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关于90后大学生就业观
浅谈关于90后大学生就业观
就业观是一个人对就业的认知和态度,它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就业方面的具体体现,它指导着一个人的求职行为,对求职成功具有导向作用,指引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90后大学生即将进入或已经进入职场,他们在就业理想、就业选择、就业目标上表现出明显的新特点。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劳动就业体制的变革,使得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变得比较严峻。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当前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关系大学生自身和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正是在这样的形式下,迫使大学生的“就业”意识观念逐渐增强,尤其90后的影响最为深刻,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就业观念:一种是大学生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没有收入,感觉在社会上的地位下降,自己的经济问题解决不了,故不得不想方设法找“工作”,以实现自己的经济自立、不再依靠父母的基本目标;第二种是大学毕业生早就意识到靠政府分配工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靠的是自己的实力;第三种是是从众心理,看到周围的大学毕业生都忙于找工作,自己岂能闲在校园中碌碌无为的被同龄人淘汰,被社会所淘汰。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稳步发展的重要问题。面对当前的高强度的就业竞争压力,90后大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的期望值过高,主要体现在对工作环境和薪资水平要求都很高,择业目标过于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部
分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突出,社会价值观淡化,部分90后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是切合实际的,值得肯定的;但仍有不少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是不可取或是不切实际的,其显示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导致了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现象,比如,自己心目中的职业和现实中的职业不相匹配而不想就业,或者觉得以自己的实力不适合做那样的低等的工作,这样的种种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改善大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首先,应该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必不可少的前提。在大学里,校园文化坏境对以后的不同职业的价值判断和认可度往往会影响到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标准和依据,所以积极的引导大学生调整正确的就业心态,降低期望值,打破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多数大学生选择职业动机是锻炼自我,提高自身能力,这些以个人发展观为择业标准的,注重趋向于给自己带来实际物质财富的工作,从而避开对社会有贡献的工作,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实现自己自身价值的基础上为国家付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向国家想要的职业和人才靠拢,去选择这样的工作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目标。同时地域的限制对择业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离家近的城市就业,有些人也想去大都市但由于就业竞争压力过大而避免去,虽然繁华的城市机遇大同时挑战也很大,而且物价水平高消费自然也就自认而然高,然而偏远地方的则希望回自己的家乡,愿意到基层就业。
通过以上的分析,这就不难看出,在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的问题上,仍然是人看重个人的发展,特别是“以自我为中心”来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因而,加强对大学生的择业观的教育培养与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引导毕业生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和择业观,促进大学生正确选择职业实现就业,是各大高校和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只有树立好了正确的择业观,才能有效的去选择就业,才能既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也可以缓和就业压力的问题。
大多数人在选择职业时看重经济因素,注重个人的发展,保持实用主义的择业观念,片面的追求单位的现实福利的待遇而忽视其长远的发展前景,割裂了理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对薪酬福利、经济效益以及城市因素和工作环境等因素也导致了拉关系走后门的不健康就业观念的形成,出现了大学生在就业的同时会看薪酬的多少,工作是否体面,是否在经济发展的大城市,甚至不惜顶着巨大的压力,宁愿选择的大城市里面找份不是很适合自己的理想的工作,或者工作不怎么样的,这不仅损害了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观念,也对90后大学生的就业发展和长远发展造成影响,同时也不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加之1990年后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发展期”,信息环境开放,90后的特殊生长环境造就他们的价值取向 更关注于具体的事情,关注理性的东西,而不是表面的简单的层面问题,有时也会出现不能正确面对社会需求的现实,因而使得一些毕业生一毕业就面临就业难,难就业大的现象,进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特殊的90后社会环境造就90后特殊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价值取向也有其明显的特征,表现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更看重物质,理想与现实之间更看重现实,传统与时更尚之间更看重时尚你,正是这种特殊的个性和性格让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倾向与多元化趋势,既注重个人事业的发展,也不忘张扬个性,既注重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又追求理想化的薪酬待遇,既注重经济因素,也不忘社会贡献。大学生的个性上印刻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解放,积极向上,敢说敢干,独立负责,同时自我意识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功利心也强。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对元意识形态,在不断冲击着90后的职业兴趣,从而出现90后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多元化倾向。因此,当代大学生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只有正确了解社会需求,了解自己,我们才能正确做出自己的判断。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认清就业形势,多渠道促进就业途径成为改善大学生就业顺利与否的关键。
从自身出发,我们只有结合自己的自身特点,合理选择职业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准确的进行自我定位,其次,明确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所学的专业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在选择职业后,将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与所学专业很好的融合起来,并且,学会如何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展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从而,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合适的岗位,在适合自己岗位的选择过程中坚定立场,不随波逐流,在参与工作后,应脚踏实地的去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学会从基层做起,不断积累经验。
第二篇:90后大学生就业观
“90后”大学生就业观呈现新特点
历经了市场经济发展、就业模式转变、WTO加入、金融风暴洗礼等社会经济变迁,“90后”大学生的个上印刻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解放、积极上进、求真务实、敢说敢干、独立负责,同时他们自我意识强,受新事物能力强,功利心也强。这些独特的“90后”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就业的看法。
就业观是一个人对就业的认知和态度,它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就业方面的具体体现,指导着一个人的求职行为,对求职成功具有导向作用,指引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那么,“90后”大学生的业观呈现出哪些新特点呢?
职业兴趣多元化,择业方式多样化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意识形态,在不断冲击着“90后”大学生的职业兴趣,从而出现“90后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多元化倾向。这种倾向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方式的多样化上。
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生的”90后“大学生,他们处在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良好的社会经济件和家庭成长环境使得他们有条件去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从而成为多才多艺的”90后“新青年,所以,他们不定根据自己的专业找工作,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这种多元化的职业兴趣和多样化的择业方式体现我国社会的进步。
工作性质趋党政,就业意向重稳定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90后“大学生衣食无忧的家庭中长大,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了他们的生理需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更能带来安全感、归属感尊重感和自我实现感。因此,”9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工作相对稳定、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成为”90后“大学生比较看重的职业。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企业的容纳能力减弱,出现了人才过的情况,工作开始出现不稳定因素。而公务员职业具有的稳定性强、福利高、制度正规、社会地位高、退休保障健全等优势促使许多”90后“大学生向政府部门靠拢。政府高薪、体面、舒适的工作,迎合了”90后“大学的就业观。
求职渠道靠网络,社会网络首当先
”90后“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优先体验者,网络对他们的求职行为和就业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90后大学生更善于运用网络求职,获取就业信息,如微博、QQ群、飞信、博客、人人网、校园网、邮件等,通人与人的信息传递及时了解就业信息,高效便捷。
还有一种网络称为“社会网络”,指社会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通过社会网络们获得了使用关系的机会。在各种求职渠道中,“90后”大学生最看重社会关系网络,因为他们亲身感受了社会济转型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和大学生就业竞争的激烈性,他们感到通过家人、朋友等社会关系网络求工作更易在激烈的竞争中求职成功。
就业理想更理性,就业目标更务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90后”大学生的就业理想和就业目标越来越理性和务实。他们能够理性地待社会现象,并根据自身实际客观地调整就业理想。他们注重薪酬福利,注重假期休闲,注重工作生活平衡注重发展机会,趋向于给自己带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工作,就业心态也更加务实。他们的理性就业观如盏明灯,正确指引着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使他们在纷繁复杂,充满变幻,充满挑战的社会竞争中更加坚定自信、从容和充实。
(来源:中国教育报)
第三篇:90后大学生就业观调查
90后大学生就业观调查
欢迎参加本次答题,就业问题与大家息息相关,希望大家百忙中抽空做一下~
1.您的年级是?(单选题)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大五
2.您的性别是?(单选题)
A.男生
B.女生
3.您清楚的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吗(单选题)
A.很清楚
B.不太清楚
C.很不清楚
D.无所谓
4.您的专业归类?(单选题)
A.理科
B.文科
C.农科
D.艺术
E.医科
5.你对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期望是否与本专业相关(单选题)
A.希望专业对口,但不强求
B.专业不重要,有工作即可
C.选职业关键是要发挥自己的才能
D.非本专业不从事
6.您就业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排序题)
A.专业对口
B.工资福利
C.地域
D.行业
E.实现人生价值
7.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应聘者哪些条件?(排序题)
A.专业成绩
B.综合能力
C.学校名气
更多问卷模板上问卷网
D.社会经验
8.您认为对您就业的不利因素是?(多选题)
A.解决问题的能力
B.沟通协调能力
C.承受压力能力
D.相关工作实习经验
E.相关专业证书
9.大学期间是否参加过与理想职业相关的实习或兼职?(单选题)
A.常有
B.偶尔
C.没有
10.若要选择企业,会对怎样的企业比较感兴趣?(排序题)
A.政府企业
B.国有企业
C.私营企业
D.外企或合资企业
11.您的就业倾向于?(单选题)
A.个人兴趣爱哈好
B.听从家庭或他人安排
C.收入稳定性
12.面对未来就业,您感觉到(单选题)
A.压力较轻
B.压力山大
13.您认为解决就业问题最关键的是(单选题)
A.调整个人心态,降低职业标准
B.学校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C.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
D.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14在学校除专业课的学习外,您认为学校最应该开展何种教学(单选题)
A.实践平台
B.就业面试技巧培训
C.人际交往能力培训
D.其他_________
更多问卷模板上问卷网
第四篇: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
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9、10月份,校园招聘战全面打响。在低迷的经济形势下,无论是企业还是学生,今年的校招都将充满了挑战。据发布的“第十届中国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雇主品牌”与产品品牌和企业形象品牌同等重要,是企业在人才争夺战中制胜的法宝。
动态扫描
外资企业雇主品牌认可度继续上升
调查显示,虽然求职者评选出的最佳雇主排行榜上,国企仍占榜单主力,但近三年外资企业的雇主品牌认可度逐年上升,与国有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小。调查发现,2010年至今的三年里,外资企业的雇主品牌认可度逐年上升,今年在TOP50上榜企业中占18席。而国有企业的雇主品牌认可度虽有所波动,但在就业市场上仍然是求职者的主要选择。
金融、互联网行业企业认可度高
在2012年的中国最佳雇主TOP50榜单中,金融和互联网企业总共占了三成,成为榜单最大赢家。其中金融行业在TOP50强中占据8席。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刘兴阳分析,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不同行业职场人的总体薪酬中,金融行业的薪酬水平一直居各行业之首,对求职者的吸引力很高。近年,互联网企业的上市热潮,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激起了互联网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引发了中国求职者的关注热潮。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身影均在榜单中。
企业视角
中国本土企业:看重实际工作能力
HR越来越看重应聘者的知识层次和综合素质,越来越看重应聘者实际的工作能力和经验积累。企业对于优秀人才的评价标准也日趋理性化,形成了以“市场导向、业绩导向和能力导向”为核心的新人才标准。
跨国企业:本土雇员渐成主力军
随着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跨国企业的本土雇员比例逐年增加,正在成为人才队伍的主力军。过去,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优秀人才,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在海外接受教育,并进入当地企业工作;在海外接受教育,在当地工作一段时间或者直接回到中国进入中国分公司;来自中国本土,并在本土完成知识和经验累积的优秀人才。因为跨国公司并没有参与到人才的初级培养阶段,所以上述三种人才招收的方式基本上都属于“资源掠夺型”,与中国本土企业直接争夺成熟的人力资源。
不过,随着全球化和本土化趋势进一步推进,跨国集团在中国的战线也越来越广,单靠“掠夺”人力资源已经不能够满足其需要。从长远来看,在本地建立成熟完善的人才供应链,培养自己的“子弟兵”将成为一项双赢的新策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转入复杂
不论是中国的本土企业,还是看重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当代企业已不再单纯只对如员工的专业知识等单一指标提出要求,而是更加注重员工多方面的、复杂的综合素质。诸如员工动手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应对挑战和压力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不断汲取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的能力等。
学生视角
就业趋势:文化产业相关行业持续走热
在2012年大学生偏好的行业调查中,政府公共事业地位再次得到提升,取代金融业成为大学生最偏好的行业;教育/文化/科研/培训行业则持续走热,2012年再次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位列大学生偏好行业排名第二位。今年大学生对金融业、市场/广告/公关、汽车制造维护/配件用品行业的偏好程度均有所下降,而对政府公共事业、教育文化类、医疗保健业和电气能源行业的偏好程度有一定的提高,其中医疗保健与服务、互联网行业首次进入大学生偏好的行业排名前十,成为大学生的择业新宠。
在近年的调研中,大学生对政策的敏感度非常高,以前“政策—政府—市场—高校”的影响扩散路径由更快捷的“政策—高校”、“市场—高校”反应链条取代。如近年来颇受政策支持的教育/文化/科研/培训行业,连续三年进入最受大学生偏好的行业前三名;国务院在今年专门印发在“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改革规划和实施方案,医疗保健行业也在今年首度进入大学生偏好行业前十位。曾牢固占据每年十大偏好行业位置的建筑/房地产业,却在今年突遭冷遇,这与国家这两年来推行的各类房地产调控政策关联较大。
薪酬期望:期待“高薪”者远超往年
调查显示,2008-2012年我国大学生期望薪酬变化较大,如果将2000元以下、2000-5000元和5000元以上分别定义为低薪、中等薪酬和高薪,那么2008-2012年的大学生期望薪酬的变动趋势可以总结为:期望薪酬相对较低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少,从2009年最高处21%下降到2012年最低处的3%。而与此同时,期望获得高薪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从2008年最低处9%上升到2012年最高处的20%。同时,大学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薪酬期望也有所不同,大学毕业生对外商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的薪水期望最高。
大学生对不同行业的薪酬期望分析表明,一方面由于生活成本随着CPI的持续上升而大幅提高,同时“用工荒”带来的在职群体工作水平在近年来的持续提升,都拉升了大学生对薪酬的期望。因此,刘兴阳建议企业在由低端到高端不断
升级发展、不断提高企业和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要积极推进工资改革,给大学生以适当的工资待遇,以吸引优秀人才。
就业: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比例较快下降
调查显示,毕业后计划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从2003年起不断增高,并且在2009年到达了90%的最高值。但2010年以后,计划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大学生比例开始大幅度下降,2012年大学生毕业以后选择直接就业的比例仅为48%。与此同时,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感到毕业后的发展“没有目标”,在今年,有接近30%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未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对于未来感到迷茫成为众多大学生相同的感受。
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大学生比例继2010年后再创低谷,与此相对应的是近两年关于高校“主动不就业”一族增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的选择也趋多,“出路”不仅仅局限在就业,而是有了继续深造、留学和创业多种选择;但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不工族”源于对自身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的缺乏而产生的“惶恐和迷茫”,这也是本届中国最佳雇主调查结果中所显示的,大学生群众里对毕业一年内职业规划不明确比例显著上升。
对自身定位不清晰,对职业规划不明确的大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然后再去盘点自己的教育背景、实习经验、人脉关系等资源,制定符合自己的短期规划。
第五篇: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分析
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分析
关键字: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式就业观措施
内容摘要: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结束,遭受极大打击的就业市场仍处于疲软状态,为此一毕业就面临着就业难题的大学生们应该拥有正确的积极主动的就业观念。并且,对当前就业形式有足够的了解以及对未来有充分的准备和计划。
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青年学子而言,能否实现就业是其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直接影响到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实现,影响到能否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服务于社会。大学生就业观念是由就业动机、就业定位、就业选择、就业途径及方式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取决于大学生这一就业主体对就业目的、意义、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意识和态度。就业观念既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的制约,又受就业主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是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基于当前国情,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肆虐下的今天,大学生需要抛弃传统就业观念,如精英就业、终身就业、被动就业、从众就业等,进而树立新型就业观念,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现自身的价值。新型就业观既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又要与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同时要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近年来金融危机下造就的严峻就业形式又对现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一、后危机时代严峻的就业形式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加上近年来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010年需就业的大学生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来自招聘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国际金融风暴等因素影响,2008年10月份有效招聘职位数比9月份减少了不少,其中,金融业、房地产等行业招聘行情萎缩尤其明显。据介绍,该网站下半年金融业职位招聘人数同比下降12%,减少的招聘岗位主要是外资银行、证券等机构,房地产业招聘人数三季度与二季度相比,环比下降了6%。
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及经济形势的恶化,09年年初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达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都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并导致不少企业倒闭。且其他一些在往年给予大量就业职位的私营企业,其经营状况不好,这对未来大学生就业来说又是一大缺失。
此外,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际就业形势变得不容乐观,导致大量海外人员回流,占据了一大批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沿海地区预计将会有大批外企面临倒闭、迁移和收缩的威胁,从而大幅度地减少了劳动者的就业空间,导致就业市场的萎缩。
二、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应具有的就业观
积极应对就业难
在严峻的就业形式面前,大学生不应该以消极的心态对待就业,尤其不能抱有“再等一年”这样的心理,要知道每年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的就业难题,谁也不能保证明年的形式会有好转,况且浪费一年的时间在等待上是极其消极和不负责任的就业态度。于此相反,面对如此形式我们更应该发挥极大的能动性,积极的为就业做准备,努力提升自己的经验和能力。
例如,大学生可以到中小企业去就业,其发展空间相对于各项制度措施都比较完善的大企业大。因为中小企业还处在不成熟阶段,很多事还处在探索阶段,因而中小企业的用人机制与成熟企业会有很大的不同,开放性更大,这种环境有利于于大学生的发展前景。所有大学生毕业生应从自身长远发展考虑,将目光转投到这些处在基层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知识优势。另外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大学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到基层去,到中小型企业去,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学生应了解,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远,应该多在岗位上锻炼,然后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理性对待就业难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大学生应在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和努力的目
标。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巨大,社会竞争激烈的当下更应该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为将来就业提早做好准备。大学生要根据有关老师和专家的指导,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在毕业后大学生就会减少从业的盲目性、慌乱性和被动性,做到目标坚定,思维缜密,有利于把握就业机会。
同时大学生应具备理性的就业观念,摒弃自以为是的心理,避免将自身与普通劳动人民相区分,甚至出现排斥劳动就业观的现象。大学生应致力于服务性、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过去技术含量不高的服务性、基础性工作,也逐渐由具有较高知识、技术水平的人员来从事,这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日前出现的大学生应聘做清淘化粪池业务员、保姆、卖猪肉等都是劳动者就业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理性回归。
调适心理树立信心
根据针对2010届毕业生进行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79%的学生感到就业压
力是目前最大的压力,远远高于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那么,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自我调整,缓解这种因经济影响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并树立起就业信心成为相当重要的事件。它能帮助学生应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局势或者说来帮助学生增强综合素质,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首先,大学生在了解当前的严峻就业形式后,也要看到我国政府对此所作出的各项努力及其成效,我国经济在金融危机结束后仍然在稳定快速的增长之中,就业形式虽严重却也在不断好转之中。另外,我们对自己也应该有充分的信心,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相信“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的”。只有让自己相信自己,才能让别人也相信自己!
三、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形成科学就业观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励大学生的择业行为
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原因来自择业动机,而择业动机却是在择业与就业观的支配下产生的。良好的就业观能够增强我们的就业欲望,促使我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仍积极应战,把握就业机遇,得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大学生积极就业不仅
对国家缓解就业压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各行各业获得人才提供途径。
(二)对择业道德的规范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社会道德缺失已成为人们不得不关注的现象。
谁都希望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业和工作单位,面对着倏然而逝的求职机遇。面对着纷至沓来的竞争对手,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将对其择业行为、求职道德起着规范和约束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
在:(1)约束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保障择业工作的有序进行。(2)调节择业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择业观与就业观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择业道德。
(三)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把握人生方向
对于每个大学生而言,职业一经选定,就等于向社会迈进了关键性的第一步,而作为一个刚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往往很难一下子适应社会,还有一个对环境、工作性质从不适应到基本适应的渐进过程。正确的就业观能促使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尽快转换角色,并激励他们在任何职业领域爱岗敬业、勤奋刻苦、踏实工作。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大学生正确择业观与就业观在实际工作中的直接反映,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它要求大学毕业生上岗后,与单位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从而共同面对危机,共渡难关。
四、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形成科学就业观的途径
大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形成与其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理念、生活环境、教育状况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大学这个小型社会里,大学生的就业观基本定型,因此学校的正确引导不可忽视。
学生科学的就业观念的形成,依赖于学校各个方面的共同作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对这个系统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如各院系都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学校形成了关爱学生成长、关心学生就业、关注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调动了校内各种积极因素促进就业,形成了全员抓就业的可喜局面。同时学校也要为毕业大学生就业作出积极努力,包括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建设;积极开拓就业市场,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广泛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努力提高就业能力;积极引导、大力推进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地区就业;开展创业教育,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等。
参考文献:
[1] 论大学生新型就业观的树立及意义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 2009.[2] 树立科学就业观,积极应对“就业荒期” 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网 2009.[3] 代表委员关注大学生就业难 “有业不就”现象突出光明日报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