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北林业大学思修心得
1.俞敏洪的成功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首先 做人要有理想 我们不能止步于当下 要有远大的理想 不断激励自己前进 我们要用自己的理想 不断鞭策自己把自己的心胸扩大 并为之付出努力 就算最后的结果并不尽人意 但是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收获到的东西却是很珍贵的。
其次 坚持就是胜利 就像俞敏洪说的那样 世界上能爬到金字塔顶端的动物只有两种 一种是雄鹰 另一种是蜗牛 而世界上 像雄鹰那样天赋异禀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 都是平凡而普通的蜗牛 但是 如果我们肯努力 我们一样可以看到雄鹰看到的风景。俞敏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学四年 他的成绩一直处于班级的后几名 但是 他从没放弃过 普通话不标准 他就每天拿收音机学习电台里广播员的声音 即使因为成绩不好被分到了c班 却依旧努力学习不曾放弃 毕业之后 仍旧努力拼搏 最后才取得了如此骄傲的事业
最后 我觉得收获最大的是 我们今天做的每一件事 都是为以后成功的铺路砖 当时一无所有的俞敏洪之所以能说服已经取得成就的同学跟他一起白手起家 致力于新东方 就是因为大学时期 俞敏洪为他们打了四年的水 所以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以后的铺垫 所以要学会把别人扔过来的石子变成为自己铺路的金砖 这样才会成功。
2.以后 我想成为日系企业的一员 所以在大学的四年我要学好专业知识 上好专业课 语言类本身就要比其他的专业付出更大的努力 大家看中的是你的口语能力 一张毕业文凭证明不了什么 所以我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然后 我还要多与人沟通 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 为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并且积攒人脉 我想 大学生活并不只是学习还要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和公共活动 我想要通过各种活动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个性点评:
大学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 但当代很多大学生往往太过看重日后的就业问题 不从自身出发 相反 总是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进行揣测 迷失了自己 同时也失去了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 其实 我们之所以选择进入大学校园里深造 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在大学里的这四年 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 并且 在这四年中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找到自己的兴趣 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而不是自己跟风机械的去把自己训练成用人单位的模子 大学生活 我们要从自己兴趣出发 全方位发展
1.教孩子见义勇为还是装聋作哑?
第二篇: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主题:学习党的十八大,喜看家乡新变化 学
院: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五班 报 告 人:梁辰 学
号:20123043
2013年1月22日
这是我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回到我的家乡,我发现我的家乡宝清县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十月一假期回来还如往常,可是这次回家,有一座庞大的建筑物映入我的眼帘,一个大购物广场在我不在的时候悄然初具规模,外型很有气魄,室内商品琳琅满目,好奇的人们东瞧瞧西看看,试试衣服,置办年货,好不热闹。
不光是这一处惹人眼球,商业街上还新开了好多家店铺,引进了许多大城市里的衣服品牌,可见我们县里的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也在提高,越来越追求舒适和享受。老大厦底下竟然开了一间德克士,这是我怎么也不敢想的,因为据说加盟费是不便宜的。前几天我还进去点了一些东西,果然味道很正宗,服务态度好,顾客也很多。
以前的宝清,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繁华。过去是一间间低矮的房屋,仅有的一个大超市,几家去了无数次的店铺,吃腻了的麻辣烫和米线。过去的医疗设施差,医疗环境差,银行仅有几家,还要跑到老远去。但是,曾经的这座灰暗的小县城一变成了现在这座高楼遍地崛起,商铺比比皆是的黑龙江省最值得投资的县城之一!现在的医院也搬家了,搬到一个更高更现代化的大楼里面。银行也在家门口安家落户了,道路更宽广更干净,人们变得更有秩序。小吃街也搞的有声有色,我也常去品尝各种美味小吃。我想,生活在这座小城的人们真的变得越来越幸福,生活越来越美好,心情越来越阳光!
在回家的沿途上,我也看到我们的近邻集贤县,友谊县等地区建设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同样的高楼林立,商业繁华,街道车水马龙,好一片朝气蓬勃欣欣向荣之昌盛景象。双鸭山下属的几个县区在不断地求大发展,奔小康,争取将城市文明建设和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这也说明一点,就是我们向示范县学习了优秀的发展经验,让各个县的经济,文化同步,一同奔向美好未来!
所有的这一切也暗示着十七大以来,我的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十七大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福泽!人们也在以这种辞旧迎新的方式响应党的十八大,用实际行动来为党的十八大贡献一份力量,增添一份喜悦。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党的进步和党的政策。这是把党的精神传播到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去,鼓足干劲,加快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
第三篇:引用——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点大学之一,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教育部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该校被纳入“111计划”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专业最多、规模最大的林业高校,是全国林业高校中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数最多的大学,拥有中国林业行业唯一的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校以来,学校已向国家输送毕业生10万余人,成为全国最大的林业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是亚洲占地面积最大的大学(3.3万公顷)。
学校地处该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校园占地136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等三个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万3千多公顷,是全亚洲面积最大的大学。学科
学校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林业工程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现设有研究生院、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有63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种类33个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1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7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同时该校也是“111计划”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截至2013年3月)
学校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3万多人。自1952年建校以来,已向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10万多人。现有教职员工2697人,其中专任教师1255人(教授292人、副教授51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6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6名,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名,“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6名,龙江学者特聘教授9名、讲座教授3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5名。这些年来,有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和省级模范教师5人。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
学校拥有优良的教学科研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有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台站(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生物资源生态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有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有森林植物生态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5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7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林业局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1个省中试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有东北林业大学大庆生物技术研究院、植物资源生态与分子工程研究院、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等48个研究机构;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等10个校内实习基地和214个校外实习基地。(截至2013年3月)
学校荣誉
自“十一五”以来,学校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励430多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奖50项、省部级奖励113项(其中一等奖20项),获得国家专利490多件。
学校连续14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至今连续被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先后两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3年,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三育人”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军警民共建共育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学生工作先进集体,连续15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截至2013年3月)11发展前景
学校通过校内改革不断挖掘办学潜力,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1997 年初顺利通过了原林业部组织的“211 工程”建设项目审定,1999 年全面进行了校内管理体制改革,2001 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211工程”“九五”期间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验收。“十二五”开局之年,东北林业大学被评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24]。学校将继续发扬“团结拼搏、自我激励、发挥优势、争创一流”的东林精神,秉承“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继续坚持和丰富办学特色,到2032年(建校80周年)把东北林业大学建设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5]
该校在2009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大学绩效排行榜》中名列教育部直属高校第五十一名。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八十,2007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七十九。在最新发布的《2008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名列第八十,在黑龙江省名列第三。
东北林业大学校园风景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留学生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7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每年有100多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与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合作研究、访问和考察;每年有100多位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科研合作、参加学术会议等。学校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学校,每年与美国、法国、芬兰、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友好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交流项目,每年积极选派学生公费出国(境)外攻读学位。
第四篇:东北林业大学校徽
说明:1.本校徽已按比例缩放,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中查看清晰原图。
2.www.xiexiebang.com整理的系列中国大学校徽,旨在为您制作简历时提供方便。
3.“东北林业大学校徽”的版权归属原设计者、学校所有。
第五篇:思修心得
千年学府,百年师范
——记游伟人母校
千年学府,百年师范
这里孕育了青年毛泽东,他的思想,他的事业,他的决心,他的爱国热情。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前身是南宋创办的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湖南师范馆。毛泽东青年时期在第一师范工作、学习、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八年之久。,毛泽东曾夸赞“一师是个好学校”,并于1950年12月为母校题写“第一师范”校名和“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校训。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许多仁人志士,如何叔衡、蔡和森、任弼时、李维汉、潇三等曾在此学习;徐特立、杨昌济、黎锦熙等曾在此任教。
第一师范座落在长沙市城南秒高峰下,西临滔滔湘水,与岳麓山隔江相望,风景优美。校舍建筑注重典雅,古朴舒适,宁静致远,是一所集东方文化内涵与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落。【一师与历史】
建校之初效仿日本式的普通中学系统与师范学校系统分立双轨制,至1926年改制;之后历经多次停办、合并、更名和迁徙。1926年秋季开始改为美式的单轨制综合中学,并将学校名称改为湖南省立高级中学教育科。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学校停办,学生解散。1928年春季复课,改(湖南省立高级中学)教育科为(湖南省立高级中学)师范科。1929年1月(湖南省立高级中学)师范科分出,恢复省立第一师范。省立第一师范址续办省立第一中学,省立第一师范迁至省教育厅和一师二附小所在地教育会坪(原国民党省党校院内)续办,并改称“新一师”,1930年红军攻打长沙时学校也曾一度停办。抗日战争期间,省立一师范迁至湘乡西阳、安化桥头河等地。1939年2月,与省立一中、二女中等七校又合并为湖南省立第一临时中学,分设师范部;1941年1月,师范部从第一临时中学分出恢复省立第一师范;1946年初安化桥头河搬至岳麓山左家垅。
湖南师范馆成立于光绪29年(1903年),为解决废科举、兴学校的师资问题,经由湖南巡抚赵尔巽批准设立;同年2月17日正式开学,学制一年;王先谦任第一任馆长。入学对象为30岁以下乡试落选举子,学制一年,成绩及格者发给文凭,准予担任中、小学堂教员;共设有伦理、经学、算学、中外史学、中外舆地、文学、理化学、英文、图画、体操等10多门课程。
师范馆初址租于黄泥街余宅(今五一广场附近),因址窄小于同年11月迁往妙高峰城南书院,合并为湖南全省师范学堂。生员达百余人,分为甲乙两班。1904年赵尔巽经奏准,分设湘中、西、南三路师范学堂,中路师范学堂设于长沙,以妙高峰原址为依托组建,招收长沙、宝庆、岳州三府学生。至1909年先后招收文理4班、预科3班,共332人,其中88人于1908年遵新章拨送优级师范,另224人按期毕业。
一代伟人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此求学、工作长达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这里也曾留下过朱熹、张栻、曾国藩、左宗棠、黄兴、章太炎、杨昌济、徐特立、何叔衡、蔡和森、任弼时等杰出人物和美、英著名学者杜威、罗素等人的足迹,孕育了一大批功勋卓著的革命先驱,造就了许多享誉国内外的仁人志士,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专家学者、教育人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0年12月,毛泽东为母校题写了“第一师范”校名和“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校训。徐特立6次来校视察,并题写了“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校风。1993年,江泽民为校园内的青年毛泽东铜像题名。来校视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谢觉哉、邓颖超、宋任穷、宋平、李锡铭、尉健行、李岚清、李铁映、陈至立等。并有多位外国元首和领导人来校参观、访问。【他们与一师共成长】
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1920年至1922年任一师附小主事兼师范部国文教员。
蔡和森: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13至1915年就读于一师。
何叔衡: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13、1914年就读于一师。
孔昭绶:教育家,1913-1918任湖南一师校长。
黎锦熙: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1955年的中科院学部委员;1913至1915年任一师历史教员。
袁吉六:字仕策,榜名仲谦,民国2年(1913)春,任湖南省第一师范国文教员。
方维夏:教育家,1911年夏到1918年夏任湖南省第一师范农业、博物教员和学监主任
李达: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23至1926年任一师社会学教员。
李维汉:革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16、1917年就读于一师,1917、1918年任一师附小初级部主任,1922、1923年任一师教员。
刘畴西:红军高级将领,黄埔军校三百名将之一;1920至1924年就读于一师。
任弼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青年运动的领导人;1915至1918年就读于一师附小高级部。
田汉: 剧作家、诗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1921至1922年任一师国文教员。
王先谦: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1903至1904年任师范馆校长。
夏丏尊:教育家、作家;1920至1922年任一师国文教员。
夏曦: 红军高级将领、烈士;1917至1922年就读于一师。
谢觉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920至1923年任一师附小教员。
辛树帜:生物学家、农史学家和教育家。1920至1924年任湖南一师生物教员。
徐特立:教育家;1913至1919年任一师教育学、教学法教员兼教育实习主任。
杨昌济:教育家;1913至1918年任修身、教育学教员。
杨树达: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1955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14、1915年任一师国文教员。
易白沙:革命家。1917年任一师国文、历史教员。
袁国平:红军高级将领、烈士;1922至1925年就读于一师。
张国基:教育家、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1915至1920年就读于一师。
萧瑜: 又名萧子升,著名诗人萧三的哥哥,毛泽东之旧友,1911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于1915年秋毕业。
萧三: 著名诗人,1913-1918就读于第一师范。
周鲠生:教育家、国际法学家;1904至1906年就读于一师。
周谷城:教育家、历史学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21至1927年任一师英语教员,曾先后兼任教务、训育主任。
周世钊:字敦元,1913-1918就读于第一师范。长沙解放后,曾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
【一师与党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独立和成熟,与湖南第一师范息息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在此开始了他的革命道路。从毛泽东走进一师的校门开始,一师带给他的不仅仅是通过在这里的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此他的爱国热情不断燃起,他的革命决心不断强烈。一代伟人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此求学、工作长达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一群热爱革命,热爱国家的革命家的努力紧密联系。例如: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蔡和森同志在同毛泽东的一起学习和工作中,开始为共产党的事业奋斗。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7月1日,在其诞生前的十几年里,毛泽东同志通过在一师的学习和工作,更多的了解到共产党的发展情况。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全国大学生从走红色革命之旅。一师的历史和他的革命历程、与党的密切关系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前来参观一师旧址,缅怀、学习青年毛泽东。
在此次去一师的参观、学习中,一进门我就被一师浓重的革命气息倾倒和征服了。熟悉的校门,那是我在《恰同学少》里看到的最多的场景,我喜欢看到当时和毛泽东一起学习的同学在那里合照、学习、玩耍。一师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红色的气息,红色的经典,红色的韵味。有一种好想回到100年前的今天,与毛泽东、蔡和森等等一起在一师学习的冲动,好想穿着当时女学生朴素的校服,亲自去感受、去聆听那种声音。在一师寻觅党走过的足迹,去探寻革命的气息。
【一师与经济旅游业】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青年毛泽东纪念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旧址)座落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是个旅游的城市,作为省会城市,长沙有便利的航空、铁路和公路交通。长沙汇集许多著名的旅游风景点,滔滔湘江、巍巍岳麓山,三所211工程的大学城,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省博物馆馆藏著名的马王堆女尸。第一师范旧址,青年毛泽东纪念馆更是吸引了当代的大学生去寻找红色革命足迹。一师的旧址参观门票是15元一人,学生证可以买半价票。这个价格的门票对大学生都可以承受,所以比较合理,同时这个收入对一师旧址的维修,青年毛泽东纪念馆的管理有一定的积极促进和提高的意义。湖南省旅游局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旧址正式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广大游客开放,这个举措不仅为长沙市的旅游业增加了旅游经济的收入,同时一师的文化和革命气息,对广大游客的熏陶和影响,是游客不仅在参观中,感受伟人毛泽东曾经学习的感觉,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历程中,找到党的足迹,爱党、爱国是我们的使命。
【一师旧址教育当代学生】
青年毛泽东纪念馆,我们一起看了青年毛泽东在一师学习时的书信、他破旧的伞和衣物等。我们细心阅读了在当时革命党人的通信信笺,给我最大的感触是革命家们他们的毛笔字写得真不错,从小就练习书法的我,对写毛笔字深有感触,一定要静下心来,而当时的中国处于剧变的前夜,一群革命党人能如此静下心来,他们的心态是值得我们佩服的。随后我们来到第八班教室,一行11个人,我们都找了位置坐在了第八班教室,别样的感觉,似乎耳边能听到毛泽东同志在抒发他的感慨。书生意气,激扬文字,这是何等幸福的画面。而当代的学生,从小学说起,除了在学校的学习以外,放学以后的补习班不止一个两个,我想说他们不是机器,只是10岁左右的孩子,他们需要属于他们的天真烂漫的童年。而初高中,在中国的应试教育,把每个学生教育的都成了做作业的机器,只知道埋头做作业,而其他的呢?大学,曾经我以为是个自由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可以寻找到和青年毛泽东时代学习的气氛,但是完全没有。所以当我坐在第八班教室,心中有一种莫名的享受感,我觉得像是回到了100年前。随着一师青葱的树叶,吹着习习凉风,我们又参观了大礼堂、水井、铜像广场、君子亭等等。当代的学生和100年前的学生差别太大,他们是珍惜学习机会,而我们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从一师回来,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喜欢当时那个文化与教育气息,他们的意气风发。我建议每位学生去那里走走看看,触摸一下100年前不一样的教育环境。我一直在深思一句话,毛泽东说“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那是在1950年,毛泽东写的,确实如果连一个学生都做不好,如何去做好先生呢?作为师范生的我,有时候我会羡慕讲台上老师洒脱的上课风格,但是我还做不好,因为我正在朝做好一名学生奋发迈进。
“千年学府,百年师范”——重温伟人青年时期的点滴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