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把幸福还给孩子——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2:5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谁能把幸福还给孩子——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谁能把幸福还给孩子——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

第一篇:谁能把幸福还给孩子——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

谁能把幸福还给孩子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

读了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感触颇多。我知道是教育者在不经意间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可是,在我痛下决心要把幸福还给孩子的时候,我又在问自己,我真的能做到吗?几年前,我们都了解过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那时你是否有关类似的决心,期盼着自己的赏识能催开孩子幸福成功的花蕾,可是现如今谁又是赏识教育的拥趸,谁又能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坚守赏识的信念?再后来,又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教育理念、教育名词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就在这些理念的“轰炸”下过着反思自己、责备自己的生活。

您不觉得这些教育理念就如同药房里出售的营养药剂吗?它们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们的教育方式是营养不良式的教育,我们要给自己的教育方式加“钙”加“锌”。其实我们的教育里最缺少的微量元素就是“坚持自己的爱”!我们不是没有爱,可是我们的爱被分崩瓦解了。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不能做“墙头草”,随风倒;也不能邯郸学步,迷失自我。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爱。

每个人都有爱孩子,爱学生的方式。在不断地学习之后,我们汲取了很多新鲜的元素注入了自己的爱。在年轻的时候,我们信奉“严师出高徒”;在没有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愿意以过来人的身份去揣摩学生的心理,去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走上教育之路十载左右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说,学生毕竟是个孩子,我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个时候我们自己的儿女也蹒跚学步,当他怀着好奇的心情去探索世界的时候,我既急于自己无法给予孩子更多时间的照顾,又期盼于孩子的老师能带给他幸福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身份,难道我不是一样生活在别人的期盼当中吗?可是期盼不能代替实际的爱。我们也不能在期盼中忘记自己的职责,因为我们都必须做好“母亲”。

书中有个孩子叫马月,有人认为李茂璞与她有些类似,我觉得不然。在没有遇到李圣珍老师之前,马月遭受了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侮辱,使得她一次一次走向深渊。可是李茂璞不是这样,他虽然没遇到像李圣珍老师一样能做到像上帝一样爱孩子的老师,但他也没有遇到那毁了所有孩子的恶魔老师。我觉得李茂璞现象不是一蹴而就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孩子的好与不好,与其家长的做法是息息相关的。李茂璞的奶奶很负责,她在以祖辈的身份尽着母亲应尽的责任。虽然他的父母找到了很好的理由告诉我们“工作很忙”,但是他们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让孩子过上了“亲生后母”式的生活,他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应得到的全面的教育和爱抚。因为我从李茂璞的奶奶那里得知李茂璞从几个月大的时候就经常是被送到别人那里寄养着,几乎就是张家三天,李家四天的状态。你试想一下,一个小孩子被寄养在别人家里时,他会得到怎样的教育,无非就是“别饿着,别出事”就行。可是孩子在出生后的前三年是学习能力突飞猛进的三年,我们不能忘记“三岁看大”的古训。其实当今社会又有几个孩子能如愿以偿地生活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呢?年轻的父母们又有几个重视自己的言传身教呢?又有几人了解了教育关键期、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呢?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做得很好吗?不然。

经常有人告诉我,要像爱自己孩子那样爱学生。可是反过来,我又多么希望能像爱学生那样爱自己的孩子。推及其他的家长,我又多么希望他们能像对待工作那样认真负责地爱着自己的孩子。

到底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时间的匮乏?是时代的脚步?是社会的制度?还是我们想给孩子幸福但又无奈地退出……

翻来覆去地想,孩子的幸福就是父母的爱和别人的理解。作为老师我们无法给

学生父母般的爱,但我们可以尊重孩子,让他们体验获取智慧,获得尊严与理解的喜悦。

嗨,我们为何要为孩子失去幸福唱挽歌,我们应当鼓励孩子自己去追求幸福。告诉孩子,幸福就在不远处等他。

松江路小学

付贵乙

第二篇: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

这本书我还没有全部读完,看了一半多一点,因为这本书在学校的图书馆借的,那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但这本书却很吸引我,我没有经常看书的习惯,但那段时间却很经常的翻看这本书。这本书是著名画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李跃儿老师著的,这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好老师。她不仅精通教育,而且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书中列举的在教育过程及生活当中,不同的实例:生动有趣的解读孩子内心世界的声音和叙述、分析、客观地评价教育者的各种状态,深深地把我吸引进去,李跃儿说过“要是不懂什么是儿童,就不如不教,不教或许会更好。”教育不得法,抽去孩子的自然属性,按照成人的想法去朔造,本质上就是一种严重的“毒化”,它使得孩子丧失了作为人的基础,最后只能成为“非人”。

孩子的家长,他不知道儿童的认知状况与心理特征。儿童正处于探知世界的阶段,处处与成人作对;处处执拗。为什么会这样?亚杰有个说法,就是儿童还不能理解自然的规律,如时间不能倒流、空间不能重叠、因果必定关联等等,不理解就会哭闹,这是作为人必须经过的阶段。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既要理解又要有耐心,放手让孩子依自己的努力认知,“经验”到“规律是不能由人的意志所转移的”。如果我们用“教”的方式告诉了她,就会切断她进一步思考的可能,久而久之就会丧失思维能力;如果强行阻断,比如采用打骂的方式,不

会使孩子失去探索精神,还会造成心理问题。

李跃儿还说过“教育只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好的教育,一种是不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是成熟的、建设性的,不好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掠夺性的;建设性教育促进孩子成长,帮助孩子进行内在建构,掠夺性教育阻碍孩子成长,破坏孩子的内在建构。眼下许多用人单位抱怨现在的大学生大都不能用,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自然属性从小被不正确的教育破坏了。比如零到六岁,被教育学家们称之为学习的关键期。如果他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这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学习的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吸收性心智最强的时期。而大多数家长此时逼着孩子认字、计算,完全违背了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生理生长机制不但是预先设置好的,精神的机制也是预先设置好的。它就像一棵树,何时发芽、何时出土、何时抽叶、何时开花都由其内在预先设置好了的机制所决定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处于感性认知阶段,还没有发展起逻辑思维的能力,如果逼着他们算算术,无疑于赶着鸭子上架,结果只能徒劳无功。不尊从孩子成长

机制的行为是愚蠢的。

现在真正的在教育当中实践,更能感悟书中作者想要

告诉我们:由于不懂孩子,本应给予孩子的幸福的成人却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而没有幸福感,人就很难成材,因为只有沉浸在幸福之中才会获得足够强大的内在驱动。

第三篇: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暨育儿书籍读书心得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买来快半年了,断断续续的看。前几天终于看完了,心里竟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一、先列一下我的书单吧。食谱除外。

第一本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孕期买的。不到一周就看完了。这本书给了我最初的育儿理念——教育孩子,首先要改变大人自己。这是根本。

《卡尔-威特育儿全书》给出了教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让我充满了信心。

《郑玉巧育儿经》胎儿卷和婴儿卷,这是生长发育方面的,也有一些智力发育的内容。到现在还在孩子半夜持续哭泣的时候翻回头查找原因。

还有《0-1岁婴儿养育每日一页》,给我每天的指导。

《宝宝生长发育监测卡(0-3岁)》是孩子5个月的时候买的。这个好在有每个月的生长指标,可以记录下来。还有当月要学会的大动作、精细动作等等,以及训练方法。也很实用的。不过里面的胸围啦、囟门都没量过。头围也是到了快10个月才第一次量。知道闺女随她爸的头围,没当回事过。

后来买的游戏类书,比如《让孩子越玩越聪明的160个游戏(0-3岁)》,简单、方便而又实用。

给宝宝看的第一本书是颜色、数字什么的,第一本故事书是万友童书的《宝宝最喜欢的经典动物故事大全(0-3岁)》。到现在还喜欢。会指着上面的动物惊喜的啊啊叫。一起买回来的还有《儿童常用成语接龙大全》和《儿童经典智力测试题大全》,不过这2本现在看有点早。

淘宝商城11月份5折还包邮的时候,买了一套乐乐趣的触摸书。有动物羽毛、皮肤之类的。让孩子的小手指多摸摸东西吧,这些刺激都会在她心灵里留下印迹。所以我给家里的老人说,只要她愿意摸,没有危险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别怕脏。《欧美经典儿歌-动物大游行》的一套9本是我一直想找的。标准的英语,经典的儿歌,好玩的游戏,还配五线谱,虽然只会C大调,也凑合着能在电子琴上弹弹。现在最喜欢听的还是动物大游行这张CD。小朋友会指着CD机告诉我打开它。也会指着旁边的加湿器告诉我打开它,嘿嘿。喜欢玩加湿器里冒出的水汽。再后来,买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和《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第一本让我更多的学会了和孩子相处之道。明白了自己的一小点点举动对孩子的莫大影响。我也想放养,可是我做不到。那就只能努力做到既关心,又有点技巧的那类家长吧。第二本,也是很不错的指导。我记住了“凡是被关注的都会被强化”,知道

了怎么让孩子少吃手。每次看到她吃手,我就知道,这一段时间给她手的工作少了。

二、作为读书心得,我整理了我的育儿观点如下:

1、想教育好孩子,大人首先要发现自己的问题。希望孩子学这个会那个,是真的为孩子着想还是满足大人的欲望?想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大人首先要改掉自己性格里的急躁。否则孩子会一点不落的学到不想她有的毛病。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拥有创造力,原来需要那么高超的技巧。创造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只是挖掘出本来就拥有的而已。

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小心呵护,就怕大人的眼光破坏了孩子脆弱的心灵和感觉。我曾经的困惑现在找到了答案:大人之所以忘记了、不再理解孩子的想法,是因为大人用心、用灵魂去感觉自然的通道已经封闭。既然已经封闭无法感受,就千万别动辄以为孩子的感受荒唐、错误。可能大人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就毁了一个孩子。

3、给孩子提供氛围,引导而不是安排。这几天看完了《失落的密符》,里面讲到兰登和彼得讲的几节课。内容不是重点,关键是他们讲课的方法,引导听众兴趣的能力。我曾无数次的设想孩子遇到问题问我的时候我会怎么讲。看了书,才知道,答案不重要,方法是关键。

总是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说,他的母亲没有文化,但每天都会问他,今天你给老师提了什么问题。另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说,他的母亲没有文化,但每次他遇到困难,妈妈总是说,我相信你能找到答案。希望我也能做到。

4、相信孩子的能力。《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最爱看里面的例子,李跃儿总能化腐朽为神奇。也不知道用词恰当不恰当,反正像我这样的大俗人看起来都没办法的事情,她易如反掌的解决了。最神奇的还是教画画。孩子竟然能画出“味道”来——就是酸甜苦辣的味道。看了画,就知道想画出的味道。还有画出大怪鱼等等。

相信孩子能自己解决问题。她会在其中理解、进步和升华。

书里的方法有些我还不太会呢。要看第二遍。

5、教育方法是鼓励、鼓励、再鼓励。这是一个朋友的父亲说的。当然,郑渊洁也说过这样的话。朋友的父亲是小学校长。

还有身教。胜于言传。

摆了这么多理论,还没到用的时候。相信孩子能听懂我的话,现在开始,就平等的对待她,用学到的方法。比如,摔了遥控器,对她说,不要摔,它会疼的。还要家里老人配合,LG和我不在家的时候也这样说。

只想到这么多。慢慢再总结,用用再提高吧。

第四篇:《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改变自己让爱飞扬

昌乐外国语学校于福英

读书,是我的一个乐趣,读一本好书,更是乐趣中的幸福。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是一本能让人产生幸福的好书。读着《用灵魂感受孩子的灵魂》这一章,我不禁萌生了丝丝酸楚和歉意,因为正是孩子的父母,以及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剥夺着孩子的幸福,那些扭曲的教育观念、错误的教育方法使得我们的孩子开始变得不再幸福,取而代之的是恐惧、孤独。

记得女儿小时候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天使,放学回到家就喜欢把在学校里学到的在我面前展示一番:唱歌跳舞、读课文、诵古诗„„我也会欣喜的赞誉一番。可是,从上三年级开始,女儿变了,回家不再与我交流,更听不到她的歌声了,甚至是你叫她她却直盯盯的看着你,不知所措的样子。看到她这样就会引来我的一番说教,我的说教让女儿变得越来越孤僻并表现出在我面前听话而离开了我的视线就什么事情也敢做了,学会了撒谎、用手机玩游戏„„在女儿犯错时总是招来我训斥,那时的我变得疯狂。静下心来我也觉得很苦恼,既为孩子的不听话苦恼,又为自己的做法后悔。虽然我对孩子有满腔的爱却在用恨的方式对待孩子,当用伤害孩子的方式来解决完问题之后,就会用“我这样做是为你好”的说法来为自己开脱,其结果事与愿违。

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告诉我们: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智慧是教师事业的灵魂。有爱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有爱才会有无私的付出和执着的追求,而智慧是事业的源泉,有智慧才会有成功的教育。拥有爱与智慧就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要有爱心和智慧,负责任地去爱每一个学生,它不像潮起潮落般汹涌澎湃,却是春风化雨、云卷云舒的轻柔。一旦孩子们敏感的心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当老师与学生的爱开始互动,整个班,整个学习环境都会处在爱所营造的氛围中。这样就会引领孩子由自然人向着社会人的方向发展,并在不动声色中帮他们愈合内心的伤痕,积攒爱的分量,使他们的爱能够溢出自己的心田,去滋润别人。

当我们埋怨孩子的时候,是我们自己心态不好,试着换个角度去看待孩子,用欣赏的眼光审视她,用喜爱的心情去拥抱她,就会发现孩子有可取之处,有她自己的独特之点。今后我要把埋怨孩子的时间用来改变自己,不再要求孩子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孩子,才能改变孩子。

当孩子说到做不到时,我们要先接纳孩子的现状,然后反思自己:是否在孩子面前失信在先,没有以身作则?我们从自己做起,做个讲诚信的人,为孩子树立榜样。“行动比说教更有用”。当孩子有没完成作业等事情时不要自行给孩子的行为下判断,并反复去唠叨,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不愿意再与之沟通。对孩子少用判断句,在说话之前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再进行疏导,这样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

读她,就像品一杯香茗,恬静而淡雅;读她,就像和一个朋友在交流,亲切而自然;读她,就像在一面光洁的镜子前观照自己,渺小而卑微;读她,就像咂尘封的老酒,迷醉而痴狂。她——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使我的灵魂受到洗礼。感谢李跃儿,在这个时候,为迷失在教育里的人们,倾情奉献了这样的一本好书,这样的一个理念,这样的一份情感,这样的一声爱的宣言。使我猛然醒悟:只要有爱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美好。有爱,不为眼前的各种禁锢和考评,有爱,不为学生目前的暂时的成绩而忧虑,有爱,着眼的是孩子未来的生命成长,有爱,在意的是一颗教育人的良知„„有爱的老师一定充盈着教育智慧,有爱的老师一定会拥有幸福的人生。

第五篇: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我也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我总是骄傲自满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汗颜呀!我离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太远了。

李跃儿认为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孩子是脚,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还给孩子本应有的幸福,呵护与珍爱幸福童年,我们也知道是教育的根本职责,但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缺乏尝试的教育方法带给我们观念与现实强烈的冲击。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分数成绩,而忽视孩子们的心灵成长。片面的应试教育,使我们不愿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要深知,孩子就是在错误中成长啊!我们却总是在斥责声中磨尽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李跃儿老师认为“素质教育是爱的教育。教育者应是天使,而不是上帝!以教育者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爱来爱孩子,同时要孩子学会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所有美好的东西,这就是爱的交互,也是教育的终极目

标。”将人的素质比做一棵树的话,心灵是根,精神是干,能力是枝,知识是叶。老师是什么?是种植美好感觉的土壤,是照亮孩子心灵的明灯。成为老师的先决条件是爱,但只有爱心远远不够,还得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做到智慧的爱而不是愚昧的爱。老师对儿童教育的价值观应该给他们发展的自由,获得了这个自由,他的敏感期就会发展得很充分,他的成长是快乐幸福的。书中所说的正面赏识教育、示弱赏识方法是我们可以经常运用到工作中的最有效的教育智慧。可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又做到了多少呢?

读她,就像品一杯香茗,恬静而淡雅;读她,就像和一个朋友在交流,亲切而自然;读她,就像在一面光洁的镜子前观照自己,渺小而卑微;读她,就像咂尘封的老酒,迷醉而痴狂。她——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使我的灵魂受到洗礼。感谢李跃儿,在这个时候,为我、为许许多多迷失在教育里的人们,倾情奉献了这样的一本好书,这样的一个理念,这样的一份情感,这样的一声爱的宣言。使我猛然醒悟。非常庆幸——我读到到了她。

虽然距她的教育观点还差得很远很远,但是,自从读完这本书后,我就向着“爱——无私的爱自己的学生,爱

——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的方向努力了。她的爱育观就像教育界里的航灯,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下载谁能把幸福还给孩子——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谁能把幸福还给孩子——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精选]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文|海豚班主班在园里经常听到"李跃儿"的名字,两年了可能我才仅仅知道ta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大师",趁着放假,静下心来,百度了一下,页面展现了八个大......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心得体会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心得体会李跃儿的名字我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听说,因为那时候《小人国》在国内掀起了一阵浪潮,人们纷纷注视到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一个小小的人,她就......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心得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心得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就是一本能让人产生幸这种感觉的好书。这本书是一本关于选择与运用方法的书,是“人性教育”的个案分析,介绍了......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心得体会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心得体会 在自己没有孩子的时候,不断告诉自己要像妈妈一样爱护班里的每一个孩子,现在自己当了妈妈才真切的体会到妈妈爱孩子的那种心疼,为了更好的教......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田守芳 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一本好书更是一种幸福,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象和一位知心的朋友倾情聊天,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对方的精神世界,使你的......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山坑小学 周翔翔读着这本书,我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我被书中的情感感染着,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李跃儿是一个......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 这是一本有关教育的书,作者李跃儿是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在中央电视台《七巧板》、《心理访谈》等节目中担任嘉宾,是第三届中国国际家庭论坛“华表......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书笔记

    李跃儿这个人一开始我并不熟悉,认识她来自于她的这本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里面生活、真挚的言语所吸引,她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温馨,没有华丽文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