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

时间:2019-05-15 02:4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学习》。

第一篇:教师学习

教师学习“十破十立”心得体会

勤勉工作 踏实前行

通过学习赵克志书记在贵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提出:当前解放思想要做到“十破十立”的重要精神,破除“信心不足、墨守成规、自我满足、封闭保守、消极等待、怕担责任、说多做少、反应迟缓、忽视产业、不跑不要、个人主义的思想观念;树立敢于争先、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包容合作、抢抓机遇、勇于担当、干字当头、立说立行、工业强省、积极争取”的理念。结合活动的东风,我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发展自我、提高素质”的发展计划。

其一:多反省,找差距。从教二十余年来,虽然工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自我也时常陶醉于年级的年年先进,沾沾自喜,不思进取。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自已的思想是多么的狭隘,固步自封是多么的可笑。与那些教育大师比起来,自已的成绩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思想解决的程度,决定了自已进步的尺度,我要以这次一优双创活动为起点,不断解放思想,多反省,找差距,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其二:多学习,增才干。讲学习,历来十分重要。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学习、讲究学问之道而著称于世。领导干部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句话对我们教师同样适用。当今时代知识在不断更新,知识的海洋太浩瀚了,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教师工作是繁忙,但我们只要发扬“挤”与“钻”的精神,先挤出时间来学习,然后再钻研进去,就没有学不好的。因此我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学科专业书籍、文哲书籍,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教学功底,扩展视野,更新知识。真正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是涓涓的溪流。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心灵、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要与经典握手,与名著相伴,与大师交流,与先哲对话,不断积累教学智慧,不断地充实专业知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其三:多修练,养大气。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历史上拥有宽广胸怀的人被千古传诵。我要培养自己宽阔的胸襟,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培育自己的涵养。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得与失,不发无谓的牢骚,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在日常工作中与同事和睦相处,工作中与同事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保守,不藏私心,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维护学校的荣誉。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要自觉肩负起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神圣使命,为培养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师学习“十破十立”心得体会》出自:本网网

第二篇:教师学习

教师学习《梁家河》谈个人心得体会

最近,全国上下都在推动学习《梁家河》,我们支部也不例外,向我们每位党员下发了红色书籍《梁家河》,看着书的封面,看着习主席所在的梁家河的风土面貌,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生我养我的农村故乡。带着这样的情感,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书,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之旅。

《梁家河》这部当代纪实文学,用生动的故事,真实的照片,将我们带到了习近平主席当年当知青时一呆就是七年的地方—梁家河,让我们看到了他在当年艰苦岁月里,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坚持学习的生活情景。七年青春时光,七年艰辛岁月,总书记在梁家河这片热土上成长、劳动、生活、奋斗,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在不断成长中服务群众,而这也为他以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读完梁家河,内心深深地被震撼着。作为一名毕业四年,在农村一线教学的老师,此时此刻对于自己的职业,自己所处的环境也比以前有了更深的认识。曾经多多少少会有些抱怨,抱怨路途的遥远,抱怨工作的繁琐,但现在我觉得青春年华在基层工作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虽然这里没有城市的霓虹闪烁、灯火辉煌,但却有城市没有的宁静闲淡,朴实纯真。有人说基层条件艰苦,比不上一线城市,但我庆幸自己一脚迈出校园,一脚就踏进了基层。因为在这里,我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浮躁,远离了复杂的人事关系,在这里我磨练了自己,享受着和孩子们在一起的那份独有的快乐。

四年来,我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努力奋斗,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学生的信耐以及家长的赞誉。不敢说桃李芬芳,但至少问心无愧。读了《梁家河》,看到了习总书记扎根梁家河的那种精神,自己更为自己在基层工作为荣。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所以我庆幸自己事业的第一步也在基层,基层磨练了我的意志,基层教会了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基层丰富了我的生活。如今,自己迈入了在基层乡村教学的第五个年头,我更会以梁家河精神为指引,在这片我所钟爱的土地上更好的锻炼自己,挥洒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基层中磨练,心系学生,用耐心温暖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把自己的整个心灵奉献给学生。”现在农村的学生,大多都属于留守儿童,他们远离了父母的关爱,感情敏锐,自尊心强,因此,我会在未来的工作中深入了解班上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利用课余时间多到学生的家中进行家访,多和他们谈心,使他们能够感受和体会我的关爱,健健康康的成长。

在基层中磨练,踏实工作,用思想激励自己。在基层工作注定是一段艰辛的旅途,众所周知,基层教育是琐碎的、繁重的,很多时候磨掉的不仅是我们的锐气,更多的是朝气和幸福感,在旅途中,我有过困惑,有过迷茫。但未来,我会努力地调试着自己,不断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让自己紧跟国家的步伐,时代的脉搏,永远心存教育的梦想,永远脚踏实践的沃土,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淡泊名利,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严格要求自己,把学生素质的提高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在基层中磨练,努力学习,用理论武装自己。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因此我会时刻保持学习者的心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同时,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教育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成长。

梁家河精神,是一种吃苦奉献精神,是一种责任担当精神、更是一种自强不息精神。今天我们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将这些优秀的品质细照笃行,真正内化于心,为自己的工作注入不竭的动力。未来,我会以梁家河精神为指引,在乡村教育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使自己不断得到成长!篇二

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梁家河》一书,全书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习近平和梁家河的深厚情感,梁家河是习近平梦开始的地方,也是他人生的“根”。读完全书,我同样也被梁家河的沟沟峁峁所吸引,被习近平和梁家河群众们的故事所感动。除此之外,也不由得联想起了自己——同样的青春岁月,同样的似水年华,作为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的我,应该学习青年习近平艰苦奋斗、热爱学习、扎根农村服务人民的精神。切莫让韶华付了流年。

1969年1月13日不满16岁的习近平登上了开往延安的“知青专列”,开始了他长达七年的知青岁月。从“北京娃”到“村里娃”,从“书生”到“受苦人”,从“挣工分没有妇女高”到“种地的好把式”,在梁家河,习近平实现了他人生的转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陕北农民。他与群众一起掏地、挑粪、耕种、锄地、收割、担粮、拉煤、打坝……正是因为习近平有了青年岁月的艰苦奋斗,才使得他今天提出的“中国梦”更加丰满,更加坚实。

2014年9月1日我被分配到距离市中心40多公里的农村小学任教,实现了由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时光飞逝,不觉已四年有余。回想起这四年多的工作时光,其中也不免有过苦闷、失落和迷茫的情绪,但每当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和家长们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那些消极的情绪瞬间化为乌有。农村的学生十有八九都是留守儿童,因此教育的重责自然就落到了教师的肩上。农村教师的工作是一份良心活,一个孩子是否能够成才,教师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虽然我不能向保尔·柯察金和习近平那样做出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但是如果能持之以恒的做好“教书育人”这份本职工作,那么也将不负这大好的青春年华。无奋斗不青春,习近平当年置身于陕北高原那样困苦的环境中都能时刻保持着不畏艰难,奋斗不息的赤子情怀,那么在今天这个美好、幸福的时代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努力工作呢? “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习近平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自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上山下乡的时候,我15岁。我当时想,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轮不到我们去做,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劳动并没有打消习近平学习的信念,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在看、上山放羊在看、田间地头休息时在看、深夜煤油灯下在看……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在《走近最理想的教育》中说道:“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的潮流。我们所在的乡镇离市区较远,所有的教师都是一周回去一次,这就使得我们拥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时间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为今后能更好的工作做准备。“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几十年来无论习近平身处何地,身兼何职,他始终心系梁家河,挂念着那里的一草一木,挂念着那里的父老乡亲。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说道:“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既然选择了乡村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就应该无怨无悔,坚定不移地做好这份工作,服务好一方学子和家长。借用诗人汪国真的话说那就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梁家河只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梁家河家家户户过上了好光景,其实也就标志着我国千万个农村走进了新时代。同样,如果我们每一名乡村教师都认真服务好了自己所在的乡村,那么我们距离实现伟大的“教育梦”、“中国梦”又有多远呢?

青春易逝、流年似水,作为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我们应该坚定扎根农村、服务人民的信念。同时也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奋斗,握紧住青春与时代的脉搏,干一番无愧于自我,无愧于人民的事业。切莫让韶华付了流年。篇三

手捧一部厚重的《梁家河》,久久地凝视着封面,凝视着习总书记和梁家河老乡们开心交谈的画面,品味着习总书记对梁家河的评价:“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亲切的画面和诚恳的话语,都说明了在习总书记的心里,梁家河是挥之不去的乡情。

“近平回来了!”时隔40年,乡亲们的惊呼和欢喜竟是那么的朴实,总书记在乡亲的心里就是昔日的“小伙伴”,就是重回故里的家人。当习总书记把当年的小伙伴“春娃、随娃、成儿……”叫个亲热,把彭丽媛“婆姨”介绍给乡亲们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总书记和乡亲们心连心的画面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我的脑海呈现,这份浓浓的乡情,是对梁家河乡亲的深情,是对全国人民的真情。

回到梁家河,总书记对“家”更是情有独钟,村民张青远家、知青院,这曾经住过的窑洞,生活了七年的家,在习总书记的眼里,是那么的亲切,是那么的难忘。这份浓浓的乡情,就在那夜晚照明的煤油灯里,就在那黄米面炸成的年夜饭里,就在那推着石磨磨面的劳动的场景里。习总书记忘不了梁家河,就是忘不了乡亲们曾经的艰难困苦,忘不了为民做事的信念与担当!

在习总书记的内心深处,梁家河是割舍不断、挥之不去的情愫。他在多个场合谈到梁家河,谈到曾经生活、战斗七年的地方,总是那样的情真意切。他通过电视镜头给家乡的父老乡亲捎来知心话:“我是衷心地希望我那个梁家河村子,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当梁家河遭受严重的降雨灾害时,总书记及时地写信鼓励村干部:“希望你们带领乡亲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把村子建得越来越美丽。”

《梁家河》的封底,印刷着习总书记在美国西雅图的讲话:“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从中我感受到了,总书记对梁家河的浓浓情怀,对梁家河的热爱之情,就是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深情,“是他为民做事的信念以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密密交织起来的绵绵深情!” 掩卷沉思,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作为江北高中东校区的负责人,我要认真践行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把家乡父老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放在心上。

我一直在想,东校区的1064名学生,都来自于学校周边的四个镇办,基本上都是农村的孩子,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是对学校的认可和信任,是对优质教育的向往。学校实行的是全封闭寄宿制,学生一周的时间都在学校里学习、生活、运动,他们的头痛脑热、衣食住行都需要教师的关爱、呵护、指导、帮助,我们只有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才会无微不至地去关心他们,才会毫无怨言地去爱护他们,才会循循善诱地去教导他们。这一切,都要以习总书记做好老师的四个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竭尽全力地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学校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做好师生的服务工作,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奉献给教育事业,不负教育神圣使命,把东校区办成家乡人民满意的学校。篇四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梁家河》,就是一部中国知青史,是一部总书记的成长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史。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不断蚕食中国,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灵涂炭。国难当头,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我党带领广大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神圣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在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顺利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工作重心迅速向经济建设转移,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物质充裕,生活富足的今天,一本《梁家河》,再次把我们带进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透过历史的尘埃,回到那段战歌嘹亮的岁月…… 我们将视线转到历史的延安。

2005年10月,带着对革命圣地的向往,我第一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凌晨六点火车到达延安车站,走下火车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严寒让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上,延安城就坐落在群山之间被延河冲刷出的狭长的谷川之上,远处的山上除了几堆零星生长的杂草和几根干枯的枣树,几乎看不到任何绿色植物,大地一片枯黄,延河也在冰冻之中。

我们难以想象,在那些食不果腹日子里,共产党人是怎样在“为人民服务”口号的引领下,赢得亿万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打破敌人的封锁围堵。

我们难以想象,在这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中,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怎样在普通窑洞里,在木桌柴凳上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具有远见卓识的革命论著,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给中国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我们更难以想象,在这种物质匮乏的条件下,我们的革命队伍是怎样由艰难生存到发展壮大,进而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我们将视线转到历史的梁家河。

1968年,毛泽东同志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全国1700万青年学生响应号召,离开城市走向农村,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15岁的习近平也随着离开首都北京来到陕北偏僻的小山村——梁家河。

我没有去过梁家河。从地图上查找,梁家河属延安市延川县,距延安市103公里,即使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也属于十分偏远地区了。这里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作家路遥就是以这里的山山卯卯,乡里乡亲作为创作背景和创作素材,写下著名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全景再现黄土高原上的偏僻乡村百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真实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已从被欺凌被压迫的苦难中解放出来,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社会主义建设一片欣欣向荣。但由于当地自然资源匮乏,加之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很多老百姓仍然还在温饱线上奋力挣扎。青年习近平正是在这一时期,背着铺盖卷来到梁家河,成了一名插队知青。从北京城到小山村,从高干子弟到普通农民,他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抱自弃,而是和乡亲们一样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带领他们修田打坝、挑粪种地、学习技术、发展生产,一干就是七年。他为人实在,一心为民,吃苦耐劳,不谋私利,与这里的老百姓打成一片,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从纪实文学《梁家河》中,我们再次看到了共产党人朴实无华、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看到了共产党人克已奉公、廉洁自律的奉献精神;看到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公仆精神。在陕北黄土高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如果说革命战争年代孕育了延安精神,那么和平建设年代则孕育了同样伟大的梁家河精神。

我们再将视线回到现实的今天。

如今的梁家河,已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吃肉已经不成问题。梁家河的变化显然就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目前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13亿中国人总体生活水平已达到小康水平,中国的发展赢得了世界的赞赏和尊重。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新的历史时期,我党也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及消极腐败的危险。中国人均收入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受历史、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全国还有4000万人口处于贫困之中。只有坚持不断发展,才能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水平的教师。习近平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师无尚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牢记习总书记的教诲,将梁家河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忆苦思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群众,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才能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篇五

拿着记叙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的《梁家河》一书,开始只是草草翻阅了一下,观看了几幅插图,习近平年轻时朴素的着装、地地道道的劳动者的象引起了我的好奇和注意。于是我仔仔细细一气呵成读完了《梁家河》。

习近平的那段苦难的生活经历多么贴近自己乃至那一代人的青年生活经历。苦难,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态度和意志力。习近平面对苦难的态度:坚韧,顽强,乐观。这样的生活态度启示着我们:苦难是人生的试金石,苦难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勇者应该感谢苦难,珍惜苦难,因为它是上苍最好的安排,是对人的心性最好的历练。

我们的主席习近平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因为家庭的变故,而被迫下放到陕西省最落后的延川县当知青,由北京有优裕家庭条件的青年,沦落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还是因为家庭的原因,甚至在这个落后的山村梁家河还受到歧视和牵连。这对当时血气方刚的习近平来说,真的是身心煎熬,倍受打击!他在书中写到:那时我想的最多的是“毁灭与生存”。最终他选择了生存,坚毅的生存,乐观的生存,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存。正是因为他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乐观,依然坚定,依然强大,方有今天“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的大格局。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习近平正是在人生的黄金时代经历了这样的历练,而且他以坚强的意志经受住了这样的磨砺和考验,才有今天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

16岁到23岁,是今天大多数青年读大学的年龄,当代的青年在象牙塔里读大学,享受着高等教育,过着衣食无忧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可习近平在这样的年龄,进入了社会的最底层体验着人生最艰辛的日子,读着社会大学,上无人罩着,身边没有亲人,萦绕着习近平的是饥饿,劳累,孤单,贫穷。但他坦然面对并乐观接受着这样残酷的现实,他扎根农村,立足贫瘠的黄土地,读书学习,劳动,搞科研(修建第一个沼气池),带领贫困的乡亲们战天斗地,与命运抗争,改变生存境况,向贫穷宣战。也就是在那时,习近平在内心深处树立了“为人民谋幸福,一切为了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为目标”的远大理想,这正是因为苦难磨练了他的心性,也让他看清了生存在最底层的老百姓的苦难生活,他一路走来,真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天,全国人民走在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都与习近平这一段艰苦岁月的磨砺有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珍惜苦难,感怀苦难!

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物质极大丰富,精神生活也日渐丰富。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忘记苦难岁月,仍然需要吃苦精神,尤其是面对全球各国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的今天,不忘本,能吃苦,方能与时俱进,方能开拓和超越。更要铭记那些苦难的岁月,尤其是在艰苦条件下依旧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人们,是他们用苦难岁月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苦难,向迎难而上的勇者致敬。篇六

习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利用暑假时间,我也读完本书,深受鼓舞,决定将自己从书中所学、所思、所想、带到我们的班级,更带给我的每一位学生。读书修身是立志成长的“根基”。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给自己定下了“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座右铭,经常是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上山放羊,他揣着书,锄地休息时,就拿出《新华字典》,墨水瓶里灌煤油的灯将脸鼻熏黑,他依然手不释卷看书到大半夜,甚至还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事迹被乡亲们传颂。可见,读书已成为习总书记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日积月累,塑造了他豁达的胸襟,逐渐积淀成了他治国理政的大智慧。

艰苦环境是实干担当的“动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总书记一心为民的情怀和埋头实干的作风一直萦绕着我的心头。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总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干活从不“撒奸儿”的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可以说学习《梁家河》就是学习总书记,沉下身子干实事,不为困难找借口,奋斗拼搏的精神。吃苦耐劳是人生奋进的“风帆”。光有目标和实干的精神是不够的,更要有吃苦耐劳的奋进。不仅要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雄心,而且要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思想准备和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更要有工匠的精神,铁棒磨成针的毅力,只有这样才会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都会一如既往的克服。习总书记,初到梁家河,跳蚤难忍,没条件洗澡,劳动时,从他挽起的裤腿下,小腿到处是被咬过后肿起的红疙瘩,有的刚刚结痂,有的还往外渗着血水,他却从不诉苦、抱怨,坚强地承受着,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去干好每一件小事,铸就了梁家河现在的不平凡。

时代至新,初心依旧。作为江南小学的一名党员教师,我会向习总书记学习,学习他“书中自有黄金屋”。学习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他“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精神。把《梁家河》的精神带到我的班级中,让孩子们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实干的意义,和吃苦耐劳精神”,争取在工作中续写新篇章,再创新业绩!篇七

我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梁家河》这本书,该书记录了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通读全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学习。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总书记在过去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有苦不怕苦,有苦不叫苦,苦中建功业。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逆境中砥砺上进,在实干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

“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说:“当年的知青习近平,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们在一个地方,不可能工作一辈子,可能是五年七年,超过十年的很少。在一个地方的服务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人民做更多的实事好事。

结合自身谈感受,我于2010年8来到延安市宝塔区第一幼儿园,今年整整八年。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回顾我多年来的工作经历,可以说是我的一个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也为自己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我带的第一批孩子跟了我两年,感情之深可想而知,在中班下学期开始我接任班主任工作,成了这个“家”的主管,我意识到自己有更多的责任,操的心也多了,我常这样想:家长既然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送到我们老师手中,就是给予了我们信任和期望,他们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吃得好,玩得好,学得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为他们着想,在他们想到之前先考虑到,让他们对孩子入园无后顾之忧,安心,放心,尽管要做得完全周详并不容易,但怀有一颗真诚的心很重要,态度决定一切,家长会感受到你的用心,孩子也会感受到你的爱!我喜欢孩子,喜欢和他们如朋友一般地相处,所以我们班的氛围很好,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我的思想也不断得到扩充,考虑的也比以往多,多的是比以前更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想他们之所想,这样很容易就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他们的心灵,而每每与他们产生共鸣与默契时,我都有种成就感和幸福感!尽管有时很用心地为孩子和家长服务,但难免也有家长不理解和误会的时候,面对这样的状况,我没有惧怕和回避,而是勇于面对和解决,因为这对我来说可能是个不错的“挫折教育”机会,我反倒感激于此。于是我平下心来,向家长解释误会,用行动证明我们一些做法的良好用意,在经过努力之后,家长们也化反对为认同,大家彼此间更多了份信任,家园关系更为融洽了,还是那句话——态度决定一切。现在我又重新开始了新一届的轮回,继续担任班主任的角色,有了前面的工作经验,我现在觉得工作上手更快,无论是对孩子性格特点的掌握和对他们的教育,还是对家长工作的把握,我都很有信心,这信心来源于我真诚的态度,以心待心,将心比心。我是班主任,是这个“家”的主心骨,要当好家,管好事,所以更多时候,我都显得特别忙碌,忙的是一些琐碎的事,怎么说呢,幼儿园生活就像是家庭生活,有了孩子就得好好照顾好好管。十三年的教龄,奠定了我在未来工作的扎实基础,年轻的我还需在以后的日子里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对于担任班主任工作,我也还需继续通过实践增长经验;需要更多时间学习实践,锻炼自己,在园领导的培养和帮助下,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完善班主任工作,继续得到上级和同事,家长的认可!

工作中,压力太大,琐事太多,难免遇到挫折、委屈,也有身累心累、坚持不住、心灰意冷的时候,但是读了《梁家河》这本书后,让我从中汲取了苦而弥坚、克难奋进的精神力量。

上世纪六十年代,总书记在陕北延安梁家河那样一个艰苦的山沟沟里,和村民情同手足、同甘共苦,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战天斗地,一干就是七年。

今天的工作环境条件,远远好于过去梁家河的那个条件。作为一名教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我一定会坚持理想信念,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实事好事。

“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习主席在梁家河留下了魂,留下了根,留下了信念,主席的信念是从农村、农民的生活中留下的,我看哭了,因为自己是农村娃,对习主席和梁家河村民的感情和村民们对习主席的热情,不由得让自己也回到了小时候的农村和想起农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一个个小名叫起来那么亲切,说的乡亲们心里暖暖的,我读起来心里也是暖暖的,85岁的梁有昌一个劲的拍手,脸上挂着泪珠,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是的,我们黄土地上走出一位为人民服务的主席,激动、感动情真意切的话语,如春风阵阵,拂过乡亲们的心田,也拂过我们每位中国人的心。篇八

11日,学校给每位老师发放了红色读物——《梁家河》。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才浏览“目录”,就激发了我想了解习主席七年下乡生活的想法。随后四天,我利用午休时间认真看完了《梁家河》,让我对习总书记的知青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做为一名母亲,一名大学毕业求职处处碰壁青年人的母亲,当读到《梁家河》第二篇章“难忘梁家河”中39页“他用亲身经历,激励青年练就过硬本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青年时代的习近平,也跟现在我儿子很多青年一样,有过迷茫、有过彷徨、有过失落,但不同的是,习近平在经历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之后,毅然选择了扎根农村。这种抉择,不是逃避,不是退缩,而是实事求是,回归理性,并且在艰难困苦中磨练自己的意志,默默储存能量,等待搏击长空。

试看现在很多我儿子般的青年人,吃不了苦,弯不下腰,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甚至遇到一点点挫折后就一蹶不振。熟不知这并不是现实与社会残酷,而是我们自己不堪一击,没有足够的韧性和勇气去生活,去拼搏,去改变。一时的迷茫无可厚非,一世的彷徨却让人难以原谅。就像青年时代的习近平一样,短暂的迷茫后,选择了脚踏实地,战天斗地,不仅学会了劳动,锻炼了坚强意志,还博览群书,开阔了眼界,提升了人生格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种子没有在泥土里饱润甘露,哪来的破土而出。拳头没有缩回来的间距,哪来的力量与速度。学会在平淡中积聚能量,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正当其时。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人正处于人生的选择路口,难免会迷惘彷徨,难免会“苦”于寻找人生的出路,该怎样在这个社会寻找自身的价值,对于青年人,需要一座精神“灯塔”,来指引着我们前行,而这些都在《梁家河》里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苦口婆心地说:“你们现在没吃过啥苦,还不好好学习,想当年,我们想上学,家里没钱供……”的确,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里,吃水、烧菜、照明都成困难,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好时代,对于艰苦岁月没什么概念,所以难免会迷失自我。

如何在迷惘中探一条出路?《梁家河》给出了答案,青年人应该有“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的意识。习总书记当年就连上山放羊、田头锄地都揣着书,抽空便看书,在一天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仍能坚持不断的学习、读书来提升自我,升华自我。在梁家河这几年,习近平一点一滴积累,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不是消磨了意志,不是荒废了时光,而是奋起了人生的豪迈。

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个人理想,也应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既要有“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登高望远,也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脚踏实地,既要有脚踩黄土地的赤城,也要有仰望满天星的高远。

青年人当以《梁家河》作为自己成长成才的“厚土”,在艰难困苦中,树立远大信念,在和平富裕的好时代,不忘初心。

第三篇:教师学习

教师学习“争先创优”心得体会

通过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历次学习,触动很深,体会也很深刻,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牢记了党的宗旨,党员义务和权利,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意识,永远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我的体会是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一是从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来。没有国家的繁荣,就没有个人的发展;没有民族的振兴,就无从谈个人理想的实现。只有把自己的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之中,人生才更有意义,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才会随之而生。二是从为群众谋利益的奋斗中来。为群众做了好事,群众发自内心的感激胜过任何奖励。当我们亲身感受到老百姓的种种艰难,要努力为老百姓的利益而奋斗,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经济全球化非常时期,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自己负责,同时要关心国家大事,接受挑战,勇于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维护国家的法律制度,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和民族团结,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而奋斗等。例如国家在天灾人祸的困难中,如何为国家分忧,比如我们可以用捐助的形式,尽自己的一分微薄力量,为国家分解的等。只有每个党员在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责任同时,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维护国家的利益,关心国家的大事,国家才会有希望,民族才会有希望。

一、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热爱学生,在师德修养方面争先创优,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烈的自我完善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学习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树立起教师职业的光荣感;通过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增强自我的法律意识。面对学生,要保证一颗平常心和赏识的心。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牢记了党的宗旨,党员义务和权利,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意识,永远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在工作中争创“三个一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该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爱岗敬业的先锋战士。通过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历次学习,触动很深,体会也很深刻,使我进一步深化了认识,并提醒自己,务必真学实做、踏实苦干,立足岗位,永葆共产党的先进本色。

二、在教育观念方面争先创优。

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育的职能及如何进行教育的认识问题,往往对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以至整个教育过程的成败起到一种先入的决定作用。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要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树立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教学观。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级课题实验研究,敢于研究,争取出研究成果,每学期争取上两节教研课。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严守党的纪律,树立良好作风,带头抵制歪风邪气。党员必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决反对本位主义、分散主义,自觉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必须严守党的组织纪律,服从组织决定,坚持党性原则,反对自由主义、宗派主义和小团体主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必须严守党的群众纪律,增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念,保持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带头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坚决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同时,要认真分析和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这部分人的利益与那部分人的利益、少数人的利益与多数人的利益的关系,把各种利益统一和结合起来。坚持维护全局和根本利益,同时又照顾和尊重个人和局部利益。我们要把实践科学发展观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主动自觉地想,认真深入地想,经常不断地想;想想自己为党做了什么,为人民群众作了什么?想想自己在工作中奉献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绩?只有这样经常地反思,才能使自己始终保持一个党员的活力。二是应实事求是。要用辩证的方法:分析评估自己,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纵向比,也横向看。尤其应注意以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审视自己,以宽阔的视野来谋划工作,并付诸于行动。回顾自己几年来所作的工作,有时想自己也努力奉献着,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与一些优秀教师比,自己的成绩就显得微小,因此我要更加努力去工作,以争取新的突破。

三、在知识结构方面争先创优,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永远不能变,党员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维护群众的利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实实在在地替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样更有利于集思广益。平时我们要加强深入实际,听一听他们的呼声、意见和要求,了解一下他们的思想。

第四篇:教师学习

教师学习内容

“四有教师”:

有理想信念

有道德情操

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之心

“四个担当”:

1、对民族命运的担当

2、对人民幸福的担当

3、对管党治党的担当

4、对美好世界的担当 “四个意识”:

政治意识

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

看齐意识 “六大核心素养”: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

“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五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2015年秋学习心得体会

官渡中心小学校

2015年11月18日至11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四川省省“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为期五天的学习培训,在这期间听了很多专家及团校教师的精彩讲解,特别是谌贻琴部长的讲话,使我充分认识到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紧迫感、使命感。这可是我第一次外出学习,感觉中,我的心从未有过的充实。这一次培训虽只是短短5天时间,但实在是受益匪浅,现就这一次短暂的学习培训和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吧!

体会到要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要从“爱”开始。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力量。老师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学生呢?我认为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还要抽时间和他们谈心、交流,共同活动,缩短师生距离。只有注入了爱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我们只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体会到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翁地位,就要相信他们的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正视他们的接受能力。有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小,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许做,在爱的名义下过度保护孩子。这样做,一方面使孩子受到过分限制,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在过度的限制中,厌恶说教。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如果不能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品德培养很容易走弯路,走错路。儿童的个性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智能组合等都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要采取易于未成年人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方法。还要让他们多参与。道德教育不是你说我听,而是要让未成年人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孩子们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只有孩子们真正参与进去了,他们才能有感受,才能在感受中升华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认识。

体会到与此同时作为教师要做到育人先育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两句话是我对德育工作的概括。也就是说在我教育我的学生时,我必须先做到有德。德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学时期是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好多习惯在这期间养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好的品质会决定孩子的一生。相反,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作为老师的我深知德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以良好的师德培育优秀的学生。告诉孩子不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要求我平时的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谨慎。说到就要做到,使孩子有榜样可学。而不是仅仅是空口号,要做到以德服人。

今后学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这就关系到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坚持就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同时,又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打得牢,他们就能够成长得更快更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性工作抓得紧抓得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能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让每个未成年人的身体和思想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夯实和打牢,造就一代代时代新人,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辉煌。

下载教师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学习总结

    濮阳学习总结 很荣幸参加了由濮阳睿源承办的中国教育联盟会,接受师训场培训学习,非常感谢大河为我们搭建了如此好的一个学习的平台,使我得以有如此珍贵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虽......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热爱学生,就会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岗位,你就会在这三尺讲台上实现自身的价值。 我觉得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

    教师学习总结

    学习总结 在这新的一年里,我坚持“以校为本”的校本学习形式,我要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新、老教师和优......

    教师学习工作总结

    关于教师学习工作总结1 上周参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德培训,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学习了家庭教育误区解析,通过专家老师的讲解剖析,深深感觉到自己正在这个误区的泥潭中挣扎,还死死......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沙区的麦莉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新班主任班级的管理策略的课,这堂课虽短暂,但让人受益颇多。在课开始之初,麦老师分享了魏书生老师的话,“当老师不当班主......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2015年秋学习心得体会 官渡中心小学校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 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1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

    教师学习总结

    本文章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