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观后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2:4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恰同学少年》观后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恰同学少年》观后心得体会》。

第一篇:《恰同学少年》观后心得体会

当初怀着满心的期待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一开始的不适应:天气的善变,活动的忙碌……让我很难过来到这里。远离了家乡的我,独自来到千里之外的城市继续求学,那种失望的心情常在心中。但是,经过几周的学习,让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也给了我更多的鼓励。

“……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一曲校歌拉开序幕,也展现了一师学子的风采。军训前,我们也在学习校歌,那时的我们也展现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团结。现在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带着自己的理想来到这里。剧中的入学考试题目“论小学教育”,毛泽东的文章气势磅礴,而蔡和森的文章以平见奇。两人的成绩难分上下,最后板仓先生认为毛泽东的文章大胆惊奇,把他的定为第一名。而毛泽东为萧子升兄弟两代写的文章也位居前列,这足以见识到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就才华横溢,与众不同。

在那个动荡贫穷的年代,毛泽东对读书学习的激情现在的我们也是无法比较的。他可以在书店呆上一天,水米不进;他一直坚持每天买报纸,甚至用杨老师给他买鞋的钱拿去买书,这足可见其求知欲望。想一想,生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我们,为了满足自己,首先考虑的是物质的追求,而学习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却被我们放的很低,所以现在国民的素质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我们要学习毛泽东,虽不能做到他的那样,但至少我们应该努力地去丰富自己,让知识把自己变得更加有魅力。

毛泽东张扬不羁,蔡和森锋芒内敛,萧子升学识出众,陶斯咏大家闺秀,向警予开朗大方,杨开慧爽朗可爱……他们各自有其性格,各有各的特色,融合在一起恰好可以互补。他们共同建立了《哲学读书会》学习兴趣小组,开办过程有条不紊,也可以看出毛泽东的领导能力。现在的大学部门,也就是学生自我组织,互相学习的团体。在那里,即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自主,又锻炼了领导和组织能力。我们一定要积极踊跃地加入那些部门,锻炼自己。

在那个思想传统的年代,儿女的婚姻皆有父母一手操办,思想的固守,造就了许多的悲剧。剧中陶斯咏只喜欢毛泽东,或者说她喜欢她幻想中的毛泽东。她拒绝没有感情的婚姻,所以她反抗,她的反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幻想中的毛泽东。但她性格上的缺陷,注定了他不能彻底地反对那一纸婚约,或者说那个旧社会。她无法不顾一切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她对爱情的向往和执着,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女人的品质。爱情是美好的,它带给我们欢乐,当然现在的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幸福和自由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动荡不安的革命年代,他们奉献自己,让革命焕发出新的光彩;他们牺牲自己,为社会创造新的景象。在国家临危时,他们不顾个人情感,勇于投入战争中,为他们心中的民主而战,为民族的振兴而战,那种民族荣誉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新中国的成立,是建立在千千万万革命先驱的鲜血上。为了中华民族,为了天下苍生,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我们要向革命先驱致敬!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世界,各种科技的发明,代替了我们很多的技能,可是我们不能放弃学习,也要记住我们的历史。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中国梦还需要我们努力。看完《恰同学少年》,让我的责任感又增加了几分,让我感觉来到这里是值得的,也让我更有动力做得更好!

第二篇:《恰同学少年》观后心得

《恰同学少年》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为背景,还原了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求学的生活,讲述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有志青年们怀揣梦想,为救中国不懈努力的历史。这部剧我看了好几遍,下面是我看这部剧的一些心得体会。一,历史背景分析

1840年的一声炮响,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同时也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战场上,中国军队兵败如山倒,节节败退,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中国天朝上国的形象被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得灰飞烟灭,而此时的中国还在沉睡。少数的仁人志士意识到中国的危机,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以救中国,可惜治标不治本,中国依旧受着列强的欺辱,国力每况愈下,终于,民众开始觉醒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华民国正式成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让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袁世凯成功的当上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从本质上讲,袁世凯从来不是一个讲民主的人,他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利益,这一点早就路人皆知了。他面对小日本的入侵,一再退让,甚至承认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此时的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还好,袁世凯的皇帝梦没做太长就被护法军打醒了。但是,中国的连年征战并没能改变中国的现状。中国的未来到底在何方?中国的道路在哪?仁人志士,有志青年们在探索着……一师范的学生就是其中一部分……

二,环境分析

不论是杨昌济、孔昭绶,还是黎锦熙、徐特立。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教育家。有了这些博学、明理、仁义、民主爱国的师长们的支持,让毛泽东等新一代有志青年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为他们日后的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石。在这里还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虽然他并没有在剧中出现。那就是湖南督军谭延闿。谭帅是读书人出身,而且毕业于一师范,由于这样的背景,校长孔昭绶解决了学校经费的问题,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免收学费、免收食宿费,还定期发放津贴。这样的条件吸引了无数有才华却无处施展的穷苦子弟。一时间,一师人才济济,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埋下了种子。

三,人物分析

不同的人物性格造就不一样的人生。

(一)毛主席

毛主席的出场就非同凡响,他倒立于屋内,啃书。任屋外战乱纷争,他自岿然不动。他也可以在书店呆上一天,水米不进,这足见其求知的欲望;他用身上仅有的钱买了烧饼充饥,却将大半送给了前来乞食的女孩,他自己却空着肚子。他出身贫苦,也关心疾苦。

在第一堂修身课上,当导师杨昌济问到他此生的理想是什么,他没有回答。这么有才华的学生却没有自己的理想,这确实是匪夷所思。在这里,不得不佩服杨老师的慧眼,应为他已经看出了毛泽东的鸿鹄之志。于是,他们约定在毕业的时候再来回答这个问题。毛主席的理想观众都很清楚,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在剧中就能初看端倪。

诗言志,当毛泽东和陶斯咏在书店偶遇,并因雨抒怀时,我们就能看出毛主席的豪气冲视界——我之观《恰同学少年》 天,看出他的心怀天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他和萧子升的数次争论也反映出他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伟大思想。他似乎是天生的反抗家,“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他总喜欢逆天而行,用他的话说就是“什么难搞搞什么”。他胆识过人,指挥两百手无寸铁的学生军对抗三千全副武装的湘军,并奇迹般的将其逼降,自身无一伤亡。他在谈判桌上睿智缜密,谈吐不凡,身陷敌阵千钧一发而从容不惊,尽显大家风范。

他勤奋,博学,睿智,思维敏捷,胆识过人,加上“万家忧乐总关心”的胸怀,他的一生注定不平凡。正如导师杨昌济所说:“他像一团雄雄的烈火,像一道惊天的闪电,光芒耀眼,不顾一切。他能成就惊天动地的大事,成为英雄豪杰,为世人所敬仰,但这也注定了他只能朝前看,不会留恋两个人的温馨与浪漫,他的感情不会为大众所理解。”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他在感情路上的坎坷了。

(二)蔡和森

蔡和森的文笔和毛泽东不分伯仲,但两个人的文章却是不同风格,一个气势磅礴,一个以平见奇。在剧中蔡和森给人的一贯形象就是低调,总是低头做事,实事求是,不会意气用事,在任何时候都显得那么理智。这是他的优点也是它的劣势,他缺少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所以他是一个很好的助手,但不能独当一面。他可为相而不可为帅,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后来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骨干人物,可惜他被叛徒出卖,英勇不屈,英年早逝了。天妒英才呀!!

(三)萧子升

剧中的萧子升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读书人,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尊敬长辈,谦卑有礼,但性格有些偏弱。他比较沉稳,真如他写文章“谋篇布局,成竹在胸,方可下笔”没有十足的把握,他就不会做出一个决定。他学识出众,而且潜心学问,但他缺乏一种气概,一种热血青年应有的野性。为了庆祝毛泽东的文章在《新青年》上发表,众青年渡江踏青,男生游泳女生坐船,唯独一人例外,那就是萧子升。任凭别人在水里百般刺激,他都不为所动。而他和毛泽东之间的数次争论也反映出了他们理想之间的差距,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温良恭谦让,不要总想着与人纷争,那些不温和的互斗和纷争终归是没有结果的。他的温良谦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不适和那个**纷争的年代。随意他适合做一个与世无争的隐士,潜心学问,开坛授业,实现他教书育人的理想,就像一根蜡烛,光芒虽然没有烈火闪电那般壮美,但却温暖祥和,明亮一方天地。

(四)陶斯咏

她是一个大家闺秀,饱读诗书,明事达理,温文婉约,是一个有名的才女。可惜却是个悲情人物……她的悲剧和她的性格其实不无关系。

她到第一师范参观的时候,也想上第一师范,但也就想想而已。她不像向警予,想什么就做什么,从不管后果如何。她的内心是如此的细腻却又有些怯懦。她和毛第二次在书店相遇时,毛询问她的芳名,她欲说还羞,却见国语课本拿出来给毛看她的名字。她因为毛的豁达开朗,博学多才,气度不凡而未经过深入了解就喜欢上了毛泽东,但她却不敢说错来,而一直在身后默默的支持他。其实她也有俏皮可爱的一面,在大街上再次见到毛泽东,他在毛旁边坐下来,说:“我坐我的,别人怎么看,管他的。”而毛的无动于衷也注定了陶斯咏爱情的悲剧。

在那个思想传统的年代,儿女的婚姻皆有父母一手操办,思想的固守,也为她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她只喜欢毛泽东,或者说她喜欢她幻想中的毛润之。她拒绝没有感情的婚姻,所以她反抗,但她的反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毛泽东,她幻想中的毛泽东。,但她性格上的缺陷却注定了她不能彻底的反对那一纸婚约,或者说是那个旧的社会,不顾一切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最终,在那个虚幻的梦醒来后,也许是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她终于接受了现实,接受了那份没有感情的婚姻。正在此时,长沙吿危,她不顾一切,前往第一师范,去找毛泽东。她已经知道了毛泽东和她不是同一类人,但她还是放不下毛的安危。“斯咏,你怎么来了?”“我是怕你…..我是怕你们大家出事。”而当得知学生军要去对抗溃军的时候,她也不顾危险加入了行动。逼降溃军后,所有人都欢呼雀跃,奔跑下山,享受胜利。而她却只是站在原地,舒了一口气。毛泽东安全了,她才放下了心头的石头。如此重情重义的女子,实在难寻,人生得此红颜,夫复何求?

(五)向警予

同样是一位富家小姐,她的个性却跟斯咏天差地别。她活泼开朗,爱恨分明,敢想敢做。就因为一句“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就去报考第一师范,被轰出来后还不服气,联合陶斯咏以“向胜男”的名义参加了第一师范的考试。只在第一的她们只考了第四,让她大为不爽,并要记下毛〃蔡二人的名字,扬言要超过他们。而当她读到毛蔡的文章时,才心服口服,连连夸赞。但她没有就此罢休。她再次见到在街上擦鞋的蔡和森时,为蔡的真诚所动,决定留下来帮他擦鞋,再聊天时,她也说总有一天要超过蔡和森,敢想敢说,毫不含糊。她自己的事就由自己做主,追求平等〃自由。她喜欢蔡和森就主动表示出来,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她坚信男女平等,女人一样可以成为社会的栋梁,一样可以为万夫雄,后来其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骨干人物,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中央委员。后因叛徒出卖,英勇就义。

四,后记

新中国的成立建立在千千万万革命先驱的鲜血上,为了中华民族,为了天下苍生,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向革命先烈致敬!!

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要牢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视强我中华为己任,记住,少年强则国强!

第三篇: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看了这部电视剧后,自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仅因为其中的曲折剧情让我赞叹、感慨,更是为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感到敬佩、为他敢做敢为的精神深深打动、为他的一腔爱国热忱所深深鼓舞、为他敢于冲破旧势力、旧习俗的精神所折服„„

又在一个偶然的瞬间我无意间读了毛主席1925年写的《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虽然这首诗距离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已过数载,但其中依然有着许许多多的,具有必然性的历史性的神秘联系。它让我想起了数个上午看到的《恰同学少年》的每一集,每一个细节,以及大家激烈讨论的每一个小论题。让我深入其中,不能自拔。

最近炒的很热的什么韩剧,什么超级男生、女生,什么著名的个人演唱会„„与之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冷不丁的突然播放这部积极向上的电视剧,其中的教育意义是难以衡量的!让我们对一代伟人又有了新的认识。还记得毛泽东他们高声吟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情景吗?多么的振奋人心啊!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民运紧紧相连,他们将改造旧中国,改造国民民运当作自己的责任,他们意气风发、激扬文字、奋发图强!这样的场面又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啊!让我们多了一些学习的榜样啊!

在那时,我们是一个多么贫穷的年代啊!倘若没有像毛泽东他们那样的有志之士,我们有何谈强大发达啊!简朴为修身之本,我清楚的记得蔡和森和刘俊卿、王子鹏那次因为吃饭而引发的争吵,他们两个把饭倒掉了本无关蔡和森的事!但他却愤怒了,因为她关心的是有多少人在忍受饥饿啊!他捡起了剩饭,没有多说什么!那时我真的被感动了!恰好这时,徐特立老师走了过来,他无声的和蔡和森一起吃了起来!所有的学生被感动了,徐老师用无言的批评让刘俊卿羞愧,这也许是身教甚于言传吧!

伟大的老师,伟大的学生!

我叹言,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家!再回首看看我们的现在,那些“名副其实”的教授们吧!出书,找兼职,搞不好在什么时候又弄出的什么假的科学论文什么的!中国的“汉心”用摩托罗拉芯片冒充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他们少了分子的头脑却多了商人的头脑!现代教育的悲哀呀!对比杨昌济、孔校长,这难道不应该让我们反省一下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秋大计,教育为本。我们的现代的园丁们也应该对有些事情要反思一下了啊!

也许有些事情我们不得不承认,时代的差距,伟人与普通人的不同!造就世界上只能有一个毛泽东,只能有一个蔡和森,一个徐特立„„毛泽东不喜欢数理化,他的老师们因材施教,不强迫他;知道他喜欢读书,把图书馆的钥匙交给他,让它随时都可以进馆读书。看了这些,我迷惑了!看看当今的教育。

夕阳残照下,湘江北去,万山红遍„„毛泽东吟诗的雄浑声音响彻桔子洲头。多么豪迈的声音啊!此时此刻,我们沉浸在那种伟人的豪情壮志之中,怀着一丝丝的钦佩之情。

看了这部电视剧,毛泽东给我的印象最深,其次便是刘俊卿,他和毛泽东是冤死对家!这样的一个反面人物留给观众的只是厌恶!但我认为却不然,整个剧情正是因为有了他,才更加吸引了观众,让剧情更加精彩感人!错,只能怪他生错了年代。他又是家庭教育的牺牲品,警示人们,仅仅有爱 是不能够培养一个合格的人才的!更多的应该像蔡和森母亲学习。不管他做错了什么,他的本质还是善良的!我们应该以一颗宽容之心原谅他,理解他!想想他是多 么的爱一贞啊!他在怎么卑鄙,目的只是让一贞幸福啊!

我们不得不有所思,有所想,有所不想为之为!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句话的确是不可争辩的真理!这句话是这部剧集的最好见证!正是因为有了一师的那群优秀少年,才有了那个时代之后的那个富强中国!而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啊!我们这些青少年是不是有所思,有所悟啊!是不应该要做些什么啊?我们不可能成为毛泽东,不可能成为蔡和森„„但我们依然可依然可以做好多事,只要我们敢作敢为,那我们一定能为祖国的建设增光添彩!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我们是青少年,将来我们定会雄于地球,我们的国家定会雄于地球!

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片段实在是太多了!完全无法用语言来全部描述啊!只能慢慢体味,慢慢的斟酌!慢慢的学习!

最后,请让我用这部电视剧的片尾曲来表达我对他们那些伟大的年轻人的赞美崇敬之情吧——天穹高高鸿雁飞,书院深深松枝茂。晓雾重重盼日出,大地茫茫风雨聚。咏长夜,攀北斗。蝶恋花,梦难求。书翻千古史,谈尽古今愁,美哉潇湘伟少年。踏浪湘江竞风流。名与利,莫问候,书并剑,到心头,挥毫万山红,举臂托飞舟,美哉中华伟少年,他日神州竞风流。

第四篇: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

许多年前的那个深秋,橘子洲上,有个人望着远去的湘江,写下了一篇《沁园春》。近百年过去了,那个人的光辉伟绩已是尽人皆知。今日,我们像他当年那样青春年少,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重温当日的豪情。

青春,没有实体,但着实能让人体会到那迎面而来的朝气。如果将八十年的人生按四季划分,十几岁的我们,正处于盛春之中生机最为盎然的一段。我们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昂扬斗志于身体条件。衣食无忧,不用操心生活的琐碎。没有二三十岁刚接触社会时的青涩;没有四五十岁时为事业而打拼的苦闷;更没有六七十岁时每况愈下的身体。前二十年的青春也已过去大半,早没了孩提时的稚嫩。但是,在所剩无几的少年时光里,我们不正需要做些什么吗?要知道,“韶华不为少年留”。不要等到垂垂老矣时,再对着远逝的青春,发出:“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的感慨。想必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思索着,人生的画卷初展,要如何才能留下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春所赐予我们的最好礼物,不是惬意的年华,而是将来无尽的未知。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人生格局已经固定。在我们的面前,却有着无尽未知的土地。而无尽的未知也同时意味着无尽的可能与希望。要知道,莫扎特十二岁已成院士;十五岁的高尔基正在没日没夜的在码头上拼搏生存;十八岁的霍去病早已率领三军将士,建功于苍茫大漠。不要再沉溺于往日甜蜜的回忆,因为未知的将来才是你拼搏的乐园,不要困惑与眼前的苦闷,比起接下来浩荡的人生历程,又何足挂齿。当下惬意的时日,正是积蓄力量的阶段,鹏程万里,在于起飞前的奋力一跃;船行汪洋,在于起航前的鼓劲杨帆。

现在,让我们在庄严的国旗下宣誓,要以不懈的努力来实现人生的意义,奋勇拼搏,不负青春年少!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五篇:恰同学少年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怀着对历经时代风雨和对穿越历史精神的怀念,我看完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连续剧,有很多想法„„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发展与崛起的时候,它的年轻人都有一种特殊的精神风貌,这种风貌极富时代气息,正所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西班牙崛起时候的斗牛精神,美国的西部牛仔,前苏联的青年布什维克,中国的五四运动„„民族精神的复兴从来都是与时代青年的成长紧密结合的。那么,“和平崛起”时代的中国青年,该具有怎样的一种精神风貌呢?把个人奋斗融入到民族昌盛中,把个人命运注入到国家崛起中,这样的青年,必获得巨大的成长动力和与之相辅相成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因为年轻,所以无畏;因为无畏,所以出发。无畏的他们在前进的路上,奏响青春赞歌,雄浑的歌声撒扬每一寸土地,使万物自惭形秽,使那个旧社会为之摧眉折腰,蔑视一切敌人,抛开儿女私情,他们无所谓畏惧的挑战那个时代的腐朽。他们那股劲儿使我们震撼。五七国耻时,一师校长孔绍绶率领全校师生写下《明耻篇》公然对抗国民政府下令的“中日亲善”征文。“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毛泽东写下这刚劲有力的十六个大字。宣告着他们对国家兴亡的责任。当国民政府得知内情,大肆派兵缉拿孔绍绶时,毛泽东,蔡和森等一师学子毫无畏缩的面对官兵,用他们的智慧使校长最终逃过此劫。当北洋军阀率溃兵败往长沙,围攻长沙城时,长沙城人心惶惶。这一首首青春无畏的赞歌,在时代的上空,余音缭绕,经久不绝。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想的人,他的夜晚是黑暗的;没有激情的人,他的生命是残缺的。他们狂舞着,将年少激情挥洒的淋漓尽致,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无限的精彩。当他们在风雨交加的晚上狂欢于岳麓山渤湃的大喊“我就是这原野山川之气,我就是这天地万物之精灵”时,我无法不为之痴狂。当毛泽东敢于摒弃世俗,在女校张贴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并组建了读书会时,我无法不为之喝彩。当毛泽东他们通过疯狂的张贴工人夜学海报,甚至在民工聚集处唱起戏来招生,最终成功的创办工人夜学,以此来唤醒中国工人阶级的救国意识时,我无法不为之欢呼。当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杨开慧等这些热血沸腾的青年们站在橘子洲头,凌空而立,仰天长啸“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我无法不为这洋溢激情而折服。“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我无法不为之热血澎湃!生活没有旁观者,我常想着如何去演好这一独角戏,该持着怎样的姿态去仰望希望,但我从未放弃对“主角”的属权。最初的信仰,紧握在手上,旅程开始,梦想的彼岸,总会到达,不会太久。不会太久,因为我们正在路上,亦如少年的他们般义无返顾。最后,请让我用这部电视剧的片尾曲来表达我对他们那些伟大的年轻人的赞美崇敬之情吧!天穹高高鸿雁飞,书院深深松枝茂。晓雾重重盼日出,大地茫茫风雨聚。咏长夜,攀北斗。蝶恋花,梦难求。书翻千古史,谈尽古今愁,美哉潇湘伟少年。踏浪湘江竞风流。名与利,莫问候,书并剑,到心头,挥毫万山红,举臂托飞舟,美哉中化为少年,他日神州竞风流

下载《恰同学少年》观后心得体会(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恰同学少年》观后心得体会(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恰同学少年

    [序幕] 大别山麓,花亭湖畔,恺风职校,誉满江淮。 阳光下书声朗朗,校园内鸟语花香。 十岁的恺风职校是追风少年,风华正茂,坚定执着。 十岁的恺风职校是奋进的歌,激越高昂,朝气蓬勃。......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 我想中,"同学少年"有一种年少轻狂的感觉,应该算是一种贬义词."恰同学少年"又用"恰"字,让这个"同学少年"的意思转换成了:恰恰就是这种年少轻狂,恰恰就是这种天真........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 ——之蔡和森、刘俊卿人物剖析与对比 班级:高2013级12班姓名:郭欢 指导老师:于飞 研究背景: 相信在看过‘恰同学少年’后,很多人都概叹一代伟人毛泽东、蔡和森、......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姓名:王影 专业:市场营销 学号:21103022032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一如这首词一样《恰同学少年》是一部红......

    恰同学少年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部少年毛泽东的求学奋斗史不仅让我们这群正值书生意气的少年观后赞叹不已,更引导我们树立了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特别是对于像我这......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

    恰同学少年

    当代教育还能培养出胸怀天下的民族伟人吗?——观《恰同学少年》有感班级:规划0901学号: 0905200113姓名:郭兆玉 内容提要:湖南一师的老师们胸怀天下、忧国忧民,以振兴国民教育为己......

    恰同学少年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尽管如此,美好的回忆还是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曾经初三的生活,我们奔波于家和学校之间,可我们并不枯燥:“Class is over。”在英语老师宣布下课,并抱着作......