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德集体备课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课题:通信王国探秘年级:四年级
课型:明理课教法:讨论法、游戏法、讲授法备课方式:集体备课
备课人:袁荣、甘行锦、熊淑娟、胥乐、陈娟娟、成胜、甘朝晖、刘治、胡莉、张先宏、曾凡华、郑丽君、袁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从烽火台到通信卫星
教学目标:
1.了解通信的发展历史及其特点,激发学生对人类创造及智慧的敬仰之情。
2.了解电话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认识不同类型电话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通讯的变迁及各种通讯工具的特点及功能,准备小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感受通讯
1.教师:喜欢做游戏吗?今天,咱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2.游戏:快乐传真(选几个小组的同学,老师传一句话给第一个人,往后传话,到最后一个人,看哪组准确率高,判得胜,体验古代的传信方式。)
3.你从游戏中感受到了什么?
活动二:探究通讯变迁
1.通讯资料储备箱
(1)你了解通讯吗?你知道通讯到现在经过了多少次的变迁吗?你知道古代的通讯是怎样的吗?
(2)学生集体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古今通讯的各种方式或相关名词,同时出
示各种图片、文字等资料辅助阐释、说明。
2.演示通讯
(1)教师用课件演示,通讯从古到今通讯的变迁。
(2)你从刚才的资料中了解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3.讲述通讯
(1)你是一个小通讯专家吗?你知道很多关于通讯的故事吗?把你的故事和大
家分享一下吧!
(2)教师:看样子,你们对通讯还真是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这也说明,通讯和我们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甚至可以
说息息相关。
4.通讯家族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通讯工具是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的呢?用表格的方式列
出多种通讯工具的功能及特点,四人为一小组活动并汇报成果。(分现代电话家
族、成员名称、特点、功能等)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让老师了解到这么多的通讯工具,特别是电话,自
1876年,“导线传递声音”的梦想,在美国青年发明家贝尔的手中实现,电话进
入生活,如今随着科技进步,电话的种类越来越多了,让人大开眼界。
活动三:畅想通讯
你想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怎样的通讯呢?说一说吧。(同学们小组讨论发言)
第二篇:小学品德集体备课要求
小学品德集体备课要求(讨论稿)
我们品德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兼职教师,日常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语数英学科上,对品德学科教学不够重视,照本宣科的现象比较严重,课堂教学效果收效甚微。针对这种现状,对学校品德学科的集体备课提出如下建议:
一、稳定教师队伍,整合教学资源。
建议各校品德教师最好由语文教师及班主任兼带,因为品德学科与语文学科、班级管理有许多共同之处,资源可以相互渗透,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成立品德教研机构
各校可根据校情,成立以年级为单位的品德备课组(县城),或者以年段为单位的品德备课组(农村),同时,还要成立相应的教研组。
三、通读教材,了解课程
积极组织品德教师参加市、县的教研活动,并利用寒暑假,要求教师提前认真通读品德教材、教学用书和课程标准,了解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四、制定计划,合理分工
学期初,备课组长制定好教学计划,教研组长制定好教研工作计划,按时组织好备课、教研活动。根据需要,可以一个老师备一个单元的课,也可以每个单元各备一课。
五、集体备课流程 1.主备精备好共案
根据集体备课安排表,要求每一位主备教师在备课时,要事先查阅各种资料,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钻研,把握准教材的重难点,精心细备,形成共案,打印成稿后于上课前两周将教案分发到同一年级每位教师手中。
2.个人反思成初案
拿到共案后,每位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和充实每个环节,甚至修改、删减或增添某些教学环节,形成初案。
3.集体研讨形成共案
利用集体备课时,先由主备人介绍自己的备课思路,教学设计意图,重难点突破,教学流程等,再由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修改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形成共案。
4.主备人上课形成个案
主备人根据共案,上研讨课,个人还可以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形成个案。
5.课后反思定成详案
在教案的课堂实践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现场验证,对其成败并进行修改、反思,撰写教学反思后,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详案。同时上交给教研组,经过同组交流、归纳、整理、订正,最终形成一份精彩的详案,作为下一轮的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每学期末,每个年级整理出一册精彩的品德学科教案,交教导处存档,为下届的任课教师留下可供借鉴的资料。
第三篇:五下品德与社会集体备课
五下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我们的衣食之源》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了解农业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懂得尊重劳动者。知识目标:知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了解其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并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衣食住行与农业”和“各行各业与农业”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力求做到教为学服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课前准备:
录像片、多媒体课件及有关文字资料;食品包装袋;每小组一份表格。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猜猜:食物从哪里来
说到美食,每年最丰盛的一定是年夜饭。大家看----出示CAI课件,(一家人围坐在餐桌上享受着丰富的佳肴)这顿美食你们感不感兴趣呀?你们家的餐桌上都有哪些美食呢?
引导观察:同学们,你们餐桌上的食物可真丰富啊!可是餐桌上丰富的食物来自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它们的家吧!(出示一组农作物的图片,教师简要介绍。)
小结:看到这么多新鲜的蔬菜水果,活蹦乱跳的鱼虾,还有每天必不可少的米饭,大家有没有想过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新授
1.了解农业
老师这里有个录像片请同学们看一看。(放一段农业生产活动的录像片。)
录像中的人们在干什么?(生回答:在参加农业生产,在干农活。。。)那么,你们还了解哪些农业生产活动呢?(生:种麦子、种花生、、种菜、养鸡„„)
其实,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一些劳动也是农业生产。请同学们看 大屏幕。(屏幕出示:栽培农作物,如棉花、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种植果树和林木;饲养家畜和家禽,如牛、羊、猪、鸡、鸭等;养殖或捕捞鱼虾及其它水产品,都是农业生产劳动。)
请一名同学读一读。教师介绍农业的种类
2.算一算:民以食为天
让我们来看看农民一年要为我们种植多少粮食?大家来算一算,一个人大概每天要消耗0.4公斤粮食,我国大约有13亿人口,请你们算算我国人民一天要消耗多少粮食?要是一个月、一年呢?
小结:由此数字,我们也可以想像到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等等每日的需求量也是大得惊人呀!宋庆龄奶奶曾经说过:“稻穗比金子还宝贵。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便可丰衣足食了”。“民以食为天”,是农业支撑了这片天啊!
3.找一找:生活中的农业
分小组探究农业与吃、穿、住、行的关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产品和农业有关。
教师分组提要求:组长组织大家积极讨论,每个同学都要踊跃发言,记录员将说到的农产品进行记载。(学生进行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讨论完后,进行小组交流,教师提要求:发言的小组声音要大,让每个同学和老师都听见,如果是探讨相同话题的小组,要特别注意,你的记录里,别人谈到的要打个勾,以便待会交流的时候不重复,其他小组的同学就在心里默默地数一数他们交流了多少种。
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小组的学习,大家的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的确,我们生活的吃、穿、住、行等等各方面都和我们的农业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正如你们说到的这些,因此在我国的国徽上有——(学生说:谷穗)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4.看一看:各行各业离不开农业
出示课件:“不仅日常生活与农业密切相关,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指名读)
观看录像片:(皮鞋的制作过程)
教师:农作物可以制成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为很多行业提供了原料,你能将下面的农产品为其他行业提供的原材料和制成的产品联系起来吗?
出示课件:(教材42页,各行各业离不开农业)
教师:通过刚才的探究使我们了解到,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板书:各行 各业)
(三)总结升华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对农业和农业劳动者一定有了更新的了解和认识。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化作一句话告诉大家吧!
2.出示课件,教师总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让我们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感谢他们用艰辛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四、板书设计:
我们的衣
食之源
\/
各行 —— 农业 ——
各业
/﹨ 住
行
第二课农业大家庭
教学内容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43—56页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目标
态度:懂得珍惜土地、体验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付出的劳动与智慧,懂得尊重劳动成果,体验劳动的愉悦,从而形成对待劳动、劳动者的正确态度。
能力: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通过体验、尝试农业劳动,提高相应的劳动能力。
知识: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通过体验、尝试农业劳动,提高相应的劳动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土地对农业、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知道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特点;了解二十四节气以及“不违农时”的含义;了解农业劳动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通过体验、尝试农业劳动,提高相应的劳动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养成调查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倾听节约粮食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农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农业大家庭。
(二)赖以生存的土地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地形、土壤方面的资料,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
1.(自读“我国的土壤”,了解我国有哪几种土壤?分布在什么地区?各有什么特点?适合种植什么?)
(东北地区:黑土地 十分肥沃 水稻、黄豆、玉米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黄土地 土质松散、流失严重 小麦、花生、棉花、谷子、土豆
南方丘陵:红土地 酸性土壤 茶叶、柑橘、松树、荔枝
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2.“土地资源的多少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由多变少,也可以由少变多。”你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试试看能否对照由多变少的原因列出由少变多的条件。小组合作学习,将结果填在44页空框内。
(三)一方水土,一方物产
1.请四位同学代表书上的四位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乡。(东北平原:小麦
青藏高原:青稞、牦牛、藏山羊、藏绵羊
鱼米之乡“油菜花、稻米、茶叶、菱角、莲蓬
云南:药材之乡、橡胶园地 黑龙江:小麦、玉米、甜菜)
2.组织同学讨论交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内涵)
小结:不同自然环境下人们生活习惯、特点不同,与不同地区的不同物产有着很大关联。(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农作物也会有不同。)
3.让学生汇报调查到的家乡的农业活动及特点。
教师总结: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地域性。(北方:小麦、玉米、谷子、土豆、大豆;南方:稻米)4.交流:你的家乡在哪里?气候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农作物?将交流结果填在47页空框内。(小结:冬长夏短、雨热同至、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年降水量变化较大;秋季温和凉爽,阴雨连绵;冬季寒冷少雪。主要农作物:玉米、谷子、小麦、萝卜、白菜、土豆)
(四)“菜篮子”的变化
(1.同学们,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家平时都吃些什么菜吗?学生自由汇报。)
(2.那大家想知道以前,或者说爷爷奶奶小的时候一般吃什么菜吗?)组织学生汇报自己在课下的调查结果。
(3.得出结论:过去,在餐桌上只有土豆、大白菜等几种蔬菜。自从政府实行“菜篮子工程”以后,改善了副食供应状况,市场繁荣,供给充足,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
(五)水果今昔
1.大家喜欢吃水果吗?下面的水果你吃过吗?试着说出它们的名字。
教师出示相关的水果图片,学生回答。2.学生区分本地水果和外地水果。
3.讨论交流:我们能不能在北方种植南方的水果,在南方种植北方的水果呢?
(六)乡下识五谷
1.你认识下面这些农作物吗?教师出示五谷的图片,请学生辨识。2.你的家乡一年四季都有哪些农作物、果树和林木? 3.小结:农业生产不仅具有地区性,还有季节性。
(七)农业格言与谚语
1.请学生读出书上的农业格言与谚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2.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农业格言与谚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八)二十四节气
1.你知道二十四节气指什么吗?你能说出哪些节气的名称?(二十四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白露、寒露、霜降、雨水、谷雨、小雪、大雪、清明、小满、芒种、惊蛰)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们一起来背背二十四节气歌。
(九)小小一粒米
1.我是小小一粒米,你知道我是怎么来的吗?
让学生观看农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过程,体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2.阅读584颗饭粒的故事,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3.计算:我国有12亿人口,如果每天每人节约一粒米,将节约多少粒粮食呢?假如一亿粒米重50公斤,一天能节约多少公斤粮食呢?
(十)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地对农业、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知道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特点,了解了二十四节气以及“不违农时”的含义,在生活中我们更要懂得珍惜土地,懂得尊重劳动成果。
板书设计
农业大家庭
赖以生存的土地:人均世界第126位,珍惜每寸土地。(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
一方水土,一方物产:祖国气候多样,物产丰富,人民富裕。二十四节气: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总结出来的,按照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活动
小小一粒米:来之不易,爱惜粮食。
第三课
面对自然灾害
教学内容: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57—63页 教学目标:
态度: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可贵品质,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的重要性。
能力:在收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做的斗争。教学重点: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做的斗争。
教学难点:在收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认真分析问题,从小做起,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各种自然灾害的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国是农业大国,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你知道农业所遭受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吗?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哪些破坏?人们与自然灾害作了哪些斗争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抗灾保生产的话题。教师板题)
2.资料共享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自然灾害的资料,下面大家共同交流资料并谈感受。
3.导入新课(学生以小组进行资料共享)
二、农业灾害知多少
下面就进入第一个话题“农业灾害知多少”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7-59页,结合自已收集到的资料,思考:农业遭受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这些自然灾害有哪些破坏?
1.生阅读课本 2.师生交流
(3.出示课件,学生观看有关视频资料,进一步认识自然灾害的危害性)
教师相机补充:雹灾的危害很大,每次降雹的范围都很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为20~30千米,所以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因此,雹灾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4.师小结:真好,同学们说的种种自然灾害,导致受灾地区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农民收入不稳定。面对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是怎样做的呢? 三、七嘴八舌话抗灾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57-59页,思考:面对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是怎样做的,请结合课前收集的抗灾资料,选择一种或几种在小组内交流,填写学习卡,推选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1)学生阅读课本。
(2)小组合作学习,填写学习卡。(3)全班交流。
教师出示补充“蝗灾”资料:面对新疆地区可能发生的大面积草原蝗灾,新疆各地治蝗部门已调集飞机和数千台机械参加灭蝗工作。由于近年来新疆各牧区纷纷出台政策,扶持当地农牧民养鸡、养鸭,“生物部队”已逐渐成为灭蝗主力军,特别是边境地区通过人工招引的近百万只粉红椋鸟,与牧区的家禽一起“上岗”,构筑了空中和地面的“立体阻击网”,严防蝗虫成灾。利用粉红椋鸟治理蝗灾在新疆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雹灾”资料:对于雹灾还可以用火箭、高炮或飞机直接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送到云里去;使云形成降水。
2.谈感受
听了这么多抗灾保生产的办法,你一定有话要说,谁来说说你心中的感受?(生谈感受)
3.教师小结:正如大家说的,面对自然灾害,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一方面积极监测和预报,加大对抗灾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对受灾群众在生产生活上给予服务,帮助他们进行生产自救。面对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没有被吓倒,他们想办法战胜灾害,保证了农业生产。
面对自然灾害,人们都积极行动起了,老师发现不少同学也跃跃欲试来,我们也加入到抗灾的行列中。接下来,进入第三个话题。
课件出示:阅读课本60页,想一想: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呈蔓延之势。你能为农民提出一些保护耕地、防止沙漠化的建议吗?请把你的建议填写在建议框里。然后,同桌交流。
1、学生完成“我的建议”
2、小组相互交流,评选出好的建议在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好的建议,老师替农民伯伯谢谢你们。
五、教师总结
面对自然灾害,有党的亲切关怀,有人民群众不曲不挠的斗争精神,胜利永远会属于我们,面对自然灾害,让我们携手共进,创造美好未来。
板书设计
面对自然灾害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旱灾、蝗灾、雹灾、水灾、风灾和沙灾 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农民收入不稳定
抗灾防灾办法:人工增雨、炮打冰雹、治理河道、排除积水、生物灭蝗、植树造林
第四篇: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木李镇中心小学刘启凤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
单元目标:
1.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
2.熟悉学校环境,能尝试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
3.初步认识并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
4.渗透法律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设计构想:
儿童刚入小学,对学校这个陌生的环境、对小学生这样陌生的角色既充满新鲜与好奇,也不免有—些担忧、不安甚至惶恐。如何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地学习,—直是老师们努力探索的内容。设计“我上学了”这一单元,旨在配合小学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其学会愉快地与老师和同学交往,并学习遵守学校的规则与纪律。
为此,本单元共安排4个主题,每个主题完成不同的任务。
主题一:我背上了新书包,重在让学生感受角色的变化以及对生活的憧憬。主题二:我们的校园,重在让儿童熟悉校园环境,克服对新环境的陌生感,逐步适应在新环境下的新生活。
主题三:新朋友新伙伴,主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儿童对新老师和新同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消除由于人际环境陌生带来的紧张与不适。
主题四:校园铃声,主要以铃声为切入点,止学生懂得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
授课时数:6 节
主题一我背上了新书包
主题目标:
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2.体会成为小学生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愉悦。
3.表现对小学生生活的美好憧憬。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入学通知单、某学生幼儿园毕业照片各一张、彩笔、图画纸。
2.每个学生准备生活照片一张,玩具一个。
活动安排:
活动一:开学第一天
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1.说说你在开学那天,是谁把你送到学校的?当时是什么心情?
2.上学了,爸爸妈妈或家里的其他人对自己说了什么?
3.你看到了什么’学校的老师、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样欢迎你的?
注意事项:
到小学学习,多数儿童能感受到成长的喜悦,但也有一些同学对新环境有陌生感,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紧张与焦虑。对有这些情绪的同学,老师要注意多鼓励他们,并设法消除其紧张和焦虑。
活动二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
1.讲讲自己在幼儿园或上学前在家生活的故事,比一比上学前的生活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2.翻开自己的新书包、拿出文具盒、新课本等,比比现在的用品和幼儿园的用品有什么不同。
3.看看教室里的教学设备,摸摸自己的课桌椅,体会自己使用的物品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主题二我们的校园
主题目标:
1.熟悉自己的校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
2.了解学校中与自己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设施、设备等。
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校园探密活动。
活动准备:
1.事先设计好参观线路。
2.课前与有关部门协调好参观时间。
活动安排:
活动一 校园探密
教师带领“探密小分队”的成员实地参观校园环境及设施。
1.引导学生发现校园中有不同的场所,如“上课”的场所、“下课”活动的场所、集体聚会的场所等。
2.请有关部门(如图书室等)的教职员向学生介绍相关设施应如何使用。
3.引导学生实地认一认学校的男女厕所,说说上厕所应注意的事项。
4.启发学生发现校园里哪些地方可以随便进入,哪些地方不可以随便进入,哪些地方不可攀爬。
活动二 画校园
1.请学生把参观中印象最深的地方,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画的内容一步增进学生对学校的认识。
活动三 认识我们的教室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教室组讨论说说教室里的物品及作用。
2.带领全班学生到教室门口,认识本班的班级牌,并看看相邻班级的班级牌。体会班级牌的作用。
3.让学生找一找,除了本班所在的教室外,还有哪些教室也是自己学习的地方?
主题三新朋友 新伙伴
主题目标:
1.熟悉老师和同学。
2.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3.表现对老师与同学的喜爱,锻炼口头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
(1)《找朋友》歌曲录音;
(2)美术纸若干张;
(3)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投影片。
2. 学生准备
丁亥)自我介绍的内容
丁亥)自己的作品(绘画、手工或准备演奏的乐器
(3)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或与家人的生活照
(4)自己制作的小名片若干张(可写上自己的姓名,画上自己的相貌或贴上自己的照片)
活动安排:
活动一 同座叫名比赛----我认识的朋友多
1.请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一个试着按座位顺序说出开学来,自己认识的班上同学名字,另一个帮助计数。
2.角色互换,由数数的同学叫名字,叫名字的同学帮助数数。看谁认识的同学多。
活动二 请你记住我1.玩找朋友的游戏,找到朋友后相互交换名片。
2.同学之间进行自我介绍(自己的姓名、特征、喜好及家庭等简单情况)。
3.与大家分享自己和家人的照片。
4.展示自己的绘画或手工作品,或演奏乐曲以及其他自己的拿手项目,加深在同学们心中的印象。
注意事项
学生单独做自我介绍的方式,因为时间限制,可能无法在一节课内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其他时间给学生做介绍。
在做自我介绍前,应要提醒大家先想清楚要介绍的重点,以避免慌张。介绍时要口齿清楚,声音要让大家听得到。他人做自我介绍时,要安静及专心地倾听,以显示对他人的尊重。
有些儿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胆怯、害羞或任性等,教师要有耐心和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局限,尽快地融人到新的集体生活中来。
活动三 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
1.说说开学以来,与老师、同学之间发生的有趣的、难忘的事。
2.夸夸老师是如何关心爱护小朋友、同学之间如何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 活动四 我有一个好朋友
1.画一画:把自己认识的新伙伴、新朋友画下来。
2.猜一猜:请同学猜一猜自己画的是谁。
3.写一写:请被画的同学签名
主题四校园铃声
主题目标:
1.能分辨铃声的不同含义,学习根据铃声的指示进行学校生活。
2.初步懂得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
3.渗透法律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活动准备:
1. 画有卡通画的牌子(厕所、写作业、操场上学生在做游戏、喝水、拿出下节课的学习用具……)。
2.录有学校铃声的录音。
3.学校活动录像或投影片。
4.学生观察上课时、课间活动时同学中常见的一些表现,思考这些表现的影响。
活动安排:
活动一 上课铃响后
1.听听铃声:教师边用录像或投影片演示学校的不同活动,边放铃声,让学 生判断是什么铃声。学校用语音提示,或用不同的音乐呈现不同的活动等,也可以;直接播放录音,让学生判断正在进行的是什么活动。
2.讨论:听到上课铃声响,应该怎么做?
3.体验:教师边放录音(噪杂的声音),边给学生讲故事,教师音量适当放小,然后让学生,特别是坐在教室后边的学生谈自己的感受。由此体会上课说废话导致教室嘈杂对听课造成的影响。
4.研讨:怎样才能听得好?看教材图,结合学生自己的经验思考:当教师进行讲解或同学发言时,眼睛看着哪儿?耳朵听什么?脑子想什么?让学生体会,认真听时怎样?不认真听又会怎样?当自己发言时,别人在下面说话,玩东西,会是什么感觉?进而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倾听的意义。
注意事项
以铃声为信号安排学校的学习活动。
活动二 下课铃晌后
1.铃声录音,告诉学生下课铃响了,问大家这时应该做什么。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平时的做法去选择相应的牌子,然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分成小组。
3.小组讨论:为什么大家在课间先做这件事而不是那件事呢?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4.学生汇报。(学生选择先喝水、先上厕所或先拿出下节课的书等均可,答案不唯一。但要让学生意识到课间应考虑自己的生理需要的满足。积极的休息可提高学习效率。)
5.放学校课间活动的录像(没有条件的学 校,可以 结合图),让学生做个小小值周生,边看边找一找课间活动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同学。(也可 以事先让学生实地观察,本校学生课间活动时的不 同表现)。分析讨论哪些行为值得提倡,哪些做法要注意避免。
第二单元:祖国妈妈,我爱您
单元目标:
1.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认识国旗、国徽,知道我国的国名和国庆节。
3.尊敬国旗、国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4.自己动手,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在体验节日愉快气氛的同时,用实际行动庆祝国庆。
5.渗透法律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设计构想:
对小学一年级的儿童来说,国家还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儿童对自己的国家有初步的认识,我们以国庆为切人点,通过对人们庆祝国庆的各种丰富多彩活动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学生自己参与的各种活动来激发其爱祖国的情感,培养爱祖国的意识。
本单元共设计两个主题。
主题一:我们的国庆节,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国庆庆祝活动的热烈喜庆,知道我国的国名和国庆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主题二:祖国妈妈在我心中,主要通过升国旗、唱国歌、找国旗和国徽等活动表现对祖国、对国旗国徽的尊敬。
授课时数:
3节
主题一祖国妈妈的生日
主题目标:
1.感受人们欢度国庆的喜悦之情。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唱、跳、写、画)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3.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人们欢度国庆的图文并资料
2.查找有关国庆节来历和庆祝活动的相关资料(如开国大典和十一庆典的录像)。
活动安排:
活动一 国庆节的由来
1. 请同学根据课前的调查,回答:
丁亥)自己的生日是什么时间?
丁亥)(1)爸爸 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间?
2.教师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我们的祖国妈妈也有自己的生日,是什么时间呢?
3.指导学生看开国大典图片,并观看开国大典的录像,说明:我们的祖国妈妈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她是在1949年10月1日诞生的,从此,10月1日就成为她的生日,我们称之为国庆节。
活动二 庆祝国庆节
1.请同学说说祖国的儿女们是怎样为祖国妈妈过生日的?
2.以小组形式展示课前调查的图片、照片等资料,分别介绍不同地方的人们是如何庆祝国庆的。
3.观看十一庆典的录像。讨论:为什么大家会热烈庆祝这个日子?
4.小结:人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妈妈,大家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以此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活动三 我们为祖国妈妈祝贺生日
1.讨论:我们可以用什么形式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
2.根据学生特长以小组为单位用各种形式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
例如:手工小组的同学用制作的彩旗、小红旗等布置教室;美术小组的同学画赞美祖国的画;音乐组的同学用歌舞歌颂祖国;阅读写作组的同学创编一首歌颂祖国的小诗。
3.教师小结:在祖国妈妈生日这一天,我们要表达对妈妈的爱,更重要的是要在平时努力学习,做个对祖国有用的好孩子,这是对祖国妈妈最好的报答。
主题二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主题目标:
1.认识国旗、国徽,知道国旗、国徽出现的一些场合。
2.体会到国旗、国徽和祖国荣誉的关系。
3.知道关于祖国的一些浅显常识,如首都等。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升国旗、奏国歌的音像资料;准备几则爱旗护旗的小故事。
2.学生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国旗和国徽。收集有关国旗、国徽的资料。
活动安排:
活动一 找一找、认一认
组织学生看课本第32、33页。
(1)看祖国版图,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学生回答。
(2)教师说明: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图是我们祖国的版图。
(3)找一找,指一指,我们祖国的国旗是什么?国徽是什么?首都在哪里?
(4)找到了,认对于,把相应的序号填在课本中。
活动二 升旗活动
1. 结合课本第36页上图升旗活动,教师播放升国旗、奏国歌的音像资料,进行升国旗、唱国歌的模拟活动。具体指导学生升旗时要有的规范姿势(目视国旗、立正、敬礼),让学生明白规范的姿势体现着我们对国旗的尊敬。
2.讲几则爱旗护旗的小故事,激发儿童对国旗的爱护和敬仰。
活动三 发现国旗和国徽
1.结合课前准备,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国旗、国徽的资料,贴在壁报栏内。
2.请学生说一说,还在哪里见到过我国的国旗、国徽?
3.教师小结:国旗、国徽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我们应该尊敬和爱护国旗、国徽。
4.法律教育: 介绍《国旗法》 有关内容。
第五篇:集体备课
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简报互帮互助凝聚集体智慧 合作研修推进高效课堂
药草学校语文组教师集体备课活动
为了提高备课效果和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为增强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11月2日,我校初中语文组全体教师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初中语文教研组组织,旨在给全体老师提供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进而提高我校语文教师的业务能力。活动开始,首先由主备人马秀珍老师对自己的教案和导学案进行分析,阐述,然后,全体老师对每一个教案和导学案展开激烈的讨论。备课过程中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经验、困惑、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都提出来,进行共同的探讨。
全校语文组教师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积极主动参与,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通过此次集体备课活动,开阔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教师们的教研水平,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