,包村干部以及大学生村官等。

中共XXXX党委XXXXX年XX月XX日

第三篇: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为及时、准确了解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践证明,我国坚持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促进世界人口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全党务必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负责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我国农村生产力还不发达,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群众生育意愿尚未根本转变,基层基础工作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缺乏有效手段,稳定低生育水平面临诸多困难,人口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愈益突出。因此,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开创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重视基层 夯实基础

重视基层 夯实基础

全力打造“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巫山县妇联

尊敬的兰主席及各位领导、姐妹们:

大家好!

近年来,巫山县妇联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配齐配强了全县66个县级机关、25个乡镇、308个行政村、30个居委的妇联干部,并对其任职后的经济待遇予以落实,使妇联组织机构得到健全、干部队伍得到充实,有效调动了各级妇联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将我县妇女儿童工作推向一个新高度。我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妇联主动出击,县委高度重视,妇联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各级妇联干部待遇落实之前,我县县级机关妇委会38个、乡镇妇联25个,村妇代会308个,前几年由于基层妇联的政治、经济待遇未得到落实,部分乡镇和村级妇联组织还处于“弱势”地位,有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大部分行政村的妇代会主任均由村“三职”干部兼任,广大边远农村妇女甚至还不知道有妇联组织的存在;部分机关妇委会除一些效益好的单位能够在“三八节”放个假或组织职工春游外,一年到头基本上没有开展任何有意义的活动。基层妇联干部队伍存在兼职不兼薪、履职不到位、主业无人抓的问题,无疑给全县妇女儿童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为改变这一状况,县妇联通过召开妇联干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走访部分行政村的妇代会干部等进行专题调研。在调研的同时,发现基层团委、工会、残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县妇联主动出击,联合其他群团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县委分管领导汇报情况,并得到县委的高度重视,2009年9月县委召开群团组织主要负责人协调会,成立调研小组,由县委群团工作分管领导牵头,先后深入基层多次,召开基层群团干部协调会8次、群团部门负责人会议6次,形成专门的汇报材料上报。经县委常委会2009年11月专题研究,促成我县09年12月29日召开有使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群团工作会,县委出台《中共巫山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其中对妇联的机构设置、任用程序、任职条件及待遇等进一步明确,妇联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妇联积极协调,多方争取支持,妇联干部待遇得到保障

县委群团工作会后,县妇联积极协调相关单位的支持,在加强妇联组织机构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干部待遇落实上狠下功夫。

(一)妇联组织的覆盖面得以扩大

我县妇联以突出加强农村妇代会组织建设这一重点,在巩固现有基层网络的基础上,扩大企事业单位中妇委会的数量,并在县级机关打破过去需要十人成立妇委会的标准,三人即可成立妇委会,并在全县10个县级二级局中增设妇委会;

各行政村妇代会主任专职配备;进一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妇联组织网络,使妇联组织的覆盖面延伸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

(二)妇联干部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为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妇联干部队伍,在干部推荐选拔上,一是提高妇联干部的学历,担任乡镇妇联和县级部门妇委会的负责人,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新提任的村妇代会主任、社区妇联主席原则上要求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二是提高妇联干部的工作经历。担任乡镇妇联和县级部门妇委会主要负责人,需要工龄满五年或具有副主任科员及以上相应职级,否则只可担任副职。三是明确年龄界限。村妇代会主任年龄在45周岁以下,社区妇联主席在40周岁以下。

(三)妇联干部的待遇标准得以明确

乡镇妇联主席在任职期间享受乡镇副职领导干部同等经济待遇;县级部门妇委会主任任职期间享受主任科员经济待遇;担任乡镇妇联和县级部门妇委会的副职(主持工作)任职期间享受副主任科员经济待遇。事业编制管理人员及专技人员担任妇联(妇委会)主要负责人按照七级职员标准落实经济待遇,主持工作的副职按照八级职员标准落实经济待遇,实际执行中坚持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行政村妇代会主任的经济待遇按照市委办公厅出台的文件即按照专职300元每月的标准执行。连续担任乡镇、部门群团组织负责人五年以上(含五年),工作成绩特别优秀的,离任后可保留其经济待遇。

三、积极创新工作,调动基层活力,着力打造“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为巩固群团工作会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我县妇联一边抓组织建设,一边抓工作创新,各项工作得以扎实推进。

(一)创新管理机制

我县妇联为加强对乡镇妇联、县级机关妇委会组织机构和负责人的动态管理,每半年对各级妇联机构设置、负责人的任免等进行一次清理统计,并将机构设置和负责人的变动情况及时函告财政、人事部门。

(二)创新工作方式

充分发挥妇联的聚合带动、桥梁纽带、服务保障作用,在全县妇联干部队伍中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克服无所作为、有限作为的思想,围绕全县发展大局,创新开展“红叶相亲”会、设立巫山县首个“妇女产业发展基金”、开展“千名妇女带头增收示范工程”、“爱心妈妈牵手留守儿童”等活动,深受欢迎广大干群的欢迎与好评。

(三)创新考核机制

由县妇联将乡镇妇联、县级机关妇委会负责人名单报人事、财政部门,人事、财政部门将妇联干部任职后增加的经济待遇统一划拨到县妇联,由县妇联根据财政、人事部门核定的标准并结合其工作考核情况年终一次性发放给各乡镇妇联、部门妇委会的负责人。这样既能有效掌握妇联组织的机构设立、负责人及所在单位妇联的工作情况,做到根底清、情况明,又将任职后增加的经济待遇与妇女工

作年底考核挂钩,提高了各级妇联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妇女工作的责任感,有效促进各级妇联工作的开展。

群团组织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尤其是作为妇联,我们联系的是“半边天”,工作特殊、意义重大、责任艰巨,我们将进一步转变作风、创新思路,不断开创妇联工作新格局,为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做出不懈的努力。

第五篇: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是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是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给我们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新机遇、新活力,也带来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高发、多发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的相互交织中做好群众工作、处理好社会矛盾纠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我们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我们红眼川乡以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乡住村帮扶活动为抓手,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已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不同主题的干部下乡住村帮扶活动,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8111件,整理出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及建议3624件,其中已整改落实2420件,正在整改和规划落实的有1204件。目前,全县农民群众心齐气顺,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形势和谐稳定,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面对面”宣传,使群众充分了解党的方针政策

群众对政策的理解、拥护程度,决定政策的落实力度。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发现,因群众不了解、不理解而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常常发生。广灵县是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全县农业人口占80%以上,受历史及客观因素制约,工业经济规模小不发达,农业生产要素分散效率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在贫困地区很具有代表性。在推进全县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县委定目标,政府抓落实,但真正实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全县每个乡村各有优势,影响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也不尽相同,面对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群众了解不了解,买不买账,他们在想什么,准备怎么做,具体到每个农村发展的亮点在哪里,中长期发展怎么规划,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全县总体发展目标的落实程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开展干部下乡住村活动中,100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每次都要在所帮扶的村住上几天,组织召开群众见面会,与群众面对面座谈,广泛深入讲解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将党的方针政策、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原汁原味、完完整整地交给群众,让群众及时了解、入脑入心,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共在农村开展政策宣传活动2700余次,宣传对象涉及 4.2万户、8万余群众。与群众面对面,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和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推动了党在农村多项政策的深入落实。

二、“心贴心”交流,使群众的所思所盼成为决策的依据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群众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温家宝总理也指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在下乡住村中,全体下乡干部始终带着感情,真正融入群众之中,与群众说得了话,交得了心,干部与群众感情增进了,距离拉近了,关系密切了,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他们进村入户,了解民情,广泛收集社会信息,敏锐观察和分析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及时捕捉和把握群众的呼声、需求、心理情绪以及各种负面的矛头倾向,获取群众所思所盼、所喜所忧的第一手资料,收集民意,倾听民生,汇集民智,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梳理归纳,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民主

决策、依法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新建和修缮了学校,减免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投资2.6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45个,在9个乡镇新建了高标准寄宿制学校,实现了校舍安全全覆盖;招聘特岗教师300余名,充实了师资力量。全县学校软硬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真正做到了学有所教。同时,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保了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手牵手”帮扶,使群众的困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我党从建党之初就舍弃特殊利益,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的根本宗旨。这不仅是党始终高扬的一面旗帜,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住村帮扶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千方百计解群众疾苦、帮群众急需、化群众忧愁、为群众办实事,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与180个行政村建立了定点长期住村调研帮扶对子,针对群众遇到的各种困难实行“手拉手”帮扶。在春耕备播时组织了“千人万户大调研,关注民生促发展”主题活动,入农户,摸实情,做好规划;在夏初遭遇旱灾时组织开展“保播种,保民生”万人抗旱活动,干部与群众心连心,冲锋在前;在秋后农闲时组织了“抓农廉、强党建、千人住村谋发展”主题活动,规范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农历岁末年初组织了“进万家门,解万家难,暖万人心”帮扶活动,逐户访寒问暖,总结当年,谋划来年;在“十二五”开局之初又组织了“弘扬右玉精神,争创时代先锋”主题活动,在帮助群众、服务群众的同时增强干部的群众观念,设身处地多为群众着想,遇事不是站在群众之上,而是站在群众之中,不是站在群众的对立面,而是站在群众一边。在下乡住村帮扶中,每年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000余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脱贫难等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四、“肩并肩”劳动,使群众的艰难、艰辛成为干部转变作风的砥砺石

我们党90年来的历史,就是党同人民群众共克时艰的奋斗史,是党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发展史。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也正是在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只有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群众才会从心底相信党,拥护党,各项工作才能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干部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要求下乡住村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下乡住村的县乡干部在与群众肩并肩劳动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群众是衣食父母”,也深深体味到了群众的艰难、艰辛,思想真正受到了触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牢固了,锤炼了党性,转变了作风,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群众高兴地说:“老八路的作风又回来了!”过脑经心的亲身劳动体验,是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换来了干部由衷的爱民情怀和服务意识。干部们争先恐后结对帮扶全县142名孤儿,两年来帮扶款物折款共20多万元;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累计捐资439万元建成了涉及6乡镇、总面积4159平方米的16所农村康乐院,现已供养农村五保户126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五保户的生活状况。

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使干部下乡住村这一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方式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在推动常态化、系统化、制度化和力戒形式化方面下功夫。

第一,干部下乡住村要常态化。干部下乡住村要真正发挥应有作用,必须坚持不懈,长期开展。既可根据季节安排,又可按照要求安排;既可普遍安排,又可根据专项任务安排;

既可逐村进行,也可根据特殊情况在部分村进行。总之,要使干部下乡住村成为一项经常性的活动,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去,哪些村急需就先去哪些村。既不能为“装点门面”而敷衍应付,也不能时断时续、半途而废。

第二,干部下乡住村要系统化。一要上下联动。既需要县乡干部下乡住村,也需要上级领导干部抽出一定的时间下乡住村。这样能使各级干部及时了解群众衣食住行、体察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从而增强各级领导决策的针对性、准确性。同时,也使各级领导干部在教育群众、帮助群众、鼓舞群众中得到锻炼,转变作风,增强履职的主动性、有效性。二要进行延伸。将干部下乡住村这一做法延伸到住厂、住校等等,把做好群众工作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层次,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确保群众工作全覆盖。

第三,干部下乡住村要制度化。一是建立长期定点住村帮扶制度。将住村地点、人员,帮扶的目标任务,不同层级干部住村的时间、具体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特别要强调坚持“四要四不”:即要坚持住在农家,不住村委会;要坚持轮流在农家吃派饭,不在村集体吃;要坚持住村时间,保证时间不减少;要坚持办好事、办实事、真办事,事事有记录,不敷衍了事。二是建立干部下乡住村督查制度。成立专门的督查组,采取抽查、听取汇报等形式,随时对住村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防止个别干部图形式、走过场、敷衍应付现象的发生。三是建立干部下乡住村评比表彰制度。对下乡住村坚持得好、实事办得好、群众工作做得好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并优先提拔重用,对下乡住村表现差的干部严厉批评。

第四,干部下乡住村要力戒形式化。坚持做到一不兴师动众。不论哪一级干部下乡住村,都要轻车简从,只做事不扰民,除必要的引路、介绍情况人员外,杜绝前呼后拥、层层陪同。二不蜻蜓点水。要严格执行下乡住村制度,真下乡、真住村,沉得下、住得稳,不搞应付、不走过场。深入了解群众所想、所思、所盼,真正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三不增加负担。既不增加乡村负担,也不增加群众负担;吃住在农家,足额付餐费、住宿费;搞活动、办事情,不摆架子,不劳民伤财,简单行事,实在办事。四不虎头蛇尾。每次下乡住村活动,都始终如一地高标准、严要求,做到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有总结、有评比、有奖惩,有头有尾、善始善终,不前紧后松、半途而废。

下载选派“第一书记”夯实基层基础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选派“第一书记”夯实基层基础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夯实基层综治工作基础

    夯实基层综治工作基础 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9月28日,中山路街道党工委肖书记参加了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会后,及时召开了管区综治委主要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传......

    如何夯实基层信访工作基础

    如何夯实基层信访工作基础 乡镇(街道)是整个信访工作的基础,只有从制度化规范化入手,才能夯实这个基础,提高治本控源和超前化解矛盾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减少群众重复访、越级访、集......

    选派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选派第一书记调研报告根据区、市、县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荣幸的被选派到资源县瓜里乡田洞里村担任第一书记。4月18日到村里报到后,我采取走访农户、实地考察、召开村......

    选派第一书记意义重大

    选派第一书记意义重大 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是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干部、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

    选派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选派第一书记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选派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根据区、市、县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荣幸的被选派到资源县瓜里乡田洞里村担任第一书记。4月18日到村里报到后,......

    加强基层党建 夯实发展基础

    加强基层党建 夯实发展基础 ――太和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述职报告 柯贤合 2009、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部署,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党的......

    夯实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夯实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创先争优提升党建服务水平 (创先争优活动征文)我们根据省委、市委、区委以及街道党工委深入开展以“三比一推进”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文件精神,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