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网络电视台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已发
校园网络电视台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电视台已成为学校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基于因特网的校园网络电视台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点。本文将从网络电视台的特点、学习资源、学习实践、岗前培训等方面,论述校园网络电视台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学习的影响,期望能对校园网络电视台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关键词:校园网络电视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网络电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极大地改变着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学习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个性化。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以计算机或“普通电视机+网络机顶盒”为主要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视频点播、Internet访问、电子邮件、游戏等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个性需求服务的崭新技术,而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服务的交互式网络电视台,就被称为校园网络电视台。
一、网络电视台的特点
(1)实现了传播信息的交互性
网络电视集电视和互联网的优势于一身,从而使网络电视实现互动成为可能。
(2)实现了个性化的服务
网络电视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用户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自由选择。
(3)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一是可以把现有各学科的教学录像数据存放在视频服务器中,组成庞大的教学资源库;二是学习者可以利用国际互联网获取各种知识及最新的信息。
(4)扩大授课范围
通过网络电视,可以把中小学优秀教学资源实时传播到更广阔的范围,打破学校的围墙,使农村边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听到重点中学优秀教师上的课。
(5)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进度和方式,可以查询自己所需的资料,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请教,还可以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从而增强了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
(6)提高电教人员的工作效率
把所有的音像资料,做为数字压缩格式,放在校园网服务器上,利用校园网电视台播放,比人工使用录放机、碟机等播放更省时省力。
(7)实现了学生记忆的时效性
网络电视环境可以有效促进记忆,培养记忆能力,网络电视台集图、文、声、像多重刺激于一体一样,是学生大脑的视觉、听觉等中枢都处于兴奋状态,相关知识在大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符合人类的记忆过程,展示知识空间的联系,将知识系统化,形
成网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加工、归纳,形成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8)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性
学生可以把自己学习所得,上传到网络服务器,大家通过在线观看和下载,实现资源的共享。
二、校园网络电视台的功能作用
(一)提供学习资源
1.提供视频资源
(2)经典艺术作品回顾
为了达到对经典艺术作品的温故和借鉴,校园网络电视台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在线点播,就可以进入经典艺术作品的收藏模块,里面包含了国内外许多著名影片,如:《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阿甘正传》等,这些作品都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和借鉴作品创造了可能和机会。
(3)视音频制作网络教程
为了弥补学生专业学习的不足,培养和提高学生再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校园网络电视台为学生提供了视音频制作网络教程,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弥补自己学习上的不足,让学生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精通的程度,即实现了知识学习的网络化和信息化,而且通过网络视频提供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可以使学生非常形象、具体地掌握制作视音频的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供音频资源
(1)小语种在线试听
校园网络电视台为学生设计和开发了在线试听,大家可以在网上听英语、日语、俄语、韩语等各种语言考试的听力以及真实的国外语言交流,并且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听力,体现学校学生听力的现实水平,学校网络电视台还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生在线对话和自我录音系统,学生通过外国人的口语、本学校学生口语和自己口语的比较,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根本上纠正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在口语表达上更加完美,同时为了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校园网络电视台还为学生提供了在线试题,边听边做,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得到全面发展。
(2)经典播音主持回顾
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时弥补自己专业学习的不足,尤其是播音主持的学生,校园网络电视台能为学生提供经典的播音主持音频,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听放,找出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在发音的口型、技巧等方面得到发展。
3.提供视音频资源下载
为了满足广大学生在制作自己的影视作品时,对声音、图像的需求和对经典的视频进行下载和保存的要求,校园网络电视台给学生提供了资源下载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视频剪辑时,能够顺利进行,剪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影片,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校园网络电视台为学生提供了影视资源下载,从而使学生不必去亲自下载、去查看,就可以浏览和得到最新的影视作品,不仅如此,网络电视台还从节约学生不必要的金钱花销和解决资源搜索的难题出发,为学生提供了大学英语听力、英语四六级真题听力及其试题、历届优秀学生论文等资料的免费下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学生的学习能够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二)提供学习实践机会
1.提供摄影摄像的实践机会
校园网络电视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学生可以把自己的DV、摄影等作品上传到网络电视台,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让大家观看和评价自己的作品。能够激发学习动机和进行再创作的欲望,而且通过在线评价,学生可以听取大家意见,不断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正,从而创作出更好的影视作品。学生为了拍摄和制作出高水平的作品,需要刻苦专研摄影摄像理论,熟练掌握拍摄技巧。摄影摄像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工作,它还需要团队的团结合作,其中包括导演、摄像、编辑、场记、后期编辑、字幕制作等等,只有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影视作品,校园网络电视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同时也给浏览者提供了评选的模块,浏览者可以对学生拍摄的作品进行在线评价,这就促使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努力的学习摄影摄像技术,同时有力地增加了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提供视音频剪辑的实践机会
为了能够顺利通过网络管理人员对视频作品的审查,以及使自己的作品有很好的评价,为了提高作品的质量,使作品更加富有艺术感,编导学生需要对自己原来拍摄的视频资源进行剪辑,在实际剪辑中,学生会用到大洋非编软件、Adobe Premiere非编软件、adobe audition声音剪辑软件等多种软件,并加入自己的理论知识,对自己拍摄的作品进行删减和添加,从而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融入到整个作品之中,使自己的影视作品不仅观看顺畅,极具艺术感,而且也使学生在创作中得到了实际的锻炼,掌握了专业技能。
3.提供图形图像处理的实践机会
为了能够满足大家的视觉效果,使自己的影视作品更加绚丽多彩,在视频作品的制作中,学生需要运用PHOTOSHOP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添加一些特技效果,来美化自己的作品,使影视效果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在校园网络电视台网站制作当中,运用图形图像处理的地方就更多了,如:文字的处理、图片的剪切、图片的美化和组合等等,从而达到了网页的视觉效果,体现出自己的创作性思维,让自己的专业知识跟技能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图像图像处理技术不仅会运用到自己的专业创作之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运用到,如:对自己的照片进行处理等,所以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是非常有实际价值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4.提供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的实践机会
学生在拍摄自己的影视作品时,需要用到摄像机、三脚架、摇臂、移动轨等各种摄影摄像器材,学生可能对于其中某些设备比较陌生,某些设备比较熟悉,但是通过拍摄活动,大家会对这些器材的使用有更深刻的了解。在拍摄中,学生除了能够学到使用设备的技术外,还要好好维护这些设备以便使自己在下次拍摄时,更加方便、快捷。
5.提供网站的设计制作与维护的实践机会
对于编导学生来说,关于网站的设计制作与维护,又给就业增加了一个获得胜利的砝码。在网页设计制作与维护前,需要掌握DREAWERAR和PHOTOSHOP等基本软件的使用,并且需要对网站进行规划,列出网站内容大框、连接情况以及人员分工。在制作中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各个环节需要密切配合,只有这样网站才能完成,完成之后需要对网站进行测试,通过之后传到网上进行运行,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与创造精神,在网站完成之后,需要同学对网站进行维护,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
美结合。
(三)提供岗前培训机会
1.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校园网络电视台的内容及其组成部分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既要用到自己书本里的知识,又要用到相关技能,而理论与实践相集合,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岗前培训的机会。校园网络电视里面的学生作品无论是从拍摄到上传作品,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他们通过解决制作中的实际问题,把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拍摄、制作技能紧密的结合起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可以说通过创作,他们基本上能够解决未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创造非常难得的实践机会,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会向老师或者其他技术人员的咨询,这样又能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从而扫清了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与人交往的障碍。
2.编导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无论是在制作校园网络电视台的过程中,还是在拍摄自己的影视作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深深体会到做为一名编导人员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制作影视作品时,编导学生既要融入自己的创造性思想,又要使作品符合最基本的道德,有句话说的好:“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它强调的就是人要具备做人的道德观念,有个道德准则,那么身为一名编导人员,也必须有原则约束自己,校园网络电视台中影视作品里的内容,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体现出了编导人员所具备的职业道德。
在视频作品的制作中,学生不仅认识到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社会素质的重要性,网络电视台视频作品的创作过程及其播放,几乎每个地方都体现着编导学生系统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理论根底、精深的专业知识,这就使得学生不断注意知识的更新,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自己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艺术创作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
3.提供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环境和条件
在校园网络电视台的设计制作和影视作品的拍摄制作中,学生会遇到许多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认真专研、广泛地收集资料,与此同时,校园网络电视台由于提供了资源下载的模块,学生可以借鉴前人的创作,吸收里面的精华为自己所用,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综上所述,校园网络电视台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影响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网络电视的特点、学习资源、学习实践、岗前培训等方面的分析,进而设计和制作出更加适合于学生的网络电视台,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运用网络电视台。目前,校园网络电视台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影响研究还没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结论,我认为这是因为没有完整的理论和调查的结果,最后我要说的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教学设计,而更好的掌握电视媒体,最终是为了更好的将媒体融入设计中去,因为媒体并不仅仅是设备本身,它还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学习方法,采用什么样的媒体,对编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继新.李明书.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1月
[2]刘义兵.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3]陈港.刘文政.刘涛.网络设计三合一综合教程(MX2004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
[4]赵永岐.网络电视的发展及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5]高 明.组建家庭网络电视台[J].大众网络报,2004年4期
第二篇: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结题报告
执笔者:武鸣县双桥镇中心学校 黄 飞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编号:DBB010504桂——2007)课题于2007年10月开始规划,2007年12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报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审批,2008年3月正式批准立项,2008年3月20日开题,2009年4月15日进行阶段性总结。
我校一直努力践行“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人、快乐成才、和谐发展”的办校理念,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学生品德与技能等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充分认识到心理素质对个体终生发展的意义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把优化校园环境作为改善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十分重要的条件。我们设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和把握学校学生心理状况(尤其是当前农村学生、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优化、美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努力构建适合我校学生的心理教育模式。
课题研究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时下许多为研究而研究的不良现象。近两年来,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这一课题为引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政教处、教导处等各职能部门通力配合,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全校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既在理论上不断探索,又在实践中(特别是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活动中)努力探寻有效措施并付诸实施,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较好的改善和优化,让学生身心健康。
两年来,课题组主要采用实验法、问卷、谈话、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基本按照如下研究过程开展研究:资料准备——课题申报——课题组成员统一认识,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等的设计——开题会议——具体研究(包括有关实验、调查、问卷等)——资料处理——论文或研究报告撰写——课题成果推广——结题。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所设定的目标和理论假设,课题组成员认真开展研究,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该课题的研究已初步完成,拟2010年3月结题。
一、课题研究概况
环境熏陶人,环境塑造人,俗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古人又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很好的说明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可见环境对人的一生影响有多重要,特别是对我校这样一所农村中学的学生更是影响深远。
目前我国的中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常常发生碰撞,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波及,父母离异的、破损家庭的增多,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的存在,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忽略,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引起了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我校教师通过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9.6%的初中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初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这些调查结果引起了我校教师的共鸣,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决不危言耸听。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出走,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现将我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分类如下:
(一)学习问题
问题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厌学)、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以及学习困难等。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共有三十个教学班,班额一般在40—55人,经过两年来的访谈、调查发现,每个班几乎有1/5的学生厌学,有1/4的学生学习困难,对考试具有明显的焦虑症状约占1/10。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会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就感或者说成就动机不足。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就可能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指责,时间久了,消极情绪的学生是很难燃起他对学习的兴趣。考试焦虑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现象。表现为: 一听说要考试就紧张起来, 考前睡不好觉, 考试时出现情绪紧张, 心慌意乱, 记忆卡壳等现象, 某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 一到考试就慌了手脚, 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严重的考试焦虑不仅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危害, 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潜在威胁。
(二)交往问题
问题表现为,孤独心理、唯我独尊和不能正确地与同学、父母、和老师进行交往。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平时交往的圈子就很窄,大家在村里都是用壮话进行交谈,很多时候都是家长下地干活而学生自己在家看电视,一些中学生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他们人际关系疏远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也有一些学生只沉湎于自我实现和个人奋斗中,处处以自己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或触犯到个人一点点利益就斤斤计较,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早恋也是初中阶段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 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 中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 男女生之间易产生朦胧的好感, 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说、影视媒体的推波助澜, 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发育来说是种催熟剂。有些中学生也不懂得与师长如何交往沟通,往往不能理解家长、老师正面的教育与要求,不主动敞开心扉,形成反感甚至敌视,出现普遍的离家出走及鲜见的弑师案件。
(三)情绪问题
问题表现为,情绪丰富而强烈, 但不能合理地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宣泄。中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 但情绪起伏变化很大, 不稳定, 而且容易冲动, 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时, 可能会一点点小事而情绪激动, 也可能为一点点小事而灰心丧气。多变的情绪, 常常使他们难以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习、生活也因此受到干扰。放任的情绪往往又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友爱和团结。由于中学生情绪起伏变化大, 加上自我控制力较弱, 很容易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 以致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妨碍了自己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甚至违反校规, 触犯法律。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之所以有不愉快的情绪,是因为人们对事有许多不合理的信念。导致我们不愉快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不合理的看法。
(四)行为问题
问题表现为,说谎、攻击、逃学、违反纪律、网络成瘾等。
我们说是行为问题,这个行为问题包含的内容很多,究其原因,涉及到学生观问题,教师要将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不仅仅看到他们的一个不足,还看到他们优势。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尽管他今天会有一些问题,但他仍然具有非常强的潜能。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我们需要以全新的理念,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就是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朝,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舒心愉悦的学习环境,而且能激发他们良好的心态。校园文化环境是校园环境的物质环境,包括校园的布局、绿化、建筑物、教室、宿舍、图书馆、运动场等。校园环境的整洁、美丽、优雅、宽敞等使人感受到舒适、轻松、愉快,给人舒畅感、美感、安全感,让人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高大脑激活水平,并可以减轻直到消除疲劳;如果校园环境不整洁、肮脏、狭窄,会使人感到压抑、烦躁、沉闷、不愉快,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兴趣、效率,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就是为广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被师生认同的共同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本质的、个性的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我校就是要立足农村,抓住以壮乡文化为本、以教为魂的校园环境建设,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去影响学生的主体人格,以形成强大凝聚力的校魂,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况:
双桥镇中心学校创建于1969年,占地面积68亩,原名双桥一中,于2003年改用现名。我校是一所全寄宿制农村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520人,教职工123人。学校环境幽雅,各种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曾被评为“广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广西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学校”等多项荣誉;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成绩一直稳居全县前列,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声誉。我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打造活力校园来促进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立足农村,依托壮乡,打造“SQ”校园文化特色。“SQ”是双桥汉语拼音的缩写,又取自英文“Scenic”和“Quality”的首字母;“Scenic” 意为景色优美,“Quality”意为品质优良。“SQ”昭示着双桥一中环境幽雅,一中人品行高尚。“SQ”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系列内容,学校除了对校园美化绿化进行整体规划外,还十分重视文化氛围的创设,使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个橱窗、每一块绿地,都富有教育内涵,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目标,展现了学校的发展蓝图,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创造一个优美、宽松、催人向上的育人环境。我们力求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学校办学理念:健康成人、快乐成才、和谐发展 学校精神:团结奋进、自强不息 学校校训:团结、勤奋、进取、创新 学校校风:文明、竞争、自强、和谐 学校教风:善学、善教、善育、善导 学校学风:勤学、乐学、好学、会学
我校依托壮乡打造了壮族名人堂长廊,介绍了从历史上抗倭英雄瓦氏夫人到现代的体育明星李宁等一批壮族政治、军事、文化、体坛名人,他们都是壮族的好儿女,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牺牲和贡献。原自治区主席陆兵就使我们双桥培养出来的好儿子。我们打造这个长廊意在让学生了解壮族的辉煌历史,使他们能从这些名人身上学习壮民族的勇于追求、不畏艰险、甘于自我牺牲的民族精神,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为传承中华民族美德,我校打造了儒家经典文化长廊,共有“仁、义、礼、智、信、恒、容、善”八大块内容,旨在教育学生明礼诚信,做事要有恒心,为人要以人为善,宽以待人。梅兰菊竹号称话中四君子,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因此也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我们打造“花中四君子”意在通过四君子的高尚精神教育学生,做人要具备梅的坚忍不拔的人格,兰的谦谦君子的作风,菊的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品格,以及竹的刚直谦逊、不卑不亢、不同流俗的高雅。引导学生要争做文明的学生,守纪的学生,人格健全的学生。
为了更好更活的开展我校的德育工作,我校专门成立了学生的励志堂,主要有感恩和励志两大主题,有警示教育、励志故事、励志书籍和励志影视资料等内容。这个励志室可供班级开展活动之用,如:召开主题班会或感恩励志教育会、讲励志故事、读励志书籍、看励志影片等,主要是想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这里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当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时,这里就是加油站;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这里就是激励场;当学生犯错误时,这里就是改正错误的心灵疗治所,这间励志室面对全校师生开放,是我校一个的德育基地。
为了点亮学生的心灯,拨开学生心灵的迷雾,我校成立了心理辅导室——“说吧”,说吧有三层含义:其一就是让学生把心里话尽情的向老师倾诉;其二是教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浅显的道理来影响我们的学生,改变我们的学生;其三就是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快乐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学校配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这里环境清新,布置雅致,是学生青春期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驿站,是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
为了让老师们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我校专门为教师打造了一间舒适的阅览室——书吧,一支轻音乐、一壶清茶、一本好书将愉悦教师身心,陶冶教师情操。教师课余饭后将在这里更好的交流沟通,将在这里拓宽视野提升业务水平,这是仅供教师阅读的地方。
教室是学生学习主要场所,这里的布置讲究整洁明净,各班的学习园地是由师生共同设计,由学生亲手的布置,学习园地里有班级荣誉栏、时事采风、温馨提示、伯乐论坛等栏目,还有各班的口号、班训,特别是各班教室里都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班级图书角,献出一本书拥读万卷书让班级图书角的藏书更丰富。教室里布置无论是色彩还是各班的口号、班训都是以学生为本。
为了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育人的作用,我校特别推出了卫生间的文化,卫生间里有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宣传,还有各种保健知识,这里是一种灵动的文化每月都会更新内容。
双桥一中的树都能开口说话,全国重点高校的校训就挂在各班认养的每一棵树上,每一棵树都有着不同的介绍,都蕴含着一些故事,都见证着学生们的成长,树文化更多的是激励学生从小就有远大的目标,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学校东楼前的长廊展示的是壮乡的风土人情,有壮家的服饰、三月三的习俗、武鸣人的风情、双桥的特产。这里各种介绍除了增长学生的知识以外,更多的是激励学生的热爱家的情怀,从而热爱学校。
“馨斋”是我校的学生食堂,“馨斋”是飘着香味的屋子更是就诏告每一位学生要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在学生就餐的地方也处处彰显着校园里浓郁的文化,比如说“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少一份冲,就多一份宽恕”“文明从窗口做起”等。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为了营造和谐、健康的宿舍文化氛围,我们自2007年就开展了“宿舍美化”评比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种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创造宿舍文化氛围,加强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为自己的初中生活留下美好的宿舍回忆,也给同学们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宿舍的标语内容由舍员决定,学校统一设计好样式,张贴在宿舍外墙,标语是不干胶的,方便更换内容,这样就形成一种统一协调的氛围。在美化宿舍大赛中,我们惊喜的发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非常丰富,他们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许多的宿舍布置非常富有创意,令老师们叹为观止,如:、“珍惜同窗的缘分,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友谊是天地间最可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一种安慰”、“正直是我们的人格,快乐是我们的风格”等无不有着特别的育人作用。
我校的运动场地比较宽敞,这个足球场有300米的煤渣跑道,场地的草皮是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利用双休日舖种而成,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们自发来到学校,参与劳动,呈现出一幅家校联手共建校园的动人场面。我们学校有现在的发展,正是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
现在是我们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今天有竹杠舞、跳大绳、踩高跷活动。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课余活动,大力开展富有壮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在活动中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宽阔的运动场地让同学们能够活动锻炼,戏台边醒目的12个大字 “健康成人,快乐成才,和谐发展” 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我们在努力践行着这个办学理念,让学校成为学园、乐园、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
“自强不息,团结奋进”是我校的精神口号,每次全校性集会我们都通过这个口号振奋师生精神,凝聚力量。它集中体现了我校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校园精神风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继往开来,开创新的辉煌。
双桥一中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双桥一中人将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打造出了富有壮乡文化特色的系列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也有了一定的成效,如2009年11月广西常规管理现场会在武鸣成功举行,而我校就是以依托壮乡文化的打造而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广西教育厅厅长在现场总结大会上向全区中小学校长发出倡议,希望他们学习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吸引了全区各兄弟学校的无数老师进校来参观学习。一些相关的媒体、报纸都对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校园环境文化作为校园的生态系统,其特质环境主要是指校园内经过人们组织、改造和而形成的校容校貌和校园学习环境。具体指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及各种设施等。它是学校环境文化中最坚韧的物质和内核,体现在师生的精神面貌、校风、学风、集体舆论、校园精神、学校形象等方面。校园精神环境是校园的灵魂,是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和个性的反映,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这种物质环境自然是一种环境文化,它的作用体现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此熏陶、暗示、感染。我校学校物质环境文化的设计强化环境育人意识,使校园环境充满着文化色彩,“努力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也讲话,每一棵树、一棵草都能纳言,每一个角落都有育人的作用”。学校的“SQ”校园文化系列使学校各种物质的东西都能体现一种学校的个性和精神,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奋发向上的感受,我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就是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1.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我校1500多学生都是寄宿学校,一周有五天是全部生活在学校,他们在学校所受教育时间越久,对学校环境文化要求就越高,依赖性也就越强。校园已经由传授知识的单一功能体转变为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娱乐生活等一身的多功能体。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追求知识,更是追求娱乐、追求生活、追求艺术。学校的物质环境是否文化化、艺术化、实用化、舒适化、卫生化、优雅化、整洁化、安静化等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生活在优美的环境里就会身心宁静,愉悦的生活在美丽的校园里。特别是我校“说吧”的打造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尽情的向教师倾诉,教师用亲切的话语,典型的案例来说服我们的学生,并校正他们的言行,让我们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说吧”然后心悦诚服的,身心愉悦的离开“说吧”轻松的投进学习生活中去。“说吧”在这两年里是学生青春期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驿站,点亮了不少学生的心灯,拨开了不少学生心灵的迷雾,是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
2、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从而使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同时,又制约着学生的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个整洁的校园内,学生是不会随地吐痰的;在一个幽静的校园内,学生是不会高声嘶叫的;在一个充满现代文化气息的校园内,学生是可以陶冶情操的。校园环境文化特别是其中的精神环境文化一经形成,就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影响,反过来良好道德观念又会推动校园精神环境的优化,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和行为。校园环境文化是通过感染、模仿、从众、认同的心理机制,使学校全体成员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引起个人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以求与校园环境文化趋于一致,达到学校育人的目的。我校依托壮乡打造了“壮族名人堂长廊”,介绍了从历史上抗倭英雄瓦氏夫人到现代的体育明星李宁等一批壮族政治、军事、文化、体坛名人,他们都是壮族的好儿女,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牺牲和贡献。原自治区主席陆兵就使我们双桥培养出来的好儿子。“壮族名人堂长廊”的打造旨在激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了解壮族的辉煌历史,使他们能从这些名人身上学习壮民族的勇于追求、不畏艰险、甘于自我牺牲的民族精神,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随着课题的研究学生彼此之间的冲突和破坏公物等违纪行为明显减少,在他们的笑脸上,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自信,展现自我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的精神面貌发生明显的变化。现在是不少的学生以就一中为荣,对学校有了比较强的自豪感、荣誉感。
3、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校园文化建设指学生和教师在校园这个特定空间中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的文化形态。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优势是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只有营造健康、科学、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给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养成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形成学校教育文化的关键。学校可以开展“人人争作文明小标兵”活动,各班由一名值日生总负责,其他同学分工管理,要求对教室卫生、公区卫生、个人卫生、文明礼貌语言、纪律、礼仪作出评价。卫生小卫士认真填写记录,学校期末根据记录进行评比,对做得好的优秀小卫士、文明小标兵进行表彰;同时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使同学们在愉快、和谐、坦诚的氛围中检查自己的行为,以达标争章活动鞭策和激励学生,更好地强化行为习惯。
总之,丰富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努力营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不可会晤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成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应开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健康有益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行为习惯得到良好的引导,个人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满足学生实现自我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陶冶情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参与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营造一片以活动为载体的环境育人的新天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教师榜样相比,学生榜样有着非凡的效应。学生榜样的言行举止,学习活动又起着更加具体化、实际化和指导示范作用,更贴近学生的心灵和生活实际。为使榜样的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定期评优选模,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队员”,发现好人好事随时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鼓励,把他们的先进事迹写进作文、写进全体学生心理,让学生榜样的无穷力量在学校环境育人工作中不断发挥育人的功能。
4、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校园文化建设是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和提升学生品位的重要方式,我们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将他们组织起来,在集体活动中,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例如,校园文化的素色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多搞一些必须经过全体成员协调合作才能完成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的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地去为班级或小组的共同目标奉献。这样,在不断活动、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全体人员的团队精神。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切入点,但并不是全部内容,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学生集体荣誉感,必须用在学校生活的核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上来,以团队精神关心爱护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学习上组织成立帮扶小组,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从各个方面的帮扶使其迅速地摆脱困境。这种以先进带动后进的办法,不仅共同提高了他们的学业,也在具体的帮扶与被帮扶的活动中,获得了爱心的浸染,同时,学习小组与兴趣小组相结合,使同学之间在共同学习和爱好中,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强化相互之间的感情,这既是团队精神培养的延伸,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化。
团队精神的培养即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活动中的形式要求。因此,团队精神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单纯地作为活动目标的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本文开头时所提出学生团队精神的缺乏和社会竞争对于人才团队精神的必须要求,使校园文化建设有了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使命——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因此,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仅仅要在各项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渗透,而且应该作为一个内容的专题,设置专门的活动进行培养和强化。诸如,有些活动在一般的情况下是要培养学生们的文化修养、知识能力等,但在具体安排中,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将其作为专题目标,这种以专门培养目标进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团队精神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得以确定,为更好地开展校园文化中以其他项目为目标的活动奠定基础。二是在所有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都要渗透团队精神的因素,这不仅是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校园文化自身的必然要求。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所有的活动都与团队发生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集体参与性的活动自不必说,就是个人参与的活动,也都是代表团队精神,寄寓着团队的希望,实施着团队集体的设计。因此,团队因素在整个校园文化的各种活动中都是离不开的,所以,在校园文化的各项活动中,也都应该而且必须鲜明地渗透团队精神,这既是校园文化建设自身性质决定的,也是完成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团队精神在各种活动中的渗透,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专门培养团队精神为目标的活动的辅助因素,不仅强化了专门活动的培养目标,而且深化了团队精神的培养内涵,使团队精神真正地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团队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结果在学生身上体现出一种文化修养。首先,文化修养主要表现在人的具体行为之中,它表现在文化建设的结果在潜移默化中已经融入了学生的心灵深处,表现在具体行为的规范之中。团队精神通过某一时或某一事的作秀和表演可能让人在判断上产生错觉,但只有真正地成为了自觉的行为规范之后,才能在长期的日常工作中,获得一种终极性的认定。反过来认定的结果体现的正是一个人文化涵养的真实状态。其次,团队精神是一种带有普遍适应性的修养,它是与自己的行为始终相伴相随的,适应于所有的群体。因此,正确的团队精神修养是团队精神素质的培养,只有具备团队精神的素质,团队精神才能成为个人修养中的文化涵养。这是对团队精神培养的根本性要求。
我们倡导在今后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一方面要对团队精神的培养进行广泛的渗透,从而改变无意识状态。另一方面必须把团队精神的培养列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项内容,不断通过专门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恢复团队精神在校园文化中的本来地位,才能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健康的发展,最终完成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合乎全球一体化竞争需要的人才之任务。
5、校园文化建设缓解了学生学习的压力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一个育人的环境,每一处、每一时都带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目的要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散发着多元化信息。所有经过精心设计的文化信息源,能够对学生进行有利、积极的刺激,从而促使他们智力的发展。“智商在丰富的环境与贫乏的环境中能够上升或下降”,我校大部分学生在优美的环境里智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我校在宿舍文化、教室文化的打造上充分显示了学生个人的才华和集体的智慧。学校宿舍文化的打造是以“干净、雅致”为主题,建造家园式的宿舍文化,各班宿舍可以有自己本班特设的雅号如:“聚贤屋” “温馨小屋”“浪漫小居”等,各班的舍训更是彰显出学生的个性与智慧如:“珍惜同窗的缘分,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友谊是天地间最可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一种安慰”“正直是我们的人格,快乐是我们的风格”“吃喝玩乐莫进此门,贪图安逸另寻他处”等。教室文化的建设是以“积极向上、活泼健康学园式”来打造,各班的班训、班规都充分体现了学生能力和智慧如:“困难是我们的恩人,兴趣是我们的天堂”,“让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的自己”,“创最好的班级,做最好的自己”,“给自己一个目标,让生命为它燃烧”,“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给自己一个目标,让生命为它燃烧”“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等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整齐光洁的道路设计、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等等,无不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倍觉舒心,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办学物质条件的改善,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所能负载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多,教学方法也多元化。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学校,更增加了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多样性,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同样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我校校园广播、多媒体教室、校园信息网等先进的教学设施更高效的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传进校园,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2009年中考中我校以72名同学上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的好成绩再一次证明校园环境文化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教室的采光、通风、温度等直接影响学习效率。我校教室的照明光线充足、均匀,减少了学生的疲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减轻紧张、焦虑。各班教室布置的色彩适中可以创造恰当的气氛,调节情绪,如我校各班教室学习园地以浅蓝色、浅绿色、米黄色,颜色巧妙的搭配,创设舒适、宜人的色觉环境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6、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宿舍是学生在学校的家。学生生活在一个清洁、明亮、卫生、整洁的宿舍环境,使人心情舒畅、轻松愉快。过去,学生厌学、逃课、上课睡觉、讲粗口、顶撞老师,故意捣乱课堂秩序,见到老师不打招呼、态度漠然、缺乏礼貌,对老师不信任,有的学生甚至有逆反与敌对心态。教师也因受焦虑、沮丧、抑郁、消沉、不安等不良情绪困扰,整天喊累,觉得自己辛苦备课,认真讲课,学生却不愿意听,不买老师的账,因而缺乏成就感,认为自己很失败,对教学厌倦,对学生厌烦,师生关系不甚理想。随着以课题研究为牵引的各项管理与具体措施的落实,近年来,我校师生关系有明显的改善。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生尊敬老师、信任老师,乐意听从老师的教育和劝导,对老师很有礼貌,见着老师会主动问好。广西西部校长校长们来到我校,见学生很有礼貌,向我们提问说“你们是怎样使学生对人有礼貌的?”我们的回答是教育与训练。另一方面,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关爱学生的动人事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调查显示,学生对老师的满意率不断提高。2007年——2008学第一学期末,在对全校32个班、100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调查中,学生对全校教师平均满意率为85.37%,到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末,学生对全校教师平均满意率提高到92.87%。
近两年来,我校结合课题的研究,为构建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在学校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主要是:(1)学校在管理活动中,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的利益与需要放在首位。(2)扬正气,抑邪恶;崇尚高雅,远离低俗;倡导文明科学、健康向上,追求真、善、美和弘扬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各项活动中强调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努力营造一种积极进取、认真负责、勤于学习、善于合作者光荣,不思进取、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懒惰自私者可耻的氛围。(3)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的作用。(4)通过校长信箱、学校网络留言等多种途径,疏通和拓展信息渠道,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环境的优美高雅,传递一种文明的信息,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标准,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身的认识,实现学生通过环境感染和熏陶达到自主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在无声的环境中接受有声、有形的教育,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师生之间和睦相处。
7、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成才基地。
美观高雅、整洁大方、富于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现代文明人的生活追求,体会文明环境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与约束,让学生从现在、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陶冶情操,增强学生为社会文明发展负责的责任意识。在优美的环境里,学生能够意识到,整洁的校园,要靠人来维护,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学生们不忍扔下一片纸;一些比较淘气学生,在爱校、保洁方面也能充分体现他们身上闪光的侧面;有很多同学能坚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风雨无阻地早早来打扫校园教室的卫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学生保护地球人类生存家园的意识。整洁的校园不仅规范了学生的卫生习惯,更教会了他们做正直踏实的人校园的无言环境,促使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善恶,学会审美。保护校园环境的干净整洁,管理上做到无死角,无漏洞,从而培养学生保护校园的整洁。
学校设立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选出几名表现突出、责任心强的学生组成管理委员会,共同参与制定一整套的活动方案和管理制度,开始自我管理的最初尝试。划分出卫生、纪律、活动等若干职能部门,实现全校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委员会常设文明监督岗,比如学习习惯监督岗、卫生文明监督岗、生活文明监督岗,从学生早读、早操和课间操、课间休息、午间管理等,都有不同的岗位监督管理。学生从学习良好的礼仪习惯开始,自觉维护校园环境,自觉读书,自觉规范言行。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组织机构。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做到在无教师管理的时候能自觉进入早读和课外活动课堂化管理,能在举手投足之间自觉维护校园设施,能自觉按规定路线上下楼梯,能在指定时间安全有序的进入操场。
8、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生情感教育和审美情趣的教化基地
师生通过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和操作,每个人都为校园环境建设倾注感情、智慧和心血,成为师生热爱学校的感情纽带,以自己在这所学校生活与学习而感到自豪,一种爱校荣誉感油然而生。为校争光的责任感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超越自我的内动力,培养起师生爱校、爱教育的情感和主人翁的意识,并成为师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基础。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更是有所突出,由于青少年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他(她)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她)们追求美,却又不能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误以丑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于追求内在美,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的内涵。而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9、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校园文化活动是建设人文化环境的基本形式。学校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师生人格发展的教育载体,形成校园环境鲜明的人文景观。我校校园环境最大限度地给师生提供了文化土壤和实践活动的机会,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阵地。我校“大课间活动”中踩高跷、千人跳竹杠、抛绣球等富有壮乡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体魄,增长了他们的知识。我校一年一度为期一周的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文化艺术节有学生书法、绘画、征文比赛和两台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都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我校还从大处着手,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升旗演讲、重要的纪念日等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危机感。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沉浸在喜闻乐见的业余活动中,因注意力的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境,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课题组成员理论素养的提高
本课题组成员大多数是非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大家通过学习,查阅大量理论资料,对本课题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有了较好的认识和把握(如心理现象、心理教育、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澄清了过去一些模糊的认识,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素养。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课题研究在形式上就要结题了,成效是明显的,也只是初步的。但是,研究仍将继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也。
文献出处: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
第三篇:基于博弈论的竞赛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研究
基于博弈论的竞赛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研究*
肖达信
摘要:本文从经典的博弈理论出发,运用“合作与竞争”的思想解决存在矛盾与冲突的问题,设计“矩阵游戏”与“竞猜硬币”的竞赛学习模型,并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学习者在学习模式中最优策略的选择,探讨竞赛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结果显示,竞赛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自身竞争力,改善学习绩效。
关键词:竞赛学习,博弈论,合作,竞争,学习动机
博弈论,又名对策论(英文是Game Theory),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行为(即博弈行为)的数学理论和方法[1]。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行为,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博弈论的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孙子兵法》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专著,如今在经济、管理、政治、军事、公共选择等方面都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竞赛学习是通过竞赛或竞争的形式习得知识的学习模式,是基于游戏学习的一种。竞赛学习策略结合协作学习,基于项目、问题、游戏的学习等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学习绩效。本文利用博弈论的思想设计竞赛学习策略,将其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相结合,对比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反馈与效果,探讨“竞赛学习”这一具有游戏特性和教育意义的学习模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一、“囚徒困境”与“重复博弈”
博弈行为通常由个人、团队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2]。利用博弈行为中的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分析竞赛学习中尤为凸显的协作与竞争,探究策略选择问题。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是典型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囚徒困境的主旨为,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有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半年。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2年[3]。如图1所示,囚徒们虽然彼此坚不吐实,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但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也因为同伙把自己招出来可为他带来利益,因此彼此出卖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因此在“囚徒困境“一次性的博弈中,双方都选择背叛是一个纳什均衡, 但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解决方案。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半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2年的情况较佳。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背
图1“囚徒困境”博弈
“囚徒困境”的博弈次数只为一次,博弈双方并不选择合作而选择彼此认为利益最大的*项目基金: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10重点课题《小学娱教产品的质量因子的分析与评价》,课题编号:2010—R—15757
背叛,但当“囚徒困境”扩展为多人博弈时,就出现很多矛盾与问题,共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当每个人都试图从有限的资源中多拿一点儿时,就产生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艾克斯罗德做了个实验,他要求每个参赛者把追求得分最多的策略写成计算机程序,然后用单循环赛的方式将参赛程序两两博弈,以找出什么样的策略得分最高。他邀请很多人来实验,得分规则和“囚徒困境”矩阵一样,什么时候结束游戏是未知的。
第一次比赛时共有15个策略(程序)参加,艾克斯罗德将每一策略分别和所有策略对弈,运转200步,结果得分最高的程序是加拿大学者罗伯布提交“TFT策略”(即“一报还一报”(tit for tat)),该程序第一次对局采用合作的策略,以后每一步都跟随对方上一步的策略,你上一次合作,我这一次就合作,你上一次不合作,我这一次就不合作。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艾氏决定邀请更多的人再做一次游戏,并把第一次的结果公开发表。第二次征集到了62个程序,加上他自己的随机程序,又进行了一次竞赛。结果,第一名的仍是“一报还一报”。艾氏总结这次游戏的结论是:“一报还一报”仍是最优策略[4]。
“重复博弈”实验证明了在博弈被反复地进行中,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受到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
二、关于游戏学习动机的研究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内部因素,是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一种学习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来自于17173的2007年“第七届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报告”数据显示,30%的游戏玩家玩游戏的主要目的是纯粹娱乐;其次是消遣时间和交朋友,其比率分别为14.66%和14.38%;以从游戏中获得现实收益的只占13%;随后的游戏目的是消遣时间(9%)和在游戏中成为高手受人尊重(5%)[5]。此时游戏玩家玩游戏的最主要目的是娱乐,其次是交朋友和锻炼智力。2008年调研参与用户游戏目的分析显示,娱乐和交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达到了56.5%和42.1%;而游戏中成为高手受人尊重和从游戏中获得现实收益比例有所上升,分别为22.4%和17.8%[6]。说明人们在面对游戏时,娱乐目的最为明显,但逐渐在游戏中增加交流与沟通,玩家可通过游戏交友和收益知识,可见,游戏“有助于学习”的特性逐渐增加。
影响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诸如学习者的需要,对学习活动的好奇心、兴趣,胜任感和成就感等[7]。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的乐趣越多,就越愿意主动参与并完成任务,学习动机就越高,除此之外,具有挑战性活动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友好的竞争活动能增强并提高自身竞争力,这些动力能促进学习者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竞赛学习这种以游戏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模式,在挑战与竞争中引发学习者正面且高涨的情绪,在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的活动过程中完成知识学习。
三、竞赛学习模式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本研究选取徐州市北大青鸟2000年开设的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实验课为例,跟踪调研使用竞赛学习模式的两门课程,通过介绍竞赛学习过程,提交小组最佳程序设计以及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趣及结果的反馈,探索竞赛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一)“矩阵游戏”
在课程的学习中,设计使用基于P2P模型,由N个参与者参加的文件下载矩阵游戏,将参与者分为G个小组,每个成员为一组,要求彼此运用智慧与技巧与对方实现文件交换,计数方式参考“囚徒困境”矩阵。
模拟文件的交换过程,首先定义一个2X2的矩阵,竞赛双方可有两个选择:合作(C)或背叛(D),每次背叛行动的一方即不共享资源。在交换文件的过程中得分规则如图2所示,彼此分享各自的资源即可获都获得5分,若一方保守(不分享资源)一方共享,则共享
者获得0分,另一方获8分,若彼此都不共享资源则获得0分。
若一方的分享无条件地被另一方吸取时,游戏双方可能都不愿意无条件地分享资源,矩阵游戏的各小组都想获得更大的利益,导致双方疏离甚至封闭。所以他们宁愿选择“保守,保守”,不共享资源。
这是竞赛游戏的“困境”所在,而通过实验并分析学习者最优策略的选择,在提交的最优策略的算法程序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将罗伯布的TFT策略算法加以修改,其中有一最佳算法,主要内容为:在起初的四个轮回中使用TFT策略,随后应用以下方法,若有连续两个轮回对方选C我方选D,则继续选D;若连续两个回合双方均选C,则继续使用TFT策略;若最后一个回合对方选D,那么我也选D,若非,则保持当前选择。
在课程结束后对41名学生学习兴趣与结果的调查反馈中得知,学生相当支持基于博弈的竞赛学习方式,但对于与其他组员的互动,多数学生保持中立。如表1所示。
表1 “下载文件竞赛游戏”学习兴趣反馈数据
(二)“竞猜硬币”
游戏中每个参与者手中有0-3个硬币,共N个参与者,每人有权藏0-3个硬币,因此当每个人都藏完,即被隐藏的硬币就有0-3*N个。此时,第一个选手报出他认为的隐藏硬币个数,依次下去,每个玩家报的数字不得和上一个玩家相同。裁判说其中某选手的报数为正确答案时,该选手离开游戏,直到剩下一个选手为止,游戏结束。
该算法课主要训练学生应用统计学方法编写程序。胜利的玩家运用大数定律,这些“有规律的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出现的条件下,往往呈现几乎必然的统计特性,在试验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试验多次,随机事件的频率近似于它的概率[8]。所有的正确结果呈正态分布,而最可能的值是位于最小值与和最大值之间。
如表2,在对40名学生学习兴趣与结果的调查反馈中得知,学生相当支持基于博弈的竞赛学习方式,且较前一次实验课比,学生之间的交互有所增强,因为每一轮游戏都有多名学生共同参与,而非两人之间的博弈。
在对上述两节实验课的调查中,影响学生是否选择竞赛学习模式完成程序学习的几个维度:
*竞赛学习模式能否加强知识的掌握; *竞赛学习是否会给学生带来压力; *设计的竞赛游戏是否有趣;
*通过竞赛进行学习能否不断激起学习的兴趣; *学习的过程中加入竞赛能否提高彼此的竞争力; *能否在竞赛学习中促进彼此合作,增强人际关系; *在竞赛的过程中能否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学习中是否需要不断思考,引发新的学习创新;
对两个实验样本平均结果的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如表3,调查问题2的普适性最低,不同的样本对该项调查的反馈意见不集中。结合学生考虑参与竞赛游戏的学习动机,发现这些动机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包括专业知识以外)知识。
表3样本调查对比表的掌握情况较好,如表4所示,基于竞赛学习,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普遍超过90%,但这并不意味着竞赛学习比其他任何学习策略好,它作为一种学习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竞争中不断思考。
本研究研究竞赛学习中的博弈行为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影响,视竞赛学习为一种学习模式,学习者的游戏结果并不等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竞赛中的“友好合作”使得学习者获得额外点数是团队胜利的标志,而不是个体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成绩,因此竞赛学习模式能减轻学习者的学习压力;其次,竞争游戏在组间进行,友好的竞争能给学习者动力,是游戏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9],从而也促进了学习者伦理道德的学习;除此之外,本研究中的竞赛学习与其他学习策略能很好地融合,是结合“竞争与合作”、“挑战与创新”的是综合学习策略。
在教育中使用基于博弈理论设计的相关竞赛活动有助于解决教育中的伦理问题,提高学习者的合作、奉献精神。近些年,在一些中高等教育的计算机教育中(尤其人工智能课程),运用竞赛性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的案例很多,且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较理想,例如人工智能的人机博弈程序实现等[10]。而在本研究中,基于博弈理论设计竞赛学习游戏能激发学习
者学习的动机,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基于博弈理论设计的竞赛学习不仅仅用于促进计算机相关的学习与教育,它同样可应用于其他学科与领域。源于博弈理论在经济学、社会科学、生物学等领域广泛应用,对其研究并非都是设计竞赛游戏,运用“合作与竞争”、“合理策略的选择”等思想用于分析存在矛盾与冲突的核心问题中,将会有借鉴与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3]Game Theory[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Game_theory.[2]郭俊杰,王佳莹.教育技术:一种博弈的思维方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9,(08):9-12.[4]周骏宇.艾克斯罗德重复博弈实验及其应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03):60-68.[5]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7).17173第五届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报告[R].上海:17173和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7.[6]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8).17173第五届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报告[R].上海:17173和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8.[7]Johnson,Roger
T.,Johnson,David
W.,Stanne, goal
Mary
B.(1985).on
Effects
of
cooperative,competitive,and
individualistic
structures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Vol 77(6),Dec 1985,668-677.[8]Law Of Large Numbers[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aw_of_Large_Numbers
[9]Bergin, S.& Reilly, R.(2005)The influence of motivation and comfort-level on learning to program.In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Workshop on Psychology of Programming – PPIG’05, 293–304.[10]Wallace, S.A.& Margolis, J.(2007)Exploring the use of competetive programming: observations from the classroom.J.Comput.Small Coll., 23(2), 33–39.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学习心得
北关小学课题组 刘 燕
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实际教学中教材中的插图对学生们的影响如何呢?今年,我参与了学校的《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市级课题研究,通过近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我深深的体会到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重要作用,下面就自己的认识谈几点。
一、对语文教材中插图的认识
小学课本中插图是教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虽是非文字性资源但却以其以直观性、趣味性的特点,激发着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教材插图都是以故事形式呈现的,是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升华教材情感的重要媒介。因此课文插图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目前,在信息技术较为发达的情况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对教材插图的使用率不高,尽管我们大多数的人都认识到了教学插图它独特的魅力及它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或是考核成绩,对教材中的那些精美的插图指导往往是一带而过,有的甚至视而不见。因此教材中那些精美的插图也就形同虚设,不能真正有效的运用。教材插图的有效利用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语文教材中插图的运用
在此次研究前期,我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认识到课文插图与识字、阅读、习作之间都有着必然联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和文字的关联并深入思考、挖掘文本的内涵,从而对升华文本的主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就需要我们利用好插图的功能,引导学生自己对插图进行评价。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插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所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比如:在观察插图后知道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讲的是什么内容?等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插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现行教材中的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教材紧密结合。教学中要重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教学在教学古诗《小池》时,我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插图,先讲讲从插图中观察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插图试着讲讲古诗的意思,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古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作者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
结合插图,总结课文。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后畅谈自己从中的收获、对文本的认识,甚至还可以进行续写文本或者是给文本配插图。这样课文插图的用途也发挥到了最大化。比如:在教学《慈母情深》时,我让学生在读完文本后结合插图来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差,母亲对我学习的支持,从而体会母子之间那份深深的情感。
三、语文教材插图中的选择
插图,作为一种视觉文本,与文字文本共同向读者传达作者的写作思想,是对文本的一种补充与扩展,能将文字所描述的东西形象、直观、具体的反映出来,进而增强文字对读者的感染力,吸引读者作进一步的思考与学习。同时,插图,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美化教材的重要资源,起着一定的装饰作用,使读者对文本有感官上的认识,并满足了读者对美欣赏的需求。同时,插图也是对语言文字的扩展延伸和重要补充,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编选上必须要求严格,具有准确性、针对性、独特性、艺术性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好的课文插图能够加强对读者的感染力,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认识得更清楚,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综上所诉,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对语文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对教材的设计者、教师、学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些研究都只是我不成熟的一点想法,希望这些见解能引起一线教师对于课文插图的重视,唤起他们发掘教材资源的热情,在教学中能最大化的拓展使用好语文教材中的精美插图。
第五篇:体验网络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影响4
体验网络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影响
一. 网络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影响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基于网络的自主探究学习
就是在运用网络优势的条件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和帮助下,带着一种积极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用探究的学习方法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以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学习的过程。
网络教学对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作用
网络教学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1)有利于明确学习目标和激发学习兴趣 以往传统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他们认为“只要老师讲,跟着学就可以了”。然而现在采用网络教学后,大部分的学生为自己明确了学习目 标,并且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达到目标。究其原因,学生们认为:网络教学时老师讲得少了,主要依靠自己去探究学习的多了,如果不明确学习目标是 不行的。而且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较丰富,同一个内容又可以重复学习利用,所以绝大部分学生说可以达成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学习,去探究。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讲授为主,模式呆板、枯燥,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了声音、图象、动画,视频剪辑等多媒体手段,通过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使枯 燥、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网络教学给学生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2)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鼓励、启发与引导,是我们不懈努力的目标。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这句话便成了一句口号,学生很 难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探究学习,只能一味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导师”,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进一 步实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教学对他们的学习方法有了改变,自己也由此认识到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有四分之三的学生认为网络教学能培养自己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因为网络教学是以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为主导的,所有知识都由学生通过网络自主获得,从而使不同水平、不同阶段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教育,真正有利于 学生的自主发展。(3)有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知识和更新学习的方式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和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发展,知识总量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知识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显然低效率的教育体制与 教育模式难以适应信息社会中知识迅速增长与更新的需求。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方法,很难保证在短期内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网络教学却以其独有的以数字为载 体,以网络传输为工具的特点,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活动。从而保障了教学活动与新知识的同步发展。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网络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 库、资源库,它拥有最大的信息资源。这些知识库都是按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为学生 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4)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学习效果评价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在传统教学中,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自觉、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大部分学生都是让教师依据学期末考核成绩 进行学习效果评价的。使用网络教学后,有五分之四以上的学生喜欢用网络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因为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测试变得非常简单、便捷,学生马 上能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到底怎么样?错误出在哪儿?会因此而有的放矢地进行纠错和弥补。调查结果表明有五分之三的学生认为网络教学效果是好的,是非常有利 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自我评价的能力的,这也就充分体现出了网络教学的优势所在。总之,在网络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特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这种教学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 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二. 网络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影响
合作学习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多 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小组,共同完成某一任务。网络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提供一个更加自然的学习场所。在 这个场所中,系统与某个学生交互作用,而且尽量根据学生的需要将教学个性化。在基于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小组成员的 角色参与更加广泛的、讨论协商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每个合作学习者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它将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小组是在教师协作组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完成某项研究课题为主要学习任务,采用智能互动的、多方交流的方式来建构知识。在网络中,学生间的多方交流,可以通 过基于网络讨论来实现。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操作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并且制定相关的操作任务,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计算机其实只是一种工 具,这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具体的工作,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只介绍一 些基本的操作,进一步的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探索验证。比如在字处理软件使用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 操作可让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显得越来越重要。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应当看到未来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加大研究力度,促使基于网络的教育应用尽快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